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为团队做什么

2024-05-19

我能为团队做什么(通用12篇)

篇1:我能为团队做什么

我能为团队做什么?

朝阳河小学校左时莉

教育工作是高度团队化、高度协同性、高度合作性的工作。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全面提高,就必须加强教师的团队建设,形成教师合力。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能为我们的团队做些什么呢?

1、积极主动承担责任。优秀的教师就如同优秀的士兵一样,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团队精神;能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能懂得服从,懂得多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道理。如果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积极主动、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就如同小溪汇集成江河,江河汇流入大海,这将会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力量。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我们就要积极主动承担责任。正如我们学校的校训“快乐尽责写人生”。

2、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学习就像每天必须要喝的水一样,让我们的大脑时刻获取,时刻浸润。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资讯时代,没有什么人可以一劳永逸,也没有什么事可以长盛不衰。创新,绝对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永葆青春的制胜法宝。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不能让自己陈旧落后;要想不陈旧落后,就要与时俱进;要想与时俱进,就要推陈出新;要想推陈出新,就要坚持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作为教师既要阅读和自己的工作相关的专业书籍,还要阅读一些历史、哲学等书籍。

(1)泛读——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善辩——作为教师,既要做专家(专于一门),又要做杂家,这是职业的需要。

(2)精读——你一天可能就翻阅好几百本书,但是你一辈子只要精读几本书就够了,关键是在读书中要思考——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林肯一生只读了几本书,但是他作为总统的智慧都是来自于那几本书。

3、善于从自身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教训。

我们在每天的备课中学习,扩展新知识;在每天对课堂的管理和教学中学习,随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改善现状;在每天与孩子的交往中学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在与同事的交谈中学习,让思想在交流中孕育、交锋;在听课、评课中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互联网上浏览学习,发现新动向、新观点;在闲暇时读书学习,在书中清心反观,放飞心灵。吃一堑,长一智——你完全可以从失败中长自己的智慧。

4、认真、勤奋、务实

(1)认真——就是对待任何工作,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只要是需要你去完成的,就都要有一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去做。越是他人的越要一丝不苟,否则的话就是不够意思,很难再得到别人的信任。

(2)勤奋——主动尽快地做完你自己该做的事情,有余力的话主动帮助别人,这会赢得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对于确立在这个团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最起码,你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不是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人,不是一个缺乏集体观念的人。你的勤奋会给团队中的其他人带来一种精神、一种力量,给整个团队带来一种氛围。

(3)务实——踏踏实实工作的作风。尤其是我们做的是基础教育,一点疏忽有可能就会断送一个孩子的前途。可能他不会感觉得到,你也不会意识到,但如果因为我们的务实工作而造就了一个孩子的前途,那也是个人的成就和让别人羡慕的理由。

5、忠于职业道德,不要突破职业道德的最低底线

我们从事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很多人也都有自己的孩子正在接受着别人的教育,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在别人的教育中走到今天的岗位的。所以我们要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如果你的孩子在别人的应付了事的工作中接受教育,你的心情会如何?这样想了之后,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树自己在工作团队中的良好形象。

勤奋、敬业、忠诚和主动精神也是一个优秀团队最需要的个人精神,有了这些,我们的教师团队必将从优秀走向完美!

篇2:我能为团队做什么

昌平区第二批教育活动试点十三陵镇教育活动重实效

【字体:大 中 小】 双击滚屏

发布日期:[2005-5-24]来源: 昌平党建网点击次数:54

4自5月6日起,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单位昌平区十三陵镇转入分析评议阶段后,为了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在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的和征求意见的同时,在全体党员中组织开展了以“我能为群众做什么、我为群众做了什么”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肯定,形成了“党员诚心查问题,群众真心提意见”的互动局面,使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的较好的解决,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一个题目”定坐标。镇级机关、社区、企业单位的党员,直接面对群众,和群众打交道,党员的宗旨意识、群众观念、能力素质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部分党员往往觉得自己职务低、权力小、可作为空间小,无差距可查、无问题可整等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十三陵镇在全体参加教育的党员中,开展了以“我能为群众做什么、我为群众做了什么”为题的大讨论,要求广大党员联系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联系自己的岗位实际,联系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谈体会,论责任、讲义务、评标准、看形象,从而使原来“自我感觉良好”的党员,对党员的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如何发挥作用定位更加准确。很多基层支部和党员在讨论中又结合自己的工作,围绕 “我能为社区做什么”、“我能为企业做什么”,和“从小事做起,塑党员形象”及“我和先进人物比差距”等符合实际、具体化的大讨论活动,使活动更加具体。

“双向互动”见真情。十三陵镇在谈心活动中,要求“领导干部和党员要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以换取普通党员、群众真诚主动的关心党组织建设”,从而形成双向互动。为了方便和百姓的沟通,拉近和百姓的距离,更好的为百姓服务,镇党委组织镇机关的53名党员组成15个组,深入全镇16个村79个农户中,“一对一”的与群众促膝谈心,和群众一起蹲地头、坐坑头、拉家常、唠农话,亲身体验农民的生活,用自己的手去体会农民的劳作,用心去领悟农民的需和求,亲眼去看农民的吃和穿,心贴心、面对面的与群众谈心交心,直接到群众中间去收集意见。干部用真心,群众动真情。很多群众敞开心扉,实事求是,主动交换意见,大胆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向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吐露。在此基础上,镇党委针对各级党组织和每名党员存在的不足,查找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形成共识,做到边谈心、边征求意见,边查找问题,边分析思考,边落实整改。既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又找到了自己的整改方向。

