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标准

2024-05-16

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标准(共11篇)

篇1: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标准

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标准

一、基本指标(700分)

二、群众满意度指标(300分)

三、提高指标(最高分值为30分)

篇2: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标准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零陵区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潇水、湘江交汇处,乃文明古邑、历史名城、文物大区,区域面积196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办事处,人口54.2万,是永州市经济、金融和文化、教育中心。零陵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品位精美。它集舜文化、柳文化、儒道文化、佛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之大成,形成了独树一帜且个性鲜明的中华文化奇葩——中国永州零陵文化。2009年以来,在零陵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零陵区以“文化强区”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重点,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齐头并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为零陵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领导,文化强区战略强势推进

文化建设不仅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的繁荣发展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为此,零陵区委、区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文化政策、加强组织协调等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文化强区”战略。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年来,零陵区委、区政府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文化工作纳入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了全区财政预算,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了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做到既有工作计划,又有长远发展规划,目标清楚,任务明确,政策得力,措施有效。政府区长实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工作;区人大、区政协每年对全区文化工作特别是文化行政执法情况进行视察、监督。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和部署。特别是近年来,连续把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工作、开展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工程、文化惠民提升工程、乡镇文化站及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等作为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认真组织实施。

2、完善文化政策体系。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零陵区十二五文化发展纲要》,对文化人才队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做了全面部署,坚持“大文化、大项目、大产业、大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把文化元素融入《永州市零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零陵区社会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永州市零陵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中心城市零陵区按照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予以规划和建设,确立了“青山、绿水、靓城”的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利用古文化文物资源发展中心城市旅游经济,参照《永州市旅游总体规划》制定了《零陵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同时,积极落实上级有关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强区”建设。

3、完善组织协调体制。为切实加强对全区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召开文化工作协调会议,进行全区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全区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分工负责、人大政协监督支持、各部门齐抓共管、文化部门督促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4、强化文化工作考核。为督促全区文化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将文化建设纳入了对乡镇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定期进行考核,有力地保证了全区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投入,公共文化经费保障有力

公共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2009年以来,特别是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正式启动以来,零陵区的文化工作投入增速迅猛。

1、逐年加大财政文化投入。近3年来,我区文化事业费增幅均高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人均文化事业费高于本省平均水平。区财政投入近2亿元,向省、国家争取资金在1500万元以上。对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除人员工资外还拨给一定的业务费和公用经费,并且,每年以20%的幅度予以增加。

2、建立公共文化保障机制。区财政每年用于文化事业单位经费1500万元以上,其中人员经费700万元以上,文化机构人员(包含综合文化站管理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和日常运行经费得到保障,全部列入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群众文化活动经费逐年递增,由原来的每年30万元递增至50余万元。图书工作经费由原来的每年5万元递增至30万元。对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免费开放的资金由区级财政配套资金予以足额配套,每年在10万元以上。对重大的文化工程实行区财政保障,如投资3000万元用于柳子街修缮,2000万元用于人民路文化街的修缮,500万元用于文庙修缮,400万元用于福寿亭、节孝亭修缮,400万元用于周家大院的保护规划和修缮方案的制作,200万元用于回龙塔、朝阳岩石刻、淡岩石刻等国保单位的保护规划和修缮方案的制作,200万元用于柳子景区愚溪的环境治理,100万元用于图书馆、文化馆改扩建等等。

3、确保文化项目配套资金。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争取省、市文化部门项目支持等方式,支持公共文化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近几年,用于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购置相关农家书屋设备等资金达1000万元。区人民政府对花鼓剧团、文化馆创作演出活动,实行创作演出补贴制。根据全区文化事业单位人才缺乏比较严重的状况,区财政每年阿安排文化事业单位一定数量的人才引进和培训经费,促进人才培养和素质提高。

4、鼓励社会赞助文化事业。区委、区政府出台捐赠税费减免惠等政策,取得显著成果。区人民政府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设立文化产业启动资金,有偿借贷,滚动使用,确保“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事业在资金和政策扶持上得到充分的保障。

三、吸聚人才,文化专业队伍日益壮大

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近年来,零陵区启动人才战略,同时把吸聚文化专业人才纳入战略规划,使全区文化人才不断壮大。

1、制定人才队伍发展规划。近年来,零陵区突出人才队伍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永州市零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零陵区十二五文化发展纲要》,《零陵区十二五人才队伍规划》等都提出了加强对文化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宏观上为全区中长期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微观上为我区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建设制定了步骤,努力打造一支规模适度、有特色、素质高、能力强的文化人才队伍。

