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2024-05-13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精选5篇)

篇1: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RNA

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

链数:双链、单链

碱基:ATCG、AUCG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2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④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

24、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4.5%)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2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3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3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3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8、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高效性

特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

39、ATP与ADP相互转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4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4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

产物: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C6H12O62C3H6O3+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过程: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能量

42、细胞呼吸应用: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43、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4、叶绿素a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叶绿素b(类囊体薄膜)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4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46、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47、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产物:[H]、O2和能量

过程:(1)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2)ADP+Pi+光能ATP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5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48、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49、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5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5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52、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变化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分裂期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5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54、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55、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56、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57、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58、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

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59、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6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能够无限增殖

61、癌细胞特征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62、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2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2、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前期:联会、四分体„(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中期:(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2个次级精母细胞(n)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前期:(n)

中期:(n)中期:(n)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 均等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第三节、伴性遗传

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

(2)隔代遗传现象(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

1、怎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

1、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A=T;G=C;?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G)/(T+C)=1;(A+C)=(T+G)?

一条链中A+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相等,一条链中的C+G等于另一条链中的G+C?

如果一条链中的(A+T)/(C+G)=a,那么另一条链中其比例也是a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的概念、条件、特点、结果和意义)?

DNA分子复制过程是个边解旋边复制。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DNA复制的条件要相关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

其特点是(非连续性的)半保留复制。

其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如果一条链中的(A+C)/(G+T)=b,那么另一条链上的比值为1/b?

另外还有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

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

(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末期:(n)

4个精细胞:(n)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

↓变形

4个精子(n)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而不能反过来传递。

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引起兴奋后就被相应的酶分解。

传递过程: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肽键:—NH—CO—

NH2—C—COOH

H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

5、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

R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质,含有的碱基为A、G、C、U;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

基本元素:C、H、O、N(4种)

最基本元素:C(1种)

主要元素:C、H、O、N、P、S(6种)

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

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

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2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染色质和核仁。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2、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3、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5、ATP的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式是:A—P~P~P。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

能源,被称为能量“通货”。

26、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酶ADP+Pi+能量

27、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作用呼吸;

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8、叶片中的色素包括两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前者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后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以上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9、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蓝紫光和红光的光合效率较高。

30、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31、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其氧原子来自于水。

32、在绿叶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充分,碳酸钙作用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33、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是为了防止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

34、色素分离后的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顺序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35、光合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后者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6、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37、有氧呼吸反应式

38、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

39、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0、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1、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使用时注意现配现用。

4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前者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后者染成红色。

4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NaOH溶液,后加2~3滴CuSO4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44、给染色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4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46、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47、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4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9、氨基酸形成肽链,要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

50、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

5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膜。

52、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53、有氧呼吸中,葡萄糖是第一阶段参与反应的,水是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的,氧气是第三阶段参与反应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

54、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55、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56、有丝分裂间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的合成。

56、有丝分裂分裂期各阶段特点:

前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

中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末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57、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58、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可用澄清石灰水,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O2可使后者由蓝色变绿色再变黄色。

59、检测酒精的产生可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该溶液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60、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61、植物细胞不同于动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在于其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6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63、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

64、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

65、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

篇2: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常用物理研究方法及内容

物理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常用物理量及其度量

相关物理量及其影响因素

几个定义量的物理意义

重要的物理规律及其内容

推导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容易被理解错误的知识点

常用估算量及常数

物质的整体分类

物理学家及其重要成就

牛顿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色散实验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原理 杠杆平衡条件

焦耳

焦耳定律 功能关系

伽利略

将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

奥斯特

电流的磁效应

欧姆

欧姆定律 I=U/R

汤姆生

发现电子

卢瑟福

发现质子,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贝尔

发明电话

沈括

发现磁偏角

托里拆利

最早测出大气压值

查德威克

发现中子

盖尔曼

提出夸克的猜想

麦克斯韦

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

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瓦特

改良蒸汽机

爱迪生

发明电灯

托勒玫

提出地心说

哥白尼

提出日心说

墨翟(子)

发现小孔成像

安培

提出安培定则

多普勒

发现多普勒效应

莫尔斯

发明电报和莫尔斯码

贝克勒尔

发现放射性现象

居里夫人

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伏特

发明伏打电池

奥托?格里克

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

帕斯卡

发现液体压强规律

莱特兄弟

发明飞机

返回目录>>>

常用物理研究方法及其内容

研究方法

内容

实例

控制变量法

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研究研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研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建立模型法

