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育中的失败案例

2024-05-09

我在教育中的失败案例(共9篇)

篇1:我在教育中的失败案例

我在教育中的失败案例

刚教书就是初三年级化学,并任班主任。为了当好班主任工作,刻意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并买了相关书籍自我提高。自我感觉一切准备良好,信心十足,身体内部有一股快要爆发的渴望,对即将到来的班主任教育工作充满了美好。

开始的几天里,迅速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有好几个,其中,以一个叫邓刚的学生最难办。

他父亲坐牢,母亲外出打工,他和奶奶一起生活。小学就调皮捣蛋,在小学三年级时就拿菜刀要砍老师。留了几次级,年纪比班上同学大了将近三岁。

开始的几天他还好,没给我惹什么麻烦,大家都相安无事。但几天后,头痛就开始了。首先是上课睡觉,老师也不敢招呼他;睡醒后就和班上几个学生一起上课讲话,声音大得老师无法上课,同学无法听讲,老师招呼根本不听,在课堂上和老师对干,还扬言要打老师„„

年轻气盛的我不怕他,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地训了一顿,并跟他推心置腹地谈了半天,大概是觉得理亏,他没有顶撞我。

可能是我敢教训他吧,他说他很佩服我。我和他约法三章,但他说只能尽力而为。

没管几天,他就开始旷课了,和社会上的人一起去抓鱼,捉蛇、偷东西„„我找到他家里,他说学不懂也不想学,苦口婆心的说半天,他答应改正但不到两天就又犯了。„„„„

几个月后,我的班主任教育经验有所增加,邓刚依然是继续违纪。这次他公然在科任老师的课堂上和几个同学一起放鞭炮,接到老师请求支援的报告后,我怒气腾腾的冲到教室。他一副不怕死的样子,让人看见就火冒。押回办公室,对他的严厉训斥和苦口婆心依旧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学校给了他处分。这一回的教育又以失败而告终。

接下来,全校每一个班的学生都有被他打过;组织班上几个男生离家出走过;打过老师;因抢劫进过派出所„„

这样的较量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他走了,去城市里混社会了。只有逢年过节他才回来。

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听人说他犯法坐牢了。几年后,一个晚上,他回来了,到学校老师寝室里看我。那天晚上和他聊了很久,他现在坐牢出来了,仍然在混社会。他说有时晚上他会想起以前上课时我给他们讲故事,和故事的内容。他只是觉得那时的时光太短暂了,一切都晚了。作为一名教师,我只有和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

不过从他后来的经历来看,我的劝导好像没起什么作用。对有些学生,我们的教育有时是非常苍白的。作为老师,我们也只有尽心尽力,只顾耕耘,不问收获了。

我在后来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都会主动刻意给学生灌输一些做人的道理。即使他们现在听不懂,我想在他们长大以后肯定会明白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篇2:我在教育中的失败案例

---班主任工作中的失败案例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有些年头了。德育工作的经验有一些,教训和不足更是不少。自己的在工作中有很多的遗憾和失落,却也是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就提出一些自己认为不成功的案例和大家共同探讨。综合案例反思:如何才能切实深入的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1、学生心理中的世俗化、势利化的倾向。

案例过程:班级德育工作中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是重头戏,但是虽然有时候我自己感觉在讲台上讲的头头是道、热血沸腾,但是从学生的表情来看,我知道他们并没有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多少,倒是从他们平时和我聊的一些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意味更加真实“其实我们都很明白,你就不要再空谈什么”的感觉。你说学习是为了建设祖国,其实不就是那么回事,社会上的事我见得多了,还不是为了自己?互相帮助怎么可靠?哪怕就是学习好了又能怎么?现在好多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呢?虽然我耐心的解释努力的引导,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的出来:收效甚微。

案例思考: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的工作,同样也是社会的大工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环境对于学生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现在我国处于改革的阶段,社会的价值趋向多元化,很多物质化、金钱化的观点多少影响了我们的学生,这一点家庭的影响更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正面的,高尚的情感教育,另一方面也应该做好学生家长的正确引导。同时,更应该加强的是对学生的私人品德的教育。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的无私的奉献,舍己为人等等高尚的品德的宣传。但是,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首先应该在学生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上下功夫,让他们懂得自己的生活不能给社会增加负面的影响,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然后才能为社会服务。

2、学生心理中对社会、学校的不信任感。

案例过程:班上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己个性脆弱、敏感、好冲动,经常和同

学发生各种矛盾,一旦发生矛盾,往往会动用“武力”解决问题,虽然我多次和该学生谈话,找他的家长交流,但收获不大。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他每次和同学发生矛盾之后,问他有了矛盾为什么不找老师,不找学校时,他就说:以前上小学的时候,被其他同学欺负了,找老师,找学校,学校却轻描淡写的敷衍过去了,根本没有替他解决问题,所以他根本不相信学校。觉得学校不能为他解决任何问题,找他家长谈话,家长的话语中反映,自己下岗,爱人身体又不好,国家没有给自己任何帮助,一切都只有靠自己。

案例思考:学生的观念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家庭教育的影响,这话一点不假。同时我也深切的感到,教育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任何一处的失误或一时的不当,可能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3、学生心理中的“自我认差”心态。

