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新举措

2024-05-09

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新举措(精选10篇)

篇1: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新举措

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新举措

灵台职专 李新年

平面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快速精通多种平面设计软件的使用,培养学习兴趣,通过经典案例教学并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针对性实验,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教学的重点。

l.顺应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目前广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怎样培养出具有综合性设计策划、实施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容忽视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一个既强调平面设计与数字技术、职业素养与技能并重,又强调课程教育和课题实践并行的教育培养模式。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平面广告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能在行政单位和广告制作公司、包装装潢设计公司、居室装修公司出版社、印刷厂、影视动画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平面广告设计、网上出版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平面设计教学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以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采用“学一用”的实践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索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这样,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可成为广告艺术设计方厩的技术人才。

2.根据专业教学需求,科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

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习实训等内容上,结合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紧紧围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教学大纲的宗旨,根据市场要求和高职教育的要求,对课程进行调整、整合,对课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创新。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一特色,所以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目前,本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完全采用实践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在完成基础课程教学之后增加了两周的课程设计实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提高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增强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懂得活灵活用。

3.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3.1根据新的教学思路,调整教学安排。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整合,强化实践环节,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完整系统讲解软件操作方法技巧,另一方面要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大量实例讲解和演示,使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

3.2加强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的学习。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学习中会涉及到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等诸多理论知识。因此,完全有必要使学生熟悉了解基础的平面广告理论知识,开阔视野,面向市场来认识平面设计。我们的课程教学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理饵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丰富的市场知识和健全的法规意识,准确的说这就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它包括理解的准确和表达的准确。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必须拥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电脑的设计应用能力。包装自己作品的意识也是平面设计专业人员必备的。优美的文字说明、作品的装裱、从容对客户解释创意来源、正确评论他人的作品都属于平面设计专业人员的包装技巧。这些意识在学生课题设计和实训设计中均要得到加强,培养学生从多学科的角度看待广告作品的内涵与表现,深入分析作品,为自己的平面设计提供经验。

3.3加强关联性教学,加强对学生设计理论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专业设计水平。

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把设计之前的“市场调研”过程作为课程的一项重点,让学生走出校门,去了解与设计命题相关的所必须的市场信息。加强关联性教学,平面设计课程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譬如,标志设计、cI设计等也是设计中的一套实效设计体系,它们把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等统一起来,塑造了整个广告的整体个性形象。所以,当前的平面设计已不是独立的,而是与个性品牌的统一体。设计不是单纯用来欣赏的,设计应为销售服务,做到这一点,才能称为合格的设计。只有能为品牌增值,方可称为优秀的设计。学习印前处理技术,加强电脑在设计中的应用。广告设计最终要在市场流通,那就必须到印刷厂印刷。以往电脑设计作品很少考虑印刷的技术要求,打印出图后却出现一系列变色、偏色等问胚,这与社会需求是相矛盾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要能够熟悉和独立完成实质性的设计任务,加强学生习作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把一些实际设计业务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从心理上改变角色。

3.4加强校企结合,有效利用校外专业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以探索开发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为前提,共享资源,共建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制订学生培养方案的一种紧密型实质性的办学模式,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满意的办学模式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总之,开设平面设计课程是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人才,必须对市场经济和广告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深刻的认识,站在这个高度上才能看到平面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强调平面设计与社会、文化、经济相结合,才能够培养面对现代各种挑战进行战略性思考和决策的平面设计人才。

篇2: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新举措

1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方法简单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专注于教材内容的讲解,被教材内容所局限,即使有进行例子讲解,也只是根据教材中所讲的例子进行教学,而没有给学生延伸课外或社会实例进行讲解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也只是局限于课堂书本之内。与此同时,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学生大都只掌握了平面设计的理论基础,而对技能却成绩平平。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渐渐对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而失去兴趣,从而对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课程缺乏学习的兴趣。

1.2学生缺乏实践

篇3: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新举措

1、课程教学体系发展和专业教学的需要

电脑美术设计课程是是一门实用性专业课程, 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具有学制长、实践性强的特点, 实践教学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实际自身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品质和工作作风的培养。培养优秀人才, 使学生学到学以致用的知识, 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因而, 如何更好的完善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值得研究的任务, 也是值得我们推敲及研究的重要课题。

2、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电脑美术设计课程极为重要的环节, 在培养各专业人才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在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在学科建设中要求必须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 从这一点上说, 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目标有待进一步完善、规划与实施。

二、电脑美术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的方法与新举措

1、改进理论教学枯燥与乏味的特点

在现有单一讲授的教学手段基础上, 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直观有效的加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认识与认知度, 利用案例讲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集体讨论, 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 使枯燥乏味的讲解转化为能动的交流。以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基础, 并延伸发展的新型的课程结构。也可根据教学规律和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调整, 其内容可根据行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完善, 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 既有针对性, 又有灵活性。

