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沈杰

2024-05-23

25 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沈杰(精选8篇)

篇1:25 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沈杰

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上海中星集团申城物业有限公司 沈杰

作为第三产业,物业管理进入国内已经二十余年,物业管理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伴随着我国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大,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也水涨船高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发展态势,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也正逐步走上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的轨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业户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相应不断提高,对物业管理需求越来越强烈,但因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它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各种不尽人意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在近几年,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深入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给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阻碍。下面笔者就目前行业的形势和对策提出几点浅见。

一、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形势

国内物业管理行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从总体水平来看,还普遍存在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行业标准不完善、信息化水平滞后、人才匮乏等相干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与国家的法律、宏观政策息息相关

从2007年10月开始实施的《物权法》以及从2008年开始1月实施《劳动合同法》以来,对物业管理行业来讲影响较大。作为两部国家大法,任何企业、个人都必须无条件执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物权法》的实施则从另外一方面剥离了以前物业公司能够收取的例如公共区域的停车费用和广告出租费用以及其他费用,从加大成本和减 1

少收入两方面同时实行,相对于目前阶段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来讲,无疑给物业管理企业带来空前的压力。

另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自2004年颁布的第21号令《最低工资规定》以来,连续调整了职工最低工资,目前就上海地区已经提高至960元/月。而物业管理是企业的经营行为,为住户提供服务,也希望获得合法的利润,很多城市对物业服务的收费定价主要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在上海一些售后房类型的老式小区,物业费收入早已低于成本,造成收不抵支。比如我们申城物业公司,光今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所增加的企业经营管理成本就达到200多万元,着实给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经营压力。

无可非议,政策性的调控都是围绕着建设和谐社会而进行,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在当今社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越来越倚重的物业管理企业在负重情况下运作,对企业和行业的持续发展都将受到影响。

2、管理人才短缺,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物业管理的产品是服务,而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水平、服务的态度都与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人员数量投入的多少紧密相关。物业管理处项目经理的素质高低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项目经理需要懂得管理处的运作、懂得一般的财务知识、熟悉整个企业的管理流程、知晓设备设施系统和房屋管理的一般模式、尤其是需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还要和项目所在地街道、居委会派出所等部门做好协调工作。

目前最能代表物业管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是是否通过物业管理师考试并注册成功,2007年12月我国产生了首批1119名物业管理师,但相对于目前物业管理行业300多万的从业人员来讲,两个数据对比就证明物业管理人才匮乏是最好不过的。另《物业管理师制度暂行办法》规定,物业

管理项目负责人必须由物业管理师担任,故要全面实施项目经理是物业管理师还任重道远。

同时,随着房地产开发项目科技含量、硬件设施等的不断提高和物业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项目经理更是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促使服务技能、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开发建设和后期管理衔接不足

据相关统计,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产生的纠纷原因有70%是由开发商引起的,当房屋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开发商的承诺没有实现以后,大部分的业主都会将矛盾指向物业服务公司。如果物业不能提早介入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在一些项目的规划设计、建造施工、验收等阶段遗留下较多的问题,这样势必将带来日后管理上的难度,例如:配套设施不完善、未从物业使用的角度考虑将来的管理问题、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等等,这些都为将来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后遗症带到物业管理中,由于这部分维修费很高,物业公司根本无力解决,建设和管理脱节造成了物业管理先天不足。

4、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困难

物业服务带有公共性的特点,一旦开始提供服务,所有的业主或使用人便开始共同享用,而不存在只为某一部分人提供服务,物业服务的对象是所辖项目范围内所有的业主或物业使用人。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业主交费的分散性特点,因为时下随着房产价格的节节攀升,房产投资客有时候占到整个小区的很大比例,而这部分业主有时候几个月甚至几年不会入住该小区,这就造成了管理费难以收到的情况。而有时候的确是物业企业服务不到位造成的业主拒交管理费,不管是拖欠还是拒交物业管理费,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一部分业主损害了全体业主的共同利益。

二、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对策

1、继续加大强化行业协会指导作用

行业协会是同行业企业组织,及保护企业利益,又是行业自律的主体,在政府、企业和业主之间能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谢家瑾会长在《中国物业管理》杂志2007年第四期的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共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为题目的卷首语中也谈到行业协会的几个重点,比如研究行业发展理论、反映企业合理诉求、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形成行业的凝聚力、加强正确的舆论宣传等等都在树立、树立物业管理行业的良好形象。不难看出,中物协和各地方物协都在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之前中物协和各地方物协为行业所做的工作为行业带来发展机遇,故在新形势下物业管理企业应该积极配合中物协以及各地方物业的的工作,以期迎来行业更辉煌成就。

2、加强物业管理行业的品牌意识

物业管理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带有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特点。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物业管理市场竞争已经逐步由管理、服务和价格的竞争转向为企业品牌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物业管理行业如果靠单纯的技术或者价格手段很难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有着良好公众形象和客户认可度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往往能占据主动,这其中就体现着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同。所以,品牌使企业的宝贵财富和无形的核心资产。

3、政府应加强对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物业管理是改善居民工作与生活环境,提高居住水平的基础工作,具有

很强的社会性特点,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推进物业管理工作,加强对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政府对物业管理发展的支持可以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及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并对物业管理行业提供业务指导或是规范行业的服务标准。如2003年由国务院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极大的改善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环境。但是《物业管理条例》不仅仅是只针对物业服务企业,故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号召业主也能学习《条例》内容,使业主更能理解物业管理的内涵。二是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性的支付给予物业管理企业一定的补贴,就如前面所述的,由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而造成的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可以通过政府的财政性补贴予以弥补,这样可能就不会出现物业公司最近在老式小区大撤离的现象。

