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小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2024-04-20

一实小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精选10篇)

篇1:一实小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高唐县第一实验小学

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帮助我校骨干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我校骨干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培训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学科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2、深入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念与操作的结合上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4、根据学校实际,采取分层培训的方法。通过培训活动与互动参与,以及问题、课题探究活动等,达到在研究与实践中建设优质师资队伍的目标。

三、培训内容

1.教育观念。教师在接受校本培训的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逐步形成新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之符合性课程的教育要求。

2.课标解读。强化目标意识,重视目标研究,是教师尽快熟悉新课程,走向成熟的必经途径。因此,各学科以课程标准为主的校本培训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3.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工作的落脚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能力,都必须落实、融化在教师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之中。因此,实践操作为主的策略研究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的培训包括教学案例分析、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问题研究、经验交流等等。

4.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应该学会针对某些实际问题改变教学方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教师的这种教学与研究技能的获得与提高,唯有在自己的课堂教学里亲身参与研究才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校本培训要重视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做到“教与研”紧密结合,研究与行动合而为一,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共同发展,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四、培训形式

(一)组织卓有成效的校本培训

1.在各校内部开展以“师徒制”为主要形式的“传、帮、带”活动,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促进课改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师徒之间的共同发展。

2.通过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培训课改教师。

教研组的活动内容包括:

①每次确定中心发言人,总结上周教学得失,进行自我反思;

②讨论下周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探讨教学方法。

③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改动态;开展课改实验教学观摩,研讨,经验交流及评教学活动;

④组织实施教师开展案例研究、教学诊断、自我反思等活动。

(二)以业务竞赛促培训

1.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与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各项业务竞赛,同时在本校内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学论文与案例评比,课改小结评比活动,帮助教师积累经验,推广成果,从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2.教学示范(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教师展示自己课堂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渗透、落实新课程理念,组织观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奖赛。开设校级、县级公开课,研究课。

3.案例分析。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供教师研究、交流。案例分析与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有利于学科课程的专题组织研究,重在探讨理论如何在实践中的运用。

4.课题研究。问题即课题。开展以校本为主的课题研究。针对我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5.组织各级各类论文的评比交流。

(三)骨干教师讲座。

理论如何与本校、本学科的实际相结合,以及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的、共同性的问题,以骨干教师讲座的方式集中授课。自己参加培训获得的理论与教学的实践起来结合,重在指导实践。

(四)建立教师培训制度。

定期组织老师开展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和自我培训,坚持每位教师每两周上一节实验课,写一份课后反思,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设计。

五、培训时间

1.集中培训——可以合理利用课下时间,安排全体成员集中培训,也可暑期集中培训。组织教师利用暑假学习班的时间集中培训,主要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新课程的教学案例,由经验丰富的课改教师作专题讲座,要求教师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2.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组织全校教师每学期开展2—3次教学观摩活动,授课人为本校骨干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

3.教研组研讨——合理安排课程,按照学科组每周安排一个半天的空课时间,专门用于校本培训。

4.课题组研讨——根据各自所承担的课题,不定时进行。

5.中心组探讨——组建学校教科研中心组,开展“问题攻关”

6.校园网传输——充分利用校园网,让大家在校园网上及时发布信息进行交流。

六、资源开发

1、师资队伍建设

(1)请进专家培训。请专家来校或通过观看专家讲座进行培训。

(2)外派骨干培训。选派一定量的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培训。这些派出培训的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理念更新的前卫一族,是最佳的校本培训资源。他们参加培训后结合教学实际开讲座,培训其他教师;在学科教育教学中带头、示范;承担相应教育科研任务。

(3)利用资源培训利用各种培训机会(观摩活动、竞赛活动、培训活动)、利用各种教育刊物、网络等多种媒体资源和信息资源学习、培训。

(4)校际之间的师资交流。

2.硬件资源开发 确保经费投入

(1)购买学习资料,尽量做到人手一份;

(2)订阅教育教学刊物;(3)从微机室网络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七、学期考核 根据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的表现,按照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基本功和教学研究能力和活动课的组织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考核小组如实签注意见,考核结果记入档案,优秀者给予奖励。

培训结束后,每位接受培训的教师认真做出总结。教务处对老师就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篇2:一实小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制定人:宋佳 日期:2月22日

新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抓好电教工作,围绕学校工作计划,积极配合区电教中心的主要工作,贯彻应用引领发展的工作思路,有效、有序、有目的地开展电教工作。积极组织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应用为主导,以质量为核心,以队伍为保障”的指导方针,不断提高电教工作管理水平,加强校园建设,推进我校教育现代化,使我校电教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组织管理

1、在电教领导小组成员明确职责分工的前提下,进一步健全学校电教工作的管理制度,抓好常规管理工作,做好教师电教课、电教论文、电教教研活动的检查、统计工作,及时反馈信息,采取相应措施,使学校电教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对学校新添置的电教软、硬件,及时整理并维护,使电教设备得到充分使用。

3、继续组织上交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教案、课件,形成我校的教育资源库,丰富学校资源库资源。

4、继续做好电教设备的“配、管、用”工作

目前学校各教室、办公室和功能教室的电教设备已基本配备好,因此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做好管理及使用登记工作,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管理主要包括认真执行有关电教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维护,并做好维修记录。做好老师的教学软件借还登记,整理软、硬件资源,健全管理制度,使软、硬件不流失、不损坏。每天对要维修的设备做好记录,一般在24小时内解决问题,恢复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鼓励老师充分利用电教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

1、本学期中全校教师将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制定计划,并组织发放有关材料。

2、电教组成员及骨干教师要围绕各电教子课题研究内容,积极响应号召,带头上电教示范课并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及自己的心得体会撰写有关电教的论文。

三、加强学习

1、本学期根据学校安排,组织教师听课、评课,并组织教师认真进行讨论、消化,从而进一步推动我校电教工作迈向新台阶。

2、大力提倡研究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方式,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以达到促进学校内涵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学校将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行各种计算机操作培训,并在本学期中组织一次学生电脑操作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结构。

