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工作规划

2024-05-07

帮扶工作规划(精选8篇)

篇1:帮扶工作规划

根据区委办、区政府办2017年8月15日《关于调整XX区脱贫攻坚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通知》文件精神,XX镇祁河村驻村工作队从2017年8月20日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对照《关于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队履职情况检查的通知》要求,驻村工作队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对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了全面检查,认真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区扶贫办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扶贫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不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内容,强化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职责,着力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方式。对祁河村的4个自然社和39户、131个贫困人口实行精准管理,采取精准帮扶。

一、工作队履职情况

自驻村以来,我驻村工作队严格按照上级关于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办法,积极与贫困村进行对接,深入贫困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并结合我们驻村工作实际,围绕精准扶贫,强化“双包”定点帮扶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切实抓好新阶段扶贫工作。通过广泛宣传,使精准扶贫的理念深入到各帮扶干部和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心里。

二、工作队在岗情况

驻村工作队能认真按照《甘肃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坚持长期驻村,杜绝“走读现象”,帮助贫困村制定整村三年脱贫规划和实施计划,帮助贫困户找准发展项目,落实好帮扶措施。根据省、市区关于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我驻村工作队在队长的带领下全面核实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资料信息,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帮扶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已全部录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

三、帮扶工作情况

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的工作要求,我驻村工作队积极与贫困村对接,建立健全“双包”定点帮扶工作机制,迅速深入贫困户开展贫困调查,了解贫困村和贫困户现状,访问贫困户,再结合帮扶单位和贫困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帮扶责任人,制订干部包户计划和贫困村三年定点帮扶规划,确定工作计划,确保所有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帮扶责任人,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做好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此外,我们还准备联系帮扶单位,为村里农电改造争取资金10000元。联系帮扶单位还给两户特困户送去1500元慰问金,并从精神方面鼓励他们。

四、存在的问题

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自查情况看,我工作队能迅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做到了传达到、学习透、领悟深。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不断完善,驻村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但在自查中也发现了不足,如驻村工作日志记录不及时,不完善。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由于村经济基础差,发展落后。短时间内,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要做一些尝试,争取改变这种状况。村干部要开阔眼界,只有自己眼界开阔了,才有能力带领村民致富。

一是在建强基层组织上下功夫。

要认真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坚持依靠村级党组织,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是在拓宽致富门路上下功夫。

要继续围绕XX镇项目建设,尤其是强基惠民的专项资金,加强短平快项目统筹规划,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取得实效,争取更多的资金进行帮扶。

三是在加深感恩教育上下功夫。

要继续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形势政治教育,提升正面宣传教育实效。

四是在强化创业意识上下功夫。

扑下身子,沉下心来,了解村情民意,要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我创业意识,全面消除“等、靠、要”思想,提高农民群众的自身“造血”功能。

篇2:帮扶工作规划

这是杭州银行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金融帮扶力度的一个典型缩影。今年以来,杭州银行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围绕政策要求加速落实细化措施,出台6个方面15条金融支持经济稳进提质行动计划,从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落地支小再贷款政策、减费让利、延期宽限、保障服务、快速响应等多方位发力,全力保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持续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推动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打通政策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

精准滴灌破解融资难题

小微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其融资难问题一直备受杭州银行的关注和重视。20xx年杭州银行小微金融部出台了《小微“晨星计划”实施方案》,围绕客户、产品、团队、风控、运营五大维度进一步明确了杭州银行小微信用贷款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多措并举推动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据悉,到20xx年一季度末,该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增速14.5%。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人民银行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改善小微、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20xx年度杭州银行新获得支小再贷款25亿元,截至一季度末,该行支小再贷款余额共计85亿元。杭州银行通过“访客行动”积极联系小微客户询问融资意向,不断提高审批和发放效率。支小再贷款作为央行货币政策中重要的工具,在货币政策传导、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贷款投放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持续向实体经济输血。

减费让利加大纾困力度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对制造、贸易、餐饮、文旅、教培等行业中受疫情影响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杭州银行延续前期既定的.纾困政策,通过无还本续贷、延期、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助力企业平稳恢复。针对小微企业打出优惠活动组合拳。如针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新客户首月提款推出8折利率优惠,个体工商户推出最低6.8折优惠;推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票据贴现优惠政策,对贴现融资新客、小票融资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提供票据贴现利率下浮优惠,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继续主动承担抵押物保险费、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全力推进与省、市再担保体系的业务合作,推动再担保体系内各融资担保机构的授信落实,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和科创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一季度该行共发放8000余张减息券,涉及合同金额近150亿元,减免利息约1300万元,惠及超过7000户小微客户

数智赋能提升服务质效

为帮助小微企业顺利渡过难关,杭州银行充分发挥“数智赋能”优势,进一步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融资需求和金融供给的精准匹配和高效对接,让小微企业融资多走“网路”,少跑“马路”。线上申请、智能审批、随借随还,该行发挥省综、市综平台优势,利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依托线上小微信贷产品,发展数字普惠服务,让小微企业融资变得更加简单。该行整合云小贷及税金贷产品,实现小微信用贷款的“四个统一”,即申请入口统一、准入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及额度测算统一,提升了云小贷产品的延展性,实现了外部数据的快速对接、快速上线。如该行通过在省金综平台搭建的白名单跑批模型筛选出全省优质个体工商户,生成白名单,给予预授信额度,实现优质个体工商户客群的精准帮扶。

