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榆树 - 成长博客

2024-04-09

老榆树 - 成长博客(共9篇)

篇1:老榆树 - 成长博客

榆树之歌

老榆树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老榆树是我童年的乐园;老榆树是我永久的深沉的思念。每当绿草遍野,燕子呢喃,斑驳的老榆树枝条上便缀满了榆钱,春风一吹无数绿蝶在空中飞舞。孩子们爬上树,嘴里塞满了榆钱吵闹着嬉笑着,这是我们最开心最快活的时候。这时,奶奶总要给我们蒸上一锅味道鲜美的榆钱饭,添上香油,便成了一顿美味佳肴,我们争着、抢着吃。看到我们吃榆钱饭的样子,奶奶满脸的皱纹舒展了,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在我记忆中,老榆树是年代最久的树了。它那巨大的冠象一把伞,在风中摇曳;它那朴拙的干站在村口,象母亲无限的期盼。曾经有人把它的一块树皮剥去了,于是,留下了一块永远拂不平的伤疤。有时会流出水来,奶奶说那是老榆树的泪。童年的我常在树下和小朋友们玩弹子、捉迷藏,天黑了也不回家。吃饭的时候,奶奶总是一颠一颠地追着我、捉住我,把我拉回家。农闲时树下会放电影,我们便依着树干或骑在树上看。有时会不知不觉中睡着,直到大人们把我抱回家。从这里我们知道了王成,听说了李连杰,认识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夏天,榆树的叶子长得很密,汇成了一大片阴影。老人们坐在树下安详的吸着纸烟,谈着今年的收成。妇女们坐在树下做着针线,拉着家常。孩子们则在树干上捉蜗牛,把它放在手心里仔细地观察,它那一下一下的蠕动带来许多乐趣。有时,我们会爬到树顶摸小麻雀,用细绳拴着它的腿,从树上捉虫子喂养它。奶奶常常给我们讲,鸟窝里会盘有蛇,但我从来没有见过一条。有一次我剥下一块榆树皮,放在嘴里细细地嚼,直到嚼出粘液。不想被奶奶看见了,让我吐出了榆树皮,看到她严厉的表情我差点哭了出来。夜里我围在奶奶的身边,看着她在油灯下纳鞋。她给我们讲起了过去的事。过去村子里有许多榆树,它们都长得又高又大。在低标准的时候,其他的榆树的树皮都被饥饿的人们吃光了。在家人的保护下,只有这棵榆树顽强的活了下来。从那以后,乡亲们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后来我到城里上学去了。在家的日子也少了。每次我从城里回来,远远地望见老榆树,心中便油然而生一种压抑不住的激动。奶奶常常会站在榆树下的土台上,满头的银丝贴在脸上、飘在脑后,朝着我归来的方向翘首张望。当我出现在村口,她那满脸的皱纹显得更深了。我便搀扶着她,走回家中,陪伴着她。第二天,我便又告别奶奶,告别老榆树,打起背包起程了。

以后生活也越来越好,老榆树也干枯了。站在老榆树曾经耸立的地方,我不禁潸然泪下。我怀念天真无邪的童年;怀念粗壮朴拙的老榆树。现在榆钱饭已经很少吃到了。偶尔,吃上一口,但再也尝不出童年时的那种味道了。

每当春风习习,我就会想起家乡那棵老榆树。正当春归,大地软的象毡子一样。绿绿的、嫩嫩的小草,从地里钻出来。野花竞相开放,大地一片生机勃勃。鸽子的呼哨声,也拉地更长、更响了。斑驳的老榆树,枝条上缀满了嫩嫩的、绿绿的榆钱。春风一吹,无数绿蝶在空中飞舞。春风为歌,绿蝶为谱,生命之歌在苍穹中飞舞。

现在老榆树已经没了,但它的根,却深深地扎在我心的故园。它那粗壮朴拙的干;它那枝繁叶茂的冠;它那迎风一吹似绿蝶飞舞的榆钱是我永远的怀念。

篇2:老榆树 - 成长博客

老榆树的根扎在黑土里。奶奶说这黑土味苦。我不信,拈一点儿抹在舌头尖——苦,涩。

看着我拧着眉头连连“呸呸呸”的样子,奶奶笑了:“怎么样,这土苦吧,比黄连还苦哩。”

我好不容易才把这一口苦土吐干净。我凝视这棵扎根“苦土”的老榆树。问:“它经得住这苦?”

奶奶说:“经得住,当然经得住,不然它能活这么多年,长得根深干粗——上—辈你的—位太爷爷嫌它生在院前遮阳挡光,想刨掉它呢。可是挖了好深也没挖到底根,只好作罢。”

听着奶奶的话,我不禁无比佩服起这棵老榆树;它扎根苦土,却参天触日。

老榆树多叶,每到夏天,你仰头看树,但见榆树叶一串串,一缕缕,你挤我拥,密密麻麻。

树叶间不时传来小鸟欢悦的鸣叫声。但你只能听到鸟儿的叫声,却无法看到鸟儿的身影,因为老榆树的叶子太密了。

常有猎人听见树上有鸟的叫声,举枪寻鸟,却连个鸟影也看不到,只好收起猎枪,无奈离去。老榆树用一身密密的叶子,为鸟儿搭一处庇护生命的安全港,这里成了乌的天堂。

这密密的叶子,何止救过鸟命,还救过人命呢。

奶奶讲:“从前大旱无粮。百姓几近饿死之际,就是靠吃这榆树的叶子活了性命呢。初二作文如果没了这些能当粮的叶子,百姓们肯定难度荒年的。”

在春天里,老榆树是先生花,再生叶的。暗红色的花骨朵如豆粒一样聚簇在一起,挂满了枝头。花落了,就在枝上结下无数的扁圆的果一—榆钱。

榆钱能把枝完全包裹起来,鲜绿鲜绿的。如果小孩子有点儿攀树的功夫,就可攀树而上,站在枝丫间,一把一把地撸下枝条上的榆钱,塞进口里,可以吃到饱的。

当然,更多的榆钱是吃不尽的,等到春未,碧绿的榆钱就成熟了,变成了褐色的榆钱果,风一吹,你听满树都是瑟瑟的声音,抬头—看,榆钱如雪,纷纷飘落。榆钱乘着风,能飘很远很远。

奶奶说:“这些榆钱都是老榆树的孩子,不论飘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榆树。”我问奶奶:“这老榆树的子孙肯定很多了吧?”