2、健全文化管理人员队伍。一是区文化馆充分利用人才、设施、设备优势,加强对社区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每年举办2期文艺骨干培训班,每期培训20人,每期培训时间30天;培养出一批门类齐全、富有特色的群众文艺骨干队伍。每月举办一次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每年送文化下乡4次。二是全区16个乡镇(街道)配备专职文化站长,队伍稳定,100%的社区有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全区508家农家书屋均配置了文化管理员,全部将其纳入财政补贴范畴之内。三是建有群众文化队伍30余支,各类文艺骨干500余人。这些队伍对促进全区文化建设,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3、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为了更好地提高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水平及文化素质,专门设立了人才培训专项经费。每年区文化馆、区图书馆等在职职工参加脱产培训不少于7天,社区、乡镇办事处文化站文化专干集中培训不少于5天。

4、优化专业人才队伍素质。近年来,专业人才队伍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多渠道培训,努力培养了一批拔尖的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人才;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在职称评聘、成果评奖、工作考核等方面,打破学历和资历的界限,以创新能力、研究成果为主要衡量标准。区文化馆的文艺创作、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区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专门人才,区文管所的考古发掘和古建保护专业人才,区柳宗元纪念馆的高素质讲解人才均有所增加,在专业结构、岗位结构、年龄结构上都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为文化人才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高了文化队伍整体战斗力。

5、鼓励文化人才争取成绩。5年来,零陵区文学、绘画、歌曲、舞蹈、戏曲、小品等在各级比赛中获奖200余个,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文艺作品90余件,成绩名列永州市之首。其中歌曲《将进酒》和《乡下老妈》分别获得湖南省的最高文化奖项——省“五个一工程”奖,填补了全市的空白。

四、健全网络,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零陵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打造全省知名文化品牌。近年来,零陵区图书馆充分发挥用永州市“中心图书馆”作用,不断加强管理,创新工作方法,争创全国一流服务水平,率先在全市开设了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服务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因工作成绩突出,近几年连续四届获得全省唯一的“国家一级(县级)图书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图书馆”、“全国文明图书馆”、“全省文明图书馆”等殊荣,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图书馆事业树立了一面旗帜;区文化馆开展服务群众、免费开放的政策,积极免费辅导各群众艺术团队,创作多部精品,获国家三级馆的殊荣;创建了柳子庙、图书馆两个“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柳子庙“廉政文化基地”;创建了珠山、石岩头两个全省“百强文化站”和黄田铺全省“百优艺术之乡”。

2、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一是全区16个乡镇(街道)全部按照国家和省标准要求建立了300平米以上综合文化站(内设活动室,放影室,图书室),实现了综合文化站建有率100%。综合文化站独立设置,配有专职的管理人员,配置了图书、电脑、音频设备等。二是完成了全区508家农家书屋的建设,每个行政村(社区)都建设一个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室,内设活动室、放映室、图书室(农家书屋)达到每个行政村都有文化活动阵地的要求,建起了集思想教育、科技普及、信息传递、图书阅览、文化娱乐、村级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规范化农村文化大院和文化活动室,常年免费向居民开放,常年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科普教育,成为群众的精神乐园。截止到目前,零陵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为288774平方米,平均每万人拥有的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为5327.9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积极统筹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和党员、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的规划建设,实现了相关设施的综合利用和共建共享。目前,零陵区已形成了以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区直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龙头,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枢纽,以农家书屋为基础的多层次、多体制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五、强化基层,群众文化权益得到保障

在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零陵区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大力开展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1、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0年完成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零陵分中心的建设,实现开放。零陵区共享工程基层网点504家已全部建设完成并正常运行。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配置了专门的服务器、防火墙、电脑、卫星接收器等设施。每年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全年运行经费为区图书馆6万元。每个基层网点运行经费为1000元。

2、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近年来,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每年都列入政府为群众所办实事,平均每年送电影下乡6300多场次。

3、尽力解决群众看书难问题。近年来,零陵区大力建设农家书屋、综合文化站等项目,为全区508个农家书屋均配置了图书、杂志、报刊等书籍,区图书馆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年图书入藏数量达到3000册,年外借册次达10万册次,每年送图书下乡进社区4次,举办读者服务活动4次,读者满意率达到90%以上,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广大群众看书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4、深入开展文艺演出进村活动。每年举办专业剧团演出、演艺惠民、高雅艺术鉴赏、演出达到200场次以上,每年送戏下乡村进社区演出60场次以上。同时也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

