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部人员职责与权限

2024-04-20

质检部人员职责与权限(精选8篇)

篇1:质检部人员职责与权限

质检人员职责与权限 目的

使质检部员工自我约束,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部门工作细则。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山东康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质检部员工。3 内容

3.1质检部主任职责与权限 3.1.1职责

a)负责组织、指挥所属员工,完成质检部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 b)带领所属员工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指令,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对质检部的工作负全部责任;

c)负责安全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方面的相关法规和条例,定期检查仪器安全情况,检隐患、堵漏洞、防微杜渐;

d)树立和培养员工的工作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克服不良倾向和不良作风,一切工作以为保证质量为主线;

e)每周召开部务工作会议,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本部工作进行总结、安排、布署;

f)负责工业卫生的检测和防治,定期组织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体检; g)负责检验仪器的校对、校检工作; h)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3.1.2权限

a)检验规程文件编制权;

b)相关规程、标准的修改建议权; c)检验报告的调阅权;

d)对本部门工作改善及本部门制度制定、修改有建议权; e)对本人工作、薪资有异议的越级申诉权。3.2检验员职责与权限 3.2.1职责

a)负责进厂原辅料、包装容器、半成品(中间产品)、成品及留样、工艺用水、车间空气洁净度的检验,并及时报告,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b)严格依据产品标准及相关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对检测的每批次产品做好详细记录,并出具检测报告;

c)保证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决不允许有错检、漏检现象; d)对不合格品进行严格控制,决不允许有不合格品入库或出厂; e)负责检验设备及仪器的维护、保养;

f)爱护仪器,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精密仪器专人操作、保管; g)制定和修订检验操作规程。

h)制定并执行检验用设备、仪器、试剂、试液、标准品(对照品)、滴定液、培养基等管理制度。i)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3.2.2权限

a)对本部门工作改善及本部门制度制定、修改有建议权; b)对本人工作、薪资有异议的越级申诉权。3.3巡检员职责与权限 3.3.1职责

a)必须经过公司岗位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熟知所检验产品的标准图纸、生产工艺过程、检验文件;

b)巡检员依据技术质量部制定的检验标准:如产品图纸、工艺文件、检验文件或封样件等,对产品实施抽样检验,并填写相关的质量记录,作好状态标识。c)巡检员按以下工序巡检要求进行检验,每班次(四小时)不得少于两次,不定量对各工序产品进行抽样。

d)巡检员必须经常对各车间现场员工的产品质量要求进行讲解;加强员工的自检意识;

e)巡检过程中发现产品不符合要求应立即通知操作人员,分析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对发现的不合格品产品立即标识隔离,返工合格后方可转序。巡检员无法分析和处理的应立即向车间主任或质量部汇报,车间主任或质量部人员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需要时通知生产部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f)巡检员执行巡检工作应填写相应的质量记录,记录要求真实清楚、不得随意涂改;

g)检验记录由巡检妥善保管,每月25日统计并上报质量部进行归档。h)巡检员对部门主管负责; i)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3.3.2权限 a)巡检员有权要求不合格工序停止生产的权利; b)巡检员有权对不合格零部件、半成品的处理;

c)巡检员有权对不听从管理的操作人员进行处罚的权利。d)对本部门工作改善及本部门制度制定、修改有建议权; e)对本人工作、薪资有异议的越级申诉权。本制度自 年___月___日起开始实施。

编制人:

批准:

日期:

篇2:质检部人员职责与权限

管理权限:总经办委托行使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权限,承担执行公司规章制度、规程、工作指令责任和义务。管理职能:制定质量工作标准,质量检验标准,确定检验及监督管理方式,对各项目,各部门的工作按照公司总经办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并上报公司总经办,逐步推进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主要职能:

1、坚决服从总经办的指挥,认真执行其工作指令,发现重大问题

及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总经办。

2、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

3、负责组织质量管理,质量检验标准等管理制度的检查、监督、控制及执行。

4、按照各项目、各部门制定的周工作计划,季度计划,年计划的方案,质检部进行监督、检查实施情况。

5、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司质量工作纲要,健全质量管理网络,制定

和完善质量管理目标负责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6、组织实施内部质量审核/绩效考核工作。

