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作 戚继光-戚继光作品

2024-04-17

马上作 戚继光-戚继光作品(精选10篇)

篇1:马上作 戚继光-戚继光作品

马上作,马上作戚继光,马上作的意思,马上作赏析 -诗词大全

马上作

 

作者:戚继光  朝代:明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都是横戈马上行。

篇2:马上作 戚继光-戚继光作品

1.诗中后两句从容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事实,没有明确表示诗人的情感态度,但恰恰因为这样,使得此两句更有意味。简要分析其陈述了怎样的事实,蕴含了哪两层意味。

2.世人总喜欢把英雄神化,其实英雄是人,不是神。从此诗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

答案:

1.事实: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意味:一则抒发了诗人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万里奔波,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二则抒发了诗人面对无休止的征战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情和渴盼天下苍生都能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生活的情感。

2.一个不畏艰难,不辞辛劳。恪尽职守,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一个并非贪恋功名既有豪情也有常人心理的活生生的英雄形象。

马上作创作背景:无

马上作赏析: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从福建、广东到蓟州,可说一在天南,一在地北。“南北驱驰”四字,概尽戚继光一生大节。“报主情”,并非不喜欢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怀天下,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万里奔波。全句表现出一种崇高的襟怀。而次句一“笑”字更是意极浑含,写尽了抗倭名将的豪迈气概。为了抗倭事业,一生中到过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到过波涛汹涌的山东海防,行色匆匆间,总无暇顾及周围美好的景色。作者说:江畔紫嫣红的鲜花和江防皎洁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懂得欣赏了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这两句是“平生”、“南北驱驰”的更具体的说明。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形像跃然纸上,他是紧紧与战马与横戈联在一起,不能须臾分离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初读似乎是一个凑句,其实很有妙用。它出现在“都是横戈马上行”的点睛之笔的前面,起到了必要的渲染作用,使读者感到,一日横戈马上英勇奋战并不难,难的是三百六十天如一日,更难的是年年如此,“平生”如此。

这首诗平易自然,琅琅上口。而作者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更让人钦佩。

个人资料:

篇3:明代戚继光军事训练思想探源

戚继光出生于明朝中叶嘉靖年间 (1522—1566) , 当时的明朝面临北部蒙古的侵扰和东南倭寇的祸害两重外界军事压力。地处中国漠北的蒙古族自元朝灭亡之后依然过着游牧生活, 他们多次南下恣意掳掠, 对明朝皇家政权和普通百姓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处于中国东部海外的日本当时正处于相互攻伐的南北朝混乱时期, 尤其是北朝统一日本后, 失败落寞的南朝武士便无奈流浪海上, 因而对中国东部沿海百姓生存的侵扰和戕害日趋频繁。在如此的时代背景下, 1528年, 戚继光出生于山东登州, 其家庭属于将门世家, 父亲戚景通官至三品神机营副将, 其不但武艺高超, 技能出众, 而且爱国爱民, 为人正直, 为家庭子孙树立了模范榜样。受到家庭的影响熏陶, 戚继光自幼就特别喜欢参与和组织军事游戏活动, 而父亲戚景通对自己这个聪慧敏锐、悟性极高的儿子的未来期望也是相当高的, 便利用业余闲暇亲自教他读书写字和习武练艺, 为他讲解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树立戚继光爱国爱民的高远志向。父亲的这些精深教诲对于戚继光的影响和教育很大, 为他日后习得许多行军打仗的学问多有裨益, 以至于使其在后期的带兵打仗过程中, 终不为书本知识所完全束缚, 而能够坚持因地因时制宜, 积极寻求克敌制胜的良策[1]115。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 , 在戚继光十八岁时, 他被正式任命为登州卫所指挥佥事, 在阅读兵书时, 戚继光曾写过一首小诗, 其中有诗句曰:“云护牙签满, 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由此诗中可以看出, 在戚继光的心中, 他愿意用个人的生命来成就一番丰功伟绩, 以便为国家和百姓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环境, 少年老成的戚继光以其个人的雄心壮志和磊落襟怀, 显示出其所具有的非同常人的伟大抱负和高尚志愿。

二、戚继光倡导的军事训练

戚继光是我国伟大的军事家, 他思维敏捷、英勇善战、足智多谋, 形成了深邃精奇的军事训练思想, 并倡导通过严明的纪律、巧妙的战术和独到的谋略实现军事斗争的胜利。

1. 严明的军事纪律。

戚继光在军纪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明公正。在招募新兵时, 戚继光强调选拔“乡野老实之人”, 摒弃“城市游滑之人”, 他曾先后三次深入浙江义乌地区, 亲选招募一万余名农民和矿工, 并按照年龄、身材和体质等条件对他们进行分类编组和营阵训练。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 戚继光素以要求严格著称。比如在招募新兵后, 尽管招募的兵士文化和智商存在一些差异, 但为了保证良好的军事训练效果, 戚继光制订了严格的定期考核制度, 他将兵士训练成绩分成九等, 而考核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实战训练, 其具体规则大致如下:凡双方对打, 若打赢者就升级, 升一级者赏银一分;若打输者则降级, 降一级者受打五棍。于是, 在这种几近惨无人道的训练方法下, 戚继光招募的新兵在起初的训练过程中都经常出现鼻青脸肿、遍体鳞伤的境况, 但也正是通过如此残酷严格的军事训练, 兵士们最终练就了非凡的武艺, 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又比如在进行作战时, 戚继光要求全体官兵必须听取号令集体向前, 如果一人退却, 则将其立刻斩首;如果全队退却, 则将队长立刻斩首;如果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 则将全队立刻斩首, 这就为激发兵士的作战斗志和保证作战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 戚继光还制订了各种各样赏罚分明的训练措施, 譬如对于那些武艺训练刻苦、技能精通者或者遵守军纪、作战英勇、威武不屈等兵士予以重奖, 而对于那些武艺训练懈怠、技能生疏者或者恃强霸道、蛮横无礼、骚扰百姓等兵士则予以严惩。

2. 巧妙的军事战术。

戚继光善于运用巧妙的军事战术赢得战争的胜利。比如为了加强蓟州一线的防务, 戚继光根据北方的地理条件和蓟镇的城墙特点, 命令兵士将旧城墙加高加厚, 并修筑了大量的空心敌台, 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七座车营, 每个车营配置有重车一百多辆, 轻车二百多辆, 又配置有步兵四千人和骑兵三千人, 创立和形成了车、骑、步等各兵种协同配合作战的战术, 这样, 在戚继光的悉心布置和卓越指挥下, 明朝的北部地区防务有了极大的改观[2]66。另外, 戚继光深思熟虑, 首创了独特的“鸳鸯阵”, 通过充分发挥长短兵器相互结合, 作战兵士集体互助的机动灵活方式, 总是能够“临事则飙发电举”,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地瓦解和歼灭敌人。此外, 在强调严格军事纪律的同时, 戚继光还以身作则, 倡导虚心向同时代的其他军事家进行借鉴学习, 譬如他个人就曾经向俞大猷学习过棍法, 向唐顺之学习过枪法, 并以此作为鼓励士兵相互学习训练的常态化手法, 也正是由于戚继光注重学习别人的长处, 因而使得戚家军的兵士人人得以获得多种高超技艺, 也使戚家军在各种大小战斗中从未遭受到任何失败, 胜利记录无人堪比。

3. 独到的军事谋略。

戚继光不但善于临场指挥作战, 而且善于总结作战经验, 他强烈反对书生式的纸上谈兵, 而注重运动式的军事实效, 根据多年的戎马生涯和实际经验, 戚继光先后撰写了《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体现其军事训练思想的书籍著作, 并将其作为日后练兵打仗的重要参考, 比如在《纪效新书》中曾记载说, 每当征募新兵入伍, 戚继光总是要向众位兵士训导一段话以鼓励大家习武练艺, 云:“诸位都听了, 练武不是你答应官家的公事, 是你来当兵, 杀贼救命的勾当, 你武艺高, 杀了贼, 贼杀不了你, 你武艺不如他, 他便杀了你。若不学武艺, 是不要性命的呆子!”《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在中国古代军事学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其皆收录于《四库全书》之中, 且占到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由于这些经典军事著作包含着“戚家军”百战百胜的宝贵作战经验, 其一时洛阳纸贵, 受到当时以及后世人们的热烈追捧, 以至“谈兵者遵焉”, 即便几百年后, 譬如毛泽东、蒋介石等一些现代军事家也对之反复研读, 以便从中吸取军事训练与军事指挥的经验心得。

