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2024-05-03

精选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精选9篇)

篇1:精选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为适应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建设一支观念先进、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影响、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制定“中心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造就一批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理念,道德素质高尚,业务精湛,教学成绩优秀,开拓创新的青年教师。

二、培养方法

制定和完善青年教师培养的方法。继续实施青年教师认定和考评制度,给教师创造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机会。通过听课、说课、评课及综合评定等几个环节,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培养一个。逐步形成我校的教师队伍,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气氛,带动全校教师积极进取。

三、培养方法

青年教师必须有一名经验丰富老师(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指导。

(一)指导教师

1、全面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教育青年教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2、培养青年教师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能力:(1)钻研新课标,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

(2)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工整、规范的钢笔和粉笔字);

(3)课堂组织调控能力;(4)分层辅导学生的能力;(5)命题和分析试卷的能力;(6)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和论文的能力;(7)运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

3、培养青年教师以下几方面的教育管理能力:(1)班级组织管理能力;(2)组织集体活动的能力;(3)主持班会的能力;(4)家访的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与政治思想工作的能力;(6)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班级工作的能力;(7)撰写教育论文的能力。(二)青年教师

1、尊敬指导教师,主动交流,努力增强教育管理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2、积极参加进修和教研活动,如听各级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学术讲座等。

3、每学期至少上1节汇报课,写出较规范的教学总结或论文。

篇2:精选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根据《公吉乡中心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并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

为推进我乡基础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遵循名师成长规律,使我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师德表率、教学示范、学术带头等方面迅速达到市级评选规定的条件,从而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有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鲜明的教学风格,教学成果突出,学科教育有地位,区内外有影响,教学与科研并强,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名师。

三、培养时间

20__年3月至20__年12月。为骨干教师培养的第一个周期。

四、培养途径和要求

(一)学习和研修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深入研修是名师成长的阶梯。

1.培养对象必须制订学习计划,作出本周期和年度学习学科专业理论、教育理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安排,明确要求,落实措施,在全面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优化智能结构的同时,确定主修方向,强化优长,发展个性。

2.本周期内组织2-3次短期集中研修,有计划地安排教育理论、教育艺术、教育研究等模块的研究性学习,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讲课和指导。

3.本周期内组织1次教育参观考察,以拓展视野、广搜信息,进行教育比较,完善对现代教育的认知,推进教学改革。

4.本周期内有计划、有选择地安排培养对象参加市级以上学科培训和研修,以获取学科前沿资讯,提高学科理论水平和教育水平。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造就名师必须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1.培养对象应在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思想和准确把握新课程精神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在丰富学养、强化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验探索,力争在本周期内建构并逐步完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艺术水平,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2.培养对象必须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并从事本学科教学。专任教师课时不少于同学科标准课时。

3.培养对象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其中听同学科教师课至少10节。本周期内要上1节由区教育局协同组织的有明确探讨课题的试验课或示范课,同时要争取面向区外开设公开课或参加市级以上赛课。

4.培养对象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录和教学案例,本周期内至少应写3篇反思录,并撰写1-2个反映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本周期中期要就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小结,在本周期结束前力争对教学模式加以完善。

(三)骨干教师所在学校要建立培养工作业务档案,并为每个培养对象分设专业发展档案,以便考评和研究。培养对象每学期要对照专业发展规划撰写年度小结,并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存入个人发展档案袋。

(四)管理和考评

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各区教育局和所在学校进行正常的管理与考评。本规划为培养对象规划的专业发展要求和其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由所在单位加以管理与考评。

(五)、继续实行“师徒制”。

通过新教师与资深教师合作的形式,使新教师通过对资深教师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资深教师的具体指导,不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

1、加强业务学习,要求培养骨干教师坚持自学,每学期记业务笔记2万字。

2、实行跟踪听课。在教务处的安排下,对新培养骨干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每周一至二节,听必评、必导。

3、规定骨干教师听课任务,要求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

4、强化教学反思,师徒每两周写出一份教学反思或案例,上交教务处存档。

五、培养措施

1、各级骨干教师一般2年为一培养周期,跟踪培养。

2、根据“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发展自我、形成特色”的原则安排培养计划。

3、学校为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为其成长提供舞台。

4、实行导师制,学校将聘请教学专家定期培养、指导各级骨干教师,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5、建立各级骨干教师管理档案制度,各级骨干教师每年度向学校进行述职,学校管理小组进行考核,并建立管理档案。学校建立各级骨干教师管理档案,进行宏观管理,定期考核,培养对象经过考核合格者发给证书,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取消其资格。

