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收付制的问题

2024-05-03

国库集中收付制的问题(精选8篇)

篇1:国库集中收付制的问题

一、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是一种全新的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方式,它改变了几十年来形成的、我们已经习惯的财政资金按部门和预算级次分散支付的方式,必然引起各方面尤其是预算单位的强烈反映。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增加了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设立“账外账、“小金库”等现象也得到了有效地遏止,对一些部门和个人的既得利益有所影响,出现了一些预算单位或个人对这项改革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抵触的现象。

中西方在国库机构设置、管理运行机制、监督制约机制等各方面的差异从根本上看还是管理理念上的差异造成的。我国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中引入了各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跃发展。但是,这些优秀的管理理念却没有渗透到政府管理当中去,存在很明显的“库藏管理”的思想。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现代国库管理的新理念。如市场导向的理念,崇尚法治的理念,讲究效益、追求效率的理念,系统控制、合规守信的理念等。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并以制度的方式贯穿在财政管理的方方面面。中国在财政国库管理理念上的差距是无法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相比的。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运行中的风险。

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单一账户设置在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业务必须承受市场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带来财政资金的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在资金头寸紧张时,有可能挪用财政资金。第一,零余额账户带来的风险。如果支付过程中出现失误,按照财务制度应该退回财政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但是,零余额账户“只进不出”,已经发生的资金无法退回,代理银行普遍采取挂存在代理银行内部的临时账户上,待预算单位处理,增加了财政资金的风险。

第二,预算拨款凭证及退库凭证的风险。作为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支付库款的主要凭证,在国库支付系统开通后,既没有列入重要的空白凭证管理,也没有使用期限,拨款和退库时,只需在付款联加盖国库预留印鉴,其他联在传递过程中很容易被替换,形成潜在风险。第三,制度转型带来的风险。由分散型转向集中型国库模式的一个重大的风险是由“分散违规”转向“集中违规”,由低层次的违规转向高层次的违规。在那些由国库机构控制付款决策的国库模式中,集中违规的一种情形是在国库现金余额不足以支付所有支出单位的到期付款的情况下,国库机构往往根据同供应商间的私下交易比如贿赂或偏好来决定付款顺序。这样一来,按规划应优先分配的预算资金就被按国库机构的偏好次序分配取而代之,其结果就是预算执行结果同预算目标的偏离。再则,资金直接从国库经收处出入,减少了央行会计部门的审核环节,资金风险外露。

二、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对策

(一)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实行财政资金集中管理。

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将政府各部门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集中到中央银行或委托其他商业银行设立的“国库存款账户”,取消各预算单位独立开设的预算账户,实现财政资金的集中管理和财政收支的“双直达”。在我国,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结合具体国情,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国库管理制度。当前,在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必须注重以下配套改革,即以预算完整性为原则,加快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改革;以财政统一性为原则,完善部门预算制度;以决策法制性为原则,健全预算、决算的审

批程序,从而实现预算完整性、财政统一性、决策法制性和国库集中性的有效结合,构建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

(二)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国库的信息收集与处理功能。

现代化的电子网络信息系统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技术基础,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目前财政系统的计算机硬件配置是比较好的,但应加紧进行充实和改造,特别是加强软件开发工作,逐步建设成具有以下三个方面功能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1)负责政府部门(机构)的分类账户管理,及时掌握各部门和单位的财务状况;(2)与银行结算系统连接,利用银行部门发达的结算系统,处理政府部门的财务活动;(3)强大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功能,为财政管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实行预算执行和监督三分离制度,完善国库监督控制体系。

我国的国库监督体系主要由财政监督、政府监督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组成。财政部监察局和监督司负责国家财政资金收入拨付的检查和监督。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对同级各部门预算和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执行。这种监督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权责利既不明确也不对称,审计机关隶属于各级政府,缺乏独立执法的能力,权力之间缺乏制衡,监督约束软化。完善责任机制、强化执法监督,是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内部责任机制。通过法律法规的建设和管理系统的构建,在资金支付周期的各个阶段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并加强国库支付中心内部的制度性管理控制,以保证各项规则的顺利执行。此外,还应建立支付责任追究制度,防利用职权“寻租”。总之,要完善内部制度,最大可能地缩小“租”的存在,并加大寻租成本,减少寻租收益,使寻租的净收益小于寻租的净成本,从而把“经济人”的寻租行为引导、改变为寻利行为。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外部的综合、全方位监管制度。审计部门对国库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审计是外部监管最重要的一环。审计部应实施若干种不同的审计,其中包括事前审计、符合性(正当性)审计、财务审计和资金效益审计。审计部门的外部监督要做到独立、客观和公正,善于发现问题。可以说,审计部门每年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国库资金进行审计是财政内部监督的必要补充。人民银行国库对国库单一账户的支付具有监督责任,除了要严格依照财政部门的拨付指令行事外,对开立零余额账户的商业银行有关财政资金拨付过程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各预算单位和供货商要对银行资金结算速度进行监督,检查商业银行是否有故意压票、延期付款或对占用客户资金的违法行为。各预算单位还要监督有关机构是否及时、合法地审批单位的预算安排和用款计划,是否及时下达拨付指令并付款。

