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审计

2024-04-19

教育审计(共8篇)

篇1:教育审计

教育经费专项审计报告

11月15日,从安徽省审计厅获悉,全省各级审计机关以市为单位,采用交叉审计调查的方式,对全省至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专项资金绩效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

据了解,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杂费、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和补助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等。20,中央、省、市、县财政合计拨付全省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34.58亿元,中央财政拨付免费教科书补助资金7.84亿元,中央、省级财政拨付校舍维修改造资金4.92亿元,中央、市、县财政拨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1.03亿元,总计48.37亿元。 20,中央、省、市、县财政合计拨付全省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39.96亿元,中央财政拨付免费教科书补助资金7.45亿元,中央、省级财政拨付校舍维修改造资金4.92亿元,中央、市、县财政拨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1.46亿元,总计53.79亿元。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使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稳定的经费保障,切实保证了学校正常运转;义务教育乱收费行为得到遏制,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社会满意度逐年提高;群众教育负担尤其是农民教育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民子女上学积极性明显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进一步促进,“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证,连续多年坚持将中小学公用经费富余资金和新增教育经费用于农村中小学校,向财政困难县(区)和薄弱学校重点倾斜,缩小了我省教育发展水平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但审计调查也发现,部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专项资金分配、使用不够规范,存在挤占挪用现象;拨付不够及时,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少数县公用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不明显;部分学校维修、维护工程存在不规范现象;预算编制不够严格,预算难以执行;部分支出票据不合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篇2:教育审计

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为审计署直属事业单位,具体承担审计署教育培训、考试工作和国际培训交流等工作职责,校(院)址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根据工作需要,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制内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品行良好;

(三)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心理和身体健康;

(四)具备岗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五)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得应聘:

1.受过刑事处罚或被开除公职的;

2.受过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的;

3.正在接受立案审查的;

4.在此前公开招聘和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的;

5.法律规定不得招聘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其他情形。

二、招聘岗位及具体条件

本次共招聘5人,详见《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2018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表》(附件1)。

岗位表中,本科专业分类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确定,研究生专业分类参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和《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确定。

三、招聘程序

招聘工作主要分为九个环节: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专业加试、体检、考察、公示、聘用。

(一)报名。

考生通过电子邮件报名,邮件及附件标题按以下格式注明:姓名+岗位名称。报名截止日为2018年1月12日,邮寄材料以邮戳为准。考生应在此日期前向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送达相关材料接受资格审查(特别提醒:为确保材料寄送及时安全,请使用邮政特快专递EMS)。所寄材料不再退还,请做好备份。联系方式详见附件2。

邮寄材料清单如下:

1.《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2018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登记表》(附件3)一份(贴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

2.身份证复印件。

3.报考岗位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4.报考岗位要求工作经验的,请提供劳动合同或单位证明等证明材料复印件。

5.报考岗位有英语或计算机水平要求的,请提供证书复印件。

6.各岗位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以上材料电子版(可扫描或拍照)请于报名截止日17时前发至招聘单位电子邮箱zhaopin@auditjyxy.com。

(二)资格审查。

2018月1月下旬,在审计署门户网站发布资格审查结果和笔试、面试、专业加试通知。对通过资格审查的人员,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将以电话或短信通知下一步笔试、面试、专业加试的时间地点,未通过资格审查的人员不再另行通知。

(三)笔试、面试、专业加试和体检。

2018年2月24日至25日,在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雨山西路86号)综合教学楼内进行笔试、面试和专业加试。

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各岗位按照1:5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和专业加试范围人选。

根据考生综合成绩(笔试、面试和专业加试成绩分别占综合成绩的50%、35%、15%)由高到低的顺序,各岗位按照不超过1:3的比例确定进入体检范围人员名单。

2018年2月26日,进行体检。体检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等相关规定执行。

(四)考察、公示和聘用。

根据考生综合成绩(计算公式同上)由高到低的顺序,在体检合格的考生中,各岗位按照1:1的比例确定考察人选,并按规定组织考察。

对考察合格的拟聘用人员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户网站、审计署门户网站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公示期满无异议的考生,按程序签订聘用合同。

四、有关注意事项

(一)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将依据考生提供的材料进行资格审查。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材料,及提交的材料主要信息不实,影响资格审查结果的,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将按规定取消该考生的考试资格,并按规定将有关情况报相关部门备案。

(二)考试前还将进行现场资格复核,届时请考生携带有关材料的原件。

(三)笔试、面试和专业加试均由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统一组织,主要测试考生的专业功底和综合素质,无指定复习材料。

(四)考生本人对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有弄虚作假等违纪行为的,将按国家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为便于联络,请各位考生保持通讯畅通。如联系方式有变化,请及时与招聘单位联系。

(六)聘用人员在江苏省南京市办理落户。按照国家和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有关规定,兑现相应工资福利待遇。

原标题:中共审计署党校 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2018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点击下载>>>

2018年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表.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联系方式.2018年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登记表.中共审计署党校 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

篇3:审计职业能力需求与审计教育改进

(一) 审计专业的素质要求。

审计人员与一般的财会人员相比, 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经济法、税法、金融、证券及其他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 而且需要具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 (AECC) 将职业能力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辨认目标、问题与机会能力;二是辨认、汇总、计量、总结、证实、分析并解释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的能力;三是应用数据, 作出判断、估计风险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拓展技能, 包括对信息技术和风险评估能力的拓展、欺诈识别和持续经营评估技能的提高等;不仅需要对历史财务信息进行鉴证, 还需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以及风险管理等。

(二) 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知识经济对传统审计提出了新要求, 只有及时掌握和运用新技术、新思想,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对审计人才的需要。审计专业人员应拥有自学能力、求新能力和超前意识, 树立终身学习和“学会如何学习”的理念, 并能够及时根据社会的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身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三) 具有诚实、有信誉的品质。

