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科工作总结

2024-05-02

中医治未病科工作总结(共8篇)

篇1:中医治未病科工作总结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治未病”中心业务工作亮点总结报告

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但伴随而来的是生活节奏的加快、日常压力的增强和人口机构老龄化等带来的问题。进入21世纪,人们逐渐认识到,具有辨证论治、天人合一和注重预防养生“治未病”等理念的中医药知识体系才是解决这些问题且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从而更好的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相关文件精神,根据《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有关要求,我院于2010年即成立了“治未病”中心。

“治未病”中心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31人,其中专职医护人员10人,副高级以上人员15名,中医类别医师占25人,形成了一只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目前“治未病”科由建科伊始的200平米扩建到近1000平米左右,不断完善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区、健康状态辨识及风险评估区、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健康干预区等功能区域划分。科室目前配备中医体质辨识辨识评估系统、四诊检测系统以及如核磁共振、日本东芝螺旋CT、日本东芝全数字摄影系统DR、飞利浦IUToTo彩超、GE800毫安全自动拍片机、血管动脉硬化检测仪等先进的检测设备。

“治未病”中心短短几年时间取得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治未病”中心承担着两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与临床服务能力建设、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研究。

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研究是“治未病”中心承接的中国-世卫组织2014-2015双年度合作项目。2014年我中心出色完成了双年度项目的既定目标——明确中医“治未病”如何把现有的卫生保健和各级各部门医疗改革相结合;中医“治未病”与初级卫生保健向全民健康覆盖相结合;制定中医“治未病”有效的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探索新型“治未病”服务模式运行状况、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因圆满完成既定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同意继续与我中心签订2015年合作协议,对2015年度的项目进行再次给予项目资金支持。

自2013年我“治未病”中心就已承接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与临床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在项目进行的量多年多时间里,我院“治未病”中心及康复科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及加强,提高了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搭建了医院—社区一体化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对社区中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中医体质信息采集、中医体质辨识及中医药保健指导和0—3岁部分儿童家长的饮食起居指导与常见的儿童穴位按摩方法培训以及宣传中医膏方的养生理念、临床疗效及膏方适用人群等具体基层活动的开展,也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的效果。目前项目2015年度的工作还在进行中,我们深信通过坚定不移的努力工作,本年度的项目目标也将一如既往的出色完成。

以上即是对我院“治未病”中心工作中的亮点总结,有任何不足和疑问还希望大家提出、沟通,一起推进中医药“治未病”事业的蓬勃发展。

“治未病”中心 2015年7月1日

篇2:中医治未病科工作总结

1.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法规和上级指示,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对治未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予以指导。按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有效的完成各项任务,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使治未病的各项 工作有效进行。

2.负责制定并保持“治未病”科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有效具体落实,深入开展。

3.制定“治未病”科长远发展规划和规划,定期做好总结工作,并向上级部门做好汇报工作。

4.定期深入门诊及其他工作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负责开展组织、检查临床教学工作,培训科室人员业务学习。

5.定期检查治未病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计划和贯彻执行情况,采取措施,促进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运用、引进新技术,新方案,提高医疗、教学及科研水平。

6.检查教育本科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和工作作风,改善服务质量。

7.落实社会监督,及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8.开展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室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9.指导担任本辖区的多发病、慢性病的预防工作,做好慢性病健康教育及访视工作,使未病、欲病人群与慢性病管理既有效区分又能良好对接,实现健康全程管理。

10.通过适宜的预防保健服务及中医适宜技术,提高疾病的预防,满足民众偶的健康需求,使民众不生病、少生病、延年益寿,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长寿,从而提高医疗行业对社会的影响力。

“治未病”科职工工作制度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严格执行“治未病”科统一的考勤制度。请事假要按规定事先亲自向科主任提交请假报告,特殊情况可电话或托人请假,但不能超过一天,事后需补办手续。病假要有符合要求的病假条。

3.工作期间要坚守岗位,不要窜岗闲聊,工作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进入工作间。工作间要保持清洁。

4.“治未病”科假日值班人员除负责调配处方外,要负责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事物,并在值班记事本上登记,必要时向科领导或院总值班人员汇报。

5.不得对患者和临床科室直接供给药品,需通过门诊或住院药房。

6.建立差错事故记事本,各组每月底统计上报科室,重大的差错事故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并采取积极抢救或挽回错失。