(四)减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阻力。

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遇到的阻力。在这方面的主要表现有:一是取消了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的各种账户,商业银行减少了信贷资金来源,银行信贷规模也随之降低,银行支持地方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将给地方政府带来较大的压力。二是虽然政府财政资金是属于国家的,但长期以来一直由预算单位分散使用,现在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将失去资金的直接支付权,同时会由此而减少存款的利息收入,部门的既得利益被打破,其理财积极性会受到打击,阻力很大。三是统一的政府采购,特别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可以依托于法制而明显地提高政府采购过程的透明性和严密性,减少政府部门大量的寻租行为,减少“权钱交易”等腐败行径。浙江省已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并且政府采购面逐年扩大,在此情况下,再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势必严重影响政府部门权力掌握者的利益,阻力可想而知。

篇2:国库集中收付制的问题

[提要]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国家财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制度试点到现在全面铺开,对促进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率、预防腐败发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分析与工作实践,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集中收付制度;预算编制;公务卡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20日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规范的零余额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属于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往财政性资金主要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缴库和拨付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财政性资金的拨付效率和规范化运作程度,有利于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过程的有效监管,有利于预算单位用款及时和便利,增强了财政资金收付过程的透明度,解决了财政性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

一、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

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开始到现在县、乡全面推开的8年时间里,完成了财政集中支付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转变,实现了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稳步推进了肃宁县直预算单位、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制度改革工作,成功实行了支付申请电算化管理和乡镇财政信息县级版网络连结工作,迈出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通过实施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财政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使资金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监督进一步强化。一是增加了资金调控能力。所有未支付到最终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资金都集中存于国库,使国库存款余额增加,大大增强了财政资金调控能力;二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资金拨付改变了过去分散、多重设置银行账户、层层拨付的状况,加快了支出进度,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强化了资金监管。通过运用支付网络对资金使用进行监控,提高了监控的时效性,实现了预算监控的全程化、明细化、动态化,不仅更好地保证了预算执行,而且能够从制度上有效地预防、遏制和纠正资金使用中的不规范操作和违规问题;四是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规范性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集中支付的实施。国库支付软件实行严格的“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出”制度,没有指标就没有支出。一般情况,部门预算下达时间较晚,当年的用款经费要在第二季度才能拨付,造成上半年预算单位的一些支出,无法实现直接支付,影响财政支出进度。

(二)单位、代理银行、支付中心工作繁重。在国库集中支付县、乡全覆盖和推进公务卡制度后,出具转账的支付凭证数量多,金额小,国库集中支付的工作量成倍增长。一方面就直接支付资金而言,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具直接支付凭证100多笔,遇到文教系统报账,日均能达到300多笔,凭证核对和盖章的工作量非常大;另一方面财政、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之间需要人工传递大量的纸质单据,核对纸质单据和电子数据成为日常繁重的工作任务,纸质单据的存档管理也给经办人员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再一方面,乡镇业务量大,支付数量多,财政所会计每周往返财政局、代理商业银行次数增加,路途遥远,业务办理很不方便。

(三)公务卡使用率不高,仍存在大额支出现金现象。一是预算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发卡人员较少,使用率较低;二是县级金融信用环境相对落后,制约公务卡的全面应用;三是虽然制定了《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但对预算单位不执行的没有有效的制约措施;四是少数预算单位受思想观念、支付习惯和受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支出方便或其他原因,违反《现金管理条例》和公务卡制度违规大额支出现金。

三、关于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狠抓制度建设,促进规范运行。一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与掌握国库改革中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健全与完善相关制度,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二是进一步规范与简化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操作流程,强化专项资金监管,进一步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提高了财政运行质量;三是全面落实新《预算法》的实施,深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建设,加大财政资金动态监控力度,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和高效运行。

(二)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城域网络建设步伐。国库集中支付的运行需要以健全高效的网络为平台,以快速反馈的信息为依据,这就需要财政、银行、单位之间有畅通的网络,预算单位可将分月用款计划以及需拨付的财政直接支付申请等电子信息通过网络系统直接传送至财政部门,实现财政资金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拨付的一体化,同时也方便了单位实时查询部门预算计划与执行情况,大大缩短了信息流转时间,提高了国库支付效率,这就迫切需要提升县级国库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真正实现财政信息资源共享。

(三)大力推进完善公务卡改革工作,有效防范大额现金支出管理的安全隐患。一是建立和完善公务卡网络系统,改善和优化用卡环境。构建覆盖所有县直部门和预算单位的专用网络,实现财政、预算单位、银行的网络贯通、系统贯通和信息贯通;二是严格规范现金管理。限制预算单位月累计现金支出额度和年现金使用量不得超过公用经费预算的百分比;三是联系代理银行为预算单位提供临时代发个人账户;四是引入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各预算单位使用公务卡和现金支出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公务卡的管理和监督运行,规范公务卡报销制度,加强对公务卡使用情况的动态监控。

