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类纺织品设计调研报告

2024-05-03

创意类纺织品设计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创意类纺织品设计调研报告

创意类纺织品设计调研报告

姓名 张赫凡

学号 B110301220 指导老师 王建

创意类纺织品设计调研报告

张赫凡

南京与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纺织品纹样设计专业

摘要:本文是通过本人对江苏南京明匙路99号南京宜家家居实地走访考察后所得出实践报告。本文从创意性纺织品设计方向入手,通过文字、照片等形式对市场上逐渐出现的以纺织品(编织品)材料代替原用材料进行家居创作制作的加以研究探讨。本文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以上问题的探讨研究:(一)市场出现的以纺织品(编织品)材料代替原用材料进行家居创作制作的原用;

(二)以纺织品(编织品)材料代替原用材料进行家居创作制作的优势;

(三)以纺织品(编织品)材料代替原用材料进行家居创作制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字:纺织品、编织、布料

引言:这次调研由于个人原因,未能跟随集体前往北京、上海国内一线城市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与同学之间的感情,真心感到深深的遗憾,同时也希望在完成个人近阶段目标后,能多出去走走,增长见识,学习相关知识。由于时间有限,所以仅仅使用几个小时在南京宜家家居调研,深知与同学们去北京、上海数天的调研的数量和质量上无法相提并论,因此论文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也会有一定的缺陷。尽管时间有限,取得的素材也不算多,但是调研也有一定的收获,如发现现今市场有一定数量的本应用塑料、木材等硬质材料制作的家具却使用纺织品(编织品)材料进行制作,隐约感到这是一种新型家具制作的潮流趋势,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观点。

一:纺织品(编织品)材料代替原用材料进行家居创作制作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纺织品是指纺织纤维经过加工织造而成的产品。在中国古代,人们使用这些原料加工出的物体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尤其是茹毛饮血远古时期,原始人发明了纺织品用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为人类遮蔽身体、取暖保温时,不会把它当做艺术品来对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艺术性慢慢地在纺织品上体现出来。人们不满足于纺织品单纯的实用性,人开始在纺织品上设计各种图案,飞禽走兽、风土人情,广大的劳动人以此寄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纺织品慢慢脱离了单纯的生活必需品,而以艺术品的形式呈现。任何一块布上必须有一些图案,这成了不可动摇的约定俗成的规律。图案或美或不那么美,但是图案的初衷都是为了让纺织品脱离单调。历史是发展的,事物是相对运动的,纺织品的功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历史发展到了21世纪,历史的发展定律决定了纺织品(编织品)材料代替原用材料进行家居创作制作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二):发展原因

到了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当人们面对千篇一律的家居构造已不再满足时,纺织品作为一种自古就存在的生活与艺术的结合品,不断的被运用到新型家居的创作和制作中.纺织品以其自身材料的独特性,不断刷新和挑战人们对于家居材料的认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依据。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达一定的层次,审美水平也必然有一个质的改变,便会不满足于现有供应状况,不满足于现有现有产品的艺术性。市场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推陈出新,所以这种发展的供求关系决定了纺织品(编织品)材料代替原用材料进行家居创作制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纺织品(编织品)材料代替原用材料进行家居创作制作的优势

(一)市场优势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是社会生活能动的审美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艺术论的一条根本原则。本文所探讨的纺织品(编织品)已经将其列入艺术品范畴,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艺术审美的需求。既然社会上有这种需求,则会必然出现这种现象。未来十年内,家居用品的主流消费人群年龄定位在30至45岁之间,也就是所谓的70后到85后之间。这个年龄层次的中国人,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从小大量的接触外界新鲜事物,并从内心有一种打破常规喜欢创新的精神。因此,面对对此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创新”、“前卫”“打破常规”为主题和创作要素的纺织品(编织品)材料家居必然有广大的市场和受众群。

(二)材料自身优势

众所周知,传统家具小如灯罩、鞋柜、纸篓,大如衣柜、床板等,皆采用塑料、木材等硬质材料制作,优点是结实,缺点是缺乏变化或者是变化困难。但是纺织品(编织品)材料以其自身的柔性为最大特点,在实际运用中弥补了硬性材料的不足,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刚柔兼备的纺织品(编织品)材料必定应运而生,同时兼备各种材料的优点,必将更大程度上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及审美需求。

(三)艺术性优势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纺织品作为一种有几千年历史的重要艺术品与生活用品的结合体,其自身艺术价值毋庸置疑,这一点从东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中可见一斑。而现今以纺织品(编织品)材料代替传统家居材料,其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艺术的再创造。艺术并不是生活的照搬照抄,是从生活之中提取元素后,经过大脑的筛选提炼甚至是想象和虚构,才能孕育出凝聚着创作主体强烈感情的、富有审美意义和价值的审美意象,并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其物态化,使其成为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使用纺织品(编织品)作为创作原材料,通过设计师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审美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用独特的艺术手法进行加工改造,才创作出更加富有情趣、更加满足时代需求的家具作品。而且,纺织品,尤其是传统纹样的纺织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艺术之瑰宝,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将其发扬。然而,受困于传统纺织纹样形式上与内容上的单调,将来接受更多流行文化的70后到85后们很难接受传统纺织品普及自己的生活。因此,将传统纺织品运用到现代家居的创作和制作上,将纺织品代替材料本身,而并非简单的装饰,既是创新,又是传承。

