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交通安全知识

2024-05-06

自行车交通安全知识(精选8篇)

篇1:自行车交通安全知识

自行车交通安全知识

(一)做好自行车车况检查

要保障自行车骑乘安全,首先必须对自行车的车况进行严格的检查,消除自行车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

要检查车座的固定状况,防止车座松懈;检查车把与前轮是否为直角,车把转动是否灵活;检查前后车闸是否灵敏;检查车铃是否响亮,安装位置是否合适;检查轮胎的充气量是否合适,夏天充气不能太足以防轮胎爆裂;检查自行车各部分的润滑状况,包括车把、前轴、中轴、后轴及后轴的飞轮,及时消除不正常的声响和转动故障等,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自行车行车准则

要对骑车上学的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能够充分遵循自行车的有关行驶规则。

骑车时双手不能脱离车把,手持其他物件或攀扶其他车辆,不能为了省力而牵引车辆。

在转弯之前要减速慢行,注意观察前后的交通状况,向身后的车辆、行人伸手示意,不要突然猛拐。

超越前面自行车时,不能妨碍其他骑乘人的正常行驶。在交通拥挤时,不要超车。

在经过陡坡、横过四车道以上公路以及车闸失效时,要下车推行。严禁扶身、牵手并行骑车或者互相追逐嬉戏、走曲绕路径等。

骑自行车的人应坚持靠右侧行驶,除非特殊情况,不要违反此项规则。不满12岁的少年儿童不宜骑自行车。

骑自行车时要随时保持警惕,不仅要自己不违章、不冒险,还要防止机动车辆、其他非机动车或行人的违章行为导致自己发生交通事故。由于公共汽车或其他车辆在停车前都要驶入慢车道,有时也会发生机动车失控闯入慢车道的情况,因此在慢车道骑自行车时,要十分注意避让驶入慢车道的机动车。

骑自行车从停着的汽车傍边通过时,要十分留神,要降低车速,防止车门突然打开而被撞倒的危险发生。

另外,骑自行车时要注意避让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工程救险车、救护车,一定不要与这些特种车辆争道抢行。

(三)过马路时要下车,应走人行横道。

要学会估测来车与自己之间的安全距离,当车辆正在行驶时,你与来车距离15米时不能抢道,25米以上才较安全。公路上骑车,千万不要抓住正在行驶的机动车,以免车速过快、不稳而摔倒,或因机动车突然刹车而被撞伤。

篇2:自行车交通安全知识

骑自行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骑自行车外出比起走路,不安全的因素增加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下: 1.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车闸、车铃是否灵敏、正常,尤其重要。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逆行;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提前减慢速度,看清四周情况,以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

3.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不闯红灯,遇到红灯要停车等候,待绿灯亮了再继续前行。

4.骑车时不要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闹。5.骑车时不攀扶机动车辆,不载过重的东西,不骑车带人,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广播。

6.学习、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知识。在雨雪天气骑自行车怎样注意安全?

在雨雪天气里骑自行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l.骑车途中遇雨,不要为了免遭雨淋而埋头猛骑。

2.雨天骑车,最好穿雨衣、雨披,不要一手持伞,一手扶把骑行。

3.雪天骑车,自行车轮胎不要充气太足,这样可以增加与地面摩擦,不易滑倒。4.雪天骑车,应与前面的车辆、行人保持较大的距离。

5.雪天骑车、要选择无冰冻、雪层浅的平坦路面,不要猛捏车闸,不急拐弯,拐弯的角度也应尽量大些。

6.雨雪天气。道路泥泞湿滑,骑车要精力更加集中,随时准备应付突发情况,骑行的速度要比正常天气时慢些才好。

交通事故的处置

⑴首先,应报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告知出事地点、时间、人员伤亡情况等。第二,设法救护伤员。如果伤者神志清楚,可问清伤情;如果昏迷不醒,可通过观察确认伤情后,通知就近的医疗单位,请求过路车将伤员送往医院。同时,用粉笔或砖块等物将伤者在现场倒卧的位置和姿态标下来。第三,在交通事故的相关范围划定界限,维护好现场秩序,保护好现场原貌,不得随便进入现场。⑵保护交通肇事现场。一是保护人员应根据路面和车辆上的痕迹、尸体、血迹及其他物品的分布情况划定现场范围,并做上标记。二是根据现场实际范围划定保护区,派专人警戒,不允许任何人随便进入,更不准围观群众踏坏地面上的痕迹;三是抢救伤者时应注意保护其衣物及上面的痕迹;四是监护肇事者。一般事故现场,保护人员应留住肇事者不能够让其随便离开,以待交警前来处理,而重大事故现场,要派专人将肇事者送到安全处监护,防止发生意外;五是如肇事车辆因某种原因已经离开现场,应立即记住车种、车型、车号、去向,一方面向交警报告,予以堵截;另一方面也可以拦车堵截。

篇3:自行车交通安全知识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大连市陆上学校49名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其中男20名,女29名。研究对象均身体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抽样选取大连市陆上运动学校11~18周岁,49名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状况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发放问卷49份,回收49份,回收率100%。将所获数据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2 研究结果