审计人员经常处理一些敏感的问题, 提供一些有影响力的数据, 这要求每个审计人员应客观、公正地执业, 而诚实、有信誉的个人品质是客观、公正执业的根本保证。

(四) 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审计人员在工作中, 要与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有时还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关系。只有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才能正常地开展工作并取得较好的工作效果。

(五) 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审计职业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 只有审计人员具有不断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 审计事业才能在竞争中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二、传统审计教育的不足

传统审计教学模式以课堂教育为主, 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 在教学上往往以培养应试能力为教育主导, 重理论而轻实践, 培养出来的审计人员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期才能真正开始适应工作, 这种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对审计人才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 从教学方式来看, 当前的审计教育基本上局限于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 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而审计课程在性质上与其他相关课程有较大的区别, 审计工作常常是一种逆向思维, 要考量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是否真实、公允, 以及以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支持所作的审计结论。这要求审计人员有灵活的思维和判断, 而现行的审计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能力。

(二) 从教学内容来看, 审计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教学大纲、学时 (学分) 的要求。目前, 教学内容大多以教材为主, 因为教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审计工作需要及时掌握有关审计法规、准则等的最新变化, 这与教材的稳定性产生了矛盾, 传统审计教育很难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完全衔接。

(三) 教师课堂讲解及课后习题答案的唯一性与审计实务中诸多模糊性情形相矛盾。传统审计教育中, 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有标准答案, 而在审计实务中经常会碰到不确定性事项, 且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包含的主观因素也是不确定的, 这些都会影响审计策略甚至审计结论。因此, 传统审计教育在培养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方面不符合审计实务的需要。

(四) 练习和作业的个人行为与审计实务中多人合作相矛盾。传统审计教育中,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一般是个人通过课后习题的方式进行, 缺少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审计工作常常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 需要多位审计人员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传统审计教育很难培养实际工作所需的团队合作精神, 不符合审计实务的需要。

三、通过审计教育改进提升审计职业能力的思考

要改进审计教育, 提升审计职业能力, 课堂教学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转变主体, 即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 实行启发式教学;二是转变讲授方式, 即由单纯的理论叙述转向具体审计事例的剖析与理论描述相结合, 实行案例教学方式;三是转变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使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学习过程, 实施合作学习;四是转变教学形式, 培养实际审计技能并积累审计经验, 实施实践型教学。

(一) 转变主体, 实行启发式教学。

审计教学仅靠课堂讲授远远达不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必须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 学会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学生将来走上审计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 从实际出发, 采用多种方式, 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中,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途径是通过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 达到改造旧经验和形成新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 学生主观上对知识接受程度和更新的效率与效果是影响学习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启发式教学特别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开放性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 转变教授方式, 实施案例式教学。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富有代表性的审计案例,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 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审计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 (以课堂讨论方式为例) 为:收集审计案例素材库→对学生分组→布置案例并提出问题和要求→引导学生处在审计人员的位置, 模拟其处境, 分析问题, 做出决定→创设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分组学生的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各个小组的学生代表课堂发言→由教师结合审计理论讲解并分析案例。

(三) 转变学习方式, 实施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可使审计教育从“要学生学什么”转化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怎么学”, 使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学习过程, 同时增强交流与团队建设技巧。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既可以在课内, 也可以在课外, 由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合作完成特定的学习项目。每组人数为3-7人, 组员间应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这样可充分利用每个人知识、能力结构的不同, 优势互补。学生不仅在学习中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式学习, 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四) 转变教学形式, 实施实践型教学。

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实践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根据岗位能力的需要,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以学生掌握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为出发点。审计教育应该将实践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教学形式, 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有效且可行的审计学实践教学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模式:1.实验室仿真教学。建立能反映实际情况的审计实验室, 至少备齐几套介绍审计人员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流程的文件, 同时制作成多媒体视听资料, 增强学生的直观感。2.邀请经验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高级审计人员为学生做专题报告, 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实际审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如如何识别客户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 如何合理选择审计程序、搜集审计证据, 如何与客户进行沟通, 如何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等。3组织学生参加审计实习。审计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在校期间阶段性的审计实习,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 及时了解课本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 弥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可以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

篇4:批判思维与审计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初发生在美国的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造假案,导致了美国会计模式的转变,原来以规则为导向(rule-based)的会计模式和审计程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2002年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暗示着一场会计、审计领域的变革即将到来,以原则为导向(principle-based)的会计模式悄然而生。会计模式的变革必然导致审计程序和方法的改变,具体的操作规则将为笼统的原则所取代,审计人员评判的基础将由具体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变为一般原则。这些给审计实务操作带来了困难,原有的审计知识似乎不够用了,针对“原则”的知识又来自何方呢?

我国的资本市场也不是风平浪静,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的造假案件仍时有发生。虽然至今未见具体会计准则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有美国和世界大环境的影响,会计模式的变革是早晚的事,我们不能等会计模式变革以后再来讨论审计的应对之策,应该有未雨绸缪之略。加之,我国的审计建设、诚信建设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问题都是困绕我国审计界的难题,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仍是提高职业人员的水平和素质。

可以预测,日益增加的详细审查、会计准则可能向以原则为导向的制订程序偏移及我国会计、审计的国际化,使得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会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和职业素质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超越规则的思维技术——批判思维将有利于审计人员应付日益复杂的问题。

