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作业管理简介

2024-05-20

生产与作业管理简介(精选8篇)

篇1:生产与作业管理简介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4(第8~10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设备管理中,可靠性标志着机器在其整个使用周期内保持所需质量指标的(B)。P.185 A.特征 B.性能 C.完好性 D.能力

2.可靠性工程通过研究设备的初始参数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预测设备的行为和(A)。P.185 A.工作状态 B.事故情况 C.磨损特性 D.故障概率

3.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后,可以变“事后维修”为“事前维修”,变“计划维修”为(B)。P.186 A.定期维修 B.预知维修 C.更新维修 D.随时维修 4.设备磨损的第一阶段,磨损的特征是(B)。P.190 A.持续性磨损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均匀磨损

5.如果设备的磨损处于第三阶段,则应采取的措施是(B)。P.190 A.加强保养 B.更新改造 C.按时检测 D.按操作规程运行

6.设备修理,是指修复由于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和(D)。P.193 A.经济性能降低 B.零件失效 C.使用条件降低 D.精度劣化 7.设备的使用费用处于合理界限之内的设备寿命称为(B)。P.196 A.物质寿命 B.经济寿命 C.技术寿命 D.折旧寿命

8.在5S活动中,对生产与运作现场的各种物品进行彻底的清理,把长期不用和报废的物品全部、干净地清除出去,对有用的东西,按实际需要,摆放好,这种活动称为(A)。P.206 A.整理 B.整顿 C.清扫 D.清洁

9.清扫过程是一个(B)的过程。P.207 A.划分辖区 B.发现问题 C.分清责任 D.清点

10.素养是要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活动后在达到一种(B)。P.208 A.常态 B.思想境界 C.习惯 D.制度 11.5S活动的核心是提高(D)。P.209 A.自觉性 B.思想境界 C.精神面貌 D.素养

12.在定置管理中,物与场所的结合主要是强调(A)。P.212 A.固定位置 B.定置图 C.自由位置区分 D.现场标志 13.定置管理的三要素是(A)。P.212 A.人、物、场所 B.人、场所、图 C.人、物、标志 D.场所、标志、物 14.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供应链的(B)。P.226 A.效率 B.成本 C.时间 D.信息

15.以渠道顾客订单为前提的订单物流模式是(C)。P.230 A.戴尔模式 B.丰田模式 C.海尔模式 D.日立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

1.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就设备技术经济性来说,主要指标有(BC)。P.189 A.设备保养率 B.设备完好率 C.设备故障率 D.设备磨损率 E.设备维修率 2.设备的磨损主要形式有(BE)。P.189 A.技术磨损 B.无形磨损 C.消耗性磨损 D.破坏性磨损 E.有形磨损 3.设备修理的方法主要有(ACD)。P.193 A.标准修理法 B.维修修理法 C.检查后修理法 D.定期修理法 E.保养修理法 4.设备寿命指标有(ABC)。P.196 A.经济寿命 B.技术寿命 C.折旧寿命 D.重置寿命 E.物质寿命 5.生产与运作现场管理的特点包括(ABCDE)。P.199 A.基础性 B.系统性 C.开放性 D.动态性 E.群众性 6.生产与运作现场管理的任务有(ACE)。P.202 A.工序管理 B.信息管理 C.物流管理 D.标志管理 E.环境管理 7.5S活动常用的工具有(ABCDE)。P.209 A.红牌 B.看板 C.定点拍摄 D.推移图 E.检查表 8.在定置管理中,物的定置三要素体现在(ABC)。P.212 A.物的存放场所 B.物的存放姿态 C.现场标志 D.人与物的结合 E.物与场所的结合

9.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模式(ABD)。P.229 A.批量物流 B.订单物流 C.配送物流 D.准时物流 E.双向物流 10.敏捷制造体系结构的要素有(ABE)。P.234 A.生产技术 B.管理 C.虚拟企业 D.资金 E.人力资源 11.大规模定制的基本思想是基于产品结构的(BC)。P.238 A.互补性 B.相似性 C.通用性 D.标准化 E多样性

三、简答题

1.简述设备管理的发展。P.185 答:发展趋势:1设备管理信息化,2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3可靠性工程在设备中应用4状态监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5从定期维修向预知维修转变。

信息化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促进设备维修的专业化、社会化、预知维修离不开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和可靠性工程,设备维修的专业化又促进了故障诊断技术,可靠性工程研究和应用,————它们相互依存、促进。2.简述定置管理的作用和要求。P.215 答:作用:1有利于改善劳动环境2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3有利于提高产品4有利于安全5有利于降低消耗6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声誉7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8有利于提高经济效誉。

要求:1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围绕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来进行2从实际出发3落实到各项工作的标准化4发扬节约精神、不搞铺张浪费、不摘形式主义5动员全体

员工参加,人人互助、参与;踏实、稳步前进。3.简述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特征。P.240 答:大规模定制生产主要是通过灵活性和快速响应来实现多样化和定制化。

主要特征:1需求的分化2多元化的细分市场3低成本与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4产品开发周期短5产品的生命周期短。4.简述设备管理的内容。P.182 答:1设备管理规划决策、选型、设计、制造或购置。其主要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原则进行,直接影响和决定设备的全寿命使用和管理工作2设备的正确安装、使用与维护,设备的正确安装和使用,可减少磨损和故障,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应用精度,而及时的维护可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良好状态。3设备的检查与修理;设备的检查是机器设备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通过修理和更换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通过检查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维修方式,并能及时消除隐患。4设备的更新改造。应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管理。

四、论述分析题

1.试述生产现场管理的原则。P.201 答:1立足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原则。企业运作现场管理的一切活动的最终目标都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上。

2追求经济效益的原则。这是指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努力降低成本、消耗,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

3不断讲求创新的原则。在生产与运作现场管理中,要不断地实现创新。

4贯彻规范化的原则。在生产与运作现场管理中,讲求思考问题规范、行动规范,按预先制定的规鄣、制度、要求去做。

5突出强调服务的原则。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产与运作现场工作水平的高低、资源的利用状况。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开展清洁生产的认识。P.245-253 答: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包括:(1)物资平衡理论

