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包容的中学生优秀作文

2024-05-21

描写包容的中学生优秀作文(通用13篇)

篇1:描写包容的中学生优秀作文

像往常一样,早晨五点多天就亮了。一缕阳光勉强穿过窗帘,带进一丝温暖。整个晚上都没有睡意,只是翻来覆去的胡思乱想,还不时地心慌,似乎一切都将失去、不复存在。睁开眼睛,感到自己好疲惫,吸一口屋内刚流进来的新鲜空气,都费了好大力气。笑着,却隐藏不去内心的困惑、忧郁与失落。也许人的一生都是注定好的,我们只能按“计划书”活着。命运无法改变,只能默默承受。学会忍耐、克制和包容。

有些东西是你的,终归会拥有。有些东西做再多努力,也都是无用功。命运之神会在你被不该拥有的东西伤害后,向你最深的那道伤口上洒一把盐。然后,用鄙视的眼光扫你一遍,不屑一顾地说:“活该”身边有太多的名利和物质财富,自己无权占有,却不服气。幻想着,凭靠那双不肯投降的手去打拼出自己的事业,去争取到做梦都想的幸福。可现实太残忍,它一次又一次刺向那颗正流血的心。

也许生活可以不是这个样子的,这并不是对自己的安慰,而是一点觉悟。确实,把名利看淡一些,会觉得自己很轻松,有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不要千方百计地争取。向身边的那些追逐物质而机关算尽的人送去一个嘲讽的笑容,笑他们的愚昧无知。包容世上一切的错误,才是情操的最高境界。虽它不是名人名言和真理,可对我自身却深有体会。财富不代表拥有者的素质和内心的好坏与是否忠诚;一朵带有心灵气息的玫瑰胜过那些也很鲜艳美丽的九十九枝。看淡名利,幸福最重要,陪伴人度过一生的就是个“情”字。

等我再次看见他,心跳没有变快,语速正常而流利。我从未感觉到这样的轻松。我以不在乎他曾经的错误。我深感到这样生活的美好,多谢自己的醒悟,还有感谢包容,如果没有它,我早已........

篇2:描写包容的中学生优秀作文

映入眼帘的不再是胡同里陈旧的大门,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间比邻接踵的店铺,时尚的店面与传统的老字号并肩。操着地道老北京话的羊杂店老板一边提着羊头一边热情地招呼着老主顾,夹杂着外地口音的“北京话”跟地道的京片子讨价还价,那耐心的店主忍着笑纠正着客人的儿化音。远处,低矮的老城墙遮不住湛蓝的天。蓝天下,扎堆儿的人们被街边冒着热气、香味扑鼻的各种小吃吸引着,围着摊儿有滋有味地大快朵颐。我不禁咽了咽口水,这一切令我既熟悉又陌生,久违了的老北京味道,似乎又增添了许多不同的味道。

母亲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我从她童年的记忆里熟悉了这胡同里的一砖一瓦,夏天影壁后门洞里凉爽的穿堂风,冬天在冻冰的胡同里滑冰后围着煤炉烤白薯的温暖,和小伙伴玩跳皮筋直到各家各户喊着回去吃晚饭才恋恋不舍地散去,秋高气爽的天气里望着胡同上空盘旋带着哨音的鸽子群发呆的童年……多么的无忧无虑。

“过尽千帆皆不是”,眼前的景象与母亲记忆里的胡同相去甚远。纷乱与嘈杂打破了胡同的恬静,一个个大大的圈上的“拆”字,诉说着老胡同的将来,老北京人的搬迁。看着这仅存不多的胡同也已失去原有的味道,我不由得生出些遗憾与感慨,想想母亲,此番“故地重游”大概也令她失望不已吧。

母亲正排队买羊头肉———她和姥爷还有许多老北京人都好这一口儿。我坐在旁边的老奶奶家小院里的椅子上休息。精神矍铄的老奶奶向我打着招呼:“闺女,多大啦?”温柔又有些沧桑的声音让我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17啦,上高三了。”我忙答道。“你妈妈选的店地道啊,我们都做了几十年的邻居啦……”

一声“闺女”让我感觉暖暖的。看看四周的嘈杂,我不禁问道:“您不觉得住在这儿有点儿吵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大街与安静清雅的小院形成鲜明对比。她闻言,笑了,指着我头上方:“是啊,这儿每天有很多人路过,一开始我也嫌吵,可慢慢也就习惯了,人老了就不愿意折腾再搬家了。我守着这院儿,养点花花草草,也挺乐呵。这不,这椅子就是我给路人准备休息的物件儿。你可别小瞧这椅子,五湖四海的人它可见过不少呐……”老人面带笑容的侧颜充满了岁月沉淀下来的慈祥,这一切都那么令人陶醉。

母亲手上的羊头肉飘香四溢,她微笑的目光扫过老人,扫过小院,喃喃地说:“我想奶奶了,这位老人真像她,特别慈祥……”小小的胡同就像一个容器,满载着母亲的美好回忆。胡同的尽头就是大街,但这里的小世界,像是可以隔绝外界的一切烦恼那样,使我感到踏实安心。身处其中,我感觉这里就是故地。胡同包容了来来往往的.外客,包容了许许多多原不属于这里的因素。它包裹着母亲的童年回忆,对美好平静的最初认识;用它独有的魅力,给了素昧平生的我厚实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它让我看到了大北京兼容并包的小小缩影,也看到了来到此处的人们心中对于简单快乐的小幸福的追求与怀念。

篇3:描写包容的中学生优秀作文

一、以提问激发思维的火花

提问能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是个人创造能力强弱的重要外在表现。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问。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问题”是创造的源泉, 是激起思维火花的导火线。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问题”这把钥匙的作用。

1.巧设问题, 激发思考。

“会读”, 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个重要目标。然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 些学生往往只会简单地以对错、是非、好坏评判文章内容与人物, 而对为什么“对”, “错”在哪里;“是”什么, “非”何故;“好”在何处, “坏”的理由等深层意思理解不透, 表述不清。对此, 教师若能以课文为样板, 寻找好切入点, 精心设计出富于创造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沿着正确的路径思考, 则既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又能达到举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授《剪枝的学问》课时, 我根据文中“我”心理的发展变化, 设计了三个问题:“我”为什么脸疑惑? “我”将信将疑, “信”什么? “疑”什么? 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通过番讨论, 学生达成了共识:王大伯是位种桃能手。可以通过他“咔嚓咔嚓”熟练的剪枝动作和他那自信的神态和话语看出。 由此,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 很快有学生针对王大伯剪枝提出问题:枝条被剪了那么多, 桃子不就减少了吗? 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 同学们知道“红云片片”的桃园预示着丰收。可见, 教师的提问不仅帮助学生领会了这段文字的好处, 更给他们树立了个样板, 使他们懂得如何在“平淡处”发现并寻找问题, 选取提问的切入点, 用恰当的语表述问题。

2.引导提问, 激发灵感。

孔子说过, 不耻下问。可实际上, 些学生不仅不会问同学, 向老师请教的也很少。学生缺乏提问的习惯, 缺少提问的氛围。对此, 教师不妨千方百计, 创造环境, “逼”学生提出问题。

在课前预习时, 可发动学生人问, 征集问题, 选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集体讨论……针对些重点段落, 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出定数量的阅读理解题目, 然后交换进行练习……教师在鼓励的同时, 又要积极引导, 选出那些简意赅, 有深度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进行重点评点并加以褒奖。这样, 在不断的实践思考中, 通过日积月累, 学生便会有可喜的变化, 由“不愿问”发展到“愿意问”又发展到“会问”“善提问”, 灵感的火花在“问”的过程中时时迸发碰撞, 创造便由此始。

3.“授之以渔”, 引导探索。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 重要的不是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架桥铺路, 引导他们走上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

阅读诗歌《望庐山瀑布》与《绝句》时, 发动学生讨论比较。通过朗读讨论, 学生不难发现这两首诗从写作朝代上看都是唐代的, 都是描写景物的。从诗歌形式上看, 都是七律诗。这两首诗歌, 还有个共同特点, 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仔细找找哪些词是相对的? 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还有哪些不同?

