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大讨论总结

2024-05-25

素质教育大讨论总结(精选8篇)

篇1:素质教育大讨论总结

大教育大讨论活动总结

为适应依法合规经营的需要,全面推进“按规矩办事”的治行理念,我公司《关于印发<“合规经营、廉洁从业、健康发展”大教育大讨论活动方案>的通知》(国药集团党委[2014]513号)文件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全面推进“按规矩办事”的治行理念,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本公司法制建设,为本公司科学发展营造良好法制范围,更好的服务于首府经济社会发展,我公司开展了“合规经营、廉洁从业、健康发展”活动。

此次活动分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学习动员”期间,各党支部自行组织学习活动,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按照层级上报备查。

要做到廉洁合规从业要求“廉洁从业,从我做起”,要增强参与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从实际出发,要真学真信,入脑入心;真查真评,触及灵魂;真改真建,解决问题,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提高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反腐倡廉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廉洁自律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一个终身的课题,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和为政之要。廉洁自律一直是我们党所倡导的,它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滋生腐败最先突破的是廉洁自律这道防线,保持清廉必须固守的是廉洁自律这条底线。在第二阶段“查摆讨论”期间,我公司各党支部认真组织党员召开组织生活会,围绕《合规经营大讨论问题表》提出的3个方面15个问题,查摆公司、部门及本职岗位存在的不合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重点围绕“三严三实”的要求,对照廉洁从业准则、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点和内控制度,围绕《合规经营大讨论问题表》提出的3个方面15个问题,查摆和剖析公司存在的不合规问题,增强带领企业健康发展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第三阶段“整改提高”期间,党员及各级管理人员学习并签署“合规经营、廉洁从业、健康发展”承诺书,管理人员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已递交国药工业党委,一般党员签署一份,存档在党群工作部备查。

通过“合规经营、廉洁从业、健康发展”大教育大讨论活动,全体员工深切的体会到:合规经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整个行业的合规经营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利于市场发展,对于消费者也是一种消费保护。党纪条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廉洁自律不仅是一种思想境界,而且是一种责任要求,是党员干部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改造,来切实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努力做到廉洁自律、防患于未然,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服务人民群众。

国药集团新疆制药有限公司

2015年1月20日

篇2:素质教育大讨论总结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为保证本次大讨论活动顺利进行、取得实效,我校成立了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根据县局关于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制订了我校的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就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等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同时,为了使大讨论活动真正在工作中取得实效,学校多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研究部

1署,把学校的具体工作结合到大讨论活动中来,有效地推动了教育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深入学习,广泛宣传

为了真正落实好我县开展大讨论活动的指导精神,10月9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了开展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通过学习实施方案,使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了开展此次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到了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在动员大会上,学校向教师们宣传了我校开展大讨论活动的具体方案及每名老师面临的具体工作,使广大老师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参加大讨论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同时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学校还利用校园广

播等对大讨论活动情况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

三、认真组织,扎实推进

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措施,认真组织,扎扎实实推进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工作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一线的教师。我们要

想在本次大讨论活动中取得真正的实效,只有先摸清我们的“家底”,才能让我们很客观地看到了自己工作上的成绩和差距,才能树立和明确我们学校努力的方向。所以我们必须广泛地征求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为此,我校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家长调查问卷、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得到了老师、服务对象对学校办学行为、教育管理、师德师风等各个方面的合理而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四、扎实整改,效果显著

通过征求意见活动的开展,我们把征求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地讨论和研究,并对以下工作进行了改进,获得了成效。

1、学校图书馆实行了借书制度。以往学校图书馆只在每天中午对三至五年级学生开放,时间较短,孩子没有充分的阅读时间,根据此次征求意见活动,学校决定采纳家长代表的意见,实行借书制度,让孩子把书拿回家去读,让书成为孩子最密切的朋友。

2、进一步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在此次大讨论活动中,我们通过开展“树立高区教育新形象,我该怎么办”演讲比赛、“找差距、说不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交流等活动,鼓励教师们学习先进,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事求是地反映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今后将采用哪些措施进行改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教师敬业爱岗、勇于奉献的精神,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5、学校管理更加民主、科学、规范。根据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的相关管理工作进行了改进。如:制定了《教师一日工作考核制度》、《班级一日考核制度》等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更加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6、进一步密切了家长联系。长期以来,学校对家长联系非常重视,通过家校联系本、家长会等各种形式,努力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最大支持,使学校各方面工作进展顺利。在大讨论活动开展之际,让教师们走进学

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洒下爱心、结对帮扶”活动,每名教师资助一名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直至他们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

