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对联六副

2024-05-01

七年级语文对联六副(精选8篇)

篇1:七年级语文对联六副

对联六副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能力目标:了解对联的常识,学会赏析对联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情感。2学情分析

对联的特征中涉及词性相对、平仄相对等知识,这些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很难,也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讲透,所以,根据学情,本节课重点放在了对书上的六副对联的赏析。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

难点: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学会赏析对联的一般方法。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展示几组对联,营造热闹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以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联其实就是对联的一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六副对联。活动2【讲授】赏析对联:

请同学们先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六副对联,关注一下预习作业中的4个字,尤其是第四副对联的读音。

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副你最喜欢的对联,与大家一起来赏析一番。

1、《湖南岳阳楼对联》

“四面”登高望远,视野开阔。“归”举目四望,一切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万家忧乐”让人联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岳阳楼名扬天下。后人写这副对联,巧妙地把名句镶嵌其中,以此来赞美范仲淹的宽广胸怀,此情与上联的宽阔宏大的景象一脉相承,相互呼应。同时该联也代表了千万有志之士的共同心声,远大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杭州岳墓对联》

找到本联的亮点“有幸”“无辜”,青山、白铁本不该有感情,是后人将自己的情感加在了青山、白铁上,以此来表达对奸臣的鄙视唾弃,对忠臣的崇敬之情。建议朗读时读出青山的幸福, 1 幸运感,读出白铁的委屈感。

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对对联的内容加以理解,尤其是下联。出示峭壁的图片,便于学生感受悬崖绝壁的硬朗,刚直,理解峭壁之所以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明白去除私欲,就能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的道理。

本副对联是林则徐自己写了来自勉: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4、《山海关孟姜女庙联》因为同字不同音而广为流传。庙联说的正是大自然的哲理。加深对意思的理解,反复的朗读,直至会背诵。

5、《集句联》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采集了其中的八个字,表现人们美好的祝愿、自豪并有吉祥之意思。

6、《方志敏卧室联》托物言志,表现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为革命事业顽强斗争的精神和坚贞的情操

小结:对联不仅美在形式,更美在思想内容,可以言简意赅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或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怀;或寄托理想抱负,表达爱憎感情。活动3【活动】拓展知识

同学们,老师再给大家来拓展点对联知识,根据对联张贴地方的不同,题在柱子上的叫楹联;挂在厅堂,居室的叫堂联;根据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喜连、寿联、行业联等。活动4【测试】归纳特点

学了这么多对联,你发现对联的什么特点了吗? 板书: 基本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从右到左,一一对应。活动5【练习】拟写对联

一、辨别真伪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做几个练习,看看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对联?

1、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二、修改对联

根据对联的特点,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之与下联对偶。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三、提炼对联

根据“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坐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提炼:上联: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 同学们,你们太厉害了,刚刚那两道可是中考题啊!有没有信心再来点更具挑战的?

四、炼字

老师这里有副对联,少了个字,你能帮我补全吗? 风拂千条柳,雨()万朵花

篇2:七年级语文对联六副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对联的结构形式和一般的创作方法,能对简单的对子。

2、感受对联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活动重难点

对联的结构形式,写对子。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对联;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入激趣

1、《本命年的回想》课文插图中的伯伯正在贴对联,他只贴好上联“满园春色浓”,你能帮他对出下联吗?

引出课题

2、简介对子的由来。由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旧符”对联的起源。

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一幅对联: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3、对联趣谈 ppt 金圣叹“生题死对”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秀才与地主的故事

门对千竿竹 短 无,家藏万卷书 长 有。北京潭柘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④武昌黄鹤楼古今最长联。

⑤猜数字联,并说说此联的含义。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横批:南北

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

答案:没有东西,缺(一)少

(十)⑥学过古诗词的对联句

示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二、欣赏揣摩 指导练习

一)对子的形式特征及要求(对联特点及类型在《对联六副》已了解。)

1、从前面欣赏的对联《对联六副》来看,对子形式特征及要求是怎样的?

交流,提示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谐(仄起平收)

这是“对”

分享一下你积累的对子

2、提示“对”形式

白---黑、红-----颜色对颜色 白云----黑土、蓝天、红日----事物对事物

西湖----东海、南山、-----方位对方位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数词对数词、书----书

3、欣赏对联体会

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4、学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对仗工整的对子?它们是怎样对的?