4、加强电教专业人员的培训。同时,要重视对全体教师进行电教知识的普及与培训。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电教培训。

5、加强校园网及专题网站建设,保证网络畅通和信息交流。努力做到三新----内容随时有所更新,由网管负责将学校新闻在一个工作日内见网;栏目每学期有所创新;版面每年有所翻新,从实用和美观的角度出发进行完善。让学校各职能部门参与到校园网络的管理中,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每周五的中层干部例会,由分管电教的干部通报各栏目的发稿情况,使学校信息更新得到保证。

四、其它常规工作

1、做好摄像、照相工作。

2、做好网站、网络及电脑的维护工作。

3、完成学校各项工作及配合其他科室完成各项工作。

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订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电教工作计划。

2、制作学校各项统计记录、表册。

3、组织学生参加电脑制作大赛。

三月份:

1、完善校园服务器配置,完善校园网站。

2、更新iP/mac地址绑定表单。

3、迎接区电教馆调研。

4、组织教师参加中央电教馆白板课竞赛。

5、宣传研训网上传信息量考核方法

四月份:

1、组织本校英语教师参加区中小学英语教师白板课竞赛。

2、更新校园网站。

3、检查电教设备维修工作,教师电教使用情况;

五月份:

1、组织校园课件竞赛,选择精品课件送至区参加评比。

2、区电教馆进行研训网使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比。

六月份:

1、检查学校的电教管理情况,电教资料登记薄、借阅记录、电教管理员规则,进行检查。

2、区电教馆评选教育技术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篇3:一实小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贵州省2012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以下简称“国培计划”) 引入招投标机制, 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来承担贵州省的培训任务, 总投入达4 000万元。“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 目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期望他们在参加“国培计划” (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之后, 能够带动区域内教师的整体发展。其中,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以下简称骨干教师) 。

由于各种因素,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对进展缓慢。但在整个基础义务教育体系中,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是非常庞大的, 对于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贵州省为例, 截至2010年, 农村小学教师136 035人, 占小学教师总数的68.73%;农村初中教师42 711人, 占初中教师总数的39.03%。[1]贵州省山多地广, 教学点分散, 教学设备极差, 农村教师相对人员富余却素质薄弱。因而, 农村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提高其教育实践能力就尤为重要。为此, 2010~2012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 [2]这表明国家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重视。“国培计划”实施三年来, 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本研究基于教师培训评估的视角分析贵州省“国培计划”实施对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以便“国培计划”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实施。

二、研究内容

笔者认为教师培训评估可以包含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培计划”的投入评估, 本研究以培训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来进行评价 (包括培训体系、培训内容、物质支持、方案实施等) ;二是“国培计划”的产出评估, 本研究中对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计划之后产生的效果了进行评价 (骨干教师认为哪些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 。从教师培训评估的角度探讨“国培计划”对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有利于“国培计划”的实施并形成完善的体制, 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培训机构的不同而导致培训内容、培训体系和培训要求的随意性, 从而为“国培计划”的培训质量和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本研究主要对参加2012年“国培计划”的中学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627份, 收回有效问卷603份, 有效率96.17%。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表, 分为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很不符合五个层面, 分别赋分为5, 4, 3, 2, 1, 让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切实看法给予赋值。采集的数据输入SPSS13.0处理。

三、结论

1.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服务质量的评价

本研究从经济领域中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角度出发, 探讨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服务质量的评价。经济学上, 服务质量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满意度”来衡量的, 所谓满意度 (S) , 就是顾客期望 (E) 与顾客实际感知 (K) 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异, 即S=f (E-K) , 两者差异越小, 则满意度越高, 否则, 满意度就低。

本研究对骨干教师关于“国培计划”服务质量满意度情况的评价, 主要从其对培训的期望与感知两个方面以及“国培计划”服务质量的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和关怀性五个维度来进行, [3]其中每个方面的五个维度又分为25个具体小项来进行测量。

“2012年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国培计划”围绕培养造就高规格、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 通过贵州师范大学与贵阳市优质中、小学联合培训的方式, 选派四年级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 置换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到高师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105天的脱产研修。培训分为三个阶段, 见表1。

由表1可知, 贵州省“国培计划”的服务质量主要体现在第一、第二阶段。因为骨干教师对这两个阶段的满意度情况决定了其对“国培计划”的参与度, 而骨干教师的高满意度可以使得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事业表现和同伴互动, 对骨干教师今后的专业发展以及发挥其“种子”效应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 这两个阶段也是决定“国培计划”成效的关键所在。故本研究集中于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前两个阶段的满意度研究。

(1) 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满意度的总体情况。

由表2可知, 在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期望方面, 各维度均分在3.93~4.57之间, 排在首位的是可靠性, 其他依次是关怀性、反应性、保证性和有形性。在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期望的具体因素排序中, 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培训师资水平高 (均分4.59) 、培训单位耐心周到的服务 (均分4.58) 、课堂氛围平等民主和授课教师和蔼可亲、一视同仁 (均分4.56) , 说明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期望不仅是提高其专业化发展的知识和智能, 也期望培训学校和授课教师对其关心和尊重。而对辅导员为其提供专业帮助 (均分2.59) 、帮助其制定学习目标 (均分3.21) 以及住宿环境 (均分3.23) 等期望较不高, 这说明骨干教师追求其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以及学习的选择性, 不喜欢拘束的环境和别人对其专业引导。一方面, 这反映了教师职业的个人取向特征, 但这事实上也是一把“双刃剑”, 即可以促进骨干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 但也易滋生部分骨干教师学习的惰性。

在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服务质量感知方面, 各维度均分在3.88~4.21之间。排在首位的是“可靠性”, 其余依次为反应性、保证性、有形性和关怀性。在各维度具体因素中, 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培训师资水平高 (均分4.54) , 培训单位耐心、周到的服务 (均分4.53) , 发放生活补助 (均分4.52) 。这表明骨干教师认可“国培计划”的高规格、高水平, 同时也说明在欠发达地区, 教师的生存状态非常需要得到关注。而对于理论和实践的合理安排 (均分2.72) 、相关的行政人员关心我的生活 (均分3.12) 、辅导员帮助我制定学习目标 (均分3.14) 等方面满意性相对低, 这表明较不满意的地方在于培训的体系结构以及培训机构没有充分地给予其人文关怀。

