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通知

2024-05-04

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通知(共8篇)

篇1: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通知

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通知

号:鲁卫医发„2006‟19号

发布日期:2006-7-25

执行日期:2006-7-25

各市卫生局,大企业卫生处,省部属医疗机构:

近年来,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不断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为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卫生改革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医疗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态度、服务行为及医德医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还比较突出。为进一步倡导良好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我厅对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出以下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十条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改善服务态度,实行首问负责制。自觉遵守《山东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认真执行《山东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十大窗口服务规范》,挂牌上岗,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微笑服务。患者来院就医、咨询、投诉,首位接待人员要负责到底,属于本科室职责范围内、能够马上解决的,要立即给予答复;不能立即解决的,要讲明原委,并限时答复。非本科室职责范围的事宜,要将病人引导至责任科室。路遇患者咨询,医务人员要耐心解答,并将其正确引领到某科室或找到某人,直到对方满意。各医院均要制定符合实际的电话礼仪、接待患者、路遇患者、诊疗患者等服务用语和行为细则,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为患者就医提供温馨的全程服务。

二、简化就医流程,方便患者就诊。门诊设立导医服务台、便民门诊,增配轮椅、担架、便民服务车等设施,全天候运行。对老弱病残或其他需要帮助的患者实行全程导医服务;住院患者由导医人员帮助办理住院手续,引导至病房。门诊实行划价、收费、取药一站式服务,对急症患者提供检查、治疗、收费、取药、抢救“绿色通道”。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设臵公用电话、候诊椅、供水等服务设施,增加诊室,改善服务环境和就诊条件,做到一医一患一室,尊重和保护病人隐私。

三、加强医疗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加强急诊科建设,配强医疗、护理人员,配齐急救设备,保证及时接诊患者,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急诊留观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门、急诊及病房值班人员应具备独立执业资格,依法从业。门诊实行弹性排班制,医师单人每半天接诊一般不超过25人次。医师要耐心接诊,仔细检查,规范施治,首诊确诊率应在70%以上。认真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等核心医疗制度,严格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认真负责,因病施治,一丝不苟。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落实护理管理措施,打造护理服务品牌。认真贯彻《山东省护理事业2006-2010年发展规划》、《山东省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基本标准(试行)》和《山东省医院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细则(试行)》,结合实际制定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切实保障一线护士数量配臵到位,逐步做到护理队伍分层次按能力上岗。继续开展优质规范护理服务病房创建活动,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严格执行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履行职责,细致观察病情,规范技术操作,廉洁行医,诚信护理,为患者提供细致入微,关怀备至的护理服务,努力实现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质量零差错,护理技术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全力打造我省护理服务品牌。

五、切实加强医患沟通,保护患者合法权益。规范医患沟通的内容和形式,使患者熟悉自身病情、用药选择、诊疗程序、检查项目和收费标准。门诊、医技科室、病房要向患者发放“明白纸”,告知科室分布、服务流程、通行指引、收费清单等需患者知晓事项。各项辅助检查前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有专人保管检验单,防止丢失。各科室、区域标识、标牌、分布示意图醒目清晰。病人住院后,医护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向病人沟通情况,交待病情,进行健康宣教。尊重患者隐私,检查和治疗时应有屏障或遮挡设施,无关人员不得在场。医务人员对患者病历资料、病情、检查结果不得向外泄露。坚持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临床试验、药品试验、手术(包括术中变更手术方案)、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贵重药品使用或大额收费要履行告知义务。设立医疗服务随访热线,主动关心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各医院应通过工休座谈会、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网上沟通等多种形式征求群众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六、合理用药,控制医药费用。健全医院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通报制度、医师用药情况监控通报制度、医师合理用药评价通报制度,医疗机构每季度开展全面检查,检查结果要在醒目位臵张贴,通报内容应告知全院,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抄报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和我厅规定,制定实施本单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实施细则,切实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和要求,严格抗菌治疗前的标本送检及细菌药敏培养工作,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与管理制度,坚决避免乱用、滥用、盲目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提高病原微生物监测和细菌药敏试验水平,确保准确、快速出具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七、落实惠民措施,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二级以上医院均要开展惠民医疗服务,落实“六免两减”优惠措施,完善配套制度和运行系统,加强社会宣传公示,筹措医疗救助资金,促进惠民医疗服务形式、内容逐步改进,服务人群逐步扩展。积极采取措施缩短平均住院日,推行无节假日门诊、无节假日检查、无节假日手术。要逐步拓展门诊手术,能在门诊做的手术尽量不住院。平均住院日三级医院不得超过14天,二级医院不得超过10天。落实检验“一单通”制度,对省质评合格单位的检验、影像结果要予以认可。推进单病种质量控制和限价工作,努力控制医药费用涨幅,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八、强化医技和后勤保障,确保一线临床服务。门诊各科室及辅助检查科室,中午有值班人员连续服务。挂号、划价、收费、取药和有预约特殊检查项目的科室每日应提前上班。病理、检验、放射等科室设备满足工作要求,内部质控措施得力,诊断结果准确可靠,发送报告和结果及时。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检验、心电图、超声、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开始检查到出具结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急诊检查随到随查随出结果。放射科应具备基本条件,配备并使用安全防护装臵、辐射监测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对患者特别是儿童的防护,并设臵醒目标识。其他医技和后勤部门要主动服务到一线,为临床和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九、完善患者投诉和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医患纠纷。医院要设立患者投诉和处理的专门机构,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及时受理、处臵患方投诉,定期收集患者对医疗服务中的意见,及时改进。建立医疗纠纷排查和限时处理制度,一般纠纷处理时限不得超过10天。切实做到患者投诉有地点、处理有程序、结果有反馈、责任有落实。