篇3:中医治未病科工作总结

1 治病重要, 防病更重要

既病之人讲治疗, 未病之时谈保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上工治未病, 把养生保健放在首位, 亡羊补牢虽未晚, 有病时进行治疗是一种无奈的补救措施, 此乃下策。药王孙思邈持有相同看法, “用药如用兵, 设兵以除暴, 不得已而兴之”, 也足以说明防病养生的重要性。《黄帝内经》首篇《素问·上古天真论》即阐述养生保健是防范于未然之举, 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中医谈保健有其专有名词——养生, 即保养生命的意思, 又称摄生。“养生”一词, 先秦已有, 在《黄帝内经》中则见于《灵枢·本神》, 该篇有“故智者之养生也”。《内经》建立了医学养生学体系, 主张人要顺应天地阴阳四时的规律, 以全面摄养形与神。形者体也, 养形要做到“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神者心也, 养神则要“恬憺虚无”, “和喜怒”, “无为惧惧, 无为欣欣”, 排除不良的精神刺激, 保持精神情绪的稳定。《黄帝内经》记载养生理论与方法的专篇《素问》的上古天真论和四气调神大论。另外, 涉及养生内容的还有《素问》的生气通天论和阴阳应象大论, 《灵枢》的本神、通天等篇。

2 养生保健关键在于知“道”

首先《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疑问, 曰:“余闻上古之人, 春秋皆度百岁, 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 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养生学说是研究如何保养身心、祛病延年的学说[1]。岐伯对曰:“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满, 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 起居无节, 故半百而衰也”, 提出古人在养生方面知“道”有“法”, 而今人则不然, 肆“欲”“妄”为。人不能随意妄为, 因为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分子, 必然受自然规律所制约。自然规律就是古人所言之“道”, “知道”就是认识自然规律, 以自然规律为法度, 制订出方法就是“术”, “故合于道”。

3 形之所养则神之所生, 神之所养则形之所全

从“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看来, 形与神同样重要, 并且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无形则神不存, 无神则形不动, 就是说人体物质和精神不可分割, 共于一体。形之所养则神之所生, 神之所养则形之所全, 相辅相成, 浑然一体。《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养形必言调神, 讲养神必谈全形, 先讲“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随之“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综述“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头一句“是以志闲而少欲, 心安而不惧”, 又说“形劳而不倦”, 先“嗜欲不能劳其目”, 后“淫邪不能惑其心”, 都说明了形与神同样重要, 精与神浑然天成而为人。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 藏于肺, 上使五色修明, 音声能彰;五味入口, 藏于肠胃, 味有所藏, 以养五气, 气和而生, 津液相成, 神乃自生。”

4在养生保健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对待养生保健自古以来有两种态度, 积极主动是有为, 消极被动是无为。有为无为的思辨一直无休止, 困扰着人们的思想。“黄学与老学都以‘道’为万物的本原, 都主张无为而治, 都讲阴阳刚柔的辩证法。不同的是, 老学重视道的思辨, 黄学则偏重治道, 即史称的‘君主南面之术’;老学主张消极无为, 黄学强调积极有为[2]”。《黄帝内经》对黄学和老学的思想是兼收并蓄的, 除吸收老学的“不争”和“贵柔守静”的无为思想外, 更继承了黄学刚强进取、积极有为的精神。黄学以“以作事则成, 以求则得, 以战则克” (《十六经》) 为宗旨, 这种刚强进取、积极有为的精神表现在《黄帝内经》中, 就是要在同疾病的斗争中力争主动, 先发制胜,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去战胜疾病。“不治已病治未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 (《素问·至真要大论》) 、“疾虽久, 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 未得其术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 , 正是黄学积极有为思想的反映。

5如何理解“有为”的绝对性和“无为”的相对性

辩证唯物主义在谈到物质的运动属性时, 既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 也承认物质的相对静止。在养生保健中, 如何理解“有为”和“无为”呢?《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曰“是以志闲而少欲, 心安而不惧, 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 各从其欲, 皆得所愿。故美其食, 任其服, 乐其俗, 高下不相慕, 其民故曰朴。”“志闲而少欲”肯定了欲望的存在, 但要尽可能少;“各从其欲, 皆得所愿”, 作为自己制订欲望计划的标准, 亦要量力而行、力所能及地干好每一件事情。情志不遂是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我国古代医家早就知晓七情对健康的影响, 并把七情列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一般情况下, 七情和六气一样, 正常的天气视为六气不致病, 同样七情属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 并不致病, 如情志波动剧烈, 或持续过久, 或精神受到过度刺激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能力, 则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引起阴阳气血失调, 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 主要使气机升降失常, 气血功能紊乱, 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实事求是地制订愿望, 可以减轻七情对人体的伤害。如何“皆得所愿”是一门大学问, 古人称之“知道”。大智者才能“皆得所愿”, 即遵循自然规律行事才能很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合理地利用好自然资源, 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皆得所愿”就是“无为”。

