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课程教学设计

2024-05-10

《少年闰土》课程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篇1:《少年闰土》课程教学设计

一、背景概述:

经过多轮片区联校教研活动,我校确定了“阅读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多元感悟人物形象”这一主题,以邹红霞老师执教的课为研究点,学校领导和高语组全体老师参与案例研究。

我们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少年闰土》,执教第二课时。

我们的主题“阅读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多元感悟人物形象”的本质之一在于“多元”,多元可以是方式上的多元,如抓重点词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内容上的多元则重点体现在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个性解读上;方法上的多元,体现在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的不同上。主题本质之二在于“探究性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把握了主题的本质,我们才有了大胆开展研究的底气。

二、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是节选自鲁迅自传体小说《故乡》中的一段插叙文字,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对他的怀念之情。本单元的重点是了解鲁迅,并进一步学会人物描写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根据单元重点和本课重难点,结合研究主题,我们确立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1)多元感受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特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词句含义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

我们知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为了落实这一教学思想,在设计中,我以一个问题作为主线,即“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环扣全文。首先我从学生选择的最感兴趣的事——“看瓜刺猹” 作为突破口,探究闰土的形象;其次略学其他三件事,感悟闰土的形象;再次将闰土与迅哥儿的种种不同进行对比,突出闰土的形象;最后出示三十年后闰土的样子,让学生在人物巨大的反差中进行课外阅读探究,补充闰土的形象。

整节课的设计,我抓住了三个策略实现目标:

策略一,抓住人物描写方法,探究闰土的丰满形象。

策略二,比较主仆不同之处,探究闰土的独特形象。

策略三,借助课件拓宽视野,探究闰土的立体形象。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大步,一是复习导入,激趣探究;二是学法指导,重点探究;三是抓住场面,读写探究;四是引导想象,对比探究;五是出示课件,拓展探究。

在教学环节中,我注重了以下三点:

(一)抓住人物描写方法,探究闰土的丰满形象。

首先,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通过分角色读、赏读、背诵等方式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其次,抓住人物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他聪明活泼,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我出示了两个场景说话:一个是冬日打雪仗,一个是夏日捉鱼虾。让学生模仿捕鸟的过程,讲述自己的活动。学生先在小组内,认真完成一说一听一评的任务,再到全班进行展示。(插视频)

这个环节既实现了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的教学目标,又使学生动口动脑,养成了读写的习惯,还让学生落实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真可谓一举三得。

(二)比较主仆不同之处,探究闰土的独特形象。

1、想象填空,比较不同。

因身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了解的知识范围也不同,故迅哥儿在听了闰土的讲述后,发出了感慨。我适机出示句子,并紧扣“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难道只有这四件吗?还可能有什么事?这个问题让学生开启了想象之门,生纷纷列举“水中刺海鱼、沙滩扒龟蛋、礁石掏鸟窝等”。我引读,学生填空读:闰土在(海边拾贝)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闰土在(沙滩扒龟蛋)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沙滩上还能扒到海龟蛋)。

这一设计,不仅比较了人物的不同,探究出了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闰土的形象,感悟到作者文字背后的写作技巧,而且为理解什么是“四角的天空”做了很好的铺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2、出示“三不”,比较不同。

文中有三处用到否定词“不”来显示主仆的不同,“我素不知道”“我不知道”“我所不知道的”,通过对这三处的朗读,让学生独立感悟迅哥儿的情感世界,学生通过朗读“四角的天空”的句子,读出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的读出了向往,有的读出了无奈,有的读出了愤怒,有的读出了羡慕。这一环节既使学生在个性化的理解中,丰满了人物形象,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三)借助课件拓宽视野,探究闰土的立体形象。

课中我适机地出示各种鸟、跳跳鱼、贝壳的图片,学生在欣赏之时,发出了惊叹声,我巧妙地点拨,这些都是闰土经常见到的,可我们和迅哥儿一样,见都没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进一步说明闰土的见多识广。

三十年后闰土的形象的拓展阅读,激励学生探究闰土是如何被摧残成这副模样的,这一设计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实现了课内外探究的有机结合。

四、教学反思:

教研员张老师听课后对这节课的评价是“稳健““精致”“严谨”“扎实”,实在是受之有愧。不过我们在课中明确了以下几点:

1、重点研读创设教学新路。课中,应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探究能力。

2、细节研读点亮思维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碰壁,教师在关键处一点,学生便会对疑难豁然开窍。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首席参与者的角色得以充分体现。

3、拓展研读开放教学课堂。

但本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的时间还不够充分。教师应大胆“放手”,先引导学生归纳学法,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2、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要加强。这与教师本身的文学修养息息相关,应活到老,学到老。

问题是探究的开始,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核心,今后,我们将继续以这个主题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真正做到“给孩子一个探究的空间”。

篇2:《少年闰土》课程教学设计

1、学习写人物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使人物形象真实、生动。

2、锻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外貌描写教学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全文并且了解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回想一下,鲁迅笔下的闰土是什么样的?

