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离休干部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2024-05-23

关于区离休干部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共9篇)

篇1:关于区离休干部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关于区离休干部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委老干部局:

按照市委老干部局的要求,近日我区对离休干部“三个保障机制”的运行、“两费”的清欠、省两办[XX]11号文件精神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离休干部“三个保障机制”运转良好,做到了应保尽保

我区已建立离休干部“三个保障机制”,成立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工作领导组,领导组每年都召开会议,研究落实离休干部在“两费”发放中遇到的问题,“三个机制”在我区建立运转后,离休干部“两费”得到了充分保障。

1、离休干部离休费得到保障。全区离休干部的离休费纳入财政统一打卡,优先发放,彻底解决了老干部离休费发放不及时的问题,鉴于原企业离休干部调资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离休干部不同步,老干部有意见的情况,区委、区政府授权区社保局在以后的调资中和人事局同步进行,不再另行汇报。按照上级通知要求,区还及时调整离休干部护理费、安葬费、抚恤金等标准,老干部都非常满意。

2、完善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体系。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区先后出台了《裕安区离休干部医疗统筹办法》和《裕安区离休干部医疗费统筹管理实施细则》两个文件,从XX年起正式建立了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从而保证了全区离休干部的看病就医。随着区财政状况的不断改善,老干部医疗统筹和门诊费标准也不断提高,统筹经费从开始的每人每年6000元,增加到现在的每人每年9000元,门诊费从每人每年1800元,到XX年的每人每年2400元,又到XX年每人每年3600元。老干部若有大病即可住院,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小病不用住院,可凭门诊卡到门诊看病,刷卡拿药。到年终门诊费结余归己。

3、财政全力支持。区离休干部“两费”都已纳入财政预算。老干部增资、解决离休干部医药费陈欠和几年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及特需费等,区财政都及时安排资金。设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给全区离休干部每人每天订购一瓶鲜牛奶、每年开展一次健康检查、春节期间对离休干部及遗属走访慰问等多项活动,所需资金财政都给予全力支持。

二、离休干部离休费无拖欠、医药费拖欠已清理完毕

全区离休干部离休费没有发生拖欠,由于在建立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之前,区党政机关、部分事业单位离休干部都享受公费医疗,而企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都由单位解决,加之区企业大都经营困难,所以造成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存在拖欠。经过几年来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委老干部局、财政局、医保中心的呼吁支持,现在已把拖欠的医药费补偿到位,全区离休干部医药费已无拖欠。

三、省两办[XX]11号文件得到很好贯彻,国有破产、改制企业的管理工作得到落实

省“两办”11号文件下发后,我区着重采取在涉及到有离休干部的企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中进行层层传达学习,层层贯彻落实的办法,并对照要求补差补缺。我区企业离休干部分布在9个部门、38个单位,由于受政策性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单位多数很早就开始不景气,经过努力,这一部分离休干部的“两费”已陆续收归区级财政管理。现在,所有企业离休干部的离休费由区财政拨付,区社保局统一打卡发放,调资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同步进行;看病就医也已全部纳入医疗统筹机制,所需经费区财政全力支持。企业离休干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由原所在企业的主管部门负责。特此报告。中共六安市裕安区委老干部局XX年年6月5日

篇2:关于区离休干部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按照市委老干部局的要求,近日我区对离休干部“三个保障机制”的运行、“两费”的清欠、省两办[xx]11号文件精神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离休干部“三个保障机制”运转良好,做到了应保尽保

范文网

我区已建立离休干部“三个保障机制”,成立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工作领导组,领导组每年都召开会议,研究落实离休干部在“两费”发放中遇到的问题,“三个机制”在我区建立运转后,离休干部“两费”得到了充分保障。

1、离休干部离休费得到保障。全区离休干部的离休费纳入财政统一打卡,优先发放,彻底解决了老干部离休费发放不及时的问题,鉴于原企业离休干部调资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离休干部不同步,老干部有意见的情况,区委、区政府授权区社保局在以后的调资中和人事局同步进行,不再另行汇报。按照上级通知要求,区还及时调整离休干部护理费、安葬费、抚恤金等标准,老干部都非常满意。

3、财政全力支持。区离休干部“两费”都已纳入财政预算。老干部增资、解决离休干部医药费陈欠和几年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及特需费等,区财政都及时安排资金。设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给全区离休干部每人每天订购一瓶鲜牛奶、每年开展一次健康检查、春节期间对离休干部及遗属走访慰问等多项活动,所需资金财政都给予全力支持。

二、离休干部离休费无拖欠、医药费拖欠已清理完毕

全区离休干部离休费没有发生拖欠,由于在建立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之前,区党政机关、部分事业单位离休干部都享受公费医疗,而企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都由单位解决,加之区企业大都经营困难,所以造成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存在拖欠。经过几年来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委老干部局、财政局、医保中心的呼吁支持,现在已把拖欠的医药费补偿到位,全区离休干部医药费已无拖欠。

三、省两办[xx]11号文件得到很好贯彻,国有破产、改制企业的管理工作得到落实

省“两办”11号文件下发后,我区着重采取在涉及到有离休干部的企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中进行层层传达学习,层层贯彻落实的办法,并对照要求补差补缺。我区企业离休干部分布在9个部门、38个单位,由于受政策性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单位多数很早就开始不景气,经过努力,这一部分离休干部的“两费”已陆续收归区级财政管理。现在,所有企业离休干部的离休费由区财政拨付,区社保局统一打卡发放,调资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同步进行;看病就医也已全部纳入医疗统筹机制,所需经费区财政全力支持。企业离休干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由原所在企业的主管部门负责。

篇3:关于区离休干部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关键词: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双联”

近年来, 国家围绕加强、支持和服务“三农”, 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不断增补和完善, 当前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农机等多个领域。2013年, 静宁县原安乡共实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27项, 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1500多万元。概括起来, 有以下特点和问题。