“三不原则”求真经。“不限内容、不留死角、不设禁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广开言路,开门搞教育是十三陵镇党委在征求意见中坚持的基本原则。在认真自查、互查、广泛谈心的基础上,镇党委采取多种形式,面对区、镇、村各级党政机关、职能部门和镇属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访谈和“我为党员荐一言”活动等形式广泛征求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建议,共召开座谈会32次,设立意见箱10个,发放征求意见表3000余份,获得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群众意见和建议,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对自身有了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

“四比四看”找差距。“比谁‘下乡入户’多,看谁深入群众更主动;比谁村里的‘穷亲戚’多,看谁与群众关系更融洽;比谁帮群众办实事多,看谁为群众服务更具体;比谁‘群众说好’的多,看谁为群众服务成效更明显。”是十三陵镇要求在党员查找问题、进行分析评议时必须对照的一个标准,也是党员落实边议边改的一个具体要求。为了把“四比四看” 做实,领导干部带领机关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车间,深入老党员家中慰问、看望党员,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帮助群众,广泛组织开展了与低保户“结对子”活动,为困难户送米、送面;开展“下村当农民”活动,与农民同生产、同劳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送技术下村,送方便上门”活动,上门为群众解决生活难题。社区支部还深入开展了“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

等活动。

“五个对照”看究竟。为了确保教育活动效果,十三陵镇确立了坚持“五对照”、查看“五究竟”的教育活动自我检查标准。一是对照市、区委有关要求,看规定动作究竟完成的怎么样;二是对照教育活动前后的思想情况,看自己的思想觉悟究竟有了哪些提高;三是对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看自己究竟有哪些差距和不足;四是对照群众的要求和期盼,看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作风究竟有了哪些改变;五是对照本单位的目标和自己的岗位责任,看自己的工作究竟有了哪些新变化。除了个人自查外,各支部还以会议的形式组织党员进行阶段性的汇报交流,支部书记则按照“五个对照”进行逐人、逐事、逐环节的检查,有效的保证了活动的落实。

“六项工程”暖民心。为了贯彻边议边改的原则,十三陵镇在教育活动中,组织实施了六项工程。一是“育才工程”。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镇出资500万元为农民举办果树管理培训、旅游培训、民俗旅游厨技培训、民俗旅游管理培训、建筑技能培训、家政月嫂服务培训、文明礼仪培训等9类培训班,预计培训4000人次。到5月份已受训人数计1600余人次,298人取得了国家承认的技能合格证书,提高了农民的致富能力,拓展了就业渠道。目前已解决就业人数458人。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镇加大了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制度,对镇域内高中直接考入大学;大学毕业生考取硕士、博士等学历教育;参加工作后继续学习考取大专、本科、硕士等学历教育的人员分别给予500至15000元不同等次的一次性奖励,激发了本地区学子和工作人员的学习热情。二是“健康工程”。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预防先天性疾病、减少病残儿的出生率,鼓励镇域内青年进行婚前检查,镇对每对夫妇310元婚检医疗费全部予以报销。并为镇域内已婚妇女和流动人口已婚妇女近2000人进行了免费妇女病普查。三是“绿化工程”。4月份,十三陵镇筹集资金150万元,对七孔桥下游140亩河套进行了全面治理。种植各种枣树3000多株,回填沙坑50多亩,即绿化了河套,又将沙坑恢复成了种植用地,3年后农民将从中直接获取经济效益。四是“饮水工程”。投资540万元建设完成了集中供水项目的一期工程,解决了全镇超过三分之一人口的“吃水难”问题。五是“照明工程”。投资356万元,完成全镇农村低压改造工作,架设线路7.5公里,新立电线杆25棵,安装路

灯350盏。六是“便民工程”。5月初,镇出资30万元在康陵园村南边修了一条长634.8米,宽7米的柏油路,不仅方便了康陵园村村民的日常出行,而且还方便了康陵园村和泰陵园村6千多亩果园果品成熟后的运输和观光采摘。计划年底前,在明苑西边至十三陵中学以及小宫门至太平庄修两条长2.5公里,宽8米的公路;在泰陵园果园中修一条10公里的田间道;在胡庄西边修一条便于人们出行的路。硬件设施的改造,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打印】【关闭】

建议您使用IE5.0以上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2003 中共昌平区委组织部 版权所

昌平区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技术支持电 话:010-80118701Fax:80118702E-mail:

篇3:课改,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一、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与学之间“学”的重要性, 突出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传统教学是不能体现这些的。所以必须变“老师讲, 学生听”的灌输式为教师导学, 学生自学;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变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根据课文特点, 教学需要而抓重点, 解疑点。在学习过程中, 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思路, 学生学习兴趣浓, 学习积极性高, 从而使课堂始终呈现出“生动、活跃”的气氛, 教学效果一定很显著。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较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注意创设教学情景, 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 提高了教学效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这是一篇散文, 其实也是一副优美的画, 还是一首动听的歌。在教学的时候, 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 听课文的配乐朗读, 想象一个一个靠地坛和母亲重生的文人在追诉自己梦的天堂, 还有那个伟大的母亲。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自己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的内容, 让同学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 有的同学甚至想到与自己的父母亲人每一次离别的场景, 这些都说明同学们已经融入了教学的过程。之后, 我又让学生听满文军演唱的《懂你》, 这首歌同学们也许听过很多遍, 但在那个特殊的场景下, 大家都闭上了眼睛, 仿佛和歌声融为一体, 谁也不忍心去打破那种宁静,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

课前预习, 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课后拓展延伸, 增加学习的容量,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始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活学、学活。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黄河”的话题时, 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课后查资料, 看看黄河流经哪几个省, 并搜集整理一些有关黄河的俗语和诗句。学生们看电视, 看报纸, 有的同学甚至通过上网查资料、捕捉信息来学习知识。