未来的审计人员是今天的会计、审计专业的学生,提高审计职业人员的判断水平和职业素质必须从基础抓起。现代的审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我国加入WTO以后对会计、审计的要求更高。跨国公司、外资企业的发展要求会计、审计成为一种通用的语言。各国的具体会计准则必然服从于通用的原则。虽然我国会计、审计学的基础教育根基牢固,但将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却很弱,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会计、审计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也要有独立的判断和思维能力。因此,将批判思维引入到会计、审计专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批判思维的涵义和构成要素

批判思维有着广泛的含义,逻辑学是研究批判思维最有力的工具。尽管逻辑学被称为是“审计学科之母”(莫茨和夏拉夫,1961),但是会计、审计课程中非常缺乏逻辑训练。在我国的会计教育和审计判断文献中有关逻辑方面和批判思维的研究很少。

(一)批判思维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批判”一词的解释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

国外学者关于批判思维和逻辑学在审计学科应用的研究也仅是十几年前的事。美国会计学会(AAA)的Bedford委员会(1986)和会计教育变革委员会(AECC,1990)建议会计教育工作者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格拉泽(1941)认为批判思维是“根据支持信念的证据和进一步趋向的结论所做的持续的努力,以检查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

Kurfiss(1988)批判思维的定义是:“一种调查,它的目的是探求一种情形、现象、疑虑或问题,以得到有关调查的假设或结论,它(调查)综合了所有可利用的信息,因此是很有说服力的。”

斯塔克和Lowther(1988)认为批判思维包括对问题合理的、符合逻辑的和一致的检查;能够取得、评价甚至可以产生信息和知识;同时能够在相似或不相似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保罗(1990)对批判思维的定义是:“受过训练的、自我直接思考,对特殊的模式或思维领域演示了适当的思维完美性。”同时保罗增加了两个维度:(1)批判思维包括人们自我思考过程;(2)特殊训练中的批判思维使用逻辑学。

AICPA(1999)在其框架中对批判思维的解释是这样的:“批判思维包括从各种各样的原则中联结数据、知识和洞察力的能力,以为决策制订提供信息。……进入会计职业界的个体应该能够与组织的其他人交流组织的想象力、策略、目标和文化。”

上述批判思维的涵义中,格拉泽和Kurfiss的定义认为批判思维是一个过程;斯塔克、Lowther和保罗将逻辑引入批判思维的定义,前者认为批判思维是为了信息和决策而进行的检查工作,后者强调主体掌握批判思维应具备的条件;AICPA对批判思维的解释认为批判思维是一种能力。

(二)批判思维的构成要素

关于批判思维的构成要素理论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恩尼斯(1987)认为批判思维包括三个部分的发展:1.批判思维倾向;2.使用Bloom的高要求思维技术;3.对策略问题的解决能力。Huffman、Vernoy、Williams和Vernoy(1991)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批判思维的框架,对恩尼斯提出的三个部分加以分类,具体归类为情感要素(Affective Components)、认知要素(Cognitive Components)和行为要素(Behavioral Components)。情感要素是会计人员以开阔的心情研究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寻找支持预期信念的证据;认知要素是会计人员提出问题的精神方法;行为要素则是批判思维中使用的行动或策略以解决问题。Beyer(1988)、Ennis(1989)、格拉泽(1941)、保罗(1990)和Presseisen(1986) 认为批判思维包括以下认知过程:

1. 寻找证据和理由;

2. 选择有关信息;

3. 从不相关事实中识别相关事实;

4. 分析信息资源的可信性

5. 决定论据的说服力;

6. 识别关系并取舍;

7. 辨别实例和反例;

8. 确认假设、偏误和逻辑谬误;

9. 对意见和假设进行辩护;

10. 得出合适的结论和推论。

综上所述,笔者将批判思维定义为“运用逻辑学知识,系统、批判地分析无组织环境中的问题,并从分析中提取信息以合成整体用于未来决策的一种能力,包括认知和非认知的属性、态度和行为。”这个定义体现了逻辑学在批判思维中的重要性,认为批判思维的本质是一种能力,目标是为未来决策服务,构成要素包括认知和非认知领域两个部分。

三、审计中的思维误区

批判思维是一种能力,是会计或审计人员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逻辑又是其最有力的工具,谈批判思维不能不涉及逻辑学的内容。众所周知,逻辑学是非常深奥的,而审计环境又是复杂多变的,若想掌握批判思维能力,必须克服逻辑错误。审计中常见的思维误区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一位审计人员被指派去检查某公司的现金支付情况。他知道如果在现金支付流程中存在职责分离,雇员很难进行欺诈。他发现流程中没有实施职责分离。

审计人员的结论是雇员不难进行欺诈。

这个例子很简单,笔者要做的是判断一下审计人员的结论是否正确。实际工作中,客户内部控制系统没有进行职责分离会很容易产生欺诈行为,所以,审计人员的结论是正确的。但逻辑学认为这是否认前提的无效命题,简化一下这个命题,变成下面的形式:

如果p那么q

不是p

因此不是q

所以,审计人员的结论是不合理的。

第二种情况:一位审计人员正在检查某企业采购流程方面的控制。他知道如果控制很好,在控制测试中将发现很少的例外(如果有的话)。结果,测试揭示了较少的不重要的例外情况。

审计人员的结论:采购的控制很好。

审计人员的结论合理吗?如果控制是好的,那么在控制测试时就有较少的例外情况。因此,控制是好的。

但是控制并不一定是好的,即使测试中发现了较少的例外情况,也许测试进行得不正确或者不仔细或客户制造虚假的业务流程骗取审计人员信任。这个命题属于肯定结果的谬误形式:

如果p那么q

q成立

因此p成立

第三种情况:某事务所一位审计人员在1998年实施了对某公司应收账款系统的审计业务。他认为发出信函的流程需要修正以避免出现给公司的某些顾客重复发函的问题。该审计人员1999年又对相同的系统实施审计。审计的结果没有发现重复发函问题。主管审计师正在复核审计人员的工作。

主管审计师的结论:重复发函的问题已经不存在。

主管审计师的结论是不合理的。我们只是知道1999年的审计没有发现重复发函的问题。一年的证据不能说明“重复发函问题已经不存在”了,也不能为修正发函流程的结论提供支持。出现1999年的结论有很多原因,一是主管审计师的结论正确;二是1999年的审计没有正确实施;三是1999年的审计没有考虑重复发函的问题!

