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人际关系读后感

2024-05-14

沟通与人际关系读后感(通用9篇)

篇1:沟通与人际关系读后感

近日,反复阅读董事长的一封信,感到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作为恒星一名老职工,我感到了恒星的诞生,经历了恒星的发展,体验了恒星的辉煌,8年拼搏,实现了当初的夙愿;8年奋战,改变了焦湾的面貌;8年拼搏,换来了我们恒星人幸福的笑脸。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公司的飞速发展,工资、福利待遇的逐步改变,一些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忘记了当初艰苦创业的磨难,忘却了自己是一名恒星人。董事长言辞犀利,剑指邪弊,严厉不失慈祥,苛求不失柔情,使我们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情感的撞击、心灵的碰撞。从恒星诞生到现在,公司在董事长呕心沥血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走到今天,如果没有董事长的英明领导,我们不可能每月拿到几百甚至上千元的工资;不可能骑着豪华摩托车,风驰电掣,也许仍骑着自行车,走在泥泞的沟窝里;如果没有恒星,我们也许在分村小道上徘徊流浪。董事长的英明大度给了我们一切,每年颁发的奖品比例为5:1,这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每月的劳保福利,每年的工作服,每年的大会餐,董事长给予我们太多太多了,可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辜负董事长的一片苦心、热心和爱心呢,又有什么理由不支扪下心思、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回报恒星呢?我来到恒星已多年,从我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董事长那种仁爱慈善的温情,感受到董事长那种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感受到董事长对事业的那种“任你东西南北风,咬定目的不放松”的坚韧执着。我深深地被董事长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感动着,这是激发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全体员工朋友们,作为一名恒星员工,我们应该为拥有这样的董事长而骄傲和荣耀,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来报答董事长对我们深厚的爱,我们要真正地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工作作风,革除不良陋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每个人都要以崭新的面孔,迎接明天的太阳,决不辜负董事长寄予我们厚重的期望。

篇2:沟通与人际关系读后感

3月24日,厉校长亲自组织和召开了相关的座谈会,我们回味着活动的场景、细节,畅所欲言,寄托理想,书写信念,谋划着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奏响了扬帆远航的号角。

对于参与活动的每一个领导层面的人来讲,感受是不同的,对于活动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的认识也是有差别的。作为实验中学的教师和班主任,我希望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信任责任意识、创新变革观念、奉献合作精神、坚韧执着理想。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年龄阶段及社会活动中的特殊位置,他们在参与各种活动时会表现出区别于其他群体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人格倾向。假使人生发展是一条直线,那么初中学生所处的时期就是一种蜕变、一种转折、一种转型、一种变质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人的一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作为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各种正确的引导,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典型示范:在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班内,段内,校内等)树立层次不同,远近各异的榜样和典型,发挥榜样的形象性、示范性和感染性作用,促使学生产生赞赏、敬慕、仿效等情感和行为动机,达到学习效果。

(2)情景感染:我们在活动中能够为实现“目标”而持续“划桨”是因为活动情景对参与者有具大的感染力,使参与者受到美的熏陶、思想的影响和情绪的调动。

(3)激励机制:运用评比、竞赛、奖励等手段,可以促进参与者奋发向上,也符合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比如:我班开展的科任教师对班级课堂评价机制,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4)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如:对积极思想道德的模仿,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对应承担的责任的理解。

篇3: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首先, 明白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提及“人际关系”就必须解释“关系”的具体内涵。“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概念, 不仅帮助理解中国社会的交流与交际基本模式和结构, 同时也是中国人用以处理其日常生活事务的基本方式。在交流中, “关系”这个概念使用非常普遍。有关中国人“关系”的研究很多, 但是“关系”并不是一个从来就有的词汇, 它是在现在人们实际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具有现代意义的词汇, 真正使用也非常晚, 但是我们追朔有关历史, 中国古代很多先贤就对“关系”有过多种表述和阐释。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的“伦”指的正是关系, 在儒家看来, 人是一种关系的存在, “天地宇宙和人类社会都必须处在情感性的群体人际的和谐关系之中”。除儒家之外, 其他各家古代思想流派也对人际关系有着一定的思考和阐释。[1]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人际关系定义的多样性, 在不同的研究著作里定义也不尽相同。广义上讲,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这其中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等, 但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角度上讲,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感情基础上的相互联系。除了对人际关系, 还有专家对其内涵如基本维度做了相关研究。研究发现, 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当互动双方在“尊卑”的维度上表现出互补性行为 (一方的支配行为引发另一方的顺从行为) , 而在“亲疏”维度上表现出对等性行为 (如一方的友善引发另一方的友善) 时, 双方关系比较和谐;相反, 当互动双方在“尊卑”维度上表现出对等性 (双方都带有顺从) 时, 而在“亲疏”维度上表现出对立性行为 (如一方友善, 另一方却带有敌意) 时, 双方关系容易紧张。另外, 在人际关系的类型及人际关系的测量方面, 也有很多专家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中, 和谐的社会关系尤其重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常表现为人与人之间能够求同存异, 取长补短, 通力合作等, 而且情感方面比较容易沟通, 在生产劳动中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使人的劳动能力和才华得以最大限度的施展。在具体的交往中, 人际关系网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把别人看作跟自己一样的人, 尊重他人的个性, 乐于与他人沟通, 了解他人的需要、思想、感情, 只要这样, 相互之间才能和平友爱、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另外,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要立足长远, 把人际关系看成一个整体动态过程,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用宽容包容的心态, 用相互促进、相互帮扶的行为方式, 去营造宽松的人际环境, 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而使个人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

