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2024-05-03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通用8篇)

篇1: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

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54150 课程英文名称:Visual Design 授课对象:工业设计本科

课程类型(指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专业必修课 建议学时:56 学分:4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素描》、《色彩》、《色彩构成》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察结合,考勤和交流占实验成绩的20%,制作效果占实验成绩的80%。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在利用多种媒介传达信息的当今社会,视觉传达所特有的规律和方式。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掌握有关传达和视觉传达的基础概念。2.掌握视觉传达的重要要素。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视觉要素完成设计。4.掌握科学的设计流程并进行传达设计。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有关传达和视觉传达的宏观和微观概念。2.灵活运用视觉要素完成设计创意的准确传达。

3.部分学生能够创造出有鲜明个性的视觉符号以帮助设计信息的准确传达。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课时分配

(一)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课程练习安排以及学习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

(二)第二章:图形与视觉传达(6学时)

1.教学基本内容:掌握图形的形式类型;掌握图形表现方法;掌握图形的构成法。

教学方式:讲授

(三)第三章:文字与视觉传达(8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掌握文字与字体设计的含义;掌握字体变化设计;掌握字体设计与视觉传达。

教学方式:讲授

(四)第四章 :色彩与视觉传达(8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掌握色彩的视觉心理;掌握色彩的配合;掌握色彩构成;掌握色彩的视觉设计。教学方式:讲授

(五)第五章:空间与视觉传达(6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掌握视觉要素的空间重组;掌握视觉要素的空间发散。

教学方式:讲授

(六)第六章:CI与视觉传达设计(14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CI的概念;VI中的基础系统;VI中的应用系统;VI手册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方式:讲授

(七)第七章:视觉传达设计(10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掌握科学有效的设计流程并进行综合能力练习。包括视觉流程设计;视觉导向设计;广告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 教学方式:讲授

四、实践环节

1、实验项目名称:企业司旗设计与制作 综合型 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矢量图形软件

2.掌握图形设计的表现方法与构成形式 3.在设计制作中合理运用图形设计

仪器设备:计算机实达时代经典5000C,扫描仪UnisanC720。消耗材料:彩色墨盒、打印纸

2、实验项目名称:公司铭牌制作 综合型 实验目的: 1.了解铭牌制作方法 2.掌握字体表现的方法

3.将字体变化协调的运用在公司铭牌中,达到视觉传达的协调统一 仪器设备:计算机实达时代经典5000C,扫描仪UnisanC720。消耗材料:彩色墨盒、打印纸

3、实验项目名称:DM单设计与制作 综合型 实验目的:

1.了解DM单的基础知识

2.掌握色彩在DM单中的搭配运用 3.了解色彩在DM单中的视觉心理作用

仪器设备:计算机实达时代经典5000C,扫描仪UnisanC720。消耗材料:彩色墨盒、打印纸

4、实验项目名称:产品外包装设计与制作 综合型 实验目的:

1.了解包装的基础知识

2.掌握视觉要素的空间重组和空间发散在外包装中的运用以及所达到的视觉传达作用。

仪器设备:计算机实达时代经典5000C,扫描仪UnisanC720。消耗材料:彩色墨盒、打印纸

5、实验项目名称:VI的基础设计系统 综合型 实验目的:

1.了解VI基础系统的构成

2.掌握运用电脑软件制作VI基础系统

仪器设备:计算机实达时代经典5000C,扫描仪UnisanC720。消耗材料:彩色墨盒、打印纸

五、教材

《视觉传达设计》,曹方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六、参考资料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宫六朝主编,山花文艺出版社,2001

七、必要的说明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篇2: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毕业实习课程类别:必修 学 时: 学 分: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教学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之后,即将进入毕业设计之前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深入企业、公司和设计单位进行实践课题项目设计或生产实践,学习和掌握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不同材料的性能及运用等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检验并提高自己的设计实践能力;针对毕业设计任务的内容, 了解生产、设计中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资料,为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做好准备、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实践基础。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于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内容:

结合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知识结构,选择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

1、了解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熟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3、了解相关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

4、学会在工作中的分工和协作

5、深入了解社会、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能力要求

6、了解毕业设计任务相关的资料和内容

(二)要求:

要求在实习期间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指导教师加强联系,严格考勤;认真完成实习工作和任务;对实习进行深入总结并剖析自己。

三、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为 周。

四、实习方式

实习单位以老师推荐和学生自己联系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就业兴趣分散安排到各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设计公司等单位,主要是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和认知实践能力的锻炼。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现场指导、电话指导、网上指导等方式对学生的实习进度和质量加以控制。

五、考核内容

1.对教师的要求实践成绩=实践作品70%+实践报告30%

① 实践指导教师应具备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责任心强、体贴入微地关心并指导学生、对突发事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②指导教师应在实践期间不定期的到实践场所查学生的实验情况2—3次,解答学生的问题、调整实践内容、了解学生表现情况,检查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成绩。

③评定学生实践成绩。2.对学生的要求

①实践课程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允许免修;实践环节不及格者,按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篇3: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发展