2.1 营养知识的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大连市自行车队的青少年运动员对于营养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大部分运动员能够正确地回答出基础的营养知识。但是遇到“赛后应该多补充什么样的食物”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这类稍专业的问题,运动员回答的错误率就很高。可以看出教练员有意识地指导运动员在训练之余注意营养的补充,但并不全面和系统。其原因可能是教练员虽注重这方面的知识培养,却能力有限,需要专业和系统的团队来指导和宣传。

2.2 营养态度的调查

由表3可以看出,整体看来运动员对于营养知识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多数运动员认识到了营养知识对于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是有帮助的,愿意学习营养知识并用营养知识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

2.3 营养行为的调查

由表4可以看出,大连市自行车队的青少年运动员饮食的行为习惯尚佳,87.8%的运动员能够做到每天吃早餐,大部分运动员不仅能够保证蔬菜水果这类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食物,也能够保证蛋白质的摄入,营养均衡把握得非常好。但也存在部分队员不吃肉或蔬菜的个别现象,说明部分运动员存在挑食问题。

3 分析讨论

正确的营养知识结构有利于指导运动员合理饮食,也是青少年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基础。本次调查发现80%的运动员没有听说或看过《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或《运动膳食指南》,学生获得营养知识的渠道较少,虽然从教练员那里得到过营养知识方面的指导,但并不全面。运动员对于训练课、比赛后的补液、补能方面的知识回答的错误率较高,42.9%的运动员清楚一次训练课后的补液量,没有队员完全答对训练后体内丢失较多的物质是什么。儿童少年运动员肝糖原储备不多,体内碳水化合物相对少,参加运动训练,容易饥饿,若吃得过多,又会加重胃肠负担。可增加餐次,运动训练休息时增加一次点心。在炎热天气或大运动量训练时,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和糖。补液时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1]。对于青少年体校的运动员来说获得营养知识首先应来源于学校,但实际调查情况并不是这样。多数运动员对于营养知识的掌握来自电视、网络等媒体,来自媒体的知识并不全面化、系统化,或许仅适用于普通人。但对于运动员这种特殊的人群,营养知识须更专业化、系统化地被教授。

调查发现,虽然这些青少年运动员营养知识欠缺,但其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较好,说明对其展开营养知识的教育是必要且切实可行的。经调查发现,87.6%的运动员会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其中34.7%的运动员非常注意遵循自己固有的饮食习惯。随着青少年文化程度的增加和比赛经验的增多,他们了解的营养知识也不断增加,也会逐渐了解到掌握营养知识对提高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重要。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教练员和营养师的教授使运动员掌握基本的、有利于训练比赛的营养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进而达到行为的转变及改善膳食习惯的目的。

在营养行为方面多数运动员的饮食行为较好,但也存在部分队员不爱吃早餐或挑食现象,运动员不爱吃早餐的原因主要是时间来不及或者没食欲。不吃早餐,容易引起能量及其它营养素的不足,降低上午的学习或工作效率。不吃早餐导致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很难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充分补充[2]。73.5%的运动员每餐吃饭花费大约11~20min,饮食时间合理,用餐时间过快或过慢对于营养的吸收都有影响。吃饭速度太快不利于食物消化,不少研究发现吃饭速度过快与肥胖发生正相关[3]。

4 结语

(1)青少年运动员虽对于营养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性了解,并有较好的饮食行为习惯,但对于专业性运动营养方面的知识了解的不多,对于赛后和训后应如何补充营养物质不是很清楚,学校和教练员应在运动营养知识方面给予指导。

(2)青少年运动员对于运动营养知识点的掌握不全面,但对于学习营养知识的态度是积极的,他们肯定了营养知识的重要性,并愿意为健康和运动成绩改善营养习惯,也愿意学习营养知识,教练员和学校要加强引导。

(3)青少年运动员没有吃零食的坏习惯,但部分队员存在挑食现象,1/2以上运动员反应自己营养膳食不合理是因为食堂的饭菜不爱吃。所以,从教练员和学校方面也合理搭配运动员的膳食,进而正确引导运动员的饮食习惯,做好运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运动员膳食知识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习惯,为日后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大连市青少年运动员膳食营养状况问卷调查》,选取49名大连市自行车队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有一定基础,运动员有较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和积极的营养知识学习态度。结论:青少年运动员在专业运动营养方面的知识还须系统学习,学校和教练员应注重营养知识的教授和宣传,以提高运动员的营养认知水平,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帮助其提高运动成绩。

篇4:知识的自行车

偶尔陪家人逛新华书店,万头攒动,都是少儿读物柜台。我翻一翻,不是青春小说,就是教辅书刊,还有些哗众取宠之嫌的教子书: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好成绩不如高智商,高智商比不上优等情商,情商不够要财商……大概如此。

我见过一位父亲,一心要把孩子培养成牛人,于是早早给孩子买《曾国藩》《胡雪岩》;另一位母亲,则忧心忡忡,认定《傲慢与偏见》《红楼梦》都只会把她的花季女儿教坏,索性根本不让女儿看“闲书”,并且说:“有那时间背背单词不好吗?”

