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主人翁精神的再认识

2024-04-16

对主人翁精神的再认识(共8篇)

篇1:对主人翁精神的再认识

对“主人翁精神”的再认识

——参加“让组织放心,为企业添彩”主题教育感想

在参加公司党委举办的“让组织放心,为企业添彩”主题教育以来,我经常想到“主人翁精神”这个问题。

“主人翁精神”并不是个新词汇,也不是个新说法。现在有许多员工认为自己只是个打工者,没有话语权,“主人翁精神”逐渐淡薄,在工作中,养成的“打工者”心态造就了很多的“差不多”先生,凡事都是点到即止,差不多就行了。比如说扫地,看不到垃圾就行了,何必连灰尘也扫掉呢?其实,这些“为别人干活”的心理,或者只对有酬劳的工作感兴趣、效果过得去就行的打工者心态,都是要不得的。做好工作不以薪水来衡量工作的好坏,应该处处想着企业利益,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是公司的主人。是否做好工作,首行要确定自己是否是负责任了?是否是浅尝辄止、具有消极思想?是否具有主人翁精神?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能具有让组织放心,为公司出力的条件,才不会昏昏噩噩的虚度一生。

道理很容易懂,说说也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这还关乎一个心态的问题。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其

—1—

实不是出身,也不是财富,而是思维观念,而人最难以改变的也恰恰是思维观念。有主人翁精神的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证;没有主人翁精神的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就缺少了根基。我们怀有激情,渴望成功,但又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我们幻想付出努力马上就会得到看得见的收获,但对工作本身可以增长才干、增长才干才能有所成就"的简单道理却视而不见,在职业迷途中徘徊、游荡、浪费着青春。事实证明,在所有成功人士的身上,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现出这种主人翁的精神:把工作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甚至比关心家事更关心工作;主动、积极、负责、奉献、坚持、追求成功、永不言败。他们不贪图名利、不计较得失,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以“怎样才能更好、怎样才能更快”的标准处理每一个工作细节。他们这样做时,可能没有刻意地想得到什么,但是,只要长期坚持这样做了,该得到的,就能得到。时时以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人和事。时刻提醒自己不为失败找理由,不为错误找借口,不断训练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锻炼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在自己具体工作中,做岗位的主人,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作好本职工作,不断的钻研业务技术,不断修补自己业务技术上的短板。

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工作环境中,心态是最重要的,即使处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中,也没有必要怨天尤人,其实,它是一种考验,让我们学习如何处理困难,增强毅力的机会,如果遇到这样的环境,我们一定要坚强的接受,然后用自己的胆识,用自

己的才华,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战胜困难,是每一个人应学会的技能,一旦战胜,获得成功的喜悦,会更增强我们的信心,不管以后遇到再大的困难,再棘手的问题,都会迎韧而解,那么,经过这一番历练,我们的工作能力就会更上一个境界!

无论在哪,不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是不存在的,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工作压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尚不可怕,更不要说工作压力了。压力有很多种,有来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这可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弥补;有来自时间的紧迫,这可通过提高工作效果来摆脱,有来自心灵的压力,这可通过端正自己的态度来调整,有来自沟通上的压力,这可通过加深理解来解决。总之,要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我是谁,我是干什么的,我要得到什么——这也是主人翁精神的内涵。

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现代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份,因此,将这种文化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心目中显得至关重要。做工作首先要找出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主人翁本身就需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需要主人翁理论的指导。对于理论来说,我们应该亲自去实践,不断在实践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工作中我们最好不要推卸责任,人人都希望去承担时,工作就好开展,工作就会进步,企业才能得到良性发展。只要发现对企业不利的事,就积极干涉使之往企业有利的方向发展;反之,积极参与,把企业利益摆放在第一要位。工作中最好把一些自己的缺点改掉、磨掉,要踏踏实实的工作,不要马虎、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把自己充分的融合到企业大家庭中去,做任何事情都先考虑自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不做有损家庭形象的事,多做给家庭争光的事,时刻注意自身言行,用主人翁精神去武装自己。当我们都能用主人翁精神工作时,我们才能持续和谐发展,共建企业美好的明天,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做岗位的主人,给自己打工,主人翁精神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影响着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公司和个人的发展,让我们在主人翁精神的指引下,抓住市场和公司给我们的每一个发展机会,以主人翁的心态对自己负责,使自己的人力资本不断增值,同时,也才能真正做到“让组织放心,为企业添彩”。

物业公司丁丽萍

二○一○年九月十五日

篇2:对主人翁精神的再认识

对岗位的再思考

平阴县北山小学

邵祥梅

认真学习了领导推荐的《学校教育的新主张》《在角度转换之间》《对副手的几点建议》等几篇文章,自觉对教育工作方面有了一点新的认识与提高,仿佛有种打开窗子看见外面世界的感觉,同时,几篇文章也促使我审视自己的位置,反思自己:作为一名中层领导,我尽职了吗?我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下面,我就两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我的学习体会,认识方面若有偏颇,恳请指正。

一、对教育的再认识

1、要发自内心的爱每位学生。曾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就是要爱每一位孩子,而且要发自内心真真切切地爱。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做“神”。对学生的“爱”是我们工作的不竭动力,是我们职业幸福的快乐源泉,是我们人生价值实现的需要。要让学生懂得“爱”,那教师不懂爱怎么能行?所以,既然从事了教育职业,就应毫无理由,毫不犹豫地尝试去爱每位学生,因为“只有懂爱的老师才会教出懂爱、会爱的学生”,教育的“以人为本”也才会真正落实。让我们的教育放慢脚步,多聆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在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才更容易引导、启发和教育他们。

2、学校要让孩子爱上学、主动学。学校教育对孩子来说不应成为一种负担,更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让孩子愿意去,高兴去。上海市协和双语学校校长卢慧文的《做一所有机的学校》文章中,提到了一个多元课程选择的问题,其中有一句:“如果学校有30种不同的课程可供选择,那么就可能有接近70﹪、80%,甚至90%的学生获得很好的自信。”这就是素质教育所要的,是我们目前教学所缺失的。特别同意文章中“我们希望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学校与国际资源之间都能有一个很好的结合,而不是把学校仅仅孤立成为教授单科科目以帮助学生应考的机器。”这样,教育不再是孤立的教育,打通了学校的围墙,综合了各个学科课程,我想每个孩子都愿来上学,都愿从中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也就自然主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么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学校教育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规律,科学从教

到今天,教学改革形式多样,让我们无所适从。通过学习,我悟出:万变不离其宗,科学的教学规律就是教改的根。任何所谓的教学改革,都应以培养学生成长为最终目标,都应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规律来前行。教育教学的规律是不能违背的,只要抓住这一点,就可分辨形形色色的改革,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形式主义,就不会在教学征程中迷惘。

