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文化创建

2024-05-04

家文化创建(通用6篇)

篇1:家文化创建

专题论述

胜利油田基层家文化的创建与提升

胜利文化课题研究组

胜利油田基层家文化伴随着大规模的勘探开发建设而逐步形成,并在改革开放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胜利文化建设的加强和推进,为油田基层家文化的健康成长注入了生机活力,赋予丰富的创建内涵,彰显鲜明的时代特色。多年来,油田一直把基层家文化作为胜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加强基层家文化建设作为油田凝心聚力的基础工程和胜利文化执行落地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创建活动,编写典型案例,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宣传典型,推进了基层家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2008年局党委《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和谐文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实》中明确提出,要把基层家文化作为重点内容,推动实践落地,提升整体水平。

一、胜利石油职工创造的独特基层家文化,是实现“共创共建共享”的动力源泉

石油行业是一个艰苦的行业。胜利油田的广大职工常年在野外作业,特别是在石油会战初期,面对的是“青天一顶、碱滩一片”的恶劣环境,工作生产条件非常艰苦,文化生活 极为贫乏。油田各级党政组织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职工开展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油田基层单位既是相对独立的工作单元,又是同吃同住的生活共同体,干部职工既是并肩奋斗的战友和同志,又是甘苦与共的姊妹和兄弟,再加上石油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特别能奉献精神,几代胜利人共同工作生活在这一方热土上,积聚形成了有着强烈归属感的命运共同体和有着高度认同感的文化共同体,培育创建了具有石油行业和胜利特色的“家文化”。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建设,油田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和极大改善,过去干打垒的家属房大多从偏远的盐碱滩搬进了交通方便、舒适宜人的居民小区,但是胜利职工队伍依然保持着以油为业、以队为家的优良传统习惯,家文化从野外生产一线扩展到各行业的基层单位,形成了百家争艳、深化推进的发展态势。

基层家文化体现了胜利人以国为重、“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营造了关心集体、爱护团队的“家和”氛围。胜利油田广大干部职工以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和以国为重的主人意识,胸怀国家发展强盛的大局,闻油则喜,为油而战,负重奋进,拼搏奉献,“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矛盾和困难,都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1990年7月,油田遭受特大暴风雨袭击,造成井架倒塌,一些生活区被淹,广大干部职工响亮地喊出了“舍小家顾大 家,水不退不回家,夺油上产为国家”的战斗口号,打了一场异常艰苦的抗灾抢险、恢复生产的攻坚战。在二次创业的过程中,油田许多单位主动走向外部市场,职工南征北战,在外一呆就是几个月,深受想家之苦。胜利井下作业公司、物探公司、油建公司等单位,就把外闯市场职工的家庭近况制成录像带送到工区,并对这些职工家庭实行承诺服务,定期上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在油田生产建设过程中,很多基层单位都和职工家庭建立密切联系,既注重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又尽力帮助解决职工的一些实际困难,对职工的关心从岗位延伸到八小时以外,以“小家”亲情促“大家”和谐。电力管理总公司运行八队大力建设小站文化,制作了“全家福”照片、“温馨家园”展板和“我爱我家”影集,每个职工都在照片上书写自己的人生格言,时刻感受到家人与同事之间的亲情氛围。逢年过节,队干部都到职工家中走访、慰问,举行“全家乐”联欢会,开展“鼓掌激励”、“感恩一刻”等活动,增进了职工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家和”氛围,像和风细雨滋润着职工的心田。

和谐文化建设以基层家文化为重点,努力形成“家和万事兴”的生动局面。近年来,胜利油田以“和谐文化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突出基层家文化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基层的环境条件,增强职工以队为家的归属感,强化职工爱岗敬 业的责任心,创建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2008年油田以“共创百年胜利,共建和谐油田,共享美好生活”为主导,用共同的愿景目标凝聚力量,用共同的价值追求鼓舞斗志,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油田文化软实力。共创百年胜利,就是把“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共同愿景进行任务分解,研究制定具体发展目标和基层团队愿景,鼓舞士气,引领队伍;共建和谐油田,就是大力营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寻求各种群体利益的交汇点、感情的融合点和认知的共同点,减少冲突,化解矛盾,共建和谐,保持稳定。深入开展和谐单位、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创造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家和”的良好局面;共享美好生活,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把油田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基层职工群众。2008年局党委投入1.5亿元资金,用于改善一线基层队的工作生活环境,并把它列入十件实事之一。这是油田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更加重视基层职工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家文化内容,创新载体形式,提升建设水平。

