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数学文化论坛

2022-07-11

第一篇:全国数学文化论坛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

康晓君

2014年3月日

17赴郑州学习心得

3月14日至3月16日,我有幸与我校10名领导及教师随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和领导赴郑州大学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3期“新课标”暨当代名家教学艺培训会,这次教育名家论坛,分别由徐长青领导的天津团队、黄爱华领导的江苏团队、柏继明领导的北京团队、这三种团队分别带来了他们的“简约教学”,“大问题教学”、“游戏教学”模式及教学思想。

3天的学习短暂而紧张,我却从中收获了很多。名师教学可谓“清新而深遂,灵动而扎实。”他们从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组织教学,风格各异,引人入胜。和谐的师生关系贯穿整节课,很好地落实了所上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教师观,他们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彰显了名师风范,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不停的赞叹声,让人受益匪浅。下面我就以徐长青老师的课堂为例,谈谈自己的所学、所思和所感。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水到渠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学生有了求知的欲望,接下去的教学就“水到渠成”。在徐长青老师所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课堂上,我欣赏到了徐老师高超的导入艺术,他在课前以“魔术”吸引学生兴趣,所谓的魔术,就是就地取材的“撕纸”,这个让学生好奇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

二、唤起已有的经验—“顺水推舟”《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纸能否撕出2010片、2011片、2012片?学生初次接触会对这样的问题觉得无从下手老师讲解这样的问题也会觉得头疼,觉得自己说的很清楚了,可是学生总是不能理解。徐老师讲的这节课让我也获益良多,徐老师善于让学生运用借鉴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反应很快就知道学生的就近发展还在哪,然后利用就近发展还拓展新知识,也就是他讲的“回头看”,“知难而退”的道理。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方法进行提炼,使学生零散的感性认识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而这种学习体验过程在我看来比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更珍贵,它会影响学生对其他事物的思考,为学生的今后学习生活积累财富。

三、尊重每个学生成长的权利—“海纳百川”,在我们平时上课中,我们总是有意成无意的在向学生透露我们心中正确的答案,使学生总是按着老师设想的去做,没有自己的看法,而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听不到答案的对错,他总是在鼓励同学们,即使答案不同,只是告诉同学们那是因为大家思考的角度不同,他是从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探索的快乐、学习的自信。而我们大多数老师习惯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学生的行为,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学生,这就造了教育的偏差和对学生的误导,所以,我们必须真正让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接受多元共存,真正做到“海纳百川”。

除了徐长青老师,我还听了其它12节高质量的观摩课,每个老师给人的感觉都是浑身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洋溢着灿烂与热情,他们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体及课堂的生成,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爱,循循善诱,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短短的3天,我收获了很多,我会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教学课,让学生在教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

康晓君 2014年3月17日

第二篇:听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

诗意课堂

诗意人生

——听全国教育名师论坛有感

新县特殊教育小学

程敏

2014年3月20日,我有幸去郑州聆听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两天半的时间虽然短暂却仿佛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精神之旅。三位名师及他们的团队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课和报告就像三本丰富而又深刻的书籍,隽永而又耐人品味。令我们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朝圣者佩服的五体投地,对这些大师级的名师崇拜而又充满敬畏。

两天半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这些教育名家身上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他们共同的地方是:

一、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第一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

他们是虔诚的教育圣徒,执着行走在教书育人这条大路上。他们乐于探索,勇于向常规教育挑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自己执着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朝着理想的教育之地前进。

二、 他们都热爱阅读。也带着他们的孩子开始经典阅读。

他们博览群书,名师赵志祥说:“拜他为师的老师藏书少于一千册靠边站。”看赵老师的书房,宽敞的房间里放着一个足足有一面墙的书架,里面摆满了各种经典书籍。再看他的地下室更是书的世界。赵老师出口成章,熟读经典诗文,他的课才会上的如此生动幽默、妙趣横生而有异彩纷呈。这与他博览群书、熟读经典是分不开的。他教的《有趣的对联》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大师那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积淀在课堂上的完美呈现。在他那里古诗居然可以用各种腔调唱出来,他唱的《绝句》将古人吟诵诗歌的韵味完全展现出来了,我们仿佛看到一群孩子跟着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地唱古诗。诗中的画面在学生眼前流淌。无需多讲,诗的意思已十分了然。试想:这样的吟诵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课堂谁舍得离去。当赵老师宣布下课时孩子们还久久不愿离去,他们面对赵老师背起了《笠翁对韵》,场下几次想起热烈的掌声,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而情不自禁的鼓掌。