篇3:帮扶工作规划

一、基本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共接收安置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10105人。其中,政府组织外迁移民8633人,自主外迁移民734人,新增移民738人,超额完成了国务院下达我省安置8500名三峡移民的任务。政府组织外迁的是重庆市农村外迁移民,集中安置在我省九江、景德镇、宜春、吉安、抚州五市七个县。自主外迁三峡移民主要以招商引资、技术引进形式接收安置的湖北省姊归县移民,分布较广,安置在赣州、九江等市20个县的33个乡镇50个移民安置点,安置最多的是信丰县安置移民329人,最少的只有1人(属投亲靠友)。

全省共为政府组织外迁的三峡移民调出水田12725.8亩、旱地2606.25亩,山林4919.7亩。调出给移民的土地绝大多数成片成块,土质良好,灌溉便利,且距离居住地较近。三峡移民新建住房1613幢,面积19万平方米;购买商品房或农民旧房319幢,面积2.3万平方米。人均面积达24.7平方米。新建住房规划整齐、设计合理、外型美观、质量合格,确保了三峡移民的安居。各安置点基本上都在国道、省道和城乡结合部或乡镇及主村所在地,交通便捷,均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电视,为移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主要做法

1. 加强领导,保障三峡移民工作顺利开展。为了圆满完成国务院下达我省8500名接收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长亲自过问,副省长直接抓,并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成立了三峡移民接收安置领导小组,副省长担任组长,设立了三峡移民接收安置办公室,省财政每年安排了专项工作经费。原省长黄智权两次到九江港迎接三峡移民,两次到移民安置点走访慰问三峡移民。常务副省长凌成兴和原副省长蒋仲平同志先后主持召开三峡移民工作专题会议18次,到安置县检查指导、走访慰问26次,走遍了三峡移民安置点。去年,省里机构改革,凌成兴常务副省长亲自过问三峡移民机构设置情况,分管的孙刚副省长多次听取三峡移民稳定致富工作情况汇报和作出重要批示。5个市的7个安置县都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三峡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亲自抓移民对接、安置建房、搬迁运输、发展生产、信访接待、帮扶培训等工作。正是由于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身体力行,才使我省三峡移民安置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 坚持原则,严格执行移民安置方针政策。“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只有正确执行国家的移民安置方针政策,切实解决移民安置中的重大问题,才能取信于移民,才能使移民稳定。在安置移民时,我省做到了:一是始终坚持了“集中至县、乡,分散到村、组”和“以农为本,以土为本”的安置原则。为了尊重移民意愿,使移民到新的环境不感到孤单,也为了便于移民工作的管理,我省采取了大集中、小分散的安置形式。全省8633名三峡移民,集中安置在7个县的50个乡镇场,分散安置在146个安置点,平均每个安置点13户59人。为贯彻“以农为本,以土为本”的安置方针,我省调整安排给移民的土地人均达到1.95亩,其中:水田1.4亩、旱地0.3亩,山林地0.25亩,是全国调整给三峡移民土地最多的省,此举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努力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安置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省政府提出按“两个择优、三个必须”的要求安置三峡移民,即:择优选择干部得力的地方,择优选择民风淳朴的地方;必须选择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地方,必须选择土地比较富裕的地方,必须选择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完备的地方。三是严格执行了移民资金实行县级“包干使用”的规定。为了使移民资金全部用到移民安置相关的项目上,并达到县级“包干使用”的规定,我省制定了《三峡移民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江西省三峡移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严格要求执行移民资金“县级建账”的规定。移民项目建设资金的支出和建账由县移民办管理。在项目资金使用上,做到了“计划跟着规划走,项目跟着计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拨款跟着进度走”。我省在三峡移民资金的使用管理上,移民没有提出任何意见,没有一次因移民资金的问题上访。

3.以人为本,诚实守信为移民发展办实事。我省在三峡移民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三峡移民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切实为移民群众发展服务。一是诚信对待移民。在工作中坚持国家有政策的件件落实,对移民有承诺的件件兑现。如:在安置移民个人资金兑现上,足额发放了移民安置过渡期的生活补助费和生产资料购置费人均3875元,困难户补助费853元。2006年7月1日后,核定到人后期扶持直补资金每人每年600元,统一通过农信社 “一折通”及时足额发放。在国家规定以外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上,县里有承诺的都兑了现;在优惠政策上,县里宣布了的都得到了落实;在完善基础设施上,承诺新建的做到了新建,承诺配套的做到了配套,承诺完善的做到了完善。二是真诚服务移民。多年来,各移民安置县绐终坚持县领导包乡、乡镇干部联村、村干部联户,典型致富农户联困难移民户制度,采取“一帮一、一对一”的结对服务,使移民遇到困难有人协调帮助,有人出谋划策。据统计, 目前全省共有400多名乡镇干部、800多名村(组)干部、党员与三峡移民结对。同时,千方百计向国家及省直有关部门争取各类资金1000多万元,解决三峡移民存在的问题,帮助其走出困境,。 如:2006年省交通厅投资300万元为三峡移民安置点进村道路全部通了水泥路, 移民十分满意。2009年,国务院三峡办补助300万元,专项用于我省峡江县水边镇毛坝三峡移民村因地面突发大面积塌陷、变形,解决整村搬迁问题,有力地保护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扶持宜丰、永修两县农业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推广项目资金100万元,帮助移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信赖依靠移民。安置县注意充分发挥移民骨干的积极带头作用, 把那些有文化、 有觉悟,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在移民群众中有威信的移民充实到村委会及村小组担任了 领导职务,并把符合条件的移民推选为县、 乡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移民入住以后,及时建立了移民安置点的组织管理体系,推选了村小组长。 据统计,目前全省三峡移民中,有79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83人当选为县、 乡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有108人当选为村两委委员或村民小组长。实践证明, 这些同志逐步成了做移民思想工作的骨干, 成为维护安置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