四、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深知,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好语文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 话要清清楚楚地说, 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 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 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此, 不求一日见效, 而是时时给予关注, 并辅之措施, 得以落实。

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深深地感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 教师素质的高低也相当重要。“不断学习, 与‘课改’一起成长”这是对老师要求。“课改”挑战教师素质, 其全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对语文老师无疑是一种考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才能担当起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大任。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带领学生一起探究知识, 才能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我由此获得的体会是:必须学习。学习教育理论, 以指导教学;学习专业知识, 以提高业务水平与业务能力。这种学习应是博览广闻, 持之以恒的。除此而外, 还必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以开阔教学的视野。惟有如此, 才能在课改中得以更新发展。

追求无极限, 探索无止境。我们在“想”中“做”, “做”中“想”, 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同时, 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力求使“想”和“做”得以更完美的统一。面对课改, 我们能做的当然不止这些, 一切的革新, 必须在实践中提高, 在探索中前进, 希望高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

参考文献

[1]各科课程标准解读.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或湖北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新课程.

[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任长松.走向新课程.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6]江山野.课程改革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篇4:我能为团队做什么

肯尼迪的演说,是历史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第四短的,一共只有五十二个句子,不到一千四百字。不过没多久,这篇演说就凌驾于许多篇幅比较长的前辈,跃升为最有名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

尤其是演说词里的一句话,不只在美国人人朗朗上口,其影响力还从美国蔓延出来,全世界大部分人透过各种不同翻译版本,读过或听过这句话。

“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就是这句话,象征了美国爱国主义的最高潮,记录了有那么一段时间,短暂的肯尼迪执政时期,美国人心甘情愿团结在国家旗帜下,为自己能身为美国一分子、对美国作出贡献,感到高兴且自豪。

这句话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有其特殊历史背景条件。仔细看一下肯尼迪演说词当中其他五十一个句子,他在里面用了三次“自由”、十一次“新”、四次“时代”、三次“革命”和各种不同形式提到“世界”一共十四次。整篇讲稿只有一千四百字,也就是平均每一百个字中,就要讲一次“世界”。

相对地,一千四百字中,对美国内政几乎没有着墨,有人仔细算过真正讲美国国内情况的,总共只有两个字。藏在一个宣示将坚决维护“国内及世界人权”的句子里。“国内”(at home)终于出现了,但还是和“世界”一起并列的。

这是一篇从头到尾讲国际局势的演说,因为那是冷战的高峰时期,美国人最关心的,是和苏联之间的对抗与竞争;美国人最恐惧的,是苏联的侵略野心和苏联为数庞大的核弹头。

在“别问国家”那个句子之前,肯尼迪讲的是:“漫长的世界历史中,只有少数几个时代被赋予了在最高度危险情况下卫护自由的角色——我乐于接受这个角色。”从这样的上下文一路读来,我们明白了,肯尼迪给予美国人的,是一种面对恐惧、克服恐惧的勇气,将冷战视为卫护自由的“圣战”,视为某种天启天授的责任,而且指出来勇气的来源——大家团结、无私地以国家为单位来奋斗,就能有勇气,就能承担责任、克服困难。

难怪教宗要为了他就職特准天主教徒吃肉。至少在演说词中显现的,肯尼迪是个有信仰的人,而且他有很大的本事将信仰传递、感染给众多的人。

这样一句话,在美国以外的地方,也很受欢迎。连最强调民主自由的美国,都强调国家团结、国家认同的重要性,哪一个国家的领袖不逮住机会拿来对自己的国民大加宣传,加强大家为国家服务的热情,同时降低对国家,尤其是对政府的抱怨呢?

不过,美国人高兴、自豪认同国家的时期很短暂,很快就结束了。1963年11月,肯尼迪总统遇刺,大大震撼了美国人;更重要的,美国出兵越南,越战不只带来惨重伤亡,而且愈打愈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越战,美国社会被严重撕裂了,支持越战的人和反对越战的人,无论如何不可能再团结在一个“国家”里了。

吊诡的是,这样的巨大逆转变化,没有让肯尼迪的就职演说被“抛入历史的垃圾桶里”,反而更加强了其长期烙刻入美国人记忆的力量。那是一段难得“天真时光”的纪念遗物,美国人,而且是大多数的美国人都还相信国家,相信可以抛开自己的私心奉献国家,“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看起来不只在美国,而是全世界(或许朝鲜除外)的人都不可能再重返那样的“天真时光”了。过去十年内,美国新保守主义得势,然而新保守主义创造了美国单边主义的新霸权,他们对外的宣传中,基督教、上帝、传统家庭价值、反恐怖主义、文明冲突等观念的重要性,都高于美国国家主义。更不必提小布什及新保守主义在美国,一直受到自由主义的强烈质疑、反抗,终于导致2008年麦凯恩大败,民主党提名的奥巴马赢得大选。

欧洲、日本、拉丁美洲,甚至在中国,今天或许还有可能叫大家“问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却不可能要他们“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了。将近五十年间,国家的意识其实悄悄地、但明确挪移变化了。以国家作为信仰对象,相信人应该牺牲自我利益,屈从于国家需要之下,这种想法愈来愈难以被接受了。

取而代之的,是愈来愈普遍地对国家的一种工具性理解。国家提供许多一般人自己无法个别取得的方便、好处,因而我们需要国家;但倒过来,国家也应该以提供这些方便、好处,作为其存在的价值以及与国民发生关系的基础。