三:以纺织品(编织品)材料代替原用材料进行家居创作制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所论述的“以纺织品(编织品)材料代替原用材料进行家居创作制作”观点,并非是指在将来纺织品比以其无可替代性代替所有家具原材料成为家具创作制作的绝对主流,而是在现有生产方式及生产力总体不变以及市场大众接受能力总体不变的情况之下,小范围的、小部分的进行的以艺术性为主导的实验性改造与创作。未来家具制作行业是否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变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今天我在宜家看见的事物也许只是冰山一角,无法代替整个家居行业的整体状况,但是历史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任何事物的产生和消亡都有其必然的连续性,也许有一天纺织品本身都会被另一种更加适应人类生活的材料所替代。又或许“以纺织品(编织品)材料代替原用材料进行家居创作制作”的观念长期存在,只是我们不了解,或者是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今天,这种现在已经存在于市场,但就目前的生产力及生产方式来看,纺织品材料尚不能大范围的代替原有材料进行生产,而只能作为少数有一定审美观念的人群特定的消费品而存在,或者纯粹作为一种艺术品供人欣赏。也许有一天,纺织品经过革新,大范围的作为原材料生产家具,那一定是经过长期的人们思想的发展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改变。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桌椅板凳,甚至是衣食住行,都与纺织品材料密不可分,当纺织品材料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若是到那时,一定是我等纺织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王树良、张玉花 《艺术学基础知识》[M](2):马克思 《资本论》[M]

篇2:创意类纺织品设计调研报告

园区(平台)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创意设计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发展新动能,切实推进纺织强国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推进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平台)建设,旨在通过试点示范,典型引领,建设一批资源集聚能力强、专业服务水平高的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平台),助力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平台)是指在国内注册,聚集创业创新服务资源,从事纺织服装研发设计、产品开发为主,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创意设计支撑的载体和平台。包括中心城市的创意设计园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中的园中园;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意设计中心;行业骨干企业设立的创意设计平

台等。

第四条 本办法实施对象分为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以下简称试点园区)和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园区)两类。

第五条 试点示范管理工作遵循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设计服务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典型引领与持续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六条 试点园区

(一)具备较好的发展环境。试点园区有较为清晰的建设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所在地纺织服装产业布局较为合理,产业特色比较突出;所在地政府制定了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将试点园区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加以部署与配套支持。

(二)创意设计资源集聚。试点园区内创意设计、产品开发、创新服务机构相对集聚,园区内纺织服装创意设计机构不少于20家或集聚的设计师不少于100名。

(三)提供相关配套服务。试点园区建设有相应的策划咨询、展览展示、人才培训、对接交流、品牌孵化、创意成果转化等服务功能。

第七条 示范园区

(一)发展环境优越。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目标明确,有

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的较为科学完善的发展战略或规划;所在地具备较强的创意设计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具有跨区域辐射、影响、带动能力的区位优势或产业优势;所在地政府制定了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将示范园区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加以部署与配套支持。

(二)创意设计资源富集。示范园区内创意设计、产品开发、创新服务机构相对富集,园区内创意设计类机构不少于50家,集聚的设计师不少于500名。

(三)创意设计能力较强。示范园区拥有一批高水平、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创意设计机构(如国家级或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知名设计师和先进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在吸收整合全球设计资源、服务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

(四)有效服务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入驻率达到75%以上,从事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类的机构数量占55%以上。示范园区或入驻创意设计机构、设计师与纺织服装企业形成稳定的生产配套或协作关系。

(五)相关配套服务完善。为促进创意设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示范园区应具备相应的配套服务功能,包括策划咨询、展览展示、人才培训、商务交流、品牌孵化、创意成果

转化、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以及生活配套等服务功能。

第三章 申报要求与程序

第八条 申报主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平台)管理运营机构作为试点示范园区建设的实施单位和申报主体。

第九条 申报程序

(一)申报主体按照试点示范条件和申报通知的要求编制申报文件,向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试点示范申报。

(二)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符合条件的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

(三)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考察和评审,必要时可要求申报单位进行陈述和答辩,对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形成专家审定意见。

(四)通过评审的园区(平台)名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公告为“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平台)”。

第四章 组织管理

第十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平台)工作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机构负责试点示范的申报受理、评审公告、工作推进和工作评价。

第十一条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本地区的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平台)试点示范工作,做好试点示范园区(平台)的申报、评价工作,协调落实本地区试点示范的政策。