按照物质不灭定律,企业在生产中,物资按照平衡原理进行转换,生产废料是由原料转化的。废料愈多,说明原料消耗愈多,清洁生产坚持物质平衡原理,要是废料产生最少,必须坚持原料投入最少,只有少投入才有可能较少废料产出。然而原材料少投入是一个方面,还必须做到原料的最充分利用,对产生的废料再利用,使其成为生产的进一步延伸,变废为宝,拉长生产链,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技术,使废料做到最少。

(2)最优化理论

清洁生产是典型的技入产出问题,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投入最少,产出最大。即以满足需求最大、产出废料最少为目标函数,以原材料、能源、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设备运行、产品和服务、资金、人员、周围环境、方针、政策等为约束条件,认真加以综合求解,获得最优化结果。(3)技术进步支撑理论 清洁生产是追求效益、造福人类的生产方式,必须坚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去作支撑,求得其不断地推进和发展。要以产品服务设计、生产工艺过程、服务过程、产品使用、服务的提供,废弃物的不断再利用及处理的各个方面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制造技术等等大理、主动地加以利用,使清洁生产成为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

篇2:生产与作业管理简介

主要特点:基础性、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群众性。

一.生产与作业现场管理遵循的原则:

(1)要立足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原则。(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给企业带来利润)

(2)要追求经济效益的原则。(努力降低成本,消耗,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

(3)要不断讲求创新的原则。(敢于采用新型生产方式,大搞技术改造,推广先进技术,实施新的组织形式)

(4)要贯彻规范化的原则。(讲求思考问题规范,行动规范,按预先制度的规章,制度要求去做)

(5)要突出强调服务的原则。(三现:管理人员要到生产与作业现场去;认真地看现状;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对策)

二.生产与作业现场管理的任务:

(1)要形成一支目标明确,团结向上,精神面貌好,技术素质高,遵章守纪,战斗力强,职责分明的职工队伍。

(2)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明工艺纪律,认真做好生产控制与检验,保证产品生产合格,并使质量不断上新台阶。

(4)合理组织生产,科学地设置生产岗位,掌握生产节奏,减少生产波动,使生产均衡地进行。

(5)要研究物流规律,对各个环节任务明确,环环相扣,不脱节,以使物流顺畅地运行,保证生产的需要。

(6)要使设备正常运转,大力做好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工作,绝不让设备问题拖生产后腿。

(7)要做好生产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台帐,报表的记录,整理,传输工作。

三.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内容:

(1)工序管理,工序是一个操作者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加工对象进行加工连续完成饿那部分工作内容,它是生产与作业现场的基本单位.主要分工序要素(劳动力,设备,原材料)和产品要素管理(产品品种、质量、数量、交货期、成本的管理).

(2)物流管理,在物流管理中要强调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

a.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使物流路线短,只有物流路线短才能使产品生产周期变短,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量最少。

b.使生产过程中在制品数量最少。

c.使生产过程中搬运效率最高。

(3)环境管理

四.生产与作业现场管理体系

1.思想体系:主要是指树立一种什么思想来认识生产与作业现场管理,如何对待和处理生产与作业现场管理问题。(市场观点;质量第一观点;讲求效益观点;全局和通力合作的观点).但是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要正确处理好上下级关系。

(2)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要正确处理好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4)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2.组织体系,在生产与作业现场要抓好五个组织(生产与作业组织;劳动组织;物流组织;信息组织;指挥组织)

3.有机转换体系(时间效应;资金效应;物料效应)

五。生产与作业管理现场的方法:

1.5S活动---(口号: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

(1)整理(对各种物品进行彻底地清理,把长期不用和报废的物品全部,干净地清除出去,对有用的东西,按实际需要要摆放好,

核心就是对生产现场的东西加以区分,是要还是不要)(2)整顿(对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摆放)

(3)清扫(对生产现场的设备、工具、物品、工作地面等进行打扫)

(4)清洁(保持良好的现场环境)

(5)素养:(作业习惯和行为规范,自觉执行各项目规章制度)

5S活动的目标:

(1)工作变换时,寻找工具,物品马上找到,寻找时间为0.

(2)整洁的限产,不良品为0.

(3)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浪费为0.

(4)工作顺畅进行,及时完成任务,延期为0.

(5)无泄漏,无危害,安全,整齐,事故为0.

(6)团结,友爱,处处为别人着想,积极干好本职工作,不良行为为0.

2.定置管理(以生产现场为对象,研究生产要素中人,物,场所及其有关部门信息之间的联系)

主要原理:

(1)从人与物的直接,间接两种结合方式入手,来研究问题。

(2)通过研究人与物的结合,扩展到两个方面的形态,一是物与场所的结合,二是人与物的结合。

(3) 定置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研究人与物的连接信息

(4)物的定置三要素(物的存放场所;物的存放姿态;现场标示)

(5)定置管理最终要实现人,物,场所的有效结合,形成最佳组合,去高效地完成预定的生产任务。

(6)定置管理的考核,是使定置管理不断健康开展下去的保证。

定置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改善劳动环境。(2)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3)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4)有利于安全。(5)有利于降低消耗。(6)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声誉。(7)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8)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定置管理操作要点:

(1)定置必有图;(2)有图必有物;(3)有物必有区;(4)有区必挂牌;(5)有牌必分类。

定置管理的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建立定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抓紧培训工作;广泛地发动和依靠群众。

(2)设计阶段:现场调查,分析问题;制定定置标准;绘制定置图;

(3)实施阶段:(注意的问题)

a.领导始终要身先士卒,带头贯彻执行,这是开展定置管理的关键,群众看领导,领导有多大信心,决心,群众就会有多大的信心和决心。

b.全面发动,依靠员工。

c.严格按定置图进行科学定置,不走过场。

d.自查,验收,要高标准严格要求。

(4)巩固提高阶段:开展教育;加强日常检查与考核;发挥专业部门的作用;做好定置管理的深化工作。

3.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管理工作,人们习惯称其为看得见的管理。

目视管理的要求;

