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专题讨论发言稿

2024-04-07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专题讨论发言稿(共11篇)

篇1: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专题讨论发言稿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个人讨论发言材料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看似三对简单的矛盾对立关系,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三对关系泾渭分明,来不得半点混淆。厘清三种关系的界限,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民族观和事业观的前提。要时刻牢记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真正把精力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肩负起推动“五个延边”建设的历史使命。

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这“四面镜子”,正确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三种对立关系,深刻反思,深入剖析,认真补补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正本清源,使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成为党员干部的普遍自觉。

篇2: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专题讨论发言稿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如何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是古往今来为政者探讨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心为公者被世代传颂,一心为私者则为人所不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将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作为对党员干部政德的基本要求,把崇公、尚公的精神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因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站稳“公”的立场,才能经得起不良作风的考验。从一心为公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不但能够从实际出发,作出科学决策,也会自动隔离种种不良习气;一旦有了私心与私欲,产生了讲排场、想享受的念头,各种奢靡之风、享乐之风就会滋长起来。现实来看,凡是那些受到“四风”侵染,甚至跌入腐败陷阱的干部,无不是从公私界限模糊、公私之防松懈开始的。是非观,指一个人对待原则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一个人的是非观,不仅能表现他的道德水准和做人原则,也表现一个人的智慧和伟略。凡成就大事的人,一定是非分明,绝不混淆正确与错误界限,更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他们一定旗帜鲜明弘扬正确,也一定旗帜鲜明纠正错误。但是非

观并不是人生而有之,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资讯真伪并存的今天,是非混淆益发难辨。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干部群众的正面引导,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宣传培训让基层的干部群众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让他们在明是非的同时,提升他们引导干部群众认识是非的本领。尤其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增强政治定力上下工夫,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权力观,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握大局、大事、大势,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他强调,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掷地有声的话语,强调的是分清荣与辱的是非界限,和以何为荣、以何为耻要有鲜明态度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应坚持知行统一、言行一致,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们在实践中领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更好地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同时,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推动文明道德新风尚的形成。

反“四风”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见怪不怪抓起

“四风”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顽固性、反复性,决定了反“四风”既要抓铁有痕,又要持之以恒。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能抓住根本。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抓起,从一个个突出的问题改起,不正之风、不良现象就会不断减少;顺藤摸瓜、追根究源,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四风”问题的顽固“堡垒”就会被攻破、反复“秉性”就会被断根。禁公款送节礼、禁公款购买印制贺卡、禁公款吃喝风,这样的具体行动越多,一项一项做下去,党风政风必能为之一清。

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出台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央纪委开展纪检监察系统会员卡清退活动,下发《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这种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充分体现了中央的务实态度和坚定决心,也符合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工作规律。

一方面,工作需要有抓手,“四风”问题是有着具体的表现形式的,比如贺年卡,比如红包,比如过节送礼,反对“四风”必须切实解决这些存在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才能取得实际成效。另一方面,解决具体问题具有示范性。“四风”问题一开始也许并不是大问题,起初也都是些小问题、小毛病,放任不管才渐渐发展成大问题、大毛病。如果一开始就把小问题、小毛病管住治住,在避免出现大的问题的同时,还能给人以示范和警示。比如,连贺年卡、挂历等物品都不准用公款购买,违犯了都会被处理,那么更别提公款吃喝、公款送礼了。长期坚持下来,就能在公款消费这一块立下标杆、划定界限。

篇3: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专题讨论发言稿

界限大讨论发言稿

何庆波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应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爱岗敬业,敢于吃苦,甘于奉献,克服职业倦怠,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最大限度地把工作做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要给普通教师做出表率,要让他们认可,要让他们服气。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起到模范作用。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学生,用高尚的德行来感化学生,用大方的仪表来影响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保质保量的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

虽然教育行业是一个清贫的行业,但也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容易浸染一些不良风气和想法。但是我作为党员教师必须坚持廉洁从教的信念不动摇,坚决杜绝有偿家教和乱收费乱办班。如果心里只有自己的小算盘,而没有集体的大利益,不钻研教育教学工作,生

