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提纲大总结

2024-04-08

《教育心理学》知识提纲大总结(精选9篇)

篇1:《教育心理学》知识提纲大总结

保密知识宣讲教育提纲

保密无小事,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做好保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指出要全面推进各项保密工作,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着重抓好定密管理、涉密人员管理、网络保密管理,切实筑牢保密防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切实筑牢保密防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保密知识。

一、有关保密要求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

中国共产党章程

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

(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首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国家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或者煽动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行为;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窃取、泄露国家秘密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境外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五条

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

(二)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三)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

(四)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五)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六)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七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二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

(五)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

二、《保密法》应知应会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是保护国家秘密的基本法律,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本遵循。《保密法》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发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保密法的公布实施,是党和国家保密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什么是保密法?

答:人们在涉及国家秘密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都称为保密关系。保密法就是调整保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制定《保密法》的宗旨是什么?

答:制定《保密法》的宗旨是: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分别是什么时间颁布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988年9月5日通过,自1989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4.《保密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适用于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

5.什么是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国家秘密的基本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答:下列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

(1)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3)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6)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7)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

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前款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

6.秘密等级如何划分?

国家秘密的等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

“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特别提醒

机关、单位对其制作的国家秘密载体必须标注国家秘密标志。标志形式为“密级★保密期限”“密级★解密时间”或者“密级★解密条件”。在国家秘密载体上做出国家秘密标志,是强制性的法律规定,机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7.涉密载体的种类

涉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各类物品。

纸介质涉密载体是指传统的纸质涉密文件、资料、书刊、图纸等。

光介质涉密载体是指利用激光原理写入和读取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

CD、VCD、DVD

等各类光盘。

电磁介质涉密载体包括电子介质和磁介质两种。电子介质涉密载体,是指利用电子原理写入和读取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各类U盘、移动硬盘等;磁介质涉密载体,是指利用磁原理写入和读取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硬磁盘、软磁盘、磁带等。

8.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的保密要求

1.应当在办公室或专门阅文室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确需在其他场所阅读和使用的,该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规定要求。

2.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时,应当办理登记、签收手续。涉密载体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载体的去向。

3.涉密载体阅读、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归还保密室或机要室,不得横传,不得交无关人员阅读、使用,不得私自留存涉密载体。

4.不得擅自复制、摘录、摘抄涉密文件、资料内容

9.《保密法》规定了哪十二种禁止行为?

保密法规定了十二种禁止行为,只要有这些危害行为就要追究法律责任,这是从“结果犯”到“行为犯”的一个显著转变,这十二种禁止行为是:

(1)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

(2)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

(3)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

(4)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

(5)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

(6)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

(7)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

(8)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

(9)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

(10)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

(11)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

(12)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10.为什么说保密工作人人有责?

《保密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这就明确了保密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这个范围前面冠以一切,表明没有任何例外,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都是义务主体。那种认为保密仅仅是保密部门和保密干部的工作的认识是错误的。

11.公民为什么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这在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和《保密法》中有明确规定。《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宪法》第五十四条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损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密法》第三条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这就是说,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享有公民的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公民的义务。保守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2.泄露国家秘密者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保密法》第四章法律责任和新《刑法》规定:

(1)违反《保密法》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违反《保密法》规定,泄露国家秘密,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三、《保密法》规定的12种严重违规行为及泄密案例

1.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解读】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主要包括:不属于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内的人员,通过窃取、骗取、抢夺、购买等非正当途径和手段,获取并留存涉密载体;知悉范围内的人员,未经批准留存涉密载体,经提醒、督促拒不上交;知悉范围内的人员离职离岗后,未按有关规定及时清退涉密载体等。

【案例】2018年7月,某市保密局在工作中发现,该市科技局办公室副主任孙某使用非涉密计算机存储、处理涉密文件资料。经查,孙某原为某军区通信部门干部,服役期间收集了大量与其职务相关的文件资料,将其数字化后存储于个人的笔记本电脑。2012年孙某转业到某市发改委信息中心,继续收集与业务有关的文件资料,至2017年调至该市科技局前,共收集了包括1份机密级、7份秘密级在内的1100多份发改领域文件资料。2018年2月,孙某使用移动硬盘将部分数据导出至其在科技局的非涉密办公电脑,直至案发。事件发生后,该市纪委监委依纪给予孙某政务处分,同时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

2.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解读】国家秘密载体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发或装备,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买卖、转送。机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销毁国家秘密载体,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私自销毁。

【案例】2018年5月,某事业单位新入职员工贺某被安排在秘书部门工作,由于初入职,对工作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未履行涉密文件销毁管理规定,将3本秘密级汇编书籍交给保洁人员处理,保洁人员将书籍当作废品,卖到了流动废品收购站,被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进行了收缴处理。事后,有关部门给予贺某记大过处分。

3.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解读】普通邮政、快递、物流等不具备安全保密保障条件,通过这些方式传递涉密载体,将造成涉密载体管理失控,极易泄密,应当严格禁止。

【案例】2006年5月,某军工单位即将退休的技术人员袁某接到朋友电话,希望他帮助提供一些军品的制造标准,以便参考。热心的老袁在未履行任何手续的情况下,找同事复制三份相关资料,并通过普通邮寄方式寄出。经鉴定,该组资料为机密级国家秘密,袁某受到单位行政记过处分,取消返聘资格并罚款。

4.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解读】向境外传递涉密载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外交信使能够到达的地方,须由外交信使携运;境外目的地不通外交信使或者外交信使难以携运,且确因工作需要自行携运出境的,应当向有批准权限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机构申请办理批准手续。