交流,提示。示例: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5、下列一副对联,你认为哪里有问题,修改使之成为工整的对联。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交流,点评 6欣赏名联ppt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写司马迁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二)对联不但要“对”,还要“联”。即上下联内容相应,意思上相承、相反或相关。

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工对: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等对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5、宽对:基本符合对仗要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三)构思写作

总的方法:

把握对子的基本特点;进行联想和想像;仿用已有修辞手法;利用传统的对联口诀。

1、简介《声律启蒙》对韵歌: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2、“对”的结构

请给以下地名配对:

乌龙潭 石头城 总统府 莫愁湖 阅江楼 凤凰台 燕子矶 麒麟门 朝天宫 无想寺 状元楼 白马湖 合作交流,提示:

乌龙潭—白马湖 凤凰台—麒麟 石头城—燕子矶 总统府—状元楼 无想寺—莫愁湖 阅江楼—朝天宫 提示“对”的结构

1)动宾式: 无想寺——莫愁湖 朝天宫——阅江楼

2)并列式:凤凰台——麒麟门----珍珠泉 清凉山——慈悲社 3)主谓式: 龙蟠里——虎踞关——鸡鸣寺 4)后缀式:燕子矶——石头城

5)称谓对:总统府——状元楼 夫子庙——将军山

3、对联的构思创作 对联创作可用联想法

1)相似联想:花朵美-----人美 2)相反联想:新--旧 大---小

3)相关联想:一代园丁乐 九州桃李香

欣赏名联,体会结构写法。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顾宪成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坟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杭州西湖楼外楼一对联 孤山是杭州西湖的著名风景区,此间有一石亭称“西湖天下景”,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句为: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4、练习ppt  请同学们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画饼充饥: 行万里路: 福如东海:

家中世界小: 金猴一跃欢送冬去:

参考答案:望梅止渴、读万卷书、寿比南山、网上天地宽、雄鸡三唱喜迎春来 试试身手

绳锯—木断/ 为人民—办事/ 松竹梅—岁寒三友 水滴—石穿。给祖国—争光 桃李杏— 春风一家 “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幅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用线条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时雨点红桃千树 a、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 b、春风吹绿柳万枝 C、无意东风花半露 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 d、有闲春色燕双飞 答案:A-b、B--a、C--d、D---c ④鲁迅去世时,美国作家斯诺和我国剧作家姚克合写一副挽联,其中有两字记不真切了,请你帮助补出来。

译著尚没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⑤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幅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一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对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池边看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已被打乱)⑥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持家须勤俭 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心竹有低头叶 示例:

治国要严明 傲骨梅无仰面花

三、小结: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概述要点。

四、作业

1、结合学过的课文,给下列上联,续写下联。1)耳闻夏蚊如雷

2)楚人刻舟求剑,舟行剑不行;

3)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参考答案:

眼观群鹤舞空 郑人度足买履,度失履亦失 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西天取经。

3、课外搜集一些有创意的对联,并欣赏积累。

篇3: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区别在于:首先, 从阅读教学的内容看, 小学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识字、写字等, 偏重于识记;而中学语文学习则提高了层次, 强调正确领会词句含义, 理解文章脉络层次等。其次, 小学的语文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中学所学的语文知识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的范畴。再次, 小学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学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 增加了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

充分认识到这些区别、变化后, 教师要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策略, 来提高七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那么该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呢?笔者在这里谈谈下面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七年级学生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 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语文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实践、空间, 来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敢于积极发言, 能够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为学生搭建一个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多鼓励学生, 表扬学生, 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

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师要从原来的传授角色, 转变成引导者,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吃透文本, 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 让学生意识到阅读需要探究, 需要感悟。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让学生融入情感, 真正感悟到作者的思想。

三、善于培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语言文字转换为形象思维, 产生新的思想认识, 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语文阅读能力。

总之,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通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策略, 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显得极其重要, 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文阅读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篇4:对联六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试着背诵。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对联的特点,学习赏析对联。情感态度价值观 练习一些有趣的对对子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趣”为先。

教学重点:理解六副对联的含义,了解对联的特点。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对联特点的理解与掌握。

