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亲的诗母爱

2024-05-06

献给母亲的诗母爱(共17篇)

篇1:献给母亲的诗母爱

献给母亲的诗

漫步校园,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目光远眺,追随天边最后的一抹夕阳,那从春寒中窜上树枝的新叶,映照出了母亲微笑的面庞。一下子呼唤了我沉睡的心灵,心中有了对母亲一丝暖暖的念想,我决定回家看看母亲。

还未进家口,一阵葱香扑鼻而来,这是我熟悉的香味,我喜欢的菜香。我是吃着这饭菜长大的,我是闻到这香味,饿了就回来的,只有母亲做的饭菜的香味温暖得了我,只有母亲做的饭菜喂饱得了我,然后我才有力气对抗困难,迎接希望。

母亲自始至终面带微笑地,看着我狼吞虎咽的吃,一言不发,不停地帮我夹菜,偶尔一台头,看到母亲双鬓的白发,我的心一酸,泪来了,我赶快低下了头,匆匆吃起了饭。

从我那第一声嘹亮的哭声起,到我逐渐长大懂事,母亲给予我们生命,艰辛哺育我们,宽容对待我们,是母亲陪伴着我们经历了稚气的岁月;母亲又默默的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沉重的担子狠狠的压住曾经稳健的身躯,她一直经历着沉重的岁月。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接受母亲深沉的关爱,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渐渐忘记了感动。

而我们很少聆听母亲殷切的心愿,面对母亲的感情,很少想到让她度过安宁而祥和的晚年,让她心如止水的回味着往事,等待着落叶归根,经历着淡定的岁月。

母亲的皱纹深了,是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母亲的手粗了,是她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母亲的腰弯了,是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母亲的眼花了,是她把明亮的光给了我„„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的母亲呢,她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对待母亲,我们需要一颗感恩的心,因为只有感恩才会获得最真挚的亲情,因为感恩才会让我们懂得生活的真谛!感谢母亲,谢谢母亲们宽广的胸襟,仁慈的博爱。

儿女们,记得时常给我们的母亲打一个电话,在忙碌的生活之余,常回家尝尝母亲做的饭菜!

篇2:献给母亲的诗母爱

萧瑟的云朵开始琢磨不定。

看不清的天空,

看不清的大地,

黯淡阳光开始游离,

这是,

暴风雨的前夕。

雨点终于落下,

淅淅沥沥,

风中一个摇曳蹒跚的身影,

和我一样哆嗦。

我不敢再想,埋着头,

感受风雨湔洗大地,

忽然,雨停了,

从遮住眼睛潮湿的发中,

看见了天空,

被伞放晴,

小时侯,

母亲是一片天,

撑起了我的世界。

幼时的我问母亲,

什么叫“爱”?

她没有回答,

抚着我的肩,

微笑,

如前面那朵盛开的紫罗兰。

某一天起,

突然发现母亲的白头发。

我问母亲,

她却微笑地抿嘴,

渐渐灰白的头发,

印记着沧桑。

从未对生活有过抱怨,

仅仅是因为有着精神支柱:

丈夫,孩子和亲人,

母亲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在星汉中不比一粒辰砂。

可伟大有伟大的渺小,

渺小有渺小的伟大,

篇3:献给母亲的兰花

听母亲这一说, 我们姐妹三人美滋滋的, 和母亲在一起真快乐啊。

去年的这个时候, 我们姐妹还陪着亲爱的母亲, 欣赏这君子兰花的美丽, 并与兰花合影留念。但万万没有想到, 这是母亲与女儿的最后一张照片。就在这君子兰花开放的日子, 84岁的老母亲离我们而去, 兰花也垂泪纷纷。我们失去了世界上最朴实、最慈祥的母亲, 我们泪如泉涌, 心似碎片, 我们千呼万唤, 母亲再也睁不开她那关注了我们一生的眼睛。看不到母亲的眼光, 我们成了迷路在黑夜里的孩子, 顿时失去了阳光, 失去了方向。

自此, 对母亲的思念, 成了我心中一条长长的、长长的河流, 永远流淌不息, 经常夜半醒来, 泪湿枕巾。

现在, 君子兰又开放了, 她为纪念我亲爱的母亲逝世一周年而放。我默默望着这娇艳欲滴的美丽花儿, 仿佛看见母亲微笑着, 向女儿走来, 向兰花走来。

望着母亲蹒跚的步履, 微驼的身影, 瘦小的身型, 我的视线模糊了。在我的心目中, 母亲瘦小的身体是一棵伟岸的大树, 可以一辈子为我们遮风避雨。母亲跟随父亲六十多年, 与父亲在极其艰苦的日子里, 养大六个儿女。为了家的生存, 母亲什么苦活都干过, 为人奶妈、打柴换米、种菜换钱, 每天换来的一点米煮成稀饭, 全给婆婆和儿女吃, 而母亲常常躲在灶口咽无盐无油的野菜, 有时一勺冷水下肚又去砍柴。我们的外婆逝世时, 母亲因家里拿不出一升半斗米, 而不敢回娘家为母亲送终, 母亲只有躲在家里, 以痛哭的心送走自己的母亲。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 母亲的精神没有垮, 她坚信, 太阳会出来, 人民会翻身, 儿女会一天天长大。这就是母亲的盼头, 这就是母亲的希望。