作为包含“视觉”与“传达”这两大要素的学科, 在面临新的视觉媒介与新的设计理念的时候, 进行教学上的创新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然而当前国内在视传设计的教育上仍然存在着较多的误区和问题, 需要我们结合本学科发展的新形势加以分析、修正。

首先, 我们需要认识到当前视觉传达设计新的发展。

(一) 设计思想的创新

人类的求知欲对新思想的追求是永恒的, 随之而来的是人的行为方式、表达方式等方面也将产生新的变化。进入信息时代以后, 人们的生活体验以及思想认识都与以往的时代大不相同, 设计理念和思想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设计经验和知识技能也都有了新的突破。这种设计理念和思维上的创新体现了人类在情感表达、信息传递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创新。许多以往惯用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法则正被逐渐的淡化、消融甚至被打破, 越来越多的新理念影响着人们的设计思潮。从大众化到个性化, 从民族化到国际化, 从实用性到人性化, 从功能主义到绿色设计, 众多的设计理念不停地对视传设计进行着推动、促进和调整。而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下, 必将催生新的设计思想。如何紧追设计思潮的变革, 迎接新设计革命的冲击, 值得我们设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深思。

(二) 表现手法的创新

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 表现手法的创新就是对于视觉语言表现的创新。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过程中, 设计师们不仅追求表达自我深刻的思想观念, 同时也始终坚持追求新颖独特的视觉表现手法, 从而使自己的设计观念和艺术追求能够得到更好更深入的表现和传达。从绘画领域各种画法、流派的建立, 到各种挖掘新视觉语言的艺术运动, 都始于对传统艺术语言的背叛和全新的追求。从图形、图案到文字、版式, 从色彩、结构到肌理、材质, 从手工化、单一化到数字化、交互化, 各种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比如当年波普主义艺术的拼贴作品轰动了艺术界, 现代一些非常规手段的视觉表现手法如沙画、水影画等深受欢迎, 这些都说明在当代社会, 视觉传达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创新。

在表现手法上, 除了对新角度和新方法的选择之外, 我们还应注意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这种起决定作用的力量的发展变化, 必将带来其他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 其带来的冲击可以遍布有关设计领域的思维、工具、手段、材料、创意等各个方面, 将直接影响视觉传达的表现。回顾艺术的发展历程, 造纸术、印刷术等技术的产生与创新带来绘画、书法的辉煌, 照相机、摄像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带来了图形图像艺术的高速发展, 数字技术的出现又带来众多CG艺术品的涌现。随着当前3D影视和交互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普及, 视觉技术又迈入一个新的领域。作为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和教育工作的工作者, 应对于新技术的出现保持一种高度的敏感, 关注那些可能实现新视觉效果的科技的最新变化。

设计思想和表现手法这两个方面, 是互相影响、互为促进的协调统一的关系。设计理念思想的创新是基础和促进动力, 表现手法则是技术支持和实现的保障。要想实现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发展, 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促进这二者的发展。

一、强化知识结构, 促进思想创新

要想提高艺术思想的深度, 保持创新的活力, 单纯的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综合的素养, 具备对知识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并升华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从知识结构上进行调整和强化, 以使学生能够实现深专业、宽口径、多学科的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 使学生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开阔视野, 更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互相交融、碰撞, 以激发活力, 提供思路, 强化创新意识, 从而实现其创新能力的提高。

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主要是沿用了西方的设计教育理论, 尤其以包豪斯的三大构成体系为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支柱。但目前我国多数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是在基础课程上通用三大构成的体系, 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 各专业方向会有各自的调整和偏重, 此时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就开始出现问题了。其主要表现是课程之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和联系性, 知识面比较狭窄, 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功能不足。这种现状就导致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视野偏窄, 跨学科研究的能力不强, 创新意识不够。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更多的只是满足应用型的岗位需求, 可以实现客户对于某些具体效果的要求, 但当客户对创意想法要求较高时就会吃力, 想实现艺术思想的求新求变就更加困难。

要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就需要在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上认真考虑, 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调研, 并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其目的就是使我们所培养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不仅仅具有使用的技能, 更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同时从心理、眼界、思想上都可以适应社会多方面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的, 就需要在平时的课程和训练、实践中, 让学生有机会关注艺术与其他学科、其他文化的相互关系, 加强对其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的培养, 多方面、多角度的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意。对学生自身而言, 其知识涉猎面应十分广泛, 从文学、科学、法律、经济到心理学、行为学、符号学等领域都要有所了解。在这种广阔的课程教育辐射下, 学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并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而与其他学科的丰富交叉关系, 会给他们碰撞出无限的想法, 产生无穷的动力来促使其追求设计的创新。

二、强化实践环节, 丰富表现手段

艺术设计属于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无论是怎样的设计思想或者艺术观念, 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作品创作上。一个好的创意, 如果没有良好的表现技能和表现手段, 也只能停留在设计的画稿中而难以实现, 最终成为空中楼阁。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 只有通过受众对作品的真实感知, 才能使创作者想要传达的理念得到实现。只有勤于实践, 不断追求新的表现手段, 设计师才能接触到最新的设计需求和媒介, 从而积累经验, 推陈出新, 源源不断地创造新的作品。