二、对岗位的再思考

中层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比较特殊,除了履行上传下达的管理职能外,还要不遗余力地宣传校长意图、落实组织计划,不断“深化、优化、细化”各项工作,对基层进行规范化、具体化管理。中层管理者是校长与教师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是增强工作执行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学习,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作的重心与方向。

1、做教学业务上的精兵强将

一个学校的中层业务领导,如果在教学业务上成为学校里的精兵强将,是老师的楷模,那么,胜任中层的角色会游刃有余。所以,我一直与老师们一起,并肩于教学的前线,一起学习,一起钻研,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此外,我需要抽出很多时间参与学校的事务管理,或参与校长的决策,制定学校相关的计划,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组织校内的各项竞赛活动,检查落实学校教师的考核评比工作,听课评课等教学教研活动。既要带好一个班级,教好一门学科,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要处理好安排好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其紧张忙碌可想而知。这就更加需要一个业务上精干的中层,一方面能协调好上下级关系,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群众的信任。另一方面,业务上过硬了,就能带好一班人,影响一批人,对一线教师的成长起引领作用,工作中就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个人魅力就更大了。

2、要“掌握行情,顾全大局”。作为中层业务领导必须和学校一起同舟共济,必须站在学校的立场看待、理解问题;必须在所有的场合,尤其是在教师场合发表与自己身份相符的言论,要树立大局意识,出于公心,为了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做工作。同时作为学校管理队伍的重要成员,中层干部同样必须掌握“行情”,它包括:教育的发展现状、同行的发展状况、学校的发展状况、先进管理办法以及激励下属的有效措施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学校各项重大决策,才能把工作目标与学校的总体目标一致,才能产生恒久的激励作用,从而从大局考虑自觉地执行学校所分配的任务计划,真正实现“全校一盘棋”。

3、准确把握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完成赋予职责。

作为学校的业务管理者,我认为在做好业务管理工作的时候,一是避免出现“缺位”,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没有做好;二是避免出现“错位”,做了业务岗位职责以外的事情;三是避免“越位”,越俎代庖,应立足于实施,更应该立足于组织,避免替代普通老师做应该他们做的事情,只有克尽职守、兢兢业业才会得到校长与老师的肯定。

4、必须拥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心态,才能时时有为,处处有位。

作为学校中层管理者,既要与学校管理保持一致,又需要和教师队伍打成一片。与学校管理保持一致才能真正得到校长的支持,不断接受到与自己岗位职责相符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时时有为;与教师队伍融合于一体,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持,并且在教师队伍中获得不断创新与前进的动力,带领团队破浪前行,在前进的过程中树立威信,时时有位。

5、要“吃透上情,有效执行”。首先必须全面正确地理解来自学校决策层的各种指令,充分领会其精神实质,努力将组织意图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才能向下传达有效信息。否则,执行决策就会走样,甚至使决策流产,从而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虽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但在为布置工作前,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能正确理解上级的意图,并将目标细化,拆分和最终执行。

篇3:对主人翁精神的再认识

中国卫生职业教育的兴起, 本身就是医学理性精神属性之必然逻辑性的展开, 与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范式和医学理性精神教育息息相关, 故医学理性精神的泛化是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因素。医学理性精神属于医学科学精神的范畴, 是医、护工作过程的精神基础, 与医德养成教育关联密切, 与医学应当相辅相成。面对守望生命的医学事业, 卫生职业教育的医学理性精神内涵包括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 对高职医学生坚持高尚的和稳定的医学理性精神教育, 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是卫生职业教育和工学结合办学属性之逻辑必然性的展开的基本要求。在新医改背景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卫生职业教育的范式教学模式下, 再认识高职医学院校的医学理性精神教育的品位建设如何开拓是一个现实命题。

当今过度医疗、看病难、看病贵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医疗消费不合理、医疗资源浪费、医疗资源共享缺陷的弊端已不是一般性的问题, 关系到现行社会医疗消费市场和各类医学教育是否公平、诚信、实用, 关系到医疗保健的公益性保障, 也关系到医疗消费者对医学理性的信任问题。在此种背景下, 医学理性精神建设正在成为当今医学领域, 特别是职业医学应当亟待探讨的问题, 同时医学伦理学的善良总原则要求树立医学理性精神, 忠实实践医学目的与公平、公正的医疗消费, 籍以保证医学服务的公益性取向。卫生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新兴的医学教育事业, 其生源质量较差, 毕业生工作能力受限, 但高职医学生接受医学理性精神培育的空间较大。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高职医学院校势必需要加大力气对高职医学生进行医学理性精神的培育, 再认识医学理性精神教育与医学职业行为培育的相容性方面的问题, 再认识坚持和弘扬医学理性精神建设与提高高职医学生职业成长性和医学职业服务境界的内在关系, 或许更有利于显现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效性。

二、卫生职业教育医学理性精神的基本属性

医学理性精神基本内涵是职业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行为中具有的医德理性的特定渗透、表达和反映的心理状态, 是医学目的之逻辑必然性展开的心理活动, 是医学随时代变迁、广大医疗消费群体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而适时自我审视、自我发展的必然属性。其属于医学科学精神的范畴, 是医疗活动的精神基础, 是以善良总原则和“救死扶伤, 实行人道主义”为前提的精神境界, 也是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元素。笔者认为, 卫生职业教育医学理性精神是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的集合, 基本属性包括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 是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倾向的综合体现。卫生职业教育坚持医学理性精神教育, 可以造就高职医学生的医德境界和职业成长性, 在一定程度上导向和定向卫生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培养高职医学人才。

三、再认识高职医学生建构医学理性精神的几个相关问题

1.再认识高职医学生对现代医学理性产生困惑的症结

目前, 三大因素困扰着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的建构:其一, 过度医疗、医疗技术主义的萌生与泛滥, 使“利润绩效”转嫁于医疗消费者, 造成医院公益性淡化, 有悖于医学理性和善良总原则, 引咎高职医学生对医学理性精神产生模糊认识。其二, “必需、够用”的教学理念束缚着卫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属性的必然逻辑性展开,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没有完全融入卫生职业教育教学体系, 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连受“挫折”, 知识体系的积累存在缺陷,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理性精神混沌。其三, 高职医学院校建构主义理论缺陷, 不能有效地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 使高职医学生对医学理性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存在局限性, 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同化、顺应和平衡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的建构。

沉思高职医学生对现代医学理性产生困惑的主要的社会背景, 需要再认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 多数高职医学生对卫生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就业前景的担忧, 使其医学理性精神的自我建构和自我调控能力低下;二是, 医疗消费是商品消费的再认识进一步印证了卫生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医疗的商业化影响, 并由此引发诸多的现实医德问题, 高职医学生与医疗消费者一样, 对从医人员的医德境界和医学理性精神提出质疑, 而医疗机构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快改善现实医德和医学理性的问题。三是, 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滥用对医学目的的异化, 并带来的道德和医学伦理难题, 使高职医学生与医疗消费者对医学目的产生了困惑, 同时对从医人员的形象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提出争议, 进一步对医学理性精神产生困惑, 而从医人员又不能时常自觉维护和履行医德规范及坚定医学理性精神。四是, 医疗机构及其从医人员医德不自律而蕴生的拜金现象、过度医疗、医疗技术主义、医学情感淡化、医院文化建设无序均为医学理性精神的惰性因素, 它们有悖于医学理性精神的真谛, 是坚定医学理性精神的系列障碍。