板书: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戴银项圈

2、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仅要突出人物的外在特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外部特征来展露人物的个性经历等,从鲁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3、人物外貌描写一般分两个方面,一种是描写与众不同外在特点,另一种是通过外貌描写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环境、经历、品质等。本文就是侧重于后一种。

4、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或你接触的课外文章,也有能展现人物生活环境、经历、品质等的外貌描写,谁记得?

5、所以说外貌描写不能面面俱到,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确定外貌描写的重点。5、播放大屏幕,进行外貌描写训练。

穷人 富人 病人 老实的人 奸诈的人 身体强壮的人 历经沧桑的老人

6、小结:

二、选材训练

1、以后课外读书中,如果遇到人物外貌描写,一定要细细揣摩;以后作文中如果想进行外貌描写,一定要细细斟酌。当然单单靠外貌描写还难以使人物的形象更深刻,更丰满,所以,鲁迅又加入了四件小事来丰满闰土的形象,分别是哪及件事?

板书: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观鱼(环境加事件)

2、下面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件事,调动起你六年来积累的学习方法,细细体会这件事突出了闰土的什么个性特点,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怎么体会到的,把你想到的在空白处做记录。

3、这四件事主要突出了闰土的什么特点?(见多识广)像这样围绕人物特点去选材,就是“围绕中心选材”。可以是一人一事或一人多事。本文就属于一人多事。但是在记叙时,要注意详略得当,不能平均用力。语文学习一般经历两个阶段,先有模仿,之后再转化为自己的,下面看看你能否正确地围绕中心选材。

4、①播放幻灯片进行选择训练。

下面看你能否自主进行选材。

②( )是一个--------的人,我选的事例是:

5、鲁迅正是用典型事例丰满了闰土的形象,呈现给我们一个见多识广的闰土。当然,从这几件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闰土那丰富多彩的生活,那自由而洒脱的生活。

三、语言实践训练

1、闰土知道各种鸟雀的名字,而我不知道;

闰土知道海边五彩缤纷的贝壳,而我不知道;

闰土知道-----------,而我不知道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作者的生活背景,像老实这样说说。

2、是呀,闰土知道很多事,我都不知道,

我只知道低头吟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不知道田间劳作那溢满汗水的快乐;

我只知道远处有着高山,却不知道高山真正的巍峨

我只知道有着对大海的描述,却不知道,迎着海风那一刻的心胸有着怎样的开阔,那惊涛拍岸的激昂怎可能是一个把自己囚禁于书中的书生所能感受到的呢?

我不知道的太多、太多,知道的又太少、太少。为什么呢?

3、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你是怎样理解“死角天空”的?

5、四角天空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鲁迅与闰土的生活环境,突出了鲁迅生活范围的狭小,对自己所缺失的农村自由生活的遗憾及向往。可以说四角天空是本文的经典之笔,在鲁迅的文章中,像这样的经典之笔还有很多。

6、范读(范读两次)

指导朗读。

6、本段与前文有着怎样的关系?

7、语言上的对比,更能凸显作者生活范围的狭小,及对闰土似自由生活的渴望。所以,作者和像他一样的朋友,只能,也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四、总结升华

1、本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时,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经历、品质等;

围绕着人物的个性特点选择4件典型事例丰满人物形象;

并运用了对比的方法突出了个人情感。这是我们进行人物描写时,需要学习的方法。

2、通读全文,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

篇3:《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鲁迅先生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简介鲁迅和本文出处导入教学。

2.猜想,鲁迅会从哪些方面来写闰土,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二、初读感知,扫清阅读障碍

1. 自学要求: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文中做上标记。

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新词,指导书写生字“缚”。

(2)理解“仿佛、所谓、无端”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项带银圈”中的为什么用“带”而没用“戴”,“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中为什么用“,”而不用“、”。(本文写作距今已有近70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 这些词语同其他许多词语一样,都发生了词义变迁。在鲁迅那个年代,还没有顿号,所以,文中使用了逗号。)

(3)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的了解,提醒学生:文中的“我”是以鲁迅为原型写的,身上有很多鲁迅的影子,但是他并不是鲁迅,只是鲁迅笔下的一个人物。

(4)印证猜想:课文有没有像我们猜想的那样来写闰土呢?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闰土的?(身份、外貌、语言,重点写了语言)

三、深度对话,体会人物特点及文章表达

(一)细品人物外貌

1.读描写外貌的语句,思考:从外貌上来看,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2.追问:人物的外貌包括说眼睛、嘴巴、身材等很多方面,作者为什么只写了这几点?

(紫色脸、小毡帽是浙江沿海地区少年最常见的装扮,圆脸、银项圈是闰土的个人特点,作者抓住这几点,寥寥几笔就把一个健康可爱的浙江沿海少年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聆听人物语言

1.请快速浏览课文6~16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闰土给“我”讲了哪些有趣的事?听了闰土的讲述,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少年呢?(勇敢机智、善良可爱、聪明能干、能说会道、善于表达、兴趣广泛、生活多姿多彩等)

2.闰土的勇敢机智:

(1)哪件事、哪句话最能表现他的勇敢机智?

(2)重点语句: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①在这句话中,作者是怎样来表现闰土的机智勇敢的?