篇3:精选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贵州省2012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以下简称“国培计划”) 引入招投标机制, 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来承担贵州省的培训任务, 总投入达4 000万元。“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 目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期望他们在参加“国培计划” (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之后, 能够带动区域内教师的整体发展。其中,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以下简称骨干教师) 。

由于各种因素,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对进展缓慢。但在整个基础义务教育体系中,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是非常庞大的, 对于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贵州省为例, 截至2010年, 农村小学教师136 035人, 占小学教师总数的68.73%;农村初中教师42 711人, 占初中教师总数的39.03%。[1]贵州省山多地广, 教学点分散, 教学设备极差, 农村教师相对人员富余却素质薄弱。因而, 农村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提高其教育实践能力就尤为重要。为此, 2010~2012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 [2]这表明国家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重视。“国培计划”实施三年来, 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本研究基于教师培训评估的视角分析贵州省“国培计划”实施对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以便“国培计划”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实施。

二、研究内容

笔者认为教师培训评估可以包含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培计划”的投入评估, 本研究以培训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来进行评价 (包括培训体系、培训内容、物质支持、方案实施等) ;二是“国培计划”的产出评估, 本研究中对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计划之后产生的效果了进行评价 (骨干教师认为哪些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 。从教师培训评估的角度探讨“国培计划”对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有利于“国培计划”的实施并形成完善的体制, 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培训机构的不同而导致培训内容、培训体系和培训要求的随意性, 从而为“国培计划”的培训质量和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本研究主要对参加2012年“国培计划”的中学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627份, 收回有效问卷603份, 有效率96.17%。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表, 分为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很不符合五个层面, 分别赋分为5, 4, 3, 2, 1, 让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切实看法给予赋值。采集的数据输入SPSS13.0处理。

三、结论

1.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服务质量的评价

本研究从经济领域中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角度出发, 探讨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服务质量的评价。经济学上, 服务质量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满意度”来衡量的, 所谓满意度 (S) , 就是顾客期望 (E) 与顾客实际感知 (K) 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异, 即S=f (E-K) , 两者差异越小, 则满意度越高, 否则, 满意度就低。

本研究对骨干教师关于“国培计划”服务质量满意度情况的评价, 主要从其对培训的期望与感知两个方面以及“国培计划”服务质量的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和关怀性五个维度来进行, [3]其中每个方面的五个维度又分为25个具体小项来进行测量。

“2012年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国培计划”围绕培养造就高规格、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 通过贵州师范大学与贵阳市优质中、小学联合培训的方式, 选派四年级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 置换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到高师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105天的脱产研修。培训分为三个阶段, 见表1。

由表1可知, 贵州省“国培计划”的服务质量主要体现在第一、第二阶段。因为骨干教师对这两个阶段的满意度情况决定了其对“国培计划”的参与度, 而骨干教师的高满意度可以使得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事业表现和同伴互动, 对骨干教师今后的专业发展以及发挥其“种子”效应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 这两个阶段也是决定“国培计划”成效的关键所在。故本研究集中于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前两个阶段的满意度研究。

(1) 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满意度的总体情况。

由表2可知, 在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期望方面, 各维度均分在3.93~4.57之间, 排在首位的是可靠性, 其他依次是关怀性、反应性、保证性和有形性。在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期望的具体因素排序中, 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培训师资水平高 (均分4.59) 、培训单位耐心周到的服务 (均分4.58) 、课堂氛围平等民主和授课教师和蔼可亲、一视同仁 (均分4.56) , 说明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期望不仅是提高其专业化发展的知识和智能, 也期望培训学校和授课教师对其关心和尊重。而对辅导员为其提供专业帮助 (均分2.59) 、帮助其制定学习目标 (均分3.21) 以及住宿环境 (均分3.23) 等期望较不高, 这说明骨干教师追求其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以及学习的选择性, 不喜欢拘束的环境和别人对其专业引导。一方面, 这反映了教师职业的个人取向特征, 但这事实上也是一把“双刃剑”, 即可以促进骨干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 但也易滋生部分骨干教师学习的惰性。