而我,从女儿小年3岁起,开始陪她看书——那时她刚学会骄傲地竖起三根小指头表达“我3岁”。因为是女孩子,我特别想培养她的理性思维,剑桥大百科全书买了大半套——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一套引进法国版本的儿童科普读物,成为她的枕边书,她聚精会神听着的,往往是:恐龙、长尾龟和熊。后果是,有一天,山雨欲来,乌云压城,她小人家站在楼梯上,看着此情此景,金口一开:“就像火山一样。”没错,有一本叫《可怕的灾害》的书,她很喜欢翻看。小年的另一桩神迹是,在菜场,指着人家卖牛蛙的摊主大声说:“两栖动物。”被满菜场的爷爷奶奶们惊为天人——我是否太自恋?但一个母亲的自恋,是可以被原谅的。

我家地方紧窄,容不出一间独立书房,所以每个卧室包括阳台都有书架。几屋子书,我任由小年随意翻看。显然,我会把一些书藏在小书柜里并且上锁——锁得住青春期的好奇吗?

我自以为够宽容,但……当我看到小年抱着一本本《天降小子》《机器小书童》之类的国产动漫书,爱不释手,还是不舒服了:这么多珠玉在侧,你为什么就迷恋塑料花?

到底给孩子看什么书?我像所有家长一样迷茫。我曾经差点给她买成套原版的苏斯博士作品集——幸好一时意志坚定,给她买了一本试试水。她不喜欢,完全的、坚决的,不喜欢。为什么?她与成千上万个小读者背道而驰。但阅读本来就是这样的:各花入各眼。有人送我精装大开本绘本书,她扫了一遍,就置之不理:“这都是小毛毛看的。”我追着她屁股后头央求:“这都是著名绘本,看看吧,开卷有益。”她摇头:“字太少了。”假期的短暂无聊里,实在找不到童书,小年居然从我书架上找了一本《吸血鬼女王》。我分析来分析去,估计她以为名叫“女王”的书和“什么公主”一样,都是童话故事。

小年6岁时,枕边书是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她不太爱看《牛顿科学馆》,喜欢《米勒的花园》,迷上了花木的名字,我为她备了花盆和沙土,却忘了小朋友爱玩沙的天性,什么也没种出来,她很高兴地在阳台上玩了一天沙。

下一步会是什么书?我看到她把姐姐以前的“马小跳”“饶雪漫”全找出来了。汗,难道我已经要去藏《红楼梦》?又有谁推荐了一套《写给孩子们的哲学书》,她煞有介事在念:“对蘑菇的大屠杀。”这一章说的是正义的相对性:对我们来说,只是一饮一啄,维持生命的最基本要求;对被我们吃的食物来说,是灭顶之灾。我们是刽子手吗?当然不是。随着小年的一字一句,我终于明白哲学,就是讲事物为何如此的一种学问,一种不能证明的物理。我正觉得有趣,小年却已经看腻了,“啪”,放到了一边。

容我归纳一下小年的阅读记录,赫然发现:科学、数学、童话、历史、艺术、音乐……一网打尽。小年大概不会成为科学家,我却决定继续给她或买或借“科学小实验”“趣味数学”——一切都是本性,父母想力挽狂澜,恐怕不现实。但推波助澜,总归是可以的。她尽情发挥自我,而我负责小小修正。

篇5:雨中行车交通安全知识

一、雨季行车注意以下几点

1、雨天行车前应仔细检查雨刮器是否工作正常、灵敏有效、雨刮片是否已经老化而刮刷不清。同时还要检查玻璃喷水是否充足,尤其是风沙和泥浆很快会使挡风玻璃变得模糊不清,这个时候喷些玻璃水就能解决问题。除水雾,保证视线清晰。此时不宜开自然风,那样容易把车外的湿气更多地带进车内,车玻璃上的水雾会更大。

雨天行车路面磨擦系数降低,轮胎有水易打滑。行车时,应降低车速,与前车保持比平日适当加长的距离,车辆需要减速或停车时不应急踩制动踏板,而应轻踩点刹。以防车辆侧滑或跑偏。

2、雨天行车应尽量在规定车道内行驶,尽量不要来回并线行驶,因为雨天车辆转向盘比平时轻,不易控制。

3、雨天车辆转弯时应提前减速,然后再打转向盘,转向盘不要打得太死,假如转弯时猛踩制动踏板猛打转向盘,车辆很容易失去控制。

4、行车时,如遇下大雨或暴雨,因雨雾视线不好,为了保证安全,应开启前后雾灯,或找路宽或停车带,停车并开启警示灯以给后面车辆提醒注意。

5、雨天行驶在山区公路时,还应时刻注意,山体滑坡,有临时警示牌或各种提示,驾驶员就应谨慎通行。

6、遇到路面有积水时,千万不能急加速冲过去。那样就会出现严重后果,轻则点火系统被淹,造成发动机熄火,重则进气管吸入雨水,造成连杆和缸体损伤。此时,最好探明积水深浅,如水深就绕路行驶,水浅也要尽量放慢车速,谨慎前行,不要激起太大的水花,防止点火系统被淹。