一、导入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不仅种类多,形式广,内容与语言风格也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对联六副来学习有关对联的知识以及与对联相关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板书课题)(幻灯片1)

二、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幻灯片2)生齐读。

三、授课

1、通过王安石的《元日》,引入对联作为春联的起源。

师:春节的鞭炮声似乎还在耳畔回响,美酒的味道还在唇畔荡漾,你是不是还记得那红红的春联,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诗。《元日》(幻灯片3)

诗中的哪种物是春联呢?对,桃符。你知道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我们一块来看 对联的起源(幻灯片4)

2、由对联作为春联使用,探讨对联的种类

师:对联除了作为春联存在之外,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 预设:新屋落成:甲第宏开美轮美奂 新屋落成多福多寿

结婚:红梅吐芳喜结连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开业:财源通四海 生意达三江

挽联:灵魂驾鹤去 正气乘风来

师;看来对联的种类还真不少,来看看。(幻灯片5)

3、由对联种类,到对联内容。

师:正是因了对联的应用范围很广,所以它的内容涉猎面也很广。(出示:幻灯片6)生齐读。

4、品读并赏析对联六副,理解六副对联的含义。(幻灯片7)先看赏析角度。(幻灯片8)

生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对联,并交流喜欢的原因。每副对联先读,正音,交流喜欢原因。以下内容为预设:(幻灯片9至幻灯片20)

①湖南岳阳楼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名胜联,题于湖南岳阳城楼。上联写洞庭湖景,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写爱国爱民的情怀。

②杭州岳墓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秦桧等谋杀岳飞的奸臣。

这副对联是杭州西湖畔岳飞墓阙门楹联。上联赞岳飞“精忠报国”;下联鞭秦桧卖国。③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仞:古时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千仞指极高这是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所写。

上联告诫自己要广听意见;下联勉励自己要无私刚正。④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海 水 朝,朝 朝 朝,朝 朝 朝 落; 浮 云 长,长 长 长,长 长 长 消 朝:(cháng)同“潮”,涨潮(zhāo)早晨。长:(zhǎng)增多(cháng)同”常“★

明代文学家徐渭所写。用海水每天的涨落与浮云的消长表达人们对传说中孟姜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⑤集句联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是集句联。是集前人诗文句对仗成联。这一联是集王勃《滕王阁序》

中的两句而成。

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物有光华,天有珍宝。人有俊杰,地有灵秀之气。这是常见的春联,以天、地、人、物都非同寻常,表现人们的良好的祝愿并有吉祥之意。⑥方志敏卧室联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方志敏,无产阶级革命家。

上联表现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及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顽强斗争精神

下联表现他坚贞的情操(松竹梅兰不畏严寒)

5、结合六副对联,小组讨论对联的特点。(幻灯片21)

师:刚才大家从内容、对联深刻的内涵及形成的意境来赏析,现在我们重点讨论对联的特点。字数—— 结构—— 词性—— 内容——平仄——

小组讨论出结果后,结合对联回答。字数:字数不限,上下联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平仄:相对。其中平仄是难点,师讲解,并以杭州岳墓对联为例详细说明。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上下联要求平仄相对。(幻灯片22)

三、故事激趣。(幻灯片23)

因为对联的诸多要求,所以有这样非常有趣的小故事。纪晓岚幼时读私塾,聪敏过人,过目成诵,强记不忘,有小神童美誉。其师石先生甚爱之,只因功课对他毫无压力,他便偷闲喂家雀塞进墙洞里,再用砖头把洞堵上,石先生发现这个秘密,怪其不务正业,便偷偷将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后在堵洞口的砖上戏题一上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纪晓岚下课又去喂家雀,见砖上对联言明家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为,便在旁边续对下联: “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续联大为恼火,手持教鞭责问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不慌不忙答辨说: “我是按先生的上联续对的下联。请看,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是还这样对,请先生指教。”石先生无言对答,拂袖而去。

四、学以致用,试一试。(幻灯片24)

1、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2、耳闻夏蚊如雷

3、楚子刻舟求剑,舟行丢剑

五、课堂测试。(幻灯片25到28)

1、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

2、下面是陈毅元帅为鲁迅先生逝世所写的挽联,其上联次序打乱了,请重新排列 上联:

A、懂得进退攻守 B、要打叭儿落水狗 C、岂仅文坛闯将 D、临死也不宽恕 下联:

莫做空头文学家 一生最恨帮闲

敢于嬉笑怒骂 不愧思想权威

3、下面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最适合的对下联。

扫千年旧习,_________。(树时代新风、做时代新人、树一代新风)

4、根据对联的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偶工整。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六副对联。

篇5:七年级语文对联六副

1、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

2、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并能按要求对出简单的对联。

2、从对偶句练起,循序渐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联是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使之焕然一新。

教学重点对联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上下联内容的相关联很难把握。

教学关键多积累;从对偶句练起,循序渐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三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二、复习提问“对联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对联”?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

2、“对联”起源于何时?发展?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3、“对联”的基本结构形式?

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二是词性相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五是平仄相谐。

六是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三、当堂练习

具体见教材55页

四、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资料,搜集有关“寒食”和“端午”的对联。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寒食”和“端午”的对联。

二、介绍新知识

关于“对联”有哪些种类:

1、根据对联的写作技巧或修辞手法,也可划分出嵌字联、回文联、谜语联、集句联、隐字联、押韵联等等。但严格说,应分别称之为嵌字格、回文格、谜语格、集句格、隐字格、押韵格等等。

2、根据对联的内容和用途划分。从理论上看,这种划分更是难以严格而完全。但从实践上看,只有这种划分才比较有意义,因为它与对联的编排体例密切相关。对联划分指的主要就是这一种。因此,作者拟对这种分类提出一点探讨。一般来说,对联都带有题或题赠的性质,因而写作对联也经常被称为题联。按对联所题的内容和对象等的不同,大体上可将其分成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九大类。其中,每一类又可分为若干子类。现将这九大类对联简介如下:

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6.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

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

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当然,上述九大类对联之间也无绝对的界限。但是总的来说,这九大类对联在类型上划分得简洁明了,在内涵上概念比较清晰,在外延上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对联,且彼此之间基本上不重合。

布置作业

创作一副有关寒食节或端午节的对联,在节日到来之际张贴出来。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具体内容

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就对联的内容与格式进行评定,选出优秀作品,并让善于书法的同学誊写出来张贴。

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

教学后记

篇6:七年级语文对联六副

1. 第4课《诗两首》中第二首《未选择的路》第一节第三行: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分析:“伫立”的意思是长时间地站立, 本身就有“很久”的意思, 所以前面的“久久”纯属多余、累赘, 应删去;或者把“久久”改为“静静”。

2. 第9课《土地的誓言》阅读提示第一句:

194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 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分析:“九·一八”事变是个专有名词, 应写成“九·一八”事变或“‘九一八’事变”。

3.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5自然段:

他并没有先“说”, 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分析:这段话的第二句没有主语, 所以要把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 并且在“作出了”前加上“而且”。这个句子应修改为:他并没有先“说”, 但他“做”了, 而且作出了卓越的成就。

4.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第4段: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 在那里, 最惹人注目的是两架对放的大钢琴。

分析:这句话的主语是什么?难于分清。应把句中第一个逗号改为句号, 这样变成两句话, 就明白清楚了。

5.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第25自然段第二句:

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

分析:故事就是以前发生的事。所以前面的“往昔”纯属多余、啰嗦, 应删去。

6. 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第4自然段第7行:

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一些外文书籍, 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分析:这句中的第二个“一些”要修饰的是“歌德和普希金”还是“诗句”?显然是“诗句”。因为歌德和普希金是两位大诗人。所以要把“一些”放在“诗句”前面。

7. 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

过了一会儿, 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 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 声音总是很平静, 句子也很温和。

分析:最后一个分句中, “句子”怎能温和?联系前一分句“声音很平静”来理解, 这一分句应改为:语气很温和。

8. 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本第161页注释 (2) [告罄 (qìng) ]指财物用完。

分析:“告罄”不仅指财物用完, 还指货物售完。所以此处注释应在前面加上“本文”或在后面加上“或货物售完”。

9. 第22课《在沙漠中心》第18自然段开头两句:

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 但我失败了。

篇7:七年级语文对联六副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范围

一般来说, 所有健康的报刊杂志、世界名著, 初中生都可以涉猎。但是初中生受时间、阅历、环境和方法等因素的限制, 在阅读范围上要么过窄, 要么过乱, 在阅读量和质上有的过少, 有的过滥, 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时为学生制定一个读书计划, 就显得十分必要。