六、加强服务,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工作扎根于群众,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区通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促进了全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发挥阵地优势,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区图书馆、区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常年免费向群众开放。区文化馆将免费开放和辅导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专业人才资源,积极组织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器乐的业务人员开展辅导培训和免费开放服务。2011年接纳群众800余人,受训人员达400余人,为机关、学校、部队、企业等单位开展免费培训20余次,受训人员200余人,免费培训组建了两支锣鼓队,一支合唱队等等;2012年开设美术培训班2期,舞蹈培训班4期,零陵渔鼓培训班2期,外出培训60余次,共接纳群众600余人,组织学员展示演出2次;2013年就为格格健身队、老年大学等提供免费开放服务80余次,接纳群众近千人;免费舞蹈培训360人次,免费美术培训97人次,免费器乐培训46人次,组织业务人员深入乡镇、社区、单位进行免费辅导40余次,真正实现了免费开放零门槛进入,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了热烈欢迎。选送3名舞蹈专业人员参加了永州市“湖南省原创广场舞”首期教练员培训班,丰富了辅导培训的内容,为免费开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区图书馆完成了文献资源数据自动化建设,建立了零陵区图书馆网站,实现了网上在线咨询,预约借书、续借图书等功能。开展“你读书、我买单”活动,得到读者充分肯定。即读者在图书馆借书时,如没有个人所需的文献资料,读者可以告诉工作人员,由区图书馆适时安排统一购买,再借于读者。“世界读书日”、“读书服务宣传周”、“青少年暑期读书”等活动,均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2011年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当年接待读者15万余人次,书刊流通12万余册次,多媒体室播放各类教育片近200部。2012年图书馆共接待阅览、上机人数达139506人次,图书外借140096册,多媒体室播放各类教育片72部,为永州特殊学校援建一个图书室,捐赠各类图书128册次。2013年共接待借阅人数147640人次,借阅册次128244册,多媒体放影各类影片86部,电子阅览室上机人数2260人次。

2、突出老有所乐,加强老年文化建设。零陵区建成了区老年大学,教学楼四层楼,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设置专门办公室,安排退休副处级以上干部5人从事管理工作,聘任兼职教师15人,后备教师8人。区政府从财政投入600万元专项经费建设老年大学、装修校舍、配置教学设备和解决必要的办公经费,老年大学教学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开设书法、绘画、音乐、拳剑扇、民族舞、交谊舞、丝带绣、中西医保健、生活保健、时事政治等10多个专业课程,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老年教学路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书法、绘画班学员作品在省市展出100多件,丝带绣200多件,诗歌375首在市级以上诗词刊物上发表,还有4名学员的作品编印成书。老年大学还成立了零陵区老年大学艺术团,设有舞蹈队,歌咏队,戏曲队,器乐队,拳剑队等五个表演队,团员70余人,经常参加五一、十一等活动庆典。

3、实施花朵工程,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零陵区制定了《零陵区十二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做到了有规划有部署有措施;积极开展少儿艺术免费辅导与培训;加强网吧、游戏厅、娱乐场所等文化市场管理,严禁未成年人入内,共同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篇3: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标准

这次江苏省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名额5个, 全国建材行业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14名。先进集体评选范围是:全省建材行业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 包括所属厂 (矿) 、处室、车间和班组等。先进工作者评选范围是:全省建材行业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在职工作人员。劳动模范评选范围是:省建材行业企业的在职工作人员。

先进集体评选条件主要是: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发展目标明确、主营业务清晰, 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好、作风正、清正廉洁, 重视两个文明建设;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近5年来未发生违法违纪事件、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并具备经济效益、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等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或起模范带头作用条件之一者。

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评选条件主要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认真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拓进取, 勇于创新, 敬业奉献, 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近5年无违纪违法行为, 并具备技术革新、劳动绩效、经营管理、文化建设、转型升级等成绩显著或在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条件之一者。

评选将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严格执行“两审三公示”制度;坚持面向基层, 面向一线;坚持评选标准, 严把质量关;严肃评选纪律, 加强监督检查。

篇4: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标准

6月25日下午,重庆市雾都宾馆太阳城,数百名企业家和企业界人士齐集一堂,激越动人的歌舞穿插其中,一派喜庆欢乐气氛。以创先争优、文化兴企、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庆祝建党90周年暨2011重庆企业家活动日隆重举行。38名首届重庆市杰出企业家、41名2010年度重庆市优秀企业家、50名重庆市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人物、57个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受到表彰。重庆市人大、市政协、市经信委、市民政局、重庆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企业文明杂志社等有关领导和负责人出席活动并为获奖者颁奖。

为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检阅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促进重庆市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重庆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与企业文明杂志社共同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庆市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人物、先进单位”征选表彰活动。按照企業申报、企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协会推荐、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57家单位和50名个人受到表彰。

(庆祝建党90周年重庆市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人物、先进单位名单详见企业文明网)(责任编辑:李直)

篇5: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市场秩序,加强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行为管理,促进招标代理企业诚实守信经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从事招标代理活动的甲级、乙级代理机构可按本办法申报全国招标代理诚信先进单位,不得以分支机构的名义单独参评。

