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归绝句元稹诗词

2024-05-03

西归绝句元稹诗词(共7篇)

篇1:西归绝句元稹诗词

西归绝句十二首,西归绝句十二首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的意思,西归绝句十二首赏析 -诗词大全

西归绝句十二首

作者:元稹朝代:唐体裁:七绝 双堠频频减去程,渐知身得近京城。

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同归谏院韦丞相,共贬河南亚大夫。

今日还乡独憔悴,几人怜见白髭须。

只去长安六日期,多应及得杏花时。

春明门外谁相待,不梦闲人梦酒卮。

白头归舍意如何,贺处无穷吊亦多。

左降去时裴相宅,旧来车马几人过。

还乡何用泪沾襟,一半云霄一半沉。

世事渐多饶怅望,旧曾行处便伤心。

闲游寺观从容到,遍问亲知次第寻。

肠断裴家光德宅,无人扫地戟门深。

一世营营死是休,生前无事定无由。

不知山下东流水,何事长须日夜流。

今朝西渡丹河水,心寄丹河无限愁。

若到庄前竹园下,殷勤为绕故山流。

寒窗风雪拥深炉,彼此相伤指白须。

一夜思量十年事,几人强健几人无。

云覆蓝桥雪满溪,须臾便与碧峰齐。

风回面市连天合,冻压花枝著水低。

寒花带雪满山腰,著柳冰珠满碧条。

天色渐明回一望,玉尘随马度蓝桥。

篇2:西归绝句元稹诗词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诏环境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9.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10.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4分)

参考答案:

9.(2分)反衬(或衬托)

篇3:西归绝句元稹诗词

一、由此及彼,增加阅读的宽度

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我们不妨先让学生喜欢这个人,由此及彼,再喜欢她的诗。

《李清照》篇目不长,六年级的学生三五天即可读完,读了这本书,既可对李清照的人生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理解她的试词打下厚实的基础,又可从阅读其生平事迹方面吸取文化营养,丰盈人生底色,可谓一举多得。以此例推,在学习其他诗词时可有计划地安排阅读作者传记。走进作者,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全面深入地理解诗词,领会意境。

二、由表及里,品味诗词意象

诵读诗词是一种直觉艺术,创作初始就是供人吟唱的。通过诵读可感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更何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反对机械地读,有口无心地读,强调诵读,通过声音表情达意,分享词作者的喜怒哀乐。

叩击词眼。文有文眼,词也有词眼。《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中“醉”是词眼,既表明词人看到的景色怡人,心情愉快,边赏边饮,边饮边赏,不知不觉而醉。又因“醉”而“误”惊起鸥鹭。反复的诵读,勾勒出画面:傍晚河面一女子划船,微醉的神色,盛开的荷花,飞起的水鸟,定格在作者和读者的心中。叩击词眼,能让我们一锤定音,从而事半功倍。

呈现画面。课本上根据《如梦令》的意境配上了一幅经典的画面,让人遐想连翩,但毕竟只有一幅,我们也可根据词意丰富和勾勒画面,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自己读词后新的意境。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媒体搜索别人理解的创作画面,通过别人呈现的画面和自己想象的对照相映,加深对词的意境的把握。

三、由点到面,拓展诗教的广度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实践,取得超出预料的教学效果。在那段时间,学生阅读了《李清照》这本书后,谈资全是李清照。谈她的人,谈她的事,谈她的诗,津津乐道于她的种种轶闻趣事,阅读兴趣大增。李清照写的词有的学生能背七八首,说起词义词境、典故也如数家珍。

由此我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引导孩子走进宋代另一位大家———苏轼。如法炮制,让学生阅读苏轼传记,领略这位千古一遇的天才人生。让学生重温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被安排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以文包诗的形式出现)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并精选苏轼的另一首经典之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词虽表达的是相近主题,思念兄弟,思念亡妻,但风格迥异:一个豪放,一个婉约;一个积极向上,豁达开朗,一个痴情如水,哀婉感人。拓展阅读苏轼的传记,拉近与这位才子的时空距离,对比阅读,领会这位才子丰富细腻的情感。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们认识了能呼吸、有温度、多姿多彩的苏轼,我们的人生因为这样的学习而显得饱满。

这样的阅读形式还可以拓展到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柳宗元的《江雪》、王士桢的《题秋江独钓图》,同样写钓鱼,但作者的情怀不同,表现的意境不同,展示的画面有别。