7、对各项目管理方案与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是否符合,管理成本、人员配置是否合理的问题进行审核、控制。

主要职权:

1.参与公司周例会,了解公司各项目经营管理进度的知情权。

2.根据授权,审核各项目及各部门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质量

管理,规程、标准等规章制度

3.督导项目对公司总经办工作指令、一切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的检查权、询查权,有要求各个项目按照月、季、半年、年出具书面

品质报告权、现场违章纠正权、指导权等

5.有接受各项目按每月、季、,定期上报品质管理等工作

数据、信息的义务并督促,汇总上报总经办。

物业质检部检查管理程序:

1.目的: 对物业管理质量检查实施控制,确保公司内部各项检查工

作顺利进行,达到物业管理目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项目的物业管理质量检查。

3.引用文件: 物业公司质量手册第,物业公司员工手册。

4.职责:

4.1总经办授权质检部成立质量检查小组,负责检查工作。

4.2质量检查小组负责检查日常工作及有关计划统计工作。

4.3各项目、各部门部负责提供有关的资料和检查配合工作。

5.工作程序:

①质检部质量联检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的依据是《全国城市物业管理

优秀住宅小区达标评分细则》。质检部制定《物业管理质量检查计划》,并通知检查小组的成员和有关部门。

② 检查小组根据检查标准计划的安排,现场检查清洁卫生、绿化、建

筑物、消防设备、公共设备管理及员工工作情况。

③ 检查小组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形成《现场检查记录表》。

④检查总结: 在公司物业管理质量联检全部结束之后,应召开质量检

查小组会,对现场检查的结果进行讨论,并形成《物业管理质量检查报

告》。经总经办批准后的《物业管理质量检查报告》作为评定物业管

理服务工作的依据,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由检查小组向责任部门发

出《整改通知书》,并进行跟踪检查。

⑤ 对于重大问题或潜在的不合格,总经办组织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质检部抽检作业流程

1.目的规范质检部对公司各部门、各项目物业管理运作质量的日

常监控工作,确保质量体系在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的运作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质检部对质量体系运作质量的日常监控

工作。

3.职责

3.1质检部经理负责对抽检工作的安排和监控。

3.2质检部负责实施监控所在项目质量体系运作质量的日常抽检工

作。

4.方法和过程控制

4.1日常抽检工作的频次、内容。

4.1.1质检部内审员对项目各部门的日常抽检每月不少于四次,每季

度一次对各受检部门进行全面检查。

4.1.2质检部对所在项目的日常抽检每周不少于2次,每月一次对各

受检部门进行全面检查。

4.1.3抽检的内容包括:a)对标准作业规程的执行情况;b)对标准作业规程的理解情况;c)工作记录的真实性;d)工作的效果、效率;e)标准作业规程本身的适宜性和完整性;f)其他影响运行质量的问题。

4.2日常抽检的方法和基本要领

4.2.1日常抽检的方法:a)寻根问底法:就发现的某一问题顺着受检人的回答进行追查,直至查出问题真正症结和相连不合格;b)逆向追溯法:就发现的某一结果逆向进行追溯,直至发现造成不合格原因和相连不合格;e)横向比对法:拿同一份规程放到不同的员工中去执行,看效果;拿同一项不合格去对比关联的文件,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4.2.2日常工作抽检的基本要领:a)独立思考、判断:运用ISO9000内审的方法去独立观察、思考、判断、不受他人所左右;b)事先不通知:质检部对受检部门的抽检不应事先通知,抽检是随时可能进行的,受检部门必须予以配合;c)随时抽检:抽检时如果不是全面检查,质检部应采取随时抽检的方法进行;d)结果必须附有原始凭证:抽检工作的判断应附有依据;e)严谨、公正、公平。

4.3对抽检结果的处理

4.3.1抽检结果作为员工绩效考评的依据之一。

4.3.2周抽检结果均应记录于内审员工作日记中,在每月对员工实施绩效考评时,内审员应依据每周结果,对受检部门员工给出绩效考评分值。具体的打分方法详见各部门《绩效考评实施标准作业规程》。