奶奶笑笑说:“当然多了。有的都成栋梁了呢。”说完了,奶奶又思念起来:“想你的叔叔和姑姑们了……”

哦,奶奶的儿女们都在远方有自己的事业,在异乡生活的儿女,当初恰如这枝头飘走的榆钱。

篇3:让博客陪伴教师成长

对于“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命题, 似乎有着诸多争论, 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 教育博客是否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二, 利用教育博客,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是什么。

在阅读众多博客、经历了数年的教育博客实践之后, 我认为, 教育博客至少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其一, 博客内容应该与“教育”相关。可以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各种课件, 可以是教师的教育教学随笔及论文、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等, 也可以是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转载等。当然, 为了使博客更加丰富多彩, 教育博客内容也可以适当抒写教师的情怀, 叙写教师的日常生活。然而, 需要强调的是, 教育博客的内容绝不提倡以叙写生活和抒发感情为主, 更不是教师发牢骚、相互扯皮和“灌水”的地方。

其二, 博客群体的组成也应该主要以教育界的人士为主。在博客群体中可以有一线的教师,

可以有各级教研员、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各类教育专家, 当然也可以有与教育相关或者关心教育的其他成员, 比如, 学生、学生家长, 或者社区教育工作者等。由这些共同关心教育的人走到一起, 才会围绕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甚至争论, 从而使教育博客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产生共鸣, 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其三, 教育博客应该有良好的氛围。这里的成员应该是勤奋的, 几乎每天或者隔两三天更新自己的博客。这里的成员应该是注重互动的, 你的问题我关心, 我的问题他关心。在每个人的博客中几乎天天都有思想的碰撞。这里的成员应该是注重实践的, 他们博客上的内容都应该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基于实践的教育科研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教育博客与教育科研有着天然的联系, 而这种联系使教育博客通过教育科研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 教育博客使教师的学习更为自觉有效

教师的理论学习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学习比较盲目, 学校规定学习什么, 教师就应付着学习这些内容;学习动力不够, 感觉学习理论对于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作用;学习急功近利, 为了应付学校要求上交的论文或者评职称需要的论文, 运用“速成法”, 集中看几篇相关的理论文章, 把这些学习的内容拼凑成自己的论文。这样的教科研学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 效果并不明显, 没有达到教科研学习应有的作用。

教师加入某个教育博客群以后, 这样的学习状况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注册博客以后, 其实就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教科研“家园”。教师首先会去浏览别人的思想精华, 这样还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另外, 教师还能在博客群中找到自己的志同道合者, 对某个同行的研究项目产生兴趣, 参与到该项目的研究中, 或者和对方在博客上进行交流。这样, 教师的理论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 就会自觉地搜索相关的理论认真学习。这样的学习往往是一个经常性的长期行为, 教师理论学习的急功近利思想自然就会消除。

2. 教育博客使教师的研究更加注重过程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重头戏”。对于中小学教师是否人人要有课题, 争论之声不绝于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的课题研究“程式化”, 课题研究“重两头, 轻过程”。这种不注重过程的课题研究当然不会产生什么实际效果,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应该来源于教师的实际工作, 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当教师注册某个博客群以后, 在与同行的交流中, 在相互启发中, 就有可能发现自己感兴趣或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 在我校网志中, 有一位五年级教师提出问题:本册苏教版教材中的作文设计与以往人教版教材的作文设计有显著的不同, 出现了诸如让学生自己找资料写作文和自己调查后写作文两种样式, 对此如何区别施教。其他教师对这一话题也很感兴趣。于是, 五年级组的几位语文教师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了研究课题。教育博客使教师的课题能够来源于现实的教育教学实际, 这也使得教师格外重视接下来的研究过程, 而不会把课题研究的过程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累赘了。博客中, 教师发表的网志都明确显示其日期, 这样能促使课题管理者注重课题的研究过程。博客还有分类管理功能, 便于教师对研究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3. 教育博客使教师的写作成为快乐体验

一般而言, 教师很注重参与教育研究以后所写的文章, 但很多教师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 写作的热情就会骤减。

教师写文章, 除了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以外, 还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即使是批评的声音, 也会使写作者感到兴奋。博客还有设定“精华”、自动升为“热门博客”等功能。当看到自己的某篇文章被管理员设为“精华”, 或者成了“热门博客”, 教师都会为此感到高兴。当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文章, 成就感油然而生。所有这些, 都能促使教师把写作看成是一种快乐。

二、利用教育博客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做法

1. 每天写一点

要做到这一点, 我们或许会碰到两个困难。第一, 不能坚持, 第二, 没有内容可写。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们必须在惰性开始侵袭的时候咬牙坚持。写作也像长跑, 过了“假疲劳”阶段, 你就不觉得累了。同样, 我们若能战胜自己, 度过“找借口不写”这一关, 或许你就能长久地坚持下去。一个人要写一两篇东西, 总能“逼”出来;可要天天写东西, 或许就比较难了。其实, 从当前提倡的“让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点来看, 教师更适合写点滴的感受, 写教育教学的故事。如果能从小处着手写, “没有内容可写”的问题或许就能得到解决了。

2. 每天读一点

首先, 要使自己的思想独到和深入, 那就必须注重读书, 而且读纸质的书。之所以强调一定要读纸质的书籍, 为的是把读书和“读网”区别开来。网络资源丰富, 搜索阅读方便, 这是它的优势, 但“读网”终究不具备读纸质书的那种心境。只有读纸质书, 一个人的心才是平静的, 才有可能吸收更多的养料。其次, 也有必要每天花点时间“读网”, 特别是读读优秀博友的文字。每个人都有交流的需要, 在读那些博友日志的过程中, 你或许会得到某些启发, 使你写出更好的东西。假如你有回复的习惯, 你将收到博友同样的“馈赠”。我想, 除了隐私的文字, 我们一般都希望自己的文字拥有一定数量的读者。读者的来访或许会使你的写作热情大增, 从而坚持天天写, 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来。

3. 每天做一点

每天能在教育方面用心做一点, 围绕自己近期所研究的课题想一想:今天的备课是否用心, 上课是否用心, 与学生交谈是否用心, 批改作业是否用心……对教育工作的用心, 将会使我们感到自己工作其乐无穷。这样积极的心态也会促使我们每天情不自禁坐到电脑前敲打键盘, 写写教育, 在做和写的过程中发展自我。

篇4:老榆树下的女人(中篇小说)

月光衬着白莹莹的霜反射进屋里,卢梨花以为天亮了,她一骨碌爬起来。

“才几点,你就把我劐娄醒。”常兴明觑着惺忪的睡眼嘟囔。

卢梨花借着窗户上的月光看表,才三点半。是早了点儿。她想和衣再侧歪一会儿,常兴明粗重的呼噜声,让她厌恶地皱起眉头。卢梨花索性趴在玻璃窗上看老榆树,“嘻嘻,你要做新娘子啊。”他自言自语。原来,老榆树披了一身毛茸茸的树挂,宛若新娘子身上缀满流苏的婚纱。卢梨花回头望一眼常兴明,他正张着嘴抽气,她知道一会儿定是一串荡气回肠的呼噜。常兴明不待见老榆树,他只要看见卢梨花坐在炕上盯着老榆树发呆,就气不打一处来,他说卢梨花简直就是与高三一个鼻孔出气的癞蛤蟆。高三整一堂子仙人,不是烧香就是上供,弄得乌烟瘴气。而她就神神叨叨地对着“妖精树”使劲。还真像一家人。