赵老师的学校,孩子们回答老师的话,不能直接说,而是要用一句诗来回答。例如:一孩子上厕所了,老师问:某某去哪里了?另一孩子一定不能说他上厕所了,便用一句诗说: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孩子哭了,不能对老师说谁谁谁哭了,而是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孩子去洗澡了,不能说她去洗澡了,而是说:“春寒水滑洗凝脂”。赵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读经典、唱经典、玩经典。孩子们不亦乐乎。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自然深受经典诗文的感染,于是五年级孩子便能写出那样温婉动人的文章。

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才能培养一批热爱阅读的孩子:一个热爱经典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一批热爱经典的学生,才能营造一所书香四溢的美丽校园。不管是在赵老师的校园、窦老师的清华附小还是在魏老师的盘锦市,他们的校园到处都是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他们的班级都有一个图书角,孩子们可以随意看书。他们倡导:每个孩子语文书可以不带,但一定要带一本文学经典。这就是他们的教学理念。这也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第二套教学大纲,阅读是增长孩子的智力背景,是对孩子进行智育的必要手段,越是学习困难的孩子越要尽早进行阅读。现在看来,他们的教育理念正好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没有大量的、广泛的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优秀书籍做背景,就不能对孩子进行真正的智育。

再看看窦桂梅的学校,连墙上画的都是优秀绘本《我爸爸》,孩子们在去上厕所的途中都能读完一本故事书,每天清晨孩子们可以在学校的走廊上自由看书,这是他们的晨诵微课堂。每周五的第一节课,他们都要到图书馆或者是教室里进行阅读活动。再看看他们的图书馆,墙上特殊的装饰——一张大大的蜘蛛网,那是著名的童书《夏洛的网》,讲述的是关于友谊以及生命的价值等等。再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学校有几本适合孩子们读的童书?再看看孩子们的书包里都放得是些什么书?《鬼吹灯》《作文选》等。这样的书籍怎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灵,怎能让孩子们受益。孩子们没有适合他们的书籍可读,童年将是多么的贫瘠而有苍白。如果在孩子最需要书籍滋润的年龄没有适合他们的优秀童书相伴,孩子们的人生还能有多少幸福可言。我真希望我们的教育系统,希望全社会有志之士都能关注孩子们的阅读,让孩子们的童年有书香弥漫,让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而又完整的人生。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再谈谈他们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学风格。

首先说说魏老师:

魏老师的报告已经是第二次听了,第一次是在新县的体育馆,当时听了就十分震撼,兴冲冲的到书店买了魏老师的三本书:《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文选》。从前到后一字不漏的看完了,对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十分了解,他的日记道德长跑,他的犯错误写说明书,他的课前一支歌,他的课前五分钟的七嘴八舌口头作文,他的语文知识树,他的教孩子自学的教学方法,他的六部教学法,他的班级自主管理„„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有些方法我也曾用在我的课堂上,比如让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每天一个日记一直写到五年级孩子们居然写了三四个日记本。比如他的班级承包制,我现在还在我的班级里运用。我最崇敬魏老师的清正廉明和他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记得他的话:“人生处处是道场,时时有禅机。”如果以禅心看世界,以禅心想问题,就没有解不开的节,干任何事情都不会觉得累。他的注意力体操“松、静、匀、乐”时时处处让人处于放松、快乐、平静之中,所以拥有三十多个头衔的他,每天忙得脚不着地的他、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依然精神饱满,激情依旧。这就是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他依旧精力旺盛的秘密所在。