活上奢靡浪费,必然受到学生家长群众唾弃。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把“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是非观念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把我们的价值观从理论落实到实际中去呢?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地履行着工作职责,满腔热情,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关键。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领导干部要胸怀大局,把学校的发展及师生和家长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的辛劳与得失,秉公办事,不公权私用,要有公心;在学校管理中,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每位教师。

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荣辱观,便决定了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所谓“荣”与“辱”,就是反对无所作为,不劳而获,提倡奋发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总之,我应继续加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关系,只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非观、价值观就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道德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就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4: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专题讨论发言稿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线讨论发言提纲。而“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必须处理好的关键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做专题发言。

一、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在人类文明史上,公与私始终是个重大社会问题。二者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国家、民族、社会的健康发展,最关键节点就是正确处理好公私之间的关系。

何为“公”?当属公心、公利、公益。公古往今来,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及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孙中山先生以“天下为公”为座右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不渝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时期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杨善洲等模范人物,克己奉公、一心为公,塑造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

何为 “私?主要表现在私心、自私自利、损公肥私。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违背党的宗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其产生原因就是在思想上混淆了公与私的界限,将私利、私欲凌驾于公利之上,有私而无公。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昭耀等就是这方面的反面教材。

工作中有的表现为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有的表现为公私分明,不以私害公。事实上,廉与贪之间的界线,就是公与私之间的红线,绝对不能突破,突破了就是触犯为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视为永远的污点。作为党员干部怎样正确处理公与私的考验?首先要有公心,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心胸和情怀。第二要为人公正。“公生明,廉生威”,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一心为公,家里资助需要一捆稻草,从生产队里拿时还不忘跟队长说:称称斤,算算帐。一根稻草也不占公家的便宜。习总书记严肃的讲“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告诫我们,坚决把私欲关进“纪律”的笼子里,不假公济私,不任人为亲,努力做到诚心向善,倾心尽责,净心律己,全心为民。第三要处事公平。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能够依法行政,依章程办事,处理公平正义,不打人情牌,不凭个人喜好处事。

二、正确处理对与错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对与错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是与非”的关系。现代社会纷繁复杂,价值取向多元,人们对是与非、对与错的判断淡漠,一团和气,甚至黑白不分,导致了是与非“一头雾水”,真与假分辨不清,因而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如路人有难,该不该救的问题;亲人违法,报不报案的问题;网络谣言众人跟随转发的问题。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标准。歌德说过“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对与错是对立统一、紧密相连、相辅相承的关系。由于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经历、感悟、立场不同,都有自己对“对”与“错”的理解、“是”与“非”的评判。对于共产党人和党员干部来说,有利于国家、社会和人群众利益的就是对,损害国家、社会和人群众利益的就是错;有利于促进工作推动社会发展的就是对,反之就是错;有利于提高党的形象、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增加人民群众公信力的就是对,反之就是错。

作为党员干部,要处理好对与错,就要正确处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只有手段正当,目的合理,才能做出对社会、对群众有益的“对”事情。要提高道德意识,掌握多方面知识,运用知识和已有经验,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反复比较鉴别,做出清晰分析和正确的选择,发言稿《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线讨论发言提纲》。特别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冷静的分析思考,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有主见、有思想的做出自己的判断。“对”能给人以激励,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错”能给人以启示,教育人弃恶扬善。要对“错”有精神准备,要辩证地看待错误,正确的认识和改正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剖析失误的原因,分清真假、善恶、美丑,引导群众集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用一双慧眼识别对与错。对党员干部而言,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念理想,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敢于坚持原则,站稳立场,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摒弃好人主义的庸俗作风。恪守和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是对的,违背和损害群众利益就是错的,切实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

三、正确处理荣与辱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荣辱观是关于光荣与耻辱的道德评价标准。时代不同,荣辱观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荣与辱之间的界限是清晰的,决不混淆。荣是积极进取的目标;辱是消极低俗概括。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名言警句也都包含着强烈的荣辱意识。

市场经济形势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出现了一些荣辱颠倒的事例。个别名人以不计划生育张显地位超然、官场民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展示权利、人气,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艰苦奋斗被视为“冒傻气”。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联系群众被视为“走形式”。

