新安镇卫生院 2010年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2024-04-27

新安镇卫生院 2010年妇幼卫生工作总结(共9篇)

篇1:新安镇卫生院 2010年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新安镇卫生院 2010年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新安卫生院2010年在旗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政府和院领导的直接支持和关怀下,继续以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优质服务,坚持以农村妇幼卫生工作为重点。我院按照初制定的目标责任状的要求,加强对全镇育龄妇女、孕产妇的宣传力度,提高全镇妇女的健康意识,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带到每一个家庭,让育龄妇女免费服用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为产妇与3岁以下儿童上门免费体检,为农村妇女分娩进行补助等国家对农村妇女儿童的好政策,通过一年来的辛勤努力,做了大量工作,现将2010年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院领导和同仁的支持下,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今年我们接受妇幼保健院培训4次,每季度汇报妇幼工作情况,并对下一季度工作作出进一步安排,每次培训有签到、有培训记录。培训内容是法律法规、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降消项目等妇幼保健知识。

二、基本情况:

新安卫生院所辖三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

7583人;男性3185人、女性3398人、育龄妇女1958人、15—49岁妇女1185人。

三、儿童保健

2010年对我镇0—7岁儿童进行系统健康体检,体检人数318人,对患病儿童给予药物治疗,对体弱及营养不良的儿童给予喂养指导及定期咨询、随诊等。每月利用防疫定点接种的时候开展儿童系统管理体检。全年7岁以下儿童体检人数318人,3岁以下系统管理人数258人,系统管理率93%全年无新生儿死亡,无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

四、孕产妇保健

全年活产数53人,产妇数53人,住院分娩活产数53人,住院分娩率100%;新法接生53人,新法接生率100%;孕产妇建卡53人,建卡率100%;产后访视53人,访视率100%。指导孕产妇自我保健及母乳喂养指导,高危孕产妇筛查19人,高危孕产妇管理19,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掌握全镇孕产妇名单,携计生人员做好孕情监测跟踪,动员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做好产后访视工作。全年无孕产妇死亡。

五、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各种报表。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及牵头下,今年新安镇的“降消”项目得到有序的开展,贫困孕产妇因住院分娩得一定的经济补助,提高了孕产妇住院分娩的积极性,使救助

资金真正应用到实处。

六、宣传工作

搞好妇幼保健宣传工作,全年共出版墙报4期,宣传有关妇幼保健知识和降消项目信息内容,并及时存档,大大的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和对国家卫生服务项目的了解。

七、按时收集各种妇幼卫生资料及数据,及时上报各种报表、计划和总结。

总之,我院2010年妇幼卫生工作能顺利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去年有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人员变动及各方面的原因,还存在有不足之处,我们力争在来年做得更好。也希望上级领导能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新安镇卫生院2010年10月10日

篇2:新安镇卫生院 2010年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报告

时间:2013年3月25日(1-3月)

地点:白鹿村、大坪村、团结村、楠木村、天桥村、永和村、润南村、小岗村、参加人员:李儒君,张少琼、张宗凯、冯安乾、杨再芬、谭泽菊、周伟、谢鸿、根据《全国妇幼卫生调查制度》和《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我镇在各村妇幼保健机构完成半年报质控后,对全镇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进行了质量检查。现将质控情况汇报如下:

一、质控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全市范围孕产妇死亡、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漏报调查,抽查习水县、永安镇2013年第二季度(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25日)妇幼卫生工作报表。永安镇8个行政村,根据单纯随机抽样的原则,抽查3村:小岗村、永和村、润南村。

(二)内容对妇幼卫生保健调查表的所有指标进行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生命指标和妇幼保健效果指标。生命指标包括:活产数人、新生儿死亡数0、婴儿死亡0数、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数0、孕产妇死亡数0、死胎死产数及早期新生儿死亡数0。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指标包括:孕产妇保健覆盖数人、产妇产后访视数人、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数人、母乳喂养人数人、5岁以下儿童营养评价情况。

二、质控方法

(一)、报表质量

1、了解镇对村级报表质量检查情况;了解抽样村级上报的原始数据的收集、上报途径;将抽样村级上报数据与镇卫生院所上报数据进行核对,调查报表上报情况。

2、抽查村孕产妇保健手册、0-36月儿童健康体检记录表与相应的登记薄核对,核实孕产妇系统管理数、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数、5岁以下儿童营养评价数。

3、抽查村级的原始统计表和登记本进行核对,调查报表的统计情况。

(二)、漏报调查

1、核实计生办、派出所的出生登记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名单;在育龄妇女死亡中筛查出孕产妇死亡名单,与乡镇卫生院基础数据报表相互核对。

2、村级将在镇卫生院抄录的人员名单与该村《0-6岁儿童花名册》、《育龄妇女、新婚夫妇、孕产妇花名册》、《育龄妇女死亡花名册》进行核对并入户核实。

三、质控情况

篇3:新安镇卫生院 2010年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0—2012年兰州市城关区辖区22家助产医院、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表、卡和册,按全国统一印制的妇幼年报表汇总、上报。

1.2 方法

对城关区妇幼卫生年报内的保健服务和生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2 主要指标结果分析

2.1 2010—2012年兰州市城关区儿童保健和健康状况

辖区2010年7岁以下儿童数为54 282人,2011年为55 976人,2012年为52 555人,其中5岁以下儿童数2010年为39 182人,2011年为41 951人,2012年为40 887人;3岁以下儿童数2010年为25 415人,2011年为25 800人,2012年为25 577人;活产数2010年为8 881人,2011年为8 783人,2012年为8 266人。

2.1.1 儿童保健服务情况:

自2010年以来,我区儿童保健管理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从具体数据来看,涉农和流动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儿童保健水平仍低于中心社区,见表1。

2.1.2 母乳喂养情况:

母乳喂养率2010年为92.94%,2011年为92.53%,2012年为89.97%;纯母乳喂养率:2010年为43.77%,2011年为53.87%,2012年为49.14%。

母乳喂养是WHO推荐的适宜技术,而母乳喂养率更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的目标之一。兰州市城关区2012年母乳喂养率较2011年度下降了2.56个百分点,纯母乳喂养率也相应下降。不断上升的剖宫产率,是造成纯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原因之一[1]。

2.1.3 儿童疾病发生情况:

(1)新生儿疾病筛查率:2010年为87.49%,2011年为88.00%,2012年为86.75%;听力筛查率:2010年为87.39%,2011年为89.04%,2012年为86.23%。新生儿筛查率变化不大,虽已达到省、市及《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的目标,但近年来筛查率仍得不到有效提升,其主要原因是政府主导力度有限,宣传力度薄弱,加之患者相关意识缺乏,故影响筛查率的进一步提升。(2)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2010年为3.60%,2011年为1.55%,2012年为1.72%。低出生体重是反映产妇孕期营养和保健的重要指标。从年报数据来看,2012年我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虽较2010年有明显下降,但根据国际组织提供的我国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判断,此指标可能存在上报、收集误差。同时提示我们需进一步提高产后访视质量,加强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现和管理工作。(3)5岁以下儿童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2010年为1.48%,2011年为1.04%,2012年为1.20%。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前变化不大,其中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心街道。

2.1.4 儿童生命指标情况: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较2011年度上升,但仍低于2010年全国水平(分别为4.46‰、6.57‰和8.48‰)。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三网”监测系统逐步完善,本年度现场质量控制力度加大,死亡漏报大幅度减少,出现了儿童死亡率高于往年的现象。5岁以下儿童死亡顺位为: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和意外死亡。新生儿死亡仍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而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意外死亡的比例有上升趋势,见表2。

2.2 孕产妇保健和健康状况

城关区辖区20~64岁妇女人数2010年为236 169人,2011年为261 922人,2012年为265 457人;2010年产妇数为8 839人,2011年产妇数为8 720人,2012年产妇数为8 201人。

2.2.1 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

(1)早孕建卡率、产检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均有显著提高,见表3。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孕产妇保健工作下沉社区后,工作逐年规范,妇幼保健业务督导力度不断加大,也与近年来社会广泛宣传、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有关。(2)近年来,我国已呈现出分娩这一自然过程过度依赖医疗干预措施的趋势,2010年我国剖宫产率城市为40.5%,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线的3倍[2]。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剖宫产也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城关区孕产妇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该辖区三级以上医院分布集中,技术服务水平相对较高,高危孕产妇就诊及分娩集中;二是医护人员对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增强,对医疗纠纷顾虑较多;三是近年来剖宫产的非医学因素即社会因素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故城关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2012年虽有下降,但从总体来看,剖宫产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应引起重视,见表4。

2.2.2 孕产妇死亡情况:

自2009年以来持续为零。2012年辖区内孕产妇死亡0例,非户籍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产科出血。由此可见,产科出血仍是威胁孕产妇生命的主要原因。

2.2.3 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情况:

2010-2012年我区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零。新生儿破伤风曾是威胁我国新生儿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自2007年以来我区发生率持续为零,实现了我区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

2.2.4 妇女病普查情况:

总体来看,2010—2012年兰州市城关区妇女病筛查率呈上升趋势。在所患各种妇女病中,阴道炎居第一位,宫颈炎居第二位,尖锐湿疣为第三位,见表5。尖锐湿疣、宫颈癌和乳腺癌患病率较前无变化,分析其原因主要可能与城市妇女病普查开展项目多或城关区三级医院集中,检测手段较为先进有关。阴道炎和宫颈炎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不仅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也是罹患妇科肿瘤的危险因素,故应从全民健康入手,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常规妇女病普查,以降低妇女病患病率。

3 讨论

做好围产期保健,促进产前筛查和诊断水平,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加强对高危孕产妇和高危新生儿的识别和管理,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是确保母婴安全、降低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3.1 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与保健服务情况密切相关

从本资料分析结果来看,2010—2012年城关区孕产妇、儿童各项保健服务指标均呈上升趋势,达到省、市级《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但从现场质控的情况来看,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情况指标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虚报现象,出现孕产妇、儿童保健水平的高估。儿童死亡漏报问题一直是城关区妇幼卫生年报数据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从妇幼卫生年报现场质量控制结果来看,发现问题最多的是儿童死亡漏报,所以妇幼卫生年报的儿童死亡率也是被低估的一个数据。2010—2012年城关区加大了对儿童死亡数据的现场质控力度,加大人力投入力度,增加质控场所,使漏报率大幅度下降。因此,出现了2011—2012年儿童死亡率高于往年的现象。

3.2 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出生缺陷则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对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重视婚前体检、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以及做好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2012年城关区婚前医学检查率较2011年度下降了10.75个百分点,而出生缺陷率较上年度上升了0.05‰,由此可见,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婚前医学保健措施的实施有一定关系。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指导性文件,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对基层妇幼人员培训优生、优育技能,提高妇幼人员技术水平,进一步推进婚检工作,完善产前筛查、新生儿筛查工作,规范围产期保健服务项目和技术,切实提高婚检率和筛查率,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3.3 政府主导力度有限

部分机构对妇幼卫生及信息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导致妇幼卫生年报质量降低。由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水平和开展进度参差不齐,加之妇幼保健信息管理人员流动较大,导致信息收集、管理衔接不力,上报信息出现明显误差。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将各级医院的妇幼保健管理工作纳人各级考核中,加强各级主管部门对妇幼保健工作的认识,严把妇幼卫生信息质量关,有效提高妇幼信息利用价值。

关键词:妇幼卫生保健,中国妇幼儿童发展纲要,兰州市

参考文献

[1]孙建英.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9,33(24):4435-4436.

