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教学总结

2024-05-06

物联网教学总结(通用8篇)

篇1:物联网教学总结

物联网培训总结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将开启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对此,许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深入研究该技术并将知识产权专利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随着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因此,中国应该利用物联网发展优势,争取早日在全球范围内以知识产权支撑中国物联网全球化。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可以有力地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还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物联网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面临着如下问题:

1、国家安全问题

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隐私问题

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于该物品(比如衣物)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

3、物联网的政策和法规

物联网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而且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4、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就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因此,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机制,这是物联网急需面对的问题。

5、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形成

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却不被别人所用,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此外,物联网的健康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联网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涉及到物联网核心技术信息的保护问题,而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信息的一种法律工具。知识产权属于一种“信息产权”,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处于专有领域的一些“信息”提供的法律保护。作为构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信息是可以作为“商业秘密”直接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的,当然,物联网中进行的商业竞争也要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约和限制。不仅如此,现在知识产权的版权保护,已经延伸到网络环境中,对作品(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利用进行保护,这对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物联网的经营模式可以成为专利保护的一种客体

物联网产业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标准及知识产权问题。如没有远见卓识,不提早布局,必受制于人。而强调创新能力,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也与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思路相吻合。

在未来“物联网”时代的竞争中,要想赢得这一场科技战争,除了改变现有互联网及通信领域受制于人的格局,我们在做好研发和产业推动的前提下必须做好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工作。

1.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标准,提前布局知识产权

物联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不同于传统的通信和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都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我们每生产出一台手机或设备都需要向持有专利公司缴纳专利转让费。所以在物联网的起步阶段,我们应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基础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不受制于人。除了进行核心技术储备,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只有将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纳入国际标准,才可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涉及到标准及知识产权问题,我们必须提早布局,重视整个产业链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

2.强化知识产权国家战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在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我国2008年制定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

在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刻,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结合物联网的发展尽快落实具体策略,尽快达成这一战略目标。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应及时修订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专门法律及有关法规,以应对新时期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特点。适时做好物联网相关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地理标志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物联网知识产权立法的衔接配套,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

3.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资源

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过程中,对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又符合其专利申请条件的技术或产品,要及时申请专利,使科研成果获得法律保护。同时,企业要在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完善技术秘密保护制度.对在研项目和尚未形成成果的项目加强技术保密。要明确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签订保密协议,以更好地维护企业的权益,避免因技术秘密的泄露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物联网产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班”的学习开拓了我的眼界,有利于我更好地认识不断发展的世界。物联网的内涵即为凡是有传感器和传感技术而感知物体的特性来按照固定的协议实现任何时候物与物之间、人和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管理的网络。物联网还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互联网是一个人文世界,它提供了人与人的交流;物联网则把人文世界向物理世界延伸。

物联网“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对国家电子产业、物流、乃至于电力、交通、安防等相关领域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物联网技术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时,人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那时人类社会呈现出的面貌将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这也必将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改革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

因此,作为一名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学习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帮助企业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其在科技、经济领域夺取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篇2:物联网教学总结

虽然为期四周的物联网培训已经结束,但是心情却难以平静,在这四周中,我感受到了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也深刻体会到了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原来物联网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随着2009年8 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随着感知中国战略的启动及逐步展开,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重点部署。据有关消息称,其中智能电网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

这四周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物联网基础、物联网应用、嵌入式开发基础、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嵌入式开发基础及Ubuntu使用、嵌入式Linux内核裁剪与编译等内容,通过开发板与程序烧写器套件分别实现SINK节点、传感器节点和ROUTER节点,然后与PC机相结合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当然传感器可以是光照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验,我对物联网应用才有了理解基础。通过学习后,我才了解到,原来物联网并不是以技术为先导的产业,早期已经在应用、在创新,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需要根据物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完善。曾经有一位教授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科学家发现世界,工程师创造世界。无疑,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应是创造世界的工程师。互联网、嵌入式系统、物联网这三个名词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Internet),实质上就是Internet of Machines,用于将PC机、手机、智能TV、数码相机等连接起来的网络;嵌入式系统(Embeded System)实质上就是“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即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中 用到的设备就是“嵌入式系统”和“传感器”,涉及的技术包含“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

所以,从技术上理解,物联网就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从应用上理解,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连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然后“物联网”又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

