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药品三统一管理办法

2024-04-14

村药品三统一管理办法(共7篇)

篇1:村药品三统一管理办法

大荔县村级卫生室药品三统一工作

管 理 办 法

为了深入推进村级卫生室药品三统一工作,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确保药品三统一工作在村级卫生室健康顺利运行,根据省、市、县深化村级卫生室药品三统一工作会议精神及相关文件要求,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行村级卫生室药品三统一工作,落实零差率销售,有效减轻广大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真正使卫生事业得到发展、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二、实施办法

1、用药采购计划。村卫生室每月按期向辖区乡镇卫生院上报用药采购计划,乡镇卫生院每月按期汇总后,以乡镇为单位向县药品采购与结算管理中心上报用药采购计划。

2、药品代购。配送企业将药品直接配送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室代购药品。

3、药品储存。乡镇卫生院设立药品储存室,储存室要达到避光、通风、防尘、防霉、防潮、防污染的标准,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

4、药品分发。乡镇卫生院按照各村卫生室的用药采购计划,按时足额做好药品分发,村卫生室落实村医到乡镇卫生院领取药品。

5、药款结算。村卫生室在货到20日之内及时向卫生院支付药款,卫生院在25日内向县药品采购与结算管理中心支付药款。

6、药品公示。村卫生室设立统一制式的公示栏,对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统一”药物目录以及监督举报电话进行公示。

7、政策宣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通过办板报、印发传单、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药品三统一的政策及意义,做到三统一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8、监督管理。乡镇卫生院负责村卫生室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绩效考核每月一次。

三、镇、村工作职责

(一)镇卫生院职责

1、负责村卫生室药品三统一的日常监管工作。

2、成立村卫生室药品三统一管理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办法,建立并执行药品采购计划、代购、储存、分发、公示等制度。

3、负责村卫生室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

4、落实专人为村卫生室代购、储存、分发药品。

5、以乡镇为单位,按期向县药品采购与结算管理中心上报用药计划,并在25日内向管理中心支付药款。

6、加强村医药品三统一、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村卫生室安全用药水平。

7、加强药品三统一政策宣传,确保药品三统一工作顺 利推进。

8、加强村卫生室合疗门诊监管,确保村级卫生室合疗门诊规范健康运行。

9、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相关政策规定。

(二)村卫生室职责

1、必须全部使用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三统一”药物目录内药品,禁止使用非目录药品。

2、配备使用的全部药品要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并设立公示栏,对药品价格进行公示。

3、按期向辖区卫生院上报药品采购计划,药品配送率2011年10月底前要达到80%以上,年底前达到90%以上,在货到20日内按期向卫生院支付药品款项。

4、对原采购的药品进行盘点造册,提出使用计划,可继续使用至10月底,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5、严格合疗门诊报销制度,杜绝违规行为,禁止套取合疗资金的人和事。

6、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相关政策规定。

四、监督考核

乡镇卫生院按照村卫生室的职责,每月进行监督考核,对村卫生室不能全面落实药品三统一政策规定、未达到上述指标要求的,将不予经费补助,并追究村卫生室责任人的责任,直至撤免。对违反合疗门诊政策的村卫生室,不予经费补助,并上报取消合疗定点资格,对其人和事按有关法规严格责任追究。

五、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篇2:村药品三统一管理办法

—我省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综述

实行药品“三统一”(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是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近年来,我省按照国务院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坚持以药品“三统一”工作为抓手,不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把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作为深化医改的主要任务之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了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因地制宜,以药品“三统一”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我省开展药品“三统一”工作的背景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列为需要着力抓好的五项重点改革工作之一,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国家药物政策的核心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诸多环节实施有效管理,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的制度。2009年8月,原卫生部等九部委印发《关于建

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其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达到一定的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药品保障报销目录,报销比例要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同时,国家明确了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时间表,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09年,每个省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第二步,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第三步,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我省药品“三统一”工作的发展历程

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2009年开始,我省结合实际,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决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实施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以此来落实和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的是想改变长期以来药品采购流通环节多,加价高,农村用药比城市贵的现象,实现全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同质同价,确保医疗用药需求和安全,让广大群众能够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统一采购,主要解决药价虚高,让药价回归合理;统一价格,主要解决药品倒卖,让药品不再成为暴利的工具;统一配送,主要解决流通的无序,做到流通过程可控,保证药品质量,降低流通成本。2012年8月,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深化医改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县级公立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将药品“三统一”工作由最初只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延伸至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对全部药品实行“三统一”,并零差率销售。2014年8月,省政府专题会议决定,在宝鸡市开展非公立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试点,探索在非公立医疗机构实行药品“三统一”工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办医发展。

我省药品“三统一”工作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初创期。2009年5月,省政府成立了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在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药品“三统一”工作。2010年3月和9月,结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我省分二批启动了全省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三统一”工作,由药监部门牵头,在全省11个市区遴选出16家药品配送企业,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统一配送工作。二是整合期。2010

年12月,省政府下发《关于调整成立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撤销原省药品及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和原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整到省卫生厅,并在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设立省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心,作为“三统一”工作机构。2011年5月,全省启动了村卫生室药品“三统一”工作,并开展了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三是扩面期。2012年8月起,我省将药品“三统一”工作延伸至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四是深化期。2013年底,我省规范议事协调机构,不再保留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鉴于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我省又实行“管办分开”模式,2014年8月省政府专题会议决定,建立省药品“三统一”联席会议制度,由联席会议履行药品“三统一”工作管理机构职责。