7、雨天驾车最好避开积水路面,不要硬闯通行,确实无法避开的,要撑握一些应急“避难”的窍门。车辆在穿越积水较深的路面时,驾驶员应先观察判断自己的车辆底盘和排气管高度,如果低于水面时,不要强行穿越,因为制动片浸在水中,会影响制动效果。即使路面积水较低,穿越时也不要猛加油门,因积水内可能会有障碍物。如果实在要涉水,可以车进入积水区域后,运用低速挡位,适当加大油门,增大排气压力,防止积水从排气管倒灌。

一旦汽车在水中熄火,可以检查车辆是否还有高压火花,如果没有,则有可能是点火系高压电路部分进水,检查并将其擦干即可。车辆浸水之后导致制动失灵,或者灵敏度降低,此时应频繁轻踩制动踏板,依靠轻微的制动力减速,同时产生的热量会对制动蹄片进行烘烤,以利于恢复制动性能,如果情况紧急应用驻车制动停车。

二、热天行车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发动机过热

(1)夏季应加强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保养,及时清除散热器间嵌入杂物,检查节温器,水泵以及散热风扇的工作性能,损坏时应及时修理。

高温天气行车,发动机的防冻液消耗加快,所以应经常按照防冻液储液罐上的标记检查冷却液量,缺少时应及时添加。

(2)行驶中应时刻注意水温表,发现水温过高应立即停车,并掀开发动机舱散热;如果发动机已经“开锅”,注意不要立刻加水,以免发动机缸体炸裂;打开散热器盖时必须小心缓慢进行。以使冷却系统内部的蒸气缓慢排出,以防被烫伤。

2、防止发动机润滑不良

气温高时机油黏度下降很快,润滑能力下降。因此,应选择适合夏季使用的润滑油,经常检查润滑油品质,并及时添加或更换。

3、防止燃油“气阻”

夏季发动机舱内散热速度很慢,如果汽车经常在市内使用,行驶速度缓慢,发动机容易出现燃油系统“气阻”现象,会造成车辆无法起动或加速不良。一旦出现“气阻”,驾驶员应立即将车停在阴凉的地方降温。

4、防止蓄电池液面过低

夏季气温高,蓄电池电解液中水分蒸发很快,液面会迅速下降,甚至露出极板,造成蓄电池的早期损坏。因此,夏季应经常检查蓄电池液面的`高度,并及时添加补充电解液。

5、防止车胎爆裂

夏季轮胎温度和气压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橡胶极易软化,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烧结或熔化的现象。车辆高速行驶中,轮胎如果遇到坚硬物体容易爆胎,因此要经常检查或在长途行车中随时要检查轮胎气压,出现轮胎过热和胎压过高时,应将车停在阴凉处休息降温,切不可采用泼冷水的办法降温,也不要在轮胎温度很高时放气来降压,否则轮胎冷热温差变化过大会导致爆胎或轮胎的早期损坏。

6、防止制动性能下降

制动液在高温环境中易蒸发,车制动管路中形成气阻,制动蹄片也容易烧蚀,造成制动性能下降。因此夏季应及时添加或更换制动液,彻底排净液压制动系统中的空气,并保证制动软管和制动蹄片的完好。下长坡时也可使用低一级的挡位,用发动机来制动,以免制动器过热,造成刹车不灵敏。

三、人的因素

1、防止疲劳瞌睡

夏季气温高,驾驶员不易入睡,行车途中容易疲劳打瞌睡。因此,应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开白天气温很高时行车,应尽量利用早晚时间行车;如行车中感到疲劳,打哈欠或手脚无力等疲劳征兆时,应立即停靠路边休息,停车后,打开警示灯。并在车后安全距离处摆放警示标志。待精力恢复,头脑清醒后再继续行驶。

2、防止途中遇险

篇6:自行车交通安全知识

雨天驾驶,影响最大的就是视线差和路面湿滑。因此,需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放慢车速,行车的安全距离应为平常的一倍以上,为60米左右。另外,在过弯道、并线的时候,务必加倍小心。◆◆小雨

小雨刚下的时候,路面微湿,这时的道路最滑,也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驾车时开始下雨了,您就要谨慎驾驶了,在进入弯道前一定要降低车速,谨慎过弯,左右并线也要放慢车速。

◆◆大雨

雨下大了,就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大雨中,视线会变得很模糊,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时候,要开启近光灯和雾灯,能见度小于100米的时候,应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降低车速,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涉水深度判断:

◆当水深为轮胎的三分之一高度时,您可以放心通过,只要您操作正确,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当水深超过轮胎一半高度时,您就要小心了,因为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车内进水。