三、戚继光取得的军事成就

在抗击倭寇的军事作战中, 戚继光指挥得方, 谋略远大, 在多次战争中都取得了骄人战绩, 如台州花街之战, 全歼倭寇2000多名;白水洋之战, 斩首344颗;长沙之战, 消灭倭寇3000名;横屿岛渡海之战, 消灭倭寇1000多名;牛田之战, 击溃上万倭寇;林墩之战, 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福清葛塘之战, 消灭300多名倭寇;平海卫之战, 斩首2622颗;仙游之战, 杀死倭寇1000余人;王仓坪之战, 击溃倭寇近万名;蔡丕岭之战, 杀死1000多名。实际上, 无论哪次军事战争, 都无不渗透着戚继光熠熠生辉、神威凛凛的卓越成就。比如台州大战时, 在戚继光的率领下, “戚家军”一战之下就痛毙倭寇三百余人, 而自己的军队却无一伤亡, 在取得初步胜利后, 作为主帅的戚继光料想倭寇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估算到倭寇可能会另有偷袭明军和保存实力的想法。果不其然, 当第一场遭遇战方才打完, 那边探马便来禀报说新河方向出现了一些成群的倭寇。当时的新河城为明军部队的指挥地, 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甚至“戚家军”的众多家眷都居住在新河城, 由于明军基本上都外出作战, 因而新河的城防守备是相当空虚的, 可谓没有什么勇锐的作战部队, 倭寇彼时选择偷袭新河, 真是再毒不过的计策了。所以, 当许多将领听到倭寇准备攻打新河的消息时, 他们的神情都非常紧张, 也期待主帅戚继光立即下令全军回撤, 以便能够紧急驰援新河。但是, 深谋远虑、胸中有数的戚继光却微微一笑, 仅下令分出一部分少量部队赶赴新河救援, 而自己则率领大部人马继续追击退却宁海的逃窜倭寇。这一追可不要紧, 直接将倭寇逼到雁门岭而无法退却, 一场激战旋即爆发, 在戚继光的指挥下, 明军将士将遭围困的倭寇直杀得个漫天黑地, 痛快淋漓, 以至于最后连戚继光也感到手痒难熬, 他牵马纵身, 大喝一声, 带领将士直接杀入敌阵, 最后全歼了这部分罪行累累、恶贯满盈的穷途倭寇, 也识破了敌人假意攻击新河, 实则保存实力的阴谋诡计[3]97。

参考文献

[1]蒋大椿.戚继光父亲留下的遗产是什么?[J].江淮论坛, 1982 (2) .

[2]紫西.戚继光与蓟镇长城防务[J].文物春秋, 1998 (2) .

篇4:戚继光谜团

在民间流传有关戚继光的段子里,最著名的是说他怕老婆。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

戚继光的夫人犹如“河东狮子”,戚继光一气之下从家里出门住进了军营里。部下觉得将军又窝囊,又可怜,纷纷煽动他:“你老婆竟然如此嚣张,还敢欺负你,我们大家穿好盔甲,备齐刀剑,在营里等着,你把她叫进来,乱刀砍死,也就一了百了了。 ”

戚继光估计是受尽了委屈,于是决定这么做。

结果当戚夫人走进营房,看着周围手持刀剑的士兵时,毫不畏惧,还大声叱问戚继光:“找我来有什么事?”戚继光答曰:“我刚刚整队完毕,特请夫人前来阅兵!”

这个故事饱含了戏说的成分,无非是为了说明,即便戚继光战功卓越,无论发明了鸳鸯阵还是发扬了南少林的绝学,无论见过多少死人,还是踩过无数尸首,但在戚夫人面前,还得老老实实。这背后是有原因的。

明朝的军制实行军户制,即常备军由全国约两百万军户提供兵源,在此之外,武官可以世袭,不过高级将领的子孙需要降几级继承,而中下级军官则无须再降,戚继光家庭则属于这一类。戚继光的父亲曾任职大宁都司,一个中级军官。等到戚继光子继父业时,他被任命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在明朝子承父业当上的军官,大多全然没有职业军人的素质。因此,文官对武官显然又轻看了三分。

而戚继光的夫人王氏,则是将门之女:她的父亲最高曾当到了总兵,属于明军的高级将领。但王氏脾气倔强,且自幼习武,善用刀剑,这在神片《戚继光英雄传》的预告片里则表现为戚继光和夫人对剑。

据说戚夫人对戚继光不错,有个故事是说戚继光家里不富裕,有次买条鱼改善伙食,老婆做好了端上来一看——只有鱼头和鱼尾。到晚餐时,王氏却把剩下的鱼肉端了上来,一条鱼分着享受了两次,戚继光才恍然大悟妻子勤俭持家的苦心,十分感动。

但也曾有人提出过质疑,因为明代五斤重大鲤鱼值白银1钱,合人民币13.2元/斤,而一个正七品县令每月俸禄就有7.5石或一年45两白银,因此说戚继光吃不起鱼,几乎是个虚构故事,而且戚夫人的品行值得怀疑:王氏在晚年,把戚继光的积蓄都卷走回娘家去了,这直接导致了戚继光晚景凄凉。

张居正的心腹?

如果说戚继光后来官运亨通,仅凭丈人家的关系是不够的。他的后台是张居正。戚继光时代,文官集团最显赫的人物是张居正,他既是首辅,又是当时天子的老师。

围绕张居正,也可以索引出许多充满疑团的、与戚继光有关的事情。现在的人已经无从考证戚继光和张居正到底如何相识相知并结成非同寻常的关系了。戚继光所说的“海波平”的确是当时身为首辅的张居中布局中的一环,也正因如此,张居正的府邸也常常向戚继光敞开着,他需要听到边防的消息。1578年,张居正回故乡江陵守父丧。张居正居丧期间,戚继光每遇疑难之事,总是令传骑飞马直报江陵张居正府中。

严格地讲,他们的关系既有友谊的成分但并不只是友谊这样单纯,既有上下级的和谐,但并非只是上下级关系那样简单,毕竟戚继光每次给张居正写信都非常谦卑地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

那个时代的文人王世贞捅开了这张纸,王世贞在《嘉靖以来首辅传》中明言,夺了张居正的命的并不是区区痔疮,或者说,痔疮不过是表面的病症,真正的病因是由于他吃多了壮阳药,药性太过燥烈,又服用寒剂下火,因此发而为痔。他甚至说“(戚)时时购千金姬”送给张居正。王世贞与张居正很有点不对眼,他的记载可能有些添加成分,但王世贞和戚继光交好,不至于给朋友的头上扣屎盆子,而据另外一些笔记所载,戚继光在与倭寇作战中,更是多次将斩获的珠宝及春药等物秘献于张居正。

另一个文人沈德符根据自己在京城多年的见闻写了《万历野获编》,不仅认定张居正因滥服壮阳药耗竭元气而亡,还指出张居正所服之药为腽肭脐。腽肭脐,就是今天常见的高档滋补品海狗肾。以讹传讹,这个黑锅也被戚继光背上了。

但是,张居正身为首辅和太师,足以成为一棵荫庇戚继光事业的大树。

英雄或平民刽子手?

在张居正的庇护之外,真正让戚继光的人生有了转机和亮色的,是抗击倭寇;而围绕戚继光的最大的争议,也是倭寇。

倭寇是16世纪令中国沿海居民闻之色变的恶魔的代名词。这些由日本人、朝鲜人和中国人组成的海盗,乘坐着长达一百尺、宽达三十尺、船壳厚达七寸的战船,从海上而来。先是走私,继而便发展到杀人越货,再后来则登陆于岸,攻城略地。

但随着时间的推演,倭寇一词所指的,不一定都是来自日本的海盗,在张廷玉所著《明史?第二百一十卷外国三》里就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即真正的日本海盗大概只占三成;而朝鲜正史《世宗实录》亦记载“然其间倭人不过一二而本国民假著倭服成党作乱”。也因如此,戚继光更被人视为“屠杀因为明朝海禁而被迫为盗的明朝平民”的刽子手。

今年年初,《中国国家地理》以《倭寇,一个王朝的谎言?》为题,认为“虽然戚继光打过99次胜仗,杀过成千上万的人,但查遍了史书,却没有找到戚继光杀过一个日本人的记录。他杀的都是中国人,但他却成了民族英雄,甚至有人说他比岳飞和文天祥还伟大。其实戚继光杀的是中国沿海那些被海禁政策逼得走投无路而被迫起义的人,他们是海商、渔民,或者是从事与海上贸易相关产业的人。”这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事实真相如何,尚需学术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张居正死后,戚继光立即从壮年的辉煌落入晚年的凄凉。1588年1月,戚继光在贫病交迫中死去,他的墓志铭是“蜡日,鸡三号,将星殒矣”。

篇5:戚继光简介

(1527~1587) 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旋进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今临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三府。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徒,组成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二人为一队,配以盾、枪、叉、钯、棍、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誉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戚继光大败倭寇于台州,以功进都指挥使。四十一年,奉命率师增援福建,捣毁倭寇巢穴横屿(今福建宁德东)、牛田(今福建福清南),直至兴化(今福建莆田南)等地,进都督佥事。四十二年。他再次领兵入福建,在福建巡抚谭纶的指挥下,与刘显、俞大猷联合攻克平海(今莆田东南)。进为都督同知,又升为总兵官,镇守福建和浙江金华、温州二府,都督水陆诸戎务。四十四年,俞大猷率水兵,戚继光将陆兵,于南澳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四十五年,进职兼管潮、惠二府并伸威等营戎务。隆庆二年(1568),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今河北蓟县)、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后又为总兵官,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诸处,并督帅十二路军戎事,因屡立战功,万历二年(1574)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为当国大臣高拱、张居正等倚重。戚继光在蓟州十六年。加固长城,筑建跆ǎ整顿屯田,训练军队,制订车、步、骑配合作战的战术,形成墙、台、堑密切联络的防御体系,多次击退侵扰之敌,军威大振,蓟门平静。时人誉为“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戚继光在张居正死后受到排挤。万历十一年被调任广东总兵官。十三年以年老多病,谢职归家,十五年病逝,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和《止止堂集》等。