母亲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国家富强了, 儿女出息了。可是母亲苍老了, 有吃吃不香, 有看走不动。母亲没有出过远门, 到晚年才去了一趟桂林。母亲一生为我们操劳, 落下了哮喘老毛病, 旅游观景时往往累得气喘嘘嘘, 举步艰难, 看着母亲孱弱的身体, 我的心很苦涩很内疚。我们觉悟得太晚, 以前我们总是抱怨工作太忙, 没有时间陪母亲, 面对苍老的母亲, 一切抱怨都是罪过。每个母亲都会有离开她们孩儿的那一天, 这意味着, 儿女们再创造, 母亲也不需要人间的锦衣玉食了。

拥有母亲的生命, 牵紧母亲的手, 为母亲酝造幸福, 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是多么伟大的事情, 是无法等待的大事啊。

篇4:献给母亲的诗母爱

2010年6月,深圳、重庆、天津等城市的地铁上,一段名为“母爱无价”的公益短片感动了无数旅客:夕阳下,一位衣着简朴的母亲,用力地骑着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拾破烂——为了供两个儿子读书,这位母亲背井离乡,坚持了9年的拾荒生涯。而制作这集短片、将这位“卑微”而伟大的母亲推向公众视线的,就是这位母亲的儿子冯英龙。

母亲捡破烂,儿子难受又无奈

冯英龙的老家在江苏省邳州市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为了给患脑瘤的父亲治病,供自己和弟弟读书,母亲于化玲不得不南下江都市打工,已经好久没有回来过……

2001年10月19日,14岁的冯英龙一放学就撒腿往家跑。离家半年的母亲今天要回来,他要赶回家为妈妈做一顿合口的饭菜。

经过大奎家时,飞奔中的冯英龙和刚走出门的大奎撞了个满怀,大奎有些不高兴:“你着什么急啊?”“我妈今天回来,她说给我带了一双球鞋呢!”“有啥好高兴的,不就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吗?”“你才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冯英龙生气地回了一句。大奎不屑地说:“你妈在江都收垃圾!那球鞋自然是从垃圾堆里找出来的了!”“你胡说,我妈在工厂上班!”冯英龙反驳道。“不信你回去问你妈!”大奎不甘示弱。

进了家,妈妈已经回来,正忙着给他们做饭。冯英龙的兴奋之情不言而喻,可大奎的话让他心头沉甸甸的。他无法相信大奎的话,更无法想象慈祥温柔的妈妈会整天与垃圾打交道。

于化玲开心地把冯英龙拉到自己身边,仔细地端详着说:“小龙又长高了,胡子都长出来了……”冯英龙望着母亲,眼前不禁浮现出母亲弯着腰在恶臭的垃圾堆旁刨垃圾的情景,他不自觉地将手从母亲手中抽了出来。

吃饭时,妈妈觉察出冯英龙的沉默寡言,问道:“小龙,有心事吗?”冯英龙实在是憋不住了,小声问道:“妈,他们都说你不在工厂工作,你到底在江都做什么工作?”于化玲愣了一下,说:“妈没文化,进不了工厂,只能收破烂、卖废品,可收破烂也能供你上大学啊!”冯英龙低头吃饭,没再说话。

那一夜,母子俩都辗转难眠。

无私母爱,何来贵贱之分

2006年9月,冯英龙考上了苏州一所大学,弟弟也上了高一。他心里明白,他和弟弟之所以能安心上学,多亏了母亲拾荒挣来的钱。可对于母亲的职业,他从不主动跟人提起,就算有人问起来,他也是敷衍过去。就在这时,父亲因癌症复发,离开了人世。送走了丈夫,于化玲和两个儿子开始相依为命。

2007年2月底,春节刚过,学校还没开学,于化玲便邀请儿子去江都住两天,也好陪陪自己。这是冯英龙第一次走进母亲独自在外拾荒的生活。

半夜,冯英龙被冻醒,于化玲赶紧把棉袄给儿子盖上:“这屋子冬天就是冷,明天我再给你买一床新被子。”睡在床上,冯英龙心里不知什么滋味,这么多个冬天,母亲只有一床薄薄的被子,又是怎么熬过来的?

第二天凌晨4点,天还黑着,于化玲就起床了,她得抢在环卫工人收垃圾前上街,这样兴许能捡着几个塑料瓶或者几个废纸盒。怕吵着儿子,她蹑手蹑脚地做了点泡饭,就着咸菜吃了几口。吃过饭,便推着三轮车出了门。三轮车叮叮咚咚的声音惊醒了冯英龙,他推开门,想看看母亲走多远了,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惊得他赶紧关了门。

到下午两点左右,母亲才回来。冯英龙问她吃了没有,她说吃了。在一旁晒太阳的李婶忍不住说:“你妈天天中午就吃五毛钱的煎饼,这样下去,身体哪能吃得消。”于化玲忙说:“没有,我天天中午都吃得饱饱的。”