3、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物业建筑质量的不断提高,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爱岗敬业、业主至上、尽职尽责、专业技能突出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越来越受到开发商和业主的欢迎。同时精通设备设施、信息技术、现代管理、公共关系、社区文化建设等知识的物业管理人才越来越重要。研究和应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物业管理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创新服务方式,招聘和培训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是全面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业主需要的必然趋势。

4、提倡物业管理行业的法制化运作

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它的运行活动应是有序、规范、法制化的。良好的法制环境,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将起到促进

和保障作用。而目前我国物业管理还确实存在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现状,法律法规缺少立法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就如前述的目前对于房屋存在的漏水、天花板、墙壁脱落等现象,无法界定是前期开发商的责任还是后期管理上的不足。同时,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将提高业主交费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将有益于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的来说,目前物业管理行业虽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毕竟社会是在发展的,物业管理行业也要取得快速健康的发展,故强调物业管理行业的服务意识、品牌意识以及完善的法制环境和政府部门的支持是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借鉴国外物业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社会特点和实际情况,加快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步伐,才能更好的实现物业管理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篇2:25 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沈杰

(一)金融危机的影响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已经发展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于资本市场比较开放的一些国家,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的稳定和投资者的信心,甚至使一个国家濒临破产(比如冰岛)。本质上讲,这次金融危机源自于房地产行业。由于欧美连年的房地产泡沫的爆裂,导致“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影响到投资人的信心,并反过来进一步影响房价,最终导致的金融危机不断深化。所以可以说房地产泡沫的爆裂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和推手”。

房地产行业虽说是属于第三产业,但是却是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和金融行业关系密切。从过去几年的“流动性过剩”可以看出,信贷在房地产行业的过度发放、外行业(特别是基金公司等投资公司)及股市融资大量进入房地产行业、外资过多的资本进入房地产行业、银行给买房人的过度放贷等等,都是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过度发展起到了主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金融危机的发生使这些资金链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房地产的具体影响表现在:

1. 投资者丧失信心,消费者处于观望状态。金融危机使得大多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产生了怀疑,资本市场的信用基础出现了问题,股市一落千丈,房地产股价也一路杀跌,房价不断回落,消费者一直处于观望状态。房价的不断走低使得房产不能保值,好多消费者买房之后,发现不长时间内同一楼盘价格缩水,去向开发商索要价差一般都是未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2. 银根紧缩,房地产资金链断裂。房地产行业大部分都是负债率很高的企业,一般通过银行借债进行资金周转,并且借贷金额都是巨大的,金融危机使得金融系统也提高了警惕,为了保证金融行业自身的安全运转,对其他行业特别是受政策性影响较大的房地产行业的放贷开始压缩。这对房地产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是短暂的,对房地产行业来说需要几年的缓和期。

(二)人民币增值的影响

从整体上和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是有利的,但也得看到长期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出口额,如果出口下降,再加上内需不足很容易导致经济回落,这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一些出口企业、外贸企业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量减少,利润出现下滑,效益不好了,也就会影响这些企业租用写字楼,减少办公场所的投资建设,这对商业地产市场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人民币大幅升值,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过度,很容易产生房地产泡沫并进而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从上个世纪韩国和日本的发展历史来看,房价与币值升值有一定正向关系,最初的货币升值使得外资对房地产的投资需求增加,投资过热进而导致房价上涨,形成经济泡沫,而在升值后期外资撤退,房价下跌,泡沫破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的特点是链条长,“裙带关系”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较大,所以易受国家宏观调控,特别是货币政策的调控。人民币升值吸引国际游资的涌入和资产重估的热潮带来的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2005年开始房地产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全盛时期,2007年达到历史高峰。面对这种形势,国家开始相继出台相关的调控政策:紧缩信贷,严格限制土地供应等。房地产行业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

2006年以来,尤其是去年的二三季度,由万科、金地、保利等上市公司为首的主要房地产商大量储备土地,掀起了一股囤地高潮。然而去年天价所获得的地块,现在正成为这些地产公司巨大的包袱。北辰在长沙92亿元拍得得新河三角洲地块,楼面地价为3 090.58元/平万米,按照此楼面价,成本至少6 000元/平万米以上,那么如果销售价格达不到7 000元/平万米以上,北辰这个项目必将亏损。而目前在售周边的项目,均价仅仅略高于5 000元/平万米。

不管房地产行业需求如何强劲,平均负债率超过70%的房地产企业,在金融杠杆调控前实在是脆弱得不堪一击。相比行政手段,金融杠杆对房地产行业调控的效果要更明显。银根紧缩,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对金融资本高度依赖的房地产行业,而最先被调整的,当然就是去年、前年极度囤积土地准备扩张的那些地产企业。

二、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基本上来自于大环境的变化,不管是金融危机还是紧缩的货币政策,都是房地产行业所无法控制的,需要国家的相关调整来解决。投资者和市场对2008年的资金紧缩最为关注,不过资金紧缩不会是全面规模压缩,再融资的紧缩主要体现为融资条件的提高和融资频率的控制。比如,对公开增发的募集资金投向进行控制,要求土地证、用地规划证的法律手续完备等,而对于解决同业竞争、提高上市公司竞争优势和成长性的股权融资不会停止。

2008年的宏观调控政策来看,降低流通环节税费,促进房屋流通成为国家稳定房价的一个手段。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3月发出通知,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在法定税率基础上减半征收契税;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房产税;对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所得减征10%的个人所得税,国家在对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实行这些优惠政策,目的就是刺激内需。