据常兴明他妈说,窗口这棵孤零零的老榆树是修中东铁路时“老毛子”栽下的。常兴明叫它“妖精树”,只要一喝酒,他就撒酒风要把妖精树砍了。卢梨花就像只老母鸡似的张开双臂贴在树干上,说你要砍它就先砍我吧。常兴明手里的菜刀咣当地摔到菜板上,他知道砍树还能将就,杀人得偿命。

卢梨花不想听常兴明刺耳的呼噜声,她穿上那件红白碎花棉袄来到外屋。此时,揉面有点早,面醒时间长了跑碱,烤出的烧饼就失了松软脆香的口感。炉火被湿煤压了一宿,死气沉沉的没有朝气。卢梨花用一块湿抹布遮住炉口,小心翼翼地把炉篦子下积了一宿的煤灰透出来,炉膛下瞬间就一片通红。她又在炉膛内的煤饼上捅了三个眼,上下通气,三条夹着浓烟的暗红火苗就“嗵”地一声蹿出来,一股轻微的热浪也扑在卢梨花的脸上。炉子的火不能浪费,她把铝锅坐到火上,一勺小米一勺大米淘好下到锅里,盖上锅盖后,她又往炉子底下扔四个麻皮土豆。上高一的常美美只要一睁开眼睛就喊饿,就着香喷喷的二米粥和腌透的雪里蕻吃烧饼,美美的早饭也说得过去。卢梨花自己吃烤土豆就顶饱。常兴明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都要捏着酒壶喝上一口。他皱着眉头说破土豆有啥好吃的,看着都烧心都吐酸水,真是个穷命相,怎么看都不是发家的娘们儿。平时卢梨花一瞪眼常兴明就不吭气了,只要喝上酒,就算她把眼珠瞪出眼眶也白费。只要有一口酒垫底,常兴明的英雄气概就空前地高涨。卢梨花就好这口,又不想听常兴明捏着酒盅数落。她一吃烤土豆都蹲到面板下紧着吃,面得起沙的土豆噎得她直打干嗝。常兴明没好气地拍打着面板上的面,“吃个破土豆也急三火四,又不是偷男人。”

卢梨花本来已经弱下去的嗝声,又此起彼伏地响起来,像刚凫水上岸的大鹅。

卢梨花吃力地端过面盆,她拽起一绺面,蜂窝均匀,她抿嘴乐了。卢梨花给面使上碱后,往屋里瞭一眼躺在炕上的常兴明,他还睡着。左膀子受风,揉面使不上劲,揉不透的面烤出来的烧饼发艮。她又看一眼里屋,咳嗽两声。常兴明第一次没用她三番五次地叫,就趿拉鞋起来了。“又烤土豆了,我都闻到香气啦。”常兴明青黄的脸软得像一团面。

“你看着都烧心吐酸水,咋还能闻出香?”卢梨花盯着面盆。

“面发好了?今儿个我搋面。你不是膀子疼吗。”常兴明两只手不由分说地插到瘫软的面里。“其实我一天搋个三五十斤面也不算啥,当锻炼了呗。”

正在火上炒芝麻的卢梨花,没搭话。或许常兴明早已习惯了她有一搭无一搭的状态。他专心地揉面。炒好了芝麻,卢梨花给面使碱、揪团、擀饼、压花、滚芝麻、上炉,她做起来得心应手。没一会儿,电烤箱发出吱吱的响声,就宛若一群争抢米粒的老鼠。炉子上粥锅的热气也袅袅地蹿到屋顶,天花板上积了一层饱满而又晶莹的水珠。水珠个个都怀着哪怕粉身碎骨,也随时要扑下来享受人间生活的决心,贪婪地俯视着这对男女。

第一炉烧饼仿佛出阁的女子,怀着羞涩和向往,迫不及待地出来了。卢梨花用手指尖点了其中的一个烧饼,一股热气滋出来,她急忙把手指含在嘴里哈气。

“烫着了吧,你老用手摸它干啥?”常兴明数落女人,还凑上前去,“让我看看,要是起泡了就抹点豆油?”

卢梨花垂下手,说:“哪有那么娇气。”常兴明在她身后嘻嘻地笑出声。第二炉烧饼入炉,常兴明掸掉身上的面尘,拿过酒壶坐到炉子边。常兴明先是自言自语,然后就大声地说起来:“俩膀子焦酸,我说买个搅面机就舍不得花钱。”他咂口酒又继续说,“再说,人家篜馒头烙饼都用酵母粉,就你还使碱。使碱的面揉不透揉不开,就红一条白一块,别说卖呀,自个儿吃都瞅着不顺眼。”

正在清洗面盆的卢梨花瞥他一眼,把手里的刷子啪嗒地扔到盆里,“一喝上酒就磨叽这事儿,咱是比别人挨累,可老主顾们不也冲着纯手工烤的烧饼才来的。要不是靠‘手工’这块招牌,还不早就让人挤对黄了。现在的生意多难做呀,咱不能自个儿砸饭碗。”卢梨花说话时尽可能地和风细雨。

“就这破铺子还叫生意,无非是饿不死也撑不着的小作坊,真是女人见识。”常兴明唾沫星子溅到炉子上。

“你说不是生意,那孩子大人还不是靠它吃饭,你以为我愿意挨这个累,我也知道吃香喝辣的好……”卢梨花的声音高起来。

“一睁开眼睛说话,就没好气儿。”美美倚在厦屋的门框上 。

“不知道你妈作啥妖,二半夜就起来折腾,整得别人也睡不好觉。”常兴明的话匣子打开,很难关上。

“来回过火车像地震,你都照睡不误,我还能影响你睡觉。再说,你那呼噜声快赶上火车鸣笛了,还好意思说别人。”卢梨花不想再和他争论,她笃信,早晨生气一天不顺。她为美美盛一碗黏糊的二米粥放在面板上,让她快梳头洗脸吃饭。美美冲常兴明翻着白眼,转身进了里屋。卢梨花瞄一眼墙上的电子钟,麻利地挑起堆在墙角的红布幌子,挂到房檐的铁钩上。

门,吱扭一声响,一股清凉像淘气的小狗汪地一声扑进来。只要卢梨花挑着沾满油污的幌挂到房檐下,高三一定是烧饼铺的第一个顾客。“离老远就闻着咱家烧饼的香气,还来六个。”

nlc202309011823

卢梨花撂下手里的活,要为他捡烧饼。

“我来。”常兴明笑嘻嘻地放下酒壶。

“唉,跟你说,我昨晚又做梦了,看来这回我要成了。”高三瞟一眼卢梨花,神秘兮兮地对常兴明说。

“说说看,老仙又给你托啥梦了?”常兴明一本正经地问。高三摇头,说吃了饭好开板,有三双鞋急等要,若是想听,就去他家。眼窝黢青的高三托着一袋烧饼,再次瞟一眼卢梨花,兴冲冲地走了。高三和常兴明是发小,俩人从上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都在一个班。娶了女人后,又都住在父母留下的老房子里,成了邻居。

