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垃圾处理调查表(转帖)

2024-05-11

社区垃圾处理调查表(转帖)(精选9篇)

篇1:社区垃圾处理调查表(转帖)

小区垃圾问题调查

您好!我们是武汉大学“关注民生,关注住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希望能够通过本次社会调查,了解现在社会实际住房状况,希望能占用您几分钟的宝贵时间,完成本调查问卷。您的支持和理解。是我们的最大动力,您的宝贵意见是我们的最好奖励,谢谢!

1.、您的家庭中一天要产生垃圾的重量平均有:*

A、4斤以内

B、4-5斤

C、5-8斤

D、8斤以上

2.、您家里的垃圾主要是:*

A、食品垃圾或厨房垃圾

B、废纸等无机垃圾

C、塑料制品及其他有机垃圾

3.、您的家庭平均每天要用几个垃圾袋处理生活垃圾:*

A、1个以内

B、2-3个

C、4-5个

D、5个以上

4.您家里的垃圾投放方式:*

A、放在门口即可

B、楼梯中有垃圾投放口

C、下楼投放

D、其他

5.、小区中的垃圾投放点是以什么形式安放的:*

常见的可移动垃圾桶

分类的垃圾桶

固定的垃圾站

其他

6.、您觉得您所在小区内垃圾桶的安置是否对小区的美观或者卫生情况有所影响:*

A、有很大影响

B、影响很小

C、无影响

D、说不清

7.、.您所在的小区垃圾处理是由那个部门负责:*

A、物业公司

B、居委会

C、环卫部门

D、其他

E、不知道

8.、您对小区垃圾的处理制度满意么:*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太满意

D、很不满意

9.、如果对垃圾问题不太满意,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A、无所谓不采取行动

B、和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C、向媒体反映

D、等别人反映

10.、您家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吗:*

A、有

B、没有

C、偶尔会

11.、小区中是否要求垃圾分类:*

A、有

B、有,可是基本人做到

C、没有

12.、您觉得垃圾分类对您最大的困难在于:*

A、要用多个垃圾袋

B、垃圾数量不足以进行分类

C、回收过程麻烦

D、普遍缺乏意识

13.、您的家里一般在什么时候投放垃圾(可多选):*

A、早上上班出门时

B、中午上班时

C、晚上饭后

D、不固定

14.、您一般愿意夜里把垃圾留在家中么:*

A、有气味的垃圾不愿意

B、不愿意

C、无所谓

15.、对于有些可以卖钱的垃圾,您会选择:*

A、直接扔掉

B、攒起来一起卖掉

C、视价格而定

16.、废品回收站距离您家的距离:*

A、很方便

B、不太远

C、很远

D、不清楚

17.、如果废品回收采用上门服务但是价格偏低一些,您会接受么:*

A、不接受

B、接受

C、看情况

18.、考虑路程和卫生问题,您觉得小区垃圾房距离住房应该:*

A、30米-50米

B、50-100米

C、100米以外

D、说不清

19.、如果说需要每个家庭提供少量的费用用于小区垃圾的分类和卫生工作,您的意见是:*

A、很愿意

B、钱只要不太多,就愿意

C、看大家的意见

D、不愿意

20.、您对本小区垃圾回收的流程了解情况:*

A、很了解

B、不太了解

C、不了解

21.、您接受过垃圾处理相关的宣传吗:*

A、没有

B、有过,没太在意

C、认真接受过

22.、您觉得,垃圾分类以及处理系统应当如何改进:*

A、政府加大投入,建立良好的垃圾分类和回收体制

B、小区内进行相关宣传

C、小区内部进行适当合理的改造

D、加大人员和资金投入处理此问题

23.、您认为采取您所认为的措施后,多久时间内,情况可以得到改善:*

A、2周内

B、一个月内

C、半年内

D、半年以上

24.、对于小区垃圾处理的问题,您的其他意见是:*

篇2:社区垃圾处理调查表(转帖)

垃圾是城市的一大污染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又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一场“革命”,在高度文明的现代,人们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认识有多少呢?为此,在本人居住的小区作了一个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掌握社区居民对垃圾处理了解和看法,了解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1 了解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 2 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自己的调查能力

二、调查对象:

社区居民、保安、清洁工阿姨

三、调查方式 1 查阅书籍 采访身边的人 3 上网查询 4 问卷调查

四、调查时间: 2014年7月——8月

五、调查内容

1.社区垃圾投放的地点 2.清理垃圾的时间

3.家庭垃圾分类的情况

六、调查结果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1.有40%人对垃圾的投放地点、处理时间和处理方式比较满意。2.有10%人对垃圾投放地点不满意,认为阻碍了车辆的停放。

3有15%人对垃圾处理的时间不满意,因为在早晨上班时间影响了车辆的通行。4有5%人对垃圾装卸车不满意,认为水槽太小,导致垃圾水肆意横流,污染环境。5.有60%的人知道生活垃圾如何分类;30%的人不知道垃圾如何分类。10%的人对此一些了解

七、调查体会及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居民往往对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分不清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在垃圾桶上标明可回收垃圾或者不可回收垃圾的标识。配备有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可以分成三种: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毒垃圾回收)2物业管理的社区准备一些垃圾分类专用袋,方便居民领用,分类袋上可印上垃圾分类宣传

篇3:社区垃圾处理调查表(转帖)

1 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社区生活垃圾主要是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包括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废旧塑料袋、废弃日常生活用品与农具、废纸、煤渣、废旧衣物、碎瓷片、玻璃、废旧电池等。目前, 我市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基本上仍处于混合收集阶段, 个别社区甚至没有做到垃圾装袋入箱;农村社区垃圾回收呈现无组织性, 主要是拾荒人员、个体小贩直接从居民手中或从垃圾箱中翻拣一部分可回收物品, 品种主要有废塑料 (饮料瓶、洗发液瓶、油桶等) 、废金属、废纸 (旧报纸、旧杂志、旧书、旧纸板等) 、旧家用电器、旧家具等, 收集后各显神通卖给回收厂家;处理方式则由混合收集所决定, 主要是简单的卫生填埋与压缩焚烧, 还有少量生活垃圾未经处理, 只是临时堆放, 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我市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放分不清、收运拣不净、终端处理难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农村社区居民的居家垃圾始终随意扔放, 没有对生活用品垃圾、餐厨垃圾、电子垃圾、废金属垃圾、废塑料垃圾、建筑垃圾等进行分类; (2) 虽然市镇两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部分农村社区安装了分类垃圾箱, 但是很多农村社区居民不知道垃圾箱上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所分别包括的垃圾种类, 导致大量分类垃圾箱成了混合垃圾箱, 有些本来已分类投放的垃圾又被清理人员混装在一起, 没有达到垃圾分类的目的, 还严重挫伤了分类收集者的积极性; (3) 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还大多采用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 占用大量土地; (4) 常设在农村社区附近的垃圾箱或投放站由于未分类投放, 各种垃圾混杂在一起, 经过拾荒者一番翻弄, 箱内或周围臭气熏天、蚊蝇滋生、污水外溢, 清运有时不及时, 既影响城市景观, 又造成了二次污染, 周围居民对垃圾箱和投放站周围卫生怨声载道; (5) 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式处理垃圾, 浪费了资源; (6) 垃圾管理体系比较混乱, 环卫部门既是监督机构, 又是管理部门与营运单位, 政企合一, 这种体制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与竞争机制, 制约了垃圾管理事业的发展, 不利于形成功能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回收与处理系统; (7) 没有形成健全的垃圾收费制度, 垃圾产生者分类投放情况、产生垃圾数量与收费数额不挂钩, 甚至相当一部分农村社区居民拒交垃圾处理费。