通过这样的阅读比较与讨论,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更重要的是, 阅读与讨论的过程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发现与探求答案的乐趣, 并由此增强了自信。

二、以包容制造创造的温床

在富于创造性的想象思维方面, 高年级学生往往不如低年级学生大胆活跃。要改变这种局面, 要以宽容的心态鼓励他们大胆思考,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 每个教师都要像爱迪生的母亲、法拉第的老板那样懂得包容与理解。

1.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奇思怪想”。

处于特定年龄与心理阶段的中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冒出许多想法与问题。对于“奇思怪想”, 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对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的勇气给予肯定, 在鼓励他们的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畅所欲。在此基础上, 再当堂解答, 发动讨论。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在“质疑———解惑”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水平与状况, 从而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 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

2.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流行文化。

无论教师、家长们如何困惑, 如何反对,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极为强大的。教师应放下架子, 看一看其中没有可以挖掘的闪光点, 再精心设计, 相机诱导。以韩剧为例, 令无数学生为之疯狂, 甚至在作文、周记中也津津乐道。此时如果对它展开口诛笔伐, 就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对立情绪。为此, 我在研究了该剧的情节后, 发动学生开了一个讨论会———谈韩剧的故事模式。并围绕《秋天的童话》、《检察官公主》、《蓝色生死恋》等几部作品展开讨论:这一故事模式为何会一再被搬用? 它有何优点, 又有何缺陷? 这几部作品内涵有何不同? 学生兴致盎然, 竞相发言, 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于是我又乘势布置他们写读后感、观后感、影评、书评……

这系列活动, 使学生的态度由痴迷转为理性, 视野由狭隘转为阔。更重要的是, 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 他们与老师走近了, 心扉敞了, 思维活跃了, 这正是创造性花结果的温床。

三、以拓展拓宽创造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再强调“创造要广博的基础, 解放了空间, 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 扩大认识的眼界, 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在语文学习中, 只有拥有广博的基础, 才能获得创造的自由。因此, 教学过程应当是沟通延伸的过程, 是课内向课外的拓展, 是课堂与生活的沟通。

1.立足教材, 延伸课外。

学好语文, 广泛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若能立足教材, 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课外阅读, 则可取得事半功倍、举反三的效果。

由点及面, 全面领会作家风格。串点成线, 聆听不同见解, 体会不同风貌。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 比较分析、讨论思考……

杂学旁收, 积累丰厚材料。平时鼓励他们有意识地杂学旁收:名人逸事、历史典故、格警句、新闻热点、科技信息, 乃至笑话, 寓、漫画、歌词、广告语……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 还可课题研究小组、文学讲座、作品讨论会、故事会等, 使有限的教材得到极大的延伸与拓展, 促使学生灵活主动地探求知识。

2.让课堂走近生活, 将生活引进课堂。

在学生眼中, 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 令人激动。课堂往往显得那么悠闲平淡, 似乎是两个世界。其实, 这“两个世界”是完全可以打通的。

把生活引进课堂。生活中的许多信息, 其实都可以化作课堂上鲜活的材料。教师上到词语结构句子成分, 可抛课本中那些陈旧的例子, 直接从生活中撷取鲜活的词句;学修辞, 学到“借代”, 就干脆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 台下便立刻活跃了, “眼镜”、“小桃花”、“紫蝴蝶”……他们纷纷尝试用这种新鲜手法称呼自己熟悉的同学, 几乎忘了身在课堂……

由课堂走近生活。学了口语交际, 我便组织学生亲身实践;我发动学生展“啄木鸟行动”, 走上大街小巷, “捕捉”错别字;社会上组织的些有益的活动、竞赛,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我都鼓励学生参加……

总之,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教师应不断充电, 强化身教魅力, 真正激发出学生的无限创造力。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与启发下,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包容、拓展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提问,包容,拓展,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朱丽.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较.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2 (4) .

[2]宋铁莉, 杨德清.陶行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育理论之思索.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 .

篇4:用包容之心给学生成长的空间

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随着他对班级的熟悉以及对我的熟悉,第二个星期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那一天早读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李××才迟迟来到学校,我问他怎么迟到了,为什么迟到,他告诉我昨天休息太晚了,早上没有起来,我想可能是昨天的数学作业有一定难度,加上这孩子学习基础不是很好,所以作业写到很晚,这样休息很晚也在情理中,当时我就叫他直接回到座位上。可是第一节课下了之后,班长就来告诉我:“刘老师,李××上课睡觉被老师批评了。”我马上把他叫到办公室再次详细地问了一下情况,可是在这次谈话中我隐约感觉到他好像有什么事瞒着我。凭着第六感,我觉得需要问清楚,但同时我也发现他的内心有一种内疚感。经过我反复地询问,××终于开口了。他说:“刘老师,对不起,我早上说谎了,其实我昨天是在家里趁爸爸妈妈睡着的时候,自己偷偷地玩游戏。”听到这个消息,我顿时火冒三丈,想不到我教书这么多年竟被一个学生给欺骗了,而且还对他的谎言没有产生任何怀疑。但是,我知道自己是一位人民教师,知道应该控制情绪,所以我压了压心中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其实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最起码你告诉了老师真相,要不然我到现在还蒙在鼓里,你要知道现在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只有得到充分休息,才能有利于自己的身心成长。听了我的一席话,××很是感动,连忙告诉我,老师我一定不再犯了,以后绝不上网了。自从那以后,××上课再也没有睡过觉了。看到他的进步我真是高兴,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可是好景不长,新的问题又来了。

我记得是2013年10月21日,那天是星期一。大概早上七点二十左右,××妈妈打电话说他病了,要请半天假去看医生。大概在第一节课之后,年级主任找到我说,刘老师,你们班早上有没到校的吗?我答道:“都来了,就是李××请假了。难道有什么情况吗?”“你要留意一下,今天早上七年级几个班有八个学生都没有到校,听学生说他们可能到水坪去了。”我赶忙又给××妈妈打了电话,得知他是在家里我才放心了,并告诉他中午一定要按时到校。中午一点五十左右,李××还没有到校。我感觉事情不妙,他肯定跟那八个孩子在一起。我连忙到班询问情况,果不其然,徐×告诉我,刘老师我看到李××跟七(8)班的两名学生一起上车了,听他们说好像到大石门去玩。于是我在第一时间就给他妈妈打了电话并把实情告诉了她,同时叫她不要着急马上去找。大概到了晚上八点左右,××妈妈打来电话,说他回来了,我忐忑不安的心此时才平静下来,心中犹如几千斤重担落下了地。我告诉××妈妈先不要吵孩子,并给他做饭,待他吃饭后再教育孩子不迟。有什么情况打电话告诉我就可以了。第二天到校之后,我问他是怎么想的,之前明明答应了要到学校,但是为什么又要旷课。他红着脸告诉我:“刘老师,真是对不起,这次我又惹祸了,放心,这一次我一定痛改前非。”我原本以为原谅孩子一时的过错,能让他改过自新。但这次我错了,后来经过调查我才发现,他在小学就经常旷课,所以没过多久,他又没到学校。一气之下我找到他家里,并和他的家长做了沟通,让他到校并作深刻反思。这次之后他的确有了进步,一个月过去了,他虽然小错不断,但从来没逃过一次学,慢慢的,他在学习上也开始努力了,渐渐地他脸上的笑容也多了。看到他的进步我非常高兴,并在第一时间把孩子的情况告诉了他的妈妈。上学期期末考试,他的成绩进步了四十多名,为了鼓励他,我特别破例把他的名字加在了班级光荣榜上。

现在已经是初二了,他偶尔也犯一些错误。有时也迟到,作业有时不完成,即使完成作业,作业的质量也非常低。但一年多来他再也没有偷偷上过网,也没有逃过一次学,而且经常主动给老师办公室打扫卫生,积极帮助同班同学,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除了英语、数学、物理三门学科外,其他学科都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在这学期期中考试中,他的语文、思品、历史、地理都达到了80分以上,思品还考了88分,我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努力,也是不想辜负所有人对他的期望,他真的长大了。

篇5:学生作文“包容”

收万灵于胸是自然的慧心,得世世长荣;纳天下百川是海的胸怀,成四方壮阔;包罗万象是城市的美德,谱一曲华章……包容让生命绚丽多姿,让世界欣欣向荣!