(三)我省药品“三统一”工作的特点

我省药品“三统一”工作经过几年来的运行,已渐成体系,并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实行分级负责。省级负责制定政策和规定,组织开展统一采购;市级负责遴选配送企业,组织开展统一配送;县级负责监督药品质量、配送和价格;二是统一采购。实行以省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以规模换取价格;三是只招药品生产企业,不招经营企业,压缩流通环节,降低药品加价;四是统一价格。同一品种招最低价格的4家,再经质量评分确定3家后,经过议价,取中低价形成统一的药品中标价格,再加上5%的配送费用,在基层医疗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五是实行统一配送。由市级公开遴选3-4家药品经营企业承担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送任务;六是实行管办分开。“三统一”办公室负责制订规则、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省食药监局负责配送监管,省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心负责具体操作。

(四)我省药品“三统一”工作取得的成效

自药品“三统一”工作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省财政、药监、物价、工商等部门按照工作分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共同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的全面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保障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2009年以来,我省以药品“三统一”为抓手,扎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并提前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并将全省107个县区272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部纳

入药品“三统一”实施范围,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是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据2013年省卫生计生委委托西安交大药学院开展的我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运行情况课题研究显示,我省中标药品零售价格与国家零售指导价和政府限价相比,平均下降31%,总体保持较低价位;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减少 4.48%,门急诊次均药品费用减少31.09%,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减少19.17%,单张处方平均费用减少6.47元,有效减轻了老百姓的药费负担。

三是药品质量得到保障。省级集中采购强化了对投标企业药品质量的审核把关,同时,加强了药品质量监管,实行基本药物全覆盖抽验制度,确保了临床用药安全。

四是供应渠道得到规范。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药品全部纳入统一配送,改变了进货渠道混乱的问题,规范了药品流通秩序,促进了药品流通企业的优化整合,推进了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建立。

五是合理用药状况明显改善。据近几年监测显示,我省医疗卫生机构抗菌药物、激素、静脉注射药品使用频次呈下降趋势,合理用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出现了“青霉素回归”现象。

六是促进医疗机构公益性回归。药品“三统一”基本上切断了医疗卫生机构与药品供应商之间的利益链条,有效遏制了药品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以药养医”状况得到有效改变。

二、多措并举,不断健全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随着药品“三统一”工作的深入推进,也出现一些问题有待完善。特别是部分品牌药、低价药、妇儿用药短缺,一些药品价格偏高或倒挂,药品配送效能不高等问题逐渐显现,不能完全满足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群众的用药需求,社会反响较为强烈。

为切实解决当前我省药品“三统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省卫生计生委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把“加快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完善药品三统一管理”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和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使用管理等几个重点环节入手,不断完善药品“三统一”工作体系,确保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和群众用药安全。

(一)完善药品集中采购,从源头解决药品保障供应问题 2014年全省启动新一轮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经省政府审定同意,省卫生计生委牵头起草印发了《2014年陕西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了此次药品集中采购范围为低价药品、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增补药物。

本次集中采购将坚持政策连续性、质量优先和解决问题的原则,全面采用“双信封”评标模式,完善采购办法,区分质量层

次,实行分类采购,以降低药品价格、促进合理用药为目标,最大限度做好新版基本药物和低价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从源头解决常用低价药、急救药、罕见病用药、习惯用药、品牌药入围率低和价格倒挂不能正常供应等问题。

1.对于常用低价药品,增强医疗机构采购参与度,将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生产企业直接挂网,由医疗机构网上采购交易,县以上医疗机构自主采购,县级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由县区药品“三统一”办公室牵头,组成县域采购联合体,与生产企业带量议定采购价格,并将议价结果报省药械集中采购平台直接挂网。

2.对于国家基本药物,主要采用“双信封”办法进行集中采购,区分质量层次,与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进行衔接,上下联动,调动生产企业参与积极性。

具体做法:1个企业继续沿用我省既往招标办法,通过质量门槛后,报价最低的直接进入商务标;另外2个企业按“双信封”模式产生,将技术标评审得分由高到低排序,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竞价品种入围数量,依次确定进入商务标评审的企业。进入商务标的企业进行二次报价(第二次报价不高于第一次报价),将报价由低到高排序,依次确定拟入围企业,最终入围3个企业。3.对于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急(抢)救药品和临床用量小的药品,依据集中采购结果,对空缺药品由专家分析论证后,采用低价药品方法,直接挂网采购。

4.对于临床必需的短缺药品,采取邀请招标、带量采购,或委托有资质的企业定点生产。

本轮药品集中采购,所有交易将全部通过省药械集中采购平台进行,实行阳光采购,确保采购过程及信息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我省将重点在监管、服务上下功夫,不断完善网络平台服务功能,规范采购流程,强化监测监管,健全完善药品信息动态监测和网络反馈机制,建立信用评价及市场清退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实现从采购服务到服务采购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的转变。

