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作文:我家的三张“名嘴”

2024-05-13

叙事作文:我家的三张“名嘴”(共3篇)

篇1:叙事作文:我家的三张“名嘴”

在我的家里有三大“名嘴”,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恐怕连电视台的主持人也甘拜下风吧!

“唠叨嘴”是妈妈的“专利”,她从早到晚都在不知疲倦地唠叨,好像一天不唠叨就浑身不舒服似的。上一次,我和几个好朋友约好一起出去玩,还没说到具体时间,妈妈就又开始“发功”了:“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过马路时一定要看车子过了再走……”“唉,知道了知道了!妈妈您什么时候才不会唠叨啊!”我实在是不耐烦了,大声吼道。但我却万万没想到,妈妈居然又借这一“大好机会”唠叨了:“你是我的儿子,我不对你唠叨对谁唠叨啊?我说你,是为了你好啊!现在你就已经嫌妈妈烦了,等你长大了岂不是……”哎呀呀,还是别反驳妈妈为妙,老老实实地听着吧,谁叫我妈妈是一个”唠叨嘴“呢?

不过,和爸爸的“批人嘴“比起来,妈妈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爸爸这人不怎么动手。却最爱用嘴去批评别人,一批起来就没玩没了。有一次,我吃完饭后忘记擦桌子了,不幸被爸爸的”火眼金睛“给发现了,这下我可是“在劫难逃”了。只听爸爸严厉的呵斥道:“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长大了你还能干什么啊!?再这样下去就别想考上大学了……”瞧,从擦桌子这点小事都能批评到十年二十年去了,我只好赶紧躲到房间。

但是爸爸妈妈的.两张嘴相比起我的“对嘴”又要逊色得多了。我只要一对起嘴来,别说父母,即使是有几十年经验的“老江湖”公公婆婆也要自愧不如。有一次到亲戚家里拜访,到一家饭店吃饭,亲戚可能是听说过我“对嘴”的功夫,故意逗我说“待会儿你付钱怎么样?”我不假思索,毫不示弱的回口道:“我现在既是您的客人,又是您的晚辈,哪有您这样做主人和长辈的?”“哈哈哈……”众人皆哄堂大笑,亲戚被我这话说得哑口无言了。

正因为我们家有这三张“名嘴”,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幸福美满,笑声不断!

篇2:叙事作文:我家的三张“名嘴”

在我的家里,有三张名嘴,真是一个一比一个厉害,

就从妈妈说起吧。“唠叨嘴”是妈妈的专利,她一天到晚地唠叨,好像一点也不觉得累。有一次,我约了几个同学去玩。还没走出家门,妈妈就开始唠叨了:“出去玩可以,但一定要注意车辆,最晚到9点回来。”“什么?我的老妈,现在都8点20分了,我也只能玩40分钟啊!求您再宽限一点吧!”妈妈又说:“行,9点10分回来。”我还是不甘心:“为什么啊?”我迫不及待地问。只听老妈生气地说:“有

要和老爸这张“批人嘴”比起来,老妈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老爸这人呀,你再怎么惹他生气,他也不会打你,他就爱用嘴来批评你,

 

篇3:伍绍祖:我家的三张照片

祖父伍如春与毛主席

2007年7月我让我的大儿子夫妇带领我10岁的孙子去了一趟湖南省耒阳市老家。他们回来时带来一张照片,是我的一个现在住在耒阳的小叔叔给的,照片是1919年初夏原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一些校友的合影。照片上一共有21人,第一排坐在地上,第二排坐在凳子上,第三排站着。在照片上第一排从右数第二人是我祖父伍如春,第二排从左数第三人便是毛泽东,那时他刚从北京经过上海回到湖南长沙。据我小叔叔讲,这张照片过去在湖南老家的家中也有一张。1959年我祖父去世后,我的三个小叔叔都分别出去上学、当工人或参军,他们三个人的母亲(即我的后奶奶)也离家走了,家里的房子便出租给别人。“文革”初期这家人怕与“当权派”有瓜葛,便把我家中所有的照片都烧掉了。这次拿回来的照片是最近在一本新出的杂志上发现的,他翻印出来由我儿子带了回来。