从2008年5月以来,各地相继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发展的“救市”政策,降低首付、降低按揭利率、降低购房支出在居民实际收入中的比重能真正提升房地产的交易。宏观经济减速、实际收入下降延长了房地产调整的时间;按揭利率降低可以减少实际房价, 不过应用具有刚性;目前市场成交量来自于刚性的自住需求, 只有房价的调整才能带来成交量的上升, 目前调整仍会继续, 房价仍然有内在调整的需要。由于一方面受制于中央严格的政策规定、另一方面受制于有限的地方财力,因此,力度和优惠程度均有限,没有改变市场成交下滑的趋势。其实宏观政策的目标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而不是救房价和救开发商。

房地产行业可以在能控制的范围内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策略:

1.价格策略

最近几年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城市房产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城市数量和地域的扩张,同时带来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对住宅的需求,我们以城市化每年增加的百分点数来测算每年所增加的城市人口及其所需要的住宅面积。我们发现,城市化所增加的人口每年将新增3.5—5.3万平方米住宅的需求量,而这部分住宅需求基本上需要从商品房市场满足。所以说房价具有一定的刚性,如果在目前大多消费者处于观望状态之际,再适当的对消费者进一步让利,不但可以增强消费者欲望,也可以及时回笼资金,以增强企业的运营能力。在价格政策上,房地产商还需注意的一点是:同一楼盘或同一地段的房产价格不能在短时间内大幅跳水,这样只会加重消费者的观望情绪,谁也不愿去买不断贬值的房产。

2.变换销售策略。在目前房市低迷的情况下,商家应该变换营销策略,比如,加大广告力度,根据一般人的心理,人们更愿意为知名度比较高的东西买单,从心理上觉得“物有所值”;再比如,通过各种方式促销,最近长沙有商家出奇招,只要通过该公司购买洗面奶、白酒等消费品,超过一定金额后,就可以送一平米的房子,买主可以将这一平米房子在网上再转手,等凑齐几十平米后就可以作为首付去找房产商要房子;还可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增加销售量。

3.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房产商可以提供多种形式和结构类型的房产,比如,增加国家政策范围内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同时增加双限房和廉租房两个种类,在目前经济疲软的现状下,应该主要提供面向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不同层次的基本住房。这也符合国家的两分法的大政策,即把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从纯粹由市场价格调节的商品住宅体系中分离出来,通过由政府利用财政保障土地供应、开发资金、销售对象等开发条件的供给,而占人口大多数的中高收入阶层对商品房的居住、消费和投资功能则通过依靠市场调节的市场化住宅体系来满足。当然,面向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开发利润空间不是很大,但国家也给了房产商相应的优惠政策,在目前低迷的楼市状况下,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策略。

4.管理策略。一要加强与客户关系的管理,房子虽然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毕竟不同于普通商品,因为其价值高并且不可移动,每位房主都是公司的客户,做好售后服务,适当做些售后调查,既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客户,又可以发现房产的潜在问题,为巩固公司的长期业务打下基础;二要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各部门之间加强合作,房地产开发的产业链很长,从前期策划分析、征地、拆迁、规划、设计、施工,预销售、产权登记发证到物业管理,所以要分项目进行责任管理,各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自己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建筑施工阶段、经营阶段的各项工作。

三、结束语

房地产交易和投资一直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提升房地产交易和投资量是保障经济增长、平衡各方的有效方法,影响房地产交易的核心是房价的稳定。房地产的发展离不开宏观调控,分析我国房产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呈明显的周期性。2008年特殊的经济形势使房地产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但由于房产行业对经济影响的特殊性,使得国家及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救房市”政策。不过金融危机的影响是长期的,房地产行业应在国家政策利好的前提下,努力进行自我调整,度过这个特殊的寒冬。

参考文献

[1]观望情绪中看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走向[J].福建理论学习, 2008, (5) .

[2]张秀智, 吴晓光.从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看人民币升值速度与幅度[J].理论探索, 2006, (9) .

篇3:企业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关键词】企业消防;现状;对策

一、我国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现状

当前,随着企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加大、数量不断增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企业面临的消防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的新材料不断增多,易燃、易爆的危险品使用量也在不断增长。企业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职工数量也在增加,相应的人员流动速度在加大,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普通职工的消防意识和消防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许多企业的干部职工都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火灾不会在自己单位发生。这种重视生产,轻视消防的状况比较严重。这些都给企业消防提出了严肃的课题,企业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企业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消防安全的意识不强,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人们普遍认为消防安全工作由公安消防机构负责管理,是消防职能部门的事,特别是一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了消防管理工作,将原有的消防安全工作简化,甚至取消。(2)企业消防员的待遇提不上去,防灾减灾能力不强。在有些企业,消防管理人员是兼职的,个别的企业消防管理人员的待遇较低,从而影响企业全体职工消防意识的加强和自防自救能力的提高。现在,虽然企业职工的岗位操作技能有了较大进步,但由于消防知识缺乏,辨别火灾风险发生的能力较弱,容易造成工作的疏忽甚至盲目。在生产、施工中不能够认真采取防范措施,等到发生火灾时,由于自防自救能力较差而不能及时控制火情,给企业和社会造成较大损失。(3)企业消防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经常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不管受教育者能否听懂,只是采取上大课的形式一味地灌输,所讲防火知识与接受培训者工作岗位、环境不相符,没有实际的操作练习,造成学习人员在学习过程被动应付,所学知识也不能运用到工作中,效果很差。(4)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经费不足。在有些企业中,由于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个别企业没有将消防安全管理经费纳入企业财政预算中,或者在实际支付中不能及时到位,导致了消防经费不足,消防设施不能及时置换和更新,影响了企业消防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改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1)树立安全第一的科学理念。企业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全體干部职工必须时刻牢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消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消防安全事故对企业发展、对职工安全、对社会影响的危害。企业的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掌握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认真实施作业,从根本上预防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消防工作人人有责,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局面。(2)强化消防教育培训,配备专兼职干部及消防管理人员。消防教育是指对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在消防法规、安全知识、安全技术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地组织教育培训,以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企业要配备专兼职干部及消防管理人员,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在企业消防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3)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把消防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事前预防胜于事后补救的百倍。然而,千疏难免一漏,做好企业消防安全工作,必须考虑消防安全事故发生后怎么办。这就需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机构。在发生消防安全事故以后,调动应急机构,启动急救援预案,把灾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与程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置完事故,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另外,平时还要加强演练,不仅仅在每年“11·9”,最好能做到每月都有这样的演练,具有了这样丰富的实际经验,才能保证真正战斗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4)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经费投入,完善基础消防设施建设。由于部分企业忽视消防安全,导致消防安全技术和保障投入过少,消防安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因此企业在开工建设之前,把消防规划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这样在建设硬件设施时才能做到消防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对消防的硬件设施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和选择,这样才能保证硬件设施的质量,才能提高企业防御和抵抗消防安全事故的能力,为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保驾护航。

