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4-05-16

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共10篇)

篇1: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李海鹏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一中学)

摘 要:顺应高考的改革内容,高中教学也随之做出适当调整,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必学科目的物理,实验也越来愈被重视。针对如何有效地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给出几点思考。

篇2: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现代多媒体的利用率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已经普及了多媒体教学。但由于物理在教学中更多的注重习题与理论的讲解,所以多媒体的利用率很低。利用多媒体,能够将一些不能在教室进行的实验(如原子核的运行等)展示给学生。图像化能够使过程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并且记忆会比纯理论死记硬背来得更加深刻和形象生动。

二、学校、教师主动创造实验条件

大多数高中都配备有实验室或者实验楼,但由于受学校以及课程任务的限制,给予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机会并不多。教师可以主动申请使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授课,学校也应该对此进行支持。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为学校营造更为良好且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之上,教师会做一些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如,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等。但大多为教师做实验,学生观看,这大大降低了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探究的几率。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原理以及进行深入研究。再者,在学生自己动手的情况下,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避免单纯的模仿。但是,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指导。

四、在实验中渗透理论知识

教师的职能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高中课程较为紧张,而进行实验需要充足的时间,重复试验和收集数据,这也是目前实验教学采用率偏低的原因之一。放弃实验与理论分开的教学模式,在实验的过程中渗透理论知识,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对理论的探讨和理解。还可以多增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进行探究,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高中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而进行,而是应该在教学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教师也能够在此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篇3:初中物理有效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从中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看,中学生不但应有升学、就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应有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不能什么都靠别人教。这就要求中学教学注意使学生掌握一些探索客观世界的方法,而中学物理学习符合这一要求。中学物理重视使学生了解、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不仅对学生毕业后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有益,而且对学好中学其他知识有很大好处。因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实际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方法对,就学得好而快,方法不对,就要走弯路。

纵观苏科版物理新教材, 实验活动数量之多, 内容之有趣,探究性之强,是以往任何一种老教材都不能比拟的。它特别强调探究过程而非结果,避免老教材中机械“复制”前人“经典”的实验过程,从而得到“经典”实验结果的弊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客体为主体,积极参与,能动地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激发思维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般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是从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入手。如:学生用易拉罐自制漏斗, 用塑料吸管、胶卷盒自制温度计测水温,用废弃的高橙瓶自制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等实验教具。学生动手动脑,大大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发掘实验的有效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到并掌握物理知识。

合理猜想与假设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就整个教材而言,猜想与假设可以说贯穿整个初中阶段。因此,猜想与假设在整个科学探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想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提倡实验器材的生活化

1.实验器材应要学生熟悉。实验材料要来自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从而在使用时就可以轻车熟路。这对于创设与真实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非常有用, 容易拉近学生与物理学的距离。在亲近的实验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积极地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可以让学生自带火柴及泡沫塑料进行“排队”。

2.实验器材要让学生善思。实验器材的选取要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摆脱思维定势给学生学习迁移带来的困难,使学生以迁移的眼光看待实验,养成思维迁移的好习惯。同时由于日常生活用品的物尽其用,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一支铅笔抛到最高点探讨运动状态、受力情况,还可以用来演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也可做涉及光学和电学中的实验。

3.实验器材要使学生敢做。实验器材来自于生活中的易得物品,要成本低、数量大。以往教师在使用昂贵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时,不敢让学生碰实验器材,怕弄脏、弄坏,但在使用来自日常生活的实验材料时,可以大胆地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的体验性提高了,记忆知识固然深刻、生动,为实现学习迁移创造条件。比如在讲到磁体时,要求学生带家中有的磁体到学校,结果一班的学生共带来50多块磁体,有喇叭后的圆磁体,有铅笔盒的磁贴,有冰箱上磁性小饰品,等等,生生间相互交换实验,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及教学的顺利进行有极大促进。

三、坚持实事求是,提高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进行任何创造要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现象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实验得出一定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来,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便限制了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甚至小到一个小数点,做到严格地把实验事实和自己观察到现象统一起来加以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物理实验的可见度与可信度,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实验教学

课程改革对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在学生分析问题时常常借助物理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能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应用多媒体可以放大实验现象,便于观察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及空间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实验现象,将物理“动态”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弥补直观感觉的不足,降低其抽象思维的难度,有利于实现实验课堂目标,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讲解照相机原理时借助计算机显示光线一步步折射的过程,学生观察成像结果十分清晰,“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缩小的像”等现象明显,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但为教和学开通信息的传输通道,而且给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师生共同置身于其中, 以“物”思“理”,以“理”认“物”,对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大有帮助。

五、实验教学评价中的创新意识

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的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评价中, 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评价每一个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这样的评价方法自然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重点。新的评价不仅应该看到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及准确程度,更应该重视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种评价还在起步阶段,在实际操作时更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篇4: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1 转变物理教师实验教学理念

伽利略曾说:“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越来越强调中学物理教学要重视实验教学,然而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题海战术盛行,“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比较严重,老师们常常感到实验教学既费时又费力,所以课堂教学中能不做的实验便不做实验、演示实验取代分组实验、利用黑板或PPT“讲”实验、习题中做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堪忧,长此以往,不仅学生不会做实验,许多物理教师也会逐渐丧失设计实验、开展实验教学的能力.