(1)要按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行,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的东西。

(2)要严格统一标准,不搞五花八门的东西。

(3)要做到简单,明了,一看就东,便于执行。

(4)要做到醒目,清楚,设置在大家看得到的地方。

(5)在实施时注意节俭办事,不要形成新的浪费。

篇3:生产与作业管理简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某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资料以及2008—2009年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企业其他职业卫生基础资料。

1.2 方法

在进行危害识别的基础上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主要岗位进行检测, 高毒物质每月1次, 普通毒物每年1次, 结合《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 50442-85) [2]、《有毒作业分级》 (GB 123312-90) [3]和《噪声作业分析》 (LD 80-1995) 的要求, 调查分析各岗位作业风险, 在掌握各岗位作业风险的同时结合职业健康监护等相关资料开展职业卫生作业风险管理工作, 有侧重地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日常应急管理、人员培训等职业病防治工作。

2 结果和分析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生产工序主要包括:研磨、清洗、氧化/扩散、化学气相沉积、光刻、去胶、干法刻蚀、化学机械抛光、湿法蚀刻、离子注入、溅射等,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存在岗位见表1。根据我国现行的职业卫生标准和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对各岗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检测, 共检测样品4391件, 其中合格4356件, 检测结果见表1。

依据以上检测结果, 计算毒物的浓度超标倍数, 结合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2项指标, 对照《有毒作业分级》分级指数C的计算公式C=D·L·B, 求得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同时按照《噪声作业分级》计算公式I= (LW-LS) /6求得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综合得到该集成电路生产各作业岗位危害程度分级, 见表2。

在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作业风险调查分析的同时, 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 188-2007) [4]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见表3。2008—2009年该企业共委托当地疾控中心体检3582人次, 其中男1563人次, 女2019人次。检出与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相关指标异常人数56人次, 异常率1.56%。其中在岗及离岗体检出现职业危害因素相关指标异常人员共49人次, 男35人次, 女14人次。听力系统损伤人员共9人次主要存在于动力厂房, 血常规、尿常规、肺功能、X摄片及肝功能异常人员34人次主要位于主生产车间清洗、扩散及蚀刻岗位, 其余6人次经复查无职业危害因素相关指标异常。

综合以上资料, 对各个作业岗位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同时依据健康监护结果将主生产车间清洗、扩散及蚀刻岗位列入危害程度轻度岗位管理。见表3。

3 讨论

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价是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前提, 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职业危害控制的主体是企业, 职业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于企业各个作业场所中, 企业应在科学识别本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存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危害因素的毒理学资料、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在掌握作业区域和作业岗位职业危害程度和作业风险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合理调整生产工艺, 配备个人防护, 有计划地开展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职业健康促进工作, 保护劳动者健康。

关键词:集成电路,作业风险,调查,管理

参考文献

[1]张金龙, 秦宏.集成电路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9, 22 (1) :62-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50442-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123312-90有毒作业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篇4:基于条码技术的生产作业进度管理

关键词:条码技术;作业进度管理;计划层(ERP/MRP)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2-0139-03

Abstract: The key point of control is in data. Without information there will be no control strategy, even n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rol. Barcode utilizes the advanced photoelectric scan to achieve the real-time management of manufacture process plan. It also keeps intercommunication with ERP/MRP, which can track the whole process from production to distribution. Barcode's effective data collection is an improvement for intelligent control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Key words: barcode; process plan management; ERP/MRP

0引言

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制造型企业实施了ERP/MRP等系统来帮助企业提高运作效率及管理水平,从而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上层生产计划管理受市场影响越来越大,企业明显感到计划跟不上变化。面对客户对交货期的苛刻要求,面对更多产品的改型,订单的不断调整,企业决策者认识到,计划的制订要依赖于市场和实际的作业执行状态,而不能完全以物料和库存回报来控制生产。同时ERP/MRP软件主要是针对资源计划,这些系统通常能处理昨天以前发生的事情,亦可预计并处理明天将要发生的事件,但对今天正在发生的事件却往往留下了不规范的缺口。因此,生产的现场管理一直处于黑箱作业的状态,这已无法满足今天复杂多变的竞争需要。因此如何将此黑箱作业透明化,找出任何影响产品品质和成本的问题,提高计划的实时性和灵活性,同时又能改善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已成为每个企业所关心的问题。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具有准确性高、速度快、标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应用条码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实时数据的自动化快速收集,并对实时事件及时处理。同时又与计划层(ERP/MRP)保持双向通信能力,从计划层接收相应数据并反馈处理结果和生产指令。将条码技术应用于生产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制造企业对生产现场作业管理的难题,使企业更轻松地管理生产数据,实现对生产流程、产品质量以及后续的库存及销售情况的有效管理。

1生产作业进度管理流程

随着生产设备的高速化和自动化,使用条码技术进行交货期、工程进度、库存等方面的管理,可以实现了制造和管理一体化的目标。

以下是以生产计划为基础,对投入生产的零件到加工成品的作业进度进行管理的系统,系统的框图如图1所示。

首先由管理员将某一生产计划输入系统,该系统先发出指令查寻仓库的零件准备情况,如果配料不足,便发出购买指令,外购零件。一旦准备充足,便启动该管理系统开始该产品的生产。然后在专家系统的支持下自动生成基础信息和制造信息,记录生产计划的订单信息,产生标准的进度计划和生产工艺,据此生成作业单。根据作业单的要求,在仓库管理系统的配合下,完成配料任务,然后按作业单的信息依次进行工序1、2…n的作业,在进行各工序的同时,自动记录工程进度数据,以及各种异常情况,并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动处理故障。各工序完成后进行作业后的处理,如建立生产档案以备日后检查、维修、改进等,各种清单的打印,工人作业工时记录等。

应用这个系统可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可用图形表示计划和实际情况,以掌握生产进度和计划执行情况;二是可以掌握工程档案,根据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正常、异常情况的记载,按种类和频繁程度进行管理;三是收集作业投入的工时,作为成本管理的数据。通过上述数据可以找到改进工程存在的问题而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