【案例】某海关在出入境检查时发现,某涉密单位高某准备携带出境的公文包内有秘密级文件。经查,高某为该单位委派担任境外援助项目考察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携带该文件出境,但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许可证及相关手续。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高某行政记过处分,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5.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解读】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主要包括:未经批准,擅自复制、摘抄涉密文件资料;擅自对涉密谈话、会议和活动等内容进行文字记载或录音、录像;私自留存、存储国家秘密信息或者国家秘密载体。

【案例】2013年7月,某档案服务公司承担了某单位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该公司项目办经理宋某,为防止制作完成的数字化档案在处理中丢失,违规将5年多的包括涉密档案在内的所有电子档案信息带出委托单位,擅自违规存储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中。经鉴定,其中涉及数百份国家秘密。事件发生后,该公司给予直接责任人宋某开除处理,该地档案部门对本部门责任人员也给予了相应的处理。

6.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解读】在私人交往、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会导致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的扩大,造成国家秘密失控,必须严格禁止。

【案例】2017年10月,某机关业务科科长陆某,向单位保密员张某借阅了1份机密级文件供自己学习研究使用。在学习过程中,陆某发现文件中有些思路、观点对妻子的业务工作也会有一定启发,认为“学习参考并非直接使用,问题不大”,便用手机偷拍了文件部分内容后通过微信发给妻子张某。张某收到后未向第三人转发。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陆某党内警告、行政记过处分,调离原工作岗位;给予陆某主管领导韩某党内警告处分。

7.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解读】互联网、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公共信息网络,以及没有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都无法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不能用来传递国家秘密。

【案例】2013年8月,某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方某在未经保密审查的情况下,要求工作人员秦某将报县文明办的15份文件资料(其中1份为秘密级)上传到某网盘,设置为分享模式,供县文明办有关人员浏览,造成泄密。事后,方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8.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解读】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将使其中的信息处于无保护状态,十分容易被窃取,存在严重泄密隐患。

【案例】2016年4月底,某部委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朱某拟利用“五一”假期核对文件,擅自从涉密计算机中将电子稿刻成光盘带回家,存储到家用笔记本电脑中。之后,朱某家人将该计算机送给其表弟唐某使用。唐某重装计算机系统时,将其中的文档发送至朱某所用互联网电子邮箱,造成泄密。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朱某行政警告处分,责令作出深刻书面检查,在单位内部通报批评。

9.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解读】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容易被植入“木马”等窃密程序,使涉密信息系统受到远程控制,导致国家秘密被窃取。

【案例】2009年2月,某涉密单位研究所所长张某,私自更换办公室涉密计算机,将原涉密计算机硬盘安装在新计算机上,并在无任何技术防护措施的新计算机和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导致大量涉密文件泄露。有关部门给予张某撤销所长职务、正处级降为副处级的处分。

10.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解读】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将使国家秘密失去有效控制和保护,极易造成泄密。

【案例】2015年10月,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某涉密单位有关领导秘书程某,在连接互联网的非涉密计算机中存储、处理多份涉密文件扫描件。经查,程某自担任秘书一职以来,承担了不少文稿起草工作,为图工作方便,他擅自扫描了包括7份机密级、5份秘密级文件在内的大量纸质资料,存储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中。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程某行政记过处分,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降低考核等次。

11.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解读】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是指为确保涉密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信息安全而安装在涉密信息系统中,对系统进行安全保密防护的应用程序。擅自卸载、修改,将造成涉密信息系统技术防护和管控能力下降或丧失,大大增加泄密风险。

【案例】某涉密单位在保密自查时发现,该单位工作人员王某因使用的涉密计算机出现故障,私自重装操作系统,且未及时请单位保密管理人员重装访问控制程序,导致该涉密计算机技术防护能力明显下降。事后,该单位给予王某行政警告处分,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12.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解读】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其中存储的国家秘密信息即使删除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恢复,存在严重泄密隐患。

【案例】2017年4月,某单位综合处处长魏某为图工作方便,违规安排工勤人员将1台涉密计算机送外维修,致使维修人员将该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并在该机上交叉使用两个非涉密U盘,造成相关涉密文件失控。有关部门给予魏某党内警告处分。

篇2:《教育心理学》知识提纲大总结

1.ps的操作界面分为(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控制面板)(状态栏)(工作区)六部分。

2.色板调色板提供不同类型的色模式色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从中选取一种颜色来作为工具箱中的(前景色)或(背景色)。

3.图层控制面板用来显示并管理当前编辑图像的各个图层,在图层控制面板中列出了缩小图像和个名称的各个图层,其中显示为深颜色的是(当前可编辑图层)。图层左边的眼睛表示该层为(可见层),单击眼睛图标即(可隐藏该层)。

4.(分辨率)是指单位长度上的像素多少,单位长度上像素越多,图像就越清晰。

5.如果图像只用于计算机的屏幕显示,那就可以设定较低的分辨率,一般设置为(72)像素/英寸。如果作为印刷品输出,那就需设置较高的分辨率,一般设置为(150—300)像素/英寸。6.图像模式有(位图)、(灰度)、(RGB颜色)、(CMYK颜色)、(Lab颜色)等。其中RGB一般是(屏幕显示)模式,CMYK常用于(彩色印刷输出)模式,黑白图像一般选取(灰度)模式。(RGB)模式为photoshop缺省模式。7.设置新文件的背景颜色,系统提供的三种方式:(白色)、(背景色)和(透明色)。白色为photoshop的缺省模式。

8.(高速缓存设置)是用来设置图像级别。取值范围一般在(1—8)之间。9.位图图像也叫(点阵图),所构成的图像是有许多不同颜色的(点)组成,而这些点被称为(像素)。10.矢量图像又叫(向量图像),是以数学的方式来定义直线或者曲线的,以(线集合)创建图像。

