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物理学必掌握知识点

2024-05-23

高中高三物理学必掌握知识点(精选7篇)

篇1:高中高三物理学必掌握知识点

1. below prep. & adv. 在……下面,低于

Do not write below the line. 不要该横线下写字。

I live on the floor below. 我住在下一层。

2. concentrate vt. & vi. 集中于,专注

I tried my best to concentrate my thoughts on the problem. 我努力让自己集中思想在这个问题上。

3. meanwhile adv. 在此其间,与此同时

The train won’t leave for an hour. Meanwhile we can have lunch. 火车还有一个小时才开,其间我们可以吃中饭。

Tom was at home studying. Meanwhile, Jon was out playing. Tom在家学习,与时同时Jon外出玩耍。

搭配:in the meanwhile同时,在此期间

In the meanwhile I’ll visit an old friend of mine. 在这期间我将去拜访我的一位老朋友。

4. gifted adj. 有天分的; 有天赋的

He is a gifted musician. 他是天才音乐家。

5. seldom adv. 很少

There is seldom snow in Guangdong. 广东很少下雪。

He seldom goes out on Sundays, does he? 星期天他很少出去,对吗?

Seldom has there been such a happy meeting. 过去很少有过这样愉快的会议。

注意:(1)其后的反意疑问句用肯定式;(2)位于句首时,谓语用部分倒装。

6. occupation n. 职业;占用,占据

Teaching is me occupation. 教书是我的职业。

The old house is under my occupation. 这所旧宅现已为我所有。

辨析:occupation表示职业,较为正式,常用于表格;work工作,不可数名词;job职业,可数名词,可指单独一个任务,也可指工作职位;profession工作,是指需要特别技能/训练和高等教育的工作;trade是指手艺工。

7. eager adj. 渴望的,热切的

She is eager to go home. 她很想回家。

He is eager for a computer. 他渴望有台电脑。

辨析:be anxious to do sth 急于做……(强调着急)

8. acquire vt. 获得,取得

She acquired a knowledge of the English by careful study. 她认真学习而精通英语。

9. deny vt. 不认,拒绝

He denied telling me. =He denied that he had told me. 他否认他告诉过我。

注意:后接动词作宾语时,只能用-ing形式。

10. employ vt. 雇用,使用

We employed a cook. 我们雇用了一个厨师。

How do you employ your spare time? 你是怎样利用你的空余时间的?

He is employed in watering the flowers. 他正忙于给花浇水。

11. cover vt. 盖,遍布,走,采访

The Red Army covered 500 kilometers one day. 红军一天要行走500公里。

All the papers like to cover the affairs of the famous persons. 很多报纸喜欢报道名人的韵事。

二、词组句型用法例析

1. accuse … of… 控告某人犯某罪

I accused Donny of stealing money. 我控告Donny偷盗。

2. so as to (do sth.) 为了……

We got up early so as to catch the first train. 我们早起以便坐上第一班车。

辨析:so as to…不能位于句首,此时可用in order to…

In order not to be late for school, we must get up early. 为了上学不迟到,我们须早起。

3. defend…against… 防卫……免受……

Our duty is to defend our country against the enemies. 我们的职责是保卫我们的国家免受敌人的侵袭。

4. have a nose for sth. 有探查或发现某事物的能力新课标第一网

That reporter has a nose for news. 那位记者对新闻特别敏感。

5. the same…as…./such…as…

He is such a kind man as all like. 他是个人人喜欢的善良的人。(as作like的宾语)

注:在定语从句中,先行词中包含有the same, such, so等时,要用as来引导;关系代词as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等。

比较:He is such a kind man that all like him. (that不作任何句子成分)

三、课文长句难句剖析

If the person being interviewed agrees, we sometimes use small recorders to make sure that we get all our facts straight.

剖析:being interviewed是现在分词的被动式做定语,修饰the person,相当于定语从句who is being interviewed;不定式短语to make sure that…作目的状语;句中的straight是副词,意为“直接地”。

译文:如果得到被采访人允许,我们有时使用小型录音机,保证我们能够直接记录下全部事实。

四、语法知识归纳

1. 全部倒装

就是将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全部置于主语之前。全部倒装通常用于:

(1)here, there, now, then, thus等副词置于句首时

Then came the chairman. 那时总裁来了。

Here is your letter. 你的信。

(2)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时

Out rushed a missile from under the bomber. 轰炸机肚底下窜出一枚导弹。

Ahead sat an old woman. 前面坐着一个老妪。

篇2:高中高三物理学必掌握知识点

1、 现在完成时的概念:现在完成时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其结果对现在有影响。 例:Tom has gone out (go的动作发生在过去,对现在有影响)

2、 延续性动词可以和表示一段时间的时间状语连用;非延续性动词则不可以。 例:正确说法:The train has been in the station for two hours;

错误说法:The train has stopped in the station for two hours.