4.4日常抽检结果每半年归档保存一次,长期保存。

4.5本规程作为质检部员工及项目品部绩效考评的依据之一。5.0检查的相关记录《业主维修回访记录表》《项目管理现场检查表》、《环境管理现场检查表》、《安全管理现场检查表》、《设备管理现场检查表》等等。

篇3:质检部人员职责与权限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目标,职责和权限

根据 《GB/T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和 《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针对研究所所承担的产品(项目)研制的特点如产品的研制性质、多样性和单件,及负责和参与研制任务的人员特点如一个研制人员可能同时参与多项产品研制等,参考相关企业与研究所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实现措施等,为实现质量管理中的最核心主题即质量目标的实现,有针对性的提出和落实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权限,这也是实现质量目标的关键。笔者介绍了所在研究所大功率电力电子与直线驱动技术研究部(室)对制定有关“职责和权限”与研究部质量目标实现所进行的思考,以期与同行交流,共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GB/T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第5.5.1条款中的第一项都是“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这实际上是首先要求,是对于一项产品的研制开发,要求最高管理者根据参与产品研制和管理的所有人员在研制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即职责, 明确并赋予在本项产品研制中的真正权限。我们主要从如下两方面进行理解、规定和沟通落实。

1.职责、权限得到明确规定并充分沟通,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有效运行的基本要求。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得到明确规定,并确保以适当的方式或方法,依据任务分工对职责、权限进行充分沟通,使各部门、各类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及权限,以便在工作中,既能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又能密切配合。

2.组织机构是否合理,职责、权限规定是否明确并得到充分及时沟通,直接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研制的产品质量。职责、权限应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

研究部一般是由多个研究组组成,并进行日常研制工作的基本管理,但在承担具体项目的产品研制任务时,实际是多个研究组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承担和完成。因此,在所长的领导和所质量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之下,研究部第一把手负责整个产品的研制,不受研究组的形式约束而依据参与研制任务的人员所承担的职责进行沟通和明确权限。但研究组长有协助负责人对参与人员所承担的职责进行监督的义务。

二、产品研制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

1.以事定岗,以岗定人。研究部首先根据课题任务、性质和目标,进行实际的任务分解和设置若干不同职能的岗位,以事定岗;根据该岗位标明的、固定的、明确的工作任务配备合适人选, 以岗定人。

对于科研人员来所,他所承担的工作可能不只是一个产品研制中的一部份,而是多个项目的不同产品研制中的工作,工作内容可能是相近的,也可能差别很大,在同时开展多个产品研制的情况下也即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为了确保完成好他所承担的每一项所研制产品中的工作,这里也包括与其他参研人员的必要的配合工作。在研究部所承担的每一项产品研制开始,都与每一位参与研制的人员签订相应的岗位责任书,使其明确他在每一项产品的研制任务中所对应的岗位和具体任务。岗位的名称可以是相同的,但工作内容或者说任务是与所研制的产品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2.岗位责任制。职责就是职务责任,它是工作时必须做的,并且要求承担人负应负的责。岗位责任制也就是意味所在岗位的研制人员对他所承担的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权限就是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工作时,在其权限范围内可以命令、使用的资源。

在与研究部成员签订岗位责任书后,就明确了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任务和义务人。在具备义务人开展他所承担工作的条件后,工作的压力首先不是来自研究组负责人,这是为完成此岗位的工作发自内心产生,从而转变为完成任务的动力,研究负责人要做的是激励参研人员实现其为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每个研究人员认识到这个任务中所发生的任何问题都要由自己尽力解决掉,研究部负责人起联络辅助他的作用,他在项目中的任务是为他自己做的,而不是为研究部负责人做的。在产品的研制过程中他个人的学术水平和价值能得到展现,其研究设计制造能力体现在各阶段工作任务的执行情况上,项目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应该由其主动发挥和激发创新能力去解决,这个过程也将提高研制人员必要的协调能力。