下午天气好,冯英龙硬要陪着母亲去拾荒。一开始,于化玲不同意,可后来一想,儿子对于自己的工作一直心存偏见,也许让他跟着瞧瞧,说不定能解开他心里的结。

在一家商场的垃圾堆旁,于化玲停下了车,她简单套了一副手套,便开始从垃圾堆里捡废纸箱。冯英龙站在一旁,见路人都厌恶地绕着走,可能是躲避垃圾的气味,他可以想象得出,这样的眼光母亲受了多少回。于化玲像没事人一样安慰儿子说:“妈习惯了,这世上什么工作不都得有人做吗?工作无贵贱之分,只要你肯用心,每一份都是好工作。”

在回家的路上,于化玲买了点水果,顺路去了王奶奶家。老人独自寡居,于化玲是去她家收破烂时认识的,两人感情极好。于化玲把儿子拉到老人面前说:“这是我大儿子小龙,在苏州上大学。”看着母亲一脸自豪地介绍自己,冯英龙被深深地触动了,自己读的学校不是名牌大学,可母亲依然以他为荣,或许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不会嫌弃自己的孩子,不管你是高官富商,还是普通百姓,在母亲眼里,你都是最优秀的。

冯英龙突然心里一阵针扎似的痛,母亲从来不曾嫌弃过他们,可自己对母亲呢?母亲为人处世时的泰然自若,让冯英龙感到自己心胸的狭隘。他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亲情不应有贵贱之分。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冯英龙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没事的时候,他会在校园里转悠,看见空的易拉罐或塑料瓶,会收集起来带回寝室。他开始坦然地在宿舍说起母亲,说起父亲去世后母亲的不易,也说起母亲在江都的拾荒生活……引来室友唏嘘一片。

此后,冯英龙靠打工和卖塑料瓶的钱,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用,还时常资助弟弟。母亲在江都拾荒,冯英龙在苏州为前途打拼,弟弟在老家备战高考,一家人每隔一个星期通一次电话,汇报彼此的情况,相互取暖,相互守候。

晒晒幸福,

让拾荒老娘也“知名”一回

2009年7月,大学毕业后的冯英龙在苏州一家婚纱影楼找了一份工作。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工资,冯英龙留了一点生活费后,把钱全都打给了母亲:“妈,将来我在苏州买一套房子,接你来享福。”儿子规划的美好蓝图,让于化玲高兴得笑歪了嘴。

2009年12月,冯英龙无意中在网上看到,腾讯网要举办一个名叫“中国人的一天”图片故事征集活动。活动引言上这样写道:“一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当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微小个人,以天为单位,努力求生存的时候,他们也许从未想过,自己所经历的也是一段平凡而真挚的故事。讲述出来,就会感动他人。”

看着这段话,冯英龙脑海里迅速想到了母亲,九年来,母亲日夜辛劳,用双手慢慢拨亮了一家人的希望。他一直想让母亲知道,她的母爱给了儿子奋斗的动力,儿子以她为荣。

拿着买来的二手傻瓜相机,冯英龙利用过年的假期来到了江都,跟弟弟商量着“偷拍”。

那天早上,弟弟嚷着对妈妈说:“妈,我跟哥在家无聊,要不让我们陪着你去拾荒。”于化玲想了想,同意了。在弟弟的掩护下,冯英龙接连拍了母亲好多张照片。回家的路上,夕阳将母亲的影子拉得很长。落日余晖,人来人往的街头,母亲被风吹起的白发,用力蹬三轮车的背影,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冯英龙赶紧停下车来将这一幕拍了下来。站在那里看着母亲的背影,冯英龙久久地出神。

2010年3月20日,冯英龙将母亲的照片传到了“中国人的一天”活动论坛上,照片导语处,他这样写道:“俺娘从俺初二时,就开始一个人来江都拾荒。屈指一数,到现在已九个年头了。娘经常和我说:‘当娘的这一辈子注定要为孩子操心,小时候盼长大,长大了盼你考上大学,大学毕业了又盼着你找一份好工作,工作了又盼着你结婚……等你啥时结了婚,娘就不拾荒了。’九年了,娘的黑发已慢慢变白,额头的皱纹也越来越多。娘,真的老了!下面请大家跟着我,一同走进俺娘九年生活中的某一天。”

照片很模糊,谈不上任何拍摄技巧,可正是这样一组朴实无华的照片,在网上掀起了惊天巨浪。帖子发出去后,点击量迅速过万。腾讯网将这组照片放在了网站最显眼的位置上。

2010年4月11日,国内著名的公益组织“爱遍中国”找到冯英龙,他们要将这组照片编辑成公益短片,在大城市的地铁上播放。“妈妈,你出名了!”冯英龙和母亲开玩笑。妈妈腼腆一笑:“有你们两个儿子,妈妈觉得很幸福。”

“拾荒母亲的一天”感动了无数地铁旅客。由于反响强烈,这条短片接下来将陆续在北京、武汉、杭州等地的地铁上播出。

冯英龙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对母亲的一份感激之情竟会感动这么多人。2010年7月24日,冯英龙收到一封邮件:“我是一个来自重庆山城的打工妹,我父亲是重庆的一个‘棒棒军’,为了我累了一辈子。可是,因为我现在的男朋友嫌弃他是‘棒棒军’,我有一年多没有回去看父亲。看了你拍的这组照片,我很惭愧。我突然很想父亲,想得到他的原谅。谢谢你和你的母亲!祝你们全家幸福!”