6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在乾卦中说:“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竞争合乎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 在现今的竞争社会中,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名利得失, 对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我们支持和鼓励社会中的每个人充分发挥各自的才华, 尽可能地展现自我, 使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光辉。积极上进是健康的心态, 生命的本质就是自强不息。

参考文献

篇4:中医治未病科工作总结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21-02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它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层面的指导思想和丰富内容。疗养院则是以疗养因子为前提,以合理的生活制度为基础,针对健身、养病、康复等方面在指定地区建立的医疗体系[1]。两者在理论上和具体实施时有着不谋而合的相通点,开发和拓展中医“治未病”在疗养医疗服务工作中的应用,无论是对于人类的健康生存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中医“治未病”理论和疗养医疗工作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曾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相关记载,主要宣传了一种预防为主的思想,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的内容。疗养院属于社会医疗机构,但又不同于医院,它能够为全体人民服务。开展疗养医疗工作,特别强调“三级预防”。从疗养院的日常工作来看它主要是以“治未病”为依据,运用医疗手段最终使人民身体恢复健康,秉承着预防保健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础的原则。

2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疗养医疗工作中的运用

2.1 未病先防 医学上所提及到的“治未病”实际上就是疾病预防,主要是指那些有疾病出現征兆和动态正在发生变化的因子。《黄帝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首先,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次,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从中可知,它为中医对疾病的预防打下了坚实基础,而疗养院针对这方面具备系统成熟的健康教育过程,能有效地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水平,因为疗养院的其中一个职责是提高和完善疗养员的良好健康卫生习惯,从而更好地建立起卫生保健体系;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疗养院系统来加强疗养人员进行体育锻炼的欲望。因此,疗养院可以利用组织系统有规律有目的的进行中医保健课学习并以此来避免甚至是杜绝疗养人员的不规律生活习性,以身作则,带动周围的人改善自身不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整个社会人群的健康卫生生活得以提高,减少不必要的疾病。中医保健可以分为体内、体外两方面,提升正气、陶冶情趣、健身锻炼、调节生活等,通过适量的合理的科学运动进行健身,另外还可以使用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方法对身体进行调节,最终实现疾病预防、强身健体的目标,这不仅体现了疗养医疗与中医“治未病”密不可分,最重要的是让人们学习到了“治未病”的重要途径。

2.2 既病防变 即有病早治,防止病变。通常表现为人体患病后,需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尽早就医,尽早治疗,杜绝疾病蔓延、加重从根本上切断其传播途径。《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这里所说的“未发”,是指疾病征兆的出现,也就是患病的初级阶段,和唐代孙思邈提及的“欲病”有一曲同名之意,《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说,“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它的意思是已经患上疾病,需要使用合理的方法,避免疾病继续加重。仲景曰:“适中经络,为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主要是指发现疾病应该及早就医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疗养院健康体检项目的开展正印证了这一点,但如果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体检,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的时间生命信息,运用“天人合一”,人体阴阳平衡,五脏相生相克的原理,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被检者的先天病理体质状况及身体健康状态,针对不同体质和健康状况给出中医治疗的对策和日常养生调理的指导[2]。无疑能让西医不易发现的亚健康状态显形;其次,针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相关疾病患者的部分人群,在医院进行相对应的治疗,病人症状得到初步稳定,可是疾病稳定后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还没有确定。因此对于这些群体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部分健康知识讲座、教育等,以便让病人更好地了解健康知识,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并保持乐观精神克服疾病,到达最佳治疗状态。