11.色彩模式常见的模式有(位图模式)(灰度模式)(CMYK模式)(RGB模式)(LAB模式)(索引模式)(HSB模式)(多通道模式)等。

12.(位图模式)也就是黑白模式,每一像素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像素,它所占的磁盘空间最小。

13.LAB颜色模式包含了(RGB)和(CMYK)的色彩模式,而且还加入了亮度,是一种不依赖设备的颜色模式。14.怎样移动参考线选择(移动工具)。

15.(参考线)顾名思义就是作为参考所用,也就是在制作图像时候所要参照位置的线条,有点类似数学上的x和y坐标。

16.单击“视图”菜单中的“锁定新参考线”命令,可以锁定参考线。单击“视图”菜单中的“清除参考线”命令,可以清除参考线。17.在ps里提供了三种显示的状态(标准屏幕模式),(带有菜单栏的全屏模式)和(全屏模式)。切换这三种显示状态的方式可以按(F键)来切换,按下(TAB键)可以关闭或者显示所有的面板。

18.在PS中选择工具是最普通应用的工具之一,当应用此类工具在图像上划出选取范围时,选择的边界上会显示出一条流动的虚线,这就是(选区),我们只能对(选区内)的图像进行(操作、编辑)。

19.按(shift键)画出正矩形或正图形,按(Alt键)可以从中心拉出椭圆或矩形,按(shift+Alt键)拉出中心正的矩形或圆形。

20.(套索类工具)可以自由的创建选区,以解决矩形、椭圆选框工具在选择复杂图形区域时的不足。包括:(套索工具)(多边形套索工具)和(磁性套索工具)三种。

21.套索工具的作用相当于一支随意的画笔,所画的区域为(选区)。修复画笔工具,点击修复画笔工具后,按(Alt键)点击要复制的点,放开(Alt键)再点击图像要修复的点即可。

22.属性栏中的渐变工具组中从左到右分别是(线性渐变),(径向渐变),(角度渐变),(对称渐变),(菱形渐变)五种。

23.(油漆桶工具)的工作原理是用(前景色)对整个图像或选区进行填充。24.模糊类工具由(模糊工具)(锐化工具)和(涂抹工具)组成,使用模糊工具可以使用图像变得柔和,使坚硬的边角变得模糊,有类似(羽化)的效果。25.锐化工具作用与(模糊工具)相反,可使图像变得更清晰,色彩更亮。26.(饱和度)是指图像所含灰色的多少,当一种颜色的饱和度加大时,颜色的浓度会随之增加,反之则变淡。

27.(海绵工具模式)中包括(去色)和(加色)。(去色)用来降低图像的饱和度,(加色)是用来增强图像饱和度的。

28.(钢笔工具)是用来创建、修改路径的,由五个工具组成。分别为:(钢笔工具)(自由钢笔工具)(添加锚点工具)(删除锚点工具)和(转换工具)。29.图层不透明度为(1%)的突出显得几乎是透明的,而不透明度为(100%)得图层显得完全不透明。

30.(路径)是指用工具栏中的钢笔工具画出来的直线、曲线、图像等与其他绘画工具绘制的位图图形不同,(路径)是不包含像素的矢量对象。31.路径的绘制:(钢笔工具)和(自由钢笔工具)。

32.(钢笔工具)是最常用的路径创建工具,它的特点是精确与自动,利用该工具可以画出直线线段或曲线线段,这两种线段可以混合连接。

33.(自由钢笔工具)可以画出任意形状的路径,完全由用户自由控制。34.通道的作用:(存放颜色信息)和(存放选区)。简答题:

1.位图图像与矢量图像的比较?

答:位图图像也叫点阵图,所构成的图像是有许多不同颜色的点组成,而这些点被称为像素。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色彩丰富,但图像在放大和缩小时,效果的差别很大,由于位图图像是由色彩数据和每一个像素的位置——记录而形成,并且每一个像素都单独的存在并且都互不相同,因此表现复杂的彩色图像的时候图像的信息业相对增加,所以,内存的需求量也相对增加。矢量图像又叫向量图像,是以数学的方式来定义直线或者曲线的,以线集合创建图像。它能够平滑的放大和缩小而维持它原有的清晰度和弯曲度,它在存储的时候需要的内存是比较小的。2.图层的基本概念

答:图层在PS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图层就像是一张透明的薄膜纸,可以在这张透明纸上画画,而没画上的部分依然保持透明状,从而可以透过它看到这张纸下面的画面,当在各张纸上画完适当的画面以后,计算机将这几张纸叠加起来,就形成一幅完整的图像。3.图层的特点是什么?

答:(1)对一个图层所做的操作不影响其他图层,包括:复切、复制、粘贴、填充和工具栏中各种工具的使用等。

(2)图层中没有画面的部分是完全透明的,有画面的部分也可以调整它的透明度。(3)尽管在PHOTOSHOP CS中对新建图层的个数没有限制,但每个图层有自己的混合模式和不透明度,图层越多,占用的内存越大,我们应根据需要来合理的创建和使用图层。4.路径与选区的关系?

答:路径是指用工具栏中的钢笔工具画出来的直线、曲线、图像等。路径与选区可以互相转换,很大程度上,路径的使用就是为了获得更精确的选区,可以先用路径工具绘制精确的路径轮廓线,然后把路径转换为选区边框,可以将选区转换为路径,使用直接选择工具进行微调。

5.简述PHOTOSHOP CS中创建蒙版的三种方法。答:(1)使用alpha通道储存和载入选区用作蒙版。(2)使用快速蒙版模式创建和查看图像的临时蒙版。(3)使用图层蒙版可以创建特定图层的蒙版。6.CMYK模式和RGB模式有什么区别?