篇5:献给母亲的诗

那天是我把您的衣柜弄乱的

妈妈,对不起

那天是我把您刚刚洗好的衣服弄脏的

妈妈,对不起

我知道我做了太多的错事

借助今年的母亲节

让我再郑重地对您说声:对不起

我以后要好好地做

做得好好的

篇6:献给母亲的诗

那个梦中牵绊了几十年

古老而悠久的村庄

久违了

生我,育我的地方

村里的故事

在我的镜头里

在我的记忆里

在我的思念里

像春天里的萌芽,恣意地疯长

目睹那些钻猫儿洞的青年

让我想起儿时

骑在牛背上牧放的那首歌谣

与我的乡愁

一起荡漾在石板路上

樱花含苞欲放

几树山茶开得鲜艳而芳香

古寨上的老屋

残破的木板房

与现代化的别墅互通惆怅

寨墙,小桥,拱门

果树,竹林,铁塔

融于古老与现代

包括我

新启的记忆,陈封的思想

少小离家老大回

故人相见不相识

唯有一个,曾经与我妈是邻居

还是年轻时最好的朋友

现在,早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娘

有太多初闻的故事

像黄泥糊的土墙

像常年累月烟薰的灶堂

像老树上的藤蔓

篇7:献给母亲的诗

实在是对“母亲”缩小的太过苛刻。

或许你会抱怨她,

但请你先握住你妈妈的手,

感受一下她手中的茧,

发现,爱的沧桑是可以如此伟大。

天空蓝得长远,

海洋深邃而妖娆,

世界如此美妙,

均无法诠释爱的朴素与奥妙。

母亲,

或许只是你人生中的一段小小的爱的故事,

不要因为如此而怠惰了,

剪不断的脐带,

篇8:献给喵星人的诗

猫头鹰和猫

(英)爱德华·李尔

猫头鹰和猫去向大海,

乘一叶豌豆绿的漂亮小舟,

它们带了一些蜜,和好些钱,

用一张五磅纸币包裹。

猫头鹰仰视夜空繁星,

和着一把小吉他唱歌:

“噢,可爱的小猫!噢,猫,我的爱,

你,那么美!

美啊,

美!

真是一只美丽的猫!”

黑猫

(奥地利)赖内·马里亚·里尔克

犹如醒来了,她把脸转向你的脸;

惊讶中,你看到自己,小小的,

在她眼珠内的金色琥珀中,

悬空着,像一只史前的昆虫

猫之梦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

我看过睡着的猫

身体怎样起伏,也看过夜晚如何流过它

就像黑色的水流,偶尔

它会坠落或者大概是

跳进光秃秃的荒凉雪丘。

有时它在梦里长得太大,

大得像老虎的祖先,

它就会穿过屋顶、云层、火山,

跃入黑暗。

艾拉·梅森和她的11只猫

(美)西尔维娅·普拉斯

我们这些小孩子原来偷偷溜去梅森小姐那,

趁她在铺着浅碟的厨房小憩。

看到椅套,桌面,碗橱架,

上面都有猫懒洋洋地趴着,

粗嘎的呼噜声从毛茸茸的喉咙里滚来滚去:

真是闹腾!

(美)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

当那只猫

爬上

顶部

放果酱的壁橱

先抬前面

的右爪

致猫

(阿根廷)博尔赫斯

更远,甚至远过恒河,远过落日,

你的远是孤独,是神秘。

你的腰可以让我的手

长时间爱抚。你接受着,

从久到遗忘的往昔,至今的

这些可疑之手传递的爱。

你属于另一个时代。你

是梦之领地的主宰。

(法)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

幻想中,它们愿有高贵的心境

如同巨大的斯芬克斯,延伸至孤独深处,

仿佛沉眠于无休无止的梦

摇尾巴的小狗

(美)艾米莉·狄金森

住角落里的猫

在她的战神节遗忘了

老鼠,现在这只是传统

而非出于渴望

二月

(加拿大)玛格麗特·阿特伍德

好了猫咪,受够了你那渴望的哀诉,

和你那粉红的小屁眼。

从我脸上下来!

你是生命的原理,

多少如此,所以

让这儿来点乐观吧。

猫和月亮

(爱尔兰)威廉·巴特勒·叶芝

猫走来走去,

月亮像陀螺在天上转来转去,

月亮最近的同类,

缓缓爬行的猫,举头对月。

黑猫敏纳娄什凝视月亮,

它会走动哀叫,因为

穹顶这纯净而冰冷的光

搅动了它兽性的血液。

篇9:母亲节献给母亲的诗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4.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5.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6.《纸船》 作者: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和悲哀归去。

7.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搴帷别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8.献给母亲的诗

“M-more”:那是母亲所给予我的太多太多;

“O-old”:可是母亲却在慢慢变老;

“T-tear”:就是母亲曾为我拭去的那串串泪珠;

“H-heart”:这是母亲那颗金子般纯净的心灵;

“E-eye”:她是母亲那爱意盈盈的眼神;

“R-right”:是我对母亲的祝愿——永远永远地健康幸福!

——把它们拼起来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深情呼唤:母亲——mother!