这次学习有幸听了魏老师的一节课《给善良插上翅膀》。魏老师的教育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课堂上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让他们有事做,让孩子在课堂上真正从事脑力劳动,只要让他们品尝到克服困难后的成功,让他们体会到进步的喜悦他们一定能学的更开心更起劲。这就是魏老师的秘诀,也是他成功的秘诀。魏老师的一分钟竞赛让孩子在快乐紧张的比赛中体会到自己居然也有那么多的不可思议的地方,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让孩子们体验到一次又一次的不可思议。孩子们会很惊叹自己原来也可以做到这么好。魏老师真是一位有想法有办法的优秀名师。尽管对他已十分熟悉,再次听他的报告时依然聚精会神,依然从头到尾不曾挪动过身体,没有半点走神。向魏老师学习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做禅事、说禅话、听禅音。心中有禅意,人间处处是乐土呀。

再说说窦桂梅老师:

很早就知道窦老师,网上看过她的《秋天的怀念》、《再见了,亲人》,以及她的书籍《窦桂梅怎样教语文》,亲临现场听她讲课却是第一次。听了她的《皇帝的新装》。课前我就在想这篇童话她会怎样讲。它完全不同于《秋天的怀念》那样富有深情,窦老师又会以怎样的理念来阐释这篇我们小学时就曾学过的课文呢?听了窦老师的这节课后我才深深地感受到窦老师的宏大、深刻。通过分析人物,寻找文中矛盾的交集点,让孩子思辨,进而联系实际, 在矛盾冲突中体会人物心理。最终将课文引向哲学的高度——回到事情本身。一篇童话窦老师居然可以把它解读的如此深刻,是呀回到事情本身,就像课后窦老师跟我们交流的一样,你敢说我们这些在座的各位不是大臣、官员吗?在面对自己的利益将要受到侵害时,我们有多少人能说真话、能控制自己、能保持本真,能回到事情的本身,这不仅是留给学生的思考,更是留给每个人的思考,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左右摇摆,难以定夺,但是作为一个大写的人,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保持生命最初的本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谢谢窦老师让我们认识到这些。这就是这篇童话的主题,也印证了窦老师的主题教学。听了他们清华附小老师的阅读课、识字课,深刻体会到了主题教学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窦老师的课堂不仅充满思辨,更多的是怎样将英语、音乐、绘画整合在一堂课中,这堂近两个小时的大课深深地吸引了所有的师生。那充满夸张搞笑的朗读,那联系自身的反复思考。孩子们在进行着道德上的艰难抉择。在这样的两难抉择中孩子们学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更多的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人的思考。

最佩服的是窦老师的记性,哪个孩子问了什么问题,在整堂课中,在不熟悉学生的情况下,她都能准确地找到那个学生,随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的有心,这样的记忆力谁能做得到呢?窦老师看似年近五十了,却如此充满激情。如此投入,与学生水乳交融,仿佛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这就是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窦桂梅,这就是一步一步由课堂走出来的教育专家。感动、快乐的同时更多的是思考,听了名师的课,他们留给我们的是什么?仅仅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模仿他们的教学设计是不够的,我们永远学不了名师,我们唯一能学的是站在这堂课背后的名师,名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师,第一要有丰厚的文学积淀,大量阅读学习语文本体性知识:涉及哲学、文史、国学经典、诗词类书籍。第二具备文本解读能力,第一步的大量阅读也是为第二步的文本解读做充足的准备的。第三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例如: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等。这些根本书籍的阅读才能为教学提供能源,才能让课堂生机无限。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走专业成长之路才能成就自己人生的精彩。这就是名家论坛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篇: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培训心得

2016年11月1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全国中小学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专题培训会”。九位专家给我们做了三天最朴实的报告,展示了最真实的阅读与写作课堂。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三天的听课学习,让我在以前教学中存在的疑问与困惑得到解答,并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下面我就这几天的学习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来自上海的朱震国老师用他那富有激情、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朗读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似乎在配音现场才能得见的氛围,赢得在场所有老师的热烈掌声。他认为,诵读与阅读不同。阅读是吧文字作为标本进行分析、解剖,教师担任“庖丁”的角色。而诵读的目的在于用声音呈现形象和语境,且必须保持文本的完整和鲜活。它是为教学服务的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诵读时,我们要注意停连和轻重的表意作用及语速和语调的表达效果。

