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五大锦囊

2024-04-13

自主招生五大锦囊(共8篇)

篇1:自主招生五大锦囊

自主招生报考五大建议

一、为什么要参加自主招生

参加合适的自主招生好处多多。从高校来讲,一方面可以招揽适合于本校教育培养模式的生源;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提前招揽优秀的生源。清华等校先是“五校联考”模式联合了除北大外中国最顶尖的理工科院校来抢夺优秀生源,而北大却来一个“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予以反击釜底抽薪从源头上圈定优秀生源。从今年7月份北清两校状元录取数据“打架”的最终结果来看还是北大略胜一筹,原因是北大“掐尖”的手段更加“高明”、更加提前了。

自主招生的成功不仅为考生赢得降分提档的资格,也赢得了心态上的优势。从考生来讲,一方面能拿到5分到40分不等的加分。因为自主招生多为名校,比如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大学等等。5分到40分绝对能决定高考的成败,可以给高考加一个双保险。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可能高考的时候有些小失误,那么这些加分就是最好的保险。能考上名校的学生,平时成绩都差不了多少,可能最后决定生死的就是5分到40分的加分;另一方面就是自主招生加分对考生心理的积极正面影响。对于一名已经取得自主招生加分资格的考生来说,自主招生考试的成功对高考将起到了一个“保驾护航”的作用。考生的紧张备考情绪或多或少会得到些放松,思想负担较少,对考试水平的发挥特别有利,比较容易考出好成绩来。所以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已经有加分的考生绝大多数高考临场发挥特别好。自主招生考试一般在1月中旬2天时间内完成,2月份上旬知道加分结果,对学生学习没有太多的影响。而5分到40分的加分却是沉甸甸的、至关重要的。因此,我建议由家长帮忙收集自主招生的一些资料以节约孩子的时间。孩子只要参加好笔试和面试就可以了。

高考录取主要依据考生的高考分数(含加分)和高考志愿,而高考分数包含高考实考分和各类加分,各类加分又包含政策性加分和一般自主招生加分。政策性加分又有少数民族加分、省市级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人员、奥赛获奖者等加分;一般自主招生加分又分为艺术特长生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自主招生等。在各类加分中,高三现阶段内相对容易实现也只有自主招生加分了,因为我们总不能为了加分,匆匆忙忙把民族更改为少数民族,重蹈考生“何川洋”覆辙吧;我们总不能为了加分,匆匆忙忙学习美声、乐器、舞蹈或赛跑吧,已经来不及了。

有一个数据跟大家分享下,在北清每年的高考录取中大约有75%的学生有各类的加分,其中有自主招生加分就占50%以上的比例;而这些各类加分在北清提档录取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比例仅占25%左右,绝大多数的加分只是在安排专业录取时给予一定分数的优惠。家长,如果你的孩子具有冲击北清的实力,但没有任何的政策性加分,即属于25%比例的光凭裸分实力去冲击北清的考生,您就会觉得这样报考北清风险太大、压力太大了,本来报考北清的考生中就没有几个能确保自己一定能考上。即使考生裸分已经达到北清的录取线,但在专业安排上依然不占优势。因此,针对这一类的考生我的建议是他们非常有必要参加自主招生。

马上就有家长要问了,“我的孩子成绩一般,没有冲击北清的实力,但上一般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且没有什么奖项,还能参加自主招生吗?”在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76所高校中,既有顶尖的名校,如北大、清华,也有只超出一本线20-30分的重点院校,家长和考生依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合适的院校,只要考生不抵触参加自主招生的考试。至于有无奖项也不是必须的,在跟自己同一层次的考生中有奖项的也是寥寥无几的,考生依然有很大机会通过目标院校的层层关卡而拿到加分,这样成功的案例我们计桥中心每年都有很多。

二、以什么方式申请自主招生

绝大多数的院校同时接受“校荐”和...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自荐”申报方式,但也有少数院校只接受校荐方式申请,以2010年的招生章程为准,就有中央财经大学、同济大学、北大医学部等。中国人民大学更为特殊,有“校荐”资格的考生可以任意选择学校提供的专业,但是“自荐”的考生只能在物理学、化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国学)、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美术学专业等5个专业中选择。相关详细的内容请参阅我的博文《再说说“自主招生”那些事儿》。

同时,以拿“校荐”资格申请自主招生获得通过海选的比例远大于以“自荐”的方式,校荐的几乎95%能通过院校的海选,而以“自荐”方式通过海选的比例不超过20%,因此有实力拿到“校荐”资格的考生应尽量争取拿心仪院校的“校荐”。这里说的“校荐”并不是学校在推荐信上盖了章就算是学校推荐,因为所有考生申请的材料都必须经过中学盖章,只有拿到推荐名额的才算是学校的校荐。

每年11月中旬开始,不少重点中学会陆续得到一些高校推荐表,也就是所谓“校荐”资格。一般来说,各高校给中学的校荐名额是根据往年考入该校的人数来决定的,而各中学按照学生成绩排名来分配名额。至于排名依据,有的学校按高三期中考试成绩一锤定胜负,如清华附中等;有的根据高二下学期期末成绩、高三摸底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综合排名,如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第二中学、八一中学等;有的则参考高一以来的所有大考成绩来排名,如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等。对于考生来说,能拿到“校荐”资格就会大大增加了自主招生胜算,而且选择院校和专业的余地也很大。因此,在当前的状态和有限的条件下,考生想增加拿到校荐的概率就要好好把10月底11月初的期中考试考好,争取拿到一个不错的名次。

能拿到“校荐”当然好了,拿不到呢,以“自荐”方式申请是不是就没有希望了?非也。我了解的情况是,自荐通过海选的比例确实比较小,尤其是北清两校,但如果准备了资料,不妨大胆试一试。其实,除了少数非常优秀的孩子之外,大多数学生通过自主招生海选或多或少也存在运气的成分。今年我就认识一位来自北京市一重点高中的家长,她的孩子通过“自荐”的方式过关斩将拿到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国学)专业的30分加分,且高考时非常幸运考进人大。她孩子是文科生,高考实分569分,有10分少数民族加分,30分自主招生加分,总分609分,而人大录取分数线是607分。应该说她的孩子是一个非常非常幸运的学生,政策性加分和自主招生加分都充分利用上,且没有浪费。当然了幸运的背后是需要勇气和智慧为支撑的,就从这点上说,这位家长起到的作用实在太重要了,院校的定位太准确了,勇气可嘉。因此说,参加自主招生要有勇有谋:有勇,不致错失良机;有谋,方可一击中的。