9.母亲

作者: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10.母亲

作者:洛夫

篇10:献给母亲的诗(有一个名字)

有一个名字

浑身溢满了辉光

这个名字

常常被人提起

说到儿女

便想起她温热的血

曾经滋润过我们

直到渐渐老去

玩乐的日子常有

枯坐的日子常有

或者,常常都在歌吟着什么

却没有机会

去扶一扶蹒跚的她

这个名字

时常被忘却

只有在跌倒时 我们

才会想起这个名字

想到这一点

内心很不安

篇11:母爱千年 献给母亲的歌阅读材料

母爱是原点情感。母爱如山!如山的伟大,如山的崇高,如山的厚重……理解了母亲的爱,我们才能爱人爱己,才能让爱迸发出光辉,照亮我们未来的路!下面提供一组表现母爱的文章,以作为开展综合阅读活动的资源。

上帝创造的第一位母亲

上帝在创造第一位母亲。

工作进入第六天,天使出现了,问道:“您为什么花这么时间造这个人?” 上帝回答说:“你读没读说明书?她必须是可洗的,但不是橡胶的;她有200个可活动的零件,全部可以更换;她靠清水和剩饭剩菜运转;她的腿上可以同时坐三个甚至更多的孩子;她的吻能治愈一切,从擦伤的膝盖到破碎的心;她还有四双手,一双手工作,一又手做家务,一双手拉扯孩子,一双手侍候双亲……“ 天使听了大吃一惊:“这简直不可能!” 上帝回答:“哦,手并不是难题。母亲还必须有三双眼睛,这才是最难做的!一双眼睛要时刻看到孩子们在干什么;另一双眼睛长是后脑勺上,要时刻知道孩子们可能遇到什么危险;还要有一双眼睛,能看到孩子们内心的梦想,快乐和忧伤……” 天使靠近些,抚摸那女人,说:“但是,上帝,她有如此多的优点,您却把她做得如此柔软。”

上帝点头表示同意:“她是很柔软,因为她的原料是水。但是,我也让她坚强,像钢铁一样压不垮。”

这时天使注意到了什么,伸出手去触摸女人的面颊:“哎呀,她脸上好像有水滴......“ ”那不是什么水滴,”上帝指出,“那是眼泪!” “眼泪有什么用?”天使问。

“眼泪是她用来表达喜悦,痛苦和骄傲的。” 天使被深深地感动了:“上帝,您真了不起。竟然为这件作品造出了眼泪!” 上帝看着天使,露出微笑,说:“恐怕你又错了。我创造了女人,并让她成为母亲的可能。但是,眼泪却是她自己创造的!”

母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母亲和书 赵丽宏

又出了一本新书。第一本要送的,当然是我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最关注我的,是她老人家。

母亲的职业是医生。年轻的时候,母亲是个美人,我们兄弟姐妹都没有她年轻时独有的那种美质。儿时,我最喜欢看母亲少女时代的照片,她穿着旗袍,脸上含着文雅的微笑,比旧社会留下来的年历牌上那些美女漂亮得多,就是三四十年代上海滩那几个最有名的电影明星,也没有母亲美。母亲小时候上的是教会学校,受过很严格的教育。她是一个受到病人称赞的好医生。看到她为病人开处方时随手写出的那些流利的拉丁文,我由衷地钦佩母亲。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是个严肃的人,她似乎很少对孩子们做出亲昵的举动。而父亲则不一样,他整天微笑着,从来不发脾气,更不要说动手打孩子。因为母亲不苟言笑,有时候也要发火训人,我们都有点怕她。记得母亲打过我一次,那是在我七岁的时候。那天,我在楼下的邻居家里顽皮,打碎了一张清代红木方桌的大理石桌面,邻居上楼来告状,母亲生气了,当着邻居的面用巴掌在我的身上拍了几下,虽然声音很响,但一点也不痛。我从小就自尊心强,母亲打我,而且当着外人的面,我觉得很丢面子。尽管那几下打得不重,我却好几天不愿意和她说话,你可以说我骂我,为什么要打人?后来父亲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你不要记恨你妈妈,那几下,她是打给楼下告状的人看的,她才不会真的打你呢!”

我后来发现,母亲其实和父亲一样爱我,只是她比父亲含蓄。上学后,我成了一个书迷,天天捧着一本书,吃饭看,上厕所也看,晚上睡觉,常常躺在床上看到半夜。对读书这件事,父亲从来不干涉,我读书时,他有时还会走过来摸摸

我的头。而母亲却常常限制我,对我正在读的书,她总是要拿去翻一下,觉得没有问题,才还给我。如果看到我吃饭读书,她一定会拿掉我面前的书。一天吃饭时,我***惯难改,一边吃饭一边翻一本书。母亲放下碗筷,板着脸伸手抢过我的书,说:“这样下去,以后不许你再看书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你现在这样读法,会把自己的眼睛毁了,将来想读书也没法读。”她以一个医生的看法,对我读书的坏习惯作了分析,她说:“如果你觉得眼睛坏了也无所谓,你就这样读下去吧,将来变成个瞎子,后悔来不及。”我觉得母亲是在小题大做,并不当一回事。

其实,母亲并不反对我读书,她真的是怕我读坏了眼睛。虽然嘴里唠叨,可她还是常常从单位里借书回来给我读。《水浒传》《说岳全传》《万花楼》《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书,就是她最早借来给我读的。我过八岁生日时,母亲照惯例给我煮了两个鸡蛋,还买了一本书送给我,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在50年代,哪个孩子生日能得到母亲送的书呢?