十、大力弘扬正气,倡树良好医德医风。认真贯彻执行我厅印发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岗前教育和宣誓制度,对每年新进人员进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岗前教育,执业(助理)医师、药剂人员、执业护士实行岗前集中宣誓。强化对医务人员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广大医务人员要廉洁行医,文明服务,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杜绝商业贿赂,树立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是全省卫生系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文明行业建设的实际行动,是深化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力举措。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加大力度,紧紧围绕“倡导良好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关系”主题,简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落实惠民举措,增进医患沟通,全面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各市各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请及时报我厅医政处和中医局。

山东省卫生厅 二OO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山东省卫生厅

篇2: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监察、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水务)主管部门,能源行业管理部门,各铁路局,水利部各流域管理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国家重点项目(国务院或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项目)和省级重点项目(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确定的项目)建设,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和依法用地意识明显增强,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在2009年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有关土地执法检查中,发现部分地区的重点项目依然存在未报即用、未批先用、耕地占补平衡不落实、损害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重点项目用地服务和监管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依法用地意识

重点项目对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重点项目用地行为是否依法依规,对地方其他建设项目的用地行为和土地市场秩序具有很强的导向和示范作用。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面积大,用地报批工作量大、任务重。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做好用地报批的协调和指导,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单位要高度重视用地报批工作,树立依法用地意识,严格规范用地行为。

二、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服务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积极为重点项目提供用地服务和保障。新一轮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计划要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已通过用地预审并经有关部门审批、核准的重点项目,要提前介入,尽快开展用地报批前期工作,研究解决用地中存在的问题,按规定时限组织用地报批;对于急需开工建设的控制性工程,在确保被用地单位和被征地农民得到依法合理补偿的前提下,帮助申请办理先行用地手续。要优先安排已纳入补充耕地储备库的耕地用于重点项目占补平衡,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顺利报批。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与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研究和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完善网上办事系统,加强电子监管,建立重点项目用地审批快速通道,专窗受理、专人服务、专门标识,实行限时审批。加快推进并联审批制度,缩短重点项目审批周期;涉及需要相关部门提出审查意见的,要积极协调建立限时办结制度,必要时可建议当地政府协调解决。

三、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管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单位用地行为的监管,督促建设单位依法用地;要制订和落实行业发展政策,鼓励建设项目节约用地;对于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和产业政策占用土地的项目,不予核准或者审批。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要将征地补偿安置费用、耕地开垦费以及按规定应缴纳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费用纳入建设成本,足额列入投资概算。在动工建设前,要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在建设过程中,要监督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用途、面积、位置和范围使用土地。对建设单位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要及时督促纠正。建设单位要及时办理项目用地报批手续,落实各项经费预算。在用地报批中遇到困难,要及时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反映。未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四、严格执法监察和国家土地督察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要加大巡查力度,对重点项目违法用地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并及时报告本级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定期汇总并向国土资源部和省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抄报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对已发生的重点项目违法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法做出行政处罚,有关部门要严肃追究建设单位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建设单位非法占用土地、征地补偿安置不落实即强行占用土地、欠缴耕地开垦费等费用的,要依法处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人员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符合问责条件的要坚决实施问责。对典型的违法用地案件,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进行挂牌督办。经批准补办用地手续时,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征地补偿和收取有关规费。

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要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的监督检查。对重点项目违法问题要向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通报,督促其在规定期限内纠正整改。逾

期整改不到位的,要向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出整改意见书,要求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暂停受理重点项目所在地区的建设项目用地报件。违法用地情节和后果严重的,要报请国家土地总督察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期间,暂停该省(区、市)或者重点项目所在市、县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受理和审批。

五、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将非涉密的重点项目清单通过网站等媒体分期分批向社会公布。重点项目用地批准后,要及时通过部门网站、当地报刊等媒体将项目用地的批准机关和批准的用地位置、用地范围(四至)、土地面积、土地用途、供地方式等信息公开。办理供地手续后,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用地开发利用情况的跟踪管理,并定期公告项目单位履行用地合同和开发利用情况。对重点项目违法用地情况和查处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对典型违法用地案件要公开曝光,接受社会监督。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与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监察、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铁道、水利、能源等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和相互沟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重点项目建设立项、规划选址、规划许可、用地供需形势、环境影响评价、新上重点项目安排、动态监管、违法用地及整改查处等情况,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用地问题,共同改进和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服务和监管工作。探索建立建设单位用地信用等级库,对其承担的重点项目用地情况定期进行评价,建立“违法用地项目清单”,向投资、环保、行业主管等部门通报,建议在投资安排、建设项目环评、建设项目招投标等方面予以限制。

篇3: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通知

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市人民政府, 省政府有关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 现将《进一步加强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0月9日

进一步加强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及其行动计划, 落实《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 (2016-2017年) 》要求, 加强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 实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 以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为总目标,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 进一步强化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建立健全区域协同治污、联合执法、应急联动的工作机制, 突出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五大举措, 推进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一体化, 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同步改善, 打造成为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生态文明和谐区。

二、主要目标

省会城市群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等市 (以下简称7市)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到2017年,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比2013年改善35%左右。其中, 济南市细颗粒物 (PM2.5) 年均浓度达到70微克/立方米左右, 淄博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74微克/立方米左右, 泰安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59微克/立方米左右, 莱芜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67微克/立方米左右, 德州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85微克/立方米左右, 聊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85微克/立方米左右, 滨州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65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 省会城市群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比2013年改善50%左右。

三、重点措施

(一) 深入推动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

1. 严控煤炭消费总量。

7市要严格落实省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的通知》 (鲁发改环资[2015]791号) 要求, 明确阶段性和每年度煤炭减量目标, 争取2017年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任务;根据国家“十三五”能源“双控”工作要求, 到“十三五”末, 进一步降低煤炭消费总量水平,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使能源消费结构更加合理, 多能源供应体系更加完善。