2 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对策建议

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是实现国家提出的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的基本要求, 也是发展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进行垃圾分类收集, 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 降低处理成本, 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 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在发达国家已是普遍现象。如日本东京的垃圾箱分得非常具体, 废旧干电池、纽扣电池、充电电池都有不同的收集箱, 每家都不会混放、乱投垃圾, 否则将受到处罚。同时, 扔垃圾还分日子, 如:果皮、菜渣等每周一、三、五扔;报纸、纸板箱等每周二扔;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政府很早就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小学的社会课也把垃圾问题纳入课本, 垃圾分类观念已深入人心, 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但作为农村社区, 不能象发达国家先进城市那样提出过高的要求, 垃圾分类收集一蹴而就, 而要逐步做到分类收集、分类回收、分类处理等。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舆论导向, 政府支持开展公益宣传,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责任意识, 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既是垃圾的制造者, 也是垃圾的受害者, 人人都要承担垃圾处理的责任和义务, 充分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重要意义。生活垃圾分类是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不从源头上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资源化利用就无从谈起, 减量化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大力开展“变废为宝”的绿色环保行动, 大力倡导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促使农村社区居民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 努力营造农村社区居民关心环保、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使“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和“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农村社区居民认可。

其次, 由于农村社区居民大多来源于农村拆迁, 不少居民特别是年纪大的居民文化素质较低, 对居民分类收集的要求不能太高, 分类宜粗不宜细, 以增强可操作性。建议初次分类只分为湿垃圾和干垃圾两类, 湿垃圾是指含较多水分的垃圾, 一般多为有机垃圾, 包括剩饭剩菜、骨头、菜根菜页、瓜果皮核等食品类废物;干垃圾是指不含水分或水分含量很低的垃圾, 主要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橡胶、废陶瓷、废竹木、建筑垃圾等, 其中含有大量可以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的物品[1]。这样的分类比较直观易懂, 只有两大类, 便于操作和实现。湿垃圾单独分开, 及时收集、及时运送, 及时处理。剩下的干垃圾不容易腐化, 可每间隔一段时间集中收集一次, 运送至垃圾分选厂, 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专业的二次分选、分选出的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橡胶、废陶瓷等物品, 可作为资源回收;分选出的可燃垃圾含水率低、热值高, 适宜进行焚烧处理, 分选出的不可燃垃圾适宜进行卫生填埋;分选出的有毒有害垃圾送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妥善处理。以垃圾源头初次粗分类与处理过程中集中的专业细化分类相结合, 是比较符合我市农村社区实际情况的分类方式。

再其次, 要加强垃圾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分类处理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很不容易争取农村社区居民做到了初次分类收集, 由于环卫工人素质不高或设备不全, 做不到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分类处理, 就会极大挫伤广大农村社区居民分类投放与收集的积极性。垃圾分类收集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 而是一个系统问题, 解决垃圾分类收集的后续问题是影响能否实现垃圾分类收集目的的关键。必须加大经费投入, 加强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分类处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不断推进垃圾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和分类处理技术创新, 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工作规则, 减少管理与工艺上的成本, 才能调动农村社区居民分类收集垃圾的积极性, 提高分类回收和分类处理的可行性。

最后, 健全垃圾管理与运行体系, 完善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市与镇两级政府要加大经费扶持力度, 保证农村社区垃圾收集、回收与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分类处理的要求;环卫部门要加强环卫队伍建设, 保证环卫工人自觉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分类处理;还要出台科学合理垃圾处理收费政策, 按照“谁产生、谁依法负责”的原则, 要求垃圾生产者根据其垃圾分类收集情况、产生数量支付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费用, 以收费方式引导垃圾分类收集和源头减量化。对于收入水平较低、无力支付垃圾费的农村社区居民, 可以实行以分类收集情况给予减免垃圾费的政策, 引导他们自觉分类收集和正确投放垃圾。政府要鼓励废品收购, 社区可以组织下岗待业人员从事废品收购工作, 促进农村社区居民再就业, 政府要出台废品收购优惠政策, 适当降低废品收购的税收标准或干脆免税, 使废品收购者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也能适当提高废品收购价格, 刺激农村社区居民分类收集、出售可回收废品。

参考文献

篇4: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垃圾分类处理

一、治理理论与奥斯特罗姆新论的核心观点

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主张建立多中心治理模式;强调改进社会责任的承担方式,主张推行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治理方式;强调管理对象的全面参与,主张实现管理过程中上下协同和多元互动;强调多样化管理方法和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主张改进政府的控制和引导方式,实现治理绩效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物之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从博弈论角度探索了在政府与市场之外自主治理公共资源的可能性。她通过对草地、森林、湖泊和地下水等公共资源使用管理情况的大量研究得出,资源使用者联盟总能找出用于解决利益冲突的决策和精密执行机制以处理利益冲突,使公共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即除了集权式和私有化解决方案之外的第三种解决途径,由使用者自主管(治)理的社会自治解决方法,也就是除了政府有形的手、市场无形的手之外,人们可以依靠自己的手解决问题。奥斯特罗姆凭“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新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垃圾问题涉及到城乡各地和千家万户,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各个方面。由于垃圾分类处理不能完全靠政府强制推行,也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因为这项工作根本离不开社区居民及其家庭的支持和参与。能否发动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垃圾处理,从社区这个源头解决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共建共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因此,运用治理理论和奥斯特罗姆新论,更好地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垃圾分类处理的选择

垃圾分类处理和综合利用,就是将垃圾从源头分成可回收利用垃圾、有机易腐垃圾、适于焚烧垃圾等类别,然后根据不同类别垃圾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分别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模式。首要的是在源头减量,实行垃圾分类,尽可能回收利用;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再次是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卫生填埋。国内曾有专家用成本效益法对垃圾分类处理和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和分析,其结果表明:在不分类的情况下,不管采用填埋、堆肥还是焚烧处理,其产出都低于投入;但在分类处理与综合利用的情况下,垃圾处理成本降低而收益增加,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和比较发达城市在不同程度地推动垃圾分类处理,但还没有普遍推开。北京市2010年选定60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推行社区垃圾分类处理试点,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实现从源头减少和处理垃圾。同时,今年北京“百座大厦千家单位万名员工‘2010’工程”启动,在全国率先对垃圾分类提出“零废弃”和“零私运”,备受各界关注。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等5个乡镇试点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90%的垃圾实现就地消纳,变成有机肥、燃料等资源。据专家估算,北京市郊区垃圾处理成本平均每吨约150元,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每吨可节省约140元,如果在全市郊区推广,按350万人口,人均日产垃圾1.5公斤计算,每年可节约近3亿元的垃圾运输费和消纳费。不论是国内外实践证明还是北京市试点表明,垃圾分类处理是科学有效解决垃圾围城和垃圾污染问题的办法。

三、社区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垃圾处理水平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市民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垃圾处理的关键是源头分类,这个源头就是社区、居民家庭。作为特大型国际大都市,把推行垃圾源头分类作为社区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之举。根据治理理论和奥斯特罗姆“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新论的核心理念,必须把垃圾分类纳入社区治理,对社区垃圾分类坚持“属地负责、条块结合、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实行政府主导推动、以居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市场机制运作、运用激励手段、依靠科技支撑,实现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减量化,推动循环经济和友好环境的发展。