郑州大学文学院王士祥教授作了“写作需要真诚”的专题报告。他首先分析了写作需要真诚的原因:一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二写作的不可替代性;三文化导向;四关注生活的本实。那怎样写一篇真诚的好文章呢?王教授认为,真诚文章的写作灵感一是源于生活,这就要养成“随手记”的好习惯;二是源于阅读,读既要读当代的名家名作,优美篇章,更要阅读经典,学习传统。

另外,我们还听了王乐芬老师的《一条大鱼向东游》观摩课,启发学生用“视觉化”抓角色、述情节、绘环境;胡红梅老师以绘本故事《幸运的内德》为文本,让学生在大胆的想象中,练习句式,描述故事;蒋军晶老师的《在富有仪式感的情境中教写作技巧》,告诉我们要教好的作文技巧,不要教好的考试作文技巧„„

与名家面对面,聆听专家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智慧,我更感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作为老师,不下苦功钻研、借鉴和吸收是不行的。我们要有一颗不断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中提升自己,努力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创新型老师。

第四篇:“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

逸夫小学(数学)

关清芳

2041年3月14日-3月16日,在郑州大学礼堂里举行了由德育报社主办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三期“新课标”暨当代名家教学艺术培训会。受邀莅临本次论坛的有来自天津的徐长青团队、来自深圳的黄爱华团队、还有来自北京的柏继明团队。论坛由名师示范观摩课,与老师互动,微格教学研修,做报告几部分组成。在这三天的时间中,我们一共听了13节课和6场精彩的报告,授课内容涵盖小学、初中各学段的数学,报告结合课例对新课标的理念进行了生动的诠释。通过三天的学习,真的是受益匪浅。

首先走进徐长青团队,徐长青团队 “简约教学” 的教研模式是基于学生的知识和学习经验,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以真实的呈现突出核心目标,围绕学生“困惑”之处对课堂教学进行情境创设,内容选择,活动细化,结构设计,媒体使用,方法指导,尽可能的用简洁、明了,易于操作与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于“困惑”之中生思启智。

徐老师讲的《重复问题》,故事、游戏贯穿整堂课,徐老师设计的游戏《抢椅子》,邀请2个人抢2把椅子,孩子们当然有抗议,于是孩子们建议拿掉一张椅子或者增加一个人,于是徐老师就顺着这个道,邀请了4位小孩子上台接受挑战,但是这个时候,孩子们又有意见了,说只能增加一个人,于是后上来的4个孩子进行石头剪子布的猜拳游戏定输赢。最后游戏终于可以顺利玩下去了。徐老师就开始刁难孩子:一共有几个人玩了2种游戏?4个人是猜拳的,然后后面3个人是抢椅子的,所以一共有4+3=7人。这个时候他要求这7个人站起来,但是孩子们辩解说只有6个人„„徐老师这时设计了呼啦圈的圈人的环节,让孩子们可以直观地观察人数是怎样走动的,当我看到孩子们在讨论重复的那个学生应该怎样“站”时,那个重复的孩子居然跑到了两个呼啦圈交叉的部分去了,这时在场的老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徐老师及时让孩子拿着两个呼啦圈把交际的图画在了黑板上。

听徐长青老师的课,说他满腔热情也好,说他善于煽情也罢,总之,他富于激情的语调、亲切激励的评价语言迅速拉近了师生距离,是学生在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敢想、敢说、敢试。让我们不仅感慨:数学课可以上得这么有意思,他不像数学老师在上课,简直像是个相声演员在演小品!听他的课就像一句广告语说的:“学习就像玩游戏,不知不觉长智力。”他把讲台当舞台,把教师角色变成演员角色。用艺术大师的风格去教书育人 ,可谓是把教书、育人演绎为了一种艺术。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去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尽可能的学习文艺才能,表演才能,争取在当今社会做一个现代版的优秀教师。