一、原安乡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的特点

㈠补贴种类较多

一是农业生产类, 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草原生态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二是社会保障类, 包括农村养老保险补贴、农村低保补助、农村五保户供养补贴、抚恤补、高龄补、孤儿补等。三是公益事业类, 包括雨露计划、农村寄宿生生活补助等。四是其他补贴类, 包括残疾人燃油补贴、村干部报酬、村计划生育小组长补助、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补助、二女户结扎补助、洪涝灾害补助、危房改造补助、乡村医生补助、义务兵家属补助、重残补助、大病救助等。

㈡兑现公开透明

各类惠农资金的兑现, 全部通过农户“一折统”到账, 由农户在当地农村信用社领取, 补贴项目及内容在“一册明”上逐项全部注明, 补贴内容一目了然。

㈢作用比较明显

近年来, 国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 对农民的各类补贴涉及范围广、资金数额大, 较好地发挥了应有的效益, 政策效果比较明显, 也以“输血”带动了“造血”功能的提升。仅2013年, 原安乡就发放粮食直补114万元, 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 以前被撂荒的土地又逐渐恢复。

二、原安乡强农惠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㈠粮食直补方面

政策与基层实际贴合不紧, 事与愿违, 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按照政策种粮农民的补贴资金, 只能补给种粮农户, 但实际执行中为了避免产生矛盾, 影响社会稳定, 乡上基本是按耕地面积平均补贴, 这样粮食大户有补贴, 撂荒地农户也有补贴, 没有真正起到鼓励种粮大户积极性的作用。

㈡农村低保方面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 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 上面分配的保障人数、保障类别等都有量化要求。在原安乡, 除“痴、呆、傻”必保外, 每年对家庭患有重大疾病, 因病致贫的家庭进行保障救助, 帮助他们暂时渡过难关。但是, 在这样一个偏僻落后的贫困山区, 大多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和贫富差距并不是很大, 所以难以用“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来安排低保户, 除了必须保障的人员外, 低保户的调整安排很难操作。按照低保办理程序, 有申请、调查、评议、公示、审核、审批、公示、建档、发证、拨款等多个环节, 其中评议是最大的难点。随着低保比例逐年提高, 目前原安乡已达20%, 而“痴、呆、傻”必保人数比例占到5%左右, 余下的15%, 人人争享, 导致群众为低保长期上访, 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 给乡、村两级干部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也造成了群众之间的互不信任, 产生了许多矛盾。另外, 低保政策落实得不好, 在农村也导致了个别“养懒汉”的现象, 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越扶越穷, 越扶越懒, 致使一些“懒汉”长期靠低保和社会救助为生, 缺乏靠勤劳致富的进取意识, 不愿出力, 只愿坐享其成。

㈢林业方面

2013年, 静宁县原安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46万余元, 森林效益补偿资金60.9万元, 天保工程补偿资金4.5万元, 仅林业一项补贴就达到310多万元, 这笔资金按照每户林权面积全部通过惠农“一折统”支付给农户。而在原安乡, 有近600户有户无人的农户, 这些农户常年在外, 林业补贴资金正常领取, 但是从来没有对林木进行过管护。乡政府每年筹措资金调运大量的苗木, 免费发放给农户, 对退耕、荒山荒沟及天保区工程林区进行补植补造, 导致乡政府债台高筑。每年花费巨大的资金用于造林绿化, 但因缺乏有力的管护措施, 养羊户偷牧现象严重, 退耕及天保区林木受到严重毁坏。林木管护、冬季防火无人负责, 靠乡镇干部自掏腰包分片负责, 长此以往难以为继。乡政府白天组织人员禁牧, 但养羊户晚上放牧啃青, 给禁牧工作带来巨大难度。同时, 由于晚上偷牧, 羊只对覆膜地块任意践踏, 给地膜农作物造成了重大损失。

㈣医疗方面

随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但在偏僻落后的农村, 经济欠发达, 交通不便, 看病依然比较困难, 小病扛, 大病拖, 得不到及时治疗。在静宁县原安乡, 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98%, 新农合政策给农民看病带来了一定的好处, 减轻了部分家庭因病致贫的实际困难。同时通过国家支持和“双联”行动帮扶, 行政村村级卫生室都已建成, 但大多数未配备有资质的医生, 村级卫生室基本闲置, 没有发挥作用。即使有医生的村级卫生室, 遇到重大疾病或雨雪天道路不畅, 很多病人因延误救治, 失去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㈤通村道路养护方面

乡镇干部反映,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通村道路建设的投入, 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 目前通村道路只建不养, 无力维护的问题比较突出。截至2013年底, 原安乡所有行政村都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 甘肃省审计厅在两年的“双联”工作中, 协调通村道路资金1494万元, 6个联系村全部实现了通硬化路。但通村道路建设本身标准就不高, 加上湿陷性黄土的地质特性, 遇到暴雨等自然灾害, 通村道路损毁问题极为普遍, 由于没有配套的保养和维护政策措施, 损毁道路得不到及时维修, 通村道路的政策效应将会大打折扣, 好事可能会变成农民的烦心事。

三、建议

篇4:关于区离休干部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委老干部局:

根据*老干字[2012]**号文件精神,现将我校老干部政策执行落实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各级有关文件要求,全面部署老干部工作。我校共有退休老干部25人,其中副县级干部2人,高级讲师7人,科级及科级以下干部16人。设有老干部党支部1个,老干部工作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专职干部,由校办公室具体落实。我校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老干部工作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关心和支持,各个阶段对老干部的走访慰问,校领导都能做到先一步考虑,先一步安排,先一步落实。及时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把老干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二、政策落实情况

(一)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确保老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

1、切实抓好老干部党支部建设。从配齐配强老干部支部书记入手,安排威望高、口碑好,热心于老干部工作的老领导担任党支部书记。经常组织老干部支部学习有关文件,传达重要会议精神,通报校主要工作情况及重大事项,在组 1

织学习十七大精神和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宣传杨善洲等活动中,我们都请老干部参加。学习十七大报告的新内容、新提法、新亮点。让老干部们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保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