2. 加快散煤综合治理。

7市要认真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的意见》 (鲁政办发[2016]16号) 要求, 借鉴先进经验, 抓紧出台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方案, 构建洁净型煤、兰炭等清洁煤炭供应体系, 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炉具的使用, 完善散煤替代奖补政策, 加强煤炭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 全力推进散煤综合治理。到2016年年底, 7市至少分别在1-2个县 (市、区) 开展散煤治理试点;到2017年, 7市基本建立市、县煤炭应急储备配送体系及覆盖乡镇的清洁煤供应网络, 并逐步延伸到村, 完成辖区散煤治理。

3. 严格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

7市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 逐步扩大禁燃区覆盖范围。到2017年, 7市城市建成区全部划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十三五”期间, 有条件的市逐步将禁燃区范围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和重点乡镇 (街道) 驻地。禁燃区内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炉窑、灶等燃烧设施 (除承担民生供暖的大型集中供热机组或锅炉外) , 应于2017年年底前全部改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到2020年, 7市主城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4. 加快燃煤锅炉淘汰 (改造) 。

7市要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和工业余热回收利用, 大力推进集中供热, 加快替代淘汰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 推进电能替代, 加快燃煤锅炉改造。2016年年底前, 7市要完成燃煤锅炉摸底排查, 其中济南市按计划完成建成区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2017年年底前, 7市要完成35蒸吨以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2018年6月底前, 7市要全面完成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城乡结合部和县城驻地全部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

5. 全面完成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

按照“淘汰一批、规范一批、完善一批”的思路, 7市要在2016年11月底前, 全面完成环保违规项目清理整顿工作。对逾期未完成清理整顿的项目单位, 一律停止生产。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坚决遏制新出现环保违规项目。

6. 加快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结合生态红线划定和主体功能区划, 7市要在2016年年底前完成“核心控制区、重点控制区、一般控制区”三类区域划分, 实施差别化准入政策和排放标准, 倒逼行业转型升级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7市要制定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计划, 力争2017年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搬迁改造任务。其中, 济南市要按照“搬迁一批、改造一批、腾退一批”的工作思路, 推进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淄博市要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及周边全部建陶企业的搬迁改造, 实现建陶行业统一制气、统一制粉、统一废弃物处理。

(二) 工业污染综合治理。

1. 加快推进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根据国家要求, 济南、淄博、德州、聊城、滨州5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物传输通道城市, 要先行一步, 在2016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 (除2017年10月前实施改燃关停的外) 超低排放改造;泰安、莱芜2市要加快进度, 在2017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2017年年底前, 力争完成1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省会城市群区域率先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2. 深化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治理。

结合钢铁行业产业结构调整, 以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标杆, 全面实施钢铁行业环保治理提标改造。烧结机机头及竖炉实行烟气脱硫及颗粒物深度治理, 2016年年底前, 钢铁企业烧结机全部完成烟气脱硫和颗粒物深度治理, 到2017年6月底前, 钢铁企业竖炉全部完成烟气脱硫和颗粒物深度治理;对高炉出铁场实行封闭改造, 转炉车间建设三次烟气除尘系统, 省会城市群区域钢铁企业生产废气污染物排放水平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 》 (HJ/T189-2006) 一级水平。以2017年1月1日落实全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第三时段) 为契机, 7市要组织钢铁、焦化、石化、建材、火电、燃煤锅炉等重点行业和各类炉窑完成二氧化硫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结合产业实际, 以钢铁、焦化、建陶、玻璃、砖瓦、石化、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为重点, 在建设脱硝示范工程的基础上, 全面配套或改造升级脱硝设施;加强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粉尘治理, 全部配套高效除尘设施, 原材料和产品贮存、输送、装卸等环节采取密闭封闭等抑尘措施。

3. 加强重点时段工业污染控制。

加强工业企业生产调控, 每年11月至次年1月, 济南、淄博、德州、聊城、滨州5市水泥、铸造、砖瓦窑行业, 除承担居民供暖、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危险废物等保民生任务的生产线外, 全部停产;对燃煤发电机组 (含自备电厂) 未达到超低排放标准限值的, 除承担居民供暖任务的机组外, 全部停产;钢铁行业根据污染排放绩效水平进行排序, 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实行停产;玻璃行业生产燃料全部更换为天然气、集中供应的煤制天然气或电等清洁能源。7市要抓住冬春季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时期, 因地制宜组织制定重点行业冬春季节减排方案, 通过合理调整生产周期、安排集中检修等措施, 减少敏感时期污染物排放。结合重污染天气应对, 组织重点企业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方案, 落实最严格的限排限产停产措施, 进一步降低冬春季节污染物排放对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的影响。

4. 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摸底调查, 编制重点行业排放源清单, 2017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加油站、储油库三级油气回收改造, 新建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同步配套建设油气回收设施。要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企业集中度较高的工业园区, 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防治试点, 探索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研究推广治理技术、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并在试点的基础上拓展治理范围, 力争到2017年6月底前率先完成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2017年年底前完成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三) 扬尘污染综合整治。

1. 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

7市要严格落实《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省政府令第248号) , 加强城市扬尘污染防控。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管理, 将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情况纳入建筑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建立扬尘污染防治与建筑市场诚信挂钩联动机制, 并将土石方开挖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对不能按照要求落实扬尘治理措施的一律不允许开工。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整治, 2016年年底前规模以上施工工地全部安装视频监控, 做到现场围挡、路面硬化、物料苫盖、洒水喷淋、密闭运输和车辆清洗6个百分百, 对不全面落实扬尘防治措施的, 在建项目一律停工整改, 新建项目一律不予批准;2017年年底前, 土石方工程要全部配备扬尘防治措施, 并安装喷淋设施或配备雾炮。加强渣土运输管理, 渣土运输车辆全部安装密闭装置和卫星定位系统并确保正常使用, 对不符合要求上路行驶的, 一经查处即取消营运资格;严厉打击非法营运渣土车, 一经发现即依法从严处理, 并追究委托处置单位的责任。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 实现城市快速路和主次干道的机扫洒水“全覆盖”。以施工工地周边道路和渣土运输路线为重点, 明确保洁责任, 严格监督管理。