篇4:新安镇卫生院 2010年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关键词】妇幼卫生保健;状况分析;发展研究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是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地区或者国家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妇幼保健工作一直在不断前进,取得巨大进步,然而当前基层的妇幼卫生保健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这值得进行研究分析。

1 2000—2010年栟茶镇妇幼保健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我镇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妇幼保健工作,目前我镇人口已经达到5万左右,因此为更详细地了解我镇妇幼保健状况,我镇卫生所对全镇妇女儿童卫生状况进行了一次统一调查。

本次调查我镇采用了文献查阅、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调查方式,调查范围覆盖全镇90%以上的妇女儿童,整个调查过程严格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分析结果如下。

1.1 儿童健康状况分析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2000—2010年我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10年以上三种死亡率已经分别达到3.26‰,2.45‰,2.21‰,这些数据远远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另外,我镇十年来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2010年我镇新生兒出生体重平均水平同样高于我国平均水平。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我镇这十年来的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2 妇女健康状况分析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过去的十年间,我镇妇女婚前医学检查率已经达到了71.59%,较2000年的46.5%有了极大的提高。随着婚检率的提高,出生缺陷问题的发生率极大降低,目前我镇出生缺陷问题发生率已经低于国家规划目标要求。另外,在过去的十年间我镇妇女病普查率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我镇妇女病普查已经覆盖到全镇近8成的妇女,随着普查率的增加所带来的好处就是我镇妇女病发生率得到极大下降。

2 当前栟茶镇妇幼保健工作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镇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工作效果十分明显,但是现阶段我镇妇幼卫生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2.1 妇幼保健工作人员不足。目前负责我镇妇幼保健工作的机构是镇卫生所和医院,但是我镇卫生所成立时间较早,再加上经费紧张等因素,卫生所工作出现人员缺口,从而导致妇幼保健工作人员不足,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

2.2 妇幼保健工作队伍不稳定。由于我镇妇幼保健工作人员不足,因此在进行妇幼保健状况调查等大规模的妇幼保健工作时经常采用临时聘请的方式。然而临时聘请人员的能力素质无法得到保证,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质量,而且临时聘请人员的待遇较低,工作十分辛苦,因此工作队伍人员流动频繁,队伍构成不稳定,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的连续性。

2.3 妇幼保健人员专业培训不足。目前我镇卫生所的专业妇幼保健人员大多是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同时,卫生机构并不重视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所以工作人员得不到充足的在岗培训机会,造成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妇幼保健硬件设施缺乏。目前我镇妇幼保健工作硬件十分匮乏,工作条件十分简陋,造成许多妇幼保健工作没法正常开展。另外,我镇卫生所缺乏妇幼保健工作信息系统,从而导致无法及时获取妇幼保健行业内部信息,也就无法正常开展信息管理工作,不但增加了妇幼保健工作量,而且还影响了工作质量。

3 做好妇幼保健工作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镇妇幼保健工作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促进妇幼保健工作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

3.1 政府带头重视妇幼保健工作。乡镇政府要提高乡镇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妇幼保健工作的实际意义,从政策、财政等方面对妇幼保健工作进行适当倾斜。

首先,提高妇幼保健工作在全镇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全镇妇幼保健工作的建设;其次,政府要主动建设妇幼保健工作硬件环境,从政府财政拨专款建设专业的妇幼保健机构,并且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最后,政府要提高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待遇,核定乡镇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编制,提高工作人员待遇,以确保妇幼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

3.2 优化工作人员选拔机制。妇幼保健机构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员选拔机制,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选拔方法,提高妇幼保健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3.3 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建立完善科学的人员管理体系,用标准的制度对人员工作态度、方式进行规范。另外,妇幼保健机构还要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定期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促进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妇幼保健卫生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高我国居民健康水平,保证社会和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妇幼保健工作至关重要。本文率先对我镇妇幼保健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然后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我镇妇幼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为我镇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冰,黄彦红,姚晓光,等.2000—2010年沈阳市妇幼卫生保健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16):2410-2413.

篇5:2010年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支持下,根据年初制定全县妇幼卫生工作计划,随着“九大公共卫生”项目及“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开展,推动了全县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发展,制定了相关管理措施。从规范各项妇幼保健常规业务管理工作着手,以“九大公共卫生”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为重点,加强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与儿童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普及新法接生,落实了以保健为中心,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产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方针,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现将2010年工作总结如下:

2010年来全县产妇总数9532人,出生活产数9547人,新法接生9532人,新法接生率100﹪,住院分娩9511人,住院分娩率99.7﹪,高危产妇2811人,高危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2例,孕产妇死亡率17.8∕10万,围产儿死亡率5.3‰,孕产妇建卡9532人,孕产妇建卡率100﹪,早孕建册9532人,早孕建册率100﹪,产前健康管理9532人,产前健康管理率100﹪,产后访视人数9530人,产后访视率100﹪,据统计,2010年查治妇女病78314人,查出患病妇女35821人,患病率45.7﹪,治疗28060人,治疗率78.3﹪;5岁以下儿童死亡32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15‰;参加结婚登记人数302人,婚前医学检查人数0人;0—36个月儿童29635人,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0—36个月儿童27833人,儿童系统管理率82.7﹪;配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县2010年共作计划生育手术3412例,其中男扎92例,女扎383例,上环2269例,取环278例,人流336例,引产54例;一年来,全县初次接受孕期保健的孕产妇7288人,其中接受艾滋病知识咨询的4809人,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6536人,抗体检测率56﹪,发现阳性孕产妇5例,均在县妇保院进行了处理;全县1—11月份全县农村住院分娩补助5141人;2010年共发放叶酸6612人份;新生儿疾病筛查1434人﹙其中疾病筛查1132人,听力筛查302人。