篇3:素质教育大讨论总结

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之交, 一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 声势浩大, 席卷中国。这场讨论, 参加者之多, 涉及面之广, 气氛之热烈, 反响之巨大, 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尚属首次。它对于改革当时已积弊很深的语文教育,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顾黄初教授所言:“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掀起的那场有关语文教育问题的社会大讨论, 尽管其间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但总的说来, 对我们在世纪之交, 冷静地反思语文教育过去和现状的是非得失, 正确地预测新世纪我国语文教育建设和发展的趋势, 从观念、课程、教材、教法等方面进一步改革语文教育质量, 是大有裨益的。”

这场语文教育大讨论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首先, 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编写当代语文教育史的时候, 应该如何叙述、评价这场大讨论?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其次, 这项研究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大讨论的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 将清晰、深刻地认识语文教育曾经长期罹患的种种痼疾以及科学的疗治之法, 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宝贵的启示。

对这场大讨论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 如大讨论发生的背景、大讨论对语文教育改革的重大影响、大讨论的理论启示等, 针对这些笔者已有数篇研究论文发表。在充分研究相关资料后, 本文主要对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发展历程进行述评。

研究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发展历程, 首先要界定讨论的起止时间及发展阶段。这场大讨论, 其引发的时间是1997年11月, 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它结束的时间, 我们认为是2002年。这是因为:

第一,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至2000年, 关于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逐渐转移到了语文教育界内部, 各大新闻媒体对语文教育问题的讨论已基本结束。以《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从2000年第1期起特辟“问题之鉴”栏目和2000年3月教育部颁布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为标志, 说明大讨论已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此时, 前几年讨论的那种极为浩大的声势、极为热烈的气氛、极为广泛的参与面等特点已不那么鲜明。

第二, 2001年, 《北京文学》在第1、2期连续刊发了一组“忧思语文教育新教材”的文章, 意在引起关于语文教育新一轮的“忧思”、讨论, 但是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反响, 没有再次引起各大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第三, 2001年7月, 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2003年4月, 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这标志着大讨论已促成了极为重要的总结性成果, 中小学语文教育开始了全新的时代。2003年之后, 虽然语文教育界的专业研究仍在继续, 但已不存在什么“大讨论”了。

我们认为, 从1997年11月爆发到2002年渐趋尾声, 这场语文教育大讨论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从1997年底至1998年初, 是大讨论的爆发阶段;从1998年2月至1998年底, 是大讨论的升温阶段;1999年, 是大讨论的高潮阶段;从2000年至2002年, 是大讨论的尾声阶段。

1997年11月, 《北京文学》发表了一组“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 很快引起各地新闻媒体的转载、评论,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从而引发了这场关于语文教育的全国性大讨论, 是为语文教育大讨论的爆发阶段。

一、《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世纪观察”栏目中的三篇文章

引发这场全国性的语文教育问题大讨论的是《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世纪观察”栏目中的三篇文章。是《北京文学》以“忧思中国语文教育”为专题一并刊发的。它们是: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王丽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和薛毅的《文学教育的悲哀》。这几位作者分别是一位作家身份的小学生家长、一位离职不久的中学语文教师和一位大学中文系教师。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对当时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十分尖锐、激烈的批评, 很快就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女儿的作业》反映的是一位作家身份的小学生家长眼中的语文教育问题:

1. 作业量的问题。

主要是作业量太大, 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过元旦时, 女儿的语文作业, 有一项是把综合练习作业本重抄一遍, 从题到答案一字不落地抄, 大概有一万来字。此为三项作业中的一项, 女儿学会了熬夜, 元旦那天写到凌晨3点。女儿六年级。”“现在女儿已经上初二了。她的作业量没有任何改变。”太多的作业, 给学生造成了极为沉重的负担, 能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吗?作者为此非常担忧, 心情相当沉重愤懑。

2. 作业内容方面的问题。

主要是一些语文作业题的学习价值令人怀疑。“她的作业, 我也大多不会……我没想到语文的教法已经深入到字典词典内部去了。女儿的作业要花很多时间来分析字。比如:‘瓮’是什么部首, 它的第七划是点还是折, 它的声母是什么, 它的韵母是什么, 它有多少义项……我曾对女儿说这没用, 你学会查字典就够了, 字典是工具, 而你不必成为工具。女儿不听, 她尊师敬道。”“我不知道‘挤眉弄眼’为什么只能算神态类的词, 而就不能算是动作类的词, 神态和动作清楚的界线在哪儿。我也想不通‘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的意思只能是‘三长两短’。我最想不通的是考学生这个有什么意义, 把一个字归于神态, 或把一个词归于动作, 对他应用这个词有什么作用。除限制别人的想象外没一点儿好处。”作者举了几个例子,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内容提出了不留情面的批评。

这些批评可谓一针见血。是啊, 让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过度地分析字、解释词, 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意义究竟有多大?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要教学生学会使用我们的汉语言文字, 而不是让学生变成一本本《现代汉语词典》。学生对于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从认识、理解到能熟练运用, 绝不是靠对它的过度分析实现的, 而是要靠在具体的语言运用环境中一次次理解、感悟并逐渐掌握它的。与其留这些徒增学生负担的无聊作业, 还不如让学生更多地去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训练。这个问题作者提得太好了!这种作业是当时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3. 标准答案问题。