2.3 瘥后防复 它主要是指病愈后防止复发或病残后积极康复。愈后防复发是指疾病初愈时,运用合理的治疗方式予以调养,预防疾病复发等所运用的预防手段。疾病恢复期,人体还处在比较虚弱的状态,疾病虽然消除,但如果调养不好,不进行巩固治疗,很容易再次感染。愈后防复发,在中医理论中占据主要位置,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病残后康复亦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准则,如中风后遗症偏瘫的病人,是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调养的,后期护理和身体调养是十分重要的。上医院康复,存在诸多不便。但疗养院的康复设备和措施相对较为完善,在疗养过程中,医务人员因人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合理科学的康复方案,一方面可以运用矿泉、海水、空气、阳光等自然疗养因子进行人体作用,另一方面还可已使用药物辅助治疗,达到增强病人身体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掌握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并在各项工作中科学的使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防止疾病的复发。现在这一理论在某些方面尚未完善,还需要我们在具体实施中更好地去探索研究,并广泛地推广到各个医疗领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还使疗养院自身作用得以可以更好的发挥,最终更好地完善疗养院建设促进其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恩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05.

[2] 梁嵘,王召平.中医学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与研究[J].医药世界,2006年09期.

[3] 王莹.疗养院实施中医“治未病”的实践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0,(8).

[4] 丁敬远.开创具有华东疗养院特色的中医保健体系之路[A].[C].2010:37-38.

篇5:治未病科工作制度

1.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法规和上级指示,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对治未病科的医疗、预防予以指导。按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有效的完成各项任务,不断进行创新,使治未病的各项工作有效进行。

2.制定治未病科计划,定期做好总结工作,具体落实,深入开展。3.不断运用、引进新技术,新方案,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4.检查教育本科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和工作作风,改善服务质量。

5.落实社会监督,及时妥善处理患者的就医需求。

6.开展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科室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7.做好慢性病健康教育及访视工作,使未病、欲病人群与慢性病管理既有效区分又能良好对接,实现健康全程管理。

8.通过适宜的预防保健服务及中医适宜技术,提高疾病的预防,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延年益寿,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长寿,从而提高医疗行业对社会的影响力。

职工守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严格执行治未病科统一的考勤制度。建立休假登记本,休假时必须安排好工作,事先征得科主任的同意。请事假要按规定事先亲自向科主任提交请假报告,特殊情况可电话或托人请假,但不能超过一天,事后需补办手续。病假要有符合要求的病假条。

3.工作期间要坚守岗位,不要窜岗闲聊,工作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进入工作间。工作间要保持清洁。

4.治未病科假日值班人员除负责调配处方外,要负责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事物,并在值班记事本上登记,必要时向科领导或院总值班人员汇报。

5.不得对患者和临床科室直接供给药品,需通过门诊或住院药房。6.建立差错事故记事本,各组每月底统计上报科室,重大的差错事故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并采取积极抢救或挽回错失。7.各个工作间要有防火设备,掌握防火常识及防火器材使用。

逐级指导制度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制定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和长期工作计划。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2.支援与受援双方必须签订协议,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任务的框架内,定目标、定任务,并认真贯彻执行。

3.医院应根据受援医院的需求情况,选派有经验的医疗技术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参加支援工作,保证质量。

4.支援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要认真遵守本院与受援单位签订的协议或合同。

5.医务人员支援基层的事迹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6.支持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要倡导治未病的理念,大力宣传中医治未病的优势特色,使更多的群众受益。

治未病科主任工作制度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门诊部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院内感染控制和行政的管理工作。

2.组织制定门诊部的工作计划。经院长、分管副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定期召开门诊系统会议,协调各科关系,督促检查医务人员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医护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整顿门诊秩序,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简化各种手续,方便病员就医;做好门诊质量控制工作,不断提高门诊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4.须定期出门诊,逢出诊日应预先安排好其它工作,保证准时上岗,不得无故迟到、早退、脱岗。

5.按照中西医结合医院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缩短病人候诊时间。

6负责安排“门诊大厅一站式服务站”的管理、值班主任安排;做好病人病假条盖章、医保咨询、健康咨询、电话咨询等工作。

7、监督门诊工作人员做好卫生宣教、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工作。

8、协同有关工作人员组织门诊医务人员到所属地段、工厂、机关、学校建立协作关系,搞好爱国卫生运动。

9、组织所属人员的业务训练,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工作。

10、负责医院的院内感染控制、传染病防控、医护人员防护等各项工作。

11、完成医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治未病科副主任工作制度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门诊医疗、预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门诊日常的管理与协调工作:

①根据门诊管理要求,制订相关规章制度,经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②及时掌握门诊各科和病人动态,负责组织检查门诊病人的诊治和急诊、危重、疑难病人的会诊和抢救工作,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及时上报院长病采取相应措施。