第三条 申报单位必须是分会的会员单位,不是会员单位的,可在提交申报材料前办理入会手续,否则不予参评。

第四条 评选活动按照自愿申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统一标准、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统一标准、信息公开,每两年为一个评选周期(具体时间以评选通知规定为准),评选一次。

第二章 评选条件

第五条 全国招标代理机构诚信先进单位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诚信建设方面

1.申报企业内部具有完善的诚实守信建设方案。2.努力推进行业自律建设,积极践行招投标协会自律公约,并签订本协会行业自律承诺书。

(二)经营管理方面(在评审周期内)

3.在建筑工程招标活动及招标代理评选中无伪造业绩、人员、信誉等投标资料骗取中标的行为;无弄虚作假、串标、陪标、围标,无恶意降低或抬高投标价等不正当行为。

4.无以他人名义承揽工程;无出借、挂靠资质证书现象。5.遵守招投标活动的有关保密规定,无泄露潜在投标人及评标过程的有关情况的行为,无非法干预、影响评标过程和结果及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利,从事违法违规和有失公正的招标代理活动的行为。

6.无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代理服务费,不退还投标保证金或拖延退还的行为。

7.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对招标代理机构检查和资质审查工作中未受到通报批评及其他处罚。

(三)合同履约方面(在评审周期内)

8.有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及规定。未发生过签订“阴阳合同”等行为。

9.对员工的业务培训及素质教育工作成效明显,积极参加本协会组织的各类活动(如交流研讨、专业培训),代理业务质量优良,无因自身原因导致招标失败和给招标人及投标人造成经济损失、社会不良影响的情况。

10.未发生过随意变更合同实质内容,或发生变更未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备案的行为。

(四)其他方面(在评审周期内)

11.无因招标投标代理活动违法违规受到县以上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的处罚;无被媒体(市级以上电视台、电台、报刊等)曝光的不良行为。

12.在招标代理比选或投标过程中无商业行贿受贿行为。

13.申报单位无被频繁投诉举报,在本地区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形(被查实为恶意投诉的除外)。

14.申报单位有不符合本条任何一项规定的均不与受理或不与评审,其行为期间按评选周期的起止时间计算。

15.在评审过程中参评单位有违规行为影响评审公平公正性的不与评审。

第三章 申 报

第六条 全国招标代理机构诚信先进单位的申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招标代理机构诚信先进单位申报评选系统(网址:)进行申报。

第七条 申报全国招标代理机构诚信先进单位需提交 全国招标代理机构诚信先进单位申报材料(表1-6见附件二)。

第八条 申报方式

申报材料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标监管机构和招标协会认可,并将全国招标代理机构诚信先进单位申报材料(表1-6)电子版文本和表6的纸质文本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秘书处。(具体操作办法以评选通知为准)

第四章 评 选

第九条 评选机构

全国招标代理诚信先进单位评选工作由中国土木工程

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设立的全国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咨询委员会进行评选。评选办公室设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秘书处,负责活动的开展及组织协调工作。

第十条 评审程序

(一)各省负责对申报材料的初审并申报;

(二)招标代理机构咨询委员会对通过初审的申报材料复审评审;

(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组织对通过复审评审的代理机构进行抽检。

(四)公示复审通过的名单,并征询有关管理部门意见。第十一条 评选结果将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网、“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杂志、“简报”以及“中国建设报”等相关媒介向社会大力宣传和推介,并报住建部主管部门接受社会监督。第五章 激励和约束措施

第十二条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对入选的招标代理机构诚信先进单位颁发奖牌、证书。

第十三条 对入选的招标代理机构诚信先进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对有失信行为的单位限期改正,对严重失信的撤销其荣誉称号,收回奖牌、证书,对因提供虚假申报材料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对存在以上行为的单位将在相关媒体上公示并进行不良行为记录,且两年内不得参加全国招标代理机构诚信先进单位评选。

第十四条 全国招标代理机构诚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设定有效期二年,有效期届满,其荣誉称号将自动失效。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评选办法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评选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

篇6: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标准

【发布文号】建精[2007]150号 【发布日期】2007-06-18 【生效日期】2007-06-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建设部

建设部关于评选推荐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暨报送精神文明建设

工作总结、典型交流材料的通知

(建精[2007]150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中建总公司,部机关各单位、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总结交流建设系统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弘扬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经建设部党组研究,定于今年四季度召开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同时表彰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推荐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一)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评选推荐

1、评选范围和名额分配

评选范围:2004年以来在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包括职业道德建设、创建文明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在本省(区、市)建设系统前列、并获得省(区、市)建设系统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

评选表彰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00个,名额分配见附件1。

2、评选条件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业务工作实绩显著,服务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主要业务工作指标达到同类型单位先进水平;领导班子团结,班子成员党性强,模范带头作用好,密切联系群众,廉洁奉公;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创新,有成效,两个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环境优美,工作纪律严明,无重大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各项工作秩序井然。