老房子下窖,家家都在门里修三四个台阶。太阳吝啬又势利眼,专挑高门大户关照,很少把光亮照进低矮的窗户里面。因此,这趟铁路街的家属房家家都黑黢黢的,只要进屋就得开灯。可谁家也不想搬离,一来是热土难离,二来是老房子虽然低矮,却占着临街的优势,又是站前的黄金地段。于是,家家户户都向大道延伸接出几平方米。利用这几平米开起了粮油店、干果铺子、日用品批发。不到一年,这里就形成了规模。开始别人家干的时候,卢梨花还没觉得有啥甜头可图,直到高三第一批从酒厂下岗后,也在主房前接一个砖门斗,并在门斗里开起了掌鞋铺。眼看着掌鞋铺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卢梨花心里开始泛酸,可她还清高地想,“掌破鞋有啥出息,谁家好老爷们儿干这个。”那时候,常兴明还在酒厂里上班,每月十号都有工资进项。

“梨花,鞋要是坏了就拿来修啊,保证整得像新鞋。”高三正给一双女人的高跟鞋底粘皮子。

“这个殷勤你可献不上,人家的鞋坏了不修,直接买新的。”高三老婆张寒霜双手袖在棉袄袖筒里,笑呵呵地看着卢梨花。她的话听上去像是抬举,可卢梨花觉得她是在奚落自己,当然也有几分嫉妒。毕竟,常兴明还端着铁饭碗吃饭。卢梨花发誓,再也不去高三家。

可张寒霜却一反常态来她家串门,袖手往当地一站,让她看自己的新靴子好不好看。张寒霜扭动着粗壮的腰,炫耀着脚上的鞋。卢梨花吃着烤土豆,故意吧唧出响声,半天才轻描淡写地说她脚肥,把鞋都撑走形了。张寒霜不生气,过几天又穿一双坡跟,鞋腰上还带一圈毛的黑色皮鞋,她说这鞋在大城市可流行了,是高三去省城进修鞋料时买的。还说,要是卢梨花喜欢,等高三再去进货时捎一双回来。

卢梨花肚子都气鼓了,呼呼地喘粗气。晚上,她鱼一样钻进常兴明的被窝,柔声细语地说也想在门前接出个门斗,开个烧饼铺。小时候,她看姥姥烙火烧,用烙火烧的法子烤烧饼肯定行。

“得了吧,满大街的馒头店、饼屋,就你烤的破烧饼还不把老底赔进去。” 常兴明的手顺势在女人身上像蛇一样的游走,嘴也贴过来。

“我还没烤,你就说不行?”卢梨花翻身躲开他。大概是想到自己没本事把门斗盖起来,她又软下脸,说就算不开铺子,接间房子也宽绰宽绰。再说,开个铺子能咋地,房子又不用租,就是搭点面和油呗,自个家也挡不住吃……男人想了想,搂住她的肩膀说:“那你得先让我乐呵,要是侍候不好我,盖房子的事儿免谈。”

若是平时,卢梨花早就冷下脸推托,可今天她豁出去了。男人气喘吁吁地忙活半天,气急败坏地从她身上滚下来,问她就不能拿出点真格的配合一下?卢梨花第一次没有被男人揉搓得心烦气躁,她望着房笆盘算着盖房子的事儿,等挣了钱就一天换一双鞋,一星期换件衣裳。

烧饼铺在爆竹的爆炸声中,热热闹闹地开张了,卢梨花兴奋得两腮像打了胭脂。她对来看热闹的张寒霜说,“嫂子,这回你不爱做饭就吃烧饼,保管你吃这顿想下顿。”

张寒霜一撇嘴,“你大哥爱吃面,我和胜利都爱吃米饭。”高三儿子高胜利和美美是同学。开张才两天,卢梨花就蔫头耷脑地没了精气神儿,稀落地来两个买烧饼的,大多是赶火车的旅客。可防火的、收电费的、工商税务,卫生防疫的比顾客来得还勤。进门就绷着脸吆喝着要查这个证件收那个费,卢梨花无奈地交了费用。几天下来,她就被弄得心绪烦躁。工商所的刘博从门前经过,他嘀咕说现在的人动作可真快,开个铺子就像房檐底下长出的狗尿薹。刘博进屋,卢梨花以为又来收费的,就大吐苦水。说自己刚开张,这个费用那个费用交了好几笔了,还没赚先搭钱了。刘博说自己不是来收费的,路过进来看看。刘博说她够实诚的,哪有没挣钱先缴费的,费用先缓缓再交。卢梨花感动得给刘博装了十个烧饼,反正卖不出去也吃不了。刘博也没客气,只是临走时把烧饼钱压在喝水的杯子下。

十月底,酒厂被一家公司收购,像常兴明这样用土办法烧酒的技工,都被动员下了岗。这家公司要把酒厂做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常兴明心里窝火,就和车间的几个技工撺掇如何上访。他的心思不在烧饼铺上,也打心眼里没瞧起女人做的营生。卢梨花如同拴在碾子上的驴,没人卸套就下不来。高三每天都过来买六个烧饼,趁买烧饼的空儿跟卢梨花唠两句,“梨花,要是再磨豆腐脑就更好了,松软酥脆的烧饼就豆腐脑,那简直就是神仙的日子。”

卢梨花咧了咧嘴,说:“生意不好,也不敢往大了想。”

高三让她别灰心,自己保证天天吃她烤的烧饼。卢梨花心说,天天吃也就六个。就靠他买这六个烧饼,赔个底掉还白搭了工夫。想归想,卢梨花还是像恭敬财神爷似的感激高三,每天烧饼一出炉,她就用纸袋先装上六个。开业之前,卢梨花特意定做了纸袋子,她说烧饼用塑料袋装,热气跑不出去,湿溻就不酥脆了。一直躺在炕上怄气的常兴明,看到高三天天来买烧饼,他一骨碌爬过来,蹿过去夺下女人手里的袋子。常兴明表面热情地跟高三打招呼,可他却在心里狠狠地骂,“像只狼似的老惦记别人圈里的羊,小心我这杆猎枪走火,跑到你屋里去。” 每次,他都冲高三的背影呸吐一口。卢梨花不屑和常兴明计较,她的心思都在卖不出去的烧饼上。半个月过去了,生意还一点起色都没有。除了高三坚持天天来买六个,铺子里的人影寥落。有的人还只买一个,说是尝尝,一个烧饼再搭个纸袋子,基本没赚头。

