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奥林匹克的认识

2024-05-09

浅谈对奥林匹克的认识(精选6篇)

篇1:浅谈对奥林匹克的认识

浅谈对奥林匹克的认识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奥林匹克运动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程。其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创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时期。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 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 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 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奥委会为骨干的组织体系和以奥运会为周期的活动体系。

在国际奥委会的积极努力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第一届奥运会于1896年4月6日在雅典胜利举行。来自13个国家的295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包括跳水)、举重、摔跤、体操、自行车、射击、击剑等项目的竞赛。第一届奥运会虽然还很不正规,但奥林匹克运动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国际奥委会的成立和第一届奥运会的召开,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追求卓越的要求,它体现的是一种竞争精神,一种不断奋斗的精神。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之一。运动员通过辛勤、艰苦的训练向世界强手和先进水平挑战,在竞争中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奋斗精神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繁荣昌盛的重要品质,是人类最伟大、最可称颂的内在力量。顾拜旦在1936 年奥运会演讲时也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

现代奥运会诞生以来,经过100多年的曲折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生活中一项重要活动。当今,奥林匹克运动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奥林匹克运动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高水平综合性运动会,“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成了世界体坛响亮的口号。

以上是我对奥林匹克作的一个简要归纳。身为体育生的我,在真正深入学习和了解了奥林匹克的一些基本价值理念后,我的内心是受到了震动和洗礼,我怀着崇敬的态度重新体味奥运之美。

篇2:浅谈对奥林匹克的认识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者制定给被统治者的规定规章。

今天,法律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与整个社会。依照法律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方式被称为法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于西元前350年写道:“法治比任何一个人的统治来得更好。” 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其中一种区分的方式便是分为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有些国家则会以他们的宗教法条为其法律的基础。

在古汉语中,“法”和“律”二字是分开使用的,含义也不同,以后发展为同义,更合称为“法律”。虽然自秦汉以来,法和律可解为同义,但其含义仍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说,法的范围较广,通常指整个制度,比如宋代王安石变法,清代戊戌变法中的法就不仅限于刑法;而律则是指具体的行为规范,尤指刑律。

而把法和律连用作为独立的合成词,却是在清末民初时由日本输入。到了近现代,随着西方法学的传入,汉语中的法律一词的含义又有所发展,逐渐成为法学的专用术语。在法学理论和现代汉语中,法律既可以指法律的整体,即广义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法律也可以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即狭义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虽然法律一词已成为法学专用术语,但是在汉语中,法和律的含义却不仅限于此。法还可以作方法、方式、法术等解,律还可以用于纪律、规律等。

我爸是警察,所以我从小就有接触法律。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是我第一次系统的接受法律知识。“法律”这个词我并不陌生,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非常有威信力的,并且当今医患关系紧张,懂得法律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今天,作为一个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初学者,我所了解的法律还是较为肤浅的。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并且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因而谁违背它,必然受到相应的制裁。马克思主义法的定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律的分类十分复杂,然而要想真正的了解法律,追其本源,我们就不能不了解一下法学的历史。西方法学起始于古希腊,当时丰富多彩的政治学、伦理学、文学、美学作品涉及一系列法理学问题,如法与权力,理性的关系,法与人、神、自然的关系,法与利益、正义„„这些法学史上最初被提出的问题以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这些问题上的论述,对西方法学一直有着深刻的影响。古罗马的法律制度是古代西方世界法律制度发展的顶峰,《十二铜表法》与《罗马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其后的西方法学和法律制度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在中国历史传统上,法律对于中国人而言,几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法律是“帝王之具”、“驭民之器”,法律无一例外的为当权者的命令。相对于西方来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们国家的长期以来施行的是“人治”而非“法治”。然而现在随着中国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建设法治社会思想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了解法学知识,相信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民法,民法是。。。。。民法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民法是规范社会生活的重要法律,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民法乃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准则”。

下面有这样一个民法案例。2012年,陈某在丈夫去世后经人介绍与寡妇李某结婚,但他们的婚事一直遭到陈某儿子小陈的反对。2013年,陈某患上非常严重的精神病,并久治无效,产生巨大医疗费用,生病期间一直由周李某悉心照料。2013年11月,小陈突然提出要担任父亲的监护人,保管父亲的所有财产,并要以其父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李某离婚。1.陈某的财产应该由谁来保管? 2.小陈提起的诉讼,法院是否应予以受理? 我国<民法通则>第17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