2、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与全市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将活动指定书目为每位老干部送书上门,对在外地的老干部采取邮寄学习书目、笔记本等形式,组织开展老干部开展自学活动,记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和理论文章。此外,我校还经常结合各种纪念活动和重大事件举办形式多样的报告会,座谈会,有教师节座谈会,庆祝建党90周年专题形势报告会、十七大精神专题党课等,都邀请老干部参加。座谈会上,让老干部畅所欲言,注意倾听老干部意见,确保老同志思想稳定,使老干部们的思想始终与党同步、与时代同步。

(二)全面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确保待遇到位,服务到位

生活待遇是的落实是老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根据各级有关文件精神,在老干部工作上认真贯彻执行。

1、坚持和完善老干部政治待遇的各项制度,加强老干部情况通报、走访慰问、开展重大活动。在重大节日,每年春节校领导都坚持到老干部家中走访慰问,特殊情况随访老

干部,党组领导逐户走访,看望慰问老干部生活。在生活上关心爱护老干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对身体有病的老同志,校领导做到及时探望,生活上给予帮助,并送上慰问金。

2、完善和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的保障机制。落实提高老干部医疗待遇政策和建立健全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机制。积极落实老干部经济待遇,我校历来坚持按照政府批准的规范津贴补贴标准和执行时间,及时足额发放给老干部。每年组织老干部参加市直单位组织的健康体检活动。

3、精心组织退休老干部搞好文化活动。我校每年为老干部个人订阅价值300元的报纸杂志,校图书馆阅览室每天对老同志开放,安排专人进行服务和管理。我校还鼓励老干部上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健身操、戏曲等课程,并报销学费,确保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三、存在不足和今后打算

十七大以来,我校老干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形式略显单调;二是老干部优势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以上问题,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继续加强学习,提升我校老干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准确把握各级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最新指示

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本领;二要坚持制度落实。老干部学习、座谈、走访慰问、定期汇报等制度是老干部支部建设、老干部思想文化培养以及政治、生活待遇得到有效落实的基础,我们要继续大力做好制度落实工作,确保老干部工作顺利高效开展;三是要充分发好老干部这笔巨大财富。要定期征求老干部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一方面要注意听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为我们的工作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以后的工作作出的新的贡献。

特此报告

中共**市委**

篇5:关于区离休干部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关于十七大以来老干部工作政策落实情况

自查报告

市委老干部局: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办老干部工作在办党组和市委老干部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省、市各级有关文件精神,从我办老干部工作实际出发,充分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有力推动了老干部工作开展,在服务和管理老干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办十七大以来老干部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办共有离退休老干部19人,其中离休干部3人,退休干部 16人;1945年9月前参加革命工作的1人,1945年9月到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的2人;正处职(级)离退休干部 4人,副处职(级)离退休干部10人,科级及科级以下离退休干部5人。我办设有离退休干部党支部1个。老干部工作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专职干部,由人事秘书处具体落实。

二、政策落实情况

(一)认真落实责任制,强化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

办领导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按照各级有关文件要求,全面部署老干部工作,无论是年初老干部工作计划的制订,还是各个阶段对老干部的走访慰问,办领导都能及时过问、亲自到场,做到先一步考虑,先一步安排,先一步落实,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落实好老干部“两项待遇”,不断强化服务,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在我办财政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对老干部工作给予了最大限度的 1

关心和支持。进一步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把老干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二)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确保老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

一是切实抓好老干部党支部建设。从配强配优党支部书记入手,使相对年轻、威望高、口碑好,热心于老干部工作的老领导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还积极组织参加由市委老干部局举办的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为充分发挥老干部党支部在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我们每季度举行一次老干部支部活动,组织学习有关文件,传达重要会议精神,通报办主要工作情况及重大事项,使老干部党支部的教育、监督、桥梁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较好地实现了老干部党建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活动、有作用、有形象”的目标。我办老干部支部第一批被评为市老干部“五好”支部。

二是加强老干部思想文化建设。1.与全市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我们采取为每位老干部征订党刊学报等各类报刊杂志以及送书、送学上门等形式,组织开展了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确保他们能及时了解时事信息和社会动态。2.与举办形式多样的报告会、培训班、座谈会等相结合。我办历来重视老干部的思想文化建设,经常结合各种纪念活动和重大事件举办各种形式的论坛讲座,有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专题形势报告会、十七大理论研究讲座等,2011年5月全国地级市外办主任会议在***召开,我们以此为契机专门邀请了外交部副部长吕国增为老干部做国际形式报告,使我们老干部们的思想始终与党同步、与时代同步。3.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组织老干部认真开展自学活动,记好读书笔记,并撰写心得体会和理论文章。我们还鼓励老干部上老年大学,有健身操、计算机操作及摄影技巧等各类课程以供选择,并力所能及的为老干部解决相关费用,确保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三是积极组织社会考察活动,丰富老干部的晚年生活。根据老干部们的自身状况,我们每年都要组织老干部适当参加社会考察活动。十七大以来,我们陆续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参观考察了海安县523文化主题公园、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等文化教育基地,还组织老干部走出去参观考察了杭州等地方,通过这种远近结合的考察方式,既让老干部们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又让他们切实体会到身边周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三)全面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确保待遇到位,服务到位

生活待遇的落实是老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老干部安度晚年的基本保证。我办根据各级有关文件精神,在老干部工作上认真贯彻“政治上关心、生活上从优”的原则,坚持积极为老同志办实事、办好事,帮助老同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确保离退休干部各项津贴补助的落实,切实做到足额发放、实报实销、绝不拖欠。我们坚持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必访、特殊情况随访老干部的制度,领导亲自携带礼品逐户走访、看望慰问老干部生活,送去了党的温暖。定期召开茶话会,让老干部畅所欲言,注意倾听老干部意见,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老同志思想稳定。对身患重病的老同志做到及时探望,对因病去世的老同志前往慰问家属并协助料理后事,在生活上帮助他们,使他们在物质上有依靠。

