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修辞方法练习及答案

2024-04-08

小学修辞方法练习及答案(通用9篇)

篇1:小学修辞方法练习及答案

一、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二、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用比喻的手法)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的手法)

9、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用拟人手法)

10、鲜花盛开。(用拟人手法)

答案

一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一条晶蓝色的龙,守护着村庄的平安。

2天空中的一轮明月,好似一个神奇的玉盘,发出明亮的光。3窗外,风吹翠竹,奏出一首首悠扬的笛曲。4河水一边跑,一边唱。5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一般。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唱着一首首欢快的乐曲。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架威武的飞机;一会儿跑来了一匹快乐的小马;一会儿又驶来一艘帅气的船。8考场上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发出的声音都听得见。9高粱长大了。

1老师不辞辛苦,如园丁般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2鸟儿在树枝上跳舞。

3我觉得这个碗像山一般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4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5树叶绿地流油。

6他在我的心目中的位置如我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

7这里像森林一样很适合鸟儿生活。

8颗颗珍珠般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9沉甸甸的稻子弯了腰。

10鲜花绽开了她的笑脸。

篇2:小学修辞方法练习及答案

一、比喻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拟人

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

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

(一)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四、夸张

(一)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二)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三)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四)例句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五、设问

(一)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三)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四)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六、反问

(一)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二)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三)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七、对偶

(一)什么是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二)判断要点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三)对偶的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四)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八、借代

(一)什么是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二)判断要点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三)典型句子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 第五讲常见修辞手法基本训练

一、教你学方法:

1、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下面的句子是拟人句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7、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8、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2、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比喻分为3种:①明喻,如:弯弯的月儿像小船。②暗喻:如:人民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③借喻:如:一群红领巾在大街上宣传交通安全常识。

判断比喻句时,有的同学只要见句子里有“像”、“好像”,就马上认为这是比喻句,结果往往搞错。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②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③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④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⑥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⑧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重点分析:“像”字句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作比较:他长得像他爸爸。这句中的“像”表示同类事物,相比较的关系。

表猜测:这几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句中的“像”表示一种揣度的语气,相当于“似乎”

表想象: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战士。

表举例:“像王小花这样热心的人,在我们班还真不少。” 句中的“像”表示举例,相当于“比如”“例如”

题型;下面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是()

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山绿水画。

B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C地中海被称为“ 西方文明的摇篮”。

D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按要求填空

(1)“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这句话把()比作(),把()比喻()。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5、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6、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还有一些古诗句也运用了对偶的写法。)

例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导读

修辞手法是小学语文的一大必考知识点,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还可为孩子的作文写作增色不少。为此,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语文常考的几大修辞,并附上各自的万能答题公式,赶紧学起来!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事物A(本体)和事物B(喻体)为本质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这时可以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常见的比喻词:像、好像、似、似的、是、成了、变成、仿佛„„

例: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万能答题公式】

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用(事物)比喻(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物赋予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当做人来写。

例: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万能答题公式】

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排比:

排比是把至少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例: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万能答题公式】

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感情。

四、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例:

1、扩大夸张: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万能答题公式】

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夸大/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强调/突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五、反问:

反问就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例: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万能答题公式】

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情感。

篇3:小学修辞方法练习及答案

2012年到宝岛台湾考察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考察学校送给我们三套正在使用的小学《国语》教材 (康轩版、南一书局版、翰林版) 。打开一看, 三种版本的教材, 都是从三年级开始编写修辞, 并且非常详细, 很多修辞我们一行40多位特级教师听都没有听过。回到家中, 我把书中所有修辞全部摘录了出来, 共有16种之多, 它们分别是:譬喻 (明喻、暗喻) 、排比、摹写、对偶、引用 (明引、暗引) 、设问、转化 (拟人或拟物) 、夸饰 (夸张) 、顶真、呼告、映衬、双关、借代、感叹、类叠、层递等。台湾的教材是怎么编写修辞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康轩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认识修辞———拟人”、第二单元的“认识修辞———类叠”。

认识修辞———拟人

说故事或写作时, 为了让表达更生动, 让想象更丰富, 我们常常会将物当作人来描述, 使它们具有像人类一样的动作或感情, 这就是“拟人”。例如:

1援春天来了。 (加上“拟人”之后) 春天在田野上散步。

2援春风中充满花草的香味。 (加上“拟人”之后) 春风轻轻抚动她的长发, 就传来淡淡的青草香和浓浓的花香。

3援正午的太阳很大。 (加上“拟人”之后) 正午的太阳龇牙咧嘴地对着人们发威。

让春天、春风和正午的太阳像人一样, 会散步、有头发和情绪, 这样的文句是不是更鲜明活泼, 让文章更充满生命力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使用“拟人”的句子:

1.那青翠的草地, 为春天散布了清新的气息。

2.稻子笑弯了腰。

3.星星对我眨着眼睛。

4.热情的蝴蝶以翅膀拍手。

5. 坚强的小草是我的好朋友。

6. 快乐的云在天空自由自在旅行。

找一找, 第一单元的课文里还有哪些文句也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呢?

认识修辞———类叠

说话或写作时, 为了让文句读起来有节奏感, 让重点更清楚明白, 我们常常会将相同的字词或语句, 重叠反复地出现, 这就是“类叠”。例如:“这些‘生活创意家’的实例数不清、说不完。”加上“类叠”后, 变成:“这些‘生活创意家’的实例, 数也数不清, 说也说不完。”这样读起来, 是不是更有音乐的节奏感?语气是不是更加活泼?而且使重点更加清楚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使用“类叠”的句子:

1. 我们捡到三颗圆滚滚的石头。 (同一个字连续使用)

2. 我们在车站内来来回回地走着。 (同一个字连续使用)

3.爷爷退休后的生活, 又有趣又充实。 (同一个字间隔使用)

4.一件产品的发明, 常要花费许多心力和许多创意。 (同一个词语间隔使用)

5. 海曼高兴地说着:“我想到好点子了!我想到好点子了!” (同一个语句连续使用)

6.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同一个语句连续使用)

7. 淅淅沥沥的小雨, 闻起来, 青草香;淅淅沥沥的小雨, 摸起来, 清又凉。 (同一个语句间隔使用)

8.在车站内, 我们看到来往的忙碌乘客;在车站内, 我们看到特别的创作艺术。 (同一个语句间隔使用)

找一找, 第二单元的课文里还有哪些文句也使用了“类叠”呢?

大陆2011年版课标虽然不要求教师教拟人、类叠, 但文本中、练习题中有。比如“类叠”, 大陆绝大多数教师是不知道的, 但课堂教学中无数次地出现过“叠词”。课标没有要求, 教材也没有编排, 因此, 教师凭借什么来教, 教到什么程度, 练的效果如何, 多年来陷入集体失语的境地, 教学杂志中也鲜见这类研究文章。

像台湾的教材这样编修辞, 学生在课堂中会感觉到难吗?我咨询了几位台湾老师, 他们感觉很诧异。不过他们还是非常认真地告诉我:这些内容, 学生一读都明白, 例子都是来自课文, 没有任何难度。在自主阅读中, 学生就可以发现用与不用在表达上的显著不同。当人们认识到某种东西有显著的不同时, 往往就会自动改变, 儿童写作也是如此。当学生感受到用与不用修辞手法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时, 在作文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使用了, 这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训练。

那台湾小学《国语》教材为什么要编这么多的修辞呢?我们来看一看台湾的《九年义务教育国语文课程纲要》, 该课程纲要关于小学阶段的修辞教学有如下规定:

在阅读能力方面有两条规定:三年级的要求是“能理解简易的文法及修辞”;四年级的要求是“能欣赏作品的写作风格、特色及修辞技巧”。

在写作能力方面, 三年级的规定是“能理解简单的修辞技巧, 并练习应用在实际写作中”。四年级的规定是“能灵活地运用修辞技巧, 让作品更加精致优美”。

而在教材编写原则中也提到了修辞。在阅读能力培养中提出“课文教学, 要先概览全文, 然后逐节分析, 先探究内容, 再探求文章的形式, 进而能欣赏修辞技巧、篇章结构, 乃至其内涵特色、作品风格”;在写作能力培养中提出“了解文法与修辞的特性, 并能尝试欣赏与运用”;在学习评量中规定“写作能力之评量原则, 可依阶段能力指标, 就创意、字句、取材、内容、结构、文法、修辞、标点等向度, 自订量表进行评量”。