式管理生产和生活。简单的说,我们可以实现比如说对猪肉的溯源,从而知道这块猪肉有没有被打过瘦肉精;又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对五粮液酒的溯源,了解到这瓶酒是否是真酒,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对物联网的应用来实现。不过,我个人认为,目前这些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尚需进一步研究讨论实现。

物联网由3个核心体系组成: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可靠传递(即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而目前全国各高校关于物联网专业的建设仍然属于摸索期,有些学校偏向于信息传递方面,而有些学校则更偏向于数据处理方面。

物联网涉及的技术包括信息感知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机电技术和信息安全等;而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信息感知部件的开发、大量信息源的组网和传输、海量数据的有效融合和使用等方面;而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则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环保、军事、交通、家居生活等几乎所有领域。

高职学生可以参与的物联网技术领域包括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研发、产品化设计、生产制造、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使用维护等多个方面,当然最主要的是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三类人才:市场营销人才(进行市场营销、客户沟通、实现客户对产品与系统的理解等工作)、工程技术人才(进行工程设计、应用软件开发、工程施工、现场调试、维护等工作)、应用研发人才(进行文档写作及阅读、电子产品设计、实物改造等工作)。

篇3:物联网教学总结

相对于主要连接计算设备的互联网, 理论上可以连接各种物品的物联网 (IoT:Internet of Things) 具有更大的普适性。物联网作为新一波信息技术浪潮,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如欧盟[1]等。物联网在我国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3,4]。在2005年由ITU的物联网研究报告[5]中明确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分析了物联网的特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比较公认的是, 物联网是一个整合网络, 即物联网不太可能发展成为另外一个与互联网对等的、全球性网络, 而是利用互联网把各种各样的物品连接起来。物联网作为万物互联的概念网络, 物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得物联网可以找到多种技术起源, 直接相关的是普适网络[6]、基于RFID的EPC网络[7]和无线传感器网络[8]。理清物联网概念的关键是理顺物联网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从互联网的角度看物联网,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进一步整合, 可以说物联网是下一代互联网;而从物联网的角度看互联网, 互联网为物联网的实现提供了联通的通道和手段。

二、物联网的知识体系与《物联网导论》的课程内容

明晰了物联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后, 可以为物联网的知识体系建立一个层次化的概念模型。这个概念模型对万物互联所需要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整理, 刘云浩9]把物联网划分为一个4层的层次化模型: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 如图1所示。在感知识别层:各种感知识别物体信息的标签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设备用于采集物体的信息, 设置反作用于物体的原有的运行状态。这个层次的技术体现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具备交叉学科的特性。在网络构建层:以各种网络技术, 包括互联网, 作为物体信息的传输纽带, 进而实现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人等之间的广泛的互联互通。这个层次的技术主要是已有的或者新兴的各种网络通信技术。在管理服务层:利用各种计算技术实现对物体信息的综合利用, 大而化之地说, 包含计算学科的所有技术并不算十分夸张。这层的技术最终会表现为物联网的中间件形式, 可能是物体接入技术相关的、应用领域相关的或者是通用的。在综合应用层:直接面向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联网应用, 如物流、环境监测等。物联网工程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使得很难建立一个面向物联网实际应用的可靠而完备的知识体系, 一方面多种学科的知识, 特别是计算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可靠地应用于物联网工程中;然而另一方面, 物联网应用的丰富多彩又决定了很难形成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所以在《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上, 只能在物联网层次化模型中的每层中, 选取若干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而不是去满足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在感知层别层:主要介绍以RFID为主的标签识别技术、传感器和一些智能设备。在网络构建层:主要介绍互联网和一些无线网络。在管理服务层:主要介绍一些关键技术, 如搜索技术、海量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安全技术等。在综合应用层:介绍一些物联网的典型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案例。

三、探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

对物联网概念进行分解的层次模型中的感知识别层, 可能会融合一些物理、机械、电气、电子、控制学科的知识, 而网络构建层主要是通信学科和计算学科的知识, 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主要是计算学科的知识。在实际进行物联网工程的专业建设的时候, 不太可能形成一个完备的课程体系, 进行全面的讲解, 在注重学生培养宽口径的同时, 总是会有所取舍。个人认为在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 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把握:

1. 高校物联网工程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要区别于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 做到厚基础、重体系、宽口径, 特别要以计算学科的已有的雄厚的专业建设功底作为后盾, 使得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学科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2. 高校物联网工程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要区别于已有的计算学科的专业教育, 在重基础的同时, 做到一招鲜, 使得学生具备物联网中的典型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 如基于RFID的标识技术、传感器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设备开发 (如基于Android的开发) 。

通过作者在《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 谈了一些对于物联网和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摘要:从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先导性课程——物联网导论的教学实践出发, 谈一些体会和经验, 然后探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希望通过这些探讨, 能够对高校的物联网专业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建设,物联网导论

参考文献

[1]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EB/OL].[2010-11-12].http://ec.europa.eu/information_society/policy/rfid/documents/commiot2009.pdf.