我们当然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因为唯有弄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才有办法下定决心,相应于国家为我所做、所提供的服务,我能为国家做什么,我又愿意为国家做什么。

民族国家的我群认同

民族国家,正是19世纪欧洲另一股沛然不可御的大潮流。

国家早就存在,但民族国家却是19世纪的新鲜事物。民族国家主义认定国家不是临时、方便的政治组合,而是内在拥有一种超越方便的永恒核心。那是同一民族同一文化打造的坚强团结。大家相信“我群”的强烈认同,激发出对国家的高度支持乃至牺牲热情,使得民族国家格外强悍有力,发展得更快。如此一来,当然也就更增添了民族国家的吸引力。

德国是19世纪后半叶才统一的新兴国家,国家打造的过程自然就比英、法更加依赖民族主义精神。也因而德国最清楚显现了民族国家严重的后遗症——强烈的排他性。借由选定异类“他群”为对照,最容易激发“我群”团结意识,如果那个“他群”还被理解为敌人,那么“我群”就不只团结,而且还更加上同仇敌忾的热情了。

德国国家构成的过程,对外有法国、对内有犹太人作为典型的“他群”敌人。正因为那是德国赖以统一存在的根本理由,对法国与犹太人的仇恨就格外深刻严重。

虽然在德国统一过程中,很多犹太人也出力贡献;虽然在创建德国文化上,更多犹太人有突出的表现;虽然很多犹太人选择放弃犹太教,反过来认同德国与基督教……这些力量却还是不足以阻挡根深蒂固的仇恨,随着德国历史变化而燃烧燎原。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挫败,让德国急需找到新的团结自信。于是很不幸地,对于犹太人的旧仇恨,就成了最容易取来使用的工具了。

20世纪最血腥的种族仇恨,其实多半来自想象,而不是来自具体冲突。犹太人没有打过德国,没有侵略过德国,更别说占领德国了。犹太人对德国没有野心,更不曾出现什么具体德国人和犹太人街头巷战或乡间野战的火并。从具体冲突角度上看,德国人与犹太人间的问题,甚至还没有“文革”当中一所中学两派斗争来得激烈。

仇恨远比我们想象的来得虚无缥缈。正因为不需要具体的根源,仇恨的蔓延与深化,也远比我们想象的来得快、来得严重。这就是为什么在政治上,对于任何可能开启仇恨想象的言词与观念,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随时警惕的根本理由啊!

篇5:我能为团队做什么

群众需要我做什么 我能为群众做什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新的时代背景下,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就显得更为重要,要认清群众需要我做什么?我能为群众做什么?使得我们不但要紧密联系群众听取大家的呼声,了解群众所需,更要完善和提高自己,努力学习甩掉“能力素质不够”的帽子。首先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了解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只有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为更好的服务群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最终离不开“人”的提升。新的时代背景下,若不与时俱进,没有较高的能力素质,怎能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所以我们必须在不断地学习中提升自己。作为一名环保工作人员,根据本身岗位职责和工作经历,我觉得应该为群众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环保知识、环保的意义向人民群众宣传好。让群众清楚了解身边环境质量情况,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在周围环境污染影响到自身生活时懂得去维护自身权益等;

二、把本职工作做精、做好。环保工作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我们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满意而归。

三、把群众提出的问题处理好。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面对人民群众提出的各种事关其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接待好、解答好、处理好。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并及时联系相关人员帮忙解决,服务好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四、利用休息时间多进社区为生活困难的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张立伟

篇6:我能为绿色家园做什么

她穿着一身碧绿色的衣服,外面披着一身透明的水蓝色纱衣,而她却只是群星璀璨的宇宙中的点点繁星而已。她只有5.1亿平方千米,却要养育66.79亿个孩子们。地球!我们人类的母亲,您辛苦了!而我们有些人不但不珍惜、爱护好地球母亲,还肆无忌惮的砍伐树木,乱扔垃圾。我们是否想过,终有一天,地球,将会变成一个到处都是沙漠,到处都臭气熏天的星球,这时我们能去哪?到了这时我们又能为绿色家园做些什么呢?

现在树木、森林越来越少,而垃圾、一次性用品却越来越多,沙漠已经占了地球的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四十三正在形成沙漠。地球妈妈的绿衣服就要消失了,蓝纱衣已经破了一个大洞,地球妈妈在哭泣!身为地球的孩子,我们人类怎能袖手旁观?我们虽然还是小学生,可保护环境要从娃娃抓起,要从自己做起。当你看到街道多处散播着一片片垃圾,你肯伸手去捡捡吗?当你看到化工厂内一丝丝废水流入河中,使河水又臭又黑,你回去劝劝吗?„„同学们啊!让我们在周末时抽出一点时间弯弯腰去帮地球妈妈清理一下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的一块块污垢吧;让我们拿出自己的小手帕帮地球妈妈洗把脸吧;让我们用自己那双稚嫩的小手替地球妈妈换上一身崭新的绿衣服吧!而大人们更应该起带头作用,尽量不砍树,呼吁广大人民群众志愿加入到“环保小队”中来,尽可能的减少对大气层的破坏,有节制的放牧等等,还应该在节假日带领全家人种树,捡垃圾,挂一些有关环保的告示牌„„

为了我们可亲可敬的地球母亲能生存下去,我们就应该遵守以下几点:

1、使用布袋,减少对塑料的使用。

2、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以免伤害身体和大气资源。

3、尽量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

4、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5、倡步行,骑单车,以免汽车尾气危害大气层。

6、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支持环保。

7、尽量不燃放烟花爆竹。

8、节约的双面使用纸张。

9、节约粮食,爱惜地球给予我们的一点一滴。

10、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尽量做到环保节约。

篇7: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

5、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 生活体验式

我为学校做名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设计学校名片的活动,增强学生自豪感,激发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的情感。2.学生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

3.培养主人公意识,使其能尽力为学校做有意的事情,在设计中培养创造力、想像力以及审美情趣和良好个性。

【教学准备】

1.搜集各种有特色的名片。

2.学生准备硬卡纸、彩笔、剪刀等制作工具,一张表格,多媒体展示平台。【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了解了有关名片的知识。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谈话引入: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平台上的各种名片,请学生观看。)认识名片。提问: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了解了有关名片的知识,谁来说说你们都见过哪些名片?(2)有谁知道名片上的内容是什么?