第十二条 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平台)所在地政府负责制定和完善试点示范园区(平台)建设的政策措施,推进试点示范工作。

第十三条 园区(平台)管理运营机构负责制定和完善试点示范工作方案、组织试点示范工作的实施,加强园区(平台)建设,提高创意设计能力和服务能力建设。

第十四条 试点示范工作管理

(一)对试点示范园区(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由园区(平台)管理运营机构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报送工作总结材料。

(二)经营管理不善,不能达到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平台)申报条件或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当年考核为不合格。

(三)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撤销其试点园区或示范园区称号,并且两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撤销称号的,应当

提前告知有关单位,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四)园区(平台)试点示范期限为三年,期限内试点园区如符合示范园区条件的,在次年可申报示范园区评审。园区(平台)试点示范期满前按本办法申报延续其试点园区或示范园区称号。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的实施细则。

篇3:创意类纺织品设计调研报告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计算机微机技术朝智能化, 多媒体化和网络化转变以来, 数字技术在二十多年来有了飞速的发展, 计算机数字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为纺织品图案设计的创意表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数字化技术在现代纺织品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不仅仅局限于利用计算机提供一些绘图工具、图像处理, 还能在传统的纺织品图案设计手绘层面注入新的元素。

1 传统纺织品图案设计创意表现方法

对于纺织品图案的设计, 需要从经济、美观、实用的原则出发, 结合材料、技术、工艺等, 用美的形式、图案原理逐步勾画出来。和自然形象图案不同, 纺织品图案是一种工艺性美术, 一方面要将人们的审美需求体现出来, 另一方面, 还需要满足的实用性要求。设计师在对纺织品图案进行设计时, 要根据相关资料、信息, 从实际出发, 用绘画的形式将纺织品图案创意设计完整的展现出来。通过平面图展示出来的纺织品图案, 可以看做是纺织品面料图, 在这个平面图上, 图案的设计元素、色彩、绘画技法都能展示出来, 这也是设计师展现给客户自身设计理念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的纺织品图案设计中, 设计师一般会通过介质、表现手法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展现在客户面前, 这对设计师的绘画能力和设计基础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 设计师可以通过水粉绘画、铅笔绘画、水彩绘画等实现,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水粉绘画和水彩绘画。对于传统的纺织品图案设计创意表现, 其具体步骤为: ( 1) 绘制结构线稿图, 利用特质的纸, 将图案拷贝到素描纸上, 然后利用铅笔, 将图案的形态、布局勾勒出来, 在进行图案形态、布局勾勒时, 应该处理好主图案、次图案之家的关联, 保证图案的协调统一。 ( 2) 上色, 用水粉颜料在正稿上涂好底色, 然后利用滚压法将地纹肌理做出来。 ( 3) 细节绘画, 使用小号的水粉笔, 按照不同的方向, 在不同的散点部位刷出底纹, 然后在上面勾出几何线状的纹样。在纺织品图案设计中, 细节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过程, 也是纺织品图案设计师绘画功夫的展现。 ( 4) 通过平涂的方法将银杏叶子、火腿纹样绘画出来, 然后利用枯笔法在银杏叶子上将叶脉肌理描绘出来, 使得画面能加形象。

2 纺织品图案设计数字化表现的实现

2. 1 纺织品图案设计数字化表现的意义。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纺织品图案设计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纺织品图案设计数字化的实现, 极大的提高了纺织品图案设计构思, 提高了纺织品图案的传播效果, 丰富了纺织品图案设计的表现手法。在纺织品图案设计中, 通过数字技术, 设计师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图案设计, 在完成初稿后, 可以利用计算机传递给企业进行小批量生产。同时在数字技术的背景下, 设计师能实现远程生产控制。对于传统纺织品图案设计, 整个制作过程就需要很长的时间, 数字技术的应用, 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现象, 使得纺织品图案设计更加直观、准确、高效, 设计师在色彩搭配、图案造型等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 2 纺织品图案设计数字化的需求。对于纺织品图案设计数字化, 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 如图形处理功能、绘图工具等, 在计算机上直接进行图案绘制设计, 例如利用At—design、CorelDRAWD、Adobe Photoshop等进行图案设计。从实际看, 在现代纺织品图案设计中应用数字技术, 一方面开创了新的纺织品图案设计风格, 另一方面实现了人类艺术设计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的纺织品图案设计中, 当设计师想要了解相关主题设计时, 需要经常翻看纸质资料、画册等, 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即便是设计出来的作品, 有时候也会感觉不尽如人意, 其主要原因在于设计师查阅的资料有限。在数字技术下, 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查找各种素材、资料, 这就为设计师的良好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3 纺织品图案设计数字化表现的实现。在纺织品图案设计中, 数字化表现的实现, 极大的开阔了纺织品图案设计空间, 并且在数字化技术下, 真正的实现了色彩无极限。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下, 只要是设计师能想到的色彩, 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表现出来, 同时还能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纺织品图案拓展在三维的空间形态中, 例如将配套的纺织品图案模拟在三维空间中, 对实际效果进行全面检测, 从而更加快速的确定色彩搭配、面料等。