答:CMYK模式是一种印刷模式,其中C代表青色,M代表洋红,Y代表黄色,K代表黑色;RGB模式只作为屏幕显示,不能用于印刷,其中R是红色,G是绿色,B是蓝色。

CMYK本质上和RGB模式是根本相反的,它们产生的颜色的理论不同,CMYK模式一种减色法的色彩模式,曲线渐变色带表示颜色越多,图像越亮;RGB是一种加色发的色彩模式,色带表示色越多图像越暗。快捷键

新建图形文件:ctrl+N

调整色阶:ctrl+L 合并可见图层:ctrl+shift+E

曲线:ctrl+M 全部选择:ctrl+A

色彩平衡: ctrl+B 取消选择:ctrl+D

篇3:现代诗歌知识点总结提纲

一.基础知识:

1. 字词(字音、字形、近义词语成语)2. 文学常识(重要作家作品、诗歌流派)二.鉴赏能力: 1. 内容梳理:(筛选整合)

(1)意象?类别(直接意象和间接意象)?特点?意境?选择?意义?文化意蕴?(2)情感?(3)画面场景?(4)抒情层次? 2. 语言风格:(举例分析)

(1)多义性(A意象本身,B意境意蕴,C借助手段)(2)跳跃性(A意象随时空跳跃,B意象随意识流跳跃)

(3)可感性(A化抽象为具象,B借助修饰语—作定语的形容词和作状语的副词)(4)音乐性(A外在的回环往复的音节美,B内在的诗人情思的律动)3. 表现手法:(判定分析)

(1)虚实相生(化虚为实、借虚引实、虚实错置、虚实交错)(2)复沓手法

(3)人称变换(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4)对比

(5)开头结尾照应(问头答尾,问尾答头)(6)白描、细节、反衬、渲染。。。(参考古诗的表现手法)三.朗读 1. 停顿:

(1)语法停顿(主谓语之间停顿较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停顿较短)(2)情感律动停顿(《无题》诗歌第一句)2. 重读:

(1)语法重读:(主语、谓语、修饰语)(2)情感律动重读:(《无题》诗歌第一句和第二句)3. 语调语速:(依据情感律动)四.同题材比较阅读 1. 题型:古诗与现代诗比较、现代诗与现代诗比较、同一个作家不同时期同题材诗歌比较。2. 比较异同点:

(1)内容方面:意象(中心意象和集合意象)、情感(2)形式方面:抒情角度、语言风格、表现手法 另补充强调:

1.象征意象意蕴解读: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体到群体。

2.比喻意象意蕴解读:从喻体特点看本体特点,从知人论世挖喻体隐喻意义。3.意象交融:意象之间是本体和喻体关系。(《蛇》中的寂寞和蛇,草原和乌丝)4.意象叠映:意象组合顺序是按照诗人的意识流动顺序。(《预言》)

篇4:《教育心理学》知识提纲大总结

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定义: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求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科学心里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的规律。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

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佛洛依德

心里包含意识与无意识,意识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讲起唤起。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吉斯、马斯洛

既反对把人的行为归结为本能和原始冲动的佛洛依德主义;也反对不管意识,之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行为主义。在西方人本主义心里学被称为第三势力。认为人有自我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认知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

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 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接触的地方叫突触 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功能上划分: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分为:脑干、间脑、小脑、端脑

脊髓:前段运动神经元,后端感觉神经元,中段自主神经元

脑干:延脑、桥脑、中脑延脑中还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组成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

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

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主管语言表达的区域叫布洛卡区,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试验。

内分泌系统: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

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

苏联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斯金纳也进行了条件反射研究。兴奋和抑制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回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

视觉适宜刺激——380纳米-780纳米视觉分——椎体细胞、杆体细胞

椎体细胞——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明视觉

杆体细胞——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暗视觉

彩色——色调,明度,饱和度声音——音调,响度,音色

听觉的适应刺激——16-20000赫兹1000-4000赫兹最敏感

平衡觉——静觉,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组合,来源于感觉,高于感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空间知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错觉——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按内容分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 按是否意识到分类: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按认知心理学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容量:7+-2个单位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做再现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试验研究的创始人

从保持曲线来看,遗忘的速度开始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呈负加速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知,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根据思维的形态,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按照探索问题的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以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应,这种反应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影响问题解决的原因:迁移的作用(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原型启发的作用(鲁班)定势的作用(大沉小轻)听觉性语言中枢——维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运用性语言中枢——布洛卡中枢(表达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书写中枢——失写症

表象就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特殊意识状态:睡眠、梦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听手表的滴答声)

和注意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说的分心,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吸引。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动机:人的需要产生以后总希望得到满足,要满足人的需要就要进行某种行为、活动,去获得满足需要的对象。马斯洛需要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1、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2、情绪和情感是主题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

3、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现看到她的情绪上的变化。

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叫表情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的维度:动力性、激动度、强度、紧张度

意志是有意识的确立目的,调解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的目的和心理过程。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按照温勒的说法,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四种形式:双趋势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意志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及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能力的能力叫智力。智力的分类: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液体能力,晶体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和教育因素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他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人格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气质类型学说: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

胆汁质:强,不平衡,兴奋型

多血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

黏液质:弱,平衡,不灵活,安静型

抑郁质:强,抑制型

气质的特性:感受性和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指向性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实现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者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