在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服务质量感知方面, 各维度均分在3.88~4.21之间。排在首位的是“可靠性”, 其余依次为反应性、保证性、有形性和关怀性。在各维度具体因素中, 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培训师资水平高 (均分4.54) , 培训单位耐心、周到的服务 (均分4.53) , 发放生活补助 (均分4.52) 。这表明骨干教师认可“国培计划”的高规格、高水平, 同时也说明在欠发达地区, 教师的生存状态非常需要得到关注。而对于理论和实践的合理安排 (均分2.72) 、相关的行政人员关心我的生活 (均分3.12) 、辅导员帮助我制定学习目标 (均分3.14) 等方面满意性相对低, 这表明较不满意的地方在于培训的体系结构以及培训机构没有充分地给予其人文关怀。

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满意度较高 (均分0.18) 。在这五个维度上, 骨干教师的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有形性 (均分0.03) →保证性 (均分0.04) →反应性 (均分0.12) →可靠性 (均分0.36) →关怀性 (均分0.38) , 总体上满意度较高。这表明, 在总体上骨干教师能够认可“国培计划”对其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由表2也可看出, 骨干教师在维度上高满意度是建立在低期望水平上的。如有形性维度, 期望均分3.93, 感知均分3.90, 满意性位列五个维度中第四位。但由于骨干教师对此期望低 (在五个维度中位列第五) , 所以满意度最高。这说明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认知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因而, “国培计划”的培训宗旨、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和目标以及培训机构提供的物质和技术支持等, 还需要加大力度宣传。

(2) 骨干教师对国培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的差异分析。

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的差异体现了“国培计划”提供给骨干教师的服务质量是否切合骨干教师现实需求的程度。结果见表3。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下同。

由表3可知, 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期望和感知有显著性差异, 这表明“国培计划”的服务质量还具有显著的改善空间。就各维度而言, 骨干教师在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这三个维度上的期望和感知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培训机构能够为骨干教师提供满意的设施、环境和资讯, 培训机构能够胜任“国培计划”所承载的任务, 以及能够履行相关的承诺。但是, 在反应性和关怀性方面, 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服务质量感知与期望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 说明培训机构没有充分地考虑到骨干教师可能遇到的困难, 也没有及时应对骨干教师在生活和学习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3) 骨干教师对国培阶段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由表4可知, “国培计划”第一阶段提供的服务要优于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实施过程中, 骨干教师对其满意度的分值均高于第一阶段 (分值愈高, 则满意度愈低) 。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阶段性服务质量在可靠性和保证性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骨干教师对这两个阶段的培训任务实施能够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以及培训机构能够完成任务的能力大体上都是认同的, 因而满意度也较高。

另一方面, 骨干教师对这两个阶段的服务质量在反应性、有形性以及关怀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骨干教师对培训机构的服务环境、培训设施、及时应对骨干教师的问题, 特别是同情和理解骨干教师的处境和困难, 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表4也表明, 骨干教师对第二阶段的反应性 (均分0.61) 、有形性 (均分0.62) 和关怀性 (均分0.93) 满意度较低。

2.“国培计划”对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效果的评价

(1) 骨干教师认为“国培计划”对自己的能力在教育教学各领域提高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 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后, 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总体上都有较大的程度的提高 (职称均分3.95>2.5) , 各项提高比较均衡 (因素均分在3.81~4.15之间) 。

注:其他指刚入职的、由小学调入职称尚未定的教师、非教学人员等, 下同。

其中, 中学高级职称与中学一级职称的教师除了在信息技术领域提高的程度相对较低 (均分分别为3.79, 3.95) , 其他各项均超过4分, 而中学二级和其他教师认为自己在各领域提高的程度较前两者低 (除中学二级教师在信息技术领域得分为4.04外) 。可能的原因:一方面, 课程改革增加了许多新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而年龄较大、从业时间较长的教师没有及时更新知识和教育理念, 所以认为“国培计划”充实了其在课程内容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 在西部农村地区, 由于办学条件所限, 教学设施简陋, 许多农村中、小学至今没有配备电脑, 这就导致他们对信息技术关注不够;而中学二级教师在除了信息技术 (均分为4.04) 以外的其他领域提高上明显低于中学高级教师和中学一级教师, 可能的原因是其在高校的环境中易于接触电脑和多媒体技术, 加之从业时间较短, 所以在这方面掌握相对好些。