三、如何选择合适目标院校

如何选择适合考生的院校,我曾经撰写过一篇博文《从期中考试视角看自主招生院校定位》来说明合理准确定位考生报考院校的重要性。2009年我就遇到北京一位考生她通过了人大的自主招生拿到20分加分,但是从该生的一模、二模成绩来看,即使加上20分的加分依然不能够到人大的录取分数线,到高考填

报志愿时她不得不放弃报考人大而选择其它的院校,因此说当时她选择报考人大的自主招生是不明智的,20分的加分也就成为鸡肋。2010年碰到一个家长她孩子在1月份考试通过了对外经贸的自主招生拿到20分加分资格,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其成绩提高具备了冲击人大的实力。这时报考对外经贸出乎是板上钉钉,但报考人大也有很大希望。你说怎么报?家长又喜又愁。

那么,如何更好合理定位自主招生院校,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建议:应当选择与考生的实力相当的自主招生院校。因此,我们在综合考虑家长意愿、学生实力和承受压力能力等条件下,我们都会考生量身订做2所院校目标院校,一所是跟考生平时实力相当的院校;另一所会是略高于考生平时实力的,通过努力是完全能够得着的院校。

四、如何准备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一般包括申请表(报名表)、个人陈述、推荐资料及附属材料。申请材料所覆盖的内容一般有:

1.成绩。有的高校需要很详细的从高一至高三期中和期末的成绩以及年级排名;2.竞赛奖项。只要在高中阶段获奖的都可以为自主招生初审通过增加筹码;3.作品。如果有什么好的作品也是申请材料的亮点;如果没有什么作品的话,可以谈谈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如自己对环保低碳、教育公平等的一些看法等;4.特长。如果自己有什么特长的一定要写上,如竹笛9级,钢琴9级等。清华大学就非常看重有桥牌、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特长的学生;5.志向或大学四年规划。比如北大要求阐述为什么要报考北大;清华要求自己的求学之路等。

组织申请材料时还需注意事项:(1)重点填写高中阶段的表现。对于初中、小学阶段的内容,一般不必填写。

(2)加盖学校公章,而不能仅盖学校教务处等部门公章。(3)个人自述及推荐意见的篇幅均以1页为宜,一般不超过2页。(4)附属材料只要把高中阶段能够反映自己成绩的材料附上即可。(5)本着节约原则,建议以黑白印制申请材料。

在大家组织材料时,成绩、竞赛奖项、作品、特长等内容差不多已经是定数,能发挥、完善的余地不大。能让高校老师从别的视角看到考生闪光点的也就是个人陈述材料(自荐信)了,因此大家应该重视个人陈述材料(自荐信)的撰写。

个人陈述材料(自荐信)在整个自主招生过程中非常重要,对于考生能否顺利通过海选,甚至通过面试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希望大家予以重视并好好准备。那么如何撰写一篇优秀动人的陈述材料(自荐信)呢,请参考赵京老师的博文《如何准备自主招生的个人陈述》。

不同的院校对于个人陈述材料(自荐信)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对外经贸的要求是个人陈述内容中应包括自我介绍;为什么要参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通过或未通过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都有何心理准备等内容;北邮的要求是说明申请理由、爱好特长、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必须由考生本人手写,字数1000字以内;北交大的要求是要挖掘考生个人潜力且有说服力等等。

关于个人陈述材料(自荐信),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个人陈述一定要务实,这也是写个人陈述最重要的一点。有的同学个人陈述一上来就谈自己的为人

准则和道德追求,或者是引用一段古文作为自己座右铭,抑或是抒发自己的理想。如果是作为一篇普通的随笔或者散文,也许这样写很好,很自然地引入到你们想表达的内容,而且很有内涵。但是你们要清楚,这是给招生老师看的个人陈述,是决定是否给予你们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材料,招生老师要看的到底是什么?难道是类似于“我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我是个乐于助人的人”、“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的话吗?这样的话很空、很“虚”,人人都可以说,所以你说了一点用都没有。

(2)个人陈述要分清主次,有所强调。每个申请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应该都是很优秀的,你们都会有很丰富、很骄人的经历,但是这些经历不可能都写进去,因此就要有所强调,去突出你觉得自己身上最重要同时也是招生老师最欣赏的能力,去强调那些能够体现这些能力的经历。你要想一想,如果你是招生老师,你在看完(甚至只看了一个开头)这份个人陈述,能不能对这份材料留下什么印象,能不能记住这个学生的一些特点。

(3)突出自己的个性。现在的高中毕业生都是90后的学生,他们有活力、有梦想,视野开阔,性格张扬。在申请材料中老师同样希望看到时代赋予他们这些青春活力的内涵。

(4)了解申请院校的文化内涵和性格特点。越好的高校越注重考生的秉性与学校文化氛围的匹配。既然是自主招生,高校更有权利、更愿意选择这样的学生,而且这样的方式更适合于高校未来发展趋势。

下面我们一同看2010年美国部分名校雷人招生语录:

哈佛大学:“来吧,宝贝。到这之后你的年薪不会低于20万美元的!我们不是最喜欢拒人的学校!最没人情味的是麻省理工!别去申请麻省理工!申请我们这儿吧!相信我!即使两万多名申请者中我们只录取9%,还是申请吧!顶多邮箱里多出薄薄一纸拒录信。来吧!让更多的申请者来吧!这样我们的录取率就可以跌破1%了!”(注解:彰显学校幽默和自信)

普林斯顿大学:“请确保至少有一篇申请论文展现出高大傲慢,那样你就稳进了!要知道,我们学校比美利坚合众国还年迈,还是排名第一的老大啊!”(注解:彰显学校霸气和自豪。)

麻省理工学院:“我们是一群怪人,我们的校园建筑和宿舍可以为证。你应该试着申请我们这儿,因为你肯定很想知道我们是用什么理由拒绝你的。”(注解:彰显学校独特和自信。)