“有一次, 经我检查过的语文卷子错了很多, 不仅是家人, 我也开始对我的语文程度怀疑起来。有两处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 根据意思写成语, 有一条是‘思想一致, 共同努力’, 女儿填‘齐心协力’, 老师判错;还有一条是‘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 女儿填‘栩栩如生’, 老师也判错。我仔细看了, 不知错在哪里。女儿说第一条应是‘同心协力’, 第二条应是‘惟妙惟肖’……真可怕, 语文什么时候变得比数学还要准确了……关键争执还不在于此, 把对的说成错的, 就不仅是误人了, 实在是害人了。还不止害一个人, 而且害了一代人。”“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只要和老师提供的“标准答案”有丝毫出入, 那就只能算错, 诚如作者所言, 就不仅是误人, 而且是害人了!

4. 作文教学的问题。

“她的作文几乎成了一些儿童八股的翻版……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学生的作文不表现真情实感, 不反映真实的生活, 常常是为了作文而编造故事, 这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吗?

《中学语文教学手记》的作者王丽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班深造两年, 毕业后在北京的一所中学任教一年。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 使她能够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更为清醒、深刻的反思, 而不至于因习惯而麻木。她反思的中学语文教学问题主要有:

其一, 教材陈旧、落后、不合理。以高中第一册为例, 真正从语文角度来编写的篇目大约只占一半, 其余一半则大体上是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考虑的, 而且还是五六十年代那种思想教育内容。在总共28篇课文中, 竟没有一篇是反映当代生活、议论精辟、文字精彩的作品。而且, 课后练习提出的一些问题荒唐可笑, 即使文章作者也肯定答不上来。

其二, 标准化试题害人不浅。标准化试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非此即彼。但是, 语文课本身就带有很多模糊性、多义性的东西, 根本不能用非此即彼这种最简单的判断方式。在语文教学中, 迷信计算机式“判分”的“准确性”“科学性”, 付出的代价是无数少年的生机和灵气。我们的中学语文考卷, 越是大学教授越做不出来, 因为它太荒谬了, 荒谬得令人匪夷所思。

其三, 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从初中到高中的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一直都是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条“著名”的公式来进行的。所以, 完全是公式化的、教条化的。这样的“三股文”, 比科举时代的“八股文”更厉害。甚至, 近年高考作文的题目设计走的也是“三股文”的路子, 题目的烦琐、怪异、刁钻, 也是挖空心思才想得出来的。

王丽在文章最后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深深忧虑:“我深深感到, 中国的语文教育实在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不然, 不知还要祸害多少人。”应该说, 王丽以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切身体验所“忧思”的这些问题, 确实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严重的弊端, 非常发人深省, 非常令人吃惊、担忧!

1.薛毅的《文学教育的悲哀》提出的主要问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没有多少自由发挥的余地, 也不需要什么文学感悟力、想象力, 一本教科书, 一本教学参考书, 就是一切, 你必须按照上面的要求讲, 只要刻板地照搬照抄就行了。但这里面没有趣味, 没有生命, 没有任何文学应该具备的丰富意味。

2.我们的文学教育不是文学的教育, 而是以文学为手段的教育。意识形态主宰着文学教育, 但是对许多文学作品的解释却是功利的、狭隘的, 甚至是荒唐的。文学教育在文学之上, 建立了一套顽固的、强大的阐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单一, 很难给学生的精神发展以真正的帮助, 却只能以一种话语的力量占有学生的思维, 桎梏着学生的精神发展。

薛毅所揭露的文学教育的问题也是足以让人们深为忧虑的。因为, 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想象力与创造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我们的文学教育却以它自己的一套阐释体系取代了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 桎梏着学生的精神发展。这能不让人痛心吗?

这三篇文章的作者,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教育问题进行的“忧思”, 情感真挚, 言辞激烈, 对存在问题的批评可谓入木三分、针针见血。不少问题是只要接受过中国的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人都曾经体会过的。所以, 这些批评能够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 很快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可以说, 这组“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 正是引发这场世纪之交的全国性的语文教育问题大讨论的导火索。

二、其它新闻媒体的转载、评论

“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一组文章发表之后, 很快被《文艺报》《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转载、评论。

《文艺报》在1997年11月29日第一版第一条发表铁寒撰写的对这三篇文章内容的摘要综述, 并以《学生的桎梏, 语文的扭曲, 文学的悲哀——骉北京文学骍观察、忧思中学语文教育》为标题。综述的第一段指出:“文学教育兼及智育和美育两者, 在传播知识的同时, 还承担着通过审美教育, 塑造新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性之功用。然而在当今社会, 作为‘文学教育’基础阶段的中小学语文课, 已成为孩子们日益沉重的负担。”