用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

转换法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的研究方法。

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影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温度计把温度的测量转化为长度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测重力。音叉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

等效替代法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

用总电阻代替支路电阻;用电阻箱测未知电阻;等效电路:曹冲称象;浮力;合力。串联电路总电阻。

类比法

就是用直观、容易理解的东西来描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

用水流表示电流。用水压表示电压。用操场的学生排队、做操、玩耍的情况类比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

推理法

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想,认识事物本质。

研究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

比较法

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如,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如,电动机和热机;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返回目录>>>

常用物理量及其度量

物理量

符号

主单位

符号

测量仪器

备注

长度

l

m

刻度尺

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面积

S

平方米

m2

方格纸

注意清点格数和每格面积

体积

V

立方米

m3

量筒或量杯

注意分度值和凹形液面

时间

t

s

秒表

大盘表示秒数,小盘表示分钟数

温度

t

摄氏度(常用)

温度计

注意零下温度的读数

质量

m

千克

kg

天平

使用注意点

密度

ρ

千克/米3

kg/m3

密度计(表)

1g/cm3=103kg/m3 密度表规律

速度

v

米/秒

m/s

速度表

1m/s=3.6km/h

F

N

弹簧测力计

校零、同向、稳定读数

压强

p

Pa

液体—压强计

 

气体—气压计

1atm=1×105Pa=76cmHg

电流

I

A

电流表

0~0.6A/0.02A 0~3A /0.1A

电压

U

V

电压表

0~3V/0.1V 0~15V/0.5V

电阻

R

Ω

 

不随U、I的变化而变化,伏安法

热量

Q

J

 

不计热损失时,Q吸=Q放

比热容

c

焦/(千克·℃)

J/(kg·℃)

比热容表

比热容表的规律

热值

q

焦/千克

或(焦/米3)

J/kg或J/m3

热值表

热值表的规律

W

J

电功—电度表

1kW·h=3.6×106J

功率

P

W

   

频率

f

赫兹

Hz

   

能量

E

J

   

返回目录>>>

几个定义量的物理意义

定义量

物理意义

铝的密度2.7×103kg/m3

1立方米米铝的质量为2.7×103kg

手表对课桌压强为100Pa

课桌每平方米受到手表的压力为100牛

某机械做功功率为40W

此机械每秒所完成的功(消耗的能)为40焦

某机械的机械效率为80%

此时有用功占总功的80%

q石油=4.4×107J/kg

1千克石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4.4×107J

c水=4.2×102J/(kg·℃)

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2J

g = 9.8N/kg

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牛

若自行车的速度为3m/s

该自行车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

某滑动变阻器上标有

“3A、20Ω”

3A表示: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3安

20Ω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欧姆

电能表所标注的3000r/kwh

或6400imp/kwh

表示电路中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过3000r或表示电路中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6400次。

某电能表上标有

“220V10A”

220V表示:该电能表适用的额定电压为220伏

10A表示:该电能表连续工作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安培

返回目录>>>

重要的推导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公式

适用范围

公式

适用范围

p = ρgh

柱形固体自由静止于水平面时求其对水平面的压强

p = ρ液gh

计算液体内部某深度处的压强

F浮 = G-F拉

知道弹簧测力计在空气和液体中的示数差求浮力

F浮 = G

当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时求浮力的大小

W有=Gh

求把物体抬高时做的有用功

W总 = FS

求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做的总功

F=(G+G动) /n

滑轮组中已知物重和动滑轮重求拉力(忽略摩擦)