而条码技术在这中间正起到核心的作用,整个过程的数据采集由条码系统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下面来具体看一下条码在整个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2条码在生产作业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2.1条码及其识读器的选择。在数据采集、数据传递方面,二维条码具有独有的优势。首先,二维条码存储容量多达上千字节,可以有效地存储产品的信息资料;其次,由于二维条码采用了先进的纠错算法,在部分损毁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还原出完整的原始信息,从而在生产作业进度中应选用二维条码作为信息的载体。而且二维条码兼有配送识别、服务识别等功能,还可以在不便联网的情况下实现脱机管理。

针对于识读器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在生产线上使用条码采集信息时,一般需要在生产线的某些固定位置安装条码识读器,而且生产线上的零部件应与条码识读器保持一定距离,因此选择非接触固定式条码识读器比较合适,一般可采用激光扫描器,这类识读设备主要的优点就在于识读距离适应能力强,且具有穿透保护膜识读的能力,识读的精度和速度也较高。

2.2条码应用模块。在没有条码应用的阶段,每个产品在每条生产线,必须手工记载生成这个产品所需的工序和零件,领料员按这个分配好物料后,开始生产。在每条生产线每个产品都有记录表单,每一个工序完成后,填上零件号与工人的工号,操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工作量是很大、很复杂的,而且不能及时反应产品在生产线上的流动状况。条码技术可以解决现存的问题,完成数据的自动采集,其应用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模块:

2.2.1生产信息的自动获取。采用条码技术后,首先将订单号、零件种类、产品数量编号等信息形成条码,在产品零件和生产线上打印并粘贴条码,零件进入加工生产线后,当贴有条码标签的零件进入识读器的磁场范围时,识读器读取条码标签内的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后台控制器,后台控制器可以是PLC也可以是PC机,控制器调出该产品订单的生产工艺及所需的物料和零件等信息辅助加工。

2.2.2加工工序的自动控制。生产线根据条码中存储的信息决定零件的流向,当条码成功完成前道工序时,由生产线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扫入产品条码、生产线条码号,并按工序顺序扫入工人的条码,然后转入下道加工工序。对于不合格的产品送维修部确定故障的原因即工序位置。通过对于加工工序的监控,可以实时地动态反映生产现状,使生产管理者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生产情况,从而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保证生产能按预定的计划正常进行。

2.2.3人事考勤和生产监理。如果生产监理在每个班次结束后再记录全部生产数据,需经常加班以便准确记录刚刚结束的班次工作。对于一个中型工厂,至少占用5~10人,将一天的生产数据套入记酬公式,算出工人的应得报酬,在生产线上,每个小组还要至少抽出一个人,手工记录本小组的生产数据,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

采用条码自动采集数据辅助生产线生产率统计工作后的操作方式为:每个班次开始时加工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要扫描他们员工卡上的条码,把考勤数据和小组成员记录输入计算机。小组的所有成员都能根据当天的产量得到相同的报酬,也为以后本小组产品的质量问题得到相应的处罚。开始加工操作时,先扫描当天的工作单或等待加工工件上的条码,表示某项加工任务的开如,加工结束后再扫描一次。安装在工作区的条码数据终端接受这些数据,自动加上小组号和时间信息,把它们传入PC机。PC机可以每十几分钟就重新计算一次小组劳动者生产率,传给管理者或加工区的条码终端屏幕上,来激励生产小组的成员提高劳动生产率。

条码技术应用于生产作业进度管理系统后,可大大提高质量及管理水平,将为企业的决策、管理带来显著的效果。

2.3硬件设计。在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和各加工过程中,任务单随产品流动,每一个环节开始时,用生产线终端的识读器扫描所需数据,更改数据库中的产品状态,完成产品跟踪,其硬件设计结构如图2所示。

2.4软件设计。条码管理系统在解决原有ERP/MRP系统数据采集与输入的瓶颈问题的基础上,与计划层(ERP

/MRP)保持双向通信能力,从计划层接收相应数据并反馈处理结果和生产指令,从而提升ERP/MRP系统的应用价值,实现了与原有ERP/MRP模块的有机结合。

其软件设计是一个操作覆盖面很广的应用系统,涉及多个环节,为了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信息交换的效率,整个软件设计分为上端系统和下端系统两大组成部分,协同运作,如图3所示。

上端系统运行在企业内部,是系统的数据中心,包括原有的采购、计划、库存、财务等来自于ERP/MRP子系统中的业务数据和用于统一基础数据的条码编码管理系统。下端系统运行在企业下属实现物流管理职能的各个应用点,主要分为生产进度的条码管理系统和生产中的出入库管理。上下两个系统数据双向流通,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跟踪。

3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往的手工操作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的现代化管理要求,计算机技术和条码技术引入生产管理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采用条码跟踪生产作业进度,可以及时、有效地反应生产工艺,快速统计和查询生产数据,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及管理水平,将为企业的决策、管理带来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卢瑞文. 自动识别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8-79.

[2]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条码技术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树青. 先进控制技术及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26-231.

[4] Carl J. Weisman. 射频和无线技术入门[M]. 刘志华,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5:经济管理专业作业生产与运作管理

答:供应链管理对中国出口企业有较大的难度,因为要整合的资源更多,整个链条更长、更复杂。对于生产型出口商和贸易型出口商,需要采用不同的供应链管理的策略,但路线是一样的,就是从内部出发向外部延伸,先从自己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着手,再逐步向外部延伸,向合作伙伴、第三方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延伸。比如,生产型出口企业实施MRPII(制造资源管理)管理,大型综合出口企业实施ERP(企业资源管理)管理,中小型出口企业尽早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在这个基础上,将企业的内部物流分出去交给第三方专业的物流中心,与合作伙伴共同来整合和优化自己的供应链,自己则专注于技术开发、生产和全球市场营销,与自己供应链上的所有各方一起获利和发展。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纽威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专业从事生产和销售各种阀门设备。由于公司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决定采用先进的制造资源管理系统MRPII系统来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有效的控制企业的库存、生产、销售、采购和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在这个基础上,公司就可以向同样信息化程度相当的合作伙伴来共同搭建自己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理念,是现代管理软件设计者们设计出来的一个新概念。”中国著名软件提供商——东大阿尔派深圳分公司的技术总监边威博士介绍说。边博士主要从事MRPII、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他介绍,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生产、产品流通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协作关系,那么,供应链管理就是要与这些有协作关系的企业建立起更紧密、更高效、更低成本的一种新型业务关系,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同时,努力降低运营成本;在提高对国际市场反应速度的同时,给全球的客户以更多的选择。