2. 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

现今, 社会设计行业逐步成熟, 对设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按照传统的学科性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经过调研与论证:当前, 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素质:既要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又要有爱岗敬业与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既要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又要有较高的个人修养与良好的道德素养, 培养素质化人才, 这正是课程改革的任务和重要目标。

3. 课程培养目标再定位。

将课程培养目标的认识由普通的设计人才到具有高素质综合能力的转化, 我们可结合历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 整合课程内容, 重新完善教学大纲, 加强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有效衔接, 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岗位实习条件, 确保学生实践环节的质量和效果;教学模式的最终形成教师首先讲授理论课, 然后带领学生到实训中心或企业进行实际操作, 接下来带着实际课题进行调研, 最后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操作。经过不断的完善, 最终形成了一套实用性、操作性都较强的理论—实践—创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篇4: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新举措

【关键词】以生为本 项目驱动 案例演示 项目创意设计 三级实训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43-01

随着计机的普及和各种操作软件的更新,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不再是陌生的课程,但对于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平面广告设计的实际操作依然是动手能力差:老师课上讲解的步骤,学生课上听懂,课下不会操作,所以提高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效率是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研究的一个难题。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技能教学训练,课程命令复杂,操作过程烦琐,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既要要求学生学会内容,又要与实际相结合,这是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平面广告设计在社会上用途很广,专业覆盖面很大,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只要有市场,就需要广告宣传,就需要广告设计师;只要有读者,就需要报刊、杂志、书籍,就需要美术编辑;只要有交通,就需要户外广告宣传、路牌、站牌,尤其是更多的地下站台和广告需要更多的广告公司和从业人员;数码艺术也进入了平民百姓家庭,这使得平面艺术处理的市场需求面迅速扩大。从社会需求状况分析,中国广告设计协会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广告设计总产值达到950亿元,并预测到2012年广告设计专业技术人才每年需求将超过50万;中国平面设计协会预测到2015年平面设计专业技术人才每年需求40万。

面对平面广告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重点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强化艺术设计、施工、管理为支柱,加强产、学合作,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即可成为公司骨干。

二、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我校近兩年通过与武汉视野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合作,在平面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以生为本,树立与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观

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的有效性的核心体现是教学的效益,学生在接受平面设计教学后一段时间后应该取得一定的进步,这样平面广告设计教学才能说是有效,不然就是没有达到平面设计教学的要求。这里学生的进步不仅包含了对平面广告设计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基本平面广告设计技能的理解,更包含了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达到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学习的目的,从而积极构建互动式课程文化。

2.科学合理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不求多而全,但求专而精”。按照企业岗位所需技术要求设计课程,与岗位有关的技术,尽可能地做到让学生多学,而且还要让学生学得精、学得深。保证让学生所学知识是最先进、最实用。与将来岗位没有关系的技术内容不安排学生学习,把大量的学习时间放在将来从事的岗位技术上,让学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按企业用人素质要求,增加职业素质课内容,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起码的基本职业素质。课程体系设置如下:

职业素质课:《成功不难》、《沟通技巧》、《商务礼仪》、《电话沟通技巧》、《产品解说》、《求职与推销自己》

专业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广告素描设计基础》、《速写与平面构成基础》、《广告色彩构成与布局》

工具软件课:《PS图形图像处理》、《CorelDraw》、《Illustrator》、《方正飞腾与报纸排版》

创意设计课:《企业形象创意设计》、《图文广告创意设计》、《产品包装创意设计》、《户外广告创意设计》

3.项目驱动全程教学,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所有的课程及其内容都围绕着项目进行,所有课程均采用项目演示分析课——项目模拟制作课——上机指导课——总结提升课——技能提升课五个环节,通过完成各阶段的项目,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按照岗位技能要求,课程体系中还提供了规范的项目设计流程、规范和技术支持,要求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点的同时去独立完成大量的项目设计与制作任务,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项目实战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4.案例演示分析教学,学生易于理解知识点

制作生动形象的PPT课件,提供较多的图片和图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教师通过直观教学法,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一边有趣地观看,一边有趣地听;学生易于理解,易于记忆;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教师依据设计规范模拟设计并制作项目案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设计步骤和要求,通过上机完成项目模拟制作任务,提高项目实战技能。