案例过程: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这位学生在初三上学期时,成绩一度有进步,最好时曾列班级前10名,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在你班上排前10名有什么用啊?最多不过上一中吧?这位学生正是这种心态,在上学期临期末和下学期上大部分时候,上课基本不听,作业基本不做,整天就守着几本网络游戏杂志。一次次找他谈话,他的第一句话总是“老师,没用的哎!你说我现在的成绩能干什么?上一中?哪怕实验高中是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的还有什么说法?我基础太差了,你就不要管我了,随我去吧。”我说:“只要没到最后一刻,什么都有希望,你某门学科不是考的很好吗?”但是多次谈话成效不大,最后这位学生中考考了430几分,上了职教中心的综合高中,最后见他的时候,我问他有什么想法的时候,他说不知道当时怎么搞的,要是可以重上初中就好了。话语中充满了遗憾。其实这何尝不是我的遗憾和失落呢?

案例思考:我们目前的教育的目的,从本质上说还是一种“选拔主义”的教育,还没有真正关注与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成长。学生的个体必然存在差异,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只是用同一种标准去要求学生,必然导致了不少的学生在学业上的不成功,从而产生厌学、怕学的思想。学习对于他们已经不是一种

快乐,而是一种负担。这种情况真是教育的悲哀啊!

综合案例反思:教育在方式单一,手段乏力的情况下,如果有效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呢?

1、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教育缺乏力度。

案例过程:现在的学生不能打不能骂。哪怕教育的语言稍微说重了一些,某些学生都嚷着要去校长室投诉。当然教师恐怕没有暴力倾向,不是以打人、骂人为乐的。但是思来想去教育学生似乎只剩下谈话说服教育这一种方式,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如何教育?停课写检查?违法了!改上思想教育课,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写一份思想认识,保证下次不再犯,效果又有多少呢?抽屉中一大堆思想认识,甚至有些学生犯了错误之后,主动就把认识写好了,让我哭笑不得的同时也深深叹息!教育就真的如此无力吗?再说处分吧,初

一、初二要处分,学生家长都要来闹半天,到了初三还得撤消,否则影响了学生升学,谁担待的起?到了初三就更不用谈了,怎么处分?一旦处分影响升学,谁负责任?

2、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案例过程: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见识了不少的家长,最有意思的是两类:一类家长对于自己的子女平时在学校的情况一概不闻不问,孩子的学习也是毫不关心,让学生带口信,亲自打电话请家长来学校交流,难见踪影,去家访人往往不在家,等到学生和别人打架,家长感到孩子吃亏了,这时就冲到学校来要说法了。真不知道,这些家长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平时对自己的子女学习漠不关心,一旦成绩出来了,原因就归纳成三点“①学校管理不行;②班级风气不好;③教师水平太差。”诚然,教不严可能是师之惰,但子不教,难道也是师之过吗?

第二类家长很“关心”孩子的教育,经常到学校来交流情况。这一点非常好,但是最常讲的话就是“老师:我的孩子调皮了,你给我尽管打!没关系,我们不怪你!”和他交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如果学生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当场就揍一顿,根本不管场合,也不管学生的自尊心是否受到伤害。吓得老师也不敢再“告状”了。也让学生对老师、对学校产生了一种“怨恨”的情绪。结果

事与愿违,效果并不好。

篇3: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合理处理班干部犯错

在开学第三周的某个自习课上, 我对班级进行常规检查, 在即将下自习的几分钟里, 我从窗户里看到有几个学生在说笑、玩耍。而主管纪律的班长张坤麟 (化名) 却视而不见, 没有进行制止。走进班级后我对违反纪律的几个学生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当我对班长进行问责的时候, 我又想到了前几天发现过他抽烟的行为。一时间我十分生气, 当面问他“:你到底想不想当这个班长?”或许是出于尴尬的原因, 他也说道“:我不想当。”“好, 你先坐下, 明天我们重选班长。”在当天晚上, 我对能够胜任班长的学生做了一个筛选, 基本确立了两三个人选, 论能力应该都不在张坤麟之下。到了第二天, 我又想, 如果免了他的职位, 结果又会怎样呢?其一:新班长上任还需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这期间班级工作可能会很乱, 无法配合学校的正常工作。其二:对他本人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从此他可能会在情绪上跟班主任出现对立, 也无法约束自己的恶劣习惯, 进而学习成绩也可能会受到影响等等。但是, 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 又会怎么样呢?我最终选择了后者, 并且和他进行了耐心的谈话。他也表示愿意以身作则, 既要全心全意干好班干部工作, 也要痛改自己的一些毛病, 带头搞好学习。

结果也正如他所说, 班级的纪律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在后来学校举办的队列广播操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佳绩, 我知道这里面有他组织得力的一份功劳。不仅如此, 他还带头认真学习, 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现在, 不论对学习还是班级管理, 他都充满了信心。

案例二:耐心说教学生所犯的每个错误

我是一个易怒的人, 以前针对学生犯错, 我总是很气愤, 最后怒骂了事, 慢慢我发现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学生无法从思想上根本改观, 我尝试改变方法。