两岸课程标准相比较, 在小学阶段, 我们的修辞教学是零要求, 台湾的要求比我们多得多, 但台湾小学《国语》教材, 具体要编哪些修辞, 课程纲要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从台湾的三套教材来看, 编写者非常用心, 每个修辞为什么要学, 学到什么程度, 如何学, 写得清清楚楚。我们从台湾还带回很多篇学生的文章, 与我所教班学生的作文对比后, 我觉得台湾小学生会使用多种修辞, 那些有修辞加入的文章更像儿童作文。

篇4:小学语法修辞教学方法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修辞;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31-01

语法修辞是语言应用的基本逻辑,也是使语言意义升华的主要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如果能够领悟句型变换的魅力、掌握比如、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则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因此,探讨如何进行高效的语法修辞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小学语法修辞教学中的问题

1、对学生语法应用要求过高

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法修辞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藏语是我们学生的母语,小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因此有些语法修辞知识是学生在入学之前在生活学习中就已经掌握了的,例如“名词”、“动词”这些词性的实际含义,“像......一样”表示比喻修辞等。实际上,学生虽然能够对语法修辞进行应用,对语法修辞的理解并不深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语法应用要求过高,使语法修辞教学困难重重。

2、以强制记忆为语法修辞教学的主要方法

语法修辞教学是以语言逻辑为教学目标的,很多教师认为语文的语法修辞逻辑是十分固定的,只要学生记住了,就能够学会。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强制记忆的方法,要求学生被比喻句,背排比句,背名人名言,以期通过长久的背诵,使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学习产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固然有效,但是十分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有些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不适合强制的背诵,记忆教学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使语法修辞教学的效果下降。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对语法修辞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并进行教学方法改善和创新,使语法修辞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二、适用于小学语法修辞教学的方法

1、分组讨论分析例句

例句分析法是教学句子常用的一种方法,即通过比较两个同义句子在用词、词序和句型上的异同,学习造句方法及认识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这种语法修辞教学的方法能够使学生通过反复比较句子观察出不同句子类型的修辞作用,通过主动思考对语法修辞形成记忆和领悟。我在进行语法修辞的教学中将学生分组,每组给不同的比较句子。例如给A组学生这样的任务:比较下面的语句有什么不同:①“可敬的红领巾。”②“可敬的红领巾从地上捡起一片片碎纸。”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很快得到这样的结论:第二个句子中的“可爱的红领巾”指的是小学生;第一个句子并没有这样的表示,第一个句子不完整;给B组学生这样的任务:比较下面语句的不同:③“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④“可是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落泪了。”学生通过反复讨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句④是一般的陈述句,句③通过重复“今天”,强调了事件的时间背景,再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抒发了更为强烈的情感。每个小组的学生将讨论的结论陈述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全班同学都学到了多种知识,这种学习模式也能够在他们的自主学习中被应用起来

2、阅读理解法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教学生对语言现象产生明确的认知,以语言现象的理解作为理解语言的主要途径,修辞手法的教学也是如此,对小学生不要求掌握语法术语及有关知识,只要求通过具体的实例从感性上认识这些语言现象。我在教学《荷花》中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的时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句子并展开想像,先认识这句话是把荷叶比作“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再从“一个个”体会数量的“多”,从“碧绿”体会颜色的“美”,从“大圆盘”体会荷叶大而圆的形状,然后从整个句子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赞美之情,感悟运用比喻手法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

3、即兴创作法

学习语文语法修辞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学生能够通过对修辞的应用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因此,不论教师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最后的教学目的都指向应用。因此,我在教学中使用鼓励学生即兴创作的方法,通过“边用边学”来巩固学生的语法修辞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随机指出教室中的某个物品,请学生随意用修辞方法进行造句。例如,将粉笔按长短排成一排,请学生对这一排粉笔造句,一开始学生们都表示困惑,我提醒他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拟人、比喻这些修辞方法了。随后,学生们的语言想象力开始发挥出来,他们将粉笔比喻成树苗、比喻成武侠电视里的梅花桩、比喻成一个家庭里年龄大小不同的兄弟姐妹。小小的粉笔就能够使他们产生无限创意,在创造句子的过程中,语法修辞的魅力直达学生的心底,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应用小学语法修辞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法修辞教学方法不止上述几点,但无论应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教学方法的使用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第二,语法教学应该展示出语言的文化特征,只有保证了这两点,语法修辞教学的效果才能得以长久地保持。