4. 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帮扶活动。移民迁入安置地后,随着生产结构和耕作方式的变化,移民遇到了缺劳动技术、缺资金、就业难等困难,为了使移民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安心投入正常生产,我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移民培训和帮扶活动,加快移民发展步伐。一是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各地以促进安置区农业增效、移民增收为核心,以农牧产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提高生产技能为目标,采取专家讲课、现场指导,发放资料和移民示范等形式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全面提高三峡移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水平。据初步统计,几年来,省、县、乡(镇、场)累计为三峡移民举办各种培训班600多期,培训移民25000多人次,发放各种培训资料20000多份。通过培训,移民掌握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增强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移民的眼界开阔了,发展思路拓宽了,创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增强了。二是各级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帮助移民小额贷款,扶持三峡移民经商创业,使勤劳致富的典型不断涌现。如永修县张公渡村移民雷阳安,通过酿酒、立体养殖(猪、鱼、鸡)和碾米等,家庭年纯收入超20万元。又如:崇仁县白陂乡三峡移民葛道成,通过开发种养殖、承包1200亩山林地等,全家年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上;三是很抓劳动力转移。务工收入是移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我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帮助外出打工和有一技之长的移民提供务工信息,协调移民到当地工业园区等企业就业,开拓致富门路。如,生活在宜丰县的三峡移民,50%以上的劳动力经移民部门协调推荐后,在本县工业园区或乡镇企业打工就业。又如生活在奉新县澡下镇的三峡移民,经县移民局协调,已有16人在江西协和铸造有限公司上班,每月工资均在1500元以上,多的达2000元;有的移民一家三口都在公司上班,月收人达5000元。

5. 各方配合,做好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工作。十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三峡移民稳定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省政府的要求,高度重视,各方配合抓稳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充分发挥各级移民干部和村干部积极性,通过他们主动上门做工作,真心实意为移民办实事,解难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二是加强对移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定期邀请公安、司法、民政、交通等部门的同志向移民讲解社会性治安、村规民约、道路交通等案例,引导移民树立办事要合法,做人要守法的观念。帮助移民消除“特殊公民”的思想。三是注重三峡移民典型的培养,涌现出许多像峡江县毛坝点移民牟方全自筹资金100余万元,在县政府大力帮助下兴办家俱加工厂,年纯收入在20万以上,并带动10多名三峡移民就业典型。通过他们引导移民走向勤劳致富之路。四是全力做好移民信访丁工作,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实现了信访工作重心下移,确保了移民稳定。到目前为止,我省政府组织外迁的三峡移民没有一起进京上访事件。他们多数开始融入当地社会,邻里关系融洽,全省共有76人与当地青年联姻通婚,与当地群众和睦相处。

三、两点建议

三峡移民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要想让三峡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完全融入当地社会,还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任重道远。为此,请国务院三峡办给予以下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以便更好地推进我省三峡移民走上致富的快车道。

1. 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和因三峡工程影响而新增的鄱阳湖区贫困人口应纳入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范围。第一,三峡外迁移民是三峡库区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做出了奉献和牺牲。虽然外迁各省移民已经多年,但他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与当地老百姓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移民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移民安稳致富的任务还非常艰巨。要想实现三峡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国家一定要对三峡移民的扶持实行长效机制,将三峡外迁移民纳入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范围,以促进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第二,高度重视鄱阳湖区新增扶贫人口帮扶工作。由于三峡水库开始蓄水,长江中下游水位下降,鄱阳湖失去顶托,水位发生急剧变化。枯水期间(去年10月至今年3月),湖区水面积和容积大幅减少,不仅对整个鄱阳湖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更直接影响沿湖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靠水维系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沿湖居民的生产受到影响,经济收入下降,我省由此新增了一大批贫困人口。目前,国务院三峡办已正式启动了三峡工程后续工作编制规划工作,明确提出了“长江中下游影响区是指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水文条件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干流两岸、鄱阳湖和洞庭湖可能造成影响的区域”规划范围。为此,建议国务院三峡办编制三峡工程后续规划时,将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对鄱阳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水位变化对沿湖居民的影响列入规划重点内容,并对因受三峡工程影响的新增贫困人口给予帮扶,策应我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篇4:帮扶工作规划