研究部的项目负责人是每一个产品的直接责任人,他有协助研制人员解决在研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的技术问题、部内外和所外的必要协调等问题的义务。

3.责权利统一。研究部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主要以岗位责任制形式出现。在制定研究岗位职责时,研究部负责人考虑尽可能一个岗位包含多项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岗位上的研究人员来自于其长期从事同类或相关研制工作而积累的知识、经验、发展起来的能力和创造力,发掘研究人员在项目(产品)的任务完成上发挥各种技能和能力,由此而激励其主动积极承担更艰巨研制工作的愿望。研究岗位责任制要形成一种管理制度,研究人员按其各类工作任务具备相应的条件,每个人的研究项目、任务、权限、完成任务的标准,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的考核,相应的奖惩应当做出的规定。研究人员完成产品研制中分配的任务是其行使权力的本质,行使权利是为其研究完成所承担任务而尽责的手段,利益是激励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

如果产品研制负责人向研制人员分配了任务,但承担相应具体任务的研究人员有责无权,他必然有规避责任或无法履行责任的情况出现,即他处于“有责无权活地狱”的状态。与之相反,直接负责产品研制任务的负责人如果有权无责,也会导致权力使用不当,不了解产品研制中的各项具体任务和研制情况,处于“有权无责活神仙”的境地。这两种情况都无法保证完成所承担的产品研制任务,当然,也谈不上实现产品的质量目标了。

三、履行岗位责任制的要点

履行好岗位责任的要点就是研究部人人做好份内的工作, 同时注意以下原则:

1.在岗位职责研究组实行分层管理,从研制人员到研究组长再到研究部负责人逐级负责的原则。在课题任务分工后,研究部负责人只对具体研究人员进行管理,听取课题任务重要节点汇报,研究人员对其所领受的课题任务负责。防止越级管理,越俎代庖的现象。

2.具体事务实行管理例外原则。研究部有多个研究组,同时承担着多项不同类型的项目和产品研制任务,纷杂忙乱的具体事务也很多,为了防止出现诸多事务纷争不清的困扰,研究部负责人从两方面着手抓工作:一方面要善于授权,把处理各方面辅助性事务的具体工作的权力授予科研辅助人员,使其各司其职, 各尽其职;另一方面,遵循例外原则。负责人处理项目任务和文件等没有规定的例外事务。

只有这样,负责人在具体工作中才能避免事必躬亲,大事小事一人管,长期以往,使具体工作人员无所适从,不知所为,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3. 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每个研究人员所承担分管的产品研制任务范围内,不贸然干涉代替自己周围人员的工作,而应创造一种和谐而认真的工作氛围、风气,鼓励并促使其在自己分管工作范围内恪尽职守。

4.考核与奖励的原则。岗位责任制要有对应的考核奖惩制, 没有对应的奖惩制,岗位责任会流于形式。考核奖惩以项目验收、节点为依据,公正定质、定量分析,不以人论功,不以言定过。 不搞平均主义,不以职称订奖金,做到奖不在施,罚不妄加。奖惩结合,以奖为主。奖励比惩罚更重要。奖励按时完成项目,有创新思想,积极进取的研究人员,充分发挥研究人员潜在能力,体现人生的价值,使其工作有成就感,产生热情。罚应严格控制在医治过错、警戒未来的限度内。

四、研究部内岗位之间的“接口”和“界面”关系

对于研究部里同时由多人承担的多个项目和任务分工及相互间的合作,研究部在明确职责、权限以后,要实现项目任务的目标,就要明确并规定研究任务的相互关系——即“接口”控制, 此为确保按时和保质完成产品研制任务;多人承担同一项产品研制任务时的分工要明确各自的“界面”,此为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及各个研究人员及其岗位之间的关系。