(一)政府主导推动

治理理论虽然强调多元化主体和多中心治理,但在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理方面,政府还是处于主导地位、肩负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必须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一是深入宣传动员。率先提高各级领导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全面开展分类知识普及教育和推广,让人们知道如何分类且自愿分类,让市民认识到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和培养市民良好习惯,提倡居民家中垃圾分类收集。结合实际加大推广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处理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培训,提高参与垃圾分类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加大监管督查力度。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商业及娱乐场所、机场、车站等地设置垃圾分类的宣传品,配备相应设施设备,将废塑料、废纸张、废玻璃、废金属、废纤维等分类回收。安排专项资金,按照分类、压缩、密闭、环保的要求,改造现有的垃圾回收站,使其具备相应的分类处理能力,并与前端居民垃圾分类相对接。同时,也要大力推进电动分类收集车、社区分类站及其设施设备等建设。三是明确落实责任。以推进垃圾分类为契机,有计划地对社区、学校、大型商场、饭店、机关、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实行垃圾分类收集,逐步建立和完善由社区居民、小区保洁员、物业管理公司和市容环卫管理部门等共同参与的“多主体”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四是完善政策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规范社会各方和回收市场,促使主管部门及相关方采取相应措施推进实施分类收集;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引导和督促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五是优先建设发展。根据垃圾处理公益事业的定位,优先建设发展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体系等,支持发展垃圾回收处理产业,增加再生资源回收站和再生资源专业分拣中心建设,同时积极推进网上预约收购,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水平。

(二)以市民为主体

市民是城市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理的主体力量。当前,要把垃圾分类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公众的力量,切实提高广大居民的参与意识、参与积极性与参与率、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等。有人说,由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垃圾中有回收价值的都回收了,能卖的都卖了,而家里产生的垃圾中几乎没有可利用的东西,即厨房、餐桌、卫生间等没人收购的垃圾,而其中产生臭味主要是厨余垃圾。实际上,废旧电池、塑料薄膜(袋)甚至是玻璃瓶等,在许多小区仍未分类回收。当然,作为居民更主要和更为迫切的是将厨余部分从家庭垃圾中分离出来,是对垃圾分类最大的贡献。但无论如何,从源头解决问题,就是从居民家庭做起,必须有每位居民、每个家庭的自觉行动、积极参加和长期坚持。其实,社区垃圾分类也类似“公地悲剧”,社区垃圾混装不分类就是管理或使用不善的“公共资源”或“公共物品”,只不过它是“越堆积能再回收的越少”,“越分类能再利用的越多”。

对于由每家每户每天产生而不断增加的且“能利用越来越少”的“不分类垃圾”资源,最好的管理和解决办法就是让社区每家每户联合起来行动,共同有效地管理和推进家庭垃圾分类。因为当惩罚是团体自身的责任,即垃圾不分类或分类不达标时,没有洁净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没有社区集体荣誉和相应奖励,没有家庭物业补贴和环保积分,没有相应物质回馈包括免费提供的垃圾袋(筒)等,这时治理就能发挥更好的效用。基于此,按照治理理论特别是奥斯特罗姆新论,社区居民(家庭)作为垃圾资源分类者联盟,从源头开始,从我做起,全家行动,邻里监督,共同参与,形成用于解决利益冲突的决策和执行机制,使垃圾分类收集得到有效推广普及和深入持久开展。特别是针对餐厨垃圾私运现象,试行和推广“餐厨垃圾档案管理”机制,从垃圾出处、去处实行一条龙监控,并配以公示,供社会监督。同时,废旧电池、塑料薄膜(袋)、破旧衣物甚至是玻璃瓶等分类回收问题,也必须作为垃圾分类不能忽视的问题来解决好。

(三)社会各界参与

不论是治理理论还是奥斯特罗姆“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新论,都强调多元参与和改进社会责任承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领导及职工入手,动员积极参与,在全市党政机关、学校、商务楼宇、宾馆、饭店、公园、度假村等选择一定数量的单位开展垃圾“零废弃”和“零私运”试点,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标准,从源头做好垃圾减量与分类,是垃圾处理的重要举措。

从中小学生入手,在中小学开展垃圾分类环保活动,向中小学生宣传和倡导保护环境及垃圾回收利用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对学校、家庭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利用,利用废旧品进行小制作,并把参与垃圾分类作为中小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重要内容,使小学生成为家庭和社区垃圾分类的小使者和小能手,小手牵大手拉动家庭垃圾分类深入持久;使中学生成为社区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倡导者和监督者,推动家庭和社区垃圾分类全面开展。

从高校学生入手,从宿舍、餐厅、教室、校园到外出购物、游玩、参加大型活动,始终做到不乱扔垃圾,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争做环保志愿者,积极投身于社区、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等环保活动。

从企业入手,自觉做好自身垃圾分类处理和节能减排治污的同时,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支持和参与社会垃圾分类,如借鉴台湾企业产品包装袋标注产品产生垃圾的归属类型,以方便分类和回收等。

从社会组织入手,鼓励和扶持各类环保社团特别是社区环保类、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支持他们开展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垃圾分类活动,并给予必要的资助和支持。从社会新阶层入手,发动、鼓励和支持新阶层人士投身和支持垃圾分类,对其在这方面的捐助和投入给予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

从社区组织入手,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站和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楼门小组等在推进垃圾分类中的作用,使他们成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者、宣传者、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真正把垃圾源头分类落实到社区、落实到每家每户。从老人和儿童入手,发动离退休老同志支持和参与家庭及社区垃圾分类,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以不同方式参与家庭和社区垃圾分类,使“一老一小”在家庭和社区垃圾分类中有所作为和大有作为。

(四)市场机制运作

市场机制是处理和解决诸多社会服务和治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机制,垃圾处理也离不开这一机制的合理运用。目前,垃圾焚烧与填埋气体利用等垃圾能源化管理与市场培育在我国尚处摸索发展阶段,堆肥与回收利用是我国居民生活垃圾资源化的主要途径。在垃圾回收利用市场培育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发展垃圾产业,鼓励和支持回收行业、再生资源企业和个体回收人员有序发展,建立统一完整、开放竞争、规范有序的回收市场体系,形成清洁环保的垃圾产业,扩大就业渠道和岗位,使其成为城市生态经济和创业就业的新增长点。二是按照市场规律扶持专业企业独立运作,逐步形成产业规模,促进包括垃圾收集、分类、运输、加工、交易等市场建设和监管督查的协调发展,最终形成垃圾处理产业化和现代化,取得社会、生态和环境的综合效益。目前,垃圾分类回收技术已趋向成熟,如比较先进的垃圾分类回收机能在几分钟内把塑料瓶、玻璃杯、废弃金属、电池、塑料袋以及被粉碎的厨余垃圾等分类,把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固体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缩小垃圾体积,减轻运输负担。总之,市场运作的核心就是把垃圾分类产业发展成为城市生态经济和创业就业新增长点。

(五)运用激励手段

多元治理、多样化方式、多种手段和多方参与,需要运用激励手段和机制加以引导与推动。首先,把垃圾分类达标作为今后“和谐社区(村镇)”、“文明社区(村镇)”等评选的重要指标,从奖励政策上引导和推进街道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政府设立垃圾分类推进专项奖励经费,对垃圾分类业绩突出的社区和街道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垃圾分类达标的家庭,按照一定比例给予物业收费补贴,同时建立家庭环保积分卡,达到一定积分的家庭到全市收费景点旅游时,可减免一家3口的入园门票;对在社区垃圾分类中表现突出的中小学生,由社区给予物质奖励,并推荐参加学校相关表彰奖励;把垃圾分类作为评选社会和社区公益类、环保类先进家庭和优秀人物的主要条件之一,予以表彰奖励。

