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市政工程道路

2024-04-23

福建省市政工程道路(精选6篇)

篇1:福建省市政工程道路

福建省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移交与接管暂行规定》和《福建省城市桥梁养护维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市、县建设局、市政公用局:

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8号)等法规规章,我厅制定了《福建省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移交与接管暂行规定》和《福建省城市桥梁养护维修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1.《福建省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移交与接管暂行规定》

2.《福建省城市桥梁养护维修管理暂行规定》

附件1 福建省城市道路桥梁工程 移交与接管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明确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单位和接管单位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工程移交与接管行为,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省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规划区内的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移交与接管适用本暂行规定。

第三条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工作。市政主管部门可委托其所属的市政工程管理处(以下简称市政处)负责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接管与管理等具体工作。

第四条

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开工前,应当明确该工程建成后的接管单位。建设单位应当向接管单位办理登记手续,填写《福建省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移交与接管登记表》。

第五条

《福建省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移交与接管登记表》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名称;

(二)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各方参建单位名称;

(三)位置、长度、宽度、面积、结构型式、附属设施、投资规模等工程概况;

(四)工程建设周期、设计使用年限;

(五)接管单位根据具体管理需要的相关要求。第六条

接管单位在受理接管登记时,应当向建设单位书面告知以下接管条件:

(一)通过有权机关的竣工验收备案;

(二)按设计确定的附属配套设施(包括城市桥梁限载、限高标志等)齐全完备;

(三)新建造价一千万元以上或桥梁跨径50米以上的大、中型城市桥梁应有荷载试验报告,并设立固定水准点、观测点、预埋检测设施和标志;

(四)工程竣工技术资料(包括建设文本)符合城建档案管理规定,归档手续完备,并提交电子文档资料;

(五)落实质量保修制度;

(六)按照要求设立的相关检测标志或设施齐全完备;

(七)有配建管理用房的,建设单位应当在设施移交时一并移交给接管单位。

第七条

接管单位自受理登记之日起参与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主要过程,包括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交底、桥梁荷载试验或检测、工程竣工验收等。

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影响设施管理的问题,建设单位应当

与接管单位协商解决并记录在案。

第八条

工程竣工并具备本规定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审计后一个月内将固定资产移交表送交接管单位,办理移交手续。

接管时,建设单位应当与接管单位签订《福建省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移交与接管备忘录》。

第九条

《福建省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移交与接管备忘录》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工程名称;

(二)建设单位、接管单位名称;

(三)勘察、设计、质量监督单位名称及其项目负责人;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及其建造师(项目经理)、项目总监;

(四)位置、长度、宽度、面积、结构型式、附属设施、投资规模(工程造价)等工程概况;

(五)工程开工与竣工日期;

(六)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及备案结论;

(七)工程质量保修书;

(八)双方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九)移交与接管双方单位和经办人员签章、有关部门人员鉴证等。

第十条

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移交接管的有效期为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一年内。

超过移交接管有效期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测评估机构对移交的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做质量检测评估,鉴定结果达到该工程原设计标准的,方可移交接管。

符合接管条件的,接管单位应当接管。

第十一条 政府投资的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在办理接管手续后,市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增补设施量,并向财政部门申请增补、落实养护维修费用。

社会投资的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办理移交与接管手续时,应当明确养护维修经费来源。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和接管单位在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移交与接管过程中产生争议,协商不成的,应报请当地市政主管部门协调、确认。

第十三条 本暂行规定由福建省建设厅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福建省城市桥梁养护维修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桥梁的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确保城市桥梁安全,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和《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8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桥梁,是指城市规划区内连接或者跨越城市道路、河道(水域),供车辆、行人通行的桥梁(含行车隧道、人行天桥、过街地道和高架道路)。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桥梁管理工作。市政主管部门可委托其所属的市政工程管理处(以下称市政处)负责城市桥梁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四条

市政主管部门应明确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桥梁的管理单位及其职责分工,并予公布。

第五条

桥梁产权人或者委托管理人应当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桥梁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并负责组织对其所有的或者受托管理的桥梁进行检测评估和养护维修。

第二章 养护与维修

第六条

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桥梁,未设置、施划有效交通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的桥梁,以及新建造价一千万元以上或桥梁跨径50米以上、未按照设计要求建立固定观测点、检测点或标志的大、中型桥梁,不得交付使用。

第七条

桥梁质量保修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由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整改至合格为止。

第八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桥梁,其养护维修由市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市政处负责;社会力量投资修建的公益性桥梁,其养护维修由属地人民政府委托的管理人负责;单位自建的桥梁,由桥梁产权人或其委托管理人负责。

城市桥梁的移交与接管按照《福建省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移交与接管暂行规定》执行。

第九条

特大型和特殊结构的桥梁,市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地质资料、结构特点、附属设施、洪水水位、河床断面、交通营运条件以及病害程度等情况,组织制定相应的养护维修方案、技术措施和作业计划,督促桥梁产权人或委托管理人建立相应的检测体系。

第十条

桥梁产权人或委托管理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规范,在桥梁上设置或配合交警部门设置承载能力、限高等标志。

第十一条 市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桥梁安全突发事件应

急预案;桥梁产权人或委托管理人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桥梁安全抢险应急预案,落实抢险队伍,并组织演练。

第三章 检测评估

第十二条 市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城市桥梁检测评估制度,并监督实施。

第十三条 负责城市桥梁具体管理的单位应对所管理的城市桥梁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健全城市桥梁档案。