研制任务分工的几种“接口”和“界面”状态分析如下。

一个产品研制过程中研制任务分工的“接口”着重于其关联性、进和出的对应性,“界面”则着重于明确责任范围。

相切状态:这种状态的任务分工相关因素分工明确,界面明确,是最理想状态,但通常一个高科技产品研制的各项具体工作关联性很强,分工中很难实现如此的状态和界面。

相交状态:这种状态的任务分工相关因素虽有分工,但部分界面难以具体界定,易引起推诿、扯皮,这是需要优化的状态。在具体研究项目中对于重要关键研究点的分配上研究负责人有时也要加派力量,避免由于单人负责某部分因某种意外而影响整体研究目标的实现。

相含状态:一部分人员工作完全可以取代了另一个部分人员工作,这样就会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如果目的不明和必要,相互间含糊不清有重复、推诿与抵触,则必定造成浪费。这是一种无界面重叠状态需要尽可能避免,除非被含部分是研究负责人标定的关键研究点,从性能优化和可靠性设计等方面考虑才需要两部分人重复研制。

相离状态:对于项目任务有分工但没有联系,存在脱节、真空、死角与盲点,是导致质量体系薄弱环节的主因,这种状态是大课题任务分配中最常见的状态,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具体执行过程中要使任务分工相切,对于真空、死角和盲点做出识别,形成接口并同时理好界面。

五、结束语

篇4:质检部人员职责与权限

畅所欲言

武瑞昆(天津市中乒北越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想要处理好质检员与维修人员之间的关系,我认为首先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检验管理流程。其次,质检员必须严格按照这个流程去执行,对待每名维修人员的尺度要一致,不能因为和某个人有过节就故意刁难。质检月报也应该做得尽可能详细一些,在月末总结时还要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让犯错误的人心服口服。对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问题,无论是哪位维修人员所犯的锚误,质检员都一定要指出来,不要包庇任何人。

最后,质检员应及时与维修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发现质检工作的问题。对维修人员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处理,对质检工作有帮助的意见要采纳,不要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否则,就会使质检员与维修人员间的工作关系恶化,导致企业的生产质量下降,最终影响企业发展。

总而言之,表面上看质检员与维修人员在工作中是两个对立面,但本质上质检工作的目的是发现维修人员在工作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改正,从而不断提他们的技术水平。所以,质检员与维修人员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之间应该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关系。

彭飞(北京华盛福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质检员与维修人员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一场旷日持久、无法调和的“暗战”。我认为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沟通,通过充分的沟通可以化解很多矛盾。以下几点是我所想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1)首先应建立检验标准的培训制度,将检验的项目、程序及标准清楚地告知维修人员,还应进行考核以检核大家的掌握程度。

(2)将每周、每月的返工情况公示出来,分析发生问题相对集中的维修,研究改善措施,供维修人员学习。

(3)做好车间技术骨干人员的思想工作,使这部分“中流砥柱”首先了解并且拥护严格的检验制度。

(4)在严抓质量检验工作后,如果返工现象确实逐步减少,可适时对维修质量水平较高的维修人员给予一定奖励。

(5)做好数据分析工作,通过数据分析能让维修人员真正了解到质量检验工作对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员工收入水平的帮助。

(6)由于大多数维修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不是很高,所以需要把问题给他们分析得十分透彻。例如:投诉为何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返工会给工作效率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这些问题又是如何影响到员工个人收入甚至个人职业发展的?

(7)还要强调的一点是,保证维修质量的硬件要具备,即必须为维修人员提供完备的工具设备,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员工在任何一家企业工作都会围绕着3个最基本的需求:收入基本满意、工作心情愉快以及有发展的机会。如果管理者能围绕这3个基本需求开展工作,相信问题会得到解决。虽然这其中也一定会经历痛苦的变革过程,因为需要改变~个人的行为习惯,但是只要我们认定目标是正确的,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杜兢(湖州众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以前的质检工作比较具体,细化到了点,甚至配件都是质检员检查后才能更换。但细化的结果就是导致管理成本增加。如今维修企业业务量大增,特别是4S店,很多店的日维修台次都在100台以上,质检员已无法细化检查。再加上质检员的责任心不同,与维修人员的关系不同,难免会出现一些漏检、遮掩等问题,导致维修人员对处罚有意见。当被查出问题时,维修人员面子上多少都会有些过不去,同时还会担心影响今后的发展,所以总是会找出各种理由来推卸自己的责任,这也是人之常情。