这种现象的发生首先源于教师对实验教学作用的认识不足,美国学者艾伦·柯林斯说:“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发展理论,那么这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方法”,可见,凡事只有亲自实践才能获得真知.

其次是我们的实验教学技能欠缺所致.环顾我们身边在物理教学上有感悟、有建树的老师们,他们的感觉是:“不做实验,这物理课没法上,”在他们的课堂上,以不多的话语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以较少的推演解决学生更多的疑问,因为他们坚信,物理教学“要以实验和事实说话”,物理教学中如果没有实验,那就不是真正的物理课,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时间用到实践中去,追本溯源,学生的收获定会比我们空洞的演示讲解要大得多.

2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实验有极大的兴趣,就会自主调动情感、调动内驱力,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要激发出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乐趣.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改变,第一,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进行“楞次定律”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通过磁铁插入和拔出螺线管时灵敏电流表偏转方向不同、引导出要探究的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应遵循什么规律,通过这样的启发性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去,第二,创新演示实验,使实验变得更加逼真有趣,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如,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找一个勇敢的男生到讲台前面参与实验,把小钢球从能刚好碰到他的额头处静止释放,当小钢球再次摆回到学生面前时,教室里发出了尖叫声,怕砸到学生的额头,那个男生也不由自主地把身体往后仰,但实际上根本不会碰到学生的额头,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第三,利用DIS数字信息系统整合课本实验,解决传统实验数据采集难、数据处理复杂等问题,提高了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性和探索性.如,在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用光电门代替打点汁时器测定小车的加速度,能更加便利、准确的测量到结果;在细线和勾码之间连接一个力传感器,能直接测量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避免因勾码质量增大,导致勾码质量m不再远远小于小车质量M,而造成a-F图象的弯曲;利用Excel表格来处理实验数据,可以迅速、准确地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a-F图象,甚至能够写出图象所代表的公式.

3 加强探究性物理实验的教学

长期以来,物理实验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所有学生都按部就班地做同样的实验,模式僵化,实验过程缺乏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活动,学生都是被动接受,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效果不理想.如,“伏安法测电阻”若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电流表是采用外接法还是内接法,滑动变阻器是采用限流式接法还是分压式接法,总是摸不着头脑,糊里糊涂.

听见的容易忘记,看见的容易记得,亲手做过的东西才真正理解.教师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并从中获取知识,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从实验中探究知识,在自己动手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知识,锻炼能力,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笔者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设计如下的探究实验.

实验1 教师通过设计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测量电阻的问题,给学生1 Ω的电阻,要求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连接电流表时,让一半学生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电阻,另一半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电阻,做对比实验,结果采用外接法的学生测量值小于1 Ω,而采用内接法的大于1 Ω,到底哪一组数据更准确呢?接着分析测量数据,引导学生探究测量电阻与电压表内阻之间的关系,得出选择电流表内外接法的原则.

实验2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励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给10 kΩ电阻,电流表采用内接法,用限流电路(20 Ω的滑动变阻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无论如何凋节20 Ω的滑动变阻器,测量数值几乎不变,为什么呢?老师抓住学生遇到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和“分压式接法”的原则.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聚精会神,充分激发了学生思维的自主和行为的自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4 构建高中物理开放性实验室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有的实验器材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如打点计时器、气垫导轨等,比较生疏,不能很好的进行操作,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很大,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存在差异,但是我们要正视这种差异,有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所有的实验内容,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完成,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存在差异,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有的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后,还想做些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实验上的方便,所以我们要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自主实验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物理实验室,使学生课后去实验室就像去图书馆一样,让学生能随时熟悉并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学生可以“借”实验课中的实验仪器来重做上课时因某种原因未完成、未做好的实验,也可以“借”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尝试自己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

