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工作方法与技巧

2024-04-13

人民调解工作方法与技巧(精选8篇)

篇1:人民调解工作方法与技巧

村官考试农村工作知识:人民调解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2009-06-15 14:54:15 来源: 浏览次数:114 网友评论 0条

(一)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照合法性的原则,严格依法律调解,对纠纷的解决没有具体法律规定可循时,依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处理。

(二)是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的时候,应当坚持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即一方面应当对当事人宣传讲解国家现行法律的要求,进行普法教育;另一方面应在调解中提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善良风俗,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这是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内在要求。

(三)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调解的方法民间纠纷不仅广泛存在,而且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情况不断变化,千头万绪。这就要求调解员在调解纠纷时,要能够全面了解纠纷的情况,掌握纠纷发展变化的规律,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从而牢固把握调解工作的重点。一般而言,要顺利解决纠纷,特别是复杂的纠纷,就必须学会抓主要矛盾,突出调解工作重点的方法。当然抓住主要矛盾和解决主要矛盾,并不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因此,调解员在解决纠纷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力量抓好中心工作,而且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注意处理好其他次要矛盾。

(四)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一般而言,调解工作主要是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这对多数当事人是有效的,但有些时候耐心的说教并不能触动当事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出丑。一个人产生的思想问题、与他人发生纠纷,大多数与切身利益有关。有些民间纠纷发生的原因,是当事人在生产生活中确实存在一定实际困难。解决这类纠纷,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找出症结所在,切实帮助解决。困难解决了,矛盾也就化解了。因此在调解民间纠纷时,调解员应当注重解决在纠纷中当事人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如果不注意解决当事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调解员对当事人的思想开导就会脱离当事人的实际状况,难以收到实效。可见,在调解民间纠纷时,调解员不仅要说服教育当事人消除思想上的隔阂,而且要切实帮助解决纠纷所涉及当事人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最终彻底地化解纠纷。

(五)换位思考的方法换位思考,指在解决纠纷时,要从不同的人、角度、高度、层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做到考虑周全,问题解决得圆满彻底,不留后遗症。换位思考的方法在具体应用时,分两个方面。一方面,调解员应当站在当事人双方的立场和角度,寻找全面解决纠纷的适当方法。要协调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不仅要求当事人之间的交流,而且调解员与当事人的交流也不可缺少,换位思考在与当事人沟通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调解员就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可见交流离不开理解,理解离不开换位思考。只有通过换位思考,从当事人双方的立场来看事情,才能真正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了解当事人的想法,理解当事人,是与当事人真诚交流,取得当事人信任的前提。现在调解员已经意识到了理解当事人的重要性,但是不幸的是,有些人缺少了换位思考的意识。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当事人的想法、感受及要求,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当事人“应该”有什么想法、感受和要求。调解员认为自己是在为当事人着想,但以此为前提的调解效果并不像调解员所想象或期待的那样。调解员面对这种情况,觉得委屈,觉得自己“好心没好报”。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是必然的,因为调解员这种对当事人的理解,是以本位主义来了解当事人的想法及感受。调解员的这种做法忽略了当事人真正的想法及感受所以既缺乏了对当事人的尊重,又没有真正做到为当事人着想。调解员只有善于进行换位思考,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才能避免自己考虑不周全或遗漏之处。调解员在提出调解方案或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时,也应当注意换位思考的方法。站在当事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去思考矛盾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所能接受的向对方让步的底线,有利于提出合情合理解决纠纷的方案。同时换位思考的方法的运用,会让当事人感觉到调解员是从当事人的利益出发,从而消除对调解员的抗拒心理,听取调解员的合理建议,便于调解的顺利进行。

(六)苗头预测的方法事物的演变,总有一个萌芽、发展和扩大的过程。矛盾纠纷也是如此。现实生活中,矛盾往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缓和到激化,只有认识了矛盾的特点,掌握了矛盾发展的规律,有预见性地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准备工作,才能有效地防止矛盾激化。苗头预测的方法就是要求调解员针对纠纷当事人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变化的特点,抓住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分析变化的现状、原因,提出解决纠纷的对策,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的扩大和深化。主动运用苗头预测的调解方法是人民调解“防调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的具体要求。“防”与“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能够抓住纠纷发生或深化的苗头,消除纠纷,或使纠纷尽可能减少,这是一种最好的调解。这就是要求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要注意观察纠纷当事人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的蛛丝马迹,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抓紧工作,积极疏导,妥善解决,这样才能切实预防矛盾激化和新纠纷发生。

篇2:人民调解工作方法与技巧

孙志华

一、人民调解的基本知识

1、人民调解的概念

人民调解是由本地人民群众推选的群众性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弄清事实真相,评断是非曲直,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劝导,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性自治活动。人民调解也是一项中国特色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

2、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

(1)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一方面,要加大对民间纠纷的调解力度。使纠纷得到及时化解,努力把可能激化的纠纷降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当前民间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增强对民间纠纷发生的预测,控制能力,加大预防工作的力度,减少纠纷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2)通过调解工作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法律教育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3)向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和基层人民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

二、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调解工作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调解同种类型,同等难度的民间纠纷时,尽管甲乙两名人民调解员采用的调解手段、运用的调解方法和经历的调解程序大致相同,但调解结果却迥然不同,甲调解员又快又好地解决了纠纷,而乙调解员却事倍功半,久调不决。原因何在?一项调解工作的顺利完成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一

个主要的因素就是调解人员的调解方式和技巧。在调解不同类型的纠纷时,除了要运用不同的调解方法,还要根据纠纷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调解技巧,把调解方法和调解技巧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达到事半功倍,顺利完成调解工作的目的。

今天,我主要给大家讲一讲在调解纠纷过程中,纠纷要素的运用技巧。

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以及原因是民间纠纷的五大要素。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五大要素是做好各类民间纠纷调解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可以说,掌握好这五大要素是调解好民间纠纷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技巧。

1、时间要素运用技巧

民间纠纷所涉及的时间问题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纠纷发生的时间;纠纷持续的时间;调解纠纷的时机。民间纠纷发生的时间往往具有季节规律,它是调解人员做好预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民间纠纷持续的时间,往往说明了民间纠纷的复杂程度和调解工作的难易程度。对于这类时间长、隔阂深、问题比较复杂的纠纷,调解人员要做好持续作战的准备。调解纠纷的时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对于持续时间长久调未决的纠纷,调解人员要选取最佳时机再一次进行调解;二是指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调解人员要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如何实活把握调解纠纷的时机呢?首先,在调解时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反复调查研究,耐心细致做工作,抓住有利时机稳妥解决。如果遇到当事人不懂法时应当先宣传有关法律,循循善诱,积极疏导,进行调解。如果遇到当事人冲动发火不冷静时,不能强行调解,这样是起不到调解的作用的。应等待时机再行调解。其次,根据谈话的环境和当事人的心态决定谈话的内容。特别是批评教育的话,提出要求的话,更要注意说话方式和说话时间,以免引起当事人的反感和敌视。