第十四条 城市桥梁具体管理单位应认真组织实施城市桥梁的检测评估。

城市桥梁的检测评估按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执行,分为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测、特殊检测:

经常性检查由具体管理单位负责,周期为每月不少于一次,技术状况为D级及以下的桥梁每半个月不少于一次;定期检测分为常规定期检测和结构定期检测,常规定期检测由城市桥梁具体管理单位负责,结构定期检测应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城市桥梁检测评估机构承担。周期为:Ⅰ类养护的桥梁每年不少于一次,Ⅱ~Ⅴ类养护的桥梁每6年不少于一次。

特殊检测应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城市桥梁检测评估机

构承担。检测评估机构应当按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的规定内容和要求对受检测桥梁的技术状况进行鉴定,查清桥梁的病害成因、破损程度、承载能力等,并提出维修、加固或改造的建议方案以及维护管理措施。

第十五条 城市桥梁检测评估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桥梁检测评估的相关规定和规范作业,所出具的检测数据和评估结论应当真实、准确。

第十六条 经过检测评估,确认桥梁的承载能力已下降但尚未构成危桥的,桥梁产权人或受委托的管理人应及时设置警示标志,并立即采取加固等安全措施,并向所在地市政主管部门报告。

经检测评估判定为危桥的,桥梁产权人或受委托的管理人应立即采取措施,设置显著的警示标志,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市政主管部门报告;在危险排除之前,不得使用。

第十七条 市政主管部门及桥梁管理单位应将桥梁检测评估报告及时归档。

第十八条 城市桥梁检测评估列入市政主管部门和市政处的工作计划。城市桥梁的经常性检查、常规定期检测经费从桥梁管理经费中列支;结构定期检测和特殊检测费用由桥梁管理单位专项申报,专项列支,专款专用。

第四章 监督与责任

第十九条 市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桥梁管理的行政监督检查制度。

市政主管部门应每半年对市政处和其它桥梁管理单位进行一次城市桥梁养护维修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和处理意见。

上级市政主管部门应每年不少于一次组织对下级市政主管部门实施城市桥梁管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十条 桥梁产权人或委托管理人有下列行为的,由市政主管部门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设置相应的标志或未按照规定保持其完好、清晰的;

(二)未按照规定建立或保持城市桥梁档案及其固定观测点、检测点或检测标志的;

(三)未按照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机构对城市桥梁进行检测评估的;

(四)未按照规定制定城市桥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安全抢险预案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城市桥梁进行养护维修的;

(六)经检测评估确定城市桥梁的承载能力下降或判定为危桥,未按照本规定第十六条执行的。

第二十一条 市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其 他

第二十二条 城市桥梁养护维修按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执行。

第二十三条 列入文物保护的城市桥梁的检测和养护维修,应当执行《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福建省建设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福建省市政工程道路

第一篇:安全生产月工作报告

根据《省运管局关于开展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的通知》、《州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的通知》和《州交通运输局关于开展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月”活动。现将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基本情况

(一)全面部署、认真组织。这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处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下,各县运管所及各运输企业积极行动,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我处于5月16日制订了活动方案,下发了《关于认真开展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向各县运管所及运输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成立了处长任组长,、副处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各县运管所和各运输企业也相应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全面部署开展活动。一是召开了“安全生产月”的专题会议;二是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所、各企业都进行了全面动员发动;三是由各所所长带队,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对辖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检查、督促、落实。

(二)形式多样、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各地都能紧扣“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活动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观摩演练、法规宣讲、知识竞赛、安全答卷、安全培训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6月16日,州处和各县所都陆续参与了当地安委会组织开展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车辆22辆,出动宣传人员87人次,宣传人员向社会群众散发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资料》、《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单》、《致驾驶员朋友的一封信》、《致旅客朋友的一封信》、《“打非治违”通告》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制作宣传横幅27幅,张贴宣传标语129张。在宣传活动现场,我处及各所运政人员不厌其烦地回答了过往群众提出的有关道路运输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询问。

(三)强化源头安全监管。在全州三级以上客运站派驻运政执法人员,严格履行驻站人员管理职责,汽车客运站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管理规定,对“三品”检查岗位、检票岗位、安全例检岗位、出站检查岗位,值班站长定期进行检查,做好记录,严禁脱岗及人员在岗不尽职,履职不到位。车站安检处检查客运车辆安全承诺张贴情况,车站出站检查人员将驾驶员口头安全承诺纳入“三不进站、五不出站”检查,并做好记录。

二、当前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已顺利结束,通过各县运管所及企业共同努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通过积极有效的安全检查,我州的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上了一个台阶。但也应该看到,安全管理上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高度重视,有效的控制事故的发生,确保运输生产秩序正常。

(一)各县所、各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离安全管理标准化还存在一定差距,安全档案管理需进一步规范。

(二)要遏制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发生,还需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今后安全工作的管理思路

虽然这次“安全生产月”活动结束了,但安全宣传、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却不能间断,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不能动摇。为了达到以活动促安全,保持活动成果不变,我们还需继续加倍努力。

(一)继续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落实安全人员和各项安全管理职能的到位,把安全放在与生产一样的高度来抓落实,彻底纠正人浮于事的现象。

(二)进一步理顺安全管理职责,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在行业管理方面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继续坚持企业安全管理与企业信誉考核挂钩。