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满意度较高 (均分0.18) 。在这五个维度上, 骨干教师的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有形性 (均分0.03) →保证性 (均分0.04) →反应性 (均分0.12) →可靠性 (均分0.36) →关怀性 (均分0.38) , 总体上满意度较高。这表明, 在总体上骨干教师能够认可“国培计划”对其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由表2也可看出, 骨干教师在维度上高满意度是建立在低期望水平上的。如有形性维度, 期望均分3.93, 感知均分3.90, 满意性位列五个维度中第四位。但由于骨干教师对此期望低 (在五个维度中位列第五) , 所以满意度最高。这说明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认知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因而, “国培计划”的培训宗旨、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和目标以及培训机构提供的物质和技术支持等, 还需要加大力度宣传。

(2) 骨干教师对国培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的差异分析。

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的差异体现了“国培计划”提供给骨干教师的服务质量是否切合骨干教师现实需求的程度。结果见表3。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下同。

由表3可知, 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期望和感知有显著性差异, 这表明“国培计划”的服务质量还具有显著的改善空间。就各维度而言, 骨干教师在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这三个维度上的期望和感知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培训机构能够为骨干教师提供满意的设施、环境和资讯, 培训机构能够胜任“国培计划”所承载的任务, 以及能够履行相关的承诺。但是, 在反应性和关怀性方面, 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服务质量感知与期望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 说明培训机构没有充分地考虑到骨干教师可能遇到的困难, 也没有及时应对骨干教师在生活和学习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3) 骨干教师对国培阶段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由表4可知, “国培计划”第一阶段提供的服务要优于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实施过程中, 骨干教师对其满意度的分值均高于第一阶段 (分值愈高, 则满意度愈低) 。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阶段性服务质量在可靠性和保证性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骨干教师对这两个阶段的培训任务实施能够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以及培训机构能够完成任务的能力大体上都是认同的, 因而满意度也较高。

另一方面, 骨干教师对这两个阶段的服务质量在反应性、有形性以及关怀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骨干教师对培训机构的服务环境、培训设施、及时应对骨干教师的问题, 特别是同情和理解骨干教师的处境和困难, 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表4也表明, 骨干教师对第二阶段的反应性 (均分0.61) 、有形性 (均分0.62) 和关怀性 (均分0.93) 满意度较低。

2.“国培计划”对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效果的评价

(1) 骨干教师认为“国培计划”对自己的能力在教育教学各领域提高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 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后, 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总体上都有较大的程度的提高 (职称均分3.95>2.5) , 各项提高比较均衡 (因素均分在3.81~4.15之间) 。

注:其他指刚入职的、由小学调入职称尚未定的教师、非教学人员等, 下同。

其中, 中学高级职称与中学一级职称的教师除了在信息技术领域提高的程度相对较低 (均分分别为3.79, 3.95) , 其他各项均超过4分, 而中学二级和其他教师认为自己在各领域提高的程度较前两者低 (除中学二级教师在信息技术领域得分为4.04外) 。可能的原因:一方面, 课程改革增加了许多新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而年龄较大、从业时间较长的教师没有及时更新知识和教育理念, 所以认为“国培计划”充实了其在课程内容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 在西部农村地区, 由于办学条件所限, 教学设施简陋, 许多农村中、小学至今没有配备电脑, 这就导致他们对信息技术关注不够;而中学二级教师在除了信息技术 (均分为4.04) 以外的其他领域提高上明显低于中学高级教师和中学一级教师, 可能的原因是其在高校的环境中易于接触电脑和多媒体技术, 加之从业时间较短, 所以在这方面掌握相对好些。

(2) 骨干教师认为自己教育实践知识的提高情况。

通过“国培计划”, 骨干教师在教学各领域的能力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然而骨干教师要能够真正掌控复杂的课堂文化, 还需要具备高深的专业实践知识。

由表6可知, 骨干教师认为“国培计划”使自己专业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因素均分4.20>2.5) 。不同职称的骨干教师在专业实践能力方面提高的程度不同, 职称越高, 教育专业实践知识提高的程度就越高。表6也表明, 参加“国培计划”的骨干教师需要做好选派工作。因为, 相对于低职称的教师来说, 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的理解更透彻、贯彻更到位, 更易于提高自己专业水平。

(3) 骨干教师认为自己实际可承担的任务。

“国培计划”实施的目的是培养骨干教师, 发挥“种子效应”, 在实践中能够帮助本校或本地区其他教师开展校本研究, 在整体上推进本校或本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从而践行课改理念,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那么, 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后, 能承担什么样的任务?

从表7可以看出, 中学高级和中学一级的教师认为自己可以胜任的任务要优于中学二级和其他。骨干教师认为此次“国培计划”后, 普遍认为自己“课程教材设计和解读”能力提高了, 该项得分最高 (均分为4.41) , 其次是“传递课改理念” (均分4.31) , “提升教育质量” (均分4.27) , 这反映了“国培计划”对骨干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确实有明显的作用。

总之, 本研究表明, “国培计划”对于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确实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国培计划”无论是其提供的服务质量, 还是对于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都体现了其高质量、高规格和高水平的特点。但在“国培计划”投入上, 尚需要进一步完善 (具体做法见文中分析) , 而在产出上, 除了要加强骨干教师个人专业实践知识和能力以外, 还需要在工作交流、团体运作以及经验推广等方面做进一步系统的、整体的规划, 以期发挥骨干教师的“种子效应”。

参考文献

[1]贵州年鉴 (教育部分) 2010年[OB/L].http://www.gzsjyt.gov.cn/gzjyt/73469366967992320/20111116/6012.html.2012-11-22.

[2]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取得显著成效[OB/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645/201105/120285.html.2012-04-08.