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方式, 也是一切社会赖以形成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讲, 沟通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 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沟通的类型有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其中语言沟通是最常见的, 也是使用最普遍的。在社会交往中特别是在人际关系的促进中, 人际沟通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是它协调作用, 适当的人际沟通可以使沟通者心理得到某些满足, 使心理得到平衡;第二个作用就是适当的心理沟通可以起到健康保健的作用。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人际沟通是人类个体生活中不能缺少的行为, 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充分的思想感情的交流, 是个人心理健康成长所必须的。第三个作用就是, 正常的人际沟通可以使社会信息得到必要的传递。

然而, 究竟如何正确沟通才能促使或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呢?曾有个学者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之间的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关系就像手上的一杯沙子。如果张开手, 松松地捧着它, 它会在你手掌里原地不动。但如果用手挤压, 想把它捏紧, 那么沙子就会从你的指缝中漏出, 结果你只能捧到一小点, 而大部分的沙子都流掉了。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只有恰到好处地去沟通, 尊重别人, 给别人以自由的空间, 那么你与别人的关系就不会遭到破坏。反之,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正确地去沟通, 对它的占有欲太大, 那么你们的关系就会从身边遛掉, 你最终会丧失它。所以说, 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首先要面临的是学会正确处理人际沟通的问题。

首先要树立自己良好形象, 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日常生活中, 自己的形象对我们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塑造是大有裨益的, 它能在无形中增添别人对我们的好感, 在人际交往中, 也有很大的优势。我们的形象一般分为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外在形象为个人的衣着、谈吐、礼仪等, 而内在形象则为处世态度、人格、学识等。在一般的社会交往中, 良好的外在形象是对人起码的尊重, 才能为一个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奠定一个稳固的基础和前提, 但是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人的内在形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是靠个人的修养、个人素质、自己魅力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个人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需要面对不同的人, 需要处理不同的事, 比如在家庭、单位、社会等不同环境下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具体角色的扮演形式, 取决于各个具体环境的要求:家庭里, 需要保持一个顾家有担当的丈夫形象, 单位里需要维持一个勤奋努力的好员工形象等, 但是在各种角色的扮演中,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见贤思齐, 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心地善良, 作风正派的人。同时不断追求进步, 努力学习, 积极创新, 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 这样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人格魅力。

其次是要正确待人, 心态要公平公正。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 怨恨, 猜测, 冲突等都是由于相互沟通发生了困难, 说到底就是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每个人要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为他人考虑, 学会顾忌他人的感受, 这样才能容易理解别人, 关心别人, 爱护别人, 当出现了分歧和矛盾时, 才会理智地去解决。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在对待别人时, 要有开阔的胸襟, 识大体, 顾大局, 理解别人, 当别人犯了错误时, 要委婉提出, 而不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指责, 同时也要耐心地帮别人改正错误, 对心地善良的人要真心地对待, 态度要诚恳, 人之相容, 不但是做人的美德, 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另外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要有原则和立场, 要敢于同坏人做斗争, 对小人要防范, 不要疏忽大意, 害人之心不可有, 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总之,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 态度要正确, 心态要平和。

第三点就是要尊重人的个性, 并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所说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并不是要追求一种无原则的“一团和气”, 更加不是泯灭人性特征的和气, 而是要到达相互尊重对方的团结。“夫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 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稗同, 尽乃弃已。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 以成百物……声一无听, 物一无文, 味一无果, 物一不讲。”[2]和而不同, 既是社会事务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尊循的准则。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 在人际交往中, 我们不应该把个人的意志强加给交往对象, 认为对方应该这样做, 应该那样做;而是应该相互尊重。要在尊重他人个性的基础上, 追求人际关系的高度和谐。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使交往双方由于相互感到获得尊重而产生一种更加积极交往的愿望和行为, 从而使人际交往处于一种和谐友爱的氛围。

