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的云雾》 教案

2024-05-25

《阿里山的云雾》 教案(精选7篇)

篇1:《阿里山的云雾》 教案

人教版《阿里山的云雾》课文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好词好句积累下来。

教学重点:

了解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时云雾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学生板书课题,并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学生自己板书并讲解课题的意思,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自豪感。)

2、其他学生补充对课题的理解。

二、展示预习过程

(本篇课文是独立阅读课文,就是鼓励和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己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在课堂中也应作为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成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按固有的预习要求汇报。

(1)预习过程中,文章中的哪些词、句、段激起你读的欲望?

(2)预习过程中,文章中的哪些地方激起你查询资料的欲望?

(3)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地方值得你鉴赏?

(4)预习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老师的帮助?

2、汇报。

(1)汇报读的情况。教师在此处应该适当的点拨与指导。例如第二自然段中的“有些”,4个有些所引出的句子的感情处理就不一样;读后还可以询问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学生会针对一些词句做出一定的解释,解决了字词。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运用读的各种形式,如大声读,默读,齐读等,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其中来,从而进行有效地积累。

(2)汇报查询的资料。读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查询到的资料给予充分的时间。例如有的就查到了阿里山的森林、日出、樱花等奇观的资料,就应该尽情地展示,有的查到了一些课文中的词语解释,还有的针对课文中的内容查找的资料,例如“蓬莱仙岛”.汇报资料的过程就是学生扩展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格外的重视。

(3)汇报课文的可借鉴之处。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实际上是让学生有意识地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能感悟到什么,感悟多少都可以。可以从文章的用词、修辞、开篇、顺序、语言风格、中心等各个方面谈。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以体会云雾的特点。

(4)谈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这是答疑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做出回答,就让学生答;实在回答不出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商讨。要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质疑能力。

四、教师总结

站在肯定的角度,对学生的自学给予鼓励。可以做一些精彩发言的回顾。

(主要是让学生再一次体验成就感,激起自学的愿望,不会被自学吓倒。教师生动、肯定、赞美的语言会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自学,乐于展示。)

五、课堂练习

六、实践活动

篇2:《阿里山的云雾》 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阿里山迷人的自然风光,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爱国之情。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表达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阿里山的云雾变幻莫测的美。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根据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谁大胆说说。

(阿里山在我国宝岛台湾。那里的云雾变化万千,神秘莫测。)你对宝岛台湾还了解些什么?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4、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5、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6、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三题任做两题)

4、无风时,云雾有几种情况?画一画,读一读。

5、起风时,云雾有几种情况?给人以什么感觉?怎样理解这种感觉。

6、把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2*阿里山的云雾

无风有风

浓雾遮蔽(浓)时隐时现

轻纱一般(淡)时深时浅变化万千

茫茫海洋(沉)时远时近

挡住山峰(浮)忽而滚滚来神秘莫测

忽而拂袖去

精妙山水画惊愕与喜悦

喜爱云雾热爱大自然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收集资料

交流欣赏

(本文是略读课文)

教学反思:

分号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篇3:《阿里山的云雾》 教案

古往今来, 我国的历代贡茶, 以及当代新创制的名茶, 大多出自高山。如江西的庐山云雾茶, 浙江的华顶云雾茶, 湖北的熊洞云雾茶, 安徽的高峰云雾茶, 江苏的花果山云雾茶, 湖南的南岳云雾茶等。其实, 高山出好茶, 是由于高山的气候与土壤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果在制作时工艺精湛, 那就更会锦上添花。

一、高山云雾茶的生长特点和产品特色

高山云雾茶茶树生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 一是由于光线收到雾珠的影响, 使得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的红黄光得到加强, 从而使茶树树叶中的氨基酸, 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二是由于在高山森林茂盛, 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 强度低, 漫射光多, 这样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 诸如叶绿素, 含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三是由于在高山有葱郁的树木, 茫茫的云海, 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从而茶树芽叶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 纤维素不易形成, 茶树新销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鲜嫩、不易粗老。在这种情况下, 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 特别是对绿茶品质的改善, 十分有力。使得雾茶和岩茶如大红袍相比, 有一种特殊的茶香和味道。

二、闽北浦城县古楼乡雾茶的发展情况

闽北古楼乡地处浦城县西部, 可开发山地面积近万亩, 且这些多为950米以上的山地, 属中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带, 湿润的大陆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17.4度, 极高最高温33.4度, 最低气温-5度, 无霜期217天, 群山起伏, 有良好的山区小气候, 总的特征是:气候凉冷, 夏秋凉爽, 阴雾多湿, 非常适合高山云雾茶生长。

该乡农民栽茶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高山云雾茶是古楼乡农民的传统产业之一, 历史悠久, 工艺老道。

古楼乡植被繁茂, 枯枝落叶多, 地面上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覆盖物, 这样不但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 而且土壤有机含量丰富, 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 从生长在这种土壤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新梢, 有效成分特别丰富, 加工而成的茶叶, 当然是香高味浓。