跨企业协作

供应链管理是指跨越企业的“围墙”,在企业本身、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建立跨企业的协作,以此来追求和分享市场机会。因此,供应链管理覆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供应商-客户-客户的客户这一全部过程,包括外协和外购、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和客户服务等。

随着涉及的资源和环节的增加,对供应链的管理就会变得十分复杂,信息技术成为监控所有环节的重要条件之一。比如在计算机行业,客户可能有成千上万种硬件和软件配置需求,这些需求必须得到满足,如果计算机企业不愿意储备大量的预先配置好的库存产品,就必须建立快速的供应链计划和管理体系。一个企业内部也可以形成一个供应链,如3M公司内部就有由30多家独立运营单位形成的一条供应链。而更多的时候,供应链在到达最终用户之前,需要跨越多个企业。“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贡献,是能够为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信息,帮助发展企业业务,提高市场竞争力。这种方案不仅提供使业务流程自动化的管理工具,而且能够通过因特网为企业职员、供应商和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访问,最终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收入的目的,并能保持客户的忠诚度。

供应链管理近在眼前

供应链的概念初看容易给人一种过于理想、比较虚和遥远的感觉,然而实际工作中,不论是正在运行的各种方式和手段,还是传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仓储运输、出口营销、客户服务等,都需要局部的计划、分析、监控,“供应链管理早就存在各种形式的实践中。”边威这样认为。

随着当今因特网的发展,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市场竞争的加剧,出口企业有必要也有可能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局部的、手工操作的工作和流程,全面优化升级为计算机管理系统。改变传统的、分割的、低效的、浪费的工作方式和手段,代之以高效科学的计算机系统来管理的方式和手段,这是中国出口商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和机遇。因为以前的竞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后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篇6:生产与作业管理简介

作业1

一.单选题

1.C2.C3.B4.B5.A6.D7.A8.C9.B10.C11.B

二.多选题

1.CDE2.ABCDE3.AE4.CD5.ACE6.ACE7.BCD8.ABCD

9.BCD10.DE11.AE12.ADE13.CD

三.简答题

1题书上11页,2题对不起我忘记是多少页了,应该在11-30之间吧。SORRY。

3题是书上30页。

4题为书上47页。

5题为书上45页。

6题为书上51页。

四.综合分析题

此部分作业为根据所在单位实际情况写,所以大家尽量自己发挥吧。

五.计算题

公式为书上39页,大家套用公式计算,甘特图也在那一页,效防一下吧。

作业2

一.单选题

1.D2.D3.C4.B5.C6.C7.A8.A9.C10.B11.A12.C13.B

14.D15.B16.C17.D

二.多项选择题

1.ACE2.BC3.BCE4.BCE5.ABE6.ACD7.BE8.ACDE9.ABC

10.ACE11.ABCDE12.ABCDE13.ACE

三.简答题

1题答案为书上63页,2题书上71.72页,3题为书上74页。

4题为书上86页。

5题为书上89页。

6题为书上119页。

7题为书上129页。

四.综合分析题

1.136页,根据要求自己编写吧,没时间帮你们写了。

2.102页,自己规纳一下即可。

五.计算题

1.书上61页公式,套用公式计算

2.书上55页公式,套用即可出数。

3.书上46页,划出坐标图之后即可出结果

4.书上99页。根据指示计算一下吧。

5.书上100页。用公式换算一下

6.书上104页,与书上情况差不多,自己编吧,作业3

一.单选题

1.B2.C3.A4.B5.C6.D7.C8.C9.D10.C11.A12.A13.D

14.A15.C

二.多选题

1.ACE2.ABCE3.ACDE4.BCDE5.ABC6.ABE7.AB8.BCDE

三.简答题

1. 书上149页

2. 书上158页

3. 书上167页

4. 书上171页

四.综合分析题

1. 书上173页

2. 书上181页

五.计算题

1. 书上95页

作业4

一.单选题

1.D2.A3.B4.B5.B6.D7.B8.A9.B10.B11.D12.A13.C

14.B15.C

二.多选题

1.CDE2.BE3.ACD4.ABCE5.ABCDE6.ACE7.ABCDE8.ABC

9.ABD10.ABE11.BCD

三.简答题

1. 书上185页

2. 书上215页

3. 书上240页

4. 书上182页

四.论述分析题

1. 书上201页

篇7:生产作业管理论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production site management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wa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optimizing production site management to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economic benefits, the principle of scientific, flexibility principle, the service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standardization, and 5 basic principles.Key words: the management;Optimize on-the-spot management;MOTOROLA 摘要:在阐述制造业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生产现场管理要遵循的经济效益原则、科学性原则、弹性原则、服务原则、规范化原则等5个基本原则.关键词:现场管理;优化现场管理;摩托罗拉