2. 强化堆 (料) 场规范化管理。

城市建成区内大型堆 (料) 场、混凝土搅拌站和拌合站, 要全部建成密闭贮存和传送设施;其他堆 (料) 场要配备围挡、覆盖、喷淋等防风抑尘设施。大力推广绿色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 原料装卸、堆放及物料传输等环节全部采取料仓加篷等抑尘措施, 坚决打击和取缔无资质混凝土搅拌站。

3. 强化低空面源污染控制。

以城市建成区及周边为重点, 开展低空面源污染整治, 加强餐饮油烟、秸秆焚烧、露天采矿等综合治理。全面禁止秸秆、枯枝落叶、垃圾等废弃物露天焚烧;2016年年底前城市建成区的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全部安装并使用高效油烟净化设施, 全面取缔露天烧烤, 实现“集中布局、进店经营”;2017年6月底前, 全面关闭城乡结合部露天开采矿山。

4. 加快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

加快制定实施生态红线保护制度, 确定最低限度的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和覆盖率, 做到生态功能不降低、绿地面积不减少。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布局, 在城市不同功能区之间, 建设绿色生态屏障。规范完善工业企业厂区及周边绿化, 实现生产项目与绿色生态隔离带同步建设。建立裸露土地绿化长效机制, 推进城市公共部位、道路两侧、临时闲置土地等裸露土地绿化。搞好城市周边裸露山体绿化, 加快国土绿化和受损生态环境修复。

(四) 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控。

1. 加强机动车排气监管。

7市要加强机动车排气的污染防治, 严格机动车环保检测。有条件的地区, 建设机动车排气遥感检测系统, 加强对高污染机动车特别是重型柴油车环境监管, 在货运车、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运车、旅游车等车辆集中停放地、维修地定期组织开展监督抽测, 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倒逼高污染车辆淘汰。加强环保检验机构监管, 持续开展监督性监测, 严格日常抽检和比对检测, 依法严肃查处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采取有效措施, 加快推进老旧车淘汰工作。

2. 加快油品质量升级。

7市要如期完成油品升级任务, 从2017年7月1日起, 加油站供应的普通柴油全部达到国Ⅳ标准;从2018年1月1日起, 加油站供应的普通柴油全部达到国Ⅴ标准。切实加强油品监管, 定期开展成品油监管专项检查, 加大对炼化企业和加油站的抽检频次, 实现年度检测全覆盖, 依法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油品的行为。

3. 建立健全绿色出行体系。

坚持公交先行, 着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智能交通体系完备的城市出行系统。济南市要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加快建设进度;淄博市要尽快启动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 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其他城市也要结合实际, 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长期规划。创新绿色出行模式, 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 规划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2020年年底前, 7市基本建成覆盖城区的绿色出行体系。

四、联防联控机制

(一) 完善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7市要按照“定期会商、责任共担、联动执法、共防共治”的思路, 健全完善协同治污、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深化协同治污机制, 针对区域共性污染问题, 协同开展污染治理, 实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同步改善;深化联合执法机制, 开展交叉检查和行政边界区域的执法联动, 逐步将检查范围从工业污染治理拓展到油品煤质监管、机动车排气管控、秸秆焚烧等领域;深化应急联动机制, 实行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信息共享, 统一预警分级, 统一响应措施。针对长时间大范围的重污染过程, 提前预警、区域联动, 共同实施最高一级应急减排措施, 减轻重污染天气带来的危害。

(二) 健全省会城市群环境监管机制。

7市要率先建立市、县、乡三级环境监管网格, 并逐步向村级延伸。要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的运行机制, 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单位、到岗位, 推进监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实现环境监管执法全覆盖。要建立基于网格的大气污染源清单, 逐一制定限期治理方案, 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明晰监管和治污责任, 抓好督办落实。要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 加快建立基于网格的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逐步延伸到各县 (市、区) 和重点乡镇, 分清责任, 精准治污。要加强排污许可证监管, 组织对7市火电企业及济南、淄博、德州、聊城、滨州5市钢铁、水泥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 并严格依证管理。要严格“高架源”环境管理, 济南、淄博、德州、聊城、滨州5市所有“高架源”企业排放烟囱安装在线监测并实现四级联网, 排放信息向社会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

(三) 深化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

7市要按照要求及时组织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修编工作, 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统一预警及响应级别, 统一应急减排措施。进一步加强预报预警能力建设, 做好重污染天气过程的趋势研究和潜势分析, 切实提高预报预警信息的准确性。编制发布辖区内重点行业和“高架源”限排限产停产企业清单, 组织相关企业制定应急响应减排方案, 将减排措施落实到具体企业、具体工艺、具体设备和具体人员。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台账管理和备案督查制度, 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的督导检查, 严格落实工业企业限排限产停产、城市扬尘污染综合防控、机动车限行等应急减排措施, 及时开展应急效果评估, 不断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和水平。

五、保障体系

(一) 加强组织领导。

7市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关于党委、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分工, 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环保责任。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 落实治污责任, 定期开展工作督导和专项检查, 及时进行总结评估。7市要结合《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二期行动计划 (2016-2017年) 》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 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 层层分解治污任务。省政府将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省级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 对工作进展缓慢、环境质量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的进行预警通报、区域限批和行政约谈, 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导致未完成重点任务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严肃问责。