1997年12月4日, 《北京文学》召开了关于“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研讨会。《文艺报》1997年12月13日头版刊出了该报记者梁仁撰写的会议综述《应试应试应到何时?语文教育议论纷纷》。综述概括了20多位中小学语文教师、区语文调研员、师大教授、教材审查委员等与会者提出的主要问题:第一, 不管走到哪里, 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学方法都大同小异, 千篇一律, 教师往往把一篇生动的课文肢解为一堆知识拼盘, 弄得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语文教学课时最多, 效果却最差。第二, 教师、学生和命题者都围绕着考试打仗, 题目所要求的答案却越来越苛刻。应试教育既束缚着老师, 也扼制和束缚着学生的创造力。第三, 教材在很大程度上被有关部门垄断。“一纲多本”很难真正实现。与会者一致认为:语文教学改革涉及的方面众多, 决非一日之功, 也非一人之功, 需要一个系统工程。真正解决问题还要从上而下, 主管部门要下大决心, 花大气力, 否则语文教学的困境只能越来越严重。

同一期的《文艺报》还发表了吴维的《我不同意这样评价语文教育》, 针对《北京文学》的几篇文章进行反驳, 意在引起更为广泛更为激烈的争鸣。

《中国青年报》在1998年1月6日的“冰点”专栏以《不仅仅是语文》为大标题进行了转载, 并且加上了编者的按语:

“《北京文学》在去年第11期的头条位置, 颇引人注目地发表了一组文章——一位小学生家长、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和一位大学中文系教师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讨论了我国现行的语文教育, 文中所揭示的现状令人啼笑皆非又沉思良久。本刊特予以转载。”

“有人说, 不仅仅是语文, 拿出哪一科来, 都可以写出类似的故事, 有些可能更加荒唐。教育, 是标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未来的摇篮, 每一个能够作用于这个摇篮的人, 都应该想一想, 怎样‘摇’, 才有民族的未来?”

在转载时, 《中国青年报》还对前两篇文章的标题进行了评价性的改动——《对女儿那些毫无意义的作业, 我们真是深恶痛绝》和《中学语文教育实在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无疑, 发行量很大、影响遍及全国各地的《中国青年报》的转载和态度鲜明的评论, 对于引发全国范围的人们对于中国语文教育的忧思和热烈讨论,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外, 还有《新民晚报》《报刊文摘》《扬子晚报》等多家报纸也在这一时期对这三篇文章相继进行了转载。

在经过这些比文学期刊读者更为众多、影响更为广泛的新闻媒体转载、评论后, 一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国性的语文教育问题大讨论就开始了。

在这几个月, 讨论所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有:作业量过大;作业无价值;“标准”答案问题;教材陈旧、落后;课后练习荒谬、折磨人;标准化试题害人不浅;作文教学教条化;文学教育被扭曲, 桎梏学生的精神发展。

纵观爆发阶段的大讨论, 其主要特点有:

第一, 突出的批判性与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导火索的三篇文章都对语文教育的严重痼疾提出了极为强烈的批评, 社会反响巨大。

第二, “忧思”的深刻性与激烈性。人们对语文教育弊端的揭露相当准确、深刻, 批评也十分尖锐、激烈, 不留情面。如“害人”、“祸害”、“荒谬”、“悲哀”、“深恶痛绝”等说法, 振聋发聩, 令人震惊。

第三, “忧思”的自发性。最初的“忧思”不是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主持或组织的, 而是由文化层次颇高的几位民间人士自发进行的。

第三, 发起于语文教育界外部。最初的激烈批评来自《北京文学》的三篇文章。《北京文学》并非语文教育专业报刊, 而是文学类刊物。三位作者, 既不是在职的中小学语文教师, 也不是专门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学者。显然, 大讨论是由语文教育界之外的人士引发的。

参考文献

篇4:素质教育大讨论总结

本次大讨论的主题是:建设研究型大学,提高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大讨论,全校上下对“北京工业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如何实现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形成了广泛共识。

一、学校新的发展战略及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2011年7月,学校的第十次党代会通过了“北京工业大学‘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愿景和使命,即:秉承“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致力于探求科学真理,致力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到2060年建校100周年,把北京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宽口径教育,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和人才培养多样化的目标,统筹不同层次人才培养之间的有机衔接,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为实现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拟在“十二五”推出三大具体实施战略:

一是质量工程。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尊重选择、发挥特长,着力提高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创新工程。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主线,坚持“科研导向,导师主导,鼓励创新,调整结构,保障质量,加强服务”的工作方针,改革招生选拔机制,优化培养结构,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教育,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是教育国际化。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国际网络教学、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交换学生、短期访学、外国专家短期授课等方式大幅度提高我校学生接受国际教育的比例,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同时,坚持“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留学生工作方针。建立国际学生培养体系。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

