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跑屈腿跳高》教学设计

2024-05-04

《直跑屈腿跳高》教学设计(精选4篇)

篇1:《直跑屈腿跳高》教学设计

《直跑屈腿跳高》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及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运用游戏竞赛、分层教学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自主、互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在体育学习中相互合作与帮助,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共同感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直跑屈腿跳高”是浙江省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水平一)二年级第二学期跳跃单元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本次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其动作结构可分为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部分。从技术上分析,这一教材内容是提高学生跳跃能力的教材,目的是为今后学习蹲踞式跳远做好准备。本课作为第1课时,确定教学重点是单脚用力向上跳和双脚缓冲落地,教学难点是双腿屈膝上提。通过学生的联系,主要让他们掌握助跑几步后单脚向上跳起,腾空越过30-50厘米高度的障碍,双脚缓冲平稳落地的技术动作,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提高弹跳能力。

三、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迅速发育时期,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但由于年龄不大,学生注意力分散,自制力比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发挥所长,弥补所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另外,在一年级跳跃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跳跃动作,如:单脚和双脚的水平跳跃、连续跳跃、原地的单跳双落,在二年级上的跳跃教材中,又有单跳双落的相关练习。可以说,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直跑屈腿跳高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脚用力向上跳起,双脚落地缓冲 难点:双腿屈膝上提

五、本课的教学构思

首先,利用跳“小苹果”的方式让学生起到热身作用。“小苹果”是西门小学1——3年级学生都会跳的,因而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苹果”来代替枯燥的跑圈热身;接着,进行“环环相扣”游戏。通过游戏把呼啦圈分到每个学生的手里,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开展“跳越呼啦圈”活动。要求学生上一步曲腿跳,为“直跑曲腿跳高”做一个铺垫。活动时以四人为一组,让学生能多次练习。紧接着,在主要内容“直跑曲腿跳高”练习中,以4条皮筋和5条杠子组成一个圆形,让4组同学同时进行练习,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次数;最后,我设计了“投准接力”游戏,让学生在团结合作的氛围中进行游戏,享受游戏、竞技带来的乐趣。在技能练习结束后加上一个有竞争性的比赛,让学生达到足够的运动量,运动兴趣达到最高点,并有序地回收了呼啦圈;放松环节安排学生做该校的“室内操”,学生在熟悉的音乐中很快放松下来。

篇2:《直跑屈腿跳高》教学设计

一、在解决重点和难点上有办法

在这个教学内容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直跑屈腿跳高的四个部分:助跑、起跳、过竿、落地,而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要求,助跑:速度快;起跳:单脚起跳;过竿:提膝、并腿;落地:屈膝缓冲。

张立老师在解决这些重点时,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自己来得出答案,比如:为什么助跑要快?等等。

这个教学内容的难点是过竿和落地的动作,张立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和老师的示范动作,并而让学生与自己的动作进行比较,从而理解过竿和落地的动作。

二、教学理念的新颖

在这个学期,我们体育组有一个市级课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之研究》,在这堂中,张立老师充分结合了课题的研究,在这堂课中让有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培养,如: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遇到困难时进行讨论,在练习时要学生进行合作。

三、教学流程合理

在这堂课中,张立老师对教材的把握比较好,这堂课的内容是直跑屈腿跳高,张立老师在安排上想了很多的办法:第一,整堂课都围绕着跳,准备部分的游戏是各种各样的跳,主体部分也是跳,拓展部分是一个跳的接力,这样从整堂来看是一个整体,比较紧凑;第二,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衔接比较好,过渡很自然。

四、不足

篇3:《直跑屈腿跳高》教学设计

从哪一个维度切入去设计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这次研讨课的重要思路。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不同的维度去设计,会出现不同的单元内容。磨课初期由于对三维构建单元教学内容地认识不到位。因此,不能正确选择和确定从哪个维度去理解内容和方法,去设计单元计划,只是停留在原有基础上常规设计的层面。例如,笔者执教的是水平一(二年级)的学生,从技术层面怎么去教,可以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去教,一直是困扰笔者的主要难题。在导师的帮助下,通过学习、分析和修改后,确定了从学习技术维度去思考和设计单元计划,并确定第四课时作为上课内容。主要解决直跑2~4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跳过一定高度,让学生体验直跑屈腿跳高技术动作,为今后学习蹲踞式跳远做准备。设计主教材主要分三个环节,首先是踏跳练习,解决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其次是腾空练习,主要通过小垫子的依次叠加解决腾空难点;最后是跳过一定的高度,通过前面两部分的辅助练习,让孩子自主选择高度,完整练习。确定教学重点为: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落地屈膝缓冲;教学难点是:助跑、腾空、落地动作连贯性。由于认识上的提高,方向比较明确,单元计划和教案的设计就比较顺利地完成。从而认识到在设计前的学习、理解、研讨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没有一个好的设计就不可能有好的课堂呈现。