S = nh

求绳子自由端的距离S和物体或动滑轮移动的距离h

η=G/nF

已知物重和拉力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P = Fv

求物体匀速运动时的功率或物体在某个速度下的瞬时功率

R=U额2/P额

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电阻

P实/P额=U实2/ U额2

已知定值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求实际电功率

P = I2R

已知电流和电阻或在串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P = U2/R

已知电压和电阻或在并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W = UIt

已知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求消耗的电能。

Q放=W= Pt

纯电阻电路中求用电器产生的热

I=I1=I2

U=U1+U2

R=R1+R2

U1/U2=R1/R2

P1/P2=R1/R2

串联电路的电压、电阻、电流、电功率分配规律

I=I1+I2

U=U1=U2

1/R=1/R1+1/R2

I1/I2=R2/R1 P1/P2=R2/R1

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电阻、电流、电功率分配规律

R=ρl/S

判断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u=v=2f

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的条件

返回目录>>>

常用估算量及常数

估算量

数值

电流

计算器100μA

灯0.2A

空调 5A

电冰箱 1A

电功率

计算器 0.5mW

电灯60W

电冰箱 100W

微波炉、空调 1000W

洗衣机 500W

电热水器 1000W

彩电 70W~150W

电脑200W左右

电风扇60W左右

人骑自行车的功率大约为69~80W

质量

硬币 6g

中学生 50kg

鸡蛋50g

邮票质量50mg左右

密度

ρ水=1×103kg/m3

空气 1.29 kg/m3

冰0.9×10 3kg/m3

ρ金属 >ρ水 >ρ油

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

体积

教室180 m 3

人0.05 m 3

墨水瓶60毫升左右

保温瓶容积约2升

面积

人单只脚底面积200 cm 2

   

物理课本质量300克左右(约3N),长约25.5cm,宽19cm,面积约5分米2

压强

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Pa

砖块平放时约1000帕

大气压强105 Pa报纸平放时,压强约0.5帕

速度

人步行5 km/h(或1.4 m/s)

自行车 5m/s

小汽车40m/s

真空中光速:3×108 m/s或3×105km/s

15℃空气中声速:340m/s

长度

成年人腿长1m

课桌椅1m

教室长10m宽6m高3m

头发直径和纸的厚度70μm

   

2个鸡蛋的重力 1N

中学生重500N

 

电压

照明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一节干电池电压:1.5 V

一节蓄电池电压为2 V

返回目录>>>

常见的隐含条件及其内容

隐含条件

内容

光滑

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

漂浮

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V排

悬浮

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V排=V物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不变,受平衡力或不受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

静止

受平衡力或不受力,动能为零

轻小(质)

质量可忽略不计,可被带电体吸引

自由运动

物体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的作用

实像

倒立的像,光线相交,实线,可呈现在光屏上

虚像

正立的像,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线,不可呈现在光屏上

升高(降低)到

物理量的最终状态,如末温

升高(降低)

物理量的变化量,如温度差

1标准大气压

1×105Pa,水的温度最高达到沸点100℃

白气

水蒸气液化现象,小水珠

不计热损失

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

正常工作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串联

电流相等,各部分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并联

电压相等,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

甲灯比乙灯亮

甲灯的实际功率比乙灯大

家庭电路

工作电压220V,各用电器并联连接,开关接火线与用电器串联,用电器都不工作说明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返回目录>>>

物理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物理设备

工作原理

弹簧测力计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天平、杆秤

杠杆的平衡条件

常用温度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吸盘、抽水机

大气压的作用

重垂线、水平仪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滑动变阻器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电动机、电流表、电压表

通电线圈能够在磁场中转动的原理

发电机

电磁感应现象

电炉、电灯、熔丝

电流的热效应

潜水艇

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下沉

密度计、浮力秤

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

高压锅

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平面镜

光的反射

凸透镜

光的折射

照相机

当u>2f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

幻灯机

当f<u<2f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实像

放大镜

当u<f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虚像

热机

燃料燃烧释放出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磁悬浮列车

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液化气

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

返回目录>>>

相关物理量及其影响因素

物理量

影响因素

液体蒸发的快慢

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②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③液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④液体的蒸发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

①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导体电阻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导体的温度有关

(而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

①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②在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温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动能的大小

①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②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的大小

①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②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液体压强的大小

液体的密度和深度

固体压强的大小

压力和受力面积

浮力的大小

液体的密度和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F浮=ρ物V排g

物体的浮沉

浮力和重力

感应电流的方向

①磁场方向

改变其一,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

②导体切割磁感应线运动的方向

通电导体在磁场

中受力的方向

①磁场方向

改变其一,受力方向就改变

②电流方向

直流电动机线圈

转动的方向

①磁场方向

改变其一,转动方向就改变

②电流方向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动滑轮的重力、摩擦、绳重、被提升的物体的重力

斜面的的机械效率

斜面的倾斜程度(倾角),斜面的粗糙程度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①当电磁铁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