1 完善本科生创新教育体系。以“创新学分”为基础,深入推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学科带头人或院长为一年级本科生开设新生研讨课;常年开放“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室”;继续实施和完善校、市、国家和国际四级科技竞赛体系,每年举办大学生科技竞赛100项以上;大力支持本科生进行科研探索,每年资助“星火基金”、北京市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400~500项;继续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力争1/3以上的本科生有机会进入学科实验室,参与导师科研课题。本科生教育教学中拟推进质量工程,是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尊重选择、发挥特长,着力提高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完善研究生奖学金体系;吸引优秀生源、改变生源结构、提升生源质量;加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支持力度,强化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继续设立“研究生科技基金”和“研究生科技创新奖”,启迪智慧,鼓励创新;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学术论坛和名家讲坛,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大力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研究生教育教学中拟推进的创新工程,是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主线,坚持“科研导向,导师主导,鼓励创新,调整结构,保障质量,加强服务”的工作方针,改革招生选拔机制,优化培养结构,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教育,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转变工程教育偏移的办学思路,科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工科专业要紧紧抓住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一契机,认真反思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和质量,重新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回归工程教育本身,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的意识。要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大力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到2015年,要有至少1/3的本科生达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以此为抓手,加强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与国外工程师学院合作等多种培养模式,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使学生获得学位证书和工程师行业认证证书。

4 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之本。学校将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该中心作为一个学术及教学服务机构,其使命是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创建优良的教学文化,探索科学的教学规律,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培训、教学专题报告、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观摩与研讨、教学评价、研究与咨询、教育技术推广、服务区域高教发展以及开放合作,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提升教师教学品质和学生学习成效,不断提高北京工业大学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深化教学与学习方法改革,发展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能力

1 转变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全面推进以研究性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相对于单纯灌输式教学来说,研究性教学以研讨为主,突出学生中心、问题中心和学习中心,强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恒久学习的兴趣,其目的是在社会迅速变革的过程中,增长学习者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十二五”期间,学校要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结合,学思结合,重点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善于表达与沟通、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深化考试考评方法改革,加大平时课堂考核、作业考核以及其他成绩的比重。

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人才培养服务,大力加强E-learning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索校内网络开放课程建设和使用平台,构建教与学的可持续交互式平台。完善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不断更新、丰富网上教学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图书馆”。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集成平台,使之成为北京高校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示范窗口和教师培训基地;维护并进一步开发外语语言中心的设备和软件功能,使之成为支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先进基地。

3 全面推进校园学习与创新环境建设。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宿舍及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要以方便和吸引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适应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需要,全面建设学习型校园文化,使整个校园处处充满着渴望学习的气息和氛围。建设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发挥学生社区教育功能。建设一批实施研究性教学与学习的教室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讨论的场所。

四、深化学业评价改革,构建尊重选择、发挥特长的学生发展机制

1 加强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制订鼓励、方便学生辅修专业的政策和机制;修订辅修专业培养方案,加强辅修专业课程建设;选择合适专业开展双学位教育。到2015年,1/3的本科生应接受过第二专业教育。

2 突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增加学生选择专业的机会;减少必修课学时,加大选修课比重,拓宽学生知识背景,促进文理交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建设一批优质选修课资源,特别是人文、经济、管理、法学、艺术、提高性外语、提高性数学、文献检索和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丰富第二课堂内容。

3 夯实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北京市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坚持“健康第一,体育育人”的理念,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保障体育锻炼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用运动员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精神教育、激励广大学生。

篇5:教育大讨论活动总结

在这次教育大讨论中,我们,紧紧围绕七个主题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讨论、整改,将工作重心定为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在抓好学校常规工作的同时,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实施导学案教学,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真正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使学生学有所获,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一、基本情况

在大讨论活动中,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主题进行讨论,针对质量分析提出的问题,全面排查,加强落实;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理论及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的配置。在常规工作管理中,我们推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功能;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优化内部管理,推行素质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位。

二、取得成绩

1、加强了常规工作管理,抓好了常规教育,规范了办学行为。

2、教学过程管理得到加强,落实了教学环节,强化了质量观念,树立了质量意识,加强了班级的管理,确保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制定教师队伍培训规划,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

4、继续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加强教科研力度。

5、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完善,进一步绿化、美化、香化了校园。

6、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得到落实,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7、学校安全工作得到加强,特别是学校的环境卫生进一步彻底得到清理;加强对师生健康教育,取得了无疫情发生的良好局面。

三、主要做法:

(一)推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功能。

我们立足实际,突出德育地位,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突出德育地位,拓宽德育渠道。我们利用晨会、讲座、黑板报、学习园地、教育橱窗、文化长廊、新风台、班队会进行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已形成了“乐学好问,勤于思考,力求上进,敢于创新”的学风。