但目前国内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 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还很严重, 教材普遍偏旧, 内容过于偏重理论, 实践环节严重不足, 对于最新的设计动态、设计思想的教学和研究更是亟待加强。对于应用性极强的设计专业来讲, 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追求优秀深刻的设计思想固然是根本, 但同时也绝不能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相比于国外优秀的艺术院校, 其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 如果想申报高级职称, 就更需要有大量的实际设计项目作品。只有教师的实践经验丰富、能力全面, 才能够具备丰富的表现手段, 在授课内容和讲授重点上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 适应视觉传达新发展的需求。同样, 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师, 辅导出来的学生也自然会具备足够的动手实践能力, 能够把自己的设计理念、思想尽量完美地呈现出来。

从视觉传达的专业特性上, 也决定了实践与表现手段培养训练的重要性。现代设计, 对于创作者的要求已经不仅仅限于艺术设计方面, 同时还会涉及到实现设计思路所需要的诸多领域。如现代平面设计除了需要设计师有好的美感、创意和表现力, 还需要懂得电脑的排版、软件的处理、纸张的选择、印刷的工序等。国内艺术设计教育具体实习实践课程的缺失, 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电脑上做出很精美的效果, 但因为对实施环节了解的不足, 导致很多方案在制作出来后跟原本的设想大相径庭, 这种问题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方能解决。

实践环节的重要还反映在对于表现手段的掌握上。一个缺乏实践的学生, 他的表现手段也必将是单一的、缺乏变化的。只有不断的在学习——实践——再学习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成长, 学生的视野才能更加广阔, 专业技能才能掌握得更扎实。同时, 在大量的应用中学生才能接触多样的表现手段, 进而积累经验, 摸索尝试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使今后的选择和应用更加丰富和完善, 由此自然能够促进视传设计新的发展。

设计思想和表现手段, 作为设计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和两个阶段, 对视觉传达的创新发展起了决定的作用。只有从根源上让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表现手段, 才能使其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不断地继续加强自己的设计能力, 适应社会对于视觉传达的新要求, 使我国的视传设计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高中羽.视觉表现28谈[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1

[3][日]朝仓直己, 辛华泉译.造型基础[C].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6

[4]何洁.平面广告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

[5]张福昌, 王延羽.视觉传达设计[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5

[6]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篇4: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色彩》;教学

1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现状

《设计色彩》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的同时,协助学生认识色彩表现规律,通过主观的设计将大自然中的客观色彩归纳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再按照解构、重构、意向等方法表现画面。课程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初步形成色彩的主观创造能力,以及对色彩灵活应用,表达个人感受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打基础。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色彩应用水平和色彩创造能力的高低。

设计色彩是由色彩构成演变而来,与色彩构成注重点、线、面的构成主义的表现形式不同,色彩设计更注重色彩视觉作用实质,强调色彩应用的规律和方法。如何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设计色彩知识,培养良好的色彩应用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夯实基础,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2.1 色彩写生为基础

以色彩写生为基础,培养学生从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传统的色彩课程教学证实,色彩写生是学生形成主观色彩意识的必经的训练,区别于简单的写实色彩组合,针对设计色彩课程的写生,教师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与联系。《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把握好设计色彩和绘画色彩的区别和联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设计色彩》要求主观地设计色彩,通过归纳、采集、解构、重构等手段表现主观情感,注重色彩的调和、联想和象征意义。绘画色彩是研究光作用下自然物象的色彩变化,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二者间的区别。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写生只是训练对自然色的观察的手段,不是目的。在写生训练时,要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成因、要素等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

(2)训练学生的色彩归纳能力。以往的《设计色彩》课程脱离不了绘画色彩的观察训练模式和色彩构成的内容,不注重训练学生写生中对色彩的采集归纳,影响了开发学生的色彩应用能力,不利于后续专业学习。教学开始,可以先要求学生完成一幅写实的风景或静物写生,以处理清楚外光色彩的特点与规律,取景、构图与透视相关的知识。接着,要求用5种~6种色彩对第一张作业所画景物再次写生,从绘画色彩写生平缓过渡到设计色彩写生,以培养学生对自然色彩的归纳概括的能力。最后,通过色调调和、解构重构、意向表达等手法对同一景物进行色彩归纳的强化练习,如“意向色彩归纳写生”的作业,要求学生对所写生景物的色彩主观地再设计,使画面能放映和表达出如“惊恐”、“孤寂”、“傲慢”等的情绪情感。通过这一连串的色彩归纳练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色彩和设计色彩的区别,拓展其对色彩的观察和应用表现的方法,形成概括和归纳色彩的能力,通过色彩的设计练习逐渐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色彩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2.2 色彩心理与色彩情感表达

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大师田中一光先生在其著作中写道,“颜色本身是一种很客观的东西,没有美与不美之分。对颜色的好恶完全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本能来进行判断,对颜色的感觉也因人而异”,[1]此番对色彩的描述精辟地反映了色彩与人的心理和情感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色彩基础课时要紧扣色彩与人的心理情感体验的关系,从色彩产生的心理作用入手,如色彩象征性、色彩联想、色彩与情感等方面,加强学生主观的色彩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教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寻常的事物训练学生的色彩联想能力,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联想有视觉经验的联想和心理因素的联想。色彩联想受到观察者年龄、性别、性格、文化、教养、职业、民族、宗教、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设计中的色彩应用要找到反映色彩联想的共性,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和认可。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学习色彩心理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应用色彩来传达情感。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好,有助于学习后续的包装设计、海报设计、标志设计等课程。