如何使全党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向上,是个系统的社会工程。近些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正确的荣辱观念已贯穿融入每名党员干部干好事业、为人处世的现实工作生活中。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在干事业的过程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和品格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创造不凡的业绩,实现和分享事业兴我光荣的中国梦。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道德修养的终身课题和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项基本要求。牢固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为民、务实、清廉,心中有人民,努力做出经得起人民、实践、历史检验的突出贡献。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荣辱观属于道德范畴,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古人说:“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道德是灵魂的“净化器”,是公正的法官。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个人的操守和品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净化自己的生活圈,少一点违法不遵的行为,多一点违法乱纪的耻辱感,少一点违法乱纪的侥幸心,从细处、小处、实处做起,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地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带头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带头讲党性、重品行、知荣辱、做表率,以德服人,以德树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推动人们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奉献,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篇5: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专题讨论发言稿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而“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必须处理好的关键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做专题发言。

一、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在人类文明史上,公与私始终是个重大社会问题。二者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国家、民族、社会的健康发展,最关键节点就是正确处理好公私之间的关系。

何为“公”?当属公心、公利、公益。公古往今来,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及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孙中山先生以“天下为公”为座右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不渝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时期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杨善洲等模范人物,克己奉公、一心为公,塑造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

何为 “私?主要表现在私心、自私自利、损公肥私。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违背党的宗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其产生原因就是在思想上混淆了公与私的界限,将私利、私欲凌驾于公利之上,有私而无公。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昭耀等就是这方面的反面教材。

工作中有的表现为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有的表现为公私分明,不以私害公。事实上,廉与贪之间的界线,就是公与私之间的红线,绝对不能突破,突破了就是触犯为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视为永远的污点。作为党员干部怎样正确处理公与私的考验?首先要有公心,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心胸和情怀。第二要为人公正。“公生明,廉生威”,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一心为公,家里资助需要一捆稻草,从生产队里拿时还不忘跟队长说:称称斤,算算帐。一根稻草也不占公家的便宜。习总书记严肃的讲“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 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告诫我们,坚决把私欲关进“纪律”的笼子里,不假公济私,不任人为亲,努力做到诚心向善,倾心尽责,净心律己,全心为民。第三要处事公平。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能够依法行政,依章程办事,处理公平正义,不打人情牌,不凭个人喜好处事。

二、正确处理对与错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对与错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是与非”的关系。现代社会纷繁复杂,价值取向多元,人们对是与非、对与错的判断淡漠,一团和气,甚至黑白不分,导致了是与非“一头雾水”,真与假分辨不清,因而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如路人有难,该不该救的问题;亲人违法,报不报案的问题;网络谣言众人跟随转发的问题。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标准。歌德说过“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对与错是对立统一、紧密相连、相辅相承的关系。由于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经历、感悟、立场不同,都有自己对“对”与“错”的理解、“是”与“非”的评判。对于共产党人和党员干部来说,有利于国家、社会和人群众利益的就是对,损害国家、社会和人群众利益的就是错;有利于促进工作推动社会发展的就是对,反之就是错;有利于提高党的形象、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增加人民群众公信力的就是对,反之就是错。

作为党员干部,要处理好对与错,就要正确处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只有手段正当,目的合理,才能做出对社会、对群众有益的“对”事情。要提高道德意识,掌握多方面知识,运用知识和已有经验,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反复比较鉴别,做出清晰分析和正确的选择。特别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冷静的分析思考,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有主见、有思想的做出自己的判断。“对”能给人以激励,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错”能给人以启示,教育人弃恶扬善。要对“错”有精神准备,要辩证地看待错误,正确的认识和改正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剖析失误的原因,分清真假、善恶、美丑,引导群众集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用一双慧眼识别对与错。对党员干部而言,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念理想,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敢于坚持原则,站稳立场,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摒弃好人主义的庸俗作风。恪守和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是对的,违背和损害群众利益就是错的,切实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

三、正确处理荣与辱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荣辱观是关于光荣与耻辱的道德评价标准。时代不同,荣辱观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荣与辱之间的界限是清晰的,决不混淆。荣是积极进取的目标;辱是消极低俗概括。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名言警句也都包含着强烈的荣辱意识。

市场经济形势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出现了一些荣辱颠倒的事例。个别名人以不计划生育张显地位超然、官场民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展示权利、人气,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艰苦奋斗被视为“冒傻气”。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联系群众被视为“走形式”。