这是由于考虑不全面而产生谬误形式的一个例子。

常见的逻辑谬误还有从个人偏好出发、草率归纳、问题复杂化、主观主义、、否定结果和偷换概念等等。

四、批判思维与审计教育的关系

批判思维包括情感要素、认知要素和行为要素。传统的审计教育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往往忽略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从学生智力发展的角度可以将学生或职业人员对会计知识的学习阶段定义为第一阶段,审计课程应该位于学习的第二阶段,论文设计则是第三阶段,这种划分虽不严格,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审计课程阶段学生的特点是喜欢思考问题,愿意考虑有分歧的观点,能够独立思考,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一些会计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虽然学生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但理解程度不深,对问题的认识肤浅,他们对不确定的问题表现出一定的忍受能力,仅能用缺乏支持的观点解决不确定问题。因此,在审计基础课程中以情感教育为主,鼓励学生有不同观点(情感要素),并强调使用精确的术语(行为要素);在中级审计案例分析中以情感要素为主,培养学生对不确定问题的忍耐力并承认其偏误(情感要素),同时培养学生在新环境运用知识的能力(行为要素);在复杂一点的审计案例或高级审计实务中主要涉及认知要素和行为要素,前者涉及分析数据、综合能力、对问题进行精确的定义和变化思维方法,后者涉及修改判断、收集事实、在新环境中运用知识和从意见中区分事实;建立审计模型的训练也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并有转变思维的能力,但主要还是行为要素发挥作用,比如修改审计判断、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并批判地与各方交换意见;写作训练主要指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涉及认知要素的独立思考和分析数据,但以行为要素为主,如修改判断、收集和区分事实。

五、总结和建议

批判思维本属哲学范畴,上个世纪末才出现在审计领域。批判思维与会计、审计专业结合在国外发展很快,我国会计、审计文献未发现相关问题的研究。会计、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束缚思维的活动,要求执业者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办事,但由于环境的变化,束缚思维的活动将慢慢变为放开思维的活动,这种转变会使执业者难以适应,掌握批判思维技能是应对执业危机的良方,因为它是一种超越规则的能力。可惜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中未见有关提高批判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没有将逻辑学科引入到审计职业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应该在准则中补充这一内容。职业后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执业水平,对职业审计人员只进行会计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培训是不够的,因为会计环境在发生变化,会计选择在不断增加,审计人员的操作规则不可能包括所有情况,处理准则之外的原则问题需要职业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在没有经验,没有案例的情况下,批判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篇5:建立义务教育经费审计

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我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所做的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新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思想重视,工作认真,措施有力,在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入学、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好学生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新义务教育法实施时间较短,对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和问题。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明确各方面的职责和义务,提高法律的贯彻实施水平。组成人员提出六个方面的意见:

——严格规划管理,加快教育设施建设步伐。要科学制订教育规划,将实施义务教育各类学校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列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同时细化教育规划的实施计划,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推进义务教育稳步有序的发展。要建立教育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在城市建设中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留足教育建设用地指标,合理安排并组织实施教育设施建设计划。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管理职能,让教育部门全程参与有关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确保教育配套设施与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移交和使用。要按照教育规划要求,科学统筹布局,落实好中心区和新城区配套小学及市二十四中、二十七中、二十八中等配套初中的建设,加快巨一小学、松台小学、东屿小学等部分中小学的迁建、扩建步伐。

——完善保障机制,加大教育经费的财政性投入。要严格按照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要求,逐年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确保在2010年前后达到国家规定的“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4%”。调整教育支出结构,确保新增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要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并单独列项,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要及时划拨义务教育经费,规范转移支付行为,加快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规范使用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将当年收入和使用情况进行公布,做到及时、足额、透明支出。

——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行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对现行的义务教育相关政策及运行机制进行全面的清理、调整和完善,使政策导向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校网布局调整,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机制,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全面总结、完善和推广鹿城区的集团化办学经验,通过组建紧密型和松散型城乡教育集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要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依法达到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要求。按规定落实好山区、海岛教师的生活补助、待遇、职称评审等政策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

——加大对民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和管理。要专题研究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经费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等问题,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确保这些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加强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规范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入学条件,保证外来民工子女能依法入学、安全上学,学习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篇6:教育审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保持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的后续教育,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为保持和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掌握和运用相关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所进行的学习与研究。

本准则所称的内部审计人员,是指取得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或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资格证书的人员。

第三条 本准则积极引导其他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的人员参加后续教育,以增强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第四条 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的内部审计(师)协会,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的后续教育。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五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职业发展需要,确定合理的后续教育内容,选择适当的后续教育形式。

第六条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应当明确划分其在后续教育中的职责与权限,合理组织并有效实施后续教育。

市、县级内部审计(师)协会,经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授权,也可组织实施管辖范围内的后续教育。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为内部审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七条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应当定期检查与考核后续教育情况,确保后续教育质量。

第三章内容与形式

第八条 后续教育应当讲求实效、学以致用。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内部审计准则及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三)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

(四)会计理论与方法;

(五)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技术;

(六)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论;

(七)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第九条 后续教育应当区分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审计项目负责人和审计助理人员三个层次,突出重点、按需施教。具体内容包括:

(一)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学习和研究组织领导本单位(部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及其最新变化,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企业流程再造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最新发展,内部审计章程拟订,审计关系处理与协调,审计管理案例,组织文化与政策,以及开展咨询服务业务的有关理论和实务等;

(二)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学习和研究独立完成一个审计项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内部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经济管理理论,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制定,审计评价标准解读和选择,审计报告撰写与提出,审计案例分析,审计助理人员监督和指导,人际关系沟通等;

(三)审计助理人员应当学习和研究参与完成一个审计项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内部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审计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计算机基础知识,逻辑推理,相关人际关系沟通等。

第十条 内部审计人员接受培训是后续教育的主要方式。一般应当采取以下形式:

(一)参加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亚洲内部审计联合会组织的专业会议及培训活动;

(二)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举办的各种培训及考察活动;

(三)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召开的专业会议及经验交流;

(四)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认可的有关大专院校的专业课程进修;

(五)参加经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授权的市、县级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的专业培训及经验交流。

第十一条 内部审计人员自学是后续教育的重要补充方式。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形式:

(一)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开办的网络教育;

(二)参加由本单位(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的业务技术培训;

(三)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以上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课题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

(四)公开出版专业著作或发表专业论文;

(五)个人专业学习和实务研究;

(六)其他形式。

第四章组织与实施

第十二条 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负责组织、实施。行业审计协会实施的有关培训活动实行年度认证制,认证工作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实施。

第十三条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负责组织、实施全国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全国后续教育规划;

(二)制定全国后续教育制度、规定、办法;

(三)制定全国后续教育年度培训计划,提出教学大纲;

(四)组织全国后续教育教材的开发、评估、推荐;

(五)组织全国后续教育活动;

(六)组织全国后续教育检查、考核;

(七)指导、督促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后续教育工作。

第十四条 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负责组织、实施管辖范围内的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管辖范围内后续教育规划;

(二)制定管辖范围内后续教育制度、规定、办法;

(三)制定管辖范围内后续教育年度培训计划,设置教学内容;

(四)组织管辖范围内后续教育教材的评估、遴选;

(五)组织管辖范围内后续教育活动;

(六)组织管辖范围内后续教育检查、考核;

(七)指导、督促市、县级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后续教育工作。

第十五条 市、县级内部审计(师)协会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经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授权,也可组织实施管辖范围内的后续教育:

(一)具有承担后续教育工作的教学场所和设施;

(二)拥有与承担后续教育工作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

(三)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后续教育任务,保证后续教育质量。

被授权的市、县级内部审计(师)协会在组织后续教育前,应当将实施方案报送相应授权协会备案。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材遴选、教师情况、考核形式、质量控制办法等。

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支持、督促本单位(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和学习费用,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的本单位(部门)业务技术培训,如需申请确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学时的,应当提请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培训条件、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师资来源、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学员满意度和质量监控措施等。

第五章检查与考核

第十七条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负责检查、考核全国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情况;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负责检查、考核管辖范围内的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情况;内部审计机构负责检查,并如实填报本单位(部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情况。

第十八条 检查与考核的标准,按内部审计人员接受学习的时间计算,每两年为一个周期,时间不得少于8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后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30小时。后续教育的学时计算标准是:

(一)属本准则第十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的,第十一条第(一)项的,按设定的学时计算已完成后续教育学时;

(二)属本准则第十条第(五)项的,由市、县级内部审计(师)协会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协商后,确定已完成后续教育学时;

(三)属本准则第十条第(一)项的,其设定的学时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认定;

(四)属本准则第十一条第(二)项的,由内部审计机构提出申请,经中国内部审计

协会或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评估后,确认已完成后续教育学时;

(五)属本准则第十一条第(三)项、第(四)项的,按每千字2学时计算已完成后续教育学时,全年累计不得超过40学时;

(六)荣获省级以上学术成果奖励的,当年按20学时计算已完成后续教育学时,全年累计不得超过40学时;

(七)取得相关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国家级执业资格的,当年按2 0学时计算已完成后续教育学时,全年累计不得超过40学时。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时间可以顺延,在下一年度一并完成规定的后续教育时间:

(一)年度内在境外工作超过六个月的;

(二)年度内病假超过六个月的;

(三)休产假的;

(四)其他情况。

有上述情形的内部审计人员须由个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部门)人事部门证明,报经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审核后确认。

第二十条 内部审计人员接受检查、考核时,应当提交记录其后续教育情况的《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证书》;其他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的人员应当提交记录其后续教育情况的《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证书》。

后续教育情况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负责记录,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以及教师的姓名、职称(职务)和累计培训学时等。第二十一条 除本准则第十九条列示的情形外,内部审计人员未能提供其后续教育有效记录或无故未达到后续教育要求的,考核时不予通过;考核未予通过的内部审计人员,其所在单位(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督促其接受后续教育。

(一)年度内未接受后续教育或未按有关规定完成后续教育学时的内部审计人员,由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予以警告;

(二)连续二年未接受后续教育或连续二年未按有关规定完成后续教育学时的内部审计人员,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不予办理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资格证书年检;

(三)连续三年未接受后续教育或连续三年未按有关规定完成后续教育学时的内部审

计人员,由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作出或建议作出吊消其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资格证书。

第二十二条 被授权的市、县级内部审计(师)协会,丧失组织后续教育条件的,由相应授权协会收回其组织实施后续教育的权力。

第二十三条 内部审计机构无故未按规定提供后续教育机会和条件、未按规定如实填报本单位(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情况的,内部审计(师)协会不予受理其申请内部审计先进集体评比,严重的可以取消其会员资格。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篇7: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2004年4月13日教育部令第17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规范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是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促进教育部门和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廉政建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强化内部经济管理,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条 教育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建