黄爱华团队,紧紧围绕“大问题”教学理念展开。“大问题”就是学科和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与基本问题。“大问题”教学的课堂将努力让学生形成这样的既是基于自己的理解力,又是走向开放、多元的,去探索未知的学习意识。直指教学内容本质,蕴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具有极大的探究性,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黄爱华老师通过现场师(黄爱华)生(听课老师)换位研修“倒数”,指出怎么提出“大问题”, 提出“大问题”首先要研读教学用书,在用心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心理发展情况等思考大问题的提法。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的“倒数”为例,备课是要思考的大问题有:这节课学什么?(倒数),这个问题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当然,这只是第一步的思考,除此之外,还要针对“倒数”这一概念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耿细致的教学设计。

研读教学用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了解某一知识点在本册书,在本学段的地位和作用,相较于各色各样的备课用书,我一直认为《教师教学用书》更具权威性,更值得研读。

北京的柏继明团队,减负理念中的对教学内容“瘦身”——对简单内容压缩课时,“强体” ——对难度大的内容增加课时,我的理解就是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通读教材,不只是通读本册教材,更要通读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材,对每类知识的体系都做到心中有数,只有站在全局的的高度,才能对本册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瘦身”“强体”。我们一直都在说,要活用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边的教育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分配课时,只有这样,减负才能落到实处。

三天的学习,收获很多,细细回味,每种教学风格都散发出独特的芳香,让我学有所获,备受鼓舞,我要把名家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智慧,运用到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五篇: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

一个人要是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就,那就得不断地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有不断地进步。此次郑州之行,其实是一次学习之旅,聆听大师教诲,接受先进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次学习真如醍醐灌顶,让我豁然开朗,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一次很大的提升。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弄懂了语文究竟教什么。以前总是在教教材里面的内容,只是局限于文本之内,讲解一些文本里面有的内容,恰恰忽视了文本中所存在的语文的内涵。这次讲座中的几位大师都只是利用教材,用教材去教语文的内涵。比如,王崧舟老师的以朗读入手,让学生在读书声中去感受地籁的美妙,天籁的境界。张雪伟老师则以句子训练入手,让学生去感受德国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雪野老师则是一比喻句入手,让学生用他们自己异于常人的想想来进行童诗的创作。各位名师都是把教材当作一种工具,利用这个工具来启发学生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回想我的课堂,知识片面的利用文本,讲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却总是忽略了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其实作者所使用的方法正是我们语文课上所应该教授的。

其次,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这些位名师的课堂都有一个明确的主线。犹如一篇美文,一条线索贯穿其中,让人读之酣畅淋漓。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进行教学活动,这样就能达到老师预想的效果。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为了活动而活动。其中有一位名师说:“在你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要先想一下你做这个活动到底有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话那你设计它干嘛。”这句话打动了我,当我回想起自己的课堂中的一些活动时,不仅有一些汗然,原来自己曾经做过那么多的无用功。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课堂的每一分钟,每一个活动能够有它存在的意义。这也提醒我在进行自己的课堂设计的时候,要先想好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对学生来说有什么帮助。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效率不断的提高。

在这次学习中,还有让我为之仰慕的就是这些名师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一篇篇文章让我们如痴如醉,一首首诗歌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诗歌盛行的年代。赵志祥老师的《渔歌子》让我们感受了一位寄情于山水的悠闲的人,他的《江雪》让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在一片苍茫的世界中遗世独立。戴建荣老师的《击壤歌》与《诗经》让我们感受到了秦风古韵。我想这有赖于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都有赖于他们能够沉下心来研究语文,都有赖于他们对于语文的那一份热爱及对学生的那一份负责。能在这个繁华热闹的社会里,沉下心来研究自己喜欢的工作,这应该是他们能够成为大师的原因吧。如果我们能沉下心来研究语文,研究教学,终究我们能成为未来的他们。

有一次次的学习,加上一次次的总结,才有一次次的提高,这样的学习机会不多,只有每次对学习的内容做一个总结,整理整理收获的东西,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当中,才能不断的接近那些优秀的人。可能我做不了最优秀的人,但是我一定要做一个最努力的人,让自己不断前进,越来越接近那些名师。希望还能有下次的学习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