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近亲属;(5)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上述法定监护人的顺序也是法定的,通常前一顺序的监护人能够监护的,后一顺序的就不应担任监护人,这是为了保护监护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本案中,李某是陈某的配偶,是第一顺序的监护人,而且完全有监护能力,所以陈某的财产应由李某来保管,作为第三顺序的小陈无权要求监护。此外,监护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不是为了监护人的利益。此案中李某对陈某照顾得很好,小陈没有任何变更监护的理由。2.李某与陈某之间的合法婚姻关系,非由当事人本人结束,任何人不得干涉。小陈既然不是陈某的监护人,当然无权以陈某的名义提起离婚诉讼,法院也不应受理。这样的案例只是民法中的九牛一毛,用法律来处理看似复杂的民事关系,我认为是相对公正而有效的。

法律本身已经做出了较为公正的规定,那么如何执行法律就需要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严格执法。具体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或者司法权的国家机构的国家工作人员,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应当受到法律的规范,在依法办事方面以身作则。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行使权利时必须受到法律制度的约束和监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必须重视依法治权、依法治官,而不应把治理的对象仅限于民。在至高无上的法律面前,决不允许存在任何“特殊公民”。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都不能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把

依法治理当成这为变幻的工具。这些都是以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就是这些不争的常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我爸是李刚”这句话已经成为今年网络上的流行语,我们在茶余饭后闲谈的同时,不禁要思考当今社会还有多少个“李启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该扪心自问:在自己心中,法律究竟是什么?如果法律只是“防君子”的墙上剑,如果允许“警察局长来了也不管用”的特殊公民逍遥法律之外,那么,依法治国就会成为空谈。

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法律不是可以由人随意解释的,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是至高无上的。作为法律人所面临的就是,用自己独特的一种思考,用自己对人类历史的一种观察、理解,来构想一种更加合理的制度以对人性恶的地方进行防范,如此才有可能进行一个良好的司法。而每个公民都自觉地遵守维护法律,并严惩那些无视法律尊严的人和事。当法律根植于民众心目中,依法治国之路便会更加辽阔!

法律不是吓唬麻雀的稻草人,它应该是维护国家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尚方宝剑,不管是什么组织、什么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任何违反法律、践踏法律的行为,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必须得到法律的严惩。只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法律才有严肃性、权威性可言。普法之难,难就难在有法必依、依法办事上。法律法规的制定颁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执行这项法律的路更长、更艰巨。

当今社会,广大的青少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既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又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导致利益受损和违法犯罪现象等发生,因而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另外,据有关统计,近几年来,公安机关查获得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每年均超过15万人,全国性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已占到犯罪总人数的14%左右。且有上升趋势,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也逐渐趋向低龄化,在他们心目中形成“什么法不法?我就是法!”的观念。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对青少年大力宣扬法律知识的原因了。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我们喜欢追求自由,展现自我。然而,追求自由固然重要,但是,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自由不是恣意妄行,也不是为所欲为,而是相对的、受制约的。法,作为人类选择、接受、沿袭下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规则,自产生之日起便与人们获取或丧失自由息息相关。对于法和自由的关系,先哲们有过许多至理名言。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过:“为了得到自由,我们才是法律的臣仆。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大师孟德斯鸠进一步指出:”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

法律基础课是党中央确定的高等学校的“两课”课程之一,是大学生的共同课、必修课。学习法律基础课,使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这对于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对于大学生正确理解和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完善和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四有”人才,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需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作为合格大学生的起码条件。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素质和自觉性尤为重要。随着我国教育立法的完善,依法治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是必然趋势。大学生学习法律基础课,掌握基本法律常识,从理论上弄清楚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的内在联系,明了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要求,培养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公民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不良风气及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这显然有利于大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业,做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合格公民;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有利于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秩序的发展,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步。

学习法律基础课,是完善和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四有”人才的需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要求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都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各项建设事业、对外交往,都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新世纪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尽快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的本领。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也是未来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不学法、不懂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将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篇3:浅谈对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教学感悟,年轻教师,教师素养,学习态度

作为一名非师范类毕业的年轻大学教师, 在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如如何上好课, 如何处理科研和教学问题等众多的疑惑。幸运的是, 笔者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 并担任了班主任和创新实验指导老师。所经历的林林总总使笔者不断地从学生和教师两个不同的角度认识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以及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同时也让笔者认识到, 教学过程不仅受到教师的素养的影响同时也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 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对此, 笔者将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就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教案的重要性