古楼乡的气温对改善茶叶的内质有利。一般说来, 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大致降低0.5摄氏度。而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而该乡山区则刚好复合这些特征, 现代科学分析表明, 茶树新梢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 气温的降低而减少, 从而使茶叶的浓涩味减轻;而茶叶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含量却随着海拔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增加, 这就为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提供了物质基础。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 产生某些鲜花的芬芳香气, 如苯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高山云雾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气, 其道理就在于此。

三、雾茶的市场前景分析

自古以来, 古楼乡的茶叶都是一年采摘一次, 农户们也是一家种个几分地, 到了春季, 大家各自到自己的茶山上采摘新茶, 采摘回来, 自己拿到锅内用温火翻炒, 再拿到木板上或蒸板上挪, 最后再拿到锅内炒干或用炭火烘干。除自己自用外, 多余的一点才拿到市面上去过卖, 根本成不了产业。

目前, 古楼乡有101名村民集资, 注资660万元, 利用古楼乡上云、叶山、前排三村高海拔优势, 并积极引进外来资金, 培育5000亩高山云雾茶基地, 成立浦城县上云茶叶专业合作社。2012年,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受理浦城县上云茶叶专业合作社“古楼上云”、“古楼腾云尖”两个注册商标, 积极申请QS质量认证。主要生产销售高山云雾乌龙茶。再过二至三年, 依托浦城县上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叶基地和精加工厂房的全面建成, 如果规模种植高山云雾茶, 一年三季, 预计亩产量为50-70公斤, 现市场平均每公斤单价300元左右, 每亩平均产值13000元-18000元左右, 减去肥料, 误工等投入, 每亩纯利润近6000元。5000亩可创纯利润3000万元, 全乡年人均增收近3000元, 将使高山云雾茶产业可达古楼乡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到时, 还可开发生态观光、茶艺表演等等附属旅游产品。这样, 不仅可保护古楼生态环境, 促进古楼经济结构调整, 发展综合性的生态经济, 推动古楼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促进农民的进一步增产增收。近年来, 古楼乡还以里山村上梅溪作为高山茶生产基地, 大力筹集和引进外来资金, 成立福建万泉新兴农业有限公司, 生产和销售绿色、安全、健康的无公害高山云雾茶, 茶饮料等, 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厦门等大中城市。雾茶产业已初具规模, 并日益获得可观的效益, 是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的绝好版本。

篇4:难以解释的怪诞云雾

逆风而飘的云

除了气象学家,也许最清楚云的行迹的要数水手了。1870年3月22日,英国“海上夫人”号船的航行日志记录了一片不寻常的云,这个记录和报道后来还刊登在英国皇家气象所的杂志上。

根据报道,船员们发现了一片圆形的云被分成了5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是个半圆,另外四个部分共同组成了另一个半圆,惊呆了的船员盯着它从地平线上方20°的地方上升到地平线上方80°的地方,这片云飘得很缓慢,而且是逆风而行。最后因天黑了下来,对这片怪云的观察也就结束了。许多人怀疑,这种云很可能是一种飞行器。

有神秘阴影的云

云朵上有一块块黑斑是正常的,但是1912年4月8日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道,在英国的威尔特郡,目击者看到了一块云上的三角形或扇子形的黑斑,这些黑斑会跟着一片云一段时间,之后又快速地跑到后面的另一片云上。这些黑斑可能是一些飞行器。

1年之后的1913年4月8日版的美国《天气回顾》报导,目击者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了一片附有神秘阴影的云,这个阴影形状奇怪,而且还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

据认为这是另一块云在阳光的照射下投射到这片云上的阴影,所以这个阴影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

下怪雨的云

1814年9月,在法国的阿根,当时秋高气爽,天空中出现了一块小的球形的云。它静静地飘了一会,然后开始旋转,并快速地向南飘去,目击者听到震耳欲聋的雷声从怪云处传来,之后,只见怪云突然爆炸,化为石块雨落了下来,之后,这块云就慢慢隐去了。有人解释,这块云本身就是个巨大的石块,在空中突然爆炸而降下了石块雨。

会袭击人的云

1975年夏天的一个早晨,美国长岛牡蛎海湾的一位教师有一段很神奇的经历。据他描述,就像在童话里一样,他被一块黑云跟踪了。当时他正要钻进汽车,突然看到一片篮球场那么大的黑云在他房子上方飘来飘去,慢慢地扩展着,还变换着各种形状,从小球形到大卵圆形,再到很复杂的形状。最后变成约2米高,0.5米宽的气柱形。他正惊讶地盯着云看,只见这时,黑云好像露出了嘴唇,看起来像是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向他和他的汽车喷出一股水柱,他和车顿时就湿透了。不一会,喷水结束,云也不见了。

时空旅行的雾

还有一种发光的雾,钻进去的人就好像经历了一次时空旅行,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幻,但是畅销书《时间风暴》的作者收集了大量的案例来证明这种奇怪的雾的确是存在的。在这些案例里,一些开车或行走的行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走进了有些发光的白雾中,之后,有的人就消失了,不久之后又现身了,但是却意识不清。一位司机曾经被发光的雾运到了900千米之外的地方。