总之,行业安全管理是我们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在新的形势下,研究市场管理策略,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确保道路运输行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篇: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动态考核报告

根据省交通运输厅《省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动态考核办法(试行)》,2014年3月至6月,我州各级运管机构对全州7家客运企业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核,现将考核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全州运管部门高度重视动态考核工作,把该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层层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确定了考核人员,将日常安全与季度考核相结合,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考核,督促各县对动态考核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督促整改,按规定上报整改验收报告。通过动态考核,全州安全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动态考核情况 我州拥有符合考核条件的客运企业7家,分别为运业有限责任公司、州运业有限责任公司、黄龙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达、九环、机场、观光公司主要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考核:一是7家客运企业根据企业日常管理情况,进行季度自查自评;二是各县运管所按管辖权限对7家运输企业分公司、客运站、车辆、驾驶员等日常情况进行季度考评;三是我处安全科根据日常7家企业安全工作情况、安全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初步综合评价;四是在2013年5月我处成立了考核小组,组长为,成员为及13县运管所相关人员对3家企业进行现场综合考评。综合以上4项考评成绩,初步得出考评意见,考核结果如下:运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得分为1500分,考核结果为aaa级,州运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得分为1500分,考核结果为aaa级,州黄龙运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得分为1475分,考核结果为aaa级。检查组考核了沟环游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得分为1420分,考核结果为aa级,大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得分1515分,考核结果为aaa级,州金达高速客运有限责任公司,考核结果为aaa级,黄龙机场客运有限责任公司,考核结果为1430,考核结果为aa级。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动态考核,我州客运企业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全州安全防范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个别企业对安全动态考核规章认识不到位,上报资料不规范、日常管理文字资料不全和归档不规范(部分无法作为资料保存);

(二)动态考核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待统一培训资料,进行专业培训和自学,以提高考核人员素质。

第三篇:上半年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报告

上半年,全州运管部门坚持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和州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全省运管工作和全州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部署,增强责任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升管理能力,强化行业管理、加强安全监管、提升自身素质,通过全体运政职工和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道路运输行业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行业管理,规范运输市场秩序

全州拥有客运车辆3750辆,其中班线车498辆,旅游车1337辆(市际旅游车511辆,县际旅游车429辆,观光车397辆),农村客运车辆850辆,出租车878辆,公交车187辆。全州乡(镇)和行政村具备客车通行条件的客车通达率分别为98%和77%。开行省际班线10条,市际班线77条,县际班线62条。

1.客运市场管理。全州公路运输客运量预计完成1454.02万人,同比增加9.23%;旅客周转量预计完成106731.8万人公里,同比增加9.3%。一是顺利完成春运工作。春运期间,全州共发送旅客168.72万人次,同比增长26.9%;道路旅客运输累计投入客车26803辆次,运输旅客65.32万人次,日均投入客车670辆次,日均输运旅客1.63万人次;城市公交累计投入6355辆次,运输旅客51万人次;出租汽车累计投入32656辆次,运输旅客52.4万人次。坚持以提高现有车辆类型等级和服务质量为重点,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及时安排更新车辆,调整车型结构,优化运力组织,半年更新车辆88辆,更新客车以大中型高二级客车为主,提高了车辆类型等级,满足了游客对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三是加强对客运包车、加班牌的管理。明确了签发权限。严格包车、加班牌的入库、发放、回收管理,完善了管理台账。四是对6家客运企业开展了2013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目前正在汇总相关资料。

2.货运市场管理。货运量预计完成903.79万吨,同比增加10%;货物周转量预计完成220653.1万吨公里,同比增加9.3%。指导各县、各运输企业开展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工作,督促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对脱管车辆予以清理出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目前,全州共有危险品货物运输企业4家,拥有166辆危货运输车辆。危险货物运输企业2013质量信誉考核正有序开展。

3.站点建设。2014年站点建设计划已上报至省运管局,包括19个汽车客运站提升改造工程、16个乡镇客运站、517个招呼站,其中乡镇客运站和招呼站暂未批复。目前完成投资1590.5万元,除县汽车站由于迁建土地落实问题正在编制初步设计方案,机场客货汽车枢纽站选址尚未确定外,其余17个汽车客运站提升改造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方案评审,预计本月底全面实现开工建设。续建项目共12个,包括货运项目县应急物流中转站、7个乡镇客运站和4个招呼站,均已开工建设。

4.维修行业管理。启动2013年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预计7月底完成。启动2014年维修企业审验工作,检查监督维修企业建立和落实维修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车辆维修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和从业资格、设备及配件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预计9月底完成。对4家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对现场排查发现的问题和不足限期整改。加强对车辆年检源头监管,对195辆班线客车、538辆旅游客车、77辆危险品运输车辆、91辆教练车的技术等级、gps、二级维护、证、牌、卡进行了严格审验,重点审验了更新车辆原厂缓速器。5.驾培行业管理。开展驾校清理整顿工作,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到位。开展2013驾校及教练员质量信誉考核工作,考核结果正在公示。会同州发改委、州交通运输局根据《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及我州燃油上涨情况,重新核定了机动车驾驶培训收费标准。开展《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gb/t30341-2013)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资格条件》(gb/t30340-2013)两项国家标准的宣贯工作。组织6期从业资格证考试,培训2952名从业人员,其中:客运370人,普通货运2546人,危险品运输驾驶员和押运员36人,合格率达90%以上。