同时,借鉴和推广上海“绿色账户”和北京市郊区王平镇“小票积分兑换”等成功做法,推进物质回馈激励。上海推广的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就是居民用垃圾分类回收的积分,换取再生纸笔记本、环保手电筒、环保购物袋等小礼品,激励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北京市由“零废弃”衍生出“零废纸计划”,该计划规定:5公斤废纸便可兑换一份奖品。该计划正受到许多社会单位及员工的积极响应。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农户垃圾分类“小票积分兑换”,就是由保洁员对每户垃圾分类出具小票,每月全合格的凭小票到村委会领取酱油、醋等生活必需品或10至15元现金,差1天扣0.5元,激励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目前,为推进垃圾分类普及,应该由政府出资、环卫或物业部门无偿提供分类所需的垃圾袋(筒),同时推出更多激励奖励措施,并在“碳补偿”机制上开展有益探索。

(六)依靠科技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就要求垃圾分类处理充分运用多样化管理方式和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手段,这也是治理理论的基本要求。垃圾分类处理不但要坚持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原则,还必须不断吸纳和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先进的垃圾分类回收理念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要通过社区这个有效平台,进一步推广垃圾分类回收的科学理念,发动广大市民为建设绿色北京、宜居城市做贡献。

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和切实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特别是各级政府要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奖励、税收优惠、精神回馈等手段加强引导,支持垃圾分类处理科研单位和厂家,自觉研发和主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采用先进分选处理流程工艺,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科学水平和回收利用效益。特别是要按照垃圾分类末端先行的原则,加强和完善朝阳区高安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并发挥其作用,形成能力完备的综合处理中心,为实现垃圾分类处理提供设施保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应政策措施,引导全社会由粗放生产消费转变为集约生产和科学消费,不断推广和普及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再利用,引领人们形成健康、环保、绿色的生活理念和生产消费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觉的社会责任。

四、结语

从源头分类破解垃圾围城和垃圾污染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从社区垃圾分类入手解决垃圾处理难题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治理理论和奥斯特罗姆新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有很多问题特别是社区垃圾分类治理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讨,但只要有开始、有行动、有坚持,把社区垃圾分类处理作为首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力倡导和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健康、低碳生活的理念,不断探索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彻底解决垃圾围城和垃圾污染这一问题就不会太久远。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电.中国多城市遭遇垃圾围城[N].新京报,2010-11-01(A18).

[2] 王宗诗.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2.

[3] 冯亚斌,张跃升.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历程研究及启示[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12(5):72-75.

[4] 岳金柱.加快首都城市管理与环境建设和几点思考[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12(4):16-19.

[5] 兰辛珍.垃圾处理:中国城市环境保护的攻坚战[EB/OL].[2010-11-01].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qkjc/1148686.htm.

篇5:社区垃圾处理调查表(转帖)

大邑县韩场镇学校

陶启勋

大邑县韩场镇是大邑县的南大门, 处四川省大邑、新津、邛崃三县的交界处 , 有八条主要的街道,包括具特色的“商业街”、“千禧街”、“回苑街”、“创业大道”等“创业大道”等 ,城镇区域面积达2.5平方公里,绿化面积0.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5500余人。近年来,韩场镇城镇化很快,垃圾是现今社会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生活垃圾的泛滥不仅给人类生活带来影响,而且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在高度文明的现代,人们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认识有多少呢?为此,做了一些调查分析:

二、调查对象:

大邑县韩场镇的主要街道和社区、各村社

三、调查方式:

1.、清洁工人

2、观察法

3、问卷调查、一些居民

四、调查时间: 2013年5月—6月

五、调查内容

1、垃圾回收的设备设

2、垃圾处理中的人力、物力、财力

3、垃圾分类情况 4、农民的环保意识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

1、垃圾回收的设备设施

这一项,我主要应用了调查统计的方法,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农村,修建了专门垃圾的垃圾回收池,分布了较大的垃圾桶,平均每10户家庭就有一个;以村组为单位,有一人专门回收垃圾,垃圾一般运到指定地点处理,每周大约3次。另外,农村垃圾中转站的卫生情况堪忧,许多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清理不够彻底,污水遍地,奇臭无比。

对于集镇,垃圾回收的设备设施果皮箱,大垃圾桶,水泥垃圾池,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用的垃圾箱,但是最多的是居民自己准备的简易垃圾桶,每天清早,有专门的环卫工人清扫街道,回收垃圾,也配备有专门的垃圾运输工具,主要是人力三轮车,垃圾桶一般美100米1个,有的街道没有垃圾桶,比如“千禧街”、“回苑街”、“创业大道”等,对此,许多市民颇有意见。

2、垃圾分类情况

不论对于农村,还是集镇,基本相同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包括

厨房垃圾: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约占70% 类废物有害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约占5%

其它垃圾:烟头、废纸(卫生纸)、果皮、塑料、些玻璃、废旧衣物等约占25%

3、垃圾处理中的人力物力 韩场镇有专门的人员来处理垃圾,特别是农村也有清洁工来清运垃圾,这使得农村的卫生状况大为好转。但是,清洁工人年龄普遍较大,平均50多岁;每月工资300多元,待遇较低;资金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每村的公用资金约占60%,二是每家每户缴纳的清洁费约占40%。农村也没有专门的垃圾运输工具。4、对于居民垃圾回收处理的意识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居民往往对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分不清楚;对于废旧电池,特备是干电池、锂电池、手机电池等的危害不太清楚,有必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一些居民有乱丢垃圾的习惯,特备是一小部分乡村的清洁工,他们有就地焚烧垃圾的习惯,或者将垃圾倾倒在河里。究其原因,他们对垃圾、废物的危害认识不够,应加大宣传、教育、处罚的力度。5、对于回收来的垃圾,韩场镇采取了集中处理的方式,统一运输到了指定的地点,或者焚烧,或者填埋,这是比较实用的,对于农村,绝大是生活垃圾。但是,对于危害比较大的废旧电池,没有进行专门处理。

七、调查体会及建议

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大力进行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比如在“可回收”垃圾箱上画上:瓶子、玻璃、纸张等。在“不可回收”也画上相应的物品,给居民一个明确;自做一些宣传口号、条幅、宣传小册子对村民进行教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环境科普知识,让广大人民认清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后果的严重性和长期性。同时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各种培训、讲习和辅导班,组织有关人员到生活垃圾处理典型示范点参观学习,逐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与资源意识,让农民自觉的避免产生废弃物,拒绝使用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尽可能循环利用各种物资。

2、加大投入,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投入,如工资、垃圾运输工具、对垃圾池的消毒处理;对于集镇,应加大垃圾桶的分布,特别是一些特殊垃圾,如废旧电池、医疗设施的回收处理设施

3、建议加大表扬力度,比如对做的好的街道、社区、村、组个人进行物资、精神上的表扬,评出诸如“环保之家”、“清洁小

区”

篇6: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调查研究

第一, 农村的垃圾处理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 呈现出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 技术水平低, 处理简单、随意, 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第二, 产生量大、成份复杂、循环利用率不高。农村垃圾主要以渣土为主, 占垃圾总重量的56%, 组成成分包括建筑、混泥土渣, 燃料的灰分, 家禽粪便, 动物食品骨骼等;其次是厨余, 占垃圾总量的24%, 如动植物食品的去除物, 剩饭菜, 洗漱残渣和油污垢等;随着农村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化纤产品特别是塑料垃圾所占的成分以及处理成本也不断提高。第三,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已无法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垃圾一般由村内自行收集, 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单纯填埋、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三种处理方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 村委会及村民对环境问题重视不足, 垃圾处理投入比重偏小。各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垃圾池的设置数量少, 服务不合理, 垃圾桶缺失或损坏严重的现象;其次, 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 很多农村造成应建的收运设施及配套设备被搁浅的现象, 如垃圾收集设施不具备, 村内垃圾全部堆放在道路边和河道内;再次, 由于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 对垃圾危害意识和垃圾分类观念不够, 因此在处理垃圾上就显得极为随意。

