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读书心得

2024-04-12

《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读书心得(精选6篇)

篇1:《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读书心得

最近,我读了《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一书,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为“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与备课”,第二部分内容为“课堂热点聚焦”。在第二部分的第一个话题就是谈的“数学如何走向生活”,带着这一关注,我认真研读了这部分内容。

一、故事情境来引路

有趣的故事,奇妙的悬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稳定地发展。学生很自然的将自己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作为了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创设故事式的问题情境,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还记得华应龙老师的《认识分数》一课,就是巧妙地把分数用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或故事情境引入,如让孩子思考如何用领带量床的长宽和沙发的长宽,思考猪八戒分西瓜后吃了西瓜的多少,这些有趣又贴近孩子生活的实例深深吸引着学生,让学生欲罢不能,跟着老师在认识分数的课堂上积极动脑思考着。

二、动手实践证理论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让课堂所学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如教学二年级“可能性”一课,不让学生亲手去到袋子里摸一摸,不让学生亲自去放一放彩球,光靠教师嘴上说说,课件演示演示肯定是不行的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摸一摸、掂一掂、抬一抬,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三、观察生活学数学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低年级学生可数一数客厅的瓷砖、光源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高年级可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

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个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

总之,教师倘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既可打开数学通向生活的窗口,让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篇2:《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读书心得

大高镇第三小学 赵玉玲

我们知道,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大潮下,发生在课程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结构,从课程实施的方式到课程的管理与评价,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课改推进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对课改的基本理念有所认识,在实践中也有所领悟。但是认识还不够深刻,尤其是课改新引进的内容该如何实施、为什么要引进,普遍有些模糊不清。学习了创新学习,使我有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之感。

着眼于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内涵,阐释了小学阶段的核心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并以开阔的视野,对小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整体解读,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好学习材料。这部份的撰写者均为对数学教学有着深刻理解、教学积累深厚、具有新课程教学实力的著名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他们研究的是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但又不囿于对日常教学的一般认识,在文章中,通过阐述和课例分析,揭示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他们以个人的研究专长,展现了自己在相应领域中的教学精华,使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与备课闪烁着思想与实践的光辉。

1、加深了对课改的理解。

数学家阿蒂亚曾经说过:“代数是有序的逻辑,几何是看得见的逻辑,概率是无序的逻辑。”不少研究表明,如果学生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体验,往往很难建立这一观念。所以有必要在学生系统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前,在小学里积累丰富的对随机现象的经验。概率是一个既难教又难学的内容,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感受到要有效地教学统计与概率,就要增强教师的知识背景,增强概率统计的概念,正视学生和教师关于概率统计的观念。

2、打开了深钻教材的通道。

课程改革以来,由于教材引进了一些新的内容,我们教师自身对这些知识的缺乏,教材的呈现方式发现了较大变化,留给我们教师创造的空间大了,增加了我们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特别是难于捕捉教材背后的东西,《标准》上的内容是如何落实不得而知,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与备课,我豁然开朗,打开了深钻教材的通道。

数学要走向生活,这是教育的诉求。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正如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事实证明,只有将数学与现实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这些知识,而且能够应用。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具体的问题到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通过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用生活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法国学者卢梭认为儿童时期是理性睡眠时期,不宜于用理性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训练,应该让他们接受大自然的教育,接受感觉经验的教育,接受实际事物、实际行动的教育。如果用纯粹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有时会效果不佳。数学问题的解决常常要借助于生活中的方法,即有些数学问题,只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能较顺利地进行探究,找到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并用生活的方法加以解决。

比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时,一些学生常常不能正确理解“小数末尾的0”与“小数中的0”、“小数点后面的0”、“数后面的0”几者的区别,从而出现一些误解。在教学中,不妨从商场中的价格标签入手,出示以下一些物品的标签:18.00元、1.8元、18元、1800.00元、1.80元、1008.00元、1.08元、1008元。让学生找出价格相同的标签(有三组),再进一步研究为什么相同。这样的教学能加深学生对小数性质的正确理解。

又如在教学长方体时,出示了一个长方体大衣柜,如果要给大衣柜刷漆,需要刷多少面积?有的学生认为背面、上下面不用刷;有的认为只要刷前面一个面„„这个数学问题,学生多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方法各种各样,因为在他的头脑里呈现出了一个靠墙的大衣柜模样,解决起来就比较顺利,正确率也很高,这比单纯的求一个长方体的几个面,效果更明显。所以,我们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使内容更具备实用性,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才有可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而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也就是给学生一个模拟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能从生活中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让数学教学奔向生活数学。