6.道路运输业促农增收。成立了道路运输业助农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分解量化考核任务,指导各县完善行业管理,拓展道路运输业吸纳农民工就业空间,从货运、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汽车维修等领域促进农牧民增收。上半年,实现道路运输业人均促农增收22元,完成目标的48.9%。

(二)强化安全监管,确保运输市场安全 上半年未发生道路运输事故。

1.加强制度建设。将安全监管职责纳入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初步建立了信息通报制度、安全会议联席制度、应急处置联动制度、打击非法营运联动制度等制度,努力使安全管理向制度化、标准化方向迈进。加强对96515投诉的处理力度,共接投诉21起,投诉处理反馈率100%。

2.加强安全培训和宣传。进一步建立了客运驾驶员学习道路运输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工作体系,强化督促检查。举办23期“全州客运和危险品运输驾驶员安全培训班”,培训驾驶员5147人。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发放道路运输安全资料、安全警示用语手册等宣传资料2600余份,张贴宣传画32张;各运输企业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道路运输安全氛围。

3.加强源头安全监管。在全州三级以上客运站派驻运政执法人员,严格履行驻站人员管理职责,确保了各客运站严格执行客运车辆“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签单检查登记制及安全例检制度。除加强日常安全监管外,特别加强了对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在春运、“两会”、清明、“五一”、端午节期间,做到了早安排、早布置、早落实,层层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预案,做到了组织、人员、责任、措施、监督管理落实。4.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工作。会同州交通运输局、州安监局及道路运输行业专家组,对全州26家客运企业、16家汽车站开展了安全生产状况评估,考评合格42家,其中,aa级客运企业6家,a级客运企业20家,aa级汽车站12家,a级汽车站4家。

5.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工作。会同州交通运输局派出考评专家对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的3家危险品运输企业进行了考评,3家企业全部通过考评,达到三级标准。其余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和客运站拟采用安全评估结果进行标准化达标等级转换。

6.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攻坚年工作。货运企业及个体营运业户的责任书签订率达100%,及时下发清理货运车辆台账数据库通知,对清理出逾期未年审的货运道路运输证,予以登报作废处理,共登报作废22767辆货车的道路运输证。开展了机动车维修企业非法改装货车排查工作,我州没有发现有维修企业非法改装货运车辆的违规行为。

7.开展暗访行动。指导各县采取相邻县交叉轮回暗访的方式,对邻县间对开班线车、始发成都地区班线进行暗访。在暗访中发现7起违法违规行为,其中客运驾驶员4起,客运站3起,对暗访到的违章情况立即进行了处理并全州通报,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告知全州营运驾驶员。

8.开展安全约谈。对暗访、gps抽查、客运安全隐患专项检查发现的超速、超载、高速公路逆向行驶等10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运输企业,安排稽查大队对企业分管安全的负责人、违规驾驶员进行了安全约谈。

9.加大“打非治违”工作力度。各县运管所主动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化道路运输市场“打非治违”工作,重点打击非法营运、超范围经营等行为。共出动运政执法人员2504人次,检查各类车辆26700辆次,查处非法营运车辆315辆,违章营运客车631辆。

10.开展客运企业安全动态考核。组织专家组对机场客运公司进行了安全动态考核,除机场客运公司为aa级外,其余考核结果均为aaa级。

(三)强化自身素质,提升行业管理能力

一是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参加州局党组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会和处机关支部集中学习会及自学,报送简报42期,17名党员干部职工完成“三个一”。参加局党组组织的专题讨论和“党员义工日”活动。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为茂县土门乡太安村联系户解决实际困难。深入推进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和依法行政水平,祛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坚决做到秉公执法、文明执法。目前,收到对处班子及成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意见建议共计88条,目前已整改完成部分意见建议,其余已制定整改措施及方案,对我处无法解决的给予回复,做好解释工作。二是重视法规教育工作。处机关14人次参加了省、州开展的各种培训活动。积极协调做好新式运政执法服装的定制工作,会同州局法规科完成了全州运管系统50名协助执法人员的协助执法证换证工作,正陆续下发各基层执法单位。三是开展行政权力清理。清理出涉及我单位的除行政审批外的行政权力126条(其中:行政处罚118条,行政强制2条,行政裁决1条,行政确认4条,其他行政权力1条),已录入到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并完成了试运行。四是开展“小金库”和“三公经费”的自查。五是加强宣传工作,通过省州政府及交通、运管网站刊登信息43条次,提高了运管工作的知晓度。

二、存在的问题

(一)长途客运班线运力与运量的矛盾突出,运力远远大于实际运量的需求,闲置运力较多,旅游市场一直不景气,低团价导致低运费,致使旅游客运经营亏损,容易出现稳定问题和安全隐患。

(二)货运站建设由于融资渠道问题推进缓慢,客运站建设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脱节,已建成农村客运站不能实现组客功能,造成资源闲置,农村客运站管理主体不落实,车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存在困难。

(三)危险货物运输存在挂靠经营现象,企业对车辆的监管不到位;运业、运业不具备危险货物运输资质中要求的专用停车场和设施设备条件,存在安全隐患。

(四)非法营运和违规经营仍是困扰我州道路运输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此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存在取证难、处罚难的问题,需加强部门联动,仅靠运管部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五)乡镇一级没有针对农村客运安全监管的专门机构,安全源头管理是个盲点,加之农村客运车辆大多无gps监控平台,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第四篇:上半年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报告