语言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是学生掌握语言基本规律的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极为重要,相信通过不断发展和创新语法修辞教学方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小学语法修辞教学的效果都能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邢建茹.谈小学语法修辞教学[J].学周刊,2013(05):105-107.

[2] 姜金红.领会修辞妙处.深刻理解课文[J].基础教育研究,2014(05):124-126.

[3] 杨培胜.如何借助比喻让小学语文教学出彩[J].基础教育研究,2013(08):144-146.

篇5:小学修辞方法练习及答案

1、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她眉眼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B、天幕上,群星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

C、在大熊星座中,突然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

D、夜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广阔、安详而又神秘。

2、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池秋水犹如一面明镜。(比喻)

B、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对偶)

C、谁乘神五游太空?唯有英雄杨利伟。(反问)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拟人)

3、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A.穷途末路炮火连天伶牙俐齿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怒发冲冠一发千钧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何乐不为如梦初醒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口若悬河旁若无人呆若木鸡

4、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参考答案】

1、选B

2、选C

3、选D。此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第四组用的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应选此项。

篇6: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

乐山思文教育

主讲人:黄老师

乐山思文教育

修辞

一、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变成,成为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两只小虫都沉默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二、比拟

逆水行舟

缓进则退 思则睿智,文则典雅!

乐山思文教育

主讲人:黄老师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逆水行舟

缓进则退 思则睿智,文则典雅!

乐山思文教育

主讲人:黄老师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三、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四、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五、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主要方式:

逆水行舟

缓进则退 思则睿智,文则典雅!

乐山思文教育

主讲人:黄老师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六、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七、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逆水行舟

缓进则退 思则睿智,文则典雅!

乐山思文教育

主讲人:黄老师

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仿照写一句。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整个礼堂挤得连跟针都插不下。

3,枝条无精打采地低垂着,一动也懒得动。

4,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5,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6,他怎么能够这样糊弄我们呢?

7,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1、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她眉眼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B、天幕上,群星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

C、在大熊星座中,突然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

D、夜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广阔、安详而又神秘。

2、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池秋水犹如一面明镜。(比喻)

B、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对偶)

C、谁乘“神五”游太空?唯有英雄杨利伟。(反问)

逆水行舟

缓进则退 思则睿智,文则典雅!

乐山思文教育

主讲人:黄老师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拟人)

3、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A.穷途末路 炮火连天 伶牙俐齿 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 怒发冲冠 一发千钧 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如梦初醒 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 口若悬河 旁若无人 呆若木鸡

4、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至少写出一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逆水行舟

篇7:修辞手法练习题(有答案)解析

一、用横线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用波浪线标出喻体。

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3、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4、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二、读读下面几句话,比喻句是(。

A.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B.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C.水像白花花的“珍珠”,长流不尽。D.罗丹好像跟谁说悄悄话似的。

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

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2、骏马和老牛也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3、小徐长得像她妈妈。(4、棉花像白花一样白。(5、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飞起来。(6、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绣花鞋。(7、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8、可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9、小河日夜喧哗着,仿佛在唱一支无忧无虑的歌。(10、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四、指出下面的比喻句是用什么比什么,相似点是什么。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云。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2、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面前。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3、刺猬遇到强敌,就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4、来到瀑布正面,看到青松翠柏中间是一条飞舞着的闪光银带,从上跌下来,溅起几尺高的水花。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五、下面的比喻句,好的打“√” ,不好的打“×” ,并把理由简要写下来。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河如飘动的绸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廊的一头走出白求恩大夫,记者们像捕获猎物似的扑上前去,七嘴八舌地问长问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一群小野兽倾巢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先判断下列各句是否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若是再说明是拟人还是拟物。