2、立足实际,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我们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用劳动创造生活。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针对当前一些学生不良习惯,我校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规范》,狠抓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着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激发学习欲望,让学生愿学;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乐学。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来抓,强化业务培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推进办学水平上台阶。

第一,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形成高效的管理集体。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培养两种作风,做到三个坚持,即培养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思想作风和实事求是、大胆开拓的工作作风,坚持以身作则,坚持客观公正,坚持改革进取。二是加强干部业务培训。一方面强化管理业务培训,争取学习机会,参加岗位培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管理能力和独挡一面的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强化教学业务培训,带头学习,带头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给教师当好表率,增强说服力,真正发挥领导表率示范作用。

第二,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一是坚持每周三政治学习制度,定期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国内外政治形势、教育动态、教改信息等,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依法施教、依德立教的自觉性。二是利用每天点名时间,就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针对性教育,做到天天讲,事事讲,时时讲,戒勉警示,提高认识,净化心灵。三是在学期末的评估中,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违纪违规教师取消评先评优、晋级晋职资格。因此,我校无一起违法违纪事件发生,爱生乐教、甘于奉献、不计报酬的师德师风已经形成。

第三,狠抓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业务素质是基础。依靠继续教育工程,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一是开展学历提高培训。通过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学习,我们教师增强了危机感,认识到不学习就不能教好书,就面临淘汰可能。根据教师学习要求,我校提出了具体目标,制定了实施方案,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学习。二是开展导学案研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创造条件,为教师争取学习机会。同时我校正在开展听评课活动,张明英老师上了示范课,为老师们学习、研讨提供了机会。三是开展校本培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培训教师。微机室全天开放,指定专业教师进行辅导,使全体教师掌握微机操作、CAI课件制作。

(三)优化内部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改革为动力,以优化内部管理为重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第一,实施科学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规范的原则,我们边实践边摸索,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了《行政管理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后勤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近二十个。其中,《一日工作常规》对教师一天的工作程序进行了规定,对值日教师的“一日校长”职责进行了明确;《一周工作常规》明确了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程序,早规划、早准备,打好主动仗;《工作量化评估方案》对教师一学期的业绩进行了量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实现了科学评价教师。制度健全,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使学校各方面工作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同时,我们狠抓制度落实,严格遵循“严、实、高、新、细、活”的六字方针,渗透情感管理,坚持有情操作,努力做到了各项工作项项有落实,人人有责任,日日有检查,学校管理基本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第二,规范教学管理,落实素质教育。一是坚决纠正“应试教育”的倾向。我们要求教师紧跟时代要求,用战略眼光来认识今天的教育,认识今天的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的教育观,坚决克服应试教育重主课、轻副课,重必考科、轻考查科,重培优、轻补差的弊端,做到主课副课一个样,考与不考科目一个样,优生与后进生一个样,不偏不歧,实现共同发展。

二是落实教学常规环节。我们克服师资不足的困难,采有专兼结合的办法,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坚持常规月查和通报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即查所开学科的教学各环节是否落实,查学生课业负担是否减轻,查教师听评课是否参加,查教研活动是否开展,查教师的教后体会和小结是否撰写,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认真开展活动课。以落实活动课为突破口,扎实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把活动课列入教师工作量,纳入考核内容,千方百计解决场地、器材和师资等困难,保证活动课做到有教师、有设施、有计划、有检查、有记载、有总结。

四是大兴教科研之风。在实际工作中,我校克服困难,坚持了“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提出了“集中力量,合力攻坚,稳步推进,各个击破”的教科研工作方针。我校又承担的市级“十一五”科研课题正在进行之中,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充分发动学生参与,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去发现问题,探求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实践能力,涌现了一批“小科学家”。在搞好科研工作的同时,我校以教导处为核心,各学科教研组为阵地,定期举行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 活动,以教研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目前,我校教科研局面已初步形成,教师正在由“教书型”向“科研型”转变。我们立足课堂搞教研,高年级以导学案教学模式为主,低年级以情趣教学模式为主,形成了两个层级,两个系列。

(四)加强业务研讨,提高教研水平。

每天放学后,我校教师加班1小时用于集体备课、教学研 讨,使我们的教学秩序井然,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存在的不足,今后工作的思路

回顾以前的工作,存在着诸多不足:

1.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2.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优化。3.学校现代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4.素质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今后,我们将再鼓干劲,再添措施,为社会全面进步育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一是着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能过硬、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

二是着力实施素质教育工程,认真学习新课程、新教材,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素质教育新途径、新模式。

篇6: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总结

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情况总结

根据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本学期国交处、国资委学习小组积极组织所属部门员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力求通过讨论活动,改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理请办学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为加速学校的全面发展,迎接学校2008年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和应尽义务。现将本次大讨论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在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的学习活动中,我学习小组两部门领导均以身作,模范带头,积极组织我学习小组开展各项学习讨论活动。在讨论中,积极发言,并能结合此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的目的、任务、要求,制定计划的讨论主题并传达给每位工作人员。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按学校的统一安排,每阶段的讨论主题,参加学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的活动。集中学习时间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缺席,若有事需事先向领导请假。每次会议活动都要做好笔记、总结。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每次学习的精神落到实处,结合评建工作的要求,用现代教育发展理念去开展各项工作。此外,我两处领导在每个阶段每个主题学习结束后都进行及时总结。