按照省、州关于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攻坚年工作的总体安排,结合运管工作实际,2014上半年,全州运管部门加强组织,细化方案,采取措施,按照攻坚年行动任务的要求,全面清理货运汽车市场,摸清货运车辆,货运业户基本情况,完成责任书、承诺书签订工作,规范机动车维修市场,严格查处非法改装、拼装货车行为,清理排查货运源头,掌握各县货运源头分布情况,督促各县货运企业、个体运输业户、货运驾驶员自觉抵制超限超载行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2014年上半年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安全承诺书签订情况 根据省运管局《关于组织签订货运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的紧急通知》要求,为保证在2014年1月31日前,安全责任书签订率要达到100%的目标。我处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县运管所高度重视,立即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各县运管所接到通知后,迅速采取走村入户、上路稽查、告知货运经营业主等方式,及时与辖区货运经营业主签订了安全承诺责任书,按时完成了我州货运车辆安全承诺责任书签订工作。截止2014年1月31日共签订货运企业安全责任承诺书48家、签订货运经营者安全承诺责任书14424辆,签订率均达100%。

二、货运车辆清理情况

按照省、州人民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关于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根据我州实际,及时下发清理货运车辆台账数据库通知,要求各县运管所及时开展此项工作,对辖区内货车数据库进行全面清理,将逾期未年审的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予以依法登报注销。截止目前,我州已开展三次货运车辆数据库清理,第一次是对照公安机关机动车(货车)报废公告进行清理,清理登报注销6950辆;第二次是在第一次清理的基础上再对照运政业务网将9276辆逾期未年审的货运道路运输证进行清理登报注销;第三次对一年以上未年审的6543辆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进行公告,催促其按期参加道路运输证审验。截止目前共登报注销和催办22767户道路运输证,保留9025辆。通过清理,确保了我州货运车辆数据规范、准确,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严把维修企业关,从源头上杜绝非法改装拼装货运车辆

根据省、州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部署,我处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州5家一类维修企业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对非法改装拼装货运车辆、使用伪劣配件、超许可范围、承修客运车辆维修维护档案建立情况等行为进行督导检查,各县运管所也对辖区内二类及以下的维修企业进行了清理排查。通过两次清理,由于我州维修企业资质、技术和设备等限制,州内机动车辆的改装、拼装基本都在州外,排查阶段未发现我州维修企业非法改装、拼装机动车情况。

四、货运源头清理情况

按照州处要求,各县运管所对辖区内的货运源头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排查,目前,我州无运管部门许可的货运站场,州内的货运源头大致是沙场、工业园区、建筑工地等几类。现各县已将排查结果,报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并请求政府向社会公布县境内货运源头,我处建议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货运源头的监管单位,落实货源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审批机关的监管责任。下一步,全州运管部门将在各县人民政府的主导下,制定符合实情有可操作性的货运源头联合驻点和巡查监管制度,坚决制止超限超载车辆出场、出站。

五、路查路检工作

按照“每个执勤点安排2名交通执法人员”的比例,全州运政执法人员积极配合公安民警、路政人员开展联合执法,依托固定联合执勤点开展超限运输车辆检查,对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予以查处、劝返。截止目前全州共开展联合检查3071人次,出动执法人员4232人次,检查车辆25991辆。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求各县结合县情,制定货运市场的发展规划,立足于货运市场集约化、规模化,引导个体运输企业户向组织化方向发展。今后,凡新增的货运企业和货运车辆,一律要签订安全责任书,并装入档案。二是加强对货运企业和货运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货运市场从业者的法律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三是积极向政府汇报,争取支持,并协调公安机关,制定货运源头联合驻点和巡查监管制度,坚决制止超限超载车辆出场、出站。

第五篇: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一、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活动

按照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州交通运输局的统一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措施要求,动员全员参与,形成创建合力,营造创建氛围,在全行业启动并实施“平安交通”创建活动,确保完成今年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推进现代道路运输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要求

制定并细化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责任、要求和制度落实到一线操作层面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重心下移到基层、安全生产的防线前移到一线管理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分工负责、分级培训”的原则,加强对一线运政人员、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紧盯驾驶人员、运输人员、营运车辆、客运站场四个关键要素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不安全生产的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严抓重纠、严处重罚,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各项要求落实到操作层面。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强化安全企业主体责任、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的要求,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层级责任制和关键岗位人员安全责任承诺制,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班组建设,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健全行政首长负总责,领导班组成员“一岗双责”制度,严格安全生产相关行政许可和审批,加强安全生产和现场安全监管,加强安全监管机构装备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充实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完善基层监管网体系。

四、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

以道路旅客运输、危险化学品运输为重点,继续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完善重要时段隐患排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打非治违”专项成果,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进行运输经营、超载超限超员运输、非法夹带危险化学品运输等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存在的非法违法行为。

五、加强客运源头管理

一是督促运输企业、车站切实按照“三不进站五不出站”规定发班,严禁客车站外揽客、不按规定线路行驶、偷拉私跑、宰客、甩客等违规行为发生。二是严把驾驶员资格准入关,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督促运输企业加强驾驶员管理,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以及酒后驾驶、超员20%、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以上或者12个月内有3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客运驾驶员,运输企业不得聘用,运输企业每年应到公安部门对驾驶员一年内的违法情况进行查询,有关情况要进入驾驶员个人档案,及时对驾驶员队伍进行清理登记,并建立“黑名单”制。三是做好gps监控管理,大力推行安装带行驶记录仪的gps监控系统,要切实按照管理制度对超速、违规经营等行为进行处罚,对客车偷拉私跑、未按规定线路运行等行为除内部处罚外,还要向属地县运管所上报,各县运管所要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上报州运管处,州处将取缔其经营资格,注销从业资格证。