篇4:一实小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为保障这项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省农业部门成立了吉林省万名骨干农村信息员培训计划领导小组,加大了培训资金投入,紧紧结合国家阳光工程培训、省万名“兴农带富之星”等培训项目计划的实施,充分发挥政府专项培训资金作用,并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项用于万名骨干农村信息员培训计划,保证了这项计划的顺利完成。经过3年努力,到2013年年底,我省万名骨干农村信息员的培训计划顺利完成,有效提升了农业农村信息体系基础实力,促进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省农发行全力支持粮食收购

省农发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玉米、大豆临时储备收购政策,把做好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确保粮食收购不出问题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支持好粮食收购。为保证政策性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省农发行设立办贷“绿色通道”,简化办贷程序,实行贷款一次审批、分次发放,提高办贷效率;收购启动时,先向库点提供3~5天的铺底资金,按收购进度提供后续收购资金;逢节假日适当增加投放额度,确保收购资金不断档。截至2013年12月2日,省农发行已发放贷款6亿元,支持收购粮食10万吨。

全国农村要素流转信息化服务平台开通上线

2013年12月31日,专门专注于农村要素流转的综合性互联网门户———“全国农村要素流转信息化服务平台”(www.crpft.com)在北京正式上线。今后,全国各地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集体资产处置信息、涉农企业股权和知识产权交易信息等市场供求信息,都可以在平台上登记、统一发布,农村要素资源信息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高效对接。据了解,由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推出的“全国农村要素流转信息化服务平台”,除了信息服务以外,还将为没有建立农村要素流转服务机构的各省市县提供网络竞价或招标、项目挂牌、动态报价、交易管理、保证金及交易价款结算等“交易服务”。同时,依托平台资源,还提供展览展示、中介服务、咨询策划及投融资服务等增值服务。

临江市2013年~ 2014年冬春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全面启动

篇5:南乐县一实小师德师风汇报材料

——南乐县第一实验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促进管理质量年上台阶为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整体形象进一步提高,在社会各界赢得良好信誉,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不断增加。现将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领导给予指导性意见。

一、抓工作体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责任 我校历年来对师德师风建设高度重视,把师德师风建设看做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视学校社会声誉如每位教职工的生命,做到把师德师风建设摆上经常性的议事日程,做到班子会、中层会、全体会,会会总结,会会通报,会会强调,时刻绷紧师德师风这根弦。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强化了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副校长分包年级,中层干部抓所在年级组和各线工作的督导制度,强化工作责任。学校决定从领导层抓起,每节课分包年级的校长都要到责任班级进行检查,重点看有无迟到早退、有无接打手机、有无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发现问题下课后立即跟违纪教师谈话,检查结果每周一汇总,以学校信息形式予以通报。

二、抓教师教育,构筑师德师风建设防线

一是把师德师风建设和奖惩激励机制相结合。学校考勤、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每次检查都要检查师德师风建设,检查结果汇总后,以学校信息展现给每个老师,作为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让师德高尚、业绩优良的教师突出出来,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

二是把师德师风建设和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学校开展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年级组教师课堂检查活动,每次检查,围绕有无乱订资料、指定学生购买资料、体罚与变相体罚、作业量布置等情况进行,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三是把校内和校外结合起来。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家长评教活动。学校针对教师上课、课堂秩序、定点购买学习资料等师德师风项目印发教师评价表,组织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打分。利用家长会和抽查的形式,对教师师德师风行为进行评价打分、征求意见,最后做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计入教师考评。

篇6:一实小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2011年10月10日 15:34,星期一作者: 沈寒冰 倪萍 陆中阅读:201次

9月29日,秋雨绵绵,我市小学英语单元课研讨会在市第一实小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市的200多名县区教研员和一线英语教师参加。

上午8:20研讨会开始,由市教研室倪萍主持,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市第一实小刘华东校长致欢迎词。

开幕式结束后,来自市实小的张璇、市第一实小的李媛媛、宿城区实小的张楠等三位教师分别执教5A unit4 Halloween 三个部分内容。三位教师以“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为主线展开教学,课堂表现各具特色,精彩纷呈,较好地展示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单元课不同部分的教法和学法。

中午短暂休息后,与会老师们乘坐校车前往园博园进行了参观活动,园博园内美轮美奂的园林艺术、书法摄影艺术和江苏各地的特色展馆让老师们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篇7:一实小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体育项目3 0名学员。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从2011年9月至2011年11月, 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和相关领导进行无结构式访谈。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体育项目3 0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3 0份, 回收3 0份, 其中有效问卷3 0份。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员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2.1.1 年龄基本情况

表1数据显示, 参加“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体育项目的教师平均年龄为35.4岁。主要以男教师为主, 这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有关。教师的年龄主要分布在31~40岁之间, 有17人次, 占到了总人数的56.7%。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承担着主要教学任务, 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骨干, 培训后能起到一定的骨干带头作用。

2.1.2 学历结构

表2数据显示, 参加培训的“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体育项目教师的学历基本都在在专科以上, 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站到了总人数的66.7%。本项目参训人员是中学教师, 仍有33.3%的教师未达到参训基本要求。通过对参训人员进行访谈调查得知, 造成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学历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体育教师外出学习提高学历的机会很少, 部分教师在任职期间极少参加任何进修与学习。

2.1.3 职称结构 (表3)

可以看出, “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体育项目的职称集中在中级, 表明中级职称占主要地位, 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职称结构现象。在对参训学员的调查中, 没有一名特级教师, 这一现象也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急待于提高。通过访谈得知:应试教育观念的偏差;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中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较弱;学历较低等都可以导致职称的差异。

2.2 参训学员对培训的反馈调查与分析

2.2.1 参训学员对国培班培训成果与收获的总体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国培计划”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业务能力水平, 推动农村素质教育改革, 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是培训单位的目的。统计数据表明 (见表4) , 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员, 分别为22人和8人, 各占调查总人数的73.3%和26.7%, 这表明此次“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体育项目是成功的。