◆如果涉水深度超过保险杠,行车时应该提高警惕,避免发动机进水。涉水前,您一定要多观察,不管涉水深度是多少,挂低速挡,缓慢通过;

◆涉水过程中,稳住方向盘和油门,保持车辆有足够而稳定的动力,使排气管中始终有压力气体,防止水倒灌入排气管,造成熄火。尽量一气呵成,避免中途停车、换挡、急转弯或急打方向盘。

◆涉水完成后,点刹几次,利用摩擦生热使刹车片上残留的水分蒸发,以免刹车不灵敏。

◆◆停放及行驶车辆技巧:

在自己不熟悉路况时,请不要贸然前行,观察一下其它车辆的行驶路线再继续前行,但要注意不要多车同时下水,防止前车因故障停车,迫使后车也停在水中导致进退两难,并且别的车辆行驶会引起波浪,进而加大自车的风险;

涉水前检查您的车牌是否牢固,避免车牌脱落,找回和补办都是较为麻烦的;

有淤泥的道路您应该多加留意了,雨水冲刷堆积的淤泥很容易使您的爱车陷在里面;

雨后尽量避免行走山路,以免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停放车辆时要停在空旷的地势较高处,并远离围墙、车辆、路牌等,防止积水冲垮上述物品,连累您的爱车,造成不必要损失。◆车内进水:

车内进水首先遭殃的就是地胶,如果进水较多则会引起中控失

灵。车内积聚了大量潮气,一定要尽快除掉,否则容易发生霉变。因此,要及时擦干汽车的电器部件,有条件的用风扇对车内进行干燥处理,以防电线部分短路。

如果整车全部或大部分被水淹,需要在4S店进行全面的拆装、清洗、烘干全车坐椅和地毯,以及检修全车电器、线路等。◆发动机进水:

车辆涉水后,水由进气歧管进入气缸,由于水的不可压缩性,活塞运动行程将会变短从而导致发动机连杆弯曲或断裂,极端条件下会造成断裂连杆飞出击穿缸体。

◆发动机进水的判定方法与步骤:

1、检查空滤与进气歧管:检查空滤及空滤下壳体有无较明显进水痕迹,检查进气管及进气歧管内有无明显过水痕迹。进气管进水痕迹

2、检查机油:拔出油尺,检查是否油水混合有乳白色油水混合物产生。

3、检查火花塞:拆下各气缸火花塞并检查其是否潮湿。

4、检查发动机气缸壁积炭痕迹: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各缸活塞到达上止点的位置相同,气缸壁上止点位置(压缩余隙)清晰。当发动机进水后,由于水难以被压缩,导致活塞无法到达原有上止点位置,活塞运动行程变短,上止点位置会有较明显下移。

◆备注:发动机进水不一定会造成每缸连杆都会弯曲或者断裂。特别提醒:不管汽车进水多少,建议您都到专业维修地点进行彻

底检查,以免留下隐患,影响日后行驶。

◆◆汽车进水怎么办:

汽车在水中熄火的原因是发动机空滤器滤芯浸水,导致进气阻力增大和燃烧室进水,火花塞无法点燃。在这个时候,您千万不能重新启动发动机,这样很容易爆缸。

◆正确的方法是:

1、应该将车辆推出深水区,确保发动机进气口不会再吸入水分,在安全的地方停好。

2、如果是进气道进水,就必须更换空气滤清器,并拆掉火花塞后将燃烧室里的水排出。

◆燃烧室排水方法:

打开发动机盖,拔下分缸点火线圈,将火花塞拆下来;

启动发动机,发动机汽缸内的水就会通过火花塞的孔被排出发动机,将钥匙保持在启动位置5秒后松开;

等10秒钟后再启动发动机5秒钟;

如此3次,基本上可以将水全部排出发动机了。

如果在拆下火花塞后启动时发动机没有转动,则说明发动机已经顶死,只能进维修站处理。

◆保险及注意事项:

1、万一车子进水了,千万别动,这点切记,建议被浸泡车辆叫拖车救援;

2、别管能不能赔,先给保险公司打电话备个案;(一定要在2

4时之内报案)

3、留一份当天的报纸或可以说明当日天气的证明,以备以后的不时之需;

篇7:安全行车基本知识

安全行车基本知识

第一章

严禁三超一越

为确保行车安全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必须做到:严禁“三超一越”。“三超”即:超速、超载、违章超车;“一越”即:越线行驶。

1、超速

凡超过规定的车速驾驶车辆,或没有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盲目开快车都叫做超速。超速行驶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必须保持中速行驶,并保持一定的行车距离,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保持足够的车距,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据分析,当车速是100公里/时,要想车辆安全停下来,前方必须有100米距离,时速70公里时前车必须有70米距离,才是正确的行车距离。

2、超载

车辆的超载往往对车辆的技术性能产生严重影响,不能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车辆的超载,超越了原来车辆设计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这样车辆在行驶中就得不到有效的安全保障。

