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者承诺保证书

2024-05-10

福建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者承诺保证书(精选5篇)

篇1:福建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者承诺保证书

本科毕业论文作者承诺保证书

本人郑重承诺:

毕业论文完结出致毕业论文导师的感谢信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关于2篇关于文写给毕业论文导师的感谢信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本篇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真实、可靠。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的确,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凝结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包含着你们无私的爱,平凡体现伟大。再次感谢二班所有的老师们,并祝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该文以××××××××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现实指导意义);该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态度较为认真,能在老师指导下查阅文献与搜集资料,且提出了论述课题的实施方案;工作努力,基本按时完成了写作任务;论文论述全面,但内容有待深入,逻辑较为严谨、结构合理、结论无误,格式基本符合论文写作要求;工作中有一定的创新意思,但对前人工作突破不大。

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加强安全组织领导,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狠抓安全教育,健全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明确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建立长效机制,杜绝安全事故。

学员签名(手写):

年 月 日

篇2:福建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者承诺保证书

作者承诺保证书

本人郑重承诺: 本篇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真实、可靠。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篇3:福建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者承诺保证书

近年来, 法学专业的本科就业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第一, 就业率低;第二, 失业率高;第三, 专业对口率低。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2010年高校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统计, 在整体就业情况较上一年度好转的形势下, 法学本科非“211”高校就业率不足80%, “211”高校处于80%至85%之间。[1]同时, 根据《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统计, 201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低的是法学 (86.7%) , 并因连年就业爆冷年被列入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法学专业毕业生毕业三年内专业对口率不降反升约5%, 但三年后专业对口率最低的是法学 (55%) 。[2]

2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法学本科就业情况呈整体下降的趋势。相对于2006年全国高校法学专业37.85%的就业率,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在2004-2009的6年里都有较高的就业率, 但是对比近两年的就业情况, 法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2012届法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毕业人人数增多。

1977年恢复法学教育时, 全国只有3所大学有法律系, 仅招200多人。而在1999年起全国本科扩招的背景下, 法学新人数量迅速增长。2009年中国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披露, 截至2008年11月, 全国共设立法学院系634所, 30年来增长了105.7倍;法学本科在校生30万人左右, 法律专科在校生达22万人, 30年增长了200多倍。[3]我校的法学学生从2004年起招生数量达到之前的两倍多, 再加上其他学校扩招的法学本科毕业生,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2) 升学率有所提高。

由于法律行当极其强调专业性和实践经验, 而本科阶段的学习强调全面却缺乏某个方向的深入专研, 近年来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开展学术研究, 都需要法学专业学生至少达到研究生学历。因此, 每年的法学毕业生中, 都会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选择考研, 导致升学率逐年升高。

3) 考取公务员比率大大下降。

公务员和选调一直是法学本科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在2006年以前毕业生中都有近50%的人考入公务员系统。但在这之后, 持续多年公务员热使得公务员接收门槛越来越高, 尤其是2010年开始,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对考取资格做了更加严格的规定, 市级以上的单位大都要求研究生学历, 或具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此外, 2010年应届本科生可以参与国家司法考试后, 检察院和法院系统更是把通过司法考试作为了报考资格要求之一, 越来越高的报考门槛和越来越多的法学毕业生使得考取率骤降至20%以下。选调政策从2007年开始也做了调整, 总体接收人数减少, 并且由统考改成各高校分配名额, 我校法学院学生保持多年的选调考试优势也就被压制了下去。

4) 专业对口率下降。

法学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出路, 即公务员和律师都提高了就业门槛, 除了少数在企业从事法务工作的毕业生外, 近一半的学生只能先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工作一两年后, 这部分学生中还会有一些陆续考上公务员, 但毕业三年后, 没考上公务员的则大都不再从事法律相关工作。

5) 待就业人数逐年上升。

高考报考法学的学生本人或所在家庭往往很多都有较高的就业期望, 但法学就业情况却逐年困难。希望“一步到位”的他们, 在家庭经济条件可以承受的情况下, 很多学生毕业后如果没有考取研究生或公务员, 会选择暂不就业, 在家继续备考一到两年, 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使得待就业人数也越来越多。

3 对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新困境的分析

近两年来, 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 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也出现了新的困境, 大体可分为四点:

1) 就业“逢进必考”导致的两极分化。

法学本科生进入大四后, 即面临着事关就业的几项重大考试:9月份国家司法考试、11月份国家公务员考试、1月份国家研究生考试、12-2月份银行招考、2-4月份各省的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每一项考试都关乎到学生未来就业的质量, 但每一项都是走独木桥般地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这“三大考”, 几乎是所有学生学习法学一直以来的理想。但这三项考试每年参与人数都在迅速增加, 考试难度却越来越高。轮番的大考使毕业生们精神高度紧张, 他们投入大部分的时间于备考中, 把考试当做了就业的救命稻草, 能通过者欢欣鼓舞, 四年的理想得以一朝实现;不能通过者则备受打击, 错过了许多其他的就业机会, 或是严重影响到后面的考试。