(2) 骨干教师认为自己教育实践知识的提高情况。

通过“国培计划”, 骨干教师在教学各领域的能力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然而骨干教师要能够真正掌控复杂的课堂文化, 还需要具备高深的专业实践知识。

由表6可知, 骨干教师认为“国培计划”使自己专业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因素均分4.20>2.5) 。不同职称的骨干教师在专业实践能力方面提高的程度不同, 职称越高, 教育专业实践知识提高的程度就越高。表6也表明, 参加“国培计划”的骨干教师需要做好选派工作。因为, 相对于低职称的教师来说, 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的理解更透彻、贯彻更到位, 更易于提高自己专业水平。

(3) 骨干教师认为自己实际可承担的任务。

“国培计划”实施的目的是培养骨干教师, 发挥“种子效应”, 在实践中能够帮助本校或本地区其他教师开展校本研究, 在整体上推进本校或本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从而践行课改理念,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那么, 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后, 能承担什么样的任务?

从表7可以看出, 中学高级和中学一级的教师认为自己可以胜任的任务要优于中学二级和其他。骨干教师认为此次“国培计划”后, 普遍认为自己“课程教材设计和解读”能力提高了, 该项得分最高 (均分为4.41) , 其次是“传递课改理念” (均分4.31) , “提升教育质量” (均分4.27) , 这反映了“国培计划”对骨干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确实有明显的作用。

总之, 本研究表明, “国培计划”对于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确实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国培计划”无论是其提供的服务质量, 还是对于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都体现了其高质量、高规格和高水平的特点。但在“国培计划”投入上, 尚需要进一步完善 (具体做法见文中分析) , 而在产出上, 除了要加强骨干教师个人专业实践知识和能力以外, 还需要在工作交流、团体运作以及经验推广等方面做进一步系统的、整体的规划, 以期发挥骨干教师的“种子效应”。

参考文献

[1]贵州年鉴 (教育部分) 2010年[OB/L].http://www.gzsjyt.gov.cn/gzjyt/73469366967992320/20111116/6012.html.2012-11-22.

[2]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取得显著成效[OB/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645/201105/120285.html.2012-04-08.

篇4:精选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为保障这项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省农业部门成立了吉林省万名骨干农村信息员培训计划领导小组,加大了培训资金投入,紧紧结合国家阳光工程培训、省万名“兴农带富之星”等培训项目计划的实施,充分发挥政府专项培训资金作用,并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项用于万名骨干农村信息员培训计划,保证了这项计划的顺利完成。经过3年努力,到2013年年底,我省万名骨干农村信息员的培训计划顺利完成,有效提升了农业农村信息体系基础实力,促进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省农发行全力支持粮食收购

省农发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玉米、大豆临时储备收购政策,把做好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确保粮食收购不出问题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支持好粮食收购。为保证政策性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省农发行设立办贷“绿色通道”,简化办贷程序,实行贷款一次审批、分次发放,提高办贷效率;收购启动时,先向库点提供3~5天的铺底资金,按收购进度提供后续收购资金;逢节假日适当增加投放额度,确保收购资金不断档。截至2013年12月2日,省农发行已发放贷款6亿元,支持收购粮食10万吨。

全国农村要素流转信息化服务平台开通上线

2013年12月31日,专门专注于农村要素流转的综合性互联网门户———“全国农村要素流转信息化服务平台”(www.crpft.com)在北京正式上线。今后,全国各地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集体资产处置信息、涉农企业股权和知识产权交易信息等市场供求信息,都可以在平台上登记、统一发布,农村要素资源信息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高效对接。据了解,由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推出的“全国农村要素流转信息化服务平台”,除了信息服务以外,还将为没有建立农村要素流转服务机构的各省市县提供网络竞价或招标、项目挂牌、动态报价、交易管理、保证金及交易价款结算等“交易服务”。同时,依托平台资源,还提供展览展示、中介服务、咨询策划及投融资服务等增值服务。

临江市2013年~ 2014年冬春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全面启动

篇5:精选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写不完的教案,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各项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顽皮,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