篇6:戚继光简介

篇一:戚继光明代著名抗倭将领

戚继光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

横屿之战

横屿是宁德县东北的一个小岛,离岸约有十里,和大陆之间隔着浅滩。涨潮时,海水将岛屿与大陆分开;潮退后,又尽是泥淖。倭寇在岛上结下大营,修筑防御工事,侵占已达三年之久。戚继光为了渡过浅滩,命令士兵铺上干草,随着鼓声向前爬行。到达横屿岸边时,倭寇早已布成阵势,士兵们奋勇冲杀,放火焚烧倭巢,倭寇四处逃窜,明军乘胜追击,斩首三百四十八人,生擒二十九人。残余倭寇向海上逃命,被淹死六百多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不过三个时辰。随后,戚继光进军牛田、林墩,铲除了福建的三大倭巢

平海卫之战

铲平福建三大倭寇后,戚继光回浙江补充兵员,倭寇又猖獗起来。嘉靖四十一年(1562)冬,倭寇六千人攻陷兴化府城,烧杀抢劫,无恶不作。次年二月,倭寇退出府城,据莆田东南的平海卫为巢。四月,戚继光率领一万多人到达福建。五月,福建巡抚谭纶命戚家军为中路,刘显为左翼,俞大猷为右翼,向平海卫发动总攻势。倭寇仓皇应战,戚家军用火器猛烈射击,倭寇战马受惊,乱跑乱窜,左右两翼乘势并进,倭寇大败,逃回许家大巢。明军进围敌巢,四面放火,倭寇或被烧死,或被杀死,逃窜者也多坠崖、蹈海而死,共被斩首二千二百一十人。

评价: 且任劳任怨,挺身干事,诚无出其右者”。同僚们称赞戚继光“批亢捣虚,彼且畏之如虎;除凶雪耻,斯民望之如云”,“岂直当今之虎臣,实为振古之名将”。

人物性格

孙登他很体恤其他人。例:孙登出外打猎时,本可走近道小路,他却绕远避开田地,为的是不损伤农民的农作物;休息时又只选择空地。

孙登亦很重恩情。例:孙登是庶生的,徐夫人于是以养母身份抚养他,对他有恩。后来徐夫人因为嫉妒而废,流放到吴郡的地方。当时孙权宠爱步夫人,她赏赐给孙登的,孙登都只拜谢而不敢接受。而徐夫人所送的衣服都先沐浴再穿上。孙登被立太子时要求孙权立徐夫人为后,但孙权却想以步夫人为皇后,最终都没有答应。

仁义传说

在关于这位仁义太子的传说中,有一件事是经常被人拿出来传诵的,就是弹丸事件。有一次,孙登出外打猎,骑马飞驰时,忽然一颗弹丸从他耳边擦过。众人大惊失色,迅速将其

围在中间,另外一批人找凶手。恰好有一人手提弹弓正在四处瞄准,这批人就把此人绑了拖来见孙登,此人已经是魂不附体。

证据似乎确凿,孙登的手下决定先将此人棒揍一顿,然后找棵树吊死他。孙登叫人找到了从耳边飞过的弹丸,又把那人所使用的弹丸放在一起比较,发现此人用的弹丸要远远小于那颗弹丸。于是,就把吓得魂不附体的人放了。

孙登手下的人说,即使不是此人所为,必有人要对殿下不利,还是杀一儆百的好。孙登却说,国家有国家的法度,如果我以太子的身份将此人处死,那么,我就是明知此人冤枉而滥杀。我不但犯了国家法度,还留下了骂名,一举两失,你们说,天下的百姓如果知道了这件事会怎么想我和父皇呢?

有人曾将孙登辨弹丸一事放进智书里,认为孙登很聪明。其实,但凡是个人就知道应该拿来弹丸比较一下,而这件事之所以被人人传诵,无非是因为孙登的美德,在三国时期,这种行为在一个储君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智慧了,形而上地认为,这该是一种仁德。6 历史评价

陈寿:孙登居心所存,足为茂美之德。

在太子之位的二十多年里,孙登上得孙权之欢心,下被天下百姓爱戴,中与朝中大臣和睦相处,其治理国家之能力,在大情小事上皆闪耀着一个明君之光芒。品德无二,能力无双。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他将来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可想不到的是,他居然那么早地就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众望所归的那个皇帝之位

人物简介

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遂除孙綝。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

人物事迹

一次,孙亮想要吃生梅子,就吩咐黄门官去库房把浸着蜂蜜的蜜汁梅取来。这个

黄门官心术不正又心胸狭窄,是个喜欢记仇的小人。他和掌管库房的库

吏素有嫌隙,平时两人见面经常口角。他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这次,可让他逮到机会了。他从库吏那里取了蜜汁梅后,悄悄找了几颗老鼠屎放了进去,然后才拿去给孙亮。不出他所料,孙亮没吃几口就发现蜂蜜里面有老鼠屎,果然勃然大怒:“是谁这么大胆,竟敢欺到我的头上,简直反了!”心怀鬼胎的黄门官忙跪下奏道:“库吏一向不忠于职责,常常游手好闲,四处闲逛,一定是他的渎职才使老鼠屎掉进了蜂蜜里,既败坏主公的雅兴又有损您的健康,实在是罪不容恕,请您治他的罪,好好儿教训教训他!”

孙亮马上将库吏召来审问鼠屎的情况,问他道:“刚才黄门官是不是从你那里取的蜜呢?”库吏早就吓得脸色惨白,他磕头如捣蒜,结结巴巴地回答说:“是……是的,但是我给他……的时候,里面……里面肯定没有鼠屎。”黄门官抢着说:“不对!库吏是在撒谎,鼠屎早就在蜜中了!”两人争执不下,都说自己说的是真话。

侍中官刁玄和张邠(bin)出主意说:“既然黄门官和库吏争不出个结果,分不清到底是谁的罪责,不如把他们俩都关押起来,一起治罪。”

孙亮略一沉思,微笑着说:“其实,要弄清楚鼠屎是谁放的这件事很简单,只要把老鼠屎剖开就可以了。”他叫人当着大家的面把鼠屎切开,大家仔细一看,只见鼠屎外面沾着一层蜂蜜,是湿润的,里面却是干燥的。孙亮笑着解释说:“如果鼠屎早就掉在蜜中,浸的时间长了,一定早湿透了。现在它却是内干外湿,很明显是黄门官刚放进去的,这样栽赃,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这时的黄门官早吓昏了头,跪在地上如实交待了陷害库吏、欺君罔上的罪行 5 历史评价

陈寿:孙亮童孺而无贤辅,其替位不终,必然之势也。可见,我们对于形式复杂难以判断的事物只要全面分析、推理,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被事物的复杂性所吓倒,这样就能正确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篇二: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驱逐倭寇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平倭。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山东蓬莱人。他到了浙江,先检阅那儿的军队,发现那些军队纪律松散,根本不能够打仗,就决心另外招募新军。他一发出招兵命令,马上

有一批吃够倭寇苦的农民、矿工自愿参军,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地主武装也参加了进来。戚

继光组织的新军很快发展到四千人。

戚继光是个精通兵法的将领,他懂得兵士不经过严格训练是不能上阵的。他根据南方沼

泽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阵法,亲自教兵士使用各种长短武器。经过他严格训练,这支新军的

战斗力特别强。“戚家军”的名气就在远近传开了。

倭寇在哪里骚扰,他们就打到哪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海盗队伍,哪儿是戚家军的对手,交锋了九次,戚家军一次次都取得胜利。最后,倭寇在陆地上呆不住,被迫逃到海船上,戚继光又用大炮轰击。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倭兵被烧死或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得乖乖投降。

就这样横行几十年的倭寇被基本肃清了

。郑成功的故事

i.郑成功是名震中外的民族英雄。他生活在距我们三百多年

前的明末清初。他率领中国人打败了强占中国台湾宝岛的苛兰人,把台湾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2.郑成功是中国人,但他却出生在日本。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

的爸爸很穷,为了养家糊口从中国去了日本。接下来在日本结了婚生下了郑成功。关于郑成功的出生有以下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郑成功的妈妈在怀着小郑成功的时候,一天依在床头睡着了,睡着睡着突然梦见自己站在大海边,她眺望着大海可高兴了,她一会抓只小鱼,一会儿又捡个贝壳,别提多高兴了。这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大鱼朝她游过来,郑妈妈慌忙之间就要躲闪,谁知道那鱼一头扎进了她的肚子里。

i.郑妈妈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了,窗外还没有天明。这时候

睡在妈妈肚子里的郑成功突然动了起来,难道他也醒了

吗?