生产现场管理是制造业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只有不断地优化生产现场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企业升级和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过程中,虽也创造了一些改善现场管理的经验,但多 础.基础扎实,现场管理水平高,可以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以及各项计划、指令和各项专业管理要求,顺利地在基层得到贯彻和落实.(2)整体性.现场管理是从属于企业管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现场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现场管理的外部环境是整个企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方针、决策和措施都会直接影响生产现场管理.这个系统输入的人、机、料、资、信、能等生产要素,通过生产现场有机的转换过程,向环境输出各种合适的产品、半成品或劳务,同时,反馈转换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以促进各方面工作的改善.生产现场管理系统的特点是综合的、开放的、有序的、动态的和可控的,这个特点要求生产现场必须实行统一指挥,不允许各部门、各环节、各工序违背统一指挥而各行其是.各项专业管理虽自成系统,但在生产现场必须协调配合,服从现场整体优化的要求[3].(3)群众性.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现场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由现场的人去掌握、操作和完成.优化现场管理仅靠少数专业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现场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广大工人群众参与管理.生产工人在岗位工作过程中,按照统一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以及实行岗位工人之间的相互监督.工人自我管理,开展职工民主管理活动,必须改变人们的旧观念,培养工人参与管理的意识,增强工人的责任心,不断提高工人的素质.(4)开放性.现场管理是一个开放系统,在系统内部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经常需要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与信息反馈,以保证生产有秩序地不断进行.各类信息收集、传递和分析利用, 到及时、准确、齐全,尽量使现场人员能看得见、摸得着,人人心中有数.与现场生产密切有关的规章制度,如安全守则、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等,应公布在现场醒目处,便于现场人员共同遵守执行.现场区域划分、物品摆放位置、危险场所等应设有明显标志.各生产环节以及各道工序之间的联络,可根据现场工作的需要,建立必需的信息传导装置.(5)动态性.现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是在投入与产出转换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优化现场管理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条件下,现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有时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造成原有的生产要素组合和生产技术条件就不能适应了,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现场管理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生产要素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合理配置,提高生产现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优化制造业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如前文所述,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区域性的子系统,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要实现整体优化,首先要持续不断地优化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作者认为,优化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2.1 经济效益原则现场管理要克服只抓产量、产值而不计成本,只讲进度和速度而不讲效率和效益的单纯生产观点,树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首先,生产的产品一定要适销对路,也就是在产品品种、质量、数量、成本、交货期等方面要适应和满足市场的要求.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生产效率越高,效益才越大.否则产品方向不对路,滞销积压,则生产效率越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越大.其次,要在生产过程中处处精 方法加以应用.笔者曾作为摩托罗拉公司的培训教师,与该公司的员工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接触并参观了生产现场.(下文将对摩托罗拉公司天津工厂的生产现场管理作一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参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其他企业在现场管理上的成功做法,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措施,可供参考.3.1 人本管理人是生产现场诸要素中最活跃、最复杂的要素,人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灵魂.因此,必须做好人本管理工作,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首先要创造一个使职工心情舒畅、积极向上的生产现场环境,另外,在生产现场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发挥每个职工的所长,充分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以做出创造性的工作[2].3.2 标准管理可进行作业分析,实现岗位工作(操作)标准化.所谓作业分析,就是在流程工序分析的基础上,对工作地或工作岗位的全部作业因素(作业目的、方法、环境等)进行分析.作业分析的核心是以人为主体分析作业方法,即对作业者(人)的一系列行为作分析研究.作业分析的目的是使每一岗位要用最佳的操作,最好的程序,最少的时间达到最高的要求,生产出最好的产品.主要解决每个岗位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应运用岗位作业分析制定岗位工作(操作)标准,明确规定岗位的工作目标、操作程序、操作时间、操作内容、要求、操作方法和岗位人员定额.为了有效实施岗位标准,应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与权限、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岗位目标和定额、各个标准的考核规定,以保证标准的实施.3.3 定置管理可按照定置管理的要求,设计绘制各种工序的定置管理图,制定定置管理标准,并可按照定置管理标准的要求,对生产现场进行清理检查工作,对各种物品、工具、材料等分别按照定置管理图的要求位置摆放.应作到工齐规范,界区明显,道路畅通,布局合理.对生产现场所有的设备、材料、工具、用具及其它物品实行定置管理时,要充分利用空间,作到操作方便、运输距离短、装卸次数少,及可靠的安全防护保证.使生产现场的人、物、场地处于最佳结合状态[3].作业场地要标志清楚,施工用料及器具摆放有序.施工结束后,现场的杂物、垃圾和废料要及时清除.工作场所内要窗明壁净,温度、亮度、湿度符合生产要求[4].3.4 走动管理西方企业管理人员普遍认为,行动重于空谈,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不仅会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而且会有效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情联系,有利于提高全体职工的士气,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各级管理者应注意经常深入到一线,实行“走动管理”,以增强对生产现场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的理解,加强对生产现场各项工作的紧密联系,尊重生产一线的地位和自主权,作好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树立一切为一线服务的观点,从各方面为一线创造好的条件,急一线所急,帮一线所需,解一线所难,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3.5 工艺管理生产现场工艺管理的任务是生产出预定的台格产品.工艺的先进与否,确定了产品的档次,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必须抓好工艺管理这个关键.企业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生产现场技术管理队伍,通过对影响质量的工艺因素进行事先的预防控制,建立一个正常的生产秩序,通过严格执行既定工艺规程来保证设计质量的实现[5].3.6 设备管理企业生产现场设备管理,是企业设备管理在生产现场这个特殊环境下的具体管理内容,应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及方法,对企业生产现场设备的使用、维护、检查、修理等具体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与监测,以使生产现场设备处于良好运转状态[6].生产现场设备管理是保证生产活动正常 即鼓励员工组成团队,针对现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选择某一专项进行研究和改善.TFE已经成为摩托罗拉的一项制度化活动,每年都会有很多TFE小组提出有价值的提案,为公司的现场改善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公司也将对其进行奖励.A Brief Discussion of On-the-spot Management ofEnterprise for Manufacturing IndustryLI Gi(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ion and characters of On-the-spot management system.It de-scribes that On-the-spot management improvement should obey five rules.Key words:On-the-spot Management;On-the-spot management improvement;Motorola(2)IR与PC制度在摩托罗拉内部的管理沟通中,IR和PC是两项重要的措施,是对其生产现场人员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a)IR制度IR即I Recommend(我建议),每周都组织现场生产人员填写一张IR提议表,提出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由生产主管整理后递交给决策层,切实可行的方案将得到实施,提议人将获得奖励.IR制度使一线生产人员与管理者之间建立了一条上行沟通的渠道,每周都有很多来自生产现场的提案得到采纳,使摩托罗拉的现场管理水平得到持续的改善.b)PC制度PC即Personal Commitment(个人承诺),指各级员工与其直接领导进行定期的谈话交流,员工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目标,管理人员掌握下属的思想动态.PC制度在现场管理中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有效的鼓舞了士气,树立了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深层次提高了现场管理的水平.结 语