2、地点要素运用技巧

受生活环境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发生在不同地方的相同民间纠纷,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譬如:同样是因为建房时所建房屋高于邻居家的房屋而引起的房屋纠纷,在发达的农村地区,邻居往往会因为采光权受影响而与建房者发生纠纷,大多表现为争吵;而在落后且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农村地区,邻居往往会以自家的风水受影响而与建房者发生纠纷,发生打架斗殴的概率大大增加。调解人员只有熟悉掌握地点要素,才能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

纠纷发生的地点不同,纠纷态势的发展程度就会不同。例如:婚姻家庭纠纷,如果是发生在家庭之外,其严重性就会增加,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就要升级甚至已经升级,调解的难度也就会增加,而如果发生在家庭内部,问题也许会比较容易解决。因此,纠纷发生的地点不同,调解纠纷所要采取的对策也要随时调整、改变。正确掌握纠纷发生的地点要素,便于正确选择适当的调解方法,也便于灵活运用其他调解技巧。

3、人物要素运用技巧

纠纷的主体是双方当事人。调解纠纷实际上是调解人员对双方当事人所做的疏导、说服工作。由于自然状况、社会阅历、文化素质和道德观念的差异,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个性特征的当事人对纠纷和调解人员的工作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外向型性格的人感情外露,内心想法会很快通过表情和行为表现出来;而内向型性格的人感情深沉,内心想法不易形于色和付诸于行动。这就要求调解人员善于察颜观色,通过分析纠纷当事人的表情、言语和行为,异清楚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再如,文化水平、法律素质高的人,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纠纷心理不容易形成,即使形成也不易外化为纠纷行为。如果这类人与其他人发生了纠纷,他们对调解员有道理的话容易听得进去,也能理解调解员的工作并给予配合;反之,文化水平、法律素质低的人,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纠纷心理容易形成并容易外化为纠

纷行为。对这类纠纷当事人,调解人员就必须多花功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法律和政策讲清楚、讲透彻。针对这种类型的当事人,平时的帮教工作和回访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调解人员只有把握了纠纷当事人的个性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调解方式和方法,攻心为上,突破当事人的种种心理障碍,以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

4、情节要素运用技巧

纠纷的情节要素主要是指纠纷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的真实情况。纠纷的萌芽、发生、发展乃至激化的全部事实经过、纠纷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各有哪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甚至双方当事人各自的企图、动机和目的等等都是调解纠纷的事实依据。掌握充分的事实依据,做到有备无患,打有准备之战,对于蛮不讲理、死不认账、心存侥幸的当事人,调解员出示真实全面的事实证据,可以起到威慑当事人,促使其低头认错的作用。而对于心存疑虑,有所顾虑的当事人,一个充分掌握纠纷情节的调解员更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对调解人员来说,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这些事实依据,才可以在调解中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调解方法,继而使当事人双方心服口服,使纠纷顺利得到解决。

5、原因要素运用技巧

篇3: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一、信访工作的方法

信访工作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反映、专线电话、领导接待日、上访接待室、明察与暗访等。

1.综合反映

综合反映就是把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各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综合研究, 从现象到本质, 从个别到一般, 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 从中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 再经过整理加工, 供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时作参考。

具体分析的方法较多, 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向分析、对比分析、典型分析、逻辑分析等。

综合研究的方法也很多, 主要有:按时间划分的有年度、季度、月和不定期的综合, 按地域划分有地区、部门、系统的信访情况和问题的综合, 按问题性质划分有动态性、政治性、政策性综合和其他突出的、特殊问题的结合。

2.专线电话

专线电话, 指在一些大中型城市, 群众通过有关部门设立的专线电话, 直接向各有关部门反映问题, 提出建议和意见。专线电话的工作管理人员随时受理市民来电, 并分送相关领导或部门落实办理。

目前专线电话有政府部门的“市长热线”, 有企业的“厂长专线”, 有新闻界的“消费者热线”、“投诉热线”等。

3.领导接待日

领导接待日, 指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中, 确定几个单位时间为群众来访接待日, 由领导轮流接待来访群众, 听取意见, 帮助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助于领导体察民情, 见微知著, 了解群众的普遍愿望和要求, 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 进一步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提高办理效率。

4.上访接待室

上访接待室又称信访接待站, 是建国以来就有的接待信访的形式。它隶属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秘书机构, 是信访工作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形式。在这里, 信访工作的基本方法———“送”、“转”、“办”、“查”得到充分展示。

近年来, 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人, 通过“明察暗访”, 了解民情, 掌握诸多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还有诸多地方专门组织有主要行政领导参与的出访行动, 明察暗访于车站机场、码头集市, 并已成为一种不定期的工作制度, 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促进廉政勤政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信访工作的技巧

(一) 处理集体上访的技巧

集体上访影响大, 一般是事态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 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 群众利益受损而造成的严重后果。一旦发生, 信访工作人员就应当立即进行劝阻、疏导、宣传、教育工作, 具体应做到:

1.做好超前工作

对于可能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的因素, 信访工作人员应做到心中有数, 并积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 化解纠纷, 力求将主要问题解决在基层。

2.认定目标, 将矛盾化解在萌芽时

一般情况下, 群众集体上访之前都有一些兆头、迹象, 信访工作人员应当及时捕捉苗头目标, 早发现, 早做疏导, 及时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综合处理, 使工作做在前头, 化被动为主动, 尽力将集体上访的纠纷化解于萌芽初生之时, 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3.领导过问, 督促检查

对群众集体上访的处理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工作, 仅靠信访部门难以处理妥当, 必须依靠地方部门的领导高度重视、督促检查、亲自处理, 从宏观与微观角度结合管理, 从而妥当解决。

4.层层负责, 稳定于基层

群众集体上访一旦发生, 各级领导就应当进入临“战”状态, 贯彻“分级负责, 归口办理”的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将事态稳定于基层, 矛盾发生于哪一级、哪一部门, 就应当由哪一级、哪一部门全权负责, 善始善终地处理, 决不能上缴矛盾, 推卸责任。

5.积极配合, 协同处理

面对群众集体上访, 各部门均应主动配合, 相互积极协作, 尽最大努力阻止上访群众越级直接进京, 公安、铁路、交通、航运等部门的相互配合、协作尤其关键。

6.持原则, 不乱许诺

处理集体上访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 教育群众依法信访, 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凡属合理要求, 必须认真帮助解决;要求合理但涉及全局难以一时解决的, 要说明清楚, 讲清原则, 决不能胡乱许诺, 以免追究而陷入被动。对于一些无理取闹的, 决不能在压力下无原则地迁就、许诺, 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二) 减少重信的技巧

重信, 是指群众在来信中为反映和要求解决同一问题而多次反复的来信。这种形式大多表现为信访者在同一地点多次信访、逐级反复信访、同一信件纵横交错地多投等几种状况。

减少重信对信访工作十分重要, 具体办法有:

1.坚持复信制度, 提高复信质量

对于人民的来信要坚持每信必复。一是直接复信, 如果来信内容清楚, 要求解决或询问的问题较简单, 又有明确政策规定, 复信应当给予明确无误的答复。二是可随转办信, 批复承办单位直接复信。

2.做好初信处理, 提高“一次清”指数

对于初信所反映的问题, 要仔细分析, 认真权衡, 对于要求合理按政策又能解决的, 要及时处理, 争取一次性彻底解决。

3.明确归口, 分清责任

为防止相互推诿扯皮而造成的重复信访, 信访工作人员应当分清反映问题所涉及的部门, 理顺关系, 确定主要责任部门与人员。对于涉及跨单位跨部门的来信, 应当报请主管领导签字, 确定一个主管部门牵头, 组织协调好相关单位与部门, 齐心协力, 解决问题。

4.加强催办, 督促检查

对于交办信件应建立严格的催办制度, 从受理信件开始, 就应当做好立案、发函、交办、查处工作, 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力争做到“件件清楚, 事事落实”。

5.过高期望, 合理把握

对于来信来访中有过高或无理要求的, 处理单位应当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必要时应合理给予批评教育, 避免无原则的纠缠。

(三) 处理重访老户的技巧

重访老户是信访工作中较难处理的“老大难”, 涉及面广, 执行难度大, 协调困难。对于这些人, 信访工作者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 坚持信访工作原则, 将说服教育与必要的疏导手段相结合, 认真调查, 负责处理。具体办法有:

1.切实做好初信初访, 尽力避免重访

对于初信初访, 信访工作者要认真处理, 仔细调查, 按政策办事, 决不留尾巴, 以免拖拉;对于不符合政策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 要说明清楚, 晓之以理, 让信访者不存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于当地能够解决的, 要劝说其回当地反映, 依靠地方相关方面予以解决。这就从源头上减少了重访的数量。

2.领导支持, 上下配合

这是解决重访老户的关键。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分级负责, 归口办理”的原则, 认真调查研究, 本着谁对口、谁处理的方针, 凡属本部门应当处理的问题, 必须迅速办理;对于隶属下级单位或相关部门处理的, 要及时归口交办, 并加紧催办。

3.不同情况, 区别处理

对于重访老户的处理, 应当因人因事而异, 不能一刀切。要认真检查其信访内容, 对于合理而紧迫的问题, 应请地方相关部门协同尽快解决, 对于过高要求或无理纠缠的, 应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动员他们尽快返回原地。其中情节严重, 妨害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信访条例》的, 应移交公安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4.“一定三包”, 措施得力

对于重访老户, 有关地区或单位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先将其稳定于当地, 然后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妥当处理。“一定”即定任务, “三包”即包调查、包处理、包做思想工作。对于一些问题复杂的重访老户, 要施行主要领导包案制, 深入细致地做好他们的疏导、劝服、诱导工作, 使矛盾得到缓解, 避免造成事态无限拖延、扩大。

5.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

对于一些上访老户既要把握原则性, 不能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 又要灵活变通, 特事特办, 尽量多考虑其实际困难, 创造条件予以逐步解决。

(四) 处理匿名信的技巧

匿名信, 指不署名的来信, 有些署假名的来信也属于此类。一般是揭发检举、控告某单位或某人违反国家法律、法令、政策、规定等方面的问题, 又属于揭发控告性质的信件。对于匿名信, 我们应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 既要看到其为上级领导机关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线索, 为纠正不正之风, 揭发违法乱纪行为, 查处各种案件起到了积极作用, 又要注意到有个别匿名信夸大、歪曲事实, 别有用心地诬陷他人的消极作用。因此, 必须注意:

1.区别匿名信与诬告信

两者的根本差异在于:反映真实情况, 出于善意目的, 期望上级领导能帮助整改的, 是匿名信;而歪曲事实, 蓄意造谣诽谤, 出于个人不良目的, 泄私愤的, 是诬告信。不能因为两者形式相近而采取一概不予理睬的态度, 一律不查或有告必究均不是正确的处理办法。正确妥当的处理办法是:对揭发重要问题、重大案件的匿名信, 先要初步核实情况, 实事求是, 既不隐瞒不报, 也不夸大其词, 应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 再做处理;对于不明真相的匿名信, 各级信访部门的内刊 (简报) 一律不刊登、不转载;对于反映一般问题或非原则问题的匿名信, 可以不查, 或将其转交有关上级领导参考;对于内容反动、恶毒攻击漫骂的匿名信, 可交公安部门予以查处。

2.保护当事人, 不层层下转

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对受理和办理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规定了严格的信访纪律, 条例明确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 并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处理匿名信, 也应当本着这一原则, 保护揭发人, 不将其层层下转, 一般应控制在收信受理单位, 有必要的可转上级有关部门。需查处的一般应由第一受理单位直接查处, 或由领导批示有关单位予以查处。

3.对诬告信, 应当追究责任

篇4: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巧

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而教育学的具体运用却是一门艺术。教书是一门职业,教书育人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照本宣科的老师是教书匠,教书育人的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是伟大的:他把未来做为自己的创造篮本,他把学生的心灵做为自己的雕塑对像。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迟到早退,打架骂人,这个学生得满分、那个学生不及格,你瞪我一眼、我撇你一嘴……每一件事单独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每一件事都可能成为学生变化的十字路口:处理得好,一件琐碎的工作都可能成为支撑学生成功的基石,学生脚踏这一块基石一步步向前,在自己人生的某一时刻蹬上自已事业的顶峰;处理不好,一件小事可能成为下滑的斜坡,学生可能由此而跌入人生的泥坑。班主任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教学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挑选和培养班干

我在初接手一个班级的时候,都会认真阅读每个学生的前班主任对其的评价,从这些评价中可以大致看出每个学生的特点,并且注意把责任心强,做事认真和有过班干部经验的学生培养成第一批班干,平时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才华,树立威信,如果他们真有能力,在以后的选举中自然会连任;但有时评语也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学生的特点,有些班干部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观察挑选,可以把威信高,在同学中有发言权并且维护班级荣誉的学生选为班干,事实证明,这样的班干部都是我的得力助手。班干的挑选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成绩好或者乖宝宝式的学生。有些学生胆大妄为,喜欢调皮胡闹,有时甚至会给我带来一些麻烦事,但是他们比那些文静内向的学生常常会多一些冲劲和特长。不少调皮的学生体育好,交往能力强,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我利用这些同学的特长找一点易出成果的事给他们做,利用成绩鼓励他们,再将一些简单的班级事务交给他们处理,允许他们出错,但事后一定要求他们反省,通过这样树立起他们的责任心,自觉抑制不良习性,这种班干在处理班级事务时一般会越来越顺手,并且自己也会做得越来越好。