二、基层家文化倡导亲情管理,增强了基层干部职工以队为家、爱队如家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胜利油田点多线长,队伍分散,大多野外作业,有些地 处偏僻,以致出现了“夫妻井”这样以家为生产单元的独特现象。许多基层单位以血缘亲情为基础,把血缘关系与业缘关系相融合,构建温馨和谐的家文化。现河采油四队管理的王家岗油田地处偏僻,在30多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四队独特的父子同队、夫妻同队、姐妹同队现象,目前全队有11对夫妻,2对父子,有的一家5口在四队工作,这种血缘亲情构成了四队建家的基础。他们弘扬“我靠家生存,家靠我发展”的团队精神,确立了“知家事,议家情,创家业”的建家宗旨和“情感聚家、诚信立家、民主管家、知识强家”的建家理念,干部职工亲如一家,和谐奋进。地处大王北的河口采油四矿,沼泽遍布,环境恶劣,一年四季面临着风暴潮的威胁。矿党委提出“以大气概战胜大困难,以大家爱建设大家庭”,激励职工树立信心、满怀爱心、扎根留心建设大王北。通过举办篝火晚会、成立“大北文苑”、组建“大北乐队”,以及改良土壤,种花栽柳,使荒原呈现出绿色生机,“大北文化”成为一根拴心留人的红线,四矿的干部职工像荒原上的红柳一样在大王北扎下根来,他们以矿为家,以队为家,以站为家,出现了不少夫妻井、姊妹站、兄弟岗。在长期共同的艰苦岁月中,全矿40多位小伙子、大姑娘,由朴素的友情升华为纯真的爱情,成为扎根滩海的“连理枝”,充分显示了大北这个大家庭的内聚力。胜利采油厂采油9队地处胜坨镇,上世纪70年代建队之处,来自 江汉、玉门等油田的老石油拖家带口30多户,就地在9队建了家属区,队干部既当队长,又当家长,不仅要负责生产运行,还要管理家属和孩子,一大家子人工作在队上,生活在队上,真正是“以队为家”,由此形成了9队“团结聚家,爱心暖家,安全护家,环境美家”的“家和文化”,干群之间、职工之间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家文化倡导人性化的情感管理,使职工充分发挥潜能和才智,提升了基层创新创效能力。“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根本理念,也是胜利文化的核心价值导向。企业管理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阶段的迈进,顺应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现在基层职工的需要,不仅仅是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被理解、被尊重、被关爱,有职业的尊严感、发展的成就感和集体的荣誉感。基层单位不仅是生产经营组织,而且是政治的神经末梢和文化的前沿阵地,它不仅是理性的,而且更是感性的,“情商”概念和“情感管理”于是变成了重要的理论导向和实践课题。油田基层家文化倡导高度人性化的情感管理,引导职工释放积极情绪,调控消极情绪,使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以企业发展为平台,自觉地把本职岗位工作与自己的人生目标结合起来,自觉地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油田改革发展的创新实践,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作干好工作的实际行动,人尽其才,各展其能,刻苦自励,敬业奉献。纯梁采油三矿地处高青县大芦湖畔,面对艰苦的环境条件,干部职工以“让油井永葆青春,使团队活力无限”为共同愿景,积极营造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的文化氛围,培育创建“芦湖同舟文化”,凝心聚力,开拓创新,风雨同舟,竞争向上,促进了采油矿的和谐发展。桩西采油4队地处胜利陆上油田最北端,素有“北极村”之称,干部职工培育和弘扬“温暖凝聚队伍,辉煌成就未来”的团队精神,发挥“北极村”文化的激励、育人和导向功能,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开发水平,荣获“全国职工创新示范岗”称号。钻井技术公司定向井一队以“有魂、有情、有规、有名”为主要内容建设“定向文化”,使职工“定向人生,爱队如家”。孤岛采油201队以“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为核心内容的“雁行文化”,滨南采油厂二矿采油203队“水滴文化”等,都营造了浓厚的亲情氛围,让职工在平凡中享受快乐,细微中显示精彩。2006年12月,油田在现河采油厂召开了基层家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命名表彰的30个基层文化品牌,代表了油田家文化建设的较高水平和先进成果。《中外企业文化》、《油化纵横》等媒体杂志都对胜利油田的家文化进行了宣传报道,中国石化集团政工部、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企联、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和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领导和专家,以及中原油田、辽河油田、中石化西北局、神东煤炭集团、新兴铸管集团等 企业的负责同志,先后到胜利油田考察参观基层家文化,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油田基层家文化是基层职工共同创造和共同享有的优秀文化成 果,人性化的管理,亲情般的关爱,家庭式的温暖,极大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正如油田领导所指出的,对于基层文化建设来讲,“家文化”是比较适用的,使大家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能够体验到家庭般的温暖,使大家能够安居乐业。实践说明,基层家文化不仅是胜利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而且是构建和谐油田、共创百年胜利的文化根基和源头活水。只有大力加强基层家文化建设,胜利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胜利油田也才能保持蓬勃发展的朝气活力。

三、按照“四个要素”标准要求,规范提升基层家文化建设水平

(一)基层家文化建设“四个要素”的内涵标准。胜利文化建设的内容有四个基本要素:共同的愿景目标,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制度规范,共同的行为习惯。这四个要素既是胜利油田多年来推进胜利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更是提升基层家文化建设水平的规范要求,也就是以建立团队愿景、培育团队精神、完善岗位规范、养成行为习惯为主要内 容,总结形成基层家文化建设的基本模板和样式,逐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一是用共同愿景目标引领职工。胜利油田“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共同愿景,是一个长远发展目标和长期实践过程,需要几代胜利人的艰苦创业和共同奋斗才能实现。油田各二级和基层单位都围绕“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共同愿景,制定具体而长远的发展目标,如年产原油400多万吨的孤岛采油厂提出了“树孤岛品牌,建百年油田”的发展目标,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物探研究院、钻井工艺研究院等单位都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科研院所的愿景目标,明确前进方向,坚定发展信心。很多基层单位都提出了鼓舞人心的团队愿景,但部分基层单位的团队愿景还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把团队发展目标描绘成一幅生动清晰的图像,使它点燃激情,催人奋进,激励职工把个人理想与团队发展融为一体,为实现团队愿景而积极进取,敬业奉献。

二是用共同价值追求激励职工。“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和“共创百年胜利,共建和谐油田,共享美好生活”的共建共享观,是油田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追求。基层家文化是胜利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总结提炼有个性特色的团队精神和价值理念,就成为深入推进基层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 务。从1997年树立的“六面红旗”,到后来的十佳示范队和30个标杆队,每个队都是一面旗帜,每个队都有自己的队魂。如胜采22队提出“让明天胜过今天”,作业519队誓言“为油井负责一辈子”等,都产生了广泛影响。供水公司河口净化站,总结提炼了“诚信管理聚亲情,全优供水铸品牌”的团队精神,大力培育亲情文化,把文化融入管理,提出了“把每台设备当作工艺品”的新理念,让职工在快乐工作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总体上来说,大多数基层队的团队精神缺乏个性,“大词小用”、雷同化、放到哪里都能用的比较多,起不到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作用。在总结凝练团队精神方面还需下比较大的功夫,彰显个性,增进共识,强化认同,凝心聚力。通过提炼培 育富有个性特点的团队精神和生产管理理念,进一步强化职工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增强以队 为家的归属感,创建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是用共同制度规范约束职工。文化引领制度,是制度的灵魂;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是理念的存在形式。好的文化必须用好的制度来规范。胜利油田把文化理念渗透和融入到企业的制度层面上,结合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和队伍结构的新变化,积极学习和引用ISO9000、HSE等国际通行的管理标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不断完善和调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具有胜利特色的制度体系。以完 善和落实岗位责任制为中心,不断修订和新建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做到事事有标准,岗岗有规范,人人有专责。今年油田开展修订完善岗位责任制活动,要求剔除过时的、空洞的和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的内容,紧密结合各行业、各队种实际进行修订完善,删繁就简,拨冗取精,实在管用,简明易记,有利操作,方便考核。把基层岗位责任制与安全生产“十大禁令”、《员工守则》的学习贯彻结合在一起,作为刚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业务培训、技能训练、岗位练兵当中,强贯、强记、强考,培养和强化职工的岗位责任心,以落实HSE职责为突破口,推动岗位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四是用共同行为习惯培养职工。文化是制度的润滑剂,制度是文化的习俗化。所有形成制度的东西,都是文化习俗的积淀,制度的最高境界是习惯。如果说明文规定的制度是一种刚性的强制,那么渐成习俗的“乡规民约”则是一种柔性的约束,它看起来很柔软,但用起来却像钉子一样坚硬。中石化《员工守则》凝练了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的要求,但又高于规章制度,更多地是员工的自觉行为,如“廉洁自律”、“自觉遵守”、“诚实守信”等内容要求,比较好地体现了刚性要求与软性约束的关系,也就是体现了公司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深化基层家文化建设,要以宣传贯彻中石化《员工守则》为契机,把制度约束和习惯养成结合起来,培养职 工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探索建立基层家文化建设测评体系与考核机制。有句古老的谚语说,“只有能被衡量的才是有意义的”。平衡计分卡(BSC)体系的创立者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说:“你不能衡量的,就无法管理;你不能描述的,就无法管理。”希腊哲学家毕达格拉斯坚信“万物皆数”,数字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在“毕达格拉斯资料集”中有这样一段话:“数字引导我们理解,就像一名向导,教我们认识和解释所有未知和无法理解的事物。如果没有了数字,就无法对事物获得一个清晰的概念、也无法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美国IBM公司总裁郭士那曾说: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检查的;你强调什么,你就检查什么,你不检查就等于不重视。科学管理就是力图使每一个管理环节数据化,这样的管理才是真正到位的管理,才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的管理。基于以上认识和论述,以及实现企业文化建设PDCA管理的需要,企业文化测评体系和考核机制的探索建立,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2005年7月,油田专门成立了胜利文化测评研究课题组,在做了大量学习调研和材料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作为油田重点科研课题进行立项,并且纳入国资委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构建胜利文化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立项课题进行研究,其中把基层家文化建 设的测评考核作为重要内容和阶段性工作重点,目的是总结家文化创建模式,量化测评基层文化建设绩效,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资源,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成果,让基层干部职工感到文化建设带来的切实利益和好处,实现共建共享。