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出发, 鉴于农村目前条件下各种限制,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需要从各村实际情况出发, 从综合方面考虑选择自己的道路, 来改善村容、村貌, 从而达到社会垃圾的源头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为此, 农村生活垃圾需要采用综合处理技术, 例如:依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回收 (政府鼓励回收物品) 以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行市场运作处理给予补贴等措施, 具体表现在: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 需要法律法规作保障。地方环保部门应和农村的行政部门联合制定适宜当地的环保条例, 并将其付诸实施, 以此来规范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 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法可依, 从而保障农村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重点工作, 基层部门应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扩大宣传力度, 设立环保宣传栏、宣传海报, 并且定期进行环保教育, 让农民们认识到乱倒垃圾的危害, 从而形成较良好的社会氛围, 实现全面搞环保, 全民搞环保。在宣传内容上, 在宣传形式上, 在宣传方法上, 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垃圾集中处理的好处, 从而在全村形成了全民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硬件为基础, 由点及面, 全面覆盖

根据实际需要, 明确了垃圾转运车、压缩箱、镇级垃圾中转站、镇村垃圾池、垃圾箱等建设重点, 合理排定了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 明确了区、镇、村各级的建设任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 配备了垃圾转运车、购置了垃圾压缩箱、建设了环卫基地。重点指导各镇合理选择交通便捷、位置适中的地点建设垃圾中转站, 添置垃圾桶、果壳箱等, 并在各村建设垃圾池, 配套一定数量的拖拉机和垃圾桶、果壳箱等设施设备。

四、突出运转机制为核心, 全面出击

一是加强人员配备。依托当地卫生单位, 确保分工合理、分工明确, 同时, 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规范操作程序, 增强技术能力, 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规范运行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合理确定分工。农户负责定点投放, 做好自家的环境卫生, 并按照垃圾袋装的要求, 将垃圾投放在指定垃圾容器内。村组负责定时清收, 将本村的垃圾及时收集和清运到镇垃圾中转站。各镇 (街道) 负责集中压缩, 将各村的垃圾集中压缩到垃圾中转站的垃圾箱中。

五、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 确保成效

资金问题是垃圾处理工作的关键问题。政府应全方位出动, 多方面给予重视即资金支持, 在农村投放资金, 建设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 保证居民垃圾有地方投放, 并监督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同时, 强化“有偿服务”的理念, 加大卫生清洁费收缴力度, 确保能收全收, 应收尽收。此外, 积极探索实施市场化运作方式, 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和支持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下, 农村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的改善是我国整体环保工作的重要方面, 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加强环保管理, 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 来改善村容、村貌, 从而达到社会垃圾的源头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最终实现合理、健康的农村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海云, 徐文鹰, 等.中国大城市垃圾问题研究[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 2001.

篇7:国外电子垃圾处理调查

非洲不再做发达国的垃圾场

“这两年家电更新换代很快,用坏的电器不知道如何处理,只能当垃圾放在后院。”居住在内罗毕的简·旺葛指着后院围墙下堆放的旧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和电脑显示器,很是头痛。

旺葛遇到的难题只不过是非洲电子垃圾问题的冰山一角。联合国环境署下属的《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简称《巴赛尔公约》)秘书处今年2月发布调查报告显示,贝宁、科特迪瓦、加纳、利比里亚和尼日利亚五个国家每年产生大约100万吨电子垃圾。而发达国家对于这些垃圾的产生“功不可没”。

《巴赛尔公约》秘书处的报告称,2009年加纳的进口电器中大约七成是二手货,其中一半因无法使用而作为电子垃圾被抛弃;尼日利亚2010年的进口二手电器有85%来自欧洲国家。联合国环境署非洲区副代表德斯塔·梅布拉图不无遗憾地承认,非洲大陆正成为发达国家丢弃废旧电子产品的巨大垃圾场。

让人更加不安的是,非洲地区过去10年的个人电脑拥有率上升了10%,而手机拥有率则翻了一番,这势必导致在未来产生大量电子垃圾。

由于缺少足够的收集和回收设备,加之相关法律存在漏洞,非洲绝大部分电子垃圾都存放在露天垃圾场、荒地甚至河滩海滩等地点。电子垃圾中的铅、汞、镉等重金属和燃烧产生的二口恶英等有毒有机物能渗入空气、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当地环境和居民健康,甚至引起癌症、皮肤病等疾病。

对此,一些非洲国家已经从立法和商业回收利用等方面,采取了应对措施。像尼日利亚在海、陆、空加强预警系统,对电子垃圾“严防死守”。一旦港口预警系统发现并确认运送电子垃圾的船只出现,这些船只将被阻止进港并原路返回。

加纳政府则全力“疏导”国内已经存在和正在产生的电子垃圾,目前已经和国内主要手机维修厂商多次磋商,以协调和管理如何回收利用废旧手机。未来还将统一修建正规的回收站,让原本各自为战的小商贩放弃传统的焚烧做法,用更环保的方式从电子垃圾中回收铜、塑料等可再生材料,还能带动相关就业。

而肯尼亚在加强电子垃圾处理的相关立法之外,还在其最大的港口城市蒙巴萨成立了“东非电脑回收公司”,直接在港口对电子垃圾进行处理。

《巴塞尔公约》执行秘书凯瑟琳·佩里认为,只要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足够支持,回收电子垃圾会成为回报丰厚的新兴产业。尼日利亚环境部常秘默罕默德·巴沙尔认为,电子垃圾问题既是威胁,也蕴含机遇。“对于住在城市的弱势群体而言,他们既可能受电子垃圾的毒害,也可以从回收电子垃圾中获得经济收入,并且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

加拿大立法保障电子垃圾处理

“空墨盒是这一年积累下的电子垃圾,一直放在车库,不敢也不愿让它们侥幸随同生活垃圾进入垃圾掩埋场,”在温哥华一家“伦敦药店”超市的电子产品区,《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见到一位市民把一兜用完的激光打印机墨盒交给收银员,“再说,在温哥华的各社区都有电子垃圾回收点。送一趟,并不太麻烦。”

加拿大最近几年才开始提倡回收电子垃圾,之前也是泛滥成灾,中小型企业和消费者回收废旧电脑都不太积极,因为他们必须要使用自己的设备,自己清理硬盘、打包电脑,自己运往私人或市政回收站点。相比之下,很多人认为将这些电子垃圾放在门口的垃圾箱省时省力又省钱。

加拿大环境署早在2008年的一份报告中就指出,加拿大每年埋葬或焚化15.8万吨弃用电脑和电子设备。这个数字在2010年增加了3倍之多。为此,加拿大的一些省市颁布禁令,以避免电子垃圾混进生活垃圾进入垃圾掩埋场。立志在2025年成为全世界最“绿色”城市的温哥华,2011年对电子垃圾另类处理做出严格规定,把电子垃圾混进生活垃圾的事主处以至少50加元(1加元约合6.32元人民币)的罚款,外加交付清理分类所产生费用的50%。