2.3 色彩的通感表达

色彩的通感表达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方式,是色彩心理学习的延续。色彩的通感表达是建立在学生掌握色彩象征性和色彩聯想的基础之上,结合五感(视知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的刺激,用设计色彩的形式“复述”情感。训练要求学生用色彩表现情感,如味觉感受到的“酸、甜、苦、辣”、听到的不同节奏和风格的音乐等。

色彩通感表达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手法,借助道具、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授内容的印象;二是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五感的联想训练有利于升华学生的主观色彩设计能力,为今后专业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3 《设计色彩》课程改革的成效

首先,学生了解了设计色彩和绘画色彩的区别和联系,在课程中,紧扣所学专业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不再直接复述客观色彩,而是通过色彩采集、归纳、重构的方法对色彩进行主观的设计。通过着重学习色彩心理的知识,学生掌握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关于色彩的联想,并能应用色彩反映和表达人特有的情感情绪,在作业中逐渐形成了主观支配画面元素来表达信息的专业意识,为后续学习专业课程铺垫背景理论知识。

此外,课程改革加入的色彩通感表达的内容,延展训练了学生的色彩联想能力,能通过色彩来表现不同感觉刺激带来的信息,为以后设计工作可能遇到的不同行业、客户、主题、产品的要求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设置的课堂练习作业有一定的新颖度,避免了学生直接抄袭书本“经典”,增加了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考和竞争、讨论的积极性。原创作业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4 结语

《设计色彩》并不是一门新课程,对相关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的研究。作为一门基础课,如何让课程教学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是教学工作者共同的目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改革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改革,它建立在专业的特点之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色彩设计的意识,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法和练习作业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色彩设计的灵活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田中一光(日).设计觉醒[M].朱锷,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5-180.

[2] 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3] 李砚祖,王明旨,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35-155.

篇5: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特色

(一)特色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特色

1.专业基础课的共同化

共同的专业基础课改变了以前由各个专业独立开设基础课,以及每个专业都有基础课教师的人员配制。虽然艺术设计系设有许多的专业,但是全系的专业基础课都由基础课教研室统一承担。这不仅使师资的利用更合理有效,也加强了基础课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同时也使学生得到统一的基础训练,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2.专业界限的模糊化

打破专业界限是艺术设计系教学改革的另一个潮流。设计系从建校初就开始进行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等的一系列改革。其教育方针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基础课程的设置不分专业。学生在第二学年才选定专业方向。

注重学科的交叉是艺术设计系专业界限的模糊化的另一个表现。视觉传达设计跟很多学科交叉,多学科交叉使得专业间的横向联系加强,可以而且更符合市场的需求。例如:展示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交叉课程;网页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与动画专业的交叉课程;包装设计是平面设计与产品设计的交叉课程。

3.课程设置的多样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的变化,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以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的主要课程和传统的平面设计专题课程,如包装、广告、VI设计、版式设计、字体设计、图形创意等传统课程外,还开设有网页设计、展示设计、视觉表现设计、视觉传达立体构成等设计课程。也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的课程,如市场营销,主题设计等课程。

4.写作能力的加强

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普遍地加强了写作能力的训练。每个课程都增设以写作为主的内容,专业理论课程和设计课也都加强了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例如,学生要对自己的设计作品通过文字来阐述。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包括对课程的理论框架上的理解与运用,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提供的学习活动包括讲座、研讨会、实际项目、小组学习。充分支持相应的研究和个人实践的发展。同时提供校外的实地考察机会。

二、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方式特色

1.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教师队伍主要由专职教师和外聘的兼职教师组成。教师的聘任都经过严格的筛选,并且,不会直接聘任本校的毕业生。每个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同时,继续从事设计创作和研究。

外聘的兼职教师往往都是设计从业者。教师队伍的组建是围绕专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的。教师各有专长,甚至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全面、更丰富的设计教育。另外外聘教师有淘汰机制:如果聘任的教师的课程不受学生及校方认可,就会被学校淘汰。

2.强调社会实践与学术交流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社会实践可以分为校内与校外两个方面。校外:

(1)多数科目都开设有社会实习课程,并且都设为必修课程。除了管理实习课程的负责人外,每个学生还有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会定期与实习单位联系,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2)学校鼓励老师办工作室,这样学生就可以去老师的工作室实习了。而且学生毕业后去公司应聘,公司都要看他们的实践经验。学生在读书期间如果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写在简历上,这对他们找工作是非常有利的。很多公司要求应聘者必须要有工作经验。

校外教学实践项目有: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加强实践课的力度,把专业授课与实际设计案例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我们的运作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让企业家们把他们的设计课题带入学校,让学生首先分组进行第一方案设计;第一方案结束后,再把企业相关专业请进课堂,由我们的学生分组为他们讲解设计方案,听取讲解后再由他们分解学生的设计方案,指出方案中的优缺点,再由教师带领学生按对方分析要求进入第二方案的设计。再把对方请进学校,经过这样三到四次探讨,最终形成确定的设计方案交与企业,这种校企结合授课方式可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学到实际的设计能力和积累丰富的设计经验,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A.“龙血露酒”产品系列包装整合设计推广方案。实践项目简介:

系列一:龙血露酒高端礼品装包装推广方案。系列二:龙血露酒卖场普通装包装推广方案。实践项目所属企业:昆明九天食品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课程:包装设计(2)

指导教师:卓怡(讲师)、杨春晓(讲师)、王莹(讲师)

B.“太阳魂”虫草口服液产品系列包装整合设计推广方案。实践项目简介:

系列一:“太阳魂”虫草口服液民俗文化系列包装推广方案。系列二:“太阳魂”虫草口服液养身系列包装推广方案。系列三:“太阳魂”虫草口服液中原传统文化系列包装推广方案。实践项目所属企业:云南太阳魂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课程:包装设计(2)

指导教师:卓怡(讲师)、杨春晓(讲师)、王莹(讲师)

C.“天润祥”普洱茶系列产品包装整合设计推广方案。实践项目简介:

系列一:“云南26个少数民族”表现题材系列包装推广方案。系列二:“民族祭祀活动”表现题材系列包装推广方案。系列三:“禅宗之道”表现题材系列包装推广方案。系列四:“女性受众”诉求系列包装推广方案。实践项目所属企业:云南天润祥普洱茶厂 相关课程:主题设计(2)

指导教师:卓怡(讲师)、杨春晓(讲师)、王莹(讲师)

D.玉溪“名特”土特产系列产品包装整合设计推广方案 实践项目简介:

系列一:“名特”土特产旅游产品系列包装推广方案。系列二:“名特”土特产高端礼品系列包装推广方案。系列三:“名特”土特产销售终端产品系列包装推广方案。实践项目所属企业:玉溪名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课程:包装设计(2)

指导教师:卓怡(讲师)、杨春晓(讲师)、王莹(讲师)

E.“美塞琳”食品系列产品包装整合设计推广方案 实践项目简介:

系列一:“美塞琳”鲜花饼系列产品包装推广方案。系列二:“美塞琳”糕点系列产品包装推广方案。实践项目所属企业:昆明世方食品加工有限公司 相关课程:包装设计(1)指导教师:卓怡(讲师)、刘莎莎(讲师)、王莹(讲师)

F.“美锅汇”火锅连锁店VI形象设计方案

实践项目简介:“美锅汇”火锅连锁店标志设计,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设计,VI手册的设计及制作。

实践项目所属企业:昆明“美锅汇”食品管理有限公司 相关课程:VI设计(2)

指导教师:卓怡(讲师)、刘莎莎(讲师)。

G.北京传奇美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VI形象设计方案

实践项目简介:北京传奇美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标志设计,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设计,VI手册的设计及制作。

实践项目所属企业:云南煜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相关课程:VI设计(2)

指导教师:卓怡(讲师)、刘莎莎(讲师)。校内:

(1)有的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对外承接设计项目,而有的课程则采用实践课的模式来帮助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2)老师带学生去校外企业,了解社会和公司的需求。回校之后就会更有针对的学习。

(二)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系为进一步深化教学工作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文化、专业、技能等综合素养,提高各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充分尊重学生培养的规律和考虑本系师资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教研教改活动,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方案。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突破点

1.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综合。

“以任务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综合化”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综合在一起。首先,学生要了解相关的专业基本理论,在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识后,更重要的是能力和技能的训练。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不仅锻炼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使他们能更好地消化理解知识和理论。对于现在这些不喜欢记忆型学习的学生,这是使他们扬长避短的课程。

2.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改革。

旧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以任务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综合化”的要求,新的教学方法要为学生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服务,保证足够的训练和实际操作时间。因此我们采用以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任务报告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合理划分专业主干课结构。

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系应由理论、技术与实务三大核心部分组成。这样既能优化课程配置,又符合时代和实际的“综合性”人才需要,还能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专业定位和个人发展定位,发展自己的专业爱好和特长。

二、具体方案

1.改革教学内容。

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多次论证和修订,建立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新的课程大纲,在保证基本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压缩掉了部分史论性质内容,增加了“新媒体”、“课堂讨论”、“策划设计”、“实际操作”和“课程实习”等内容。

专业课是加强和深化专业素质培养的重点课程,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强化专业意识,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培养科研意识、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育实践中,对课程内容应注重求实求新,充分体现本学科主要发展方向的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新动向。

根据“专业化”课程转向“综合化”课程的现代课程改革新观念,由于专业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宽,不同的部分知识的侧重点也不同,课程的内容构成必须兼顾,突出各自兼容学科的所长,一名教师很难把课程的每部分都能讲透彻,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将此课程分成若干独立的课程进行讲授例如《包装设计1》、《包装设计2》;《VI设计1—标志设计》、《VI设计2—品牌设计》。根据课程内容,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全面理解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的内涵,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包装设计1》中,学生根据课程理论知识展开学习,课后作业也根据理论知识确定。而《包装设计2》中,教学以实际的设计项目开展,以此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例如:“龙血露酒”产品包装设计;“太阳魂”虫草口服液产品包装设计;“天润祥”普洱茶包装设计;玉溪“名特”土特产产品包装设计。