企业文化是无形与有形的交叉,是非强制性与强制性的结合,是软实力与硬指标的统一。因此,企业文化测评必须体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有些要素只能作定性分析,有些内容则可作量化考核,还有些相对模糊的成分可作定量化的处理。有了定性分析,才能把握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正确方向;有了量化标准,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而对有些成分的模糊控制,则可使企业文化建设保持必要的弹性,并体现出这项工作的灵活性和艺术性。

(三)创建和评选基层家文化建设示范点。研究制定基层家文化建设考评细则,评选一批基层家文化建设示范点,是今年基层家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开展和谐文化建设年活动的重要落脚点。创建和评选基层家文化建设示范点,应主要包含和体现以下内容及特点:

一是体现持续创新性。基层家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和持续提升的过程。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说,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基层干部职工在家文化创新过程中创造的新资 源,一方面在内容上表现为,家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无论是团队精神和文化理念的总结提炼,还是岗位责任制的修订完善,都能够体现油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具有“共创共建共享”的特质。特别是在基层硬件的维修改造中,增加适当的文化内容,巩固和扩大基层文化阵地;另一方面在形式上创新,能够借助某些载体形式或礼仪活动,像春节、圣诞节那样,“将企业文化浓缩成绵延不息的良好习俗”,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改造、油水井分析等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把基层家文化建设绩效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中体现出来。要通过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把基层家文化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中,渗透到每一个管理环节,培养职工严格执行制度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是具有典型代表性。先进典型是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群体或个人。基层家文化建设示范点是在全油田范围内产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先进创建成果。首先,基层团队愿景和团队精神能够体现“共创百年胜利,共建和谐油田,共享美好生活”的目标引领和价值主导,能够反映基层职工的优良素质和精神面貌,有很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其次,新修订的岗位责任制能够体现行业、队种特色,体现HSE管理的本质要求,简明易懂,好记好用,深入宣贯,执行到位,对《安全生产禁令》和《员工守则》背得过、记得牢、用得好,职工具有高尚的 道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把家文化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以过硬的管理和独有的技术优势、攻坚能力,创造过硬的经济技术指标和独有质量信誉,提高文化贡献率,展示胜利油田的良好企业形象。

三是发挥示范导向性。基层家文化是深化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动力源泉,在推进“三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中提升“三力”,即学习力、文化力和竞争力。具体地说,是通过创建学习型团队,提升学习力;通过创建基层家文化,提升文化力;通过创造过硬的经济技术指标,提升竞争力。要把“三力”内容具体化,尽可能地做到细化、硬化、量化,使之能够进行评价和考核。同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总结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胜利油田和石油石化行业的基层单位提供模板和借鉴,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推动基层家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总之,基层家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是一个长期创新发展过程。应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基层干部职工深化思想认识,加大创建力度,紧紧围绕油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以“共创百年胜利,共建和谐油田,共享美好生活”为主导,把基层家文化建设与油田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地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油田改革发展的创新实践,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作干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在全油田营造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家和”的生动 局面。

篇2:家文化创建

石油行业是一个艰苦的行业。胜利油田的广大职工常年在野外作业,特别是在石油会战初期,面对的是“青天一顶、碱滩一片”的恶劣环境,工作生产条件非常艰苦,文化生活极为贫乏。油田各级领导十分关心基层职工的文化生活,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基层职工开展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油田基层单位既是相对独立的工作单元,又是同吃同住的生活共同体,干部职工既是并肩奋斗的战友和同志,又是甘苦与共的姊妹和兄弟,大家长期地在一起工作生活,共同培育形成了石油行业独有的基层“家文化”。人性化的管理,亲情般的关爱,家庭式的温暖,极大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正如油田领导所指出的,对于基层文化建设来讲,“家文化”是比较适用的,使大家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能够体验到家庭般的温暖,使大家能够安居乐业。

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建设,油田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和极大改善,过去干打垒的家属房大多从偏远的盐碱滩搬进了交通方便、舒适宜人的居民小区,但是胜利职工队伍依然保持着以油为业、以队为家的优良传统习惯,家文化从野外生产一线扩展到各行业的基层单位,形成了精彩纷呈、深化推进的发展态势。2007年以来,胜利油田以“和谐文化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突出基层家文化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基层的环境条件,增强职工以队为家的归属感,强化职工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创建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基层家文化不仅是胜利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而且是构建和谐油田、共创百年胜利的文化根基和源头活水。