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书育人, 而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 如何才能上好课呢?有些年轻教师可能会认为, 经常作科研报告还能讲不好课?其实不然, 首先, 课堂所面对的是学生而非科研同仁, 他们的认知能力十分有限, 所以课堂的讲授方式一般是由浅入深, 由易向难较为妥当。其次, 如何在50分钟的课堂上, 让学生高效率地接纳所学的知识?这就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切呢?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的重点在于写好教案1]。有位老教师曾经说过:“教师好像一个导演, 而教案就如同导演手中的剧本, 要想导演好整个课堂, 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剧本。”笔者第一次站在讲台试讲后深深地理解了老教师的良苦用心。记得当时笔者觉得讲课对自己就是个小菜一碟。但当笔者站在讲台上, 使出浑身解数去努力讲清楚要讲的内容时, 却发现上课和报告完全是两回事。就像“打羽毛球和打网球”一样, 看似没什么区别, 但事实上是两种不同的运动。这次失败的试讲使笔者认识到, 上课之前没有设计讲课的场景, 没有预见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更没有标注出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这样的课堂如同肥皂剧一样枯燥乏味。至此, 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教案的重要性。因此, 精彩课堂的前提是, 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教案, 有预见性的教案, 并设置包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没有下功夫准备教案, 就不可能很好地驾驭课堂。

二、授课的艺术

课前的教案是剧本, 上课就是演员的表演。表演如何才能吸引观众, 这不仅取决于剧本更取决于的演员的演技。对于教师而言, 授课就如同演员演戏一样, 要有其独特的授课艺术2]。在大学里, 几乎所有的课程都不是孤立的, 课程与课程之间往往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同时知识与学科之间同样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不能深刻理解知识体系以及所授课程的位置, 那么就会导致所授内容要么重复, 要么跨度大, 使得课堂枯燥乏味, 学生不愿意听讲。因此, 授课就像音乐一样, 要有适当的节奏、层次以及衬托。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例如, 在讲物理热学时, 可以不仅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也可以衍生到“天宫”的上天以及“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解体。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因此, 授课的过程就像画画、写小说一样, 要有情景、要有故事, 要有悬念, 要能吸引人。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是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 学生能否学好, 不仅在于老师是否教得好, 还在于学生能否认真的学。笔者曾有幸赴美学习过两年, 在此期间, 笔者听过不少的课。有些老师讲得非常好, 由简入深, 很容易理解;也有老师上课比较随意。但不论怎样, 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外大学具有良好的开放式教学及激励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措施。在美国, 学生认为教材上的内容更多是应该学生自学的, 而老师应该教授的是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以及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因此, 美国学生会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方式查阅相关内容;而老师也会通过前沿讲座等手段及时补充课程内容,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的主动学习。除此之外, 美国大学的课后作业较为繁重。有时作业不仅涉及到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 还包括了其他课程的内容。这样的作业虽然非常繁重, 但同时却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此外, 大作业几乎都是跨学科的, 由一个团队完成,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 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会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师生关系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 教与学是并重的两个方面。其中,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最直接、最具体也是最重要的因素3]。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和学生体验愉快的情绪, 产生工作和学习的愉快感;同时,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和了解的关系, 使教师能更及时、准确、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个性特点。例如: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师, 一般都会得到学生的爱戴, 同时他的课堂也会是非常活跃,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相反如果一位老师相对严肃, 学生怕他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可想而知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新教师而言, 必须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培样。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对教学产生积极有效的推动力。

五、科研和教学的关系

对于年轻教师而言, 相信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困惑“重视教学了, 就没时间搞科研了;而重视科研了, 教学就落下来了”。那么如何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呢?正所谓“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4]”。与此同时, 教学过程也是对科研工作的审视和总结, 科研为教学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 科研中的点点滴滴可以充实教学材料, 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 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又可以深化科研工作, 教学与科研两者的结合使高校教师在科学领域里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因此, 教学与科研必须要两者兼顾。教学要建立在科研的基础上, 科研要注意围绕教学展开, 实现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发展。