二、思路明确,精心组织

由于认识到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是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迎接明年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专家组对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我学习小组在学习讨论活动中认真组织并积极做到:

1、时间保证。由于我校迎评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虽然我两处日常工作繁忙,但每周二下午我们都按时开展学习讨论会,充分利用此时间展开热烈讨论,深入探索,升华认识。

2、形式多样。为了充分认识我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的意义,我学习小组运用座谈会式、小组研讨式、答疑解惑式等方式进行学习讨论。各工作人员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均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3、详细记录。每次进行学习活动,我两处均有一名专职人员负责详细记录每个参会人员的发言建议或意见,并在会后集中整理出材料报送相关部门。

4、及时总结。学完一个大讨论的主题后,大家能结合工作实际和体会,回顾每次学习讨论的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并及时总结。

三、主要收获

1、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及深入讨论,我两处总体对学校评建 工作以及学校办学思想、发展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明确了自身的主体地位。如经过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主题的认真讨论,我们对自觉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的认识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地检视自身的言行,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2、把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真正达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理请办学思路,统一思想的目的。

3、明确了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和办学思路,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澄清了过去对一些问题的模糊认识,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更新,这将为迎评工作注入强大动力,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总体看来,我两处对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的学习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我们统一了思想,加深了对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特色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认识, 充分认识到我校面临的严峻挑战与良好机遇,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更加坚定了将我校建设成一所服务“桂中”地区,教学型综合类本科院校的决心。这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两处工作人员将以“大讨论”为契机,尽快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立足本职,勤奋工作,为学校评估工作添砖加瓦。

国交处、国资委

篇7:教育局大讨论的活动总结

一是迅速召开动员会。春节后开班当天下午,xx市教育局迅速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召开“深入扬正气聚焦提效能大力转作风”我要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动员会。会上,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房建青传达了全省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工作会议和xx市开展“深入扬正气聚焦提效能大力转作风”我要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动员会精神,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强军宏带领大家全文学习了xx市委书记李志勇在中共xx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所作《凝心聚力事争一流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讲话。会议要求,教育局全体干部要做到认真研究吃透上级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xx市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结合教育工作和业务职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认真查找短板和不足,使每位干部在活动中改进作风、改进措施、改进工作、提升效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二是迅速制订安排表。当天下午动员会后,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房建青组织办公室、信宣中心等相关科室召开碰头会,研究谋划教育局大讨论活动具体安排,指导制订《xx市教育局开展“深入扬正气聚焦提效能大力转作风”我要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日程安排表》,明确每半天的学习活动内容及主持人,要求利用一周时间完成“一撰写、一起草、两修订”,即要完成大讨论活动个人发言材料的撰写;要完成《教育局全年‘深入扬正气聚焦提效能大力转作风’活动方案》的起草;要完成《教育局2019年工作要点》和《教育局制度汇编》的修订。

三是迅速开展大讨论。从动员会后第一天下午开始,教育局班子成员组织分管科室分六组,就全省、xx市和xx市会议精神及学习内容结合教育工作实际,起草发言提纲,开展深入讨论,并通过分组讨论挖掘发现具有代表性的发言,准备在周五下午全局大讨论活动会上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春节上班第一天,在全市组织开展“深入扬正气、聚焦提效能、大力转作风,我要怎么办”大讨论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入理解、深刻领会、坚决落实市委这一重要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各自职能和工作实际,迅速收心归位,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各项工作,为2019年开好局、起好步打下良好基础。

篇8:素质教育大讨论总结

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 我相信对于每个教师来讲, 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刚工作不久、工作经验较浅的年轻教师来说, 是非常有好处的, 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 首先, 能够提高自身工作热情和教学水平, 明确一些混淆的理论思想, 使自己去除浮躁、踏踏实实的工作, 本本分分的做人, 正确理解为人师表的含义;其次, 这种提高也不仅仅停留在专业教学的层面上, 还可以拓展到平日工作层面以外的各个方面;另外, “教育思想大讨论”还促使我对本专业、本学科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 真正达到“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意义所在。下面我就想谈一下我在“教育思想大讨论”学习中的一点思考, 即我系教学改革的一点点看法和认识。

教学改革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同时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中国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探索中, 目的就是要寻求一x个更加适应时代、适合本民族的教学体系服务于大众;我们舞蹈系, 在音乐学院舞蹈系成立到今天, 学科的设置、教材的安排也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过程;如何培养一批有我们自己特色、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人才, 一直是系里领导带领老师们时刻追求的。