③与各科主任及时沟通门诊病人就诊情况,协调做好管理工作。

④负责督促指导门诊各科做好消毒隔离,医请报告工作。

⑤做好门诊各工作室的统计和整理分析工作,按时上报。

3、负责检查门诊各科室的医生出诊情况:

①根据各科排班表检查医生的出诊资格。

②每天根据病人就诊人数,与各科主任联系增调医生。

4、负责医院各科室专家门诊的安排:

①根据医务科确定的专家资格,与各位专家落实出诊时间。

②编排专家门诊排班表,及时调整专家的出诊时间。

③计算机设定专家挂号具体时间的程序(保证挂号收费处能挂号)。

④审核专家停诊情况,是否同意停诊,是否同意相应资格的专家替代。

5、负责医院各科室专科门诊的安排:

①根据分管院长同意的各科开设专科门诊,与各科主任联系安排确定专科门诊时间。

②编排专科门诊排班表。

③计算机设定专科挂号具体时间的程序(保证挂号收费处能挂号)。

6、负责对门诊病历的质量监控:

①制订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②抽查审核门诊病历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7、负责对医疗诊断证明书审核:

①审核各科临床医生是否具有本科医疗诊断证明的权限资格。

②审核医疗诊断证明书的内容是否符合医疗规范。③对医生开出的病假时间按规定予以监督。

④是否符合医院的有关规定。

8、负责接待和处理病人的投诉:

①耐心倾听病人的投诉意见、抱怨。

②进行仔细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③给予病人回答并做好解释工作,对办事员提交的投诉问题与相关科室一起及时给予解决。

④必要时作好记录,或上报分管院长。

9、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①熟悉医院情况,遇有病人咨询,能给予回答。②在能力范围内对病人的需求尽量予以解决。

10、计算机开发需求:

①根据门诊管理工作的需要,尽量采用计算机管理。

②能提出计算机需求方案,提交计算机科开发门诊管理程序。

11、督促检查门诊各项工作的服务质量,并使之不断提高。

12、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治未病科专家出诊工作制度

1.负责专科、专家门诊的医师必须按门诊部“专科、专家排期表”依时出诊,不得无故停诊。如有特殊情况(出差、开会、会诊、休假等),应事先与科主任联系,安排该科专家代为出诊,尽量避免停诊。如科主任无法安排其它专家出诊,则需提前一天通知门诊部及时通告病人。

2.参加专科、专家门诊人员必须医德高尚,态度和蔼,廉洁行医,服装整洁,佩带胸卡,严格遵守门诊各项规章制度。

3.坚决执行首诊负责制,对病人要认真诊治,耐心解释。必须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处方及门诊日志等。对病情复杂需会诊者,按有关会诊制度执行,确保医疗安全。

4.负责专科、专家门诊人员应指导门诊年轻医师并帮助其解决疑难问题。

5.经专科、专家二次不能确诊者,必须请上级医师或科、院及院外会诊,以确保质量。

6.派往专科门诊的人员必须相对固定,每期三个月以上,以保证病人就诊、治疗的连续性。

治未病科护士工作制度

(一)按时到岗,不串岗、不脱岗、不闲谈。检查整理诊室,备齐各类用物并按固定位置摆放,做好开诊前准备工作。

(二)对重病员、65岁以上老人、军人、突发病情变化者、残疾人等病员,要提前优先安排就诊。

(三)对候诊病人应随时观察病情,出现异常情况应提前就诊并及时处理,必要时由医护人员送至急诊室。

(四)护理人员态度和蔼,及时与患者沟通,要热情主动接待病人,礼貌待人,有问必答,百问不厌,热情做好解释工作。保证良好的就诊秩序和诊疗环境。发放病人意见表,及时收集患者对医院各级各类人员的意见,沟通好医患关系,随时为病人提供方便。

(五)每天协助医师做好开诊前准备工作,如备好血压计、压舌板、各种检查申请单及整理诊台、诊床,并准备好浆糊、笔、纸张,随时为病人提供方便。每天登记专科、专家门诊出诊时间、工作量及其它统计工作。

(六)维持就诊秩序,编写就诊排队号码,依次叫号就诊,指导帮助病人填写病历封面,合理安排就诊及检查,尽量缩短候诊时间。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尽量维持一医一患,保持诊室安静及良好的就诊环境。