包容是一种智慧。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广收门客,其中一人仅会学鸡打鸣。有一次孟尝君与众门客被困,侥幸逃至城门外,但时值午夜,城门未开。此人便学鸡打鸣,唤醒守门士兵,放他们出了城。

学鸡打鸣似雕虫小技,但孟尝君的门槛是凡有一技之长者均可收为门客。下辈此种包容的智慧助其避过劫难。蚂蚁虽小却带来生机,花蕾脆弱却装点自然,由物及人,很多事看似草芥,却在危急关头发挥作用。包容是一种潜在的智慧,不介意微小只在乎特点,不同的门客成就孟尝君的美名,不同的生物装点了自然。

包容是一种胸怀。古往今来凡有成者无不心怀天下。秦始皇称霸中原却未灭六国遗民,包容之心成就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始皇包容了天下百姓,才成就了千秋大业。若没有这样的人物,中国可能像今日的欧洲成一盘散沙。

包容需要海一般的胸怀,而海有容乃大。可见,海洋没了包容之心难成一方壮阔。多样的世界共同创建一个美丽的奇迹,不同的文化汇集成了人类历史灿烂的长河。包容是一种难得的胸怀,它横跨南北,连接东西,让竭然不同的事物汇集碰撞成绚丽多姿的世界。

包容是一种美德。我国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的交融创建了巍巍中华。中国是一条巨龙,自古流传着包容的美德,因为包容,才让无限的景色和千秋的历史荟萃成屹立东方的巨人,让这个国家欣欣向荣,展现出无限生机。

包容是一种伟大的美德。一座城市的建造既离不开智者的设计,也不可摒弃劳动者的建造。金无足金,人无完人,也许事事不可齐全,但这无法成为我们不去包容的理由。包容的不仅有灿烂,还应包容这斑斓背后的缺陷,但没有包容,又怎能成就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 以上事例都在告诉我们:与人交往,就像蔺相如宽容廉颇一样,为国家的利益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就像光武帝一样焚烧敌人的信札,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篇6:描写包容的中学生优秀作文

我是这样理解包容的,包容是使一个人可以对自己所憎所恶的那个人,给予一个真心的微笑;包容是对自己曾经做过坏事的人,待如朋友;包容是给嫌弃你的人,一个鼓励,一个帮助。这些行为举止并不难,主要看你是如何看待,是趁别人失落的时候,进行报复,那么这样的你和那些人有何区别。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是一个有着包容心的人。一次,一位理发匠为总理理发时,因为过度紧张,手一抖,不慎将总理的头皮蹭破。总理却故作无恙,事后也未向他人提及此事。

包容如此简单,只要无视别人的错失,你获得的是更重要的东西。

有一次,我带回了一个漂亮的笔盒,周围满是羡慕的眼神与赞叹,我很高兴。可是,一节体育课后,笔盒不翼而飞了,我四处寻找,还告知老师,“真凶”很快找到了,当我得知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时,有点不知所措了,本来老师要公开批评的,可我不知哪来的勇气,竟说了一句“不需要了”,我想,也许退一步会海阔天空吧。不久,我的笔盒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我的书包里,我和那个朋友也越来越亲密,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我庆幸当时对她的包容,换来了珍贵的友谊,如果当时我没有原谅她,我想今日的我们会视如陌生人。其实,要原谅一个人并不难,就当他一不小心闯如你的私人世界,你只要一笑,开玩笑地说一句“哇!你竟然找到我,好厉害呀”找个台阶给他下,是维持当前关系的最好办法。

篇7:中学生包容的周记

在我国悠悠的50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大臣—蔺相如,他生在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赵国。因为他出使秦国,将“和氏璧”完璧归赵;亲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中,他又机智的维护了赵国的 尊严,所以赵王封他为相国。对此廉颇很不服气,总想找机会侮辱他。但蔺相如处处让着廉颇,他说:“之所以秦国不敢进攻我们,是因为我们文武大臣团结;如果我们斗气,只能让敌人更加有利!” 廉颇听说后羞愧万分,就背着荆条去请罪。从此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蔺相如一这杯廉颇羞辱,可他不计小结,以宽容的心去面对。

而我们呢?整天为了一些小事勾心斗角,谁也不让谁。人身如此短暂,我们又何必把每天的时间都浪费在这我为的摩擦中呢?

篇8:描写包容的中学生优秀作文

关键词:兼容并蓄,包容,差异

做了20年的美术老师, 各级各类、大大小小的专业培训参加得真是不少, 而这次有幸参加市级美术骨干教师培训, 可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因为从老师到同学都是来自各路的精英, 每天看到的是勤奋好学、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榜样;听到的是理念先进、内容深刻的专家讲座, 生动幽默、实践指导性强的郭小平老师交流, 丰富多彩、开拓眼界与思维的优质课、文化展览;想到的是如何与同组伙伴探讨交流、共同成长, 如何学以致用, 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教学相长……

我真切地感到, 做一名美术老师的幸福, 做一名骨干美术教师的光荣和责任!

常听专家说, 教育是“双向”育人的工作, 而现在我很想斗胆发表一句自己的理论———教育是“三向”育人的工作, 是在活动、教育和管理中“三向”育人的工作!即使是在素质教育叫响了十来年的今天还仍然是“豆芽”要学科的美术学科, 教学生学习知识, 那也只是教师工作的一小部分, 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用在解决学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行为, 以及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上了。这个过程是那么漫长而烦琐!满意、失望、喜悦、恼怒、欣慰、烦躁, 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 使我们美术老师的工作就好象一个被打翻的五味瓶, 各种滋味都在那儿肆意流淌!例如:当赵姓同学上课时, 不管我怎样提醒、劝说、呵斥、邀请, 他就要在我一转眼后又钻到课桌下去时;当许姓同学课间将我放在讲桌上的一叠精心挑选的绘画作品扯得乱七八糟、不成样子, 我好言相问为什么、厉声责问为什么、轻声再问为什么、慢声又问为什么, 在长达两节课的时间里, 我见缝插针地问了又问为什么后, 他才终于回答我一句:“就想看看”时;当那个回答问题永远“牛头不对马嘴”的唐姓同学又满脸期待与热望的高举小手、不停地喊“我、我、我!”我想———再给他一次机会吧, 也许这次他就答对了呢?于是他站起来, 高声答出又一个牛头不对马嘴的答案时, 我觉得我的IQ和EQ就是那一只只在暴风雨中搏击的《海燕》, 上下翻飞、起伏跌宕、经历着严峻的洗礼和考验……

于是, 我选择了走进图书室, 寻找心灵的平静;于是, 我读到了一篇终身受益的好文章———《为天使缝补翅膀》, 是著名特级教师张敬义写的。张老师说, 于丹教授给他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学生亲手绣了一件“十字绣”送给她。里面绣着一个优雅的女人, 弯着腰拿着一根针, 底下有一个脏兮兮的小孩, 举着胳膊, 女人抓着小孩的胳膊。开始她看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后来看到了这个学生写给她的字条———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 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翅膀断了, 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 他们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教授讲到这里动情地说:“这就需要成人世界里没有人嘲笑这些孩子的青涩、莽撞、唐突, 能够包容他们, 能够爱他们, 能够鼓励他们缝起翅膀, 重新记起天空。”于是, 张老师说:为天使缝补翅膀、使天使重新飞天是教师的使命。为天使缝补翅膀需要宽容。天使折翅掉到地上, 更需要我们的悲悯与呵护, 需要我们悉心为他们缝补翅膀……