开放实验室后,每个学生都可以自己动手,选择适当的仪器做自己想做的、感兴趣的实验.长期坚持下来,不仪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例如,在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中,可以自行提出问题:除了课本上学习的用两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实验动手去验证,学生在实验室边尝试边改进实验,学会使用一根弹簧测力汁、不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多种方法去实际操作,通过这种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又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了自己的实验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篇5: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通过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现状分析,针对现阶段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重要性;思路;建议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这门知识的过程中必然服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由实践——理论——实践。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获得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活动,是手和脑、知识和能力得到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另外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实验教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从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与任务、物理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多方面综合来看,实验课确实是整个物理教学的坚实基础。

一、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今天,理论上都认为上好实验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那么实验课到底开设得如何呢?调查分析表明许多地方实验课开设得都不尽人意,仅仅是空喊口号,尤其是乡镇初级中学,实验课开设率非常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条件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制约着实验课的开展,对于普通的初级中学来说实验仪器的配备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仅仅初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实验仪器的配备量折合人民币7万元之多,对教育经费本来就十分困难的农村中学或乡镇中学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更何况仪器的配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稍有教育常识的人都知道,实验仪器的损耗是正常的,因此,就必须不断填补器材,动态的配备实验仪器,这与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相矛盾,很大程度上也就制约了实验课的正常开设。

2、主观条件

(1)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禁锢着实验课的开设。多年来,我国教育传统上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考核基本没有进行过,无论高考还是中考,实验内容都是以笔试的方式在普通理论试题中考,从没有到实验室里去考学生的操作,导致了目前只“讲实验”而“不做实验”的现象。

(2)教师只从应试角度出发,看重考分形成了目前实验课的传授方式。老师把实验讲的滚瓜烂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未让学生真正到实验室里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验课难以开展。

(3)实验教师的匮乏,以及实验教师和代课教师的不分,使本来就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让代课教师们无暇顾及实验课。实验自然就被置于一个从属的、次要的地位,从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4)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考试成绩,并不关心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不够,这样就阻碍了素质教育中实验课的开展。

二、具体思路及对策

1、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从初级中学开始重视实验课的开设,克服经费不足的问题,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2、条件好的学校与条件差的学校建立兄弟学校关系,实现纵向帮助与援助性联合,弥补由于客观物质条件不足而造成实验课开设方面的遗憾,同时提高实验条件差的学校实验课开设的比率;再者,实现横向的联谊关系,意即条件差的学校间建立起广泛的密切联系。除互通有无外,定期召开各学校物理组集会,共同探讨,关于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共同性问题,共同磋商怎样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实验开设的效果,最终达到预期的目的。

(1)与附近工矿企业建立联谊关系,建立实验教育基地。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参观工矿车间及其先进生产流程,请有关技术人员担任实验课辅导员,并定期邀请其讲解有关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逐渐养成学生重视实验、重视操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思维,拓展眼界,增加感性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2)改变教师和学生对实验的看法,主动积极地为实验课的开设创造条件。

①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对物理实验的看法,因地制宜,尽可能的多做延伸意义上的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课堂演示实验一般由教师操作,一套装置就能满足全班学生观察的要求,延伸意义上的课堂演示实验,既可在课堂上做,也可在课余时间做,区别于课外实验之处是其主要由教师来操作,学生辅助又是它区别于课堂实验之处,这种实验可弥补课堂演示实验的不足与课外实验浓度不高的缺憾,也可提高学生对课外实验的兴趣,这些实验都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同时又达到学生增长知识的效果。另外,多成立课外实验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做课外实验,它可以不受教学要求的限制和教学进度的制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能进行同样的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而这些活动又以其小型、灵活、生动多样的特点,吸引着不同的学生,满足不同程度、不同性格、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有助于因材施教,调动全体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智力的开发,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接受。

这些特点对于实验仪器具体配置情况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不受条件限制而大力发展。正如苏州大学教授朱正元曾经积极倡导的“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这一思想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处处留心学问,因为我们平时的一些小玩具中,蕴藏着并不深奥但又很巧妙的物理知识。以上的分析其实也为学生做出更巧妙地课外实验提供了一种思路,并且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促进物理理论课的教学,使实践与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②教师要业有所专。这主要表现在中学实验教师和代课教师(理论教师)不分或分的不清,这样的话,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使理论教师一方面没有精力顾及实验,另一方面把重点都放在理论教学上,只能使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变得生硬、死板、僵化、教条、机械,谈不上创新。这样一来某种程度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实验课必须要有专业人员负责,并安排足够的课时,使实验课的教学落到实处,而不是纸上谈兵。

篇6: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新课改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构建起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所思考、探究的课题,而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也是同样如此。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并要对其的实现策略加以研究、探索等,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将物理学科的价值、效用等展现出来。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其的实践路径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前言:对于物理这一学科而言,其最终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学生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情感,使其掌握必备的物理知识、技能等,以获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至此,在实践教学中,为了将该学科的价值、效用展现出来,教师一定要致力于有效教学的实现,对教学形式、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加以规划等,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而贡献力量。