(四)加强人员力量和业务培训。一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求财政、预算单位人员必须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软件,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熟练掌握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提升业务素质,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篇3:国库集中收付制的问题

1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

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是我国基层三级预防保健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基层三级预防保健网的最高级, 也是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落实到位的主要责任主体。县级区域的特异性, 决定了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其他层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差异性:从政治的角度看, 县级政权是国家序列中的最基本层次, 是具体实施国家政策法规的基本单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则是国家公共卫生政策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 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县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 是国家经济的基本单元,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从人口学的角度看, 基层人口占我国人口的2/3。

2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原有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已经严重不适应新形势下加强预算管理的需要, 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改革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构建我国公共卫生财政体系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 国家对公共卫生管理和调控逐步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 由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调控。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增长, 但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去在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中, 重调控职能, 轻监督职能, 特别是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发挥不够, 财政资金管理弱化, 监督乏力, 损失浪费严重。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就是要克服过去无法进行财政事前监督的弊病, 将财政监督由事后监督变成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并重。由此可见, 实行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仅仅是一项财政管理技术的革新, 同时也体现了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是同构建公共财政体系要求相一致的。

2.2 提高政府配置疾控中心资源效率的要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以划分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职能为基础的。只有明确了政府在国家事务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角色, 才能确定政府应该通过征税、收费、发行公债等方式筹集多少公共卫生财政收入, 分别用于哪些项目、各安排多少支出。换言之, 财政职能是政府职能的体现;财政收支必须体现政府职能, 必须反映政府各方面的行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之后,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政资金都将集中到财政国库, 正是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财政资金由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管理, 政府部门的支出行为变得更透明、更规范, 将有利于监督管理, 提高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

2.3 加强公共卫生财政预算管理的主要保障措施

预算管理应是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的统一体, 三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预算管理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改革的关键和重点。各地的预算编制改革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但依然存在着财政资金使用分散, 运行效率不高, 监督不力, 难以调控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财政职能的发挥, 也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中, 除了按照零基预算方法、综合预算原则、部门预算方式早编细编之外, 还必须实施预算执行管理制度改革, 推行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加强财务监督, 保证和促进预算管理改革的全面推进。

3 深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措施

3.1 增强认识

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过上百年实践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制度, 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文明成果。我国多年来的改革实践也充分证明, 该制度符合公共财政发展要求, 适应我国经济管理体制需要。随着改革领域的逐步拓宽, 改革深度的进一步加大, 必然会触及一些重大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 不可避免地会触动某些方面的利益, 这就需要领导层强有力的支持。为此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进一步提高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认识, 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改革决策上来, 从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出发, 自觉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 积极做好各项工作。财政部门也要与改革单位保持经常性联系, 主动听取意见, 积极解决实际问题。同时, 要继续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

3.2 提高投入绩效

一方面要考虑支持供方有能力提高服务, 一方面考虑支持需方有能力利用卫生服务。从原则上讲, 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以基层卫生机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和弱势人群为主要投入方向, 二是按照居民对公共卫生需求的思想进行投入, 则投入方向以支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为基础;一是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能的履行为导向, 则投入方向以基本卫生服务为基础。在建立公共卫生投入机制之后,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公共卫生投入的监管和评价机制。从宏观层次, 公共卫生投入的评价主要考虑投入水平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投入效果是否与卫生发展目标相一致;从微观层次, 应当建立机制确保公共卫生投入的使用效率和公平性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因此, 公共卫生的投入绝对不是资金数量的投入, 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分配和使用。

3.3 加强财务监督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仍然是预算执行主体, 财政部门只是在财政直接支付方面代替了单位的部分出纳工作。改革的规范操作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做好收支缴拨凭证的传递、记账、归档等基础工作;强化预算管理、用款计划管理、项目管理, 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程序;同时, 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制约机制, 做到经济业务事项与财务会计事项的相关人员、职责、权限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以强化单位内部财务监督。

3.4 提高人员素质

良好的组织机构是改革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保证, 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队伍, 就很难完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历史使命。财政国库部门是年轻的机构加年轻的队伍, 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和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应根据国库工作性质和工作创新要求,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既要造就具备广博现代财政经济管理知识, 对宏观经济、财政政策、金融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会计等较为熟悉的复合型人才, 也要培养默默无闻、踏实工作的业务型干部。

参考文献

[1]张国良, 闫冬良, 毛宗福.公共卫生事业的现状及改革设想[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6, 17 (1) .

[2]褚文君, 姚耿东.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5, 17 (7) .

[3]程开峰.关于中国国库现金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J].财政研究, 2005 (3) :25-27.