ii.另外一种说法是郑妈妈到海边玩,捡了好多好多贝壳,天

是那样蓝,海也是那样蓝,郑妈妈可高兴了。她用一根线

把一只只贝壳穿了起来,做成了一条美丽的贝壳项链,她

想用这串美丽的项链亲手挂在以后出生的郑成功脖子上。

郑妈妈想,好多人围着郑成功说:“你的贝壳项链真好

看,是谁送你的。”这时候她想郑成功会骄傲地说:“是我

妈妈亲手给我做的。

b)郑妈妈想着想着就睡着了,但一会郑妈妈就被痛醒了。原来郑

成功在妈妈肚子里听见大海的波涛声,心想那是什么啊,哗

啦哗啦地真好玩,就想出去,于是就在妈妈的肚子里使劲地跑使劲地踢嘴里喊着:”妈妈,妈妈,我要出去,我要出去玩……“

c)这样郑妈妈就在一块岩石上生下了小郑成功。这块石头现在还在日本的平户,叫做”儿诞石“,意思是指在这块石头上生了个小孩的意思。

3.以上都是两种传说,特别是前面说的大鱼怎么能一头扎进人的肚子里呢,但是这也说明了好多好多人都非常喜欢和尊敬郑成功,所以把他的出生写成个故事。下面是几件郑成功真正的故事。

4.二

i.在郑成功很小的时候,他的爸爸决定回中国去做生意,准

备一家人都回国。但当时在日本,幕府将军(解释:幕府将军就是当时日本的大官)不让他们回去,最后郑成功的爸爸一个人回到了中国。

ii.于是郑成功就和妈妈还有弟弟七左卫门留在了日本。郑成功小时候因为不是日本人,所以经常受到日本小朋友的欺负。可是郑成功却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他经常听妈妈讲中国的历史故事,知道很多很多中国的事。他从小就知道如果不努力学习长大就不能为祖国增光,如果中国不富强就会受外国的期负。所以每天天不亮他就偷偷起床读书,然后又拿着宝剑在院子里练功,他希望有一天他能够为中国做很多很多的事,他要使中国强大起来,再也不受外国的期负,他要让千千万万个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iii.那时候因为爸爸回了中国,家里非常穷,有时连一个馒头

也吃不上,弟弟还小,郑成功就帮妈妈一起给别人洗衣

服。冬天的水好冷啊,把小郑成功的手冻得通红,他非常非常疼,但每次妈妈一问他,他总是摇头”不疼不疼“。于是妈妈等他睡着之后偷偷掀开被子一看,郑成功小小的手

掌都起了痂了,妈妈就坐在灯下哭呀哭,郑成功听见有人哭,起来一看原来是妈妈,他知道妈妈看了他的手,他也一头扎进妈妈的怀里哭了起来:”妈妈,妈妈,你别哭

了,长大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郑成功和妈妈哭成了一团。

iv.又过了几年,郑成功的爸爸回到中国以后做生意挣了很多

很多钱,派人回到日本去接郑成功和妈妈、弟弟,但是日本的幕府将军怎么也不让他们都回去,最后只把郑成功接回了中国。

5.在离开日本的那天,妈妈背着年幼的弟弟站在码头上,郑成功的眼睛都哭肿了,他舍不得离开妈妈呀。船慢慢开去了,郑成功使劲地对着妈妈哭:“我要妈妈,我不要走……”

6.船开到了大海上,天已经黑了……,郑成功站在前面的甲板上眺望着大海心里说:“妈妈,我长大了一定会回来接你的,我定好好读书,做一个对中国有用的人。”

7.三

i.回国以后郑成功的爸爸给他找了最好的老师,又找了好多

好小朋友陪他读书。老师长着长长的胡子,戴着圆圆的小眼镜可凶了,成天拿个大板子打不认真读书的小朋友的屁股。可是郑成功却一点也不怕他,因为郑成功是最努力读书和最听话的小朋友,老师还经常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他呢。

ii.放学以后,他经常和小朋友一块玩,在小朋友当中他最喜

欢大龙。大龙长着圆圆的脸,胖乎乎的。吃饭时一次就能吃五个大包子,但是大龙却不爱学习,所以经常被老师打屁股。每次他都撩开裤子让郑成功看他被老师打红的屁

股,郑成功总是笑着说:”大龙啊大龙,如果你好好学习就不会被老师打屁股了。"~

8.从此以后,在其他小朋友都在外面玩的时候,郑成功总是帮助大

篇三:戚继光籍贯议

戚继光籍贯议

戚继光(1528—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谥武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文学家和兵器军工专家。

戚继光是哪里人?其实史界早有定论,算不上一个问题。只因近年来文化的资源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一些人从地方本位出发,明明挨不上边,也要争上一争,弄出许多“说法”,于是,在山东蓬莱说和安徽定远说以外,近年又出现了江西赣县说、浙江义乌说、山东济宁说等等,美其名曰“学术探讨”,其实是颠倒黑白,胡搅蛮缠。懂行的看了会付之一笑,却可能误导一些不甚了解这段历史的人。

一、从两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概念说起

提出戚继光籍贯所谓“不同看法”,通常基于两个概念的混淆:一个是“籍贯”,另一个是“祖籍”。其实这两个概念内涵不难辨析,本不该成为问题。

“籍贯”一词的定义,《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字典》: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中文大辞典》:生长或寄居已满法定年限,准其入籍之地。而“祖籍”一词的定义一般释义为:原有之籍;凡寄他籍者,谓其本籍曰原籍。

首先需要明确,我们讨论的是戚继光的“籍贯”,而不是他的“祖籍”。以“祖籍”概念偷换“籍贯”概念提出的观点,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没有将这两个词的内涵加以区别,如安徽定远说、河南卫辉说等;另一种是故意混淆视听,胡搅蛮缠,如江西赣县说、浙江义务说等,其实都不值一驳。

实际的情况是:战国时期,戚氏先祖原居河南汲县一带。元末,戚详(戚继光六世祖,时年幼)与母亲为避战乱,随舅父一家迁居安徽定远昌义乡。至正十年(1351)有抗元义军过境,戚详归附,后随朱元璋南北征战,于洪武十四年(1381)征云南时战殁。明廷以其开国功,诏其子斌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职,入籍登州(蓬莱)。从戚斌到任始,越五世至戚继光,至今共17世,凡620余年,世居蓬莱(遗迹下文有述)。

从古到今,无论从法定的角度还是从习惯的角度,都没有把一个人的籍贯定在高曾祖以上的。戚继光的远祖确曾居河南卫辉府百余年,六世祖戚详也曾“从外氏避乱”迁居定远,但是其后代终有明之世“世佥登州卫指挥事”,这却是事实。

二、蓬莱戚氏遗迹

(一)蓬莱戚氏谱系

戚继光五世祖戚斌,因父开国之功,授“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遂家于登州,隶蓬莱籍”(1),经六世,至戚继光。

考成书于明代的《戚少保年谱耆编》、清顺治版《登州府志》、康熙版《蓬莱县志》、乾隆版黄县《戚氏族谱·序·附录·蓬莱戚氏先代世次谱》,得蓬莱戚氏前八世世系图如下:(1)语见明版《蓬莱戚氏族谱》。

(二)家族遗迹

蓬莱戚氏宗族留下的历史遗迹主要有戚氏故宅、牌坊(两座)、戚武毅公祠、戚氏墓园等,文物有明版《蓬莱戚氏族谱》(即清版《蓬莱县志》所称之戚继光主修之《家乘》)、明代绘制的《戚继光画像》、明代战刀等。

1、戚氏宅第

位于蓬莱市区西南隅武霖社区(清末民初称“戚家村”),自戚斌始,历代戚氏族人皆聚居于此。戚宅基址占地约4000平方米,正门朝南,临牌坊街;侧门朝西,临府前街;宗祠位于宅第西北角,内有敕建的“表功祠”(崇祯帝题匾,即戚武毅公祠);后园曾立文天祥“忠”、“孝”字碑,碑阴各有戚景通手书题跋;宅基现存400余年古银杏2株、古柏1株。

蓬莱戚氏宅第始建时间应该是在戚斌到登州上任后不久。据此推断,大约建成于洪武十四年(1381)戚详战殁后戚斌得到旨意并到登州上任,至今共存627年。《戚少保年谱耆编》载:“嘉靖十八年丁亥,家严(指戚继光)十二岁”,“大父孝廉府君(指戚景通)始辑(通葺)居第。居第垂二百年,久圯,不得已而营缮之”。其实,洪武十四年(1391)至嘉靖十八年(1539)共148年,戚祚国等的说法显然做了夸大。