据一位经历者说,她从家中去一个附近的小镇,刚从主车道拐向去小镇的路,行驶了约1千米远就遇上了大雾,她小心翼翼地在雾中行驶了约500米,看到前方有灯光透了进来,于是朝着灯光开去,但是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加油站,但她家附近原来是没有加油站的呀!她感到非常惊讶。这时,一个工作人员迎了出来,经询问,这原来是距离她家400多千米远的一个加油站。这时她才意识到汽车已经在两分钟的时间里行驶了400多千米的距离,而这需要花费她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回去。

充当杀手的雾

数不清的船只失事和车祸与大雾造成的视线不清有关。这里,雾是灾难发生的间接因素,殊不知,有的雾竟然会直接充当杀手。1952年12月,许多伦敦人被含有大量浓煤烟的雾毒死了。2005年10月,尼日利亚首都被一种奇怪的雾包围了,人们普遍反映胃痛,眼睛受刺激。检测显示,雾中含有硫酸。2004年6月加拿大芬地海湾上一次大雾让多达5000只鸟死亡,并不是这次大雾含有有毒污染物,而是大雾的温度非常低,許多鸟在雾中飞着飞着,翅膀就因被冻僵而掉下来摔死。

致人失踪的雾

1981年,一位美国女士开车去得克萨斯州的欧文去上班,在一个野外的公路上,大白天,她看到一辆车停在前面不动,她减缓速度,打算绕过去,但是这辆车却被一团雾包围了,之后车就在她眼前完全消失了。那条路的那个地方没有任何岔道,那辆车就这么蒸发了。她哆嗦着双手,小心地开了过去。载人时空旅行的云雾虽然可以得到科学上的解释,但是让现实中的我们感到无法相信,而致人失踪的怪诞云雾也许也与时空旅行有关。

篇5:《阿里山的云雾》 教案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加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培养爱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词。体会和感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阿里山雾的神奇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阿里山云雾的神奇景象。

教学准备

配乐朗读磁带或音乐磁带,挂图或云雾录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雾吗?在有雾的天气里,感受过大雾的神奇吗?山里的雾和平原的雾是否一样?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阿里山的云雾》。(板书课题。)

二、解题。

阿里山在哪里?你了解它吗?(学生可能听过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可让其哼唱,先让学生对阿里山有一个美的印象,以提高其兴趣。)

雾和云雾一样吗?课文为什么说:“欣赏山间的云雾”?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

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弄清词义。

2.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美妙的词句。

四、探讨课文内容。

1.讨论第一段。

这段告诉了哪些内容?(观雾的时间)—雨后;观雾的地点—去姊妹潭的路上;欣赏的对象—山间的云雾。)

2.讨论第二段。

(1)指名朗读,师生评读。

(2)这段写了云雾的几种情况?“有些……有些……有些……有些……”你能发现这个、句式的特点吗?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描写对象,表达了作者对阿里山云雾强烈的喜爱之情,而且使语言的节奏和谐、流畅、富于旋律美。)

(3)怎样理解“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景象描述一番。

(4)投影静止的云雾画面,学生欣赏。

(5)学生总结: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6)配乐朗读,品味欣赏。

3.论第三段。

轻声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想象“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的不同状态,并用语言或动作描摹出来。

(2)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3)学生总结:起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4)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因其

变化多、快而惊愕,因其精妙、神奇、变化万千而喜悦。)

五、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再次品味欣赏。

六、总结。

篇6:阿里山的云雾

有些……有些……有些……有些

尽情欣赏        翻滚、奔涌、升腾、追逐        惊愕与喜悦

篇7:阿里山的云雾阅读答案

阿里山的云雾阅读答案

阿里山的云雾

雨停了,在去姊妹潭的途中,我们一路上尽情欣赏山间的云雾。

大概由于刚下过雨,阿里山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有些地方云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上半,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这时的云雾是静止的,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尔后,山里慢慢起风了。山风劲吹的时候,只见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

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这时竟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它令原来图画似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忽而滚滚的云雾来了,从匿藏的山谷汹涌而来,淹没了眼前的一切;忽而它又拂袖而去了,只见袖带飘忽,瞬间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一切又确乎已经发生,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1.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朦胧

A.mén

B.méng

正确答案:B

2.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姊妹

A.zǐ

B.jiě

正确答案:A

3.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近义词。

惊愕( )

A.惊恐

B.惊吓

C.惊异

正确答案:C

4.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近义词。

诡秘( )

A.有趣

B.秘密

C.神秘

正确答案:C

5.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近义词。

影影绰绰

A.清清楚楚

B.隐隐约约

C.干干净净

正确答案:B

6.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近义词。

遮蔽( )

A.隐藏

B.暴露

C.遮挡

正确答案:C

7.下面那个说法是错误的。

A.作者是通过由动到静的顺序来描写阿里山云雾之美的。

B.阿里山的云雾的多变让人们充满了惊愕和喜悦。

C.是风让阿里山的云雾发生了种种变化。

正确答案:A

8.下面哪些句子是比喻句?

A.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

B.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

C.这时的云雾是静止的,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D.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这时竟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

正确答案:A B C D

上一篇:开工第一课讲座观后感下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备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