5.项目创意设计教学,培养学生设计思想

考虑到学生对创意设计有一定的困难,在提供创意项目案例时,应加大广告创意设计内容和项目实训时间。不仅要注重项目设计的技术和设计和流程,更重要的是注重设计思想。为了帮学生对创意设计思想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必须提供各种各样的创意设计项目。教师用不同的项目案例讲述不同的设计思想,长时间地、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广告创意设计的思想观念,使学生知道一个没有思想的作品是一个无用作品的道理。学生再通过大量的广告创意设计项目实训,在使用所学知识点的同时,能够说出自己使用的设计技术,也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思想,使学生逐步实现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6.周密的“三级实训法”岗位技能提升方案

一级模拟设计实训是学生在学习理念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设计项目(即上机指导课),是“学走式”的实训。这种实训,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上机准确地理解技术难点,且运用所学技术模拟设计项目;另一方面是学习设计流程和规范。

二级技能提升实训是技能提升课,学生可以独立设计广告项目,是“行走式”的实训。这种实训,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上机巩固所学知识点;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掌握设计流程和规范的同时提高设计速度。

三级岗位技能实训是“学跑式”的就业作品设计实训。重点是广告创意设计,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比较令人满意的、有思想性的和艺术性的作品。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提供多个面试作品,便于用人企业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

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是一门发展性学科,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为了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当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还有许多方法,这有待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细细体会,并从中选出适合学生的方法,力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通过笔者的实践证明,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中等职业学校自身条件,确定出切实的人才培养方案,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平面设计人才,提高学校的声誉,走出学校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夷静.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新举措[z].论文网.

[2]沈涵.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z].论文网.

篇5:浅谈新课程教学设计

泸县五中

刘刚

经过一年的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收获颇丰,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方法,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就必须为学生铺垫好适当的“台阶”,让学生沿着台阶往上走,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面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几个重要理念

(1)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经过努力获取新知的学习情境。新奇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要做学习内容分析,旨在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要运用各种可能的课程资源,为教学问题创设合适的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2)开展探究活动。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课程内容来确定,一节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重点问题。第二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是教学设计的中心活动。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一些子问题,分解难点,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重点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重点问题的目的。第三步,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重点问题。这过程不但可以巩固新知识、扩展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获得成功体验。评价与交流探究结果是进一步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过程。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学生通过评价与交流,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培养合作精神,更重要的一点是获得成功的体验。当人的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很难产生出强烈的认知需要。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这其中,关键是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当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给予热情的鼓励。一句真诚的鼓励话语,可能带出一批好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可能使这位学生终身铭记。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和分析教学问题,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我认为,新课程教学设计至少应包含下列步骤:(1)确定教学“三维”目标(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问题(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5)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6)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

三、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高一新教材第一章第五节《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确定教学“三维”目标。a、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时,结果是速度随时间增加或减少。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能力目标: 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c、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问题。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入加速度的说法时,基于学生接受能力不是太强,让学生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加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程度。[多媒体动画]例举物体的运动: ①火车进站,②公共汽车启动,③骑自行车加速运动 请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物体有速度、速度在变化。[提问]: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 [学生活动设计(分组讨论)] 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同样从零加速到5m/s,运动时间有一定的差异,让学生体会速度的变化有快慢问题。(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大多数教师只是提供一堆现有数据给学生,由此归纳得出结论。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它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学生会误以为教师在“造假”。为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质疑,为了让学生接触科学的真实,应让学生实际测量,现场采集数据。必须要设计一个实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测出一组速度值,然后学生才可以清晰地比较这两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情况。如何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由于实验室没有现成的测速度的仪器。教材在第二章第一节才正式使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这里不宜使用打点计时器。所以,提供给学生的仪器是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比较两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师向学生说明用挡光片的宽度除以时间即为物体在挡光处的瞬时速度,记下相邻两个光电门所记录的时间,可以算出时间段,这样既测出了某个位置的速度,又测出了两个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了。[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操作)] ①在老师已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实验中,一只小球在轨道上的速度在慢慢增大,另一只小球在轨道上的速度增大得较快。②分析实验数据,定量比较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对于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该以什么为依据,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组长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归纳得出加速度概念。(5)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后,通过有趣的实例体会加速度的实际应用。通过具体数据表格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由于速度和加速度的重要性及其关联性,应引导学生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加速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它们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向同学们强调两个问题:第一,速度、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完全不同的,速度变化大的加速度也不一定大,还要看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第二,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没有任何直接关系,高速公路上高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它的加速度为零。暂时回避几个问题: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如何判断方向的问题应暂时回避,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求过高的理解,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不宜提“速度变化的快慢”,包括“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6)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

篇6: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新举措

摘 要:中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培养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开设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本文将从计算机图形处理课程教学的内容设计入手,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图形处理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内容设计,希望对提升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图形处理课程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 图形处理 课程教学 人才培养 教学设计