(二)完善药品统一配送方法,解决药品配送效能低的问题 目前我省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多为独家配送,由于配送企业与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沟通不足,导致配送率不高;在2012年8月药品“三统一”延伸到县级时,已将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的配送企业扩展到3家,缓解了部分矛盾,但当时顾虑偏远乡、村地区统一配送工作受影响,县医院的配送企业仍为1家,并与基层实行捆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药品配送的效率,也是目前社会反响较为强烈的地方。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4年10月,省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完善县域药品“三统一”配送管理的通知》(陕医改办〔2014〕10号),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改变目前药品配送效能低下的问题。主要做法是在现有药品“三统一”配送工作基础上,县级公立医院按照平等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自主选择增加配送企业,增加后总数不超过5家。县级综合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组建县乡药品采购配送联合体,共同遴选确定配送企业,强化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用药安全的监管职能,村卫生室仍通过乡镇卫生院采购药品。药品生产企业在各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确定的配送企业中,依据双向选择原则,按品规确定配送关系,并对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药品生产企业可根据配送企业实际配送效能,对配送关系动态调整。(安康市增加遴选后,配送企业由原来的12家增加到27家)

(三)加强药品配备使用管理,进一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需求。

1、完善药品备案采购管理。为切实缓解挂网药品不能满足医疗卫生机构临床需求的现状,规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备案采购行为,6月份,省卫生计生委制定印发了《关于完善全省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备案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药品备案采购坚持“总量控制、医院负责、网上采购、部门监管”的原则,明确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年度备案采购药品总金额,不得超过该机构全部药品采购总金额的5%。限额比例将随我省药品集中采购结果及相关政策变化予以调整。

《通知》对备案采购的工作程序提出了严格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严格按照“临床必需”的原则确定备案采购品种。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由副高及以上职称医师,基层医疗机构由中级以上职称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签署意见,药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后方可备案。不得将备案采购作为集中采购已淘汰药品的销售途径和手段。医疗卫生机构采购备案药品必须登录省药械集中采购平台,严格履行申请及备案手续,并按相关规定,全部从网上采购、配送备案药品。备案药品的采购价格由医疗卫生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协商确定,其价格原则一不得高于十省平均价(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十个省份最近一次集中采购价),如无十省入围价参考,则不得高于国家和省物价部门制定的最高零售价格。

2、加强药品配备使用管理。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2014年10月29日,省卫生计生委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包括国家基本药物和陕西省

增补药物)品规数不低于机构药品总品规数的70%,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低于80%。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积极调整用药结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对接。二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不低于40%,其中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的二级医院不低于50%;三级医疗机构不低于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公立医院的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

(四)试点价格谈判,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

按照省政府75次专题会议决定,我省将在宝鸡市开展药品采购价格谈判试点。以省药品集中采购价格为上限,按照“保证质量、让利百姓”的原则,由市、县药品“三统一”管理机构组织与入围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价格谈判,实现量价挂钩,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药品降价部分必须全部让利于群众,不得挪作他用。

三、确保药品“三统一”工作规范运行的相关制度保障 为确保我省药品“三统一”工作的规范运行,保障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今年以来,省卫生计生委先后制定印发了《陕西省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实施办法》、《陕西省药品集中采购申诉投诉处理办法(暂行)》、《陕西省药品集中采购入围企业管理办法(试行)》、《陕西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专家库管理办法》、《陕西省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督查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分别就药品集中采购中治理商业贿赂、完善申投诉处理、实行入围企业标期管理、规范专家审评机制、落实全程督查等方面工作做了明确规定。同时,我省将通过加快药品电子监管项目建设和完善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功能,进一步推动药品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药品“三统一”工作全程监管。

2015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借鉴国际药品采购通行做法,吸收基本药物采购经验,对我国当前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总体思路、实行分类采购、改进药款结算方式、加强药品配送管理、规范采购平台建设、强化综合监督管理和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我省去年出台的相关政策,也与国家政策基本吻合。目前,省有关部门正在按照《意见》要求,加紧学习研判,争取尽早提出落实具体措施。

四、坚持药品“三统一”工作方向

2014年11月,省卫计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药品“三统一”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围绕省卫计委一系列文件要求,坚

持药品“三统一”方向不变,坚持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不变,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及时发现并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切实把这一利民惠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篇3:村药品三统一管理办法

一、电厂基建项目档案管理概述

电厂基建项目档案是一种文件材料, 其内容是在建设工程项目立项、设计、施工、调试、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形成的, 能帮助电厂进行质量鉴定及合同结算工作, 并能够作为一种基础凭证为工程投产后的安全运营、维护、改造提供依据。电厂基建项目档案一般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 具有较为繁杂的内容, 因此容易在管理中出现问题。电厂基建项目档案管理即指对电厂基建档案的管理, 基建项目档案管理涉及较多的参建单位, 要想让档案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电厂必须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认识到档案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积极实践“三统一”管理模式, 促进电厂基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稳定运行。