六、强化车辆技术管理

各运输企业要严格按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设立负责车辆技术管理的机构,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所有客车进行二级维护,客车的二级维护必须到具有相关资质、有技术力量的维护厂家进行。要严格执行旅游车辆和长途车辆必须在州外进行二级维护,班线客运车辆一年四次二级维护必须有一次是在州外定点修理厂进行维护保养。要建立和完善车辆安全检查、维护制度,特别要加强包车、旅游车的技术管理,各运输企业要严格执行旅游客运车辆行车日志制度。

七、强化危险品运输和普通货物运输管理

各企业要严格审查危险品运输企业资质、驾驶员资格、车辆技术等三关,督促企业实行“统一招聘驾驶员、统一用工制度、统一车辆调度、统一车辆停放、统一保险”管理,运管部门要建立与危险品运输企业定期联系制度,确保危险品运输企业对危险品车辆实行安全、动态、经营、调度等全方位的管理。各县运管部门和各运输企业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年行动的通知,严把企业、车辆准入和审验源头关,严把车辆改装的源头关,严把货物装载源头关,严把路面管控关,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目标任务。

八、强化农村客运和出租汽车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州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县级部门要协助乡、镇做好农村客运的安全工作;成立了农村客运公司的要按照班线客运管理模式管理农村客运企业,对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一律淘汰,退出农村客运市场。二是做好出租汽车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出租汽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各类档案资料,规范出租汽车经营行为,严厉打击不打表、强行拼车、故意绕道、拒载等违规行为。三是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制定各县城市公交发展规划,结合我州实际,公交线路逐步向主要乡镇延伸。

九、强化安全生产督查和暗访工作

结合实际在重要时段(如汛期、冬季等)、重要节假日期间开展本县、本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采取明查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重点对运输企业、车站、维修企业、驾校开展全方位的安全检查,对安全问题及时整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督办,凡安全问题没有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停止经营,整改完成后方可恢复。继续开展暗访行动。为确保我州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按照《州公路运输管理处2014年客运班线安全与服务质量暗访工作计划》,州处将组织运政执法人员每月每季度进行交叉暗访,对查处的违规车辆和违规客运站进行通报并对驾驶员进行停运学习。

十、狠抓汛期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狠抓源头,进一步强化“三把关一监督”和车站“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安全源头监管制度,实行“谁值班、谁签单、谁负责”的责任制度和安全隐患整改倒查制度,严禁不合格车辆、违法违章车辆载客出站,严禁站外揽客,严禁恶劣天气或道路断道期间发班,严禁驾驶员未进行安全承诺发班。二是狠抓教育,针对我州汛期特点,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学习考试,时刻把安全牢记心中。三是狠抓安全隐患大排查,运输企业组织开展自查,行业管理部门开展检查,州处开展督查,从汛期安全责任、方案制定、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车辆运行情况、教育学习、gps使用、安全奖惩、事故追究等各方面进行拉网式地毯式不留死角的检查,坚决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十一、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制定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达标标准和考评程序以及考评机构和考评人员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机构的资质审核认定,考评人员的培训发证等工作,启动客运企业和危险品运输企业标准化建设的达标工作。

十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督促运输企业加大对应急救援基础建设的投入,完善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值班值守、信息报告、处置决策、力量协调、现场指挥等应急管理制度,加快建立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应急救援队伍之间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联动机制,切实做好“春运”、“十一”等重点时段以及防汛、冰冻雨雪、寒潮大风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周密制度安全生产保障工作方案。

十三、加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根据交通运输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我州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和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完善道路运输、城市公交等安全应急的技术标准规范,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客运驾驶员安全管理、驾驶员酒精检测和集中休息制度及落实措施,建立健全与企业信誉、相关行政许可等方面相挂钩的安全生产事故约谈、安全生产激励约束和客车从业资格准入和退出等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

十四、开展全员安全教育

加强宣传和典型案件曝光,坚持和完善安全事故和隐患举报制度。制定安全生产培训计划和方案,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大对驾驶员、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等一线重点岗位人员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实操技能培训工作力度,重点强化实际操作和现场安全培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加强应急演练,提升从业人员应急实际操作能力。

十五、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年行动

篇3:福建省市政工程道路

福建省道路交通人才总体结构分析

根据《福建省道路水路运输行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 福建省道路交通人才总体的基本情况是:2008年, 全省拥有道路货运从业人员数241233人, 道路客运从业人员数107326人,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数57840人。根据我们对福建省道路交通企业所做的典型调查, 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福建省道路交通人才的总体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道路交通人才素质的总体状况较差福建省交通运输从业人员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0%左右, 研究生及本科学历的比例非常小, 高职毕业生比例也不高。如果我们把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级交通运输人才, 本科和大专生为中级交通运输人才, 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作为初级交通运输人才, 按国际通用人才结构1∶6∶14标准衡量, 可以看出, 福建省中、高级交通运输人才教育培训需进一步加强。在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结构中, 从横向上看:新兴产业的专业性技术交通运输人才持续短缺, 尤其是研发岗位的交通运输人才最为短缺;从纵向上看, 高层次交通运输人才与技能型低端人才短缺现象十分严重;而需求量较大的一般性专业交通运输人才, 基本可以满足社会需求。这种需求结构的失衡, 是现有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结构上出现的问题。