二、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这次几位辅导教师用他们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我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困惑和争论,让我更了解教师们在工作中对教材的把握,对教材的挖掘。给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教育学》让我的心情豁然开朗,就像心里亮起了一盏明灯。各个方面的学习,让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三、理论联系实际,做一名教育先行者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教师因此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像版本换的太快,而且各年级版本不一样,这种抵触情绪我也有过,所幸没有持续很久。经过这次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坚持课程改革,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进行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目前我们大都采用人教版教材进行英语教学,这套教材和以前所使用的教材有明显的区别,所要求记的内容少了,以会话和活动的内容为主,教材灵活,形式多样,比较贴近实际,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每节课都有听力对话, 表演,唱歌,手工学生很容易接受.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放开,自己结对子,不拘泥于形式,对表演出色的可以用小贴画进行奖励,以示鼓励.这样就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性。

五、着重在教师技能上下工夫,重视教育训练和培训

首先,每学期按时参加区进校举办的个类基础教育培训,并做好笔记,最后写出总结体会。同时多出去参加一些外校外区的公开课优质课。(尤其是这学期3月份去高新二小听的英语公开课,给我很大的触动,感受到在新课程理念中自己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这方面还要多加强学习)

其次,利用业余时间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参加专业英语口语培训,弥补自身不足。同时多读一些英语专业书籍,订购《21世纪》《英语沙龙》这方面的杂志开阔自己的视野。

再次,在工作中多学同事的长处,吸取别的优点,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多请教虚心学习

最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认识到教书育人,身正为范的重要性和历史使命感,时刻准备着把自己奉献给伟大教育事业的精神并为此奋斗终生的信心和决心。

篇6:骨干教师述职报告总结精选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期的工作述职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育工作方面

这学期,本人担任_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班级人数众多,又面临着新课程改革。面对首次接触的教材,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我在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新教材培训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另外,本人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有了心得体会就及时记下来与同事交流。

三、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中文本科并积极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初步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

此致

敬礼!

述职人:___

篇7:精选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我们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师,就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一使命。作为一名骨干教师,特定英语计划如下:

一、确定教研课题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课题研究为基本方式运作的、研究的。研究的课题既可以是“国家级的课题”、“省级的课题”,更可以是自选课题。在我们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如“在农村高中英语教育中,如何营造美好的英语氛围”,又如第二册英语单词较多“如何让学生又快又准的记住单词”等等都可以作为课题来研究。

二、召开教研研讨会

每星期召开一次教研研讨会。

1、每位教师交一篇教学总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如不及时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实在可惜,许多教师写不出论文,除了理论基础,就是平时不注意积累。

2、在会上教师们交流经验,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家

在一起学习、切磋,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

3、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论,以充实头脑。

三组织听课、说课活动

抓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效率,课程是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把学校的教师分成三组,各小组组织听课,选出每组中教学效果最好的,再集中在一起听课,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组织中学生英语竞赛

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英语竞赛,由各英语教师担

负裁判,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应用英语的兴趣

巩义五中

篇8:精选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体育项目3 0名学员。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从2011年9月至2011年11月, 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和相关领导进行无结构式访谈。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体育项目3 0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3 0份, 回收3 0份, 其中有效问卷3 0份。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员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2.1.1 年龄基本情况

表1数据显示, 参加“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体育项目的教师平均年龄为35.4岁。主要以男教师为主, 这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有关。教师的年龄主要分布在31~40岁之间, 有17人次, 占到了总人数的56.7%。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承担着主要教学任务, 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骨干, 培训后能起到一定的骨干带头作用。

2.1.2 学历结构

表2数据显示, 参加培训的“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体育项目教师的学历基本都在在专科以上, 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站到了总人数的66.7%。本项目参训人员是中学教师, 仍有33.3%的教师未达到参训基本要求。通过对参训人员进行访谈调查得知, 造成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学历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体育教师外出学习提高学历的机会很少, 部分教师在任职期间极少参加任何进修与学习。

2.1.3 职称结构 (表3)

可以看出, “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体育项目的职称集中在中级, 表明中级职称占主要地位, 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职称结构现象。在对参训学员的调查中, 没有一名特级教师, 这一现象也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急待于提高。通过访谈得知:应试教育观念的偏差;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中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较弱;学历较低等都可以导致职称的差异。