另一方面, 在强调个性的同时, 也应该注意到,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需要持续的沟通和交流才能继续维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情感需要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一个需求。现代女作家庐隐曾写道:“人生若无情感维系, 活着究竟有何趣?春天的玫瑰花芽, 不是得到了太阳的照拂, 怎能露出娇艳的色泽?人类生活若缺乏情感的点缀, 便要常落到干枯的境地了。”的确, 人是情感动物, 人的心灵需要情感的慰籍, 缺乏情感的滋润, 心灵会不断枯竭, 人生也黯淡无光。所以, 情感交流是人是否幸福快乐生活的重要标志, 情感是沟通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 是我们培养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富有生命力的血液。人际和谐离不开情感的交流,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营造离不开情感的交融。因此, 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加强情感沟通与交流, 消除不应有的误解和隔阂, 用自己的真心、真情换取他人的理解与真心相助, 在满足他人情感需要的同时获得付出与给予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从而增强自己人际交往的信心。这样, 人际交往就会处于一种良性循环, 最终促使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由于交往沟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息息相关, 所以有效的沟通是关系到人们社会心理、社会交往、经济合作、素质教育及社会文明的大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 人际沟通实际上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重要课题。”[3]

人际沟通是一个过程, 它的最终目的是良好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就个人来说, 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 人际关系是种社会资本, 通过这种社会资本, 可以更容易获得某些信息并提高我们的社会生存能力。我国古代文学智慧都说明了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等等。这里的“道”和“人和”就是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以自己更加熟悉自己周围的环境和同事, 可以使自己郁积在胸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 与别人或是同事交往中, 可以使自己更加自信, 更加开朗, 也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调节人体生理功能, 防病疗疾, 抗老防衰。人在交往中, 不良的情绪得以宣泄, 郁闷的心情得到排除, 精神可以升华。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 亲朋好友的关怀、帮助和安慰, 可使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减少心理压力。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 “除了知心挚友以外, 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疏通心灵之郁闷。”可见,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我们日常生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人的本质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 人的一生都是再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与不同的人在沟通, 形成不同的人际关系, 也就是说,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的发生, 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对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直接影响其工作和学习, 严重的还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所以, 在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一些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原则, 注意人际沟通中的技巧。

摘要: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 无论是处于自然性还是社会性出发, 人都会有各种需求。西方学者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七种, 其中他强调了社会情感需求对人的重要性。然而属于这一范畴的人际关系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如何去学会沟通, 如何去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人际关系,人际沟通,个人魅力

参考文献

[1]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左丘明.庐隐选集 (上) [M].福州:福州人民出版社, 1985.

篇4: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分析

(一)设置依据

护理礼仪是护理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护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服务于人的职业。在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需要用70%的时间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近年来护患冲突明显增多。据调查,临床上80%的护患冲突是由沟通不良造成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设置这门课程。

(二)课程性质与地位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是护士职业考试科目之一,是一门人文修养课程,属于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主干课。在接受了学校护理教育的学生要打开社会的大门,进入护理行业,并成为一个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需要一把宝贵的钥匙,这就是“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它是护士学生社会化、职业化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课程发挥实践作用的桥梁。

(三)教学内容和目标

根据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计情境,整合教学内容。把“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设计成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以下五个情境:礼仪与沟通认知、交往礼仪、仪表礼仪、护际沟通、应聘礼仪。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护理礼仪及护际沟通的基本知识及规范,要求学生具备从事护理专业所必需的职业礼仪修养及与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有效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对学情的了解以及学法的指导、教法的应用,都对顺利实施教学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开课对象是普通大专护理一年级学生,这个学生群体的特点是:高中毕业跨入大学校门,对护理专业及职业形象缺乏基本认识;但他们精力充沛,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动手,对实践教学环节兴趣浓厚。学习特点:以前课堂学习时间较多,以文化理论知识为主,较少涉及礼仪与沟通方面的知识;而高职高专的学习更强调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理论讲授法、示范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轻松掌握知识。

2.教学重难点。重点内容为常用护理礼仪及人际沟通的运用。难点是常用护理礼仪及人际沟通内涵的内化及提升,是因为内在。难点突破主要是专业文化“德馨技精博学笃行”所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以及教师本身人格的影响。

三、教学互动单元举例

实训课的展示:规范学生的着装,基本姿势的训练,工作中的行为训练。

(一)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护理工作中沟通的技巧,很好地运用沟通礼仪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重点是沟通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难点是运用所学沟通知识,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

(二)教学过程

1.小组集体备课。让学生通过教材、互联网等作临床护际沟通的调查,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分组提交报告。