篇4:国库集中收付制的问题

摘 要 我国国库集中制度自改革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大大促进了我国财政改革体制的发展,使我国形成了新型的财政国库管理体系。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找出相应的对策,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则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改革 对策

集中支付制度是一种由财政部门统一设置的管理财政性资金流入及支出的国库的体系。即所有的财政性资金的缴纳全部由国库特定设置的单一账户进行核实,管理,同样的,国家对用款单位款项,统一由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采用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这两种方式进行拨发,也就是预算单位使用下拨的财政资金,但见不到资金,未使用完的资金则直接由国库的单一账户进行保管,回收,也就是把“每分钱都用到点上”,由财政部门统一规划,运作,更有效的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把握国家经济命脉发展趋势。西方较多国家采用这种设置国库单一账户控制财政上缴和拨发的集权化制度。

一、我国目前国库收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1.地区财政部门和基层预算部门认识不足,观念滞后

我国原先实行的制度是分级分散收付制度,是由财政部门,预算主管部门及预算单位分别设立的多重账户由下级向上级一级一级的上缴财政收入和由上级向下级一级一级的拨发资金到预算单位,把权限分散到各级部门,预算单位自行使用。而改革后的制度,则统一用国库单一账户进行下发,也就是预算单位使用下拨的财政资金,但见不到资金,未使用完的资金则直接由国库的单一账户进行保管,回收。这就使某些地区财政部门和基层的预算单位片面的认为这是中央集权的一种表现方式,削弱了地区政府的权利并且对基层预算单位对款项的自由性进行了控制,影响了对拨款的使用权利,因此以制度不完善,改革无意义等接口拖延,不配合国家的改革。

2.我国现行的国库法规和制度不成熟

《中央单位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银行支付清算办法》,《中央单位财政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等几个文件,只属于部门的规章,仅靠这几个文件还不能全面的规范我国的国库制度,而《预算法》,《国家金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却不能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其中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在有些关键地方很容易给人造成模糊,错误的印象影响改革前进的脚步。

3.相关人员素质不高,信息网络技术无法操作

我国国库制度自改革以来,建立了财政部门,管理部门,代理银行专线联网基础上的自动化处理流程,对国库核算电算化的要求提高了一个台阶。因此也就使各地区集中收付机构的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培训,各基层预算部门财务管理人员对改革后的业务知识,和系统信息的掌握需要进一步的学习,积累经验。而许多相关人员却抱着原先的观念不接受新的理念,对改革方案不熟练致使工作无法进行,产生纠纷。

二、推行国库收付制度的对策

1.相关部门,单位深入认识国库收付制度,转变观念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制度,所以各地区财政部门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就要剔除原先的思想,转换观念,重新认识新的国库制度。充分学习、全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能够熟练的操作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自身素质,消除误解,正确的向下级传达新的制度。而对预算单位则应该正确理解新的制度,适应新的管理方式,合理的运用国家下拨的款项,把“每分钱都用到点上”,切实的落实计划项目,努力克服旧观念,积极配合推动国家的改革。

2.尽快制定和修订健全的法律,为改革的进行提供法律保证

国库制度的改革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所以国家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针对于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法律,其全面涵盖各部门的权限,申请的要求,过程等管理全过程。修订原有的《预算法》,《国家金库管理条例》相关的法律和《中央单位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银行支付清算办法》,《中央单位财政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相关的部门规章制度,辅助新法律的修订,更好的完善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法律,科学分工,明确责任,减少纠纷,有效的推动进一步的改革。

3.加强业务培训,尽早适应国库管理信息系统

定期对各地区集中收付机构的工作人员和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从根本上使其充分了解改革的意义,熟悉改革的法律条文,相关制度,熟练的操作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操作效率,加强协调与配合,才能使财政国库的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丁丽君.对建立与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思考.市场周刊.2007.5.

[2]王蕾.关于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几点思考.中国商界.2009.3.

[3]金洁,杨柳.浅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沙洲职业工学院院学报.2005.6.

[4]岳民生.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利弊分析.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0.

[5]孙洁.关于国库集中收付实现形式的探讨.财政金融.2011.2.

篇5: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概念

(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三、财政收入收缴方式和程序

(一)收缴方式

1、直接缴库

2、集中汇缴

(二)收缴程序

1、直接缴库程序

2、集中汇缴程序

四、财政支出方式和程序

(一)支付方式

1、财政直接支付

2、财政授权支付

(二)支付程序财政

1、直接支付程序

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

背景

党中央中纪委的要求

党中央、中纪委对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明确要求“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行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改革国库制度,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财政部调研组到广西调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也要求把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作为反腐倡廉的治本性措施来抓。2001年11月5日,尉健行同志在听取财政部纪检组关于《深化财政改革,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的汇报后指示:“今后的中心就是要围绕财政部提出的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目标来改革,来加强。”2003年2月,中纪委在第二次全会上进一步提出,要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范围。

国务院的要求

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就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问题做出重要指示。朱镕基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对各项财政资金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收付。2001年l月13日,李岚清副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讲话中指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最终规范政府资金收付的最彻底、最完善、最可靠的模式。”2001年2月28日,国务院第95次总理办公会议原则同意了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上报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确立了中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改革的内容、配套措施及实施步骤。