荣格认为: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即可一直向内部,也可以指向外部。前者叫内向,后者叫外向。每个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种特征,根据一个人是内向占优,还是外向占优,可将人格分为内向型的和外向型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人格特质论创始人)、卡特尔、艾森克

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因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篇5:《教育心理学》知识提纲大总结

1.基本情况:包括工作安排、毕业生专业、人数、资格审查情况及指导教师人数、构成情况等。

2.过程管理:包括题目征集、审批及选题过程、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及成绩评定、优秀论文评选上报、补答辩等情况。

3.选题情况分析:包括选题性质统计、难度及份量的分析、更新率、真题比例、与科研项目结合情况及综合训练情况分析等。

4.设计(论文)质量分析:包括基础及专业知识综合运用、逻辑结构、撰写水平、图表质量、规范化程度、实用性(包括论文发表及被社会采用情况)、科学性、创新性等方面。

5.成绩统计及分析:包括各专业、各等级成绩比例及反映教学情况。

6.本次毕业设计(论文)采取的管理与改革措施及取得的经验。

篇6:《教育心理学》知识提纲大总结

2011级新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宣讲提纲

江西蓝天学院党委组织部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7月1日是党的诞生纪念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它9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就没有今天祖国在国际上的崇高威望。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青年大学生的前途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党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青年去开拓、去奋斗!现在我将从四个方面具体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

一、《中国共产党章程》概述

“国有国法、党有党章”。党章是党活动的总章程,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集中概括了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了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是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保证。

党章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7年10月21日通过的党章基本内容分为: 总纲和十一章。第一章党员、第二章党的组织制度、第三章党的中央组织、第四章党的地方组织、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第六章党的干部、第七章党的纪律、第八章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第九章党组、第十章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第十一章党徽党旗。全文共计7450个字。

党的性质和纲领: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纲领的叙述主要有: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一个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党的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5、党的优良作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倡导“四风”,即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1、党的政治优势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1949年开始执政已经62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国家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中国共产党是用最科学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党。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90年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4)中国共产党聚集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大数学家华罗庚、世界火箭之父钱学森、建筑专家梁思成、地质学家李四光、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航天英雄杨利伟都是共产党员。近十多年来,“全国五一劳动奖

章”、“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85%以上都是共产党员,2010年评选出来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绝大多数也是共产党员。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郭明义、2、党的组织优势

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026.9万名,比上年净增227.4万名。中国共产党现有基层组织389.2万个,比上年净增10万个,其中基层党委18.7万个,总支部24.2万个,支部346.3万个。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977.5万名,占党员总数的37.1%。2010年发展党员307.5万名,比上年多发展10.4万名。截至2010年底,申请入党人总数为2101.7万人,比上年增加86.1万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1055.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只要有群众就会有党的活动,有党员就有党的组织。

3、蓝天学院的党组织设臵与党员发展情况

江西蓝天学院党委是经上级党委批准,于2001年6月成立的江西省第一个民办高校党委。截止2011年8月份,院党委设有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统战部、党校,下辖1个校区党委(京东校区党委),21个党总支,66个党支部,其中学生党支部有18个。

2008年共发展学生党员456人,2009年共发展学生党员1318人,2010年共发展学生党员1651人,2011年上半年共发展学生党员364人。

目前全院在册党员3835人,其中学生党员2878人,教工党员957人。

4、本系的党组织设臵简况(略)

三、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简介

1、递交入党申请书(附个人自传)。

2、团组织“推优”。团支部召开团员大会,介绍申请入党的团员的情况,组织团员进行民主评议,确定推荐对象并公示,并向所在党支部推荐。

3、党支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召开党支部会,根据“推优”情况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明确1-2名正式党员作培养联系人。建立“入党积极分子

个人档案”。

4、推荐参加党校培训,系统学习党的基础知识。

5、进行政治审查。党支部要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直系亲属,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写出培养对象本人的综合政审意见。

6、党支部确定“发展对象”。党支部召开支委会,对培养考察一年以上的,基本符合党员条件的,可确定为发展对象。

7、党员大会逐个讨论通过发展对象入党,形成大会决议报党委审批。

8、院党委审批

四、入党申请书的基本写法

1、基本写法

根据党章规定,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亲自向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入党申请书的基本书写格式及内容通常如下: ⑴、标题。居中写“入党申请书”。

⑵、称谓。即申请人对党组织的称呼,一般写“敬爱的党组织”,顶格书写在标题的下一行,后面加冒号。

⑶、正文。主要内容包括:①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对待入党的态度。写这部分时应表明自己的入党愿望。②个人在政治、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主要表现情况。③今后努力方向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⑷、结尾。申请书的结尾主要表达请党组织考察的心情和愿望,一般用“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或“请党组织看我的实际行动”等作为结束语。全文的结尾一般用“此致,敬礼”。在申请书的最后,要署名和注明申请日期,一般居右书写“申请人×××”,下一行写上“××××年×月×日”。

另外,为了使党组织对自己有较全面的了解,申请人可另写一个附加材料,将个人的履历,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写清楚。将自己的政治历史情况及奖惩情况也要写清楚。如果自己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中,有人政治历史情况比较复杂,或受过刑事或其它重大处分,也应实事求是地写明。

2、写入党申请书应注意的问题

⑴、要认真学习党章,掌握基本精神,加深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党员的权利、义务等基本知识的理解。

⑵、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谈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不要以旁观者身分一味评论别人。

⑶、对党忠诚,向党组织反映真实思想情况。

⑷、申请书要写得朴实、庄重,不要追求华丽的辞藻,夸夸其谈。对基本写法正文中各部分的内容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

同学们:1998年,胡锦涛在代表党中央给共青团十四大所作的祝词中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前进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羸得青年,才能羸得未来。中国共产党历来和青年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党的事业离不开大学生,党对青年大学生寄予深厚的期望。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党,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