在这次期中考试中, 有一名女学生作了弊, 她叫刘学玲。被监考老师发现, 试后并告知了我。在当天下午, 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我没有责骂她, 而是对她进行了利害关系的说导。在我耐心说导的过程中, 刘学玲泪流不止。在后来的周记中, 她这样写道:“我原以为老师会狠狠地骂我, 我紧张极了, 但他没有, 他让我彻底明白了考试的真正意义, 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作弊了, 我要考出我的真实成绩。最后说声‘谢谢你, 老师。’”。从批阅的过程中, 我能感受到这是她发自内心的话。

篇4:我在教育中的失败案例

关键词:强制;容错;爱

2003年,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就碰到了全校最调皮的学生崔某,那时,我心里很恐慌,因为毕业没几年,工作上也没什么经验,他如果给我捣乱那该怎么办?忐忑的心不言而喻,但我想:绝不能让他得逞,让我教师的威严扫地。

果不其然,开学没几天,他的本性就露了出来,上课不听讲,前后桌说话,课下总和几个男生调皮捣蛋,捉弄女同学,俨然一副黑帮老大的架势,作业更是不写,几乎每天都有人告他的状。我这个刚当班主任的老师,哪能让他这么猖狂,太有损我的威严了。于是,我开始想办法“治他”:先把他安排在教室的最前头,单人独坐,不让他和任何人说话。下课再让他去办公室做作业,这样既治了他下课捣乱,又能督促他写完作业。在进办公室的这段时间里,我还时不时对他的大小错误进行各种教育,正当我为我的“好”办法沾沾自喜的时候,没几天,形势开始不妙,我发现他开始和我“对着干”——上课不仅不听,还睡觉,下课也不去办公室,并且变本加厉地骂人打架。说他,他脖子一梗,嘴里还振振有词,不服气的表情一览无余。这下,我慌了,不知该如何是好。他的成绩更像是坐滑梯,直线下降。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我不得不承认,他是个聪明的学生,只要上课稍微一听,成绩就不会太差。但如果这样下去,他反而会破罐破摔。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覆水难收,我的话他再也不听了,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多么大的错误——对于某些个性很强的学生,强制措施非但不会使他们屈服,反而更会激起他们的“斗志”,与老师对着干。直到他升入高年级,他对我的敌意也没消除。我带的班级,也由于他,纪律很差,那一年,我疲惫不堪,但收效甚微。这次惨痛的经历,成为我教育生涯中时常警醒我的案例。

如今,十年过去了,我想:如果重来一次,根据他的调皮个性去教育他,若没有因为老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自尊心受到伤害,他还是愿意尊敬和信任老师的。所以,刚一接班开始,我就应该以我的真心去感动他,而不是先把他放在自己的对立面,我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等待琢磨的美玉,尽管开始有些许杂质。

其实在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犯错调皮是难免的,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错,也就无所谓正确,无所谓比较,无所谓研究,最终也就无所谓发展。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不让出错,就是不让发展和成功。学生十几年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出错、不断纠错的过程。因为学生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出了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需要教师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需要教师对学生付出巨大的宽容、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然而,在当时的教育过程中,也许年轻,我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估计过高,容不得学生有半点差错,也容不得学生有半点违抗我的命令。我总是频繁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容不得学生错误,弄得我筋疲力尽,学生则无所适从。这种脱离实际的要求,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还给学生和自己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

不容许学生有过错、有反抗,不仅仅是一种过于苛刻的不现实的教育要求,更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个性很强的学生站在教育的对立面,不听你的教诲,故意捣乱,还可能会使一部分性格相对温和的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因为教师是大部分学生心目中的崇拜者,既然教师容不得自己有差错,那么,即使有和老师不同的声音,学生也必然选择“不想、不说、不为”。上面例子中的崔某,虽然调皮捣蛋,但却是个聪明的学生,但我的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并没有使他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我频繁地对他纠错,他不但没有认同,还怀恨在心,所以他选择上课睡觉,不听讲、不说话,用这种自毁的方式来和我默默对抗。

篇5: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两个案例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我认为应当对班上发生的每件事情都要做出尽量恰当的处理,要对事件进行细致的分析,预想处理之后的后果将会如何,决不能贸然地、武断地处理,否则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后果。

案例一:合理处理班干部犯错

在开学第三周的某个自习课上,我对班级进行常规检查,在即将下自习的几分钟里,我从窗户里看到有几个学生在说笑、玩耍。而主管纪律的班长张坤麟(化名)却视而不见,没有进行制止。走进班级后我对违反纪律的几个学生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当我对班长进行问责的时候,我又想到了前几天发现过他抽烟的行为。一时间我十分生气,当面问他:“你到底想不想当这个班长?”或许是出于尴尬的原因,他也说道:“我不想当。”“好,你先坐下,明天我们重选班长。”在当天晚上,我对能够胜任班长的学生做了一个筛选,基本确立了两三个人选,论能力应该都不在张坤麟之下。到了第二天,我又想,如果免了他的职位,结果又会怎样呢?其一:新班长上任还需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这期间班级工作可能会很乱,()无法配合学校的正常工作。其二:对他本人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从此他可能会在情绪上跟班主任出现对立,也无法约束自己的恶劣习惯,进而学习成绩也可能会受到影响等等。但是,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又会怎么样呢?我最终选择了后者,并且和他进行了耐心的谈话。他也表示愿意以身作则,既要全心全意干好班干部工作,也要痛改自己的一些毛病,带头搞好学习。