“不让你整,偏不信。这回好,卖不出去的烧饼吃不完,明儿个还不吃烧心。”常兴明捏着酒壶抱怨。

nlc202309011824

卢梨花没心思跟他掰扯,她心里琢磨咋能让生意好起来,一家人总不能坐吃山空。每一炉出来,卢梨花都尝尝。平心而论,她也觉得不错。特别是椒盐的烧饼,酥脆可口,吃到嘴里,满嘴都飘着花椒的香气。“大哥,你说实话,烧饼的味道究竟咋样?”卢梨花问高三。高三诚恳地点头,说味道没得挑,百吃不厌。张寒霜撇嘴说还行,她恶狠狠地白了高三一眼说,“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整天贪吃,别再吃倒了牙,吃伤了胃,吃得上吐下泻……”

每天只发十斤面,还是卖不出去,卢梨花嘴角起了一串黄亮亮的水泡。她坐在炕上呆呆地盯着窗前的老榆树,“老榆树,你说,烧饼铺真要关门啊?”一阵微风袭来,锯齿的叶子窸窸窣窣地响起来,卢梨花不顾裂了口子的嘴唇,咯咯地笑出声——在她看来,老榆树是在摇头。卢梨花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她突然抬起头来,应该做广告,要不人家咋会知道有个好吃的烧饼铺呢?卢梨花从老榆树那儿得到了灵感和信心,她一抹腿跳下地,拿过特大号的铝盆发一大盆面。

“你疯了,十斤面都卖不出去,又发那么多面干啥?”常兴明差点把酒壶摔出去。卢梨花发好面就躺下睡觉了,这一夜,她睡得前所未有的踏实。第二天早上,卢梨花把新出炉的烧饼,两个装一袋,还在每袋烧饼里配上一小袋咸菜。卢梨花一口气走了七条街,“祖传的手艺,纯手工烤的烧饼,您尝尝。门面在铁路街,纸袋上有门牌号。”

一上午走下来,卢梨花嗓子干疼,宛若扎了鱼刺。生意果然渐渐地好起来,卢梨花很得意自己上门做广告的举动。常兴明不屑地耷拉下嘴角,“卖得再好,也就挣俩一脚踢不倒的钱儿。要想穿新鞋买好衣裳,等哥给你挣吧。”

这些日子,常兴明从炕上爬起来就往外跑,卢梨花一个人支撑着烧饼铺。她弄不明白,常兴明天天跑外面干什么,还喝得醉醺醺的,家里的活儿一点都指望不上。卢梨花疑惑地盯着刚从一场宿醉中醒来的常兴明。

“我一个老爷们儿还能老在家憋着,反正,没出去养女人就是了。”常兴明眯缝着眼睛理直气壮。

“量你也没胆,更没那个能耐。”卢梨花闪身去了外屋。

“啧、啧,瞧不起我是不是?”常兴明被女人说到了疼处,盯着她的背影刚要呸一口唾沫,一想到女人不是高三,就咽回了唾沫。常兴明今天没往外走,在家里又待得无趣,便来到高三家。高三正捧着一只女人的高跟鞋抛光,张寒霜抄手站在他身边,腆起的肚子宛若身怀六甲的孕妇。“啧啧,今个咋有工夫串门子?”张寒霜阴阳怪气。

“你就欠高三修理,改明儿让他把你嘴缝上。”常兴明习惯性地呸了口唾沫,挑衅地看着她。

“啧啧,俺家老爷们儿就会修鞋,不像你家那位不光会修理你,还会烤烧饼。”

高三说他俩见面就掐,说不定前世是夫妻俩,打离婚了。这世做邻居,还带着前世的积怨。高三也知道,张寒霜从心里嫉妒杨柳细腰的卢梨花。

“看出你有钱了,她肚子都鼓起来了。”常兴明嘻嘻地笑。

“就是,她哪能跟梨花比,你看人家那身材,那脸蛋,根本不像四十岁的女人。你娶了她,是前辈子积了大德。”高三甜嘴抹舌地夸赞卢梨花。

压在常兴明心底的一股酸水涌上来,他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别老看别人的老婆好,我看嫂子胖得热气腾腾的,像刚出锅的馒头。”

“行啊,你看张寒霜好,咱俩换。”高三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

常兴明乜斜一眼高三,“别磨牙了,赶紧给我找茶缸子倒水,都渴冒烟了。”常兴明没想到高三厚颜无耻地说要换人,他没好气地喝一口水,“别扯淡,说说你的事儿,到哪个层次了?”他真想把热水泼到高三的脸上。高三引常兴明走进里屋,掀开一块红布帘。一张红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蝇头小楷,常兴明仔细一看都是人名。“高张氏、高利满、王学仁、张殿堂……”常兴明一脸迷惑念着红纸上的名字。高三用手肘拐他一下,让他别念出声,他说这都是自己逝去的先人,他们修行得道后上了堂子,通过他,用他们修来的道行,解救苦难的芸芸众生,为劳苦大众指点迷津……高三说得唾沫星子都崩到常兴明的脸上。常兴明忍住笑,说高三把自己都说成救世主了。

“你严肃点,要是不信就别到我这儿来。”高三瞬间变了脸色。

常兴明收敛起笑容,说:“行行,我严肃点,最近我要做点小买卖,你给我掐算掐算要防范点啥?”他一本正经地看着高三。

“看在梨花的面子,也看在咱俩一起长大的分上,求我家老仙给你指点一下。”高三点燃一把香,虔诚地举过头顶拜了三拜,插到香炉里。高三坐在凳子上,食指弯成勾形敲着桌子,常兴明一脸迷茫。高三还敲,他只好问是什么意思?

高三一梗脖子说:“压堂子的香钱。”

常兴明扑哧乐了,“啊,哦——我忘了、忘了。”常兴明从上衣兜里摸出十块钱放到香炉前。高三闭上眼睛掐着手指头默默地念叨着,嘀咕了半天,高三才睁开熊猫一样的眼睛,盯着常兴明看。

“说话呀,死盯着我干啥?”常兴明不自在地摸一把脸。高三看了半天才劝他别出去得瑟,说他这个买卖十有八九挣不到钱,还会惹祸上身。高三说他根本没外财的命,别瞎折腾,在家帮衬一把梨花,把烧饼铺做大,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多好。那么好的女人你不好好稀罕,再弄丢了……常兴明眼珠子瞪得快要鼓出来,他霍地站起来,“操,这话是你家老仙说的,还是你的心里话。卢梨花自己丢不了,就怕被狼叼去。”

“咣当——”被摔上的门震得高三直眨巴眼睛。

第二章

卢梨花哏嘎地打嗝。美美笑嘻嘻地说她一定是趁着自己上学,在家偷好吃的了。卢梨花觑了她一眼,说是被她爸气的,常兴明整天连个鬼影子都抓不着。

“我爸眼里只有酒壶,要是我早就跟他离了。”

卢梨花转回身盯着美美。

“看我干吗?寻找真正的爱情是你的权利,你不用考虑我。只要那个人爱你,我就叫爸。”美美一本正经。

“这孩子,胡咧咧些啥?我们这代人可跟你们不一样,好歹都得过下去。离婚,只是嘴上说说。”卢梨花使劲地拍打胸脯,想把嗝拍打下去。

篇5:老榆树的作文

春天,春姑娘送走了冬哥哥,带来了春风和细雨,让老榆树那光秃秃的树枝上长出了几片叶子。小鸟开始在榆树爷爷的头上造窝了,痒的榆树爷爷发出“咯咯”的笑声。

夏天,夏姐姐送走了春姑娘,榆树爷爷打扮的个漂亮了。榆树爷爷的头发长满了,可是小虫子也多了起来,整天榆树爷爷搅和得不是头疼,就是牙疼,不是腰酸,就是背疼。还好有勤劳的啄木鸟医生来给榆树爷爷治病。有时候还有一些小孩在榆树爷爷脚上乘凉呢!