[2]温家宝.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0-11-12].http://www.gov.cn/2010lh/content_1555767.htm.

[3]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http://www.iotconference.com.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决定[EB/OL].[2010-11-12]http://www.gov.cn/zwgk/2010-10/18/content_1724848.htm.

[5]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The Internet of Things[R].Geneva:ITU, 2005.

[6]ITU Y.2002.Overview of Ubiquitous Networking and of Its Support in NGN[S].ITU-T Recommendation, 2009-10.

[7]EPC:http://www.gs1.org/epcglobal.

[8]National Instruments:http://zone.ni.com/devzone/cda/tut/p/id/8707.

篇4:物联网教学评价模型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巨大不同的教育方式,物联网教育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但是目前关于如何正确、有效地评价这种新型教育方式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问题,仍然是远程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位基于物联网教学评价本身的特点和要求,主要从物联网教学评价的要素方面设计了物联网环境下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物联网教学评价;评价要素;评价体系

一、物联网教学评价的涵义

物联网教学评价是指在物联网环境中,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借助物联网技术与工具,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对物联网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作出价值性判断。物联网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物联网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支持服务和教学管理等诸因素的全面评价,但通常情况下的物联网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及教学资源支持服务系统等的评价。

二、物联网教学评价的特点

物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其独特个性,使得物联网教学评价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点即:评价结果的效益性、评价对象的广泛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三、物联网教学评价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情感。

(二)整体性原则。评价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因此要真实的反应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活动从整体上进行评价。

(三)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向评价标准靠拢,不仅使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还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查找因果关系,并通过反馈信息,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物联网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物联网教学应体现当前物联网教学的发展趋势,体现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物联网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现代教学理论。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不能仅靠经验和直觉,而要依据科学的分析,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对教学发挥指导作用。科学性原则不仅要求评价标准科学,而且要求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科学。

(五)有效性原则。物联网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指物联网教学评价一方面要能够体现物联网教学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又能够得到从事物联网教学的人员的认可。即物联网教学评价的结果应既能反映物联网教学的目的,又能体现物联网教学的内在的规律和物联网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

(六)开放性原则。物联网教学评价应该是开放的,不仅要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余地,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

四、物联网教学评价要素

(一)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物联网教学评价中,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尤为重要。

1、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为改进教学、及时反馈提供依据。

2、通过对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监控评价,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与帮助。

3、对活动或过程的评价能够帮助学习者发现其学习的现状,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

1、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情况的评价,如交互程度、答疑情况、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等;

2、对资源利用情况的评价,包括对物联网教学平台及其中资源的使用情况;

3、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学习态度是指习得的、影响个人对学习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通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我们可以获得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是对通过物联网教学完成后的各种学习结果的评价,依据这些评价,我们可以判定物联网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效用,其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达成度、任务完成情况、达标测试、实践作品、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六个方面。

(二)对教师的评价

(1)教学活动的组织。物联网教学评价应重视教师对教学活动组织的评价,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教师是否能及时调整和引导学生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是否关注学生的各种学习表现;3、是否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为其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4、是否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并给予适当的反馈意见;5、是否在学生遇到疑难时给予及时的引导与帮助;6、是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区和聊天室的讨论;7、是否对学生发言人数、发言量、发言时间和讨论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8、是否根据分析的数据对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关注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2)学习资源的提供。物联网教学主要是学生的自学和小组的协作学习,为此,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与以下条件有关:教师是否上传有效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提供与课程或专题相关的扩展性资源,来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某个问题;是否及时更新有关的学习资料有关。学习资源的量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扩张性资源;学习资源的质上,教师要对资源的加工与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使之逻辑化、序列化。