目前,包括安大略省在内的8个加拿大省份已经开始实施具体立法,转化处理某些专门类型的电子垃圾。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里士满市较大规模的电子垃圾回收中心门口,堆积着许多看上去还很新的大彩电和许多电脑显示器,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说,这些电子垃圾中,大部分经过修理和做新后还可廉价卖出,实在不能再使用的就会被送到郊外的一家大型处理厂,进行拆装处理,分离出可再使用的部件,最后将最终废物焚烧掩埋。“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电子垃圾会被出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如今,政府已将一些慈善机构、当地市政回收中心、零售商店等纳入电子垃圾回收点。而支持这些电子垃圾的管理和运营的资金,则来自于消费者在购买电子产品时交付的“环境处理费”。

“环境处理费”是根据每件电子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实际费用,并保证回收企业能得到一定利润的回报而设定收费标准。其中电视和显示器的“环境处理费”最高。消费者如要购买一个29英寸以下的电视或显示器,需交付9加元的“环境处理费”,而如要购买29英寸以上的电视或显示器,则须交付31.75加元的“环境处理费”。

电子商品零售商必须每月向政府授权的电子垃圾管理公司缴纳从消费者收取的“环境处理费”。而管理公司须确保这笔资金百分之百用于电子垃圾的回收、运输、处理及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费用等。

日本生产时为回收做好准备

“在日本,搬家是件费心费力又费钱的事,尤其是淘汰电器的处理问题。”面对日本家电、手机、游戏机等各种家用电子设备极快的更新换代速度,家住东京的谷慧小姐这样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因为根据日本垃圾分类和回收要求,乱扔废弃电器是违法行为。”

1998年,日本立法通过“家电回收法”,规定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4种家电是回收利用的对象,2009年追加了液晶等离子的平板电视机和衣服干燥机。

本报记者所在的东京都涉谷区规定,市民家中废弃家电可由购入的零售店回收,也可在新购家电时向零售店铺提出旧家电的回收要求。一般来说,处理废弃家 电需要支付一定费用,包括回收利用费和上门服务时的收集搬运费。处理家电时,市民先通过家电商店或邮局购入“家电回收券”,之后将旧家电直接从邮局寄到回 收机构,也可以拿到制造商指定的回收场所,或者在交纳一定运费后由专业机构上门回收。以涉谷区家电回收利用费的基本标准为例,空调为2625日元(100 日元约合7.75元人民币),平板电视机根据大小规格,1785日元-2835日元不等。

在日本,手机更多由手机店负责免费回收。日本主要手机通讯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组成了“手机回收网”,可供选择的手机处理点包括手机专卖店、手机厂家 和一些便利店。比如,日本第三大手机运营商“软银”在全国大约1300个店铺设置了“手机回收箱”。为确保个人通信隐私,软银还于2004年在专卖店引进 了“手机破碎机”,当着用户的面把手机物理破坏后再回收。

日本还把回收利用电子垃圾的“手续”推进到生产阶段。家电制造商在生产环节就要在各种零部件和材料上标注材料成分、解体顺序、拆卸方式等细节,以利于今后的回收利用环节。

不过,日本电子垃圾回收体制并非完美无缺,其中最让人诟病的是日本大量的电子垃圾以二手货名义,非法流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后者一些地域的环境带来严重破坏。早在1993年,日本就加入了防止有害废弃物非法跨境移动的《巴塞尔公约》废弃物进出口。但是日本外务省网站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根据 《巴塞尔公约》精神制定的国内法框架下出口的特定有害废弃物为24万吨,进口仅3万吨。而据日本国内一些环保组织估计,以各种不合法手段出口的日本电子垃 圾恐怕数量更为庞大。

篇8:社区垃圾处理调查表(转帖)

关键词:餐厨垃圾,处理方法,江苏南通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居民生活、商业活动、旅游和市政维护管理中丢弃的固体废物, 是由家庭生活废物和来自商店、市场、办公室等具有相似特性的废物组成。从环境卫生角度来看,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环境污染物, 它是污染城市环境、影响城市市容、危害市民身体健康、阻碍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罪魁祸首;但从资源的角度来看, 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 它有着许多可以综合利用的物质和能源。如果能将垃圾回收并将其资源化, 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还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物质和能源。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曾在21世纪初的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1]:“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 称得上是21世纪人类最主要的效率革命, 这种革命再由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变得更有魅力。联合国环保机构也曾做过一项调查报告, 这项调查报告中指出[2]:“垃圾回收和再利用, 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是一个亟待培育和扶持的新兴产业。”

城市规模及人口的快速增长, 加上经济的发展, 城市餐厨垃圾的产生量逐渐增大, 人们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以每年8%~10%的速度急剧上升。但是我国垃圾处理能力与产生量不匹配, 环卫清运能力只达60%, 无害化处理率仅为6%, 从而导致全国2/3的城市深陷在垃圾围城中[3]。例如, 上海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组成份额的1/2以上[4]。该文对餐饮服务业、居民家庭餐厨垃圾的产生量进行调查, 以为了解南通市餐厨垃圾的总量、处理及再生利用的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针对南通地区的日常饮食习惯、生活水平条件以及餐厨垃圾产生量, 选取当地具有特色的家常菜馆及居民家庭作物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式

餐馆餐厨垃圾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餐馆面积、就餐人数、平均日人均产生垃圾量, 餐厨垃圾处理方式及对餐厨垃圾处理建议等方面内容。调查南通市区各大小餐馆、饭店350家, 收回调查问卷340份, 回收率为97.1%。

居民家庭餐厨垃圾调查:包括家庭日产生餐厨垃圾量、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价值、餐厨垃圾处理方式、对餐厨垃圾处理的建议等方面内容。调查不同生活小区, 不同人口数家庭共计800家, 收回调查问卷750份, 回收率为93.8%。

2 结果与分析

2.1 餐馆餐厨垃圾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 餐馆人均餐厨垃圾0.41 kg/ (人·次) 。人均垃圾餐厨总量因餐馆档次、规模及主营菜肴的不同而不同, 但就餐人数对人均餐厨总量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调查发现, 目前很多餐馆将餐厨垃圾赠送或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养殖户喂养猪等畜禽, 这种处理方式并不科学, 因为用这种没有经过处理的餐厨垃圾喂养牲畜可能引起潜在的、不确定的疾病风险。

调查显示, 很多餐馆业主都支持政府统一回收餐厨垃圾, 希望相关部门对餐厨垃圾统一回收、统一处理。

2.2 居民家庭餐厨垃圾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 居民人均餐厨垃圾总量的平均值为0.24kg/ (人·d) 。居民家庭餐厨垃圾的产生量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其中, 收入中等的家庭餐厨垃圾的产生量最多。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收入低的家庭比较节俭, 因此家庭餐厨垃圾的产生量自然就少;收入高的家庭在外面餐馆就餐的次数多, 因此家庭餐厨垃圾的产生量较少。有年长者的家庭产生的餐厨垃圾较少,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年长者比较节约粮食, 减少了因为浪费而产生的餐厨垃圾。

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 往往把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混放在一起, 增加了垃圾收集后处理的难度, 但现在的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 他们都支持将垃圾分类分装, 由相关部门统一回收, 统一处理餐厨垃圾, 达到保护环境的要求。