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纺织品图案设计, 显得更加方便快捷, 同时也为设计师传输了新的思维观念, 为纺织品图案设计注入了新的血液, 满足了现代化纺织品个性化、时尚化的发展需求。在纺织品图案设计基本原理和表现手法下, 利用专业的Photoshop、Corel DRAWD软件进行纺织品面料图设计, 表现的更加形象、直观。对于数字化矢量软件, 其最大优势在于操作灵活、简单, 设计图形的大小可以任意调整, 并且Photoshop、Corel DRAWD软件的运行空间比较小, 能保证计算机的快速运行, 从而为设计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3 总结

数字化的纺织品图案设计彻底改变了设计师的造型思维和设计方法, 从而二维、三维的角度对现代纺织品图案设计进行了新的阐述, 进一步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时尚化需求, 因此, 在实际中, 要注重纺织品图案设计创意数字化表现的实现, 以此促进现代纺织品图案设计的发展。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数字化技术已经运用到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传统的纺织行业而言, 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 纺织品图案设计数字化表现也是大势所趋。纺织品图案设计的创意数字化表现的实现能够降低设计成本, 利于设计师远程监控生产, 极大的简化了设计流程, 对于设计师个人的设计思路和思维转变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怎样运用信息技术把设计创意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纺织品图案,创意,数字化

参考文献

[1]尹娜.家用纺织品图案设计中黑白语言的表达[J].流行色, 2013 (12) :321-322.

[2]陈蕊.艺术设计创意教学的数字化网络体系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 2014 (10) :142-143.

[3]李玉, 李丛芹.浅析现代纺织品图案设计中主题性设计方法的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 2015 (10) :201-202.

篇4:创意类纺织品设计调研报告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意类课程;创新意识;

艺术设计专业创意类课程是现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是分散在各专业学科基础课程里面。分别有:创意思维,图形创意,动画人物造型设计,摄影摄像等课程。

由于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及其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创意类课程主要训练的是学生对日常事物的分析、联想、研究,了解一些创意思维训练的特征和常规模式,老师通过对设计作品的创意思维分析,开拓思路,用这些手段来孕育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使学生能提出一定的创意思维方案,通过对创意设计表现形式的分析,积极探讨新创意思维艺术形式的视觉表达力。怎样将高职院校创意类课程很好的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是我们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老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教学对象的分析

高职院校创意类课程针对的对象是广大的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由于近几年高校的连续扩招,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这个群体里,可能学生的文化和专业基础成绩相对比较薄弱,也就导致了学生展开创意联想的范围就比较狭窄,而且很多学生对文化课程学习的兴趣也比较小,教师如果单纯的理论讲授学生更是没有多大兴趣。所以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我们要注意教学方法,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投入课程学习中来。

二、课程改革的动机

目前国内各个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都比较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熟练的操作专业设计软件,殊不知,强调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我们艺术专业创意类课程在学生以后从事专业工作中说是很重要的,老师要不断完善自己创意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完成一些作业,完全没有提高到要培养学生创意意识的角度。为了培养的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学生在自己的工作中能够走的“更远”,所以这是我们对创意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动机。

三、课程改革的实践

因为高职高专学生文化和专业基础的薄弱决定了他们对纯文字教材肯定兴趣不大,我们要选择更加实用,应用面广泛的高专教材,当然每本教材都有自己的特长之处,我们老师应该综合各种因素考虑,为学生选择合适有用的教材。

四、专业教师的实践

“勤教力学,为人师表”。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专业教师又是教学的全部资源。专业教师是指引学生从事本专业的导师,为学生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给予最初的指导实践。对于艺术设计创意类课程,专业教师的实践,具体分为三步,分别是备课,上课,课后。

上课期间,是我们教师系统的向学生讲授课程的时间,按照创意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我们也可以将创意类课程分为几部分:理论讲授,实例分析,指出训练目标,构思点评,实操完成,作业点评。

理论讲授是我们创意类课程必要的步骤,因为任何方法都是有一定的理论支撑的,发散性思维虽然可以让学生天马行空,但是怎样把学生这么多的发散思维整合在一起来与创作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理论课程要教授的,枯燥的理论看似毫无生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合理的讲授方法将理论知识编排在一起,注意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传输给学生。

实例分析是我们教师讲授理论中间穿插的个案或者讲完理论后所举例的一些案例,创意类课程必须要有很多优秀的成功的实例。指出训练目标,这是我们上课的检验步骤,指出本次创意类课程的最终训练目标,也就是给出作业的大概方向,让学生开始准备创意作业,也就是开始构思自己的创意和将要选择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创意。