2、戚氏宗祠及戚武毅公祠

戚氏宗祠位于戚宅西北隅,坐东面西,临府前街。始建年代不详,据推断应形成于戚宅初建之后。考其基址,祠为三进院落,原有门房、过厅、二进院南北两厢、屏门、三进院南北两厢、正祠等建筑。三进院内原祀戚氏之先详、斌、珪、谏、宣、宁诸祖。二进院南厢祀戚景通;北厢祀戚继光,崇祯八年(1635)谥“武毅”(一说“武庄”1),更此祠名,俗称“戚公祠”,今又名“戚继光祠堂”。现存门房、过厅、表()

功祠、厅房共10间;三进院现改为后园,原有文天祥“忠”、“孝”碑,碑背有戚景通题跋,“文革”时毁,残石尚在。二进院内有400余年古银杏树一株;三进院内有500年古柏一株。房属皆单层硬山建筑,砖石结构,占地595.1平方米,建筑面积131.38平方米,过厅和表功祠有前廊及明柱。表功祠面阔8.2米,进(1)民国版《山东通志》、清顺治版《登州府志》、清代及民国各版《蓬莱县志》皆言戚继光谥号“武庄”;今戚武毅公祠明廊左壁嵌有清人纪煐迴《谒武庄公祠》石刻。

深6.64米。

该祠正门前扉阴刻楹联:“千秋隆祀典,百战着勋名”,横额:“海上威风”。过厅前廊两明柱悬冯玉祥1934年书联:“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成世;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表功祠前廊明柱楹联“拨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乃郁达夫所书。祠前东壁镶有纪念石刻一方,为清吏纪煐回手迹。

据清康熙版《蓬莱县志》、道光版《续修蓬莱县志》、光绪版《重修蓬莱县志》、民国版《蓬莱县志》载:自该祠落成,每岁春、秋两季戚氏后人祭奠后,府、县主政官员分别至祭,已成惯例。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学院赵申季、知府王霭、知县刘士冠重修,并建忠、孝碑亭二。四十九年(1710)学院黄叔琳承袭奉祀生2名。光绪六年(1880)知府贾瑚、邑人慕荣干重修。1921年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重修,并题“吾将私淑”横匾及“雪国耻在四百年前,公不愧曰武;继兵法于十三篇后,吾曾读其书”楹联,悬于门内厅房。1953年县人民政府重修。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有戚氏后裔奉祀。

图1:戚武毅公祠正门

3、戚氏牌坊

位于戚氏宅第南临的牌坊街上,为花岗岩雕坊,共两座,分别位于街的东、西两端,相距160米。西为“父子总督”坊,东为“母子节孝”坊;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两坊形制相同,均为四柱三间五楼多脊结构,宽8.3米,高9.5米,进深2.7米,正间上下三坊,上坊两面有“圣旨”、“恩光”刻石;中、下二坊透雕“戚继光征战”、“八仙过海”、“丹凤朝阳”、“二龙戏珠”、“鱼龙闹海”、“麒麟丹凤”、“缠枝花木”等图案。侧间各有二坊,分别雕饰花木鸟兽图案。“母子节孝”坊中间两面额书“旌表赠特进荣禄大夫右都督戚宁妻一品夫人贞节阎氏”、“诰赠特进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荐举孝廉戚景通”。“父子总督”坊中间两面额书“诰赠骠骑将军护国都指挥使前总督山东备倭戚景通”、“镇守浙福江广郴桂总兵都督同知前总督备倭戚继光”;牌坊上间。

两坊巍峨挺拔,气势雄伟,构图丰满,雕镂精细,是国内少见的明代大型石雕珍品。“文革”时部分透雕构件被砸毁,所幸整体无恙。1985年修复。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2:位于牌坊街东端的“母子节孝”坊(2007年摄)

4、戚氏墓园

位于蓬莱城东南十里芝山南麓,乃戚详及其以下历代蓬莱戚氏族人归葬之地。《年谱》载:“先陇素产芝,因名芝山。”“嘉靖二十年辛丑,家严十四岁??曾大母(继光祖母)阎太夫人卒,从祖兆,合葬芝山之阳”。明时,墓园西南不远处的位吴村曾有一处戚氏房产,供守护墓园者居住,戚继光17岁时为凑足赴京袭职的路费,才将此房产卖与他人。

戚继光墓位于墓园南部,有墓碑、石人石马等物,墓道前有石阶通往山下道路。墓为砖石结构,穹窿墓顶,分墓门、通道、前室、后室诸部分,南北长8.22米,东西宽5.4米。墓志为戚继光有通家之好的挚友、江南名士汪道昆所撰,全称《特进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孟诸戚公墓志铭》(以下简称《孟诸戚公墓志铭》),文见蓬莱市史志办所编之《戚继光志·附录二》,墓志铭原石已失;墓志篆盖石尚在,为石英质,已裂为多方,现藏烟台市博物馆,蓬莱戚府有复制件展出。该墓早期曾被盗掘。1987年修复,呈台隆状,台高1.6米,台上正中为墓丘。墓前壁两侧各嵌碑文一方,分别记载戚继光生平及其墓修葺经过。

戚景通墓位于戚继光墓迄北,亦砖石结构,分左、中、右三室。1972年在中室发现墓志铭,亦为汪道

昆所作,全称《明故略武将军都指挥佥事戚公配淑人张氏王氏合葬墓志铭》,并出土铜镜一面,均藏于烟台博物馆;墓志篆盖残石藏于蓬莱阁文物科库房,蓬莱戚府有复制件展出。

戚氏墓园现在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3:位于蓬莱城南芝山南麓的戚继光墓

5、戚氏后人及文物

蓬莱市区至今仍有戚氏后人居住。戚继光第十六世孙戚兆华,建国初与母亲二人在戚氏祠堂内居住,他小时候常听母亲讲起祖先的事迹,多数已经记不清了,只记住了戚详是戚家始祖,戚继光是最重要的祖先。在他的印象中,最令他头痛的要数每年春天看护那些晾晒的祖传之物了。

在蓬莱民间,有“六月六,晒衣书”的习俗。每年进入阴历六月,母亲都要选几个艳阳高照的日子,“请”出族谱及祖宗画像,领着小兆华焚香祭拜之后,挂在明廊内晾晒。记得有两只樟木大箱,一只收藏历代先祖画像(均为立轴,有四五十幅)、几本族谱、两三张谱系图;另一只收藏旧时衣物、古代盔甲、首饰、短兵刃及其它杂物。戚兆华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受命看护这些晾晒中的祖传古董。每到这时,母亲都变得格外严厉,既不准兆华离开,也不准有不尊不重行径,稍有差池就要惩罚。一个正是淘气年龄的小男孩,叫他规规矩矩在院中呆上三两日,也真难为他了。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过去,小男孩逐渐长成了大人。后来老太太过世了,临终前再三叮嘱,要保管好这些祖传之物。

篇7:戚继光作文300字

讲讲戚继光的一生吧。

我看他一生调到了好多地方,打过好多仗,但是就是没有打败过,可谓是奇迹吧!还有个母老虎老婆,也能以以少敌多,把倭寇打的一塌糊涂。他与张居正一文一武,为明朝扭转了嘉靖年的颓势,迎来了隆庆年到万历初年的中兴局面。 但是张居正一死,戚继光就倒霉了。新来的那个皇帝无凭无据的就治了张居正的罪,戚继光因为和张居正的来往密切,就被连带了,从此就看清了现实,罢官回乡。一回家乡弟弟就已经死了,承受着丧失了唯一弟弟的他,回到家里又负担了丧子之痛,老婆又离家出走,从此就孤独一人,孤独的死去。

为什么会孤独死去?因为这就是现实!

这个社会的败类其实很多很多,因为皇帝听了花言巧语,就治了他们的罪。

不要说是我多嘴,乱说话。现实生活中,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伤害了一个个的善良的人,有功的人。

但这就是现实,无法改变。

篇8:戚继光对明代武术发展的影响

1. 戚继光所创的戚家拳在民间的影响。

戚继光幼时习武, 并对武术的基本功高度重视。在一次训练中, 老师对其腿功上指出了一定的不足。这点小小的错误就让戚继光牢记于心, 经常偷偷地对腿功进行加练, 他将两个木桩钉在地上, 再往腿上加些石块, 经常在深夜里跑来练习站“四平马”。几个月后, 使其腿功水平大长。老师见其天资聪明, 且勤奋刻苦, 认为戚继光必成大器。如老师所言, 戚继光在17岁袭父职, 并在22岁考中武举。戚继光在武术学习中更是精益求精, 在继承家传武术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及其所好, 综合各路武学精华部分, 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戚家拳”。随后“, 戚家拳”在其任职的指挥使流传开, 所学之人各个觉得气血舒畅、四肢舒展, 因此认为“戚家拳”同华佗的“五禽戏”一样为养生法宝。逐渐使得当地的文武百官纷纷起来演练, 正好当时戚继光军务较少, 便主动对学习之人进行亲自示范, 深受造访者的好评, 尤其是登州百姓更是赞不绝口, 很快“戚家拳”就在登州流传开,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武术的发展。