《VI设计1—标志设计》中,教学以标志的形式设计为主,而《VI设计2—品牌设计》中,以实际的设计项目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例如:“美锅汇”火锅连锁店VI形象设计;北京传奇美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VI形象设计。

2.革新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模式实践创新。

灵活使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互动促进教学效果。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该以“如何教”与“如何学”为课堂设计的重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这是MBA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法”上,注重采取案例教学导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在“学法”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帮助同学们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大家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包装设计2》中,以实际案例为课程主题,以学生自行收集素材、整理资料、完成设计为主,教师只作方向性的指导。课程结束前还让学生模拟实际的竞标提案来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脑力激荡法”。核心在于借助他人的智力来激发自己的思维。相互刺激,碰撞思想,形成“脑力风暴”,达到互动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主题设计》及《毕业设计》中,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调查表”征集意见法。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例如:学校会定期让学生同学评教表,从而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3、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实行双选制,导师负责制。

例如: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从2007级就实行了师生双选制、导师负责制。由此,既提升了教学效果,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4、改革考试方法。

在新的考试方法中,减少了纯粹理论记忆点的考试内容,改变了一次笔试考试决定成绩的考试方法,加进了实际动手操作、制图、设计创意比稿等新的考试内容。同时,将企业引入课堂,建立由企业参与考核的评判方式。

例如:《包装设计2》、《主题设计》,就是由企业与教研室的平均分来考评学生的成绩。

篇6: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CIS设计/CIS Design 2.课程代码 162Y060 3.课程类别 专业课 4.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5.学时/学分

96(64+16+16)/ 6(含12学时的植入式教学)6.先修课程

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 7.适用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系统地CIS理论知和专业技能技巧,正确认识和理解现代设计领域的成就,具有创造性,严密性的设计思维能力,同时解决好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掌握CIS设计的规律,掌握导入CIS的基本流程、操作方法以及VI系列设计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环节的练习,进一步了解CIS设计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课堂讲授与工作室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结合相关设计项目讲解,使学生有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并通过具体设计过程的感受增加实践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完成CIS手册的制定,确立学生的整体系统的概念。

第一章 CI概述(8学时)了解:CI的发展历史。理解:CI的含义和构成要素。掌握:CI的功能。

重点内容:1.CI构成要素的内容及其在企业发展与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2.掌握CI的基本功能。

教学难点:CI的含义和构成要素;增强学生对CI的理解与认识。第一节:CI发展历史。

知识点:认识日本型CI、美国型CI、中国型CI基本状况。第二节:CI的构成。

知识点:CI设计包括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第二章 CI的调研与定位(12学时,含4学时市场调研, 4学时植入式教 学)

了解:CI的原则与方法。理解:CI的定位。

掌握:CI的调查与分析即企业形象定位的运用。重点内容:1.CI的原则。2.CI的方法。

教学难点:CI的定位与分析;CI设计定位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一节:CI的定位。

知识点:明确CI设计的市场定位及作用。第二节:CI的调查。

知识点:了解CI设计的调查的具体内容并能进行合理的分析。

第三章 VI设计的组成部分(36学时,含32学时上机,4学时植入式教学)了解:VI设计的基础系统。理解:VI设计的应用系统。掌握:VI设计手册制作。

重点内容:1.VI设计中的基础系统的运用。2.VI设计中的应用系统的表现。3.企业VI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VI设计手册的制作;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第一节:VI基础系统。

知识点:VI基础系统的组成部分。第二节:VI应用系统。

知识点:VI应用系统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 导视系统设计(20学时,含16学时上机,4学时市场调查)了解:导视系统设计的概念。理解:导视系统设计的要素。掌握:导视系统设计的设计表现。重点内容:1.导视系统设计的概念。2.导视系统设计设计要素。3.导视系统设计的设计表现。

教学难点:对室内外导视系统设计进行市场分析;室外导视系统设计应用。第一节:导视系统设计的概念。

知识点:导视系统设计的对现代企业设计的影响与作用。第二节:导视系统设计的设计表现。

知识点:导视系统设计在会展设计、旅游、办公空间的应用。

第五章 现代VI设计的应用(20学时,含16学时上机,4学时植入式教学)了解:VI设计在二维空间的应用。理解:VI设计在三维空间的应用。掌握:VI设计实践。

重点内容:1.VI设计在二维空间的应用。2.VI设计在三维空间的应用。教学难点:实际案例分析与设计;企业VI设计实践。第一节:VI设计在二维空间的应用。

知识点:VI设计在宣传品、包装设计、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第二节:VI设计在三维空间的应用。

知识点:VI设计在环境设计、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试形式:考试。

题型构成:标志设计30%,创意设计30%,版式40%。成绩构成: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四、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一)推荐教材

[中国]肖巍(编著).《企业形象与导视系统设计》.(第一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

(二)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 吴为善(编著).《企业识别CI的策划和设计》.(第二版).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2].[中国] 任莉(编著).《CI设计》.(第一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3].[中国] 黄芳芳(编著).《企业形象设计》.(第一版).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年。