(3)那么在生活中,你们知道名片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教师小结:

看来同学们对名片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在日常生活中,名片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胶制名片、纸制名片、电子名片。上面写有名字、职业、职务、联系方法,主要用途有自我介绍、传递信息、维持联络。

1.了解在生活中,名片的作用。

2.小组交流自己带来的名片,看看别人在名片上介绍了什么。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导入活动主题:同学们愿意为学校制作一张名片吗?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学校特色。找出学校的特点 1.过渡。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名片的知识为自己的学校设计制作名片。同学们在学校里生活了两年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对学校了解多少?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长的组织下,每组选择一项你最感兴趣的交流讨论,并在调查表里做好小组记录。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

推选代表,汇报结果。游戏:“校园之最”快速抢答。观看录像“我来当小导游”

1.学生观看录像后,小组内模仿录像中的小导游试着介绍自己学校的地理位置、校园环境、所取得的荣誉、标志性的建筑……

2.教师小结。

3、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观察比较:书中两位小朋友为自己学校设计的名片和我们自己搜集来的名片有什么区别?

2.归纳:这些名片不仅形状各异、色彩艳丽、富有童趣,而且突出了学校的特色。3.学生讨论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名片?(硬卡纸、彩泥、树叶、布帖……)制作名片

1.学生自由组成合作伙伴,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为学校设计有特色的名片。2.学生动手制作名片(放音乐)。名片展示

1.学生把制作完的名片贴在班级的板报上,每个学生自己当解说员,向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美工奖”。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小结:今天同学们尽心尽力地为学校设计名片,体现了同学们独特的创意,也展示了小主人的丰采。希望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的未来增添亮丽的色彩。

2、歌曲欣赏: 《校园的早晨》..说说我们的学校校园的早晨.SWF 《我爱我的学校》

我们一起行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为学校服务、美化校园中体验到主人翁的快乐,以升华审美的情趣。2.人人爱护学校环境,初步形成环保意识。【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绿化广场、居民区,收集照片资料。2.调查学校的卫生死角和公物的损坏程度。

3、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参观校园,寻找绿色。课前收集校园照片,调查生活在绿色居民区的乐趣,想一想人民为什么喜欢到绿色广场散步?

2、师上生一起参观校园,寻找最美的一角,看看绿色植物是否得到了爱护,自己对学校的绿化满意吗?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情景设计:哭泣的小树哭泣的小树.SWF 故事导入课文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绿化广场、居民区,让学生说说这些地方为什么如此赏心悦目?(教师介绍绿色植物的作用)

多媒体播放故事《桌椅的对话》。

学生汇报自己调查的学校卫生死角和公物的损坏程度。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献计献策,美化校园,全班学生讨论如何美化校园的“金点子”。(保护公物方面:我给桌椅洗洗脸、班级的事我来做;美化校园方面:我为校园披绿装、我做校园美容师……)

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每个小组在校园中认领一棵小树,与小树手拉手,挂上自己的护绿卡,经常给他们浇水、施肥、拔草……

请每个学生在家中种植一些凤仙花,记录凤仙花的生长日记,暑假结束时比一比谁收获的种子最多,评选“种植能手”“护绿小卫士”。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小组接力写好“绿色日记”记录好 同学们美化校园的行动和体会。

2、听故事《我爱我们的学校》评比绿色小卫士。我爱我的学校.SWF 我们的爱校行动 第三课时 【教材分析】

本设计是对“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的具体化。“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爱我们的学校”中的一个活动内容,是全单元的核心,与前四个活动主题“说说我们的学校”“校园里的发现”“在学校工作的人们”注重学生对学校、对学校里工作的人们了解。“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更注重学生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注重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对前面内容的升华和拓展。本节课设计了“我给学校做张名片”“我给学校提建议”“我们一起行动”三个小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学校名片,给学校提建议,激发学生“我是学校主人翁”“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设计理念】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根据中年级儿童的特点,创设有利于儿童学习的情境,激发自主性、探究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能、情感、个性和谐发展。

二、突出探究训练

本节课,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交流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注意学法,习惯指导

引导学生学会讨论,进行自主、合作式学习,如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进行调查,展开想像,让学生在多向交往中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我给学校提建议”活动,培养学生“我是学校小主人”的责任感和“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学校以我为荣”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

1.准备教学资源:小红花、红五星、金钥匙、; 2.教师预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学生小组进行调查研究。【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我是学校放飞的风筝》

师:学校是我们每个人汲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学校里有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疼爱我们的老师,有心心相印、情同手足的同学。学校就像我们的家,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学校,关心自己的学校。那么,为了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加美丽,我们该为学校做点什么呢?

(二)自由组合,提出课题

将学生分成六个组,每组5~6人,展开讨论: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为学校做贡献?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用什么方法研究这个课题?