二、勇于承担责任,共商处理对策

学生有问题,教师肯定有一定的责任,班主任必须要有承担责任的胆量和勇气。根据我的经验,家访时如果能够主动承担一定责任,家长一般会表示谅解。在向家长陈述学生问题时,首先应承认自己班主任经验不够或者工作不够细致,对学生所产生的问题要负主要的责任。同时也要指出,班主任的能力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家访的目的就是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找出一套针对该学生的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学生健康发展。班主任的工作辛劳而有乐趣,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把原是一盘散沙的一班学生凝聚成一个团结、坚强的集体的时候;当看到优秀学生不断涌现,问题学生逐渐转变,茁壮成长的时候,我就会意识到我所付出的劳动和心血都没有白费,都是有价值的,就会感到由衷的快乐和无比的幸福。

三、欣赏看待学生,关注学生优点

欣赏看待学生,关注学生优点,是班主任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学生的很多优点并不是表露在外的,而是潜在的,所以教师必须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让学生信任老师,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才能被老师发现。记得五年级开学,我们班转来了一名学生,只见他的作业写的歪歪扭扭,卷面非常潦草。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做小动作,不遵守课堂秩序,弄得科任老师意见很大。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临了,学校组织象篮球兴趣小组,要求每个班级推荐3个喜欢打篮球的同学,全班只有少数几个同学举手,他就是其中的一个。我眼前一亮,发现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马上确定让他参加篮球兴趣小组,并鼓励他认真学习,还让他参加校篮球比赛,果然他不负众望,在校篮球赛中获得一等奖,当我在班级里宣布比赛结果时,全班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面对一张张充满祝福的笑脸,他的脸涨得通红通红,因为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受到这么盛情的礼遇,从他那洋溢着笑意的神色可以看出,他很满意,很开心。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现他变了,变得积极向上,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完成。于是,我找机会在公开场合多次表扬他,我还特别打电话把孩子的进步告诉家长,要求家长多关心他,多表扬他。

四、换位思考问题,寻求最佳方法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更是劳累。可是,很多的时候,我们的辛勤耕耘,未必就一定有一个理想的收获。我有一个习惯,喜欢将讲评过的作业再次收上来看,检查学生是否改正过来了,这样既可以发现他们上课是否认真听讲,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哪些知识还没掌握,以便以后在教学中有所侧重。记得那是星期一上午,我照例将上周讲评过的作业收来检查。发现大约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将我讲过的题目改正过来。当时,我不甚理解,将这部分学生的名字一一记下来,准备狠狠地批他们一顿。我刚走出办公室,正好遇到学习委员来抱作业本,我就向他了解了一下情况,他向我述说原委。原来当时正好是星期五下午第三节课,同学们都急着放学回家,加上操场上很多班级都在为下周即将举行的歌咏比赛做准备。那歌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同学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匆匆订正完作业,应付了事。经过他这么一说,我的心情豁朗开朗。我觉得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学生。是我没有选好恰当的时机。作为老师,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多体谅一下他们的感受,而不能一味去怪罪他们。经过这件事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才能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

篇5:浅谈离婚案件调解的方法与技巧

浅谈离婚案件调解的方法与技巧

在民事纠纷案件中,离婚案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该类案件是一种发生概率高、存在面广、恶性转化快、连带问题多的特殊民事纠纷,不但涉及婚姻关系、子女、财产、以及债权债务问题,而且涉及的法律关系较多,不仅关系到当事人双方,甚至会涉及、惊动当事人的亲友以及社会相关人员和部门。离婚案件的妥善解决与否,不但关系到法院的办案质量,也关系到双方当事人的生活和命运,更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发展。因此,离婚案件的审理,一直是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重点,是社会各界、各群众机关关心与注意的热点。本文拟就离婚案件的调解方法和技巧做粗浅的探讨。

一、离婚案件审理中调解方法的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离婚案件所审理的结果,首先,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双方的权益;其实,涉及双方子女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子女的健康成长问题;第三,直接影响双方父母、亲人的生活。如父母赡养侍候等问题;第四,还有可能涉及双方的单位和朋友,如离婚后碰到生活上的问题,以及与朋友的债权债务问题等。审理离婚案件中,调解方法的得当于否,时机把握的是否到火候,对离婚的双方当事人、对社会意义非同一般。

第一,适当的调解方法可以消除夫妻双方的矛盾,促进相互的沟通,使双方重归于好,破镜重圆。有时离婚的一方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时,只是因某些事对对方心生怨恨,咽不下一口气,非要闹个鱼死网破,在这种情况下法官作为中间人从中调和,若调解方法把握适当,则很有可能使双方和好,通过调解,使双方当事人思想沟通,达到缓解、消除矛盾、相互谅解的目的,促使婚姻关系向和美方向发展。

第二,有利于避免矛盾激化,顺利达成离婚协议。调解不仅是和好案件所需要的,而且是离婚的案件所必须的手段。因为双方当事人离婚远不止涉及双方的婚姻关系,更涉及到子女、财产以及债权债务问题。正确、妥恰运用调解技法,可以更好地引导双方当事人冷静地面对这些问题,提出妥善解决办法,达成离婚协议,防止双方当事人矛盾激化,而使双方失去协商的基础。因为离婚案件一旦双方当事人不能诚意地进行协商,法院要运用判决来完全客观、公正地解决离婚案件是十分困难的。不管是子女问题、财产问题或者债权债务问题,一旦双方当事人产生争议,都不肯如实客观地陈述事实、提供证据,势必造成法院认证、判决的困难。并且法院要为此浪费更多的诉讼资源,也不利于案件顺利解决。因此,妥恰运用调解手段,能避免激发矛盾,有利于案件的顺利、妥善解决,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能把子女因离婚而造成的身心创伤降到最低。父母的离婚,无疑会给子女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和精神上的痛苦。这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打击,对子女(特别是未成年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对子女应尽的义务(特别是未获抚养权一方)必将因矛盾的存在而大打折扣,如不支付抚养费。有的案件经判决后获抚养权一方甚至会要求子女与另一方断绝父(母)子关系,并拒绝对方探望,这些因素必将严重损害子女的身心健康。

第四,能最大程度的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离婚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关系与其他案件不同,双方并非“仇家”,而仅是因为感情破裂才导致离婚。因为调解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具体体现,一旦达成协议,双方当事人一般都会自动履行,并保证相安无事。有利于案件的执行。而判决离婚的案件,不管是财产、债权、债务或者是对子女承担抚养义务,因为非其自愿,并且如前所述,判决不可能绝对客观公正,那么,义务当事人就可能不履行或不主动履行判决内容,从而引起执行程序。这种执行程序的启动,社会效果显然是不理想的。离婚案件中调解比判决通常更能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有利于社会和家庭的稳定。

二、离婚案件调解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应当及时判决。调解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又耐心的工作,因此,在调解活动中必须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客观公正原则。就是要实事求是的查明原因,公平合理的处理问题。调解方法与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调解不具有强制性,因此,离开了客观公正调解活动是无法进行的。