首先,基层家文化体现了胜利人以国为重、四海为家的博大胸怀,营造了关心集体、爱护团队的“家和”氛围。胜利油田广大干部职工以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和以国为重的主人意识,胸怀国家发展强盛的大局,闻油则喜,为油而战,负重奋进,拼搏奉献,“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矛盾和困难,都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1990年7月,油田遭受特大暴风雨袭击,造成井架倒塌,一些生活区被淹,广大干部职工响亮地喊出了“舍小家顾大家,水不退不回家,夺油上产为国家”的战斗口号,打了一场异常艰苦的抗灾抢险、恢复生产的攻坚战。“舍小家顾大家”,先顾全国家集体利益,而后再考虑个人,这既表现出了胜利人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更有着职工水退回家的喜悦和对家的深情眷恋。在二次创业的过程中,油田许多单位主动走向外部市场,职工南征北战,在外一呆就是几个月,深受想家之苦。胜利井下作业公司、物探公司、油建公司等单位,就把外闯市场职工的家庭近况制成录像带送到工区,并对这些职工家庭实行承诺服务,定期上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在油田生产建设过程中,很多基层单位都和职工家庭建立密切联系,以“小家”亲情促“大家”和谐。电力管理总公司运行八队大力建设小站文化,制作了“全家福”照片、“温馨家园”展板和“我爱我家”影集,每个职工都在照片上书写自己的格言,时刻感受到家人之间与同事之间的亲情氛围。逢年过节,队干部都到职工家中走访、慰问,年末举行“全家乐”联欢会,并开展“鼓掌激励”、“感恩一刻”等活动,增进了职工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油田一些安全生产重点行业的基层单位,如油气集输总厂东营原油库、井下作业三公司河口作业103队,与职工家庭建立“温馨嘱托台”,使职工牢记家人嘱托,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通过这些措施,使大家和小家融为一体,把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既注重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又尽力帮助解决职工的一些实际困难,对职工的关心从岗位延伸到八小时以外,营造了浓厚的“家和”氛围,像和风细雨滋润着职工的心田。家文化不仅让在岗职工感到大家庭的温暖,而且使非在职职工也能享受到组织的亲情关爱。东辛采油10队对待25名退休、协解职工和家属像在职职工一样,平时组织他们在队部活动室娱乐,过年时把他们请到队上联欢,定期为他们送温暖,并制作了“在岗时曾拼搏奉献,离职后仍心系油田”教育宣传栏,把退休职工曾经获得的荣誉称号以“光荣的历史,曾经的骄傲”为题镶嵌在宣传栏里,曾是采油厂老先进的退休职工顾发亮动情地说:“看到这些荣誉我仿佛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其次,基层家文化把血缘亲情与业缘关系相结合,增强了基层干部职工以队为家、爱队如家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胜利油田点多线长,队伍分散,大多野外作业,有些地处偏僻,以致出现了“夫妻井”这样以家为生产单元的独特现象。许多基层单位以血缘亲情为基础,构建独具特色的家文化。现河采油四队管理的王家岗油田地处偏僻,在30多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四队独特的父子同队、夫妻同队、姐妹同队现象,目前全队有11对夫妻,2对父子,有的一家5口在四队工作,这种血缘亲情构成了四队建家的基础。他们弘扬“我靠家生存,家靠我发展”的团队精神,确立了“知家事,议家情,创家业”的建家宗旨和“情感聚家、诚信立家、民主管家、知识强家”的建家理念,干部职工亲如一家,和谐奋进。地处大王北的河口采油四矿,沼泽遍布,环境恶劣,一年四季面临着风暴潮的威胁。矿党委提出“以大气概战胜大困难,以大家爱建设大家庭”,激励职工树立信心、满怀爱心、扎根留心建设大王北。通过举办篝火晚会、成立“大北文苑”、组建“大北乐队”,以及改良土壤,种花栽柳,使荒原呈现出绿色生机,“大北文化”成为一根拴心留人的红线,四矿的干部职工像荒原上的红柳一样在大王北扎下根来,他们以矿为家,以队为家,以站为家,出现了不少夫妻井、姊妹站、兄弟岗。在长期共同的艰苦岁月中,全矿40多位小伙子、大姑娘,由朴素的友情,升华为纯真的爱情,成为扎根滩海的“连理枝”,充分显示了大北这个大家庭的内聚力。胜利采油厂采油9队地处胜坨镇,上世纪70年代建队之处,来自江汉、玉门等油田的老石油拖家带口30多户,就地在9队建了家属区,队干部既当队长,又当家长,不仅要负责生产运行,还要管理家属和孩子,一大家子人工作在队上,生活在队上,真正是“以队为家”,由此形成了9队“团结聚家,爱心暖家,安全护家,环境美家”的“家和文化”,干群之间、职工之间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第三,家文化倡导人性化的情感管理,使职工充分发挥潜能和才智,提升了基层创新创效能力。“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根本理念,也是胜利文化的核心价值导向。企业管理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阶段的迈进,顺应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现在基层职工的需要,不仅仅是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被理解、被尊重、被关爱,有职业的尊严感、发展的成就感和集体的荣誉感。基层单位不仅是生产经营组织,而且是政治的神经末梢和文化的前沿阵地,它不仅是理性的,而且更是感性的,“情商”概念和“情绪管理”于是变成了重要的理论导向和实践课题。油田基层家文化倡导高度人性化的情感管理,引导职工释放积极情绪,调控消极情绪,使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以企业发展为平台,自觉地把本职岗位工作与自己的人生目标结合起来,尽其才,展其能,刻苦自励,敬业奉献。采油院微生物采油研究中心秉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理念,深化人才培养工程,实施人才成长导航计划,抓好“充电学习、轮岗锻炼、学术交流、量化考核”四个环节,凝心聚智,科研攻关,造就了以油田十大杰出青年汪卫东为代表的青年科研人才群体,形成了抢占微生物采油领域前沿阵地的技术优势。桩西采油4队地处胜利陆上油田最北端,素有“北极村”之称,干部职工培育和弘扬“温暖凝聚队伍,辉煌成就未来”的团队精神,发挥“北极村”文化的激励、育人和导向功能,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开发水平,荣获“全国职工创新示范岗”称号。钻井技术公司定向井一队以“有魂、有情、有规、有名”为主要内容建设“定向文化”,使职工“定向人生,爱队如家”。孤岛采油201队以“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为核心内容的“雁行文化”,滨南采油厂二矿采油203队“水滴文化”等,都营造了浓厚的亲情氛围,让职工在平凡中享受快乐,细微中显示精彩。

在基层“家文化”建设现有成果经验的基础上,胜利油田各下属单位将深化思想认识,加大建设力度,以建立团队愿景、培育团队精神、完善制度规范、养成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总结形成基层家文化建设的基本模板和样式,逐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紧紧围绕油田科学

篇3:中国企业“家文化”创建对策研究

一、“家文化”的界定及作用

1.“家文化”的界定。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储小平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家文化进行了如下定义:中国的“家文化”就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家族为其实体存在形态, 以父系原则为主导, 以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身份规定为行为规范, 以祖先崇拜和家族绵延兴旺为人生信仰的一整套家法族规, 并把这一套家法族规从理论上升华泛化到全社会各个层面, 成为华人社会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学者姜越宇和朱祖平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定义家文化, 家文化就是指在企业的大家庭里, 创建以和谐为基础的, 增强忠诚度、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和合文化。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所谓中国企业“家文化”就是指以模拟家庭氛围的企业环境为物质层, 以类似家规的企业制度为制度层, 以效仿家族信念的企业价值观为理念层的企业文化。具体来说, 中国企业“家文化”就是在企业这个大家庭中, 各部门、各层级成员能够像家人一样和睦相处、真诚相待;建立、健全能够得到普遍认同并被严格执行的企业制度, 取得成绩的企业成员能得到合理奖励, 犯了错误的企业成员也会受到适度惩罚;企业内部鼓励成员创新、提倡良性竞争, 所有企业成员共创企业辉煌、共享成功果实。