引言

随着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普及和光纤网络的大范围架设,计算机逐渐的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中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图形图像处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中职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之一,针对图形图像处理工作的切实需求,开设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本文将从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教学内容设计入手,针对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做简要概述。[1]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图形处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概述

1.构建课程内容定期更新管理体制

计算机设备的应用和发展具有这更新速度快、效率高、便捷、适用性强等特点。计算机设备的性能的优异性使得计算机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设备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图形图像处理行业。当前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重要应用的是PHOTOSHOP软件,这也是中职院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的重点。PHOTOSHOP软件软件自身具有着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因此中职院校应当构建课程内容定期更新的管理体制,实时的更新自身的教学内容,以PHOTOSHOP软件的更新速度为依照,使得自身的教学内容更为贴合行业的实际需求。[2]

例如:在2000年讲授PHOTOSHOP5.5版本,在2001-2002年教授PHOTOSHOP软件6.0版本,以此类推,以软件的发展走向为依照,更新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教材、课件、教案等等。提升中职院校图形图像处理教学的实效性。[3]

2.学校计算机图形处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详述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要想让学生尽快的掌握和学习PHOTOSHOP软件的应用最为广泛的版本课程,就应当分阶段、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以感性认知、应用提升、应用创新三个阶段为基准来开展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课程。

第一阶段: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感性认知阶段,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应当在介绍来完PHOTOSHOP软件的应用最为广泛的版本特点和应用范围之后,进一步的为学生讲授PHOTOSHOP软件的交互界面,为学生讲授PHOTOSHOP软件的基本应用和基本绘图、平面设计等基本理论和应用。[4]

第二阶段: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应用提升阶段,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可以从绘图以及图像编辑的基础方法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并结合较为简答的实际案例循序渐进的介绍PHOTOSHOP软件的图层、通道、路径、滤镜、文字编辑工作、形状处理工具、抠图操作、图形叠加等方面的工具的应用和图形处理手段。通过该阶段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和引用以上较为高级的工具的运用,并开展初步的平面设计和图形的初步处理工作。

第三阶段: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应用提升阶段,该阶段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教学又被称之为激情创新阶段。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可以从互联网资源中筛选出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特效文字、平面设计案例等等,在教学资料的选择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资料选择的全面性,例如:在教学资料的删选的过程过程应当选择全流程的教学资料,以展会为例,应当选择展会的门票造型、宣传海报等等,教学资料的选择应当涉及到网站的全方面设计。通过实际案例的讲授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到PHOTOSHOP软件的强大功能,让学生学会PHOTOSHOP软件的工具、命令的应用,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上应当凸显出PHOTOSHOP软件的创新原理,让学生感受到在图形图形处理过程中的乐趣,通过实际案例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掌握了基本的PHOTOSHOP软件处理功能之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图形图像处理中去,激发学生创新灵感。进而提升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掌握程度。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图形处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设计概述

中职学校计算机图形处理课程。要想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应当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合理的而运用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中职学校计算机图形处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设计改进措施如下:

其一,以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为基准开展更具针对性的计算机图形处理课程教学,积极的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尽可能的做到人手一台机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注重实践性教学而不是仅仅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上。

其二,在实际的计算机图形处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与生活实际的关联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运用实际案例来展开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PHOTOSHOP软件的实用性,进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三,在实际的计算机图形处理课程教?W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多动手,保障计算机图形处理课程教授的方法、工具的使用能够得带有效的训练和使用,进而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我国各大企业的美工、摄影、平面设计、室内装修等等行业都会涉及到图形图像处理工作。中职学校要想提升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应当开展分阶段的PHOTOSHOP软件教学,定期的更新PHOTOSHOP软件的教学内容,合理的运用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篇7: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简介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教学设计的定义

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梅里尔(Merrill)等人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作了新的界定。他认为:“教学是-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

教学设计是 “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一般来讲,有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元素。

三、教学设计的目的

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的方法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

2、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五、教学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2、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4、反馈性原则

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六、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每一个教师在达到了基本要求之后,要写出学科特色和个人的教学风格来。①教学设计中必须有:教学内容(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及演示文稿.ppt)、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各阶段时间分配、教学过程(5个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各阶段设计意图、课后评价与反思等内容。教学设计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同一时期,不同的教师设计的教学设计形式可以不同。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时期,同一个教师设计的教学设计也会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设计方法和风格,只求基本部分相同,不求完全相同。

七、教学设计的撰写

(一)教学内容分析 要有章节序号、本节课在本章中的位置,以及学习内容(“学什么”)。“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知整体教材者,不能教好一节课。”每一节课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名称,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学段教材中的具体位置。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分析教学内容是为了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教学内容各部分的联系,回答“学什么”的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着重分析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进行学情分析。