(二)平等原则。就是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当事人之间存在着年龄、性别、职业身份、贫富等等差别,这些差别只能作为调解技巧加以选用,而不能作为评断是非曲直的依据加以引用。离开了平等就会有失公正。

(三)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就是对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要充分予以考虑。意愿是双方而不是单方。单方的意愿只有征得相对方同意后才能视为双方意愿。调解的最佳效果就是“化干戈为玉帛”,和好如初。自愿、合法原则应是离婚案件调解的基本原则,而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则不应成为离婚案件调解的基本原则。古人云“清官难断家务事”,离婚案件的事实涉及面广,引起纠纷的原因较多,很难查清全部事实,分清所有是非。而且真的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对案件调解也是不利的。因为在查事实、分是非的过程中,当事人难免会回想不愉快的过去,揭视对方的不足、缺点。在事实查明、是非分清之后,当事人的感情裂痕会越来越大、矛盾也越来越大了,更不利于调解。再者,根据私权的处分原则,当事人对自己的民事权利有绝对的处分权,只要其自愿,并且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在事实不清、是非未明的情况下,当事人有权就离婚案件的处理作出其意思表示,并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的意愿只要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作为调解人没有理由加以拒绝。

三、调解离婚案件的方法与技巧

(一)将调解贯穿于案件审理的全过程

调解是审理离婚案件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把握好该环节,将案件分为庭前、诉中、诉后三个阶段,分阶段采用不同的调解原则,庭前准备阶段,我们要本着“模糊”原则,从节省诉讼资源,及时化解矛盾的角度积极进行调解,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为双方提供一个以情感人的谈判空间,使双方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这样就可使当事人减少收集证据、举证、质证等方面的投入,方便、快捷的解决纠纷,同时亦为双方今后生活中和睦相处,精诚合作奠定了基础,诉讼中,在案件事实基本查清时,我们要及时,全面的为当事人归纳争议的焦点,在分清是非、划清责任的前提下进行调解,这样可以避免当事人在案外因素上的无谓的争执,使当事人在认清形势下权衡利弊下进行调解,当然此时法院已可依法下判,但较之判决当事人如能达成协议,便更能接受结果,可从根本上杜绝当事人的上访、缠诉。庭审结束后,在未下判前亦可接受当事人的调解请求,如当事人能达互让则可省去执行程序,极大缓解执行的压力,降低当事人的诉累。总之,在调解和判决的适用上,我们要坚持在调解中查明案情,并随着案件事实和法律争议的逐步明确化,而提高和解的机率,奠定裁判的基础,从而使调解与判决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做好个案调解工作的基本思路

针对个案如何入手,怎样去作调解工作,可以按以下思路去进行:

1、审查。法官在接到案件后,应认真对其卷宗材料进行全面客观的审查,找出案件争议的焦点,查看相关的法律资料,对双方的证据进行严格的审查。

2、倾听。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诉说,把他们想说、要说、该说的话让他们说完,不要怕麻烦,从而使法官在他们的诉说中找到问题症结,以便对症下药。

3、纷争。根据双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诉讼主张及其所提举的证据确定其争议的焦点,找准其在诉讼中产生矛盾心理的根源所在,通过审理摸清其诉讼实质,挖掘和理顺他们心中的困惑。

4、讲法。通过审查及当事人的诉说,是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核心,亦根据法律的规定,给当事人讲明法律和政策,让他们知法明理,自觉分清是非所在。

5、揭示。就是把双方当事人的证据摆出来对具体案件进行全面客观的面对面的剖析,揭示其矛盾实质及其诉讼心理,使其抛弃非客观的诉讼杂念,端正其诉讼的目的。

6、化解。就是通过摆事实、明证据、讲法律,用法官的真诚和公心来帮助他们化解内心的矛盾、辩明是非曲直,解开他们的心里疙瘩,达成双方言合的目的。

(三)离婚案件调解和好的方法的技巧

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许离婚”。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离婚案件的审理,调解和好是必经的程序。而且调解和好,不管对当事人及子女、亲人或者对社会,都是有好处的。因此,一个法官,适当掌握调解和好技法是必要的。

1、冷处理法。冷处理法主要针对有的当事人提出离婚诉讼纯粹是负气行为,而其内心并不希望婚姻破裂的情况。这种当事人表现出的往往是情绪过于激动,急于倾诉心中的苦水,不断罗列对方的不是。仔细分析,这种当事人之所以激动、诉苦、并陈述对方的不是,是因为他仍在意双方的婚姻,仍在意对方,如果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当事人反而会更冷静、更灰心,甚至不愿讲太多的话。因此对于上述的当事人,法官只须静静地听其发泄、倾诉,等到他气消了,再进行调解,给个台阶,比如向对方赔个礼、道个歉等,往往很容易成功。而如果当事人正在气头上,法官不让其发泄、倾诉,而直接进行调解,往往会火上加油,适得其反,反而激化矛盾,导致调解不能。留给当事人适当的和好时间,不应急于下判,而应留给当事人的亲友都会通过各种途径、方法促其当事人和好;另一方面,双方当事人经过一段时间,其情绪稳定下来,更能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婚姻以及双方矛盾,从而改变初衷,主动和好。

2、回忆感情法:即回忆双方的美好感情,或一方对另一方恩爱和关照的情感事件。人的言行受其情感影响是很大的,许多夫妻在矛盾产生、激化后,往往总是忘记了双方恩爱的过去,忘记对方的好,总是捡不好听的话说,而一旦经旁人提醒,他就会重新、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爱人。法官可以鼓励当事人把谈恋爱时的那种心态表现出来重新挽回感情。这种方法,可以调动或激起夫妻之间的情感,屏弃一时怨恨,促使双方和好。

3、赔礼道歉法:即由过错方向无过错方赔礼道歉。法官在诉讼过程中鼓励主张和好的一方当事人在诉讼中敢于承认错误,并在诉讼过程中努力表现,改正缺点。由过错方向无过错方赔礼道歉,促使当事人认清自我、检讨自己。法官在赢得当事人信任的基础上,对当事人在婚姻关系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和不妥言行,以及对婚姻关系造成的危害。促使当事人认清自己的错误,并敢于正确面对,自我检讨。促使双方当事人和好。

4、子女或亲情连接法:即利用子女或父母等作为情感纽带,连接夫妻双方的感情。夫妻与子女、夫妻与父母,是一种双向亲情关系,可以对夫妻感情发挥调节或纽带作用激发当事人对子女的亲情,以挥子女在当事人婚姻关系上的纽带作用。子女在家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父母的心中更占据很大的位置。法官如能妥善利用这一因素,激发当事人对子女的亲情,对调解和好将起巨大的作用。

5、亲友或组织劝说法:利用当事人亲友或有关单位或组织的影响,形成浓厚的调和氛围。各当事人都有一定的社会生活范围,也必定有一些比较亲近、知心的亲戚、朋友或工作单位的领导同事,这些人对其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家庭成员。利用亲属、朋友,共同做和好工作,或者排除婚姻障碍。如解决婚姻中的分居住房等实际困难;有第三者的,则要斩断第三者,等等。这实际上是婚姻上的“综合治理”,更有利于和好。