一、在完成上述目标与任务的同时,社会性保健工作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一﹚、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开展情况

1、“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作。

为了加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根据《湖北省2008年中央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县卫生局、县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浠水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并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做了一下工作:

⑴进一步加强项目组织及资金管理。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及督导评估方案,规定了农村住院分娩基本服务项目,和农村住院分娩的标准,从而规范了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补助流程;

⑵以改善产科条件,提高产科质量为重点,加强技术指导,加大督导力度,狠抓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和业务督导,有力推动了项目的深入实施;

⑶建立孕产妇绿色通道,确保母婴安全。根据省卫生厅对孕产妇抢救中心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县保健院投入资金80万元加强了产科、新生儿科软硬件建设。投资40万元购买两台救护车,每年投入30万元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免费接送孕产妇。

⑷规范资金的使用。按照县项目办制定的实施方案要求,县项目办工作人员对各助产机构上报的补助对象进行严格审核,定期向社会公布补助资金的使用及补助对象的情况,并设立监督电话;

⑸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和管理。一是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人员实行联村包干负责制,实行包干包村包责任。各村的妇女主任负责动员、护送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各包村的妇幼外线人员加强产后访视和高危孕产妇追踪随访工作。二是落实高危筛查制度,各级妇幼人员对每一个孕产妇进行了高危因素评分,实行了分级管理并进行了全程监测,建立了孕产妇转诊、急救制度,对孕产期危险因素评分在30分或30分以上孕产妇及时转至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

⑹加强信息管理。建立项目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各项原始资料、个案登记表和汇总报表记录完整,保存完好,项目报表上报准确及时;

⑺自2010年1月起,我县“降消”项目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结合,对农村孕妇住院分娩实行定额补助500元,难产和发生产科并发症实行大病补助的目标。

2、“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工作。按照《湖北省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方案》﹙鄂卫发【2009】44号要求﹚,县卫生局、县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浠水县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县农村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工作组织领导小组。于2010年6月11日召开了“2010年浠水县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启动会,27家卫生医疗单位的妇幼外线人员参加,启动会上,县妇幼保健院项目办的有关人员对参加人员就全县农村妇女怀孕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免费服用叶酸的管理、登记、随访以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送进行了培训。利用各种媒体以及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政府对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重视和叶酸在预防神经管缺陷中的作用,以及免费发放叶酸的相关信息。我2010年全县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发放叶酸片6600人份,工作进展顺利。

3、开展妇女病查治工作:为落实《湖北省妇女健康行动计划(2008—2010年)》要求,全县2010年共查治妇女78314人,其中:按照第三阶段要求对50-70岁以下妇女共查治人数32010人,新增25-49岁已婚妇女查治46213人,治疗59260人,治疗率为76%。

4、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按照《省免费阻断艾滋病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要求继续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年初,我们对全县妇幼外线人员进行了《孕产妇自愿咨询与检测》培训,2010年,全县初次接受孕期保健的孕产妇9832人,其中接受艾滋病知识咨询的4809人,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6536人,抗体检测率66﹪,发现阳性孕产妇5例,4例孕妇在县妇幼保健院进行了人工流产术,1例产妇因产时才发现患有艾滋病,我们对其进行了剖宫产手术处理,并对产妇和儿童都进行了随访。

5、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2010年来,新生儿疾病筛查1434人﹙其中疾病筛查1132人,听力筛查302人﹚。新生儿疾病筛查阳性患儿3例,在省妇幼保健院已经治疗好转。听力筛查未发现可疑病例。

﹙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保健项目情况

1、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开展3次妇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培训,共培训妇幼保健及相关人员达208人,并印制培训教材500本。并对12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轮训,从而提升了乡镇卫生院机构服务水平。

2、根据国家三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浠水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的要求,县卫生局、县财政局联合制定《浠水县基本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我们对27家乡镇卫生院和两个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了三次督导检查。

3、我院成立了公共卫生工作部,以基层指导科、妇保科、儿保科、医技检查科为重点,抽调专家技术骨干45人组成的公共卫生督导组,加强全县公共卫生技术指导与督导工作,每季度对全县所有乡镇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并针对不同情况,不定期指派专业技术人员下乡辅导工作。

4、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为依托,规范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提高了保健服务质量。全县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均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儿童保健手册,对孕产妇按照孕早、中、晚期,产褥期所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系统检查、监护和保健指导,及时发现高危情况,以确保母亲安全;对儿童严格实行“4.2.2”体检制,重点对0—36个月儿童进行系统管理,儿童“四病”的防治及幼儿园儿童体检工作。

5、印发健康教育宣传画册10万份,各乡镇院的妇幼人员发送到服务对象。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部分,共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

1、孕产妇健康管理和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卫生院对妇幼保健部分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极不重视,妇幼保健方面工作基本未开展,工作不尽人意。2、0-36个月儿童健康检查质量不高。①检查次数不够,如1岁以内应检查四次,少数单位不达要求频次。②检查项目不全,如应查血常规而没有查。③检查数据、检查结果缺乏科学性,如生长发育未评价或评价错误,血红蛋白值不正确或缺乏科学性,6个月前前囟应增大而实际数据多数填写减小,佝偻病的症状体征填写错误等。④群众的满意度不高。

3、孕产妇健康管理距规范要求尚有差距。①少数单位产前随访没有按《规范》规定时间去做。②少数单位产前第一次随访没有查血常规。③少数单位产前2-5次随访没有查血红蛋白。④少数单位产后访视次数不够。访视日期不正确,住院期间随访和孕产妇产后访视及新生儿随访访视日期不一致。