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历史赋予我们当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党为我们青年扬起了理想航帆、铸就了成长之路。选择共产主义信仰,追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完成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正确抉择。党组织是一个熔旧铸新的大熔炉,有了党组织的帮助和指导,将会使我们在数年的大学生活期间健康成长,进步更快。

我代表××系党组织欢迎同学们自愿表达入党愿望、递交入党申请、接受组织考察,党组织一定会尽全力进行帮助指导。祝同学们在学习成才的同时,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篇7:《教育心理学》知识提纲大总结

1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陆游《卜算子 咏梅》

篇8:《教育心理学》知识提纲大总结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篇9:《教育心理学》知识提纲大总结

(一)教育学。1.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心理,生理,性格发展的人.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得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题.教育媒介: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或者沟通关系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组织形式,教育手段

(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代表人物:朱熹也支持此观点

2、生物起源说(标志着在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主要思想:

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

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③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动物没有不同。

—1— 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869-1947)主要思想:

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②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模仿是教育的本质。

忽视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4、劳动起源说(批判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主要思想:

① 教育是人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途径;

③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基本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历史发展脉络

(3)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孔子 中国

孔子《论语》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君子”;教学内容: 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 ;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基本科目: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德育的原则和方法:立志有恒、自省自克、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2— 教学原则和方法:乐学与立志;学、思、行并重;启发(第一个)诱导;因材施教;谦虚笃实;孟子“性善论”培养君子、荀子“性恶论”培养贤能之士或圣人;墨翟 “兼爱”“非攻” 掌握文史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习传实用技术;道家老子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主张培养上士和隐君子

董仲舒: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命题,创立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阳明学派;

《学记》 战国晚期 乐正克 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主张: 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教育的重要性 2)“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启发式教育 4)“学不躐等” 教学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循序渐进 黄宗羲、蔡元培、陶行知 西方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卢梭、培斯塔洛奇、赫尔巴特、福禄培尔、杜威 苏格拉底 “产婆术” 认为问答分为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 《理想国》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 教育政治 “寓学习于游戏”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政治学》 “教育遵循自然”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教育》 西方最早教育理论 学习过程:模仿-理论-学习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 1632《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师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观点:

1)教育原则-遵循人的自然发展

首次提出并论证 直观性 系统性 量力性 自觉性 等

—3— 2)教学制度-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即普及教育 4)教学内容-规定百科全书式课程

卢梭 《爱弥儿》 教育观:自然教育与儿童本位 康德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在大学教授,始于康德

裴斯泰洛奇(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

“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定人” 主要思想:1)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2)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 3)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 洛克 主要思想:1)提出“白板说”2)主张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 1806《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主要观点:1)伦理学与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奠定科学教育学基础 2)教师的中心地位 三中心论:教师/教材/课堂中心 3)四阶段教学: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

五段教学法:预备 提示 比较 总结 应用(齐勒)4)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 5)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社会公民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主要观点:1)新三中心论:儿童/活动/经验中心

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3)“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4— 4)学校即社会

5)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陶行知 “人民教育家” 生活教育理论 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克鲁普斯娅卡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凯洛夫 《教育学》对我国初期教育有广泛影响

马卡连柯 《教育诗》 《论共产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 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 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得到一般发展

布鲁纳(美)《教学过程》 强调学科结构 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倡导发现教学法 主张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创造力

瓦根因舍 《范例教学原理》 创立范例教学理论 能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 目的:促使学生独立学习

皮亚杰(瑞士)《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教学目的:发展学生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帕夫雷什中学》 全面和谐思想教育 “活的教育学”

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教学目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掌握学习理论: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 2.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

(1)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发展的基本关系。教育功能的定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 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的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两种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5— 1)个体发展功能:①个体社会化功能 ②个体个性化功能 2)社会发展功能:①政治功能 ②经济功能 ③文化功能

三、(论述)教育功能的演变历程: ① 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观 ②近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观 ③ 现代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观 ④ 当代教育的功能主义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发展的基本关系: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在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提升个人素质,共同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了解教育目的及其功能,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与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二)调控功能、(三)评价功能、(四)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人自身的发展需要

③、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6—

(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其具体观点是: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这种教育目的观十分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是值得肯定的。但完全否认教育目的对个体的依存,否认教育对象对教育目的的影响,则是不可取的。

(三)教育无目的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无目的教育理论。这种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这种把教育与社会生活、教育过程与教育目的混在一起的主张,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一种表现,是不科学、不可取的。

(四)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给予个体自由地充分发展,并予以高度重视;但不是抽象的脱离社会和历史来谈人的发展,而是把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因而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3)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4)掌握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基本精神:

(一)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二)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5)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7—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学校。

(1)了解学校的定义。

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教育史学家认为,在我国夏朝就出现了“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场所。

(2)理解学校公益性特点。

(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我国宪法和教育法在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同时,禁止任何人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妨害教育制度的活动,这是保证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公益性的重要标志。(3)公益性还涉及了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

(3)了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狭义的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① 双规学制(西欧)② 单轨学制(美国)③ 分之型学制(苏联)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旧中国的学制沿革)

① 1902年 壬寅学制(未实行)我国颁布第一个现代学制 虽正式颁布,但未实行

② 1903年 癸卯学制 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禁止男女同校 轻视女子教育 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

③ 1912年 壬子癸丑学制 辛亥革命时颁布 规定男女可同校 将学堂改为学校 ④ 1922年 壬戌学制 新学制或者六三三学制 美国引进沿用至今

(4)掌握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8— ①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衔接 ②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 中等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 搞定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 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5)掌握学校文化的概念、构成与功能。