秋天,秋妹妹送走了夏姐姐,带来了金黄色的落叶,就像在天空上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样,让榆树爷爷的头发落没了,一点也不好看。

冬天,雪哥哥送走秋妹妹后,立即下了一场大雪,给大地铺上了一个雪白的棉被,也给榆树爷爷铺上了一个雪白的棉被。

篇6:老榆树经典散文

那一堆石瓦不知堆了多少年,裸露在外面的红色已被厚厚的青苔覆盖,和奇形怪状的石块掺杂在一起,分不出什么是什么。偶有说不出名字的树啊草啊从砖石缝隙中挤出来,纤细的枝干和鹅黄的叶可怜的就像被朔风撕扯后的枯秸秆,很快就不见了踪影。而老榆树就这样固执倔强的站立着,也不知何时,树下周围地面上竟然长出了无数的小榆树,和老榆树俯仰有情。

老榆树干硬的树皮钢筋铁骨般包围着树干,深深浅浅的沟壑里似乎都流淌着一个又一个关于乡村的故事,那深似峡谷的是关于抗争、关于离别、关于贫穷......那浅若笑痕的是关于奋斗、关于幸福、关于爱情......抬头仰望,依稀可见曾被雷电轰击过的创痕,被狂风摧残过的残枝,被雨雪侵蚀过的腐干。但遮天蔽日的树冠茂盛盛的,努力生长,每一棵枝条都不懈怠,向阳光,向天空。所以,那枝条就形成了不同形状,蜿蜒似游龙,悦动遒劲,翩然似舞凤,轻灵娴雅,深沉似老人,正襟危坐,更有的像活泼泼的孩子,一下子从这里跳到了那里......而那千万枝条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又像一支队伍,它们与天斗,与地斗,乐在其中。

而此刻,一串串的榆钱沉甸甸的坠弯了枝条,一阵风吹过,轻盈盈的飘下几片,落入乱石中,落在地面。《博物志》中说:“啖榆,则暝不欲觉也。”意思是说榆钱有解郁安神的功效,但是村民们却不知道这些,他们只觉得榆钱也是一种粮食,记得奶奶曾经告诉我说,闹饥荒那几年她用榆钱和玉米面做成榆钱玉米饼,虽硬硬的却带着一丝丝甜,这曾让饥荒年的家人少挨了不少饿,也就在那个时候人们常常在树下祈祷:“多结些榆钱儿吧,别让老老小小挨饿。”也就在那个时候,老榆树成了人们衣食的寄托,成了人们生活的希望,成了人们心中的神。

多么神奇而伟大的老榆树啊!我正沉思间,只见一群人在村外的桥边忙碌着,我忍不住好奇,便走了过去,原来是几个年轻人在桥边栽树。他们见我走了过来,便停下手里的活,其中的一个看上去三十多岁的样子,他笑着对我说:“怎么样,咱们村变化大吧?”我使劲点点头,却皱着眉注视着他,“呀!你不是村里何大叔家的何亮吗?记得何大叔十多年前患上了严重的肾病,你不是考上了高中,却没去念吗?怎么会?”这时旁边的一个小伙子接过了话茬,“你不知道吧?他现在是咱村的支书,十年前咱村里的党员在老支书的号召下,和何叔家结成了帮扶对子,资助亮子完成了学业,还考上了大学,这不,大学毕业后回来当了村官没几年,本来县里准备调任他去县里工作,他说什么也要回来支持家乡建设。去年老支书退休了,大家一致推选亮子当村支书。哎呀,你看,这桥就是老支书带领大家修的,结实着呢,去年涨大水都没冲坏。”他自顾自的说着,“这不,我们准备栽上榆树,绿化美化咱农村,让农村人住在花园里,让那些城里人羡慕去吧!”听到这我不禁转头向村里的方向望去,村路边两条绿色的丝带延伸到远方,像两串伸展开的榆钱串,“这些榆树苗就是那棵大榆树的种子长出来的。”又一个年轻人说。一句话提醒了我,可不是,那可是老榆树生命的延续啊!

我不禁又仰望那棵高大帅气的老榆树,它执着的站出自己的风景,守护着一方水土的过去和现在,更守护着这一方人的未来。

篇7:校园的老榆树的作文

我们校园里有一颗粗大的老榆树,据说老榆树有一百多年了,可是它依然挺拔,就像一名哨兵,日夜守卫着学校。

春天,老榆树便冒出褐色的芽,逐渐变深,变绿。细雨悄悄滋润,微风轻轻吹拂,那褐色的芽,只那么一瞬间,便变成嫩黄泛绿的圆圆的榆钱儿。夏天,老榆树的叶子逐渐变绿,榆树钱儿也渐渐长大,茂密的叶子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像一把绿色的大伞。下课铃声一响,小朋友便爬上树摘榆树钱儿吃,还有的`小朋友在树阴下快乐地玩耍。秋天,榆树钱儿变黄了,变枯了,一阵风刮来,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好像一篇篇写着小朋友梦想的书信,仿佛告诉祖国,我们将来会一个个加入祖国的建设中去。冬天,老榆树的叶子已经掉光了,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干,大雪纷飞了,老榆树像一位巨人,站在风雪中,傲然挺立。小朋友们在老榆树下堆雪人,打雪仗。

篇8:巧用博客 引领学生成长

独具风采的“成长记录”

学生的成长曲张回环, 酸、甜、苦、辣、咸, 五味俱全;喜、怒、哀、乐、愁, 五情相伴, 鼓励学生在网站“开博”, 记录丰富多彩、刻骨铭心的生活, 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 并让学生、家长和老师互交博友, 保持联系的畅通和资源的共享。

1.相册:成长中的珍贵“瞬间”。学生把每学期非常值得留念的事情用摄像机和照相机抓拍, 留下珍贵的瞬间:一幅画、一张生活照、一张奖状、一篇佳作、一个科技制作;主题班会、艺术节晚会、班干部竞选、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学生把这些瞬间的美丽影像, 选送到自己博客的“相册”中展示。这些珍贵而美丽的“瞬间”, 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 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学生的成长历程。