交流、点拨:这句话中,作者描写了闰土刺猹的时间(深夜)、地点(野外)、凶猛咬人的偷瓜野兽、刺猹的动作(捏、轻轻地走去)等来表现闰土的勇敢机智。

②感情朗读:通过指名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出闰土的机智、镇定、勇敢。

3.闰土的聪明能干: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闰土的聪明能干?作者是怎样写出闰土的聪明能干的?

(闰土做小忙月,帮人看管祭器以及闰土讲述的帮父亲看瓜、在雪地里捕鸟等,都能表现闰土的聪明能干。在写闰土捕鸟时,特意突出了闰土捕鸟的工具简单、动作熟练、收获丰富。)

在学生体会到闰土捕鸟工具简单时,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装弶捉小鸟雀”中的“弶”:闰土捕鸟用的是什么?(竹匾、木棒、绳子,这三种组装成的捕鸟工具就叫“弶”! )

(三)体会“我”的感受

1.引导:听了闰土的讲述,文中的“我”是怎样的感受?

2.重点句: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只看见”“四角的天空”,来体会“我”对闰土生活的向往,对自己枯燥单调、封闭的生活的不满和无奈!

(2)想象体验,练习表达:填空练习,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我”的内心感受,并试着表达出来: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看不见( ),看不见( )……只看见( ),就像( )。”

(3)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从这句话中体会到的复杂心情。

(四)赏析“我”记忆中的美好画面

1.激情导入:正月过去了,闰土,作为一个忙月的儿子,作为一个小忙月,他只能离去。我们在痛哭中分别。这一别就是30年。然而,那个月夜刺猹的勇敢少年的形象却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

2.引导赏析:出示课文第一段及画面,教师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到画面中的景美、人美、情更美!

3.练习背诵。

四、拓展激疑,引发课外阅读期待

1.鲁迅通过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以及“我”的感受,塑造了一个健康可爱、勇敢机智、善良能干的少年形象,三十年后,闰土会是什么样呢?先引导学生猜想,再出示小说《故乡》中关于成年闰土的描写,学生自由读,交流读后感受。

2.此时的闰土年仅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时候,可是为什么他却是如此的苍老憔悴呢?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请大家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五、课下作业

学习文中描写外貌的方法,观察同学或其他人的外貌特征,写一写他们的外貌。

执教者言:

1.教什么——教课文,更要教语文。本教学设计,将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特点作为基础目标,将领悟鲁迅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核心目标,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特点。

篇4:《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第一个变化是抓住对话,层层推进,感悟闰土的形象

围绕我和闰土的对话,首先,我让孩子们读出有几件事;然后引导孩子们入境,接着又通过对话插图体会对话时的情感;最后通过学生原形示范和老师的引读,让孩子们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地步。我觉得这个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孩子们对闰土的认识由粗浅到逐步深入,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的统一。

第二个变化是突破难点,化繁为简,深化闰土的形象

“四角的天空”历来就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我没多去纠缠,而是采用想象、对比的方式去感悟闰土的形象。孩子们不仅能读懂文字,还能读懂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思,他们说是作者的写作技巧,这正是语文学习所需要的。

第三个变化是回旋反复,扣紧文本,丰富闰土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在这篇课文出现了三次,我自认为做的比较自然巧妙的,它体现了初识闰土、了解闰土和牢记闰土这个形象的作用。同时,也把这段非常美的经典的场面深深地扎根于孩子們的心中;另外,也让闰土的形象更加丰满。

记得一位小语专家曾说过:一堂语文课应该留下的是语言、情感、形象,我想这正是我想尝试的做法。另外,我还需说明二点:为什么不在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先让孩子们接触大文豪的文字,让我们读出意思,读出兴趣时再在第二课时作介绍,我觉得这比纸上谈兵会更好一些;这堂课的主线我是抓了人物的语言,下节课抓人物的动作、外貌。整堂课用了比较简单的方式、简练的手段,孩子们深入浅出地理解了难读懂的课文。

(作者单位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乐坝镇小学)

篇5:《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4、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二、教学重点:

闰土给我讲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四件事,在这四件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形象。同学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介绍一个人物。

三、教学难点:

文章中出现的“四角的天空”,现在的学生很难体会和把握什么是四角的天空。通过解读让学生体会“我”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和对闰土生活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以笔为“武器”,同敌人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课件出示鲁迅的画像)你对他又有那些了解呢?

生:介绍鲁迅的有关资料。(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 )品读感悟,体味人物形象

1、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

2、仔细研读,感受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闰土给我讲了几件事,并把相关的语段找出来读一读。

3、研读雪地捕鸟。体会闰土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聪明能干。

4、对了,闰土介绍捕鸟的过程我们体会到他的聪明能干的特点,这部分中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他的聪明能干呢?(生标动词)

扫,支,撒,看,拉,罩。

5、指导学生怀着这种敬佩的心情再来读这部分对话,来仔细体会闰土的聪明能干。

6、小组合作,研讨其他事件,进一步感悟闰土的形象。集体汇报交流。

(三)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1、出示课文插图。师:闰土和我这两个好朋友在说看瓜刺猹的时候是怎么样说的呢?我们把这两个小伙伴请出来(出示两个小伙伴的插图)。师:哪个是我,哪个是闰土?