一、有效性教学的概述

所谓的有效性教学,通常情况下就是指,教师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可以使学生们获取到相应的进步、发展,使教学获取到相应的收益。但假如教学并没有获取到效益的话,其的原因也是多个方面的,并不是指教师教得不认真、或教学内容没有完成,而是学生学的好与不好。总之,要想使有效性教学得以实现,就一定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使其获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避免一些低效、无效现象的发生。

对于有效性教学这一理念而言,主要可以将其划分为五点:1.关注学生们的进步、发展[1]。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好教学对象,意识到教学并不是唱独角戏,而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间的交互,以进一步地突显其的主体地位,使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大大加强。

2.应对教学效益加以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效益与时间的观念,不能完全的按照感觉走,也不能将“效益”简单的理解为“花费最少的时间,讲授最多的内容”,教学收益并不取决于教了多少内容,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单位时间等加以综合性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使学生们从中获益。

3.关注教学中的量化、可测性。在此方面,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应尽量的具体、明确,以为教师教学效益的检验提供依据,但是也并不能认为量化就是最好的、最科学的,而是要做到结果与过程、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教学表现展现出来,拒绝量化、过于量化。

4.应强化反思意识。在开展完课堂教学之后,教师也应具有一定的反思意识,应对自身的日常行为、教学行为等加以反思,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充分地考虑,应反复地探究“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吗?”“什么样的教学才能算是有效呢?”“有没有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呢?”借助于这样的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完善、更有效,将有效教学这一目标真正地落到实处。

5.增强自身认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深刻地意识到,有效教学也是教学策略中的一种,其要求,教师应运用相关的策略知识,结合于实际的教学情景,来做出教学策略。至此,教师也应意识到这一点,将有效性教学的策略、价值、效用等展现出来。

二、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营造课堂氛围,构建有效教学

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学,要想使最终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就一定离不开课堂环境的构建[2]。至此,初中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认识到这一点,并要结合学科特点,致力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从而有效地降低物理知识的枯燥性、抽象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使最终教学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初中生的知识、能力较为有限,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将自身的效用展现出来,使有效教学得以真正的实现,将该学科的内涵、价值、作用等发挥到最大。

例如,在讲解“平面镜成像”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致力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全面地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们乐在其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最终目的。比如,在这其中,教师可以将一个猜纸牌的小魔术融入进来,集中学生的专注力,使其对课堂的参与兴趣得以强化;而在魔术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魔术的奥秘,也就是运用了平面镜这一原理,以进一步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增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等,并对课堂氛围起到了一个活跃的作用,促使授课目标得以逐步地落实。

(二)培养自学能力,构建有效教学

要想实现有效教学,自学能力的培育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至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其逐步地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以获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1.指导课前预习。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证明,部分学生之所以物理学习的成绩、效果差强人意,与其学习习惯的好坏,也有着莫大的关系。比如,部分学生难以自主地学习、掌握、分类、总结知识等,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漏洞,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至此,教师就可以从课前指导入手,促使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讲解《认识浮力》一课之前,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来设计出导学案,并将其用于学生的预习中,全面地增强学生预习的有序性、规律性、实效性等,使其的预习效果得以显著性的增强。

2.引导总结归纳。在物理这一学科中,主要包含了物理概念、物理实验、物理规律等,以形成了物理学[3]。至此,为了促使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保障有效教学的实现,教师也应注重于总结归纳这一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记忆物理知识,在其的脑海深处构建起知识表象,强化其获取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完善性等,使有效教学得以真正的实现。例如,在讲解《电流做功》一课之后,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引导作用,将微课这一资源引入进来,借助于微视频的方式,将各个知识要点集合起来,在微博、QQ等平台中上传给学生,便于其在总结、归纳、复习中使用,使其实现查缺补漏,促使其学习习惯的逐步形成。

3.注重错题纠正。在物理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并不是轻易的就可以规避的,部分学生可能在后续学习中依旧会二次出现,对其最终的学习效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至此,为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增强,教师也应注重于错题纠正,为高效课堂的实现而助力。例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集,将自己在学习中的错误、纠正方式等记录下来,并在复习、闲暇时间内反复观看,避免此类错误二次出现,促使学习习惯的养成。总之,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使有效教学得以真正的实现,就一定要致力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育工作,促使其实现自主学习、长久学习、终身学习等,为其后续的学习、发展等打下有利基础。

(三)应用现代技术,构建有效教学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技术也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并成为教师们实现有效教学的路径之一。至此,初中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学习体验等,促使有效教学得以实现。