(七)加强候诊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天下班前要用消毒剂擦洗台面、清理杂物,每天中午用紫外线消毒2小时,并做好登记,防止交叉感染。

(八)下班之前必须关好各诊室、候诊室的电灯、风扇、空调、门窗及各种电器。

体质辨识室工作制度

1.认真仔细填写信息表。2.填写体质量化表。3.测血压、体重、身高。4.做到四诊(望、闻、问、切)5.全方面综合信息。6.得出结论,指导用药治疗。

艾灸室工作制度

1.仔细询问患者的身体情况,对应做出合理的施灸方案。2.根据施灸的部位,选择适宜的体位。3.应根据施灸顺序进行灸疗。

4.每次施灸10-15分钟,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5.需实行瘢痕灸,需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6.施术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5-10分钟,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7.若发生晕厥现象,立即停止艾灸,并采取相应措施。

8.施灸后皮肤出现红晕是正常现象,施灸时不宜热力过强,施灸过重。

穴位贴敷室工作制度

1.严格遵守操作技术规范,掌握贴敷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等。

2.操作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贴敷药物须专人专病专用,禁止提前调配。

4.注意保持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5.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贴敷部位,注意保暖。

6.掌握不同疾病贴敷时间,及时告诉病人,避免因贴敷时间过长而带来不良反应。

7.做好记录。

熏蒸室工作制度

1.凡需要熏蒸治疗的患者,由医师填写治疗申请单,经理疗医师诊断后,确定治疗种类及疗程。

2.工作人员应了解病情,观察疗效,介绍熏蒸方法,以便更好的发挥药物疗效。

3.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前交代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治疗后认真总结,做好记录。

4.疗程结束后及时做出小结,存入病历供临床参考。

5.注意熏蒸设备的使用,使用前做好检查,使用后进行擦拭,定期检查维修,避免蒸锅电线老化,以延长使用寿命。

6.熏蒸床的床单及被套定期消毒,保持卫生。

针灸推拿室工作制度

1.医师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病员详细了解病情,认真填写病案,明确诊断,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2.严格无菌操作,1人1穴1针,针具必须严格消毒,对针穴位应进行常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严格遵守针灸操作规程,应取穴准确,操作敏捷轻揉,取针后要仔细查点针数,严防漏针。

4.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5.取针时注意防止漏针、断针。

6.采取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

7.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至零位。8.经常检查针具是否完好,如有不锐利及弯曲时应及时修理、更换。9.针灸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10.施灸和拔火罐时要防止烫伤。

11.进修人员或学员施行针灸术时,必须在针灸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得独立操作。

12.针灸室应当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必要时男女患者的针床用屏风隔开。

针灸理疗室工作制度

1.定期讨论在理疗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

2.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3.凡需理疗者,由医师填写治疗申请单,经理疗科医师检诊后,确定治疗种类和疗程。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治疗前交代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治疗后认真记录。

5.疗程结束后,及时做出小结,存入病历供临床科参考。需继续治疗时,应与理疗科研究确定,因故中断理疗,需及时通知理疗科。

6.进行高频治疗时,应除去病员身上一切金属物,注意地面与病员的隔离。病员和操作者在进行治疗时,切勿与砖墙、水管或潮湿的地板接触。高频之所有机器应避免与地面接触。超高频率治疗器材,电疗前,必须检查导线接触是否完善,板极有无裂纹、破损,否则不能使用。大型超短波禁用单极法。下班时,所有理疗器械一律切断电源。治疗中病员不得触摸机器。

7.爱护理疗仪器,使用前检查,使用后擦拭,定期检查维修。要避免震动损坏。

8.体疗病员,由体疗医师及技术人员根据病情确定体疗种类。9.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负责具体诊疗工作。10.负责病员的检诊,确定理疗种类、剂量、疗程,疗程结束后做出小结,并与临床科室保持联系。

11.注意观察病情及治疗反应,如有反应及时处理。12.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和心疗法。

13.负责对病员进行理疗常识的宣传工作,介绍理疗注意事项。14.切实遵守理疗过程中的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15.注意各种治疗量,保证治疗效果,严防差错事故。

16.负责理疗登记、统计工作。

17.负责药剂、器材的保管,床单、枕套、毛巾的更换。

18.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19.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不断改进技术操作。

档案管理制度

1.保存的档案,主要供本单位和上级主管机关利用。建立、健全档案的借阅制度和档案室保密制度,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鉴定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专兼职档案员职责等制度。