2.3 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

目前, 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的比例日益增长, 一般为37%~62%[5]。不同城市及国家餐厨垃圾在生活垃圾中所占的比例不同, 如墨西哥56.14%, 马尼拉53.17%, 北京37%, 上海59%, 深圳57%, 济南41%, 广州57%, 天津54%, 沈阳62%。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存在任意处置餐厨垃圾的问题, 成为影响市容、居民身体健康及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如果餐厨垃圾处理得当, 既可以避免环境污染, 又可以增加社会资源。国内外现有的主要餐厨垃圾处理方法有填埋法、焚烧法、堆肥法、粉碎直排法、真空油炸法、微生物与蚯蚓堆肥法、饲料化处理等。

2.3.1 填埋法。

填埋法作为目前世界各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法, 即将垃圾送入填埋场进行填埋, 利用各种微生物将大分子降解成小分子[6]。餐厨垃圾中的可降解组分较多, 有利于填埋场的恢复使用, 且该垃圾处理方法具有处理量大、技术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但该处理方法同时也存在占地面积大、对水体及大气造成不可逆的二次污染等缺点。因此, 目前各国采用此种方式处理餐厨垃圾的比例都在下降, 有的国家甚至禁止使用填埋法处理餐厨垃圾。欧盟提出了垃圾填埋指南 (CD1999、31、EU、1999) 3个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2006年, 进入填埋场的有机物在1995年的基础上削减25%;第二阶段:2009年, 进入填埋场的有机物在1995年的基础上削减50%;第三阶段:2016年, 进入填埋场的有机物在1995年的基础上削减65%[7]。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限制进入填埋场的填埋物总有机碳在5%以下。在目前土地资源紧缺、人们对环境影响越来越关注的前提下, 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不能使用填埋法处理餐厨垃圾, 但可作为餐厨垃圾分选处理后不适宜生化处理物料的一种最终处理手段, 是餐厨垃圾处理的一个必要环节[8]。

2.3.2 焚烧法。

焚烧法就是在高温条件下, 将餐厨垃圾中的可燃组分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剧烈地化学反应, 放出热量, 转化为高温燃烧气体及性质稳定且量少的固体残渣。焚烧法可以将产生的热能转换成电能及蒸汽, 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且处理量大, 减容性好, 但餐厨垃圾在焚烧过程中需添加辅助燃料, 从而消耗大量能源, 且会产生需要进行有效处理的有毒废气———二噁英, 从而导致投资成本及运行费用提高。我国餐厨垃圾的分类程度及品种与国外有大差异, 因此不适宜用焚烧法处理餐厨垃圾。焚烧法和填埋法一样都是废物的最终处置手段。对于霉变、严重变质和已经被化学污染的餐厨垃圾应采用焚烧法处理。

2.3.3 堆肥法。

堆肥法是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与一定比例的无机物混合在一起, 让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降解转化成稳定的腐殖物, 成为可施于农田的、改良土壤的肥料。餐厨垃圾中的有机质含量高, 碳氮比合理, 营养元素丰富, 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营养物质。堆肥法分为厌氧消化及好氧堆肥2种。厌氧消化是指在特定的厌氧条件下, 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垃圾进行分解, 并产生沼气以供利用, 其具有产生清洁能源及节省消耗的有点, 但其需耗时2~3周, 且操作步骤相对复杂。好氧堆肥是指在有氧条件下, 利用胞外酶将有机固体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质, 然后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实现整个堆肥过程。黄华明[9]研究表明:堆肥40~50 d后, 植物发芽率符合要求, 粗脂肪、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 但使用餐厨堆肥可能会造成盐害。邹德勋等[10]研究表明, 以玉米秸秆与菌糠作为餐厨垃圾的好氧堆肥调理剂, 堆肥时升温速度快, 高温期持续时间长, 有机质和含水率分别下降20.2%、19.6%, 散发臭味少, 可以实现基本腐熟。任连海等[11]研究表明, 通风量、环境温度、初始含水率等均可明显影响餐厨垃圾的好氧堆肥过程, 影响大小依次为含水率>环境温度>填料量>通风量。总之, 餐厨垃圾好氧堆肥法具有处理周期短、技术先进可靠、产品可作为复合肥等优点, 但同时也具有操作过程复杂、能耗较大、长期施用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缺点。

2.3.4 粉碎直排法。

粉碎直排法的一般做法是将餐厨垃圾粉碎机安装在厨房水槽下, 与水槽下水口相接, 使用时将餐厨垃圾 (菜叶、肉骨头、剩饭剩菜等) 丢进垃圾粉碎机内, 在瞬间碾磨碎, 经过碾磨研碎后的细小颗粒物随着流水一起排入污水系统。美国90%以上的家庭使用这种机器, 日本也较早开始使用, 有的还可内置臭氧除臭器, 以消除餐厨垃圾的多种气味[12]。粉碎直排法对于处理少量分散产生的餐厨垃圾具有价格便宜、技术简便等优点。然而, 餐厨垃圾粉碎机仅仅是简单地将餐厨垃圾进行物理粉碎, 然后冲入下水道, 这样势必会给城市污水处理增加负荷, 特别是餐厨垃圾有机质含量高, 必定大大增加城市污水处理的难度和费用。我国城区人口密度大, 污水处理水平本来就有限, 现有的污水处理厂远远满足不了要求, 如果每个家庭都将含高浓度有机物的餐厨垃圾粉碎后直接排放到自然水域中, 其中富含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将使水体中的藻类及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造成水体的溶解氧下降、其他水生物大量死亡, 使我国承受能力脆弱的江河湖泊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从而使水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且使用餐厨垃圾粉碎机还要额外消耗大量的洁净水源, 以冲洗粉碎后的餐厨垃圾, 这对水资源匮乏的我国大部分城区来说不太适宜。

2.3.5 真空油炸法。

真空油炸法即将餐厨垃圾在真空的条件下, 用废食品油对其进行油炸处理, 保证了餐厨垃圾的营养成分, 成品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其操作过程如下:真空油炸—粉碎—造粒—冷却—包装。该法在餐厨垃圾实现资源化、无害化的同时, 也为废弃食用油提供了再利用的机会, 但是其设备复杂, 无法连续、大量生产, 能耗大, 成本高[13]。废弃食用油含有多种有害成分, 油炸过程中又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难以保证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 因此还需谨慎使用。

2.3.6微生物与蚯蚓堆肥法。

微生物与蚯蚓堆肥法是指在微生物协同作用下, 蚯蚓利用自身酶系统将有机质迅速分解、转化成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 加速堆肥稳定化的过程[14]。微生物和蚯蚓处理餐厨垃圾有2种途径:一种是利用微生物分解餐厨垃圾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机质, 通过发酵达到高温消除病菌, 使得其变为蚯蚓的饲料, 用于养殖和发展蚯蚓产业。日本微生物学家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EM原露, 经稀释喷撒于餐厨垃圾表面, 用塑料布盖严, 使得其发酵腐热、杀死病菌、消除恶臭, 将餐厨垃圾变成无毒无臭的蚯蚓饲料, 此方法具有投资少、简单易行等特点, 为蚯蚓产业的不断发展奠定基础。蚯蚓加工后可制成蚯蚓粉用于其他养殖业, 蚯蚓的粪便可以用作蔬菜、瓜果等农作物的优质肥料。另一种是利用蚯蚓的自然消化系统来分解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 从而将餐厨垃圾分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事实表明垃圾中的瓜果蔬菜是最容易被蚯蚓消化分解的, 而含脂肪、肉类、乳制品等食物相对难降解一些, 且容易产生难闻的气味。这些分解产物已经在一些花园和家庭小型菜园中使用, 并且被证明这是一种极好的肥料。