(三)课型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来确定课的类型。例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实习课、检查课、测验课、综合课、活动课等。新授课是以讲解新知识为目的的课。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为目的的课。实验课、实习课是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课。检查课、测验课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为目的的课。综合课、活动课是将讲授、复习巩固、检查提问、作业练习等活动交叉进行的课。任课的教师要根据选择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的类型。

(四)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要包含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

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落脚点,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选择,影响到教学结果的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对教学有导向作用、调节作用、评价的作用。一堂成功的课是目标明确、妥当、主次分明的课,教师要能够善于确定有效目标,要善于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激起学生对达到预定目标的强烈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 ①课程目标。《课标》中的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②课堂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教条主义,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撰写课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中,常用“知道”、“了解”、“理解”等词语来表述。技能目标中,常用“学会”、“掌握”、“熟练掌握”等词语来表述。情感目标中,常用“体会”、“体验”、“感受”、“认识”等词语来表述(见《课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撰写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比较难写的部分。需要授课教师对此章、节的教材,要有全面的认识和较深的理解。

(五)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指本节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什么。如果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教学重点此栏目项,那么看教学设计的人就不会知道这节课到底要讲什么?还要从教学设计中自己去提炼。不同的教师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学重点应当相同。

(六)教学难点 应为学生在本节课中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根据教学的环境、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教师在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案中设置的教学难点也会有所不同。同一个教师所教授的同一节课,在⑴班的课堂教学中,不是难点的地方,在⑻班就有可能是教学的难点。教学难点是在备课时,由教师根据对不同班级学生的了解,以及教学机房设施等条件而设置的。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中,使用的几种主要教学方法。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有无数种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同时还有讨论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导学法、辅导法、谈话法、陶(táo)冶(yě)法、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练习法、开放方式教学法等。

(八)教学准备 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课件(要求用网页课件)等。(九)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通常有5个环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归纳、课后作业。

(1)复习提问:(2~5分钟)

主要目的:①为化解本节课的难点而做必要的准备工作。例如:《设计程序解决问题》 本节课中,如果要利用到了数学公式,可以引领学生回忆,并将数学表达式转变为PASCAL表达式,为突破本节课的难 点做准备。②为顺利地引入新课内容而做铺垫工作。复习提问的最后一个问题,通常设计为与本节新课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也可以顺利地进入课堂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引入新课)。例如:《数据的导入》 从复习文字处理的表格中的单元格的名称,引申到电子表格中单元格的名称。从复制/粘贴网页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引申到导入网页表格数据与电子表格数据的动态关系。

(2)引入新课:(1~2分钟)

手法与实例: ① 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赋:直接陈述;比:比喻;兴:先言其他,引出主题),自然顺畅地引出新课的内容。②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水平,从学生有感受的生活实例入手。

(3)讲授新课:(31~38分钟。根据内容,时间可分多段。)内容对题目,结构要清晰。目标能操作,具体可检测。特殊到一般,规律推普遍。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分段控时间,藕断丝不连。环节紧呼应,高潮有节奏。纲要转标准,精神和理念。信息为主线,素养得提升。知识与技能,准确加精巧。教学又教法,教书并育人。

(4)总结归纳:(3~5分钟)重温结构点题目,从具体实例中上升到对知识结构化认识。余(yú)音(yīn)袅(niǎo)袅(niǎo)意未尽,从本课内容里扩展到对相关问题的关注。

(5)课后作业:(1~2分钟)课后作业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具有拓展性、迁移性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即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二是检测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三是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作铺垫,也可以作为下一节课的复习提问的内容。

【设计意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段一般都有设计意图,或者要想实现的理念。例如: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提出活动主题:理解„„知识(概念、原理、现象等)为„„做准备 分层教学:加深理解 提高兴趣

„„

通常按教学的五个环节各为一个时间段,其中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还可分为1~5个时间段,各时间段的长短可根据内容设置,合计为45分钟。

(十)反思 根据学生课后学习的效果,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修正。反思的内容可包括课前教学设计中,预期的(知识、技能、情感)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适合(这些)学生?是否达到了最佳效果?是否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教学难点设置是否准确?应当如何修正和改变?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 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得是否周全?对于遇到的不定因素处理是否合情合理? 对于课堂上意外的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恰当?