1、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得嗤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2、人老了,可地并没有老,要靠科学给它点滋补,让它长出更好的庄稼来。(3、清脆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4、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5、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七、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拟人?哪些是拟物?分别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1、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2、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

3、风推开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

4、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5、祖国,我的亲娘,我回来了。

6、这家伙摇头摆尾地走了出去。

7、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8、忽然后面跑来了一只狼,慌慌张张地说:“慈悲的先生,救救我吧!” 拟人(拟物(八、指出下面哪些词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哪些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大雨如注兔死狐悲绿草如茵鬼使神差骨瘦如柴明察秋毫 如饥似渴争奇斗艳水平如镜归心似箭莺歌燕舞固若金汤

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下面各句都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请你写出它们各用什么代什么。

1、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谁倒企业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本句用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

2、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千里马”,更需要“伯乐”啊!本句用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

3、在中国民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本句用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

4、“泥裤子”一直跟在“粗辫子”的身后。

本句用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

十、在下列各句中挑出反问句和设问句,并在句后括号内注明。

1、浪费也是犯罪吗?(2、浪费怎么不是犯罪?(3、勤学好问怎么会是错误的呢?(4、这一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全是勤奋努力嘛。(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所以一切全靠人们的辛勤劳动。

(6、是谁这么不讲卫生,竟然在教室里随地吐痰?(十一、下面的课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按顺序填空,下列几组答案中唯一正确的是(。

(1《手术台就是阵地》(2《蟋蟀的住宅》(3《沙漠里的船》(4《锯子是怎样发明的?》(5《把牢底坐穿》 A.比喻拟人比喻设问夸张 B.夸张比喻夸张反问比喻 C.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夸张

十二、看广告,知修辞。

1、金星,电视中的一颗明星。(2、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十三、读古诗,辨修辞。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7、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十四、判断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早晨,金色的太阳笑开了脸。(2、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3、人民空军的飞机排成“人”字形,像银燕一样飞过天空。(4、他种的甜瓜,几里外就闻到瓜香了。(5、你们是那么平凡,那么朴实,那么纯真,而且那么谦虚。(6、成群的蜂蝶在花间飞舞,百灵鸟在锦缎般的果林上空欢乐地歌唱。(7、中国这头东方雄狮,正以惊人的速度觉醒、咆哮、飞奔。(8、白桦树哗哗作响,在他头上不断地号叫。(9、工厂多么需要科学!农村多么需要科学!学校多么需要科学!(10、你还要说这不是真理吗?(11、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12、字典不正是我们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13、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一片片彩云。(14、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15、没有她的努力,你能这样吗?所以你应该好好地感谢爱你的母亲,深深地感念这份伟大的母爱。(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一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8、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9、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10、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二

1、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2、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3、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4、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5、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6、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7、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8、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9、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三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3、蟋蟀在平台上弹琴。(4、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5、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6、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7、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8、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9、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10、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四

1、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4、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5、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6、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7、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五

1、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2、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3、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4、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 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5、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8、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 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9、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六)一、修辞手法练习题:

1、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2、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二、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

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用比喻的手法:

篇8:篮球跳投技术分析及练习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NBA投篮高手的视频进行观察分析。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篮球跳投技术分析

(1) 跳投过程分析。跳投过程中身体基本是正面朝向篮筐的, 右脚略微在前一点。持球位置在两大腿之间, 基本是竖直向上跳, 两肩平齐、两肘平齐。用双借力先向下放球, 再快速连贯的竖直向上将球举起, 在上举球的同时开始屈膝跳起。竖直起跳和竖直举球是相辅相成进行的。当举球到头顶附近, 人也已经跳在半空中, 在这个时候让右手掌在这个竖直举球的方向的基础上, 再继续给一个同方向的投篮及直臂让球迅速的投出, 完成一次跳投。

在投篮过程中, 脚、腿、背、头的姿势和用力对投篮的稳定性非常重要。跳起投篮用力要轻柔, 脚尖在跳起的时候用20%—40%的力伸向地面并保持直到落地, 可以感觉到这时脚、背、头都有被向后拉伸的感觉。背部适当用力收紧保持竖直, 头不能摇晃, 否则身体会跟着偏移, 降低命中率。当身体在空中是脚、小腿、大腿、背部、腹部、头颈、肩部、大小臂都应用力来控制身体各部位, 让身体没有多余的动作, 根据距离远近, 肌肉大小不同, 应用不同的力控制身体稳定性使之保持平衡。