看到这里, 一阵阵涌上的感动使泪水悄然爬上了眼角, 我不由凝神思忖———呀, 我们的每一个学生, 又何尝不是各自父母眼里的天使呢?那些爸爸妈妈们满怀希望把孩子送进学校, 肯定希望每一位老师都是那为天使缝补翅膀的人!让他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向往天空、好学上进、卓尔不群的人才啊……然而, 我们又是实实在在的知道———每个学生之间遗传基因、智力教育环境、后天努力都存在着差异, 随着年龄增长, 会越来越大, 甚至会有天壤之别。即使是同样聪明、优秀的学生, 两者之间也会有诸多不同。同样是考一百分, 甲同学是轻而易举就拿到的, 带有某种“必然性”;乙同学就可能是经过艰苦努力才“侥幸”得到的, “一样”的背面其实是“不一样”的本质。我们的学校虽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但是好的教师应该能包容学生的差异、接纳“折翅”的“天使”……

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 而且在生活中也会使不同的爱好和癖性更加明显。那么我们理想的教育作风应该是兼容并蓄的、是在肯定团队精神的同时又能包容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的。虽然传统的美德让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达到同样的目标, 但这并不是说, 每个人都会在同时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实际的情况是———有些学生会朝着一个方向走很远, 而有些学生则会朝着另一个方向走远, 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能力、兴趣及爱好各不相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育人方法、不断磨练自己的为师修为, 包容学生的差异, 树立兼容并蓄的教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焕发生命活力的可能,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焕发生命活力的机会, 这是教育的伟大所在, 这也是教师人格的伟大所在!

篇9:细节描写让学生的作文更出彩

但是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有许多作文的内容不丰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这些缺失细节描写的文章读来生涩呆板、平淡无味,自然也就无精彩可言了。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是目前作文教学中一大困惑。如果我们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有助于文章中心内容的细节,学生就不会对作文缺乏自信,也不会对作文感到难了,更能让学生的文章出彩。以下四点是笔者在作文细节描写方面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活用课程资源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教材中的许多选文都文质兼美,贴近生活,富有文化内涵,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从选材立意到文章风格,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如果能活用课程资源,领悟经典细节描写的方法,创设读写结合的机会,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七上语文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举起教鞭好像要打人,但“轻轻地敲在石板上”,而且随着大伙的笑声,“她也笑了”。这些对举动、神情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宽容和爱。面对学生的淘气,她似乎发怒了,但是“轻轻地敲”表明她的怒是假,爱是真,于是师生都发出了会心的笑。两个“笑”字,把师生的感情融化在一起了。作者把自己对蔡老师的浓浓深情蕴含在叙述事情过程的字里行间,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间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再看杨绛的《老王》中的一段神态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就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老王这个人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作者从神态的细节描写入手来突出老王这个人物的性格,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好的细节描写,就好像一座座精美的灵魂,有了它就能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起来。

鲁迅曾经说过:“如要创作,第一要须观察”,这就明确地指出学会观察对写作的决定性作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学生学写细节描写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只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模仿,就能演绎出自己作文的精彩。学生也曾仿写出这样的片段:“爷爷老了,那苍白的头发稀稀疏疏的,那张苍老的脸上一条条的皱纹平“地”而起,如果有一只蚊子落在上面,只要爷爷皱一下眉毛,那皱纹就把它夹死了,粗而密的眉毛下面有一双慈祥的眼睛,但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芒,爷爷真的老了。”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典型的、生动的细节,人物才能刻画得真切、自然。

二、精选恰当词语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好的细节,往往可以“窥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精心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力求一字传神。如琦君的《春酒》中有一句“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着一大包回家。”“蜜蜂”这个词用得妙不可言,既写出了小孩子肚子吃得圆鼓鼓的心满意足、憨态可掬的模样,而且蜜蜂又让人联想到采蜜,采蜜又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春酒之香甜。同时蜜蜂每天飞到东飞到西勤劳地采蜜,而“我”则是走东家串西家地去喝春酒,这种忙碌和欢喜正体现了小孩子特有的天真幼稚!体现了独特的细节之美。又如课外语段《鸟的天堂》中:“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堆”“照耀”“颤动”寥寥几个词语生动地突出榕树的叶子绿、密、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在细节描写中,启发学生选择恰当的词语,用精炼的语言,反映出丰富的内容。文学大师福楼拜曾教导他的学生莫泊桑时这样说:“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你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能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去敷衍。”可见,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是每个作者应该担当的责任。有学生这样写“菲特台风”时的片段 ----雨一直在下着,地上的水已经涨到了一米多高了,我从楼上的窗户凝望着下面的水,心里想着:“为什么这雨老是下着呢?要这样下去又该怎么办呀?”那时候,家里断水又断电,没有灯,没有电视,又没有电脑;更要命的是,家里的粮食都已经快没有了,难道我们要活活地被困死在这栋小楼里面吗?“菲特台风”带来百年难得一遇的特大洪水侵占整个姚城,这段话中的“凝望”一词真切地写出了那时全余姚人的心绪:迷茫、无奈、无助、害怕……从神态的细节描写中可以感知人物的精神状态,这也是细节描写的魅力。

三、积累生活细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像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我们的文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学生只有在生活中熟悉各种人物,留心各类事物,学会观察、捕捉、积累,才可能在写作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丰满、真切,刻画人物和书写情怀,才会生动、传神。学生作文如日常生活中做饭,如果不能自己拥有一块水田,尽情去耕耘、播种、管理、收获,哪来的“米”做出香喷喷的饭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细节,日积月累,才能提炼出典型的细节,写作时就有素材可写。endprint

细节描写犹如文章中的花朵,想使花朵漂亮,就要进行细节描写。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如果用好我们的眼睛,再细心地去感受生活,我们生活的花朵同样会鲜艳灿烂。学生有习作如下:每次发完试卷,同学们总有不同的表现:优秀的学生脸上神采飞扬,嘴里哼着小调,两只手晃来晃去,好像乐队的指挥员,眼睛盯着试卷上满意的分数,眉梢都往上翘了;而考得差的同学,脸上像是被一场暴风雨打了,变得很僵硬很僵硬的,全身的骨头好像被一根根挑掉了一样,软软地趴在桌子上,看不到他的脸,唯有隐隐约约的抽泣声。只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加以夸张演绎,文笔之花就会越开越灿烂。

四、提升写作能力

学是对信息的吸收,写是对信息的输出,二者可以使语文知识进入周转流通状态,形成语文学习一个完整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节描写,并让他们的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起来,还得在感悟写法的基础上多多进行实践操练,提升写作能力。

本人课堂上曾做过这样尝试:

出示例句:1.有个硬币落在地上。

2.有个硬币,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

问题:1.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2.你说说第2句比第1句增补了哪些内容?

运用这样直观的例子进行比较,学生容易发现细节描写的魅力,并且也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教会了学生这些,再让学生把下面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修改成具体形象的描写句:

“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首先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小”到什么程度?怎么个“瘦法”?穿得有多“差”?其次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发挥想象。最后学生进行局部描写。

曾有学生这样写:“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大约七八岁,瘦瘦黑黑的脸,瘦弱的身上穿着破旧的衣裤,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可见学生颇受启发,效果不错。

“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其实,大大的生活,是由无数小小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看在眼里,它便是风景;握在掌心,它便是花朵;拥进怀中,它便是温暖;写在笔端,它当然是精彩。总之,灵活、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某些特定的人或物,会起到画龙点睛的良好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细节、运用细节,让学生的文章散发出熠熠光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士力.架起文本和写作的桥梁[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篇10:中学生关于包容的周记800字

在我们的学生学习、生活中,宽容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我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和我的步,一起成长。“人无完人”无论谁都会有一些缺点,而我的好同学们朝夕相处难免会对别人的某些不足之处不满,若不宽容视之,将会影响我的好同学之间的和谐、友爱。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常会抱有不同的观念,我的好同学之间的探讨、沟通也是非常平常的事,但在讨论过程中,若大家都坚持一己之见,不能接受别人的看法、见解,则有序的谈论将会变成口角和对别人观点的攻击,最终这种沟通将无法继续,而其意义也将化为乌有。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对待我的好同学。