4、档案质量不高。①0-36个月儿童及孕产妇健康档案收集不齐全。②0-36个月儿童及孕产妇健康档案存在缺项漏项情况。③《湖北省孕产妇保健手册》回收率不高。④《湖北省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0-36个月儿童及孕产妇健康档案、《孕产妇保健手册》、《儿童保健手册》填写不规范 ﹙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1、“降消”项目工作中一是高危孕产妇管理不规范,高危孕产妇筛查不到位,评分不到位,转诊不按规矩,不实行分级管理。二是产科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少数卫生院领导不重视,管理存在问题,人员素质较差,内外人员配合不好。三是健康教育力度不够,宣传标语不够、宣传栏不及时更新。

2、“妇女健康行动”项目工作中一是全县普查工作开展不平衡。二是计划生育部门下乡以“一检三查”为名,对该项目工作影响较大。三是人口流动性较大,使普查率低。

3、“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项目中一是个别卫生院领导不重视,使工作开展不顺利;二是孕妇流动性较大,给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三是神经管缺陷发生率较低,大家认为服不服药都无所谓;四是叶酸有一定的副作用,规律性服用药物人较多;五是由于文化程度不平衡,接受程度有一定的影响,文化程度越高的,服用率越高,文化程度越低,服用率越低,而且我县服用人群基本上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

四、建议

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服务对象对公共卫生服务内涵知晓率。应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如:宣传单、宣传栏、固定标语及孕妇学校、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提高服务对象参与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培训,提高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一是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两个规范,熟悉服务内容、熟悉操作规范、掌握相关考核指标;二是加强对妇产科和妇幼外线人员《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培训,确保两个重点人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的规定时间,规定项目,规范收费落实到位;三是加强统计表培训,使妇线外线人员正确规范使用《湖北省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四是加强对妇幼外线和儿保医生的儿童保健知识培训,提高儿童健康检查水平的能力。

3、扎实开展《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规范》规定的健康检查、产前随访、产后访视工作。按照湖北省卫生厅、湖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的考核结果要作为各地财政、卫生部核拨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和被考核单位主要领导的年度考核、任免、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主要依据。因此,要求我们要切实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切实做好两个规范要求的孕产妇的产前随访、产后访视及0-36个月儿童的健康检查工作。

4、切实做好《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理缺陷项目》工作。叶酸增补工作难度大、工作要求高、工作任务重,要求我们提高认识,切实做好叶酸增补工作。要求我们在做好已有的叶酸增补对象叶酸发放、随访工作的同时,做好新的叶酸增补对象的登记、发放和随访工作。

篇6:2010年全县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完成好国务院“两纲”的各项指标,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2010年

我县的妇幼保健工作,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降消”项目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提高孕产妇hiv筛查率,加强阳性孕产妇及婴儿的全程母婴阻断工作。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卫生服务,确保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稳步发展。

二、工作目标

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建立适合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服务模式;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妇幼卫生工作差距;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高咨询质量。

(一)总目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5/10万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5‰以内,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控制在0.5‰以内,住院分娩率达85%以上。

(二)分目标:

1.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8%。

1.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达93%。

3.新法接生率达98%。

4.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

5.儿童保健覆盖率88%。

6.儿童系统管理率85%。

7.门诊孕妇hiv检测率达90%;住院产妇hiv检测率达100%;

8.结婚登记人群hiv检测率达85%;

9.hiv阳性孕产妇母婴阻断率达85%,婴儿抗病毒药物服用率达95%以上,孕产妇及18月内婴儿随访达100%(产妇2次/年、婴儿3次/年)。

三、措施

(一)院内工作。开展基本医疗服务:①妇女儿童常见疾病诊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助产技术服务。②根据需要和条件,开展产科并发症处理、新生儿危重症抢救和治疗、③开展血液、生化、检验、hpv、液基细胞检测、b超影像检查。④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院内感染自查,每周周一对无菌消毒管理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对责任人实行奖惩制度,并列入年终考核。⑤对一次性用品实行日记、统计、统一毁型、消毒、焚烧处理。⑥对药房实行责任制管理。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全院职工会议,并每月开展一次院内职工工作学习大讨论。⑧准备分批派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二)加大实施“降消”项目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

1.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力度,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对上年沉淀项目经费建立贫困危急孕产妇抢救救助基金,保证专款专用,滚动使用。

2.确定具备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任务。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以方便农村孕产妇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疗卫生机构。

3.各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基本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为农村孕产妇提供安全、规范、便捷的助产技术服务,同时实行限价收费,做到在县级、乡级定点医疗卫生机构住院分娩全免费,未参加新农合的孕产妇仍可享受住院分娩补助。

4.严格执行《××县2010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方案》,合理使用补助资金,让广大农村孕产妇受益,避免资金大量沉淀。

5.建立健全危急孕产妇绿色通道,发挥危急孕产妇抢救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做到有呼必救。对危急孕产妇抢救继续采用“先救后补”的原则,使危急孕产妇抢救成功率达98﹪以上。

6.加强适宜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乡、村两级高危孕产妇识别及乡级产科危急孕产妇抢救、转诊的能力。

7.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产科、儿科建设力度,完善妇幼保健网络,加强乡村保健医生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儿科建设和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诊疗常规。规范产科病历书写。

8.加大基层监督指导力度,实行县包乡、乡包村,村医定点负责,每月到村到户了解每例妇女怀孕情况,开展孕产妇保健、发放救助卡,动员住院分娩。

(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1.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强化培训,重点是咨询、母婴阻断、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处置能力培训。

2.加强孕妇及婚姻登记人群hiv检测工作,将监测工作关口前移,把重点放在孕早、中期,及早发

现阳性孕妇,及时采取阻断措施;达到2010年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要求。

3.阳性孕产妇阻断三联用药率达85%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率达95%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保健率达85%以上;对随访管理的12月龄或18月龄儿童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检测率达95%以上。