改革方案明确提

出,在“十五”期间全面推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财政部的要求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财政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不改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权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不断总结和积累改革经验,加快改革的实施步伐。力争2002年底或2003年年初,在省级部门进行改革试点,并向地市推进。地方政府要为推进改革提供机构和人员保证。同时,财政部又明确指出,在政府管理层次较高的省、地(市)两级必须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所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它对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者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

总体来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具有三个特征:

(1)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支出由财政部门通过代理银行直接支付,财政资金不得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外运行。

(2)财政资金收入收缴和支出方式运作规范。

(3)财政设立专门的国库现金管理和支付执行机构。(国库收付中心)

国际上普遍认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具有三个优越性:

(1)可以加快资金的运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直接收入直接支出运转速度快;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都集中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这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同时,由于预算单位未支用的资金都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可以依法对结余的国库资金进行资本运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财政筹资成本,而且可以使国库资金得到增值,从而增加财政收入。)

(2)可以对资金的支付实行有效控制,提高资金支付透明度,防止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能从机制上减少或杜绝资金在预算单位滞留时间。同时,通过新的支出程序及与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联网,可以对每个基层预算单位、每一笔支出进行查询和监督,实现了财政监督由事后检查、秋后算账转变为事前审核监督、事中实时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监督,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现象发生。)

(3)能够及时、准确、系统的提供预算执行信息,有利于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正确决策。(环节少—速度快—有效提供国民经济收支信息,有利于宏观调控)

(二)我国国库集中收付支付改革的启动和主要内容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2003年启动的一项重大的财政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改变预算单位自行开设账户的做法,统一由财政在中国人民银行或商业银行开设,包括国库单一账户、零余额账户、预算外资金账户、小额现金账户和特设账户。

(2)规范收入收缴程序,将目前预算资金的三种缴库方式(就地缴库、集中缴库、自收缴库)简并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取消现行的某些收入通过过渡账户缴库的做法。

(3)规范支出拨付程序,改变目前由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到各部门,各个部门再层层下拨的做法,实行财政直接拨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基本消除资金流经环节多的弊端。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成效

2003年至今,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取得的显著的成效:

1、体现了科学理财和依法理财的观念。

2、增强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3、加强了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控制。

4、提高了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的透明度。

5、总预算会计管理基础得到加强。

6、国库现金管理有效降低了财政筹资成本。

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现代国库制度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实行规范和高效的财政资金运作方式,所有财政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库不单是指国家金库,更重要的是指财政代表政府控制预算执行,保管政府资产和负债的一系列管理职能。

我国建立的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主要包括四类账户: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财政专户、特设专户。

(一)国库单一账户

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并与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实现现金收缴入库和资金支付。国库单一账户按收入和支付设置分类账户。

(二)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

财政部门的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支出清算。

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在支出管理中,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在收入收缴管理中,财政汇缴专户作为零余额账户,用于非税收入收缴和资金清算。

(三)财政专户

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专户,按收入和支出设置分类账。财政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非税收入的收支活动,用于非税收入资金的日常清算。

(四)特设专户

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或授权财政部门开设特殊过渡性账户(以下简称特设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并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上述国库单一账户、零余额账户、财政专户、特设专户四类账户,构成了我国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在建立健全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和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由国库单一账户核算所有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动,并通过各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处理日常支付和清算业务。

三、财政收入收缴的方式和程序

我国收入收缴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

(1)取消收入过渡性账户,由财政部门为执收单位设置财政汇缴专户。

(2)规范收入收缴程序取消按财务隶属关系层层上缴收入。同时,规范收入退库管理。

(3)使用统一、规范化的执票收据。

(一)收缴方式

财政收入的收缴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

1、直接缴库。由收缴单位或交款人直接将应缴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2、集中汇缴。由征收机关(有关法定单位)将应收的应缴收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二)收缴程序

1、直接缴库程序。直接缴库的税收收入,由纳税人或税务代理人提出纳税申报,经征收机关审核无误后,由纳税人通过开户银行将税款缴入国库单一账户。

2、集中汇缴程序。小额零散税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应缴收入,由征收机构在收缴收入的当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

(一)支付方式

按支付管理实际需要进行分类后,按发出支付令的不同主体,设计了两种支付方式。

1、财政直接支付。由财政部门发出支付令的支付方式,称为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如工资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政府采购支出等。

2、财政授权支付。由预算单位经财政部门授权自行发出支付令的支付方式,称为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如购买 支出、零星支出等。

(二)支付程序

新的财政资金支付程序具体分为财政直接支付程序和财政授权支付程序两类。

1、财政直接支付程序。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按照规定程序上报支付申请,由一级预算单位审核汇总后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出支付申请,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及相关要求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后,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令,并同事向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发出支付清算信息。代理银行支付后,通过全国银行清算系统与国库单一账户实时清算,财政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划拨到收款人的银行账户。