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第四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在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部门和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部门、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部门、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教育部内部审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并对教育部直属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

地方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指导和监督本地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对本部门和所属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

第二章 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第六条 下列教育部门和单位应当设置独立的、与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机构相同级别的内部审计机构:

(一)县级及县级以上的教育主管部门;

(二)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规模较大的高等专科学校;

(三)财务收支金额较大和规模较大的教育企事业单位。

其他教育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职审计人员。

第七条 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教育部门和单位,应当保证审计工作所必需的专职人员编制,配备具有内部审计从业资格的审计人员。

教育部门和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特约审计员和兼职审计人员。

第八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的变动和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应事先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九条 教育部门和单位负责人领导本部门、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审计队伍的组织、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

(二)定期研究、部署和检查审计工作,听取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汇报,督促内部审计机构履行职责;

(三)及时批复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督促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的执行,支持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四)为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提供经费保证和工作条件;

(五)对成绩显著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六)切实解决审计人员在工作、生活、职务评聘和待遇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第十条 教育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指导和监督本系统、本地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

(二)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级政府的要求,起草有关法规,制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三)及时做出工作部署,指导和监督所属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进行工作;

(四)建立和实施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开展内部审计理论研讨;

(五)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六)维护所属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十二条 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三条 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障碍和打击报复。

第十四条 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和职务,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予以考试和评聘。

第三章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五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下列事项进行审计监督:

(一)财务计划或预算的执行和决算;

(二)各项教育资金的拨付、筹措、管理和使用;

(三)与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

(四)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

(五)企业单位、校办产业的资产、负债、损益和经济效益;

(六)建设、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施工合同签订和预决算;

(七)大型设备、大宗物品的采购;

(八)国家财经法规和上级部门、本部门、本单位财经规章制度的执行;

(九)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十)有关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十一)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第十六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和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中的重大事项组织或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向上级部门和本部门、本单位领导报告审计调查结果。

第十七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本单位与境内、外经济组织兴办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以及合作项目等投入资金、财产的经营状况及其效益,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内部审计或审计调查。

第十八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范围内,具有下列主要权限:

(一)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报送财务计划、预算、决算、报表和有关文件、资料等;

(二)对审计涉及的有关事项,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索取有关文件、资料和证明材料;

(三)根据审计工作需要,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就审计事项向审计组提供的资料的真实、完整作出书面承诺。

(四)审查凭证、账表和决算,检查资金和财产,检测财务会计软件,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

(五)参加研究财经工作的会议和其他有关会议;

(六)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纪、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经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同意,做出临时的制止决定;

(七)对阻挠、妨碍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经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批准,采取封存账册和资产等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八)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对模范遵守和维护财经法纪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提出给予表彰、奖励的建议,对违反财经法纪和造成损失浪费的行为提出纠正、处理的意见,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和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有关人员提出经济处罚措施或移交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处理的建议;

(九)根据所在部门、单位的授权,进行经济处理和经济处罚;

(十)检查经本部门、本单位领导批准的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书的执行;

(十一)对审计工作的重大事项,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反映。

第十九条 国家审计机关、上级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结果和经测评后的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结果,可作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工作依据。

第四章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任务和上级内部审计机构的部署,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报经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审计工作计划确定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编制审计方案,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第二十二条 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取得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副本。

第二十三条 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内部审计机构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报送内部审计机构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逾期即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四条 内部审计机构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需要依法处理的还应做出审计决定,并应将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一并报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审批,该负责人应当在二十天内批复,并责成内部审计机构具体办理和监督执行。经批准的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必须执行。

第二十五条

各级教育部门所属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不服的,可以按有关规定申请复议。

高等学校、教育企业单位和其他教育事业单位所属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如有异议,可以在收到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单位负责人提出书面意见,该负责人应当听取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在二十日内作出是否更改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 内部审计机构对重要审计事项进行后续审计,检查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的执行情况和结果。

第二十七条 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事项结束后,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审计档案,并按照规定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提出警告、通报批评、经济处理、经济处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提请司法部门处理等建议,报请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处理:

(一)拒绝或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会计资料和证明材料的;

(二)转移、隐匿、篡改、销毁有关文件和会计资料的;

(三)转移、隐匿违法所得的财产的;

(四)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五)阻挠审计人员行使职权,抗拒、破坏监督检查的;

(六)拒不执行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书的;

(七)报复陷害审计人员或检举人的。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其所在部门、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等处分:

(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三)玩忽职守,给国家和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的。

上述各款所列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提请司法部门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和教育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一九九六年四月五日

篇8:中国审计教育开创者:王芳

一、个人生平简介

王璟芳1877年9月3日 (光绪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县城关 (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早年在家乡就读, 1892年时年16岁中秀才。因颇具文才, 被乡人誉为“施南才子”。

1899年9月以官费东渡日本留学, 进入高等商业学堂, 专攻商学一科。期间, 1903年1月, 与他人合作创办《湖北学生界》。同年4月, 参加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拒俄义勇队”, 被推为分队长。5月, 参加以蔡文森 (号松如, 江苏无锡人, 日本清华学校留学生, 与他人主编《辞源》) 等为书记的军国民教育会, 被推选为经理。1904年夏季毕业回到自己的祖国。

回国后, 由清廷赏以钦赐商科举人, 敕予“破格奖用”, 任度支部会计司主事, 开启仕途之征程。后升任支部会计司员外郎、资政院议员、钱币司帮办。

1911年 (宣统三年) , 辛亥革命爆发, 积极支持和拥护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被任命为广东省财政整理特派员。1912年 (民国元年) , 南京临时政府接收北京度支部事务, 解散度支部, 另行成立财政部筹备处, 担任筹备处会办, 揉合南北新旧部员办事。同年3月, 参加在天津成立的国民协进会, 与范源濂 (1875~1927年, 字静生, 湖南湘阴人, 近代教育家) 等17人一道被推选为常务理事。9月, 始任政府审计处署理总办、总办, 后当选为国会议员。10月, 参与筹组政府币制委员会, 并出任该会副会长。