2.日志:成长中的点滴“痕迹”。学习中的作业情况、学习成绩、教师评价、同学寄语;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的起伏和变化;同学、老师、家长相处、交往中的困惑、感悟和心得……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哪怕是只言片语, 哪怕是瞬间精彩一瞥, 哪怕是一个成长的小脚印……都可以写入日志之中。博客, 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充分展示个人风采:张扬个性的字体、风格迥异的版面设计、魅力十足的自我介绍、引起视觉冲击的图片、调动情绪的音乐、赏心悦目的成长日志、独具慧眼的精心收藏, 使学生的博客生动而又彰显个性。博客, 让学生们爱不释手, 不仅时时浏览品鉴他人的成长记录, 而且还经常续写和补充, 为自己留下了温馨、美好的点滴记忆。

心灵独白的“情感驿站”

学习中的成功与快乐, 需要与别人分享;不快与疑惑, 需要向他人倾诉;思想和情感上的困惑, 也需要班主任、父母的指导。博客给了学生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 提供了合适的倾诉平台, 让他们自我宣泄, 畅所欲言, 真言不尽。我班学生小梦, 性格内向, 由于处理事情不当, 误会同桌, 碍于性格而不敢当面向他道歉, 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上课不能专心听讲, 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我鼓励他在博客中向同桌道歉, 并与之交流沟通。果然, 同桌看到他的道歉后, 原谅了他, 两个人的友情进一步发展, 成为心心相印的朋友。“每天, 我们写完作业, 总会到博客看看, 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更新。这既是一种劳逸结合, 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班长小涵说:“在博客中写写看看听听, 既可以梳理情感, 又可以对自己再次充电, 我们非常喜欢!”团支部书记璐瑶坦言:“开博以来, 同学之间矛盾纠葛的少了, 融洽和谐的多了;追逐打闹的少了, 文明交往的多了;贪图安逸的少了, 刻苦学习的多了;教室内外, 和而不同, 其乐融融。”

多元互动的“评价激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从儿童入校的第一天起, 就应该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身上所有好的东西。”博客的建立, 提供了契机, 为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评价激励架起了桥梁。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班主任利用博客对学生成长过程的突出表现、点滴进步进行恰如其分的鼓励和评价, 鼓舞其士气, 增强其信心, 使他们更加茁壮地成长。小宇, 学习敷衍了事, 不够认真, 却酷爱体育运动, 在运动会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在其博客中留言:“这个学期, 你给老师的惊喜不断, 特别是体育方面, 别看你个头不大, 在运动会上却取得了好成绩。好好锻炼一下, 老师相信你明年一定会取得更骄人的成绩。如果你在学习上也能有这种努力拼搏的精神, 相信你一定会给老师另一份惊喜, 老师期待着!”这份留言, 以爱护学生、引导其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并委婉地指出他的缺点, 这样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心”, 从而接受教育, 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认识, 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和善良美好的愿望从留言中可见一斑。

2.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家长时常浏览孩子的博客, 并不时留言, 参与到互动评价中, 对孩子进行指导, 鼓励、督促其健康成长;同时, 子女也利用博客倾诉自己的苦恼、困惑, 求得父母的尊重和理解。有位母亲在孩子的博客里留言:“小涛, 人生路上也许有荆棘、坎坷;也许有鲜花、掌声……但这一切都是你成长中的财富。妈妈对你的爱, 将伴随着你一起成长, 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多么饱含深情的寄语!另一位家长在看了孩子博客中语文阅读大赛获奖的日志后, 则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小璇, 一个小小的荣誉凝聚了你的努力, 凝聚了老师对你的期待, 你应该珍惜老师别出心裁的设想给你创造的这样一个好的读书机会, 千万不要辜负老师的一番苦心, 一定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父母的殷切希冀, 尽在寥寥数语中。

3.学生之间的互动。同学们朝夕相处, 彼此知根知底。博客建立后, 学生之间相互对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加以评述, 节日和生日之时互发帖子, 互致问候, 相互激励, 共同进步。学生小蓓和小洁都是班内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同学。小蓓在期中考试里取得年级第一的骄人成绩, 小洁在其博客中留言:“小蓓, 祝贺你!你学习刻苦, 各方面表现突出, 真令人羡慕!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次考试, 你成绩特别优异, 真为你感到高兴和自豪, 也令老师和同学们对你刮目相看。你, 好样的!”小蓓回复:“小洁, 你太谦虚了, 你的成绩也令人好生钦佩哟!虽然你未取得第一名, 但你的成绩也位居年级前茅, 更为可贵的是, 你刻苦努力、持之以恒、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老师和同学们都有目共赌。‘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我要以你为榜样, 向更高的目标攀登。”象这样简短的留言, 乃至节日的问候, 生日的祝福, 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情, 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 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使全班同学在融洽、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中遨游知识的海洋。

篇9:青春的钥匙,埋藏在老榆树下

我喜欢古龙笔下的快意恩仇,她喜欢金庸笔下的荡气回肠;我喜欢郭敬明的《小时代》,她喜欢韩寒的《后会无期》;我喜欢流川枫和佐助,她喜欢樱木花道和呜人。最重要的是,我是文科生,她是理科生,我们之间有着人类最难以逾越的鸿沟。

虽然我们欣赏的人或物几乎完全不同,但从来没有因为这些争吵过,反而有一种相依为命的孤独感。

她和我一样,全部的青春都被浩如烟海的文字填满了。近年来青春题材的电影那么多,每一场我们都相约去看,可走出电影院后都不约而同地叹气——我们的青春没有惊心动魄、没有荡气回肠,只有不停地写稿子、改稿子、再写新的稿子。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如同花开花落、四季轮回。

初二那年秋天,我在学校最角落的那棵老榆树下面看到她。那个时候,Ipad和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她拿着墨蓝色的晨光水性笔,在一个硬皮本上奋笔疾书。

那时,她坐在老榆树凸出的后根上,眉头紧锁。我笨拙而安静地慢慢靠近她——凭借我敏锐的直觉和探测同类的精准雷达,我确定了这个短发的姑娘正在写小说。

我刚要开口,上课铃声却毫不配合地响了起来。

她像一只受了惊的小鸟,忽地一下从地上弹起来,慌忙地向教学楼跑去。

“喂!”我在后面喊她。

她停下脚步,转过头看我。

“你写的是小说吧?”我问她。

她没说话,但是那个写满密密麻麻文字的硬皮本被她牢牢地护在怀里,眼睛里迸发出类似母鸡保护小鸡的戒备神色。

我突然笑了,从麻袋一样的校服里,掏出一本更厚的白色硬皮本。然后将它翻开,递到她面前。

虽说我的字非常难看,但却足以让梁小惠放下她的防备,和我开始发展革命战斗友谊。

那一年我们十四岁,在榆树下找到了第一个可以谈论心底梦想的朋友。

二所谓革命战斗友谊,并不只是嘴上说说的。我和梁小惠不同班,我在一楼的三班,她在三楼的十六班,除了放学回家顺路之外,上课期间很少能见到面。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之间的感情发展,午休和大课间时,我们总会在那棵老榆树下写文。思路断了时,我们会互相听对方的情节,偶尔也会换着写对方的大纲。