(这辆火车进站停了两个小时)

延续性动词 非延期性动词

定义 动作有持续性,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如:live(居住)就可live一年两年。 运作在短时间内结束,不能延续。如marry(结婚)就不能marry一年两年。

例词 Listen,play,rain,work Arrive,begin,borrow,finish

3、现在完成时的构成:

(1)have(has)+过去分词:Tom has gone out。

(2)现在完成时的否定和疑问形式:否定形式在have、has后加not;疑问形式将Have、has提前,如Has Tom gone out。

(3)过去分词的概念及其变化形式:

概念:它和现在进行时中的“动词的ing形式”一样,只是英语中表达时态的一种固定形式。

篇3:高中高三物理学必掌握知识点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分支, 它是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观察、实验和物理思维相结合.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都是通过演示实验来完成的.演示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 好的实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要搞好实验教学, 应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实验要具有典型性和趣味性

在探究大气压是否存在的实验时, 可做的实验相当多, 但最好要选典型的, 笔者选做的实验是:玻璃杯内装满水, 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 用手按住, 并倒置过来, 放手后, 整杯水被纸片托住, 纸片不掉下来.该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 排出了空气, 杯内的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强小于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强, 因而纸片不掉下来.同时还做了是谁让鸡蛋掉入瓶中的实验: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 (防止烧裂瓶底) , 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 迅速将该熟鸡蛋塞住瓶口, 待火熄灭后, 观察到鸡蛋“嘣”的一声掉入瓶内.学生此时肯定很好奇, 是谁让鸡蛋掉入瓶中的?这样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紧接着进一步解释是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降低, 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 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 被压入瓶内.这些学生较容易理解而结果又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 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对实验要进行适当地改进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把难以展现的景象、不便操作的实验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如纳米技术的展现、银河系的运动、电流形成的原因等都可通过多媒体展现.

2.改进实验装置.比如利用内能来做功的实验, 就可改进为用矿泉水瓶装上适量酒精 (因为酒精比水容易汽化和液化) , 用带玻璃管的胶塞塞住, 把矿泉水瓶用铁架台固定住.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 重点让学生观察塞子被冲出时瓶内的现象.这样的改进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酒精蒸气对塞子做功时液化成的雾状酒精可充满整个矿泉水瓶同时伴随一声巨响, 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增加实验可见度, 可利用投影仪或实物投影放大实验效果.在探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实验中, 在一块玻璃上均匀地洒一些铁屑后, 把磁体放在玻璃下方, 再把整个装置放在投影仪上, 便能清楚地观察到铁屑的分布情况, 这样增加了实验可见度, 达到了放大实验的效果.

三、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

将要求不是很高的教师演示实验, 经过适当改制, 可由学生边学边实验.云和雨的形成、研究从纸条上方吹气, 纸条怎样运动等实验, 都可以配合新课教学作为学生边学边实验的内容.教师如能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以上一些小实验, 比如制作潜望镜、万花筒、针孔照相机等.安排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亲自动手课后做一做, 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整体分析及概括问题的能力.

篇4:高中高三物理学必掌握知识点

1声现象的易错知识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也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也和声音的集中程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可以區别不同的发声体,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例题1(2016·陕西)图1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关于唢呐,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唢呐能模仿鸟儿的叫声,主要是乐音.即选择D.

2热、能与机械能的易错知识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例题2(2016·厦门)如图2所示,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 ;长时间挤压在一起的铅块和金块会相互渗透,说明分子 .

解析本题考查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也有斥力,只是引力大于斥力,对外表现为引力);长时间挤压在一起的铅块和金块会相互渗透,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2)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例题3(2016·龙东)下列事例(图3)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解析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其中A、B和D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而C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即选择C.

(3)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例题4(2016·东营)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解析内能与温度、质量等因素有关,任何物体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还有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也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而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加,即选择D.

(4)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热量只能说成“吸收或放出”.

例题5判断:温度越高,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解析由上面分析可知,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是一个过程量,因此不能说成“具有或含有”,只能说成“吸收或放出”,即错误.

(5)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例题6(2016·淄博)如图4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匀速水平飞行的战斗机加油,加油后战斗机仍以原来的高度和速度做匀速飞行,则战斗机的

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C.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D.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解析加油后战斗机虽然仍以原来的高度和速度做匀速飞行,但是其质量增加了,所以其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即选择D.

3机械运动的易错知识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如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消耗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所以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例题7(2013·宜宾)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 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 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 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 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A.126 km/h B.70 km/h

C.52.5 km/h D.30 km/h

解析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全程的总路程除以在这段路程上消耗的所有时间,其中包括中途停留时间,所以v=st=105 km3.5 h=30 km/h,即选择D.