(2) 主动意示借力借方向分析。主动意示指的是主观思想刻意的让身体做出某个动作或者某个发力。在这里分为主动意示、竖直起跳借力、借方向、主动意示竖直举球、借力、借方向。主动意示竖直起跳指的是你主观上刻意的去练习一种竖直向上跳的投篮, 基础技巧竖直起跳是纯粹为了你的投篮轻松和方向稳定去做的。竖直起跳是把身体作为一个整体去进行的。无论你侧身还是正面, 歪的还是直的身体, 你都可以把身体当成一个整体来进行, 整个身体的竖直起跳, 而不能让任何一个身体的部分脱节, 影响起跳的连惯性和借力。主动意识竖直起跳是一种内力或者说内劲, 外观上可以找到一些痕迹, 但更多的只有投手本身能够体会到。

主动意识竖直起跳的感觉:一个是以头部顶端中心部分左右那个我们头顶最凸起的部分为引领点, 带动整个竖直平视的头部然后带动着你的整个脊柱一起轻松的再向上方跳起。方向很柔和而且方向非常协调和统一, 你会感觉到身体有非常清晰的路线是在竖直的起跳中。

2、篮球跳投技术的练习方法

(1) 投篮练习。练习投篮时首先要固定自己的基本姿势, 通过反复练习使自己的投篮动作达到自动化, 有了这一基础就可以使练习者在今后的投篮过程中动作不变形, 顺利完成投篮动作。但是, 要达到这一点需要练习者具有较强的毅力, 坚持多练、多学、多看才能做到。

(2) 趣味练习。由于反复固定投篮动作枯燥无味, 指导者可以运用游戏等方法进行教学, 使练习者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提高投篮水平。

4—5人排成一列, 一个接一个投篮。第一个从离篮筐10尺开始站, 第二个接在后面3、4尺的地方, 以此类推。在听到开始的命令后, 第一个人开始投篮, 第二个紧跟其后, 后面的跟上, 尽量缩短两个人之间出手的时间间隔, 拉长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 使球最终几乎同时入筐。通过集中训练, 你会看到球都会进筐, 最后可以达到5个球。

你也可以尝试在底线的练习, 那样对视角是更大的挑战。给你的朋友一个扫把或者找一根长棍, 让他站在篮下, 当他举着扫把跑向你的时候, 就好像一个2米1的长臂中锋扑过来, 准备赏你一个打火锅, 迅速将球投出越过扫把。

练习从板后, 从底线0度角 (练习投得又高又快, 板后投篮) 到场外的任何角度投篮, 你会被自己的投篮准确度所震惊。知道怎么用上升力量完成笔直有力的出手。当你可以从篮筐后任意角度出手得分, 你可以从场外后撤6尺、8尺甚至是10尺到15尺任意角度仍成功得手。

成为优秀射手必须具备三种最基本的条件分析:精准度、稳定性、重复性。精准度取决于灵活的控制出手方向和距离感。稳定性要求你拥有最小变化的出手力度, 拥有稳定的投篮力量。当你已经具备上面两项的时候就需要重复性了。虽然稳定性和重复性的字面意思差不多, 但还有很大区别。重复性的意思是你的整套技术已经完全纯熟, 这样你就完全不用在意你的动作, 而把注意力完全转移到目标上来。优秀的运动员和射手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完全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 这样让他们和目标的联系更紧密, 使他们的动作能带来很好的命中率。

参考文献

[1]周庆柱.篮球专业教学中投篮技术教法的实验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5 (02) .