总之,做好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科学理念是加强企业消防安全的前提;强化消防教育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是根本;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生产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是基础;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经费投入是保障。只有这几个方面完美结合,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才能扎实向前推进。

参 考 文 献

[1]李涛.《当前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篇4:25 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沈杰

一、关于集团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集团型企业与企业集团不同, 集团型企业不但具有法人地位, 集团公司是由总公司和下属子公司, 而企业集团通常都是不具有法人地位的, 企业集团不存在上下隶属的关系, 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核心企业组成。因此,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也是不同于企业集团的。

笔者根据集团公司之间的差异和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同, 将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归纳成三种模式:第一, 集权制。采用这种制度的集团企业是将企业的大部分财权掌握在总公司手中, 总公司对下属企业实施严格的财政控制和管理, 总公司是财政的总管, 负责管理整个集团的财务管理中的绝大部分内容。第二, 分权制。这种分权制赋予了下属子公司日常财务管理的权利, 子公司领导层可以做出一些财务决策和管理, 但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 总公司依然具有着决策权和审批权, 总公司在分权制的财务管理中承担着财务战略管理的责任。这种权利下方形式中, 总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方面是没有权利干预的, 子公司只接受总公司在财务方面的业务指导, 并定期的做出财务报告即可。第三, 混合型。就是将上述的两种财务关模式相融合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方式就有效的解决了上述两种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既有效的解决了总公司过于专权的弊端, 也避免的了下方权利过大, 导致总公司失去对子公司的控制权。也可以说这种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是在分权基础上集权,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多层决策的体制模式。

二、新的历史时期, 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预算不全面

目前, 在国内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 都存在一项通病, 就是企业的财务预算方法不合理, 预算的内容不全面, 例如一些企业在制定财务预算时, 往往只单一的设定一项指标、一项增长率, 这种财务预算就等于是对同一项短期指标重复运算无法编制出适合市场、适合企业的预算计划。另一方面, 企业在制定预算时需要参考销售、投资等各个部门的数据资料, 而在很多企业中, 有关部门不能充分支持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 未向财务部门提供详细可靠的数据资料, 这也导致了企业财务预算不全面、最终使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缺陷。

(2) 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低

我们都清楚, 集团企业将随着企业投资的不断伸展, 在资本运作上会出现以少控多的情况, 集团企业通过股权控制的方式实现对分公司的控制。也就是受总公司需对子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 只有这样才符合集团企业的总体利益, 不过这种决策形式的弊端却非常明显, 总公司的管理链条拉得过长, 将严重影响其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不利集团公司的扩张和发展。

(3) 无法获得最真实的财务信息, 管理体系信息化程度低

作为集团企业的总公司, 要实现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 就必须要掌握子公司最最真实的财务信息, 这是总公司做出相关的运营决策的重要依据。这种管理形式对子公司回报的财务信息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 如果总公司不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将可能导致信息财务失真, 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我们都知道, 子公司自行处理财务, 其呈报给总公司的财务信息很容易作假, 这样信息也就失去了参考价值。

(4) 投入的资金效益低, 资金周转不畅

在集团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多元化的过程中, 会不断有下属子公司成立, 子公司成立之初, 子公司自身的运营是完全依靠总公司的资金支持的, 但是这种占用总公司资金的现象在子公司走上正常运营之后还会存在, 子公司会通过向总公司贷款和挪用应该交付的账款来完成资金周转, 这将严重影响集团公司的资金的利用效率, 降低应用的效益, 而且会导致整个集团企业资金周转不畅, 影响其正常的运营和发展。

其实, 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如决策机制缺陷和约束机制缺陷以及控制功能缺陷等内容, 不过由于篇幅限制, 这里就不在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的阐释, 下文将对文中提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新时期力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1) 完善财务预算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财务预算是控制企业财务行为的依据和标准, 所以, 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必须要规范、合理。首先各个部门、各个分属公司必须严格执行企业的财务预算, 除极特殊情况外, 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随意随意更改预算计划。其次, 企业要根据财务预算对各部门、各分属公司业绩进行考核, 并配有一定的奖罚措施, 进而促进各个部门和个人的工作态度。再次, 企业的预算计划不仅要带有强制色彩, 同时也要具有弹性, 对于宏观政策、经济市场的变化, 必要时企业要及时调整预算计划加以应对, 确保企业的财务预算计划切实可行。