面对高职医学生对现代医学理性的困惑, 高职医学院校对高职医学生必须坚持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 引导高职医学生认识和明确现代医学遭遇的医学理性和伦理道德困惑的根源在于医疗服务业忽视了对医学性质的认识、对病人是医疗消费第一因素的认识、对以人为中心的整体医学的认识以及对人文医学的认识, 籍以引导高职医学生自觉地接受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 不断完善人格素质。

2.再认识高职医学生的学习理性精神对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的制约

学习理性制约着高职医学生的学习困惑、学习挫折的转归, 是影响学习发展与医学理性精神问题的基本因素之一。学习理性精神的内隐与外显的实践,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医学生学习心态、学习行为与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建构的律正、医学伦理关系的协调与医学责任的归属问题。学习理性精神是自律学习行为、制控学习责任和界定学习价值的重要因素, 对高职医学生诸多的学习责任、学习困惑、学习挫折和学习心理障碍问题有一定的制约效应, 其终究要潜移默化为对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的心理感应。面对卫生职业教育“淡化学科意识、知识体系弱化、注重技能训练”的不争事实, 积极倡导和督促高职医学生建构坚定的和稳定的学习理性精神, 会使其在医学专业知识体系的学习积累中处于优势地位, 进而对其职业成长性和医学伦理观念产生良好的启示作用, 对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建构呈现良好的制约效应。

3.再认识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精神的迷茫与医疗困惑的问题

当今, 高职医学生基于上述原因, 对医学理性精神产生了迷茫或困惑,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对医患医疗消费心态、医学人权的律正、医学伦理关系的协调和医学责任的归属等问题的判断。试想, 高职医学生在对医学理性精神产生迷茫的情境下, 面对诸多医学责任问题、医德困惑和医学伦理问题, 就不能表现出应有的医学理性精神, 不能把握医学理性精神制衡效应, 就会产生医疗困惑的心理阴影。这说明医学理性的迷茫与医疗困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后者是前者的归宿。

面对守望生命的事业, 高职医学院校对高职医学生重新提出、界定和审视医学理性精神是一个重要课题。

四、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是高职医学生建构医学理性精神的新起点

人们期望高职医学生拥有高尚的医学理性精神, 是医学的重要进步, 也是高职医学院校新的教学取向和教学潜能。这种教学取向和教学潜能需要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 方能使高职医学生置于其中, 建构自己的医学理性精神, 为自己的顶岗实习、择业、服务能力和职业成长性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1.师生共创和谐的学习理性的教育情境

教师在高职医学专业课施教中充分展现教学热情、教学情感、教学成果、教学有效感和教学品位, 可以创设教学理性情境, 引导高职生正确对待学习挫折,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情感、学习成果、学习有效感和学习品位, 籍以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理性情境, 形成培育和强化高职医学生学习理性的合力。

2.工学结合、院院结合, 共同创建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的教育情境

工学结合、院院结合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改革, 可以结合案例教学, 超前性创建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的教育情境, 提升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精神的建构效果。以工学结合为抓手, 培育医学理性精神建构的土壤, 是提高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精神境界的新起点。

3.实习带教, 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

临床实习的带教环节是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的有效平台, 注重实习带教情境培育高职医学生的医学理性, 是卓有成效的举措。面对医学服务工作情境, 带教医师 (护师) 以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情感体会, 可以直接将工作平台需要的医学理性精神施教于顶岗实习的高职医学生, 会收到现实的、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4.社会舆论和顶岗实习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

过度医疗、医疗技术主义、转嫁医疗费用、看病贵、看病难等不满的社会舆论和救死扶伤、医者仁心、为患者排忧解难等满意的社会舆论与顶岗实习中的服务流程的训练, 从医人员的言行和患者的评议, 可以共同创设高职医学生的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

摘要:卫生职业教育的医学理性精神内涵包括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 对高职医学生坚持高尚的和稳定的医学理性精神教育, 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是卫生职业教育和工学结合办学属性之逻辑必然性的展开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精神,高职医学院校,卫生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罗根海.评判中医药学需要科学与理性精神[J].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3 (1) :13-15.

[2]孙奥丽, 孙永波, 陈红霞.医德养成教育和医学理性精神的思考[J].医学教育, 2004, 24 (6) :34-35.

[3]杜治政.卫生改革中的利益冲突与调节[J].医学与哲学, 2007, 30 (1) :3-9.

[4]林国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因及解决措施[J].学习与实践, 2006, 24 (1) :57-61.

[5]陈晓阳, 杨同卫.论医学的理性精神[J].医学与哲学, 2003, 24 (4) :35-36.

篇4:对传统绘画精神的再认识

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就是在这种既要面对现实又要超越现实的矛盾现象中,构成它巍峨壮观的历史画卷的。说到传统中国画的变革,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到近百年的中国绘画史上。对于近百年的中国画革新,我们并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但由于历史的偏见和因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所造成民族绘画的衰退,我们却不能不引以为训。一方面,传统的失落使我们彷徨无助,在学术思想上缺乏重心,既想超越而又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我们对西方文化只是一知半解,不熟悉其背景和艺术发展的前因后果,只能生吞活剥地将西方的某些艺术观念生硬地接受。由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没有真正做到自省和自立,常常以反传统的面貌出现,以文化激进主义的方式对传统的中国画进行轮番打击,同时又不能以理性的态度和民主的方法来调解急躁心理,致使东西方两种艺术观念在极度对立中度过了一百年。

什么是传统?说白了就是人们看惯了便是传统。过去是现在的传统,今天又是明天的传统。艺术上的新与美是对立的统一。新只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美是永恒的。任何艺术的创新都不可能是全新,它总是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旧的东西。它总是亦旧亦新,常古常新,这就是人们之所以能接受艺术作品的首要条件,也是传统与创新的全部意义。我们过去总是将保守与革新对立起来,其实“保守”并不一定是贬义词。我们有些东西是需要“保守”的,比如中国画的“线”、笔墨造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传统精华都要守住。但也有需要变革的,毕加索也好,齐白石也好,都是通过对传统规范的重新组合、改变才获得个人风格的。那种单靠灵感和精神内涵的推动来解决绘画自身问题的想法只不过是一种妄想。