4.做好检测耗材的发放工

作,各检测单位要建立台帐,登记好、保管好、使用好各类试剂和耗材,严禁浪费和积压。

5.hiv检测机构要完善各种表卡及台帐的填写,严格执行保密和告知制度,特别要注意hiv检测后告知咨询。台帐的填写内容要准确、完整,并按时限要求上报检测数据和阳性孕产妇及阳性婚姻登记人员的个案报告卡。

6.卫生局要对辖区内还未进行认证和发证的快速检测点进行认证和发证,确保快速检测点规范、合法。

7.做好监督指导工作。为更好地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将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三网监测工作。

1.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对能开展生理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都要逐步开展新生儿甲低、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耳聋等疾病的筛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孕产妇死亡监测工作。加强孕产妇死亡监测,提高孕产妇死亡表、卡的填写质量。在医疗机构死亡的孕产妇,要报原始病历的复印件,并填写死亡个案表。

3.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在上年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查找问题,确保监测质量。

4.死亡监测评审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孕产妇死亡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评审,乡级在孕产妇和儿童死亡发生后一周内进行入户调查及社区讨论,填写调查报告及死亡卡上报。

5.补漏工作。每季度对出生、死亡情况进行一次入户调查,搞好死亡补漏,减少漏报、杜绝不报。

(五)信息统计工作

1.做好各种信息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上报等工作。要求,①县对乡(镇)每月一号收月报表,一月、四月、七月、十月上旬召开季度报表会,听取基层意见解决相关问题,二月、十一月上旬召开半年及年终报表会议。②乡对村每月至少应召开例会一次,进行各种表卡册及台帐和妇保儿保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和指导,乡专干至少每月深入到村级,实地检查工作一次,杜绝遥控指挥。做到信息资料真实、可信。

2.做好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的信息统计,加强流动人口数据资料的统计上报。

3.积极开展孕产期保健服务,确保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圆满完成,统一使用孕产妇保健手册,并填入hiv检测结果。未结案手册一律由孕产妇本人保管,结案后由村医交乡保健医生保管。

(六)做好孕产妇和学龄前儿童系统管理工作,降低孕产妇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认真贯彻《云南省高危妊娠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及手册、筛查程序,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积极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登记、转诊、监护及处理。

2.使用《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儿童系统管理手册》,加强产后访视,不断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及5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提高填写质量,加强产后访视,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等造成的婴儿死亡。对住院分娩产妇的产时经过由接生机构填写,产妇出院时一并交本人转乡村医生进行管理。

3.严格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的规定开展表、卡、册的填写和上墙工作,杜绝弄虚作假,提高两个系统管理率。

(七)做好托幼机构卫生管理,保障集居儿童的健康。

依据国家卫生部和国家教委下发的《托幼机构卫生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托幼机构管理档案,搞好托幼机构保健人员健康查体及发证、验证工作,查体率达95﹪以上,严把入园儿童健康查体关,要求入园儿童体检100﹪体检,严禁患传染病儿童入园;定期到幼儿园进行卫生指导,对托幼机构儿童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体检率达95﹪以上,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及传染病。完善在园儿童营养膳食指导,保障集居儿童的健康。

(八)培训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加强妇幼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开展分级培训工作。县乡两级产科人员派出进修,县级专家对乡级指导及蹲乡帮护,开展适宜技术、救命知识等培训,强化新生儿窒息与复苏培训。根据各地情况,结合“新农合”、“降消”项目工作要求,重点宣传贫困救助、住院分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保健意识。

(九)强化监督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具体措施

①加大乡村两级监督力度,配合好“新农合”的工作要求,促进村医自觉工作积极性。②加强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充分抓好“降消”项目贫困救助及“新农合”报帐,提高住院分娩率。特别是动员好农村,偏远地区及高危孕产妇的住院分娩工作。严筛、严管高危,充分发挥好一级转诊机构的作用。③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对危急孕产妇抢救的成功率,杜绝可避免的孕产妇在院分娩死亡。对不具备产科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要尽快认真清理开展生理产科,以确保孕产妇安全。④加强“降消”项目要求的各项宣传力度,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严筛、严管高危,把贫困孕产妇救助资金用到实处、“急处”,从而体现妇保工作的中心点。⑤hiv监测和咨询工作重点要放在孕妇早、中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母婴阻断的目的。⑥要求各乡镇应加强村级保健人员的hiv相关知识及相应产科适宜技术的强化培训,重点突出。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的女保健专干,至少应具备开展新法接生的能力,有秃手剥离胎盘的能力,识别难产、急产、呼救及转诊的能力,具有处理一般常见的妇科病和儿科病的能力。⑦加强对孕产妇住院分娩及孕产妇hiv检测工作宣传力度,宣传工作要从最基础的村级开始,要求村级对新婚及早孕夫妻双方进行面对面宣传,宣传形式即可以采取宣传画,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让群众接受自愿检测。⑧各乡镇,村必须做好儿童出生和5岁以下儿童,孕产妇,育龄妇女的死亡报告,有效控制5岁以下儿童的出生和死亡漏报。杜绝孕产妇死亡漏报(村级在24小时内报给乡镇,乡级在一周内报给县级),乡村两级并负责入户调查相关的诊疗经过、死亡原因及有关表卡册的填写和保管上报等工作(孕产妇死亡只负责入户作调查,表卡册不要求填写)。

2.监督指导。县对乡(镇)全年开展不少于6次的妇幼卫生工作监督指导,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年初签订年末考核(在十一月底十二月初实行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对考核结果实行奖惩制度。乡专干应积极参加县召开的例会及各种培训;乡对村每月至少应召开例会一次,进行各种表卡册及台帐和妇保儿保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和指导,乡专干至少每月深入到村级,实地检查工作一次,收集基层最可靠的信息资料,杜绝遥控指挥。