2.分小组汇报搜集到的护际沟通案例,根据实践报告简单交流感受。课堂导入:请同学们想一想,导致护患冲突原因是什么,有效沟通的技巧有哪些?由此引入新课。

3.接下来教师精讲护理工作中能促进有效沟通的方法。如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在案例中得到启发。案例:护士小王遇到一个脾气不好、蛮不讲理、要求苛刻的老爷爷,为了能和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小王没有过多安慰的语言,没有过多照顾的行为,而是默默听他在表达,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这一案例,教师先启发,再让学生分析讨论,最后得出学会聆听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的结论。

4.通过汇报交流和教师讲解后,最后用5分钟的时间安排课后的任务:每组同学自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围绕沟通礼仪及技巧在临床工作中的运用进行精心的准备。

5.用2学时的时间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完毕后学生进行分析:在这个情境中用到了哪些沟通礼仪与技巧?运用是否恰当?具体材料的呈现,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学生充分感受正确使用沟通礼仪而产生的和谐人的际关系及不正确的沟通方式所带来的结果。例证法将本课重难点分析到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6.最后用2学时的时间进行沟通考核。采用两个同学一组,一个扮演护士,一个扮演患者,抽签选取情境,进行护患沟通。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同时也加强了沟通礼仪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常建坤.现代礼仪教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何浩然.中外礼仪[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峥.人际沟通[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篇5: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 关于朋友

记不得在哪里看到过这么一句话,“认识的人多了,朋友却少了”。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不懂的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或者说是想不明白、不能理解。然后,上了大学,开始有点感触了。

对于选修课,说实话,以前真的只是抱着一种拿学分的心态。然后上学期选课的时候看到了这门《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忽然发现自己对这个很感兴趣。对于我们这些八零九零的大学生来说,真的缺少了太多太多的与人沟通的机会和方法,或者说,我们不懂得怎么与人沟通。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停留于文字表达,上网,电脑,飞快流利的敲打着键盘,表达我们以为的“沟通与了解”。而在现实中,我们忽略了多少身边的朋友。渐渐地,我们开始害怕现实中的交流,面对故友,我们不懂得怎么叙旧,只是形式化的寒暄着。面对陌生的新朋友,我们不懂怎么样去相互了解,只是生硬地询问着彼此。然后我们发现,老朋友疏远了,新朋友还没有深交,于是就验证了那一句话-----认识的人多了,朋友却少了。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还会经常与以前的朋友联系。后来时间久了,有太多的借口纵使我们忘记了联系。也许一个人一生能碰到的知心朋友没有很多个,真正愿意分享一切的朋友更是屈指可数。时间总是很无情地摧残一切,你斩钉截铁地宣誓它的永恒,却还是会在时间的空隙中不经意地流走。

也许他/她被你遗忘在某个角落了,记得曾经你们很要好的,记得曾经你们手拉手一起上学,记得曾经你因为他/她不给你抄作业而很生气,记得曾经你们很单纯地说好要做一辈子的好姐妹或者好兄弟,记得曾经你们一起骑着单车享受着放学回家的路总有说不完的话,记得曾经你伤心难过的时候总是他/她第一个给你安慰,记得曾经你看到他/她不快乐也会跟着泪流满面,记得曾经你们一起躲在角落默数着分别的距离,记得曾经你们说好不要分开要念同一所高中还有大学,记得曾经你们信誓旦旦说好即使分开也要经常联系,说好不会忘记,说好别离不哭泣,说好要快乐做自己,说好的,我们还记得吗?也许我们的记忆太过隐蔽了,上面长满了爬山虎。

很想念他/她们,就发条短信吧。他/她们会很快乐地记得你还有你们。也许你太忙了也许你早失去了他/她的联系,也许他/她的轮廓也已经很模糊了,也许你有点失落有点懊悔有点心/新的触动了。朋友总是美美的,却在不经意地渐行渐远,彼此凝望…守候。

 关于能力

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新泽西的一家分工厂,过去曾因管理混乱,而差点倒闭。后来总公司派去了一位很能干的人物,在他到任后的第三天,就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偌大的厂房里,一道道流水线如同一道道屏障隔断了工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机器的轰鸣声,试车线上滚动轴发出的噪音更使人们关于工作的信息交流越发难以实现。由于工厂濒临倒闭,过去的领导一个劲地要生产任务,而将大家一同聚餐、厂外共同娱乐时间压缩到了最低线。所有这些,使得员工们彼此谈心、交往的机会微乎其微,工厂的凄凉景象很快使他们工作的热情大减,人际关系的冷漠也使员工本来很坏的心情雪上加霜。组织内出现了混乱,人们口角不断,不必要的争议也开始增多,有的人还干脆就破罐破摔,工厂的情势每况愈下这才到总部去搬来救兵。这位新任的管理者在敏锐地觉察到这一问题的根本之后,果断地决定以后员工的午餐费由厂里负担,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留下来聚餐,共渡难关。在员工看来,工厂可能到了最后关头,需要大干一番了,所以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其实这位经理的真实意图就在于给员工们一个互相沟通了解的机会,以建立信任空间,使组织的人际关系有所改观。在每天中午大家就餐时,经理还亲自在食堂的一角架起了烤肉架,免费为每位员工烤肉。一番辛苦没有白费,在那段日子,员工们餐桌上谈论的话题都是有关组织未来的走向的问题,大家纷纷献计献策,并就工作中的问题主动拿出来讨论,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