②当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电功的大小

①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压越大,电流做功越多

②在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多

③在电流和电压相同时,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

电热的大小

①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热与电阻成正比

②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热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③在电流和电阻相同时,电热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内能的大小

物体的温度、状态、质量、体积

弦乐器的音调

①在弦的松紧、粗细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

②在弦的松紧、长度相同时,弦越粗音调越低

③在弦的粗细、长度相同时,弦越松音调越低

返回目录>>>

重要的物理规律及其内容

物理规律

内容

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阿基米德定律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F浮=G排液= m排液=ρ物V排g

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发射角等于入射角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I=U/R

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Q=I2Rt

能的转化和

守衡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

液体压强规律

液体内部压强的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大气压还随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光的折射规律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①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当光线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角大的一边是空气)

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入射角、折射角都等于零。(不改变传播方向)

液体沸点随气压变化的规律

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液面上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应用:高压锅)

熔化规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

串联电路规律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规律

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返回目录>>>

容易被理解错误的知识点

序号

易误解的知识点

1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物体由于具有惯性。

9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10

物体受平衡力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相互推断。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若非平衡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不一定省一半力。提升重物时只有沿竖直拉,才能省一半力。

18

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19

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的受压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受压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 cm2 = 10-4m2

20

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21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 = 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 = 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V 计算。

①F浮=G-F'称重法②F浮=G排液 排液法③F浮=ρ液gv排 阿基米德原理④F浮=G物 漂浮、悬浮

浮力计算题必须要重视受力分析的应用,特别是整体分析法

漂浮、悬浮的物体 F浮=G物 G排液=G物 m排液=m物 沉底由F浮

22

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同体同向同时性才做功。

23

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4

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5

机械能守恒时,若动能最大,则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6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7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28

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29

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30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31

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2

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3

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4

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5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6

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7

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8

物体振动一定产生声音,但声音产生了人耳未必能听到。

39

回声测距要注意时间除以2

40

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41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2

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43

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44

液化:雾、露、雨、白气。 凝华:雪、霜、雾淞。 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5

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46

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支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支点。

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47

连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接,并联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48

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49

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50

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51

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52

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53

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54

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55

磁卡、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与激光技术有关。

56

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成反比,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速度都等于光速。

57

频率越高的电磁波能携带更多的信息量

返回目录>>>

物质的整体分类

分类标准

内容

导体

金属、人体、大地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碳棒、水银、有杂质的水

绝缘体

干燥的木材、油、空气、塑料、橡胶、纯水、玻璃

晶体

萘、冰、海波、各种金属、食盐、石英、明矾

非晶体

松香、玻璃、柏油、沥青

省力杠杆

撬棒、铡刀、钳子、起子、独轮小车、道钉撬、羊角锤、动滑轮、板手、医用剪刀、铁匠剪刀、行李车

费力杠杆

钓鱼杆、缝纫机脚踏板、镊子、人的前臂、火钳、理发剪刀、扫帚

等臂杠杆

定滑轮、天平

篇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关键词:第四种能力;数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54-02

高考考纲中明确提出考生应具备的第四种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根据数学的特点、规律进行推导、求解和合理外推,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判断、进行物理解释或作出物理结论。能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给条件,恰当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等形式和方法进行分析、表达。能够从所给图象通过分析找出其所表达的物理内容,用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数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可以归结为八个方面:1。初中数学解方程组;2。函数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3、不等式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4、比例法;5、极值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6、图象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广泛 (包括图线)。7微积分思想巧妙求功;8、几何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应用之一、初中数学解方程组的应用。例1《愤怒的小鸟》是一款时下非常流行的游戏,游戏中的故事也相当有趣,如图甲,为了报复偷走鸟蛋的肥猪们,鸟儿以自己的身体为武器,如炮弹般弹射出去攻击肥猪们的堡垒。某班的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假设:小鸟被弹弓沿水平方向弹出,如图乙所示,若h1=0。8 m,l1=2 m,h2=2。4 m,l2=1 m,小鸟飞出能否直接打中肥猪的堡垒?请用计算结果进行说明.(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解析:设小鸟以v0弹出能直接击中堡垒,