二、“三统一”模式在电厂基建项目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一) 以统一组织领导提高对基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由于电厂基建项目档案管理涉及到的参建单位众多, 包括勘探、设计、施工、调试、监理等单位, 电厂在基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 提高对基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深入贯彻落实“三统一”管理模式。首先, 电厂要充分了解自身职责, 并积极落实责任。电厂可自行组建“项目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小组”, 小组成员由厂长、各参建单位项目负责人构成, 采取集中统一领导的方式, 进行分级管理, 明确分工。此外, 档案管理小组还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和部署, 力争将档案管理领导责任制落实到位,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和项目建设工作的协调并进。其次, 在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 相关人员要针对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 强化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建立的体系应以电厂档案室为重点单位, 建立起项目文件责任保证体系, 体系中要纳入电厂各部门负责人、各参建单位项目经理、技术专工、技术员、专职档案员等重要个人, 使其明确自身职责, 积极履行义务, 不断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最后, 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人员对电厂基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电厂要重视对工作人员尤其是档案管理员的业务培训, 加强档案知识宣传, 以不断提高电厂基建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 电厂可建立多渠道的晋升机制, 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 以统一工作标准强化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为了获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电厂必须进行工作标准的制定, 这套工作标准要为精确的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一是工作标准中要强调基建项目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的同步性, 为基建项目档案通过基建档案专项验收提供保障, 并进一步促进工程创优。二是制定出符合电厂基建项目工程建设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标准, 这就需要电厂充分了解《档案法》《电力工程竣工图文件编制规定》《火电建设项目文件收集及档案整理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 认清自身工程现状, 使制定出的工作标准适用于自身发展, 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法治化进程。三是要辅之以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标准, 确保各参建单位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此外, 电厂可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确保各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三) 以统一检查验收加强档案工作的过程管理。

加强监督是确保电厂基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及电厂基建项目档案资料完整、真实、可用的重要保障措施。因此, 相关人员要发挥自身职责, 加强检查、指导和监督, 强化电厂基建项目档案管理的过程管理。在进行统一的检查验收工作时, 要有严格的合同条款的支撑, 确保及时对档案进行归档。特别是一些归档意识差、存在拖拉移交档案现象的参建单位, 要在合同中明确相关条款, 包括移交文件的明细清单、文件资料份数、移交时间等, 为了竣工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预留一定的保证金, 待基建项目档案按规定全部移交并验收合格后使用。相关监督人员要积极履行自身职责, 做好对项目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 要规定相关参建单位及时地进行整理立卷, 阶段性地进行档案的整理, 避免将大量文件积累到竣工期。归档工作在立卷后进行, 并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要求, 限期整改立卷规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三、结语

电厂基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电厂在进行管理时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提高责任意识, 不断加强“三统一”管理模式在电厂基建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实践, 并总结经验教训, 确保电厂基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严把档案管理质量, 为电厂建设提供便捷查阅档案的条件, 推动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电厂基建项目档案管理实际, 深入探究“三统一”管理模式内涵, 并使二者有机结合, 为电厂基建项目档案管理提供了全面覆盖管理过程的管理模式。从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工作标准、统一检查验收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三统一”模式在电厂基建项目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三统一”模式,项目档案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国锋.电厂基建项目档案“三统一”管理模式浅析[J].浙江档案, 2015 (04) :61.

篇4:村药品三统一管理办法

日期:2011/9/20 人气点击:194 信息来源:陕西省卫生厅

陕卫药统办发〔2011〕7号

各设区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省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根据全省实施药品“三统一”工作的整体部署,现就全省村卫生室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加快实行药品“三统一”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在全省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村卫生室(以下简称为村卫生室)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药品“三统一”工作,实现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减轻农村居民的医药费用负担,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推动全省村卫生室健康持续发展,确保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二、主要内容

(一)实施时间及范围

2011年6月1日起,在全省规范化建设达标的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药品“三统一”管理,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2011年10月底前,确保所有村卫生室药品“三统一”工作落实到位。

(二)药品使用范围

村卫生室必须全部使用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统一”药物目录内药品,禁止使用非目录药品。在“三统一”药品采购配送完全到位之前,实施药品配备使用过渡政策,村卫生室可根据临床用药需求,除使用已中标配送到位的“三统一”药物之外,可从“三统一”目录未中标的品种、品规中配备使用药品,但配备、使用比例均不得高于15%。所采购未中标药品必须经所在乡镇卫生院审核,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8月1日后,对原采购的非“三统一”目录药品原则上不再使用。临床确需使用的,要盘点造册,提出使用计划,报请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可继续使用至10月底。

(三)药品的采购配送

村卫生室只能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统一”配送企业(以下简称配送企业)采购药品。配送企业将药品直接配送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室代购、储存、分发药品。村卫生室到乡镇卫生院领取药品。严禁村卫生室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村卫生室建立明细账目,规范药品的进销管理。

(四)药品的价格管理

村卫生室配备使用的全部药品要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并对药品价格进行公示。中标药品执行“三统一”中标价格,未中标药品价格必须低于陕西药械集中采购网挂网价格。

(五)药品零差率销售经费补助

政府对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考核达标的村卫生室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2010年的每村卫生室每年不低于6000元提高到2011年不低于1万元,其中省财政承担5000元,市县财政承担不低于5000元。新增4000元中,2000元为村卫生室到乡镇卫生院领取药品的补助。各地要建立和完善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内容和标准。绩效考核由乡镇卫生院具体实施。考核结果经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核查后,与药品零差率销售经费补助挂钩。