耶鲁大学:“来到这里,你就能追寻威廉·塔夫脱(美国第27任总统)、老布什(美国第41任总统)、克林顿(美国第42任总统)、小布什(美国第43任总统)的步伐,我们会告诉你怎么去治理或者毁灭一个国家。”(注解:彰显学校名牌效应和个性。)

斯坦福大学:“哈佛算哪根葱?加州是我们的地盘。你对我们来说可有可无,但不管怎么样你还是申请吧,万一中大奖也说不定。”(注解:彰显学校霸气和自信。)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想家长会能理解到不同的院校会有其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文化内涵。这几年很多院校面试时就越多涉及到学校校训、代表性人物等考查内容,从某个程度上看也是在考查学生跟学校文化个性的匹配程度吧。

五、如何处理自主招生与高考备考关系

自主招生所带来的好处,大家都能非常清楚,然而是不是参加自主招生就能百利无一害了呢。其实不然,只要参加自主招生就会牵涉考生的时间和精力,至于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因人而异。因此,如何合理兼顾自主招生和正常备考就显得攸关重要。

自主招生考试是在高考前进行的,如何平衡好自主招生考试及高考的复习,是极为重要的。考生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时会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准备自主招生考试,往往与老师安排的复习计划有一些冲突。有些考生的策略是暂时打乱学校的计划,毕竟自主招生这个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了。还有些同学并没有刻意准备,因为考的内容都是源于课本的,跟着老师学好了知识,到哪里都会受益,这些同学最后也顺利通过了自主招生考试。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先抓哪头还是请各位家长和考生自己好好斟酌,万万不可因为自主招生大乱方寸,没有计划,最后不但没通过自主招生考试,高考也没考好。其实,自主招生应该是锦上添花的事,在不影响备考的基础争取拿到心仪院校的加分。

任何重要的考试失利,多少都会影响考生的情绪,不过对每个学生的影响程度不同而已。有些考生在报名参加自主招生报名时,已经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成功和失利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甚至把参加自主招生过程当成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磨练机会。

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的家长和考生把自主招生看得过重,甚至一根筋要拿下多少分的加分,报班参加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培训班。在高考繁重的任务压力下,患得患失,结果当然是不佳的,甚至严重影响高考发挥。有甚者,个别考生因为同班同学跟他报考同一院校的自招招生,最后同学拿到加分,而自己并没有。更让他不服气的是他的同学平时成绩比自己差。这样结果往往给考生心理上极大的打击,他会误认为高校不公平、有猫腻,从而严重影响了该学生整个备考心态。因此说,以这样的心态参加自主招生真是得不偿失。

自主招生是前奏,高考才是核心。作为家长和考生应该正确处理自主招生和高考备考关系,努力做到拿得起放得下,以一颗平常心参加自主招生。

篇2:自主招生五大锦囊

现在,各校2014年自主招生简章正陆续出台。今天,高老师博客结合部分高校2014年自主招生简章,为考生们梳理一下,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有哪些新看点:

1.保送生收紧 自主招生更激烈

2014年高考实施新的保送生政策,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协遴选为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才有资格保送上大学,其余种类的各种竞赛获奖者不再具备保送生资格。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曾表示,按照将实行的保送生政策,从全国来讲,2014年有保送资格的学生为260人左右,与以往的六七千人相比大幅减少(除外语类保送生)。

对于失去保送资格的奥赛获奖学生,会有很大一部分加入高校自主招生大军,加上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的范围扩大和社会对自主招生认可度的提高,我们预计参加2014年各高校自主招生的考生会更多,考生之间的竞争也会更激烈。

此前,西安交通大学出台了2014年学科竞赛学生优惠政策。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可以直接获得西安交大自主招生A档资格,给予高考降至一本线录取的优惠。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可直接报名参加西安交大自主招生,实行单独划线录取。

现在,随着各校2014自主招生简章的出炉,竞赛获奖学生也成了不少高校报名条件之一。由此可见,在2014年自主招生中,学科竞赛获奖学生将会更受高校青睐。

2.考查仍侧重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近两年,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表示,自主招生高校招收的主要对象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综观2013年自主招生考试,试题内容不再对考生的学科知识进行全面测试,而是突出了对考生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查,与普通高考的考查目标明显区别开来。此外,教育部指导意见中还规定:凡能证明确有某方面特长或潜质的考生,可直接进入学校考核面试环节。

从2014部分已经公布的高校自主招生简章来看,各校自主选拔也是以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作为报名必备条件。

也就是说,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学科特长,具有明显学科特长的考生很容易脱颖而出顺利通过初审。各科成绩均衡,却没有突出学科特长的考生并不好过关。而在测试环节中,具有某学科特长的考生更占优势,比如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自主招生简章中写明,面试环节侧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3.测试将以面试为主,笔试不超两科

近几年自主招生的发展趋势显示:笔试比重逐渐减少,面试占比加大。去年教育部曾要求高校自主选拔,要注重以面试为主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注重为考生减轻备考负担。确有必要时行相关学科笔试的高校,笔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

在2013年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大部分高校都将笔试科目缩减到了两门,部分院校只采取面试一种考查形式。而在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测试中,面试的考查形式将更突出,所占比重会更大。中南大学2014年自主招生简章中,明确表示其自主选拔的考核方式为面试,不设笔试,面试考核内容为考生的学科专长、综合素质和创新潜质。

4.专项计划向农村考生敞开大门

2014年自主招生之际,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了专项计划,面向特定地区、特定中学招收符合条件的农村户籍考生。

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六所大学2014年共同实施自主选拔“自强计划”。主要面向83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中学,以及全国所有的乡镇农村中学招生。此外,复旦大学2014年“腾飞计划”、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师表计划”、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树人计划”等都是面向中西部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招收农村考生。

高校设立这些专项计划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文件精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进一步提高长期生活、学习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高中毕业生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些高校中有的要求中学推荐,有的考生可以自荐报名。一旦通过测试进入入选名单,将会在高招录取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所以,偏远地区的农村考生可以特别留意这类的专项计划。

5.试点院校不断增加,选择范围扩大

如今,获得教育部批准,可面向全国招生的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有77所,另外还有13所面向本省招生的自主招生试点高校。

近两年,面向本省自主招生的试点高校队伍不断增大。2009年教育部批准上海大学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院校,面向上海市25所中学招生。南京师范大学于2012年开