例如,在讲解《多彩的光》这一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引入进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在这其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为载体,在大屏幕中,为学生呈现出水中倒影、铅笔“折断”、小孔成像、日食形成等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找出哪一现象是反射、折射现象等,促进其的思维发展,使教学效果得以增强。在此形式下,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专注力,带给其一定的新颖感,也能够活跃其的思维,使其辨别物理知识,累计生活经验等,达到一个一举数得的最终效果。

(四)注重实践探究,构建有效教学

在物理学科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物理实验,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其探究能力的路径之一。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应对物理实验引起必要的注重,并要大力的鼓励学生课外实验、分组实验等,使其在实验中大胆创新、大胆想象、大胆实践,以在强化其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物理素养的同时,促使其获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动手能力较差,不会对照电路图来进行连接、在连接电表上的正负极时出现错误等。至此,针对于这些情况,教师一定要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等,应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大量的实验探索,促使学生在这其中验证物理知识、发展创新能力、创造力等,将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们的主战场,促使其获取知识,保障有效教学得以持续地落实。

(五)开展小组合作,构建有效教学

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落实好三维目标,已经成为教师们所关注的焦点。至此,在物理教学中,为了保障有效教学得以真正的实现,教师也应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组织作用,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引入进来,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促使学习任务的完成。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部分教师在运用该方法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譬如,分组不合理、合作目标设定的不恰当等,需要教师下意识的规避,保障教学活动得以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

例如,在这其中,教师应秉持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应保障每组既有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也有中等生、后进生等,促使其实现资源互补、共同进步。另外,在设定合作目标时,教师也应结合教学需求、学生学情等,保障目标设定的合理性、科学性,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助力。在此模式下,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使三维目标得以逐步地落实。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致力于有效教学的实现,是非常必要的。借助于此,不仅有利于教学观念、教学形式的更新、创新,也能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感、新颖感等,将学科效用发挥到最大。虽然,在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这一方面的意识还较为淡薄,但我确信,只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使这些不足得到完善,向高效课堂的构建迈进。

参考文献:

篇7: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物理新课标的要求和当前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包括认识验证型实验、探索开放型实验和巩固应用型实验三个方面,旨在改善当前教学情况,提高学生整体物理水平。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 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中学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为目标。物理概念和规律大都与实验有着紧密联系,故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物理素养方面起着全方位的作用,是判断物理常识是否成立的标准。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在教学中,教师把实验的结果作为目标,忽略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无法发挥实验教学的效果;其次,近年高考的实验题趋向于“源于教材而不限于教材”的趋势,针对性的实验练习已经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再次,实验教学受时间、空间、实验条件、实验难度、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动手能力等的影响。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中,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认识验证型实验

高中生虽然已有一定程度的物理基础,但面对高中物理的复杂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过程的想象力有限,不进行直观教学,很难使学生领会和掌握。在认识验证型实验教学尝试中,我们以演示型为例来具体讨论。

演示型实验教学是以师生双方为主,包含各种教学要素的一个互动过程,是学生获得直观认识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演示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积极作用,是学生建立物理概念、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必备环节。演示实验的方式主要指教师用仪器或实物进行演示,包括实物、模型、投影、幻灯片和多媒体辅教等,利用演示实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

二、探索开放型实验。

探索开放型实验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独立制作实验方案:提出问题——假设猜想——确定目标——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探索开放型实验与传统实验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由学生根据已有物理知识和背景,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仪器和工具来搜集数据,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实验成为一种积极的探索行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满足,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力的合成》教学中,教材改变了内容的引入方式,采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即由实验归纳得到平行四边形法则,变“教学生做实验”为“让学生自主探究”。鉴于学生经验不丰富,可参考的理论知识不多,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可在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的前提下,在实验室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设“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

在进行探索开放实验时,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提供完备的实验条件。学校应加强物理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物理实验时间,尽量多学多练,在试验中发现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型实验。

物理实验并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和课堂,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和现象都蕴含着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物理实验与生活体验的有效结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良好的物理基础。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但由于认知有限,无法构造出具体的物理模型,这就要求教师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发展学生的发掘能力和动手应用能力。可采取的形式有:设计趣味小实验;鼓励学生动手进行小制作。

课外活动和生活实践实验是我们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有力补充,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但可以实践物理常识,还可以提高生活技能。

四、结语

上述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物理实验教学的状况也得到了改善。但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利有弊,我们要发扬其优秀的一面,同时也要改进其局限性。

新课程的实施,带来新的理念和要求。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具体教学中要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做到扬长避短,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实验教学,对优化高中物理整体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

参考文献:

篇8: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前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我国的科技设备也越来越更新, 因为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和条件。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实验的思考, 因此从物理实验教学的角度来分析, 还有很大的欠缺与不足, 那么接下来就现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1.1 物理教学者过分强调实验演示