记得有一天,我突然灵感爆发,虽然正在上数学课,我却抱着侥幸心理把硬皮本掏出来,压在数学书下面,企图遮住边边角角。然而不幸来得太过突然,刚写了不到三行字,讲台上就响起了数学老师叫我名字的声音。

我心惊胆战地站起来,看到他拍着讲桌,让我把东西交上去。那一瞬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全班同学,五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望过来,我真恨不得钻进地缝里。

“薛小阳,把你那个白色硬皮本拿过来,这件事就算完了,否则就交给你班主任来处理。”许是我的沉默让他有些下不来台,这句话像是给我的台阶,也像是给他的台阶。

我仍然低着头,一声不吭。

“既然这样,那你就站着,我还是请你们班主任来吧。”数学老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对我说。

我的后颈泛起冷汗,表情僵硬得不行。如果是其他东西,我会立刻送到讲台上,不带半分犹豫,唯独这个硬皮本不行。它就像我埋藏在最深处的、最真实的自我,我从未想过有一天,它会暴露在阳光下。

一想到会有个完全不了解我的人摊开我的全部,凉意就顺着脚心慢慢地蔓延到全身。

三这应该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无助”,看着数学老师离开教室,我就像在等待时间的凌迟。

而这时,窗外熟悉的笑声突然传入我的耳中。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听到声音立刻打开窗户,向外探出头。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是梁小惠!她这节课是体育课,正好路过我这里。

我一边压低声音喊她,一边把胳膊伸出窗外挥舞着,很快她就看到了我。

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三言两语告诉了她,然后将我的灵魂——那个白色硬皮本塞给她。

她朝我比了一个ok的手势,抱着本子跑了。一瞬间,我心底悬着的那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后来,被数学老师喊来的班主任无论说什么,我都不松口,就算我的书包被全部摊在讲台上,就算班级里被翻了个底朝天,那个白色的硬皮本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怎么找也不见踪影。

任谁也想不到,它正安安稳稳地躺在梁小惠的书包里。

放学后,我被带到班主任的办公室写检讨书。三千字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是个无法想象的字数,但对于已经写完好几本硬皮本的我来说,这就是一个多小时的事情。

由于缺乏“物证”,班主任拿到我的检讨书之后只是随意翻了两下,批评几句,这件事就不痛不痒地过去了。

从教学楼里走出来的时候,太阳还没有落山,夕阳像一个成鸭蛋黄似的挂在西面的天空上。

梁小惠背着书包在校门口等我。鸽子血一样的霞光映在她的笑脸上,明明是傻兮兮的笑容,却让我觉得一切都不一样了。

她笑着调侃我:“你该拿什么拯救你的灵魂?”

我潇洒地揽过她的肩膀:“麻辣火锅怎么样,今天不点蔬菜,纯肉!”

背着装满了教材的沉甸甸的书包,灌了一整天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的大脑晕乎乎的,可我们仍然有说有笑地迈开步子,向远方走去。

四高中时,我铁了心要选文科,父母拗不过我的偏执,只能默许我。也因为我选择了一所文科重点高中,所以我和梁小惠不能再呆在同一所学校了。

开学那天,我换上仍然像麻袋一样的新校服,肥大的一条裤腿能塞下我的两条腿。

高中的校园比初中大了不少,塑胶跑道周围种的都是杨树,每到春天,就会到处飘着毛絮。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初中校园里那棵孤身屹立在栅栏旁边的老榆树,那像铜钱一样的榆树籽片可比这些白色的毛絮乖巧多了。

nlc202309090813

不在同一个学校,见面的机会自然就少了。我和梁小惠只有寒暑假时能见面,平时偶尔会发QQ和微信。

有时,她会向我抱怨物理化学太难。我则会反问她,有没有后悔选择理科?这时她便安静了下来,但是目光却并没有黯淡下来。

其实我是知道的,选择理科并不是她自愿的,父母的想法或许才是重点吧。

我只是比她幸运在这一点上,父母迁就了任性的我,否则我也应该和她一样。

高三那一年冲刺高考,我们不約而同地拔掉了网线,封存了手机,将那个装载着梦想的硬皮本锁在书桌最下面的抽屉里,然后将钥匙埋在那棵老榆树下面。

没了手机,不打电话,我们似乎就失去了联系。好在,我想到了一个最原始的办法——写信。

我从文具店买回来一叠信纸和信封,又去邮局买了几张8分的邮票,每个月都会寄给她一封信。与此同时,我也会收到她的回信。

我们有着相同的梦想,所以互相鼓励着对方,珍惜这位寻之不易的另一个“自己”。

后来,在大学志愿上我们都填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可无奈我们都只差了一点点。

我差六分,她差两分。

最终我们落在了家长替我们选好的志愿上。

“你落哪了?”我吸了吸鼻子,问她。

“我妈填的,没看,你呢?”

我说:“和你一样,也没看。”

我们不约而同地哭了起来。

我想,大抵是因为,那天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起,初中校园里那棵不知有多少年历史的老榆树,终于被学校后勤部决定砍掉的这件事吧。

五那棵老榆树承载着我们青春时期的梦想,所以在高考之后,我们再一次回到初中的校园,特意去看它。

只可惜那个地方只剩下毫无生机的褐色树桩,以及毫无遮盖的炎炎烈日,再也没有了记忆中老榆树投下的那片阴凉。

我和梁小惠拿着小铲子,在我们经常坐着的地方挖出埋下的两把钥匙。

大概是这棵已经被砍掉的老榆树一直守护着它们,放在玻璃罐里面的钥匙没有生锈,仍然和一年前一样。

我们手里握着我们的梦想,在夏天炎热的太阳下,数着粗树桩上面的一圈圈年轮。

我和梁小惠不约而同地看向对方的眼睛,亮晶晶的,我们知道那是还没落下的眼泪反射的太阳光。

然后,我们突然感觉前方的路宽敞了——大概是没有了老榆树的庇护,也就没有了老榆树的遮挡了吧。

本期答案

大侦探:有罪。

假设理查德无罪,那么罪犯不是瑞蒙德就是戴德;如果瑞蒙德是罪犯,他是有罪的;如果戴德是罪犯,根据条件(2),他会和瑞蒙德一起作案,瑞蒙德还是有罪的;如果理查德有罪,根据条件,3),他必和个人合伙作案,这个合伙人不是瑞蒙德就是戴德,或者两人都是。

假设和戴德

起,那么戴德参与的案子,瑞蒙德肯定也会参与,因此瑞蒙德无论如伺都是有罪的。

填数字:1

每横排和每一竖列的所有数字相加,和为10。

上一篇:关于十二生肖的个人精选作文观后感下一篇:分词复习课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