就目前4S店质量管理来说,首先应严格执行规范的工艺和流程。质检员应在现场监督规范工艺和流程的执行情况,对未执行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并进行处罚。此外,应制定质量管理三检制度,由维修人员进行自检工作,班组长执行互检工作,质检员进行终检。质检员由以前的细化检查转化为重点维修项目检查。第三,要制定考核制度,通过考核落实班组长互检、质检员终检的执行。通过这些手段,实际上使班组长成为了实际作业中的质检员,质检员成了质量管理员,解决了质检员不足与管理成本增加的问题。

而且,组员与班组长、学徒与师傅之间的关系一般都是比较融洽的,不会因为在互检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产生矛盾。而终检发现的问题均已在班组长互检后,因为班组长签了名,有问题就是其失职,根本没理由去责备质检员的不公,这个矛盾也就解决了。

周尚尚(北京翼翔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质检员与维修人员的矛盾,主要是集中在了处罚的问题上。质检员抓到返修后,难免就会对维修人员进行处罚,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如果在这一过程中,质检员再对维修人员有~些不公正待遇,那么就很容易造成矛盾加深。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应该把处罚作为质量检验的目的,真正的目的应该是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在我以前工作过的~家公司,售后经理要求每名质检员每月必须查出5例内部返修,如果不能达标就会扣质检员的奖金。这样~来,质检员为了保证自己的收益,就难免会过分苛责维修人员,鸡蛋里挑骨头。而维修人员被查出内返后,同样会扣奖金,就会认为质检员是影响他们收入的“罪魁祸首”。这样一来,双方积怨越来越深,甚至出现过动手打架的情况。

一家汽车维修企业,技术和质量才是生存的根本。而对于质量控制来说,重要的是建立起完整的体系,质检员只是这个体系中的一环。但是现在有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认为车卖得好就行了,对售后不重视。对于质量控制,他们只是简单地增加质检员的任务指标,而这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不能达到提升技术和质量水平的目的。所以,如何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应该引起管理者的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维修人员和质检员之间产生矛盾。

专家观点

阚有波 安菜(北京)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

检验人员是为服务顾问作支持的人员,其工作内容的本质是替服务顾问完成对车间施工过程的监督以及对维修成果的检验,是以实现服务顾问对客户的质量承诺为最终目标的工作人员。因此,检验人员实际上对企业和客户两方面都承担着责任。

如果检验员的岗位职责不够明确、岗位监督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很容易出现检验走形式的现象,从而为企业留下质量隐患。如果检验员的管理权放在车间,受车间主任或者技术负责人的领导和管理,那么就容易出现“假检验”的现象,即直接签字,而不检查维修内容。因此,从组织结构上讲,应把检验员调整到服务经理的管辖之下,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检验员会与修理人员在个别问题上存在矛盾,这主要是由于两者的目标是对立的而不是统一的。检验员的“尚方宝剑”是企业对客户的质量承诺,维修人员的工作职责是完成这一承诺,两者之间有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因此,在以达成质量承诺为目标的前提下,质检员应该拥有一定的权利。不能忽视的是,对质检员同样应该有监督措施,没有限制的权利必然会产生各种问题。

篇5:质检部职责质检部职能汇总

1.从发酵运转工艺流程中取样进行生物化学试验分析。

2.将从发酵运转工艺流程屮收集到的样品进行生物化学试验分析。

3.进行微观试验,检查从发酵运转工艺流程中收集到的样品是否被污染。

4.准备原料、化学试剂、溶液来进行各类生物化学试验分析。

5.完成生产总监安排的其他工作。

质检部职责21、负责客服系统服务质量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遇突发事件及时上报主任。

2、认真学习电信业务知识,检查中发现问题要耐心帮助解答。

3、每月每人监听不少于___次,内容包括:服务用语、服务态度、语气语调、客户需求的归纳能力,接待客户应变能力等。

4、把每人每次检查情况,详细填写在服务质量综合考评表上,并详记内容,每月汇总上交考核。

5、每周小结一次,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出培训计划,可全员培训,也可单独培训。并交客服部主任。并提交一份质检分析报告及培训计划。