2.2.2 参训学员对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

本次国培计划体育项目课程设置目标都十分明确, 主要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科研能力开设相关课程。同时由于“国培计划”钦州学院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如教师礼仪、师德教育等) 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 使得现有课程的针对性不强。当问到“本次培训所开设的公共课程对你解决当前所遇问题的帮助如何”时, 43.3%的教师选择了“一般”, 2 3.3%的教师选择了“几乎没有帮助”, 1 3.3%的教师选择了“毫无帮助”, 只有2 0%的教师选择了“帮助很大”。但是在“本次培训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对你解决当前所遇问题的帮助如何”时, 8 0%的教师选择了“帮助很大”, 2 0%的教师选择了“一般”。由此可得知, “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体育项目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的安排和设置时比较符合教师需求的, 通识课程则需要进一步改善。

2.2.3 对研修方式的看法

从表4中可以得知, 有33.3%的人选择案例评析、参与式培训, 选择专家讲座、报告及与交流研讨的学员分别占了30.0%与16.7%, 选择实地参观考察的二人。这说明, 体育教师更希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鲜活的案例进行学习, 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因此, 在培训过程中, 对体育项目应采取直接的授课方式, 这样有利于课堂成效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体育项目根据学员不同的学历背景和个体特征上的差异, 以及教龄、职称、职务上的差异, 采取了课堂教学课、专题讲座、交流研讨课、观摩实践课等多种教学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校的教师对学习的不同需求, 保证了教师培训的质量。

3 对策与建议

3.1 结论

(1) 通过以上对“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体育项目的调查与分析, 参加培训教师的年龄结构年轻化, 学历水平较高, 职称水平较低。 (2) 培训过程课程设置应根据增强针对性, 增加实践课、观摩课比例。 (3) 培训学员最希望获得的培训内容是关于最新教学理念以及新课改知识、教学方法与手段。 (4) 根据学员不同的学历背景和个体特征上选择不同的研修方式。如专家讲座课要注意理论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观摩课形式等。

3.2 建议

3.2.1 对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建议

培训的课程设置要理论与实践以及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研究者认为, “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应该设置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理论课程、特色活动课程等四个模块。然后在根据模块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 如通识教育类课程主要包括教师礼仪规范、师德教育专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等;专业技术课程包括篮球教学技能与课例分析、乒乓球教学技能与课例分析等。

3.2.2 对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研修方式的建议

根据对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研修方式认可的分析, 研究者认为培训方式应当根据学员不同的学历背景和个体特征上的差异, 以及教龄、职称、职务上的差异, 采取了课堂教学课、专题讲座、交流研讨课、观摩实践课等多种教学方式, 多采用观摩学习和专家指导实践的方式进行培训。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体育项目30名学员, 进行了培训情况的相关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年龄结构年轻化, 学历较高, 职称水平较低;学员希望获得新课改知识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知识, 培训过程应采用灵活多变的研修方式。

关键词:国培计划,课程设置,研修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1 (2) .

篇8:一实小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摘要】通过开展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国培计划”课程的调查,了解江西省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现状和培训需求,并根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目标、要求和调查结果科学设计了培训课程,构建了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国培计划” 培训需求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34-03

课程设计是做好“国培计划”学科培训的最关键环节,课程体系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培训的质量。2011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培训内容的选择主要体现在课程上,课程应满足学员实际需求,特别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员的需求。

赣南师范学院是江西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之一,自2011年以来已举办2期“江西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取得了一定的培训效果。但在培训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课程开发上存在着课程目标宽泛、针对性不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江西省小学科学教师的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国培计划”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进行设计与反思,设计了适合短期集中培训的120课时的课程体系。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培训效果直接相关,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因此对培训课程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训后绩效评价研究的开展。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参加“国培计划(2012、2013)”——江西省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小学科学教师共90名,分别来自于江西省的10个地市级乡村地区。前期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小学科学教师主要年龄段集中在25至40岁之间,主要为男性,学历背景主要为专科,职称以中级为主。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开展了对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和课程满意度调查。对教师的需求分析,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并针对调查结果设计培训课程。课程满意度调查,主要了解学员对新制定的课程体系的满意程度,以便对课程设置做出调整和反思。

(2)访谈

访谈法以及在线访谈法是为了了解当前小学科学农村骨干教师国家培训课程设置的现状,对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访谈,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设置与当前教师实际需求间的差距。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从下列4方面开展调查∶参加培训的原因,科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培训要求,以及希望采用的培训方式。为了最大限度了解教师的需求,问卷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形式,获得教师培训需求信息(见表1)。

绝大部分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提高教学能力(占85%)和充实学科知识(73%),同时也存在部分教师有其它目的,如为完成培训任务、扩大人际关系、评职称等。在开展科学教学时存在的困惑或问题,60%的教师感觉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也有少部分教师在科学的本质的理解、师生关系和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方面有一定的困惑。教师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主要集中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育技术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上,少数教师也希望在语言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在培训方式上,超过71%的教师希望通过专家引领取得培训效果,有近60%的教师选择教学实践和研讨互动。通过问卷也确定了今后培训方式将主要以专家引领及教学实践和研讨互动的方式开展。

2.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

对培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主要设置了六个方面的问题(见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超过65%的教师对课时数的安排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题1),说明培训时间符合学员的需求,但对课程内容涵盖范围的满意程度存在一定的不足,也说明,培训机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未完成注重学员的实际需求;题6可以看出,经过培训,学员对于能力提升的满意度不高,只有60%的学员持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态度。题6采用开放式问答,要求教师列出培训后能力的提高,经过统计,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方面,少部分教师认为是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方面。

3.课程的编排的调查研究

课程开发应在“国培计划”纲领性文件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本省科学教育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以《“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构建江西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框架,主要开展了下列工作:(1)咨询课程主讲专家。(2)访谈“国培计划”培训班班主任。(3)实地调查。参照课程标准并且结合访谈结果我们确定了学习时间天数为20天,总学时120学时,同时确定了专业理念、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综合实践四个模块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师所提出的困惑与需要及培训形式进行设计,形成课程体系(见表3)。

4.课程评价

为了检测此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及对小学科学教师的适合性,选择了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课程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比例上升至81%,培训后能力提升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比例上升至67.8%。