2) 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屡屡交锋。

本科阶段的法学学习内容有限, 只能接触到法学的基础知识, 但是法学的应用领域较专而深, 主要是用所学的深厚的法律知识来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学院在制定本科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 常常处于以学术教育为主还是以职业教育为主的矛盾中。如果强调学术教育, 三四年的时间只能争取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识, 缺乏实践应用方面的提高;如果强调职业教育, 则可能导致学习的内容过分功利化, 向各种考试靠拢,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目前应届毕业生的一个突出矛盾就体现在大四学生需要面对各种的考试, 如果开设专业课程, 则出勤率和上课质量不高;如果不开设专业课程, 学生一心埋入备考中, 对实习和毕业论文重视度严重不足。

3) 跨专业就业难与外专业涌入相对容易的矛盾。

法学本科人才竞争力薄弱。一方面, 法学本科学生就业期望一直过高。长期以来, 社会和学生都认为法学从事的是上层建筑的内容, 就业就是到公检法系统担任公务员, 或到律所当律师, 所以几乎所有的法学毕业生都把考取公务员当做首选, 到基层和企业工作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这些对口的工作就业门槛往往都很高, 应届本科生很难跨进去。而且法学本身的专业性很强, 从事其他的专业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转行就业相当困难。但对于法学外专业的人来说, 只要能通过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 他们就能进入法学对口单位工作。此外, 目前各个高校纷纷开设法律硕士, 考试难度低于法学硕士, 考试范围却大体包含了法学本科需要学习的知识, 为其他专业人员进入法律行业提供了路径, 使本来竞争就非常激烈的法学专业学生就业感到更大的压力。

4) 自主创业基础较弱。

近几年, 高校的就业政策十分强调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但是, 自主创业者需要比较丰富的经济、管理类知识和经验, 或是拥有善于发挥创造性的实用技术, 还要有足够的财力和人脉资源以及良好的抗风险能力。这些往往是法学学生所缺乏的。因此, 相对于软件、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毕业生, 法学学生极少有创业的想法, 更没有勇气去自主创业。

4 针对法学本科学生就业新困境的建议和思考

1) 在人才培养方面, 高校要明确法学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美国法学教育有两大特色, 第一是高度的职业化, 第二就是高度的精英化, 对我们的法学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中国高校的法学教育目前受到其他大部分文科专业的影响, 更多关注的是学术, 即不断地建立新的和更高级的学位点, 但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到职业化和精英化。针对法学对口用人单位选材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 要不断探索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操作能力相结合的人才的方法。第一, 更多地鼓励法学本科学生考取研究生, 要扩大法学研究生、法律硕士生的招生规模, 建立法学“硕博连读”学习机制, 使志向于从事法律事业的学生能够有更大的空间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第二, 探讨建立类似于医学专业学生“4+1”式的培养模式。法学和医学一样, 要求从业者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高度统一。可以参照临床医学专业, 将法学设置成5年制, 其中4年用来学习理论知识, 1年专门用来实践教学。第三, 综合性的高校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培养专业交叉的综合性法律人才。鼓励学生辅修外语、计算机、经济、管理、社会学等第二学历, 向社会要求的复合型成才靠拢。第四, 将作为法律人所必备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素质, 通过专项的实践必修课达到人人达标的目的。比如, 将大一到大三的见习也纳入必修学分, 见习内容规定必须含有法律文书写作、模拟法庭角色扮演、法庭速录等专业实践中经常要用到的基本能力。值得一提的是, 作为职业素质之一的专业伦理也需要在理论和实践课中得到体现。这样才能满足用人单位“到岗即能用”的要求。

2) 政府在制定法学专业的就业政策时, 不能单纯提高就业门槛, “逢进必考”, 而是应该针对不同的培养方式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比如, 公务员考试中, 基层法律工作部门可以不要求考生必须通过司法考试, 而对于选调服务期满的本科法学学生, 通过单独考核选拔其中的优秀分子入公务员队伍,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到基层服务的动力。对于“4+1”模式培养的法学本科毕业生, 可以在1年的实践期中进行考核, 择优录取。

3) 在就业指导方面, 突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学校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的首要内容, 从学生一进入大学开始进行, 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和职业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未来的就业方向。第一, 很多法学学生选择法学并非建立在对专业的了解基础上, 而是家庭的期望, 或对职业的一种理想主义想象。在大一和大二阶段要鼓励学生到传统对口的公检法部门和律所见习, 了解职业的发展情况, 并结合自身的情况做职业分析, 以纠正对法学就业的错误看法。第二, 在大二大三阶段, 鼓励学生拓宽视野, 结合自己的兴趣, 通过勤工俭学或见习的方式了解公检法系统以外的单位, 进一步修正自己的职业目标。对于不适合或不喜欢从事法律专业的学生, 鼓励学生辅修其他专业内容, 未来才比较容易实现跨专业就业。第三, 大三大四学生, 往往面对就业信息爆炸, 导致对就业目标的迷惘, 要重点做好就业信息的分类整理和说明, 帮助学生筛除多余信息, 增强就业信心。