2.2 参训学员对培训的反馈调查与分析

2.2.1 参训学员对国培班培训成果与收获的总体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国培计划”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业务能力水平, 推动农村素质教育改革, 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是培训单位的目的。统计数据表明 (见表4) , 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员, 分别为22人和8人, 各占调查总人数的73.3%和26.7%, 这表明此次“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体育项目是成功的。

2.2.2 参训学员对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

本次国培计划体育项目课程设置目标都十分明确, 主要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科研能力开设相关课程。同时由于“国培计划”钦州学院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如教师礼仪、师德教育等) 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 使得现有课程的针对性不强。当问到“本次培训所开设的公共课程对你解决当前所遇问题的帮助如何”时, 43.3%的教师选择了“一般”, 2 3.3%的教师选择了“几乎没有帮助”, 1 3.3%的教师选择了“毫无帮助”, 只有2 0%的教师选择了“帮助很大”。但是在“本次培训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对你解决当前所遇问题的帮助如何”时, 8 0%的教师选择了“帮助很大”, 2 0%的教师选择了“一般”。由此可得知, “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体育项目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的安排和设置时比较符合教师需求的, 通识课程则需要进一步改善。

2.2.3 对研修方式的看法

从表4中可以得知, 有33.3%的人选择案例评析、参与式培训, 选择专家讲座、报告及与交流研讨的学员分别占了30.0%与16.7%, 选择实地参观考察的二人。这说明, 体育教师更希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鲜活的案例进行学习, 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因此, 在培训过程中, 对体育项目应采取直接的授课方式, 这样有利于课堂成效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体育项目根据学员不同的学历背景和个体特征上的差异, 以及教龄、职称、职务上的差异, 采取了课堂教学课、专题讲座、交流研讨课、观摩实践课等多种教学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校的教师对学习的不同需求, 保证了教师培训的质量。

3 对策与建议

3.1 结论

(1) 通过以上对“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体育项目的调查与分析, 参加培训教师的年龄结构年轻化, 学历水平较高, 职称水平较低。 (2) 培训过程课程设置应根据增强针对性, 增加实践课、观摩课比例。 (3) 培训学员最希望获得的培训内容是关于最新教学理念以及新课改知识、教学方法与手段。 (4) 根据学员不同的学历背景和个体特征上选择不同的研修方式。如专家讲座课要注意理论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观摩课形式等。

3.2 建议

3.2.1 对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建议

培训的课程设置要理论与实践以及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研究者认为, “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应该设置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理论课程、特色活动课程等四个模块。然后在根据模块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 如通识教育类课程主要包括教师礼仪规范、师德教育专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等;专业技术课程包括篮球教学技能与课例分析、乒乓球教学技能与课例分析等。

3.2.2 对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研修方式的建议

根据对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研修方式认可的分析, 研究者认为培训方式应当根据学员不同的学历背景和个体特征上的差异, 以及教龄、职称、职务上的差异, 采取了课堂教学课、专题讲座、交流研讨课、观摩实践课等多种教学方式, 多采用观摩学习和专家指导实践的方式进行培训。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国培计划”钦州学院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体育项目30名学员, 进行了培训情况的相关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年龄结构年轻化, 学历较高, 职称水平较低;学员希望获得新课改知识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知识, 培训过程应采用灵活多变的研修方式。

关键词:国培计划,课程设置,研修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1 (2) .

篇9:精选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摘要】通过开展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国培计划”课程的调查,了解江西省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现状和培训需求,并根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目标、要求和调查结果科学设计了培训课程,构建了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国培计划” 培训需求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34-03

课程设计是做好“国培计划”学科培训的最关键环节,课程体系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培训的质量。2011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培训内容的选择主要体现在课程上,课程应满足学员实际需求,特别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员的需求。