(3)学生成绩。学生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师教学的水平和能力。为此,可以结合以下内容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是否根据学生平时的练习、电子作品、考试成绩进行多元评价?是否结合了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等等。

(三)对物联网教学资源的评价

物联网构建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物联网学习资源成为整个教学活动实施的主线,也是开展物联网教学的基础。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资源获取方式也是物联网教学的突出优势。物联网教学资源的质量是反映物联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是学习内容的集合,是学习者直接与之发生交互的对象,因此对其评价主要包括一下五个方面:对目标与内容的评价;对结构与功能的评价;对超链接与导航的评价;对多媒体表征与素材质量的评价;对技术规范的评价

(四)对物联网学习支撑与服务系统的评价

(1)物联网教学支撑平台的评价

技术系统即物联网系统,是为教学提供的技术平台,指系统的安全性和传递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教学系统指平台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学习和探究学习。收集评价数据主要包括系统稳定工作时间、系统工具利用率、系统资料的丰富程度等,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管理员、教师、学生的反馈和问卷调查来获得。

(2)物联网学习服务系统的评价

物联网学习服务系统是指开展物联网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服务,它既包括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教学指导服务,也包括信息技术人员提供的系统运行服务、工具使用服务、技能培训服务等。

篇5:物联网网关总结

一、物联网网关概述...............................................................2

二、物联网网关相关技术.......................................................2

三、物联网网关功能分析.......................................................3

四、综合物联网网关实现.......................................................4

五、物联网网关发展前景.......................................................5

一、物联网网关概述

物联网网关,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将成为连接感知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的纽带。作为网关设备,物联网网关可以实现感知网络与通信网络,以及不同类型感知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既可以实现广域互联.也可以实现局域互联。此外物联网网关还需要具备设备管理功能,运营商通过物联网网关设备可以管理底层的各感知节点,了解各节点的相关信息,并实现远程控制。

二、物联网网关相关技术

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就如移动语音是相对于固定电话而言,移动互联网是相对固定互联网而言的。虽然目前业界对移动互联网并没有一个统一定义,但对其概念却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即从网络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指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服务的开V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用户行为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指采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业务,这里对于移动终端的理解既可以认为是手机也可以认为是包括手机在内的上网本、PDA、数据卡方式的笔记本电脑等多种类型,其中前者是对移动互联网的狭义理解,后者是对移动互联网的广义理解。

从层次上看,移动互联网可分为:终端设备层、接入网络层和应用业务层。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和业务种类的多样性(继承了互联网的特点),对应的通信模式和服务质量要求也各不相同:在接入层支持多种无线接入模式,但在网络层以IP协议为主;终端种类繁多,注重个性化和智能化,一个终端上通常会同时运行多种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

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有时设计人员把这两种软件组合在一起。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与硬件的交互作用;而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processor Unit, EMPU),其在汽车、个人数字助理(PDA)甚至是家用电器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嵌入式微处理器一般具备4个特点:  对实时和多任务有很强的支持能力。 具有功能很强的存储区保护功能。 可扩展的处理器结构。

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功耗必须很低。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有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或生物器官,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并将探知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或器官。

传感器属于物联网的神经末梢,成为人类全面感知自然的最核心元件,各类传感器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是构成物联网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对应不同的应用我们提供不同的传感器,覆盖范围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安保、智能家居、智能运输、智能医疗等等。

三、物联网网关功能分析

广泛的接入能力

目前用于近程通信的技术标准很多,仅常见的WSNs技术就包括Lonworks、ZigBee、6LowPAN、RUBEE等。各类技术主要针对某一应用展开,之间缺乏兼容性和体系规划。现在国内、外已经在展开针对物联网网关进行标准化工作,如3GPP、传感器工作组,实现各种通信技术标准的互联互通。可管理能力

强大的管理能力,对于任何大型网络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对网关进行管理,如注册管理、权限管理、状态监管等。网关实现子网内的节点的管理,如获取节点的标识、状态、属性、能量等,以及远程实现唤醒、控制、诊断、升级和维护等。由于子网的技术标准不同,协议的复杂性不同,所以网关具有的管理性能力不同。提出基于模块化物联网网关方式来管理不同的感知网络、不同的应用,保证能够使用统一的管理接口技术对末梢网络节点进行统一管理。协议转换能力

从不同的感知网络到接入网络的协议转换、将下层的标准格式的数据统一封装、保证不同的感知网络的协议能够变成统一的数据和信令;将上层下发的数据包解析成感知层协议可以识别的信令和控制指令。