其实中国绘画的传统应该是一个面,一个硕大无比、纵横交错的广阔空间。传统中各种文化的交织,不同审美层次的错落,这就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色,是在多种文化的不断交汇中形成的,因此,它最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长期以来,只要一谈到中国画,有些人总是把文人画作为它的源流,并将所有的着眼点都集中在它身上,成也是它,败也是它,这难免失之偏狭。文人画只不过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部分。即使是文人画,它也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支撑。因此,我们在对传统的认识上,同样需要开阔眼界,要从美学上去领悟它,从精神境界上去贴近它,在老祖宗那里重新找回灵感和智慧,从而与时代进行更好地对话。

今天,我们要重新确立对本土文化传统研究的基本观念。应该说,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任何民族的现代化都不能摆脱传统文化的根基。我不赞成将中国画的所谓衰落归因于传统文化某些因素的文化宿命论观点,也不同意将所有古代大师都捧到至高无上的宝座这样一种复古倾向。对中国传统绘画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都是不科学的,都不能解决中国画的出路问题。我们应该冷静地面对中国画现状,寻找新的道路。

历史的文化成果看似古老,但他们永远也脱离不了传统的制约。当然东西方绘画的发展各不相同,我们中国绘画往往是以“渐变”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艺术历程,而西方习惯以“突变”的方式来发展自己的艺术。但不论是渐变还是突变,都不能采取“断裂”的方式去追求自由。因此,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是油画还是中国画,它都需要一种文化的底蕴。我想,今后中国画的发展必定是多元的,但不管你走哪条路,都离不开传统的大系。但这绝不是让我们回到传统的老路,中国画很古老,但又很年轻,它永远需要新知识灌溉与补充而求其不断成熟。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吧。

篇5:对两个必然的再认识

对两个必然的再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章最后一句话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一个半世纪以来,给了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以极大鼓舞,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经过逻辑概括的著名政治命题--“两个必然”理论.本文尝试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重新认识“两个必然”理论,阐释“两个必然”的科学性,探索实现“两个必然”的可能途径.

作 者:郑卫东 梁建峰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99级研究生,541004刊 名:社科与经济信息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AND ECONOMIC INFORMATION年,卷(期):“”(2)分类号:B0关键词:

篇6: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

摘 要:当前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的比重越来越大,此时会计监督便成为了在会计系统运营过程中较为直接有效的监督方式,人们对会计监督也抱有很大的希望。不过通过分析各种数据,会计监督的效果却没有达到人们期待的效果。自从会计进行改革后,便面上社会一直在呼吁加强会计的监督,但是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效率极低。在1995年10月26日举行的全国会计工作讨论发表了意见,表示将对会计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施监督并及时找到修改措施。第二年四月,我国国务院也根据了会计监督的现状颁发了相应的政策,政策中提到了要让各地方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目前会计监督问题中所有的问题,在对会计监督的深化改革中,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即会计监督系统,来确保会计工作的过程中避免重大失误的发生。我国政府近年来也陆续的出台了对会计工作的各种条例。与此同时,世界会计组织也对会计监督加大了修改措施,做出的修改措施提高了会计监督的效率,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改善会计监督的现有状态,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系统,正确认识会计监督也会首要任务。

关键词:会计监督;认识;管理

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会计监督是对生产经营和预算经营情况监督的管理性活动,建立会计监督体系是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的一种机制,构建有效的会计监督支持体系对于会计监督、加强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管理、审核和质量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企业应该重视会计监督的构建,保证会计监督过程的完整性。

一、对会计监督的概念及属性的再认识

从古至今,我国自从引入了经济发展的概念后,因为较为集中的经济发展体系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约束,是我国初期的经济发展止步不前,也使会计的发展遭到了阻碍,同时耽误可财务的发展,甚至将财务与会计被混为一谈,导致了经济发展初期没有办法说明财务发展与会计的发展的根本区别于关系,因此,会计监督也就到了可有可无的地位。因为外界对会计监督的定义的模糊使会计监督在我国实行起来困难重重,甚至漏洞百出。周所周知,一个公司想要拥有严格的财务经济与制度,就必须要有正确的财务收支,但是如果把公司财务收支的工作交给会计工作,不但要接受企业高层领导的监督,也要严格控制在财务人员手中,这样会计监督也就成为了一个并没有实际应用的地位。中国市场调研讨论中不断地更正会计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职能和会计管理机制,想要让会计监督发挥其正确的职业功能。不过也并不能做到真正的改善我国会计监督虚设的现状,甚至使情况与人们预期的情况更加不同。我国财政部门也逐渐调整我国经济市场中会计工作的体制。现在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就是现在大部分国有企业的领导者都是听从政府的安排,对于会计工作者的聘用也由固定人员担任,这样的工作分配方式不仅不适合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可行性极低。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系统已社会主义为中心,从概念上解释会计监督就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以及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的政府有关部门、依照各种合法法律的规定,对某一特定的经济活动是够符合法律规定、是否有可实施性、活动内容计划是否真实、活动是否完整和对企业内部资金是否符合预算等所展开的监督。会计监督是促进各个企业在完整的监督系统下合理发展的保障。

会计监督分为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部分。自我监督是会计工作人员因为自我培训修养等进行的自我约束;外部监督为一个企业和管理者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认为监控。以上两种监督形式就是会计监督作为一只监督手段的运行方式。由此可见,通过进行会计监督来督促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保障。以上便是会计监督的定义。根据定义可以总结出会计监督的几个特点。

1.会计监督的构成

会计机构与会计工作者是会计监督的主要构成单位。因为会计监督有很抢的约束力,所以会计机构与会计工作者只能在被允许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某些特定的会计监督。举个例子,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一个公司的代理人在为了公司资金发展的前提下,可以申请会计机构于会计工作者来进行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与会计工作者也必学在精度过程中一公司的主观意愿为主体。其中,如果是在市场经济机制中的会计监督,就不应该带有意愿来进行监督,而是秉承一切以我国经济法律的规定进行会计监督,不可以成为会计监督工作中的直接受益人或者直接受害者。只有拥有委托人,才可使让会计机构与会计工作者成为会计监督的主体。

2.会计监督的对象

指定主体的发展活动以及活动中会发生的资金变化是会计监督的对象。所谓的制定主体大多指会计主体,进一步说就是委托会计机构的特定机构,其中可以包括大小公司、企业、个人或者团体等,甚至是政府。所谓的活动中的资金变化是指因为企业的发展需求,对所拥有的资金分配时所产生的变动,也涉及到某些经济表现的联系。而资金变化是根据会计工作性质来判断的。会计的根本原则就是根据所工作的对象来进行统一计算,然后将制定的主题资金变化以及经济情况的数据变成通信的数据信息作为反馈。

3.对资金变化进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在资金变化以及活动中的经济走向进行监督,体现了完整性、多元化、连贯性、以及准确性。会计监督的完整性不仅体现在我国国家物价、上税率、会计、政府流通、金融养老等,还体现在会计监督的工作性能评估上。会计监督的多元化牵涉了各种经济活动以及资金收支,不论涉及范围大小。会计监督的连贯性变现了会计监督的稳固与连续。一直伴随着经济活动和资金变化的发生,也就是说在进行财务统计的过程中同时也实施了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准确性是指爱委托人、会计机构以及会计工作者同时进行草屋的统计和会计的监督管理,实时将信息统一整理并修改问题。