1916年7月, 出任北洋政府山东省财政厅长, 后任财政部次长。1910年代, 还曾担任清朝度支部通阜司司长, 北洋政府广东财政会办与中国银行广东分行行长, 全国铁路协会交际干事等职。

20世纪初期, 娶同乡、清末第1位湖北留日女子王莲 (1876~1940年) 为妻, 夫人本姓尹, 婚后改从夫姓。王莲自幼能诗文, 通经史, 1902年赴日本留学, 1904年随夫回国。

1920年3月17日, 因穷思殚虑, 积劳成疾, 年仅43岁病逝于北京。一位不可多得的经济与会计学家壮志未酬身先逝, 给中国经济和会计学界留下不少遗憾!

二、理论的主要贡献

由于条件所限, 就掌握的资料很难全面介绍王先生这位财政、会计学家和审计实务专家的思想观点, 只能以他编写的《各省区厘金收数表》和《财政会议录》 (财政整理会编印1913年) , 1912年草拟的《呈总理代呈总统批示暂行审计规则》、《审计处暂行章程 (13条) 》 (以下简称《审计章程》) 和《呈总理审计处采用事前监督文》, 以及北洋政府发布的《政府公报》等相关资料, 介绍其会计审计思想及理论贡献。

1912年, 王先生在担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审计处总办时, 曾阐述了下面一些审计思想。

一是改进簿记以适应审计要求的观点。他认为审计以监督会计为目的, 审查会计以簿记为依据。只有簿记整齐而有明确的规则可循, 审计工作才能收到监督的实际效果。他从审计工作中, 分析观察了当时官厅审计所用簿记, 大都沿用旧式。有的记录简略, 有的记录复杂而缺乏系统, 不仅容易滋生弊端, 而且无法进行清查。他指出, “吾国财政之紊乱, 未始不由于此。”他从近代西方法治国家, 簿记有一定的组织, 记录有一定的规程, 簿记内容眉目清楚, 即使经过数十年, “一经勾稽, 莫不虚实立见”这方面得到启发, 主张划一官厅簿记, 并拟订各种官厅簿记的规则、格式和说明书等, 来提高审计监督会计的效率。王先生的这一以改善簿记来适应审计的思想, 在北洋政府未设立统一主管会计机关的情况下,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创造性, 且为当时的政府所采纳。

二是培养簿记人才推行新式簿记的观点。王先生认为,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改革, 不论是政治, 还是经济, 失败的多, 成功的少。究其原因, 莫不在于改革者只注重制定方案、措施或法令, 而没有注意到是否具备了执行这些方案、措施或法令的人, 以致不少半途而废, 有的则以彻底失败而收场。为此, 他在提出改良官厅簿记时, 就考虑到“必须有明晰新式簿记之人才”, 以不至于贻误改良工作。他指出, 当时“各官厅从事会计者, 虽不乏东西洋留学生, 然类多研究学理, 不屑此种实践事务;即或为之, 而人数寥寥, 亦不敷用”。因此, 他主张在审计处内附设一簿记讲习所, 在短期内培训会计人才, 以应急需, 并由国务院命令各官厅, 都要应用新式簿记, 以利今后的审计工作。先生提出的观点, 经上级采用并付诸实施后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是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关系的观点。1912年, 王氏在草拟的《呈总理代呈总统批示暂行审计规则》中提出, 审计本来是一种事后监督, 东西各国相同。当前财政异常困难, 国税收入不够偿还外债, 政务繁杂, 经费支出庞杂, 其中浮滥开支在所难免。所以, 事后固然要查核账册, 事前更应监督支出用途。后来, 他又在《呈总理审计处采用事前监督文》中, 详细分析了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的利弊。“事前监督之利, 在于防患于未然, 款不虚耗。事后监督之利, 在于惩创既往, 人有戒心。究之, 采用事前监督之制, 未尝不藉事后监督;施行事务监督之制, 未尝废事前监督。二者相依, 如车之有辅。”他还指出事前监督的两个弊端, 其一为妨碍行政机关的活动, 其二为减轻了行政责任。认为必须在会计法规中妥善规定事前监督的方法, 并多设例外规定, 以便为行政活动留有余地。

可见, 王氏有关的审计理论观点是, 审计要以簿记为依据, 不科学的旧式簿记, 容易滋生错弊, 难以检查, 应当从改良簿记着手, 采用新式簿记。建立新式簿记, 必须要有能够掌握和运用新式簿记的人才。因此, 培养人才是改良簿记、实施审计的关键。要在注重事后审计的同时, 实施事前审计。要扬两者之长, 避其所短。

王璟芳先生作为我国最早留学日本归来的一批会计学者, 较早地接受西方先进会计思想教育和影响, 他的上述审计理论观点, 在中国近代审计史上也是较早提出的, 对于我国近代审计理论建设、审计实务的开展和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实务与教育的主要贡献

王氏身为清政府及北洋政府财政审计官员, 为当时的政府在财政、会计、审计工作, 特别是在北洋政府短暂的任职期间, 为“草创葵财之事”, 更是穷思殚虑,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做了不少有益之事。