3、违章超车

不按规定超越同方向行驶的车辆的驾驶行为简称为违章超车。违章超车,轻则会妨碍行车安全,大则会造成交通事故,更严重的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超车时的正确做法:在有实线、双黄实线、弯道、上陡坡、下陡坡、前面视线不清、前面情况不明时,只是跟着前车行走,待以上路面情况改变后,在安全的情况下,经前车同意让出超车道才能超越前车。

4、违章越线行驶

不按规定线路驾车,侵犯其他正在正常行驶车辆的路权的行为,为越线行驶。车辆在道路行驶中路权的表现有二个方面;一种情况是如果一辆车在自己车道正常行驶,那么这辆车对前方的无障碍物道路拥有行驶优先权。另一种情况是前方行驶的车辆有选择另一条车道的佛山市南海金叶物流有限公司制 佛山市南海金叶物流有限公司

优先权,包括这辆车转弯、调头、刹车。双黄实线是不准越线行驶的。

第二章 在雨天、雾天、夜间安全行车的注意事项

一、雨天安全行车

注意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遇雨天时要减速行驶,遇到沥青路、泥泞路等容易引起打滑的道路,需提高警惕,严格控制车速,不可急剧转向和制动。久雨天气,要注意路基情况,可能出现疏松和坍塌,要选择凸处坚实路面行驶,遇到特大暴雨,应选择安全位置把车停好,并开亮小灯,引起来往车辆注意。

二、雾天安全行车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能见度小于2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廊灯和前后位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60公里,与同车道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

(二)能见度小于1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廊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40公里,与同车道前车保持50以上的距离;

(三)能见度小于5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廊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并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

机动车在雾天行驶应当开启雾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行驶中要沿路的右侧行驶,但要避免与路边行人及其他障碍发生碰撞。行驶中,要适当多鸣喇叭,已引起行人、车辆的注意。听到来车喇叭声,应鸣号做出反应。会车时要闪烁大灯的灯光示意,以免相互撞车。尽量避免超越前车。雾重时,可使刮水器或撑开挡风玻璃,以改善视线。遇到浓密大雾,应当开亮小灯,紧靠路边暂停,等到大雾散去或能见度

佛山市南海金叶物流有限公司制 佛山市南海金叶物流有限公司

改善后再继续行驶。雾中使用制动和方向盘的掌握,应按滑路上操作要领进行。

三、夜间安全行车

机动车在夜间没有路灯、照明不良等低能见度情况下行驶时,应当开启前照灯、示廊灯和后位灯,但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不得使用远光灯。

机动车在夜间通过急转、坡路、拱桥、人行横道或者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应当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

机动车驶近急弯、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以及超车或者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当减速慢行,并鸣喇叭示意。

夜间行车要注意从左侧横过马路的人。增加跟车距离。尽量避免夜间超车。

四、解除危险,安全通过的:“四个步骤”

安全行车的四个步骤:发现情况、识别危险、控制车速、安全通过。

1.“发现情况”是要求驾驶员对驾驶车辆时,精神要集中,关键是要及时发现那些被超或相会的障碍物瞬间而改变方向,对所驾驶车辆通过构成威胁的那些因素。

2.“识别危险”就是驾驶员对发现的情况进行辨析并作出判断,识别危险是正确处理情况的第二步,是排除危险,安全通过障碍,车速控制安全合理的有效依据。

3.“控制车速”是四个步骤中的关键,“在公路上行驶该快的路段要快,该慢的路段要慢下来”(如有限速标志的就一定要按标志的规定驾驶)。

4.“安全通过”是落实前三个步骤运用正确与否的一步,即前三个步骤处理好,车辆就能够安全通过,处理不好就容易发生事故。

五、安全距离与制动

佛山市南海金叶物流有限公司制 佛山市南海金叶物流有限公司

安全距离就是指在同一道路上,同向行驶两车的前后间距,保持既不发生追尾故事,又不降低道路通过能力的适当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辆的制动非安全距离。制动非安全距离是指从驾驶员发现障碍物开始到制动停车止汽车所走的距离。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距离/时间(v=s/t);速度与距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距离与时间成正比。

一般人的反应时间为0.7秒,踏下制动踏板到各车轮制动正常工作需时间为0.3秒。即驾驶员发现障碍采取紧急制动到车轮制动所需、时间正好为1秒时间。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车速越快,制动距离越长,要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追尾”事故,就必须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要求驾驶员车速为60公里/小时,与前车保持60米,80公里/小时与前车保持80米,100公里/小时与前车保持100米。只有保持行车的安全距离,才能保持行车安全,防止车辆“追尾”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 混合路面、交叉路口行车安全要点

一、什么是混合路面

在机动车道路上没有分隔带将双向车道隔开的道路都属混合路面,按我国目前的道路等级划分的二、三级路都属混合路面,一级路需有分隔带,但在交叉路口的地方形成一段混合路面,只有全封闭的高速公路不存在混合路面。

二、混合路面的特点:

1、中间和两侧都有花基作分隔带的,花基多数有花草树木遮挡、在这种路上行车安全应注意些什么?