中学毕业后,我经历了不少人生的坎坷,成了一个作家。在我从前的印象中,父亲最在乎我的创作。那时我刚刚开始发表作品,知道哪家报刊上有我的文章,父亲可以走遍全上海的邮局和书报摊买那一期报刊。我有新书出来,父亲总是会问我要。我在书店签名售书,父亲总要跑来看热闹,他把因儿子的成功而生出的喜悦和骄傲全都写在脸上。而母亲,却从来不在我面前议论文学,从来不夸耀我的成功。我甚至不知道母亲是否读我写的书。有一次,父亲在我面前对我的创作问长问短,母亲笑他说:“看你这得意洋洋的样子,好像全世界就你儿子一个人是作家。”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下子变得很衰老。为了让母亲从悲伤沉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我们一家三口带着母亲出门旅行,还出国旅游了一次。和母亲在一起,谈话的话题很广,却从不涉及文学,从不谈我的书。我怕谈这话题会使母亲尴尬,她也许会无话可说。

去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套自选集,四厚本,一百数十万字,字印得很小。我想,这样的书,母亲不会去读,便没有想到送给她。一次我去看母亲,她告诉我,前几天,她去书店了。我问她去干什么,母亲笑着说:“我想买一套《赵丽宏自选集》。”我一愣,问道:“你买这书干什么?”母亲回答:“读啊。”看我不相信的脸色,母亲又淡淡地说:“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说着,她走到房间角落里,那里有一个被帘子遮着的暗道。母亲拉开帘子,里面是一个书橱。“你看,你写的书,一本也不少,都在这里。”我过去一看,不禁吃了一惊,书橱里,我这二十年中出版的几十本书都在那里,按出版的年份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本也不少,有几本,还精心包着书皮。其中的好几本书,我自己也找不到了。我想,这大概是全世界收藏我的著作最完整的地方。

看着母亲的书橱,我感到眼睛发热,好久说不出一句话。她收集我的每一本书,却从不向人炫耀,只是自己一个人读。其实,把我的书读得最仔细的,是母亲。母亲,你了解自己的儿子,而儿子却不懂得你!我感到羞愧。

母亲微笑着凝视我,目光里流露出无限的慈爱和关怀。母亲老了,脸上皱纹密布,年轻时的美貌已经遥远得找不到踪影。然而在我的眼里,母亲却比任何时候都美。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爱更美丽更深沉的呢?

妈 妈 的 帐 单

[德]埃德温

爱,当它作自我牺牲的时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便利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帐单要经办。彼得往往受遣把这些帐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着自己似乎也已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帐单寄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点事的报酬。

某天,妈妈发现在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帐单,上面写着: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

为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O芬尼

共计:6O芬尼

彼得的母亲收下了这份帐单并仔细地看了一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所索取的60芬尼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时,突然发现在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帐单。

他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口袋。

(选自《世界之窗》1983年第4期)

献给母亲的一句话

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母亲小心翼翼地把母爱沏入儿女们的茶壶里,使原本平淡如水的人生变成一杯浓浓的香茗。

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过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母亲虽然不能生长,但却可以不朽。

您怀抱我时总怕我谛哭,我搀扶您时常盼您微笑。

母亲用爱塑造我们,我们用爱回报社会。

妈妈,也许这一生我就是个平凡的人,但我能做个让您放心的人。已沐春晖久,长望夕阳红。

篇12:把爱献给母亲

最痛苦的,是母亲去世的那一刻

橄榄球四分位布莱恩·格里斯可以说是2006年NF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膝盖伤痛将逐渐康复,球迷们都期待着他能带领坦帕湾海盗队到超级碗参加NFL总决赛,还有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今年4月布莱恩会迎来自己第一个宝宝的降生。

令人愉快的事情真是接踵而至,可是在布莱恩的生命中,最令他感到痛苦的,是母亲去世的那一刻。“正是那一刻,成就了今天的我,橄榄球场上的布莱恩·格里斯。”1988年2月,在布莱恩12岁那年,44岁的母亲因罹患乳癌去世了。“病痛让她很痛苦,但是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妈妈总是能使人感到非常愉快,微笑永远停留在她的脸上。她是这个家庭的灵魂,是把家人联系在一起的粘合剂。”

之后的生活让人难过。母亲去世后不久,布莱恩的两个哥哥都外出上大学了,家中仅剩下他和父亲。当时他的父亲担任美国广播公司橄榄球比赛的解说员。父子俩住在佛罗里达州Coral Gables的房子里,这本是间充满了活力的房子,“我们面对面地坐下,两人都不会煮菜。我们甚至不知道从哪儿能弄出晚饭。”布莱恩回忆道,“爸爸不知道早上我该多少点起床,不知道我该怎么去学校,他对于所有的事情都不了解。”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布莱恩自己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我们都不愿意因此伤害对方。因此我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心中的痛苦,没有人了解我的眼泪,没有人明白我心中极大的孤独感。我不知道其他孩子是否也会经历这种痛苦。”

在比赛的间隙,建起了“茱蒂之家”

当布莱恩决定加入NFL时,他并没有忘记心中曾经的这份痛苦。1998年,在丹佛参加其职业生涯的首个赛季时,布莱恩开始仔细思考如何给予那些经历过类似伤痛的孩子们更多的帮助,他想到建立一个中心。由于当地的组织不愿进行这项工作,忙碌的布莱恩不得不在比赛间隙忙里偷闲,亲自寻找地点。