(2) 完善财务监督机制

想要保证企业的财务活动井然有序, 就必须要完善财务监督机制, 这样有利于企业实时掌握各部分的财务周转情况, 有利于对分属公司进行监管, 避免分属公司中的有关人员对工作不负责或者徇私舞弊, 同时, 健全的财务监督机制还能够对企业的资今流动情况进行审查分析, 进而及时辨别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 便于管理人员及时的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 运用科学的办法选取财务管理模式

作为企业管理的决策者, 在选择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时, 应该综合考虑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的需求, 既要考虑到集团企业当前的发展, 确保企业在现阶段能够稳定收益, 同时又要从全局和长远的利益着手, 确保所选的财务管理模式适应公司的未来发展, 适应社会的未来需求, 使财务管理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

(4) 根据集团阶段发展情况来选择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

选择财务管理模式时, 应该结合集团的具体发展情况来确定。在集团企业创立之初, 应该实施集权制, 以此解决创建初期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是整个集团的管理从无序走向有序。不过随着, 集团企业的不断发展, 为了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需要选择集权制的总体框架下的初步分权管理模式。而当进入分权阶段, 也是为了充分维护集团总体的利益, 协调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 规范其行为, 不过最终目标还是要追求集团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当然,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还需要建立集团公司内部财务检测预警机制, 以此确保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 财务管理活动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正确与否, 决定了企业方方面面的利润和效益, 而目前, 我国的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尚且还存在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希望本文中的内容能够帮助完善这些问题, 使我们的企业更加稳定的收益, 推动我国集团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清韵.谈谈国际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与策略[J].市场论坛, 2010, (09) .[1]苏清韵.谈谈国际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与策略[J].市场论坛, 2010, (09) .

[2]刘永华.浅析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知识经济, 2011, (07) .[2]刘永华.浅析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知识经济, 2011, (07) .

[3]杨剑.新形势下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0, (11) [3]杨剑.新形势下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0, (11)

[4]王慧.企业集团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浅析[J].科技信息, 2010, (36) [4]王慧.企业集团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浅析[J].科技信息, 2010, (36)

[5]陈娟.试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J].科技广场, 2006, (06) [5]陈娟.试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J].科技广场, 2006, (06)

篇5:25 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沈杰

未来3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个30年”,是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将形成以高档数控机床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為主导、多种先进制造业互相支撑的产业新格局。

我国机床工业进入战略转型期

进入21世纪,是我国机床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我国机床工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市场化竞争充分。机床工业这所以高速增长,除国家政策引导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机床工业已基本由市场配置资源,属于市场竞争最充分、最活跃的行业之一。这一时期、著名民营企业,如万象、海天、三一重工、新瑞等企业大举进入机床行业。

其次,发展阶段使然。正如20世纪最后十年的经济周期见证了家电、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兴起、21世纪最初十年的经济周期掀起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热潮一样,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也需要新的、具有长期成长性的行业来引领,而以机床工业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无疑责无旁待。

再次,发展模式转变。以前我国机床工业发展是“从无到有”时期,走的是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的模式,其发展规律是“自上而下”,而现在机床工业进入“从大到强”发展阶段,其发展规律是“自下而上”。在新的阶段、新的时期,中国正在迈入整机与零部件并重发展的道路,真正的创新时代已经来临。

第四,发展路径变更。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走的是“贸工技”即贸易优先发展的道路,外贸政策是最强势政策。进入新时期,在大批产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贸工技”向“技工贸”发展转变已是必然趋势。

第五,创新成為重组的根本。机床工业兼并重组的动力正逐渐由产业链后端向产业链前端转移,面对日益增大的研发费用和研发风险,用一个底层共性技术支撑上层相关多元化的产品,从而增加企业竞争力,已经是当今世界机床企业并购的一大趋势。

最后,创新推动新旧发展模式交替。机床工业将告别过去的“突飞猛涨”,进入一个平稳调整时期,放缓也会使得各种矛盾“浮出水面”。价格竞争将会逐步转向价值竞争。竞争的结果会使产业优质资源将会进一步向竞争力强的企业集中,而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将会成為解决各种矛盾组合的最优解。也将是走向产业高端的最佳路径。

新时期机床工业面临的国际环境

1、跨国公司全球化制造体系渐成规模

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使得其可以通过支配全球优势资源来构建起研发体系和生产体系,并在全球网络中起主导作用,他们的强势进攻姿态和其策略的调整给国内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目前外商投资大量进入我国的关键基础件领域,对国内的基础零部件市场已形成供应链式的封闭垄断,不仅利润通过这个供应链传导出中国,而且对整个产业安全甚至经济安全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2、全球范围内产业的创新模式转变

跨国公司已从大规模制造活动的对外转移,走向研发、总部基地建立、投融资等职能的全球性扩张,并进而可以通过支配全球优势资源构建起日益强大的研发体系和生产体系。基于此,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开展研究。

3、各国着力发展新兴产业

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有可能使得产业部门出现“创造性毁灭”,在旧产业部门的衰退和新产业部门的诞生中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孕育出一些新的、市场潜力巨大的产业部门,并拉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4、发达国家加强封锁先进技术的扩散

2011年6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实施《战略贸易许可例外规定》(StrategicTradeAuthorizationLicenseException),将中国排除在44个可享受贸易便利措施的国家和地区之外。随着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均提高了对中国企业的防范意识,加大对先进技术和设备出口到中国的管控力度。机床工业的产业链较长,一个环节被“卡脖子”,整个产业发展就受到制约。总体而言,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成本急剧上升。据统计,金属加工机床单台进口平均单价已由2007年的6.7万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1.1万美元。