2. 在抗击倭寇中对武术的建树。

嘉靖三十五年, 倭寇侵犯气势十分嚣张, 江浙沿海一带地区形势危急, 包括南通、扬州、余姚城、杭嘉湖等地区都遭到倭寇的抢掠。此时朝廷将在福建镇守的戚继光调任到浙江一带抗倭, 在与倭寇的多次交锋中, 戚继光深刻认识到明朝士兵的作战弱点, 即缺乏训练, 士气不足存在怯战心理。于是戚继光大量招募勇敢彪悍的壮士组成“戚家军”, 并按年龄、体格的不同分配兵器, 并经常在武场进行严格的习武操练, 在训练中, 戚继光非常注重实战演练, 把训练重点放在提高军队作战能力上, 而不是耍花架, 为了美观去练习, 这就使得“戚家军”逐渐形成了一套强有力的作战劲旅, 嘉靖四十年, 戚继光所率部队先后擒斩倭寇1400余人, 焚死、溺死近4000人, 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后来由于“戚家军”连打胜仗, 军纪严明, 士气高涨, 不久便在百姓中形成相当高的威望, 很多农民争相加入“戚家军”并以此为荣。戚继光作为武术世家并考中武举, 自然在军队中对武术有着相当高的重视程度, 这从主观上推动了当地武术的兴起。此外, 戚继光作为山东人, 在“戚家军”部队中多以山东的武术练习为主, 将自身所学的武术套路作战风格传授到军队当中, 使得武术得到一定的弘扬与发展。此外戚继光为了提高部队武学技术, 加强部队作战能力, 聘请民间拳师和僧人, 专门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进行专门训练, 吸取了大量的武学技艺, 形成了“鸳鸯阵”, 作战特点攻守兼备, 作战灵活。嘉靖四十一年, 戚继光奉命南下福建, 在横屿、牛田、林墩一带与倭寇展开激战, 这一时期“, 戚家军”与其他奉命抗寇部队联合作战, 多个地区武术相互融合, 在“戚家军”中注入许多新的武学技术, 这使得中原武术与少数民族武术得到融合, 推动明代武术的进一步发展。

3. 改良军事设备促进武术技术的提高。

起初戚继光在与倭寇交战中, 认为明军的武器相对于倭寇不太适用, 并提出御敌必先利器, 针对倭寇使用的武器及作战特点, 开始对明军的武器进行针对性的改良。根据当时的敌情及军事发展情况, 戚继光首先对火器与冷兵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五兵之中, 唯火最烈”的看法, 其中最为常用的武器包括佛郎机、鸟枪、快枪、三眼铣等, 这都作为一种远距离的作战武器, 因此火器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武术的应用, 但是由于当时明政府对火器的控制以及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火器在作战中还没有形成主导武器, 往往决定战争胜负的仍然是近距离的武术作战, 因此武术仍然有其发展的必要性。在冷兵器上, 戚继光也无不精通, 并针对倭寇的倭刀窄而长的特点以及适合使用的动作等进行研究, 对明军的大刀长矛进行改良, 并在武器的制作、验收、使用、维护、替换上进行严格的管制, 凡是不合格一律退回, 并对武器进行定期维护、改进, 确保其持续拥有一定的战斗力。这不仅提高了战斗力且对武器的发展也作出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武器作为当时士兵武术训练的工具, 因此随着武器的不断改进, 并将使武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战争的特点, 可见军事设备的不断改进从客观上推动武术技术的创新发展, 从而进一步推进武术的发展。

4. 对于明代武学思想的贡献。

戚继光自幼在父亲的教诲下, 饱读文书、文谈风骚, 少年时代的戚继光就立志“不求安饱, 笃志读书”, 做到“日孜孜慕古, 博极群书”, 即使是到了以后兵荒马乱的战乱时期, 仍然做到然荻读书, 连他手下文官同僚都称他“法古论今、文武兼才”, 这足以说明其不同于其他只会打仗、不学无术的将领, 因此被人敬称为“儒将”。正是由于其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 使得他的武学思想中注入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将儒家思想中的“忠、效、义“”仁爱”贯穿到整个武学精神当中, 将“仁爱”和训练恰当地结合到一起。此外, 戚继光非常关爱其士卒的生活及人身安全, 在白骨露野的战乱时期, 一般将领很少过多去关心士卒的生命, 往往采取人海战术, 以尸体鲜血去换来战争的胜利, 而“儒将”戚继光却十分关注手下士卒的生命安全, 视手下兵士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将士兵的生命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此外, 对于士兵的生活起居, 戚继光也有非常高的关爱, 他的部队在物资供给上都是个个足衣足食。这种“仁爱”思想深入到他的军事思想当中, 使得“戚家军”上上下下团结一致, 并将“仁爱”精神渗透到每一个领域, 这使得当时的武术中彰显着浓厚的“仁爱”色彩, 而这种精神也正是我国传统武术精神的精要。可见, 戚继光将儒学思想带入军队当中, 并在武术领域中得到外化表现, 这无疑对我国武术精神的发展注入了许多优良的思想。

5《.纪效新书》对于明代武术理论的丰富。

明代在经历过多年的内外作战, 对军事作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且在武术技术与理论上都有一定的发展, 这一时期大量的军事及武术著作相继问世, 包括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唐顺之编写的《武编》、何良臣编著的《阵纪》、郑若曾编写的《江南经略》等。其中戚继光的《纪效新书》诞生于嘉靖三十九年前后, 是对抗击倭寇作战的经验总结, 并在晚年整理成著作, 记录了大量的明代武术技术。其中《纪效新书》把抗寇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门派拳法进行分类, 共包括:鹰爪王之拿、三十六合锁、六步拳、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巴子拳、吕红八下、二十四弃探马、山东李半天之腿、化拳、八闪翻、千跌张之跌、十二短、温家七十二行拳、绵张短打、猴拳、张伯敬之打十六家。

通过细读《纪效新书》中的《操令篇》、《谕兵篇》、《牌宪篇》、《长兵篇》、《短兵篇》可发现其对武学的建树在武术史料中是相当珍贵的, 非常科学系统地阐述了武学的健身、强体、战斗技巧、指挥战术等内容。尤其是在《拳经捷要篇》中对拳法的内炼养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包括武术的基础、风格、速度、对手、眼、身、法、步、劲的协调, 对刚与柔、上与下、胆与艺等打、摔、踢、擒进行了科学的辩证论述, 具有极高的价值。戚继光在书中指出“:拳术应以静观变, 神清魂定, 虚以引真, 是以先发制人之法。”指出习武之人应该拥有一定的控制力, 根据对手的形势变化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法。此外对于拳术的养生的记载诸如“:睡不厌缩, 觉不厌伸。”指出拳术对于锻炼身体、躯体伸缩开合, 不但合乎养生之术, 更有利于作战时元气自身, 张弛自如, 以静带动取胜对手。《纪效新书》丰富了明代武学理论, 并对武术内容、技术水平、武学精神等都给予了新的发展, 是不可多得的武学传世巨著。

晚年的戚继光, 在重文轻武的明王朝中, 文官集团慢慢进入成熟阶段, 使武将出身的他闷闷不得志, 并受到朝廷文官的轻视, 万历十一年, 戚继光被调到战事已得到平静的广东任镇守。后来戚继光由于早年四处奔波, 不知疲倦地带兵作战, 一生操劳导致晚年体力不支, 不久病倒在床, 万历十五年, 戚继光病逝于山东故里。纵观其一生, 不仅战功累累, 对于军事理论上也颇有建树, 尤其是其对明代武术的发展更是影响深刻, 为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摘要:戚继光作为一代名将, 在抗击倭寇、镇守边关中战功卓著。纵观他的人生经历, 在抗击倭寇的历史背景下使得明代武术有着一定的融合与发展, 尤其是在晚年所撰写的《纪效新书》一书中对武学的改革与创新有着非常宝贵的价值。

关键词:戚继光,明代,武术,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耀庭.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

[2]戚继光.纪效新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

[3]陈懋恒.明代倭寇考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

[4]周伟良.明清时期少林武术活动的历史流变[J].体育文化导刊, 2004 (1) .