五、其他说明

课程结束后学生优秀作品由主讲教师推荐,交教研室留存并发给《优秀作品 留存证》。

撰写人(签字):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院(系、部、基地)院长(主任)(签字)(盖章):

篇7:《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教学任务书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

09级2011年秋学期

2011.81-8周任课教师:傅亮

一、课程性质视觉传达设计基础是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二、课程目的形,在“填色工具-填充颜色对话框”中输入CMYK色值,填上选定的色彩。确定正方形是被选中状态,选择菜单上“排列-变换-位置”,在“位置-H”中输入24,在“应用到再制”上连续点击鼠标9次后得到均匀排列的10个色块。根据CMYK的色值,按照明度相差10级的设定,从左起第二个色块开始依次选择并在“填色工具-填充颜色对话框”中将CMYK各数值乘以0.9、0.8、0.7、0.6、0.5、0.4、0.3、0.2、0.1,最终得到明度相差10级的10个色块。在第一个色块(即原采集出的色本课程以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为基础,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原理进行实践训练,培养基本专业素质。

三、课程内容作业课题训练:命题练习

由学生自己选择一幅图片,根据作业要求完成。图片在PS里打开的尺寸应不小于1MB。

四、课程进度

1、第一周:作业方法及步骤讲解和准备工作4

课时;图片处理、采集和制作色谱4课时。

2、第二周:装饰画,8课时。

3、第三周:装饰画,8课时。

4、第四周:包装容器,8课时。

5、第五周:包装容器,4课时。装饰画在容器上的应用,4课时。

6、第六周:装饰应用——材料工艺表现,8课时。

7、第七周:装饰应用——材料工艺表现,8课时。

8、第八周:版式设计,8课时。

五、作业目的及要求第一周作业

(一)、图片处理

目的:认识图片的类型和格式,掌握电脑软件的操作,熟练使用专业软件工具。

要求:

1、在Photoshop中使用裁切工具将选出的照片进行修整,使图片构图完美;使用图章、柔化等工具修整图片上的杂点、划痕、光斑。

2、将图片存储为CMYK色彩模式并根据需要调整对比度。

(二)、采集和制作色谱 目的:了解四色印刷的基本知识,学习使用和制作色谱。

要求:

从图片中采集主要色彩,最多10种,记下每种色彩的CMYK值。在CorelDRAW中的A3幅面白底色文件中,使用矩形图形工具做出一个20mm的正方

块)下方标注四色数值。

(注:也可在PS里处理,利用图层的透明百分比调整。)

第二、三周作业 装饰画

目的:学习对具象事物的非具象表现手法,区别于写实绘画,尝试和掌握各种可能的视觉表现方法。

要求:

1、采用“点”、“线”、“面”对照片的原图进行描绘,可以充分考虑用各种形式的点、线、面进行装饰,达到对比统一、和谐美观的效果。

2、做两张不同效果的画面。建议一张表现丰富的,一张表现简洁的。画面大小范围不小于A4。第四、五周作业

包装容器、装饰画在容器上的应用

目的:了解商品包装的容器结构。学习装饰画的应用领域,掌握装饰画在立体物上应用的比例关系和色彩处理。

要求:

1、临摹制作一个普通纸盒和一个异型纸盒。建

议先临摹出图纸,在折成纸盒时要注意去除线痕。制作时,注意纸的厚度对制作的影响,并找出解决办法。拍照。

2、制作一个石膏立体物,形式不限,可以是商

品容器,也可以是任何形态。拍照。要有图纸草稿。

3、将装饰画绘制在纸盒和石膏立体物上。拍照。

4、将照片和图纸做到若干张A3纸面。第六、七周作业

装饰应用——材料工艺表现

目的:学习一般材料的性能,尝试和掌握各种可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年级课程教学任务书

能的视觉表现方法。

要求:

1、结合材质和空间表现,将装饰画做各种可能的质感和形式表现。可以在上一作业的纸盒和石膏体上表现。

2、做一种效果。将作品拍成照片。第八周作业 版式设计

目的:在作业成果整理成手册和展板的过程中学习书籍装帧的基础知识,掌握排版设计的专业技能。手册要求:

1、将所有照片、草图、文字等收集整理,写出作

业总结,准备设计制作A3纸幅的作品手册。

2、作品手册的设计内容按顺序应包括:封面、扉

页、序言、目录、正文(作业成果)、后记、封底。

3、封面上的文字内容:

① 课程名称:视觉传达设计基础

作者: 指导教师: 单位: 班级: 学号: 完成时间: 联系信息:

序言:课程简介、时间、过程以及自己的前期认识和对自己的要求。

目录:对作业内容编写目录。

正文:按目录内容将作业过程的所有图形和文字资料进行编排。

后记:自己对作业过程的心得体会、总结以及对提供帮助的人们的致谢。

4、从已选择的应用色彩中确定手册的色彩风格。

5、确定版式风格,重点营造和谐雅致、简洁大方的空间布局。

6、注意标题文字和正文的字体风格、比例、行距。展板要求:

1、A1尺寸一张。黑色KT板装裱。

2、展板板面上方要有以下信息:

课程名称、作者、指导教师、单位、班级、学

号、完成时间、联系信息。总结。

3、展板主要内容安排作业进度中的各项内容及文字。

六、作业成果

作品手册和展板的实物及其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必须是CMYK的色彩模式和300dpi分辨率的JPG

文件。

七、评分标准

1、作业过程自始至终、坚持不懈。10分

2、按照作业要求完成。20分

3、制作精细度。20分

4、图形美观度。10分

5、色彩美观度。10分

6、版面美观度。20分

7、作业成果上交时间及时。10分

八、主要参考资料

1、《CI规划原理》.高驰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2、《视觉传达设计》.(日)田中正明著.苏守政译.艺风堂出版社,2000

3、《创造性思维与视觉传播设计》.韩晓芳、王亚非编译.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4、《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林品章著(台湾).全华科技出版公司,2001

5、《设计学概论》.尹定邦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印刷出版插图与版式设计》.叶重光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1996

7、《版式捷径》.格拉海姆·戴维斯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8、《书籍装帧与版面设计》.曹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装潢印刷工艺》.杜维兴、张步堂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1989

10、《印刷概论》.丁之行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1986

11、《美术字》.余秉楠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12、《中外字体设计》.沈卓娅、刘境奇编著.江西美术出版社,1992

13、《图形与意义》.尹定邦编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4、《现代图形设计》.刘西莉编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5、《现代图形设计创意与表现》.门德来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6、《黑白画理》.王弘力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1991

17、《视觉表述》.向海涛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8、《视觉传达设计》.潜铁宇,熊兴福编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9、《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平面设计基础教程》.(美)埃米·E.阿恩聪著.李亮之 等译.重庆出版社,2005 20、《平面设计原理实施步骤》.(美)路易斯·奥塞派克著.冯文静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1、《包装设计》.朱国勤、吴飞飞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2、《包装容器结构设计与制造》.金潇明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1996

23、《走进包装设计的世界》.陈磊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篇8:视觉传达专业设计史教学的改革

一、设计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1、设计史教学内容泛化,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视觉传达专业所学的设计史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上学期, 课时设置一般都是32—48个课时, 由于课时少, 授课时间也短, 所以很多教师都把一些知识点系统化、精简化, 肤浅的把设计史理解为设计发展的历史, 授课的内容泛化并且千篇一律没有特色。但事实上, 设计史课程内容具有信息量大、年代跨幅大、地域跨度广和文字内容较多的特点, 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主要就是大量的文字理论, 辅助一些图片进行填鸭式教学或者是满堂灌式的教学, 使学生疲惫不堪, 根本无法消化和理解课堂所学内容, 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疑惑不解。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就是通过用视觉向人们传达各种信息,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 视觉传达专业是跟时代发展结合的较为紧密的专业, 所以更是要与时俱进、紧追流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 以网络跟电波为载体的各种技术飞速发展, 经常给人们带来革命性的视觉体验, 这也就决定了视觉传达专业所学的设计史的课程在内容上也必须是动态的, 需要及时更新, 顺应时代发展, 能够与时俱进。设计史的教学内容不能只是单纯的描述历史、简单的名词解释和常识的理论阐释, 需要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找例子、从学生的身边找案例, 运用所学设计史论的原理、方法分析和总结作品的设计思路、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

2、设计理论与专业设计实践课程脱节

在很多高校的艺术类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设计实践教学, 轻设计理论研究”的思想, 使得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们对理论课程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心理, 而是对操作性比较强的设计实践课程具有浓厚的兴趣, 对设计史的课程所采取的的态度也就是听听就过去了。由于在各高校中设计史的课程不被重视, 也造成了设计史课程的教师资源严重缺失, 很多老师不愿意上史论类这种纯理论的课程, 甚至有些课程都是找一些文科非设计专业老师兼任, 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趣味性, 从而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设计史的教学目的不单单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外艺术设计是如何发展的, 最重要的是认识和了解各个时期的设计风格、设计理念以及设计作品的时代特色, 培养学生对设计理念系统的思考与认知, 并且把这门枯燥的理论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和实践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实践中将理论升华, 在理论学习中将实践得以实现。

二、设计史教学的改革探索

1、授课内容与时俱进, 重点突出

纵观设计史, 所包含的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 时间跨度比较大, 文化、地域差异比较大, 在有限的课时里, 授课教师需要精炼教学内容, 删繁就简, 重点突出, 留下对未来设计实践有帮助的、应用价值高的设计理念与应用实例。视觉传达专业的设计史课程重点在于从分析设计的发展过程, 研究和分析各个不同时期的设计观念。设计史的授课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与时俱进。由于科技、文化、经济、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创新, 设计也在发展和进步。设计史的教学不应该仅仅从设计的发展史上简单的将词汇进行解释、将理论进行阐述, 要求授课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国内外最新的设计动态和设计的发展趋势, 合具有时代特色和借鉴意义的设计实例, 通过分析和讲解, 启发学生学习历史和设计作品背后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想法, 使得设计史可以鲜活的得以传承。

2、发挥专业特色, 构建实践教学

上一篇:对照检查人大副主任下一篇:保险公司考核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