结果也正如他所说,班级的纪律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在后来学校举办的队列广播操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佳绩,我知道这里面有他组织得力的一份功劳。不仅如此,他还带头认真学习,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现在,不论对学习还是班级管理,他都充满了信心。

案例二:耐心说教学生所犯的每个错误

我是一个易怒的人,以前针对学生犯错,我总是很气愤,最后怒骂了事,慢慢我发现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无法从思想上根本改观,我尝试改变方法。

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有一名女学生作了弊,她叫刘学玲。被监考老师发现,试后并告知了我。在当天下午,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我没有责骂她,而是对她进行了利害关系的说导。在我耐心说导的过程中,刘学玲泪流不止。在后来的周记中,她这样写道:“我原以为老师会狠狠地骂我,我紧张极了,但他没有,他让我彻底明白了考试的真正意义,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作弊了,我要考出我的真实成绩。最后说声‘谢谢你,老师。’”.从批阅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这是她发自内心的话。

篇6:我在教育中的失败案例

4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的审议通过,让很多人高呼,乡村教育的春天真的来了。乡村学校日益萧条是客观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中央提出的“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除了顶层设计的各项战略举措之外,还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符合乡村学校实际的有效措施。

最近,中国青年报记者分赴四川、甘肃、福建等地,探访了一些因为地方政策措施得力而生机勃勃的乡村学校。这些学校所呈现的面貌以及所取得的教育效果,不仅让我们看到乡村学校能够办好,可以做到美丽且富有活力;而且让我们看到教育对于乡村的价值所在,不仅仅是考大学进城这一个功能。

这所有72名学生、21位教师、9个年级的学校,不同于印象中的某些乡村学校,它毫无破败的迹象,就像这个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就在中央深化改革小组审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当天,记者在下午4点多钟来到这所被群山环绕的学校,见到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正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下棋、刺绣、练书法,或者把卫生纸蘸水做成纸浆、染上各种颜色画画。这是他们每天一小时的社团活动时间。、

52岁的廖由荣在这里已做了7年校长,“我们没有自卑感,只有责任感。”他翘着腿坐在一条学生的板凳上说,“小学校要做精致的教育,想办法让学生成长得更丰满”。他身后的墙壁上,贴着一张纸,显示着谁是上周的文明之星、智慧之星和进步之星,表明分数不是他们唯一的追求。

这里是四川阆中市(县级市)云台中心学校,它践行的是该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下称市教育局)力推的理念:做朴素而幸福的教育。在这里,不需要“跑局钱进”,根据阆中市的政策:300人以下规模的学校按300人拨付公用经费,只有72名学生的廖校长每年有20万元可以自主支配。

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逐步得以改善:譬如阆中市及时落实中央政策,给每位农村教师每月补助400~600元;新建或维修师生宿舍、引进天然气取代煤球、把旱厕全部改成水厕,等等。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云台中心学校,朴素而体面地活着,是阆中市乡村学校这些年来变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每所农村学校都应有块种植基地

乡村教育要有乡村的气息、味道,要培养孩子们对农村的感情

当越来越多的农民远离他们曾经安身立命的土地后,阆中的学校却领着孩子们走了进去。

4年前,成都武侯实验学校校长李镇西在参观了阆中的几所学校后,写文章称赞“在这里看到了真教育,是真正的平民教育”,阆中的学校让他想到了“当年陶行知所倡导的劳动教育,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校园里开辟的苗圃和麦地”。

大约前,市教育局局长汤勇站在天宫中心学校古色古香的门口,看着眼前一片撂荒的土地,对校长说:能不能与农民联系,租用他们的土地来种菜? “乡村教育要有乡村的气息、味道,要培养孩子们对农村的感情。”他说。

此后,天宫中心学校的学生多了一个课堂:近50亩菜地。学校还养了十几头猪,有蘑菇房、豆芽房和小鱼塘,食堂可以从中获得放心的新鲜食材,还能为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午餐。师生们把养猪种菜的心得总结成“三字经”,打着快板传唱;把播种、挖地、锄草、擦汗等动作编成“劳动操”。

市教育局把农村学校的校长们请到天宫中心学校,召开现场会,提出要求:有条件的学校都要建劳动基地。他们租用了150多亩土地,其中大部分已被农民荒弃,长满杂草,所以租金不高,10亩地一年不到2000元。有一些菜地纯属人工造田,譬如把废弃学校的操场改造成菜地,或者利用废旧花盆、塑料储物筐种菜。彭城中心学校把修操场挖出的土,堆在教学楼边上的一块荒地上,就有了3亩菜地。

目前,这样的种植养殖基地在阆中市的学校共有34个,它们成了学校最受师生欢迎的场所之一。天宫中心学校八年级的梁滢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们每周都会充满期待地等待星期二的第七节课,因为我们就可以去做‘农民’,轮流在自家的‘开心农场’里上一堂动手又动脑的课。那是我们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刻。”

有基地撑腰,劳技课扬眉吐气。57岁的冯明华是盘马中心学校的劳技教师,工作36年了,他咧嘴笑着说:“如果没有那块菜地,我的地位就下降了,劳动课不好上。”菜地位于学校的运动场和一条清澈的小河之间,大约10亩,许多农民的孩子是在这里首先认识蚕豆苗的,他们还喜欢把从菜叶上捉到的虫子放进玻璃瓶里。一些村民也慕名前来,向老师们讨教大棚种植、黄瓜吊藤、滴灌使用等技术。