3、评选办法

各省(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部有关单位,按分配名额统一组织评选推荐工作,填写申报表(附件2,一式5份),附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以内,一式5份),于2007年8月30日前报建设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建设部审核批准后,授予“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二)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推荐

1、评选范围和名额分配

评选范围:2004年以来,全国建设系统在加强和推进本单位、本行业、本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在职干部职工。

评选表彰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120名,名额分配见附件1。

2、评选条件

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行业和本单位实际,为行业和本单位改革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加强,并取得明显成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联系群众,作风深入,以身作则,严于律已,在本单位享有较高的威信;在职业道德建设、创建文明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等工作中有新的建树和贡献。

3、评选办法

各省(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部有关单位,按分配名额统一组织评选推荐工作,在广泛听取所在单位领导和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填写推荐表(附件3,一式5份),附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以内,一式5份),于2007年8月30日前报建设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建设部审核批准后,授予“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二、报送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及典型交流材料

为全面总结建设系统2004年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明确今后几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请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部机关各司局、各直属事业单位,对近年来本地区、本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建设、创建文明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等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几年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形成文字材料(一式5份)。

为做好大会交流,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推荐一份典型交流材料,可以反映省(区、市)建设系统有关工作情况,也可以反映本省(区、市)地市建设部门或有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情况(典型材料要求4000字以内、一式5份)。

以上材料请于2007年7月31日前报送建设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一并报送电子文档)。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王敏、张千军(010)58934038

传 真:(010)58934303

电子信箱:wangmin@mail.cin.gov.cn

zhangqj@mail.cin.gov.cn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

邮 编:100835

附件:

1、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名额分配表

2、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申报表

3、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推荐表

4、先进事迹材料(典型交流材料)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篇7:文化建设年先进工作者评选标准

1、认真学习领会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的有关文件、政策精神,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文化改革发展工作。

2、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建设年”活动的各项决策部署要求,积极参与、主动作为。

3、严于律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团结同志、作风正派。

篇8: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标准

授牌仪式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清汉主持。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孟凡驰常务副理事长在宣读了《关于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决定》后,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袁家军院长颁发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奖牌。袁院长和王书记分别代表院、院党委向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回赠了神舟模型和神舟文化产品等礼品。

孟凡驰副理事长在授牌仪式上讲话指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具有十分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航天特定的文化氛围影响下,在发展空间技术的实践中,在创造灿烂物质文化成果,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同时,培育形成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四个特别”的载人航天精神,培育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丰富的管理行为文化和辉煌的物质文化。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一定能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袁家军院长在授牌仪式上表示:精神力量是推动一个单位和事业发展的巨大动力。35年来,在集团公司等上级单位与部门的领导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的主力军,不仅出了大量成果和人才,还孕育、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今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在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指导和帮助下,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继续为丰富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9: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标准

一、贯彻落实社区中医药工作的政策措施

(一)将中医药工作纳入本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区政府工作目标,注重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制定本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区政府成立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定期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区政府在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时,统筹考虑社区中医药服务,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等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投入;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落实一定比例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四)将符合条件的社区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时应用中医药诊疗方法的自付比例低于其他诊疗方法。

(五)严格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

(六)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开展中医药服务、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发挥中医药作用情况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工作考核目标。

二、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科室设置。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独立设置。

2.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须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和1个以上其他中医临床诊室(包括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养生保健室等),并集中设置,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3.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包括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

4.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标准筛等,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提供煎药服务。

(八)不低于4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中医药物处方和非药物疗法人次数占总处方数比例不低于51%,下同),设置中医诊室和其他中医临床诊室(包括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养生保健室等)等,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诊疗设备(设备种类同上)。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200种,提供煎药服务,或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上级单位)统一配送中药饮片和提供煎药服务。

(九)发挥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作用,推动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联合与协作,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

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的地区,与公立中医医院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少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的40%。与公立综合医院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应作为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社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十)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中医类别医师(包括执业注册或执业地点备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在职和退休中医人员,下同)占医师总数不低于25%,其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2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

(十一)不低于4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类别医师,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临床类别医师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十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类别医师接受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

(十三)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类别医师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培训,制定实施鼓励临床类别医师参加中医类学历教育、西学中班等政策措施。

四、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十四)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

(十五)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

1.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6种有中医药内容的文字资料,播放不少于3种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每年不少于4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每年不少于2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公众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举办不少于4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举办不少于2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引导社区居民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中医药养生方法。

(十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包括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等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十七)针对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

(十八)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不少于3种慢性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骨关节病等)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社区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

(十九)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五、在基本医疗服务中注重运用中医药方法

(二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耳压等中医药方法辨证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处方)数占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