篇9:戚继光长枪解

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上之。妙在乎熟,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神而不滞。又莫贵于静,静则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换莫测,神话无穷,后世鲜有得其奥者。盖有之矣,或秘焉而不传,传之而失其真,是以行于世者。率皆沙家、马家之法。沙家呼为“竿子”,各有其妙,而长短异其用。惟杨家之法,手执枪根。出枪甚长,且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霆。故日:“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信其然乎!施之于行阵,则又有不同者,何也?法欲简,立欲疏,非简无以解乱分纷,非疏无以拥挪进退。左右必佐以短兵相卫,使彼我有相倚之势,得以舒其气,展其能,而不至于败。

习法

八母枪起手。

你扎我,我拿枪。你扎我,我拦枪。你扎我脚,我颠枪。你上扎,我捉枪。你下扎。我撸枪。你上扎,我捉枪。你下扎,我颠枪。你枪起,我缠拦下。

一合:(此下记枪法的六组动作变化,即“六合枪法”。)先有圈枪为母,后有封闭捉拿。梨花摆头,救护要明。里把门,外把门,闪赚是花枪。名日:“秦王磨旗。”

我扎你,你拿枪还枪,我拿枪。我扎你。你拦下还枪,我拦枪。你尽头枪,我颠枪还枪,你拿枪还枪,我拿枪。你扎我。我拿枪,闪赚花枪上,你拿枪还枪,我拿枪。你扎我,我拦下,闪赚花枪上,你拦下还枪,我拦枪。你扎我尽头枪,我颠枪,闪赚花枪上,你拿枪还枪,我拿枪,我摇花枪。乃“秦王磨旗”。

二合:先有缠枪,后有拦枪。黄龙占杵,黑龙入洞,拿枪救护,闪赚花枪上。名日:“点风头。”

我缠你枪,你扎我。我拦下还枪,我拦枪。你扎我,我拿下,你起枪,我随枪缠拿。你拦枪,我还枪,你拿下还枪,我拥退救护拿你枪。你扎我。我拦。我摇花枪。乃“点风头”。

三合:先有穿指,后有穿袖,鹞子扑鹌鹑。救护闪赚是花枪,四面是枪法,名曰:“白蛇弄风。”

你扎我,我拿下,闪赚花枪上。你拿枪还枪,我拿枪。你扎我,我拦下,闪赚花枪上。你拦下还枪,我拦枪,我摇花枪。乃“白蛇弄风”。

四合:先有白拿枪,拥退枪救护,后有白拦进步,如猫捉鼠。救护闪赚是花枪。名曰:“铁扫帚。”

我白拿进步上扎你,你拿枪还枪,我掤退救护拿枪,我白拦进步上扎你,你拦枪还枪,我拦枪。我白颠进步,闪赚花枪上,扎你,你拿枪还枪,我拿枪,我摇花抢枪。乃“铁扫帚”。

五合:先有四封四闭,后有死中反活,无中生有,迎封接,闪赚是花枪。名曰:“拨草寻蛇。”

你扎我,我拿枪进步扎你,你拿枪还枪,我拿枪。你扎我,我拦枪进步扎你,你拦枪还枪,我拦枪。你拿下我枪,你枪起,我反拿你枪。你拦下我枪,我枪起,反拦下你枪。你拿我枪,我枪闪过拦你枪。你拦我枪,我枪闪过拿你枪。你扎进头枪,我颠开捉住,你反起扎我,我拦下,闪赚花枪上。你拦枪还枪,我拦枪,我摇花枪。乃“拨草寻蛇”。

六合:一截,二进,三拦,四缠,五拿,六直。闪赚是花枪。下游场拨草寻蛇,上游场秦王磨旗。

一接,二进,三拿,四缠,五拦,六直。大游场秦王磨旗,铁扫子必无路。

裙拦枪,伏虎枪地蛇破,地蛇枪尽头枪破,中平枪中平枪破。中平枪,枪中坐,高低远近都不妨。高不拦,低不拿,当中一点难遮架。去如箭,来如线,指人头扎任面,高低远近都看见。枪是伏腰锁。先扎手和脚;疾上又加疾,扎了还嫌迟。

枪有三件大病:1,立身法不正;2,当扎不扎;3,三尖不照。必上照鼻尖,中照枪尖,下照脚尖。你枪发。我枪拿,你枪不动,我枪扎,来得紧,去得硬,不遮不架是个空。

以上诸法颇属繁杂,兵士愚下,岂能一一皆习?但载之不得不备,自有用心者精之。而教兵惟用封、闭、捉、拿、上拦、下拦等六枪。封、闭、捉、拿有大门、有小门,只此已足用矣。

篇10:戚继光的故事(模版)

戚继光:驱逐倭寇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平倭。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山东蓬莱人。他到了浙江,先检阅那儿的军队,发现那些军队纪律松散,根本不能够打仗,就决心另外招募新军。他一发出招兵命令,马上

有一批吃够倭寇苦的农民、矿工自愿参军,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地主武装也参加了进来。戚

继光组织的新军很快发展到四千人。

戚继光是个精通兵法的将领,他懂得兵士不经过严格训练是不能上阵的。他根据南方沼 泽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阵法,亲自教兵士使用各种长短武器。经过他严格训练,这支新军的

战斗力特别强。“戚家军”的名气就在远近传开了。

倭寇在哪里骚扰,他们就打到哪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海盗队伍,哪儿是戚家军的对手,交锋了九次,戚家军一次次都取得胜利。最后,倭寇在陆地上呆不住,被迫逃到海船上,戚继光又用大炮轰击。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倭兵被烧死或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得乖乖投降。

就这样横行几十年的倭寇被基本肃清了

。郑成功的故事

i.郑成功是名震中外的民族英雄。他生活在距我们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他率领中国人打败了强占中国台湾宝岛的苛兰人,把台湾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2.郑成功是中国人,但他却出生在日本。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的爸爸很穷,为了养家糊口从中国去了日本。接下来在日本结了婚生下了郑成功。关于郑成功的出生有以下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郑成功的妈妈在怀着小郑成功的时候,一天依在床头睡着了,睡着睡着突然梦见自己站在大海边,她眺望着大海可高兴了,她一会抓只小鱼,一会儿又捡个贝壳,别提多高兴了。这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大鱼朝她游过来,郑妈妈慌忙之间就要躲闪,谁知道那鱼一头扎进了她的肚子里。i.郑妈妈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了,窗外还没有天明。这时候睡在妈妈肚子里的郑成功突然动了起来,难道他也醒了吗? ii.另外一种说法是郑妈妈到海边玩,捡了好多好多贝壳,天是那样蓝,海也是那样蓝,郑妈妈可高兴了。她用一根线把一只只贝壳穿了起来,做成了一条美丽的贝壳项链,她想用这串美丽的项链亲手挂在以后出生的郑成功脖子上。郑妈妈想,好多人围着郑成功说:“你的贝壳项链真好看,是谁送你的。”这时候她想郑成功会骄傲地说:“是我妈妈亲手给我做的。

b)郑妈妈想着想着就睡着了,但一会郑妈妈就被痛醒了。原来郑成功在妈妈肚子里听见大海的波涛声,心想那是什么啊,哗啦哗啦地真好玩,就想出去,于是就在妈妈的肚子里使劲地跑使劲地踢嘴里喊着:”妈妈,妈妈,我要出去,我要出去玩……“ c)这样郑妈妈就在一块岩石上生下了小郑成功。这块石头现在还在日本的平户,叫做”儿诞石“,意思是指在这块石头上生了个小孩的意思。

3.以上都是两种传说,特别是前面说的大鱼怎么能一头扎进人的肚子里呢,但是这也说明了好多好多人都非常喜欢和尊敬郑成功,所以把他的出生写成个故事。下面是几件郑成功真正的故事。4.二

i.在郑成功很小的时候,他的爸爸决定回中国去做生意,准备一家人都回国。但当时在日本,幕府将军(解释:幕府将军就是当时日本的大官)不让他们回去,最后郑成功的爸爸一个人回到了中国。ii.于是郑成功就和妈妈还有弟弟七左卫门留在了日本。郑成功小时候因为不是日本人,所以经常受到日本小朋友的欺负。可是郑成功却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他经常听妈妈讲中国的历史故事,知道很多很多中国的事。他从小就知道如果不努力学习长大就不能为祖国增光,如果中国不富强就会受外国的期负。所以每天天不亮他就偷偷起床读书,然后又拿着宝剑在院子里练功,他希望有一天他能够为中国做很多很多的事,他要使中国强大起来,再也不受外国的期负,他要让千千万万个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的生活。iii.那时候因为爸爸回了中国,家里非常穷,有时连一个馒头也吃不上,弟弟还小,郑成功就帮妈妈一起给别人洗衣服。冬天的水好冷啊,把小郑成功的手冻得通红,他非常非常疼,但每次妈妈一问他,他总是摇头”不疼不疼“。于是妈妈等他睡着之后偷偷掀开被子一看,郑成功小小的手掌都起了痂了,妈妈就坐在灯下哭呀哭,郑成功听见有人哭,起来一看原来是妈妈,他知道妈妈看了他的手,他也一头扎进妈妈的怀里哭了起来:”妈妈,妈妈,你别哭了,长大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郑成功和妈妈哭成了一团。iv.又过了几年,郑成功的爸爸回到中国以后做生意挣了很多很多钱,派人回到日本去接郑成功和妈妈、弟弟,但是日本的幕府将军怎么也不让他们都回去,最后只把郑成功接回了中国。