五、各乡(镇)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指标、县包乡(镇)人员

篇7:新安镇卫生院 2010年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妇幼宣传工作

简报

第三期

护建乡卫生院公卫办公室编2010年3月1日

护建乡卫生院开展2010年妇幼保健

宣传活动相关工作

妇女儿童事业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妇女儿童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加强我乡孕产妇管理,预防孕产妇易患疾病,降低婴儿畸形率,我院公卫科于2010年3月1日在护建乡大堡村村委会开展了妇幼保健宣传活动。

按照市、县卫生局的统一部署,按照刘绍贵院长的周密安排下,在我院公卫科妇幼保健医生的带领下,公卫科全体成员及村级公卫人员组成宣传小组,在较偏远地区大堡村村委会及大堡村小学开展孕产妇易患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妇幼保健医生到活动现场进行指导,对孕产妇易患常见病多发病,为村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亲自向群众发放宣传品。并发放了“《孕妇手册、儿童手册》,”100份,同时发放叶酸50盒,拉横幅一条。

通过这次活动提高了居民对孕产妇易患病防治知识的认识,知道产前检查,产后访视的重要性,懂得了神经管缺陷儿是可以预防的。

二○一○年三月一日

抄送:安岳县妇幼保健院。

篇8:新安镇卫生院 2010年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邓海华说, 每年在这个时候, 卫生部都要评选上一年度“十大优秀新闻”。2010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分别是——

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 提出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2010年10月18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 增加财政投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建议》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010年5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医药卫生发展趋势和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第20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关系千家万户性命、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 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 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给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

一年来, 全国卫生系统根据国务院2010年度医改工作安排, 以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为核心, 加大力度, 稳步实施, 总体进展顺利。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 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50%以上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 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稳步推进。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 16个国家级联系试点城市和31个省级试点城市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四、国务院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

2010年11月29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12月1日, 温家宝总理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 探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和致孤儿童, 慰问工作在艾滋病防治一线的医务人员并进行座谈。11月22日, 李克强副总理考察了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现场主持召开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 要求提高科学防治艾滋病工作水平,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全国医药卫生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2010年5月以来,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 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启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加强基层单位党建工作。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坚持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国医药卫生系统的实际出发, 以“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加强基层组织”为总的实践载体, 努力创建以“五个好”为基本要求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以“五带头”为主要内容的优秀共产党员。

六、我国完成1.02亿人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2010年9月, 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以尽可能给予免疫空白人群接种机会, 最大限度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 加快消除麻疹进程, 提高全体人群健康水平。9月11日至29日, 全国共接种1.02亿人, 没有与疫苗接种相关的死亡病例发生, 没有群体性不良反应发生。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异常反应发生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参考指南, 低于既往水平。

七、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胜利

2010年4月14日, 青海玉树发生地震,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 甘肃舟曲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两次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 卫生部门迅速启动卫生应急一级响应, 创新建立前后方指挥一体化、军警地协同一体化工作机制, 协调组织全国卫生力量奔赴灾区开展卫生应急工作, 全力指导支持灾区卫生部门开展紧急医学救援、伤员转运、疾病控制、卫生监督、高原病防治、心理援助和鼠疫防控等工作, 实现了“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和“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八、我国进一步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

2010年2月10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通知, 进一步明确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病毒检测项目, 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 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 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 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要求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时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此项措施得到了公众的积极支持。

九、我国检测出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

2010年10月26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 在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NDM-1耐药基因检测时, 检出3株携带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国际上报道发现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后,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卫生部立即组织有关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开展了该耐药菌的调查、检测和监测, 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确保广大群众健康。

十、卫生部调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情况

2010年8月, 针对媒体报道有婴幼儿因食用圣元乳粉导致性早熟的情况, 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协调下, 卫生部成立专家组, 会同有关部门和湖北省立即开展调查处理, 对相关产品进行检测和评估, 并及时向社会通报。卫生部专家组评估认为, 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 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随后, 邓海华全面介绍了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十大要点。

一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巩固和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到2011年底,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覆盖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实行零差率销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村卫生室和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不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调整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基层使用部分) , 更好地适应基层用药需求, 适时启动制定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工作。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采购机制, 规范采购配送工作, 建立药品价格信息库。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

二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使人民群众切实受惠。确定一批易操作、经验成熟的重点政策措施向全国推广。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公立医院改革原则,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便民惠民措施, 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便利的医疗服务。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 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 组织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试点。优先发展县级医院, 选择300个覆盖县域人口较多、基础较好的县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完善有序规范就医的引导政策, 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施首诊在社区, 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先诊疗后结算、志愿者医院服务、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继续制定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路径, 增加实施病种数量, 扩大临床路径实施覆盖面。积极探索支付制度改革, 完善政策措施, 适当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水平, 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和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点范围。积极探索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推动试点城市开展综合改革, 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等难点方面进行探索。积极推广公立医院以支付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解决以药补医的做法。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满足群众的多层次需求。将实施便民惠民措施与推进综合改革、探索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相结合, 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三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稳定参合率, 继续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筹资水平、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 稳步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 逐步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及重性精神病门诊费用纳入统筹补偿范围。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 并逐步扩展大病救助保障病种范围。健全管理经办机构, 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 全面实现参合人员在统筹区域内自主就医和即时结算, 推行农民健康“一卡通”工作。加大基金监管力度,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 推行支付方式改革。

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落实补偿政策, 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人事分配制度,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乡村医生补助政策的落实。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大力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扎实做好卫生应急、重大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完成国家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实施国家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研究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面, 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经费标准。制定并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完善工作机制, 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建立信息报告及发布制度, 开展项目评估, 加强督导、考核, 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

五是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 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开展《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任务, 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 继续打击使用列入“黑名单”物质和其他化学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行为。组织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信息公布制度。继续清理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组织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地方监测方案, 开展风险评估, 及时发布预警公告,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组织机构建设。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着力加强事故报告和通报机制, 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