(二十一)将中医药纳入社区康复体系,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二十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1.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有专门的示教室,配置视频会议系统、录音录像等设施设备,制定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制度,近3年安排过不少于30人次900学时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

2.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以师资为主要成员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指导组,建立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业务指导长效机制。

3.分类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1)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系列丛书,重点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类别医师推广临床简易、安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知识。

(2)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系列丛书,重点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类别医师推广针灸、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压等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六、提高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

(二十三)社区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90%,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

一、贯彻落实社区中医药工作的政策措施

(一)将中医药工作纳入本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区政府工作目标,注重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制定本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区政府成立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定期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区政府在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时,统筹考虑社区中医药服务,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等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投入;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落实一定比例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四)将符合条件的社区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时应用中医药诊疗方法的自付比例低于其他诊疗方法。

(五)严格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

(六)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开展中医药服务、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发挥中医药作用情况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工作考核目标。

二、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科室设置。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独立设置。

2.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须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和1个以上其他中医临床诊室(包括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养生保健室等),并集中设置,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3.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包括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

4.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标准筛等,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提供煎药服务。

(八)不低于4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中医药物处方和非药物疗法人次数占总处方数比例不低于51%,下同),设置中医诊室和其他中医临床诊室(包括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养生保健室等)等,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诊疗设备(设备种类同上)。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200种,提供煎药服务,或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上级单位)统一配送中药饮片和提供煎药服务。

(九)发挥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作用,推动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联合与协作,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

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的地区,与公立中医医院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少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的40%。与公立综合医院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应作为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社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十)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中医类别医师(包括执业注册或执业地点备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在职和退休中医人员,下同)占医师总数不低于25%,其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2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

(十一)不低于4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类别医师,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临床类别医师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十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类别医师接受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

(十三)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类别医师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培训,制定实施鼓励临床类别医师参加中医类学历教育、西学中班等政策措施。

四、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十四)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

(十五)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

1.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6种有中医药内容的文字资料,播放不少于3种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每年不少于4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每年不少于2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公众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举办不少于4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举办不少于2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引导社区居民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中医药养生方法。

(十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包括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等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十七)针对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

(十八)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不少于3种慢性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骨关节病等)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社区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

(十九)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五、在基本医疗服务中注重运用中医药方法

(二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耳压等中医药方法辨证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处方)数占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

(二十一)将中医药纳入社区康复体系,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二十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1.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有专门的示教室,配置视频会议系统、录音录像等设施设备,制定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制度,近3年安排过不少于30人次900学时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2.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以师资为主要成员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指导组,建立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业务指导长效机制。

3.分类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1)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系列丛书,重点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类别医师推广临床简易、安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知识。

(2)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系列丛书,重点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类别医师推广针灸、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压等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六、提高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

篇10: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标准

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管理办法建设标准2012年版的通知

国中医药医政函〔2012〕1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我局对2010年印发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管理办法》《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进行了修订。现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管理办法(2012年版)》、《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2012年版)》、《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2012年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0年印发的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自发文之日起废止。

附件1.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管理办法(2012年版)(略)

附件2.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2012年版)(略)

附件3.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2012年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一二年六月四日

—1—

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2012年版)

一、社区中医药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一)将中医药工作纳入本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区政府工作目标,注重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制定本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区政府成立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定期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区政府在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时,统筹考虑社区中医药服务,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等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投入;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落实一定比例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四)将社区中医药服务项目(包括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及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时应用中医药诊疗方法的自付比例低于其他诊疗方法。

(五)严格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

(六)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开展中医药服务、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发挥中医药作用情况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工作考核目标。

在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服务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分

—2— 值占比不低于10%。

二、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

(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科室设置。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独立设置。

2.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须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和1个以上其他中医临床诊室(包括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养生保健室等),并集中设置,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3.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置针灸器具、火罐、刮痧板等基本设备和诊断类、针疗类、灸疗类、中药熏洗类、牵引类、电疗类、磁疗类、热疗类、康复类等其他中医诊疗设备。

4.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等,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提供煎药服务;或者由有经营配送资质的机构统一配送中药饮片和提供煎药服务。

(八)不低于4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中医药物处方和非药物疗法人次数占总处方数比例大于50%,下同),设置中医诊室和其他中医临床诊室(包括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养生保健室等)等,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包括针灸器具、火罐、刮痧板以及电针治疗仪、TDP神灯、中频治疗设备、低频治疗设备、热敷装置、康复设备等。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200种,提供煎药服务,或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上级单位)统一配送中药饮片和提供煎药服务。

(九)发挥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作用,推动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联合与协作,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

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的地区,与公立中医医院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少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的40%。与公立综合医院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的社区卫生

—3— 服务机构,中医药应作为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

三、社区中医药人才队伍

(十)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中医类别医师(包括执业注册或执业地点备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在职和退休中医人员,下同)占医师总数不低于25%,其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2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