2、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之一。英国学者斯宾塞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在指导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具有最高的价值。国家课程标准中,各学科都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然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些数学成绩挺好的小学生,购物时不会算账,几样活一块儿干时不会统筹,不会计算,也没有统筹与计算的习惯。究其原因,是没有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所以,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使内容更具备实用性,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比如,在教学了正比例意义后,我向学生提出了如何测量校园中的旗杆高度的问题,通过实地察看,大家认为直接测量很困难,但对几根竹竿与其影长的测量,明白了杆高与其影长成正比例关系,那么只要测出竹竿的影长就可以算出旗杆的高度了。同样的方法还可以推广到测量楼高、塔高等。

篇3:小学数学备课策略思考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有效备课的前提。教学目标起着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的作用, 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标准来制定, 使教师能够按照既定的教学方向进行教学, 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使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有效。具体来说,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明确、具体的原则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路灯”,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具体“指导者”, 以及备课的依据和标准, 因此, 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保证教学行为是可度量的, 保证教师能够根据一定的原则来备课, 设计完整可行的教学环节, 并且为之后的教学评价提供实施条件。此外, 教学目标还应该分层次, 从低到高、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 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

(二) 全面的原则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在大的教学目标前提之下, 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 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都能够得到发展。

(三) “精”和“通”的原则

在备课时, 教师应注意重点教学环节的安排, 使学生准确抓住重点, 夯实基础, 为学习的不断进步打下基础。另外, 还应该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 使学生能够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并学会应用多个知识点综合解决问题, 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 教师要遵循“精”和“通”的原则。

二、深挖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其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教学要求与标准来设计的, 是科学经验的浓缩。因此, 在备课时, 教师一定要对教材进行深挖, 读懂教材, 读通教材, 明白教材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点, 准确找到教学的重难点, 理解教材所要表达的内容, 从而有效备课。教师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深挖教材, 才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比如说, 理解了教材, 就能够掌握每节课内容的深浅, 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度”, 恰当地进行教学。此外,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材的情况来合理设计教学的顺序, 虽然教材的顺序是已经严格排好的, 但是教师要学会活用教材,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课堂教学顺序, 并学会对教材内容进行细化, 使教学内容更加全面, 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此外, 在深挖教材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学会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教学资源, 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及习题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教师应准确抓住这些教学点, 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 拓展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总而言之,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 灵活运用教材, 同时突破教材的限制, 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 以使教材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在历史的长河中, 人们都在致力于教育的不断进步与改进, 也在不断的文明进步中发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各有长处, 不论是传统的教授法、讨论法等, 还是现代教学中的探索学习、发现学习等, 都各有优劣。要想合理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 教师要能够熟练把握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 并能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不同教学方法的组合, 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 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 多融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在各种教学方法中巧妙地引入趣味性因素,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四、进行课后回顾,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目前, 大多数学教师都注重备课, 但很少有教师注意到课后回顾这一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小学数学教学也要求教师进行课后反思, 这是教师的第二次备课, 有助于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结教学经验, 发现与改进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前备课, 还要注重课后回顾。课前备课与课后回顾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课后回顾能够为下一次的课前备课做好准备, 有利于教师及时将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总结与记录, 从而使下一次的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更加完善与高效。

综上所述, 有效的备课工作, 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要采取正确的备课方案, 全面考虑, 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凤梅.小学数学教学应怎样进行有效备课[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7) .

[2]王金美.数学备课, 从读懂教材中的细节开始[J].教学与管理, 2013 (5) .

篇4:小学数学备课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备课;创新;研究

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那种模式亟待改变。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沐春风的课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我听过很多公开课,师生合作十分融洽,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自主合作都十分到位。与作课老师交谈时,他们却说:在第一遍试教时往往感觉效果不好,是经过不断修改教案,反复试教,最后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标下的备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支持。

一、存在的问题

1、备课中系统性体现不强。教师备课都以行为主义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他的指导思想不是用系统论而是靠实践经验,他的依据是本课时教材内容而非着眼于知识的整体结构。他的任务是准备教师如何去教而非学生如何去学,他的目的是完成知识的传授而非能力的培养。

2、千篇一律,缺少团队合作精神,缺乏创意。从调查中发现81%的教师在平时都是个人备课,只有在公开课或课堂教学比赛时才采用集体备课形式。在平时的教案抽查中,我们见到的似乎都是拷贝、克隆的教案,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些备课既没有标新茳异的鲜明特色,更没有一丝一毫个性的张扬。只有在带有极强功利性的教师备课评比中.才能见到为数不多渗透新理念,体现新设计,包含新思路的好教案。

3、一味追求形式,手段单调,忽视备课的内质。78%的教师还延续着固有的备课方式-书写,只有12%的教师采用了现代化的备课方式电脑备课.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在一些地方甚至为教师印刷具有固定格式的备课本,教师备课按格填空,填满即可。领导抽查教师备课也仅看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环节是否齐备,抄写字迹是否工整,数量是否达到要求,能否作到一课一个详案等。我备课组同志在对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教师只有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分析学情,80%的精力用于抄写教案,本末倒置已至于此,令人心惊。

二、备课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一般地说,重点内容的主要特征一是应用广泛,二是与以后 学习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比如,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既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最直接的基础.又是解答应用题组成判断的重要概念无疑,它在全册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有的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有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差距,等等。这种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才能达到有效备课的最佳效果。

三、备课的方法

1、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的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如何。这就是说,一个数学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

2、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就很难谈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3、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这一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及主次地位。

4、启发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启发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数学的思维来自问题。所以,在备课时,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惑的问题,微妙的问题,疑难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5、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几年来,许多老师明确地认识到我国小学数学的在教学目的转变,由过去的重结果为重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做了相应的改革,一改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富启发性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要备好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里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娃等.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307.