① 必须集中精神驾驶,除了注视前方仍需不时注意右边花基隔逢摩托车、单车、行人动态,因为经常出现摩托车、单车、行人的突然窜出。

佛山市南海金叶物流有限公司制 佛山市南海金叶物流有限公司

② 车速不能过快,保持中速行驶,万一真的有摩托车、单车、行车突然冲出,采取紧急制动能将车停下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③ 在以上混合路面行驶的车辆,必须按规定的车道行驶,万一真的有摩托车、单车、行人从右边花基隔带冲出的话,除了采取紧急刹车的措施外,在条件允许时,还可向左边打方向避让。

2、道路中间和两侧都没有花基作分隔带的混合路面注意什么?

① 驾驶员思想要非常集中,避免出现会车时三点成一线危险场面,同时注意左右的摩托车、单车和行人的动态,尤其注意前方的摩托车、单车突然横过,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碰撞事故发生。

② 必须中速行驶,万一有以上的险情出现,由于速度慢采取刹车的效果就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③ 道路有黄实线的,就靠实线行驶,尽量远离路旁的摩托车、单车和行人,如无黄实线的尽可能行中间车道。

④ 正确使用喇叭及时警告单车、行人注意。

3、道路中间有花基作分隔带,但道路与非机动车道无花基作分隔带的混合路面。

① 要集中精神注意自己右边的摩托车、单车、行人突然冲出,因为无花基分隔,这些摩托车、单车、行人随时都有冲出来的可能性。

② 行驶的路线还是靠中之右边为好,万一有险情有避让的余地。③ 随时准备使用喇叭以警告行人车辆。

4、道路右侧有花基与非机动车道分隔,道路中间无花基分隔,只有单黄实线或双黄实线作分隔的。

① 要集中精神注意前方来车的动态,同时要注意左右两侧花基间随时有摩托车、单车、行人突然冲出横过马路。因为花基都种了花草树木,造成司机的视野盲区,更加要注意随时出现的险情。

② 中速行驶,车辆行驶时不要跨越单黄实线或双黄实线,将

佛山市南海金叶物流有限公司制 佛山市南海金叶物流有限公司

单黄实线和双黄实线作花基对待。

在有单黄和双黄实线的道路超车时,也不能越过实线超车,越线就是违章,很容易发生事故。

三、交叉路口的特点

1、十字路口注意些什么? ① ② 有交通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包括民警指导棒指挥的),首先如有方向灯指示的十字路口,距交叉路150米地方就要选减速再察看灯光的指示,按灯光指示前进或左转弯和右转弯。

择车道行驶,如果是左转弯的必须要靠左边线路,直行或右转弯的可行中间道和右车道通行。

③ 如无交通信号灯的十字路口,首先减速慢行,观察对向、左、右两边道路有否来车。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支线车让干线车先行。无分支、干线的十字路口,让右边的来车先行。

2、丁字路口车让右侧无来车的车辆先行

根据丁字路口的特点行车要注意的:①减速慢行,在斑马线前就决定是通过或停下来避让,如犹豫不决,往往容易发生事故。②注意单车、行人的横过和突然冲出。

3、不规则道路的环型岛

通过环型岛时必须注意:①减速慢行观察四方来车的动向。在这种情况下决不能抢道,要顾往及左边又要顾忌右边,防止碰擦。②让先进入环型岛的车先行。③要注意摩托车随意穿插和单车行人在车缝间通过,避免不必要的碰撞。

佛山市南海金叶物流有限公司制 佛山市南海金叶物流有限公司

安全行车教育

道路交通事故知识

1、道路交通事故概述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2、交通事故的分类:

轻微事故:凡一次造成轻伤1~2人,或机动车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折款不足1000元以下,非机动车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折款200元以下的事故。

一般事故:凡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2人,或轻伤3人及3人以上的事故。

重大事故:凡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2人,或重伤3~10人以下的事故。

特大事故:凡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11人以上;或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的事故。所谓死亡,我国规定指当场死亡或伤后7天内抢救死亡的。

3、交通事故责任的确定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

佛山市南海金叶物流有限公司制 佛山市南海金叶物流有限公司

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篇8:台湾自行车交通一瞥

现将本人考察台湾自行车交通的观感与读者共享。

一、自行车运动引领健康时尚新生活

在台湾, 自行车以无污染、有益健康、适宜运动、方便灵活等优势, 引起环保和休闲人群的推崇和热爱。全岛骑行自行车人数有百万人以上。“开车太快, 走路太慢, 骑车去看台湾美景”的理念渐入人心, 掀起了自行车环岛骑行运动热潮。台湾环岛一号线长达968公里, 包括省道769公里。

每年各地政府或者社会团体都会组织环岛骑行比赛, 一年有一万多人踊跃参加。最初环岛骑行以年轻人居多, 随着骑行运动影响力逐步扩大、活动组织更加成熟以及自行车设计、制造技术更新, 很多老年人以及身障人士也逐渐加入到环岛骑行。目前, 全球身障人士约5亿人, 台湾身障人数超过100万, 其中肢体障碍者为38万人。为了实现身障人士对于健康、自主生活的向往, 体现社会关注和关爱, 台湾捷安特自行车研究团队为身障人士专门研制了手摇自行车 (图2) 。