(十一)不低于4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类别医师,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临床类别医师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十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类别医师均接受过省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转岗培训或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

(十三)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类别医师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培训,制定实施鼓励临床类别医师参加中医类学历教育、西学中班等政策措施。

四、公共卫生服务中中医药作用的发挥

(十四)鼓励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积极运用《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在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至少选择一项开展试点探索工作,或积极探索开展其他中医药服务项目。

(十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

(十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

1.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6种有中医药内容的文字资料,播放不少于3种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

—4—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每年不少于4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每年不少于2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公众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举办不少于4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举办不少于2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引导社区居民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中医药养生方法。

(十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方法,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方法,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等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并在孕产妇保健手册中予以记录。

(十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针对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方法,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个体化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

(十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方法,开展不少于3种慢性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骨关节病等)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针对社区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的群体/个体中医药行为干预措施,应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

(二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五、中医基本医疗服务

(二十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耳压等中医药方法辨证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处方)数占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其中中药饮片处方数占处方总数不低于5%。

—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能提供多种诊疗方法相结合的中医药综合服务。

(二十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中医药纳入社区康复体系,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二十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1.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有专门的示教室,配置视频会议会诊系统,有条件的要纳入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会议会诊视频网络,按照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2.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以师资为主要成员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指导组,建立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业务指导长效机制。

3.分类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1)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系列丛书所列中医药适宜技术,重点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类别医师推广临床简易、安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知识。

(2)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系列丛书所列中医药适宜技术,重点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类别医师推广针灸、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压等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六、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

(二十四)社区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90%,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篇11: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标准

先进集体表彰名单的通告

(2010年11月23日)

根据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对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进行表彰的通知》(中宣办发[2010]14号)要求,为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现将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名单予以公示。

本公示自2010年11月23日至29日。

在此期间,凡对公示名单有异议的,可通过电话、传真和信函等方式向全国“双服务”先进集体评选工作办公室反映。

联系电话:63095269;63095078。传真:63095018。联系人:徐少敏、肖一 通讯地址:北京西长安街五号 邮政编码:100806

全国“双服务”先进集体评选工作办公室 2010年11月22日 表彰名单附后: 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名单(共259个)

一、先进基层文化馆(站)图书馆(共享工程支中心)(64个)北京市房山区文化馆 北京市密云县文化馆 天津市北辰区文化馆 天津市静海县图书馆 河北省定州市图书馆 河北省青县文化馆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梁家寨乡文化站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文化馆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图书馆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文化馆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官立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第三基层服务点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石门镇文化站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图书馆 黑龙江省海林市图书馆

黑龙江省巴彦县西集镇综合文化站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文体指导中心 上海市宝山区图书馆 江苏省张家港市图书馆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文化馆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图书馆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虾峙镇文化站 安徽省庐江县同大镇综合文化站 安徽省黟县图书馆 福建省武夷山市文化馆 福建省长乐市图书馆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文化馆 江西省新余市罗坊镇综合文化站

山东省桓台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 山东省乳山市徐家镇综合文化站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河凤桥乡文化站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文化馆 湖北省保康县黄堡镇综合文化站 湖北省秭归县图书馆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文化馆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图书馆 广东省中山市群众艺术馆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图书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文化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图书馆 海南省五指山市文化馆 海南省海口市三江镇文化站 重庆市秀山县文化馆 重庆市渝北区图书馆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馆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图书馆 贵州省遵义县文化馆 贵州省麻江县图书馆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文化馆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图书馆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文化馆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洛扎县文化馆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龙江文化站 陕西省定边县图书馆 甘肃省陇西县图书馆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文化站 青海省都兰县文化馆

青海省贵德县图书馆(共享工程分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图书馆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波头区文昌镇文体广电公共服务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新源县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焉耆县永宁镇文化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164团文化中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二师27团支中心

二、县级文艺院团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先进单位(32个)北京市良宵竹乐团 天津市新蕾评剧团

河北省邯郸市洪生平调落子剧团 山西省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内蒙自治区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牧骑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剧团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 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民艺术剧院 上海市崇明县沪剧团 江苏省徐州马庄农民乐团 浙江省平阳县木偶剧团 安徽省芜湖县黄梅戏剧团 福建省莆田民间职业剧团 江西省瑞金市歌舞剧团 山东省滕州市柳琴剧团 河南省许昌禹州市豫剧团 湖北省沔阳花鼓剧团 湖南省湘乡市花鼓戏剧团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雷剧团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天琴艺术团 海南省临高县人偶剧团 重庆市涪陵区歌舞剧团

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乌兰牧骑”演出队 贵州省独山县文工团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远大公司农民工艺术团 陕西省周至县剧团 甘肃省甘谷县秦剧团