二、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是教学效益的核心

只有在自己掌握和体验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理解和处理教材。对于这一点以前的认识是不深刻的,往往是以教材教教材,想得多的是这个教材怎么教,而通过这个教材可以教什么却考虑很少。对教材的一知半解,对教材缺乏体验,造成了对重点、难点的把握不正确,对教学方法的不匹配。在教学设计初始阶段,直线助跑屈腿跳高的内容,笔者联想到的是跳远的技术,是为今后学习跳远过多的思考,忽略了高度,就是因为对教材缺乏研究,特别是对教材的学习价值、意义、作用、联系考虑得更少。这次对《直跑屈腿跳高》教材的理解,一开始总是从跳远的角度去处理,单跳双落也是从远度上去考虑,经过几次磨合后,才转变过来,确定为助跑-屈腿-跳高三个学习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一般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差别,除了教学经验外,很大的差别是心理素质。自己在磨课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思想不集中、急躁、埋怨、遗忘、厌倦等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过放弃这次上课的机会的想法,都是因为心理素质差而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自己。从而就不能正确对待上课,产生功利思想,并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就不能正确对待学生,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就会责怪学生基础差、场地条件不好、学生不配合等现象,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教学效果低下。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和历练的过程,这次在磨课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暴露也是鞭策。我要把这次活动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正确地认识自我,摆正位置,抱着虚心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平和心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教学素养。

四、良好的应变能力是把握课堂的关键

良好的应变能力应该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通过这次上课,使我对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预设是预案,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自己的经验编写的学习方案,主观成分比较多,它是可以调整的。生成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现象和问题,有些是预设到的,有些是突发的,教师必须要对预案进行适当地修改、补充和调整,采用新的方法进行指导和教学。新老教师的差别就在于新教师往往较多地关注教案,而老教师较多的是注重生成过程中的指导。这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之处。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高教学的应变能力,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课堂驾驭的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指导学习和纠正学生动作的能力。

五、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

篇4:观《直跑屈腿跳高》有感

关键词:简单技术;直跑屈腿跳高;活动能力;有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0-0042-01

一、对本课例中游戏教学值得借鉴的地方

1.创设情境,利用游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基本技术动作

C教师的这堂课结合《熊出没》的动漫场景作为情境教学的主线,贯穿课的始终,使学生沉浸在角色中,以富有童趣的、简洁的语言,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练习。课的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步骤层层递进,前后连贯,一步一个脚印,达到每一步的意图目标,为最终的课时目标的达成而服务。从教学回顾中不难发现每一个教学步骤都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围绕枯燥的教材做文章,游戏练习手段丰富多样,不断变换练习形式与练习场地,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去自主地、投入地学习,使学生在情境游戏中得到多次、充分地练习,最后达到教学预设目标。

2.教学手段与形式的创新

体育教学手段的创新定位于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1]。C教师在本案中不乏教学手段与形式的创新。如善于创设并利用情境调控学生,使课堂秩序井然、高效;如帮纠手段的创新,在学习本领时,有个别“熊宝宝”出现困难时,“熊大”会及时给予帮助,采用个别帮助指导的方法,对于部分学生出现相同的问题,则采用集中有相同问题的“熊宝宝”单独一组进行帮助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明显。C教师能够在游戏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准确抓住时机,通过个别辅导和集中讲解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纠正动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2]的教学理念。又如游戏形式的创新,课的热身游戏为自创游戏,此游戏形式是平时常做的“剪刀、石头、布”游戏改编创作的,游戏动作是根据本案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为下面的教学服务,目的并非单一,是有更深层次用意的。

二、如何就简单的技术进行有效教学值得商榷的地方

1.活动过程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于素梅老师在点评时指出:越是简单的教材越是难教。是的,越是低段的孩子,越是简单的技术动作,我们往往比较困惑,而游戏教学通常成为我们的主要教学手段。那么如何创编游戏,如何组织游戏,需要思考。就如本课例中,C教师通过情境的方式把游戏进行串联,如果频繁的游戏转换,是不是会降低练习的效度;游戏,需要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服务的,如何把本课的技术动作融于游戏中,是需要细斟的,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学生玩得开心,但不知道玩了什么,这也脱离了体育课程的性质。

2.对教材功能的再审视。教材,仅仅是一个教学的媒介,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把教材中隐含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审视教材的功能价值。而我们往往会把简单的技术动作复杂化,教师在分析教材的动作结构时,往往会把简单的教材看作一个运动项目,就如本课例,《直跑屈腿跳高》是由不同的动作组合而成,从而要求学生做到“助跑、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屈膝缓冲”等动作。在教学中过于关注“单跳双落”,对于一部分出现“双跳双落、双跳单落、单跳单落”的行为予以制止,就水平一学生而言,单一的、有约束的技术习练难免会影响到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可行的话,能否允许学生出错,从教师认为“错误”的动作中,去发现并培养学生其他的动作技能。比如,双跳双落,在体操支撑跳跃就会用到……因此,水平一技术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出发,要让学生尝试多样的“助跑+跳跃”的技术动作,拓宽学生的动作经验,这样可以为以后学习专项的技术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素梅.对“教学手段”创新“有效性”的思考[J].体育教学,2014(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直跑屈腿跳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背越式跳高课教学设计04-11

跨越式跳高教学方法05-24

背越式跳高公开课的教学设计05-04

跳高跳远05-09

跳高跳远范文05-17

跳高加油词05-28

跳高四年级作文05-23

跳高的论文题目05-06

加油稿跳高范文05-20

跳高跳远总结范文06-01

上一篇:争创廉洁家庭倡议书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政策的变革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