5、贸易保护加剧

在全球发达经济体复苏尚无明显迹象的大背景下,我国机械工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面临的挑战将更多,摩擦将更為频繁,并将进一步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扩散,由产品贸易环节向制度环境扩散,由单一的“两反一保”贸易救济调查向知识产权、技术性贸易壁垒、产业竞争力调查等多种方式扩散。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一直呈下降趋势的美国装备制造业国内市场有率由2007年的67.4%回升到2010年的69.72%。

新时期机床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首先,以机床工业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是中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带动力量

在这一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已经显示出了其强大的发展力量,已经成為逆周期调节者,而不是顺周期参与者,未来它将是中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带动力量,主要表现為:一是装备制造业将成為中国技术创新的“发动机”;二是随着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将产生一大批中产者三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将逐步掌握相当数量产品的国际市场定价权。

第二,机床工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

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发生以来,美欧日俄等各国為应对危机、复苏经济、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都在重新审视发展战略,不断加快推进“再工业化”,培育发展以新能源、节能环保低碳、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电网、海洋空天等技术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為主导的产业体系。机床工业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做强做大机床工业是参与全球范围产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开放型政策红利等几尽,我国低成本比较竞争优势将不复存在。加快发展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是参与全球范围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第四,做强做大机床工业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基础路径;

随着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如果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结构和动力不改变,体制机制和战略不改变,我国就可能陷入旧竞争优势消失、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增长陷阱。“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实现从代工向自主生产模式的转变;从低价格竞争优势向差异化竞争战略的转变;从模仿向创新的转变;从低端制造向大规模生产的转变;从末道工序向前段设计环节的转变……如果能够实现这些发展模式的转变,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将获得历史性突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机制将稳固构建。為此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加速发展作為机器制造业以至整个工业基础的机床工业。

新时期促进我国机床工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重点支持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為代表的关键基础技术,形成以整机和关键基础技术创新发展共同带动行业整体能力提升的新局面。

第二,重点支持具有纵向整合能力的、可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企业,支持生产型企业向研发型和服务型企业转变。

第三,鼓励建立知识产权联盟,以提高国内产业整体的竞争筹码,并对外来竞争和摩擦进行防守反击,避免产业安全受到较大冲击。

第四,鼓励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海外并购行為,支持积极利用全球优势资源建立全球研发体系和生产网络。

篇6:企业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1 我国企业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上, 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基本上是走走过场, 没有建立完善的消防管理机制, 发现不合格而缺乏必要的处罚手段, 部分企业领导更是把消防工作之余其他工作之后, 认为消防有问题检查出来也没有什么事, 甚有存在消防安全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2) 消防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上, 所分配的点检人员存在责任区域不明确、意识不强的现象, 使得操作和调整实现不标准, 对于消防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没落到实处, 仅做设备表面的安检工作。

3) 企业消防安全的意识不强, 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普遍认为消防安全工作由公安消防机构负责管理, 是消防职能部门的事, 特别是一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了消防管理工作, 将原有的消防安全工作简化, 甚至取消。

4)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经费不足。在有些企业中, 由于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造成个别企业没有将消防安全管理经费纳入企业财政预算中, 或者在实际支付中不能及时到位, 导致了消防经费不足, 消防设施不能及时置换和更新, 影响了企业消防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2 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1) 由于部分企业对消防不重视, 普遍存在重效益轻消防现象。个体集体企业宁可用钱多进点货, 也不愿花“冤枉钱”用在消防上。缺少基本灭火设施, 有的企业有灭火器材, 但由于缺乏维护保养, 不是锈蚀, 就是打不开或无法使用;有的企业大规模厂房却未按规定设置消防设施, 一旦发生火灾, 只能是望火兴叹。

2) 职工不会报警、报警晚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职工不了解火灾扑救的基本常识, 严重延误扑救时机。

3) 城市社区企业基本上无专职消防管理人员。部分工艺品加工、医药化工企业缺少专业消防管理人员, 企业安全管理混乱, 生产中违章操作现象严重。

3 改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消防宣传重要性

(1) 消防宣传的教育作用要做到消防工作的群防群治, 须从宣传教育入手。群防群治的基础是群众都需掌握消防安全的基本常识, 在面对火灾危险时都能临危不乱、科学逃生。通过大规模、不间断的消防宣传营造出人人重视消防的良好氛围。如设立消防文化广场, 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活动, 派发消防安全宣传手册等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方便群众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学习消防知识, 满足其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基本需求, 从整体上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2) 消防宣传的舆论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宣传的作用, 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把消防工作和新闻宣传报道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从而为形成全社会关注消防工作的舆论氛围。

3.2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和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

企业在建设、生产过程中, 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 树立消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和科学的可持续性发展观, 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消防安全事故对企业发展的危害, (轻则停产停业, 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重则造成人员伤亡, 巨额财产损失)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实施建设和生产, 从根本上预防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3 建设消防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消防设备点检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的消防设施进行设备的检验、维护和保养, 确保完好有效, 并且建立完善的消防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从而保障消防设备运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4 加强消防设备管理

一是落实消防设备管理人员, 确保每个消防系统、消防设备都有制动的人员负责日常使用、检查和保养。二是深化加强消防学习培训提升工作者消防素质对各个岗位的职工在消防法律法规、消防知识、使用技术上有策划、有顺序地进行学习培训, 利于后期消防设备的日常维护。