教师的备课和讲课,要依据《纲要》和《课标》、依据教材,但是不能唯《纲要》和《课标》、教材,要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学校的条件、学生接受能力和水平,二次开发教材。要发挥出自我,要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来,让听课的专家、领导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找到有悟性的您”。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详细,但是不能超过A4纸5页。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够灵活多变地、轻松自如地驾(jià)驭(yù)课堂,不拘于教学设计。

1、课题应将技术标题放在前面,活动标题放在后面。

即应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走进“约翰·库缇斯”

2、没有教学总结

3、没有课后作业

20

篇8: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计算机教学

一、分层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 将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阶段, 再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 将学生分为三组。进行这样的分层, 能让学习能力相同的学生在同一组, 这不但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也能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调节并控制着课堂教学的进行。因此, 实行计算机课堂分层教学的前提就是分层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师在进行教学以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 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准备教学方案时, 要根据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制订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 使学生都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甚至可以超额完成教学目标。比如, 在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稍差组的教学目标制订成较为轻松的计算机学习任务。对于优胜组, 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深入了解。这种分层教学目标, 不仅能对不同差异的学生同时进行有效的计算机教学, 还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避免因教学目标不适合所有学生而造成的困扰, 进而达到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

二、分层备课与互动教学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不但要准备教材的教学方案, 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仔细研究。全面考虑怎样应付课堂的突发状况, 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思维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地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将不同程度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来, 进而活跃课堂气氛, 有效地进行计算机课堂教学。在教学的同时不能让学生盲目地跟着教学思路的方向走, 还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分层教学能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 但是对详细的教学方式却不是很了解。分层教学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方法, 也是一种对教学的理念。但不论用何种教学方法, 都必须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之后才是进行分层教学工作。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要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 能实现学生间的取长补短, 进而实现共同提高。所以, 在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这样不但能促进不同程度学生之间的交流, 也能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位置, 实现互动教学模式, 进而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

三、对学生的评价、提问以及所布置的作业要分出层次

每个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都存在着差异性, 因此, 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评价。受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对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也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 进行分层评价, 运用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主要目的, 重点是通过评价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进而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这有利于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优化。在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中, 实行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 还要注重所提的问题和布置的作业是否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 由于基础薄弱, 面对同学和家长的压力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 教师要对这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计算机知识辅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分层提问和分层作业, 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树立, 使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进行。但是, 实行分层教学策略时, 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 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课堂分层教学的顺利进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所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初中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实践性。在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的发展, 尤其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 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适当地做出调整, 保证计算机教学的顺利进行。总之, 分层教学是针对所有学生的, 其教学理念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树立学生的信心为主, 分层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让不同程度学生的语文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这对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优化有很重要的作用。

摘要:在不同的行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计算机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同时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 就不能适应现代的社会生活。目前我国初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 同时这也是计算机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学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计算机,分层教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梁米林.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20) .

[2]李姣.针对实践运用构建模块教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 2012 (12) .

篇9:浅谈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计算技能 方法优化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47

如一位教师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要求学生演算课本上的一道习题,正确结果是34.628平方米,可教师统计后发现,全班40个人竟然出现了10种不同的答案,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另外,有不少学生谈到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就色变。曾经让人不放在心上的计算为何让学生心生惧意,难道只是因为计算的量比原来加大了吗?学生的计算能力到底怎么了?这是对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发出的一个深切的叩问。

计算并非单纯的加减乘除,且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计算教学虽然看似简单,实质上对教师来说更难把握和驾驭,但是只要我们挖掘计算教学的闪光点,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找到教材与学生间的平衡点,使学生觉得练得有趣、有效,就会发现计算教学其实也可以很精彩。

一、有趣与有效齐头并进

计算技能是学生解决问题必备的素质,所以通常被认为是学生非常重要的“童子功”。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仍然要予以重视,但应在训练形式上要有趣和有效,注重多样性与趣味性,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多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特别是低年级的口算练习,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如每天练习20道口算题,全对给予表扬,一周内口算全对可以上口算擂台,一个月内口算全对可以直接晋级为“口算大王”;上课进行“开火车口算接龙”游戏,获胜的小组可以获得“合作之星”称号;在计算练习中,可以设计“进入QQ乐园——QQ果园”“QQ留言”“QQ俱乐部——QQ诊所”等活动,淡化枯燥的计算练习给学生带来的倦怠心理。

有趣是外在的形式,有效是训练的根本。教师要及时评测学生的计算能力,找到症结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数字计算内在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巧用运算定律,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进而掌握计算的技巧。如退位减法的儿歌:“退位减,我会算。十几减去九,就是几加1;十几减去八,就是几加2;十几减去7,就是几加3;十几减去6,就是几加4;十几减去5,就是几加5。”又如,进行两个两位数相乘和十几乘十几的巧算有这样的口诀:“头乘头是高位积,尾相加是中间积,尾乘尾是末尾的积,遇到满十的向前位进。”如计算12×13,方法为“头乘头1×1=1,尾相加2+3=5,尾相乘2×3=6”,所以结果为156。再如计算48×68,十位数互补,尾数相同,计算程序是4×6=24、24+8=32、8×8=64,结果为3264。这样教学,使学生对这些计算的小窍门情有独钟、兴趣盎然,感觉像是掌握了一条打开计算之门的金钥匙。