6、比较优劣法:即将一方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比较,以便要求离婚者正确认识或对待不愿离婚者。这种方法,可以对不愿离婚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防止因对另一方的错误认识和判断而草率离婚。

7、打破幻想法:就是消除当事人不正当的离婚企图,打破再婚的幻想。在第三者插足或一方地位提高而喜新厌旧引起的离婚案件中,过错方往往富于幻想,构成他们的离婚目的就是与第三者结合。不打破他们的幻想,夫妻就不可能和好。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要打破其幻想,审判人员除多做说服教育工作外,必要时对过错方得与其所属单位联系,采取一定的强有力的措施,将其与第三者分开。只有这样夫妻和好才有现实可能性。

(四)调解离婚的方法的技巧

法官在进行了多方努力进行调解后,如果仍有一方当事人坚决要求离婚,且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可以考虑调解离婚,如果能达成离婚协议,也比判决离婚的效果要好。因此,法官也要注意调解离婚的技法,尽量让应当判决离婚的当事人达成离婚协议。从调解离婚的内容看,主要是婚姻关系,子女抚养以及财产债权债务的处理。

1、婚姻关系。如果说调解和好是着重做好主张离婚当事人的工作的话,那么调解离婚则应着重做好不想离婚当事人(下称不离方)的思想工作。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1)帮助不离方分析对方的态度,使其明白对方态度已决,让其死心,而同意离婚;(2)让不离方看清其不同意离婚的后果;a、法院有可能判决离婚;b、即使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半年之后对方当事人仍可重新起诉离婚,只要对方态度坚决,法院最终还得判离婚;c、教育不离方当事人应尊重对方,以激将法培养其独立生活的勇气,让不离方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谁也无须依靠谁生活;d、让不离方认识到,如果调解离婚,对方有可能在离婚条件上适当让步,并且调解离婚对双方及子女都有好处;e、在自愿的基础上,让主张离婚一方做适当的让步,当然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界限。

2、子女抚养问题。子女抚养问题的调解,主要涉及子女由谁抚养和子女生活费、教育费的负担问题。法官首先应让双方当事人明白,离婚后,子女不管由谁抚养,仍是双方子女,双方对子女都拥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子女的抚养要权有争议的话,应着重考虑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出发,并结合双方抚养能力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3、财产分割及债权债务的享有和承担。首先,法官应仔细调查,如实查明双方当事人的财产及债权债务情况,以免因遗漏而致日后产生纠纷。其次要考虑法律规定的一些原则,如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原则;照顾无过错方原则;照顾经济收入少、谋生能力低的当事人。第三,双方当事人如果对财产及债权、债务的处理产生分歧,法官要让双方明白财产及债权债务均分的基本原则,以此来约束不讲理的一方当事人。

三、离婚案件中运用调解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认识到离婚案件审理中调解方法的重要性,因为离婚案件关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圆满地把离婚案件处理好因而显得格外重要,此时如果正确地适用这些调解方法很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任何调解方法都不是静止不变的东西,要根据离婚案件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可能有的案件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三)要把握好调解的时机,首先要树立调解应贯穿诉讼全过程的理念,在矛盾事实查清后可进行调解,在财产等其它情况查明后可进行调解,因案而异,因人而异。

(四)在调解过程中要做到离婚无伤,包括不因离婚伤害子女、不因离婚伤害对方、不因离婚伤害社会。尽量避免在影响子女学习或身心健康,应当以子女利益为最高原则,选择子女最能接受或最有利的方法处理,排除或减少离婚对子女的伤害。不因离婚伤害他方,包括精神伤害与物质伤害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把因离婚对另一方的感情伤害(精神伤害)减少到最小程度;二是要把因离婚对另一方的经济损害(物质伤害)减少到最小程度,特别是不能使另一方因离婚限于困境。不因离婚伤害社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不因离婚酿成社会矛盾,发生危及社会安宁的恶果;

2、不因离婚破坏社会公德,败坏社会风俗。

(五)要防止出现审判人员以压代调、以拖代调、以判代调等违反离婚案件当事人自愿原则的现象发生,不能使调解成为一种随意性很大的东西,丧失了其应有的公正性。例如,涉及案外第三人利益时,应特别注意不能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

篇6:人民调解工作方法与技巧

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有幸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现就我们司法口的以民事调解为主的,也是和我们平时工作息息相关的知识,和大家共同学习学习,不到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民事纠纷调解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调解的策略、方法、技巧运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调解的成败。因此,在坚持依法调解的原则下,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调解方法。调解过程中,还要根据当事人的信息反馈,不断作出调整,修正某些错误的认识,改进调解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本人在总结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调解工作实践,谈谈以下几种常用的调解方法。不少社区调解人员在自己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调解的方法和技巧,有关报刊也曾多次对民事调解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过介绍。对于调解方法和技巧的推广,不但能提高调解人员的调解水平,节约了诉讼成本,更重要的是消除了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少了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社会效果也好。

调解成功的技巧

为了提高调解员的素质和调解的技巧、要求我们基层调解员必须不断地学习、积累与审判有关的各方面知识,掌握调解的方法和技巧常把调解工作做好。

1、取得当事人的信任,是调解成功的前提条件。

从民间调解的角度看,参加调解的第三方一般属于选择德高望重的人物或双方都依赖的长辈,亲友等。我们所在的社区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关系复杂的、长期遗留的、或与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难点问题相关的纠纷,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让这样的第三方人士出面,协助我们调解成功。再如,仲裁中的当事人一方可以选择一个仲裁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事人有权选择仲裁员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民法院的调解也是这样,当事人希望作风正派,精通业务的审判人员主持解决他们的纠纷。如果审判人员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好感,当事人会听得进去审判人员的意见。

2、透视当事人的真实想法,抓住焦点,是调解成功的阶梯。

民事纠纷毕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多数纠纷是完全可以化解的。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在整个调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思维要清晰、问话要精炼准确。要仔细观察当事人言行举止,从当事人的陈述和激烈的辩论中,透视其真实想法,了解矛盾焦点,寻找调解的切入点,因势利导,达到调解的目的。

3、正确分清是非责任,提出合理方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

当事人来司法所或社区调委会,是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法律的支持,作为调委会主任在主持调解时绝对不能采取和稀泥、当和事佬的作法。毕竟我们的工作室有法可依以法为准的,因此我们的职责要求其言行必须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必须明确案件的法律关系、双方争执焦点、双方的是非责任等,这样才能针对性进行调解。

调解以其灵活、便捷、高效以及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审判实践中发挥着独有的魅力,在当今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中,调解更是被充分使用和高度重视。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民事调解工作锁遵循的原则谈几点体会。