4质量与密度的易错知识

(1)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物理属性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例题8(2016·泉州)小刘在游戏中把乒乓球压瘪了,但没有破裂,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密度 B.质量 C.压强 D.体积

解析乒乓球虽然压瘪了,但是没有破裂,因此只有球内气体质量没有变化,而球内气体体积变小,密度变大,压强也变大,因此选择B.

(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例题9(2016·湖州)如图5是一只小狗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一名质量为50 kg的中学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 N,质量是 kg.

解析根据小狗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的图形可知:质量为50 kg的中学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400 N153 N=500 NG,所以G=191.25 N;因为质量不随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还是50 kg.

5运动与力的易错知识

(1)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而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越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例题10(2016·厦门)动车从启动到离站的过程中,其惯性

A.先不变后变大 B.保持不变

C.先变大后不变 D.逐渐变大

解析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是否运动等无关,因此动车惯性不变,即选择B.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至于大小和方向都是相同的.

例题11(2016·扬州)小华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他对地面的壓力和他所受到的重力二力平衡

B.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C.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D.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解析对照上面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可知:小华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二力平衡,小华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即选择D.

(3)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平衡力,此时物体运动状态就不变.

例题12(2016·邵阳)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只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C.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解析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里运动状态的改变不仅指运动快慢,还指运动方向的改变;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选择C.

(4)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所以惯性不能说受到,只能说物体由于具有惯性.

例题13(2016·湘西州)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其科学道理.

解析前排司机和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和前排乘客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使用安全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5)增大压力摩擦力不一定增大.因为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大小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例题14(2016·大连)箱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工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箱子,但没推动,则与推力平衡的力是

A.箱子受到的重力

B.箱子对地面的压力

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

D.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

解析此时箱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工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箱子,但没推动,是平衡状态,这时箱子所受的静摩擦力等于对箱子的水平推力,即选择D

6浮力与深度关系的理解

(1)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例题15(2016·大庆)如图5所示,烧杯中装有某种液体,A为圆柱形木块,用外力F缓慢将A压入其中,h表示木块的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下列关于木块所受浮力F浮和h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解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圆柱形木块A没有完全浸没液体中时,木块所受浮力F浮随h(即V排)增大而增大;当圆柱形木块A完全浸没液体中时,木块所受浮力F浮与h(即V排无关)无关.即选择C.

7功与机械效率的易错知识

(1)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也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要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才能做功.

例题16(2016·湖州)以下四幅图中,克服物体重力做功的是

解析做功的条件是物体要受到力,且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其中A是推力做功;B有力物距离,没有做功;D是提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没有做功;而C是克服货物重力做功,即选择C.

(2)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例题17(2016·鄂州)如图6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所挂重物在相等时间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高度.若G1=G2,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忽略绳重和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F1>F2η1<η2P1

B.F1>F2η1=η2P1=P2

C.F1D.F1

解析根据题意:甲、乙装置动滑轮质量相等、且G1=G2,在相等时间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则F1=G1+G动2、F2=G2+G动3,所以F1>F2;

拉力做功的功率

P1=W1t=F1·S1t=(G1+G动)ht、P2=W2t=F2·S2t=(G2+G动)ht,所以P1=P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只与物体重力和动滑轮重力等因素有关,因此η1=η2.即选择B.

8科学方法与安全用电的易错知识

(1)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原理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例题18简答:测电阻和测功率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解析分析上面对测电阻和测功率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分别是:测电阻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从而减小误差;測功率是改变待测电阻(或灯泡)两端电压,从而测出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例题19(2015·鄂州)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多次实验.

①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

②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实验

③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实验

④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多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属于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绝大多数实验需要多次测量,有的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实验的普遍规律,有的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其中本题中①和④多次测量就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而②和③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实验规律,进而更好地得出结论.因此本题选择C.

(2)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中接地.

例题20(2016·自贡)某家庭电路的部分电路如图7所示,其中甲、乙两处分别装用电器和开关,对此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线上的保险丝应该改装到零线上

B.甲处应装用电器,乙处应装开关

C.当用电器功率增大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就增大

D.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

解析本题是家庭电路中部分电路图,其中保险丝应该接到火线上,可以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甲处应接开关,乙处应接用电器;当用电器功率增大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增大;当保险丝熔断后,千万不能用铜丝代替.

答案C.

9信息传递部分的易错知识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传播),电磁波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都等于3×108m/s.金属容器能够屏蔽电磁波,电磁波能把信息传播得更远.电磁波频率越高,能传播的信息就越大.

电磁波的频率与周期的关系为f =1T;波速与波长、周期的关系为

v=λT;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υ=λf .

例题21(2015·广州)图8是电磁波家族,真空中各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某类恒星温度较低,呈暗红色;另一类恒星温度极高,呈蓝色.根据所给信息可推测

A.红外线波长比蓝光波长短 B.红光与X射线都是电磁波

C.恒星温度越高,发出的光频率越低 D.真空中红光比无线电波传播速度大

篇5:高三物理必记知识点分析

(1)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原子核的大小: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米,原子核的半径大约为10-14米~10-15米.