三、保障措施

全省村卫生室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药品“三统一”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一)省级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对全省村卫生室实行药品“三统一”工作进行总体部署、监督考核;市级负责对本辖区内各县(区)安排部署,开展督查指导和考核;县级负责对县域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行药品“三统一”的宣传动员、组织管理、日常监管和考核。

(二)乡镇卫生院要按照国家和我省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有关要求,全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充分发挥业务指导和管理职能。在做好村卫生室药品代购、储存、发放、统计等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大对村卫生室药品采购、储运、销售、建账等环节的指导和监管,规范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合理用药的培训,提高村卫生室安全用药水平。

(三)村卫生室要切实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贯彻药品“三统一”政策,全面实现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三

统一”工作在我省村卫生室全面落实。

各级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工作领导机构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强化监管,加大宣传,确保村卫生室药品“三统一”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

篇5:药品三统一工作汇报

实行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是省委、省政府为维护人民健康,保障群众的基本用药,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整顿规范医药市场秩序,预防和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的重要举措。现将我县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辖7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211个行政村。总人口17.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65万人。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个,另有村卫生室211所,其中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达标196所。

二、药品“三统一”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组织机构

我县2010年11月13日成立了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卫生局设立办公室,负责全县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2011年4月18日成立县药品配送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县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采购配送工作。另外成立了XX县基本用药目录专家组、药品采购竞价评审委员会及专家组等负责药品目录及价格的研究审定工作。

2、配送企业

根据《XX市药品“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药品统一配送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配送工作由XX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XX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担。

3、药品采购目录

我县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由《2010年XX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采购目录》和《XX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过渡政策的药品目录》763个品规中遴选了456个品规(我县称为未中标目录)组成。根据《XX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统一”药品采购目录管理的通知 》(X卫药统办发„2012‟3号)要求,我县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采购目录调整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县级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是由XX县基本用药目录专家组按照“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统筹兼顾、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的原则,结合《XX省基层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通过对我县县级医疗机构现行用药目录分析梳理后确定出来的,共计831个品规。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及医疗放射药品、医疗毒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原料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等药品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药品价格通过对《县采购目录》药品价格进行市场考察,召开县药品竞价评审专家组会议,对考察结果分析,拟出我县参考进价。组织药品配送企业进行药品议价活动,议价结果报XX县药品采购竞价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后实行。

4、药品“三统一”工作覆盖面及零差率销售情况 目前我县药品“三统一”工作已经全部覆盖3所县级医疗机构、13所乡镇卫生院及所辖211所村卫生室。

根据我县《关于县乡医疗机构药品购销有关问题的通知》(X医改办„2010‟01号)要求,全县13所乡镇卫生院于2010年12月20日零时起率先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此后全县村卫生室于2011年5月1日起、县级医疗机构于2011年12月20日起均实现了药品零差率销售。由于村卫生室药品采购量普遍较小,我们将采购方式定为就近在当地乡镇卫生院采购,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适量备货,并做好统计上报工作。截止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累计采购计划495份,11079个品规,实际配送10582个品规,配送金额359.09万,配送率为95.51%。县级医疗机构报送计划39份,2088个品规,实际配送2012的品,配送金额969.24万,配送率96.36%。

5、采购配送程序

按照规定时限由县药品配送服务中心统一收集、审核、报送药品采购计划,并负责配送药品的审验、结算工作。

6、药款结算

我县“三统一”药品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按月药款结算。每月按时、规范开展药款结算工作,做到职责分工明确、规章制度健全、结算流程顺畅,实现了药品货款结算“一站式”服务。

二、存在问题

1、配送企业方面

配送企业药品配送率尚未达到100%,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诊疗工作,例如基层医疗机构配送时临床常用的胰岛素制剂、地西泮等二类精神药品等频繁缺货。

2、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调整方面

根据《XX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统一”药品采购目录管理的通知》(X卫药统办发„2012‟3号)要求,我县及时开展了药品采购目录整理调整工作,在目录整理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本次省三统一办公室公布的《三统一目录》共计763个品规,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品规在实际采购过程中无法配送到位,我办根据《XX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不能正常供应品规名单》和我县配送企业反馈信息,将本次公布的《三统一目录》中不能正常配送品规进行了剔除,整理后《三统一目录》保留品规440种,占公布目录的57.67%。《三统一目录》不能正常供货的323个品规中,经我们分析后有60个品规为临床必需。二是本次公布的执行过渡政策的药品目录(即《省过渡政策目录》)共计850个品规,其中重复品规占到多数,我们首先将《过渡政策目录》进行了梳理和精简,形成了一个273种品规的基本能够包括所公布目录的全部品规的小目录后,转发配送企业核实实际配送情况,企业反馈为:由于生产企业不供货、价格倒挂等诸多原因,只有其中的91个品规能够正常配送,并且不能配送的品规在省上公布的目录中也找不到合适的代替品。能够配送的品规数只占到精简后的33.33%。《过渡政策目录》中不能正常供货的品规中也有部分为临床必需,共计50种。三是由于现行药品目录与原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实际用药差别较大,对此,基层医患双方反响仍很强烈,时有医患关系不和谐事件发生。我们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反馈意见和患者用药习惯汇总整理,剔除了能够在省上公布目录内找到合适代替的品规,仍有118个品规药品希望能够纳入采购范围内。四是目录内的二类精神药品,我县配送企业均无法正常配送,又无其他采购渠道,给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工作开展带来很大困难和隐患。