在我们当中,恐怕正有人苦恼于老师严历的声音、可笑的口头禅以及自己不习惯的教学方法,甚至有些好同学因此放弃听该教师讲的课。其实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将耗费你更多的时间去补习这一科目,但仍然漏洞百出,成绩不佳,长久以往,此科的学生学习会因为当时基础打得不牢固而受到影响,努力也会付诸流水。我们对于不喜欢的科目,也应该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在众多的学生学习课程中,难免有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若因此就放弃不管、不肯努力,则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漏洞。所以,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平静的对待每一门课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努力争取好成绩。

我们还应该学会宽容对待自己的父母。在人的一生中与父母亲生活的时间是很长的,父母将我们抚养长大,即使有些照顾不周,考虑不全,也是尽心尽力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尽管父母有时不能理解我们,可能会做一些令我们不快的事,但他们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我们不要以顶嘴、反抗来回报。

宽容是一种美德,表现了一个人高尚的精神品质。宽容是维护人际关系的纽带,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像大自然容纳万物,像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

中学生关于包容的周记800字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总离不开宽容二字。因为宽容可以减少相互间的矛盾,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有一天,学校正在举行消防演习。再跑的过程中,有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不小心踩到了一位六年级学生的鞋子,小学生立刻抬起脚说:“对不起,把你的鞋子踩脏了。”那位六年级的学生说:“没关系,只是以后要注意一些。”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宽容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所以人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怆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

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通过上面的例子,设想一下除去其它因素,归集到一点:主人公后来有所作为,与当初长老、老师的宽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宽容唤起的潜意识,纠正了他们人生之舵。宽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那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宽容;反之,长老若搬去椅子对小和尚“杀一儆百”也没什么说不过的,小和尚可能从此收敛但绝不会真正反省也就没以后的故事。同样,老师对学生的恶作剧通常是大发雷霆继而是狠狠批评,但也因为方式太“通常”了,就很难取得“不通常”的效果。其实这都涉及到一个问题即管理,所谓管理说到底就是理顺人与人的对应关系,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到和谐的统一,真正上档次的管理是一门艺术。

中学生关于包容的周记800字3

从满跚走路到加减乘除,从饭前洗手到阅读写作,这一生,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生学习,去感受,去体会。关于宽容,我也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才懂得的。

我清楚的记着那一天,我独自一人去书店。书店门前跪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的乞丐,让人看着就恶心,更何况这里是书店,简直就是对知识的一种侮辱。这时,一个青年男子走来,那乞丐连忙拉住男子的裤脚,用一种乞求的眼神望着他,一边伤心的说:“先生,求求你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求求你了!先生……”还没等那乞丐说完,男子就一脚把他踢开,用轻蔑的语气说:“走开!走开!脏死了!”说完就走。忽然,乞丐发现地上有个钱包。呀!这不是刚才那个男子的吗?里面的钱该够这个乞丐的晚餐吧!可我万万没想到,乞丐居然捡起了那个钱包,飞奔向那个青年男子,一边跑,一边喊:“先生!先生!您的钱包掉了!先生!”男子回头摸了摸口袋,立刻从乞丐手里接过钱包,他的脸红了,望着那位乞丐,他的眼睛里露出了内疚和惭愧,急忙丢下一张二十元人民币,头也不回的跑了,乞丐笑了,大声朝男子喊:“谢谢!谢谢!”然后高兴的走了。

在我心目中,乞丐都是些蛮不讲理的人。而他却打破了我对乞丐的看法。我仿佛觉得他是那样崇高伟大,而自己却是那么渺小。望着远去的他,往事像放电影一样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与好同学斤斤计较,与好同学吵架,为了一点点小事就吵得天翻地覆……

在回来的路上,我始终抹不掉那乞丐给男子递钱包的的那一瞬间在我脑海中的印痕,耳边不断的回响着一个声音:“为什么?为什么……?先生!先生!您的钱包掉了!先生!”

忽然,一个小男孩骑着脚踏车向我冲来,把我撞倒在地。他涨红了脸,一个劲的对我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看了看他,微笑的说:“没关系!我没事!”小男孩如释重负地离去了,我一下子明白了“宽容”这个词。不错,比别人宽容一些,不正是使自己心胸更开阔,更明朗一些吗?

比大地更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心灵。心灵的领域可以包容人间万物,一颗宽容的心可以与人为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宽容,能使我们彼此减轻痛苦,能融化心头的冰霜,能驱散眉宇的愁云。常言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惟宽可以得人”。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善待别人吧!

中学生关于包容的周记800字4

爱是一笔债,恨是一笔,我们无债却都爱,生活如此复杂,无法参透屡见不现的由爱生恨,原因是什么,是爱让我们恨得那么深啊。爱是一张合同,签署的双方同意夸大对方的优点,缩小多方的缺点,当以爱作为支点的杠杆失去平衡时,我们无处可躲,然后用宽容将失重的一端重新拉回。

宽容是一种坦荡,爱则是一种无拘无束而无畏的奉献。

宽容是一种豁达,爱则是比海洋天空更博大的胸襟。

宽容有度,而爱无价。

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人用诠释宽容,也有人用宽容去诠释爱。是啊,爱的宽容,宽容的爱……

生气,是拿别的错误惩罚自己,去宽容别人,难道不是对自己的爱,对别人的爱吗?

宽容是一种爱,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会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的一时猖獗,水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寸土,方成其高;江河不择其流,方成其火。宽容是壁立千向的泰山,爱是容纳百川的大海。

爱更是一种宽容。爱,有的时侯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碟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和理解,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那香味留在脚跟上,这就是宽恕,但这更是一种爱,无言的爱。

女人有了外遇想和丈夫离婚,丈夫不愿看到妻子整天的哭泣,只好默默签下自己的名字,临走时丈夫说:“我不愿你离去,但又不愿看到你伤心,放手也是爱,过得不好就回来看看。毕竟这是你曾经的家啊,彼此珍重吧!”是啊,人生纷坛复杂,坎坷曲折,更是一种艰难跋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于我们芸芸众生,凡夫俗子,是宽容让我们获得真话·真知·真情,丈夫对妻子的宽容难道不是最好的爱?

学会宽容,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和自己;

学会宽容,就学会了走好自己的人生。

因为宽容你能够坦然咽下生活有味;因为宽容,你的胸怀博大如海,任恩怨沉浮;因为宽容,你的品质伟岸如山,让爱恨情仇纵横。而因为爱,我们学会了宽容;也正因为宽容,又使我们懂得了爱。

岁月可以抹去仇恨的印记,时光却冲不淡感激的心情,在宽容与被宽容的默契中,有块最晴朗的天空等着你。

爱的宽容。

中学生关于包容的周记800字5

这一年夏天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明白了宽容的力量。

这一年夏天,我一个人坐公车去解放碑。一路上挺开心的,没想到中途上来了一位体态庞大的中年妇女,改变了我的心情。

只见她左一包,右一包摇摇晃晃地走在狭窄的空间里,似乎整个车厢都随着她的脚步儿而颤抖。走了十几步后,她坐在了我身旁的位置。她一坐下来,坐椅就“嘎嘎”地作响,整个椅子便往下沉。就在这时,一股超级汗味夹杂着脚臭和香水的味道便扑面而来,实在令人受不了。但她占的面积也够大的,除了她自己的位置,还把我的位置“侵略”了三分之一。我也只好向上天祈祷着,我怎么会和这样的人坐在一起呢?