2002年11月,在布莱恩的努力下,“茱蒂之家”的大门敞开了。从那以后,超过750名青少年成为了这个非盈利机构的服务对象,在“茱蒂之家”里,他们开始学会更加坦率地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同时,孩子们还从彼此身上得到力量,最终使他们的生活回到正常的轨道上。“茱蒂会和我一样,为儿子的成就感到自豪。”布莱恩的父亲、60岁的鲍勃·格里斯说:“她一定会感到有一点儿不好意思,因为这个机构是由她的名字命名的,她向来不希望受到太多数人的关注,但是她仍然会因此感到自豪骄傲。”

“茱蒂之家”为孩子们做的,正是当年小布莱恩希望得到的。

帮助孩子们脱离痛苦,是他的第二职业

“茱蒂之家”建立后,它成为布莱恩继橄榄球之后的第二项全职工作。2003年,他捐了超过100万美元,但他的贡献不仅仅在金钱上,他亲自制定工作计划、雇佣员工、寻找地点、对房子内部进行粉刷、参加培训班学习如何了解孩子。这个橄榄球明星甚至亲自动手通马桶。赛场外,布莱恩的时间要么花在增添“茱蒂之家”的设备上,要么花在与董事会成员及工作人员商讨工作细节上。布莱恩的教练乔恩·顾如顿也承认:“布莱思坚持不断地为‘茱蒂之家’添砖加瓦,这就像他的生命一样重要。”

丹佛地区的医院、殡仪馆和学校向“茱蒂之家”提供需要帮助的孩子的名单。这些孩子中,大多数都是父母有一方去世了,当然还有一些是承受不了失去兄弟姐妹的痛苦的孩子。在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的“交谈会”上,根据年龄的不同,孩子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在一个舒适惬意的环境中,孩子们互相分享彼此的经验;然后他们还会参加一些诸如绘画或音乐之类的活动,加强彼此的联系。比如,16岁的科林·里奇特就是“茱蒂之家”的成员之一,他的哥哥在两年前因为白血病去世了,他始终不能从悲伤中抽脱出来。在老师的介绍下,他进入了“茱蒂之家”。“如果没有‘茱蒂之家’,我现在很可能还生活在极度沮丧中。”

“茱蒂之家”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而它的规模很快扩大到原来的两倍。但是在布莱思的心中,这远远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帮助建立了一个受到伤害的儿童和家庭的全国性联盟,希望为全国范围内超过200万失去父母甚至双亲的孩子们提供帮助。“找到新的解决方法是脱离悲伤的最后一个环节。”格里斯说:“这就是我的解决方法,我将以此为起点继续干下去。”

篇13:献给老师的诗

2012-10-27 作者:HAOJING11047人读过 相关作文我来投稿 献给老师的诗

——老师,您辛苦了!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此时此刻,我心绪万千,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您就像一名园丁,不分酷暑严寒,不断耕耘,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我们茁壮成长。您用智慧把我们领进了知识的殿堂。老师,您又像和煦的春风,关爱我们,您用无私爱心,温暖我们的心灵。是您把无知的我们,培育成了懂事的少年。

老师,在这金桂飘香的时节,让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篇14:献给生命的诗

我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

向生命做最后的敬礼。

感谢上帝,

让我来过这个缤纷的世界,

看过它所有的美丽。

也许是不经意间摩擦的一笔,

也许是不小心中潦草的一捺,

勾勒出我放荡不羁洒脱不俗的性格。

我不得不承认,

生命给过了我犹如春雨一般的滋润。

等我耗尽生命留给我的最后一分钟,

点完这最后一根香烟,

看完这最后一篇文章,

深思了许久,

决定写完这最后一段文字,

向这伟大慈爱的生命做出最后充满悲哀的敬礼,

等我幻化成风,

或许还会回到这座城市,吹下一地落叶,

拼出我满是遗憾的.短暂人生。

雨落得一塌糊涂,

把痛淋湿后流放,

灵魂习惯在午夜深处流走街头,

悲哀总也不能逃脱寂寞的洗礼,

或是冲动逐渐变平淡,

或是琐事萦绕在耳畔,

纠缠不休纷纷扰扰。

流言一面就可以将人杀死,

唾沫分分钟就能把人淹没,

我对着一切早已习惯,

不觉得什么会是永垂不朽的神话,

只有情感,

用心建筑起来的城堡。

文字赋予我的力量,

远远比不上音乐给予我的一半,

可我不会后期、不会处理、不会混音制作,

所以文字是我生命的一半。

我用文字赞颂这世间最后一页,

我即将远航,

看不见日出,

听不见日落,

去一个安静没人吵闹的地方,

写诗、作画、调调琴亦可,

让我好好的举起右手,

向生命做出最后的敬礼,

篇15:献给春天的诗

清风,

拂过平静的水面;

远山,

在河岸的石堆旁换颜。

一声燕语,

划破空旷的呢喃。

把翅膀晒上了白白的云端。

谁的旅迹,

留在这青青的.麦田?