2、听了闰土的话,我又有那些感受呢?【出示第16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指导朗读

(四)领会文章表达

1、文章两次写到了闰土看瓜刺猹,两处描写有什么不同?

2、背诵第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中年闰土》

板书设计:

17、少 年 闰 土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跳鱼儿

篇6: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猜猜猜

展示组:我们今天来玩一个猜猜猜的游戏。我说句子,你们根据我的描述,猜人物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孙悟空)少年英雄,三头六臂,脚踩风火轮。(哪吒)过渡:老师出一个,你们猜猜: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闰土),能说得更准确吗?板书:少年闰土。

师:你们真能干,是怎么猜到的呢?(抓住人物外貌中的典型特点)师:那从这里的人物描写,你读出这是()的少年闰土呢? 生:

鲁迅先生寥寥几笔,就刻画了一个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

那在我和闰土的相处过程中,闰土又我留下什么印象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我们先一起回忆一下:闰土在和我相处的过程中,给我讲述了哪几件事呢? 生:雪地捕鸟;瓜地刺猹;海边拾贝;沙地看鱼。

二、探究学习:

那从这些事中,你读出了:

()的闰土

温馨提示:

1、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或者两件事来学习;

2、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等,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特点;

3、组内设计展示,形式不一。如:问答互动、分角色朗读等。(以自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

三、小组展示,感悟闰土形象。

预设一:

雪地捕鸟

(第6自然段)

预设二:

海边拾贝(第8自然段)预设三:

沙地看鱼 第15自然段

预设四:

看瓜刺猹

9-13自然段 师:用心倾听

生:积极发言

师:我们有请xx小组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展示。

生:请大家看到第6自然段,请大家一起朗读。(雪地捕鸟)

这个自然段是闰土讲的雪地捕鸟的事。我们抓住“扫、支、撒、拉”这几个词语体会到闰土的(聪明能干)。能把那么难捕的小鸟,用一些简单的道具就捕获了,看出他很聪明。大家还有补充的嘛?

(点拨:抓住闰土捕鸟时的动作,我们感受到他的聪明能干。)

生:从“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这句话,我读出了一个见识丰富的闰土。他说的这些鸟儿的名字,我们听都没听过,更别说见到过了。

生:后面的省略号,表明闰土知道的还有很多鸟的名字。师:羡慕闰土吗?(羡慕)那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吧!

(2)海边拾贝

生:请大家看到第8自然段,请听我们小组的朗读。

请大家看到“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我们知道了闰土知道贝壳有很多的颜色,还有很多不同的形状,鬼见怕,观音手,这些形状我们都没见过,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从而感受到闰土见多识广。(3)沙地看鱼

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 体会闰土的见多识广

(4)看瓜刺猹:

生:请大家看到:9-13自然段,请跟我们小组一起来读 抓住动词:捏 轻轻走

尽力刺

体会闰土的勇敢机智

生: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抓住猹的皮毛很滑,我们体会到面对这么狡猾的猹,闰土也没有害怕,一个人还用胡叉去刺,我们感受到他的勇敢。

师:体会得这么好,相信也一定能读好。注意轻轻的,不要吓走猹

(出示对话)

有哪两位愿意当这对小伙伴,来给我们读一读。(分角色读)

师:听着这对小伙伴的对话,你头脑中留下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描述

师:这是你们脑海里出现的画面,那在鲁迅的笔下,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景色描写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美妙的世界,而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

展示读

师:多么迷人的月夜,多么勇敢的少年,听着闰土的话,我的心早已飞到了一望无际的西瓜地理,虽然我并没有亲眼看见,但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早已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对读;

(5)仿写片段 一说到辛苦、勤劳的农民,大家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出示烈日下劳动的农民,用上我们第一自然段学的环境描写、人物的动作来刻画勤劳的农民伯伯

师:通过孩子们刚才的描述,我想以后,有人提到勤劳的农民伯伯,大家的脑海里一定有这样的画面。就好像三十年后,鲁迅先生只要一想到闰土,这幅画就会出现在他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朗读这段文字,也让闰土月夜刺猹的勇敢,深深的烙在我们的心中。(读)

四、理解难句,领悟情感

(6)对闰土的羡慕、敬佩之情

师:面对一个聪明能干的闰土,面对一个机智勇敢的闰土,面对一个见多识广的闰土,“我”内心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16自然段)

齐读;你从这段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抓住一个字“啊”体会鲁迅对闰土的羡慕、敬佩

因为我过着以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

(以羡慕和敬佩的语气朗读)

(7)难句理解

当闰土告诉“我”那些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后,“我”有什么感想?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

(“我”和往常的朋友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8)领悟感情

闰土在()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

五.观看插图,想象表演

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

2、读一读17自然段。他们会怎样话别呢?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当时又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

3、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板书:难舍难分

六、拓展阅读

“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孩子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课后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受。

七、写法指导,迁移训练(谋篇布局)

1、今天我们认识了鲁迅笔下的闰土,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文豪鲁迅是如何写出闰土的特点?(一人多事,多特点

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

2、我们以前也经常写人,一般都是写一个人的一件事,刻画一个特点。那今天那我们要用多件事去写一个人。以写“农村伯伯”为例,选取那几件事来写呢?