篇9:小学修辞方法练习及答案

【关键词】英语 公益广告 修辞效果 翻译方法

一、引言

公益广告,又称公共服务广告(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广告。它是敦促社会公众以正确的观念和行为配合社会变革运动的手段之一,主要有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命健康、大众教育、交通安全、公共卫生、节约能源等主题。公益广告有别于以宣传商品、促销商品为目的的商业广告,也有别于不以公共利益、福利、服务为目的的诸如征婚、寻人启事这些非营利性的广告。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根本目的,它的推广有利于向人们宣传进步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以此来提高公众对社会重大问题的认识,改变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英语公益广告的修辞效果赏析

英语公益广告历来给人以简洁、生动、富有内涵的形象,而修辞手段则是其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有力武器,在广告英语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公益广告与修辞手法的“强强联合”除了给予大众语言美感的享受,也更直观地传达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从而引发和推动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社会风尚。下面笔者将对广告英语中较为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佐以广告实例加以分析:

1. 比喻 ( Figure of Speech )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根据联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作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能使广告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形象思维。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1) 明喻 ( Simile )

明喻,是指为了鲜明地刻画某一事物,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的概念。通过人的丰富的想象力抓住两种“不同事物”的一个“共同特征”,将它们联系起来并加以利用,就能起到绝妙的效果,这就是比喻的魅力。明喻要有本体和喻体,并用明显性的喻词来联结,以表明两者的相似关系,常用like,as,than,as...if,similar...to,more...than等。

例1:“Protect the earths environment—the homeland of all mankind”.直接将地球比作我们生活的家园,直接且直观,给予我们强烈的感觉——守护地球,就是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2)暗喻 ( Metaphor )

暗喻,又称隐喻,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在特征上或性质上的类似,不直接说出本体,而使用和它相似的另一个物体来表示的修辞手法。主要特点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like或as这类词作为媒介,即直接运用喻体。而所要强调的二者之间的相似点也就更加的鲜明突出。在广告中使用隐喻这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广告的表现力,使大众了解到这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传播者想表达的事物的形象性。

例2:美国西部某加油站为了提示顾客不要在加油站内吸烟,使用了这样一句广告语:“Do not smoke, or you will become a ghost.”smoke和ghost之间的相似点就是它们虚幻缥缈的状态,看到ghost人们会很快明白smoke将带来的后果。这条禁烟公益广告通过幽默机智的语言将“加油站内吸烟等同引火自焚”的警告性语言幽默化。

2. 拟人 ( Personification )

拟人,指在广告文案中把本来没有生命或感情的物体或事物根据想象而比拟成富有情感和思维的人的一种修辞手法。公益广告中的拟人手法能使句子摆脱枯燥的说教形式而令读者产生亲切感,从而对广告所传递的理念引起共鸣。

例3,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公益广告:“Save your environments breath”.这里环境被比作由于空气污染严重而无法呼吸的人,富有感情色彩,引人深思,从而让人产生恻隐之心,实现了公益宣传的目的。

例4,“Arthritis discriminates against women”(关节炎歧视妇女),这里创作者将关节炎症比作人,赋予它人的行动与思维,使读者产生探究的想法,继而关注并产生好奇,达到提醒妇女们要重视关节炎症的目的。

3. 反语 ( Irony )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例5,美国癌症协会为了劝诫人们戒烟而制定了广告“If people keep telling you to quit smoking cigarettes, dont listen, they are probably trying to trick you into living.”这里便使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在广告当中没有使用让人感觉不快的直接命令、直接禁止的语气,而是正话反说,但却更直接更有力地传达了其真实含义。读者会心一笑过后,便会促使他仔细思量广告词的意图。

4. 双关 ( Pun )

双关,巧妙地利用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等现象使词或句子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它能使语言活泼生动,含蓄而新奇。双关又分为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前者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构成的双关,后者指利用词语发音相同或相似构成的双关。英语公益广告中运用双关能增强表现的层次感和丰富性,词浅意深,令人回味。endprint

例6,宣传安全驾驶的广告:“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仿拟英语成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的结构, 同时巧妙利用late一词的双关之意: late表示“晚的、迟的”,the late则指死去的人。此广告标语既有深刻含义, 又模仿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给读者带来了强大的震撼。

5. 押韵 ( Rhyme )

押韵是英语广告中很常见的修辞手段。常用的押韵主要是头韵(Alliteration)和尾韵(Consonance)两种。头韵指相同的词首辅音在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尾韵指相同的词尾辅音在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