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2009-2015年) 》, 制定完善配套规章和标准。加强卫生监督工作, 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启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六是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推进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重点临床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与控制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同级医疗机构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工作, 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确定并实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专科建设项目, 提高我国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研究建立临床药师准入制度, 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加强院前急救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提高急救急诊服务能力。规范临床检验工作, 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 保障医疗安全。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 保证血液质量安全和临床用血需要。进一步推动医疗康复、防盲治盲和戒毒医疗管理工作。严格医疗广告的审批和监管。

强化医疗服务监管, 启动医院评审评价工作, 继续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 开展以改善医疗服务为重点的优质医院创建活动, 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 加强人体器官移植监管, 进一步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

七是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监管, 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加强药品监管工作。加大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力度, 加强各地电子监管能力建设。加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 定期分析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 控制药品安全风险。开展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试点工作,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主导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扎实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

八是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细化实化中医药事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以县级中医医院达标建设和扩大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为重点, 加强中医服务体系建设及能力建设。继续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 推动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做好民族医药工作。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 继续开展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 实施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继承项目, 探索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加快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 继续推广中医临床路径, 开展付费改革试点。加强对中药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研究制定鼓励提供和使用中医药服务的优惠政策。加快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中医药任务。

九是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推动卫生科技创新与发展。加强卫生人才培养。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推动全科医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开展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 继续开展和适当扩大专科医师准入试点。扩大实施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 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 开展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药师工作。加强继续医学教育, 加大公共卫生和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力度。开展西部卫生管理干部和大型医院领导干部的培训。加强医学教育宏观协调和管理, 推进高校医学院共建工作。

推进卫生科技事业发展。扎实推进“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两个科技重大专项及公益性行业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

篇9:新安镇卫生院 2010年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各县市区卫生局,德山开发区宣教局、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社会事业局、西湖管理区卫生局、西洞庭管理区教科文卫局,贺家山原种场卫生科,市直有关医疗保健单位:

现将《常德市2010年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五日

常德市2010年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要点

—、妇幼保健工作:

(一)进一步抓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落实

1、规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管理。全面落实补助政策,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加强定点助产机构平产和剖宫产费用控制,规范:分娩服务包,提升产科服务质量。定期开展专项督导与联合督查,表彰先进,通报问题。

2、全面实施妇女孕前与孕早期免费普服叶酸。完成叶酸招标采购,规范叶酸配送渠道,按季度配送到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由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专干和乡村医生(妇幼保健员)发放给每个孕妇。2010年孕妇叶酸服用率力争达到60%。

3、继续抓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督促各项目单位保质保量完成省里下达的工作任务,其中桃源县完成29500名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澧县完成2000名农村妇女乳腺癌免费检查任务。组织市级专家,对宫颈癌、乳腺癌项目县开展技术指导与质量控制。

4、加速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免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通知》(湘政办发

[2009]59号)精神,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岗前培训,严格婚检机构准入管理,提升婚检质量。改进婚前医学检查服务模式,提高婚检率;推广婚前、孕前、孕产期保健综合服务。

5、实施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落实《湖南省预防艾滋

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湘卫妇社发[2009]10号),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纳入妇幼保健常规管理,对孕妇在孕期开展免费艾滋病抗体检测,抗体检测率达到70%以上;对抗体检测阳性的妇女、婴

儿实行追踪、随访管理,对确诊的艾滋病病人纳入艾滋病统一管理。

(二)加强基层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综合管理

在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合格县和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创建工作基本达标的基础上,巩固成果,进一步提高基层产科质量。定期开展自查评估。按照省卫生厅《湖南省新生儿专科建设标准》,逐步在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组建新生儿病室。

(三)巩固发展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成果

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市级新生儿听力检测机构和产前诊断中心的建设,市妇幼保健院年内要建立市级新生儿听力检测机构,并进一步规范产前诊断中心工作。巩固发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成果,2010年,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70%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30%。

(四)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

按照《湖南省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标准(二、三级)》,全面启动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市妇幼保健院在开展自身创建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同时,要配合市卫生局对县市区创建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开展初步评审工作,规范妇幼保健机构的内部管理,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五)切实做好妇幼卫生监测与信息管理

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监测与管理网络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进度。定期开展督导,创新质控方法,减少各项信息的漏报与错

报。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做好新增妇幼卫生项目工作信息上报的通知》(湘卫妇社处函[2009]51号)要求,进一步完善新增项目信息的归口管理和上报工作。

(六)做好“两纲”总结评估与新规划制定

做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O)(以下简称《两纲》)终期监测与评估工作,对照指标与要求,查找差距,总结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同时,科学制定下一个十年《两纲》工作目标与任务。

(七)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

认真抓好住院分娩登记和妊娠十四周以上B超检查身份登记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继续抓好预防和打击“两非”工作。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减少手术并发症。

二、社区卫生工作

(一)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开展技能培训,完成基本公共卫生各项工作任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水平。2010年全市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以上。做好城市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65岁以上居民健康管理率达65%以上。

(二)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2010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17.5元。市(县级)、区政府要落实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督导检查,落实绩效考核,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率。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及早落实2010年扩大内需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计划,力争早开工、早竣工、早受益。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中心的建设。完成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开展县级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

(四)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专业培训

做好2010年社区卫生人员培训计划,继续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强化培训,重点加强健康档案、社区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社区康复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五)认真抓好医保政策进社区的试点工作

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联合下发《湖南省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切实抓好将社区家庭病床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的疾病范围、将住院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留观的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特殊病种门诊定点机构、开展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以及慢性病门诊费用包干等试点工作。

(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改革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的有效补偿机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工资改革试点,推进社区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七)完善社区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3月底前,在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安装社区卫生服务信

上一篇:(材料)十二五规划建议说明下一篇:明察暗访抓服务 细心指导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