二、多样与优化并肩同行

所谓的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在一个班级中,由于个体差异、知识经验、前置学习等原因,学生的算法往往会不同,这就是算法多样化。源于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你喜欢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成为一些教师经常说的一句时髦且空洞的话,虽然这句话完全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是学生听到这句话反应平淡,原因在于算法多样化中的多样让教师不敢着墨太多,因而在学生充分展示之后常一笔带过,这样使学生仍然觉得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是最牢固、最完美的方法,从而导致前面教学中的多样化算法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看来,“多样”是发散的口袋,还需“优化”来进行收拢。

例如,教学“9加几”时,教师预设学生能想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凑十法、数数法、假设法等,但是由于幼小衔接的学习,学生往往想不到数数法。教师反复引导、启发学生说出全部的算法,本来学生自信满满,但教师不停地追问,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直到最终有学生猜到是数数法。于是教师高兴地表扬这个学生,但还没等这个学生高兴起来,教师又追问:“你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如果算9+9的话,会怎么样呢?”数数法比较麻烦,刚才被表扬的学生听到算9+9后顿时沮丧了。其实,在学生没有想到数数法的情况下,教师完全可以不用介绍,因为数数法是比较直接、原始的方法,如果学生都学会了间接的思考,再介绍数数法就等于让学生回到原点,在练习中弃之不用,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在教学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横向、纵向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先进行归纳,再优化选择。当然,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倾听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说说“听懂了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你学会了几种算法”等。

又如,教学“加法的简便运算”时,可让学生自己实验、探索、验证、运用,然后组织学生创造性地学习:(1)先复习凑整百数;(2)独立探索和完成习题,要求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就用几种方法计算;(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算法和计算的理由;(4)全班比较选优,先说出每种算法的算理,沟通方法间的联系,再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二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在当下的课堂中出现不少为了估算而估算的奇怪现象,因为估算可以检验计算结果的范围是否正确,而学生在计算时是靠验算或者重新审视计算过程来判定结果的,这样就导致估算沦为可有可无的摆设。

例如3.48×1.2,教师请学生先进行估算,学生估3.48接近3,1.2接近1,结果为3。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错例,看看错例中的计算过程错在哪里。其实,这里教师可以放大估算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你用我们学过的方法,估算得很有道理,但老师认为这样的估算和结果出入可能比较大。如果将3.48估作3.5,将1.2看作1,你还会估算吗?”……这样的估算训练更接近准确结果,更能体现估算的价值。同时,教师也可以出示一些集中训练估算和培养学生数感的习题。如出示62.7×0.45=440.86、483×0.64=309.12、0.04×68=0.17、0.84×7.5=0.705等算式,让学生找一找哪一题是正确的。这样的习题脱离了计算,完全能够评测学生的估算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抛弃的是机械、繁琐的操练,并不反对一定的技能训练,所以学生感兴趣的、多样的、扎实的技能训练仍然应贯穿我们教学的始终。而且,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可以渗透优秀的计算文化,如“巧算24点”“铺地锦”等,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魅力。我们坚信,只要用足心思、巧用心思,计算教学可以越来越精彩!

篇10: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吴峰

教学设计,形象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一门桥梁科学。具体地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学设计要从三方面去把握:要运用系统方法,即从学习需要出发,系统地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不能孤立地处理教学中的每个具体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

教学设计有多方面的作用,但最根本的作用就是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最终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从1999年——2009年课程改革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各种理论体系的雏形基本浮出水面,有的被广大教师所肯定,有的成为教师们争论的焦点。我省从06年秋开始,经过省级全员培训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09年6月已经顺利完成了一轮高中三年的实践并进行了第一次高考,基本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初被誉为改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革热点的,把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走班上课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并无操作性,成为一句空话,综合素质测评和学习水平考试结果的利用率低,也成为一些业内人士争论的焦点,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观念更新,教师教学方式优化,必定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们历来追求“井然有序”,我们历来赞许“环环相扣”,我们历来推崇“行云流水”,我们历来要求“设计严密”,我们历来追求“人人称道 ”。新课程倡导 “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 ”,主要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替代讲授,灌输式教学。真正将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到实处,课堂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原有的 “秩序”,需要用一种新的秩序取而代之。由此不难看出教学设计和传统备课有一定的差别。

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而设计,传统备课为教师的教做准备;教学设计侧重于在理念指导下的统筹安排,传统备课侧重于目标指导下的教学规划。

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与传统备课最本质的不同是,设计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备课是为教师的教而准备;教学设计使教学更具科学性,作为一门科学,它是凭借系统科学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评价解决方法,构建教学系统的科学,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和方法更趋最优化,最优化是我们教学工作追求的理想状态 ;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将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理论设计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素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质,培养教师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广大教师也想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操作,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走着走着又回到教学老路上去了。要想不走老路,走新路,一定要弄清楚新道路中有那些标识牌,标识牌之间的路程有多远?