三、存在不足和今后打算

十七大以来,我办老干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形式略显单调;二是老干部优势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以上问题,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继续加强学习,提升我办老干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准确把握各级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最新指示和要求,吸取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提高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本领;二是要坚持制度落实。老干部学习、座谈、定

期走访慰问、定期汇报等制度是老干部支部建设、老干部思想文化培养以及政治、生活待遇得到有效落实的基础,我们要继续大力做好制度落实工作,确保老干部工作顺利高效开展;三是要充分发挥老干部、老领导这笔巨大财富。要定期征求老干部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一方面要注意听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为我们的工作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以后的外事侨务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特此报告。

篇6:关于区离休干部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自 查 报 告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对国办发[2008]33号文件和建办电[2008]26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宁建发[2009]160号)要求,为确保建管站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确保全站工作顺利推进,现将我站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民族政策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 精心组织

单位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成立了以站长王文为组长、副站长夏振聪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切实把贯彻执行民族政策,维护民旅团结和社会稳定,作为一项突出的政治任务来抓。

二、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一)认真研究制定自查整改工作方案,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进一步提高全站干部群众对民族政策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执行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宣传教育。利用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党务公开栏、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不定期到公共场所宣讲邪教与宗教、迷信活动的区别,发放宣讲资料,让广大人民群众远离邪教、抵制邪教。使全体干部职工能够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律平等、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地纠正和减少民族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最大限度地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实实在在的为少数民族服务好。

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查禁取缔干部职工参与邪教组织,严厉依法打击工作人员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积极性,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使他们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宗教政策,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

四、层层分解 责任到人

为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明确责任制,保证民族团结工作顺利开展,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责任落实、工作到位,对不遵守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并导致发生侵犯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危害民族团结,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进行责任追究,并严肃处理。

篇7:关于区离休干部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2011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办发[2011]38号) (“国九条”) 出台以来, 政府有关部门分头落实, 广大物流企业充满期待。为深入了解政策落实情况, 收集和反映企业诉求, 促进政策全面落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2012年2月在会员单位内开展了“物流国九条”政策落实情况调查。截至3月1日, 本次调查共收到会员单位有效调查问卷120份。

一、“物流国九条”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分析

总体来看, “物流国九条”出台以来, 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落实, 在税收、交通、投融资和土地等政策方面, 都有不同程度进展, 但与国务院办公厅文件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与物流企业所需要的政策环境还有相当距离。

(一) 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在被调查企业中, 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企业有51家, 占43%。统计显示, 2011年, 试点企业平均减少重复纳税额3 7 2万元。其中75%的企业减少重复纳税超过50万元, 63%的企业超过100万元, 33%的企业超过500万元, 27%的企业超过1000万元。部分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减负效果明显, 调查中有3家企业减少重复纳税额超过5000万元。相对于其他政策, 税收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受到企业普遍欢迎。

对于未能享受该项政策的被调查企业, 48%的企业是因为不符合试点政策条件, 12%的企业不知道有该项政策, 10%的企业符合条件但申请没有通过。总体来看, 试点政策门槛仍然偏高, 试点范围还有待扩大。被调查企业中, 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企业由于规模偏小, 达不到试点政策规定的条件。 (见图1)

(二)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企业税负增加较多

被调查企业中, 参与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的企业有21家, 占18%。统计显示, 2012年1月份, 67%的试点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平均增加税负5万元。换算成营业税体制, 57%的企业税负增加超过5万元, 24%的企业税负增加超过10万元, 个别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税负增加超过100万元。调查企业反映, 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服务税率上调幅度较大, 而企业实际可抵扣项目较少。运输和仓储等其他物流环节仍然实行不同的税率, 不利于物流业“一体化”运作。

(三) 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有待继续落实

在被调查企业中, 已有32家企业享受到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 占27%。统计显示, 享受政策的企业平均少缴纳土地使用税170万元。其中, 38%的企业少缴土地使用税50万元以上, 31%的企业少缴100万元以上, 19%的企业少缴200万元以上, 部分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少缴土地使用税超过5 0 0万元。 (见图2)

对于未能享受该项政策的被调查企业, 主要原因是部分地方税务管理部门尚未收到正式文件, 未能及时落实该项政策。此外, 地方税务管理部门在具体执行中缺乏实施细则指导, 对政策解释存在偏差, 导致企业无法充分享受政策优惠。如, 河南某地税务管理部门只针对单一仓储型物流企业执行此项政策, 而综合型物流企业则无法享受。

(四) 过路过桥费仍是物流企业沉重负担

在被调查企业中, 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过路过桥费平均支出4459万元, 其中, 37%的企业支出超过5000万元, 有部分大型公路货运企业支出超过1亿元;过路过桥费平均占运输成本的34%, 其中, 37%的企业超过40%。

综合型物流企业过路过桥费平均支出693万元。其中, 44%的企业支出超过100万元, 26%的企业支出超过500万元, 19%的企业支出超过1000万元, 6%的企业支出超过5000万元, 部分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支出超过1亿元;过路过桥费平均占运输成本的11%, 其中48%的企业超过10%, 13%的企业超过20%。有1家企业超过30%。

与2010年相比, 48%的企业认为过路过桥费支出变化不大, 27%的企业认为过路过桥费不降反升, 22%的企业认为有所降低, 3%的企业认为降低较多。反映有所降低和降低较多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天津市、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陕西省等省市。

(五) 公路罚款总体变化不大

在被调查企业中, 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公路罚款平均支出123万元。其中, 50%的企业支出超过50万元, 41%的企业支出超过100万元, 17%的企业支出超过500万元, 部分汽车物流、大件物流企业支出超过1000万元。运输型物流企业公路罚款平均占运输成本的1.4%。其中, 70%的企业超过0.5%, 39%的企业超过1%, 20%的企业超过2%, 部分汽车物流、大件运输企业支出超过3%, 个别企业达到6%以上。