2“.家文化”的作用。

(1) 主张人本主义, 有助于培养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降低企业人力资本。

很多企业推崇高薪换人才的做法, 短时间内高薪酬的确能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但从长期来看, 薪酬的增长在超过一定限度后反而会成为员工积极工作的阻碍, 并且高薪政策也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人力资本负担。而采用“家文化”的企业, 主张以人为本, 由企业照顾员工利益, 满足员工正当要求, 在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给员工以温暖, 通过给予员工归属感和安全感, 获取员工对企业的高度忠诚作为回报。这种方式既能有效培养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又可以适度降低企业人力资本。

(2) 倡导团队精神, 有助于员工共同攻坚克难, 发挥合作优势。古语有云,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自古以来, 中国传统文化就信奉“和能生贵、和能生财、人和万事兴”的理念, 以”家文化“为主导的企业文化强调团队间的协调一致, 提高员工整体组织观念;追求和谐统一, 提倡团队精神, 力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讲合作、协作, 注重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这样, 在面对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挑战时, 员工们才能精诚合作, 共同攻坚克难, 发挥合作优势, 共创企业辉煌。

二、中国企业“家文化”的现状及问题

1. 现状分析。

虽然“家文化”优点突出且受东方管理思想的大力推崇, 但是从现状来看, 大部分实行“家文化”的中国企业在做法和效果上都不容乐观。 (1) 企业家长制盛行。部分民营企业中, 创始人不仅在创业时以家长自居, 即使企业壮大后仍以家长的姿态出现在企业中。但家长制越盛行, 企业决策越可能出错。任何一位企业家都不能料事如神、也不能洞察一切, 独断专行的后果只能是企业的经营发展受挫。

(2) 企业群体意识泛滥。企业中, 群体意识存在于生产经营、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企业在处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时, 时刻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要求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这样的环境下, 员工的辛勤付出被认为是对群体的无私奉献, 并不能得到特殊的回报。与此同时, 群体意识泛滥的企业中员工高度同质化, 员工们的自主能动性被压制。

(3) 企业人情管理严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情社会, 即使到了现代, 企业中也依然是“情” (人情) 大于“法” (企业制度) , 特别是实行“家文化”的企业。主张“家文化”让企业成员之间多了亲情关系, 人与人之间也更有人情味, 故在进行调薪、晋升、选举等人为操作的企业活动中, 人情就成了对员工评价的主要标准, 即使制定了严格的企业制度也不能严格执行, 最终企业制度成了一纸空文。

2. 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家长权威阻碍了企业创新。自古以来, 中国人的经营管理理念就建立在集权、等级基础之上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之上。在家族式管理中, 只有服从家长 (即上级) 的命令与权威, 而没有个体的权利。当这种中国式家庭关系的模式被移植到了企业之中后, 极易促使企业形成家长权威、等级森严的企业文化特征。

家长权威、等级森严固然能树立起管理者的威信、有效维护管理者的管理, 但带来的就是企业创新精神的被扼杀。由于时时需要服从领导者的领导、事事通过领导者的批准, 普通员工极度缺乏自主管理的权利, 大多数时候只能按照领导的命令执行任务, 鲜有机会能发挥自主能动性。另外家长权威和等级深严容易催生管理者高度集权, 即使普通员工有了创新性的想法, 但企业的高层领导没有有效渠道接收到这种想法、也没有时间去一一验证这些想法的可行性, 故企业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文化传统就容易直接放弃。普通员工的创新性建议都已经受到如此冷遇, 就更不用说那些虽有利于企业整体但会撼动管理者统治权威的企业创新性改革了。

因此, 长久以来深受“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企业, 普遍来看都较为缺乏创新精神, 这对于中小民营企业及处于转型中的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2) 群体意识抑制了个人能力的发挥。群体意识的价值取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高度强调群体目标、极度注重群体利益的价值观促使人们产生一种趋于一致、相互影响的状态, 故有“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堆出于岸, 流必湍之;行高于人, 众必非之”的说法, 教育人们要与群体保持一致, 不要太过优秀、特立独行。

中国企业“家文化”特别强调群体意识, 缺乏对员工个性的尊重与认可, 严重影响了企业员工个体意识的发挥。在这种环境里, 企业既不对员工的个人奉献进行有效奖励, 也不对员工的意见建议给予关注, 这种不作为的态度致使员工个人不能或者不愿贡献自己的才能和辛勤劳动, 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消磨了员工的自主能动性。

(3) 人情管理影响了企业制度的严格执行。“家文化”中的“和谐、统一”思想贯彻了儒家思想的基本要义。儒家文化提倡于和谐之中求得统一, 统一的文化氛围可以给企业带来稳定和团结, 但它也为信奉明哲保身、中庸之道的企业成员提供了生存环境。这种文化氛围限制了员工的互相监督、企业制度的严格执行, 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传统的冲突管理强调“以和为贵”、“克己安人”, 在处理冲突时, 人们往往采取非对抗式的策略, 如宽容和回避的方式, 以求增进和谐, 这种和谐价值观有利于减少人际间的摩擦和冲突, 然而也会给组织带来负面影响, 因为过分压制冲突会使组织停滞不前, 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最终降低组织的经营绩效。并且, “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理念在“家文化”中有时也会演变为不注重制度安排, 往往强调非制度性人情理念。导致在经营中很少考虑与契约制度相关的价值理念, 而很重视哥们义气之类的价值理念及血缘家族关系理念。

在中国, “关系”、“面子”、“人情”对人际交往和睦程度的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关系、面子和人情, 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 企业成员之间很少会对他人不能圆满完成任务提出批评, 在工作发生分歧的时候也比较倾向沉默接受。最终, “和合”演变为“中庸”, 讲究一团和气的“家文化”就会导致了管理中的低效率和工作中的低产出, 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营绩效。

三、对策研究

通过研究, 针对以上所说的中国企业“家文化”的问题, 笔者提出三点对策。

1. 通过分权有效限制管理者的权力。

家长制的核心就在于权力, 企业中正式权力有三种, 分别是:强制性权力, 即建立在惧怕基础上的权力, 一个人如果不服从的话就可能产生消极后果;奖赏性权力, 即那些能给员工带来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报酬的人所拥有的权力;法定性权力, 即职位本身所赋予的权力。通过定义可以发现, 这三种权力都是企业本身带给管理者的, 因此企业也可以通过权力限制来减少家长制所产生的一言堂的危害。