道路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结构与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结构不相匹配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应该相互匹配。在横向上, 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要与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相匹配, 即为不同产业培养交通运输人才的专业设置比例要适当。由于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具有周期性, 专业设置具有相对稳定性, 而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专业设置结构与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偏离较大, 总体上处于超前与滞后同时存在。从纵向上看, 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层次决定着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结构的比例。高端交通运输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龙头, 中端交通运输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中间力量, 而低端交通运输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三者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高端交通运输人才的作用要通过中、低端交通运输人才传递才能发挥出来。换句话说, 分层的功效在于各层面分工的有机联系。根据对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交通运输人才需求情况存在以下特点:初中、高中文化水平的职工需求比较多, 学历较高的人才目前需求比较少。但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 社会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所以, 在交通运输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关注这一点。

福建省高职院校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根据2008年福建省招生宣传手册, 福建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类专业招生统计见表1。

福建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类专业2008年共计招生3059人, 这些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就业岗位面向福建省物流业的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等工作。其中, 一部分毕业生主要从事交通类运营管理工作, 包括航空、水运、铁路、道路、管道等运输岗位,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目前毕业生主要还是从事水运、道路的运营管理工作。

福建省道路交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根据《福建省道路水路运输行业统计年鉴》 (2003~2008年) 的统计数据, 我们分别运用一次直线法、灰色预测法、二次指数平滑法三种方法对2009~2015年道路交通从业人员数量需求进行了预测, 预测结果见表2。根据预测, 全省道路客运从业人员需求呈明显增长趋势;道路货运从业人员需求呈缓慢增长趋势。考虑到“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在建与拟建的铁路有6条 (温福铁路、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厦深铁路、向莆铁路) , 这些铁路的建成会对其平行线路的道路客运量带来很大的冲击, 相当一部分道路的客运量会流向铁路, 特别是高速铁路, 道路客运从业人员的预测需求数量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修正。

随着福建省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的发展以及现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政府已把物流业纳入十大振兴产业之一, 道路货物运输业将会稳定发展, 对道路货运从业人员的需求会稳定增长, 特别是对道路运输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将进一步提高。

高职层次道路交通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要求

通过调研, 我们了解到交通运输企业在业务扩张的同时, 十分重视管理人才梯队建设。一些大型交通运输企业将扭转现有员工年龄偏大、学历水平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局面, 近年的人才需求将集中在交通运输专业人才, 尽可能打造年轻化、专业化的人才梯队。一些小型交通运输企业员工平均年龄较低, 管理类岗位的需求也较少, 但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要求他们是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技能优秀、面对现实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对高职层次交通管理人才的普遍要求是能胜任基础岗位工作, 在考核是否适应岗位需求时, 企业看中的是:人岗匹配程度、人与组织的匹配程度、人与组织发展的匹配程度。因此, 要求高职学生掌握专业必备知识, 具有交际能力、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的能力、适应不同企业文化的能力、自我学习成长的能力, 还要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高职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能够适应行业工作, 了解市场情况, 有上进心、责任感, 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强, 能吃苦, 善于与人沟通, 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熟悉业务操作流程。对高职层次道路交通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的要求如下:

知识结构 (1) 一般文化知识; (2) 专业常识; (3) 专业基本理论; (4) 交通法律法规; (5) 企业管理基础; (6) 交通信息统计基础等等。

专业能力结构 (1) 运输组织与商务管理能力; (2) 仓储作业与商品保养能力; (3) 配送组织与设备维护能力; (4) 站务管理能力; (5) 交通信息统计与管理能力; (6) 运输市场开发与客户服务能力; (7) 运输作业成本分析能力; (8) 交通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能力; (9) 交通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10) 交通安全管理能力。

基本素质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 (2)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遵守国家的环保规定, 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3) 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观点, 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 具有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 具有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 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 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能在艰苦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5) 具有热爱劳动的观念, 善于与同事及合作伙伴进行情感沟通, 了解劳动知识, 掌握劳动本领, 有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6) 体魄健康, 符合高等院校体育达标要求。

福建省高职院校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培养对策

目前, 交通运输人才教育培训机构中的专业结构与交通运输产业结构不匹配, 致使交通运输人才结构性短缺。一般性交通运输人才已显出供过于求的局面, 而一些新兴行业的交通运输人才需求持续“走旺”, 这就需要交通运输人才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专业结构调整要根据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群的发展, 结合各交通运输人才教育培训机构的特点, 使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制定合理的专业设置发展规划引导交通运输人才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专业设置调整, 改变盲目地“一窝蜂”齐上同一专业的局面, 增强对专业设置发展的控制。对社会紧缺的专业型交通运输人才, 要采取加大投入、鼓励培养的措施;对高于其产业配置的专业要采取限制发展的措施;对一些开发过剩的专业实行优者生存、劣者淘汰, 通过专业改造使其获得“新生”。要加快与新兴产业对接专业的建设, 新专业的设置与建设是改善专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也是增加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的有效方法。要重视因技术结构变化增加的新专业技术岗位对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 适时增设新专业。