如何使全党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向上,是个系统的社会工程。近些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正确的荣辱观念已贯穿融入每名党员干部干好事业、为人处世的现实工作生活中。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在干事业的过程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和品格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创造不凡的业绩,实现和分享事业兴我光荣的中国梦。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道德修养的终身课题和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项基本要求。牢固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为民、务实、清廉,心中有人民,努力做出经得起人民、实践、历史检验的突出贡献。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荣辱观属于道德范畴,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古人说:“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道德是灵魂的“净化器”,是公正的法官。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个人的操守和品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净化自己的生活圈,少一点违法不遵的行为,多一点违法乱纪的耻辱感,少一点违法乱纪的侥幸心,从细处、小处、实处做起,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地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带头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带头讲党性、重品行、知荣辱、做表率,以德服人,以德树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推动人们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奉献,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篇6: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大讨论

南园小学刘主萍

我校过集中学习与“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作风建设专题大讨论座谈会。我觉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发扬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对照“理论思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理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三对关系界限,树立起观大势、善谋事、肯干事的工作导,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公与私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常言道:“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划清“公”与“私”的界限,才能当好人民公仆。“公”是“廉”的载体,“私”是“贪”的温床。诸多“老虎”“苍蝇”纷纷落马,正是混淆了公私之界,忘记了为民服务之旨,将“公”字抛于脑后,才最终走向那万劫不复的深渊。“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只有廉洁公正、摒弃私心,为民谋福祉,为国谋未来,早日实现中国梦才能指日可待。

二、对与错

作为教师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遵守《教师法》,不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乱向学生推销教辅以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违规接受学生家长请吃或礼品、礼金礼券等,而是认真上好

每一堂课,认真批阅每一本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就是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要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三、荣与辱

孔子云:“知耻而后勇。”意指一个人只有意识到了耻辱,才会奋发图强,取得荣耀。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遵循这样的规律。

有了耻辱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还被蒙在鼓里并不懂得觉醒。我相信中国人的根是文明的,不然怎么会创造了上下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呢?中国拥有者高尚的传统美德,与儒家道教思想之精华。现在中国人要做的就是找回曾经遗留下来的文明,找回应属于我们的荣耀。作为教师要树立集体观念、树立成才意识,扎实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不但要出力,而且更要出成绩,确保每个学生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篇7: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专题讨论发言稿

近期,要按照省委和市委的要求,我局深入开展“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专题大讨论,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深刻反思,深入剖析,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正本清源,使党的群众路线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深扎根,使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成为党员干部的普遍自觉。

在讨论过程中我意识到,想要正确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就必须做好三道题、树立三种观念:一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公与私的选择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是要公而忘私,提倡一个“让”字,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不贪恋享受,时刻做好“让”的准备;要牢记职责,做到一个“清”字,面对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耐得住清贫,做一个真正公而忘私的人;要为民造福,把握一个“谋”字,坚持心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二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对与错的判断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就是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提高修养,积聚正能量,做一个是非分明的人,敢于向一切错误言论、错误行为说不,向高尚靠拢、向正义看齐,带动积聚引领新风正气的正能量;要用正确的是非观为人处世,释放正能量,做到脑中有盏灯、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把尺;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把关定向,激发正能量,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掌好舵、带好头、把好关,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干劲和热情。三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荣与辱的鉴别题,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要提升修养,正确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之间的关系;要与时俱进,在思想文化价值取向上走在群众前头,做时代精神的诠释者、时代潮流的引领者;要不忘传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深入挖掘,去其糟粕,汲取营养。

对照中央和省委、市委提出的反对“四风”抓作风和“务实为民清廉”要求,结合实际,可以看到,“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看似三对简单的矛盾对立关系,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这三对关系泾渭分明,来不得半点混淆。厘清三种关系的界限,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民族观和事业观的前提。要时刻牢记党员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真正把精力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员干部来说“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本该分明,可在一些党员干部那里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界限。一些党员干部为了追求一时的权力和荣耀,忘了对错,没有了公私之分、荣辱之别,“四风问题”严重,理想信念动摇,学习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求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导致党群干群关系渐变为“油水关系”、“水火关系”,终削弱了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使得人民群众对公务员系统有了很深的误解。