倒霉的事还没有结束,她把左手的袋子顺手放在了座位中间。一股恶臭同样也毫不留情地献给了我。我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一只大公鸡。呐!这样臭的动物也放在座位上。只见那只公鸡左看右看,爪子上沾的全是泥土和粪便。我一下子就火大了,怎么能这么没有公德心呢?我忍着气对她说:“麻烦你把鸡放到地上吧,这样多不卫生呀!”她瞪了我一眼,说:“这样怎么了嘛?这鸡可是我的心肝宝贝,万一被踢到了怎么办?多管闲事!”真是强词夺理,我对这个人简直无法言语了。

我仍然忍让着,如果因这件事翻脸,就太没有一个初中学生的风格了。没过一会儿,这个妇人便睡着了,打鼾声如雷贯耳,许多乘客都受不了了。

正在这时,一个扒手上了车,第一眼就将锁定她成了目标。手慢慢地伸向了她的皮包……我心想:这就是报应!这样对我,一定会被小偷都光的。可是转念一想,不对!她虽然这样对我,我也不应该这样对她呀。“宽容”这个词便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这样就让小偷得惩了,就太没有道理了。于是,我宽恕了她,用手肘将她撞醒。还好她及时发现了扒手,要不然的话……

扒手走后,她感激地对我说“好同学呀,真是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的话,我的一千多元的血汗钱就被偷光了。真不好意思,刚才是我不对,我马上把鸡放下来。”后来在车上,我和她都很愉快。

我想,对别人宽容,有时反而对自己有利。这件小事使我感悟出了宽容的力量。

中学生关于包容的周记800字6

那是一个平常的秋季,我穿了一条妈妈新给我买的白色运动裤,精神抖擞的去上学。到了学校,许多老师与好同学都夸我这条白裤子,我心里得意洋洋的,觉得今天特别潇洒。

那天,正好有体育课,我由于兴奋,没有顾及到自己穿的是白裤子,便玩儿了起来。那时,我和几个女生正在玩儿篮球,突然一个身影窜了出来,我没有看清楚,就把球传了过去。说时迟,那时快,球不偏不倚地砸在了他的衣服上,我定睛一看,那位不大友好的好同学的浅蓝色衬衫上留下了一个烧饼大的黑印。我急忙道歉,可是他火冒三丈,朝我的腿上就踹了两脚,再看我的白裤子上也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脚印。要是以往,我早就回敬他了,可是这次我却出乎意料地冷静下来,不知是什么力量抑制住了我内心的气愤,继续玩球……放学后,好同学们纷纷回家。这时我发现有个好同学在心急火燎地找东西。我热情地走过去,一看,正是踢脏我裤子的好同学,我转身想走,可又一想:何必呢!就帮他一起找,留他在一旁尴尬。当我热情地伸手相助的时候,迎来的是那位好同学感激的笑容,我的心里也荡漾着温暖和快乐。

记得还有一次,我刚从班里走出来,两位来小学的初中生就撞到了我。只听他们破口大骂:“你找打呀!”我一听这话,顿时气得满脸通红:明明是你到我,还如此理直气壮,真是岂有此理。我刚要发火,可是一想:算了吧!别计较了。我笑着说了声:“对不起!”再看看那个蛮不讲理的初中学生此刻也羞得无地自容,缓缓地走了。我也为之一振,宽容竟会改变人的本性!

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他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容。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他却仍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也是宽容。人如果选择了计较,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容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古语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为何不能宽容一下呢?当我们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宽容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有的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放下包袱,无论面对朋友还是仇人,我们都应赠以甜美的微笑。宽容可以交友,当你可以以豁达光明的心地去宽容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然也就多了。让我们多一份宽容,让生活更轻松愉快,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

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净!

中学生关于包容的周记800字7

宽容就是原谅,饶恕,不予以计较追究的意思,就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宽容是消除阻碍和对抗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

宽容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拓展。足够的耐心和关注,就连小孩子也会舍不得你,听你话的。在指责别人错误之前,首先就要寻找出一点甚至多个自己在这一问题上做得不够或不对的地方。

宽容就是不计较,事情过了就算了。每个人都有错误,如果执著于其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能够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也将以他坚强的心志在氛围中占据主动,以其威严更能够给人以信心、动力,因而更能够防止或减少背叛。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从以上例子说明,不宽容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

宽容也意味着对自己的宽容。人需要善待自己。人需要对自己的原谅。不要给自己被太重的包袱。因为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让自己快乐。

宽容固然是好的,可是遇事老是退步宽容,会显得没有原则。

在争论时过于宽容会使原本持有正确的立场你处于不利位置,叫人们对你的观点不够重视,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时常宽容对人,会使别人甚至自己对自己丧失信心。我在小说中看见这么一句活“忍一时气死自己,退一步便宜别人”这些说法多少有些偏激,但是哲学上说,凡事都有个度,原本是真理的东西,超越了这个度也就变成谬误了。过度的宽容也就变成了纵容。

中学生关于包容的周记800字8

社会就像一所学校,生活中处处有我们的良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学到很多东西。

以前我的脾气很不好,只要自己心情不好,就会对别人恶声恶气。如在我做作业时,表妹一在我身边发出声音,我就会气急败坏地对她说:“你可不可以不要发出声音了啊!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真是烦死掉了。”表妹一经我这一阵“狂轰滥炸”,就会哇……哇……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姨妈,哥哥欺负我,我再也不要你这个哥哥了,哇……”我恶狠狠地说:“我才不要你这个妹妹了,真是烦死了。”每每当我这个样子时,妈妈就对我说:“你怎么这样,有话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说呢?难道你做作业全家就得禁声?这也太霸道了吧,你这个样子驴脾气不改以后有你好受。”可我听了都不屑一顾。

那天在路上看到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我。

那天刚下过雨,地上很潮湿,在非机动车道上,一个阿姨为了避让一个水塘结果却和边上的一辆自行车碰上了,顿时两个人都摔了下来。随即两个人快速爬了起来走向对方,当时我想:肯定要大吵一场了。可听到的却是:“你没摔着吧?”然后就是互相说自己的不是,一位阿姨说:“对不起,我只顾避那个水塘,也没看后面是不是有车就往边上让,结果把你撞到了。”另一位阿姨连忙说:“没事没事,你也不是故意的,也怪我跟得太近。”原先围观的人听了,都不住地称赞:“这两位女同志,素质真好!”一位老爷爷说:“上海要开特奥会,还要举办世博会,要迎接那么多外国人,我们做主人的当然要有良好的素质,不能丢我们中国人的脸。”周围的人也随声附和着。原先的摩擦因为阿姨们的宽容而化解了。中国有句俗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刚才阿姨脾气急点,那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以后表妹再在边上吵闹,我也不对她大吼大叫了,而是好声好气地对她说:“哥哥现在在做作业,很重要,你换个地方玩,好吗?”表妹听了就会顺从地离开。妈妈笑着说:“我们秋秋越来越绅士了。你看,同样一件事,这样效果是不是更好?记住:温言一句冬日暖,恶语一声暑天寒。”

之后,每当我和别人发生冲突,就会想到那天的情景,想起妈妈的话,心里就会告诫自己:不能冲动,有事好好说。

篇11:对学生应有一颗包容的心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作为教师,除了要有一颗爱心,还应有一颗包容的心。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包容学生那些呢?