台湾自行车环岛骑行运动给市民带来了丰富健康的生活方式, 也给老年人和残疾人带来了自主、自信的新生活, 鼓舞更多的人积极乐观, 体验多样的运动生活。

二、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接驳出行模式

2009年公共自行车租赁在台北、高雄开始兴起。减少机动车出行以降低城市碳排放量的环保意识是主要起因。同时, 自行车公共租赁作为短时短程出行交通方式, 可以在末端出行中以车代步, 接驳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至2015年, 台湾已有8个城市先后开始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与运营。

台北Youbike是最具代表性的自行车租赁系统, 迄今已建设222个租赁站, 拥有7 264辆租赁自行车 (图3) , 除方便短时短距出行外, 还促进了台北旅游交通的发展。台北对公共自行车已开展多项深入研究, 包括对公共自行车的布置区域与人口密度关系、城乡之间差异以及使用人群特点等。供需动态平衡是目前台湾公共自行车租赁遇到的最大问题, 研究发现在无车可租的情况下, 使用者愿意等待时间平均为7~8分钟, 而无法还车使用者愿意等待时间平均为4~5分钟。

三、台湾自行车和自行车设施

一是自行车功能和车型创新。1992年台湾自行车设计制造开始产、学、研相结合, 发挥人才和全球自行车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的综合优势, 致力于自行车产品的开发技术创新, 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自行车技术创新包括功能与车型、驱动力、材料和外观美学等, 如Easy Shopper。

Easy Shopper是专为高龄人士设计的购物自行车, 可将前面的车体变换成购物手推车, 并且具有两种选择。一种适合健康的高龄者使用, 另一种适用于行动缓慢的老年人 (图4) 。

手摇自行车是专为残疾人设计的车型。从2010年至2014年, 手摇自行车经历了手摇驱动&8段变速、电动式动力安全系统、可拆式&27段变速和轻量设计等四个发展阶段, 并且经过使用者信息征询、人体影响因素工程设计、创新设计、同步仿真工程分析、制作原型、公路测试、标准测试和精进设计等7个步骤, 最终研制成功残障人士环岛比赛的手摇自行车车型。

二是逐步完善自行车专用道路网。截至2015年底, 台北市区自行车道达386.38公里 (含人车分道58.93公里) , 滨河自行车道里程达到112公里, 相当于台北市每10万人享有18.43公里的自行车道。为构建自行车友善出行环境, 台湾出台《市区道路及附属工程涉及标准》, 将机动车车道宽度由原来的3.2~3.5米缩减至2.8~3.0米, 以提供建置自行车道的空间。《都市人本交通规划设计手册》规定, 可依据道路宽度、车流量、临时停车要求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设置自行车道 (图5) 。

三是标志标线设计创新。台北市为方便自行车骑行者咨讯获取, 满足符合自行车骑行者行为特性的要求, 对道路标志标线进行了优化设计, 包括骑行路线、补给站、自行车牵引道指引和停等区、慢车道等标志标线的优化。并对自行车标志标线的颜色、位置、尺寸、相距距离、组合标志设施要求等都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设计。例如自行车专用车道、专用道路、与行人共用道路等路段, 在骑行路线关键节点设置圆形自行车道编号牌及指向牌, 并依据道路实际宽度适当放大或缩小。在每一处自行车补给站、转运站设置下一处补给站、转运站名称及剩余里程等。

四是立体停车设施。台湾正在引进日本的Eco-Cycle自行车存放系统, 该系统无需人员看管, 电脑控制运行, 节约空间, 防止盗窃, 避免恶劣天气对车辆的损害 (图6) 。

四、台湾自行车系统注重人性化服务

1. 自助旅游服务

台湾应用移动终端和GPS技术等, 精细规划设计自行车旅游路线, 提供自助旅游服务, 内容包括线路选择、路线周边景观、自行车设施等资讯, 方便自行车使用者行前选择路线和筛选相关信息。建立自行车悠游网站, 通过沿线录影和360度环景录像, 将自行车线路沿线风景放置于社交网络, 实现互动式观看地图路线位置与影片。自助旅游服务通过互联网络和其他渠道进行自行车旅游路线宣传, 为自行车使用者提供多种信息服务。

2. 救助服务系统

台北市政府消防局设立自行车救援队及福安骑跻补给站, 提供“便民感动服务”, 确保自行车使用者生命安全, 防止意外伤害或疾病发生。据统计, 2010年至2015年共出勤1 452人次, 执行线上建议医疗处置38件, 防灾、救护宣导自行车骑友共计1 134名。台北市自行车滨河救护队救护案件从2007年的76件上升至2015年231件, 消防局救援队急救心脏功能停滞患者康复人数, 从2005年11人上升至2015年102人。

上一篇:高二生物教案下一篇:助理工程师职称评定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