六、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师者, 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作为老师, 要给学生教授知识、同时也要为学生解答疑惑。那么如何才能够好、更全面、更清晰地讲授知识、解答疑惑呢?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是关键!首先, 自我意识体现出了个人对教学的主观态度。只有主观上喜欢教学, 才能有意识地不断地提高, 正所谓兴趣决定一切。其次, 自我意识也是一种责任的表现。责任是人这一生中必不可却少的东西, 如果没有了责任心, 将会一事无成, 同时也将面临别人对自己失去信心。作为教师, 尤其重要, 因为老师的工作在于育人, 老师的劳动对象在于人, 而非其他工作所面对的实实在在的某种物体。因此, 对于教师而言, 只有对得起学生, 才能对得起自己。

七、总结

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 首先应该育人, 对得起自己的职业, 对得起所面对的学生。只有用心教书才能在学生面前赢得快乐;只有以理服人才能在讲台之上赢得尊严。还应该, 在教育的同时搞好科研, 以教学促科研, 用科研助教学。另外, 要在教学上不断进行探索, 同时还要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乐于奉献, 享受人生。

参考文献

[1]侯英敏, 吕炜, 张华清.高等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浅议[J].高等数学研究, 2011, 14 (1) :104-106.

[2]韩莹, 夏秀峰.浅谈授课艺术[J].辽宁教育研究, 2000, (S1) :45-48.

[3]王华.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9) :88.

篇4:浅谈对“自主课堂”的认识

【关键词】 教育 自主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23-01

0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种观念的转变,是开始自主课堂的前提。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

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因此,以教师为主体,作用于教材、学生等客体,构成了教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作用于教材、教师等客体,构成了学的过程;教师、学生均具有主客体双重角色的意义。

教学十几年,经历了最开始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到现在提出的自主课堂模式,教学理念变得更加先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每每听到一节自主课堂的公开课,或是自己尝试自主课堂教学,都能深深体会到她的魅力,都有一种把这种教学模式深入研究的冲动。

今年这一学年我有幸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在这里,每位老师都专心于教学的研究,整个校园都沉浸在自主课堂的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之中,“自主课堂,教学相长”,通过这一学年的听课,探讨与实践,对自主课堂我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的特殊认识活动过程,是教与学辨证统一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为主客体的,二者所处的地位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施“责任与自主”课堂教学,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教师由“主角”变为“导演”、由幕前走向幕后,学生则由旁观变为参与,逐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建构学生的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从而培养其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即自主意识和自强意识,让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即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即独立人格,就是要承认自我,相信自我,尊重自我独立存在的主体身份和主体资格。这实际上,也就是要确立现代教学主体意识,其核心是树立一种现代科学的“学生观”,树立一种新型的以建构学生主体为核心的主体教育思想。

传统教学模式是灌输式,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改输灌式为讨论式、问题式或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疑、探索。使学生的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真正做到“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教学过程是一个自己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组织和学生的自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自己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在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是模式探讨的核心;认真钻研教材是模式探讨的根本;灵活运用模式才能使模式富有生命力。

在我们学校,备课组特别的对试卷讲评课进行了研究,我觉得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也充分体现课堂的自主性:首先试卷发下去后给三到五分钟时间学生自己独立订正,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组内交流,组长带领由会的学生进行讲解,组内学习,然后就是由学生提出应讲题目,由会的学生进行讲解,再由老师讲解学生不会讲解的,最后老师总结试卷上出现的问题,该注意的地方,用到的思路方法,学生最后进行整理。

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简明揭示学习目标后,指导学生经过独立自学发现疑难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讲明自学要求,指导自学方法,并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然后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疑难问题,让学生教学生,所谓的“兵教兵”,就是建立合作互动学习小组,把两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安排两个中等生和两个学困生之间,组成学习小组。各组员按自己的水平承担相应的工作。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及教师启发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充分注意到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创设民主、平等,竞争的氛围,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进行教学;接着进行当堂训练,就是指当堂练习和当堂作业,学生练习后由教师点拨和纠正。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举一反三,基本实现课堂揭示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既当堂完成了作业,老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课后的作业辅导打下基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要求也得到了落实。通过促进自主学习,形成合作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的风气。

要上一堂真正的自主教学的数学课,教师的备课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正确处理重难点,选的例题要有充分的代表性,练习题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发展。哪些地方是老师该讲的,哪些地方又是需要学生自己完成的,分工明确,同时要灵活处理课堂上学生对知识掌握出现的各种问题,始终以学生的探索,总结归纳为主。

自主课堂,教学相长,无论是从学生的今后的发展,还是从教师的长期发展,都非常有必要!