四、综合物联网网关实现

SemitARM9200 开发板实物图及接口示意图

网关与单片机间的通信---Zigbee Zigbee是IEEE802.15.4协议的代名词。根据这个协议规定的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这一名称来源与蜜蜂的八字舞,由于蜜蜂(bee)是靠飞翔和“嗡嗡”(zig)地抖动翅膀的“舞蹈”来与同伴传递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也就是说蜜蜂依靠这这样的方式构成了群体中的通信网络。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

所要实现的通讯功能为:无线自足网络、点对多点无线通讯和点对点无线通讯。智能网关与单片机之间通信的建立都需要无线自组网络、建立连接、鉴权、通信几个过程。

开发板上的DEBUG COM与PC的串口1相连(串口线为公母线)。开发板上的ttys4与zigbee的主模块的串口相连(串口线为双公线)。

开发板接7.5V电源,zigbee主从模块都接7.5V电源给zigbee模块上电。

网关与服务器间的通讯---socket 网关与服务器间的通讯靠socket通讯来实现,通信双方分为服务器和客户端。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通信采用TCP协议,通信软件流程如图所示。服务器端Socket客户端SocketbindbindlistenAcceptconnectRecv/recvfromSend/sendtoSend/sendtoRecv/recvfromcloseclose 程序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其中服务器首先建立起socket,然后本地端口绑定,接着就开始与客户端建立联系,并向客户端发送消息。客户端则在建立socket之后调用connect函数来建立连接。在运行时先启动服务器端,再启动客户端。

网关与WLAN终端设备间的通讯---IEEE802.11b/g 通过嵌入式主机上的802.11b/g无线模块向100米范围内的WLAN终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功能,并与WLAN终端进行无线数据传输。

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目前,3Com等公司都有基于该标准的无线网卡。由于802.11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又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两个新标准。三者之间技术上的主要差别在于MAC子层和物理层。

可以通过脚本实现wifi连接。linux脚本有一些固定格式。程序必须以#!/bin/sh开始(必须方在文件的第一行),以#开头的句子表示注释。脚本中的某些命令执行需要一些时间,在该命令之后要加上sleep num(s例如sleep 5即等待5s)。根据这些规则直接将命令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使用wifi网卡的脚本。

五、物联网网关发展前景

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物联网的崛起掀起了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架构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连接感知层和网络层的关键技术即物联网网关。在物联网时代中,物联网网关将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智能家居网关

智能家居模型 如图,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冰箱等家电设备。门禁、烟雾探测器、摄像头等安防设备,台灯、吊灯、电动窗帘等采光照明设备等,通过集成特定的通信模块,分别构成各自的自组网子系统。而在家庭物联网网关设备内部,集成了几套常用自组网通信协议,能够同时与使用不同协议的设备或子系统进行通信。用户只需对网关进行操作。便可以控制家里所有连接到网关的智能设备。车联网网关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应用做得比较好的行业之一,被国内学术界认为是第一个切实可行的物联网系统,已经通过国家专家组论证,预计投入2000个亿。上海辰汉电子CARMAN系统即多功能的车载终端与车联网网关二合一的产品。CARMAN系统基于国GB-T19056-2003/国家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的要求,集合数字化视频压缩存储和3G无线传输技术(Digital Video Record),结合GPS定位监控,汽车行驶记录仪,SD卡大容量存储,驾驶员IC卡身份识别,公交报站器,多路数据接口,车载蓝牙免提语音通话功能,倒车监控,WIFI热点,更有乘客舒适娱乐的车载MP3/MP4,车载影音,车载功放。3G视频传输技术,双码流传输,速率可调,传输更快,视频更清晰流畅。通过WCDMA或CDMA可以上传抓拍和报警图片。实现移动目标实时监控,做到实时传输监控视频和图像。系统自带的多媒体行驶记录分析软件可以实现4路图像同步回放,条件回放、剪辑存储、字符叠加、地理信息和行驶记录叠加、事件分析和记录提取功能。一体化结构极大的压缩了产品体积扩展了产品的性能,符合未来车联网网关的发展趋势。