青海省祁连县祁连山文艺演出队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文工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县文工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歌舞话剧团

三、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先进集体(32个)北京市顺义区文化委员会行政执法队 天津市北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 河北省迁安市文化体育旅游局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文化市场执法队

内蒙自治区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文化市场稽查大队 辽宁省鞍山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铁东中队 吉林省磐石市文化市场管理所 黑龙江省宝清县文化市场稽查支队 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江苏省昆山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文化市场管理科 浙江省诸暨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 安徽省来安县文化市场管理稽查队 福建省闽侯县文化稽查队 江西省婺源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山东省诸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 河南省安阳林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湖北省石首市文化市场管理所 湖南省资兴市文化市场稽查大队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文化市场稽查队 海南省万宁市文化市场稽查队 重庆市云阳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文体广电局 贵州省息烽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文化体育局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文化市场管理执法队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文化稽查队 甘肃省嘉峪关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化市场稽查队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文化市场稽查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文化执法稽查大队

四、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放映队(67个)北京市怀柔区电影发行放映中心 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流动放映队 天津市西青区文化广播电视局

天津市今晚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邢台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田野农村电影放映队

山西省阳泉市新兴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山西省太原惠泽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阳曲县大盂镇电影放映队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电影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文化馆农村放映队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闾山女子电影放映队

吉林省农安县电影公司

吉林省吉林市电影公司江密峰电影放映队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爱民放映队

上海市山海东方永乐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上海市闵行区电影管理站流动放映队

江苏省苏州广电农村电影数字院线公司

江苏省高邮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浙江省温州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电影放映站金塘放映队 安徽省繁昌县文苑影剧演出公司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文广站电影放映队

福建省尤溪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福建省安溪县茶香电影队

江西省欣荣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江西省都昌县电影公司

山东省诸城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山东省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河南省周口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晟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

湖北省襄樊市银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 湖北省郧西县马鞍放映队

湖南省岳阳湘北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湖南省邵阳城步县儒林镇电影放映队

广东省阳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广东省普宁市陈敦雄数字电影放映队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红土地院线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电影公司

海南省海口市电影公司

海南省白沙县农村示范流动电影放映队

重庆市开县电影公司

重庆市银河影业有限公司银河电影放映队 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香巴拉“太阳鸟”电影放映队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匡杰电影队”

贵州省新兴世纪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贵州省清镇市红枫电影队

云南省保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雪河电影放映队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电影管理站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昆沙电影站

陕西省延安市农村数字电影有限公司

陕西省宁强县电影公司直属三队

甘肃省飞天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甘肃省武山县洛门镇电影放映队

青海省省贵德县电影管理站

青海省共和县铁盖乡夫妻放映队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电影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墨玉县世纪影片放映公司农村电影放映队

新疆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农村电影放映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电影公司流动放映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农村(团场)数字电影管理中心

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

中国电影器材公司新农村数字设备工作组 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发行公司

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集体(32个)

北京市密云县文化委员会

天津市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广播电视局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广播电影电视局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局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广播电视中心

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广电局

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江苏省射阳县广播电视台

浙江省青田县广播电视台

安徽省舒城县广播电影电视局

福建省云霄县广播电视事业局

江西省莲花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山东省沂源县广播电视局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广播电影电视局

湖北省恩施市广播电视局

湖南省常宁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广东省英德市广播电视台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文化广播影视和体育局 海南省白沙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

重庆市巴南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广电局

贵州省凤冈县文广局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广播电视局

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丁青县电影管理站

陕西省紫阳县广播电视局

甘肃省会宁县广播电视局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广播电视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办公室

六、基层出版发行先进单位(含农家书屋)(32个)

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仇庄村益民书屋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汤家和镇史庄村农家书屋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新华书店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尔罕乌拉苏木(乡)都日诺日嘎查(村)草原书屋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三洋村农家书屋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合心镇于家村农家书屋

黑龙江省庆安县欢胜乡永升村

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新源村农家书屋

江苏省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农家书屋

浙江省嘉兴市新华书店

安徽省临泉县新华书店分公司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诸城市龙都街道土墙社区农家书屋

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王礼庄农家书屋

湖北省鹤峰县燕子乡向宏健农家书屋

湖南省吉首市寨阳乡补点村农家书屋

广东新华发行集团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南环办事处门头村农家书屋

海南省安定县定城镇多校村知海书屋

重庆市北碚区复兴镇双龙村农家书屋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发乡立新村农家书屋

贵州省遵义县新闻出版局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莲池村委会农家书屋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东噶镇桑木村农家书屋

陕西省蒲城县新华书店

甘肃文化出版社

青海省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互助分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一站村农家书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葡萄乡巴格日村农家书屋

上一篇:分类与整理评课下一篇:教师工作坊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