你的歌,

是娟舞飞扬的呼唤。

把故乡的柳笛染绿,

把我的诗行铺展。

音韵的节奏,

象铃声一串一串。

山间,

泉水流过的声响里,

碧绿的菜花金黄灿灿。

桃枝漫舞,

是你曾经的笑脸。

草丛依稀,

沙沙的泥土浅浅的温暖。

让小虫睁开了睡眼,

朦胧中,

又牵手了童年。

那个田埂上的豌豆花,

那个麦田的守望。

轻轻地,

在哼唱中,

我骑车穿过原野。

身旁的翠色是淡淡的清香,

耳边的风致是明媚的新醉。

放松吧,

让身心。

让自然的呼吸,

沉浸于你的怀抱,

篇16:把真诚献给母亲

舒 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经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也不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母亲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她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活。儿时,总感觉不到母亲的伟大,长大后,愈是远离母亲或遭遇坎坷时,才愈体会到母亲的温暖。司马迁说:“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舒婷的《呵,母亲》就表达了这种对父母的呼唤。

全诗共四节,作者的情感呈递进式发展。第一节,写梦中的依恋;第二节,写往事不可忘;第三节,写祈祷母亲安息;第四节,写“我”的怀念方式。全诗多角度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为了使情感抒发更深更透,每节均运用了先实后虚的叙写手法。先以实写母亲的恩情,后以虚直抒对母亲的怀念。第一节先实写对母亲的依赖,后虚写对母亲的眷恋;第二节先实写红围巾,后虚写母亲为我的全部操劳;第三节先写遇到刺和后来戴荆冠的感受,后虚写对母亲安眠的虔诚,不愿她被打扰;第四节先实写我曾写过许多颂歌,后虚写“我”对母亲的独特的怀念方式。实、虚结合,使抒情角度更加全面,感情更加浓烈。

除整体构思新颖、独到外,本诗还致力于别致的细节联想和想象。例如,母亲为我理双鬓时“我”“紧紧拉住你的衣襟”,说明“我”须臾离不开母亲,母亲简直是我身后的一座大山。写对坟中母亲的关心,选遇刺、戴荆冠后的哭喊对比,表明“我”对母亲的至爱。写晨曦仍想不睁开睡眼,写不敢打开自己记忆的画屏,说明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有些意象更耐人寻味,如把我的怀念比作“枯井”,用枯井说明我的爱的深沉,丰富,久远。

篇17:献给诗歌的诗

太阳的山顶掠过你

疲惫的身影,

二十年前春天的早晨,

一本打开的圣经

引领你走向神圣。

二十年前春天的早晨,

山海关下,

冰凉的铁轨,

你用自己卑贱的身躯

伟大的心灵,

弹奏出生命的最强音。

高举的火把,

照亮了沉沉的天幕,

照亮了祖国的河岸,

照亮了我孤独的心。

二十年后春天的早晨,

太阳的山岗上

依然伫立着你孤独的背影。

二十年后春天的早晨,

亚洲铜铸的历史里,

阳光打在地上。

春天的夜晚和早晨,

不要问我那绿色是什么。

坐在纸箱上想起

疯了的朋友们,

思念前生,

得不到你的手,

哭泣的喜马拉雅,

太阳和野花,

不幸成为一滴水中的黑夜。

给安徒生的灯诗,

日落时分的部落,

走过遥远的路程。

桃花时节,

你的桃花铺成

美丽的海底卧室,

我飞过草原的天空,

在大草原上预感到

海的降临。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神秘的二月时光,

野鸽子在家乡,

在一个阿拉伯沙漠的村镇上,

给阿尔的太阳,

给秋天的祖国,

给安庆,给母亲、

给托尔斯泰、给卡夫卡

给秋日的山谷九月的云,

给春天,给你黑夜的献诗:

马、火、灰——鼎。

病少女在大草原,

在大雪封山的时候,

迎来了太平洋上的贾宝玉。

桃花开放,

玫瑰花园的最后一夜

和第一日的献诗

给了土地?忧郁?死亡。

诗歌的尸体中却

依然跳动着你寂寞的心。

祖国的河岸上高挂着

夜晚的月亮,

你年迈的母亲,

你亲爱的四姐妹,

你在德令哈声声呼唤过的

姐姐,

默默地消逝在

北方的树林。

长发飞舞的姑娘

张开那对黑翅膀,

掠过青海湖,掠过雪山,

掠过传说中的河流,

飞向远方,

飞向那皑皑雪山下

神秘的西藏。

二十年后的春天,

我在你的日记里,

找寻你孤独的身影。

孤独的东方人啊,

我脖子上的菩萨,

你没有离去,

没有离开妻子和鱼,

没有离开你的房屋。

你在向我们呼喊,

你在给我们讲述,

讲述跳跃者七百年前

盲目爱情的故事,

讲述公爵的私生女

绿松石镶嵌成的

秋天的果园,

还有那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时光棍的

船尾之梦

和水抱屈原的

死亡之诗。

二十年后春天的早晨,

你依然活在珍贵的人间。

十个海子全部复活了,

熟了的麦子,

农耕的民族,

蓝姬的巢中洒落下

冬天的雨。

北方门前,

我把脚丫搁在黄昏中

一位木匠的工具箱上,

门关户闭。

我的窗户里埋着一只

为你祝福的杯子,

燕子和蛇带来

上一篇:部队财务出纳述职报告下一篇:大班科学瓶子叠叠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