未来某一天,阆中的师生们用过的农具有可能在一个名叫“天宫中心学校农耕文化教育体验园”的地方出现。那是一栋回字形的简易建筑,占地约10亩,屋顶盖着厚厚的茅草,里面的96个房间分别陈列着全市96所学校的师生搜罗来的1.6万多件“文物”,包括水车、犁头、蓑衣、油灯、轿子、织布机、粮票等,浓缩了当地乡村社会上百年来的变迁。

体验园的创意出自汤勇,他认为,在农耕文明日益衰落的时代,留住农耕智慧、农耕文化和农耕情怀,既是教育的阵地和责任,也是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记者到访的那一天,看到工人们正在安装印刻在木板上的楹联,其中一副由河溪中学刁胜智老师撰写:“一块腊肉半杯烧酒浅斟慢饮邀北斗;万顷良田千秋老业精耕细作卧南山。”另一副出自木兰乡中心学校陈永灵老师之手:“欲知巴蜀男耕女织农家事,且看天宫春种秋收稼穑园。”

乡村教育只追求分数,会制造许多失败者

避免学生辍学的一大法宝就是“把音体美活动作为重点”

许多地方的农村学校一味要求孩子们埋头苦读,校园活动乏善可陈,表面上看是被资源所限,实际是为落后的教育观念所禁锢。乡村教育的当务之急并不是提高学生分数,而是要考虑如何提升学校的吸引力,帮助学生们从糟糕的成绩体验之外获得信心与快乐。阆中的农村学校,眼里盯的不再只是分数,而要追求快乐、幸福的学习生活。

“像我们柏垭中学这类地处农村的高中学校,如果再沿用以前的老办法,用穿草鞋还是穿皮鞋来激励学生们拼高考,已经不灵了。”柏垭中学校长戚绍勇说。

随着高中布局调整及农村中学招生计划缩减,这所乡镇中学昔日的高考辉煌已不再,从初中升入这所学校,意味着大部分学生与高校无缘——去年,180多名毕业生,只有10人考上三本以上的学校。阆中市共有8所类似的农村中学,每年毕业生有1000多人,市教育局估算,有望考上三本以上的学生最多110人。“农村中学生源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如果学校只为了这100多人而努力,却忽视大多数学生,那就走偏了。”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平说,他曾是柏垭中学校长。

1月4日,市教育局在柏垭中学召开全市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会议,提出不再给各高中学校下达高考指标,而是重点从教育质量、校园文化、书香校园、课堂改革、课程研发、社团活动6个方面来评价学校办学,其中高考成绩在农村中学只占20%的权重。

汤勇在讲话中直言批评当下教育:“以争第一制造了多少教育的失败者,以反复考练泯灭了多少学生的创造力,以分数至上压抑了多少学生的个性发展,以片面追求升学率让多少教师、校长苦不堪言。”

柏垭中学向同行们展示了学校的20多个社团。一名摔断过门牙的女生,因怕遭耻笑,曾不敢与人说话,但想挑战自己,报名参加了“导游社”。学校食堂有一个舞台,每天午饭时,会有10分钟左右的节目表演,由各班轮流组织。一名高三男生在那里展示了他的魔术水平,一举成名,他的身影后来多次出现在当地的婚宴和舞台上。导游社的那名女生也与同学们在这个舞台上,跳过两次舞。她笑着对记者说:“我敢和您说话,是以前不敢想的。”

让每个孩子至少参加一个社团活动,每天活动一小时,是市教育局对全市学校的要求,最终成了一种“标配”。有的校长曾以师资不足为由搪塞推诿,被汤勇黑着脸训了一顿。“要让孩子们觉得学校有趣,能够找到伙伴、自信和尊严。”汤勇说,“如果只为了分数,教育会制造很多失败者。”

张平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老师上的课,而是活动”。他说:“那时候得知学校要组织活动,会兴奋得3天都睡不着。”但很多人成为校长后,很难再想起自己做学生时的感受。

缺少专业对口的老师是乡村学校要长期面对的困难。尽管这10年来,阆中市教育局向农村补充了2000多名大学毕业生,几乎占到了全市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但每一个老师还得身兼数职。“要等到有对口的专业教师才搞社团活动,那是不可能的。”汤勇说,没有条件也要上。正如市教育局在一份材料中总结的:辅导老师不专业没关系,师生一起学;设备不理想没关系,有课程有师生就有快乐;没有固定功能室也没关系,食堂、教室也能一室多用。”

思依镇小学是记者在当地见过的规模最大的农村学校,有1100多名学生,20多个社团。这所学校鼓励老师们外出学习“特长”,但要学会才能报销费用。它重视开展科技活动,要求每位老师每年都要交一件科技作品。科学教师的带头人名叫何华清,49岁,原来是教数学的。他利用网络和外出培训的机会学习,领着娃娃们就地取材,利用饮料瓶、酸奶盒、吸管等搞发明创造,4年来,在大大小小的科技创新大赛中拿到了50多个奖项,一名五年级学生设计的“鱼鳞清除器”还获得了省科技创新大赛的三等奖。