初一上学期, 学生必需阅读的内容为:本学期的阅读配套教材《翻过那座山》, 本学期语文课本上推荐的名著《繁星》、《春水》、《居里夫人传》、《伊索寓言》, 类似《读者》这样的一类健康期刊。以上内容要精读, 要做读书笔记。同时还鼓励学生去浏览《论语》、《一只猎雕的遭遇》、《聊斋志异》。初一下学期, 学生必须阅读的内容为:本学期的阅读配套教材《大海的召唤》, 本学期语文课本上推荐的名著《狂人日记》、《鲁滨逊飘流记》、《繁星》, 类似《读写天地》这样的一类健康期刊。以上内容要精读, 要做详细的批注。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去浏览《城南旧事》、《上尉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

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时速度稍慢, 小到词义的把握, 大到文章的写作方法、思想意义和影响启示等, 都要认真地咀嚼体会。同时, 要学会做批注, 还要做读书笔记, 写心得体会。“人生有涯知无涯”, 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间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 无疑也会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 他嗜书如命, 什么书都读。结果, 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 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在看书的过程中, 若有所悟、怀疑、疑问, 可以在其相应位置, 及时地些记载, 这就是批注。批注可以抓住某些转瞬即逝的东西, 以此来提高阅读效率。把精彩的词句语段记下来, 以便将来查阅;还可以把一篇文章的题目、作者和内容简介记下来, 以此来加强记忆。还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加强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

略读时就要有意加快速度, 要学会找提前量。提前量——就是眼睛看书的速度要超过大脑思维的速度。在大脑消化、处理眼睛传来的信息时, 眼睛已经在识别新的信息了。

要一段一段地看书, 不要一字一字地看书.一段一段地看书, 使字变成句子, 意思比较完整, 简化了大脑整理和贮存信息的过程, 加快了阅读速度。在阅读不太重要或比较熟悉的地方时, 不必逐句逐字地读, 只要知道意思就行了。

请教工具书。在精读较为重要的材料时, 遇到生僻的字、词、概念和公式等, 随手就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到, 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先读头尾。在读一般文章时, 可先读文章的头尾, 弄清文章的结论和主题, 使阅读思路清晰, 便于理解文章内容, 为了提高速度, 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注意力集中、头手不动眼珠动;根据文体的特点来快速整理文意, 如记叙文可从六要素入手, 说明文可从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入手, 小说可以从情节、人物和环境入手。

对于一篇好的文章, 特别是一本好书, 阅读批注完后, 再写一写读后感, 概述其内容, 理清其思路, 鉴赏其韵味, 探讨其思想, 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以此来进行解读、吸收, 提高阅读效率。但大部分同学不会写读后感受, 不愿写读后感受。这时老师应该加以指导示范。可以先告诉学生一个基本的写作模式, 然后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以巩固。写读后感一般采用“引、议、联、结”的模式, “引”就是有针对性地引述原文的内容, “议”就是找一个切入口, 对文本进行分析论证, 谈自己的感想, “联”就是联系现实社会, 联系自己的经历来谈感受, “结”就是对全文进行一个总评。例如, 当我们看完《伟大的悲剧》之后, 可以写这样层次水平的读后感。

《伟大的悲剧》的故事情节, 写的是英国和挪威两国的南极探险队, 为争夺第一个揭开南极极点秘密的荣誉, 当英国南极探险队——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地赶到南极点时, 阿蒙森探险队已经捷足先登, 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了归程。但归程比来时的危险增加了十倍, 天气愈来愈恶劣, 而抵御严寒的唯一武器——燃料, 却越来越少, 直到“弹尽粮绝”, 他们在暴风雪中用冻僵的手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最后一个个长眠于茫茫冰雪之中。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剧情中的人物, 他们是多么坚毅、执著、团结和无私。威尔逊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 仍坚持科学观察, 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款矿石样品, 他把事业看得比生命更重;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 选择了自我牺牲, 独自走向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表现了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斯科特冷静将日记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表现了其坚毅、执著和无私的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考虑的不是一己之私, 而是朋友、同伴、亲人和祖国。