做好调解工作必须坚持依法的原则

调解作为一种法定的审判方式,现行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必须依法进行。无论是司法调解、民事调解,法院判决和仲裁这些都有对调解要遵循合法性原则做了具体规定。那么坚持合法性原则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中立原则。合法原则要求调解人员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和处分权,站在中立的位置居中调解。调解人员不得与案件有着任何形式的偏私,而应在当事人双方之间保持不偏不倚。如果调解人员不中立,则必定会引起当事人的猜疑和不服。尤其是要杜绝隐瞒事实真相,用哄骗方法达到调解目的的做法,要向当事人讲明我国现有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及处理案件的主要法律依据,要全面公正地划分当事人在纠纷中应负的责任,不允许回避矛盾,各种方法和稀泥。

2、坚持自愿原则。调解制度是建立在双方当事人自主行使处分权的基础上,以及在调委会主任的主持下,最后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协商的结果。调解中,合法性原则与自愿原则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自愿是前提,合法是保证。合法性原则要求调解活动既要符合实体法的规定,又要符合程序法的规定,调解协议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及社会公序良俗。自愿原则本质上要求以合意为核心解决纠纷,其最大特点是意思自治原则在纠纷解决领域的延伸,而不存在强迫。

三、做好调解工作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1、多方联动调解法。对一些当事人有委托代理人的案件调解时,调解员应主动与代理人沟通,共商最佳调解方案,与代理人一起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这样当事人更容易接受,从而促成协议的达成。还可以邀请当事人所在村(社区)的村(社区)干部、有威望的人参加调解工作,他们更了解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对当事人更有说服力,增加了调解的透明度。另外在(社区)调委会调解时,村干部也可以主动参与调解,利用换位思考法让当事人站在调解员的位置上思考,让当事人也感受到调解人员的诚心和解决问题的诚意,使调解工作更具人性化,在和谐的气氛中达成协议,这样会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2、责任划分调解法。一般说来,民事案件中原被告均存在一定的过错,只不过是双方承担责任的比例不同罢了,有很多原告不远接受调解直接起诉到法院,是为讨一个说法,出一口气,寻找心理平衡。因此在这宗案件的调解过程中,要出于公心,居于中立,说公道话,只要责任划分得清楚,他们内心还是服的。在此基础上,根据双方过错的大小,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进行调解,一般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标的小的案件甚至可以成功调解当时达成协议。

3、单独谈心调解法。在很多传统民事纠纷案件处理过程中采用“背靠背法”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成遇到过的一起民间借贷案件,与被告谈时,可以谈法律的规定,谈如果原告不让步,被告必须在判决生效后的一定期限内全部返还本息,甚至要被强制执行,既丢面子,又受到经济损失。与原告谈时,可以讲一些被告的实际困难,谈与其“鱼死网破”不如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逐步清偿债务,在双方的观点基本趋于一致时,再面对面地调解,便很容易达成协议,此中很多背靠背做工作时讲的一些道理是不能在面对面场合讲的,否则会取到相反的效果。

4、人情感化调解法。有些家庭矛盾(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因一时之气或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有的矛盾越闹越深,双方都不愿放下架子,但从双方内心深处来讲,是愿意和好的。此时,可与子女沟通,让他们回想父母十月怀胎的苦楚、把他们拉扯大的艰辛、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所奉献无私的爱。乌鸦且有反哺之情,羔羊还报跪乳之恩,况且人乎?血浓于水,于情于理触动子女的灵魂,情景交融,使其回顾过去亲情的可贵和目前反目成仇而带来的情感伤害,使双方能求大同、存小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调解便水到渠成了。

5、冷却处理调解法。善于捕捉调解信息,掌握调解时机是做好调解工作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对民事案件的调解宜早不宜迟,对外力影响小、成本小的案件在立案初期调解,效果会很好。但有些案件则相反,宜采用冷处理法。如离婚案件,多年的夫妻从走向婚姻殿堂到走进法庭大门,双方必定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心理矛盾过程,有的是因为与对方父母关系僵化造成,有的则是由于一时误会或一时冲动所致。如果在双方的气头上进行调解,必定是事倍功半,闹得不好还会两头受气,此时宜采用冷处理,叫双方回去考虑一段时间。“冷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久“冷”而不处理,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了解双方的思想动态,以便掌握最佳时机,同时要避免久调不结。

6、多人互换调解法。调解员在调解案件时,有时会产生一些急躁心理,甚至对抗性情绪,这样便不利于案件的继续审理,此时宜采用换人调解法。变换一个调解人会减缓当事人心理压力,且调解人也许会变换一个角度进行。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切入点会给当事人一个全新的感受。换人调解应不拘一格,不仅是调解员间交换调解,还应包括、社区工作人员、调委会主任等,在必要的时候,司法所可以亲自做调解,利用其更高的威信、更强的影响力做当事人的工作,促成调解协议的达成。

民间纠纷处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妥善处理民间纠纷,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安定,根据《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九条第二款、第二条第二款和第十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司法助理员是基层人民政府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处理民间纠纷的工作。

第三条 基层人民政府处理民间纠纷的范围,为《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的民间纠纷,即公民之间有关人身、财产权益和其他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纠纷。

第四条 处理民间纠纷,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为准绳,对于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五条 基层人民政府处理民间纠纷,可以决定由责任一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所列举的方式承担民事责任,但不得给予人身或者财产处罚。第六条 基层人民政府处理民间纠纷,不得限制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第二章受理

第七条 当事人提请处理的昂间纠纷,由当事人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的基层人民政府受理,跨地区的民间纠纷,由当事人双方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的基层人民政府协商受理。第八条 受理民间纠纷,应当有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的申请,申请可以采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并有明确的对方当事人和申请事项、事实根据。

第九条 一方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纠纷,以及基层人民政府已经处理过、当事人没有提出新的事实和理由的纠纷,基层人民政府不予受理。

第十条 对未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应当劝说当事人先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第十一条 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明确规定由指定部门处理的纠纷,应当告知当事人向指定部门申请处理。第十二条 具体负责处理纠纷的司法助理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纠纷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纠纷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基层人民政府负责人决定司法助理员的回避,并另行指派他人负责处理纠纷。第三章处理

第十三条 处理民间纠纷,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充许当事人就争议问题展开辩论,并对纠纷事实进行必要的调查。

第十四条 处理纠纷时,根据需要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群众参加。被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做好处理纠纷工作。跨地区的民间纠纷,由当事人双方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的人民政府协商处理。

第十五条 处理民间纠纷,应当先行调解。调解时,要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第十六条 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双方当事人、司法助理员署名并加盖基层人民政府印章。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当事人应当履行。

第十七条 经过调解后,仍达不成协议的纠纷,基层人民政府可以作出处理决定。第十八条 对于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过的纠纷,处理时应当先审查原调解协议书,并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一)原调解协议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作出维持原协议的处理决定;

(二)原调解协议书违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应当予以撤销,另行作出处理决定;

(三)原调解协议书部分错误的,作出部分变更的处理决定。第十九条 作出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场。一方当事人经两次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不影响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条 作出处理决定应当制作处理决定书,并经基层人民政府负责人审定,司法助理员署名后加盖基层人民政府印章。