为了我县药品“三统一”工作顺利开展,切实降低患者就医成本,上述问题涉及到的药品品规,我办正在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以求得到有效解决。

三、今后工作重点

1、加强督办协调工作力度,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向政府做好汇报请示,解决好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督查督办,以确保“三统一”工作全面落实。

2、加强药品配送企业监督,确保计划采购药品100%配送到位。

3、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继续做好“三统一”药品全覆盖抽验工作,确保“三统一”药品质量安全。

4、健全药品“三统一”工作长效监管机制,确保药品“三统一”工作有序推进。

篇6:药品三统一自查报告

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是兴镇中心卫生院主管药品三统一的同志,我院自从去年药品三统一工作开展以来,积极召开院委会及时研究制定药品三统一工作的具体细则、方法。组织召开了全体医务人员及全体乡医关于“药品三统一”的工作启动会,使全体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认识到药品三统一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成立了以张小莉院长为组长和原亚娟副院长为副组长、王刘玲和程建春为主要负责同志的领导小组,努力使这一惠民政策做实做扎。

从药品三统一工作一开始,就给每个乡村医生和我院药房及医生都打印了药品三统一基本用药目录,是大家都能够知道用药目录里的药品名称,便于大家采购药物。我院定期对村卫生室的药品三统一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达到零利润销售,让老百姓真正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我们的药品三统一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药品名及药品价格全部上墙公布,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医院设有药品三统一工作采购台账,专人管理。科学安排报药时间,确定每星期日报送购药计划,星期二取药的工作日程。我们在执行药品三统一工作当中,严格履行各项规章制度,不瞒不欺不哄,努力使这一工作落实到位。

我院曾多次开展全院医务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学习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学习方式采取集中授课,利用乡医例会、培训及自学的多种方式。平时加强对群众进行合理用药的宣传工作,群众对药品三统一工作非常认可。药品三统一工作货款结算情况我们采取月结方式,每月结算一次,及时付款,绝无挪用和违规使用药品货款事项发生。

兴镇辖区的所有乡医及医院自去年实行药品三统一以来,共购药13.5万元,基本已实行零利润销售。

药品三统一这一惠民政策,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仍还达不到政策要求,尚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配送率偏低。因为兴镇辖区面积较大,卫生室到卫生院取药品不方便,加之有些乡医只搞公卫事业而不参与临床业务,再一个乡医的用药习惯改变尚需时日。

二、药品品种还不是很全。例如常用的氨基比林、柴胡注射液;清开灵、双黄连注射液;庆大、维生素K1、k3注射液;甘草片感冒冲剂等常用药都没有,有些药品价格还有点偏高,致使群众乡医一时还难以接受。

以上这些,虽然困难重重,我们仍准备以十分的热情、万分的努力和决心干好这一惠民工作。

篇7:村药品三统一管理办法

浙江省临海市探索以宅基地“三统一”为主要内容的康居工程建设, 走出了一条土地集约利用之路。宅基地“三统一”, 是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和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由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垫付部分资金, 以村集体为组织实施主体, 对当前村庄的宅基地等资源重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整治”的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模式[1]。其意义在于:基于当前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相对匮乏、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背景下, 平衡各方利益, 有效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 推进村庄整治和村内环境改造, 助推地方经济发展[2,3]。新华社以《浙江:破解农村“建房难”、基层谋稳“求三赢”》为题对临海市破解农村“建房难”问题做了报道。

1 困境:政府、集体、村民的利益诉求与博弈

我国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 由于国家强制性的行政权利, 使得国有产权优于集体产权, 成了土地市场上的垄断买者和垄断卖者。有些地方政府往往通过牺牲农业、农村、农民的利益来最小化城市化进程的成本, 集体土地产权的权利强度受到限制, 农民集体作为土地的所有者权利被弱化, 这造成了农民利益的重大损失, 进而引发社会矛盾。

1.1 政府层面

在农村土地流转中, 政府往往处于领导地位, 起推动作用。政府的利益诉求主要体现在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上。区域发展过程中, 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与集约用地看似一对无法调节的矛盾, 已成为区域发展的桎梏。近年来, 国家严守1.2亿hm2耕地红线, 积极运用土地闸门加强宏观调控, 地根越抽越紧, 建设用地规模越来越小, 节约、集约用地要求越来越高, 土地管理政府问责制越来越严, 耕地占补平衡越来越难。以临海市为例, 上级下达的每年计划用地指标为133.33 hm2左右, 而满足全市每年经济发展的增量土地则为400 hm2, 是计划指标的3倍。在这宝贵的计划指标中, 农民建房就占去40%, 使工业和其他产业的用地指标紧缺的问题“雪上加霜”。有地无“票”, 无法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无奈之下, 只得向外地高额购买用地指标, 向外流出资金1亿多元。

1.2 集体层面

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村集体, 其利益诉求体现在整合各类资源,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村民富裕与村庄整治的需求等。当前, 农村“空心村”、“一户多宅”、“断墙残壁”等现象普遍存在, 浪费资源、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卫生防疫等问题突出, 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此外, 各级支农资金数额大, 渠道多, 但是相对分散, 难以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基本公共服务集中共享。村集体融合了新农村建设的多个项目和力量, 需要重点搞好村庄宅基地整理、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等带动强、见效快的项目。