3.5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金制度, 提取消防安全设施管理费用, 形成企业消防安全设施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资金的提取, 是根据企业生产发展和新开发项目的情况, 按年度生产量和效益来确定提取安全费用标准, 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基金实施办法》, 在企业和企业所属单位予以实施。安全经费要列入企业年度预算, 确保消防安全实施所需资金的投入。

煤气化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时只管重要的, 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 要确实把消防工作做好需要各级领导对消防工作的重视, 转变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观念, 加大消防经费的投入, 理顺消防管理体系, 加强消防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提高员工对消防安全的意识, 加强检查监督力度, 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这样才能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压制火灾事故的发生, 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消防、人人重视消防、自觉做好消防工作的良好局面, 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巨大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企业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对策研究。方法 :全面提高对消防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加强领导, 健全制度, 完善机制, 加强人员配备和培训, 加强消防设施建设。结果 :有效提高消防宣传, 增强民众的消防安全素养, 提高社会公共消防安全水平, 有效预防和压制火灾事故发生。结论 :切实把火灾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减少损失, 是当前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紧迫工作。

关键词:消防工作,减少损失,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曾建辉.浅析消防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科技, 2013, 22 (2) :126-127.

篇7:25 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沈杰

关键字:国有企业;共青团;载体;活动

中图分类号:F276.1; D29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团组织的存在形态、工作模式和发挥作用的路径发生了较大调整,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团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团组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寻求新突破,切实提升团组织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企业安全稳定高效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当前国有企业共青团面临的形势

引导青年思想动态方面:一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以及企业的变化,在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员工思想深处产生了强烈碰撞,因时、因人、因地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青年,构筑青年强大的精神支柱显得犹为紧迫。二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一些青年在就业、学习、生活、发展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压力。如何根据青年员工的特点,引导青工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亟待进一步创新活动方式、工作载体。三是经过改革大潮的历练,市场经济的洗礼,青年员工的心态已日臻成熟,能够较为理性地看待、分析问题。绝大部分人愿意在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中,追求个人的成长与进步。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涉及面较窄、实用性不强等种种原因,个别基层单位为青工提供的发展机会不够,使部分青年员工获得的学习、培训机会以及施展才华的机会较少。

开展服务性活动方面:一是多元产权投资主体的出现,使原有的国家、集体、职工三者利益关系转变为股东、经营层和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找准服务企业与服务职工的结合点,切实发挥出青年组织的应有作用,给国有企业共青团带来了新的挑战。二是资本核心地位的确立,使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共青团在开展思想性、娱乐性活动的同时,必须提高资本意识、成本观念,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工作。

行业内青年组织之间交流与合作方面:一是思想观念上,由于团员青年数量减少、工作对象日趋减少,团干兼职化成为趋势,团干兼职任务繁重等原因,个别基层团组织缺少与其他青年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存在一定程度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广阔等问题。二是交流项目上,每年企业团组织都紧扣企业重点工作,采取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多次青年工作品牌交流活动,对于推进青年工作、增进团干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如何更加紧密地结合企业实际和青年特点,开展融时代性、时尚型、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受青年欢迎的交流项目,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几点对策

青年组织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支具备较高政治素养和青年群众工作能力的团干部队伍,有一个以团组织为核心、凝聚覆盖大多数青年员工的群众组织体系,有一系列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青年工作品牌,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有保证青年工作正常开展的经费和阵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把握好四个关键:

一是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这是做好行业青年组织的根本保证。共青团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党一直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共青团的工作。特别是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把团建目标任务纳入党建目标任务,把团的阵地建设纳入党的阵地建设,把团建考核纳入党建考核,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来推动和提升团建工作的水平。

二是要始终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活动。这是行业青年组织工作的生命之源。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是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偏离中心,脱离大局,共青团的工作就没有生命力,就不可能得到认可。就企业来说,企业是典型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效益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和青年职工利益的实现。因此,行业青年组织在谋划、布置工作时,一定要要以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为前提,找准服务企业与服务青年的结合点,引导青年职工努力工作,帮助企业创效益。比如开展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活动,帮助职工提高技能、培育职业精神;比如开展青年文化活动,帮助企业增强凝聚力,等等。

三是要积极推进重点工作的创新。当今时代,创新已成为一种标准、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作为广大青工的示范群体,青年组织应当深刻领会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努力把共青团建设成为创新型群众组织。要切实提升重点工作的示范性和针对性,更加注重结合党政中心和青年关注,提炼主题、设计名称、培育典型、创新载体。要加强重点工作的活动支撑,围绕重点工作,排出活动的预安排表,保持活动的厚度和密度。要加强重点工作的宣传推广,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覆盖面,树立更鲜明、更有活力的共青团形象。

四是要加强团干队伍建设。团的岗位是学习的岗位、锻炼的岗位、成长的岗位。青年组织能否运行良好,既取决于团委负责人的能力,也取决于团干队伍的整体状态和素质。行业团组织必须进一步科学制定团干部选拔方式、配备方式、培养方式,把大批思想好、能力强、素质全面、积极性高的优秀青年选拔到青年组织岗位上来,接受锻炼,经受考验。

参考文献:

[1]张玉洁.坚持融合立足服务不断创新推动发展——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中共青团的定位.石油政工研究,2010.