2.经常检查各科病历书写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提高病历书写质量。3.对慢性病档案的回收、整理、装订、归档、检查和保管工作。4.对病历资料的索引、登记、编目工作。5.提供教学、科研、临床经验总结等使用的档案。

6.医院档案库房应该坚固,并做到有防火、防盗、防虫、防鼠、防潮、防尘、防高温等设施。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应及时修补、复制或作其他技术处理。

7.档案保管不善,造成毁坏或丢失,要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并予以处罚。

8.档案保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档案法》和《保密法》,在公共场所不得随意谈论档案中的有关秘密事项,档案保管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在离职前办好交接手续。

物品、器材管理制度

(一)护士长对物品、器材的领取、保管,报损、全面负责,做到帐物相符。

(二)各类物品应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保持良好性能。

(三)使用医疗器械,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后应及时清洁处理,消毒后,归还原处。凡因不负责任或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的医疗器械,应根据医院赔偿制度处理。

(四)物品、器材每日进行交接,借出物品要经过护士长同意,有登记手续和经手人签名,重要抢救器材一般不外借。

医德教育和医德考核制度

1.必须把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2.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3.根据医德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医德考核与评价制度,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医德考核标准及办法,建立医务人员医德档案。4.医德考核有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科室考核与上级考核,定期考核与随时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5.医务人员的医德考核结果,要作为聘任、任职、晋升及评优的重要条件。

篇6:治未病科护理工作管理规定

治未病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治未病门诊就诊病人病种不一,要求不同,是病人接受检查和治疗的主要场所。为保证门诊护理工作任务的完成,特订立本管理规定。

一、组织管理要求

1.结合治未病科门诊工作特点,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维持就诊秩序。2.对病人要态度热情,服务周到,耐心解答就诊病人提出的问题。并向候诊病人介绍门诊各科室及辅助科室的位置,有关制度和手续等,使病人方便就诊。

3.治未病科应建立群众意见本,须认真倾听和处理病人的意见。

二、业务管理要求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门诊各科诊察室、治疗室、注射室、候诊室及门诊大厅,定时进行空气消毒,诊查床、桌、凳及地面每天要做清洁、消毒处理。

2.在诊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如发现病情变化,须及时与医师联系,予以处理。

3.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按操作规程进行一切诊疗工作,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4.治未病科科普宣传工作:

(1)在候诊室作专题宣传,利用看录像、听录音、听讲课的形式宣传医疗卫生知识。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根据不同季节,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各科疾病特点,讲解防病知识。

篇7: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

2012年度我院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以“未病先防、小病先治”为重点,深入推进中医药“治未病”,构建具有中医养生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满足了辖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要求,提高了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现将201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服务平台

在针灸理疗科现有设备基础上,进一步采购并更新中医治未病设备。现有按摩床、针灸针、梅花针、电针仪、灸盒、刮痧板、火罐、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颈椎牵引器等。

二、扩大诊疗范围

在原有已开展项目,包括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神灯热疗、电针、中频治疗、针刺放血、中药敷贴等基础上新增了盒灸、微波治疗与颈椎牵引等项目。

三、增加服务人次

截止10月底,全院中医药服务人次2500余人次,中医康复理疗人次1000余人次。以中药敷贴“冬病夏治”为例,服务人次为450人次,较去年有一定提高,四、扩大宣传影响

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讲座、社区摆点等机会宣传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体质辨识的意义,发放宣传资料,使辖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五、不足和下一步的计划

篇8:中医治未病科工作总结

中医“治未病”理念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論基础和准则。早在《黄帝内经》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而后为历代大家推崇。唐代医家孙思邈也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元代医家朱丹溪说:“今以顺四时,调养神志,而为治未病者,是何意耶。盖保身长全者,所以圣人之道”。近年来,国家也很重视传统的中医中药,并大力扶持发展。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2008年1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开幕式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上致辞,就开展“治未病”工作强调了三点意见。并指出通过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大力开展“治未病”服务,对解决人类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问题,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更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工作基础厚实。2000年成立中医管理科,开展中医工作至今,有了比较健全的组织领导,完善的工作制度,清晰的网络构成,明确的责任分工。多次参与常州市卫生局、天宁区区卫生局的中医工作的创建,2006年获“常州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街道”的荣誉称号,2008年获“江苏省中医特色社区卫生先进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常州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配合市、区的中医工作安排,我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9年起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我中心中医工作基础坚实:①有优良传统,中心有多位资深的名老中医,其中2位被评为“区名中医”,他们的医德医术能被老百姓称赞,有扎实的群众基础。②有特色创新,中心领导目光卓越,坚持走专科专病和中医药特色的道路。我中心的“甲状腺专科门诊”和“烧烫伤专科门诊”于2004年被常州市卫生局评为“常州市中医特色专科”,在优胜劣汰的经济社会大环境中开拓了市场。③后继有人,中心近年引进中医药专业本科大学生,依凭前辈的“传、帮、带”,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各自的特长,促进我中心中医药事业健康、和谐、可持续地发展。④团结合作,中心中医管理科和医务科两个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在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统筹兼顾,融会贯通,中西结合,确实地做好社区卫生惠民工作。