斯科特他们探险失败了, 虽然有死亡之悲、失败之悲, 但是他们面对死亡所表现的诚信、坚毅、执著、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对人无私的爱为后人所敬仰, 肉体虽倒下, 但精神永存——这就是伟大的悲剧。

联系现实, 正因为有了“斯科特式”的精神, 人类才能不断地发展, 文明才能不断地进步。

总之, 七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量要加大, 内容要加深, 但也要处理好广与博的关系, 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速度与效率的关系。做到既要放手让学生去读, 又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

加强课外阅读, 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 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在语文教学中, 把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 才能使学生在广阔的文学空间里遨游, 开阔眼界,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都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 精力充沛, 求知欲望强, 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巨大。但由于经验和方法的欠缺,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 往往有些盲目被动, 效率不高。在阅读范围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把握上, 家长和老师的指导显得尤为必要。

篇8:七年级语文对联六副

一、七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

初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虽然分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两个不同的学段, 但就知识体系、教学内容自然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一) 对语文学习充满新鲜感

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绝大多数篇幅比小学课文长, 内容更加丰富, 而且编排的体例、方法均与小学有较大的变化, 加上多数学生来到新的学校面对新的老师, 这些使他们对初中语文学习充满新鲜感并有较高的学习期待, 所以老师们要因势利导, 注意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 使用幽默有趣的教学语言, 通过课堂上精彩的预设与灵活的生成,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 对语文教学的兴趣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七年级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尚未形成强烈的自觉、自主意识, 由于此时所学的科目增多, 特别是英语、数学学科的学习强度增加, 而语文学习内容又比较繁琐, 加之老师教学方法以及自己的情感态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往往容易“移情”语文之外的学科, 对语文的态度更多的是带有个人的情感倾向, 学习兴趣具有相当的不稳定性, 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与难度加大,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会逐渐减退。

(三) 语文学习的目标比较笼统, 缺乏计划性

对语文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 弄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他们对语文的学习目标理解为父母的赞扬或考试分数, 不能围绕课文确立学习目标, 对达成语文学习目标的方法一片茫然, 不会学习成为他们日常语文学习的常态, 对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缺乏长远的规划。

(四) 语文学习的能力具有差异性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 不同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来自语文教学习惯较好的学校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模仿能力较强, 表现在语文素快速地把握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堂上善于思考与回答问题, 完成作业的任务意识与表现意识较强, 喜爱读课外书;而来自一般普通学校、农村学校的学生则多数阅读面狭窄, 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不足, 在写作时观察不细致, 缺乏深入思维的习惯, 作业较马虎, 对语文学习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现象。

二、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与方法

针对以上七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 我们需对他们进行学习语文的习惯与方法的培养。

(一) 课前预习的方法

良好的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心中有数, 听课有的放矢, 是学生学习好新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七年级的学生语文预习习惯与方法一定要及早养成, 一般预习分两步走:

1. 读课文, 慢读、快读、默读、朗读均可, 目的是让学

生能走进课文, 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同时用笔进行圈点勾画, 标出初读课文时产生的疑点, 精彩处写出点评, 还可以试着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2. 利用工具书或教辅资料, 查阅相关课文及作者的

背景资料, 试着自己解决生字、新词的音、形、义, 对反复自学课文后仍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要重点记录。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作预习本, 将每天预习的重点内容记录下来。

(二) 听课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吸收知识的主渠道, 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上语文课的总数大约有600余节, 按每节课四十分钟计算, 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学习成绩的优劣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 但如何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应对学生如何听语文课提出四条要求:1.带着疑难问题听课;2.把握住老师讲课的思路、条理;3.养成边听讲, 边思考, 边总结边记忆的习惯, 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4.踊跃提问并且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参与课堂讨论。让每个学生每天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是否做到了这四点, 长此以往, 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

(三) 课后复习

如何做好复习呢?正确的做法是, 要做好学习回想, 或者叫做“尝试回忆”, 通俗地说叫“过一下电影”, 就是在开始时, 先不看书和笔记本, 而是把课上学习的基本内容回想一遍, 有顺序地扼要地回想一遍, 如果能很感兴趣地回想起来, 就表明对这部分知识, 初步了解了, 习的内容, 那就要翻开课本重新学习或者复习老师讲课的相关记录。

三、优化调整教学策略

在七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为了让学生快速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我们有必要因地制宜地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