5.在离开日本的那天,妈妈背着年幼的弟弟站在码头上,郑成功的眼睛都哭肿了,他舍不得离开妈妈呀。船慢慢开去了,郑成功使劲地对着妈妈哭:“我要妈妈,我不要走……” 6.船开到了大海上,天已经黑了……,郑成功站在前面的甲板上眺望着大海心里说:“妈妈,我长大了一定会回来接你的,我定好好读书,做一个对中国有用的人。” 7.三

i.回国以后郑成功的爸爸给他找了最好的老师,又找了好多好小朋友陪他读书。老师长着长长的胡子,戴着圆圆的小眼镜可凶了,成天拿个大板子打不认真读书的小朋友的屁股。可是郑成功却一点也不怕他,因为郑成功是最努力读书和最听话的小朋友,老师还经常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他呢。ii.放学以后,他经常和小朋友一块玩,在小朋友当中他最喜欢大龙。大龙长着圆圆的脸,胖乎乎的。吃饭时一次就能吃五个大包子,但是大龙却不爱学习,所以经常被老师打屁股。每次他都撩开裤子让郑成功看他被老师打红的屁股,郑成功总是笑着说:”大龙啊大龙,如果你好好学习就不会被老师打屁股了。“~ 8.从此以后,在其他小朋友都在外面玩的时候,郑成功总是帮助大龙复习功课,很快大龙的学习成绩也好了,老师也不打大龙的屁股了,有一次当众表扬了大龙哩,郑成功在下面听见别提有多高兴了。后来老师知道了是郑成功帮助的大龙,对郑成功更好了,还要小朋友都向他学习哩。i.郑成功不仅学习努力,而且练武术也非常刻苦。冬天练武术时非常冷,但他一想到远在日本的妈妈和弟弟,就不怕冷了,常常练得满头大汉。郑成功的武术越练越好,但他却从来不用武术去欺负别的小朋友。还用武术去帮助小朋友呢。ii.有一个春节,外面特别热闹。鞭炮噼噼啪啪响个不停,大街上有很多人,一些小朋友在外面放鞭炮。郑成功学习完之后,向爸爸请了假然后出去玩,这时他突然看见一个比他个头大很多的小朋友正从一个小朋友手里抢鞭炮,那个被抢了鞭炮的小朋友哇哇哭了起来。那个大个子刚想转身走,就听后面有人喊道:”不许欺负人,把鞭炮还给他。“大个子刚才被吓了一跳,因为抢别人东西都是很坏和心虚的事。但他一看,原来却是比他矮了一半的郑成功,大个子笑了:”哈哈,你是谁呀,关你什么事,走开走开。“只见郑成功小手一动,身子一翻连续做了几个鹞子翻身,做了一个亮相定住,脸不红心不跳:”把鞭炮还给别人,要不我就不客气了。“郑成功说,大个子被吓了一大跳说:”你是谁“。郑成功立住身子大声说:”我是郑成功“。大个子说:”原来你就是郑成功,别打我别打我,我把东西还给他还不行“。说完把鞭炮还给小朋友,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这时大龙和几个小朋友听到动静都跑了过来,当听完郑成功说完之后,大龙问:”你该不会打人吧“。郑成功笑了 ”我们学武术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我才不会打他,只是吓唬吓唬他,让他有个教训,以后别再欺负别的小朋友。“那天郑成功和所有的小朋友玩得可开心了,他们放了好多好多鞭炮,把他们耳朵震得嗡嗡直叫。他们这个新年过得真好。

9.四

i.冬天下了好多好多的雪,春天开了好多好多的花。很多年过去了,郑成功长成了个大小伙子,郑成功的爸爸终于把他妈妈和弟弟从日本接回来了,郑妈妈头发都白了,郑成功和妈妈抱在一起放声大哭,他们是想起了在日本小郑成功帮妈妈给别人洗衣服的情景,想起了这么多年郑成功每天躲在被窝里偷偷喊妈妈的情景。爸爸搂着已经长高的弟弟在一旁看着,眼睛里也充满了眼泪。ii.这一年明朝灭亡了,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一座高山上上吊死了。清朝的军队,占领了北平(解释:北平为现在的北京)。由于郑成功的爸爸他们都是明朝人,后来郑成功的爸爸又当了明朝的大官,所以清朝就派了好多好多军队来福建打他们,他们要把福建也占领让他成为清朝的地方。iii.清朝的军队在海上派了好多大船,在陆地上又派了好多拿刀的士兵向福建浩浩荡荡地杀来。郑成功的爸爸也和他的”郑家军“做好了打仗的准备,他们爬上了好多好多的山头,偷偷放上大石头,又偷偷在树上埋伏了好多拿着弓箭的人,只等清军一到就开始打仗。清军的大队人马刚走到一个山后,就听一声炮响,大石头象暴雨般地砸了下来,树上的弓箭手也嗖嗖的直放箭。清朝的军队被杀得尖喊成一片,赶紧往回跑。iv.郑成功的爸爸和他率领的”郑家军“非常高兴,他们吃了好多的菜,喝了好多的酒来庆贺。清军一看打不过郑家军,怎么办?率领清军的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连觉都睡不着,头发也搔掉了好几根,终于想起了一个坏主意。他派人去骗郑成功的爸爸说,如果郑爸爸投降,就给他大官做,而且不杀他们性命。郑爸爸于是就相信了,只带了几个人去了清军大营,谁知道刚进清朝军队的大营,只见贝勒博洛两撇小胡子向上一翘,恶狠狠的喊:”来人呀,快把他们给我绑起来,别让他们跑了“。郑爸爸他们这才知道上了当。v.郑成功一听说爸爸给清军抓去了,非常生气。因为他最恨不讲信用的人。他派了好多”郑家军“去救爸爸,但郑爸爸早就被偷偷地给送到北平去了。

10.五

i.郑成功后来又组织了一支由好多好多人组成的军队,去打清朝的军队。在出发前他们规定了好多好多纪律,比如说:不准伤害妇女和小朋,还有老人;不许抢别人的东西等等。因为他们的军队守纪律,又不抢老百姓的东西,所以很快就从福建打到了南京,他们打了好多好多胜仗。每天郑成功骑着他的大马,腰里挂着宝剑和士兵们一起前进,所以大家打仗都很有劲。”郑家军“很快就围住了南京,南京的城外密密麻麻都是”郑家军“的人。但是清朝很快就派了大队带着刀的士兵来,那天晚上,郑成功和他的士兵正在睡觉,就听见外面杀声震天,原来清朝的军队趁着晚上偷偷来袭击”郑家军“。郑成功和他的部下们奋勇抵抗,但由于没有一点准备,他们被杀了好多好多人,没有办法只好从南京一直撤退到了福建。ii.回到福建后郑成功非常生气,因为打仗死了好多好多人。不过经过很长时间他才明白,打了很多的仗,死了好多中国人(解释:清军也是中国人),不应该让中国人自相残杀。

11.这时,和福建一水相隔的台湾被荷兰人占领了,他们在台湾岛上横行霸道,还经常欺负老人和小朋友,他们让中国人背上大石头运到很远的地方,路上还不给饭吃,谁要在地上喘口气,他们就用大皮鞭抽打中国人。台湾岛上的中国人没有一件好衣服穿,吃不上一顿好饭,就连脚上的鞋也是露出几个脚趾头的。小朋友们一个个面黄肌瘦,一个玩具也没有。

a)郑成功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因为台湾从来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地方,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外国人还能横行霸道,不给中国人饭吃,还让中国人给他们干活。i.郑成功几天没睡好觉了,他靠在窗前,眼望着大海,那目光仿佛越过了大海,看到那里的老人和小朋友手里拄着小棍拿着小碗,沿街要饭的情景。看到在烈日炎炎的山上中国人干活时背上被皮鞭抽打出血的情景,究竟怎么办?

12.六、i.郑成功经过认真考虑,决定出兵去解救台湾,让台湾的人民都有饭吃,都有衣服穿,小朋友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郑成功好几天没睡觉了,他在干什么呢?在郑成功的房里,他正在地图上画出作战的计划。他的两眼通红,充满了血丝,充满了对荷兰侵略者的仇恨。~ 13.郑成功很快就准备好了几十艘大船和好多和他一样仇恨荷兰侵略者的士兵,士兵们在操场上训练时没有一个人偷懒,因为他们的心里都装着祖国,都装着台湾岛上的受苦受难的老百姓。14.大船终于开了,这些船将要驶向台湾,去赶走荷兰侵略者。码头上站满了前来欢送的老百姓。郑成功和士兵们都激动地哭了。i.郑成功他们的大船在晚上悄悄驶向了台湾宝岛,但不巧正被个值勤的荷兰士兵看见了,这个大鼻子老外怀里抱着枪本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却不巧一只蚊子叮了大红鼻子,他嘴里叽哩咕噜说着我们听不懂的外国话,站起来打蚊子,一抬头却发现了驶来的几下艘大船,那几十艘大船在夜色下就象几十把扎进敌人胸膛里的利剑。ii.大鼻子哨兵着急了,一边往回跑一边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喊:”不好了,不好了,有军队打过来了“。iii.台湾岛上的荷兰军队用火炮去打郑成功他们的大船,但都在离船很远的地方炸响了,”轰隆隆,轰隆隆“,一点都没打着船,只在海面上掀起了一阵阵浪花。原来郑成功早就在地图上标好了敌人火炮的距离,所以火炮当然就打不着他们了。

上一篇:优秀大学生党章学习小组申报材料下一篇:苗木养护和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