与2010年相比, 57%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公路罚款支出变化不大, 19%的企业认为不降反升, 16%的企业认为有所降低, 8%的企业认为降低较多。反映有所降低和降低较多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天津市、浙江省、福建省和陕西省等省市。 (见图3)

(六) 过半物流基础设施纳入地方规划

在被调查企业中, 62家企业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规划, 占52%。仍有48%的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未纳入地方规划。企业获得较多的支持政策为财政补贴和用地支持, 42%的企业能够获得这两项政策支持;其次是税收返还政策、税收减免政策, 分别有31%和27%的企业能够享受;再次是贴息贷款, 15%的企业能够享受;租金优惠占比最小, 只有5%的企业享受。部分企业还能够享受地方政府物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或其他专项资金补助支持。

(七) 仓库租金持续高位运行

调查显示, 2011年末被调查企业平均仓库租金为15元/平方米·月。其中, 73%的企业租金超过10元/平方米·月, 49%的企业租金超过15元/平方米·月, 22%的企业租金超过2 0元/平方米·月, 1 4%的企业租金超过2 5元/平方米·月, 6%的企业租金超过30元/平方米·月。从区域分布看, 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厦门市等一线城市仓库平均租金最高, 超过2 5元/平方米·月, 其中, 深圳市平均租金超过了30元/平方米·月;天津市、苏州市、义乌市等经济发达城市仓库平均租金超过20元/平方米·月;此外, 中西部地区的西安市、武汉市、银川市、西宁市和东北地区的长春市等内陆城市仓库平均租金也接近20元/平方米·月。

在被调查企业中, 69%的企业租金有所上涨, 与上年末相比平均增加13%, 其中, 59%的企业租金增加10%以上, 25%的企业租金增加15%以上, 18%的企业租金增加20%以上, 16%的企业租金增加25%以上, 1 0%的企业租金增加超过30%。数据显示, 成都市、西宁市等中西部城市仓库租金上涨较快, 都超过20%。

(八) 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调查显示, 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渠道, 占被调查企业的93%;占第二位的是民间资本渠道, 占被调查企业的14%;政府财政支持也是重要的融资渠道, 占6%;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分别占5%和2%。此外, 还有部分企业由上级企业直接注资, 或采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等方式, 也有部分企业引入风险投资。 (见图4)

调查显示, 46%的企业认为投融资环境一般, 28%的企业认为较好, 22%的企业认为不大好, 4%的企业认为很好。调查企业反映, 目前主要投融资问题包括: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银行贷款间接融资占比较大, 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难度较大;银行贷款申请难、审批难、利率偏高;银行贷款对不动产等抵押物额度要求高, 担保额度小, 贷款期限短等。

对于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渠道, 78%的调查企业认为主体准入门槛高, 25%的企业认为发行成本较高, 10%的企业认为税收制度不完善, 5%的企业认为会计制度不完善。还有部分企业认为, 企业自身组织架构不完善、盈利模式不清晰, 政府没有出台相应政策支持也是重要原因。

(九) 企业兼并重组程序复杂、困难较多

对于企业兼并重组、剥离物流资产和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73%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审批程序复杂, 63%的企业认为相关税费高, 50%的企业认为资产处置困难, 45%的企业认为劳动关系处理困难, 35%的企业认为债务债权关系复杂。 (见图5)

(十)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引导

在被调查企业中, 2011年企业信息化投入平均为2 1 6万元。其中, 52%的企业投入超过50万元, 41%的企业投入超过100万元, 30%的企业投入超过200万元, 23%的企业超过300万元, 14%的企业超过500万元, 7%的企业投入超过1000万元, 部分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总投入超过3000万元。

调查显示, 企业信息化投入平均占投资总额的18%。其中, 42%的企业信息化投入占投资总额的10%以上, 25%的企业投入占比20%以上, 20%的企业投入占比30%以上, 13%的企业占比超过50%, 6%的企业占比超过80%, 个别企业信息化投入占投资总额比例超过90%。

对于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2%的企业反映企业信息平台与公共信息平台对接困难, 42%的企业反映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成本高, 36%的企业反映信息化相关标准缺乏, 15%的企业反映实施效果不明显, 13%的企业反映技术选型困难。还有企业反映信息安全性问题得不到保障, 信息化建设行业信誉度不高, 以及企业自身业务整合度不高制约信息化发展等问题。

(十一) 物流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门槛较高

调查企业中, 仅有7家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 占6%, 大部分企业不属于高新技术企业, 主要原因是不符合享受政策条件, 占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80%。企业普遍反映高新技术企业申请门槛较高, 物流企业难以通过。 (见图6)

(十二) “绿色通道”政策有待继续落实

在被调查企业中, 仅有5家企业享受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占4%, 企业反映部分地区政策执行还有待落实。如, 河南省只针对单车单趟承运鲜活农产品给予免缴通行费优惠。

(十三) 企业设立分支机构仍有困难

被调查企业反映, 在设立分支机构方面, 一些地方还存在阻碍和限制分支机构设立和经营的问题。如, 许多地方要求企业在当地登记注册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 不允许注册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有些地方规定, 物流企业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 必须找“挂靠”单位, 要求进入指定地点经营, 硬性规定车辆台数, 要求运营企业缴纳押金等等;一些地方不承认物流企业总部取得的经营资质和证照, 设立分支机构时需要重新登记申报。同时, 赋予总部的政策, 有些分支机构还享受不到, 如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等;还有的地方仍然存在地方保护现象, 设置准入门槛, 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

(十四) 物流管理体制障碍制约行业发展

被调查企业反映, 物流业尚没有独立的产业目录, 企业申报经营范围和缴纳税费时需要拆分不同的环节分别申报。一些物流相关资质如道路运输、医药物流、快递物流、超限运输、危险品运输等资质需要向不同部门分别申报, 申请周期长, 难度大。物流业尚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 企业在办理行政许可、资质申请等手续过程中涉及部门多, 手续繁琐。不同地方审批标准、流程和收费不统一, 超限运输等跨区域审批难度大, 还存在地方保护现象。