(烈日下劳动

编织农具

家里招待客人

帮助邻居)

板书设计:

闰土的特点

雪地捕鸟

聪明 能干 经验丰富

(详)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略)沙地看鱼

见多识广(略)看瓜刺猹

勇敢

机智

篇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这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可采用先自读、后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注意:闰土讲的这些事,“我”是不知道的。所以读闰土的话可以干脆利索,体现他的聪明能干;读“我”的话时,可以读出好奇和佩服、羡慕的语气。

教师小结:作者是抓住了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去刻画人物特点的,通过这几方面的描写,一个天真活泼、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闰土和“我”的交往过程,想象少年闰土的形象。

?师: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时,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历尽三十年的沧桑之后,“我们”还是那么亲密无间吗?如果想知道,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我们将利用阅读课交流读书体会。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名师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一等奖

★ 《少年闰土》教学课件

★ 《少年闰土》教学及反思

★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

★ 少年闰土教案

★ 《少年闰土》说课稿的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反思

篇8:《少年闰土》课程教学设计

一、再读文本, 感受形象

师:在众多的事件中, 为什么“看瓜刺猹”给作者印象最深? (学生再次读书)

生:因为这件事闰土介绍得最具体。

师:何以见得? (学生从文中找到了闰土介绍看瓜刺猹的部分)

生:因为这件事作者觉得很惊险, 猹“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所以作者说“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师:从中看出闰土是怎么样的一个孩子?

生:勇敢机灵。

分角色读。男生读闰土的话, 女生读作者的话, 教师读旁白。

二、映带“无端”, 品读句子

1. 映带引句。

师:确实是有点惊险, 在作者眼中, 这个所谓的猹是怎样一种动物呢?

引读出示句子: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师:哪些词语不理解? (无端)

师:谁来帮帮忙?

生甲:我查过字典, “端”应选择“原因、起因”的意思, 无端就是没有原因。

生乙:无端就是没有根据的意思。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生乙:作者认为猹像小狗, 其实作者并没有亲眼所见, 只是一种想象。“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不正说明没有根据吗?

师:你们用了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真会学习。

生丙:老师, 作者说自己是一种“无端”的想象, 我认为是“有端”。 (课堂略有骚动)

师:大家别急, 说说你的意见?

生丙:你看, 作者是根据闰土的介绍而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下文有一句——“啊!闰土的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你从这一句读出了什么?

生丙:之所以会出现猹是“状如小狗”的想象, 是因为作者整天“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就是无端背后的真正原因, 是作者的生活所限。表面上看, 作者说“无端”, 其实是暗示了他对生活现状的不满。

2. 品读句子。

师:你的一番话, 深深地折服了我和同学们。是啊, 作者貌似“无端”, 实则有端, 这句话深深点出了作者的诸多情感, 请同学们再读读, 可能还有新的感受? (生自由读句子)

生:我读出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在农村可以捉鱼、捕鸟, 真有趣。 (板书:向往)

生:我读出了作者对闰土的羡慕和对自己现状不满的心情。

师 (板书:羡慕、不满) 从哪里读出的?

生:对比。闰土在海边时, 闰土的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引读练习, 出示: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我”……

闰土在海边时, 我们只看见……

3. 个性品读。

走进课文,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读出这种向往、羡慕、不满的情感来。

4.

篇9:《少年闰土》课程教学设计

一、抓住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1.抓住重点训练项目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人物特点”,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把握少年闰土外貌、动作、语言上的特点,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对少年闰土动作和语言这两个方面的分析与讨论上。如讲到闰土的外貌特点时,当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后,教师就可问:“作者为什么要抓住三点来写?”讲到闰土的动作时,教师就可问:“课文中讲闰土的动作主要是通过哪几件事写的?为什么看瓜刺猹给你的印象最深?捕鸟,捡贝壳这两件事,表现了闰土的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的思路与训练学生的思维,两者的要求是一致的。因为只有围绕文章思路开展思维训练,才能有效地拓宽学生思路,发展学生的智力,使知识教学与智力发展得到辩证的统一。

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如在引导学生们学习关于少年闰土动作这一段时,教师可凭借课文,遵循作者的思路,抓住学生们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看瓜刺猹”一事,让学生们谈体会,并可不失时机地结合第一段的学习。抓住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引导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启发学生们想象当时的情景,把学生带进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妙境界,使其得到美的享受。

二、尊重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要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如教学第一自然段,应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只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品味、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从而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分析课文过程中,教师要一改往日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猹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这样一引导,学生就有路可寻,有事可做了。

三、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想象空间

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少年;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被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江南海边农村少年。

其次,教师问:“课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有条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

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以教师为模特,把教师的外貌写出来。要求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没有见到老师的人,也能通过你的描写认出来。

四、既要尊重文本,又要超越文本

超越文本在现在的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学了一篇课文,要善于将问题有目的地延伸开去,挖掘一些不易被发现而又十分有价值的内容,给学生以启迪,同时也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于课文,不同学生有自己的感悟:

生甲:闰土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呀,又不用上私塾,真是快乐无比,我太羡慕他了!