首先,应包容学生在做作业时出错的现象。学生做错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有的是学生的基础差,导致做错,有的由于学生粗心,导致做错。当学生出错时,作为教师不应对学生发脾气,更不应该体罚学生,而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去体谅学生,查找出错的原因,针对性辅导。

其次,应包容学生贪玩的天性,贪玩之心,人皆有之,特别学生时期,更爱贪玩,当我们发现,当由于学生贪玩,影响正常的学习,作为老师,不能任其自然发展,应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之能按时完成作业。

篇12:包容的优秀作文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包容别人的。比如你的朋友不小心踩到了你的脚,你会怎么做呢?是跟他(她)大吵一架?还是包容他(她)原谅他(她)呢?我想,可能有人会选前者;也有人会选后者。如果换做我,我会选后者。首先因为大家都是朋友,毋庸置疑,朋友之间本来就应该互相包容的。那有些人就又该问了:“如果不是朋友,是不是就不需要包容了呢?”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经历的事吧!那天,我们一家去顺义玩。在回家的路上,车进了一个收费站。爸爸看见前面的栏杆抬了起来,就给了油门向前继续行驶,就在这时听见咣”“咣”的两声撞到前面的车了,爸爸赶紧停车,和妈妈同时下了车。这时,从前面奥迪的驾驶座上走下来一位阿姨。我一看这情形撞了人家的车人家肯定是要发火的,就见爸爸妈妈急忙给阿姨道歉,然后等着人家发火,可谁知,阿姨却微笑着说:“您家车没事吧?对不起,可能我家车太喜欢您家车了!”阿姨说完,大家都笑了……撞了人家的车,我们有错再先,可人家那位开车的阿姨不仅没有和我们大吵大闹还关心我家的车有没有问题,阿姨真的很宽容。你们看,这就是包容,即使互不相识。

篇13:描写包容的中学生优秀作文

《中国教师》: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当前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等现象对90后、00后青少年的语言文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何杰: (1) 网络语言影响青少年的口语用词。语言的变化首先表现在词语变化, 然后才是结构、语法的变化, 而词语的变化实际上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变化。社会生活的网络信息化影响到学生, 他们会不自觉地运用社会上流行的网络新词, 特别是在青少年的口头表达当中, 网络语言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作文当中, 比如正式的考试作文, 它会适当有所约束。在这点上说可能越是示范校的学生被约束得越多, 相对来说, 语言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会更注重使用场合。

(2) 多元文化带来的各种外来语影响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他们会不自觉地用英语去说话, 尤其越是优生越有这种习惯, 语言夹杂在学生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 明明是一堂语文课, 学生上课时会不时地蹦几句英语出来, 或者不自觉地就会喜欢用一些英语简称。

(3) 简洁化, 青少年大量使用简称、缩略语。一方面, 这是市场经济下快节奏生活的体现;另一方面, 还与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有关, 汉语本身就极其便于简化。

《中国教师》:有人说青少年汉语能力在退化, 书写格式、行文语气、语法逻辑、词语储备、语言美感等诸方面问题多多。对于这一说法您怎么看?

何杰:我很认可这种说法, 青少年汉语能力肯定是下降了。比如, 现在学生的议论文水平就明显不如以前, 学生的语言很漂亮、很华美, 但是言之无物, 没有思想, 行文语气、方式、分寸确实都有问题, 语言的美感就更需要提高了。前几天, 北大自主招生考试有一道题, “用北大、清华、高考、状元四个词说一个笑话”, 从出题意图看, 至少我们的命题人是特别希望学生说出很鲜活的语言来的, 但是结果证明学生做不到, 这就说明整个青少年群体的语言能力在下降。

究其原因:第一, 根子在我们老师,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没有讲出来语言的魅力。第二, 语言能力下降的背后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套板反应”——懒惰。学生没有真正去体会汉语的美感, 去创造新的美的语言, 他们没有这个意愿, 所以在网上找一些词就这么说下去, 学生的语言创造力下降。第三, 还跟看书有关, 学生没有更多地吸入最优质的语言素材。不得不说, 我们当代很多作家的作品思想性还是不错的, 文化味道也浓, 但是语言的典范性、优雅程度不够。而且, 现在的学生没有时间看书, 在他们有限的学习时间里留给看书的时间太少了。文科班稍好一些, 在理科班明显感觉到学生的脑子是很贫乏的, 只有课堂的东西, 他们需要做大量数、理、化的题, 背大量的公式, 可是看书是要涵泳、要花时间的。理科入门难, 因为虽然知识不懂, 公式不懂, 但入了门以后学好相对容易;文科是入门容易, 中国话谁都看得懂, 但学好太难了。所以, 文科其实要花更多的时间,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是不会为这个花时间的。所以, 这里面的原因太复杂了, 如果我们不在教育的课程方案上有所调整, 恐怕语文能力也就只能是这样, 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中国教师》:当前的青少年语言文化状况对我们的中学教育, 尤其是语文教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

何杰:总体上来说, 青少年语言对我们的中学教育目前还没有那么严重的影响, 因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教学媒介语言还是规范的主流话语, 在学校发言主要是要用教学媒介语言。

至于青少年学生的这些语言特点, 是他们私人的话语体系, 这往往和我们成人的话语体系不一样, 因为我们的生活不一样。但是如果到成人和未成年人交流的场合, 主流话语体系应该还是占主导的。所以我倒觉得这种现象会出现, 但是没有那么严重。学生主要是在网络上用, 另外写作文的时候可能会用到一些词, 比如说会出现“帝都”“天朝”这样的词, 但是大家也都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所以就不会影响交流。有些可能成年人不太懂的词, 比如“碉堡”“正太”“萝莉”等等, 学生也会用, 我也是后来查了才知道意思, 但是总体上来说不会用得太多。私下场合, 有时学生发言会偶尔用一下, 比如我们讲《侍坐》讲到颜回, 学生就说这就是“学霸”, 他们有时候也会说“某某老师像个正太”, 板报上有时候也会写这些词, 我们老师会把它看成一个点缀, 也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 不会把它看成一个主流。不会整堂课都是这些话, 因为课堂的话题、主流场合的话题是由成人规定的, 所以学生就一定会用成人的语言去说, 这是他们学习的一个过程。他们在社会上学一点语言, 我觉得很好, 可以作为我们主流语言的补充。等到他们大一些说不定就不这么说了, 说不定就换新的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 说不定就换了。我们上学的时候也有新词, 好像现在也不用了, 语言就是社会的选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们语文老师包容它就可以了, 我们引导他们学那些最规范的词就行了。对语文教学来说, 尤其是对课堂教学, 青少年语言文化总体上至少没有消极影响, 总体上是积极的。

《中国教师》:与以往语文教学重视语法讲解不同, 近些年来,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孩子学习压力, 新课标弱化了词性、句法等语法知识, 您是否赞成这种做法?这对青少年的语言文字使用是否有影响?

何杰:这个问题争议特别大, 很多老师认为现在学生语言能力下降与语法淡化有关, 我认为根子不在这儿。现在学生的语言能力下降我认为不是语法淡化造成的, 而是学生整体思维的能力在下降, 究其根源就是读书少。现在, 社会整体比较浮躁, 大家都不愿意深入思考, 所以学生语言能力的成长就有问题。

当时新课标提出语文淡化语法, 是怕语法变得过于烦琐, 一旦变得烦琐语文课就没劲了。因为语法有知识体系, 我们有的老师自己讲得特高兴, 学生就崇拜地看着他, 也并没有真正地掌握。

语法肯定是有用的, 但是真正考起来也就是一两道题而已, 比如改病句可能还有点用。但是, 恢复教学语法, 它就真的对病句的减少有作用吗?我对此其实是怀疑的,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中国的语言用西方的语法体系来解释会对不上。比如, 语法常说“当两个分句共用一个主语时主语在关联词前面, 当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主语在关联词后面”, 可是如果我们不这么说, 我们说“我不但……你还得……”好像对表意也没有影响, 所以有时候我们判断病句的标准其实是特别模糊的。每年高考为这病句题“打架”到一定程度了, 最后结果就是看着正确的句子都觉得是错的。所以每年我们出病句题, 首先不是看哪句话有毛病, 而是看哪句话是正确的, 这句话得标准得站得住脚, 这是特别难的。有时候我就在想, 病句满天飞真的就是因为我们做病句题做得少吗?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语法吗?我觉得还得回到字本位, 就是语义本位, 汉语一定要有语法, 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语法体系。

《马氏文通》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把西方语法体系引进来, 但是有时候很多语言现象用现行语法的确解释不了。比如, 按照语法名词不能用“不”去修饰, “不男不女”我们也用了, 这种现象就解释成活用, 什么都解释成活用还是没有规矩的。所以, 我很同意中国的语言是“人治”这个说法, 那么它既然是人治的, 一定也有它的一些规律, 这有赖于语言专家去进一步研究。我觉得至少新型的语言规范跟中学没对接, 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还在用以前那些东西。我们以为学生的语言问题是语法造成的, 这之间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 我们是要打问号的。以前我们那么强调语法, 它其实只是让语文教学变得很烦琐, 那么现在是不是应该淡化它, 这也要打问号。

《中国教师》: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上海高考作文出现网络语言将以错别字处理”“高考作文中出现网络热词‘格杀勿论’”, 对此您怎么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 是否应该对学生作文中的网络用语说“不”?