6、在点名、点评时将检查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服务质量问题向业务代表(由客服部主任指定)做详细讲评。

质检部职责3

1.负责公口J产品出售前的质量检查工作。

2.负责对公司产品合格数的统计工作,负责产品率的分析工作。

3.协助做好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标准,并处理客户反馈的质量问题。

质检部职责4

1.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商品质量管理水平。严格贯彻执行《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维护商场声誉。努力学习商品知识,加强鉴别能力,对商品质量把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商场柜台。

3.会同商场进货管理委员会成员,定期对全场所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检查(每月一次,逢十必查),遇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则随时抽查,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要立即停止出售,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进行经济处罚。

4.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积极配合上级质检部门对商场的商品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査,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各种资料。

质检部职责5

协助对产品原材料、产品成品等进行质量检验和监控。

质检部职责6

1.水处理化验员上岗操作时必须携带操作证。

2.熟悉《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及《天津市锅炉水处理管理办法》并能认真执行,熟记重点条文。

3.了解所操作锅炉的结构,掌握水处理设备的原理、构造、水流程和操作,水分析方法,并能指导停炉后的保养工作。

4.定期进行水质化验,严格控制锅炉给水、炉水的水质标准,督促司炉工坚持正常的锅炉排污制度。

5.保持水处理化验室及其设备、化验仪器齐全完好和整洁。

质检部职责7

篇6:质检部职责质检工作职能

1.负责公司生鲜产品、快速消费品质量检测管理工作。

2.制定相关质检标准与流程。

篇7:质检部职责

1、负责贯彻执行原材料验收规范、操作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公司制度的保证产品质量的技术措施和有关规定。

2、认真贯彻质量工作以“预防为主”、“谁主管谁负责”与自检、专职检查相结合的原则,搞好质量检评,把好质量关。

3、负责监督检查以自检为基础的“三检一评”质量检查制度的贯彻执行。

4、负责公司组织的定期或不定期产品质量大检查,并负责检组织总结交流经验、分析质量动态、提出改进意见。

5、6、负责对化验室的管理以及对化验员技术指导工作。负责公司质量工作会议的准备工作和较大产品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验收工作。

7、负责编制公司的产品质量升级计划,制定主要质量通病的消除措施以及专职检查人员的培训工作。

8、9、负责制定公司质量奖惩制度,认真搞好质量奖惩工作。负责编报公司各种产品质量分析表和质量事故报告。

篇8:略论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1 明确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和权限的必要性

实现会计电算化, 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 从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情况来看, 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是影响整个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会计工作内容繁多、复杂, 只有进行科学的岗位分工、使之规范化、科学化, 并落实岗位责任制, 才能使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高效、协调地运作。传统的会计工作岗位, 是按照核算和管理的内容及工作性质来划分的, 与传统的会计工作岗位相比, 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 大大减轻了会计工作的劳动强度, 一台电子计算机完成了过去几个人的工作, 尤其是管理部门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后, 会计基本数据的来源渠道和方式, 会计管理的操作形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之相应的会计工作的分工、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原有会计岗位的分工已不适应目前电算化工作。如果不及时地调整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制度, 使会计岗位分工、职责尽可能地比较规范、科学, 就无法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整体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同时, 对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是不利的。因此, 在会计电算化下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工作岗位,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十分必要。

2 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及职责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 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应由传统的以总账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 会计电算化应设立的会计工作岗位包括:会计电算化主管;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记账员;硬件维护员;软件维护员;档案员;系统分析设计员;程序员;电算审查员;网络员。各会计工作岗位人员的职责如下。

2.1 会计电算化主管

会计电算化主管又称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会计电算化主管负责协调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工作, 应该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相应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 应设立此岗位。会计电算化主管的主要责任是:根据所用软件的特点和本单位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来建立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体系和核算方式。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会计制度与本单位核算管理的要求, 报表数据格式必须符合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岗位人员对会计应用软件进行系统分析, 并根据会计电算化运行现状, 提出修订或开发会计核算软件的意向。