具体可以使用的措施有:

(1) 对工作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使每个管理者所能影响的范围变得更加有限。

(2) 采用360度考核机制等, 使考核标准变得多元化, 管理者对员工个人的评价只是考核标准的一个维度。

(3) 采用柔性化的组织结构, 通过轮岗或者团队合作的方式使权力在不同时期归属于不同领导者, 避免一个管理者在长时间内专权。

2. 对于员工取得的成绩必须按照企业制度进行合理奖励。

群体意识泛滥最大的危害就是对员工个人利益的损害。想要克服群体意识的弊病,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涉及员工利益的相关企业制度的严格制定及遵守, 并且这样的企业制度一定要得到员工的高度认同。简而言之, 就是对于员工取得的成绩必须按照企业制度进行合理奖励。文化激励固然有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但是物质激励才是员工工作动力的根本, 如果不讲物质, 单讲文化, 就注定企业的经营失败。

3. 主张对事不对人的文化氛围。

“人情管理”中最重要的还是“人情”这两个字, 众所周知, 人类的情感很难被有效地加以管理, 即使短时间内能得以调节, 但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人际关系的远近好恶却很难发生改变。因此, 我们只有从“人”这个字上寻求对策。

首先, 企业领导在企业中应该主张对事不对人的文化氛围, 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 应该只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而不应对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个人进行评价。其次, 在企业的管理及考核工作中应该适当引入非人为技术手段, 减少人情管理能够涉及的领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企业应当在招聘、培训等环节就给予重视, 合理选才、合理用才。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家文化”的现状, 发现中国企业“家文化”存在家长制盛行、群体意识泛滥、人情管理严重等不足, 并针对这些不足, 提出了通过分权限制管理者权力、有效奖励员工个人奉献、引入非人为技术管理等创建对策。

关键词:家文化,企业管理,家长制

参考文献

[1]储小平.中国“家文化”泛化的机制与文化成本[J].学术研究, 2003 (11) :15-19.

[2]姜越宇, 朱祖平.企业中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0 (6) :40-41.

[3]屈燕妮.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J].企业经济, 2008 (2) :58-61.

[4]莫伟.日本家文化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J].现代企业文化, 2008 (32) :78-83.

[5]林坚.日本企业文化的特色及其启示[N].辽东学院院报, 2009 (6) :121-126.

篇4:家文化创建

[关键词]松江区泖港镇;家文化;镇文明

[中图分类号] D26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11-0055-02

泖港镇地处上海市松江区南部,黄浦江南岸,系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基本耕地保护区、上海市“三农”工作示范实验区。全镇区域面积57.62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2个居委会,户籍人口3.8万人,常住人口4.9万人。多年来,泖港镇党委、政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家文化·镇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通过“家文化”和“镇文明”的“5+5”主题模块建设,凝聚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越上新台阶。2009-2010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2011-2012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成为上海市首批获此殊荣的乡镇;在全市郊区市容环境质量评估中连续23个季度稳居首位,被誉为“沪郊最干净乡镇”;还先后获评“上海市文明镇”“上海市平安社区”“上海市食品安全示范街镇”等荣誉。2015年获得了第四届“全国文明镇”的殊荣。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泖港镇提倡通过开展“家之风、家之教、家之德、家之责、家之誉”五大类主题的“家文化”活动,来提升村民“小家庭”对社区“大家庭”的热爱和归属感,增强社区凝聚力,夯实文明和谐社区的基础。

(一)培育“家之风”,家风家训弘扬传统文化。泖港镇注重以文化人,以“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展示活动为抓手,在全镇范围各家庭、中小学校中弘扬传统文化。从成人及学生两个层面,整理传统家训、撰写符合当代价值导向的新家训;统一制作“家文化”展示牌悬挂民居外墙,展示农户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方方面面的成果;此外,招募组建80后“方言讲故事”宣讲队,对优秀家风故事开展村居巡讲。通过“动手写、上墙挂、榜样学”,层层递进,逐步培养良好家风,从而形成淳朴的村风民风。

(二)培育“家之教”,道德讲堂传播文化力量。以道育人,泖港镇将“道德讲堂”活动作为村民教育的主阵地,秉承“规范化流程,针对性教育,特色化发展”的目标,结合本地特点,采取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道德讲堂活动。如结合本地“小戏之乡”文化特色,改编紫竹曲调“公民道德歌”在群众中进行传唱,入脑入耳;以快板、表演唱等形式替换单一故事讲述,生动有趣,寓教于乐,逐步引导村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三)培育“家之德”,榜样力量发挥引领作用。以德感人,定期开展“泖港榜样”“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志愿者”等榜样评选,充分挖掘身边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在社区报、官方微博、微信等多种载体开展事迹宣传。年轻家庭农场主李春风获评“上海市十佳农业农村青年人才”,忘我奉献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陆肖琴获评第二届“感动松江”先进典型。通过弘扬先进事迹,学习典型人物,来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树立文明意识,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四)培育“家之责”,邻里守望引领文明风尚。以情暖人,针对农村地区老龄化、空心化现状,泖港镇在全镇108个网格区域建立邻里守望服务点,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培育“村民小家庭”对“社会大家庭”的责任和奉献。服务项目设计注重接地气,根据各类弱势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天天嘎讪胡”“爱心送医车队”等九类关爱项目,提供看病陪护、聊天谈心、上门理发、代缴水电费等贴心服务。同时,通过实现“五个统一”,建立“十项制度”,提升志愿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该项工作多次获得市、区级领导的肯定,案例材料在市级志愿服务工作简报上进行刊登。

(五)培育“家之誉”,星级家庭提升文明素养。注重以誉励人,泖港镇自2007年至今,持续深入推进“星级家庭”创建评选,并以此作为整个家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星级家庭”评选共形成“举止文明、情趣健康、环境优美、热心公益”等4方面21条标准,通过“农户认星、片区评星、小组审星、政府定星”四大环节,评出年度三至五星级家庭并进行表彰,通过几年来的实践,逐步激发村民的家庭荣誉感,潜移默化中让文明成为习惯。

“镇文明”主要以文明提高品质为目的,以全国文明镇创建标准为导向,整合机关各部门、各条线的资源和力量,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主题建设,以“镇之魂”“镇之诚”“镇之美”“镇之韵”“镇之安”五大板块建设为依托,举全镇之力,努力提升创建内涵,以创建促文明、以文明助发展,努力把泖港建设成为浦江南岸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新农村。