(6)掌握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一)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要受到他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儿童施加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

(二)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最初的也是重要的因素

(三)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对一个小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等。

4.教师与学生。

(1)了解教师劳动特点、教师素质。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劳动任务的综合性。首先教师需要同时完成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任务上。其次在每一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和指导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第三,教师要善于协调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影响,以指导学生良好发展。

(2)劳动对象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客观上影响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9—(3)劳动手段的主体性。首先教师的劳动手段一方面是由人类智慧结晶的教材来充任,另一方面是由教师自身的学识、能力、人格来施行。其次教师必须理解消化教材才能有效的传递人类文化的精华。再则其示范作用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4)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教师要有极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有效的完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完善学生个体,帮助学生实现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都需要教师灵活的运用其智力水平。

(5)教师劳动的长效性。首先从人的整体发展来看,人才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次就学生某一具体、局部的发展来看,也往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素质: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1、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

2、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

3、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较高的创新能力

3、较强的组织能力(1)组织教学的能力。(2)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

4、研究能力

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1)教学研究能力。(2)学术研究能力。

—10—

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四、敏锐的时代意识,要更新教育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称为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

(2)了解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阶段及其途径。

内涵: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

阶段: 以刚入职的新教师为起点,成为适应型教师为第一阶段;由适应型教师发展成为知识型、经验型和混合型教师为第二阶段;由知识型、经验型和混合型教师发展为准学者型教师为第三阶段;准学者型教师发展成为学者型教师为第四阶段;学者型教师发展为智慧型教师为第五阶段。

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终身学习、教学反思、同伴合作、行动研究、专家引领、课题研究、网络研修、教师成长记录袋等。

(3)掌握学生的本质特点。

学生的特点: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从教师角度看:学生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从学生自身角度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自师性。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题。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4)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依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5)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特点:①尊师爱生②民主平等③教学相长④心理相容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数理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对象,学习的主人,既要耐心指导,又要调动其主动性,尊重、理解热爱学生)

第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高尚的品德、深刻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

—11— 第三:要发扬教育民主(鼓励学生质疑、尊重学生看法、保护学社积极性,保证学生安全感)第四: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师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分析矛盾、敢于自我批评、对学生错误耐心说服教育,换位思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启发学生自省改错)

5.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了解班主任的定义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者多种角色,担任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作用,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2)掌握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职责。

(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三)指导学生课外生活,关心身体健康

(四)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五)指导班委会、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

(六)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

(七)评定学生操行

(3)了解班集体的概念、培养班集体的意义。理解班集体的特征与发展阶段,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班集体: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意义:

1、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2、班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4、集体成员间相互平等心里形容的氛围。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一)班级目标建设 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理想的体现,在全体成员努力实现集体目标的过程中,可以使班集体保持蓬勃的生机,充满活力,并且能够形成学生坚定的集体信念。

—12—

(二)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以班委会、团支部和小组长为主的班级骨干的选任与培养。

(三)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集体舆论是指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或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控制集体及其成员发展的一种力量。

(四)关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首先,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和评价非正式群体。其次,重视非正式群体的领袖人物。

(4)掌握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

班级管理的内容:

(一)班级的组织建设

(二)班级的日常管理

(三)班级的活动管理四)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原则:a.方向性原则b.全面管理原则c.自主参与原则d.教管结合原则e.全员激励原则f.平行管理原则 方法:调查研究法、目标管理法、榜样示范法、情境感染法、规范制约法、舆论影响法、心理疏导法、行为训练法等

(5)运用所学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6.课外活动。

(1)了解课外活动的意义、特点、内容、组织形式。意义:课外活动有其自身特点,有独特的教育作用。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内容:

(一)科技活动

(二)学科活动

(三)文学艺术活动

(四)体育活动

(五)社会活动

(六)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组织形式:

(一)群众性活动 1.报告和讲座;2.各种集会;3.各种比赛;4.参观、访问、调查、旅行;5.社会公益活动

—13—

(二)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1.学科小组;2.技术小组;3.艺术小组;4.体育小组

(三)个人活动

掌握课外活动组织与管理的要求:

(一)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

第一,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绝招”。

第二,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包括历史与现实、知识与人物,这样才能发挥咨询的作用。第三,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第四,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

第五,为了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经验,为了深入开展有关课外活动的教育研究,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7.教育研究。

(1)了解教育研究过程、基本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大致包括四个阶段:确定课题(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表述成果

基本方法:1.文献检索 2.调查研究法 3.观察法(观察法的实施步骤:①根据研究题目,选择观察对象。②制订观察计划。③按照观察计划进行实际观察记录观察搜集到的资料,并及时整理和分类。④根据需要制定合适的观察记录表。)4.行动研究法 5.个案研究法(搜集资料,即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诊断特殊行为的原因,即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精密地整理和分析,以研究特殊行为的原因:矫正特殊行为,即根据诊断特殊行为的结果,进行教育和矫正;继续个案研究,由于特殊行为的矫正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作,所以诊断是不易准确的。)6.教育经验总结法 7.教育实验研究法

(2)能够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二)教学法。

—14— 1.教学目标。

(1)掌握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和意义。

含义: 教学目标就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的,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特点: 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和生成性等

意义: 1.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调控教学环境的基本依据。

2.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

3.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2)了解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的含义和意义。

行为目标 也称作业目标,是指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

生成性目标 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关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活动的实际 进展提出的相应的目标。

表现性目标 是美国课程理论家艾斯纳提出的叙写课程目标的一种主张。意义:(3)了解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①感知②准备③有指导的反应④机械动作⑤复杂的外显反应⑥适应⑦创新