展拔尖创新人才自主选拔录取工作,面向江苏省应届高中毕业生,采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及考生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已经获准试点开展自主选拔录取,2013年正式启动在京自主招生。四川农业大学也于2013年在四川省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

随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的不断增多,考生的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大。对于要参加2014年自主招生的考生来说,可以结合试点高校自主招生简章,根据自己的实力,扩大选择范围,增加取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机会。

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关键词: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竞争可能更加激烈

随着几所知名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陆续启动,自主招生再次受到新一届考生家长的关注。那么,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有哪些新特点、新动向呢?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自主招生招收的主要对象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自主招生测试注重对考生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考查,以面试为主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笔试科目一般不会超过两门。这些意见在2013年自主招生中得到了落实。从政策的延续上来,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仍将坚持这些原则。

回顾2013年自主选拔,高校最明显的变化是淡化“综合素质”,强调“学科特色”。对于考生而言,则是减少笔试科目,强化面试权重。有专家指出,教育部此举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针对自主选拔成为“小高考”并加重学生负担的社会舆论作出调整;另一方面是要求高校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选材标准,有的放矢,减少考试规模,提升人才选拔效率。

在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看来,此次调整要求高校进一步体现选材标准,基于学科方向来选拔人才和设计考核环节。他说:“以往进入复试的考生多数是全科非常好的综合素质型考生,但今年(注:2013年)则不同,能够显示出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考生更多地进入到复试。以北京某知名中学为例,位列前30名的考生,今年就有1/3没能进入清华大学自主选拔复试环节。”

考生家长还要注意到2014自主招生的新变化,那就是,明年起我国高考保送加分政策开始“瘦身”: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协遴选为参加国际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才有资格保送上大学。其余的各种竞赛获奖者不再具备保送资格。原本可通过保送进入高校的这批优秀学生,很有可能转入自主招生“军团”。同时,多所高校招生负责人均表示,2014年自主选拔计划有可能缩小录取比例。这两点使得原本就人才齐聚的自主招生变得更加竞争激烈。

篇3:自主招生五大锦囊

◆五大调整◆

◆自主招生时间表◆

篇4:股市“防震”的五大锦囊

暴跌,暴跌,还是暴跌!在通货膨胀、美元贬值、油价高企、财政紧缩等重重压力下,今年以来,A股的暴跌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但当前期的印花税缺口(政策底)被轻易攻破,投资者意识到在“大势”面前,政策救市的威力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的时候,股市便遭遇了2006年以来最大的一场“地震”。这一“震”,不只是“3000铁底”被轻易“震破”,许多投资者的心理防线也彻底崩溃。

事实上,中国股市历来是“地震”多发地带。如果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算起,中国股市至少已经经历过了6次比较大级别的“地震”,平均每3年就要“震”上一次。在这6次股市“地震”中,有5次的跌幅超过50%,2次超过70%,损失最惨重的一次下跌接近80%。

然而正如地震无法准确预报一样,股市未来的走势同样不可能准确预报。既然如此,我们不如放弃对股市走势的预测,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作好股市中的“防震减灾”的工作。在此,我们特地准备了5个“防震锦囊”,以帮助投资者从容应对“强震频发”的殷市投资。

锦囊一:闲钱投资最关键

任何投资者都应该知道炒股要拿闲钱。因为一旦股市暴跌,股票套牢,投资者如果拿着“养命钱”进入股市的话,将陷入两难境地:割肉抛出,心中总有不甘;捂住不卖,生活就受影响。如果是借钱炒股的话,其危险之大更是不言而喻。

然而在过去两年大牛市中,许多人被赚钱效应所蒙蔽,总希望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投入股市,让资金发挥最大威力。尤其是在牛市逻辑的引导下,许多投资者在去年10月股市见顶以后,依然在一路跌一路买,然而却总是“抄底抄上天花板”,从6000点一路追到3000点,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深套其中,难以自拔。如果这一路上不是用闲钱抄底的话,那这些人现在的日子一定过得相当郁闷。

尽管如今股市已经跌破了3000点,相比于6000点而言,投资风险小了许多,但我们要知道,“市场先生”总是喜怒无常,股价总是在过高和过低之间循环。在如今熊市已经基本确立的情况下,任何上涨都是一种反弹,而不是反转。所以今年下半年,指数也许依然会继续沿趋势向下突破寻求支撑。而这个寻底的过程,可能是半年,也可能是两三年,甚至更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做好在股市里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而要打赢这场“战争”,就必须要靠闲钱“冲锋陷阵”,因为只有闲钱才能不畏惧资金的长期“冻结”,才能作为长期投资的资金,才能在前方(股市)激战正酣的时候,使后方(日常生活)依然保持稳定。

锦囊二:及时止损控仓位

在这场股市“持久战”中,我们除了要用闲钱投资来保持“后方稳定”外,还要保证有足够的“弹药”储备。

在此,我们可以借鉴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著的《论持久战》的理念。毛泽东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不能与敌人死磕阵地战,而要遵循“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这种游击战的作战方式。这样既可以牵制敌人,更可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待敌我力量对比发生逆转的时候(1945年)有足够的力量进行大反攻。

如今的股票市场整体上也呈现出空方(敌方)强大,多方(我方)弱小的态势,跌多涨少,赚钱不易。所以投资者决不能盲目看多追涨,和强大的空方力量硬碰硬(阵地战),而要更加灵活,反弹就出货(敌进我退),下跌就买入(敌退我进),震荡的时候就观望(敌驻我扰),而等到暴跌见底,市场彻底绝望的时候就大举买入(敌疲我打)!

而要在最后时刻能够做到“敌疲我打”,就必须要在敌人实力还很强大的时候保持住自己手上的筹码(弹药)。而要筹集足够多的反攻筹码,一是要控制仓位,万万不能全仓杀入;二是要能够及时止损,把过去在高位买入的现在已不再看好的“劣质股票”趁着反弹的机会冲高出货,决不手软。只有抱着这种“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在下一波牛市来临的时候(大反攻),获得更大的胜利!