(三)细心探究,自主表述

每小组推选代表一名,将讨论结果告诉大家。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将研究课题分成三个子课题:“我为学校做张名片”“我为学校提点建议”“我用实际行动爱学校”。

教师用幻灯出示三个子课题,请同学按照研究兴趣自主组合,去完成一个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解决的课题。

学生分组进行自己的课题研究,教师适时引导、激励。(四)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师:现在,我们来开一个成果展示会,你们是会员,老师也来参加,自我推荐当主持人。

1.成果展示。

a.展示名片。b.向校长直接提建议。c.说出自己的行动计划。2.学生自评。

对各个小组的表现,以举手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3.师总结与评价。

篇8: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一次,一位搞集邮的朋友来访,翻捡我废弃不要的信件,试图从里面找到有价值的邮票。大多时候他都会空手而归——尽管我的信件很多,有价值的邮票却极少。可是那天,当朋友看到这封信时,立刻发出一声兴奋的尖叫。他把信抓在手里,问我,信封还有用吗?

于是,这封信从记忆中再一次被翻出。那个下午我放下手头的工作,为来信者写了一封简短且客气的回信。后来我认为那不过是一堆废话,无非是鼓励对方好好写作,坚持到底必有收获等等,和我的千百封回信没什么不同。信写完了,去邮局的路上,顺手在路边拾一片绿叶夹进信封。那是我第一次给国外的朋友回复信件,却像例行公事一般,草草了事。

后来这件事终于被我彻底忘记,直到2006年冬季,又一封信从韩国寄来。仍然是上次的地址,仍然充满了太多滥美之辞,仍然在信里夹一枚脉络清晰的绿叶。可是我还是注意到两封信的不同之处。其一是笔迹不一样,显然是两个人所写;其二是语气也不太一样——一封不长的信里,竟然用了十多个“谢谢您”。

事情似乎有些蹊跷,正好那天没事,于是给他写了封回信。几句客套话之后,提出了我的疑惑。当然在信寄走以前,我不忘在信纸里夹一枚绿叶。满城都是花店,即使在冬天,寻找一片绿叶也并非难事。

一个月以后我再一次收到来自韩国的信。整整一个下午,我把那封信细细地读了三遍——那封信背后的故事让我唏嘘不已。正如我怀疑的那样,三封信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第一封信的确是一位年轻人所写,而写后两封信的,则是他的父亲。年轻人很小就跟随父亲去了韩国并入了韩国国籍,可是他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他的父亲说,家里的书架上,几乎摆满了中文读物。

从其中一本书里,年轻人认识并喜欢上我的文字。而在那时,年轻人已经身患绝症。他问他的父亲,能不能给我写一封信——这之前他还从没有给陌生人写过信。父亲说当然可以。他说可是万一对方不回信呢,那多尴尬?父亲说不会的,他肯定会回信。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开始写信。他没用打印机,他说那样不礼貌。他只用钢笔,先打一遍草稿,再在草稿上修改,改完了,再工工整整地抄一遍,然后从一本书里找一枚绿叶夹进去。

他的父亲告诉我,其实那时候,他并不能够肯定我会回信,更不能够肯定自己的儿子能不能活到我给他们回信的那一天。他们直等了大半年,仍然没有等到回信。正当他们几乎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一封来自中国的信送到他们手中。他的父亲告诉我,接到信的那一天,他的儿子心情非常好。尽管那时他已经极度虚弱,可是躺在病床上的他仍然在笑。几天以后,他的儿子永远离开了人世。

为表示感谢,父亲模仿他的笔迹与口气给我回了封信。他不想让我知道他的儿子太多的事情,他试图隐瞒。他说为什么要让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来分担他的痛苦呢?更何况,你已经帮我、帮我儿子太多太多了。可是我帮了他们什么呢?我想我什么也没有给他们帮助。我只是给他的儿子回了一封简短的信。那封信字迹潦草,废话连篇。可就是这封信,给他,给他的儿子,带去了太多的快乐,并让他的儿子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对另一个国家的一位素不相识的人没有失望。

后来与他的父亲慢慢熟识,竟然通过几次电话。记得有一次我问他,假如我没回那封信,你的儿子会恨我吗?他说应该不会恨,不过他会很失望。他的儿子曾经听别人说,作家都是很高傲的,特别是中国的作家。他不信。不过如果你没有回信,那么,他不但会带着遗憾离去,并且,或许会真的认为中国的作家都是高傲并拒人于千里之外的。

那个年轻人叫金东会,男,23周岁,家住韩国仁川市,死于白血病。那天放下电话,我竟然产生一种刀锋掠过头皮的感觉。假如那封信不是被我放进抽屉里而是随便扔掉,假如那位集邮的朋友没有来或者即使来了也没有见到那封信,假如那天我没有给他回信,那么,我伤害的绝不仅仅是一位韩籍华人,而是所有中国作家的人品。

我常常想,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究竟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后来我想,也许带来什么不是关键的问题,关键是别让这个世界失去什么。比如淳朴,比如认真,比如做人最基本的礼貌,等等。除此之外,如果你能为别人带来几个落于纸面的故事,带来哪怕一点点智慧的火花,带来哪怕一丝丝心灵的温暖,足够了。即使做不到这些,那么,最起码,我们还能给远方一位喜欢你的陌生朋友,回一封简短的信。

编辑陈霖

E-mail:chenlin719@126.com

篇9:我能为绿色家园做什么作文

洪亮的歌声,使这幽静的林子增添了几分生机。在宁静的小道上走着,只听见树林中沙沙作响的声音,感觉真惬意。音乐家小鸟和舞蹈家大树配合得天衣无缝。

……

可随着伐木机的到来,一声声巨响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大树一棵棵倒下,草儿也不再绿了,再也看不到往日那瓦蓝瓦蓝的天,青山绿水成了往昔的回忆。我们能为她做点什么呢?