第二十一条 基层人民政府作出的处理决定,当事人必须执行。如有异议的,可以在处理决定作出后,就原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超过十五天不起诉又不执行的,基层人民政府根据当事人一方的申请,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执行。

第二十二条 处理民间纠纷,应当在受理后两个月内处理终结;特别复杂疑难的,可以延长一个月。第二十三条 在纠纷处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申请人撤回申请或者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终止处理。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篇7: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巧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更是沟通学校与家长、社区的桥梁。

如何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

1、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要做好管家,大事小情都要做到有的放矢;

2、树立班主任的个人威信:班主任的威信是指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班主任的品德、能力、学识和教育艺术等因素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一种尊敬而信服的态度。班主任的个人威信,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威信;

3、组建和培养干部队伍: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也要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

如何做好班主任

1、在生活上常关心他们,下雨天的一声注意安全;下雨天的注意保暖;感冒时的一声问候;生日时的一声祝福;都将感动他们。

2、做好朋友这个角色,就是在当他们学习有困难的时候,及时替他们解答;当他们成绩进步时,给他们鼓励;当他们学习膨胀时,给他们及时提醒。在生活上,长倾听他们的抱怨苦恼,在感情上,给他们朋友的建议看法。不要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命令,这不准,那不准,这样反而效果不好。

3、做好坏人这个角色,当他们自甘堕落时,骂醒他们,当他们不务正业时,给他们相应的惩罚。让他们意识到,这样做,是会有代价的。

4、对于班级事务,做到大事你做主,小事大放手。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学习环境的建立,班级纪律,你都要把好。你提目标,给出大体思路,具体操作细节,交给学生。

5、班级的凝聚力,你要常灌输班级就一个家庭,家庭里要相互照顾,相互理解,多从别人角度看问题。也可以借课余时间,举办几次团队协作活动。班级纪律,定好大原则,就是为学习服务,为专心学习造环境。具体怎么执行,怎么惩罚,交给学生讨论。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1、班主任要学会了解学生,这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

2、班主任要学会对学生的宽容。多表扬,少训斥,注意循循善诱;看优点,多鼓励,因势利导。

3、班主任要学会与家长交往的艺术。

4、建立班级常规制度。班主任应把建制的过程作为最初班集体建设的重点。

5、班主任要负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责任。

6、班主任应及时把握班集体及其活动开展的状况,不断积累班集体形成与发展的档案。

7、关爱潜能生,平等对人。

班主任基本理论和管理方法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班主任自身能力知识出发,不能脱离实际工作,另起炉灶,也不要超出个人水平,好高骛远。指导工作实践,在工作实践中检验,以强化、修正理论成果。坚持客观性原则。首先指班主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态度要科学,方法要科学,决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让活生生的客观事实,就范于僵化的固有观念;同时,还指班主任研究出的教育理论要符合客观实际,能够指导实践工作。坚持整体性原则。要求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把科研看成是整体系统。

篇8:人民调解工作方法与技巧

1 电视记者进行新闻采访工作的原则

新闻报道是电视记者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要求记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随机应变能力,记者要将新闻的真实性最大程度地呈现给观众,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闻采访工作中记者要遵循以下两大原则。

第一,对于新闻热点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调查研究要切实深入。

新闻报道具有及时性、真实性,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真实准确的报道,电视记者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社会热点现象,切实深入地发掘社会热点,用最真实的信息为观众传递真实事件和真实新闻。

第二,记者对采访问题要准确清晰,为被访对象提供相应的话语空间。

电视新闻采访的问题是新闻节目的导向,记者要对所采访问题进行有条理的梳理,合理利用有效时间来全面展现新闻内容。对于被采访对象,记者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使其放下心中的包袱畅所欲言,将新闻的真实一面展现给观众,为发掘社会想象、揭露问题本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新闻记者采访方式和技巧的构建

2.1 采访目的明确清晰

新闻记者要做到“心中有观众,一切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观众是新闻的受体,没有了观众的支持,新闻便失去了意义。新闻记者要明确采访目的,在心中确定新闻的方向,在进行问题的设定时,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究竟观众关注新闻热点的哪个方面,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会对新闻的实质发掘更有利。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新闻记者还要对采访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应对措施,培养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而这些都要建立在明确的新闻问题基础之上。

2.2 新闻记者要做足采访前的准备

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使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对各种状况应付自如,这是新闻采访的关键。电视新闻记者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这里的准备并不是简单的整理材料,而是由长期的工作经验累积而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例如,在了解到即将采访的对象是一名解放前的老战士时,新闻记者就要对其性格、个人情况、战争信息、需要采访的设备及采访中可能突发的状况进行综合整理,采访期间记者还要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记者在准备采访前要事先与被采访者进行沟通,这样可以减少采访时的局促,也能对被采访对象有个初步的了解,为采访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采访提问要有逻辑性

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问题要具有逻辑性,对于问题的深入要循序渐进,由表面向内部逐渐渗入,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反而达不到良好的效果。采访前先明确自己的采访目的,准确掌握采访主题,设定好提问的内容,按照事件的发展逐渐对受访人进行提问。逻辑的提问顺序有利于受访人思维的梳理,对事实的准确性能够很好地把握。

2.4 电视新闻记者要保持平和、客观的态度

记者要处理好与被采访人的关系,采访前要与被访者进行简短的交流,打破局促尴尬的局面,有利于采访的开始。记者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对采访对象要亲切地开展采访工作,做到态度不卑不亢。良好的交流环境,也是采访成功的保障。

2.5 采访方式设定因人而异

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时会遇到不同的采访对象,而且会经常以电视直播的形式来进行播放,采访者要注意采访语言及采访方式的选择,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可以使用不同的采访方式。这就需要记者采访前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以及记者自身具有较高的新闻素养。采访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直接切入主题式。

这种方式适合三种采访对象:一种是新闻记者熟识的人,可以根据采访内容略去引导的部分,直接提问;第二种是综合素质能力高的人,这类人文化很高、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对记者的意图很了解,可以直接进入主题;最后一种是对一个新闻的后续报道,可以省略开头的寒暄和简介,直接提问想要问的问题即可。

第二,启发引导方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很多镜头感不强或者性格内向的人,这类人群面对镜头时都会很局促不安,这种情况下,记者在对其提问时要给予对方适当的安慰鼓励,为对方营造宽松的交流环境,对提问的问题要给予引导,使对方消除紧张的情绪,为采访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3 结语

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电视新闻采访时,要灵活使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和采访方式,这对电视新闻的成功采访有很重要的作用。这就对新闻记者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摘要:电视新闻记者在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作用很重要,其主要工作是采访人、事件等,因此,在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提问的方法与技巧是新闻质量的保证。本文以新闻采访原则为出发点,探究电视新闻记者的提问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闻采访,方法,技巧

参考文献

上一篇:白首乌规范化基地调查下一篇:文明上网,从我做起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