4.会计监督的目的

会计监督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将各项经济活动和资金变化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可利用性等,社会主义针对实现会计监督分化了各项职能:(1)真实的变大所有信息的内容,例如收支,运转以及投资等等;(2)表示出了各种资金的收支比例和盈利数目;(3)约束了财务方面上的各项问题,改善了各种在资金利用上的失误,规范了正常的经济运营模式。这样的职能综合起来不仅可以发展经济、约束经济的不合理之处以及可以让资金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将增强制定主体的经济水平等。

二、对会计监督的内容的再认识

根据会计监督的对象不同,将会计监督分成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因此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也就分成财务会计的会计监督和成本会计的会计监督两个内容。

1.财务会计的会计监督

财务会计会计监督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者根据委托人的指定委托与权力,对指定的主题财务会计过程做出相应的监督与管理。财务会计的会计监督主要特点有四个:其一是可以提供准确的、可参考的财务报表,是经济活动更有保障;其二是严格遵守我国会计法律的相关规定;其三是可以依赖于完整的会计监督系统;其四是严格衡量交易的标准与属性。所以,财务会计的会计监督重点在于财务信息的计算,计算的内容就是需要进行会计监督的内容。财务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涉及点如下:

(1)对最初的交易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而这一点是对于财务会计内容进行有效监督的必要手段,是财务会计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对制定主体进行监督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者,在进行对财务会计内容监督的过程中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确定对财务交易内容是否是真是的,是够符合法律要求是够符合企业的资金运算,并且将那些不符合监督标准的财务会计内容进行拒绝,尤其是发现财会内容存在着严重违反法律要求的财务会计内容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一旦证实要立刻掌握其数据证据,向有关部门提交审核申请,对进行不合法的财务会计内容的负责人进行责任的追究。二是可以有权利将一些交易几率出现漏洞的财务会计内容进行驳回,经过补充更改后再次申请财务会计的会计监督。

(2)对财务账本的会计监督。财务账本是记录着制定主体的资金收支的重要凭证,是会计监督系统的总结积攒财务会计的重要手段,相对于指定对象的经济活动和资金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监督财务账本,要求会计机构与会计工作者严格按照我国法律和会计监督的进行各种统计,一旦发现虚假的不符合实际的财务账本应及时勒令停止并令其改正,对于停止并不及时改正的现象,应上报国家财务部,请国家财政部进行强制执行。

(3)对实际物品与资金的财务监督。制定主体的会计机构与会计工作者应及时对实际物品和财务资金进行督查管理,使其形成严格的物品与资金的清产制度。一旦发现实际物品和资金与财务账本数据不符的情况,及时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进行解决,如果出现超出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者的能力范围的工作,应向上一级的管理者进行反省,申请制定主体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重新审核与更改。这样制定严格的财务记录制度,可以保证委托人的最大利益。

(4)对各种报告的财务监督。监督财务报表可以让各部分的利害主次分明,人性化的进行委托人的监督申请、完整的对资金收支进行估算、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加强了我国对于宏观经济的调节。所以,制定主体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者对财务报表进行严格督查的作用不可小视,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委托人的资金信息准确并且有可行性。如果发现别有目的更改财务报表的行为应及时勒令停止并改正;对于不听从监督结果的,实时上报给国家财务部,使其积极服从国家财务部的安排及措施。

(5)对财务收支的会计监督。指定主体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人员对制定主体的财务收支会计监督,有几点需要着重监督:其一是在督查和管理各个财政收支是,应合理管理那些不顾和规定的财务收支,进行补补返回修改。其二是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违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采取勒令停止并改正的方式,如果不听从监督结果,同样需要上报给国家行管财政部门,或者由委托人直接在下达书面处理的十天内及时做出更该,并对其造成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2.成本会计的会计监督

成本会计监督的定义是指定主体遵循自己机构的指定特性建立符合自己的管理机制,自发性的对经济活动以及资金变化进行监督和管理。成本会计的会计监督设计了提前估计,过程中的实时反映以及结束后的反思与总结。换句话说就是指定主体的会计机构以及会计工作人员在实时某项经济活动或者资金变换前需要严格的估算出活动的预算资金,统计不同的运行方案按确保经济活动不产生严重性的失误。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应实时的反映活动的各种信息一遍会计监督人员可以对现有的情况作出最准确的判断,以防出现实际情况与计划情况误差过大的情况。在经济活动后,指定的会计机构与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及时的统计活动中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为下次活动顺利进行作出更改。

三、结束语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基础职能,也是最重要的监督手段,对于会计监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首要问题,通过上述对会计监督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无论在哪里,会计监督都会占有很高的地位。

参考文献:

篇7:对教学设计的再认识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精心构造和选择具体方案。不同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是针对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的,因而具有鲜明的“学科性”特点。不管哪一门学科,其课堂教学设计都包含三个环节,即教学目标的陈述、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

主讲人:陆伯鸿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助理物理学科教研员特级教师

裘腋成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小学文科部主任地理学科教研员

姚剑强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小学理科部主任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员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

课堂教学设计中为什么要陈述课堂教学目标?其实,教学目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为了达到在课堂教学中预期的结果,有必要准确地陈述教学目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教学方法,要选择教学媒体,要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要处理教学材料,要设计教学效果测评,要确定教学策略,所有这些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和准绳。

那么,课堂教学目标又该如何陈述?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人们对教学目标这一概念的描述,如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产生的行为予以描述和改变,是教师期望学生的变化,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关注学生经过教学之后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

在具体地陈述课堂教学目标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

1.明确行为主体

学习者是行为主体,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如:使学生能够在填充图册上填出欧洲的主要山脉和河流。

2.明确行为指向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明确具体,要可以观测。尽量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不确定的语言。如:记住世界人口的数量;叙述世界海洋盐度分布的大势;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会分析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列表比较冬夏季风的源地、气压中心、风向:能绘制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

3.明确行为条件

教学目标要明确行为条件,即对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要明确地陈述出来。如:对照“世界海洋盐度分布图”叙述世界海洋盐度分布大势;观察世界交通图,在5分钟内说出世界上主要的海峡、运河的分布。

4.明确表现程度

教学目标要对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程度或要求作明确陈述。如:至少能写出两种以上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能列举影响某地气候特点形成的四项因素;在“中国地形图”上至少找出三条东西走向和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

陈述教学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三维目标如何陈述的问题。大家都已经知道,新的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领域: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关注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领域,主要关注体验与感悟、探究与实践、合作与交流等;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主要关注兴趣与态度、方法与习惯、合作与交流等。尽管我们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领域,但是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其目标领域的重点可能会是不一样的。有时我们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可以看出其中隐含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心中有三维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不强求每一堂课都面面俱到地陈述三维目标,有的时候要有所侧重。