这位经理冒着成本增加的危险拯救了企业不良的人际关系,使所有的成员又都回到了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去了。尽管机器的噪音还是不止,但已经挡不住人们内心深处的交流了。两个月后,企业业绩回转,5个月后,企业奇迹般的开始赢利了。这个企业至今还保持着这一传统,中午的午餐大家欢聚一堂,由经理亲自派送烤肉。

有人说“成功=30%知识+70%人脉”;更有人说“人际关系与人力技能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因为人永远不孤立,我们和所有的东西都会发生关系,而生命中最主要的,也就是这种人际关系。由此看来,要想成功,就首先应该知道并灵活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与情感的传递过程。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有一种对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人力技能环境的需求。根据权威组织学家的统计分析,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工作上失败,不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或工作动机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人际关系处理和人力技能上的失败。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素质、人格和品德。谁都明白处世之

难,谁都渴望处世圆满,我们常常会因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不和谐而苦恼和惆怅。圆满的人生不仅限于个人的独立,还须追求人际关系的成功。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称赞是人的共性。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处理好你的人际关系和培养好人力技能都是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资本。《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靖崎曾说过:“我富有的父亲说:如果你想做一名成功的生意人,人际关系是你最重要的技巧。他还说:如果你想在生意中成功,你应该不懈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技巧。”因此,人际关系其实是每个人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课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舒心工作与安心生活的必要条件。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比较强,面对这个社会错纵复杂的大环境,更应在人际关系方面调整好自己的坐标。

成功的条件“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人和”指的不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吗?

 关于儒家

传统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是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简言之,就是:仁者,爱仁也;仁者,己所不欲,勿施人也;仁者,欲达人,先达己也。这种“仁”的观念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守信用、要以和为贵。以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作为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中,这种儒家观念无疑是正确的,它像一剂清凉药,撕去人与人之间的伪善与隔膜,将彼此心灵畅通。曾几何时,我们的社会信誉开始贬值,人人自危。倡导儒家文化,给当今社会一种召唤,一种真诚的感动!也许,儒家文化的老古董,根本解决不了什么欺骗,但是若能招回一份人心的真诚,人间便少了一份伪善。我们呼喊诚信,屏弃伪善,那么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营养、有价值的东西,为我们相处的更加和谐、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富强服务。传统的儒家文化给现代社会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这句话中涉及到了从家庭到社会的一个人际关系。“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是至爱自然的道德价值来源。不是因为你的父母兄弟就是所有人的父母兄弟所以我们要“泛爱众”,而是因为人是天地所生,“四海之内皆兄弟”。

篇6:沟通与人际关系论文

摘 要:人际关系沟通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情态和想法的良好工具,在生活中,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都是由沟通不当或缺少沟通而引起的,每个人都希望与他人友好相处,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是最基本的生存之道,也是人们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重要手段,无论你想要做什么都离不开沟通,而且要想使得我们的工作更加出众,生活更加精彩,不仅要学会沟通,还要了解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语言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充分利用语言的魅力,以完美的沟通艺术,使你成为最受欢迎的人,最成功的人,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关键词:

篇7:人际关系与沟通论文

《__人际关系与沟通艺术__》课程试卷

(论文类)

论文题目 沟通艺术之有效沟通

课程代码 21096183 课程名称 人际关系与沟通艺术 学 号 169612025 姓 名 李艳芳

院 系 高职学院

专 业 社区管理与服务(健康管理与服务)考试时间 2017年6月 20日 考试成绩

沟通艺术之有效沟通

一、什么是有效沟通

所谓有效的沟通,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将思维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更好的接受。

二、怎样的沟通才是有效沟通

达成有效沟通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首先,信息发送者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信息接收者能确切理解:其次,信息发送者重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信息的传递。免除不必要的误解。两者缺一不可。有效沟通主要指组织内人员的沟通,尤其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

有效沟通能否成立关键在于信息的有效性,信息的有效程度决定了沟通的有效程度。信息的有效程度又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的透明程度。当一则信息应该作为公共信息时就不应该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必须是公开的。公开的信息并不意味着简单的信息传递,而要确保信息接收者能理解信息的内涵。如果以一种模棱两可的、含糊不清的文字语言传递一种不清晰的,难以使人理解的信息。对于信息接收者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另一方面,信息接收者也有权获得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内涵。否则有可能导致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发送者的行为动机产生怀疑。