(一)提升“镇之魂”,价值引领夯实思想基础。泖港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建之魂,充分发挥公益广告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梳理统计区域内公益广告宣传阵地,有重点、有分类、有特色的设计制作公益广告内容,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设计完成机关围墙公益长廊改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图画、标语、诗歌等更接地气、易理解的形式被群众所熟知和接受。

(二)提升“镇之诚”,诚信教育构筑道德防线。泖港镇围绕诚信建设,在农贸市场、超市、食品企业等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开展社会诚信、商务诚信和食品安全等主题宣传。通过落实《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开展“职工素质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培育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多年来,共计6000余人次参与了相关培训。

(三)提升“镇之美”,生态建设打造美丽家园。泖港镇坚持“生态兴镇”发展理念,“田成方、林成网、水相通、路相连”的农田生态环境成为一大亮点。泖港镇家庭农场模式得到了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被定位为“上海模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上海市农村工作现场会、上海市发展家庭农场现场推进会等诸多农业现场会在泖召开。严格实行“能评”“环评”一票否决制,淘汰劣势企业,盘活存量,筑巢引凤,实现实体企业“不增一亩地,税收增五倍”。大力推行“村庄改造”及“美丽乡村”等建设,积极在全镇范围推行垃圾分类,全镇上下对环保、生态的生活方式的认同度和践行力日益增强。

(四)提升“镇之韵”,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泖港自古有“小戏之乡”的美誉,黄桥村又有“沪上楹联村第一村”的封号,近日还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群众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宝贵的财富。通过深入推进“一村一品”文化建设,不断挖掘培育农村草根文化;成立全区各街镇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钱勇赴群文工作室”,不断拓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同时,扩大楹联沙龙、老年门球队、强民文艺宣传队等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寓教于乐,陶冶情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五)提升“镇之安”,网格管理保障社区安定。泖港镇自2010年起探索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片区网格化管理“108模式”,并在全区范围推广,受到市、区领导的肯定,《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媒体多次对该模式进行了报道。2015年4月,该模式成功申报国家第一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并启动标准化工作,逐步完善实现“网格化、标准化、长效化”的目标。此外,结合智慧农村项目,在全镇启用社会治理联动网格化APP移动终端,极大地简化了信息上报处置过程,实现信息全共享、动态全观察、部门全联合,进一步助力社区的和谐安定。

作者郑迎系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副教授,周欢红系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原泖港镇党委委员,陈学伟系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讲师

篇5:家文化创建

工 作 总 结

2011年,崔家山镇平安创建、综治、维稳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县政法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础管理创新,狠抓落实,牢固树立“农民增收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紧扣“平安、法治、和谐”三大主线,全面落实“平安进万家”的各项措施,为构建和谐平安崔家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年来全镇刑事案件数明显下降,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火灾事故,无越级集体上访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镇社会环境持续稳定,治安局势保持平稳,经济运行更加安全,群众生活更加安宁。

一、强化组织领导,平安创建工作齐抓共管

根据全县平安创建、综治、维稳工作会议精神,我镇及时成立了平安创建及综治、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镇长担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分管领导担任,并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县平安创建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我镇镇情,研究制定我镇平安创建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工作职责及任务、考核办法、规范规章制度,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制度。及时召开了镇、村、组三级干部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夯实责任,与各村、各单位签定平安创建、综治、维稳、信访、反“邪教”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党政一把手为各村、各单位平安创建第一责任人。各村、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为平安创建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真正把平安创建工作当作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

二、宣传措施得力,营造平安创建氛围

为使平安创建深入人心,激发广大群众“平安创建,人人有责”的责任感、使命感,结合我镇实际,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形成全民参与平安创建工作的格局。①拟在镇政府、陕飞大道等6处安设监控设备,做好平安防控工作。②借助平安创建及“两率一度”的提高,组装宣传车1辆,对辖区8个行政村、37自然村及陕飞大道和主要街道于6月份和11月份进行广泛宣传达34车次:;发放平安创建及“有纠纷、找司法”宣传资料3800余份,告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3200份,“两率一度”宣传知识单7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40余副,全镇各村共刷写永久性固定标语18条,板报宣传18面32期,悬挂平安建设大型横幅一面。③各学校认真开展好《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活动,加强督查,使每位家长都能全面了解平安建设,自觉投身平安建设。并在学校门口、道路交叉处都设立了安全警示牌。通过广泛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提高,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平安创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都能积极参与到全镇的平安创建工作中,治安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平安创建知晓率和满意率分别有所上升,封建迷信、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了有力遏制,社会风气良好。

三、狠抓落实,反邪教工作进展有序

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反邪教工作,把反邪教工作纳入工作日程,按照上级的要求,召集各村领导、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维稳办、信访办等参加的会议,学习了市、县关于反邪教的安排。为了加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镇上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武装部长、派出所所长、各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研究制定全镇开展反邪教教育活动的措施办法。

开展了具有农村特色的精神文明活动。以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载体,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增强了对群众有关反邪教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教育。在全镇形成弘扬科学、崇尚文明、扶正祛邪、扬美抑丑的良好风气。以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镇近1000人参与。在春节期间,我镇李家湾村等村开展了社火及文艺表演,丰富了全镇人民的节日生活。以各类文明创建为载体,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单位和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奖优罚劣,在农村树立争先创优,崇尚先进的好风气。并在各村组织播放了反邪教光盘,受教育群众达5500多人次。全年我镇未发现有法轮功及其邪教传单的发生。

四、筑牢防控体系,维护全镇大局稳定

继续建立健全推行“三位一体”和“五步工作法”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不稳定因素应急预案,建立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增强矛盾调处的实效,力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11年1—11月10日全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2件,成功调处78件,调处率99 %,调成率达97.6 %;在这些纠纷中;家庭纠纷23起,人身损害赔偿15起,合同纠纷7起,房屋和宅基地纠纷12起,征地拆迁6起,医疗纠纷5起,其他纠纷14起。其中。镇调委会调处15件,涉及金额达73.8余万元。全镇无因民事纠纷调处不当或不及时而印发的民转刑、群体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为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一是协助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及时调处理了崔家山村八组杨小元之子杨宽2010年6月7日因与同学打架致死的民事赔偿一案4件;二是涉军上访人员得到有效稳控。我镇共涉及13人,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我们采取人盯人的办法,镇主要领导干部包联2名涉军对象严格监控,随时掌握其动向,对家境困难的,采用民政救济或为其联系务工的办法,解决其生产、生活问题,通过不懈工作,截止目前我镇涉军人员未发生一次越级上访事件;三是坚持和完善联保制度,优化群防群治网络,实行治安联防巡逻制度,组建巡逻队23个,一年来对全镇128名治安中心户长进行2次群防群治、防范工作培训,增强防范意识,充分发挥6个村警务室作用,明确责任,形成了强大的防御网络,有力的震慑了犯罪分子,全镇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两抢一盗”案件明显减少。