关键词:帮扶解困;帮扶方案;解决实际困难;实现脱贫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企业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解困工作有利于达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帮助我国实现全面小康。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企业更加和谐的重要举措。工会是由企业职工组成的组织,代表着全体职工的利益,同时也需要维护全体职工的利益。所以工会对于困难职工来说是他们正当权益的维护者,工会也就要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解困工作,这是工会不能推卸的责任。工会要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把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当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做,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积极开展帮扶工作。要建立健全帮扶体制,管理好整个帮扶体系,切实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解工作。

一、加强调研,创新思路,提出有力措施

通过对基层情况的调查,发现很多困难职工的致困原因都有所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大龄职工因年龄增长,身体逐渐衰老,不能继续从事高强度的工作,所以导致收入降低;或是因为疾病导致无法正常工作进而收入降低,生活贫困。二是由于家庭成员多,且大多没有收入来源,导致生活负担全压在唯一有收入的职工一人身上,生活不是很富裕。三是因为子女教育需要高额的学费,生活负担较重导致贫困。企业工会需要制定不同的方案来帮扶致困原因不同的职工,这就需要工会对困难职工的致困原因、困难程度和就业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帮扶方案,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帮扶方案才能达到精确帮扶的目的。为了全面摸清困难职工的人数,各级工会负责人要做到坚持“不漏一户、不丢一人”的原则进行走访,在走访过程中要带着对困难职工的深厚感情,走千家、访万户、摸实情。特别是对特困、困难职工的家庭,企业领导要定期家访,随时关心关注困难职工的工作生活状态。基层单位对困难职工情况随时掌握,争取实现每名困难职工都有专人负责。遇有家庭有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出现时,企业能够快速反应,对困难家庭进行特殊帮助,采取集体帮扶与个人帮扶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困难职工渡过难关。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整体帮扶工作,不仅加大了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同时又发挥了单位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更进一步体现出了大家帮的优势。

二、建立健全帮扶体系平台,实现系统管理

特困职工的帮扶解困工作受到了全国总工会和市总工会的高度重视。这就要求企业工会搭建一个工会生活保障管理平台,打造构筑开展帮扶工作的基础管理系统。系统涵盖困难职工及其家庭各个方面的信息,包括金秋助学、两节慰问、日常帮扶、子女就业、医疗互助、因病休假等,通过各类信息及时详尽的登记录入,系统中困难职工各个方面的情况一日了然,做到了“七清”:困难职工人数清、致困原因清、困难程度清、职工子女待业情况清、职工子女入学情况清、家庭成员情况清、帮扶工作情况清等。这一系统平台的建立并录入职工的详细信息,大大减少了纸质档案存放过程中的繁琐程序,同时还可以随时更新,进行动态式管理,可以直观清晰的显示困难职工的增加减少情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帮扶工作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逐渐探索出多种帮扶工作的新方式,适时开展季节性、固定性、创新性的帮扶工作,及时地开展一系列的“帮扶解困”活动。比如“金秋助学活动”和“五必访、六必到”活动,“大走访、大排查、大解决”活动,为困难职工子女升学给予适当帮扶,领导班子与困难职工结对子活动,定期对帮扶对象走访慰问,“职工互助互济”活动,通过职工募捐为特殊困难职工解决燃眉之急等。在此基础上,工会组织要积极做好摸底调查,及时对困难职工家庭做深入了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帮扶他们,帮助他们实现真正脱贫脱困。帮扶工作作为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会组织要发挥重要的职能作用,积极与相关部门协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职工困难,使困难职工走出困境。只有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帮扶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四、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分会的积极作用

与广大职工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组织就是基层工会,基层分会在企业工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工会组织活动的基础。只有重视基层工会的作用,借助基层工会对困难职工的了解,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工会帮扶解困工作,才能深入开展好工会的帮扶解困工作,才能把企业帮扶解困工作落到实处。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就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首先,要完善基层工会的工作制度,协调好集团工会与基层工会的组织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工会组织的服务意识,使基层工会能够主动联系群众、及时帮扶困难职工。其次,要加强与基层分会的沟通与联系,要能够使集团工会通过基层分会及时掌握困难职工动态,并能深入了解困难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构筑良好的信息流通渠道。同时集团工会做出的决定要能够及时传递给基层工会,形成上传下达、通力协作的良好局面,才能保证对困难职工帮扶解困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工会帮扶工作的具体帮扶成效

(1) 广泛开展关爱工程,为职工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一年来共走访困难职工、劳模先进家庭1095户次,帮扶职工365人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困难补助等25.66万元。(2)制定了“五必访六必到”制度,即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六月走访活动月以及职工遇婚丧嫁娶、生病住院、意外事故必访必到。一年来看望生病职工500多人,慰问款25万余元。并帮助职工解决婚丧嫁娶中的具体事宜,使职工切实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增强了工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3)在夏送清凉活动中,集团各级工会干部慰问职工7000余名,走访班组300余个,发放物品大到冰箱、空调,小到毛巾、防蚊液等,共计10余万元。