2.信息的反馈程度。有效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双向行为,而双向的沟通对信息发送者来说应得到充分的反馈。只有沟通的主、客体双方都充分表达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才真正具备有效沟通的意义。

三、哪些因素影响沟通的效果

1、从沟通组成看,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沟通的内容,即文字;沟通的语调和语速,即声音;沟通中的行为姿态,即肢体语言。这三者的比例为文字占7%,声音占38%,行为姿态占55%。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声音和行为下,表现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所以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更好的融合好这三者。

2、从心理学角度,沟通中包括意识和潜意识层面,而且意识只占1%,潜意识占99%。有效的沟通必然是在潜意识层面的,有感情的,真诚的沟通。

3、沟通中的“身份确认”,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如上司,同事,下属,朋友,亲人等,即使是相同的沟通内容,也要采取不同的声音和行为姿态。

4、沟通中的肯定,即肯定对方的内容,不仅仅说一些敷衍的话。这可以通过重复对方沟通中的关键词,甚至能把对方的关键词语经过自己语言的修饰后,回馈给对方。这会让对方觉得他的沟通得到您的认可与肯定。

5、沟通中的聆听,聆听不是简单的听就可以了,需要您把对方沟通的内容、意思把握全面,这才能使自己在回馈给对方的内容上,与对方的真实想法一致。例如,有很多人属于视觉型的人,在沟通中有时会不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有可能无法达到深层次的共鸣。

四、有效沟通对个人的影响

人际沟通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方式,是人们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沟通和交往的领域不断拓宽,其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引人们的重视。说白了,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你与其他人和平相处。同事之间只有通过互相沟通,才能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知道对方好忌什么,才使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不至于碰壁。

现代社会,不善于沟通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自己无法与别人的协作。你我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要知道,现实中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擅长人际沟通、珍视人际沟通的人。

五、对自己沟通能力作如下分析:

1、演讲:做演讲汇报前紧张、心跳过快,并且经常脸红;讲话时,语言层次感不是很清晰、经常有遗漏的内容。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时经常偏离重点、中心点,表达时思想不成熟。

3、日常交流:平时与同学交流时缺少幽默、不是很会开玩笑;有许多话题自己不懂,比如游戏、足、篮球等等。

4、特殊交流:与领导、老师等交流时过于拘束,经常忘记微笑;在火车上及类似情况中,与陌生人交流地方文化等自己陌生领域时,话不投机。

5、书面文章:学术性文章纬度拓展不开,深度过浅;非学术性文章比如月度总结、计划,语言组织不能够很好符合要求。面部表情:在与领导、老师等交流

时过于拘束,经常忘记微笑。

6、服饰仪态:头发过长时显得不精神,易乱;穿衣搭配普通,在人群中不能很好的突显自己。

六、如何提升我的沟通能力

如今,人们的联系日趋广泛,沟通愈发频繁,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至关重要。自己也将从以下方面提高:

1、把握每一次演讲,演讲前做充分准备,科学调整心态,树立正确认识。

2、在小组讨论中多听多思考,提出见解时多听听反馈。

3、与同学朋友谈到陌生话题时,不乱发表见解,多听多赞美。

4、多看书,积累知识,提高幽默度;多读书,不断提高文笔。

5、与领导、老师等交流时摆正心态,以平常心对待。

6、写学术型文章时,多看书,读透书,多参考类似文章。

7、写月度总结、计划等非学术性文章时,多参考以前类似文章。

8、语言措辞上多注意。

9、在衣着方面注意卫生,搭配要随主流。

10、除此之外,还要补充相关知识。

篇8: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

1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1.1 政府因素

政府在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是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卫生支出曾经一度占到政府总支出的6%, 而到2002年, 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4%。在2008年3万多亿元的财政预算中, 仅有1200多亿元用在医疗领域, 这个比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2]。目前政府投入平均只占医院经常性开支的7%, 人员工资、设备购置、基本建设和运行经费等都要靠医疗服务收费解决。这种“创收”机制导致医疗服务不规范、追求经济收益, 引发医患关系紧张。

1.2 医院因素

医患沟通渠道不畅。医护人员问什么就回答什么, 主动深入咨询的情况较少。对医护人员而言, 由于职业的特点, 一方面他们不能把所有治疗信息都告诉患者;另一方面, 他们需要时间进行理性思考, 因为病情千变万化, 他们要静心总结和集体商讨,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患者沟通, 而且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沟通渠道来帮助他们交换信息, 以致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误解[3]。

1.3 患者自身素质的差异

患者认为医院是万能的, 到了医院就算进入相对的保险状态了。有的患者认为, 医院没有象商业部门对待顾客那样, 尽力为顾客服务, 他们的服务态度不尽仁义, 态度粗暴;有的患者甚至认为;医院故意拖延他们的病程, 延误他们的最佳治疗时期;有的则认为[4], 医院就是为了赚钱, 利益是医院的重心, “一切为了病人”的宗旨已演化为“一切为了效益”, 许多患者不相信医务人员的诊断, 医患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任危机。