五、切实做好两劳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对象人员的稳控工作

全镇共有刑释解教人员15名;先后接收矫正对象人员14名,解除矫正1人,在册人数为13人,脱管5人。实际在册人数8人。其中:抢劫1人;盗窃4人;交通肇事2人;受贿1人;故意伤害1人,目前全镇的社区矫正工作已从规范化管理提升到多样化管理。对重点矫正对象和重新犯罪风险较大的刑释解教人员加强跟踪监管,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生活和行踪动态,及时掌握他们的去向,坚持每周一次电话汇报,一月一次书面材料汇报;严格履行外出请假制度对请假外出对象;镇综治办、维稳办、司法所利用重大节假日对矫正对象返籍过节的机会,开展谈话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动态情况,对在外表现欠佳或思想、表现不稳定的对象要落实好监管措施,列入重点对象进行管理;结合谈话走访,对在家庭和生活方面确实存在困难,报经村委会、镇政府将特困的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和物品,切实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确保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提高“两种对象”的社会生存能力,促进其加快融入社会的能力,尽最大的努力,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全镇社会政治和治安形势的稳定。目前,这8名社区矫正对象,都能按时参加镇矫正办组织的各项活动。

一年来,我镇的平安建设、综治、维稳、反“邪教”等工作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来年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五方面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创建理念,使我镇的平安创建、综治、维稳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乡镇”的组织程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领导,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经费落实、防范措施、工作效果等5个方面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加大基层创建和治安防范工作的督查力度,进行严格考核,查漏补缺,使各村、各单位主要领导切实把平安创建工作拿在手中,当日常工作抓紧、抓好,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进一步营造宣传氛围,切实提高公众安全感和平安创建知晓率。在以前宣传的基础上,我们将每季度组织一次宣传车,并协调组织派出所、学校等单位,在陕飞大道及各村再进行宣传平安创建知识,使平安创建工作能真正深入人心,全镇公众安全感和平安创建知晓率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90%以上。

三、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形成系统完备的防控格局。由镇司法所牵头,协调派出所、学校、村、组等单位,建立镇、村、组社会多层防范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邻里守望,村村联防的平安创建防控格局,维护全镇“安定、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四、进一步大力推广和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双五”工作和“大排查”、“大调解”运行机制,强化依法治理,确保稳定环境。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加强普法和法治建设工作,进一步创造公正、诚信的法制环境,营造文明、和谐、风清气正的新崔家山。

五、进一步适时开展专项治理,促进社会治安稳定: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斗争,增强专项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抓好“两抢一盗”、学校周边环境、建筑安全、交通安全等安全工作,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率,促进全镇社会安全稳定、和谐快速发展。

中共崔家山镇委员会 崔家山镇人民政府

篇6:家文化创建

创建文明校园工作总结

2013 1 2

5潘家希望小学创建文明校园工作总结

我校为了创设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品牌,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制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在创建文明校园活动中,我校加强领导、统一认识、落实措施、管理到位、责任到人。现在的校园中,师生文明,遵纪守法,教育秩序好,校园环境整洁优美,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我校在创建 “文明校园”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一、积极做好筹划准备工作

在开展创建文明校园中,我校利用每周星期一升旗讲话、学校宣传栏(分别出版了“学会感恩,塑造完美人生”、“励志成才,共创和谐文明校园”、“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及各年级黑板报,作进一步的宣传动员工作。各班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向学生作宣传动员工作,让学生就什么是“文明校园”以及如何创建“文明校园”展开讨论。加大力度整治校园环境,包括①加强教室环境布置,各年级教室换上题为“文明守纪,勤学慎思”的新班风牌,设置公布栏、学习园地、卫生角等栏目。②刷新题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围墙大红宋体字。③净化、美化教室、实验室、体育器材室、阅览室,除去操场杂草,修剪花草树木,彻底清理卫生死角。

二、进一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规范学生言行。

①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更为详细的《钱塘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②班级礼仪教育:由班主任负责,利用班会时间,学习《钱塘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③少先队礼仪教育: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④每班推选五名学生,经培训成立文明礼仪劝导队,监督同学使用文明用语、课间文明活动、日常文明习惯等情况。(各班主任负责)

⑤通过家访、电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礼仪表现,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不礼貌坏习惯,限期整改。

⑥实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月量化考评。

三、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我校于第5周周一进行了题为“诚 信 伴 我 同 行” 的国旗下讲话、并在该周班会以“诚实守信”、“作业、考试抄袭可耻”、“用实力说话”等内容为主题,培养坚实学风。

四、在深入开展“文明实践”,培养宽阔胸怀教育活动中,在学生中积极开展“文明使者”行动,要求每个学在校做文明学生、在家做文明孩子、在社会做文明小公民。

① “在校做文明学生”主要是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争做文明学生。重点是努力做到四个倡导:倡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在走廊内大声喧哗,追跑打闹等;倡导学生爱护公共卫生,不乱丢废弃物,不随地吐痰等;倡导学生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拒绝脏话、粗话等;倡导学生参加文明的课间活动,拒绝不安全、不健康的活动。(值日教师、执勤学生负责监督检查)

②“在家争做文明孩子”主要是要求学生注意生活细节,争做文明孩子。重点是努力做到以下四个倡导:文明问候、文明用餐、文明待客、文明做客。(各班主任利用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文明礼仪表现是否有所进步。)

③“在社会争做文明小公民”主要是要求学生注意各个场合的文明与礼节,展现文明小公民的风采。重点是努力做到四个倡导:文明乘车、文明走路、文明购物、文明游园。(各班主任通过班会课和活动课,指导学生做到上述要求。)

五、认真落实创建文明校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养学生在言 3

语的表达。

六、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民族精神、法制等专题系列活动。我校组织学生学习“双百”人物的精神和事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开展主题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班会上讨论案例中人物言行的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七、开展“感恩〃励志”主题教育。教育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感激祖国培养之恩;②感激父母养育之恩;③感激老师教诲之恩;④感激社会关爱之恩。主要活动:

① 我校在前楼悬挂了“学会感恩,励志成才”大条幅,渲染主题教育的氛围。

②高年级中开展“感恩〃励志”征文比赛。要求每位学生给自己心目中的恩人写一封感谢信,要求事迹真实感人,行文通顺流畅,书信格式正确,字数在600左右。四、五、六年级各选出一篇优秀稿件送教导处。

③各班利用班会时间,开展“我感恩我成长”主题演讲比赛、“感恩祖国,励志成才”、“感恩的心”主题班会。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在班上讲述自己知恩、感恩、报恩的事迹,要求事迹真实感人。

上一篇:浸没戏剧论文下一篇:游维河公园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