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根据批复的用款计划,将批准后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通知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并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预算单位在月度用款额度内,自行开具支付令送代理银行,代理银行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向收款人付款,并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篇6:浅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内容摘要

1. 选题目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是当前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

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环节,是深化我国财政体系改革的有力措施。本文对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基础上推进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改革进行探讨。

2. 背景介绍:当前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在以胡锦涛为领导的党中央

倡导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引下,结合社会主义市场蓬勃发展的形势需要,积极思索研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我国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问题,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框架,2000年起我国从中央、地方试点单位开始逐步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市财政管理部门规范部门支出行为、加强财政性基金管理所采取的强有力措施。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概述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般也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包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收入收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管理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财政收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缴入国库;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将资金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即预算单位使用资金但见不到资金;未支用的资金均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进行管理运作,降低政府筹资成本,为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可选择的手段

三、现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1.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系统网络,电子信息化程度不适应发展的要求。

2.国家现有的与执行国库支付资金制度相适应的法律和法规不健全。

3.地方保护、部门既得利益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矛盾突出。

4.国库支付资金制度执行过程中应有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在国库支付工作中,最终处

置权在财政部门,随着财政对预算单位监督力度的加大,财政的权力也会相应增大,因而也提出了对财政的权力实行必要监督的新问题。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建议

1.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相适应法律法规体系,将改革成果固化在法律层面。

2.统筹规划,全面实施。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大改革范围,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实施。在增加改革部门的同时,还要继续深化和规范改革程序,扩大改革的资金范围。

3.进一步落实相关配套措施,促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协调发展。

4.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扩展集中支付系统功能。坚持应用与安全并重的原则,实施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在与部门、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联网后,要将财政核心业务信息与外网相隔离,提高系统安全管理水平。

5.建立健全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和国库集中支付监督制约机制,对财政资金活动全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强化资金支付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建立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财政资金支付清算的内控管理制度和相互制衡机制建立健全财政外部监督管理制度。

6.建立对代理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代理银行规范,高效地开展工作。

五、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意义

实施国库收付制度的意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财政收支缴拨方式,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李临风

2010年10月23日

参考文献:

[1]张治强 对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的探讨[期刊论文] 经济研究导刊2007(2)

[2]王昕 高等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问题探讨[期刊论文] 会计之友 2009(15)

[3]郭仓金 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期刊论文] 农经财审 2011(01)

篇7:国库集中收付的账务处理

------------------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增加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如何结合会计委派制集中核算的业务特点,使会计核算中心的账务处理方法科学化、规范化成为关键。

一、本级财政部门统一调度会计核算中心资金的账务处理

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根据财政资金的储备情况调用会计核算中心(某些地方称“会计工作站”)“基本户”银行存款,需出具合法的批件和收款收据。会计核算中心建立独立的核算体系,真实记录与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发生的资金往来,代理单位的银行存款数额则不发生变动。

调出时,借:暂付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行政单位)

其他应收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事业单位)

贷:银行存款—会计站基本户

调入时,作反方向会计分录。

二、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根据各会计工作站备用金实有数,核拨部门预算款项的账务处理

1.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拨入部门指标款时(资金没有发生空间位置转移),入账依据有单位收款收据、部门预算和预算审批表。

行政单位会计分录:

借:暂付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

贷:拨入经费——经常性经费

——专项经费

预算外资金收入

事业单位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

贷:财政补贴收入

拨入专款

事业收入——财政专户拨款

2.发生支出项目交由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直接支付时,入账依据有发票、合同和工资表等。

行政单位会计分录: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预算外支出贷:暂付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属于固定资产的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事业单位会计分录:借:事业支出专款支出贷:其他应收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属于固定资产的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3.授权会计核算中心支付时,入账依据有发票、合同和其他支出资料等。行政单位会计分录: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专款支出预算外支出贷: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属于固定资产的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事业单位会计分录:借:事业支出专款支出贷: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4.本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通过银行划入上述部门预算指标款项时借:银行存款——基本户存款贷:暂付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其他应收款——财政国库部门——明细科目(事业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运行中的四大问题

------------------

正确处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依据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相分离的原则,但“分离”不能造成“脱节”。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行使的只是日常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原有的筹集资金,正确执行经财政部门批准的经费预算和财务计划,管理本单位的财产物资,制定本单位具体财务管理办法;参与单位业务活动计划制定,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等职能不变。从客观上讲,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注销了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从原单位分离出来交由会计核算中心异地统一行使,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的脱节。为防止两者脱节,在目前会计核算中心职能未做大的情况下,要求单位财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除做好本单位的报账工作外,还要继续搞好经费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做好财务收支活动的分析、总结;根据会计信息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等财务管理工作。同时核算中心要注重同试点单位的联系,加强对账与盘点工作,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并且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项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试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更需进一步加强。从这种意义上讲,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试点单位财务人员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有些部门和人员误认为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财务工作全部交到核算中心了,财务人员没有用武之地了,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否则,将导致试点单位财务人员锐减、财务职能弱化的现象。如不及时予以纠正,将不利于单位加强经费管理,不利于各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正确处理监督和服务的关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政监督的职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首先,使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转变为刚性较强的外部监督。会计集中核算后,虽然在资金的使用上各单位责权不变,但失去了直接控制和使用资金的权利,所有业务开支须在会计核算中心核报,一切业务置于核算中心的监控之下,束缚了一些人的手脚,给铺张浪费等腐败现象亮了红灯。其次,会计集中核算实现了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支出的全程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可以通过对试点单位全部经济活动中每笔具体会计收支事项合规性的核报,实现对单位开支标准、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等多种财政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从而达到对单位财务管理全过程的监控。