生乙:鲁迅在这‘四角的天空’里,经过先生严格的教育,以及他自身刻苦的学习,学到了许多知识,这也没什么不好!

生丙:我们学过的《三味书屋》写的就是鲁迅小时在课桌上刻‘早’字来勉励自己刻苦学习的事。

生丁:少年鲁迅在“四角的天空”里学到的是书本中的内容,闰土那“许多的新鲜事”使他超越了那四角的天空,最终成就了伟大的一生。而闰土心中虽然有许多新鲜事,有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知识,但因社会残酷、家境贫苦等原因,人生就逊色多了。看来,光有新鲜事,没有知识也是不行的。

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感悟到在课堂里,既要有鲁迅当年在“四角的天空”里的自主和刻苦,又要有对“四角天空”以外的如同闰土所知道的那“许多的新鲜事”作深入的探究,这样才会有绚丽多彩的人生。

篇10:《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

1、谈话: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出示刺猹的图片。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么呢?谁能把这幅画的内容续下去? 2.这幅画上的少年为我们讲了哪几件事呢?

二、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1)看瓜刺猹:

这个片段中哪里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找找这件事中你觉得描述得最精彩的地方。

a.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过渡:是啊,找得真好,这里确实很精彩,老师仿佛此时正站在月亮上,看见—个少年——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b.“它不咬人吗?”“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适时板书:聪明、机智.勇敢

过渡:是啊,这样一个勇敢能干的少年怎么能不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所以每每到了月亮高照天空时,我仿佛有看到一幅神奇的画面,引导学生描述第一段的画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过渡:看到这里那个少年仿佛真真切切的站在我的面前,难怪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那我们同学还觉得哪件事让你印象深刻?(2)雪地捕鸟:

这个片段中哪里给你印象最深?

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自由的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找出这段中写闰土捕鸟的动词,及闰土捕的鸟的名字。

从这些词中你看出闰土是一个怎么样样的少年?(聪明.能干.见识广)

这样聪明的孩子也会让老师记忆深刻,特别是每年下雪时,我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读这句。

除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印象中很深外,还有两件事也给作者记忆深刻。(3)夏日拾贝和潮汛看鱼: 同桌间互相读读这两个片段,从这两个你能看出闰土是一个怎么样的少年?(知识丰富,见识广)

师小结过渡:同学们都谈得很好。闰土确实是知识丰富啊,他知道的事物老师很多也不知道啊,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知道吗?(什么都不知道)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却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1)我往常的朋友是哪些人,他们不知道什么?

(2)“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3)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四、学习“分别”部分

(1)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五、总结全文。

篇11: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闰土形象。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闰土形象。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1.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和你们年龄相当的少年,他就是 少年闰土。2.简介作者

3.小结: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文章,这篇课文就节选自他的小说《故乡》,他怎么写少年闰土的?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

(一)请看读书要求:(课件)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内容。2.想想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希奇的事?

(二)检查: 课件:1.生词

2.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希奇的事?(板书:看瓜刺猹、捕鸟、捡贝壳、看跳鱼儿)师:哪一件事写了第一幅插图的内容?

3.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

师板书:活泼可爱——外貌、动作

师: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活泼可爱的闰土看瓜刺猹的画面,留在记忆中!

三、合作学习师:在课文中,闰土亲自告诉我怎么“看瓜刺猹”的?在哪几个自然段写这个内容的?小组合作细读课文、交流。

(一)合作学习要求:(课件)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9-13自然段。

2.作者用什么描写人物的方法写闰土“看瓜刺猹”?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3.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巡视、指导学生学习

(三)汇报交流

1.看瓜刺猹 机智勇敢

板书:动作、语言(对话)2.小结:课文通过“看瓜刺猹”这件事,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闰土的机智勇敢。

以后,我们在写人的习作中,描写人物的时候,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学生谈收获:

五、总结激励:

板书设计:

特点 事情 描写方法

活泼可爱 看瓜刺猹 外貌 动作 语言

机智勇敢

捕鸟 捡贝壳

篇12: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汤燕群

一、教材简析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文中的“我”是一个富家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闰土常年生活在海边,见多识广。而对于“我”这个每天生活在深宅大院的少爷来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以及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语言简洁、传神。采用白描,对话,举事例等多种表现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呼之欲出。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二、设计理念

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从学生对文章中闰土讲的事情感兴趣这一点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我”的感受为中心,以闰土与“我”的相识、相见、相处、话别的活动过程为线索,理清文章脉络。再配以感情朗读,理解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深思,在思中体味,完成对人物的整体认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11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无端、稀奇、如许”等部分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四件稀奇事,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培育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并体会他对劳动人民的爱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自悟,感悟闰土的美好童年生活。、让学生珍惜友谊,热爱生活。

四、重点难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继续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

3、理解课文的第16自然段。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本单元的重点,确定如下的教学方法:我的教学思路是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总体感知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事件;接着深入学习有关段落,体味少年闰土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设计,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目的明确了,学生的主动性就被调动出来了。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

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讲读密切结合,学生深深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同时,我积极改变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的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