2.2 数据审核记账员

数据审核记账员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 (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 进行审核, 操作会计核算软件登记机内账簿, 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此岗位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 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 可由会计主管兼任。

2.3 硬件维护员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硬件设备是指专门用于会计业务的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 包括计算机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电源等。会计电算化系统硬件维护人员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行。此岗位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 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 需设立此岗位, 此岗在大中型企业应由专职人员担任。硬件维护员的主要责任是:

(1) 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硬件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严格执行硬件维护保养制度, 保证硬件的正常运行。硬件维护员的职责按维护任务性质可以划分为:对硬件适宜经济性运行的维护保养, 即保证在一定条件下 (例如, 确定适宜的运行时间, 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及温度、湿度等空气质量条件) 的经济性运行;对硬件进行物理性维护保养, 包括对硬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根据零部件使用生命周期和磨损程度更新更换, 保证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零部件运转正常。

(2) 制订和维护规划方案和日常维护工作计划, 履行硬件检查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硬件运行情况, 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按期编制零部件、工具、用具使用和采购计划, 保证日常维护更换和使用的需要。具体组织操作人员对计算机、键盘和打印机进行日常清洗;定期进行设备的全面检查;随时整理工作台上的打印纸;调整监视机房的调温设备是否正常, 温度是否合适等。

2.4 软件维护员

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维护人员负责保证计算机软件的正常运行, 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此岗位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 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 需设立此岗位, 此岗在大中型企业应由专职人员担任。

3 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工作岗位的权限管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运行必须要有个严密的操作行为规范。通常,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 一般配备两台或若干台计算机。上机人员包括会计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由于介入操作的人员数量多, 构成复杂, 客观上也会产生不同人的行为方式。因此, 制订统一的操作权限, 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是会计电算化操作运行的客观需要。

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分为操作人员资格的认定和赋权两个方面。

3.1 操作人员资格的认定

操作人员资格认定办法一般应由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制订。会计人员 (包括电子计算机专业人员) 因工作需要上机操作, 必须经财政部门考核组考核合格, 颁发“计算机操作证”或“会计电算化操作证”, 持证上机操作。考核不合格或无证者不准上机操作。进行操作人员资格认定是从根本上保证上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措施, 能有效防止上机操作人员因操作技术不合格、不具有一定水平的技能而误操作造成差错、损失。

3.2 赋权

根据《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软件应具有防止非指定人员擅自使用和对指定操作人员实行使用权限控制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 除在会计核算软件技术上加密外, 还应在管理上进行分工, 分别要对系统管理员、数据录入员、审核记账员、会计报表编制人员、会计账簿打印输出操作员、各专项功能模块操作员和其他会计业务操作员的操作权限给予界定, 防止越权操作所引起的数据丢失、紊乱和泄密现象出现。

会计电算化是将繁琐、单调、机械的会计核算工作交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工作效率, 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 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繁琐的核算事务中摆脱出来, 更好地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 加强财务管理, 使财务管理工作电算化, 将会计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提供管理和决策所必需的数据。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必然趋势, 是现代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确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职责与权限, 使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摘要: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的质量, 应从最基础的电算化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划分做起, 明确职责与权限, 及时地调整并建立起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制度, 使会计岗位分工、职责尽可能地比较规范、科学, 就能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整体优势就能充分发挥, 同时, 对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是有利的。因此, 在会计电算化下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工作岗位,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十分必要。同时,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运行必须要有个严密的操作行为规范, 其中包括对操作人员的管理, 对操作过程的规范, 以及审核、备份及操作日志等方面的管理, 这些方面构成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运行的权限管理。

关键词:电算化,岗位,职责,权限

参考文献

[1]何日胜.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操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潘上永.会计电算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高太平.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经济师, 2006 (1) :195-196.

[4]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出版社, 2003.

[5]黄昌勇, 黄国胜.电算会计基础[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四阶段总结下一篇:狗年公司春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