这所学校每年有持续一周的科技节,朴素好玩,比如:扔纸飞机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扑克牌搭高架、“鸡蛋撞地球”——看谁能从二楼以上抛下生鸡蛋,不但不碎,而且能做到包装轻巧、设计美观、精准落地。

王兴强老师早年在村小工作时,避免学生辍学的一大法宝就是“把音体美活动作为重点”。他说,孩子和家长在乎升学,但也在乎快乐学习。他后来在河楼乡中心学校任音乐教师,自学过二胡、电子琴、架子鼓等乐器,“学生想学什么,他就教什么”。跟着他学习的孩子,“统考科目都能达到中上成绩,还有不少人走上了专业的音乐道路”。阆中市这些年来的高考成绩,也一直名列南充市前茅。

这些社团活动并不“高大上”,但学生们很喜欢。记者遇到了两位从广东东莞市、中山市转学回来的孩子,一个是天宫中心学校六年级的赵晓雪,另一个是小垭中心学校七年级的邓越芳,她们都毫不掩饰对农村学校的喜爱,用小邓同学的话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好”。她们讨厌过去在城里那种“基本就是天天学习,除了做课间操,没有别的活动”的生活。

赵晓雪在东莞时曾迷上了网络游戏。现在,她学会了用纸杯做椅子、用纸做玫瑰花、用黄豆和毛线做鸭子,正在学习书法和播音主持。“我在学校天天笑嘻嘻的。”她说自己已经成功打消了父母让她去南充市区读书的想法。

用体面的生活环境留住乡村教师

“没有基本的物质条件,哪有教师的幸福可言呢”

阆中的乡村学校大都依山而建,地形狭长而起伏。在经过若干年的撤点并校之后,形成了以九年一贯制的中心学校为主体的格局,大多数学校的学生在400人上下。记者走访了30多所学校,它们有相似之处,但又会让来访者耳目一新,其中有许多教育局要求的“标配”,比如用学生们的彩色大头照拼成的“笑脸墙”,师生共同绘画而成的“门文化”,一栋保留下来的、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青瓦白墙的单层建筑,以及随处可见的书架。

把图书从图书室“请”出来,走到学生身边,也是汤勇的意见。在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眼里,汤勇是一位不多见的有着书卷气的教育局局长。

汤勇觉得许多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师生们不读书。在汤勇的倡议下,开放式书架在走廊上、操场边、餐厅里、树荫下立了起来。彭城中心学校把一片大约300平方米的荒地改造成了花园式的读书角;垭口乡中心学校以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中心,设立了圆形的读书园;河楼乡中心学校把教学楼一个露天的平台变成了透明的阳光书屋——书籍在这些学校几乎处处唾手可得,课间休息,学生也会拿起书来看一看。

也有校长害怕丢书,最初想应付,只等检查的时候才把书挪出来,整整齐齐地放在平时空荡荡的书架上,被汤勇批评“不讲良心”。实际上,书很少丢,一位校长说,“即便丢了,也不追究,只要学生拿去读,我觉得这不算偷”。

与书香校园相匹配的,是朴素而清爽的环境。汤勇认为做教育就是做文化,他要求师生们自己动手美化校园,他们的雕刻、绘画、书法、剪纸等作品是最好的装饰品。一些学校还有植物墙,挂着一排排雪碧瓶子,里面是学生们种的芹菜、杜鹃等植物。彭城中心学校曾经花了一万多元请广告公司做喷绘,被全市通报批评。

和阆中市区的一些学校比起来,乡下的学校更有韵味,更适合在其中闲庭信步。这不仅在于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还因为保留了乡村建筑特有的味道。

汤勇反对大拆大建,一批曾被列为危房的单层瓦房,避免了遭拆迁的命运,经加固、维修之后,以青瓦白墙示人,有的依然作为教室、有的成为师生宿舍、有的变成了“雅间”似的食堂。

头发灰白的李晓校长48岁,在乡村已工作20多年,目睹了许多教师的来来去去。“要留住他们,必须改善学校条件。”他说。

李晓担任校长的金城乡中心学校距离市区约47公里,地处两县交界处。近3年来,阆中市累计投入改造资金3413万元,59所薄弱学校受益,这是其中一所。

学校是在上世纪80年代,师生们开山辟地、烧砖烧瓦,没花政府的钱建起来的。,从乐山师范学院毕业的郭武国以特岗教师的身份来到金城乡时,学校杂草丛生,遇下雨天得踩着石头、纸板才好走路,寝室因为常年漏雨,墙壁上长了青苔。郭武国曾产生过尽快离开的想法,但后来随着学校旧貌换新颜而打消了。

郭武国如今住的是重新做了防水防潮处理后的房子,不用再闻刺鼻的旱厕味儿。学校开辟了以梅兰竹菊命名的4个小园子,里面种植了乡政府赠送的树苗和花卉。“兰亭园”尤其惹人注目,有鱼池,可以垂钓,还有亭台——由原先两间堆放杂物的瓦房改造而成,内置沙发、电视和图书,校长还打算买一台咖啡机,在亭子旁边装上健身器材。

阆中市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住上了周转房,近年来,教育局为31所农村学校建成教师周转房36269平方米,共875套。搬进35平方米左右、配有卫生间和厨房的套间后,“老师们的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不少乡村教师在城里买了房子,但自从住进新房后,一些人都不愿意周末折腾回城了。

周转房里,有教育局免费统一配备的“四件套”:书桌、椅子、书柜和床。去年年初,汤勇走进构溪小学一位58岁的老教师房间,看到他把课桌当书桌,睡的是简易木板床,很心酸。“这是我的失职。”他后来对记者说,“老师们在用心做教育,我们没有做好保障。没有基本的物质条件,哪有教师的幸福可言呢?”他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500多万元,给76所农村学校配置了2400多套“四件套”。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等机构主办的“美丽乡村教育”评选中,阆中市教育局是获得优秀奖的四个教育局之一。此前,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先生来到阆中,在考察了十几所乡村学校后,他题赠阆中教育四个字“妙不可言”。当时杨老师也有疑惑,问汤勇:把学校建得这么好,你们是不是很有钱?