会计集中核算使会计监督的职能在深度和广度上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财政资金挤占、挪用、截留、浪费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但会计核算中心的根本宗旨是为试点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把这个根本宗旨落到实处,一是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试点单位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上狠下功夫。二是要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要保证资金运行安全完整。四是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广泛认真听取试点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对中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正确处理现行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的关系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比较突出的矛盾之一是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

较大差距,如何把握好既坚持规章制度,以达到节约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试点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一方面,作为实践产物的制度和标准总是滞后于实践本身的发展,如果对超出标准的开支一律不予报销,则有可能影响各部门、各单位行政任务的完成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统一财务制度开支标准是行政事业财务工作中正确处理事、人、钱、物四者之间关系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如果对超出规定的开支只要单位审核后就一律报销,这不仅违背了财务制度,放弃了会计监督,而且还可能助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最终也不利于各部门、各单位行政任务的完成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处理好执行制度与实际支出的关系尤为重要。

关于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定位和发展趋势

1.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部门预算改革的执行。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细化预算编制。预算单位所有的收支都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遵照执行;财政部门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注重追踪问效。实行部门预算,各预算单位则必须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将原来分散的、多头管理的资金统一集中编制一本预算,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会计核算体制,虽然各预算单位的财务自主权、资金使用权和领导签字权不改变,但其原先多头开设的账户被取消,所有资金将纳入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开设的账户,所有开支在单位审核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入账,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部门预算,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专款专用,防止资金相互挤占、挪用。

2.会计集中核算符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向。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包括预算收入集中入库和预算资金集中支付两方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统一开设账户,相应设置总会计、资金会计、统管会计等会计岗位,负责各单位现金、转账、汇兑等资金结算和经费拨入、支出、往来款项的收付等业务。专项业务支出按照限额审批程序审批后,集中在核算中心支付。日常零星开支建立备用金制度,各单位凭发票到核算中心报销。通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和监督各单位每笔资金的流向、流速、流量,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等现象,从而逐步建立起“统一收付、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和“单一账户”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形式。

另外,会计集中核算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有效补充。这是因为:(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解决了预算资金收付环节的控制问题,可以从源头上控制预算资金的使用方向。但是如何保证对使用财政性资金数额较大的单位和项目,真实、准确地了解其资金需求,参与预算编制的全过程,以及对财政资金到位后的日常管理和监控问题,仅依靠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还不能完全解决。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一是可以使财政监管深入到预算编制的各环节,具体参与和了解预算编制及用款情况,从根本上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加强对预算单位日常的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财政管理体制,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财政收付信息系统和银行支付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与银行在同一大厅办公的优势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3.改革目前会计集中核算的模式和方法,适时实现转轨。为适应上述三大职能的需要,现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模式和方法急需改革。首先,应开设核算中心总账户及试点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以适应国库集中收付的需要,实现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之目的。其次,是逐步实现具体日常会计核算向财政监督、财政

篇8: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相关问题的思考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财政部门实现对财政资金集权式管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我国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方法。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包含对公共收入从获得到划入国库的全过程实施监控和对财政资金从预算分配到拨付、使用额度, 银行清算以及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支付的全过程实施监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可以有效地保证财政预算的阳光性, 极大地减少贪污腐败的产生, 并具有预算执行严格, 外部审计监督机制完善等特点。目前工资支出, 政府集中采购支出, 用公务卡结算的小额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构成了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的主要内容。

二、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给预算单位带来的影响

(一) 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影响下, 预算单位清理规范了基层预算账户, 提高了资金的运行的透明度和效率。传统模式下财政资金大量沉淀在预算单位账户中, 造成了财政资金被挪用和截留现象的发生, 成为了贪腐的温床。现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到最终收款人, 使得资金周转更为安全高效, 成本更低廉。此制度摒弃了传统的层层划转的支付方式, 实现资金管理方式的调整和改善。

(二) 强化预算单位预算的事前审核, 细化预算编制内容, 推进预算执行的绩效管理。在实施国库集中收付之后, 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的监督模式从事后监督提前为事前和事中监督。这不仅能提高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 并且能够极大地减少各类贪污犯罪现象的发生, 保证单位资金的规范化。