(3)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①接受或注意②反应③评价④组织⑤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15— 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就是学习者学会陈述事实或观点的能力。

智慧技能 :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的能力,就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加涅又从认识技能中分化出一种特殊的技能,这便是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 “在整个学校教育中,个体在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学习各种各样的动作技能,以及含有动作技能的工具———操作程序。

(5)态度 除了作为行为基础的性能之外,学习还会导致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的建立。

(4)理解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联系和区别。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区别:(1)两者的含义不同。

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而教学目标一般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某一课期望达到的目标。

(2)两者的指导对象不同。

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而教学目标只是指导某一课的教学过程。(3)两者的概括程度不同。

课程目标较为抽象,是对科学课程在宏观上的指导,教学目标则较为具体,对教学细节上的要求。(4)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

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课程指导机构、师资培训基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与审核者、学校的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体只包括担任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

(5)两者的灵活程度不同。

课程目标一旦确立,轻易不会改动;教学目标是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更新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两者的密切联系:

(1)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导向。

—16—(2)教学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5)掌握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及在课程目标方面的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第一,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6)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陈述和评价。

2.教学过程。

(1)理解教学的含义、意义、基本要素和基本任务。

含义: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谁会经验的双边关系。教学的主要意义(作用)是:

第一,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 第二,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第三,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基本要素: 基本任务: ①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②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④培养学社高尚的审美情趣和

—17— 能力。⑤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了解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教学过程的本质:①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②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发展个性(4)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一 感知教材 二 理解教材 三 巩固知识 四 运用知识(5)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四)、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3.教学内容。

(1)了解教学内容的基本含义、特性及载体。

基本含义: 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 特性: 载体:

(2)掌握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3)掌握课程标准的含义、意义、性质和内容。

含义: 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意义: 含义: 意义: 性质: 内容

—18—(4)掌握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的关系。(5)掌握教学内容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6)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性质、意义和基本内容。(7)了解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

(8)掌握课程资源的含义、意义和分类,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含义: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意义:第一,交叉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横跨当前课程改革的两个主要问题──校本课程和课程资源,处于两者的交叉点,这使得研究和开发活动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也更具有理论价值。

第二,新视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使校本课程开发扩展到课程资源的视野上,脱离了传统课程开发的巢穴,特别是那种将开发校本课程视为编写教材的误区,可以为校本课程开辟新的课程资源。

第三,呼应新课程形态。能够呼应研究性学习课程、任意选修课程、技术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新兴课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这些课程的开发,除了设置恰当的主题,最重要的就是获取相应的课程资源,甚至主题的设置也有敕于课程资源的开发。

第四,基于资源的教学导向。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最后的意义和最大的价值,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

分类: 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 4.教学设计。

(1)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理论依据和过程。(2)掌握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

(3)了解教学媒体对课程教学领域的影响。

—19— 传统教学媒体: 它以语言的形式传达教学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无声的语言和口头语言接受信息,既用耳又动眼,媒体与教学目标更易灵活匹配;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教材、板书等的操作得心应手,这也体现了传统教学媒体简便易行的优点。

现代教学媒体: 1)辅助师生的教与学。2)有利于发现学习和合作学习。3)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和教学互动。

(4)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容:

1、教学观念的整合。

2、教学目标的整合。

3、教学内容的整合。

4、教学活动的整合。5.教学实施。

(1)掌握我国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理念

核心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基本理念:(2)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概念:教学方法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练习法 实验法 产婆法(3)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根据对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4)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5)掌握说课的含义、意义和内容。

—20— 含义: 是教师在一定的场合下,分析教学任务,陈述教学目标,讲解教学方法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

意义:a.“说课”活动作为一种教学研究的方式,是一种外在的力量,但它又需要通过教师自身的参与才能达到目的。

b.“说课”的基本方式是运用现代教学任务分析技术,把教材研究的方式用一定的教学技术规范化,有助于教材研究成为每一个教师都易于掌握的技术,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提高教材研究的水平,使传统的教学活动注入了现代教育的要求。

c.“说课”作为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形式,有助于学校教学研究活动正常化,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

d“说课”的兴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说课”将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获得发展。

内容:

1、说教学任务 2.说教学内容 3.说教学对象4.说教学目标

5.说教学方案说教学方案,就是说教学的策略,明确“怎样教”的问题。主要应说清以下几个问题:

(1)单元计划说明整个方案的设计思想与教学目标、内容安排,以及重点课题在单元教学中的位置及其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说明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思想、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组合、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既要说清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安排,又要说清选择或设计有效教学技术的依据。

(3)练习设计说明数学练习的内容和安排,以及练习的目的和反馈的措施。

(4)教学手段说明选用的教学媒体(教具、学具)和选用的缘由。6.说评价方法

说评价方法,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阐述教学反馈与调节的措施,以便明确怎样评价“教得怎样”的问题。

(6)了解班级授课制的含义、特点、优势和局限。

—21— 含义: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不同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由老师有计划的对同一个班的全体学生同时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特点:1.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相比在知识、阅历、经验以及个人素质方面,占了绝对优势,应该起到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集体中学习,彼此程度相近,学习内容相同,易于同学间互相讨论,互相竞争,共同进步,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7)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趋势。

(8)掌握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及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意义和具体要求。(9)掌握新课改理念下教学实施行为的转变,能运用相关理论对新课改理念下教学实施行为进行恰当评价。

6.教学评价。

(1)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功能和基本类型。(2)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

(3)掌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4)掌握我国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5)掌握新课改教学评价行为的转变,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的教学评价。

上一篇:南美白对虾计划书下一篇: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