因为很多的物理教学者都处于传统阶段, 对于知识的教授是最为主要的, 因此他们在实验教学当中, 大多以实验演示和讲授为主要特点, 这样的演示和讲授会使学生对实验产生厌烦感,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 很难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1.2 学生无力承担破损的实验仪器

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方, 国家为学校提供了非常先进的实验设备, 但是很多学生在做实验之前, 就会有实验管理者对实验室做各方面的规定, 其中损害实验器材以现金赔偿为主。这样的实验规定, 对于很多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来说, 无疑会对实验教学产生一定的恐惧感,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当中, 他们会表现为畏首畏尾, 不敢去轻易参与实验的结果研究, 因此很难掌握到实质性的物理学知识。

1.3 学生按一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有些高中物理教学者, 为了能够减少物理实验的时间, 会提前对各种知识进行讲授, 然后对实验的流程做一系列的规定, 这样学生在物理实验的时候, 就会按照老师教授的流程进行操作。这样的物理实验教学, 使得学生只知道物理教学的模式和过程, 但无法真正掌握物理实验步骤的原因。从实践的角度上来说, 这种方法除了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学生自我思考和思维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1.4 采用书面实验的方法

还有很多地区, 为了应对高考, 他们对于物理实验教学, 采用书面使用方法。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由物理教学者对实验进行一个演示, 然后再用各种的习题进行实验的巩固, 这种方法, 虽然学生会掌握各种物理学知识, 但是缺少对于实验的操作, 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有这种教学的实践说明一个问题, 这样的方法使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下降, 促使学习物理的人越来越少。

1.5 实验综合素养不强

高中学生对于实验的综合素养不强, 因为他们太多关注于学习成绩, 以及高考的成绩, 所以在物理实验当中, 常常会表现出慌忙, 不知所措, 这一现象告诉我许多的物理教学者, 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就以上的物理实验教学现象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 学生在物理学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尤其对于实验这一个物理学至关重要的环节。基于以上的现状, 物理教学者必须以实践为基础, 结合传统的经验教学, 做以下几点思考和改进。

2.1 加强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

只有加强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 学生才能够从物理学当中掌握非常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对物理学的大胆想象, 这样不仅有利于高考的物理成绩, 同时也有利于以后的人生发展。加强物理实验学习的方法有很多, 个别学校必须要戒除实验管理对仪器的规定, 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使学生避免破坏仪器上, 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动手兴趣, 同时对仪器的保护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2 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实验

物理教学者应该改变自身的观念, 减少对物理实验的演示, 让学生自身的参与到教学实验当中, 作为实验的主导者, 他们可以自己去参与实验设计, 讨论实验形式, 研究实验过程, 对实验过程产生的问题以及环节, 可以自行去讨论思考。而物理教学者需要做的是, 在学生做这样的知识探讨和实验设计环节当中, 不断的为学生提供自己的意见, 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放松物理实验的课堂时间, 让学生充分观察物理现象以及物理变化, 并能够从物理现象和过程当中掌握难点, 提出对物理学的大胆思考, 从而促进物理实验的掌握, 和物理学基础知识的牢固。引导学生积极做实验总结, 对于每一次实验的不足与缺憾,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做一下的探讨, 不断的完善物理学的实验设计研究。

2.3 激发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验研究过程当中, 他们才会对物理学实验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 从而对物理学的知识产生一定的疑问, 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也能够对物理实验产生无穷的疑问。这时候教师应该做的就是, 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让他们对自己产生的疑问做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并得出结果。这样的教学方法, 才可能使学生对物理学研究更加有兴趣。

总结:

学生个体发展与成长与老师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各位物理学教学者, 必须从自身的问题出发, 探讨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的方法,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物理实验, 掌握物理学知识, 引发物理学猜想, 创造物理学奇迹。

参考文献

[1]顾靖锋.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思考和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刘婵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篇9: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验教学的学科。新课改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物理实验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加深自我体验,更深刻地理解物理学科的相关原理知识,使他们在获取大量知识的同时也能使自己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高中教师必须在新课改基本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和完善实验教学。

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物理学科存在很多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理论,学生理解起来往往会感到非常困难。而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带给学生最直观、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为他们掌握和理解知识提供了条件。在参与实验教学时,学生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来更好地认知基本的物理概念与规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学生很难理解存在于电磁间的作用力,这时就可以把闭合电路中的导体放到磁场中,并来回做切割时出现的运动,这样,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很容易就能发现物理知识的基本规律,进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1.2 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物理实验教学既能够把与学生所掌握的认知理论相背离的各种奇异现象展现出来,还能为他们创造自主设计和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能够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的效果。