(二) 完善政策保障。

强化行政调控, 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污染行业搬迁改造、重点行业错峰生产等方面, 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 严格措施落实。运用价格杠杆促进治污减排, 对挥发性有机物开征排污费, 对超低排放和错峰生产企业实行差别化排污费征收, 落实峰谷电价、阶梯电价等差别化电价政策, 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完善以奖代补激励政策, 落实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 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环保电价加价、增加发电小时数、政府收购排污权等激励政策, 研究制定散煤治理、电能替代等奖补政策。加大对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支持力度, 对绿动力提升工程、超低排放等重点领域进行倾斜, 拓宽融资渠道,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的资金支持。引导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推行政府与社会合作 (PPP) 模式。

(三) 完善多元共治体系。

篇4: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通知

一、加强对境外影视剧引进立项和审批管理

(一)总局每年分兩次受理各引进单位的立项申请。受理时间为每年1月和7月的1日至10日。各引进单位在立项申请时,应认真填写《引进剧立项规划申报表》,并报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初审后报总局审批。

(二)立项通过的境外影视剧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总局报审,按规定提交引进合同(中外文)、版权证明(中外文)、供片机构资质证明等材料,认真填写《引进境外影视剧申请表》,并报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初审后报总局审批。

(三)为提高引进节目质量,扩大高清节目源,应优先引进高清版本的境外影视剧;引进境外影视剧的长度原则上控制在50集以内。

(四)各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认真履行初审的管理职责,严格把握导向和格调,从立项环节开始加强对题材和内容的审查,不得引进涉案题材和含有暴力低俗内容的境外影视剧。

(五)境外影视剧列入立项规划后因故不能报审或报审后内容未能通过的,可在规定时间内更换同一产地、同一题材的节目一次。

二、加强引进剧续约后再次发行的审批管理

(一)经总局批准引进的境外影视剧在《电视剧发行许可证》过期后,由具有引进资格的单位重新与版权方签署引进合同和版权授权书,经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总局批准,方可再次发行。

(二)申报续约后再次引进的境外影视剧应按规定提交引进合同(中外文)、版权证明(中外文)、供片机构的资质证明等材料,认真填写《续约引进境外影视剧申请表》,报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审批。各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对内容重新进行审查,并出具内容审查同意书,报总局审批。

(三)总局根据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上报的续约引进申请和内容审查意见,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集中审批。对批准再次发行的境外影视剧,重新颁发《电视剧发行许可证》。

三、加强引进剧播出管理

(一)各级播出机构要严格按照总局规定,在播出境外影视剧时认真审核相关手续和批准文件,并在片头标明发行许可证编号。

(二)境外影视剧不得在黄金时段(19:00-22:00)播出。各电视频道每天播出的境外影视剧,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影视剧总播出时间的百分之二十五。

(三)各级电视台申报并获得总局批准引进的境外影视剧必须在本台首播,首播之后才可以再次发行在其他电视频道播出。

(四)各电视频道不得以栏目短剧或介绍境外影视剧的形式变相完整播出未经广电总局审批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境外影视剧。每期栏目中插播境外影视剧的时长不得超过3分钟,累计使用境外影视剧片段的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介绍境外影视剧的资讯类栏目,使用境外影视剧片段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

(五)进一步加强境外影视剧播出国别比例的管理,避免个别电视频道在一段时期内集中播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境外影视剧。

(六)各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各级电视频道播出境外影视剧的监管,加大对违规频道的处罚力度。如发现违规情况,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对违规播出机构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对未整改或整改完成后180日内再次出现违规播出行为的机构下发《违规处理决定书》,同时予以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的,由总局下发《违规处理决定书》,并予以全国通报批评。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境外影视剧引进和播出管理的通知》(广发社字〔1995〕547号)和《关于加强地方电视台重播境外电视剧管理的通知》(广发社字〔1999〕489号)同时废止。

篇5: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科学城卫生局,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的要求,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以下简称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工作的管理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四川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提高对加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监管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履职意识,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促进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加强能力建设,规范技术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二、加强监督管理。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实施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促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一)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的评审过程的监督检查。属于省级审批的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自行组织专家进行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前,必须向省卫生厅提出评审会现场监督的申请(包括建设项目名称、专家人员名单、评审会时间等),经审查同意后,卫生厅派出监督员参加评审会并监督评审过程。

(二)加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行政审查。申请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应满足《四川省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审批工作程序》(川卫办发〔2006〕309号)文件的要求,其中,两名主检医师必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分别从事内科、公共卫生专业,并经过相应的进修培训合格。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应当是从事职业卫生或放射卫生专业的技术人员。

(三)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加快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证工作的通知》(川卫办发〔2005〕360号),在组织对本辖区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现场技术考核3日前通报省卫生厅,必要时由省卫生厅派出人员对考核进行现场监督和指导。

三、提高服务质量。督促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应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依法、依程序、依标准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规范服务行为,优质、高效地开展职业卫生服务,为劳动者、用人单位提供客观、科学、便捷的人文服务,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四、实行校验制度。实施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资质校验是加强监管的重要措施,是促进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增强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每年对本级所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职业病诊断和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实施年校验。各地要将校验不合格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名单报省卫生厅审查,由省卫生厅依法取消其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资质。

篇6: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通知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客运安全工作的通知

(交运发〔2010〕2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客运安全工作,坚决遏制和防范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35号)的要求,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工作格局。要明确管理职责,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合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要以遏制群死群伤事故为目标,以落实客运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为主线,以强化企业对营运客车和驾驶员动态监控为重点,坚持源头管理与路面管控并重,切实增强安全管理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构建道路客运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努力促进安全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全面提升道路客运安全工作水平。