2、玻尔理论有三个要点: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旋转,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2)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2-E1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沿不同圆形轨道运动.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而电子的可能轨道是分立的.

在玻尔模型中,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些不连续的能量值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3、原子核的组成核力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将核子稳固地束缚在一起的力叫核力,这是一种很强的力,而且是短程力,只能在2.0X10-15的距离内起作用,所以只有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

4、原子核的衰变

(1)天然放射现象:有些元素自发地放射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现

象叫天然放射现象.

(2)放射性元素放射的射线有三种:、射线、射线,

这三种射线可以用磁场和电场加以区别,

(3)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或粒子后,衰变成新的原子核,原子核的这种变化称为衰变.

衰变规律:衰变中的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

(4)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不同的,但对于确定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是确定的.它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所决定,跟元素的化学状态、温度、压强等因素无关.

篇6:高三物理课堂必记知识点总结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相差恒定(步调差恒定)的两束光,在相遇的区域出现了稳定相间的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的现象。

(1)产生干涉的条件:

①若S1、S2光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符合,(n=0、1、2、3…)时,出现亮条纹;

②若符合,((n=0,1,2,3…)时,出现暗条纹。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之间的中央间距为。

(2)熟悉条纹特点

中央为明条纹,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明暗相间条纹。

2.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原理:两个相邻的亮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是Δx=lλ/d

测波长为:λ=d?Δx/l

(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只改变缝宽,用不同的色光来做,改变屏与缝的间距看条纹间距的变化

单色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白光:中央亮条纹的边缘处出现了彩色条纹。这是因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复合而成的,而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光波的波长越长,各条纹之间的距离越大,条纹间距与光波的波长成正比。各色光在双缝的中垂线上均为亮条纹,故各色光重合为白色。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双缝间距是已知的,测屏到双缝的距离,测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测出个亮纹间的距离,则两个相邻亮条纹间距:

3.光的色散:

不同的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各种颜色的光都会发生干涉现象,用不同色光做实验,条纹间距是不同的,说明: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

从红光→紫光,光波的波长逐渐变小。

4.薄膜干涉中的色散现象

把这层液膜当做一个平面镜,用它观察灯焰的像:是液膜前后两个反射的光形成的,与双缝干涉的情况相同,在膜上不同位置,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用图中实虚线来代表两列光,所走的路程差不同。

在某些位置叠加后加强,出现了亮纹,在另一些位置,叠加后相互削弱,于是出现了暗纹。

注意:

关于薄膜干涉要弄清的几个问题:

(1)是哪两列光波发生干涉;

(2)应该从哪个方向去观察干涉图样;

(3)条纹会向哪个方向侧移

5.应用

(1)照相机、望远镜的镜头表面的增透膜。

(2)检查工件表面是否平整。

6.光的衍射现象

光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进入阴影区域里的现象。

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缝)的尺寸与波长可比(相差不多)或更小。

单色光单缝衍射图象特点:中央条纹最宽最亮,两侧为不等间隔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篇7:高中物理公式必背知识点

g=9.8N/kg 部分考题取10N/kg速度:v=s/t速度=路程/时间密度:ρ=m/v密度=质量/体积重力:G=mg重力=质量×9.8N/kg或10N/kg压强:p=F/s压强=压力/面积浮力:F浮=G排=ρ液gV排漂浮悬浮时:F浮=G物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功:W=FS 或W=Gh(克服重力)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重力×提起高度功率:P=W/t=Fv功率=功/做功时间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nF(n为滑轮组的股数)热量:Q=cm△t热量=比热容×质量×变化温度热值:q=Q放/m(固体) q=Q放/v(气体)热值=热量与物体质量的比欧姆定律:I=U/R电流=电压/电阻焦耳定律:Q=(I^2)Rt=[(U^2)/R]t=UIt=Pt(后三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热能=电流^2×电阻×时间=[电压^2/电阻]×时间=电压×电阻×时间=电功×时间电功:W=UIt=Pt=(I^2)Rt=[(U^2)/R]t(后2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功=电压×电流×时间=电功率×时间=电流^2×电阻×时间=[电压^2/电阻]×时间电功率:P=UI=W/t=(I^2)R=(U^2)/R电功率=电压×电流=电功/时间=电流^2×电阻=电压^2/电阻V排÷V物=ρ物÷ρ液(F浮=G物)V露÷V排=ρ液-ρ物÷ρ物V露÷V物=ρ液-ρ物÷ρ液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v=S:路程/t:时间

重力G(N)G=mg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2

S=2h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

S=n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G物h

总功W总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上一篇:关于孝敬的名言下一篇:初中语文练习题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