[ 参 考 文 献 ]

篇5:浅谈对GMP的认识

摘要:GMP认证制度是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监督检验的一种手段,也是保证药品质量的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 方法。企业在GMP 认证和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与GMP 要求不相符合的现象。人们对GMP 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我国的GMP 认证管理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GMP 认证;实施;存在问题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是国家对药厂能否提供符合GMP 要求药品的监督检查措施。GMP 的贯彻和实施,对加强制药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提高药品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实施GMP 并通过认证,才能有利于提高我国制药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国内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创造条件。2001 年10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发出了《关于全面加快监督实施药品GMP 工作进程的通知》明确规定:截止2004 年06 月30 日,我国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的生产必须全部符合GMP 要求并取得认证证书,到2004 年07 月01 日,凡未取得药品制剂或原料药GMP 证书的生产企业,将一律停止其生产。我国一些制药企业面临着不进行GMP 认证就要被淘汰出局的危机。通过GMP 认证,是企业从事药品生产的最基本条件。有人认为,实施GMP 的主要困难是厂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部分。然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我国GMP 认证中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硬件的不足,而是软件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现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GMP简史

最初由美国坦普尔大学6名教授编写制订, 1963年美国国会第一次颁布成为法令。1967年在WHO出版的《国际药典》(1967年版)的附录中进行了收载。1969年第22届世界卫生大会, WHO建议各成员国的药品生产采用GMP制度。1973年日本工业协会提出了自己的GMP。1975年11月正式公布GMP。1978年美国再次颁布经修订的GMP。1980年日本决定正式实施GMP。GMP在我国是70年代末随着对外开放政策和出口药品的需要而受到各方面的重视,1982年由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制订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试行本), 1985年修改编制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实施指南》(1985)年版, 1988年卫生部修订, 后颁布了1992年修订版, 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 修订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版)。

二、GMP的概念和内容

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in Drugs的缩写,是防止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差错、混杂、污染, 确保药品质量的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 GMP是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在药品生产中的具体化。特点是:从事后的检验“ 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改进为主;从管“ 结果”变为管“ 因素”,要求一切有据可查。基本术语

GMP一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SOP——标准操作规程

QA一一质量保证(企业用户在产品质量方面提供的担保, 保证用户购得的产品在寿命期内质量可靠);QC一一质量控制(指微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检定等)GMP的中心指导思想是任何药品质量形成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 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必须强调预防为主, 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实行全面质量保证, 确保药品质量。是药品生产质量全面管理控制的准则, 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硬件、软件和湿件。

硬件:硬件指厂房与设施、设备等。生产厂区的洁净度直接影响到药品生产的质量, 这样就要求厂房应根据不同药品生产而设计成不同的洁净厂房, 经济上达到最佳合理的利用。因为, 任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同时又是一个经济问题。GMP硬件部分的实施属技术进步范畴, 客观上需要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然而客观事实是: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 政府财政无力扶持企业实施GMP, 且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也较差;另一方面, 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状况又迫使我们必须使所实施的GMP标准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这就要求我们在GMP的具体实施手段和方法上做文章, 采用跨越式的手段和方法, 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GMP实施之路。

软件:GMP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厂房设施和设备管理以及物料管理等五大系统。GMP软件系统构成按其性质可分为标准和记录两大部分, 其中标准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而标准操作规程(SOP)在软件系统中属于工作标准中的一类。因各国的虽基本内容相似, 但GMP并没有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应当如何做的地步, 这就要求每个企业必需制定出各自实施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这些通常包括在标准操作规程内, 因此, SOP是GMP规范中有关内容在某一特定企业的具体规定。

湿件:湿件是指人员。在GMP硬件、软件和人这三大要素中, 人是主导因素, 软件是人制定、执行的,硬件是靠人去设计、使用的。离开高素质的“GMP人” , 再好的硬件和软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硬件、软件达标与否,比较容易识别,而人达标与否,就很难分辨得清。因此,为了真正达到认证标准, 企业就必须按要求对各类人员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培训, 要象抓硬软件建设工件那样, 去搞好“GMP人”素质提高的建设工作, 切不可将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如果“GMP人”没有达标, 即使企业通过了认证, 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三、我国GMP认证过程中的问题 3.1人员 我国GMP 对各级人员都提出了要求,对各级人员的GMP 培训也是必需的过程。GMP是体现“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和“全面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制药企业的具体运用。在质量管理原则中,“全员参与”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也体现了对员工的激励和培养、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使员工强化GMP 意识,勇于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但一些企业由于对此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严格按要求配备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不重视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员工的GMP 培训工作存在缺陷,培训计划虽然制订的井井有条,实施的培训却很少,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很多GMP 文件只是为认证检查,没有真正用于日常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企业发展,以人为本,只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企业,充分认识到员工素质的提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计划,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使员工明白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标准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进入规范化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3.2 文件制定