篇6:2016物联网竞赛总结

总结

我们小组经过认真分析讨论任务书依据组员各自特长确定分工如下:A为队长负责全系统协调分工并处理竞赛中的问题。BC为队员听从队长指挥,相互配合,协助队长完成任务。AB负责任务一,C负责任务二,ABC负责任务三、四,AC负责任务五,B负责赛场卫生。任务一、二完成良好,任务三、四完成良好,任务五部分未完成。

我们小组团队成员密切合作,配合默契,在变化的环境中担任各种角色,充分发挥出了团队力量。

篇7:物联网战略发展总结

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传统的互联网,用户是有意识地与网站发生交互行为之后留下行为信息,而物联网却能在用户尚未意识到的情况下完成信息的搜集,使物可以在脱离人的状态下获得感知或被感知的能力。由此,物理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被打通,形成了互动反馈。

物联网的逻辑架构包括感知、网络和应用三个层次。感知层负责信息采集,主要通过传感器、RFID标签、数码设备等采集数据;网络层负责信息传输,随着IPV6技术的出现和4G网络的建设,网络传输技术正在向更快的方式迈进。应用层方面,覆盖了可穿戴设备、车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以及工业互联网等众多垂直应用领域。

物联网的发展将至少包含三大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感知层和网络层的万物互联。第二个维度是应用层的全面实施。物联网的技术将逐步深入到产业和消费者领域,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在众多垂直领域中,诸如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所带来的智能生产、智能交通以及智能生活的雏形,新的商业逻辑将逐步形成。第三个维度是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的完美统一,物联网最终将成为一个覆盖全球、懂得自我建设和运行的智能系统,这将改变整个社会的形态,使企业得以更智能、更高效地开展商业活动,人类得以享受更加智能化的生活。

一、金融物联网(传统物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目前物联网集中爆发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无人机等消费者领域。

1、实时运行情况分析。

物联网感知设备和智能终端采集数据,运用云计算对数据分析应用,来改进产品、完善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

2、移动设备客户端软件应用

物联网信息在手机、平板上的展示等应用系统建设。

3、智能家居

1)运营设备:让传统智能安防监控从事后追踪变革为事前预警

2)办公设备:手机、汽车、冰箱、电表、可穿戴设备和视频监控摄像机,都嵌入了微型芯片和传感器元件之后,万物将实现互联互通,人类社会和经济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4、可穿戴设备应用。

1)穿戴设备:苹果手表,收集人的信息。

5、虚拟现实

谷歌眼镜,虚拟银行:身临其境更好的体验,在线解答问题,与客户交流等。打破传统地域的局限。

6、无人机

二、物联网金融(物联网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变革金融的信用体系,将带来金融模式新革命,改变金融模式。动产融资,抵押风险控制,供应链金融领域。资产管理:动产、不动产):

“物联网金融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全面降低虚拟经济的风险,将深刻而深远地变革银行、证券、保险、租赁、投资等众多金融领域的原有模式。”

物联网金融则能通过海量的、客观的、全面的数据建立相对客观的信用体系,风险管控的可靠性和效率性将得到提升。互联网金融停留在你看到的、听到的信息上,而物联网金融将基于你看不到、听不到的信息上,是全景式的,对实体+虚拟经济的全面影射,而基于此将会产生更好的信贷模式、信用评估和风险模式。

物联网发展给银行带来的全新机遇:一是产业领域构建物联网金融服务的生态圈(在诸多垂直领域与大型生产企业、交易平台、仓储物流企业合作,将银行的生态系统扩展为一个庞大的物联网络。银行的角色定位是从中获取大量的客户经营数据和以此为基础的对客户的洞察,以此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建议。)。二是物联网技术将使银行风控从主观信用走向客观信用模式,从而使经营效率大幅度提升。三是物联网发展最终将带来零边际成本的金融行为,使得全面服务中小企业成为可能(物联网+大数据+预测性算法+自动化系统)。

信用体系:

通过物联网为银行建立起客观信用体系,结合物联网先进的货物质押系统,将实现动产的全程无遗漏环节的监管。又比如,可以帮助银行实时掌控贷款企业的采购渠道、原料库存、生产过程、成品积压、销售情况,甚至用户使用情况,可按需贷款、按进度放款,并可帮助银行开展贷前调查,贷中管理,贷后预警,预防欺诈违约案件,提高风控水平。

产业领域:

通过物联网技术,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变革供应链金融模式,带来动产融资业务的智慧式新发展。物联网可实现对动产无遗漏环节的监管,极大地降低动产质押的风险。