目前,在对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存在的问题比较集中,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向不明确

比如有位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为:①通过复习(行为条件不明确),扎实掌握(行为指向不清晰)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特征及区别。②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行为主体模糊)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行为指向不清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事物时空变化的理解能力。2.目标过多、过杂

比如有位教师在其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部分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①利用学习软件“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探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师生合作建立简单的世界气候类型空间分布模型。②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络气候资源,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至少一组气候资料,利用计算机绘制“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建立简单的气候类型定量分析模型。③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根据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等已学知识分析本组选定的气候类型的特点与成因,并以此方法迁移到探究其他气候类型,初步学会探究气候类型的方法。④交流(口述)与展示(网上论坛)本小组的探究成果,并对其他小组的结论进行质疑。⑤能够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的分工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探究尽可能多的气候类型。这样的设计不仅目标过多,而且过高、过大。

3.目标笼统、空泛、模糊

比如,有位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①知识目标: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并知道他们的特点。②能力目标:渗透图形的分割和组成,培养学生的个性。利用多媒体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③情感目标:利用多媒体游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设计过于笼统,教学目标失去了对教学实施应有的重要作用。

4.缺乏阶段性和层次性

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不同国家的地理中,几乎每节课都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①能读图说出某国家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②通过互联网认识某国家的地理特点。事实上读图的要求应随着国家地理学习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要求也应该随着学习的深入在不同阶段提出具有层次性的要求,每个国家的教学都是相同的设计,肯定是有问题的。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1.心理化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心理化组织,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或操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准确的分析,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与学生接受能力和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2.问题化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层次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去积极地思考和探究。教师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可以以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开端,可以以问题贯穿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可以以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归宿,还可以使学习活动围绕问题而展开。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能都设计成用“是”或“不是”,即可回答的问题,而是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一定要与教材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这样会适得其反。问题有多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是何,即是什么;为何,即为什么;如何,即怎么样了;若何,即假如怎样;由何,即由于什么。不同类型的问题能够完成不同的任务,有的能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有的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有的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有的能帮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在这么多的问题类型中,我们应该尽量设计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挑战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另外,一节课设计多少问题、问题的范围、问题的难度、发问的频率、问题如何解决等,都是我们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中,一位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某商店一天上午卖出3个花瓶,下午又卖出4个花瓶。每个花瓶的单价是X元,这一天卖花瓶一共收入多少元?”随后展开的教学过程如下:

问:每个花瓶的单价是多少元?

生:X元。

问:上午卖出几个花瓶?

生:3个。

问:那上午卖花瓶的钱数一共是多少?

生:3个X元。

生:3X元。

问:下午卖出几个花瓶?

生:4个。

问:那下午卖花瓶的钱一共是多少?

生:4个X元。

生:4X元。

问:这一天卖花瓶的钱数一共是多少?

生:3X+4X元。

问:3X和4X各表示几个X?一共是几个X?

生:3X表示3个X,4X表示4个X,一共是7个Xo

问:那么3X+4X就是几个X,可以写成„„

教师连续问了有8个问题之多,但是每个问题都很简单,思维的容量也较小。

另一位教师则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商店老板上午卖出了3个花瓶,下午卖出了4个花瓶。晚上回家不会记账,你能帮他把这一天的账目记下来吗?”紧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与前一位教师有很大的不同:

生l我觉得可以列表式记账。

花瓶

(个)

上午:3个

下午:4个

生2:我觉得这样只是记住了花瓶个数,不能表示出总收入是多少。所以我认为应该用未知数X来表示每一个花瓶的元数,这一天的收入就是(3+4)X元。

生3:这样表示很好,可还是不简单易记。我认为用7X元表示更简洁。因为上午3个+下午4个,共7花瓶,就是7X元。

生4:老师,我想补充一点。3X+4X=7X其实这里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乘法分配率:3X+4X二(3+4)X=7X。

师:你们说对吗?(边说边板书)

显然,这个问题带来了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学生也可以运用前面学过的内容来尝试解决新的问题。

3.目标笼统、空泛、模糊

比如,有位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①知识目标: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并知道他们的特点。②能力目标:渗透图形的分割和组成,培养学生的个性。利用多媒体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③情感目标:利用多媒体游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设计过于笼统,教学目标失去了对教学实施应有的重要作用。

4.缺乏阶段性和层次性

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不同国家的地理中,几乎每节课都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①能读图说出某国家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②通过互联网认识某国家的地理特点。事实上读图的要求应随着国家地理学习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要求也应该随着学习的深入在不同阶段提出具有层次性的要求,每个国家的教学都是相同的设计,肯定是有问题的。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1.心理化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心理化组织,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或操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准确的分析,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与学生接受能力和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2.问题化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层次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去积极地思考和探究。教师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可以以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开端,可以以问题贯穿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可以以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归宿,还可以使学习活动围绕问题而展开。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能都设计成用“是”或“不是”,即可回答的问题,而是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一定要与教材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这样会适得其反。问题有多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是何,即是什么;为何,即为什么;如何,即怎么样了;若何,即假如怎样;由何,即由于什么。不同类型的问题能够完成不同的任务,有的能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有的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有的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有的能帮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在这么多的问题类型中,我们应该尽量设计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挑战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另外,一节课设计多少问题、问题的范围、问题的难度、发问的频率、问题如何解决等,都是我们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中,一位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某商店一天上午卖出3个花瓶,下午又卖出4个花瓶。每个花瓶的单价是X元,这一天卖花瓶一共收入多少元?”随后展开的教学过程如下:

问:每个花瓶的单价是多少元?

生:X元。

问:上午卖出几个花瓶?

生:3个。

问:那上午卖花瓶的钱数一共是多少?

生:3个X元。

生:3X元。

问:下午卖出几个花瓶?

生:4个。

问:那下午卖花瓶的钱一共是多少?

生:4个X元。

生:4X元。

问:这一天卖花瓶的钱数一共是多少?

生:3X+4X元。

问:3X和4X各表示几个X?一共是几个X?