文件是GMP 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硬件不足,软件弥补”,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GMP 认证,但现实情况则正好相反,大多企业的硬件还是非常好的,为通过认证,企业不惜重金,购买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真正具备了现代化的厂房设施。但是,与之配套的GMP 软件如何呢?如果仔细查看一些企业的文件,就会发现所编写的文件内容不够完善,可操作性差。如岗位SOP 写的不详细,只是按操作顺序罗列一些条条框框,没有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员工不能按SOP 的内容完成操作过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记录、台帐、实物出现三不符现象;有些企业的文件变更不能按程序进行,或文件形式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有效地应用于自己企业的GMP管理工作等等。这些问题在一些认证企业当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企业要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GMP 文件,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一套完备的GMP 文件对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GMP 文件的完善工作。3.3 验证

1998 版GMP 强调了验证的重要性,专门列为一章。但是,从国内企业GMP 认证情况来看,验证也是GMP 实施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验证需要较长的周期,同时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而且有些验证方法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甚至有的企业对验证重视不够,造成GMP 的验证工作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特别是洁净级别要求低的口服制剂,这方面的差距更大。由于没有对生产工艺、厂房设施、设备等进行严格的验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质量隐患。先进的设备具有适用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由于企业的产品多种多样,工艺复杂,一种设备不可能适用于任何品种的生产,例如:炒药机、快速搅拌制粒机、真空干燥箱、混合机等,这些设备的使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证时,企业为了减少麻烦,选择最好的设备作为认证设备,但一些仍在使用的传统设备被“请出”了认证现场,当然也不会见到这些设备的验证材料,这种行为完全违背了GMP 认证的初衷。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对待GMP 认证,把GMP 认证看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良好契机,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疗效好、质量优的产品。四GMP认证问题的对策

当前, 加速实施, 必须从政府、企业、相关行业三方面同时推进才能奏效。4.1政府做引导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全国6300多家制药企业进行了宏观调整, 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进行了总体规划, 扶优扶强, 对小型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等措施, 指导医药行业人世后的持续发展。人世后, 对大部分企业而言, 不是争取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 而是面对大举进人的国际制药厂商,如何保住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4.2企业是关键

制药企业若想在人世后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现代制药企业要以人为本, 以企业精神为核心, 向管理要效益。①以人为本实行人才资源战略, 人才需要训练, 人的潜能需要挖掘。“投资设备增值有限, 投资人才增值无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越是人才越要培养, 停滞就是落后, 就要降“ 价”。企业要成长, 员工先需要成长。员工认识到个人的晋升是与能力联系在一起的, “ 论资排辈” 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要释放能量, 有所作为, 就必须永不满足地学习, 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人的主导作用在药品生产质量保证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人是生产要素, 企业应该重视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据报道, 各种药品质量方面的事故, 绝大多数都是由人为的过错或是漫不经心引起的, 而不是工艺的原因。②向管理要效益在管理方面, 实行“ 集权、高效、精简、统一” 的原则, 因事设岗, 因岗定职, 以职定权、以绩定利, 形成一个良好的现代工商企业的发展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文化理念, 节约成本, 开拓市场, 参与竞争, 提高市场占有率。4.3其它行业

药品生产质量并不单纯取决于制药企业的生产全过程, 而是涉及到参与生产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设备等等。所以, 要求这些相关行业也要对实施GMP进行支持。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GMP仪器、仪表、设备、设施等相继出现, 已经充分体现了这些相关行业逐渐成为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后盾的作用。与GMP密切相关的产品, 如洁净工具、洁净工服等都有一定的专业要求, 这不但有利于医药行业GMP的实施, 也能相应带动部分配套 行业的发展。总之, GMP的真正实施要得到政府、企业以及全体认证人员的高度重视, 在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所实施的GMP标准又必须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的前提下, 国内企业面对人世的冲击必须以GMP的实施为支持, 以技术进步为先导, 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认证企业的综合实力, 永远立足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五、实施GMP的意义