夏天为小草送上一泓甘泉;冬天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披上一件“棉袄”。及时为它们修枝剪叶,让它们长得秀美多姿。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为身边的环境美化做出贡献。

春来秋去,大树和小草们为我们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无声无息的奉献着自己。现在,它们遭到了破坏,是我们保护他们的时候了。又到了植树节,我们少先队员们举起手中的铁铲,种下一个个绿色的希望。

大树,没有百合的纯洁,没有牡丹的华贵,但它有种扑不灭的精神,路旁也好,山沟也罢,它从来不埋怨,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一切。

篇10:我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由此可见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实行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团结是各民族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期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分量。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遵守这一民族团结政策,积极维护少数民族的利益,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平等互助,友好待人,友好合作,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友好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内部也有各自的信仰,所以,我国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说: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在新疆,基本上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少数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不能因为与自己的信仰不同而产生排斥感,也不能强迫少数民族信仰自己的信仰。对于我们这些不信仰宗教的学生,我们也不能够歧视那些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因为无论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的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在一些穆斯林的地方,我们应该不说对于他们来说是禁忌的说,不吃对于他们来说是禁忌的食物,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少数民族的信仰。

篇11: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作文

今天的地球,已不是以往那个慈祥的母亲,而是危害我们脆弱的生命的凶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变成这样子呢?一切皆由我们造成。

几十年前,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大河,它像一棵枝桠繁茂的大树,滋养着全俄罗斯的1/4人口。但是,近来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原来,伏尔加河接纳了俄罗斯将近一半的工业污水。可想而知,伏尔加河的面目已惨不忍睹。人们为了贪方便,把大量的污水排到母亲河里。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人们这么自私?每当看到这些,我心里是多么难受啊!我多想对这些只顾自己利益的人说:“请你们不要再这样下去了!请你们快点停止你们的行为吧!这是损人不利己呀!这样谁也不会开心的。”

现在我每次回家乡石排的时候,一下车,迎面就是满眼的.垃圾,刺鼻的臭味儿直往我鼻子里钻,“哎哟我的妈呀!真是臭死我了!”我捂住鼻子用眼睛一瞧,天哪!这什么场景呀!鱼潭黑乎乎的,围着一大圈花花绿绿的垃圾,真是垃圾成岸哪!以前的石排不是这样的,以前这里一放下网,立刻就有好多条鱼在网里活蹦乱跳,爷爷脸上开满了花,还送了一条给我呢!现在呢?鱼全部死光了,爷爷现在经常打电话来倾诉自己的鱼儿全死了。我多希望我发明一个巨型吸垃圾器来吸光这里所有恶心的垃圾。看到鱼潭里的垃圾,我心里多难受啊……

唉!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呢?如果我们每天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那地球肯定会腾出一片森林;如果我们每天少开空调,那冰山融化肯定会放慢脚步;如果我们能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那河水一定会恢复以往那活泼的笑脸……

篇12: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

我刚搬进纽约市布鲁克林区那幢公寓楼,就看见有一张“通告”贴在住户的邮箱旁,上面写道:“对格林夫人的善举——愿意每月两次接送住在3栋2层4号做完化疗的格林夫人回家者,请在下面签名

因为我不会开车,所以没有签名,径直走上了楼,房间里的许多东西还没有归置好,我还得好好搬动一番。但是“善举”一词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这是希伯来语,意思是“做好事”。按照我祖母的理解,它还有另一层含义——因为她发现我总是羞于请别人帮忙,所以常常对我这样说:“琳达,得到别人的帮助是一种幸福;但得到人家的允许,能够帮人一把,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

我进了屋,马上动手摆放东西。祖母一边望着我,一边对我耸耸肩、摇摇头一一搬运工走后,几个朋友主动提出帮我安置好家具,但我说我自己对付得了,他们就走了。

窗外的雪花纷纷扬扬下了几个小时,快到上课的时间了,我必须得走了,否则就要耽误给学生们上课。我穿上两件毛衣和外套,戴上帽子,蹬上棉靴出了门,向公交车站走去。在12月份这种风雪天气里,这可是一段艰难的路程。我把祖母给我织的蓝色围巾围紧脖子,耳边似乎又响起了临出门时她的声音: “为什么不看看是否有人在开车,顺便搭个便车呢?”

然而,有一千个不这么做的理由跳进我的脑海——我不认识我的邻居,我不喜欢打扰别人,我觉得请人帮忙很可笑,自尊心不允许我拦住别人的车说:“我要到学校去给学生们—上课,搭便车只需要?O分钟的行程;如果等公共汽车很费时间,而且需要行驶30分钟,我能搭你的便车去学校吗?”我想我一定说不出这样的话来,所以,我虽然很艰难却很执着地向公交车站走去,糟糕的是,当我走到离汽车站不远时,一辆公交车刚刚离开……

可是,不久之后的一天,我这个自认为可以“万事不求人”,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却被一次意外事件深深打动并彻底改变了。那是我们学校要举行期终考试的那天早上,天气恶劣,风雪交加,路上的积雪很深很厚,我一路摇摇摆摆、趔趔趄趄地走到汽车站。可是,我等了整整一个小时,我伸长了脖子遥望并祈祷公共汽车的到来,汽车还是没有来……最后我被冻得站不住了,我不得不放弃了,狂风卷着大片的雪花将我又向家里推了回来。我望着漫天的暴风雪,心里焦急地祈祷着:上帝啊,我该怎么去学校呢?学生们在等着期终考试呢,我该怎么办呢……