(三) 更新了预算单位用款概念, 有助于提高预算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能够全面推动行政事算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由粗狂型向集约型转变, 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国库集中收付还能够规范和监督会计核算方式,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奠定了基础。

(四) 促进完善预算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一直是预算单位的薄弱环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推广, 优化了资源配置, 提高了运行效率, 这要求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强化和完善。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带来的问题和风险

(一) 预算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按照制度要求, 国库资金的使用需先根据部门预算上报用款计划, 待财政审批后, 预算单位才能按项目的类、款、项安排资金使用, 未列入预算的不安排支出。但预算单位一般由财务部门根据过去年度的用款额度与经验对经费的使用进行估算后再申报, 这就使得实际用款金额会有出入。部分单位未能严格根据财政预算来使用资金, 从而呈现预算执行不力的问题。随着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 部门预算改革成效显着, 但是仍然存在有的项目不能合理确定金额, 致使预算确定的资金与项目实际需求有出入。

(二) 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由于长期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 预算单位普遍不重视内部控制, 管理层内控意识薄弱。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有的管理者会认为经济业务财政部门会代为把关, 更加不重视内控。会计人员只是按制度走形式, 不能真正起到会计管理和监督作用, 导致一些真实度低的经济业务无法及时发现。实务中财政授权支付占比例很大, 授权支付方式下财政缺乏对经济业务真实性的审核, 容易导致内控失效。而且由于财政授权支付金额一般较小, 审计抽样时不容易被发现。还有专项经费相关支出在资金额度拨付前财政不会垫支, 需要预算单位自行垫付, 额度拨付的不确定性会带来财务风险, 还会影响专项项目的展开。由于内部沟通不畅, 专项项目的相关人员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并不了解, 导致年底突击花钱, 预支费用, 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三) 增大了财务核算方面的难度

国库集中收付流程繁杂, 录入时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容易搞错, 录入的支出经济分类与入账的会计科目经常不一致。有的同一科研经费项目既有国家财政授权额度也有地方财政授权额度, 容易录入错误。会计核算既要与国库集中收付系统中的部门预算额度指标对应, 又要满会计制度的要求, 使得会计核算的难度有所增加, 同时也加大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由于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系统的业务逐渐增多, 开票的业务量加大, 同时对账工作的难度有所增加, 有时手工对账显得力不从心。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全面发挥。

(四) 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当今社会信息和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但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之间还未实现信息共享, 许多内容仍需要人工录入完成, 出错不可避免。还有财政零余额账户与财务软件不兼容, 造成同一笔业务在两个系统中要重复录入。

四、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议

(一) 细化部门预算, 重视决算

预算支出要根据功能和经济分类编制, 以满足与国库集中收付系统相衔接的需要。在使用项目预算的时候会计人员要严格监督预算的执行, 项目支出等要及时与立项相关人员核对支付款项, 指导资金的使用, 杜绝寅吃卯粮的现象。预算单位应当以年度财务报告、预算报表、决算报表等会计资料和经济活动为基础, 采用财务分析方法对年度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编制来年的预算。

(二) 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内部相关部门对于重要事项都应该集体讨论通过, 不得将领导的权威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单位内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要相互牵制, 不相容岗位要分离。根据员工管理能力的差异授予与之相应的职责。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执行的, 是人就会犯错误, 要想内控完全有效是不可能的。因此应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应找出具体的失控环节, 明确自控关键点, 不断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要的要求, 无论从专业技术水平, 政策理解执行能力还是会计职业道德都需要予以加强。

(三)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相融合, 可以提高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 精简工作流程,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有力的防范舞弊现象的发生。虽然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 但该中心只对票据的真实性负责, 至于经济业务的真实性预算单位要严格把关, 不要认为把责任全推给票据中心就可以。该制度下会使得会计核算被认为分割, 影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对于这点希望票据核算中心能够加强信息化建设, 使单位发生的每笔业务都能够及时查询, 方便对账。另外一些最新的政策条文也可以过信息系统及时传达给预算单位, 方便预算单位配合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

(四) 推行国库集中收付电子化

随着国库集中收付系统电子签章的应用, 为财政部门、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三方的电子化支付管理扫平了道路, 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财政部门应建立一个大数据库, 实现各个财政管理子系统的信息共享, 使一个预算单位的所有资产信息、采购信息、零余额账户信息等实现透明化, 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在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实现会计核算中心与财政数据库对接, 简化财务信息的录入流程。

五、结束语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世界上多数经济体普遍实行的国库资金管理制度, 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做法与规则, 其优越性显而易见。未来, 伴随着国库集中收付电子化改革的推进, 公务卡制度的日趋完善, 会促进预算单位财务信息更加阳光化, 财政部门的监管更加高效。

摘要:分析了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以来带来的变革及面临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国库集中收付,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会计集中核算

参考文献

[1]宫秀清.行政事业的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融合浅析[J].时代金融, 2016 (01) :127-129.

上一篇:百世快递业务服务合同下一篇:2015青海选调生考试时政热点:为夺刀考生单独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