例7,这是美国广告委员会发起的反对酒后驾车的运动所用的公益广告标语:“If you drink, you cant drive.”此广告警告人们不要酒后驾车,其中的drink和drive两个单词押头韵,使该广告句式整齐,节奏匀称,朗朗上口。

三、英语公益广告的翻译方法辨析

以德国学者为代表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 只要一种译本成功地达到了原广告预先设定的目的,使其具有同样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也就是实现了广告本身的各种功能,我们就认为它是成功的。

所以,英语公益广告翻译中如何处理原文修辞手法?译文与原文是否使用同一种修辞手法?这些都并不是最重要的。翻译策略及方法的选择是由翻译目的来决定的,公益广告的特定目的和责任决定了广告文案翻译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翻译,关键是译文应该具备与原文一样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冯庆华先生从翻译的角度,把修辞格划分为三类:可译、难译、不能译。对修辞格中的这三类,应采取恰当的、最接近原文的处理方法,使原文中音、形、义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地传达到译文中去。下面笔者通过运用具体的广告案例,将修辞翻译方法归纳为如下几种,期望展现公益广告在两种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无穷魅力。

1. 直译法

对于广告标语中可以直接翻译的辞格,尽可能直译,即保留原文句子结构和修辞,努力再现其形式、内容和风格,从语义到文体在译文中用最贴近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属于此类的是平时频繁使用的,在语义上做文章的,英汉语言中有对应的修辞格,如明喻、暗喻、转喻、拟人、夸张、反语、反问、排比等。

如:(1)例1中的“Protect the earths environment—the homeland of all mankind.”

译作:“保护地球——人类的家园”。这是一则运用了比喻修辞的环保公益广告, 只需直译就可以准确地传递广告的内容。

(2)“Does smoking really make you look grownup?”

译作:“抽烟真的使你看起来较成熟吗?”这是美国杂志Seventeen劝告青少年不要抽烟的广告。抽烟在青少年中被认为是成年的象征,这里对于原文中的反问使用了直译,引起他们的思考,促使他们戒烟。

2. 增补法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体系的差异,对于英语广告标题中不能译的辞格,尽可能补救。属此范围的一般是在文字、字音、词汇、词义更换、字的排列等方面做文章的辞格,如头韵、仿词等。对原文中无法传达到译文中去的这类修辞特点可采用不同策略:对那些内容重要非译不可的可通过换格、加重语气、加上脚注等办法补救;对那些与原作思想力度和情节发展无重大关系的修辞格,干脆不译,只做简短说明,让不懂原文的人领悟到原文修辞的妙处。

如:(1)“Let safety be a sponge-soak it up.”

译作:“让安全像海绵一样,安全就是我,我就是安全。”这则安全广告标语中,安全被比喻为海绵, 对于后半句的soak it up,译者没有再对原有的修辞进行翻译,而是通过排比结构来加重语气,译为: “安全就是我, 我就是安全。”让读者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

3. 套译法

套译法又称作借译法,就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或习语可以借用另一种语言相应的修辞或习语来翻译,如套用英语在汉语中已经沉积下来的固有模式来进行翻译。其译文可能在字面意思和表现形式上与原文差异较大,但在寓意和表达效果上却贴近原文。套用译法能较好地把陌生的异国文化转化为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本土文化,在汉语受众的接受心理中产生较好的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

如:(1)例6中的“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译作:“迟到总比丧命好”。 这则交通安全广告,是仿拟英语谚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到总比不到好)的结构。这则谚语在汉语言群体有相同的文化预设,很容易被人们共同接受,此时采用套译法既能准确传达原文意境,又能在汉语言中被人们广泛接受,从而达到其宣传目的。

四、结束语

公益广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语言生活的一部分,从内容到形式都在昭示着社会文明,美化着我们的公共空间。研究公益广告词的语言特点、修辞效果及其得体的翻译,有助于我们了解发现英语公益广告的无穷魅力,也有助于我国公益广告借鉴学习国外的优秀作品,促进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戚云方.广告与广告英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2]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和实践——广告语篇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北京:三联书社.

上一篇: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读后感下一篇:人教精通版英语三年级上册Lesson 7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