篇7: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考

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误, 更何况思想幼稚、自制能力差的学生。而教师此时, 需要做的是设身处地地进入学生的个人精神领域, 去理解和体会对方的各种内心感受, 并且对学生所处的境况达到心领神会。将学生的感受和内容表达出来, 告诉对方, 对其进行帮助。在这一方面, 陶行知先生, 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

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小学校校长时, 一天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 遂将其制止, 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 见王友已候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 “这是奖励你的, 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果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 我不让你打同学, 你立即住了手, 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 你打同学, 是因为他欺负女生, 这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拿出第三块糖果给他。这是, 王友哭了:“校长, 我错了, 同学再不对, 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满意地笑了, 他又掏出第四块糖果说:“你已认错, 再奖你一块, 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在这里, 陶行知先生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昭示教导学生, 给予学生自我反省的机会, 自我修正的时间, 像春风一般把毛毛细雨吹到学生的心上, 滋润他们的心田, 使学生的思想逐渐净化, 走向成熟。

二就崖搭梯——助人奋进

你听说过学生向老师“借分”的故事吗?我以前只是听别人当玩笑提到过是小学生的事, 可这一次真的发生在我班上了。那是一次单元考试之后, 我在班上分析试卷, 并公布了考试成绩。下课后, 我刚刚走进办公室的门口, 突然, 一个男同学跑到我的身边, 哭着对我说:“老师, 我请求你再借我几分, 让我拿着一个及格的分数回家, 要不, 我爸爸又要打我了!”

这个男同学叫王××, 很聪明, 但最近上课精神总是不集中, 以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听到他刚才的请求, 我感到非常惊奇!看着他哭红的眼睛, 心情沉重的样子, 我安慰了他几句, 然后把他领到办公室。我从他手中拿过试卷, 仔细查看, 58分评得很准确, 失分的原因是计算太不准确。以前, 王××的成绩可一直是不错的啊。最近他在课上不知为什么总是精神不佳, 今天, 又为什么提出“借分”这种要求呢?

想到这里, 我不由得警觉起来, 温和地问:“你为什么想到向我‘借分’呢?”

王××哭着说:“一个月以前, 妈妈和爸爸离婚了, 妈妈走了, 我特别想妈妈!”

我的心一下子变得非常沉重。拧了把毛巾, 让他擦掉了脸上的泪水。王××继续说:“爸爸整天喝酒发脾气, 我一说想妈妈, 他就心烦。饭也不做, 我吃不好、睡不着, 上课总是走神。上次机械制图没考好, 爸爸打了我一顿。我的学习他一点也不管, 只说考不及格就得打。如果这次看我考试不及格, 一定会打得更狠。求您借给我2分, 下次我保证考好。”他一边说, 一边不停地哽咽着。

我的心被震撼了!我深深地感到一个教师肩头的沉重, 王××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 不讲送分只讲“借分”, 这就意味着他已暗下决心, 要通过自己努力去偿还, 说明他对学习很有自信。对这样一个有志气、有希望的孩子, 教师更应该去关心他、爱护他、鼓励他。如果我拒绝“借分”, 他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必然会受到打击。

经过思考, 我决定满足他的要求, 我对他说:“王××同学, 你要知道, 我的分是不好借的呀……”不等我说完, 他马上说:“我还!下次考试我一定还您。”他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 希望得到允许。

“好, 咱们就这样说定了。”我拿过试卷, 郑重地加上2分, 又郑重地把试卷递到他手里。他笑了, 直到我点头, 他才匆匆向我道谢, 走出办公室。

第二天, 我把王××的父亲请到学校, 告诉他, 王×ד借分”这件事, 又谈了如何管理、教育孩子以及对家长的要求, 终于打动了王××的父亲, 并表示一定改变过去那种简单的教育方式, 与老师好好配合, 一起把孩子教育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王××的成绩果然有了明显的提高, 到期末考试时, 他真的得了一个实实在在的89分。他来找我“还账”时, 我们一起笑了, 笑得是那么开心。

说服教育学生是一门解开心结的艺术, 其巧妙之处在于帮助学生, 却让学生感到是他自己帮助自己;其高明之处在于不教训学生而是开导学生。在认识、反思、改过、自律的过程中, 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 真正把说服教育变成阳光雨露。