[2]吕超宏,王宏伟.构筑国有企业团的工作新体系.石油政工研究,2012

[3]怎样做好共青团活动策划/陆士桢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篇8:25 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沈杰

一、双创工作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全市上下积极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 涌现出一大批不怕艰难困苦、勇于拼搏创新的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个体工商户达到12.29万户, 各类创业企业达到17.32万户, 从业人员达到348.05万人, 进一步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1. 扶持政策保障有力。

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新政文〔2016〕73号) , 明确规定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27条具体措施, 并落实到责任单位, 调整充实了市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协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积极为大中专学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的实体申报大众创业扶持资金, 有65家创业实体最终获得253万元创业扶持项目资金。帮助初次创业的大中专学生申报5000元的一次性开业补贴, 为81名大中专学生发放开业补贴40.5万元, 扶持大中专学生顺利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总金额4.688亿元, 通过创业担保贷款帮助4822名创业者顺利实现了自主创业, 辐射带动和吸纳了1.2万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2. 创业培训增强活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适应新形势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要, 健全完善创业培训体系, 形成“创业意识培训+创办 (改善) 企业培训+创业实训”的培训格局, 组织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劳动力转移、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开展创业意识培训5106人, 开展创办 (改善) 企业培训2082人, 开展创业实训961人, 不断提升创业者的技能素质, 增强了创业者的创业激情。组建新乡市创业专家志愿服务团, 聘请专家25人, 其中国家级职业指导师5人, 专家志愿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

3.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编印发放新乡市创建创业型城市文献资料、就业创业政策问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问答、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问答等宣传资料3万余份, 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市人社局、宣传部、工青妇和残联联合授予刘俊森等同志为“新乡市十佳创业之星”, 对事迹突出的创业典型葛章春等分别授予“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新乡市新长征突击手”“新乡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得到发挥。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新乡赖电科技、获嘉天润养殖等6家公司进入大赛前100名荣获“中国创翼之星”荣誉称号, 其中新乡赖电科技进入全国半决赛前20名荣获“金翼奖”荣誉称号。

4. 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推荐新乡过滤创业园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成为继原阳县创业孵化园之后, 新乡市第二个被评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园区, 省财政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补贴。推荐国家“863”新乡科技产业园、新乡市朝歌电子信息科技园为“河南省电子商务创业基地”。认定新乡863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封丘县电商创业园等6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市财政分别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补贴, 其中4家拟推荐申报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目前, 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达到10家, 其中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家, 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二、新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临新挑战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推动新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也为新乡在全省率先崛起提供了新机遇新挑战。

1. 就业压力大。

新乡辖区现有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学院等9所普通高校, 在校生13.9万人, 毕业生3.42万人, 其中落户新乡的约50%, 加上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和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 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就业任务更加繁重。

2. 创业平台少。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印发了20多个文件, 都把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作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渠道, 目前新乡市没有一家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专业性创业孵化园区, 现有的10个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园, 不仅数量少, 而且门槛高, 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创新的需要,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3. 政策落实难。

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明确规定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27条政策措施。但是, 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 有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4. 创业能力弱。

创业孵化示范园内的创业者、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创业群体, 由于不积极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系统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 导致创业者创业能力弱、创业激情不高、创新能力欠缺、创业成功率低。

三、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精准施策

新乡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黄金三角区”的一角, 如何把握自身定位, 有何高招促进创业创新发展呢?新乡市委书记舒庆提出, 新乡要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势, 搭建产业集聚集群创新发展的“吸铁石”。为此, 人社部门应该围绕“搭建平台、引进人才、给足政策、促进创业”等方面支持“双创”工作, 着力“打造六个平台、实施六项政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有序发展, 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1. 打造全方位服务的创业孵化示范平台。

创业孵化园是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落实创业政策、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是由政府搭台, 人社部门组织管理的公益性创业孵化园, 以促进创业的扶持政策为依托, 以扶持大学生创业为宗旨, 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载体。主要引进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业创新人才, 打造创业孵化、创业指导、创业实训、项目推介、成果展示、政策宣传、落实政策等综合性多功能创业服务平台。为此, 积极筹建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区是当务之急。

2. 打造“一站式”服务的众创空间平台。

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 是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 为创客提供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融合、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财务、媒体资讯等全方位服务。为此, 发挥高校、企业自身优势, 积极筹建众创空间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势在必行。

3. 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资源平台。

众创指通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全社会各类创新资源。众包则是指借助互联网等手段, 将传统由特定企业和机构完成的任务, 向自愿参与的所有企业和个人进行分工。众扶指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相互扶等多种途径, 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众筹指通过互联网平台等渠道向社会募集资金, 促进企业平稳发展。为此, 做好”四众”旨在汇众智搞创新、汇众力增就业、汇众能助创业、汇众资促发展,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 打造提升创客素质的创业创新教育平台。

创业者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创业的成功率。为此, 创业者参加系统的创业培训尤为重要。创业培训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培训、创办 (改善) 企业培训和创业实训三个模块, 使用部颁GYB、SYB和IYB教材。对有创业愿望的毕业学年大学生创业培训以创业意识培训为主, 并进行创新意识的培训, 完成《创业想法分析书》;对有创业计划且已领取营业执照的大中专学生、登记失业人员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创业群体, 可以组织其参加创办企业培训和创业实训, 分别完成《创办 (改善) 企业计划书》和《创业实训总结》;还要组织创业咨询专家队伍为创业者开展开业指导、政策咨询、交流互动等活动, 提升创业者的能力, 促进企业加速发展。

5. 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平台。

围绕中原经济区强市建设, 开展“创新创业引领新乡”活动, 举办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 搭建创业者交流平台, 培育创业文化, 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以及其他各类宣传平台多角度、多方位宣传政策、解读政策, 宣传促进创业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评选表彰“新乡市十佳创业之星”, 发掘总结宣扬创业创新的典型事迹, 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充分调动新时期每个创业者的积极性, 激发创业热情, 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6. 打造鼓励创客加速成长的扶持政策平台。

上一篇:关于平坝县酒业大厦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下一篇:预备党员党课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