二、继续深化落实“物流国九条”政策措施的建议

2012年是落实“物流国九条”的关键一年。为继续深化落实政策措施, 结合调查问卷和我会专题调研, 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 扩大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

一是放宽物流企业认定。凡是按照国家标准评估认定的A级物流企业, 自动纳入税收试点企业范围。集团型物流企业取得A级物流企业资质, 下属分、子、控股公司即可适用差额纳税政策。

二是放宽“自开票纳税人”资格的限制。鼓励物流企业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 对租赁达到一定期限的社会车辆也可认定为自有车辆。总部取得自开票资格, 分支机构自动认定为自开票纳税人。

三是放宽试点企业纳税额限制。将上一年缴纳营业税及其附加不低于100万元的标准, 降低为50万元。中西部地区物流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 再降低30%左右。

四是进一步研究完善和扩大税收试点的办法。明确试点企业“所属企业”的范围。界定“仓储业务”差额纳税的内涵。推行个体车辆税收代扣代缴制度。尽快研究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代理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的问题。

我们建议建立“物流综合服务”概念。将运输、仓储 (场站) 、货代、快递等物流各环节统一执行3%的营业税税率。这是物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国九条”提出的重要政策措施。

(二) 调整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

一是在不改变试点方案基本框架的前提下, 将“货物运输服务”从“交通运输服务”中剥离, 纳入“物流辅助服务”, 采用6%的税率 (经测算, 略高于营业税实际负担率) 。同时, 我们强烈要求, 在今后改革中, 明确设立“物流综合服务”统一税目, 与物流相关的各环节业务执行统一的税目和税率, 以适应物流业一体化运作的需要。

二是适当增加进项税抵扣项目。例如对于占有较大成本比例的过路过桥费、保险费、房屋租金等纳入进项税抵扣范围。对存量资产 (非不动产) 采取过渡性抵扣政策, 允许物流企业在用运输工具及设备依据一定比例纳入进项税额抵扣。

三是抓紧研究解决试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保证“营改增”试点政策有效衔接、平稳过渡。

建议有关部门慎重对待试点扩围。在上海试点中应进一步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以后即使扩大试点, 也应该按照行业, 而不是地区稳步推进, 避免引发地区间的不平衡。特别是像物流业这样全国网络化经营的行业, 更不宜因试点政策的不同, 造成新的地区分割。

(三) 进一步落实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

一是地方税务主管部门应尽快了解政策内涵。对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异议, 提交国家税政部门审议, 统一执行标准, 减少和限制地方自由裁量权, 使物流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实惠。

二是明确物流企业认定范围。政策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仓储型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凡是拥有仓储设施用地的均可享受该项政策。对于按照国家标准评估认定的A级物流企业, 自动纳入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企业范围。进一步明确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类单位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 享受该项优惠政策。

三是明确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的认定。严格按照政策要求, 凡是仓储设施占地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的, 且储存商品列入政策条文的, 均可享受该项优惠政策。

(四) 加紧落实清理收费公路工作

一是切实按照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关于清理收费公路的通知, 做好收费公路清理工作。在此基础上, 加大对高速公路收费的监管力度, 撤并不合理的收费站点, 逐步降低偏高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对已出让经营权的繁忙路段及快到收费期限的公路, 应根据政府财力状况逐步回购经营权。

二是加强对收费公路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标准, 削减公路管理和维护费用, 规定还贷比例和期限, 使所收费用大部分用于归还贷款。禁止超过收费期限的公路继续收费, 逐步减少收费公路规模。控制新建收费公路, 充实资本金, 减少贷款比例。

三是尽快出台《大件运输管理办法》。完善跨省综合协调机制, 规范申报和审批程序, 制定全国统一的公路赔 (补) 偿费标准, 公开路桥通行条件、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

四是清理各地不同执法标准, 设立全国性的统一执法与处罚标准。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 并形成长效机制。

(五) 改革物流用地制度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仓库货场等物流基础设施, 占地面积大、资金投入多、回收周期长, 是带有公益性的城市主体功能区。当前, 城市物流用地急剧收缩, 物流基础设施持续紧缺, 导致大中城市周边仓库货场租金不断提高, 物流成本持续上升。与此同时, 一些地方提出的物流发展目标盲目性较大。也有的借物流名义, 圈占土地, 搞房地产开发。我们建议:

一是出台强制性规划。抓紧制定全国性的物流园区发展专项规划。要在摸清现有仓储类物流设施的基础上, 明确物流园区规划布局的基本标准和原则, 严格相应的约束机制。

二是推行租地建库方式。地方政府不再将土地50年使用权一次性出让给物流企业, 而是采取租赁方式, 企业在政府规划的物流园区租地建库。这样, 既保证物流企业用地需求, 有效减轻企业一次性投资压力, 也有效抑制圈占土地、等待升值的投资冲动。

三是支持城市配送中心建设。中等以上规模城市要将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纳入城市总体功能布局规划, 优化城市物流配送区域布局, 完善城市物流配送服务网络。开展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工程, 在用地紧张、交通问题突出的商业聚集区域推行共同配送方式, 支持专业化的共同配送企业和城市配送车辆更新改造。

四是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把物流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城市物流需求, 确保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仓储类物流设施的用地需要。对于既有物流用地, 不得随意变更用地性质和规模, 不得因为地价升高, 强制物流用地无限度外迁。对新建物流设施用地做出硬性规定, 该地块只能用于物流活动, 不允许随便改变用途或转租。

(六) 优化物流企业投融资环境

物流业是资金需求量大, 投资回收周期长。企业自有资金不能满足需要, 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瓶颈。我们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给予优先贷款和财政贴息。积极支持物流企业进行网络建设, 对于运行良好、管理规范的物流企业、园区的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节能减排设施以及周边交通条件改善等项目, 给予财政补助。适当增加金融机构面向中小微物流企业网络建设的贷款比重。支持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和担保机制建设。