赣南师范学院是江西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之一,自2011年以来已举办2期“江西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取得了一定的培训效果。但在培训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课程开发上存在着课程目标宽泛、针对性不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江西省小学科学教师的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国培计划”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进行设计与反思,设计了适合短期集中培训的120课时的课程体系。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培训效果直接相关,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因此对培训课程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训后绩效评价研究的开展。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参加“国培计划(2012、2013)”——江西省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小学科学教师共90名,分别来自于江西省的10个地市级乡村地区。前期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小学科学教师主要年龄段集中在25至40岁之间,主要为男性,学历背景主要为专科,职称以中级为主。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开展了对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和课程满意度调查。对教师的需求分析,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并针对调查结果设计培训课程。课程满意度调查,主要了解学员对新制定的课程体系的满意程度,以便对课程设置做出调整和反思。

(2)访谈

访谈法以及在线访谈法是为了了解当前小学科学农村骨干教师国家培训课程设置的现状,对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访谈,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设置与当前教师实际需求间的差距。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从下列4方面开展调查∶参加培训的原因,科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培训要求,以及希望采用的培训方式。为了最大限度了解教师的需求,问卷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形式,获得教师培训需求信息(见表1)。

绝大部分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提高教学能力(占85%)和充实学科知识(73%),同时也存在部分教师有其它目的,如为完成培训任务、扩大人际关系、评职称等。在开展科学教学时存在的困惑或问题,60%的教师感觉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也有少部分教师在科学的本质的理解、师生关系和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方面有一定的困惑。教师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主要集中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育技术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上,少数教师也希望在语言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在培训方式上,超过71%的教师希望通过专家引领取得培训效果,有近60%的教师选择教学实践和研讨互动。通过问卷也确定了今后培训方式将主要以专家引领及教学实践和研讨互动的方式开展。

2.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

对培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主要设置了六个方面的问题(见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超过65%的教师对课时数的安排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题1),说明培训时间符合学员的需求,但对课程内容涵盖范围的满意程度存在一定的不足,也说明,培训机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未完成注重学员的实际需求;题6可以看出,经过培训,学员对于能力提升的满意度不高,只有60%的学员持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态度。题6采用开放式问答,要求教师列出培训后能力的提高,经过统计,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方面,少部分教师认为是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方面。

3.课程的编排的调查研究

课程开发应在“国培计划”纲领性文件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本省科学教育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以《“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构建江西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框架,主要开展了下列工作:(1)咨询课程主讲专家。(2)访谈“国培计划”培训班班主任。(3)实地调查。参照课程标准并且结合访谈结果我们确定了学习时间天数为20天,总学时120学时,同时确定了专业理念、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综合实践四个模块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师所提出的困惑与需要及培训形式进行设计,形成课程体系(见表3)。

4.课程评价

为了检测此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及对小学科学教师的适合性,选择了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课程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比例上升至81%,培训后能力提升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比例上升至67.8%。

三、优化课程设置的反思

1.课程设置应体现多元化的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素质教育背景下所需要的培训课程应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包含某种价值取向的、同时应该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整合到课程中。[2] 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多元化的理念,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包括培训组织者、参训教师、教师所在学校和当地办学特色等)。

由于培训时间的限制,课程设置上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应突出主题,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解决小学科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在实际培训中,我们根据学员的教学实际,确定了“科学探究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主题的培训体系。同时,围绕主题对难点与热点问题集中突破,如调研发现教育技术能力低是广大农村教师的短板,因此增加该部分课时。

2.课程开发上体现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课程开发初期,我们通过解读政策文件与专家访谈,初步拟定了课程模块与核心课程作为必修课。同时,根据学员的需求遴选了若干课程作为选修课,学员根据课程内容、性质进行选择,根据选课人数确定,体现课程开发的预设性,实施过程中反复征求学员的意见,形成课程的完整性。

3.课程设计体现科学的“做中学”

通过学员访谈反馈,学员对许多专家的讲座难以消化,学习效果不佳,希望参与其中,有更多的机会“做中学”,这也符合科学课程的特点。因此课程设计中设计了一定形式的“做中学”,让学员参与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也提高学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动手做教具的能力。

四、总结

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培训效果直接相关,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培训内容的合理性影响培训效果,而培训效果对培训内容的选择提供反馈信息,因此对培训课程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训后绩效评价研究的开展。

因此,本研究建立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反应了学员的真实需求设计了适合短期集中培训的120课时的课程体系。短小、紧凑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培训组织者实际操作,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有的放矢地开展小学科学培训工作,使培训内容更贴合教师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559/201101/114220.html

上一篇:写进土里的字优美散文下一篇:名堂成语造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