篇8:生产与作业管理简介

始建于1824年的S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研发、生产、销售高质量橡胶制品和塑料制品的跨国企业,也是欧洲最古老的橡胶生产企业之一。S集团旗下有四大业务部门,分别提供顾客从医疗和工业手套到高强度液压胶管和输送带及扶手带等各种各样的橡胶和塑料制品。

2006年S集团在中国上海设立了新的生产基地--S公司,总投资约4千万美元,设计年产高压胶管超过2500万m。S公司拥有最新的设备和技术,将严格按照S集团的标准生产高质量的高压胶管,产品完全达到SA E、EN以及中国标准。

2007年S公司的第一条胶管生产流水线建成,胶管业务也随之展开。经过4年的业务开展,S公司在运营的各方面渐渐步入正轨,各项业务顺利展开。但是,瓶颈问题也逐渐明显。和全球其他三大生产基地相比,按照目前S公司的设备和投入,理应可以生产更多的胶管及更好的品质。

经过研究和总结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对于作业计划与控制方面的问题。8台编织机的作业安排缺少明确的准则。 (2) 各个工序的作业安排和作业控制不很合理,有优化的空间。对于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原本总是用事后“救火”的方式来处理,使得公司应对质量问题一直处于很被动的局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S公司制造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找出这些问题之所在并且对其进行变革乃是当务之急,从而为迈向世界级的制造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公司生产管理运营的现状

对于胶管的生产来说,首先要对生胶进行塑炼混炼,然后在塑胶芯棒表面挤出内层胶料。为了加强胶管的强度和抗压能力,需在内层胶管外编织钢丝,钢丝的编织层数由胶管的抗压性能决定,从一层到四层不等。由于S公司生产条件所限,目前只生产单层和双层编织的胶管。当钢丝编织好以后,在其表面再挤出一层橡胶,再用尼龙布把它包裹起来,放入硫化缸进行硫化。硫化完成后,把包裹的尼龙布拆去,用高压水把芯棒从内层胶管中顶出。抽芯后的胶管需要进行压力检测以确认是否满足设计标准,若检测合格则捆扎并装箱,若不合格则做报废处理。抽出的芯棒必须重新焊接,再投入下一批次使用。由于橡胶的塑炼和混炼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并且投资成本巨大,S公司生产的胶管所用的胶料是直接购买于泰国的橡胶生产基地生产的混炼胶,胶料质量可靠,价格相对较高。

3. 生产运营管理中的问题

(1)作业计划与控制方面。

(1) 问题1。

8台编织机的作业安排缺少明确的准则,随意安排。由于8台编织机分别可以做单层(1SN)和双层(2SN)的钢丝编织层,不同编织机又分别可以做D N 6、D N 8、D N 10、D N 12、D N 16和D N 19这六种型号,这样组合就可以生产12种不同类型的胶管。若没有合理的分配准则,就会使得作业安排的随机性很大,生产质量的稳定性也难以保证。

针对问题1,经过分析发现生产作业计划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制定,能使得生产效率最高或接近最高。虽然要按照所有规则制定好生产计划再选出最优方案难度相当大,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实上也不需要按照所有规则来制定生产计划。一般来说,生产计划的制定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例如,最少项目原则、独立具体原则、关键项目原则、全面代表原则、适当裕量原则、适当稳定原则等。

(2) 问题1的改进步骤和措施。

通过对生产线的介绍,可知S公司有编织机8台分别可做单层(1SN)和双层(2SN)的钢丝编织层,分别可以做D N 6、D N 8、D N 10、D N 12、D N 16和D N 19这六种型号,这样组合可以生产12种不同类型的胶管。由于磨损及维护等各方面的原因,每台编织机生产的各种胶管的能力都略有不同,有些编织机生产某种型号的胶管质量比较好,某些则比较差,那么如何合理安排这些编织机的生产任务呢?这里可以通过M initab软件分析产品的过程能力指标Cp和Cpk以确定哪台机器更适合生产哪种类型的胶管。

过程能力指数也称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 (稳定状态) 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这里所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若工序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若工序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

工序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但是这个参数能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出。因此,还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这个参数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数。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离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k。运用工序能力指数,可以帮助人们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

假设1#和3#编织机都可以做1SN D N 12的胶管,表1收集了以往50组的生产数据分析1#编织机和3#编织机的生产情况。

将这50组数据分别导入M initab16中,运用质量工具中的过程能力指标进行分析,得到1#编织机Cp=0.36, Cpk=0.27和3#编织机Cp=0.57, Cpk=0.57。从Cp和Cpk的比较很容易能够看出,无论是从工艺的稳定性(Cp)还是工艺的准确性(Cpk)来说,3#编织机都要优于1#编织机。其他各型号胶管都可以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进行选择,以此得到各编织机的最优排序。

(3) 问题2。

各个工序的作业安排和作业控制也不是很合理,可以对其进行优化。例如编织用的钢丝直径没有做到严格规定,时常发生不同直径钢丝混用的现象。“用多少直径的钢丝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使生产成本降到最低?”同样也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发现该问题主要还是由于生产作业计划的控制存在不足。

(4) 问题2的改进措施和步骤。

在作业计划编制好后,要进行实施阶段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是指从投料开始到制成成品的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它是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其职能是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和制造过程计划、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计划,控制影响生产质量的各项因素,保证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下面举例说明通过技术措施对生产实施阶段的工艺进行控制。由于胶管的抗压强度与所编织的钢丝直径密切相关,可以使用M initab软件的回归分析,控制所使用钢丝直径以满足质量标准,同时又能使得生产成本最低(钢丝直径越细,成本越低)。表2是从实验室采集的100组1SN D N 6胶管的抗压强度和所用不同钢丝直径的对应数据。