[2] 魏雪峰等.基于学习过程的课堂交互分析研究[I].电化教育研究, 2011,(12):91~97.

篇5:小学数学有效备课心得体会

一、教师备教材就是要读懂教材。其中就包括:

1、准确把握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总体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方面的要求。就每个学段的要求而言,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学段目标中都分为相同或相似的几个方面阐述,但随年级提高要求有所不同;

2.准确把握不同领域的内容标准,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并按学段分别阐述。我们只有明确了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文本”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才能准确、科学的定位学生的学习目标。

二、教师备课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在备课时同样体现在“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首先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有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真正树立。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教师若真正确立了这样的理念,就会在备课上关注学生,只有将以上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教师们在备课中才能给自己的课堂教学重新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三、备学生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知己知彼,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预设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这样就能防止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者是知识过浅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训练。因此,备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了解班级的基本情況、个性特征、学习基础、对教学方法的反应、个性品质、动态变化。每节课都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主要目标,比教学生掌握知识更为重要。

四、备目标 “课标”在具体课程目标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方面的数学课程目标。通过知识与技能、态度的结合,知识与情感的结合,来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在基础教育中,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的新目标要求。大家知道,数学枯燥无味。因此,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把握上,除了“双基”目标外,还要注重:

(1)每一节课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主要目标比教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为重要。它体现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最后才是一种结果。例如: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让孩子们认识了“10以内数”之后,迅速地将孩子们引进了一个精彩的世界-----同学们,你们能用身边的事物说说你心目中的数字吗?老师用期待的目光扫视着全班同学,小手一个个地举起来了。“我们教室里有‘1’块黑板。”

“我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共是10个手指头。”“我的衣服上有5颗纽扣。”-------老师巧妙的一问,让学生自然地把数学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科学的价值与意义就在生活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一深奥的道理。在这种和谐的交流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融洽与升华。

四、教师备课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为了适应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学习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蕴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我们知道小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不很明确地写在教材中,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例如:“进位加法”的进位问题。从教材的表层不仅是出现几种不同的算法,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要提倡学习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而深层次挖掘,我认为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引导学生掌握以“十”为单位的计算的思想。这也更是后续学习的需要。因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人类的认识经过两次飞跃。从逐一计数到按群计数是第一次飞跃。从按群计数到以“十”为单位计数是第二次飞跃。

五、教师备课要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能想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

3、学生还想知道什么?

4、想知道这些问题,学生是否能通过合作来解决?

5、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5、哪些疑难问题还需要拓展与延伸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也就明确本节课中教学的切入点和主要完成的目标了。

篇6:小学数学使用电子备课心得体会

安庄镇中江小学

梁俊红

小学数学使用电子备课心得体会

本学期,安庄镇小学数学开始使用电子备课,虽然初次接触电子备课,但它给我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深刻,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首先,开展及时,对教学工作十分有利。

电子备课分为个人初备、完善教案、课后反思。即每一次集中电子备课,都有一位老师作为主要备课人,备出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之后,老师自己再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学生的情况,加以修改,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备课模式。

其次,新老互相启发,充满电子智慧。

电子备课的对象是本校的同行,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设计好备课方案,还应针对各自学科特点阐述备课体会、教学心得及自己对教材、教案、讲稿设计的理由和意图,同时,还应列出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困惑,供电子议课时交流、研讨。通过采取主题发言人主讲制度,高年资深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备课制度,缩小教师在教学水平、能力上的差异,克服了对语文课标把握不准,对教材理解深度不一等不足。从而使教师电子智慧和优势得到有力的释放,可从中获得启发,交流经验,并对自己的教案、讲稿、教学设计进行有效反思并修改,获得提高。尤其,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启发、帮助作用尤为突出。

再次,突出创新,经验宝贵。

电子备课并不否认和拒绝教师个人风格的张扬。我们体会到,电子备课可以使教师们在课程标准、教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疑点、难点等问题上统一认识。同时,我们鼓励教师注意保持个人特色,体现个人风格,并应突出创新;特别鼓励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对教材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以及教师们关心的问题,共同进行细致的探讨,集中大家的智慧、经验、成果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作准备,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老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上一篇:《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DOC下一篇: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