(一) 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

研究表明, 有信心的人学习工作热情高涨, 具有乐观的精神, 成功的概率也比较高。在初中起始阶段, 几乎所有的学生对语文学习都充满了期待, 小学语文基础好的学生, 希望自己在新的高度再创辉煌;而基础差的学生, 则希望自己在新的起点上, 新的环境中从头开始, 摆脱语文落后的局面。教师要抓住这个最佳时机,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要举一些生动的实例, 让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了解小学、初中语文的差异性, 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初中语文学习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应有心理准备, 并尽快找到应对的方法;还要阐明学好语文的可能性, 让学生了解无论任何人想要学好语文都是有可能的。

(二) 增强教师自身语言魅力

如何让七年级的学生学习语文尽快走上正轨, 最先要做的事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学生的兴趣源自语文教师的魅力, 教师的思想深度、学识修养、优美的语言是吸引学生的“魅力源”。这里重点谈一谈教师的语言魅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指课堂使用的口头语, 它是教者传达信息, 听者接受指令的桥梁, 如果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他的讲授就会让学生如坐芝兰之室, 有如沐春风之感。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为了打开一扇门》时, 如果教师能生动地阐明什么是文学及怎样走进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 那么, 就不仅可以为七年级学生走进文学打开一扇大门, 还可以为学生的初中语文学习之旅奠定很好的基础。

(三) 运用活泼的教学方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绘画、表演等手段融入语文教学, 使学生易学、善学、活学活用。如《春》以文中春草图为重点, 教师首先对春草图进行示范讲解和分析,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春草图》。此时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相关句子和想象画面, 由此就加深了对春草的长势 (钻出来) 、质地 (嫩嫩的, 软绵绵) 、色泽 (绿绿的) 和数量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等特点的理解。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之外, 其他可以读代讲, 以写代讲, 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 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本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如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七年级的学生喜欢“一鸣惊人”, 可因势利导, 创造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比主题为内容, 在完成课文教学的任务过程中, 依次围绕单元主题开展五分钟说话活动。

(四) 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感

在小学时, 学习文言文只要求大致了解, 以诵读为主, 不是教学的重点。但到了中学后, 文言文篇幅加强, 内容加深, 许多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为了尽量让七年级的学生实现文言文学习的“软着陆”, 在学习《古代寓言二则》时, 教师不要急于讲授课文内容, 应该用一节课来讲授古诗文学习要求及意义, 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技巧、规律,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 燃起学习的信念, 消除学习文言文的恐惧感。然后再让学生熟读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 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 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 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创设情境, 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五) 作文教学策略改进

七年级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易长久, 要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则应尽力保持初中作文与小学作文的连贯性, 题目不宜过难, 要加强写作指导, 可读几篇范文, 辅导学生定中心, 拟提纲。第一单元的作文是“有感而发”, 放手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 如对新学校、新同学的感受, 对新教材的感受, 对新老师的感受, 允许学生记流水账, 内容不作限制, 只要围绕“感”写作就行, 模仿也可以。但是对其作文格式、卷面书写则应提出要求。

作文的批改与讲评同样以宽泛为主, 批改时, 以“改”为主, 适当加以“批注”, 有好的作文, 可当作范文当堂宣读, 然后共同探讨其优缺点, 要尽量呵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写评语要以正面引导为主, 指出缺点要委婉, 多使用“我希望”、“如果改为……则更好”。评分以宽泛为主, 除了个别极差的以外, 分数都要给及格以上, 对于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要尽量给高分, 并当作范文张贴于班内学习园地或当众宣读, 甚至向报刊投稿。

(六) 改变作业布置方式

在小学阶段, 绝大部分老师布置作业时都做统一要求, 这样做看起来是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但由于这种整齐划一的作业布置方式, 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的差异, 可能会挫伤他们语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所以, 此时一般采取“我的作业我做主”的办法, 对学生的抄写数量、频率不作硬性规定, 不作统一要求, 只是对那易读错, 写错的字在课堂上随文讲解, 如果学生在听写检查中完全能过关的话, 学生不写也可以。这样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感知课文, 品味语言, 博览课外书。所以, 作业布置的方式、数量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处理。

上一篇:南邵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方案下一篇:2022年至2023年二班班级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