2.3.7 饲料化处理法。

饲料化处理法是指通过对餐厨垃圾除杂、破碎、固液分离、晾晒后, 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转化成高热量的动物饲料[15]。目前, 餐厨垃圾饲料化主要有2种方式:一种是脱水制饲料技术, 这种方式的的主要问题是饲料中的动物蛋白被同种动物食用后可能引起潜在的、不确定的疾病风险, 即同源污染[16]。另外, 饲料含盐量大于1.8%时, 对成年的牲畜生长会有一定影响, 而脱水制得饲料的盐分一般是该值的2倍以上[17]。由此可见, 这种方式得到的产品质量没有保障, 安全性难以控制, 有着不可逆转的安全隐患。另一种是生化制蛋白饲料技术, 这种方式以餐厨垃圾为原料, 经微生物固体发酵处理, 生产蛋白饲料。其大致的处理工艺为:经预处理 (除杂、破碎、固液分离、晾晒等) , 固体物质通过加入益生菌种固体发酵处理、调制烘干, 最终获得蛋白饲料[18]。目前, 国内外采用的菌种大多为芽孢菌、乳酸菌、酵母菌等, 用以分解餐厨垃圾中的复杂成分, 杀灭或抑制有害菌, 降解毒素, 改善物料外观和气味, 提高蛋白饲料的产品安全性等。芽孢菌可以分泌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酶系, 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 在动物胃肠道酸性环境中高度稳定, 并可在肠道上半部迅速复活转变成代谢中具有活性的细胞, 并且在小肠中不增殖。乳酸菌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 绝大数乳酸菌都是动物体内益生菌, 能够帮助消化, 有助于动物肝脏的健康, 因此常被用于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作为添加剂[19]。乳酸菌主要靠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形成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 属于兼性厌氧菌, 无论是有氧条件还是无氧条件都能生长。酵母菌具有特别的色、香、味, 适口性好, 培养过程中不易被污染, 回收率高。利用酵母菌固体发酵餐厨垃圾, 可提高成品的粗蛋白含量, 改善适口性, 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还可以增加其数量, 有利于畜禽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国内学者从生化制蛋白法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角度对餐厨垃圾饲料化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生化制蛋白饲料已经开始走向成熟[20]。

国外如德国、芬兰、古巴等国家将餐厨垃圾经过适当的处理与饲料配合使用, 使其资源化。国内餐厨垃圾的饲料化处理技术也趋于成熟, 相关技术已在上海、北京、武汉、济南等城市推广应用。邬苏焕等在对发酵培养基高温灭菌后, 接种白地霉F-1和米曲霉F-6为优势菌种组合发酵餐厨垃圾, 在p H值5.5、种子液15%时, 发酵5 d得到的产品粗蛋白含量为33.87%, 比原料增加了6.85%。陈金钟等[21]用微生物发酵同时处理泔脚和秸秆, 泔脚和稻草秸秆粉按3∶1、高温湿热酸处理的条件下, 经过黑曲霉和白地霉双菌混合发酵获得的产品粗蛋白大于25%, 粗纤维小于18%, 水分小于10%[22]。但就目前情况来讲, 餐厨垃圾饲料化还需进一步研究。

3 结论

南通市餐饮企业与居民都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对于餐厨垃圾所带来的问题有较深的认识。能够支持对餐厨垃圾由政府集中收集, 愿意对垃圾实行分类收集, 配合政府完成餐厨垃圾的处理工作。政府集中收集后, 再由相关单位对餐厨垃圾进行发酵, 饲料化处理, 实现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并且拓展了动物蛋白饲料的来源。

南通市餐饮行业平均人均餐厨垃圾0.41 kg/ (人·次) , 城市居民平均人均餐厨垃圾0.24 kg/ (人·次) , 由此可对南通市区餐厨垃圾产生量进行预测, 并做出适当的处理措施。

篇9:社区垃圾处理调查表(转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影视、广告、出版物接踵而至,商品包装、广告招牌变着花样来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但随之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现象,使得城市的生活垃圾污染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环境问题。因此,社会才会出现卫生保洁、垃圾分捡、废品回收,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产业化等作为环境与城市管理的新模式。

经调查发现,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区,如在城乡结合部,垃圾堆积成山却无人问津;下水道破裂后发出恶臭,掏出的全是垃圾。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我们产生了调查长沙市生活垃圾的想法。

一、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长沙的传统生活垃圾消化倾倒方式是一种“污染物转移”的方式,而长沙原有的芙蓉区、开福区和岳麓区城郊建有3个垃圾露天堆放场,设置在城郊结合地带。这样的垃圾场均属于简单的露天堆放场,没有配套建设防渗、渗滤处理和气体导排等环保措施。这样既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及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又存在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同时,现有的垃圾场地容积小,已经无法满足日渐增长的生活垃圾的消化。因此,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即时和潜在的危害都很大,污染事故频出,问题日趋严重。

长沙市最常见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是垃圾卫生填埋法。这种方法大多对生活垃圾没有经过分类处理,里面掺杂着一些有毒害性的物质,如废旧电池、废旧电器等(此类物质属于危险废物,且国家明文规定严禁填埋法处理),也包括许多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如废纸、金属、玻璃等,如果不经处理直接填埋,既会造成严重污染又会造成部分可利用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增大填埋场的处理量,缩短填埋场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后果

生活垃圾造成的问题已经危害到了人类自己和自然环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严重破坏农田。未经处理或未经严格处理的生活垃圾直接用于农田,或仅经农民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后果严重。由于这种垃圾肥颗粒大,且包含大量的杂质,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据初步统计,累计使用不合理的垃圾肥,每人0.06公顷达10吨以上的土地,保水和保肥能力都下降10%以上。

(2)污染空气。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所,臭气冲天,老鼠成灾,蚊蝇孽生,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气释放。仅有机挥发性气体就多达100多种,其中包含许多致癌致畸物。

(3)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包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是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物。加上这些垃圾又大都地处湘江长沙段上游,所以垃圾场排放的污水,对长沙市湘江饮用水的安全,湘江水的环境质量,湘江水域景观和生态均有很大影响。

(4)影响市容市貌。如将垃圾焚烧,则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污染大气,并且促进酸雨的生成。且塑料制品在温度达65℃时,有毒物质会析出并渗入食品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和生殖系统都会产生危害。

三、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这些生活垃圾造成的危害,长沙市建立了多个垃圾场来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建立了湖南仁和环保有限公司——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同类处理设备最先进的垃圾中转处理场。它先将市区松散的生活垃圾集中,通过压缩减容后,采用大容量封闭式集装箱车转运到填埋场处理,有利于提高垃圾处理效率,降价成本,减少垃圾填用地,缓解交通压力,避免二次污染,节约能源,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长沙市的形象,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

此外,建造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垃圾处理场——长沙市望城县桥驿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填埋垃圾采取分层填埋、分层击实、分层覆盖的方法,防止污染空气。对垃圾填埋后产生的气体,前期排空焚烧,达到工业开采价值后,再利用其发电或供热。先把市区的垃圾集中起来,经过压缩减容后再用大容量集装箱转运车送到垃圾填埋场,能有效防止运输途中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提高垃圾处理的运行效益,并且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四、整治建议

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认识到处理生活垃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此政府采取了相当大的措施,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为了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漂亮、干净、整洁,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应有强制性措施来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

(2)给予废旧物品回收、加工企业一些优惠政策。促使垃圾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配套完整的设施。在商场、饭店、公园等地段繁华的地方增加垃圾箱的密度,设置分类垃圾箱。

(4)对乱丢乱扔现象进行制止,增强执法力度,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对生活垃圾乱扔者给予重罚。

上一篇:难忘的12岁生日派对作文下一篇:高中化学答题与应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