这时,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祖母的声音:求人帮忙,搭个便车,也没什么不好,人都是愿意帮助别人的……,—可是现在,祖母的劝导对我好像也不会有任何意义了,因为即使我想请人帮忙(当然,我心里并不想那么做),在这猛烈的暴风雪中连一个人影儿也没有,只看见天地之间白茫茫、混沌沌一片……

然而。当我走到我家的公寓楼前并推开楼门时,差点和站在邮箱旁的一位夫人撞个满怀。她穿了件褐色毛皮大衣,手里拿了一串钥匙。很显然,她有事《隋而且正准备出门。就在这一刹那,她可能看出了我脸上的焦急神态,她微微一笑,问道:“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也许是“着急”和“希望”战胜了我的“孤僻”和“自傲”,我虽然不认识她,却脱口而出: ”您能让我搭个便车吗?我从没向别人这样要求过,可是我要到学校去……”一种奇怪的神情从夫人的脸上一闪而过,她仍是带着微笑看着我,我接着说:“噢,您可能不认识我,我住在3层3号房间,刚搬来不长时间……”

“我知道,我从窗户里看见过你。”随后,她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我愿意让你搭车,我去拿车钥匙。”“您去拿车钥匙?”我重复了一遍,望着她的手说,“您手里拿的不是吗?”

她低头看了看,说:“啊,不,这个不是。我是来取信的,我马上就回来;”说话间她转身走上了楼梯,丝毫没有理会我在下面叫她:“夫人!请等等!我没想要麻烦您出门……”我心里一急,感到窘迫极了。但当她返回之后,那温暖的话语让我又平静下来。她说: “这条路你比我熟,为何不自己开车呢?”

“我不会开车……”我说着,感觉又有些不自在起来。她笑了笑,拍拍我的手说: “不会开车也没什么关系,可以找别人帮忙……”我也跟着她笑了并一同走’出了楼门。

“您使我想起了我的祖母,她也经常这样说。可我该怎样称呼您呢?”听完我的话,她的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就叫我艾莉丝奶奶吧,我的孙子都这么叫我的。”我跟着她坐进了一辆黑色小汽车,顶风冒雪向学校驶去。她径直把我送到了学校,我一连声地向她道谢,并站在校门口向她挥手,看着她开车远去。

这天的期终考试照例进行,因为我按时走进了教室——迎接我的是一片掌声,因为同学们知道了我并没有被这场暴风雪所阻隔,一个个脸上显得很兴奋。我心里顿感热乎手的,但我更明白,如果没有艾莉丝奶奶的帮忙,那么后果肯定是很糟糕的……

这天傍晚放学之后,我“破天荒”地搭乘几个同学的便车回到了公寓楼。我在楼梯旁正巧碰到从邻居家出来的艾莉丝奶奶,那位邻居对她说:“晚安,格林夫人,明天见!”

什么!天哪!格林夫人——那个患了癌症的女人!我忽然又看见了、而且弄明白了——那张贴在住户邮箱旁的“通告”——原来, “艾莉丝奶奶”就是那位格林夫人!我用手掩着嘴。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竟然要一个身患癌症的病人冒着凛冽的风雪开车送我去学校,这怎么可能呢?“噢,您……原来您就是格林夫人……我没想到……”我心中剧烈翻腾、忐忑不安,口里结结巴巴地说, “我真不认识,您就是格林夫人……请您原谅我……”“艾莉丝奶奶”——也就是那位格林夫人望着我又是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轻轻上楼去了。

我在楼门口站了好一会儿,才拖着沉重的脚步上了楼。进屋之后,我背靠着门一动不动地站着,连外套都没有脱。我心里一直埋怨自己,甚至是在诅咒自己,我怎么会这样呆傻、这样迟钝、这样没有良心呢?我这个从来没有“求过人”的人,怎么会求一位患了癌症的、事事都要靠别人帮助的人来帮助我呢?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很愚蠢的人,我心里在不断地悔恨自己,眼睛里也潮湿湿的……

过了一小会儿,忽然有人敲门。我打开门一看,是格林夫人站在门口,她很亲切地问道:“我可以进来跟你说一件事吗?”我微微一愣,并点了点头请她进来。她坐下了,我有些心神不定,竟然一屁股跌坐在沙发上。格林夫人看着我,嘴角浮着微笑说:“我从前身体也很好,而且也能帮助别人。自我有病之后,许多人都来问我——‘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我很不好意思,也不想给大家添麻烦,但大家總是来帮助我,给我送东西,为我做饭,帮我修水管,开车送我想去的地方,我真的很感谢……然而我不是不想回报,而且一直没有机会。今天早上下楼取信时,我看见外面的暴风雪,正在心中祈祷上帝,让我能像过去一样,像个正常人那样去帮助别人做点什么,感受一下帮助别人的快乐吧。然后,你就走了过来……是你给了我这个渴望已久的机会,我从内心里感到一阵快乐、幸福,我这个病人终于也能为别人做一点点事情了,真让人高兴啊……”格林夫人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啜泣起来,可是我看得很清楚,那种啜泣之中饱含着一种由衷的欣慰和激动啊!

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祖母说过的那句话了——“琳达,受到别人的帮助是一种幸福;但得到人家的允许,能够帮人一把,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我也明白人们为什么在见面时经常要说那句话了——”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人和人之间是免不了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这正是做人应该具备的友善和爱心,而我原先那种“孤僻”、“清高”以及“万事不求人”的个性说得严重一点,其实是一种”狭隘”、 ”自私”甚至是”不求人也不想帮助别人”的托词和借口啊!

上一篇:面试必胜客自我介绍下一篇:教师培训学习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