开展“治未病”服务是一种新的健康保障服务,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我中心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并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

预防、保健工作:在预防保健工作中,我中心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中医药方法积极参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定期为街道所属的幼儿园、小学的儿童,敬老院老年人巡访,做健康宣传教育,分发预防的药物。对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慢性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的管理,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增加体质辨析,对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通过辩证分出证型,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有相应的内容反应,做为指导保健治疗个体化的依据。中心还制定了社区老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开展并推广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食疗药膳、运动功法等活动。使预防保健工作的内涵深化,内容丰富,更易被群众接受和掌握,减少避免疾病的发生。

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指导:目前社会生态环境恶化,工作压力增强,人群身体素质下降,心理健康缺失,有很多生理、心理亚健康的人处于发病状态的边缘,如果此时进行正确地引导和干预,能够体现出“治未病”事半功倍的成效,能够节约大量的社会、医药资源。而且社会、个人也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中心领导对这项工作也非常重视。一方面设立对外联系部,负责体检工作的接洽;成立体检小组,负责体检报告的汇总、体检结果的评定、治疗方案的制定、预防保健的宣传。对于有需求的,进行中医药方法的调理治疗,也得到了很好地成绩。另一方面,主动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宣传工作。成立健康宣讲团(其中2位被聘为市级健康宣讲师),每个月举行健康教育讲座,针对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中医防治方法进行讲解、答疑,并坚持在门诊、家庭巡诊时进行宣传教育,使群众接受有用的、正确的知识,改变养身理念,改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谐的社会沟通能力。

医疗、康复工作:我中心成立了7支全科医疗服务团队,由经过全科培训的医师、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组成,并保证每个团队均有1名中医师,负责辖区内的社区居民健康工作。

中心确立了甲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小儿麻疹等病种的中医药防治、诊疗规范;制定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九种慢性病的干预方案,要求临床相关的内科、儿科、中医科、防疫科的医师能熟练掌握运用,其他专科医师能够基本了解。负责社区卫生的临床医师和乡村医生基本上都能够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处理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正确合理地使用中成药品。

我中心积极推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火罐、敷贴、穴位注射等方法,发挥了中医药在基层卫生事业中的简、便、廉、效的优势作用,能被广大群众乐意接受。

在对中风后遗症、伤残康复治疗、指导中,我中心坚持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应用现代和传统互补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作业疗法,配合中医针灸、推拿、理疗等手段,取得了令人满意疗效,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

我中心切实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下规范的服务理念、服务准则、服务功能、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及有关技术操作要求,认真开展“治未病”服务,在服务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充分认识中医“治未病”实施工程、构建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我中心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探索能有效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在内部以中医“治未病”工作制度为工作标准,以中心中医管理科为基石,医务科、预防保健科、康复科和妇科、儿科等相关职能科室为重点部门,按要求在运用中医药知识、技术和方法开展健康指导、健康管理、健康教育、防病治病等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与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老年医学等紧密融合,与社区、农村等基层预防保健需求紧密结合,与中医药文化建设紧密配合,切实强化、细化和深化“治未病”内涵建设。

对外加强与其他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横向联系,深化与市级医院和市中医医院的纵向合作,整合资源,各取所长,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经过3年的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新形势下开展“治未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念系统阐明了人与疾病的辩证关系和“预防为主”的重要思想,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治未病”工作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治未病”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在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中医“治未病”工作能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之中,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是做好这项健康惠民工程的一把金钥匙。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以服务群众健康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目标,是我们的工作的一大特色,也是行之有效的。我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水平也不断提升,2008年获“常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一篇:慈善募捐活动方案下一篇:安全教育演讲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