篇8: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心得体会

——明确界限,树立观念

随着群众路线的深入开展“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讨论以及界限的确立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必须处理好的关键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员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必须泾渭分明,来不得半点混淆。“公与私”本质是权力观、利益观的问题;“对与错”是政治立场、是非观的问题;“荣与辱”则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下面我将对“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划分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理清“公与私”,树立正确权力观。

“尽公者,政之本也;树私者,乱之源也。”“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图大业中,老革命家们胸怀天下,襟怀坦白,严以律己,公私分明,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给我们树立了彪炳千秋的榜样。也让我们不禁反思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如何正确面对公与私的考验,如何正确看待公与私的界限。

如何划清公私界限,权力为公所用。我认为首先要有公心,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心胸和情怀。第二要为人公正。“公生明,廉生威”,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记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三要处事公平。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能够依法行政,依章程办事,处理事情公平正义,不打感情牌,不凭个人喜好处事。客观看待事情,客观看待自己。让权力在制度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

二、认清“对与错”,树立正确是非观。

在工作和生活中,党员干部要做好正确的“对与错”的判断题。“对与错”实际上就是是与非的关系,认清“对与错”即是树立好正确的是非观。社会发展伴随而来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使很多人对是非判定逐渐淡漠。但是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明是非,辩对错。敢于向一切错误言论、错误行为说不,向正能量靠拢、向正义看齐。要用正确的是非观为人处世,做到脑中有盏灯、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把尺。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把关定向,掌好舵、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为辽源的环保事业添砖加瓦,为家乡人民的绿水蓝天献计献策。

三、辨清“荣与辱”,树立正确价值观。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荣辱观属于道德范畴,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体现。古人说:“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道德是约束灵魂的方法,是塑造灵魂的手段。新的时代给了我们新的荣辱道德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瓴。在真善美和假丑恶之间划出了明确的界限。作为党员干部应让八荣八耻照进日常工作生活中,践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做到干部队伍纯洁化、思想清廉化。正确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之间的关系。与时俱进,在思想文化价值取向上走在群众前头,做时代精神的诠释者。让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深入工作中,走进群众中。从自身做起,先从知荣辱,再到懂荣辱,争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少一点违法不遵的行为,多一点违法乱纪的耻辱感,少一点违法乱纪的侥幸心,从细处、小处、实处做起,自觉地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自身做到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凡事讲党性、重品行、知荣辱、做表率,坚持知行统一,守住纪律底线,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篇9: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心得体会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员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公与私”本质是权力观、利益观的问题;“对与错”是政治立场、是非观的问题; “荣与辱”则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看似“三对”简单的矛盾对立关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我认为,这“三对”关系言简意赅,泾渭分明,内涵深刻,来不得半点混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为“大讨论”活动的规定动作,其意义十分深远。厘清“三种关系”的界限,是全体干部,尤其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权力观的前提。在当前学习实践活动中,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要从根本上分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和标准,时刻牢记党员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真正把精力才干集中用在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上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广大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肩负起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推动我市“转型发展”重任。不辜负党对我们多年的培养教育,也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图大业中,老革命家给我们树立了彪炳千秋的榜样。他们胸怀天下,襟怀坦白,严以律己,公私分明。在革命、建设、发展的艰苦年代,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与全国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毛主席也坚持几个月不吃肉,每天固定几两粮。在他们的带领下,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这是毛主席对刘胡兰高度评价;“为人民服务”这是他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这是送给一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到抗战一线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的题词;当毛主席得知张思德牺牲后挥毫写下了:送他人温暖精神不灭,为人民服务生命永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方志敏撰写的《清贫》一文中写到: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要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就在他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敌人满肚子热望在他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那知道从他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从衣角裤裆过细地捏,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在文章结尾他这样写道: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写于囚室);目前,全国上下正在学习河南兰考原县委书记焦裕禄,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这些先进人物就像天上星星一样闪亮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时代的符号,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线分辨上,毫不含糊,立场鲜明,旗帜鲜明,给我们后人做出了表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不同时期也树立了一些先进人物,比如:孔繁森、任长霞、徐虎、徐洪刚等等,但少之极少,数量骤减,影响力也在逐渐削弱。倒是大贪官、大老虎培养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让老百姓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如今,中央又提出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涵是:在国家层面: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在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 公正 法治;在公民层面: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相信这24字能真正深入人心,落实实处。令我们欣喜地看到,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深刻分析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在党内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查查病”,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着力解决干部作风建设问题;着力解决为民服务能力问题;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机制问题,根本目的就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回顾这些年来,自己在“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和标准理解和把握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满足一个低标准,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有违法违纪,作奸犯科。在行动上有时左右徘徊,存在侥幸心理,这些离《党章》和《党员干部行为准则》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痛下针砭,明辨公私、对错、荣辱。