摘要:教师经常劝诫学生要珍惜时间, 努力学习, 告诉他们业精于勤, 荒于嬉的道理, 而好玩又是学生的一大特点。因此, 笔者认为说服教育学生不应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就事论事上, 而是要从社会学、医学、心理卫生学的角度, 以人为本, 探讨学生的内心世界。采用交友、共情、倾听、鼓励、训练等方式, 注重在自律的基础上, 强调人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完美。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来自我认识, 自我领悟、自我评价、自我斗争, 将自己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言行, 调整为符合道德标准的一个痛苦而长期的过程, 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助人省悟,助人奋进

参考文献

[1]裴利华、史春宜.对话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依据和要求[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 (5)

[2]彭建兰.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家庭教育, 2004 (4)

篇8:我在英国上“失败周”

周一,学校数学教研组推出了一套极富挑战性的数学考试试题,我跃跃欲试,因为我在中国的时候,数学成绩极为拔尖,如今来到异国,我格外想在外国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然而,数学老师琼斯在发完试卷后,对大家说道:“同学们,坦白地说,这份试卷比较复杂,大家可能会觉得很难。”

我不屑地笑笑,心想:中学生的数学题能难到哪里去呢!

然而,当我看完试卷后,惊出一身冷汗,试卷上的题简直就是“神题”,我对大部分试题都没有解答思路,根本就不可能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做完,别说得高分,就连能不能及格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刹那间,我的情绪跌至谷底,一种对数学从未有过的挫败感袭来。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坚持做完了。

第二天,考试成绩出来,我竟然只得了28分。更令我惊奇的是,我竟然跻身年级前5名,为此,我还受到了琼斯老师的表扬。

我感到非常不解,找到琼斯老师询问原因。琼斯老师对我说:“温布尔登中学是英国顶级的中学,这里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很优秀,但我们担心学生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而产生一种优越感,从而经不起挫折或裹足不前。开设‘失败周’,是为了让同学们从小就摆脱完美主义思想,学会坦然地接受失败。”

我为琼斯老师的这番话而惊讶不已。原来,老师是想通过这种挫折教育法,让我们这些“完美学生”从小认识到“完美是求知的敌人”。

我本以为“失败周”就此结束了,谁知,周三的时候,班主任又通知我们,周四学校将开设“死亡课”,模拟应对父母遭遇车祸的情况。

周四一大早,我们就在学校大礼堂集合。大约等了10分钟,校长领着一个人到了讲台上,说:“同学们,这位艾琳老师是我们市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今天就让她给大家讲讲在殡仪馆工作时发生的事情。”

校长的语音刚落,台下一阵惊叫。紧接着,艾琳女士伸手示意让大家安静,随后她讲述了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一些事情,讲完后,她让我们上台轮流扮演角色,模拟父母因车祸身亡时我们如何应对,很多同学入戏很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散场后,我找到艾琳女士问:“老师,为什么要开设这样的课程,在我们面前展示阴暗面呢?”艾琳女士笑着答道:“这样的课程会让你们体验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你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像这样的挫折模拟情景和角色扮演,在英国的学校中十分常见。”

篇9:我在语文课中的美德教育B

家庭、学校、社会是对少年儿童传统美德教育的三个途径,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師可以通过各个科目对学生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我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利用语文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狼牙山五壮士》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针对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判断力。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寓传统美德教育于语文课教学当中,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以情感人,激发爱国爱民的热情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其中情感因素对于人的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的情感一经产生就会反作用于客观事实。教师可以在语文课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接受教育。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可以通过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当时英雄的悲壮故事,体会无数革命先烈为先烈为祖国解放、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就是他们爱国爱民的写照,从而燃烧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能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本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和美好。

二、运用实例,培养学生尊师敬长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明白一个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深刻体验到目前高年级的一些学生,在尊师方面不如低年级学生。他们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不理解,有些同学不懂得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为此我在讲述《师的手》一文时,首先给学生讲述了著名的戏剧演员游本昌在扮演济公以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可是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小学老师。一天,他带着丰收的喜悦回到母校,把鲜花献给老师,当老师把这束美丽的鲜花紧握在手中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古往今来像这样尊敬老师的故事还有很多。从而使他们认识到为什么道格拉斯在感恩节的时候画出了老师的一双手。也许感恩节的意义并不在于接受礼物,而是借此机会感谢他人对自己的付出。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无论是谁都离不开老师的培养和教育,懂得“国之将兴,必尊师重教”的道理,应该继承和弘扬尊师敬长这一传统美德。

三、辨析导行,做到诚实守信

语文课的情感目标是使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答应别人的事不放在心中,不能说到做到,缺少重诺守信的良好习惯。因此,我在教学《小珊迪》一文时,重在让学生体会可怜的小珊迪为了生活乞求作者买他的火柴,但为了给客人找零钱,却在路上出了车祸,死之前仍不忘让弟弟送还零钱,最终感动了作者。通过珊迪饱受饥寒的生活,感受珊迪的美好品质,使学生深受感染,并在日后能够重诺守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在语文课上,我还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礼貌谦虚、孝敬父母、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育人作用,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教导学生早日肩负建设祖国的重任,实现中国梦。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我在教育中的失败案例】相关文章:

营销失败案例05-15

海外并购失败案例07-04

成单失败案例04-21

拼车失败案例04-29

创业失败的案例05-11

家族企业失败案例05-18

拼车失败案例范文05-30

创业失败经典案例06-25

销售成功或失败案例08-31

餐饮服务失败案例04-10

上一篇:15-《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下一篇:2023年酒店前台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