创意构思点评,学生经过前面阶段,基本构思已经完成,教师就开始针对每位学生的创意构思和要用的表现手法进行点评,避免学生构思和表现手法脱节,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有的学生构思完好,但是无法利用他们现有的表现手法来很好的将创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指导他们调整表现手法。

课后实践操作,完成创意构思点评步骤,学生就进入实操阶段。

作业点评,学生最后的作业已经完成,创意类课程作业基本上都很少雷同的,所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作業点评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通过点评,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业的成功或者欠缺之处,好在下次作业之中进行改进。

至此,教师的创意类课程上课步骤才算完成,教师上课的每个小环节步步紧扣,互相作用和联系,这样也给了学生一个完整的创作环节,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每个步骤的相关性。

五、结束语

在设计观念和表现手法急速发展的今天 针对还没有机会接触设计实践的高职学生 教师运用平面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 实践教学等不同教学方法 并尝试不同教学手段模式 可以尽早地训练和培养适应设计岗位的优秀学生在平面色彩构成具体的教学中 激发了我们很多新的想法和观点,运用一种弹性的手段,针对学生的层次有目的有根据的缓步进行,成为设计教育者在当今新语境下不断探索和试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基金项目: 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校区2011年教改课题“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101

参考文献:

[1]裴红胜.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职艺术教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胡艳萍.对高职艺术教育中平面色彩构成教学的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

[3]胡琼.高职艺术教育中的色彩构成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大众文艺.

[4]盛萍.高职艺术教育中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与设计.

[5]胡琼.对高职艺术教育教师素质建构的再认识[J].名族艺术研究.

篇5:创意类设计对现代服装的影响

创意类服装主要是设计者根据自己的素养, 综合分析思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传统、消费者、人体工程学、技术材料等因素, 发挥其独特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 从而设计出具有时尚化、个性化、情感化、艺术化、审美情趣高的服装, 突出作者的设计独创性, 使服装的作品具有极大的与众不同的感染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求打破常规的创造思维方式, 可以疯狂地进行奇思妙想, 通过款式、色彩、面料、服饰搭配等要素的组合, 达到一种常人无法想像的效果, 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设计风格, 从而打动观众, 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赏识, 使人们达到精神的愉悦感, 让人通过联想领略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情感, 并且广为传播, 产生广泛持久的社会作用。

对于现在的设计师们来说, 必须深入生活, 了解未来穿衣人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水准、生活方式等, 通过采风考察市场, 参加博览会等获得直接信息。它有助于了解时装界的现状, 还可以通过电视影像、报刊杂志、网络通讯等获得间接信息。

在服装设计中通过对多种构思方案的审视, 推敲自己对构思的感受, 反复修改构思设计形式, 既要考虑细节构思, 又要考虑整体形象, 从整体的角度考虑服装的款式造型, 色彩搭配, 面料质感的关系是否和谐, 服装的形式是否完美。把握住整体关系与具体形象的结合, 是否能完整地表达创作意图。

创意服装与实用服装不同, 它要求更多的是服装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不一样的、令人兴奋冲击力更强的整体感受。设计师在设计时更要解放思想, 大胆联想。但这种创意并不是毫无顾忌的, 杂乱无章的罗列, 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服装款式、色彩、面料三者的关系, 将三者完全融合, 相得益彰。

服装在设计的过程中,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风俗的了解, 可从中吸取灵感, 获得灵感, 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宫廷的还是民间的, 都给了设计者丰富的灵感源泉。创意类服装在文化艺术日趋国际化的今天, 传统的服装和民间的服饰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例如:中国的旗袍、中国的丝绸、棉麻面料, 色彩饱和度高的红色、黑色、绿色、蓝色等都成为设计的灵感来源。又比如说: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 通过传统的服装艺术, 挖掘灵感, 设计出前卫的时尚服装, 他设计的服装洋溢着东方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有唐代服装的华丽、宋代服饰的玲珑、近代旗袍的婀娜, 无不体现了所在时代的特点, 是现代服装灵感的最好显现。英国设计师玛丽奎恩特的超短裙, 改变了20世纪服装流行的方式, 打破了传统服装流行的精神, 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精神, 使迷你裙盈满60年代。被誉为朋克之母的设计师维维安韦斯特伍德, 受青年风暴的影响, 嬉皮士和朋克运动的启迪, 设计出个性前卫的服装样式, 有内衣外穿、迷你裙、毛边布料等, 无不渗透着社会变迁的影子。

创意类服装主要从款式、色彩、面料质感上进行分析, 而构成服装款式的因素包括服装的廓形、比例、内部结构设计和装饰等。而廓形的变化是服装款式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服装的款式设计一般从服装的外形入手, 服装的外形确定之后, 内部的造型设计也很重要, 我们经常运用点线面的设计方法丰富内部款式。同时创意类服装的面料设计也至关重要, 面料的选择和处理也是关系到服装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服装设计最终的表现形式是以材料来再现作品的。不同材料的视感、触感、质感、量感、肌理等性能都能为设计师的创意带来灵感。