1.物流管理:动产监管,过程追踪和溯源。借助RFID(射频识别)技术进行溯源和追踪,提高了供应链的可视化程度,成功破解了动产业务的品质管理难题。应用:动产融资监管,抵押风险控制

2.仓库管理:借助物联网技术对仓单质押、融通仓、物资银行等服务的进一步提升。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对仓储金融的监管服务实现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使得过去独立的仓储金融服务得到发展,也可使金融创新服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应用:供应链金融领域。消费领域:

1.公共服务物联网金融:如在远程抄表系统的智能卡上集成金融服务,可以实现远程金融直接结算,为控制风险,可增加手机或网络实时授权确认功能;这项金融服务可在燃气、水表、电表等公共服务上应用,完全可以集成在同一卡上,借助金融卡的集成作用作为通行证,打通各个公共服务物联网,实现各个专业的、孤立的物联网之间的共享服务。

篇8:《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奇心强,观察和分析能力较中年级时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事物的认知正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恰到好处的分工合作,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合作中凸显自己的作用,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 在合作中体会团队的力量,领会组内互助的意义。

21世纪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五年级的学生一直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对互联网的学习、娱乐、交流等功能有一定的体会。虽然物联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物联网,如运用手机“我查查”比价等,却不知道这就是物联网的应用,这些体验都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物联网的概念。

●教材分析

“走近物联网”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拓展模块III“物联网技术”学习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有: 1物联网概念:通过电子传感器、电子标签、摄像头等设备,将所有物品和互联网相连,实现物物相连,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2物联网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3物联网应用: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各个领域。这三个学习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物联网的概念;能描述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如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能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物联网应用,如“我查查”、智能摄像头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物联网特征的过程中,体会实验—分析—理解的学习方法。体会“分工”和“协作”,感受合作的意义和团队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体验物联网生活”的过程中,感受物联网生活带来的便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联网概念及应用。

难点: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教学策略

“物联网”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概念的建构需要一步步累积,从表层到内涵逐步丰富。在了解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其特征, 领会其应用。概念、特征、应用三个学习内容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所以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初步感知,认识物联网—动手实践,理解物联网—智慧生活,体验物联网—畅想未来,展望物联网—思维导图,总结物联网)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远观—近瞧—进入—展望—总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真正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

●教学预设

1.课前谈话,回顾互联网

师:同学们,你们用过互联网吗?用互联网做什么呢?

生:查资料、玩游戏、上QQ……

师:你的父母用互联网做什么呢?

生:工作、购物、聊天……

师: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虚拟的学习和娱乐的空间,实现了人与人之间零距离的沟通。

设计意图: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话题,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使之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用上网这个话题进行简单的课前谈话,活跃气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互联网又是物联网的基础,谈论这个话题又为物联网的学习作好铺垫。

2.初步感知,认识物联网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最近用互联网做什么了吗?

活动1:远程监控,感受物联网。

远程互动:将手机屏幕投射到学生机屏幕上,在手机上打开“小蚁摄像头”程序,远程连接,介绍这是老师的家,和家里的人打招呼……

师:老师用互联网做什么了?(远程视频、远程监控)是的,那老师家里肯定有个什么设备?(智能摄像头)对, 它就是我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我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查看家里的情况,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手机,就是我的另一个智能大脑。老师刚才已经用互联网实现了一个新的领域的应用,这个领域叫物联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物联网的世界:1看到“物联网”这个名字,你感觉是个什么样的网?2物联网的英文是Internet of Things(IOT),看到这个英文名,你能判断出物联网中的“物”通过什么相连的?

设计意图:远程监控在家庭中还未普及,学生的知晓率还不高,用手机远程连接智能摄像头进行场内外互动,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和后面学习“物联网的特征”遥相呼应。“物联网”这个概念,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互联网”却是非常熟悉的,此处采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根据中文名猜想“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再根据英文名判断通过“互联网”相连,初步建构物联网的概念。

活动2:视频学习,了解物联网。

师:这些物是怎样连入互联网的呢?请大家,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如上页图1)。

1智能空调为什么能感受到人的移动?(安装了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

2智能冰箱为什么通过显示屏就可以知道冰箱里的库存食物?(食物上有电子标签)

3怎么知道产品的产地、价格等信息?(二维码和条形码)