二、加强营运驾驶员安全管理

(一)严把大中型客车驾驶员培训关、考试关和发证关。交通运输、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驾驶员培训、考试制度。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驾校管理,提高驾驶员培训质量。对申请办理从业资格证的,必须经培训合格,凭结业证书申请办理。公安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考试程序,严格考试标准。凡客运车辆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且负有主要责任的,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对驾驶员培训、考试和发证过程进行责任倒查,把培训、考试记录作为责任倒查的重点和依据。

(二)加强对违法驾驶员的管理。公安部门要建立驾驶员交通违法、肇事信息记录查询平台,逐步向社会提供客运驾驶员的交通违法行为及交通事故查询服务。对驾驶客运车辆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严重违法行为,在交通违法记分周期内记满12分,多次违法记录未及时处理的客运驾驶员,公安部门要抄送运输企业,告知其通知相关客运驾驶员到公安机关接受处理,并通报交通运输部门;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客运企业对其进行教育处理,情节严重的应调离驾驶岗位。对机动车驾驶证被公安部门注销或者吊销的,由交通运输部门依法吊销其从业资格。从业资格证被吊销的,三年内不得重新参加从业资格考试。

(三)加强营运驾驶员诚信考核。交通运输部门要将营运驾驶员在道路运输活动中的安全行车、遵守法规等情况作为诚信考核的重要指标,进一步推进营运驾驶员诚信考核工作,督促营运驾驶员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实守信、文明从业,稳步提升营运驾驶员队伍整体素质。

三、加强营运客车安全工作

(一)严格营运客车登记和安全检验。公安部门要严格客车登记制度,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不得办理注册登记。要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对营运客车安全检验工作的监督,严把营运客车安全检验关。

(二)严格营运客车市场准入制度。交通运输部门要强化营运客车市场准入管理,严禁没有达到营运客车等级评定标准的车辆或技术性能不合格的车辆参与营运。对发现使用未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客车从事营运的,要立即停驶,并责令客运企业限期整改。

四、落实客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客运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客运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部门要监督客运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严格追究责任。

(一)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客运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组织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工作人员,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加强对安全工作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和安全生产例会,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客运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化和长效化。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采用安全统筹行业互助形式,提高企业安全工作和抗风险的能力。

(二)严格驾驶员的聘用和管理。客运企业要严把驾驶员的聘用关,当面审查驾驶员的驾驶证件、从业资格和驾驶经历,并与符合条件的驾驶员签订聘用合同。要定期严格组织驾驶员参加安全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要经常通过信息查询平台查询驾驶员的违法和事故信息,对查询到的驾驶员违法和事故信息以及收到的公安部门抄送的驾驶员严重违法信息,要及时对违法驾驶员进行教育和处理。

(三)加强营运客车技术管理。客运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车辆日常安全检查、维护制度,落实专人负责车辆安全工作,对车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二级维护,并记入车辆技术档案。承担客运车辆二级维护作业的机动车维修企业应当建立车辆维修档案,并在核定的经营范围内,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认真执行客运车辆二级维护作业,不得漏项和减项。

(四)强化汽车客运站安全管理。汽车客运站要认真履行安全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配备安全检查人员,严格落实“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安全工作制度。

(五)严格市场准入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要围绕“三关一监督”的安全工作职责,把客运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作为完善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将企业安全生产动态考核结果与企业的行政许可、线路招投标和质量信誉考核挂钩,把安全生产与企业生存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六)加强安全监督检查。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客运企业的安全监管,督促客运企业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客运企业,要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整改仍不达标的,坚决吊销相应的经营范围。对因负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道路交通事故的,所属客运企业1年内不得新增客运班线(旅游企业1年内不得新增车辆);1年内发生两次及以上死亡3至9人道路交通事故的,或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所属客运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客运班线(旅游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车辆)。

五、加强农村客运安全工作

(一)完善农村客运安全监管机制。针对农村地区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的实际,各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要主动提请地方政府明确由乡(镇)政府实施农村客运安全监督管理,实行“县管、乡包、村落实”的政策,并指导和督促乡镇政府落实道路运输安全机构、人员和经费,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二)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交通运输部门要对通客车的农村公路,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危险路段上,逐步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或安保设施。

(三)加强对三轮车、低速货车和拖拉机的安全工作。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道路运行秩序管理,严禁客车超员载客,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

六、严格客运车辆道路通行管理

(一)加强道路通行秩序管理。公安部门要加强客运车辆道路通行秩序管理,严格查处客运车辆超员、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

(二)严格夜间通行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格客运线路审批,对夜间途经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含)以下山区公路,不得批准客运班线。公安部门在道路执法中发现客运班线夜间途经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及以下山区公路的,要禁止通行,并及时通报交通运输部门,由交通运输部门督促客运企业合理调整客运班线的发车时间。

(三)防止疲劳驾驶。客运车辆每日运行里程超过400公里(高速公路直达客运超过600公里)的,客运企业应当配备两名以上驾驶员。驾驶员连续驾驶不得超过4小时,或者24小时内累计驾驶不得超过8小时。客运企业要制定更加严格的防止疲劳驾驶措施,创造条件安排长途驾驶员落地休息。

(四)强化客车运营管理。客运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客车运营管理。班线客车要严格按照许可的线路、班次、站点运行,在规定的途经站点上下旅客,不得站外上客或揽客。客运包车不得搭乘合同外的旅客,严禁客运包车途中上客。

七、推进车辆运行动态监管工作

(一)规范行车记录装置安装工作。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必须依法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记录仪(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应视同行驶记录仪)。凡未安装的,交通运输部门不予核发道路运输证,公安部门不予通过定期审验。对已经安装卫星定位装置的车辆,应逐步增加行驶记录功能。交通运输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卫星定位监控平台、终端及数据交换标准。