创意类服装的系列设计是运用同一种设计要素, 造型、色彩风格和装饰等彼此之间有相同或相近的元素, 进行彼此之间不同的有所变化的设计。系列设计的特点就是数量的设计, 共性特点和个性因素, 统一中有变化, 变化中有统一。运用同一种设计要素, 来进行设计的具有某种相同特征的服装, 其中不但要有重复还要有变化, 总的设计过程可概括为:创意主题的确定, 创意主题的分析构思, 创意构思的设计表现, 那么其设计主题是服装元素构架组合成作品后传达出来的设计理念, 用恰当的题材来表现和用怎样的服装形式来体现是其成功的关键。创意构思的设计表现可分为两大层面:创意构思的直观化和创意构思的成品化。从现代服装的整体发展态势来看, 我们中国服装业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使创新与商业完美结合, 优秀设计师与企业紧密结合。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服装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演变, 经历了从原始到现代, 从初级到高级的变化, 从简单的缠裹护体到复杂的审美创意, 服装体现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文明水准, 同时也体现了个人的精神风貌, 服装的创意直接影响着服装发展审美品位的深度和层次, 进而影响整个社会服装的水平, 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设计服装时可以从各种艺术形式中找到设计灵感, 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独特魅力, 作为系列服装共性设计形式的主色调, 与款式、面料、色彩装饰等有机组合, 形成风格统一, 形式多样的系列服装。一般来说, 完善创意实现完整的设计构思首先要确定创意的整体风格, 把整体形象定位好, 然后再着手构思具体款式。

总而言之, 我国服装业的发展正处于服装企业与服装设计师相磨合的时期。我国服装业发展还存有许多弊端, 现在有许多服装企业只注重商业市场, 漠视设计师的创意价值。从现代服装的整体发展态势来看, 我们中国服装业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使创新与商业完美结合, 优秀设计师与企业紧密结合, 而企业要给设计师较大设计空间, 使设计师的创造价值得以体现, 设计出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服装, 而不是一味跟着西方服饰文化主流走, 只有这样中国的服装才能在世界服装舞台上立足, 才能确立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才能向前迈进。

摘要:创意类服装是打破常规服饰理念, 是一种智慧的提升, 创意服饰不再只满足产品的基本功能, 更以独特的设计打动人心, 满足人对美的更高追求, 传统的服饰设计的元素很少, 更注重布料、款式、色彩等的组合。

关键词:创新,服饰,设计

参考文献

[1]张秋山, 罗旻.《服装设计基础》.湖北美术出版

篇6:创意类纺织品设计调研报告

关键词:美术类学生 创意建筑设计 意义 途径

一、在美术类学生中开展创意建筑设计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类高校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它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传统单一化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一味地模仿他人作品,没有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巧妙地在作品中融入新元素,导致设计出的建筑作品没有吸引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从不同角度进行创意建筑设计,充分展现学生的多样化才能,使他们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专业设计人才。

二、在美术类学生中开展创意建筑设计的途径

1.小型建筑空间设计

就空间设计而言,教师要以空间本身、空间之间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如果是单个空间,在处理过程中,学生必须注意空间形态、构成形式与要素、空间呈现意义等。如果是多个空间,在处理过程中,学生必须注意空间的对比、交融等,以及空间的渗透、层次变化,从而获取更加丰富的建筑空间,创造独特的空间序列,巧妙地在空间设计中融入富有质感的建筑材料,使其更具艺术感染力。

2.小型建筑空间创意设计措施

(1)充分考虑建筑自身特色

建筑空间创意设计属于建筑整体的发展和延续,尤其是进行改造的建筑。在空间创意设计中,教师必须多角度引导学生全方位分析建筑自身的特点,为实现建筑整体的协调、完美提供有力的保障,充分展现改造设计前的建筑特色,促使创意设计巧妙地融入建筑的过去和未来中,促使所设计的创意建筑空间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2)充分考虑空间的渗透、层次变化

建筑空间创意设计与常规室内设计有着本质区别,建筑空间创意设计更加注重空间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感受两者的本质区别,避免混为一谈。在设计过程中,美术类学生要结合当下社会大众对建筑物的客观需求,巧妙地分割完整的空间,优化设计建筑空间,融入创新元素,影响空间中人的心理感受,从而被作品吸引。

(3)充分考虑小型建筑周围环境

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分析小型建筑周围的环境,优化利用各种设计方法和技巧等,促使建筑和環境两者有机融合。如果建筑周围以绿化为中心,在进行创意设计的时候,则需要利用艺术元素,巧妙地展现建筑的自然特色;如果建筑周围环境以现代化高楼大厦为主,在创意设计过程中,就必须充分体现建筑物的现代气息,展现鲜明的现代感,促使建筑和环境相得益彰,让周围环境更好地衬托建筑物,而建筑也可以为周围环境注入新元素,使其更具魅力,成为城市的一大特色。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类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要扮演好协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适当点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适当增加实践课时,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学生也要通过实践,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对建筑空间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物融入更多的元素,使得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孙曦.建筑创意·创意建筑——建筑设计中的创意理论和实践研究[J].中外建筑,2012,(5).