我祖父是1878年出生的,比毛主席大15岁,原在家乡当私塾老师,为了适应社会变化,1913年也去上了长沙第一师范,正好与毛主席同年级。那时毛主席才20岁,风华正茂,广交朋友,胸怀大志,以图报国。而我祖父已经35岁,虽然他与毛主席的关系还不错,毛主席称他为“伍大力士”,但他家中上有老母,下有妻小,所以没有跟随毛主席参加革命,这也成了他一生的憾事。他在解放以后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诗一首,其中两句是“大惜未随长征去,作一鹪鹩不可能”。在信中还诉说了家中生活困难,诗中也有两句“云儿救我只杯水,杯水焉能救车薪”。当时毛主席给我祖父回了一封信,是用毛笔在宣纸信笺上写的,从书法角度看,是很好的草书书法作品。毛主席在信中表示了对祖父家中“困难甚念”,并寄去当时的旧币300万元“聊助杯水,如有急需尚望续告”。我听父亲伍云甫讲,1955年春节团拜时,毛主席见到他还问:“你为什么不给家里寄钱?”其实那时实行供给制,我父母一个月的津贴并不多,但还是每月给湖南老家寄25元。前些日子我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中看到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是讲毛主席在长沙第一师范情况的。我认为这是一个艺术品,拍得很好,虽然其中并无我祖父这样一个人物,但把当时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活动表现出来了。现在我得到了这一张当年毛主席和我祖父聚会时的照片,心里非常高兴。照片虽小,我还是把它挂在客厅的墙上,准备将来把它放大了正式挂起来。

父亲伍云甫与毛主席

我父亲是1904年出生的,在我祖父的鼓励下于1920年考上了在衡阳的第三师范。这是一个师范学校,所以上学是免费的。在这个学校,父亲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听父亲讲,在这个学校开始接触到一些宣扬欧洲革命思想的书,特别是在1922年毛泽东同志到衡阳三师作过一次关于社会主义的讲演,父亲听了以后,很受教育,遂于次年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毕业后他回耒阳县当教师,参加县里的革命活动,并于1926年4月入了党。当教师一个月有20块大洋收入,但党组织那时需要有人专门搞党的工作,当时耒阳县党组织的负责人对我父亲讲:“你是要当党员还是要当教员?要当教员你就辞去党员,要当党员就辞去教员。”结果父亲就辞去教员专门搞党的工作了,后来参加了1927年秋收起义和1928年的年关湘南起义,1930年被党组织派到上海党中央特科四队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1931年初被派到赣南参加创建中央红军电台的工作。那时我父亲在中央红军总部工作,经常能见到毛主席。当毛主席得知我父亲的父亲是伍如春时说:“伍如春的儿子也来参加革命了!”我父亲从1931年初到1950年一直在党中央机关工作,但家中从来没有他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这也成了我家的一个遗憾。2003年在准备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的时候,我所在的中直机关工委准备搞一个图片展览。有一天,解放初期专门为毛主席照相的侯波同志在清理毛主席的照片时,突然对帮助整理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这里有一张你们伍书记的父亲与毛主席的照片,你们赶快洗出来给伍书记送去。”这样我就得到了一张毛主席与我父亲握手的照片。从照片上看,毛主席是在接见一个什么会议的代表,他正握着我父亲的手与我父亲说话。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至今我还没有查出来。不管怎么说,这总是一张我父亲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尽管拍摄的时间肯定是我父亲已离开中央机关之后,但我还是特别珍视它,一直挂在我家客厅显眼的位置。

我与毛主席

再一张就是我与毛主席的合影照片了。关于这张照片发现的经过,2004年7月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刊登在《中华儿女》杂志2004年8月号上了。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是1946年1月1日,地点是在中央军委所在地延安王家坪,我那时才6岁多。照片上一共有33个人,现在大致确定身份的有22个人,我父母和我岳父也在上面,而我正好站在毛主席的左前方。这张照片是2004年7月在军事博物馆展出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展览上用的,但当时把这张照片的时间和地点都注错了,我向展览的主办方提出来,他们就把这张照片摘下来送给我了,于是我就把它挂在我家客厅的墙上。

这样我家就有了三张非常珍贵的照片:一张是有我祖父与毛主席在一起的,一张是有我父亲与毛主席在一起的,一张是有我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我感到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革命奋斗史。

上一篇:复印机维保合同下一篇:第一个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