一是倡导与推行簿记改良。身任北洋政府审计处总办的王先生, 是从有利于实施官厅审计工作的角度来倡导和推行簿记改良的。他在担任审计处总办伊始, 面对“各官署所用簿记, 类皆沿龚旧式, 简单者失之疏略, 复杂者亦茫无系统, 弊混易滋, 清查无术”的局面 (方宝璋, 2006:396) , 深感当时簿记工作的落后与不规范, 非改良不可。即着手拟订各种官厅用簿记之规则、格式及说明书之类, 呈请颁布施行, 使各官厅先行试用, 作为旧式簿记向新式簿记的过渡。经过北洋政府批准的《通官厅用簿记》相对清政府官厅用簿记, 规定了会计科目与预算项目相一致, 体现了会计是实现预算控制和一种重要手段;改革了账簿格式和登记方法, 改账簿直式的上收下付为横式登记, 变汉字数字记账为阿拉伯数字记账;统一了内部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和使用办法;形成了科学的官厅簿记组织系统。从而, 使中国官厅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较好地改良, 迈开了中国官厅会计改革第一步, 在中国近代官厅会计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是初创国家审计机构规章。1912年首任总办的他草拟并呈送的《审计章程》, 经国务院转请总统核准执行, 这是我国历史第1个审计机构设置方案。《审计章程》设计了审计处的隶属关系,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及任免。《审计章程》规定, 在审计院法公布之前, 暂设审计处, 隶属国务院总理。其总职责是“掌管全国会计监督事务”, 内设5股17课, 以中央各部数量、业务繁简程度作为设课的依据。审计处设总办1人, 为审计处最高行政首长, 由大总统任命。审计处人员由股主任、课长、助理、庶务员、书记员及速记员组成, 配设审计员25人。各股主任和课长由审计员中选任。审计员由总办提名, 国务总理审定, 大总统任命并刊登政府公报。此外, 他还拟订了《暂行审计规则》 (1912年) , 为后来北洋政府制订颁布的《审计条例》奠定了基础。

三是“草创葵财之事”。王先生在审计总办任内, 于审查与核销收支计算书、审查支付命令、监督国债、审查新旧官吏交接、审查证明意外事故引起的经济损失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据北洋政府印发的《政府公报》第16期第351记载, 审计处自1912年9月28日开办起, 到同年12月31日, 在短短的3个月内, 审查支付命令、核准签字者共127件, 约合8 555 723元, 拒绝签字者共15件, 约合424 062元;经审计处暂准签字, 仍令补备未完手续者共13件, 约合1 387 190元。 (方宝璋, 2006:395) 可见, 国民初年, 王氏与其同事们所承担的财政与审计事务之繁重, 责任之重大。

四是参与筹组币委员会, 统一币制。1912年10月, 王师奉临时政府财政部长陈锦涛之命, 与章宗元 (浙江吴兴人, 字伯初, 近代法学家、经济学家, 时任署理财政次长) 一道, 筹组币制委员会, 在会长章宗元的领导下, 制订“币制纲要”统一中华民国货币, 建立起统一的金汇兑本位制。

五是发起并组织北平交易所, 推动旧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民国建立后, 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公债、证券、期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与此相应的交易活动要求也应运而生。1918年春, 由孙中山先生倡议, 经北洋政府农商部批准, 王璟芳先生与他一道发起并组织了北平交易所, “这是由国人设立的正式进行公债、证券, 期货交易的交易所。” (张宗成, 1996) 北平交易所的建立, 较好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有力地促进了北平公债、证券及期货交易进一步的繁荣与发展。

六是开创中国审计教育之先河。审计事业的发达, 需要精通审计理论、掌握审计技术的人才, 推动着审计教育的进步展。对此, 王师有比较清醒的认识。1912年, 他以审计处总办的名义特向政府呈请于审计处内设立簿记讲习所, 培养专门人才。“此簿记讲习所虽非专事审计教育, 但其旨在划一簿记、为开展审计创造条件, 故从设所宗旨出发可将审计处簿记讲习所视为中国审计教育的前导”。 (李宝震、王建忠, 1989) 后来, 北洋政府审计处被审计院所取代, 即由审计院设立的审计讲习所, 传播审计知识, 为中国审计教育的起点。可见, 我国早期的审计教育当自北洋政府审计处所没簿记讲习所为始, 王师对我国审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起到了草创与奠基作用。

七是创办《湖北学生界》, 巩固和发展了武昌起义的胜利成果。1903年2月, 还在日本留学的王氏与湖北留日学生刘成禺、尹援一等创办《湖北学生界》, 每月初一发行, 32开本, 每期100余页, 前后共出8期, 自第6期更名为《汉声》, 最后一其为《旧学》为增刊。杂志分为论说、学说、政治、教育、经济、实业 (工、农、商业学) 、军事、理论、医学、史学、小说、时评、国闻、留学生记录等栏目。该刊除在武昌、上海和日本横滨分别设有国内外发行所外, 还在国内鄂、沪、京、津、浙、赣、川、苏、晋、粤和直隶等地设立了30多个代派处, 销路宽广。它以“输入东、西学说, 唤起国民精神”为宗旨, 站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立场上, 反对帝国主义, 主张民族独立,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宣传民族民主主义。对当时知识界, 特别是湖北学界、军界, 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王璟芳, 为北洋政府“草创葵财之事”, 倡导和推行中式官厅簿记改良, 初创审计机构规章, 统民国一币制, 开创我国审计教育, 奉献了自己的心血与智慧, 留下了令后人称赞的会计与审计业绩。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人物》 (下) ,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戴逸主编:《中国近代史通鉴 (1840~1949辛亥革命) 》, 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

[3]卞孝萱、唐文权编:《辛亥人物碑传集》, 团结出版社1991年版。

[4]赵友良:《中国近代会计审计史》,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李金华:《中国审计史 (第2卷)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上一篇:十八大对文化的要求的深刻解读下一篇:9月学生党员思想汇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