则h1+h2=12gt2l1+l2=v0t

t= 2h1+h2g= 2×0.8+2.410 s=0。8 s

∴v0=l1+l2t=2+10.8 m/s=3。75 m/s

设在台面的草地上的水平射程为x,则

x=v0t1h1=12gt21

∴x=v0× 2h1g=1。5 m可见小鸟不能直接击中堡垒

应用之二、一次函数多用来表示线性关系。如:(1)匀速运动的位移 时间关系,(2)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3)欧姆定律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等。

例2.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飞机的横空出世,证实了我国航空事业在飞速发展.而航空事业的发展又离不开风洞试验,简化模型如图a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停放相距s0=10 m的甲、乙两车,其中乙车是风力驱动车.在弹射装置使甲车获得v0=40 m/s的瞬时速度向乙车运动的同时,乙车的风洞开始工作,将风吹向固定在甲车上的挡风板,从而使乙车获得了速度,测绘装置得到了甲、乙两车的v-t图象如图b所示,设两车始终未相撞.

(1)若甲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等于乙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求甲、乙两车的质量比;

(2)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

解析:(1)由题图b可知:甲车的加速度大小

a甲=40-10t1 m/s2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a乙=10-0t1 m/s2

因甲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等于乙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所以有

m甲a甲=m乙a乙

解得m甲m乙=13。

(2)在t1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均为v=10 m/s,此时两车相距最近对乙车有:v=a乙t1

对甲车有:v=a甲(0。4-t1)

可解得t1=0。3 s

车的位移等于v-t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有:s甲=40+10t12=7。5 m,

s乙=10t12=1。5 m。

两车相距最近的距离为smin=s0+s乙-s甲=4。0 m。

[答案] (1)13 (2)4。0 m

应用之三、二次函数表示匀变速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平抛运动等。

例3、如图4-2-6所示,一小球自平台上水平抛出,恰好落在临近平台的一倾角为α=53°的光滑斜面顶端,并刚好沿光滑斜面下滑,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0。8m,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小球水平拋出的初速度v0是多少?

(2)斜面顶端与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x是多少?

(3)若斜面顶端高H=20。8m,则小球离开平台后经多长时间到达斜面底端?

解析:(1)由题意可知:小球落到斜面上并沿斜面下滑,说明此时小球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否则小球会弹起,所以,vy=v0tan53°,v2y=2gh。

代入数据,得vy=4m/s,v0=3m/s。

(2)由vy=gt1得t1=0。4s,

x=v0t1=3×0。4m=1。2m。

(3)小球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a=mgsin53°m=8m/s2,

初速度 v=v20+v2y=5m/s。

Hsin53°=vt2+12at22,

代入数据,整理得4t22+5t2-26=0,

解得t2=2s或t2=-134s(不合题意舍去),

篇4: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一.单词

1.Chinese中国的,中国人,语文2.China中国3.English英国的,英国人,英语

4.England 英格兰5.the Great Wall长城6.lovely可爱的7.America美国8.American美国人9.maybe可能,大概

10.tomorrow明天11 robot机器人12.puppy 小狗

13.strong强壮的14.weak 虚弱的15.fat胖的16.thin瘦的二.短语

1.Chinese name 中文名字2.Chinese food中国食物3.English name英文名字

4.play football踢足球5.play games玩游戏6.watch TV看电视

7.make more friends交更多的朋友8.play with和…玩/玩9.play the piano 弹钢琴

10.draw pictures画画11.a lot of = lots of 许多12.learn English学英语

三.句子

1.like 用法:后面可接1)名词复数I like apples.我喜欢苹果。

2)to+do(动词原形)I like to swim.我喜欢游泳。

3)doing(动词ing形式)I like swimming.我喜欢游泳。

2.I have got a book.我有一本书。She has got a book.她有一本书

3.Is your friend strong or weak?He is strong.你的朋友是强壮的还是虚弱的?他是强壮的。

Unit 2

一.四会单词Is this book yours 知识点总结

my,mine我的your,yours你的 her, hers她的his,his他的our,ours我们的their,theirs他们的its, its它的blonde 金发的beard胡子coat大衣scarf围巾sweater毛衣fan电扇,迷bat蝙蝠,球棒bank银行,岸tank坦克,缸whose谁的二.短语

1.be from来自于2.go home回家3.in the morning在早上4.go to school去上学5.look at看

三.句子

1.Is this pencil yours?这是你的铅笔吗?No, it isn’t mine.不,它不是我的。

篇5: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详细

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6.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7.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8.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9.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1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上一篇:计算机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未来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