何杰:我个人在这点上是很保守的, 要说“格杀勿论”有点过, 但是在高考作文中尽量减少这种非主流的网络用语, 我觉得是合理的。作文毕竟属于书面语言表达, 固然我们要尊重学生鲜活的语言, 但鲜活的语言不等于他们青少年群体的非主流的话, 除非他们今后变为主流群体了, 除非有些词原来非主流, 后来经过社会的认可把它变为主流了。因为学生毕竟是要学习成年人的话的, 要有一个社会化过程, 考试其实是他们社会化的一个体现。所以, 当然应该用成人标准去要求他们, 这个标准是为他们的未来做准备, 我们不能让18岁的孩子还去说14岁孩子的话, 这是必然的。我不是特别同意现在有的观点说要鼓励、呵护青年人, 因为他们是孩子, 我们要让他们长大, 所以社会对他们有要求我觉得是完全合理的。

此外, 要是一篇作文里通篇都是“正太”“萝莉”这样的外来语词, 确实破坏了我们中国语言的美感。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通过语言去传递文化、传递美。文化是带有很强的民族情感的东西, 有些人主张说要有一种包容心态, 但是语言是带有情感的, 比如大家不可能接受日本人说的“支那”这个词, 这是不能包容的, 因为有我们的情感在里面。所以语言本身有民族情感在里面, 有文化的根在里面, 如果我们以所谓的包容为名义来对待它的话, 其实是对我们文化的一种亵渎, 也是对我们民族情感的一种不尊重。

但是, 作为语文教师,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对网络语言的态度还是比较包容的。学生要真在作文中用“给力”“宅男”“囧”这样的词, 我们在真正阅卷处理的时候, 肯定不会按错别字去处理。在周记、单元检测作文中看到这些词, 我一般不会理它, 但是我会告诉学生尽量用规范的语言, 不会算错字的, 除非他拿一堆符号放在那儿, 那是要算错的。所以,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炒作, 真正阅卷标准执行起来不会是这个样子的。不提倡他们用网络语言不等于有人真用了就怎么样, 不至于, 因为以我们阅卷的经验, 老师们还是非常宽容的。在月考、模拟考这些比较严肃的场合也没有绝对化的标准, 至少北京现在就没有明确地说不许用。就语文课而言, 我们一定要教那些更具经典性、更精练的、更具美感的语言, 我们不提倡学生这么用, 但是真要用了也不会“格杀勿论”, 得看它的量:通篇都是网络语言, 分肯定高不了;偶尔用一两个, 无伤大雅。

《中国教师》: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时期, 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语言文化的发展变化反映出当代青少年群体怎样的文化心态与价值取向?

何杰: (1) 反映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变化:更自我、更多元、更个性, 有一种调侃性, 一种情绪的发泄, 嘲笑正经, 消解崇高。前两天冯小刚在微博上称“屌丝是自贱”, 我其实是很赞成冯小刚的观点的, 有时候当然网友是为了去表达一种情绪, 但确实有些词是自轻自贱的, 确实有不好的地方。语言背后是话语体系和价值观的影响, 青少年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但这种语言要是用多了, 对语言的神圣感就没有了。比如领导人讲话, 偶尔用一点民间语言大家会觉得很活泼, 但是如果满篇都是俗语, 固然是亲切了, 但是会缺少场合感和神圣感。中国现在面临着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就是对科学、对知识的崇敬感是在下降的, 大家变得更世俗化、更功利了。

我很同意余秋雨先生总结的中国文化的三个特点:社会上与人相处是礼仪之道, 修身人格是君子之道, 处事方式是中庸之道。在礼仪这点上我们真的是在下降, 礼和仪我们都在退化, 礼和仪的背后是对事物、对他人的一种神圣的尊敬, 这点真的是在大大地退化。“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伪圣”, 明明自己不崇高还要说出那些高大的话来, 但是现在更可怕, 现在连神圣都不要了。现在我们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就是连神圣和崇高都不承认了。作为一个人, 他自己可以不崇高, 但是他连崇高都要去嘲笑了, 这就很可怕。中国人现在的整体信任感在下降, 不相信这个世界会有神圣的人、崇高的人。我相信我们可以都不崇高, 但是这个社会一定会有崇高的人。我特别不满意现在有人一定要论证“雷锋不怎么样”, 何必呢, 我们有一个精神的标杆有什么不好呢?而在这点上媒体起了特别不好的作用, 青少年是受媒体影响的, 受网络、大众传媒的影响特别大, 所以媒体在这里面应该说是起了一个恶劣的作用。

(2) 体现出整个社会的价值混乱、价值虚无。其实很多词都是一种价值虚无的体现, 比如动不动就说“郁闷”。这些词我们包容是可以的, 因为这反映了青少年的真实想法。但包容不等于不引导, 因为这背后其实是一种价值虚无的体现, 往深处说是他们内心真的很痛苦。青少年渴望着成年人的理解、认同, 渴望着同辈人的喜爱, 他们的痛苦在价值观体系中又找不到解答和慰藉。我们现在在价值体系上是非常欠缺的, 旧的价值观已经打碎了, 新的价值观没有建起来。所以中国整个社会价值观现在都很混乱、虚无, 表现在教育上问题就非常严重。

《中国教师》:希特勒说:“要消灭一个民族, 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 首先要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 首先从他们的学校下手。”作为一线中学语文教师, 对于当代青少年语言文化的发展和规范, 您有什么建议?

何杰:第一, 从教师来讲, 要树立主流价值文化传播的意识。教师必须要有这种使命感, 教育永远是要教那些人类终极的东西的, 一定是人类探索的结果。所以, 教育有时候脱离实际不是缺点而是优点。为什么?因为教育是不能迎合现实的, 理想讲的是真善美, 教育一定要讲真善美, 而不是说现实中老太太摔倒扶了就会被讹, 那我们就教学生不要扶, 但是教育绝对是不能这样教的。作为教师, 我有我的角色, 我的角色就是代表国家、代表社会来传承社会的价值观和国家主流的价值观。有的教师说我们要教给学生真实的东西, 这些话的背后其实忘掉了教师本身有自己的角色意识。我们是国家赋予教育使命的专业工作者, 是受国家和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 说句更直率的话, 我是拿着国家、社会的钱, 所以我不能随意地把我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当然, 最好我的价值观和主流社会的是一样的, 这是最好的, 但做不到就应该向主流价值观靠拢。我们这个社会有时候往往把职业身份和个人身份混淆了。中国现在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够, 我们国家并不真正讲职业精神, 整个社会现在都是这样, 大家面临着一种身份混淆或者说身份焦虑。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一种痛苦的个人状态, 因为没有钱、是“屌丝”等等, 但是如果把这种情绪带到职业当中, 是会伤害到服务的对象的。教育传达真善美, 我觉得这不是虚伪, 而是我们教师应该有的一种职业道德。学生痛苦不等于我们就哄着他, 哄着他还会痛苦, 我们只有让他跳出来。所以, 这就是我们一线教师的责任, 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价值的高标准, 必须有人去坚守它。

第二, 要发掘经典文本、传统文本的经典价值和现代意义。传统经典要有现代意义, 否则人们是不会认可它的, 而实际上传统经典所提倡的东西对现代一定是有帮助的, 我们现代人之所以有时候会痛苦, 就是把传统的东西给丢掉了。语文教师应当在唐诗宋词、文言文、鲁迅作品、现当代经典作品文本当中去发掘它的当代价值, 然后把这些价值传递给学生。

上一篇:学习培训资料:强化监督 严格执纪 严肃问责下一篇:学校全面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