六、建立困难帮扶公示和监督制度。做好帮扶解困信息反馈工作

(1)我们对帮扶申报条件、帮扶对象的名单、申报程序、帮扶金额,分别予以公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每笔帮扶资金做到帮得准、扶得到位,使帮扶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做到帮扶款项公开透明,职工行使监督权力,实时监督,督促工会工作快速稳定提高。(2)加大对扶贫帮困信息的反馈工作,随时掌握和上报困难职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真实上报困难职工脱贫情况,并在生活保障系统中全部录入呈现,使得帮扶解困工作更具有实效。

七、结束语

帮扶工作是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积极摸索,不断开拓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帮扶活动内容,为职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借助工会生活保障系统这个平台,从工会组织的自身职责出发,面向社会保障制度政策没有覆盖和虽已覆盖但仍需进一步帮扶的困难职工群体开展工作,使新时期的工会帮扶工作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将工会帮扶工作逐步做到系统化、动态化、实用化,让职工群众放心,让帮扶工作更突出、更有价值、更有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曹宏亮.关于上海工会帮扶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J].工会理论研究,2010(6).

[2]吴庆新,暑敏.基层工会送温暖帮扶工程方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篇5: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

帮扶工作总结2012年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围绕维权帮扶职能积极有效开展工作各项帮扶工作,成绩显著。

一、加大维权帮扶力度,做好职工娘家人一是坚持工会信访接待制度,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今年以来,接待下岗职工、农民工来信来访78人(次),办结回复78人(次),办结率100%,其中,帮助3名农民工追讨工资5万多元,1名工伤索赔14万元,1名下岗职工劳动争议经济赔偿5800多元。二是与县法院、司法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协作维权6起,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6人,为农民工追讨工资80余万元。各乡镇工会积极开展职工(农民工)维权行动,为农民工调解劳资、工伤赔付等维权纠纷3起,追讨工资12万元,工亡赔偿72万元。4月下旬,在参与天润矿业一起工亡事故的调查处理中,深入矿区一线及时维权,就工亡职工的赔偿、工伤职工的医疗及完善后续作业环境等提出3条具体意见和建议,得到调查组和业主的采纳,使工亡职工阮传书的赔偿超过非煤矿山职工死亡赔偿标准达到72万元。这一工亡事故的圆满、快速、妥善处理,不仅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进一步彰显了工会组织参与社会化大维权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职工的信赖。三是加大维权知识培训与宣传力度。

篇6:帮扶工作规划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供销社坚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对照市委下发的《关于建立新农村建设试点镇(村)定点联系结对帮扶制度的通知》文件要求,系统谋划、全力推进新农村帮扶工作。

一、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涂县**村被确定为市供销社新农村帮扶试点村后,市社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确定把**村帮扶工作作为市社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与“新网工程”建设工作相结合,与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相结合,努力做到帮扶工作计划到位、部署到位、落实到位。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市供销社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社党组书记、主任马建亭同志任组长,市社副主任刘青平同志、纪检组长毕经栋同志任副组长,合作经济指导科和市社资产经营公司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明确两月进行一次定期联络,制定了《市供销社新农村建设点帮扶工作方案》,结合市供销社自身工作和优势,解决**村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深入调研、周密安排,扎实推进帮扶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要求,市供销社精心组织各项帮扶工作。一是加强对**村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研工作。市供销社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座谈会;深入农户和企业走访,广泛了解和征求群众对**村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与村两委共同协商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方案和帮扶重点。并积极协调解决**村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市供销社一方面加强宣传我市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帮助村民、企业和村集体出谋划策,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结合供销社工作实际和特点,宣传新时期供销社工作职能,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抓帮扶。三是将**村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相应内容纳入“新网工程”建设项目予以扶持,确定了**村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农资消费合作社两个建设项目为帮扶重点工作。

(三)抓住重点、认真组织,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市供销社从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新网工程”建设,积极促进**村农资经营服务资源的整合和为农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是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村建设为农综合服务中心。针对**村现有为农服务资源管理分散,管理薄弱,管理设施缺乏,为农服务效率亟待提高的情况,市社拿出1万元资金,购置计算机、橱柜、桌椅等必要的服务设施,并协助村委会拟订了《关于设立**村为农综合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案》,帮助**村启动为农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重点整合龙升粮油合作社、神农种业公司、农资消费合作社、村医疗卫生室四个为农服务机构,统一部署管理协调有关为农服务工作,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整合农资经营服务资源,指导建设规范的农资消费合作社。对现有四家农资经营点进行整合,并安排了3万元专项扶持和入股资金,促进农资经营户和农资消费户之间建立稳定的利益合作关系。并组织专人在合作社的组建、制度规范和运营机制协商上进行指导,起草并修订了《当涂县**农资专业合作社章程》、《当涂县**农资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材料,实行统一调度农资经营和农资消费(统购统销、统一价格),统一农资使用技术服务,帮助农资经营户规模化经营,优质化服务,降低经营成本和农资消费户的消费成本。指导农户科学使用农资产品,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2010年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主要安排

2010年市供销社将继续加大对**村的帮扶力度,按照市委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的要求,突出供销社帮扶工作的特色,扎扎实实开展各项(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工作,指导和帮助**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得实惠。

(一)找准帮扶切入点,以“新网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村新农村建设。

2010年是市供销社全面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重要一年,结合实际积极将**村新农村建设符合条件的项目作为工作切入点,纳入“新网工程”建设,通过项目的实施着力发展为农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升为农民服务的水平,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和推进,积极发挥“新网工程”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惠农功能。