生:3X表示3个X,4X表示4个X,一共是7个Xo

问:那么3X+4X就是几个X,可以写成„„

教师连续问了有8个问题之多,但是每个问题都很简单,思维的容量也较小。

另一位教师则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商店老板上午卖出了3个花瓶,下午卖出了4个花瓶。晚上回家不会记账,你能帮他把这一天的账目记下来吗?”紧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与前一位教师有很大的不同:

生l我觉得可以列表式记账。

花瓶

(个)

上午:3个

下午:4个

生2:我觉得这样只是记住了花瓶个数,不能表示出总收入是多少。所以我认为应该用未知数X来表示每一个花瓶的元数,这一天的收入就是(3+4)X元。

生3:这样表示很好,可还是不简单易记。我认为用7X元表示更简洁。因为上午3个+下午4个,共7花瓶,就是7X元。

生4:老师,我想补充一点。3X+4X=7X其实这里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乘法分配率:3X+4X二(3+4)X=7X。

师:你们说对吗?(边说边板书)

显然,这个问题带来了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学生也可以运用前面学过的内容来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以上的例子说明,不同的问题所展开的教学过程也是不一样的,因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问题的数量,更要考虑问题的质量;不仅要关注问题的结果,更要考虑问题的过程。

3.操作化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操作化组织,将“做”“想”“讲”“看”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

比如小学《科学》“冷水与热水”课题中,教师让学生体验冷水与热水的不同是通过以下教学设计来实现的:观察教师手中的两杯水(一杯热水,一杯冷水);请学生用冷水和热水倒出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倒水比较合理);请学生用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来了解四杯水的水温差异,并描述烫水、热水、温水、冷水。其中,有看(观察),有做(倒出),有讲(说说),也有做想讲的结合(可靠的方法、描述),学生通过这些操作性的学习过程,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4.结构化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或主题内容有机整合,关注学科各章节或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比如有位地理教师在上“地貌”时,他在教学设计中不仅分析了其与前后章节知识间的联系(前面一个专题《专题15:板块运动》,介绍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是直接相关的,地貌的形成不仅受到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还„„这些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就是这节课要介绍的内容——地貌,这也是理解《专题仆人类与岩石圈》的基础),还分析了其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专题内容在高中地理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地貌”专题之后的教学内容有铺垫作用;本专题内容是人地关系的交点,地貌是自然条件综合影响下的产物,而人类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是以地貌为落脚点的。像这种对教学内容与其前后的内容及其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思考的。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篇8:对主人翁精神的再认识

一、经济上使穷人丧失人格尊严

阿Q为什么产生精神胜利法呢?最主要是当时的社会在经济上使穷人丧失人格尊严。阿Q处在社会最低层, 被层层盘剥, 上无片瓦, 下无寸土, 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 只靠给人打短工来维持生计, 后来连这些可怜的基本生存权也惨遭剥夺。而作为最基本权利的生存权都没有了, 那里谈得上人格尊严!依时下通行看法, 自然人的人格被视为一种包含人的全部生存条件的法律地位, 不仅包括自然人生存所需的精神条件 (安全、自由和尊严) , 而且包括其生存的物质条件 (财产权的享有) , 即应确定其包含决定自然人“人成其为人”的政治的、伦理以及财产的各项要求。“无财产即无人格”, “人成其为人”首先需要基本的物质保障, 否则是不足以使其真正成为人的。初生婴儿之所以成其为人, 在于当然享有对父母或者社会的抚养请求权;一无所有的穷人之所以成其为人, 在于其当然享有一项要求社会救济的权利 (如果社会对这些人弃之不顾, 他们将无法生存, 将无法享有其生命权, 而对行将饿死的人, 何谈人格) ;资不抵债的人也有财产吗?当然有, 他的财产正是通过其对抗过分的强制执行、保留其基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来表现。“无财产即无人格”所表达的无疑是对穷汉、弱者的生存权利的人道关注, 它将人格与人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相联结, 蕴含了博大的人文主义关怀。在不具备起码物质生存条件的情况下, 先别去奢谈什么人格尊严 (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都将最后归结为财产的不平等, 对人自由的限制都将最后归结为财产的限制) !这种将保护个人财产的意义提升至保护人格尊严的高度, 是穷人真正拥有人格尊严的唯一出路。

阿Q的生活, 难道不是一种悲观的、绝望的、甚至是令人死亡的生活吗?人们对他或嘲笑或威胁, 甚至还可以任意打他的耳光。这把阿Q生活的意义和生活的乐趣翻个底朝天, 碾成齑粉。阿Q出现了耐人寻味, 不同寻常的重要问题:在他身上出现了一种最可怕的危机, 这种危机只有身处其境的人的心灵才会产生和感受!他只能忍受侮辱, 事实上放弃了所有的一切, 而这正是阿Q所有的生活必须面对的一切。

二、阿Q——绝望的穷人“歌手”

面对生活的重压轰然倒塌的一切, 人们该怎么办?是直率地声明“我不接受这个世界”, 回避可怕的、难解的问题;还是像鹰那样对着猎枪, 直接迎着它们上去呢?用已经断裂的翅膀撞击永恒的墙!对这个问题回答已经不是旁观者摇头否定和嗤之以鼻的冷笑可以敷衍了事的。阿Q, 一个微不足道的可怜的人, 注定要成为社会最底层的人, 现实在扼杀的不是别人的希望, 而是他自己的希望。然而最受折磨的, 最低层的人也是人, 面对一直折磨他的嘲笑、侮辱, 我深信, 在他心灵里总是充满着由于要抑制的愤怒而带来直接痛苦的感觉, 他的心灵里一种自发的东西苏醒过来了, 他奋起“反抗”了, 于是他幻想自己是未庄一个“大人”, 在经常不断的欺骗和自我欺骗中获得力量, 他思想多次取得胜利。然而任何随便哪种思想的胜利都不能赋予他个人的悲剧以任何意义。他的胜利是撕破的心灵可怕的号叫。无论如何, 我们要公正和认真地聆听受伤害人的呼声:穷人“歌手”的歌。

三、精神胜利法内涵的再认识

(一) “自甘屈辱, 自甘轻贱”——阿Q绝望的悲歌。寻找自尊, 是人和动物之间的一项重要区别。阿Q可能也曾有过“理想”, 至少是过“正常人”生活的理想。按常识, 一下子就承认自己毫无出路是任何人做不到的。人们都衷心希望摆脱自己可怕的处境, 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来恢复自己丧失的生活权利。然而这对阿Q来说, 真是徒劳枉然的希望!这个社会不惜用任何手段任何方式去扼杀阿Q所有的希望, 而且破坏的力量永远是无坚不摧的, 阿Q垮了, 社会和生活对他毫无用处, 他处于没有而且绝对不可能有任何出路的境地, 再好的心理大师也难以疗治他内心的伤痛。那么如何维持自己最需要的“自尊”呢?“自甘屈辱, 自甘轻贱”, 已有效解决了他面临的苦恼。他可以从中得到某种满足, 甚或是真正的心满意足。妙不可言的俄罗斯谚语说得好:谁也没有把握说不会坐牢, 或不会讨饭!他认为一切应该如此!无论生活怎样, 答案应该一样:生活就是如此安排就绪的, 它就是我现在生活的这个样子, 必须心甘情愿地接受它, 就像没有生命之物心甘情愿地服从施加给它们的任何外部作用一样。为什么不老老实实承认这个命运是好的呢?同时也应该承认这个命运是合理的。这个答案恰恰也正是阿Q所需要的:因为它是唯一适合阿Q生活状况的最简单最轻松的方法, 它能帮助人忘记很多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呢?作为阿Q, 他除了“自甘屈辱, 自甘轻贱”, 他能找到通行的拯救方式吗?他还能找到另外一条更好的路吗?除了精神胜利法之外, 不可能有别的东西。在一个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人那里不可指望得到别的任何东西!