二、新课程背景下一节优质课的标准

基础教育改革贯彻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回归到一节优质课上来,它的标准如何确定?

1、体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教学设计要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书写教学目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分写,一种是合写。比如:“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实验探究”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巩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3)加深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生锈铁钉与过氧化氢溶

液的作用”的实验情境,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认识科学探 究的基本过程。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2)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体会化学实验

方法的科学性,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

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这个教学目标写得非常好,三维目标得到全面而准确的表述。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心智的发展。

2、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和教参。

教科书,以丰富的素材为教师,学生提供再创造的平台。面对新课程,教材编写者在内容设计上更多着眼于学生,以尽可能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拓展性活动等素材资源的提供,为学生、教师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提供可操作平台。个别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全部交给学生。现在版本不同,可择其优而用之。可以更换内容,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视教学单元,在方法上可以创新实验,创设情境,组织活动等等,做到对教材、教参的灵活应用。要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尊重教材,创新教材。

3、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师生互动,不要随意化。比如:教师在教室里行走路线,教师提问不同区域学生的机会是否均等。就师生积极互动,“课堂上热热闹闹,下了课什么都不知道”进行思考,要有自己想法和教学思路。要重视一节课老师提问的水平。记忆、推理、创造、批判各占多少比例,推理和创造方面所提问题越多,证明老师提问的水平越高,在提问时要注意:“五先五后”,1)先提问,后指名,2)先思考,后回答,3)先讨论,后结论,4)先学生,后教师,5)先激励,后更正。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以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及时鼓励,追求课堂绩效。作为教师,应尽力弄清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或者提出一些建议,来促进学生向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方向发展。此外,还应营造合作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们相互指导和帮助。也就是说,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或合作性学习情境的创设,来促进学生跨越其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的成长与发展。

4、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科技发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问题的提出最好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生活即教学,教学即生活。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才需要沟通,与学科发展历史沟通。教师在寻找这三个方面联系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认识领域,并把注意力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学生的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实现由“教书”为本能转换到通过教书来育人的十分关键的一步。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5、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课堂教学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预设+生成=高质量、生动活泼的发展

如:《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速率”,通过镁与盐酸的反应,探究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最后回到通用公式上,效果较好。回顾必修,进入选修,教学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发展变化乃是课堂教学的存在状态。

6、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目标,具有不同的贡献。讲授、讨论、探究、等方法,会对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品质有不同的贡献。

7、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民主、平等、科学的动态课程文化。

新型师生关系——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文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自由意味着权力,意味着解放学生的大脑,嘴巴和手脚;民主、平等意味着师生价值的平等。宽松、展现个性,允许学生说错话,做错事,和谐追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融合,和睦相处。课堂处处充满:尊重、敬重、欣赏、珍爱富含文化精神的氛围。

8、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课堂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课程资源→让学生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

学习情景→真实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虚设的,和学生生活时间相悖的。问题情境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感受。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9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新课程课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是全面了解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评价时应注意,尊重事实,激励为主,尊重差异,区别对待。(尊重个性化学习,允许不同的见解,鼓励多角度思考,提倡答案开放).三、教学设计的主要因素

1、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学生学习达成目标的确定。

2、教学工具的使用:多媒体的使用、教具的使用、实验的使用、学案的使用。

在一节课中,利用学案全面优化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过程。学案的作用很大。利用学案预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的呈现有助于建立立体直观体验,激发兴趣,降低认知难度。

有效使用学案,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并有利于及时进行师生交流。

3、教学过程主体架构的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引入,提问、探究分析、结论、推广、应用作为一个循环周期,不同学科,特点不同,构建方式要有差别。如:“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教学设计架构设计,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有所不同。用多媒体手段,沿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的主线(借用《大国崛起》影片资料),从国际经济秩序的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变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共荣。(“金砖四国”、“经济危机”介绍)。拓展知识视野,居高临下,高层次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思维品质培养。

4、备课的基本过程。1)集体备课,好中选优,学习人家长处;2)注重体会,传统和创新相结合,打造独特教学风格;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备课信息,优选为教学服务。

上一篇:创业计划书的第三部分下一篇:执业医师技能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