(二)建立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交通运输部门要建立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行联网,并向公安、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免费开放,为政府有关部门和运输企业加强动态监控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三)实施联合监管。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动态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监控手段,依据法定职责,实施联合监管。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运输企业安装并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利用动态监控手段加强对运输市场秩序管理;公安部门要利用交通运输部门提供的动态监控手段,加强对客运车辆行驶速度、连续驾驶时间等运行情况的检查,严格查处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安全监管部门要利用动态监控手段,做好应急指挥及事故处置工作。

(四)落实客运企业监控主体责任。客运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卫星定位装置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卫星定位装置正常使用。要充分运用卫星定位监控手段加强对所属车辆和驾驶员的日常监督,保持车辆在线时间,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力度。

八、加强事故责任调查处理

(一)建立重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联动机制。各级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重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联动机制,共同调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共同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共同研究提出预防事故的措施。

(二)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安全监管、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要按照事故调查“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依法对屡次发生超速、超员等违法违章、发生交通事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客运企业及其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及行政处罚。客运企业因未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对企业及主要负责人予以处罚。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责任事故的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撤销职务或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撤销职务的,在5年之内不得担任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6个月内发生两次及以上一次死亡3人以上,且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事故的企业,公安部门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责令消除安全隐患;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责令企业停业整顿;经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交通运输部门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者吊销相应的经营范围。

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篇7: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通知

济稳健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泰政办发〔2009〕6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市属及以上驻泰有关单位:

泰安银监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支持泰安经济稳健发展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

二OO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泰安银监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

支持泰安经济稳健发展的意见

为落实好中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推动泰安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1、重点保证中央和地方重点投资建设项目配套资金需求。积极关注中央投资项目建设情况,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的沟通协商,高效、扎实地做好信贷审查和信贷资金拨付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所需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根据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项目进度,对京沪高铁泰安段、东(都)平(邑)铁路、聊泰铁路、104国道改线、济南至泰安轻轨、京杭运河东平段、宁磁快速通道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满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2、支持优势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煤炭工业、汽车工业、输变电设备工业、非金属新材料工业、化工工业、食品工业、纺织服装工业、新能源产业八大优势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强银企沟通,搞好项目对接评估,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确保骨干企业贷款规模不减少,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合理资金需求有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不断档,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产业结构升级和行业振兴发展。

3、加大县域经济支持力度。按照 “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要求,各大型银行分行要积极采取机构升格、人员调配和提高信贷授权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县域分支机构的支持力度;泰山银行要继续向县域延伸分支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存贷比,加大对县域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邮政储蓄银行要在扎实推进改革的基础上,加大对县域经济资金回补力度。

4、加大“三农”信贷支持力度。鼓励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支农方式,做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林权抵押、质押贷款、家电汽车下乡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民工返乡补贴、农村青年创业补贴等金融服务工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加强对农户和农村小企业的信贷服务,确保涉农信贷投入增量不低于上年水平,增幅不低于各项贷款水平。中国农业银行要以“三农”事业部改革为契机,探索完善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和途径,确保今年“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长水平。邮政储蓄银行要在总结经验和建立专业化队伍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开办小额信贷业务的网点范围和业务量。农业发展银行要在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5、努力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小企业贷款管理“六项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设立灵活多样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部门或柜台。大型银行分支机构要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与服务机制。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打造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特色支行”和“专营支行”,覆盖面在3-5年内力争达到60%以上。推进银、担、企合作,积极创建中小企业“一站式”融资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完成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年增长不低于30%的目标。

6、强化就业民生工程服务。切实做好对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残疾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就业人群的金融支持帮扶工作。鼓励创新信贷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加大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7、支持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繁荣发展。大力支持旅游大项目建设和重点旅游设施工程建设,促进全市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继续支持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重点围绕现代物流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商务服务业等服务产业和全市10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30个服务业重点企业,提供符合需求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二、着力推进地方金融法人机构改革,完善银行业服务体系

8、加快推进泰安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步伐。推动泰安市商业银行更名为“泰山银行”,加快消化历史包袱、尽快增资扩股,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转变经营思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品牌建设,实现自身发展与推进全市经济建设双赢。

9、努力建设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认真落实辖区农信社银行化改革三年规划;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努力提高投资股和法人股占比,提高抵御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银行建设;推动市区两家农村信用联社开展

重组整合工作,努力向组建市区农村商业银行方向迈进;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到2011年底前,基本实现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合理布局的目标。

10、抓好监管创新。年内组建“泰安市银行业联合会”,推动全市银团贷款和准银团贷款业务开展,做好银行业维权工作,受理行业投诉,促进行业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同业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共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三、加强风险管控,增强银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1、强化信贷管理。严格遵守国家信贷政策,完善授信管理措施,做好贷款“三查”,提升信贷管理精细化水平。关注项目资本金不实或不足风险、票据融资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和信贷集中度风险等重点风险,在抓好信贷资产质量基础上,持续推进不良贷款压降工作,确保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下降”及其他银行业机构“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控制不良贷款反弹”的目标。

12、坚守风险底线。严格执行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不高于15%和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不高于10%的规定;严格执行资本充足率规定,防范信贷的盲目扩张和流动性风险;严格执行银行承兑汇票必须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规定;严禁对生产性项目发放任何变相的搭桥贷款,对非生产性项目发起人或股东发放搭桥贷款要执行规定条件;严禁项目贷款借新还旧;严禁叙做“打捆”贷款;严防 “假首付”、“假按揭”、“假资本金”房地产贷款风险。

篇8: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通知

(1)在岗人员少。

5月14日总队通报了全省消防部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招收情况。全省应在岗2865人,现有961人,完成率仅33.5%,泉州支队2013年底应在岗591人,现有298人,完成率50.4%。