1.4 社会媒体因素

部分媒体对医疗纠纷的报道未能站在公正、公平的客观立场上, 未能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尤其热衷于负面报道, 甚至出现失实的报道现象, 误导公众, 加深了人们对医疗行业及医务人员的不满和不信任, 对医患关系的紧张化[5]。

1.5 医学人文精神的缺乏

医院作为医疗的主体在其实施医疗行为过程中, 直接或间接的因人文精神缺乏或不足导致非技术性因素, 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文化因素。

诊疗过程的“机械化”减少了医患沟通的机会。在职医护人员接受的进修、学习及各种培训都是以专业技能、诊疗水平的提高为主, 而缺乏医护沟通技巧、能力及人文医学服务、社会医学这样的必修课的培训和实践, 以致为数不少的医生面对医疗纠纷束手无策[6]。

1.6 医患之间的权利不平等

西方人普遍认为, 说一个人拥有权利, 就可以使这个人获得一道坚固的道德屏障, 使他免遭他人的随意伤害;他的权利构成了他人的行为的一道不可逾越的约束边界。在这样的伦理逻辑下, 医生与患者都有各自的道德屏障。相较而言, 患者的道德权利尤其需要得到保障。

2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医患沟通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理解、配合及合理的依从性是顺利完成诊疗计划、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医疗过程是一个密切协作的过程, 除医护之间的合作外, 更重要的是需要病人的密切配合。医患沟通也使患者对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高风险性的了解增多, 可增大医生治疗疾病的信心。医患沟通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 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改善。病人到医院看病很希望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 减少痛苦, 早日康复。

加强医患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才能获得患者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才能使医务工作者具有饱满的精力从事医学事业[7]。

把医患沟通纳入医疗质量范围中进行管理, 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 除了要有良好的语言沟通, 还要把医患沟通具体内容以及客观资料的形式记录下来。

3 医患沟通的形式

目前医患沟通制度执行的具体内容:疾病的诊断、主要治疗手段, 重要检查项目的目的、结果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 (如化疗引起的并发症以及药物的副反应等) ;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手术风险及防范措施, 医疗、药品费用的使用情况;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回答家属需要了解的问题[8]。

患者入院前, 门急诊医生必须将目前病情、可能发生的病情演变、预后及可能发生的费用等如实告知患方, 并征求患方意见, 必要时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

患者入院后, 要求病房医生要及时完成授权书和知情选择书谈话、病危 (重) 谈话、72h谈话、有创检查或治疗谈话、贵重药物或耗材使用谈话、植入物使用谈话、特殊药物使用谈话、非医保药物使用谈话、输血谈话、手术知情同意谈话、术中术式改变及术后谈话、麻醉谈话、病情变化谈话、出院或自动出院谈话等, 并将谈话内容详细记录在格式化的文书或病历上, 并由医患双方签字, 注明谈话签字时间。

4 医患沟通努力的方向

4.1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是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当今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健康观、医疗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病人来医院就是来看病, 医院对病人只管治病的陈旧观念已经转向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那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 其次才是“病”的现代医学模式, 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 一切为患者, 一切从患者出发的理念, 提供优质的、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9]。

二是打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医院应根据门诊量的大小、门诊量的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床位的多少来合理配置资源, 努力做到看病挂号、排队短、病人就诊时间短、取药时间短、看病效率高的“三短一高”现象, 确保服务流程科学、合理、有序, 使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资源, 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三是建立人性化的沟通制度。应该从医患双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耐心为病人讲解病情以及相关的诊疗情况病人有知情权。告知病人不同治疗方案的可能结果, 可能的康复时间、费用等, 让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 这样病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人格得到了尊重, 才能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4.2 从医学人文精神角度定位医院

在医院的医疗过程中, 所实行的常规就医基本模式是“患者围着医生转, 治疗方案医生选”, 在以“患者为主体”的新的诊疗模式下, 患者的话语权, 选择权、知情同意权等各种权利将得到很好的保障, 患者就医也将更方便, 在治疗过程中, 患者也将得到更好的呵护, 更人性化的治疗和关怀[10]。

4.3 从主要以单向沟通为主, 向双向互动沟通转变

在现代医患关系中, 随着患者民主意识及维权意识的增强, 患者应该参与医疗意见和决策, 这种医患关系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为此, 医务人员要有诚信和耐心, 多聆听患者的询问, 多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 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要体恤患者的痛苦, 同情患者的困难, 尊重患者的想法, 打消患者的顾虑, 及时双向互动沟通, 实行信息及时反馈, 及时征求意见, 及时疏通患者的心结, 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11]。