二是开展物流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积极推进物流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配合国家产业政策, 满足于符合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项目, 已经发育成熟、但暂时还不能上市的物流企业, 以及企业重组、并购等资金需求。

三是对物流企业在股票上市、企业债券发行方面给予支持。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和发行成本, 完善物流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 允许有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发行不同期限的长期债券, 鼓励其推进股票上市。鼓励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

(七) 支持物流企业做强做大

近年来, 我国许多物流企业发展很快, 积累了一定的经营实力和管理经验, 具有做强做大的潜力。但是与跨国物流企业相比, 一体化、网络化服务能力不强, 市场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建议:

一是支持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引导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小物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托管。简化企业兼并重组审批程序, 协助解决企业在兼并重组过程中遇到的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债务核定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简化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内部产权转让程序。国有物流企业内部产权的转让行为, 原则上由企业自主审批, 免去专项审计、资产评估、进场交易等程序。国家国有资产监督机构组织的国有企业之间的重组合并行为, 应采取行政手段、无偿划拨方式。

三是为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提供便利。允许物流企业异地设立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 取消分支机构车辆挂靠的不合理规定。加强物流资质管理, 精简相关资质证明。对于必须的资质证明, 允许企业分支机构在全国通用。凡赋予总部的优惠政策, 各类分支机构同等享受, 无需重新申报。

(八) 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改造

一是支持物流行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支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和监管部门信息化建设, 提高物流运行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支持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大力扶持具有市场潜力的物流信息化运行模式。

二是完善物流标准体系。加快形成标准制定机制, 抓紧制修订物流信息、物流服务流程、工具器具和技术装备等领域的标准和规范, 加大物流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力度, 引导企业现代化升级。

三是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换标准, 完善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加强物流信息平台与政府金融、税务、海关、检验检疫等行业信息系统的合作, 发挥政府信息公益性和社会指导性作用。

(九) 加大农产品物流支持力度

农产品物流仍然是薄弱环节。一边是农民“卖菜难”, 一边是居民“买菜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建议:

一是支持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 强化起运地负责制, 明确回程空车免缴通行费, 进一步减免农产品进城的各项税费。

二是支持大型批发市场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 增加加工、存储、拣选、包装、检验检测等物流功能, 新建或改造农产品冷库、冷藏车辆等冷链设施。对参加“农超对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市投资建设物流中心、冷链系统等设施的投入给予专项补贴、贷款贴息、税收等扶持政策。

三是支持农产品物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加强物联网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应用, 对与可追溯系统相关的检测中心、信息系统等进行补贴扶持, 建立贯穿农产生产、物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十) 改革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

物流业是复合型产业, 目前没有一个专门的主管部门。尽管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已经确立, 但在国民经济各方面都找不到对应的类别。我们建议:

一是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几年来的实践表明, 没有一个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 物流政策难以落实。建议在下届政府机构改革中, 参照能源和粮食管理体制, 设立国家物流局。统筹协调全国物流业发展工作。各省市建立相应机构, 承担相应职能。

篇8:关于区离休干部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2011年12月5日)

2011年,镇党委、镇政府把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在资金的发放和落实中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格按照“一折统、一册明”的发放方式落实各项惠民资金,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各项奖励、补贴、补助等惠农政策均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兑现到了农户手中,各种减免政策全部按照相关条件及程序落实,没有超标准涉农收费和搭车乱收费或变相加码收费现象。现将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定宁镇位于古浪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1公里,现有耕地6.2万亩,其中水浇地3.6万亩,山旱地2.6万亩。全镇辖10个村委会,94个村民小组,5273户,24283人。2010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922万元,完成农业增加值4912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43万元,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488万元,人均纯收入2959元。

二、惠农资金发放落实情况

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涉及我镇的共有30项。截止2011年11月底,上级共拨付我镇各项惠农资金1123.1万元,全镇通过“一册明、一折统”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助资金1158.93万元,户均补贴2198元,人均受益477元。

截至11月底,我镇共发放惠农资金1158.93万元。其中:粮食直补23.19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66.71万元,良种补贴50.27万元;退耕还林补助21.79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18.09万元;五保户供养费25.69万元;军人优抚、补贴等资金13.31万元;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62.59万元;临时生活补助及自然灾害救济55.2万元;高龄老人补贴0.07万元;乡村医生补助11.46万元;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2.59万元;计生二女户奖励金7.75万元;独生子女父母保健费0.65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88.46万元;家电及汽车下乡补助4.97万元;危房改造补助254万元;库区移民补助7.74万元;孤儿生活补助12.67万元;村组干部报酬27.26;其他资金4.47万元。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落实,镇党委会成立了定宁镇落实惠农政策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镇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民政的副镇长任副组长,财税所长、计生办主任、民政办主任、土地管理员、林业员等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苏廷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业

农民兑付补贴实行村级公示制度,将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事项张榜公示,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对涉农补贴资金采用“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管理办法,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三是严格办事程序,规范操作行为,使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四是建立首问责任制度,畅通群众投诉渠道。五是村一级民主评议小组依规建立并正常运行。六是完善惠农政策日常工作基础档案,镇上档案做到“四有”,即有审核(审定)会议记录、有农户基本情况登记表、有惠农资金发放花名册、有公示材料;各村档案做到“五有”,即“两委”提议记录、有民主评议记录、有农户基本情况登记表、有惠农资金发放花名册、有公示资料。

5、科学运作,规范资金管理。加强了综合补贴信息管理工作。将2011年种粮农民基本信息变化情况、村级公示表的执行情况、补贴资金的分户计算、补贴资金发放明细表的生成以及向金融部门提供分户数据等在内的各项工作,提高了运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制定实施了项目资金公开、公示、评审、专项资金报账、民主理财小组汇签等多项制度,明确了项目、资金的申请、审批、使用、拨付程序,基本上做到了用制度管钱、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保证了强农惠农专项补贴顺利实施。