六、教学准备

课件

七、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知道课文记叙了闰给“我”讲的四件事: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观鱼。这些都是闰土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感悟闰土美好的童年生活。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看瓜刺猹”

1、同学们,作者跟闰土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闰土却给作者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提到闰土,作者脑海中立即浮现处一幅画,课文哪个自然段描述了这幅画的内容,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

2、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幅画面的内容是闰土给我讲的4件事中的哪一件?(看瓜刺猹)

3、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写到了看瓜刺猹的内容?(10—14)

4、指名读第10—13自然段,讨论:从看瓜刺猹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聪明、勇敢)

5、指名读第14自然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对闰土的羡慕和敬佩)

(二)、学习“雪地捕鸟”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记叙了雪地捕鸟的内容。(6—7)

2、齐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闰土是怎样捕鸟的?

3、讨论:从雪地捕鸟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聪明、能干、机智)

(三)、学习“夏日拾贝”和“潮汛观鱼”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夏日拾贝”和“潮汛观鱼”的段落。

2、全班交流:从这两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闰土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闰土知识丰富)

(四)、学习相识过程

过渡: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作

者是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呢?(不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他们相识过程的段落。(2—4)

1、齐读第2—4自然段,指名说说“我”和闰土是怎样相识的?

2、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谈谈这些外貌描写,体现了什么?(闰土的憨厚、可爱)

四、学习“离别”

过渡:闰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作者非常喜欢他,可惜好景不长,短暂的相聚之后就要离别,在离别之际,作者和闰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作者与闰土深厚的友谊和作者对闰土的怀念)

三、总结升华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闰土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作者与少年闰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每一个同学也有美好的童年,也有珍贵的友谊。时光流逝,童年一去不返,因此,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童年生活,珍惜我们的友谊。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和动作的词语。

板书设计: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看瓜刺猹知识丰富

潮汛观鱼

篇13:对《少年闰土》课后练习的思考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和同学交流: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 如, “他们都和我一样,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4.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抄下来, 再体会体会。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设计有不同的类型, 但均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本课的练习设计不准确。下面, 结合本课练习设计的类型, 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以上4 道题属于两种类型的练习设计:

1.第1 题和第4 题都属于积累性练习。这类练习设计, 对学生积累和巩固基础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过, 这两道题的要求同中有异:第1题“有感情地朗读”, 这是小学高段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 在此处的要求能进一步强化对这种能力的训练;第4 题是积累和感悟相结合, 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外貌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去体会人物形象, 将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机结合, 这类练习设计具有综合性, 也是十分必要的。

2. 第2 题和第3 题都属于理解性练习, 包括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把握, 对重点语段的分析揣摩。这类练习题, 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具体说来, 第3 题中对“他们都和我一样,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一句的理解就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难点之一。对这句话的理解, 必须建立在对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准确认识之上。第2 题中第二问“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正是基于此提出的。

值得注意的是, 要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一个怎样的问题来作铺垫呢?

篇14:《少年闰土》课程教学设计

【关 键 词】 闰土;悲剧;儿童;迫切性;重要性

闰土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里的人物,读完小说,我们就会感觉到有一种悲伤情绪笼罩着心头,这对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无疑是敲响了警钟——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的人生注定是要失败的。

一、闰土的人生履历写满了辛酸,封建社会摧残了他的身心健康

1. 少年闰土错失了读书的机会,美丽的故乡并没有给闰土之后的生活带来幸福。“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丽故乡。它的“美”,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感受得出来:

“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的项圈,海边有五色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在这里,没有一种色彩不是鲜艳的、明丽的,任何两种色彩之间的对比都是鲜明的,它构成的是一幅“神异”的图画,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实际是少年“我”美好心灵的反映,是少年“我”与少年闰土和谐心灵关系的产物。但是,这种心灵状态不是固定的,这种心灵关系也是无法维持久远的。社会生活使人的心灵变得更加沉重,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当成年的“我”重新回到“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时,这个回忆中的“故乡”就一去不复返了。在这时,他看到的是一个由成年人构成的“现实的故乡”。

很遗憾,少年闰土虽然生活在这样美丽的故乡,但是,他没有读过书,成了文盲,这就给他后来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2. 中年闰土生活艰辛,这可从作者对他的描写上看得出来。外貌上,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动作上,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对人的态度态度上,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对生活的态度上: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只好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这样的人可怜又可悲!

3. 封建社会的客观因素是造成闰土的悲惨命运的条件之一。小说《故乡》中的闰土,是一个旧中国的农民,处于辛亥革命前后那特定时代和环境之中,以海边沙地为生活来源,成为一个精神近乎麻木,在生活中只是默默承受和挣扎的贫苦农民,他的希望和精神寄托,只是在于神佛之类的偶像,让人们看到国民的麻木认命和精神空虚的弱点。

生活剥蚀了他的青春,辛劳却没有得到幸福生活,任其挑选东西也只要长桌、椅子、香炉、烛台、抬秤和草灰,他的这种选择,是出于自己是个农民的身份,出于农民身份的实用,是为了生计和精神寄托。他看望近三十年未见而且早就想见的老朋友,带上土产品,抽空而来,匆匆而去,也是出于农活的繁忙,这是中国勤劳质朴的农民的一些共性特点。已经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毒入骨髓的形骸了,是一个被掏空了灵魂的躯壳,哪里还有一点少年闰土的形迹。