三、优化课程设置的反思

1.课程设置应体现多元化的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素质教育背景下所需要的培训课程应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包含某种价值取向的、同时应该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整合到课程中。[2] 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多元化的理念,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包括培训组织者、参训教师、教师所在学校和当地办学特色等)。

由于培训时间的限制,课程设置上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应突出主题,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解决小学科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在实际培训中,我们根据学员的教学实际,确定了“科学探究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主题的培训体系。同时,围绕主题对难点与热点问题集中突破,如调研发现教育技术能力低是广大农村教师的短板,因此增加该部分课时。

2.课程开发上体现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课程开发初期,我们通过解读政策文件与专家访谈,初步拟定了课程模块与核心课程作为必修课。同时,根据学员的需求遴选了若干课程作为选修课,学员根据课程内容、性质进行选择,根据选课人数确定,体现课程开发的预设性,实施过程中反复征求学员的意见,形成课程的完整性。

3.课程设计体现科学的“做中学”

通过学员访谈反馈,学员对许多专家的讲座难以消化,学习效果不佳,希望参与其中,有更多的机会“做中学”,这也符合科学课程的特点。因此课程设计中设计了一定形式的“做中学”,让学员参与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也提高学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动手做教具的能力。

四、总结

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培训效果直接相关,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培训内容的合理性影响培训效果,而培训效果对培训内容的选择提供反馈信息,因此对培训课程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训后绩效评价研究的开展。

因此,本研究建立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反应了学员的真实需求设计了适合短期集中培训的120课时的课程体系。短小、紧凑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培训组织者实际操作,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有的放矢地开展小学科学培训工作,使培训内容更贴合教师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559/201101/114220.html

篇9:一实小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一、认真做好训前调研分析, 做到“按需施训”

“按需施训、注重实效”是国培课程开发的首要原则, 是指培训机构在课程的设置时要以参训学员的现实需求为起点, 做到极大限度地满足每位学员的学习要求。要清楚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培训需求, 使培训内容具有实效性而不是无的放矢, 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是关键。

参加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初中美术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的学员, 是重庆市区县及区县农村中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他们具有一定的美术专业素养, 在本校及地区的美术教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参训学员对本次培训内容安排的接受程度与参与态度, 是影响本次培训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重庆师范大学主要采取项目组研讨、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方式做好培训的前期调研工作。项目组精心设计了针对“国培”计划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在“国培”班开班前通过电话或网络手段对每一位学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查。如在初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开班前, 通过网络给参训的47名学员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 包括学员基本工作、科研状况、培训经历及对此次培训的需求与建议等, 项目组对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归类, 并根据学员培训需求的共同点和建议积极调整、完善培训方案, 对每位授课专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有效的训前调研是保证培训项目顺利、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也为培训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二、精心设计培训方案, 科学设置课程

制定培训计划, 安排培训内容, 是实现有效培训的关键。培训内容要做到内容设计贴近培训者的需要, 且具有先进性、前瞻性、长效性。培训理论与实践以及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的比例要合理。课程模块结构合理, 课程体系优化, 进度安排合理;以学科为基础, 注重解决问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庆师范大学所承办的国培项目在培训前已经做好详细且具体的培训方案, 既配备了高校课程教学理论专家教授, 也聘请了一线优秀教师以及教研中心的教研员, 其中省外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 使培训内容无论在广度、深度上还是在教材细节上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课程设置时, 培训机构以学员的现实需求为起点, 着力解决学员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如参训学员大多在农村中学, 受到资源和网络的限制, 学员急需对计算机技术的获取。因此, 在置换培训中, 开设了《美术课件的制作方法》和《美术教学中网络资源的获取》等课程。在新课改中,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教师的自身能力也需要提升, 因此, 安排了《情境创设的教学艺术》、《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等课程, 达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在有限的培训时间里, 培训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 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是课程开发必须思考的。此次置换培训就是根据参训学员的需求, 确定了在农村资源匮乏的情况下, 以“美术课程的教学教法”为主题的课程体系。通过培训前调查问卷得到的结论, 要求相关的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备课, 课堂中予以解答或组织研讨。

在完善课程结构上应做到未雨绸缪, 预设一定课时的“留白”, 待学员到校后通过再次征求意见, 对“留白”课程进行灵活的填补。随着课程不断展开与深入, 学员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需求, 可以通过“留白”课程解决。如学员普遍反映对心理学知识在绘画中的应用感到兴趣浓厚, 仅通过《初中生绘画认知能力发展》短短几个课时无法满足其对这方面知识空缺的弥补。因此, 应大多数学员的恳切要求适时增加了关于心理方面的课程。又如学员在较长时期内坐听讲座难以适应, 需要多些绘画类课程, 以期提升绘画专业能力, “留白”课程正好实现学员的需求。

培训内容呈现形式要科学合理, 为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激情, 要避免“专题讲座一讲到底”和“满堂灌”式的培训, 要安排大量的互动、实践、体验课程来操练, 因此在课程的形式上以一定的理论课程作指导, 行动实践教学为主线。如在培训中组织学员走进名校, 走进课堂, 听取名校优秀教师的精彩讲课, 学习名校校本教研的先进经验。在置换培训中, 学员先后到了重庆八中、重庆七中等学校观摩听课, 交流探讨, 并自主参与其中, 将获取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授课中, 与学校师生组织“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知识。

三、创新培训模式, 促进“国培计划”有效实施

“国培计划”要求培训“以学科为基础, 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一政策要求的意义在于, 每个培训项目必须创新培训模式, 真正使学员成为培训的参与者和学习者, 要使他们通过培训能利用新思想、新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 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清晰前行的方向, 增强努力的信心, 获得变革的勇气和力量。基于这样的理念, 在具体的培训活动中, 我们推行“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反思研修———实践研修”的模式。