锦囊三:长期定投要坚持

如今,基金定投理念正获得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所谓基金定投,指的是投资者在有关销售机构(如银行)约定每期的扣款时间、扣款金额及扣款方式,由销售机构在约定的扣款日从投资者指定银行账户内自动完成扣款和基金的申购。由于这种方法每次投入的金额一般较小,投资者可以通过一次约定,就能让钱长期自动地工作,因此又被称为“懒人投资法”。

然而在股市连续暴跌后,许多去年才开始尝试基金定投的投资者如今开始犹豫了——自己的账户资产天天都在缩水,是不是还要继续这样投资呢?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定投的原理是什么。

基金定投因为时间跨度长,每次投资金额小,所以时间复利收益分散了基金净值起伏的短期风险,当投资期限拉长到一定时间后,就能有效减少市场短线波动对投资回报的影响,为我们获得可观的低风险收益。

说得通俗点,就是当基金净值上涨时,我们买到的基金份额较少;当净值下跌时,买到的份额则较多。这样一来,“上涨买少、下跌买多”,长期下来就可以有效摊低投资成本,而基金净值长期看必然是上涨的,所以熊市我们买到的廉价基金份额越多,牛市里赚到的钱也就越多,而且投资者也不必为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而劳神费力。

统计表明,美国过去80年间股票市场的年平均收益率为10%-15%。假如每月拿出300元用于定投,以年平均收益率15%计算,一直坚持30年,这笔钱将会达到168万元!

搞清楚了基金定投之所以能赚钱的原因,我们就应该发现,基金定投应该越跌越买,跌得越厉害,我们应该买得越多。所以说,熊市里定投其实要比牛市里定投更划算(甚至在牛市中可以停止定投)。同样的道理,基金定投划算,股票定投也一样划算。虽然股票定投没有基金定投那么方便,但长期定期定额买入优质的股票,一样可以在未来的牛市中赚得盆满钵满,甚至获得比基金定投更高的收益。

最后要注意的是,要想让定投的威力充分发挥,就必须要有足够长的投资期限,所以投资者现在千万不能轻易放弃定投。其实投资的秘诀很简单,无非是选择正确的道路,并且一直走下去。只是许多人虽然知道路在哪里,却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半途而废。其实投资理财我们也应该向“一根筋”许三多学习,“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锦囊四:被动投资最安心

在过去两年的牛市中,许多投资者

都发现一个问题:只赚指数不赚钱。一边是指数噌噌噌往上蹿,一边是自己手上的股票却纹丝不动。那么有没有办法来规避这种大盘涨、自己手中的个股不涨的风险呢?

方法当然有,那就是投资指数基金。

然而有人可能要反驳,最近股市连续大跌,指数基金更是所有基金中跌得最惨的一种,现在去买指数基金不是明摆着往火坑里跳吗?

事实上,机会总在人们不认为是机会的时候出现,或者说,机会总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出现——正是因为指数基金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中始终满仓操作,所以熊市里跌起来最惨,牛市里涨起来也最高。这种在牛熊市之间,基金净值的巨大落差不正为我们的投资提供了最好的获利机会吗?

更重要的是,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可以避免人为主动选股(无论是股民自己选股还是委托基金经理选股)带来的非系统性投资风险。因为是人就有弱点,就会受到贪婪和恐慌情绪的非理性影响而犯错误,因此任何一个投资者都不可能抓住市场每一次上涨的机会,躲过市场每一次下跌的风险。

从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上证指数诞生以来的18年里,A股已经走过了7个牛熊交替,但每次牛市的高点都会超过前一次牛市的高点,而每次熊市的低点一般也会高于上一次熊市的低点。由此可以证明,股票市场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只要宏观经济依然在向前走,股票指数也就一定会呈现出曲折向上的发展态势。长期看,“踏空”的几率总是会大于“逃顶”的几率。而只要还有下一轮的牛市,那么既不会“踏空”,也不主动“逃顶”的指数基金就一定能够分享到指数上涨所带来的收益。因此投资者与其在弱市中精挑细选个股,弄得自己殚精竭虑,还不如轻轻松松投资指数基金,“任尔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当然,在熊市中,股市向下突破的可能性要多于向上突破,所以在熊市尚未明显见底的时候买入指数基金很有可能会在短期甚至中期内形成相当刺眼的账面亏损。但只要是拿闲钱投资,我们就“耗得起”;只要坚持定期定投,指数基金依然会把我们带向这场持久战的胜利彼岸!

锦囊五:主动投资抓热点

当然,如果投资者还希望通过主动选股来获得超额收益的话,就必须要抓住当前的投资热点。

首先是资产重组。这是永恒的题材。尤其是最近几个月,央企重组的步伐已露出加速的迹象,电信重组的速度超出预期,上海本地股的反复活跃都将给股市注入新的活力,这些都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第二是高油价下的投资机会。虽然由于国内的价格管制导致石化双雄的业绩增长受阻,但同属能源板块的国内煤炭价格的水涨船高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投资机会。尤其是在国际油价再创历史新高的环境下,无疑会让人们重新审视煤炭股的价值。因此对于富煤贫油的中国来讲,煤炭作为石油的替代能源,值得长期看好。另外,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替代能源更是值得长期看好和深入挖掘。

第三是通胀下的消费题材。在最近市场的大跌中,我们可以发现商业零售和食品饮料等板块整体表现相对抗跌。事实上,通货膨胀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负面影响。相比之下,周期性较弱,且刚性需求较大的食品等消费类行业股票,或许是在通胀环境下最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板块。

篇5:五大锦囊让你拥有甜美肤色

当小麦色肌肤出现疲劳感时,可用橘色系彩妆增加健康感,使用粉色系来修饰出肌肤的透明感,提升华美度。

第二计:Eye眼部:“<”形高光

只用淡淡的米色眼影涂抹整个眼窝,然后用含珍珠光泽的高光粉,呈“<”形涂抹内眼角。

甜美肤色

第三计:Eyebrow:橘色调眉色

将橘色调的眼影或眉粉轻扫在眉毛上,然后用棕色系眉笔浅浅勾勒眉形,这样温柔的眉毛会令眼部更有神采。

第四计:不凸显脸部轮廓的腮红涂法

选择粉质细腻的橘色腮红薄薄地涂抹在脸上,不要强调脸部的轮廓感。

第五计:Lip:滋润感+甜美粉色

先用有保湿功效的护唇膏在唇上涂抹一层,再使用唇刷涂抹粉色彩妆,制造滋润、可爱的印象。

表达肤色的的方法

(1)名词表达法:从暗黑色、黑褐色至红白色、灰白色共制定12级的色名。但此法缺乏客观性。

(2)用彩色模型的方法:

1.卢宣(Luschan)肤色表,用36块有色玻璃来表示:

1—5号(No:1—5)欧洲人的贫血肤色。

6—35号(No:6—35)各种正常的肤色。

36号(No:36)纯黑色,与暗黑色对照使用。

由于分级过少,玻璃反射强烈,没有被广泛应用。

2.欣资(Hintze)肤色表:

是当今应用最广的一种肤色表,能仔细检查皮肤、粘膜和内脏的色调,此肤色表根据F.W.Ost- wald的理论,以白色和黑色一定的比例相混合,而重现外界物体的一切颜色即24种基础色;人体的色调用其中3.0—8.0号(No:3.0—8.0)基础色就已足够了。

(3).分光分析法:是一种将皮肤的薄膜直接放在分光光度计上用来检查皮肤色调的方法,是现在正在应用的一种方法。

人种因肤色影响

关于人种划分,现在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分三大类:高加索人种、东亚人种、和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肤色的遗传特点是人种划分的指标之一,然而在三大人种内部,肤色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高加索人种包括欧洲人和阿拉伯人、伊朗人,其中欧洲人肤色最浅;东亚人种包括中亚、东亚、东南亚各国人,东南亚居民的肤色明显较深。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也常分为黑和棕两个人种,以尼格罗人种论,北非肤色相对较浅,往非洲南部去则肤色加深。大概是这么个规律吧。

印度人较难归类。那里最早的居民应该说是东亚人种,可是古高加索人种的雅利安人几千年前就侵入那里了,后来是伊朗和中亚的人群成批成批侵入那里,所以现在颇难说印度人属于东亚还是高加索人种。关于肤色和人种要注意,历史上人群迁徙和混血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欧洲的芬兰人,从语言特点考证,他们的祖先来自亚洲的东亚人种,但是现在的芬兰人,基本上反映高加索人的体貌特征。

篇6:五大员招生简章

杭州雅固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职业教育、学历教育、授权认证、网络教育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培训机构。公司长期为全国建筑施工、监理造价、勘察设计、房产开发、装饰建材等相关行业领域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顶级培训、咨询协作的服务机构。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培训模式,已建立了广泛的企业合作平台,拥有众多的培训伙伴,在业界一直拥有着优良的口碑和绝对领先的地位。

小班化培训培训时间短内容精炼效果好通过率极高

我们的相关考试培训:※建造师※建筑三类人员※远程教育※造价员※造价师※职称代评※五大员培训※经济师※注册物业师

一、考试岗位、内容

考试岗位为土建、安装(民用建筑)、市政专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监理员、资料员;园林专业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岗位。考试内容分两部分,即专业基础知识部分和专业管理实务部分,每部分由相应科目内容组成。

二、培训对象

建筑五大员(资料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

三、培训相关事宜

◆报名时间:从即日起8:30-17:00

四、报名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0571-87968961手机:***

联系人:小杨QQ: 135261047

报名点:杭州浙大路39号紫兰写字楼423和426室

网站:http:///

篇7:自主招生五大锦囊

变化一:扩大按专业大类划线投档的实施范围

从2015年起,我省将扩大按专业大类划线投档的实施范围。所有认定我省专业统考成绩的在川招生院校,除音乐类中的音乐理论、作曲类和音乐表演类专业外,其余类别均以学校为单位按专业大类划线投档。

书法学、影视摄影与制作、摄影、美术史论和表演(木偶)等专业在我省专业统考尚未开展时,这些专业的校考成绩直接有效,但考生的文化成绩必须分别达到我省美术与设计类、影视戏剧表演类录取文化成绩控制分数线,方可投档供院校审录(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艺术类本科院校除外)。

变化二:严格限定按艺术类招生的专业

对于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的艺术教育、服装设计与工程、风景园林、文化产业管理等4个非艺术学门类专业,原则上列入非艺术类招生。如果有关高校有专业要求,确定按艺术类招生,则须在招生章程中明确告知考生应参加的专业考试科类及录取要求(省级统考涉及的专业,学校不再单独组织校考),且文化成绩要求不得低于本校非艺术类专业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备考资料

其它非艺术类专业(例如公共事业管理),不得按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办法招生。

从2015年起,服装表演类专业不得在本科层次招生(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艺术类本科院校,及参照执行独立设置的艺术类本科院校招生政策的学校、专业除外)。

变化三:戏剧与影视类等专业考点调整到成都理工大学

近年来由于戏剧与影视类、舞蹈类考生数量增长较快,四川大学考点场地已无法容纳。为此,从2015年起,将我省戏剧与影视类专业、舞蹈类专业考试考点从四川大学调整到成都理工大学。

同时,我省执行修订后的《四川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考试评分标准与办法(试行)》,同时开通网上打印体育类专业统考准考证,方便考生了解考试安排。此外,将艺术体育类专业考试诚信承诺书由过去考生在考点签订,调整为考生在文化考试报名阶段签订。

变化四:改进体育类专业招生折算模式投档分计算办法

体育类专业招生采取专业成绩加文化成绩投档模式的院校,在计算投档分时,将专业成绩按750分满分进行折算,且专业成绩、文化成绩(均含政策加分)分别乘以40%和60%,再相加为投档分。计算过程中保留两位小数,最后结果四舍五入保留到整数。计算公式为:投档分=专业成绩(含政策加分)乘以7.5乘以40%+文化成绩(含政策加分)乘以60%。