二、闰土的悲剧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个人原因也难逃其咎

我个人觉得闰土的悲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按作者的意思是那万恶的封建社会,但我觉得这并不完全,闰土的悲剧固然是封建社会下的一个普通农民的悲剧,闰土的卑微与奴性很大程度上是深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和观念造成的,但这一切并不都归咎于封建社会,也有个人的原因,归纳起来,就是:(1)闰土从小爱贪玩,白天到海边拾贝壳,夜里守西瓜地,有刺杀猹的行为。(2)12岁了,根本没有读书的念头,荒废了学业。(3)捕杀野生动物,不懂得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玩物散志。(4)闰土的父亲对子女教育方法不当,将希望寄托在后代闰土身上,为了怕儿子死了就给他取名为闰土,还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并给他戴银项圈,相信封建迷信。(5)闰土深受父亲的影响,也学会了崇拜偶像,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等级观念。(6)孩子生多了,生活当然会受到影响,这也是造成闰土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7)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没有崇高的追求目标,逆来顺受,变得满脸愁容,麻木迟钝。(8)不珍爱生命,抽旱烟,摧残身体。

三、闰土的成长经历凸显出儿童教育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闰土所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然而,闰土的影子还时常浮现于我们脑海中,闰土的悲伤成长经历不妨可以当作对当今青少年教育的反面教材,能对我们的青少年教育起到警示作用。下面,本人针对当今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问题,谈三点看法:

1. 青少年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教育学》指出:“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这些影响中起着主导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日益发展,文化日益多元,观念日益开放,资源日益丰富,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2. 青少年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生命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根基。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只有拥有健康的生命根基,才能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和塑造,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个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与此相伴,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重视生命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

3. 青少年生命教育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在这个时期,青少年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如果青少年在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家庭贫困、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耐挫力,稍有不顺,容易走极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教育必须正视青少年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的实际,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时加以疏导,使其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综上所述,《故乡》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闰土也就成了人生中失败者的典型,他的成长经历,也就是旧中国的普通农民的成长经历——曲折、痛苦、心酸。闰土的悲剧可以警示后人:教育要从儿童抓起,否则就是闰土的翻版!

【参考文献】

[1] 钱理群,王得后. 鲁迅小说全编[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63~65.

[2] 周文正. 中小学不可或缺生命教育[J].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2013(10).

篇15: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根据有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4、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自主热身,缓解紧张气氛,激情进入课堂。

一、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一曲热情洋溢的舞蹈,展示了同学们的朝气与活力。你们是新时代的宠儿,你们健康、聪明、活泼、天真、可爱。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少年,他和你们年龄相仿,也同你们一样聪明,活泼,可爱、并且还多了几分勇敢。你们想认识他吗?那让我们一起大声地喊出他的名字:闰土

(板书:少年闰土)

二、介绍背景,了解作者

提到闰土,我想到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我们本文的作者。也就是说,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五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和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请同学们把课下收集的有关鲁迅的资料拿出来,向小组长汇报,小组长选出本组比较优秀的一位来前面展示,并向大家汇报。

是啊,鲁迅原名周树人,19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19鲁迅先生自北京回老家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了离别多年的故乡的破落景象和农民痛苦的生活情况,感触很深。于1921年1月,他以这次回家的见闻为索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就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里节选来的。

小说是用第一人称“我”写的,“我”的思想感情就是鲁迅的思想感情。但是这是文学作品,人物是典型化的,小说中的“我”就是课文中提到的“少爷”,而不能说“我”就是鲁迅先生自己。课文是小说中的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入课本时加的。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们想细细了解这位少年吗?请你们自行来扫清眼前的拦路虎吧!

1、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自学生字,按要求说出生字的音序、部首,读准字音,分辨字形,了解字义以及书写应注意的地方。

2、快速通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画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检查预习完成情况。

4、找出课文中不理解或较难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交流解决。

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从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5、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出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表现了“我”和闰土儿时的真诚友谊,抒发了“我”热爱劳动人民,向往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

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五、再识闰土,品读深究

1、细读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汇报。

(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3、各小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一件事来读。读出特色。读出水平。

4、学生自由练读,同桌读,分角色读,边朗读边表演。

5、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6、读后想想,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事?

(看瓜刺猹)

六、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

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学生描述。

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

引导背诵(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

七、拓展延伸,布置任务

今天,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闰土,特别是从闰土的外貌特征上进行了描述。那么,请同学们课下学着这样的外貌描写方法,写一写你身边的同学,在小组里猜一猜,你写的是谁?

本文除外貌描写外,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课下在小组里细细感悟和体会,以便更好地完成下节课的任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少年闰土》课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少年闰土教案设计07-15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07-15

少年闰土外貌教学07-15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07-15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07-15

教学案例少年闰土07-06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07-15

17少年闰土教学反思09-26

17少年闰土教案设计09-26

26少年闰土教学设计04-07

上一篇:全市关工委系统干部培训会汇报材料下一篇:建设局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