4.4 开展健康专题讲座, 推行科室出院随访

要求科室医护人员对出院病人, 尤其是一些患慢性疾病的病人和手术出院病人开展电话随访或家访, 以更好地了解患者出院后病情及康复情况, 及早发现问题, 同时了解病人的感受, 增进医患感情[12]。

4.5 注重媒体报道的策略, 理性报道医患关系

篇9:沟通与人际关系读后感

关键词:现代;政府沟通;大众传媒;关系;探讨

大众传媒是通过专业的新闻媒介,主要是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对信息进行大量的复制和大规模的扩散。大众传媒影响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情况下,大众传媒都是通过媒介进行传播,而不是面对面地传播的,要利用一些比如报刊、书籍或者收音机、电视机等媒介进行传播。

一、大众传媒的特点

(一)政府是传播的主体

政府在进行传媒沟通时的主体是政府机构和一些相关的成员,客体是一些政府的各个部门和相关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些社会组织,包括,社区方面的、企业方面的或者媒体界的。

(二)有一定的层次

政府机构都是有一定的层级分布的,是一个有着一定的管理跨度的组织体系,所以,一般都是通过一些规定的渠道进行相关信息的传送工作,这里要运用到的渠道媒介就是大众传媒。

(三)权力性

政府对社会是有责任的,要有序地对社会进行组织和管理,这是受到我国权利机关的委托的,是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要依据法律执行对国家的行政事务的管理。所以,政府和外部公众进行交流是正常开展行政管理,是维护治安团结和依法行政的需要。

(四)综合性

政府在利用公众传媒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面对的外部环境非常复杂广阔,涉及到各个行业各个环节的流通或者服务活动,而各个行业还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要利用大众传媒来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现代政府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现代政府机构和一些传播媒介有着十分重要的外部关系,因为他们的身份比较特殊,既是需要争取的公众,又是政府沟通时所需要用到的工具和渠道。这些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是政府和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所以,政府的工作人员要做药协调工作,正确处理好与编辑或者新闻界人士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关系首先就要了解他们的职业特征,和他们保持长时间的接触,尊重他人,坦诚相待,及时地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用的真实的信息,在记者进行采访时如果能够提供帮助就全力协助。在形成矛盾的时候,应该积极解决协调,可以借鉴以下几方面:

(一)尊重新闻的真实性

所谓新闻,就是最近发生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新闻都是从客观角度进行传播的,所以一定要以事實为基础,真实地传播。

(二)尊重新闻的时效性

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有分秒必争的概念,要有发现新闻的敏锐眼光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为了和新闻界搞好关系,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应该对新闻有一定的敏感度,在遇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时及时地向新闻机构提供,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进行良好的配合,提供方便。

(三)尊重记者

尊重记者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要尊重记者的职业特点,尊重记者的人格,在工作中,如果不小心在言语等方面对记者有了一定程度的伤害时,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和道歉。还有一方面就是要将记者引入正确的方向,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现象,但是记者对这一方面并不了解,所以可能导致报道不准确,那么在这个时候,政府的工作人员就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记者介绍,让记者快速地懂得深奥的知识,并将这个专业的问题正确地传达给广大的受众,这样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

三、政府如何运用大众传媒

在实际的宣传工作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宣传性传播和非宣传性传播并用

政府要充分地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宣传性传播可以统一公众的思想认识,将人们的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引导。但是同时又离不开费宣传性的传播,因为政府的形象是由公众来进行评估的,如果二者相分离,效果一定不理想。

(二)注重双向沟通

现在的政府沟通传播有一种新的模式,就是主体和对象之间的双向沟通,注重信息的反馈。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公众的心理和需求,使传播的信息都是人们所想要知道的喜欢的方向。

(三)注重传播过程中的形象建设

政府的工作人员可以向公众传播最新的政策、市场信息等,要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公众的理解程度,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公众的心中会有一个更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结语:

大众传播的对象非常多,而且相互之间没有联系,信息是公开的,传播的渠道基本上都是单向的,就是由传播媒介到受众,政府在利用大众传媒在进行宣传沟通工作时,要充分地利用新闻媒介来进行沟通交流的工作,尊重别人,善待他人,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刘军奎.公众舆论与传媒影响下的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

[2]贾旭旻,汤志伟,赵生辉.乡镇电子政务建设关键成功因素(CSF)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

[3]邓勇.政务微博现象之行政学解读及其行政规制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

[4]杨玳婻.消费时代大众传媒的审美文化特质和创意产业发展[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5]周剑,黄劫,司有和.省市传媒实力测评及其与省市综合竞争力的关系——西部六省市传媒实力的实证比较研究[A].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

上一篇: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下一篇:2024年北寨中学九年级政治第五次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