一要通过对照学习和反复深刻剖析,认识到公私不分、对错混淆、荣辱颠倒的表现和危害,准确把握“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做到工作上的公私分明,思想上的明辨对错,行为上的知荣明耻,自觉遵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

二要在是非面前做好选择、判断和鉴别。通过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加强党性修养,大力加强世界观改造。要牢记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职责,不贪图享受。面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诱惑。要管住自己的头,不该想的不想;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不该说的不说;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党员。

篇10: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专题讨论发言稿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专题讨论活动心得

祝 成 宝

正确处理好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关系,是国家公务员行事的首要。也是一个公务员道德水准、学识水平、个人修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和表相。“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这三对简单的对立的辨证的矛盾的关系也是衡量一个人的基准。只有处理好三对关系,摆正六者的位置,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做事,为党出力,为人民服好务;才能受到百姓的爱戴、群众的拥护;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你的使命。

一、公与私

公,天下之是。情系祖国心系百姓就是公。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毛泽东主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焦裕禄同志的公而忘私群众利益至上就是天下之大公;一国之人以国是为事、以百姓为要就是公。单一的个体为一个政党、一个团队谋利虽然也是为公,但放在天下之公、放在百姓之前就成为私。公就是谋全局整域之事。

私,一己之事(利),不谋全局只谋一域。一个政党、一个团队、一个人为一己谋事牟利就成私。公与私是相对的,我们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就是要以天下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向公而忘私的道德情操精进。要树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情怀;要坚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要坚持“做天下事,行天下道”的理念,要公私分明,公而忘私,做一域之事,谋全局之是。

二、对与错

对与错是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群的标准是不同的。衡量判断对与错、是与非的标准笔者认为应该是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传统的道德观和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我认为凡是有利于祖国繁荣昌盛的,凡是有利于民族复兴的强化领导地位的,凡是有利于富乡裕民的思想、政策、措施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误的。凡是敌人拥护的就是错误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就是正确的,我们就要拥护。只有明辨对与错,我们才能坚持正确的,纠正错误的,不断向前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

三、荣与辱

我们共产党人要有正确的荣辱观,要以“八荣八耻”为基准把握自己,去应对道德颓丧、贪腐风行、民心浮躁。摈弃灯红酒绿的享乐与浮华,抗击金钱美女之诱惑,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百姓的人,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专题讨论活动就是要让我们共产 党人正确划清公与私、明辨对与错是与非、区分荣与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脑中有盏灯、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把尺,坚持心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正确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之间的关系,时时刻刻做到自警、自省、自励,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打击邪恶。引领人民建设道德高尚、精神健康、人民富裕的社会,建设民族复兴、繁荣昌盛的国家。

篇11: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专题讨论发言稿

体会

教师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心得体会

近期在学校党支部的组织下,开展了“公与私、对于错、荣与辱”的大讨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和一系列党的各级领导的讲话,逐步厘清了“公与私、对于错、荣与辱”的界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做好“公与私”的选择题,树立一个正确的利益观,那必须得公而忘私;要做好“对与错“的判断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那就必须提高修养,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具有正能量,做一个是非分明的人,敢于向一切错误言论,错误行为说不。带好头,把好关,激发

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都释放正能量,形成大的向上氛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就得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的关系。要与时俱进,做时代精神的诠释者,时代潮流的引领者。说得简单一点那就是,“公与私”是权力观,利益观问题;“对于错”是政治立场,是非观的问题;“荣与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绝对不可公私不分,对错混淆,荣辱颠倒。否则我们将无法取信于民,无法正确选择发展的路线,更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党员干部的形象,使我们的事业遭受损失。

“公与私”的问题,体现在自己具体工作生活中,就是要以校为家,一切都要以工作、事业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一事当先,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不存私念,不打小算盘,具有全局观念,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大局,不能一事当前,先己后人,更不能损公肥私。清清正正,明明白白,双肩明月,两袖清风。