变化五:适当降低划线投档比例,志愿设置有调整

适当降低划线投档比例,认定我省专业统考成绩的学校调档比例原则上本科不超过120%,专科不超过110%。单独组织专业考试的学校按全部投档模式,投档供学校审录。

篇8:自主招生五大锦囊

近十多年来, 为了更好地甄别和选拔人才, 各国招生制度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从世界范围来看, 这些改革正出现两种走向[1] , 原来招考制度高度统一的国家和地区, 招生考试在向多元和分散方向发展, 如韩国自1995年开始实行分数等级制度, 日本开始实行以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为标志的NCUEE制度[2] ;而高校招生相对分散、自由的国家, 则逐渐强调统一考试的重要, 如俄罗斯2003年将运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自主招生制度改为国家统一考试, 美国也逐步加强了对标准化考试的改革。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方向趋于前者:针对我国长期统考造成的应试趋向严重、学生个性不突出、创新意识和能力淡薄等问题, 从2003年开始, 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 以每年10所左右的速度增加试点高校数量, 目前已有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拥有高校自主招生权。同时, 积极探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模式, 加大自主招生力度。

为了深入了解自主招生研究现状, 本文选取1993-2002年度教育类所有中文核心期刊进行检索 (自主招生概念最早出现于1993年) , 并进行词频分析、篇频分析和内容分析, 发现国内自主招生研究关注重点之一是该种制度的公平问题。进一步分析又发现, 不同学者对自主招生公平的定义却有较大差异, 甚至互相矛盾。总结起来, 这种公平争论至少存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多与少的争论。

自主招生人数该占多大比例才能保证公平?当前自主招生比例原则上为各试点高校招生人数的5% (2008年新政策指出, 如确有特殊人才, 可突破5%的比例限制) 。有学者认为, 应扩大自主招生数额, 5%的比例过小, 对剩下的95%的学生是不公的, 让更多学生享受自主招生政策以体现公平;反对者则认为, 自主招生本身的目标是选拔“偏才”、“怪才”, 比例增大会使平庸者入选, 造成不公。这部分学者针对当前高校自主招生“无才可选”的现象, 认为应将5%的比例降低甚至取消。

第二, 招生形式的争论。

自主招生分为完全自主招生、半自主招生和统招前提下的自主招生三种类型。当前国内并存着两种自主招生模式:绝大多数高校实行统招前提下的自主招生, 考生除参加高校自行组织的考核外, 还需参加高考, 高考成绩需达到一定标准;另一类是复旦和上海交大试行的半自主招生[3] , 强调面试, 放松对高考的要求。有人认为前者应用标准化分数体现公平, 也有学者认为后者更能发现潜在人才, 甄别效果好, 更为公平。学界在自主招生到底“自主”到什么程度才算公平, 考生到底要不要参加高考的问题上存在巨大争议。

第三, 诚信问题的争论。

当前自主招生改革面临的困惑之一是生源报到率过低, 部分高校甚至低于10%, 造成招生指标, 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很多高校把原因归咎于学生的“不诚信”, 认为学生一人选择多校, 对高校造成不公。而有些学者则认为这是学生的权利, 国外高校大多数允许一生选择多校, 限制这项权利对考生不公平。学界对高校到底该不该给考生选择多校的权利, 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哪种更公平也存在争论。

第四, 笔试和面试的争论。

有的学者批评传统高考, 认为唯分数是举, 加重应试教育倾向, 不能全面考察学生, 造成选拔不公;而自主招生试行后, 部分高校采取面试又被批为不公, 认为剥夺了不善表达者的入学机会, 尤其是来自农村、边远地区考生的机会 (他们的表达能力可能不如城市学生) , 造成新的不公平。到底要不要面试, 笔试面试权重如何确定, 这是当前自主招生公平问题争论的又一焦点。

第五, 后期人才培养的争论。

自主招生招录的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 学者们对其到校后是否需要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存在争议。当前绝大多数高校招生和培养是两个体系, 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入学后和普通学生一样, 没有开展特别的教育。有学者认为, 自主招生的终极目标是为国家选拔和培养多样化人才, 高校选拔完成后却未有跟进的培养方案, 导致人才特色不明显甚至优势丧失, 建议建立配套培养方案;而有学者认为, 缴纳同样的学费入学读书, 如对通过自主招生方式进来的学生开展特殊教育、“开小灶”, 则对统考学生造成不公。

二、自主招生: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本文尝试从自主招生公平的内涵、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 为客观评判当前自主招生制度公平提供参考。

本文认为, 高校自主招生中的公平至少应包含两类公平:一是一般公平, 二是效率公平。

一般公平包含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权利公平, 即社会的制度安排和非制度安排给每个社会主体的生存、发展的机会是平等的, 利益主体的选择结果不受家庭背景、种族、性别以及资本占有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具体到自主招生而言, 自主招生的政策文本、法律法规等必须赋予招生对象公平参与的权利。机会公平, 意味着要满足人的不同层次需要和不同人的不同层次需要, 是一种立体状网络式的公平。这一方面要求社会多提供机会, 另一方面社会制度安排要保证所有机会是均等的。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了改变当前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局面, 发掘人才, 政策本身包含有多元评价、多元选才, 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内涵。规则公平, 是指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活动, 只有在规则公平的前提下, 才能实现机会公平、权利公平, 才能保证效率的提高。自主招生选拔过程的“游戏规则”必须统一, 不能因人而异, 不能因考生家庭地域、经济状况、社会资本等不同而异。结果公平, 即社会机构提供公平合适的帮助, 促成社会成员依据个人禀赋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具体到自主招生, 结果公平也蕴含有发展公平的意味。高校公平地招录了具有学科特长和专业特长的学生入校只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完成, 向学生提供使其天赋得以充分发展的机会, 促成其特长的发展, 这才是结果的公平。

效率公平, 则跳出了微观上对公平的观察, 从宏观角度看自主招生政策对社会发展, 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贡献和选拔效率等。没有效率的公平, 过程再公开、透明、客观、公正也是无意义的。社会公平观念首先要以整个社会的发展为出发点和目的, 即必须与效率连在一起求公平。效率决定公平, 效率又来源于公平。自主招生应提高效率, 多选人才, 选好人才。

通过一般公平与效率公平的划分, 不难看出, 当前学者关注的多为一般公平, 即公平的操作过程、操作技术和结果, 而忽视了对效率公平的关注。但正是效率公平决定和制约了一般公平的实现, 如效率公平难以达到, 一般公平则难以实现, 自主招生政策会因为没有生命力也走不长远。