我国制药企业实施GMP是形势所迫,势在必行,它关系到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大问题,也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5.1 有利于企业新药和仿制药品的开发。

5.2 有利于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新开办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取得《药品GMP证书》,方可发放《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5.3 有利于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声誉,提高竞争力。

5.4 有利于药品的出口。GMP已成为国际贸易对药品生产质量的重要要求,成为国际通用的药品生产及质量管理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篇6:浅谈对秘书工作的认识

通过这一年来对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以及暑假的校内实习,我深深地认识到,秘书工作不单单是收发文件、起草通知、安排日程、打字复印等事务性的简单劳动。秘书工作具有它特殊的灵活性,它有它特有的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的要求。

一、专业认识

秘书即是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或个人提供辅助管理综合服务的人员。秘书的工作是需要很高的智商和情商的,要有洞察世事的能力,以及较高的人际交往水平。

二、工作认识

在科学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急剧膨胀,社会竞争愈渐激烈,文秘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文秘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职业,其工作日趋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它在辅助各级领导进行综合管理、树立企业形象、沟通内外关系、处理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秘专业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首先作为一名文秘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些基础不仅仅是文秘知识,还应该包括外语、经贸、法律以及对秘书工作有帮助的相关知识。同时,作为一名秘书也应该注意信息的收集,所谓信息的收集即为时事新闻、社会动态的收集。另外,秘书还应该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注意抓住机会,汲取教训,积累经验,多向老师、同学学习,经常进行经验交流。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工作效率。因此,为了保证较高的工作效率就要求我们的秘书人员熟练的掌握办公自动化知识,熟悉的操作电脑,借助科技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这是对秘书的基本要求。

对于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来说职业道德素质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秘书人员必须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说话做事,都应以企业利益为先,能够保守企业秘密,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秘书人员无权决定企业的任何事项,秘书只是信息接受、整理、传递和存储的人员。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的收集尤为重要,特别是文秘人员。一个好的信息收集者能够及时的为领导收集到与公司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这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只有准确及时的掌握信息,公司才能灵活的运转,才能在众多企业中生存并取得好的发展。

其次就是秘书的协调沟通能力,秘书人员每天都要与上司、同事、来宾、部门等接触和打交道,因此必须具有良好地沟通协调能力,以优雅的举止、谈吐和高素质的涵养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这一方便来说,也就是要求秘书要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做一个出色的公关人员。特别是在和领导的相处中要处理好和领导的关系以及领导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尊重而不奉承吹捧,主动而不越位脱轨,服从而不盲从附和。

大一暑假我曾在学校院办进行专业课的实习,这次实习经历给我的感触很大,我主要的工作时进行档案的电子档归档管理,我和另一位同学两个人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档案,将纸上的信息输入电脑要求我们特别的仔细认真一字不差的输入。除了这份工作外我们还会帮助老师去进行会议服务,每次的会议服务,从会场布置到会后的清理,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就拿最简单的拖地来说吧,针对不同的地板我们要用不同的拖把,按照不同的方法和方向进行清理。在发文处理的时候我们要认真清点份

数,收文单位要签字确认。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秘书人员都要仔仔细细的做,对于我来说,实习的每一天都是学习的过程,一方面巩固课本知识查漏补缺,另一方面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在实习过程中也让我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好的人际关系是团队合作的基础,是事业成功的前提。至于这样才能在收获事业成功的时候收获真挚的友情。通过一暑假的实习让我深深地热爱上文秘这个专业,秘书工作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学好习基础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要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三、发展前景

秘书是一项很普及的工作,基本上所有的行业都会有这一职位,由此可见文秘专业的就业面非常的广泛,需求量大。但是,目前社会上对文秘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文秘人员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增加自身的职场竞争力。

四、学习目标

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对文秘人员的要求,我为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制定以下目标:

1、学好专业知识

2、提高速记的质量;

3、在学好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更

多的办公软件;

4、学好英语,达到能够简单运用的水平;

5、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学习积累工作经验; 秘书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价值,增强自身的职场竞争力。尤其作为我们在校大学生,要想在日益

上一篇:美团视觉营销分析论文下一篇:我的跑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