1.3 村民层面

村民的利益诉求, 首先居住条件的改善。建房是农民一生的大事, 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由于历史原因和现行土地管理政策的限制, 县市政府在执行国家耕地保护政策与解决农民建房问题时面临两难。一是指标少。临海市每年的建房指标仅能满足5%左右农民的建房需求。二是闲地多。部分农户一户多宅, 建新不拆旧, 空闲地和自留地等以种植粮食作物等方式占有, 宅基地闲置浪费现象比较突出。三是矛盾深。由于指标不足, 农民建房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部分农民无视规划, 违法用地屡禁不止, 违章建筑层出不穷, 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和信访问题。农民的其他诉求还有居住环境的改善、农民土地资产增值、农民增收等[4]。

2 宅基地“三统一”:利益平衡下的制度选择

2.1 设计思路

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 创新体制机制, 统筹城乡建设, 加快农村发展,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 要素节约集约利用,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格局。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 推进村庄整治和村内环境改造, 助推本地经济发展。通过分成留用节约的用地指标, 使政府、集体、村民三方利益相协调,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协调[5]。重点让村集体和村民得实惠, 调动村级的积极性, 凸显村民在宅基地“三统一”中的主体地位。

在实施过程中, 坚持“四结合”的原则, 即与村庄整治相结合, 再造一个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与集镇建设相结合, 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相结合, 通过复垦等手段实现耕地动态平衡;与农村发展相结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2 实现模式

村集体组织 (村委会) 根据村庄规划, 统一对集体所有的宅基地进行整理与复垦, 由此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分层留用的方式, 用于农民建房、村庄整治、城镇建设。政府通过资金与政策, 支持村庄整治与农民建房, 同时也获得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支持工业化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建设 (图1) 。

2.3 主要特点

2.3.1 政策整合, 制度创新。

围绕“规划上档次、住房有特色、环境宜居住、设施全配套、服务更齐全、管理更民主”的目标不断提升。加强政策整合, 将各类资金优先投放到康居工程实施村, 实行土地指标分层留用、乡镇自求平衡、市内有偿流转政策。加快制度创新, 进一步在户籍制度、土地政策、规划管理、资金筹措等方面予以突破, 如允许户籍可以在村与村之间流动, 在全国首创低门槛的“丰收小额贷款”解决资金问题等政策制度。确保一步到位, 突出中心村、中心镇建设,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力争建一个村、成一个村、美一个村。

2.3.2 分类指导, 整体推进。

因村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以符合不同村庄不同定位、不同发展方向, 体现村庄特色。整村改造型是指通过整村连片改造, 对村庄规划统一修编, 土地统一整治管理, 住宅统一安排实施, 公共设施统一建设[6]。按旧村改造类、城 (镇) 中村改造类和集聚搬迁类分类实施。清理整合型是指村庄规划区内闲置地和空闲宅基地一起收回、一并安排、一道管理使用, 确保村庄规划落地, 公共服务和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及时跟进。村庄整治型是指针对村庄规划已基本实施完成, 但未完成村庄整治的村, 重点就放在环境整治上, 包括污水治理、违章建筑拆除、垃圾清理等。

2.3.3 示范引领, 精品带动。

开展“魅力宜居”乡村培育与评选活动, 通过点上出精品带动面上齐推进, 逐步实现农民安居到康居, 最终实现“魅力宜居”目标, 从而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和精品。培育条件:一要整治力度大;二要村班子团结协作有战斗力;三要村庄改造建设或完善功能服务中需要政府重点推动和帮扶;四要规划设计科学, 实施符合“两规”, 单体建筑式样美观, 新房建设质量可靠;五要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村民生产生活环境舒适宜人。培育措施:每年选出20个左右的重点村进行培育, 开展“五个一”结对共建活动, 即每个村安排1位市领导蹲点联系, 1个市级部门结对帮扶, 1对建设规划员和国土员业务指导, 1套工作班子强势推进, 1项优惠政策重点扶持, 各部门涉农资金和政策应优先统筹与整合投入到重点村, 结对的责任部门要投入一定的项目资金。

2.3.4 完善政策, 强化保障。

按照“以人为本、突出重点、节约土地、量力而行”原则, 修订并出台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康居工程奖补政策。存量建设用地建房:对于拆除旧房较多的实施村, 应建户在存量建设用地上建房并严格按照审批图纸施工且经验收合格的, 给予奖励。拆除危旧房:对整村改造型的实施村, 以村为单位给予补助。房屋调剂:符合建房条件而不再建造新房的村民, 按规定调剂房屋并拆除原有住房的, 给予一定补助。自然村撤并:涉及自然村撤并的, 在实施前由镇 (街道) 对拟撤并的自然村人口、建筑物和宅基地面积等进行现状测绘, 实地调查造册, 并经审核认定后组织实施[7]。村庄规划:由建设规划部门认定康居工程实施村的村庄规划是否需要修编及编制深度。建材下乡:加大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推广, 开展优质建材商品团购活动, 防止假冒伪劣建材流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电、供水、通信、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及时做好管线的迁移和接入工作, 按成本价收取相关费用并积极向上立项争取资金补助。