首先, 人才基础决定招生比例。人才基础包括两类:一是现实社会基础和需求状况。社会是否缺乏特长人才、现有选拔和培养体制是否能培养出满足需求的“偏才”、“怪才”, 是否存在社会需求是自主招生政策能否存在和运行下去的前提, 该类人才需求是自主招生政策合理性的基石。社会需求的大小和种类应成为指导自主招生比例大小的依据之一。二是生源人才基础的情况。即使社会存在广泛需求, 但如果中小学的培养体制难以培养出选拔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则自主招生仍只是用来选拔平常学生, 政策也失去意义。所以中小学人才供给中“偏才”、“怪才”的比例和质量应成为决定自主招生比例的关键因素。同样的, 当前讨论的到底5%的比例是多了还是少了, 应由人才基础决定, 而不是凭空议论, 这本质上仍是效率的公平。

其次, 选拔成本决定选拔形式。当前自主招生的一大争议是是否继续推进当前“统招前提下的自主招生”为完全自主招生, 争议多集中在怎样保证公平上。事实上, 这同时地是一个效率的命题。自主招生更注重学生个性的考察, 标准化考试是为考察共性, 前者花费成本更高。学校方面, 准备考场、专家命题、监考和专家面试、单独招生宣传、招生网络建设等都是大笔花销, 而时间则更显宝贵, 从招生宣讲到多轮考核, 历时近一个月, 时间花费巨大;就考生来讲, 路费、考试费等费用大大增加了其参选负担, 尤其是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的考生。

第三, 国家、学校和个人存在博弈。当前绝大部分自主招生高校都认为, 学生不诚信, 被录取了不去读的情况导致高校花费巨额成本招生效率却偏低, 这样对高校非常不公平。从效率的角度看, 国家、学校和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 三者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博弈。对国家而言, 效率的公平是最主要的, 社会需要有特长的“特色人才”, 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进行选拔, 只要是能选到符合条件人才, 满足社会需求, 就实现了效率。至于学生来自哪里 (地域阶层是否公平) 、往哪里去 (都是国家的学校) 都不重要。对学校而言则不同, 学校自主招生付出巨大的成本, 不同学校之间又存在竞争, 因此, 学校希望能争取到更多更优质人才。学生一生多投, 被录取后而转奔他校是高校难以接受的。对于学生来说, 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学生在拥有选择权的时候根据自身兴趣、未来发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校, 这就是理性人的选择。

从博弈的角度来看, 学生不诚信对高校造成不公平, 但是在这种判断基础上衍生出的诸如“第一志愿录取”、“零志愿录取”等又对学生不公平。事实上, 在发达国家, 学生不仅有选择考试次数的权利, 也有选择多所学校的权利, 只是他们在制度上规定学生在获得多所高校录取通知后, 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出选择并告知高校。我国由于缺少相应规定, 造成了招生混乱。对高校来说, “学生不诚信”造成的低效率恰恰是自身录取制度不完善和生源恶性无序竞争的结果。

第四, “特长生”入校后是否单独培养也与效率有关。从效率的角度来讲, 对国家来说, 如果招收特长学生却不培养, 导致其特长退化为一般人, 则整个选拔是无效率可言的, 因此, 显然要督促高校进行后期特殊培养;对高校来说, 既然学生交纳同等学费就应占有相同的教育资源, 另开“小灶”显然对统考学生造成不公。事实上这并无矛盾, 关键是成本谁来分担的问题。如果国家意识到只选拔不培养的低效率问题, 能够分担该部分学生的培养成本, 则这个问题的解决也许就会容易一些。

因此,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自主招生争论颇大的公平性问题, 最终仍绕不开对效率的探讨。公平和效率在自主招生中仍是共生共长、互相制衡的一对因素, 要化解自主招生存在的公平问题, 落脚点之一应是效率。而当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效率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第一, 中小学人才供给可能存在问题, 客观存在“无才可选”现象。

如贵州省考试院的刘萍认为, 当前自主招生认定的“偏才”、“怪才”标准, 多集中于科技创新、文学、道德品质等方面, 本身符合条件的就少;狄威认为考生“模式化”现象严重, 导致“无才可选”; 清华大学招生处负责人宗俊峰认为, 中学“推良不推优”, 学生不诚信导致“无才可选”。无论是有才不供给还是无才供给, 都说明自主招生的中学供给环节出现问题。如果中学人才供给无法保证, 则造成选拔效率偏低, 出现“招不满”或“招不好”的现象。

第二, 选拔成本过高, 效率偏低, 高校不满。

个别高校会收到很多申请 (北京某著名高校超过5000份) , 而在招生过程中发现不是特色学生较少就是学生存在诚信问题[4] , 成绩出来以后另攀高枝, 致使自主招生录取率较低 (宗俊峰, 2005) 。

第三, 选拔手段落后, 仍倚重高考, 双重选拔导致成本增加。

当前我国实行的“统招前提下的自主招生”本质上是自主选拔标准和手段尚不完善或招生成本过高的完全自主招生造成的。目前多数高校自主招生名额仍下放给了重点中学, 且还不能完全脱离高考分数来选拔人才, 选拔方式仍过于倚重高考 (应朝帅, 2007) 。甚至有人讲自主招生“换汤不换药”, 仍以高考分数为主要标准, “偏才”、“怪才”照样进不了大学 (孙中涛, 200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杨德广很赞成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试行的“自主招生”制度, 但不应是对学生进行层层考试 (杨德广, 2006) 。

摘要:当前教育界对高校自主招生公平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即招生人数、招生形式、考生诚信、笔试和面试的选择以及是否应开展后期人才培养。文章认为, 错综复杂的争论表象掩盖了效率的功能, 人才基础、招生成本、高校与学生的博弈以及培养经费这些效率因子牵动着招生公平的神经。当下自主招生的效率隐患使对公平性的维护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自主招生,公平,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全局观[J].教育研究, 2002, (2) .

[2]Hendrick, Linda Scott, &Childress, Linda J.The TIMS BeginningTeacher Support and Assessment Partnership:A Study of Eight Yearsof Collaboration.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Orleans, LA, 2002.

[3]罗丽英.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自主招生五大锦囊】相关文章:

自主招生五大锦囊07-30

科学自主招生04-10

北约自主招生数学04-09

华理自主招生试题04-11

北航自主招生信04-18

华约自主招生试题04-20

自主招生相关资讯04-21

上一篇:我毕业了作文100字下一篇:西美尔(齐美尔)社会学理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