(二)突出两大帮扶重点(即:推进**村规范农民合作社建设,完善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在帮扶工作中,将按照中央和省“支持供销合作社提供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鼓励供销合作社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求,结合**村的实际情况,鼓励和支持供销社社有企业参与**村整合为农服务资源,建设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和引领、参与、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建设。

一是帮助**村进一步巩固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立有效运行机制,进一步拓展为农服务功能,把**村为农综合服务中心纳入我社实施的“新网工程”建设,并作为试点,着力支持**村筹建村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室、标准化日用消费品超市以及凤凰、甘村、揣村、小庙等四个自然村规划点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努力使服务中心形成为农提供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医疗、信息、文化等一体的综合服务,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是促成社有企业与**村村委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针对实际选择试点,创办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继续做好**村农资消费合作社建设,指导、规范其发展,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切实为**村即将实施的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做好服务。

(三)支持**村各项中心工作,协助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关于涉农的方针政策,做好农民培训,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培训工作。

篇7:党代表帮扶贫困户帮扶工作计划

辛村乡张家庄村村民程四则一家,家住张家庄村,家庭人口4人。吕存旺和妻子任建英在家务农,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住房面积30平方米。耕地面积13.5亩,种植品种有马铃薯、玉米、红芸豆等。家庭简单实用家具及生产用具基本齐全。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种地、散养土鸡。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急需解决的困难及个人发展意愿

1、致贫原因

(1)文化素质偏低是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缺乏科学种植和价格飞速上涨的农业生产资料,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成本增加。

(2)劳动技能低。在劳动技能方面,也没有一技之长,主要靠传统农业种植。

(3)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他们夫妻二人认为,儿子在外打工也能自已养活自已,我们种点庄稼能生活就行。思想消积保守,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自身无信心摆脱贫困。

2、急需解决的困难

(1)资金扶持,重点进行土鸡和驴养殖产业的发展。

(2)种植单一的粮食作物收入不高,需参加提高种植技能的各类培训,科学合理种植以提高产能。

3、个人发展意愿

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种植商品性高、市场行情好的经济作物,以及土鸡和驴养殖技术。

三、发展计划目标及实施安排

从帮扶对象的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条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他们早日走出贫困,奔向小康生活。

1、近期帮扶计划

(1)宣传国家政策,使其知晓农业各类补贴资金的补贴标准、申报审批程序和农村合作医疗等惠民政策。

(2)积极主动协助购置籽种、化肥、地膜。

2、长期帮扶计划

篇8:企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调查分析

1.1 困难职工基本情况概述

我公司现有职工20920人, 困难职工2158人, 占职工总数的10.32%。按不同标准分类, 困难职工中, 特困职工178人, 重困职工642人, 一般困难职工1338人;在岗困难职工959人, 其中工人563人, 占在岗困难职工的58.71%;45岁以上困难职工923人, 占困难职工总数的42.77%;大专以下学历的困难职工2038人, 占困难职工总数的94.44%。

1.2 导致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的原因分析

(1) 致困首因——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患病。

最近几年, 我公司职工中患病特别是患重大疾病的人数有所增加。调查显示, 2158名困难职工中, 有40.08% (865人) 的职工或其家属患有慢性或重大疾病, 需要长期支付医药费。这部分困难职工中75%的属于特别困难或重大困难者。虽然职工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或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后, 可以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 但由于重大疾病派生出的附加负担和相关费用特别大, 当职工家庭成员中有不幸罹患癌症、尿毒症、肝坏死等重大疾病时, 就可能倾尽家财或陷入重困, 对昂贵的医疗费用无能为力。疾病是导致我公司职工生活困难, 尤其是特别困难和重大困难的首要原因。

(2) 致困次因——家庭供养负担过重。

调查发现, 因收入低无法维持生活和因家庭人口多、供养负担过重而发生贫困的有867人, 占困难职工总数的40.18%。我公司是大型基建施工企业, 属劳动密集型企业, 年龄偏大的职工多数来自农村, 家庭成员中无业或务农者较多, 家庭总体收入偏低, 经济底子薄。一些从农村换工来到企业工作的青壮年职工, 学历较低、技能较单一, 目前正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爬坡阶段, 且家属多无固定经济来源, 个人收入要供养一家多口人生活, 经济负担较大。另有部分年轻职工出生于困难、单亲、农村家庭, 参加工作以前家庭已欠下债务, 工作后较低的工资收入既要赡养父母, 又要用于还清债务等。

(3) 自然灾害也是致困原因之一。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我公司大多数职工家庭地处四川、重庆、贵州境内, 2007年川渝地区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 2008年震撼世界的“5.12”汶川特大地震, 给许多职工家庭带来了重大损失。2007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中, 有98户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家庭遭受较为严重的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我公司职工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受灾职工1305人。职工个人住房损毁严重, 倒塌271户, 危房462户, 其他损失672户, 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意外灾害造成一些职工家庭固定财产完全损失, 从而导致经济困难。