(一) 理论研修。

理论研修是实施培训的第一阶段。理论的熏陶可以加速提高参训学员的美术学素养。学员培训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美术学素养, 另一方面还要担当起引领示范的作用。因此在培训中开设了《中国当代艺术动态》、《应对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艺术教育的多元化与国际化》以及《绘画与科学》等较前沿的理论课程, 使每位学员拓宽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根据初中美术学科的特点, 培训组安排学员参观画展等考察活动。在教学方面, 将理论培训与课堂观摩紧密结合, 组织参训学员亲身体验, 到重庆七中进行了观摩学习, 感受和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特色与风格。课下进行集中研讨, 交流气氛热烈。除此之外, 培训组鼓励学员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 组织学员集体备课, 并根据教学指导教师提供的帮助和指导意见, 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通过民主评选的形式, 推选出两位学员代表, 同名校、名师一同呈现“《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此外, 培训组通过布置“撰写教学案例、每日培训感悟”等作业, 促使学员养成结合理论反思教学工作的习惯。通过感悟、反思、交流实现自我的提升以及实施培训的效果提升。

(二) 影子研修。

影子研修阶段则通过观摩、研讨、示范等活动, 着力提升学员的教学能力。培训组将全体学员分为五组分别深入五所重庆市主城区内中学, 如重庆市六十八中、双碑中学等, 并为每组学员选配一位名师作指导教师。在区学科教研员的主持下, 与“影子”教师共同备课、深入课堂听课、交流听课体会。影子研修结束后完成一个课堂教学观察报告、一份高水平教案、一堂优质美术公开课、一篇高质量学术论文以及一次教学研修活动。

(三) 反思研修。

反思研修阶段要求学员在培训中可以参加所驻学校的校本研修及相关活动, 并为学员提供集中展示平台, 加速研修成果的转化。

(四) 实践研修。

实践研修阶段则要求参训学员回到原单位, 项目高校、区县教委、教研培训机构、学员所在学校四方协作, 由区县和学校给学员提任务、压担子, 由高校和进修机构提供远程或实地指导, 引导学员将培训成果运用在课堂上。

此外, 国培班在培训期间都编印有以“交流培训感悟、展示培训风采”为主题的国培简报, 为学员交流搭建平台。培训组要求学员每天提交培训感悟, 并从中挑选出优秀的文章发表在简报上, 供大家交流。

四、人性化培训管理, 体现人文关怀

出色的管理水平是取得培训成功的重要保证。培训管理主要包括培训的目标管理、培训的过程管理等内容。为了高效地实施培训, 学院对培训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周到的安排。报到前, 负责老师对参训学员逐一进行电话或短信联系, 提示培训地点交通、天气等情况;报到时, 为每位学员都发放了资料袋, 其中包括课程安排表、培训指南、笔记本、笔以及水杯, 安排住宿, 提供电脑上网的服务, 同时通过发放问卷、个别交谈, 及时了解学员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为适时调整、完善培训计划争取到了主动;培训期间, 项目组根据学员的情况及其在调查问卷中反馈的个人意愿, 组建了班委会协助班主任承担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此外, 项目组组织学员按要求做好笔记, 写好研修日志和作业, 进行自我评价, 总结学习心得。项目组要求一定要以细微的服务贯穿培训的始终, 共筑培训者与培训对象的和谐关系, 尽最大努力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和生活意愿。项目组采取了借助网络、电话等现代通讯手段对培训项目的后续管理服务。如印制“国培”班通讯录, 方便学员在返回工作岗位后能与其他学员及项目工作小组保持联系, 建立“国培”班QQ群, 利于学员交流沟通, 创建学习平台, 共享学习实践成果。

五、初中美术骨干教师国培计划有效实施的思考

(一) 理论培训内容及方式变革研究。

拟将对培训对象的各种任教教材分析。依托国家培训的课程设计标准, 结合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 围绕任教教材内容及大纲展开培训, 探讨理论培训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使学员可以更快、更好地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实现有意义的教学, 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 彻底落实学科课程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专业技能的提升应有必要补充。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理论既包括基础理论也包括技术方面的技能。不仅重视知识的积累, 更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技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更好地参与教学工作。

(二) 岗后的教育教学问题发现及对策研究。

接受培训的学员教师专业发展的局限性及可提升性等问题都是在教师接受培训返岗后的教育教学实施中才能发现的, 所以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环节, 这个环节如何具有操作性及远程教育如何实施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2010-06-22) [EB/OL].http://www.gpjh.cn/cms/sfxmbu-wen/584.htm

[2] .徐卫良.“国培计划”有效课程开发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

篇10:一实小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一、培训项目基本情况

商洛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2012年初中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于2012年10月20日开班, 2013年1月20日完成培训, 历时3个月。培训之前, 陕西省国培办下达的培训计划为50人, 实际报到46人。其中, 中共党员11人, 民主党派1人;男学员28人, 女学员18人;初级职称30人, 中级职称13人, 高级职称3人;高中学历1人, 专科学历9人, 本科学历35人, 研究生学历1人。学员来自陕西省10个市的46个中学。

二、培训项目实施的主要环节

1. 做好培训准备

首先是分析学员需求。受训学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 与培训应达目标之间存在哪些差距, 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什么样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可以解决受训学员知识、态度、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培训前对这些都进行了认真分析, 为开展培训活动提供了依据[2]。

其次是制定培训方案。该院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 制定出了科学、合理、富有特色的培训方案, 明确了培训的时间、地点、主题、目标、原则、课程、模式、师资、教学计划、过程考评与成果考核等重要内容。

最后是做好后勤保障。该院后勤部门加班加点对10套公寓重新装修, 配备空调、台式电脑、沙发、茶几、席梦思床等生活设施, 每月发给每位学员生活补贴500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给学员公寓接通互联网以及校内办公网;成人教育学院安排专人负责学员的接待、食宿、学习、生活等工作, 明确任务, 责任到人, 分工协作, 为“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 严格培训管理

一是出台管理制度。及时制定了《培训学员考勤暂行办法》《培训学员考核暂行办法》《“国培计划”班主任职责》《优秀培训学员评选办法》等制度, 为加强学员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与此同时, 在培训中竭力培养学员学习的自觉性, 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提高学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二是遴选优秀学员组建班委会。在班委会组织下, 成功开展了“羽毛球赛”“篮球友谊赛”“乒乓球赛”、参观考察等活动, 学员自己编排的手语舞蹈《感恩的心》参加了学校元旦文艺晚会演出。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既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又陶冶了其情操, 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员之间以及学员与学校、学员与其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使他们很快融入商洛学院这个大集体之中, 强化了学员的归属感。