(2)队伍不稳定。

目前,政府专职消防员工作时间长的有6~7年,工作时间短的数日便离开部队。受队员的文化水平、思想认识和工作动机的影响,加上部队各级管理干部在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管理方式方法上的差异,以及现役战士与非现役队员相处的摩擦等因素,致使政府专职消防员队伍不稳定,解除合同率偏高。

(3)作用不明显。

自2003年招收第一批政府专职消防员以来,政府专职消防员能够安心部队工作,钻研业务工作,成为骨干的屈指可数。而他们在消防部队的角色,更多的是充当消防部队的“临时工”,火场上的“水带工”,生活中的“环卫工”,未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没有达到大幅提升部队作战水平的目标。

2 消防部队政府专职消防员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从政府层面来看:

一是规章机制不健全。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文件和规定,但在涉及到用工制度、工资福利、医疗保险、退役安置等事项尚未形成统一、完备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在一些具体操作环节仍然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经费保障不到位。由于消防部队工作的特殊性,必须每天24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政府专职消防员也不例外。政府专职消防员与现役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同执勤,执勤任务繁重、训练强度较大,而相关的保障却未能及时跟上,与兄弟单位政府专职人员福利待遇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2)从部队层面来看:

一是激励和考评机制不健全。二是基层单位住宿设施无法满足“十二五”规划的人数要求。

(3)从队员层面来看:

一是家庭因素的困扰。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社会上招的这些政府专职消防员都将面临着成家、照顾爱人孩子的问题。然而,当前政府专职消防员工资仅能维持个人生活保障,加之24小时在岗在位的执勤模式,致使他们没有充足的私人空间去陪伴、照顾家人。二是工作动机不端正。部分政府专职消防员对消防工作的性质不了解,没有真正认识到消防部队“赴汤蹈火为人民,恪尽职守保平安”奉献精神,他们融入部队后,面对军事化的管理,从事高度紧张和繁忙危险的执勤训练工作,总感觉自己为消防事业的贡献和实际得到的不成正比,他们心中难免会产生失落感,从而影响到政府专职消防员的稳定和管理。

3 加强和改进政府专职消防员管理的几点建议

(1)积极争取人员编制保障。

要积极学习借鉴河北省保定市将专职消防员纳入政府人事计划统一管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登记备案的做法,借鉴龙岩连城县、长汀县和漳平县等将消防文员、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岗位部分纳入地方政府事业岗位编制的先进经验,协调地方党委和政府,解决政府专职消防员的出路问题。比如,可将政府专职队中队干部(中队长、指导员、副中队长)办理进编手续,其余队员占编不进编,中队干部采取“定岗不定人”的方法,只有在岗人员,才能享受事业编制待遇。

(2)努力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目前,泉州市消防部队基层单位合同员经费人均每年4.5万,月平均可达3750元,但扣除伙食费、保险费、被服费等实际到手的工资只有1500元左右,这样的工资标准对于社会青年基本没有吸引力。面对工资低招不到人和当前要求政府大辐度提高政府专职消防员工资有难度的情况下,建议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确保专款专用,发挥有限经费的最大效益。另一方面,要积极贯彻落实财政部《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突出政府专职消防员职业危险性高和24小时执勤的职业特点,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请地方政府提高专职消防队员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

(3)规范队伍执勤训练管理。

一是开展针对性教育。要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水源道路熟悉、体能技能训练上,适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战训业务知识、队伍安全管理教育。二是完善量化管理制度。采取加分与扣分相结合的方式,对政府专职消防员进行量化考核,设置日常量化管理、学习训练考核、群众民主评议、中队干部评议、大队领导评议五个方面的内容,每月对政府专职消防员的综合履职、现实表现进行考核,对考核成绩在85分以上的人员发放考核奖金,对60分以下的人员,视情给予扣除日常量化管理考核奖金、岗位补贴、等级补贴直至撤职、降级、辞退等处理。三是建立级别考核机制。首先,要进行分级定岗。一线政府专职消防员根据体能、技能和器材装备熟悉等考评标准要求,由低向高按比例划分“一、二、三、四、五”5个等级,每个级别的人数按照“橄榄球式”队伍结构来划分比例,中队队伍结构为一级6人,二级8人,三级6人,四级2人,五级2人,避免“塔式”结构和“锥式”结构产生的“不稳定”的情况;在中队设置队长、班长、驾驶员、战斗员四个岗位,其中队长、班长岗位必须达到三级以上级别。其次,要实行首任考核定级制。新入职政府专职消防员,可根据自身实力申请考评岗位等级,考评合格者给予定级,改变以往初次分配等级“一刀切”的陈旧模式,做到“量才使用,人级匹配”。最后,要实行在岗考核调级制。对政府专职消防员实行“周测试、月考核、季评定调级”;每季度成绩评定分保级不达标、保级达标未晋级、保级达标并晋级三类,按成绩先后进行排序,等级额满自动调入下一级,通过引入能上庸下的竞争机制,营造政府专职消防队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4)改革创新队员休息模式。

当前,泉州准备在实施本地化征招的两支政府专职消防队伍中试运行“三班两运转”,三班两运转是指将一支队伍分三份,保持三分之二的力量在队,日间训练操课,夜间在队休息,24小时值班备勤,还有三分之一的力量可以离队休息,即队员在队工作两天,回家休息一天。在不能完全实现本地化征招的其他队伍准备试行探索建立确保三分之二力量在队,在专职队负责人主持下的队员协商轮休制,即在确保队员周期性总出勤率达标的前提下,预先排出休假和执勤人员计划的方式。这样既确保了值班备勤力量充足,又满足了队员休息休假需求。

(5)丰富专职队员征招渠道。

上一篇:等高线地形图上课下一篇:毛概简答论述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