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上要积极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多与企业交流沟通, 根据不同专业的情况, 开拓社会化实践基地, 让企业有挑选和评估毕业生的渠道, 这有利于缩短毕业生身份转换的适应期。校企合作不应停留在表面, 而应落实深化。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沟通, 企业可将岗位及要求反馈给学校, 由学校传达给学生, 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技能。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挖掘学生的兴趣和长处, 引导毕业生进行自我评价定位。与企业合作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做好身份转换工作, 尽快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就业情况适当调整招生规模, 分年度开办福建省高职道路交通急需专业,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从事道路交通运输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道路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调整人才培养规格,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按学生就业岗位设计课程体系,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采取扶持政策措施, 支持学校与本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特别是要支持学校建设好实习实训基地。要积极支持学校聘请本行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及高层管理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和行业优势, 保证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需要。

应进一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 允许高职院校在核定的专业总数和专业大类内自主调整设置专业。对社会急需、毕业生就业前景好的应用型专业, 应在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等省级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因、内容和策略[J].职教通讯, 2006, (10) .

[2]张颖.人才厚度急需跟上发展速度[N].福建日报, 2009-04-03.

篇4:福建省市政工程道路

围绕粮食和我省农业主导产业,选送一批目前在农业规模经营方面居于领头羊地位的农民,参加三年大中专学历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专项培训,全方位提高其农业生产技能、市场营销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推动形成我省新型职业农民骨干队伍。学员学习结束考试合格后将获得大、中专学历证书和农业职业资格证书。

二、培育对象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较高素质,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从业者。培育对象首先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种养大户和有志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初高中毕业生中择优推荐产生。45周岁以下,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农民可推荐参加大专学历提升学习;50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可推荐参加中专学历提升学习。

三、培育计划

2013年省级计划选拔1.2万名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参加大中专学历证书和农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免费培育。大中专学历教育所学专业必须是涉农专业,其中大专2000名、中专10000名,课程设置应与学员目前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是农业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是表明其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学员将接受农业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所要求的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专项培训。各设区市应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现状制定相应培育计划。

四、培育机构

大专学历教育主要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面授、函授、网络教学和实地现场指导相结合,集中面授时间宜选择农闲时间,原则上每个学期不少于15天。对大专学员实行免学杂费、免书本费、免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报名考试费,并适当补贴生活费。

中专学历教育主要依托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福建省龙岩市农业学校、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学校、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学校、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省三明市林业学校、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校等农业中等职业学校,鼓励到乡镇设置教学点等送教上门办学方式。对中专学员除享受涉农专业中专学员免学费制度(全省已全面实行),还将实行免书本费、免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报名考试费。

五、培育方式和内容

针对学员目前从业现状,分成农村经济管理、蔬菜、园艺、茶叶、农机、畜牧、水产等专业,应以提升学员实际能力为重点,科学设置教学课程,并将学历教育与农业职业技能专项培训教程有机结合。应创新教学方式,以自学函授为主,面授实践操作为辅,鼓励运用现代传媒开展网络教学,鼓励送教上门。学员通过系统培训,应能初步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应用农业实用新技术,并通过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生产成本核算等课程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学员学习结束考试合格后将获得大、中专学历证书和农业职业资格四级(中级)。

六、学员选送办法

参加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学员通过推荐产生。省委农办牵头,会同省农业厅、海洋渔业厅、林业厅根据产业规模经营发展水平拟定分产业推荐条件、培育人数,确定省内相关农业大专院校培育任务。各县(市、区)农办负责辖区内大中专学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推荐、选送及后续跟踪管理与服务,原则上在该产业经营规模、农业“五新”应用居于全省前列的专业大户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自愿的前提下优先推荐。各设区市农办将各县(市、区)农办推荐的人员汇总后,大专学历培育对象经审核后转报省委农办,由省委农办会同有关厅局确定人员名单后再推荐给相关大专院校,中专学历培育对象原则上就近就学,福州、漳州、三明、龙岩、南平的学员由本设区市农业中等职业学校负责培育,省农广校要着重在没有农业中等职业学校的设区市开设教学点,组织培育工作。省农广校与农业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配合各县(市、区)农办参与中专学员的推荐、选拔工作。相对于涉农高校农业专业应届毕业生返乡务农较少的现状,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从目前从事农业生产且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民群体中推荐产生,确保经过大中专院校专业培养之后的学员能够真正回到农村发展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

七、培育经费

省级财政设立职业农民培育专项经费,每年1000万元,用于补助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学杂费、书本费、考试费及部分生活费。

八、配套优惠措施

篇5:福建省市政工程道路

漳州、厦门、泉州、福州、三明、龙岩、南平、宁德、莆田

根据相关数据,将2013年度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关数据整理如下(个人预测):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86元/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95元/年(死亡、残疾赔偿金);

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712元/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195元/年(被扶养人生活费);

三、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43667元/年;

四、各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见附件。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日

各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12)

篇6:福建省市政工程道路

各交警支队:

根据福建省统计局《2013年福建统计摘要》及相关数据,现将2013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有关数据通知如下: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55元/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967.2元/年;

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593元/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401.92/年;

三、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44979元/年;

四、各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见附件。

附件:各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各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一)农、林、牧、渔业32335

(二)采矿业36690

(三)制造业38588

(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7753

(五)建筑业42705

(六)批发和零售业44947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4305

(八)住宿和餐饮业30874

(九)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68856

(十)金融业111047

(十一)房地产业5082

5(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8680

(十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57208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797

4(十五)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4547(十六)教育53507(十七)卫生和社会工作59094(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8367

上一篇:就这样被你感动了下一篇:费尔巴哈论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