4) 学生的家庭和已毕业的校友是非常重要的就业资源, 要加以充分利用。

鼓励家族有条件的学生自主创业或者到家族企业、工厂工作, 指导他们就业与创业并举, 拓宽就业渠道。此外, 法学老校友往往已经在公检法部门或律所、企业占据一定领导地位, 学校可以利用他们已经拥有的资源, 建立学生的见习实习基地, 或开展订单式培养, 或邀请他们担任客座导师, 定期或不定期以自身的经验对在校生开展专题指导或针对性的个别培训。

参考文献

[1]2010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公布本科专业整体就业率提高[EB/OL].[2011-07-04].http://bjksb.bjeea.edu.cn/html/ksb/rencaijiuye/2011/0704/38027.html.

[2]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EB/OL].[2011-06-09]http://wenku.baidu.com/view/5a114365f5335a8102d22044.html.

篇4: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承诺保证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者承诺保证书

本人郑重承诺: 本篇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真实、可靠。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学生签名:

年月日

篇5:福建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者承诺保证书

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其分类

根据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不同可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相对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其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

应用型人才具有不同的层次与类型,有作进一步区分的必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上分,可分为研究生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人才的类型上,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一直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最有代表性的是郑晓梅的观点[1],其根据应用型人才处于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能力的阶段将应用型人才分为三种类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工程型人才处于研发、规划、设计、决策等环节,将学术型人才所发现的科学原理转化成可直接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等。技术型人才主要处于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环节中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从事组织管理生产、建设、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及技术工作。技能型人才则处于生产、建设、服务等实际操作一线或工作现场环节,从事将工程型人才设计出来的图纸、计划、方案等转变成具体产品的实际操作工作。此外,根据每一类型的应用型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程度,可将每一类型的应用型人才细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

综上所述,应用型人才可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三种类型以及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

二福建省独立学院工科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定位

独立学院具有“民、独、优”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特色,在其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定位上也具有特殊性。这是由社会人才需求、独立学院自身条件和生源状况的差异化所决定的。

1社会人才需求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部署[2],福建省要继续推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高新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建材、冶金、林产、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海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以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福建位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其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需要,注重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的各类应用型人才。

2独立学院自身条件

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设施条件、生源层次、管理模式、教学水平等方面难以形成与公立本科高校竞争的能力,也难以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型人才。但与公立高校相比最大优势是具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采用民办机制运作,可以灵活地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方向,显然其能更好地承担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3独立学院生源状况

独立学院一般安排在“三本”批次招生,除了少部分高考失误的学生外,多数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在文化基础、学习习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不如公立高校“一本”、“二本”学生,培养学术型人才缺乏生源基础;而大多数学生来自经济收入较好的城市或城镇的家庭,见多识广,思维开阔,追求个性独立,兴趣爱好较广泛,求新求异意识较强,喜欢接受新事物、新潮流、新看法,在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甚至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并不比公立高校“一本”、“二本”的学生差。独立学院不能完全按照“一本”、“二本”生源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标准来培养学生,而应突破传统本科教育观念“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理论不重实践、重继承不重创新、重一般不重差异”的桎梏,根据其生源状况因材施教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福建省独立学院工科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应定位为具有大学本科层次的知识与智能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较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较宽且扎实的技术基础理论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的初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福建省独立学院工科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评价的基本原则

1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纵深推进,对工科专业人才需求也在上升,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还将不断攀升。为此,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福建独立学院要把握历史赋予的机遇,积极拓展新的学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将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促进学科、专业与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学科链与产业链的正面对接,构建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高新产业和都市型产业服务的相关工科专业群,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重点培养具有主导性、支撑性、基础性影响的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高新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着重培养以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网络和高端通信设备、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制造为重点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

知识是认识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积累,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属于基础。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形成的,属于关键。素质是将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并升华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属于核心[4]。应用型人才培养,只有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加强知识积累,突出能力培养,注重素质教育,才能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处于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环节中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从事组织管理生产、建设、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及技术工作,要处理工艺水平的设计,工艺流程的监控,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以及产品、服务的改进和更新等工作,还要直接领导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工作并管理整个团队,须有相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其匹配。

在知识上,要求技术应用型人才具备较为宽厚的知识,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的合理知识结构,如专业知识、工程基础知识、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

在能力上,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处理工艺水平的设计,工艺流程的监控,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以及产品、服务的改进和更新等工作,还要组织协调团队工作,因而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管理能力。此外,技术应用型人才还要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不能遇到工作中不顺利的事就产生消极、逃避的情绪。

在素质上,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对的是基层一线,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良好的身心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团队精神和务实精神。这些素质综合体现了一个学生的价值,也综合影响了专业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果。

3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发展是历史永恒的主题,对独立学院工科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评价标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才的评价标准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当时代发生变迁,人才的评价标准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独立学院工科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评价标准才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郑晓梅.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现代教育科学, 2005 (1) :10-12.

上一篇: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一篇:六下美术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