(4) 下待岗致困现象不容忽视。

近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资产的重新整合、现代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主业辅业的深度分离等, 下待岗人员数量有所增加。一些职工由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 只能承担简单劳动。当遇到企业劳动力资源调整与施工工序、工期变化等情况, 便容易成为下待岗人员, 经济收入减少的几率也随之增大。由于这部分人员职业竞争能力偏低, 本来经济基础就较差, 一旦下待岗失业, 家庭经济的运转就出现困难。如果职工家庭成员中有长期生病或患大病的, 就可能成为新的特、重困职工。目前, 因下待岗失业导致困难的职工有259人, 占困难职工总数的12%。

2 困难职工群体帮扶工作的现状分析

我公司现有的职工帮扶体系主要是从医疗救助、困难补助、“金秋助学”等三个方面开展的, 除继续坚持抓好“两节”慰问和送温暖工作、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的干群“心连心”活动、困难职工临时补助等传统帮扶项目外, 从2006年起, 我们将把以职工互助补充保险为载体的“互助机制”、以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为基本途径的“扶持机制”, 以“两节”送温暖为基本渠道的“帮困机制”归并到“三不让”承诺的“救助机制”, 在全集团范围内实施“三不让” (即不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 承诺工作。

2.1 针对患病职工开展的医疗救助制度

我公司职工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工作始于1994年成立“互助补充保险基金会”, 主要对患重大疾病、伤残、死亡的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开展互助救助工作。自该工作开展以来至2008年底, 已为10935名会员办理赔付589.62万元。作为职工大病医疗的补充, 我们组织女职工积极参加四川省总工会开展的女职工大病互助保险, 从2001年到2008年底累计参保6736份, 已为15名患病女职工办理赔付21万元。从2006的6月起, 我公司全面开展“三不让”承诺医疗救助工作, 救助对象是公司的在职职工。职工所在单位工会将对职工住院时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 按50%的比例给予资助, 对患重大疾病的职工还将给予一次性1万元的大额救助。至2008年底, 已对1421人支付医疗救助金177.9万元, 其中2008年度对858人支付医疗救助金84万元。

2.2 针对困难职工开展的困难补助制度

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是企业联系职工群众、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燃眉之急的有效途径, 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我公司“两节”慰问和送温暖工作以困难、退休、劳模、一线职工以及农民工等为对象, 每年在企业行政、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筹集“两节”慰问和送温暖活动资金, 2006 -2008年共筹集资金2198.23 万元, 保证了“两节”慰问和送温暖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开展干群“心连心”结对帮扶活动中, 每年对特困、重困职工进行一次清查, 根据情况变化, 按照每一个特困、重困职工家庭都必须安排领导干部联系的原则, 确定各级领导干部及工会常委的联系对象。2008年, 集团公司17名局职领导和8名工会常委联系特困、重困职工38户, 各子 (分) 公司258名领导及工会常委联系292户困难户。2006年6月起开展“三不让”承诺困难救助工作, 在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的基础上, 对在册的特困、重困职工进行定期补助, 对有其他困难的职工进行一次性补助。至2008年底, 已对4155人次特困、重困职工发放困难救助金215.9万元, 以为他们分担生活负重, 减轻其经济压力。

2.3 针对困难职工子女开展的金秋助学制度

子女的健康成长是困难职工家庭的希望, 我公司历来重视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 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金秋助学活动。2001 年——2005年, 对568名困难职工子女资助学费32.18万元。2006年起实施“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的“三不让”承诺助学工作以来, 更是扩大助学范围、加大助学力度, 着力建设困难职工子女就学的“希望工程”, 为困难职工分忧解难。至2008年底, 已对676人次支付助学救助金68.74万元, 其中2008年共资助221名困难职工子女, 发放助学款31万元, 助学范围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大专以上等教育阶段。

2.4 针对受灾职工开展的临时救助制度

小到职工家庭失火、被盗, 大到水灾、旱灾、地震等, 我们坚持对临时受灾、受困职工开展救助。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公司居住在灾区的职工、离退职工家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部分人身伤亡。“5.12”地震后, 我们迅速开展职工受灾情况的调查与救助工作, 除对受灾职工进行经济救助外, 各单位工会还对房屋受损的职工进行妥善安置, 对1305名职工、离退休职工和家属进行经济救助近160万元, 妥善安置近300户, 发生安置费用100多万元。除此, 还对地震期间坚守在施工一线的268户职工家属进行了慰问, 发放慰问金16.8万元。