师:老师的家是通过什么连入互联网,让老师的手机可以看到家里的情况?(摄像头)

小结,完善物联网概念:通过电子传感器、电子标签、二维码、条形码、摄像头等设备,将所有物品与互联网相连,实现物物相连,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设计意图:物联网中的“物”是智能的物,通过观看微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正是电子传感器、电子标签、二维码、条形码等才使得这些物“拥有理解和传输信息的能力”,从而成为智能的物,再回顾远程监控的应用,进一步充实“物”的概念,理解物联网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如上页图2)。

3.动手实践,理解物联网

师:这些物体是如何进行识别、管理和控制的呢?我们通过实验来体会一下。

活动3:小组合作,理解物联网特征。

1指导实验,明确步骤。

实验分三步走。第一步,在组长的带领下,对照实验学习单了解实验内容,认识实验器材;第二步,根据实验学习单,分工做好实验准备;第三步,教师设置关联,合作完成实验过程,填写实验结果(如图3)。

2分组活动,感受物联网工作过程。

3分组汇报:实验内容、结果。

4引导类比:物联网的工作过程相当于一个人在智慧地处理问题(如图4)。

5总结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物联网后,学生对物联网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还不能理解物联网的本质。借助于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联网“感知—传输—处理”的工作过程,再将其与“人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类比,得出物联网“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三个基本特征,变抽象为形象,从而深刻理解物联网的工作过程。

4.智慧生活,体验物联网

活动4:线上体验,交流感受。

师:物联网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打开桌面上的“物联网智慧生活线上体验馆”(http://www.iniot.cn/ jiajuanquan.aspx)快捷方式,一起体验物联网开启的智慧生活。

小组自由选择5个体验主题中的一个,体验要求:

1在选定的主题下,组内成员选择不同的场景体验。

2组内交流:说说你体验了什么场景。

3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一名组员说说你们组认为最智慧的场景。

设计意图:智慧的物联网生活还没有普及,学生生活中的体验尚少,不能对物联网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感受不到物联网生活带来的便捷。线上体验馆提供了5个主题多个场景的体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进行体验,并进行组内交流、小组汇报,全面感受物联网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再由线上到线下, 感受物联网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

5.畅想未来,展望物联网

师:如果你是物联网工程师,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播放视频)10年、20年以后,物联网下的我们会怎么生活呢?老师从你们的惊讶声中听出了你们对物联网生活的期待,而老师更对你们充满了期待。因为我坚信未来在你们手中,未来由你们掌控,老师期待智慧的你们,能为大家创造出更智慧的生活方式。

设计意图:心中有蓝图,天地更宽阔。让学生满怀憧憬,并朝这个方向努力,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再通过未来物联网生活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深度感受“物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物联网”的决心。

6.思维导图,总结物联网

师总结:用思维导图理清物联网的概念、特征、应用和前景(如图5)。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迅速产生“头脑风暴”般的体验,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迅速串联起来,理清物联网的相关知识,并内化知识。

点评

本课是一节以陈述性技术知识为主的信息技术课。陈述性技术知识虽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所占比例不大,却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难点。就“走近物联网”这一课而言,往往采用“讲授—复述”的方法来向学生讲解物联网相关的概念和应用,并没有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不是“走近”物联网,而是离“物联网”越来越远。为了克服以往陈述性技术知识教学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物联网的知识,执教教师做了多方面的尝试:

一是巧用微视频,解读抽象概念。微视频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呈现教学内容的媒体形式,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有利于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理解。物联网中的物是如何连入互联网的呢?执教教师精心剪辑了一段介绍物联网的微视频,学生带着问题看完视频后,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充实了“物”的概念,逐步理解物联网中的“物”是智能的物,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

二是开展体验活动,深化概念理解。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直接获取和间接获取,通过实验器材让学生从自身感官直接获取知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技能,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执教教师精选“海尔Smart Care智能家居套装系统”让学生体验、感受物联网的“感知—传输—处理”工作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联网。在此基础上,借助“物联网智慧生活线上体验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进行体验,全面感受物联网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是积极类比,化抽象为具体。类比教学法就是通过与教学内容相似或相通并且与学生较熟悉的事物作类比,以建立知识模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执教教师带领学生亲身体验物联网的工作过程后,将其与“人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类比,得出物联网“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三个基本特征,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联网的本质。

上一篇:伊犁分公司标准化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第一章x射线衍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