[2]沈伟.建筑设计者创意理论及运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2).

[3]蒲海燕.浅谈绿色创意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3,(4).

※本文系2016年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建筑中的数学——创意建筑设计》的研究成果。

篇7:创意类纺织品设计调研报告

设计改变生活

2006年,设计改变生活的力量最先出现在建筑领域。一大批被质疑,被批判的设计在今年从图纸变成了现实。这些创意独特的设计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设计对人居生活的影响。比如,一直被怀疑技术上难以实现的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鸟巢体育场在10月份钢架构全部完工,被怀疑工艺难以突破的国家游泳馆——“水立方”外膜也成功建设,在设计上存在极大争议的“扭曲建筑”——央视新大楼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也在2006年内顺利建设。就连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建筑“长城脚下的公社”,在被质疑“设计脱离生活”多年之后,于2006年内成功地被改建为饭店,开张迎客。这些都说明国人对新设计的态度正悄然发生的改变,充满创意的设计正以事实改变着人们的观念,让人们从以往的怀疑逐步走向宽容、接纳,承认新设计理念对生活改变的力量。

当然,2006年,设计的改变力量并不局限在建筑领域。5年以前靠着独特的、充满Apple风格外观设计拯救Apple公司的Ipod播放器在2006年发布了其第6代Ipod和第2代Ipod nano,其结果让很多人失望,因为从功能角度+新一代的Ipod几乎没有任何的改进,而且高价依旧,但其独特外观稍加改动又再次引爆热潮。到2006年,Ipod在全球销量超过T6800万部,牢牢占据美国MP3播放器70%以上的市场。今天,大家都说:“用apple,用ipod是一种文化。”实际上,在今天,人们对生活中设计元素的重视程度可能已远远超出了对产品本身功能的认同。“华而不实”其实没什么不可以。

同样的奇迹出现在手机领域。以超薄的设计理念畅销的MOTO V3手机在2006年,多次改款,比如换个颜色,比如推出“文身版V3”,在外观设计上做足功夫直接弥补了手机在功能上的日益落后,其直接效应是V3单一型号在2006年不仅没有停产,反而继续热销,全球销量突破5000万台。

于是,设计改变生活的力量并不遥远。看看我们住的城市,掏出我们的手机和MP3,你都会看到设计的存在,没错,这一切都出现在2006年。

超设计、反设计

2006年的9月-11月,上海绝对属于一个艺术的盛会——上海双年展。从街头招摇的海报到美术馆前冒雨购票的长队……每天高达6000张的出票量是市民艺术热情的佐证。

但这届的双年展却有一个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的主题“超设计(HyperDesign)”,来看双年展的观众也不见得认同这一主题。在本刊记者的采访中,不少人质疑这样的主题是对当前“创意产业”、“设计改变生活”的反动,会损害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国设计行业。

但主办方却并不这么认为,上海双年展的策展人说:“超设计的‘超’并不仅仅是超越,而是‘反设计’,是一种彻底的颠覆,反对设计领域内的实用主义等不好的倾向。”在主办方看来,功能主义的设计肯定不是好设计,日常生活层面强调的是一种实践,“住什么、用什么、穿什么 ”不要都被设计师设计好,而要亲自去实践,自己去设计,自己去DIY,这才是“超设计、反设计”的核心。

篇8:创意类纺织品设计调研报告

关键词:美术类非遗创意开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东北地区高校设计专业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进度较慢。我们看到项目申报集中于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的高校,如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美院、清华大学艺术美院、南昌大学艺术学院等,他们结合本土创意资源组织设计专业的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取得优异成果。东北地区艺术院校在此方面投入较少。结合东北地区本土创意资源特点,改变现状,探索出东北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快速发展的新途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东北地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特性与强大的开发优势。在当今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实力竞争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的时代,以本地区美术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这也是东北地区高校充分利用美术类非遗资源突出办学特色的契机。