在对待“对于错”的问题上,立场鲜

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决不可模棱两可,左右摇摆,不怕得罪人,坚定立场,聚集正能量,释放正能量,有错即改,向上看齐,具有高标准。向一切恶习宣战,向一切有损于党员干部形象的人与事做斗争,团结身边的同志,为事业抛洒汗水,做正义事业的先锋。

对待”荣与辱”,以一颗平和的心对待业绩和光荣,永远将自身置于对教师群体服务的位置,自己就是公仆,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奉献自己,不求索取,淡泊名利,甘居平凡。对晋级、奖励看轻看淡,不能伸手、不能开口、不能有损于人格做贪图名利的事。树立远大的理想,为教育事业、为国家、为民族的伟大梦想而鞠躬尽瘁。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就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一个人品格、智慧、理想的高洁度,切不可在这三者面前失去方向、迷失目标、丧失毅志。要永远心系事业、高瞻远瞩,树立崇高的理想,这样就会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一个远

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纯洁的人。我愿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教师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稿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关系千家万户。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做到全心全意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公与私

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讲,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服务学生过程中,“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护学校的财物,二是强化工作的责任心即公心。

首先看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浪费学校的一度电、一滴水、一本教案、一支粉笔和破坏学校公物的现象;其次看教育教学中有没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去真心关爱、耐心教育,有没有为家庭小事请假耽误工作或不认真备课、上课和批阅学生作业等现象。其实,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并不难,关键看我们能否放弃官本位思想,真正从学生及其家长的立场来看待公与私的关系;能否愿意做到公而忘私、先公后私;能否在心底对个人的私欲亮起红灯,自觉遵守职业规范。

二、对与错

对与错的关系比较简单。体现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只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遵守《教师法》,不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乱向学生推销教辅以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违规接受学生家长请吃或礼品、礼金礼券等,而是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阅每一本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就是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三、荣与辱

大家都知道,教师是个全凭良心的工作,认认真真教学是一天,做一天和

尚撞一天钟也是一天,但效果不一样。因此,不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要把学校的跨越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己的荣辱联系起来,树立新时期的“传导、授业、解惑”的正确理念,以学校荣为荣,以学生荣为荣。要树立集体观念、树立成才意识,扎实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不但要出力,而且更要出成绩,确保每个学生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只有树立荣辱观,才能有动力做好本职工作。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三对矛盾对立关系泾渭分明,厘清三种关系的界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好本职工作。

教师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稿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关系千家万户,教师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稿。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做到全心全意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公与私

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讲,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服务学生过程中,“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护学校的财物,二是强化工作的责任心即公心。

首先看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浪费学校的一度电、一滴水、一本教案、一支粉笔和破坏学校公物的现象;其次看教育教学中有没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真心关爱、耐心教育,有没有为家庭小事请假耽误工作或不认真备课、上课和批阅学生作业等现象,范文《教师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稿》。其实,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并不难,关键看我们能否放弃官本位思想,真正从学生及其家长的立场来看待公与私的关系;能否愿意做到公而忘私、先公后私;

能否在心底对个人的私欲亮起红灯,自觉遵守职业规范。

二、对与错

对与错的关系比较简单。体现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只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遵守《教师法》,不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乱向学生推销教辅以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违规接受学生家长请吃或礼品、礼金礼券等,而是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阅每一本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就是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三、荣与辱

大家都知道,教师是个全凭良心的工作,认认真真教学是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是一天,但效果不一样。因此,不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要把学校的跨越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己的荣辱联系起来,树立新时期的“传导、授业、解惑”的正确理念,以学校荣为荣,以学生荣为荣。要树立集体观念、树立成才意识,扎实工作,教育教学工

作不但要出力,而且更要出成绩,确保每个学生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只有树立荣辱观,才能有动力做好本职工作。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三对矛盾对立关系泾渭分明,厘清三种关系的界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好本职工作。《教师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稿》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

专题讨论心得体会

近期,要按照省委和市委的要求,我局深入开展“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专题大讨论,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深刻反思,深入剖析,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正本清源,使党的群众路线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深扎根,使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成为党员干部的普遍自觉。