6、加强监督,管好用好资金。惠农政策能否切实落实到户,

乡、村三级档案,对所有落实的惠民政策项目、享受对象、花名册,个人申请、集体研究、群众评议的会议记录及张榜公示的备案资料等做到了统一归档,并统一装订成册。二是严格执行“指标统一下、资金一户管、服务一站办、政策一册明、通知一册代、补贴一折统、收支一本帐”的管理程序,“明白册”按照“每半年运转一次”的要求及时运转,各项惠农资金都通过“一册明、一折统”方式发放到户。信用社打入存折的惠农资金项目严格按照 “一周到位制”和“账户零余额制”将补贴资金及时、足额打入农户“一折统”存折。三是《惠民财政补贴明白册》填写规范,农户基本信息、各类补贴的政策、依据、项目、标准、发放金额、时间和经办人等内容的录入做到了全面、准确、及时。

篇9:关于区离休干部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关于开展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自查自纠报告

根据《关于印发<2012年开展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琼监[2012]4号),为深入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贯彻落实,对照《××省2012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我市于5月份积极开展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自查自纠工作,认真解决水利改革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清除水利改革发展的障碍,逐步健全和规范水利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促进××市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的成效。根据我市基本情况,现将我市开展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自纠情况

(1)建立有效可行的水利投资稳定增长机制 我市积极争取中央、省加大对我市水利的投入,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年平均水利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整合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挥土地整治资金的综

合效益,市政府今年在财政预算中明确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按规定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15%的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

(2)水利工程建设推进情况

1、进一步加强水库除险加固。我市2011年共有新风、高峰、南旺、金寮等4座小

(一)型和打片、南场、加尧、车斗等4座小

(二)型共8座病险水库的加固任务。工程总投资4353.9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279.63万元,省级资金配套1074.28万元。现八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在2012年汛前可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我市2012年共有榕树堀、翁官、杨梅、等10座小

(二)病险水库的加固任务,目前,这十座水库正在进行前期工作,争取于今年年底开工建设。

2、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2年,我市共计划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5处,工程效益10个镇、31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受益总人口2.7902万人,其中,饮水不安全人口2.2285万人。现工程已完成了初步设计等前期工

程,省安排资金到位后马上组织实施。

3、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12年我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计划完成××水库灌区二分渠、永范支渠、周家庄支渠、龙唇支渠、龙田支渠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设、六连高效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设。计划投资2112.1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70万元,省级投资870万元,市级配套300万元,群众自筹72.14万元。投入554.69万元建设××市龙尾河南岸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预计该工程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

4、城市水务设施建设及运营情况。2012年我市计划投资6000万元建设完善××市水厂扩建工程(10万吨/日),着手开展神州半岛双管供水工程、石梅湾双管供水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军田水厂建设重点供水项目,确保项目在今年开工建设为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及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发挥了关键作用。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投资650万元,现工程已动工建设。城市污水管网改造投资1200万元,现工程已完成了可研编制工作,正在审批。

5、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太阳河综合治理工程于2012年4月25日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8259万元,计划于2012年10月25日完工。小海东山河整治工程已于2011年5月15日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13319.13万元。龙首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正有序进行中,计划总投资4800万元。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开工建设。

6、加快江海堤防建设。文曲防潮(洪)堤加固建设工程基本完工,工程总投资1220万元。

7、强化水土保持。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政策措施,建立最严格的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确保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三)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政策措施,建立最严格的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确保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

(四)水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财经法规和水利基本建设法律、法规及资金管理规章制度,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拨款、谁监管”的原则,建立水利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制。经常开展对水利工程以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积极配合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对水利资金开展的各类审计、检查活动,确保水利资金使用管理规范、安全。

我市水利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已落实配套到位,项目自筹资金通过项目所在地筹措资金及群众出劳力的方式足额到位;市财政部门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及时足额拨付中央投资资金,做到中央资金专款专用;制定了《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了资金拨付及账户管理程序,未出现投资失控、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拖欠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问题。

(五)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1、项目决策情况。我市高度重视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的项目全部通过规划同意书审批及项目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前置条件的审核;项目由专业设计院所编制规划设计书,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设计变更。

2、招投标情况。我市严格执行招投标制,项目分别通过××省政务服务中心、××市人民政府网等进行公开招标投标,招标程序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的有关规定,过程中未发生任何违纪违法行为。

3、建设实施情况.我市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完善了《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财务管理制度》、《技术文档管理

暂行规定》等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严格执行了开工报告制度、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并落实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工程如期竣工。

二、存在问题

我们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重大决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实化。

(二)水利工程建设进度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推动《决定》和《要点》的贯彻落实,我市组建了监督检查协调小组,由市监察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水务局主要了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协调机制以及具体的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项目建设年”的要求,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方案,强化对水务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专业监管作用,运用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成果,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监督检查的效果。

(二)统一思想,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在市委市政府的

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调查,摸清情况,搞清方向,制定具体细化措施。对已有工作进行再总结,对我市基本情况进行再认识,对新形势、新任务进行再分析,对影响水利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再梳理,对各项工作进程进行再盘点,进一步细化、量化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工作任务、细化落实措施、确定完成时限,把工作做得紧而又紧、细而又细、实而又实,为贯彻落实《决定》、《要点》以及“项目建设年”的具体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三)多方筹资,增加水利投入。努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根据国家对水利的投入导向,有针对性选择一批工程超前编制规划,纳入水利项目申报储备库,抓住接待上级检查、参加会议等机会,及时了解信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努力增加对水利的投入,确保地方水利投入有新突破。加大本级财政投入,研究农田水利建设补助政策,加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河流治理工程、堤防加固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配套资金。

(四)倒排工期,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各个部门加强联系,组织协调,通力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为我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创建良好平台。当前,要抓住和用好中央和省里加大水利投资的重大机遇,抢抓有利的施工天气,倒排工期,平行推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的原则,严格落实责任,加强对项目的督促检查,确保工程按时高质完成,要做好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养护工作,确保工程长效运行,农民群众长期受益。

××市水务局

上一篇:因病调岗申请书怎样写下一篇:教育教学第三期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