3 进一步深入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策略

3.1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保证帮扶资金来源

我们用于慰问、送温暖、“三不让”承诺工作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企业行政的专项拨付和按职工工资总额1%计提的福利费, 以及工会经费。占保障工作经费很大一部分的“三不让”资金, 是各独立纳税单位按有关财务规定自行筹集和使用。由此看出, 保障资金的筹集与企业经济效益有直接关系, 只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得到正常开展, 经济效益达到良性发展, 才能使职工福利经费的筹集得到保障。一方面,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加强对企业职工福利工作的检查督促, 是企业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 支持企业改革发展, 维护和谐稳定的生产环境, 也是企业工会责无旁贷的义务。“两个维护”的工作职责, 决定了企业工会在关怀关注职工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的同时, 必须以企业生存发展的大局为重。目前, 我公司对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机制整体运转良好, 也是得益于企业经济的正常发展。在保证现有资金来源的同时, 企业工会要多方探索资金筹措途径, 拓宽帮扶资金来源渠道, 寻求政策支持和政府部门、企业行政的支持, 多方为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筹备资金。要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人有难全体帮扶”的文化氛围, 成立专门的基金会, 接受社会各界和企业内部爱心人士的专项捐赠, 严格进行管理与使用。对由于人祸、天灾和疾病等造成的极其困难职工, 更要动员全公司职工进行援助, 合众人之力解少数人、少数家庭之难。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单位人员福利费用计提额度有限, 一旦职工患重病、发生重大困难, 就会出现“三不让”资金包不住的情况, 对此, 在要求该类单位按职工全年工资总额计提费用, 拉长时间周期的同时, 要积极与财务管理部门沟通, 研究探索既符合国家财务管理制度又方便企业工会筹措帮扶资金的解决方案。同时, 集团公司工会还应设立专项资金, 用于补助困难企业帮扶资金的不足, 使身处困难企业的职工与全集团其他单位的职工享有同样的帮扶策略。

3.2 甄别不同困难程度, 拉开困难职工救助级差

要建立、健全和建实困难职工档案, 注意划分困难等级, 对不同困难层次的职工要“区别对待”, 不能“一视同仁”。对患重大疾病的职工可以在给予一次性大额救助的同时, 提高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目前我们给予所有住院治疗职工的医疗资助都是自付医疗费用的50%, 对于患一般疾病的职工, 特别是家庭经济较好的职工, 生病住院并不会增加太大的生活负担, 但重大疾病因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高, 依然可能会成为多数职工沉重的经济负担。“三不让”医疗救助虽然是一项全体职工的福利, 但其宗旨是“不让一名职工生不起病”, 从这个角度来说仍然是帮困性质的福利, 应该向因患重大疾病而导致重大困难的职工倾斜。因此, 对于患重大疾病的困难职工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可以提高到60%到70%, 并提高补助上限。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公平、公正, 各单位在建立困难职工档案时要特别注意真实性, 要加大调研力度, 从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切实做到有根有据, 保证我们的帮扶对象确实是亟需帮扶的特、重困职工,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此外, 对特困、重困职工档案要实行动态管理, 以基层工会为单元指定专门的基层工会干部分户负责, 即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变化情况和思想动态, 以便各级工会和党政组织采取更为合理的帮扶策略, 及时给予帮扶。

3.3 加大培训帮扶力度, 提升困难职工职业竞争能力加大培训帮扶力度, 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符

合职工实际的培训机制, 借助岗位培训、工地夜校、职工书屋等载体, 在施工空闲期和工序转换期有针对性、有区别地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培训, 结合日常实践加强他们对技术的认知和熟练程度, 不断提升岗位晋升的资本。同时, 鼓励和支持困难职工参与各种技术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 让他们有能力取得更高的技术职称和工作职位;另一方面要调查困难职工职业培训意向, 获得有关部门的支持, 向他们倾斜培训机会, 设立专门基金, 用于对青年困难职工的培训与自我提高, 为青年职工的自我培训提供资金支持, 可以用无息借款等方式, 为困难职工开展提升技术技能的相关学习提供经济支持, 为他们创造自我改变困难境况的条件。在支持企业生产发展, 教育职工自觉维护企业和职工共同利益的前提下, 积极与行政相关管理部门探索保证职工工作岗位, 维护职工合法劳动权力的有效途径, 最大限度地减少非职工个人原因造成的下待岗, 保证工者有其岗, 劳者有其酬。要促进就业与再就业,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推动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4 协助政府社保工作,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经过近20年的艰苦探索, 一个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已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 各级工会要在社会保障工作中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 协助政府和企业有关部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应保尽保, 着力营造一个全社会人人了解、关心、支持社保工作的良好氛围。调研中我们发现, 大多数困难职工来自农村, 其家庭及其他成员基本没有加入当地的社保体系, 生病住院等费用都由职工一人承担, 这是导致职工经济和精神压力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 企业工会要在帮助指导职工加入社会保险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首先, 要提高工会干部社会保险业务知识, 对各级工会干部进行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方面的业务培训, 使他们熟悉掌握相关政策, 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有能力动员、引导、帮助职工和其家属全面参加社会保险, 督促企业为职工购买法定的保险, 指导职工充分、高效、高质用好现有社会保险资源;其次, 针对部分职工和职工家属参保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能力弱的问题, 要发挥好工会宣传阵地的作用, 对职工群众进行系统的社保知识教育与培训。通过开展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宣传, 让广大职工群众了解、熟悉有关政策, 增强他们的保障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正确运用有关政策、法规和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之, 在企业职工保障工作中既要保证现有工作机制继续发挥作用, 又要大胆探索, 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途径。在具体工作中要深入调查研究, 重视机制建设, 坚持群众监督, 注重科学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 以增强保障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群众性、实效性, 努力实现保障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运转高效化, 为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摘要:通过两级工会摸底调查与对重新建立的困难职工档案进行重点调研和统计分析, 在概述职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引出了导致公司一些职工生活困难的原因与四种不同类型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的实施现状。最后, 提出了四种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策略。

上一篇:我们爱讲故事——中队主题活动下一篇:行业协会筹备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