(二) “自我解嘲, 自我陶醉”, 伤痛心灵的最后哀号。世界不会使人类满足, 于是人们开始反抗命运, 与命运抗争, 以寻求自己的世界。而必然失败的结局导致必然的两种心态:或者变成无限小, 也就是弃绝自我;或者变为无限大, 也就是自大狂 (即使没有认真努力和世界抗争的人, 只要感到现实的生活太多不如意, 或多或少都可以归结为以上两种心态) 。我觉得, “自我解嘲, 自我陶醉”就是“弃绝自我”和“伟大狂”的外现。两者不仅彼此极像, 而且一贯地, 甚至同时表现地阿Q身上, 而两者在大部分相同的条件下 (失败) 都将导致疯狂。

精神胜利法的“自我解嘲”, 也就是弃绝自我:把自己变成无限小, 我什么也不需要, 我自己毫无价值, 我无限渺小, 能摆脱任何一切, 能穿过任何无限小的墙孔。阿Q难道企图摇动坚不可摧的社会基石吗?摆在他面前的永远是绝望, 孤立无援、衰弱无力, 毫无用处, 绝对不能干成任何事情, 然而他却能苟延生存, 并未告别人世和这个社会。他不是在扭曲自己的意志吗?对于阿Q来说, 一切都无所谓, 他好像生活在遥远的地方, 在另一个世界里, 不理解他眼前发生的事情, 外部条件对他不能有任何影响, 反正都一样。被打算什么!“打虫豸, 好不好, 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连杀头也无所谓!因为“在他意识之中, 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 大约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被侮辱被损害的人, 不允许他用蔑视回答蔑视, 阿Q面临选择, 是忍受别人的蔑视还是自我蔑视?忍受别人的蔑视要比自我蔑视更加难受。如果你不识趣, 你会再次更加痛苦地感到自己的渺小。确实, 无论人怎样蔑视自己, 别人可能还会认为在他的心灵深处残存着“希望”。阿Q“自我解嘲”, 不是真的不懂被伤害, 只是装出来而已, 他试图以圆滑的注释来解除自己沉重而又非人的义务, 他不愿公开自己的伤口, 他想掩盖起来, 不让外人看见, 那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可怜的人该怎么办?就必须伪装和撒谎。他知道不这样是不行的:当他完全应该肯定地说“不”时, 他却不得不大声说“是”, 被迫站到了自己确定无疑的敌人一边。他以此尽一切努力忘记苦难, 然而苦难却忘不了他, 有谁知道阿Q“解嘲”的笑容下面流着不可见的泪水呢!不难看出, 这种“满足”的本身, 饱含着苦痛和辛酸, 是充满着悲剧性的。

极度的贫困和自尊的追求使阿Q的本性改变到如此程度:似乎把不可能的变成了可能, 把无法实现的变成了可实现的, 原来未解决的困难事情也彻底被解决了, 阿Q以坚决的放弃自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精神胜利法的“自我陶醉”, 也就是伟大狂:我无限强大, 无限伟大, 迄今为止是未庄最强有力和最勇猛无畏的人。阿Q不是自我感觉“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了!你算是什么东西!”而且他内心“又很自尊, 所有未庄的居民, 全不在他眼睛里”吗!此时的阿Q难道不感到自己是未庄的第一等人吗?我们惊奇地看着面前出现的闻所未闻的场面:孤立无援、衰弱无力、毫无用处的人竟然是未庄的第一等人, 坐在未庄的王位上!

大概, 这两种表现就是阿Q精神变形的开端。一方面是伟大的奇迹:阿Q雄踞于未庄所有人之上, 迄今为止是未庄最强有力和最勇猛无畏的, 你可以称之为自欺欺人, 也可以称之为“自我陶醉”, 随便怎样说都可以。——与此同时, 却是对敌人遵从最温柔和爱的圣训:打了左脸还应该伸出右脸。整个精神胜利法都隐含着矛盾, 这矛盾不是外在的, 而是实在的, 内在的, 即心境和“理想”的激烈矛盾。当一个人除了认识和感受自己状态的能力之外被剥夺了一切, 这种情况下人的思维能力大半变得细致入微, 对生活的敏感发展到更大规模。阿Q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 他试图用“解嘲”“陶醉”, 使现实和理想的界限达到无穷小, 达到零为止, 以此来弥补自己信心的不足, 到幻觉中寻求自己的重要性。对阿Q来说, 谎言有益, 甚至非常有益!并渴望生活从它那里得到全部的“好处”, 而且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陷入困境的生活找到了“出路”, 这一切反常都通过荒谬绝伦的生活来体现, 这都成了他生活的本质。绝望的阿Q在生活中死去, 但在思想上终将胜利!对无尽的伤痛, 阿Q用“解嘲”“陶醉”的方式, 冲淡生活带给他的惨淡印象, 并企图极力把这一切体面地埋葬。

四、结语

阿Q的肖像是病态的, 是畸形的中国社会可怕的病症的肖像。精神胜利法的产生, 有其深层的原因。但不管怎么说, 以今天的眼光看, 阿Q太俯首听命于难以抗拒而并不是绝对不可抗拒的现实, 他难道能把所有的一切都推诿给社会吗!他不去正视现实, 决心永远撒谎, 撒谎, 永远欺骗自己!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在抽打和毁灭着同时代和当今所有的人, 它无所需求, 没有灵魂, 不会说话。这一生活与其说是生活不如说是死亡!它不能创造任何可见的东西, 尤其甚者, 他以其外在的消极和毫无作为破坏着全部可见的东西。他对自己的生活越是满意, 我们越可以毫不犹豫用可怕的语言痛斥它, 即使我们说什么也不为过!我们承认它但与此同时又憎恨它!

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病症很感兴趣, 阿Q的精神胜利法令作者恐惧和反感, 但作者深感几乎没有医治它的希望, 根本没有任何医治的办法!作者没有给阿Q以任何出路, 也没给读者任何希望, 他最终被杀头, 不是很好的证明吗?阿Q是不是那个死亡时代的最后代表呢?在我们周围, 存在着各种没有生活希望的人, 绝望的人, 以及对生活的恐惧而变得疯狂的人。如何对待他们呢?谁承担超人的义务来拯救这些人呢?这难道不引发我们广泛而深刻的思考吗?

参考文献

[1]《法国民法典》法国雅克·盖斯旦吉勒·古博著

[2]《法国物权法》尹田著

[3]《思辨与启示》俄国舍斯托夫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SEO深度解析》读后感下一篇:幼儿园的英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