探索以东北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创意资源的艺术设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东北地区高校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艺术学科中设计学与美术类非遗文化创意联系最为紧密。设计艺术中富于创造力的艺术构思、源于生活并引领生活的设计理念、利用物质的艺术表现技巧以及生产加工技术,共同构成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要素。当然,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仅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知识传授难以实现,必须在实践中启迪思维、训练技艺。特别是在本土原创文化资源的利用方面,学校更应为学生提供深入生活实践的机会。[1]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专业特点决定了其在美术类非遗创意人才培养中优势地位。2015年6月第三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中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认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制于设计转换环节的不足,丰富的文化资源难以得到开发利用,深厚的文化积淀难以形成产业链条,潜在的文化产品溢出效应难以达到充分的发挥,巨大的创客群体难以形成核心创新竞争力”。[2]各地非遗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得天独厚的活水源头,却没有被创新创业型人才充分利用。艺术院校在教学中缺乏对本土非遗资源的重视是原因之一。基于本土资源的创意开发探讨艺术设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以实现非遗资源的经济价值为课题目标,把东北地区特色非遗资源如赫哲族鱼皮工艺、鄂温克兽皮制作、满族剪纸等作为重要项目融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课改研究中,这应是目前东北地区高校首要面临的教学改革任务。

东北地区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巨大商机的创意资源,这些非遗创意资源如何融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呢?

首先,在课程内容方面,应增加美术类非遗相关课程,如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课程、北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音乐鉴赏课程,增强学生对非遗的关注与认知。并结合国内外美术类非遗创意开发经验与启示补充教材。一方面,切实做好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教学传承工作。另一方面,以东北地区美术类非遗为原创资源进行创意开发。

深入教学情境中把美术类非遗资源作为原创因子融入课程各环节中。在传统灌输教育方式外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如以东北地区非遗特色为对象的创意开发议题。在训练中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授课方式应变被动学习为互动学习、主动学习。在传授专业知识时,一方面重视理论探讨研究的过程,挖掘美术类非遗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内涵,在保持其艺术高度的同时进行创意设计。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活动环节,增加美术类非遗田野调查体验环节,参与市场调研,把握市场动向,接触新工艺、新材料。如《产品包装》课程中的“材料选择”一节,受非遗民间工艺多从自然取材的启示,尝试使用绿色生态材料。教师与非遗民间工艺的手工作坊传承认联系,结合课程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在专业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操作,并让学生承担每周包装选材的实际工作。学生根据企业要求,结合自己创意进行选材。单一的教学工作与实践指导还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需要,应将学生松散的课外实践活动纳入到教学中,如鼓励学生参加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民族手工艺展销会、历届非遗学术研讨会等。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意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重视课堂中非遗知识的实践转化,并将课后学生反馈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做好课程配置工作,创建配套设置以营造利用美术类非遗创业的文化氛围。挖掘美术类非遗中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的创造力与再造力,使其满足时代课程设置的需要。鼓励学生发掘美术类非遗创造的历史经验,如审美意象、符号元素、生活服务功能等,创造出为当代社会接受的文化产品。这样从根本上推动美术类非遗的创新传承,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从而改进旧有的教学模式,保障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一)通过以东北美术类非遗资源为依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实践研究,来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定期带领学生到非遗保护生态园、民族节庆展示园、遗存古址等地进行参观采访与义务服务,创建互动的学习环境、创造多元体验的学习途径,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与企业、政府部门、民间机构合作构建内外创业环境,在开放的视野下打造教学特色,整合教育资源,借鉴社会有利创业条件,以形成高校、社会互动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邀请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品牌企业成为教学实践合作单位,如本溪桥头石雕、铁岭王千石雕、通化松花砚雕、满族剪纸、大连庄河剪纸、满族刺绣等企业,这些企业深知非遗创意开发的实际症结,能够为课程训练指出明确的攻坚课题,并提供实践基地,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发挥创意潜力。

最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增加人力资本投入,聘请民间艺人为兼职教师。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团队进行美术类非遗创意研发等科研活动,建设担当创业实践导师的师资队伍。为实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教师应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积极探索的精神,应充当创业实践导师的角色。应对当前东北地区美术类非遗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全新的认识、重新组织课堂教学、重新编写教案。就设计课程而言,教师必须具备将东北地区美术类非遗品牌企业的真实项目融入课程的综合能力。如服装设计课程中“民族文化节特色服饰设计”,教师应寻找适合的企业项目与课程融合,之后带领学生团队与企业进行项目沟通和衔接,学生参与整个项目实施。从前期少数民族服饰历史、与小型服装作坊联络、市场调研、拟定特卖方案、多途径宣传、现场铺货,到销售、盘存、结算等各个环节,[3]教师应精心筹划,通过多次实践,学生才能变理论知识为实践经验,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快速提升。项目组织之初,教师应与少数民族服装加工企业各部门沟通,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的编写。

东北地区艺术院校应该利用本土非遗资源优势,实现艺术设计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些院校学生是美术类非遗的文化传承的后备军,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非遗高校传承,必然从根本上推动东北地区美术类非遗生产性保护与创意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并在美术类非遗传承方面形成东北地区高校整体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曹治,郭林森:《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商业现代化》,2010,12(632):228.

[2]袁媛,藤依舒:《文化资源的创意转化与产业激活——第三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会议综述》 [J].《现代传播》,2015(8):154.

上一篇:教师实习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地心游记读后感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