1.3 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实验教学中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和互动,最终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设计各种探究式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求实创新的科学素养。

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策略

2.1 认真开展好物理演示实验

演示實验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演示实验充分的重视,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把握知识要点,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步骤,精心准备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要将实验效果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力争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关键点,保证实验的高成功率,对学生具有参考价值,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定理与公式的涵义,强化掌握能力,推进教学工作深入开展。

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身体力行,准备一只皮球,将之举过头顶,然后松手使其只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落下,为学生创设自由落体的情境,同时提出思考问题:“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规律?在什么情况下物体才能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身实践,感受自由落体运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自由落体规律的认识,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物理世界的神奇与奥妙,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2 积极开展好物理探究性实验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过程,才能让学生深入掌握知识的本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拓展思维,提高探究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总想付诸实践来探究竟。但也有些学生因为害怕失败和能力的不足,不敢付诸行动。因此,教师要促进实验教学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需求,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开放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学有所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锻炼实践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善用生活中常见的器具进行实验

学生经常用到的器具以及玩具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材料。所以,教师应把自己身边常见的器具与材料充分利用起来,制作成比较简单的实验用器材。这些亲手制作的实验仪器,具有外形直观、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仪器和实验经费缺乏等问题,既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方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对他们实验技巧的发展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在进行光线的反射、折射以及直线传播等实验时,就可以使用激光玩具枪来进行实验操作;使用废弃的盐水瓶制作成水流匀速流动原理的演示器,还可以用来演示斜抛和平抛运动;使用一个小的气源和空洗手液瓶来演示喷雾器的工作原理;用一个侧面打孔的装满水的易拉罐来模拟完全失重的现象;自己制作水火箭来模拟反冲运动的情形;等等。

2.4 信息技术和物理实验进行整合教学

首先,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物理教学出现重大变革。物理教师应在物理实验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测量、结果分析和数据处理,建立起数字化的实验室。比如在研究加速度跟质量和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借助Excel软件所具有的函数功能,就可以很轻易地把曲线描绘在a-1/m或a-F的坐标系内,既节省了处理数据的时间,也大大提高了精度。

其次,与传统的文字材料和投影片相比,多媒体课件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交互性,具备更大的信息量,能够更好地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把那些动态化的、相对复杂的物理过程更好地模拟出来。

2.5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活动

实验过程是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可以说实验是生活实践的一种简单形式,实验操作不但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合作创新意识,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下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展简易的小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笔者在课余时间经常组织学生参与研究兴趣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究自己感兴趣的物理现象,如“给自由落体拍摄频闪照片”“计算沙子的摩擦因数”“高空落蛋”等简易实验,这些实验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搭建了探究未知、展现自我的平台,活跃了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物理学科的热情,让学生在满足中快乐成长。

3 结语

当然,由于研究水平和能力有限,笔者提出的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只是浮浅的尝试。为更好地推动物理教学改革,需要物理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赵喜梅.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1):34.

[3]刘建政.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6).

[4]龙宝新,等.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39-43.

篇10: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生物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通过对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并对新课程背景下更好地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现状;思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今天,理论上都认为上好实验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那么实验课到底开设得如何呢?据我们市、县中学调查分析表明,许多地方实验课开设得都不尽人意,仅仅是空喊口号,生物实验课开设率大部分都很低。有些重点中学的实验课开设相对较多,但对新课程理念上的探究实验课,往往被教师以验证性的实验来完成,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方法,都事先做了具体的规定。学生被动地完成整个实验,使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上的培养受到限制。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教育经费的不足制约着实验课的开展。实验仪器的配备、实验仪器损耗的填补、动态的配备实验仪器,无不与教育经费的不足相矛盾,制约了实验课的正常开设。另外,相对理、化实验而言,许多生物学实验要求及时购买新鲜的活体材料,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这也使某些实验教师产生了畏难的想法。甚至有些老师图方便的心理,把很多探究实验改成了课内的书面实验设计。

1.2受考查方式的影响。多年来,我国教育传统上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考核基本没有进行过,而现在实行的高二年实验考查中,也往往是走走形式过过场而已,并没有真正达到考查的目的,导致了目前只“讲实验”而“不做实验”的现象。特别是为了高考,教师更看重考分而忽视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便形成了目前实验课的传授方式—老师把实验讲熟讲透,让学生通过记忆和练习来巩固实验的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也取得了不错的笔试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验课难以开展。