我就自己古典舞专业特长出发, 认为把古典舞基训纳入到本科生学习中去, 是有可行性的, 而且可以和古典舞身韵课相结合教学学

首先, 古典舞基训作为舞蹈的基础训练, 对舞蹈演员身体机能、素质提高等方面, 起着重要的作用。古典舞基训同芭蕾基训一样, 有一套系统的训练体系, 是经过老一代舞蹈家们潜心研究而形成的舞蹈训练体系;是舞蹈演员每日的必修课,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方面大家都很清楚, 我就不多说了;

其次, 古典舞基训中特有的技术技巧语汇, 具有很若强X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古典舞作品区别于民间舞、芭蕾舞作品的就是古典舞特有的技术技巧, 它同芭蕾技术技巧不同的点翻身、串翻身、空翻、跟头都是要求舞蹈演员身体有极强的控制能力而完成的动作, 对待舞蹈演员身体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另外, 古典舞不同于芭蕾舞技术技巧的部分, 是吸收了戏曲、武术的一系列动作, 经过整理提炼形成了适合舞蹈的技术技巧, 所以它又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 是属于我们自己技术技巧;这也是为什么古典舞技术技巧在每个剧目作品中能够成为最吸引观众的部分;剧目中适当的加入高难的技术技巧, 不但能够凸显演员高超的身体能力, 衡量其技术水平, 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很多舞蹈大赛的赛程上, 都有对演员技术技巧展示的要求, 每到这个部分也是观众最为叫好的部分, 这也充分说明了它的存在价值和重要意义;

再次, 结合我系各年级学生谈一下, 进行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必要;

第一是规范。我们学校一部分是艺术院校科班出身的学生, 他们相对于高中生身体机能都相对解决好了, 如果把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放在一年级进行, 可以巩固这些学生基本功技能, 在他们开绷直解决了的基础上规范学生技术技巧能力;而对于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舞蹈的高中生, 能够在学习古典舞基训中得到规范开范, 对于这些没有多少舞蹈基础的学生学习古典舞基训, 虽然有难度, 不过相对于艺校生的规范、修整来讲, 在一张白纸上更能够把握规范二字, 并且一年级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

第二是提高。如果在进行了一年的芭蕾基本功训练之后的二年级开设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能够在芭蕾解决开绷直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力量的训练, 技巧按照学生掌握舞蹈的深浅进行开范、规范、强化, 还要加入用气息带动身体运用的训练;二年级的学生相对于刚进校时更加成熟, 接受能力也更强, 这个时候进行古典舞基训提高, 也是提升身体素质、技术技巧能力的最好时机机

第三是拔高。三年级开设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 学生在这个年级应该是最成熟, 前两年的学习已经把开绷直解决的很好了, 是身体最好用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加入的话, 能够起到一个拔高的作用, 不论是在身体上, 还是在心里上学生都能对自己有个客观认识, 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身体机能, 拓展他们的舞蹈语汇, 也为编导课程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素材基础;在技术技巧方面, 这时的学生更了解自己, 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技巧, 把他们运用到剧目学习和编创当中, 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最后突破;这个时候加入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也能为大四的毕业晚会打基础;

第四是升华。这个部分就是在大四进行这门课的学习, 我个人是錦不赞成在四年级开设古典舞基训课程的, 因为它具有局限性, 只是单纯的为毕业晚会服务, 目的性也较强, 而且不符合基本功训练规律, 没有相应的时间练习, 是个临阵磨枪的过程;但是, 即便是临阵磨枪, 还是会不快也光, 这也说明了古典舞基训课程对舞蹈鏫演员的重要作用, 也是可以的。

最后, 谈下古典舞基训与古典舞身韵相结合教学的设想;古典舞基训和古典舞身韵一向是一个有机整体, 从来都没有支离开的, 因为它们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依托的关系。在教学进行中, 可以以基本功训练为主, 身韵教学为辅的交织进行;因为两者是互通的, 在基本功训练时, 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身韵的素材;比如, 把上的腰组合从准备的踏牚步旁提、起手横拧, 到姿态斜腰, 这里面就涉及到了身韵的旁提动律、横拧动律、脚下踏步、以及姿态斜腰中的穿手;再比如, 流动的踢腿组合, 在编排上动作之间的舞姿衔接、亮相动作, 也不能不用到身韵的素材;那么, 两者相结合的学习, 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 并且在素材学习的同时, 还能教学生如何运用到实际组合当中去, 这样也开拓了学生作为编导专业思路, 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这样把两节课合二为一也减轻系里课时总量的一个法子;另外, 一些中专院校因为学生年纪小接受能力有限, 要学的课程也比较多, 都是在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融入身韵的学习, 效果也很好, 我中专也是这样学习的, 所以我觉得这样安排是可行的。

上一篇:科普小知识大全下一篇:瓷砖活动邀请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