在讨论过程中我意识到,想要正确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就必须做好三道题、树立三种观念:一

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公与私的选择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是要公而忘私,提倡一个“让”字,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不贪恋享受,时刻做好“让”的准备;要牢记职责,做到一个“清”字,面对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耐得住清贫,做一个真正公而忘私的人;要为民造福,把握一个“谋”字,坚持心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二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对与错的判断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就是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提高修养,积聚正能量,做一个是非分明的人,敢于向一切错误言论、错误行为说不,向高尚靠拢、向正义看齐,带动积聚引领新风正气的正能量;要用正确的是非观为人处世,释放正能量,做到脑中有盏灯、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把尺;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把关定向,激发正能量,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掌好舵、带好头、把好关,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干劲和热情。三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荣与辱的鉴别

题,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要提升修养,正确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之间的关系;要与时俱进,在思想文化价值取向上走在群众前头,做时代精神的诠释者、时代潮流的引领者;要不忘传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深入挖掘,去其糟粕,汲取营养。

对照中央和省委、市委提出的反对“四风”抓作风和“务实为民清廉”要求,结合实际,可以看到,“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看似三对简单的矛盾对立关系,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这三对关系泾渭分明,来不得半点混淆。厘清三种关系的界限,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民族观和事业观的前提。要时刻牢记党员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真正把精力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员干部来说“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本该分明,可在一些党员干部那里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界限。一些党员干部为了追求一时的权力和荣耀,忘了对错,没有了公私之分、荣辱之别,“四风问题”严重,理想信念动摇,学习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求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导致党群干群关系渐变为“油水关系”、“水火关系”,终削弱了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使得人民群众对公务员系统有了很深的误解。

要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追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是必须高度重视“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二要正确认识“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

问题。“公与私”是权力观、利益观的问题,“对与错”是政治立场、是非观的问题,“荣与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要明确公私不分、对错混淆、荣辱颠倒的表现和危害。三要准确把握“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筑牢思想防线,增强群众观念,坚持知行统一,守住纪律底线。只有正确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把我们的价值观从理论落实到实际中去,才能把我们的价值观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脚踏实地的履行着工作职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专题讨论心得体会

近期,要按照省委和市委的要求,我局深入开展“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专题大讨论,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深刻反思,深入剖析,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正本清源,使党的群众路线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深扎根,使践行党的根本宗

旨成为党员干部的普遍自觉。

在讨论过程中我意识到,想要正确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就必须做好三道题、树立三种观念:一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公与私的选择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是要公而忘私,提倡一个“让”字,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不贪恋享受,时刻做好“让”的准备;要牢记职责,做到一个“清”字,面对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耐得住清贫,做一个真正公而忘私的人;要为民造福,把握一个“谋”字,坚持心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二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对与错的判断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就是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提高修养,积聚正能量,做一个是非分明的人,敢于向一切错误言论、错误行为说不,向高尚靠拢、向正义看齐,带动积聚引领新风正气的正能量;要用正确的是非观为人处世,释放正能量,做到脑中有盏灯、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把尺;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把关定向,激发

正能量,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掌好舵、带好头、把好关,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干劲和热情。三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荣与辱的鉴别题,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要提升修养,正确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之间的关系;要与时俱进,在思想文化价值取向上走在群众前头,做时代精神的诠释者、时代潮流的引领者;要不忘传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深入挖掘,去其糟粕,汲取营养。

对照中央和省委、市委提出的反对“四风”抓作风和“务实为民清廉”要求,结合实际,可以看到,“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看似三对简单的矛盾对立关系,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这三对关系泾渭分明,来不得半点混淆。厘清三种关系的界限,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民族观和事业观的前提。要时刻牢记党员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真正把精力才干集中和

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员干部来说“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本该分明,可在一些党员干部那里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界限。一些党员干部为了追求一时的权力和荣耀,忘了对错,没有了公私之分、荣辱之别,“四风问题”严重,理想信念动摇,学习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求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导致党群干群关系渐变为“油水关系”、“水火关系”,终削弱了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使得人民群众对公务员系统有了很深的误解。

要理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追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是必须高度重视“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党的建

上一篇:送亲戚领导什么礼物好,2016一般送领导送什么礼物下一篇:下双乡学区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