1.3 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教学创造性不高。最为可怕的是教师的认识不到位,那么,即使条件在好,也难保证实验课的顺利开展。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师专业发展,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课改成功的保证。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学模式,更要清楚认识到,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只是会考试的学生,更要有创新思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为我国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新课程教材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变化较大,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科学探究的机会,甚至有些实验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案,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这就要求老师由于本身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且这样的实验教学课堂,往往秩序较乱,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过程很不流畅,使很多老师感到很难受,逐步又恢复到老师一言堂。老师讲一讲,学生书面实验设计,实验现象由老师描述,实验结论由老师得出,表面上是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完成了知识性的教学任务。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体验不到科学探究的魅力,发现时的快乐,抹杀了学生学习生物时的个性思维。

1.4教材实验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某些实验在中学难以开展。人教版的生物必修的三册教材共有20几个实验,一般的学校只开设7-8个实验,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有些实验的药品较难买到,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线粒体,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等;有些实验是由于实验条件限制而无法进行,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有些实验是由于实验时间较长,或野外活动实施困难,如: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群密度,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

对于新课程背景下更好地开展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2.1完善实验教学设施

有些教师自认为生物学科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低,不敢向学校积极申请一些条件,导致学校的某些领导和其它学科对生物教学存在偏见,不予重视。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利用一些优势。一方面应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理解和支持,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必要的设备、仪器、药品等。另一方面,广大生物教师也应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现有设备的作用,尽量能基本完成好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内容。

2.2更新观念,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把探究实验变成了知识传授,学生靠死记硬背来掌握这些知识,实验探究的目的没有真正得到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因此只有教师本身认识到实验探究对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性,才能认真有效的去实施实验教学。要有效的实施实验探究,教师本身对实验探究要有积极态度,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同时要善于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实验探究教学的能力。对于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比如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能力和兴趣的问题,教师还要有这些动手实验的能力,而不是那些简单纸上的播放录像、讲解等。做为生物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对实验教学目的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应摆正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

2.3注重探究方法,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

实验探究法的一般模式是:诱导准备——实验探索——归纳研究——迁移深化。这是学生探究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诱导准备阶段,课前,教师要做必要的有目的的诱导,使学生对探索目的和途径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如何做诱导准备呢?可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一系列程序性实验,印成讲义,发给学生在实验课前预习准备。在实验探索阶段,要加强观测方法的指导,分析实验原因,培养实验修养,抓住时机诱导学生思考。这样,边实验,边思索,边总结,就会水到渠成,为最后的总结奠定良好的基础。实验探究实施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时机,创设质疑的环境,“以其所知,喻其不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个实验学生选择了白萝卜、花生、大豆作为实验材料,并实验检测发现白萝卜中有还原糖,花生含脂肪,大豆含蛋白质。而课前,我们在实验桌上还摆了甘蔗汁、面粉、西红柿、小白菜、甘蓝叶、葡萄糖溶液、食用油等材料供学生选择。由于此实验操作较简单、易成功。所以,在实验中又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在实验中为什么只是选择白萝卜、花生、大豆作为实验材料?能否有替代品?思考并尝试用其它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又该如何呢?在实验分析后,又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组织中是否只含有一种物质?比如白萝卜中是否只含有还原糖,有没有蛋白质?学生很快会明白生物组织中不只含有一种物质。能否用白萝卜中检测蛋白质?用花生来检测还原糖?大豆来检测脂肪呢?让学生尝试探究。在这过程中教师尽量只当一个组织者,不以自己的思维左右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继续探究。

又如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实验前,我们同样在实验桌上摆出的材料有:紫色洋葱、白色洋葱、鸭趾草、5%蔗糖溶液、30%蔗糖溶液、60%蔗糖溶液等。在完成教学目标后,我们引导学生向探究的方向迈进:实验材料,能否选用白色洋葱外表皮细胞,选用紫色洋葱的意义何在?实验试剂,除了30%蔗糖溶液,能否用其它试剂浓度呢?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尝试实验,讨论实验现象。

通过此实验不难发现,学生从以前按部就班,到现在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并由此设计实施探究性实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样处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深入思考,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2.4愿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过程是,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致使实验失败。此时,实验分析就显得很重要,即可找出并排除影响因素,又可以总结出经验教训,甚至可能还有意外的收获、新的发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有分析问题的习惯及思维方法,分享体验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的快乐。否则,很多学生在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常常是马虎应付;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如:硬把无现象说成有现象,或是把错误现象说成正确现象;这样的教和学要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的,那是不可能的,学生对上实验课也就没有了信心,不感兴趣。如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实验的难点是如何画又细又齐的滤液细线,很多学生得到的实验结果是:四条色素带比较模糊,不清晰。指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学生分析总结出了一些不错的方法,如:直接用尺子为界,用毛笔沿尺子画几次即可,又有人提出用两片的载玻片为界来画线,效果都不错。

上一篇:老师线上工作总结600字下一篇:教孩子看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