导入M initab16中,用回归分析进行运算,得到一次线性回归:抗压强度=-325.1+2946×钢丝直径。确定性系数96.2%,表示方程中自变量对应变量的解释程度。其取值在0到1之间,越接近1,表明方程中自变量对应变量的解释能力越强。

用二次曲线回归运算得到:抗压强度=1573–9850×钢丝直径+21363×钢丝直径^2。确定性系数99.6%

用三次曲线回归运算得到:抗压强度=2340–17615×钢丝直径+47433×钢丝直径^2–29015×钢丝直径^3。确定性系数99.6%

由于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确定性系数相同,都是99.6%,大于一次线性回归的确定性系数96.2%。为了便于计算,取二次曲线回归,即:抗压强度=1573–9850×钢丝直径+21363×钢丝直径^2。

根据1SN D N 6的产品规格,抗压强度应大于等于540kg,则代入公式得到钢丝直径0.2998m m。结合市场上钢丝的实际采购情况,可以采购直径0.3m m以上的钢丝作为1SN D N 6胶管的编织钢丝,如用直径0.31m m的钢丝生产的胶管抗压强度理论上可以达到572.5kg,满足S公司的胶管抗压质量标准。

生产工艺的控制如此,计划进度的控制也是同样的过程。进度控制是指对生产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计划,并通过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措施等来具体落实进度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生产完成。进度控制一般可以分为: (1) 保证各个生产活动按计划及时开始,记录各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及完成程度。 (2) 在各控制期末将各活动的完成程度与计划对比,确定整个生产的完成程度,并结合生产工期、生产成果、劳动效率、消耗等指标,评价生产进度状况。 (3) 安排下期工作,对一些已开始,但尚未结束的生产单元的剩余时间作估算,提出调整进度的措施,根据已完成状况作新的安排和计划。重新进行分析,预测新的生产工期状况。 (4) 对调整措施和新计划作出评审,分析调整措施的效果,分析最终生产工期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生产进度控制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循环过程。从生产开始,计划即进入执行的动态。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时,便产生超前或落后的偏差。分析偏差原因,调整原有计划,使两者在新的起点上重合,继续按其进行生产活动。在新的干扰因素作用下,又产生新的偏差。生产进度计划控制就是采用这种动态循环的控制方法。

4. 质量管理方面

(1)问题。

虽然S公司在质量控制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由于测量及抽样统计方面的问题,生产出的胶管还是经常会超出规格或接到客户投诉。而又因为质量管理方法的不完善,这样使得管理总是落后一步,处理起来非常被动。

对于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经分析发现,原本应对质量问题的方法总是用事后“救火”的方式来处理。比如,胶管直径偏差大检查挤出机模芯模套的安装,胶管抗压强度低检查编制机钢丝的编织是否正常等。这样做最多可以使下一批生产的胶管不再发生此类问题,而不能有效预防未知的或未发现的问题,这就使得公司一直处于很被动的处境,而生产质量也很难再提高一个台阶。要改变这种处境,就必须要从质量管理的方法入手,彻底改变管理理念,用更有效的管理手段控制生产质量。

(2)质量管理问题的改进步骤和措施。

在质量管理方面,应当改变原来那种以“救火”为主的处理方式,结合应用统计学的方法运用6SIG M A的管理方法,从过程入手仔细研究各个环节,推行D M A IC,即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的不断开展,持续改进,贯彻以追求完美无暇为目标的管理理念,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对于检验合格的产品也同样不能放松要求,仔细检查生产过程,巩固并完善每个细节,确保生产的胶管品质始终如一。

通过6SIG M A管理的五步循环改进法,即D M A IC: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对整条生产线进行了细致地剖析,对其中近百个关键质量点(CTQ)进行重点控制。通过各种统计质量控制方法的运用,如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散布图等,有效减少了在各CTQ处的差错率,显著提高了胶管生产的品质。在推行6SIG M A管理以后,经过对50组CTQ监控数据的抽样统计,差错率从原先3.9175%(4850个监控数据中有190个差错)降低至1.3814%(4850个监控数据中有67个差错),换算成D PM O(每百万次采样的缺陷率)为13814,处于3.7σ水平。

6SIG M A改进是一个反复提高的过程,五步循环改进法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反复使用,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闭环系统,不断提高品质管理水平,减少缺陷率。此外,从部分核心环节开始实施的6SIG M A管理,也有一个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改进成果、扩大改进范围的过程。

通过对生产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方面的改进,S公司在生产运营管理上获得了明显的进步,可见这两方面的改进是非常有效的。正如6SIG M A管理中所阐述的那样,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两方面的改进只是闭环改进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今后的任务则是在现在改进的基础上,继续发现新的缺陷,分析缺陷形成的原因,研究生产过程,持续改进,不断降低差错率,朝着6σ的目标不断前进。

5.结束语

文中所运用的生产管理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原本生产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有效提高了S公司的生产效率及生产品质。当然,事实上S公司在生产运营管理上的问题不单单只有这两方面,在公司制度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其他方面也都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只是从生产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而在其他方面也可以运用本文中所提出的这些方法对其进行必要的改进,从而为S公司迈向世界级的制造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文章基于作业计划与控制技术, 结合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 着重对于S公司的生产运营平台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作业计划与控制理论, 针对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和控制方面的不足, 提出了生产计划安排的改进措施, 以保证整体生产计划的优化。同时针对现行质量管理中暴露出以“救火”为主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6SIGMA管理思想, 通过DMAIC, 即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的不断开展, 持续改进, 贯彻以追求完美无暇为目标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作业计划与控制,6SIGMA,生产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Ronald D.Snee.ISBN-13:978-0136117421.Leading Six Sigm a:A Step-by-Step Guide Based on Experience with GE and Other Six Sigm a Com panies[M].FT Press, 2002.

[2]张建同, 孙昌言.ISBN978-7-302-11702-5.以Excel和SPSS为工具的管理统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22-123.

[3]陈元.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实战精解[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全球十大最怪异动物下一篇:班主任工作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