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参训学员中有中共党员11人, 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经组织批准, 成立了商洛学院“国培计划”研修班学员临时党支部, 推选了支部书记。研修班的党员们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认真过好组织生活, 同时, 还带领全体学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广泛开展各种特色活动, 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 创新培训模式

在培训中该校对传统培训模式进行了突破和创新, 在方案设计、培训内容取舍和调整等方面, 充分体现了高端、新颖、贴近中学一线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受训学员实际的理念, 以提高学员教学技能。

其一, 科学设置课程, 优化知识结构。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学内容, 充分考虑学员需求, 开设了《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数学方法论选讲》《数学教育学》《多媒体CAI课件制作》《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等6门课程, 为优化学员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

其二, 领略专家智慧, 开阔学员眼界。在遴选校内高水平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的同时, 先后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三阳教授,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数理系主任张雄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罗新兵教授,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光明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增儒教授, 咸阳师范学院陈宝安教授, 省级“教学名师”、镇安县永乐中学张莉, 市级“教学名师”、商州区中学赵来智等给学员讲课。学员普遍认为, 这些教育专家的教学、讲座给他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 让他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解决了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开阔了学习视野, 更新了教育理念, 受益匪浅。

其三, 理论联系实际, 开展教学研究。基于教研相长的理念, 培训中授课教师引导学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要求每位学员除了结业考试外, 必须撰写一篇代表个人最高水平的数学研究论文。学校选派专家一对一进行选题、规范指导。截至结业时, 学员撰写论文49篇 (其中3名学员各完成了2篇) 。《商洛学院学报》为“国培计划”培训班学员编印一期专辑, 刊发了他们的教研论文, 学校将专辑寄送给省“国培”办、相关市、县教育局和学员所在学校, 扩大了教学研究成果的影响。

其四, 抓好实践环节, 提高教学技能。2012年12月6日至12月19日, “国培计划”研修班全体学员在商州区中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活动。商州区中学优秀教师以“影子教师”的身份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教法指导, 并为他们做示范教学。对“影子教师”的示范课, 学员们进行了认真分析、归纳、总结, 并召开讨论会, 将通过培训和示范课教学所学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与“影子教师”的示范课对应, 学员们还进行了汇报教学, 提高了教学技能。

三、研修效果

培训结束之际, 我们就研修效果对培训班46名学员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参训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总体评价是满意的。12个方面的“非常满意”值达到了88.67%。在住宿条件与服务质量、项目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研修成果与收获、研修方式与方法选择等方面“非常满意”达到了95%以上。在教学设施与条件、研修资源、研修课程和活动安排等方面“非常满意”则达到了80%以上。

通过研修学习, 来自陕西省内各地的学员们汇聚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他们最大的感受首先是对课程改革的重新认识。以前一直觉得新课程改革没有必要, 通过培训后学员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他们认为, 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技能很差, 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如何获得技能, 正如古人云,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 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 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挫折, 他们都会去探索、解决, 而不是躲避。其次是对以往教学方法的反思。当前,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员们思考较多的问题。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所谓的“无定法”就是要求每位教师“教到老, 改到老”, 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根据教学的实际情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不断完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存在的问题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 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程度还没有达到100%, 尙存在不满意的方面, 培训的质量和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培训的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完善。

在培训过程中, 工学矛盾比较突出, 部分学校选派的学员与培训专业不符。“国培计划”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为青年教师, 但有些学校选派的教师年龄偏大, 甚至有个别的学校将不能正常工作有病的教师选派来参加培训,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培训质量。而且, 由于多种原因, 有4名学员未能按时报到参加培训, 致使培训未按计划人数完成任务。

五、结论

通过调研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科学设置课程是搞好培训的关键。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效果和培训目标的实现。商洛学院成立了“初中数学国培课程设置”调研组, 深入到农村中学一线, 了解初中数学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进行反复论证, 科学地设置了培训课程。6门课程涉及的知识体系, 充分体现了更新教育理念、传递最新信息、探寻获取途径、掌握最好方法的培训目标, 在培训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第二, 遴选优秀师资是搞好培训的基础[3]。好的培训方案必须要由好的教师来完成。该校授课的一线优秀教师达到专家团队的40%, 聘请省内外专家10余人, 达到了专家团队的1/3, 他们都是相关领域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 不仅给学员带来先进的教学方法, 而且带来新的信息、新的教育理念, 为提高培训质量奠定了基础。

第三, 突出特色环节是搞好培训的生命。该校根据党章规定成立了“国培计划”研修班学员临时党支部, 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每位学员完成1篇数学研究方面的论文, 并在《商洛学院学报》上公开发表。这些独具特色的做法深受学员欢迎, 也强化了培训效果。

第四, 坚持服务到位是搞好培训的重要保障。该校将10套学生公寓重新装修, 配备空调、台式电脑、席梦思床等生活设施, 供学员居住, 并及时发放生活补贴, 千方百计为学员提供满意的饮食服务。图书馆为学员办理阅览证, 全天为学员开放, 给他们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成人教育学院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协调服务保障事宜, 及时解决培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 解决存在问题是培训可持续开展的有效保证。尽管商洛学院组织实施的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国培计划” (2012初中数学学科) 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要针对学员满意度相对不高的研修资源、教学设施与条件、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等方面,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完善。同时, 要加强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 解决参训学员不符合条件、不按时报到甚至不派人参训问题。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通过多方协商, 及时研究解决。只有这样, “国培计划”才能得以持续开展, 培训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克军.对提高“国培计划”实施水平的几点建议[J].教育探索, 2013 (5) :70.

[2]余新.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导图——以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 2012, 24 (4) :39.

上一篇:王益区农村文化调查下一篇:龙魂双节棍社团周年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