3 绩效:三方共赢的政策成果

临海市首批共启动111个康居工程实施村, 考核验收合格66个村。合格村共拆除旧房8 195间, 清理收回宅基地面积共计114.13 hm2;落实农民建房2 740户4 661间, 建设安居房144间;撤并自然村15个, 搬迁人口1 382人。总的来看, 用很小的代价, 解决了农村“建房难”的问题, 增加了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确保了稳定, 实现了农户、村集体、政府3方共赢。全市共有994个行政村, 若全部实施“三统一”, 可获得建设留用地1 466.67 hm2, 满足今后10年左右的农民建房所需和部分工业用地的需求。

3.1 政府层面

直接利益首先体现在新增建设用地复垦指标上, 66个合格村共清理收回存量建设用地114.13 hm2, 转到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同时, 可以节省逾13.33 hm2原先计划用于农民建房的用地指标, 有效拓展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空间, 缓解了建设用地指标供给不足的矛盾, 促进了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另一方面, 41.27 hm2复垦指标如用于调剂, 所得资金、奖金、补贴等总和与复垦支出相比较, 略有盈余。间接利益主要体现在通过宅基地“三统一”这一政策杠杆, 充分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目前, 农村住房拉动内需的巨大经济“杠杆”与“引擎”作用, 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住房建设与消费没有“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 而处于“自发、自主、自投、自建、自用、自管、自弃”形态, 农民的积蓄被捆绑在建房方面, 建房压力抑制了农民消费[8]。当前农民建房的土建成本每间约20万元, 66个合格村的新房建设直接带动的农村消费总量达8亿多元。

3.2 集体层面

政策绩效首先体现在新农村建设方面。通过重新编制村庄规划, 优化空间布局, 美化居住环境, 48个试点村共硬化村内道路31.5万m2, 铺设排污管道52 km, 新建污水池22座, “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 村容村貌彻底改善。此外, 规划区内结余的逾40 hm2建设用地可以用于村庄今后发展, 同时村集体通过获得奖励、补贴和向政府出让建设用地复垦指标, 为村庄的发展提供空间与资金。48个试点村通过“三统一”直接获得集体经济收入和公共建设资金992.3万元。另外, 消除了不稳定因素, 也使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得到增强, 威信得到提高。

3.3 村民层面

政策绩效首先体现在村民居住条件、居住环境的改善, 66个合格村一次性为2 740户农民安排4 661间宅基建房, 非但没有占用耕地指标, 还通过拆建、平整、恢复增加存量建设用地近51 hm2。通过土地集聚, 提升农村住宅的土地利用效率与价值, 唤醒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本, 促进农民就地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 解决了农民积累数年、数十年的建房难题。按农民建房投入的30%用于人工工资计算, 每间房子可为其他农户增收4万元, 66个合格村农房建设带动的农民增收总量达到1.8亿元, 平均每个村农民增加的总收入超过170万元。

4 启示和探索

要深化宅基地“三统一”:一是加快制度创新。着力解决“地从哪里来、房在哪里建、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走”等问题, 进一步在户籍制度、土地政策、规划管理、资金筹措等方面予以突破。二是加强政策整合。将各类资金优先投放到“三统一”实施村, 实行土地指标分层留用、镇街自求平衡、市内有偿流转政策。同时, 积极探索宅基地退出机制, 引导农民“居住转型”, 促进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使用、居民集中居住。三是完善激励监督。为了有效保障农民的利益, 必须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保证村民的全程参与[9]。在宅基地“三统一”各个阶段, 必须就规划方案、补偿、奖励、资金投入使用状况等各项数据向村民公布并接受监督。

摘要:随着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农民建房难已成为具有普遍性的农村“老大难”问题。在农村土地调整过程中, 政府、村集体、村民各方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通过宅基地调整来平衡利益, 减少闲置浪费并优化宅基地空间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对农村房屋及宅基地权属管理的现行制度和政策进行系统的梳理, 以浙江省临海市康居工程建设为个案, 围绕宅基地“三统一”土地管理模式的原则、制度设计、绩效分析, 就农村宅基地非市场化下通过调整来优化宅基地空间布局, 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率, 平衡政府、村集体、村民各方利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完善管理制度、重构宅基地分配政策的设想。

关键词:宅基地三统一,土地管理模式,康居工程,浙江临海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2]诸培新, 曲福田, 孙卫东.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公平与效率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5) :26-29.

[3]马立新.农村宅基地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0 (8) :20-24.

[4]文锐.农村宅基地空间布局调整模式探索及分配政策重构[D].杭州:浙江大学, 2010.

[5]科斯, 阿尔钦, 诺思, 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陈听, 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1.

[6]徐挺, 崔宝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创新—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创新发展思路的研究[J].未来与发展, 2009 (4) :74-77, 66.

[7]张中强.新形势下实现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思考和建议[J].华北国土资源, 2009 (2) :35-37.

[8]石婷婷.工业化、城市化视角下的农村宅基地改革——以临海市为例[J].浙江学刊, 2013 (2) :174-182.

上一篇:认不得我的学生了下一篇:物业管理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