四、由“受”到“授”,提高学习诗教能力

(1)激发兴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确立自己课程的吸引力,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每一节课的内容,学生都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从学生好奇处入手精心设计导入课题,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静夜思》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圆的月亮,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然后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思考古代诗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情感,《静夜思》这首诗又会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情感。如此激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

(2)培养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培养学生自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江苏省洪泽县在教育教学上正在推进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根据导学案让学生预习,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和感情基调。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或查字典,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从而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古诗的学习将不再有为难情绪,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西归绝句元稹诗词

关键词:陆游 诗词 绝句 感情 悲哀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个多产的诗人,现存诗歌九千多首,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内容极为丰富。陆游诗歌雄浑豪放,字里行间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但素有“小李白”之称的,陆游的内心情感世界是十分悲哀的。尽管他始终坚持抗金,但在仕途上始终受到当权派的不断排斥和打击,抑郁不得志;尽管也曾做到通判、安抚使和参议官等,但终以其思想被统治者所不容而失落。

一、理想的不能实现,成为爱国诗歌中的悲情基础

南宋统治者与金人议和,使将领军队不作战,白白来到边疆。报更的刁斗催月落,战士们从青年参军到已经白发苍苍,依然没有战功。贵族府里却歌舞升平,肥马死,弓弦断。谁又能理解边疆笛音里传出壮士渴望杀敌的心情呢?在这种政治背景下,诗人看到的是:月光徒然照着那黄沙上远征士兵的累累白骨。于是,诗人奋笔写下《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内心焦急地盼望国家统一,百姓流泪渴望国强。可是后庭却歌舞升平,谁又把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呢?真是心里无限恨,更与何人说!诗人的心与广大失地的人民始终心心相通。

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始至终贯穿在作品中,气吞山河,不遗余力,甚至梦里也在杀敌,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者直挺挺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却不为自己感到悲哀,只是一心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深夜倾听着那风雨的声音进入梦乡,梦中却见到了自己身披盔甲,骑着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征战疆场。诗歌中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

陆游中年入蜀抗金,真实的军旅生涯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名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陆游的拳拳爱国之心,天地可鉴!即使快要死了,他也不忘叮嘱儿女们:国家统一了,别忘了在祭祀的时候告诉你们的父亲啊!如《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使多少人感慨扼腕!

陆游坚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纸上谈兵肯定不行,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他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诗大致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这与今天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谋而合。

曾使陆游迷惘、郁闷和彷徨的是:世态人情薄得像透明的纱,秦桧类的恶行不是所有有正义感的人群起而攻之,却使很多人阿谀奉承,甚至对于像自己这样正直的人,落井下石,打压和排挤不断。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作者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听到春雨淅淅沥沥,第二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尤其“小楼”一联,描摹得贴切细致,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既形象生动又有深意,无怪乎后来传入宫中,最高统治者也喜欢上了这首诗,陆游也由此诗而得到统治者高看,此诗后来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二、情感失落,为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陆游除擅长诗外,还工词,杨慎称其纤丽处似秦观,慷慨处如苏轼,此评价不为过。陆游的婚恋生活颇不顺利,先后经历了热恋、结婚、离婚、再婚和生子,复杂独特的情感经历,为其诗词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使他的词惆怅悲愤和缠绵悱恻同在,再加上词人特殊的才华,使他的词别有一番风味。他自幼与表妹唐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父母的授意下,两个心爱的人喜结连理。可是好景不长,正当男欢女爱、如胶似漆的时候,却被母亲以怕唐婉耽搁其前程这个牵强的理由为借口,行使其封建家长特权,生硬地把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强行分开,一别就是生死不再复合。可怜陆游空有一颗痴情的心,虽与表妹唐婉相亲相爱,心相通、意相投,但只能相思,无法相守。这就致使他抒写日常生活,常显离愁别恨,感情甚笃。因此多了一些清新之作,少了一些装点粉饰,令他的词人情味十足,读后令人流连忘返,唏嘘嗟叹。如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婉自从看了陆游的这首词,心情就再难以平静。她原本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本来十分完美,却毁于世俗的偏见。追忆往昔,叹惜无奈,感情煎熬,无以自拔,这种彻心彻骨的折磨使她日益憔悴,悒郁成疾,终于在秋意萧瑟时香消玉殒,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与陆游的那首相应和,闪烁着悲剧的爱之光芒。“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词中透漏出愁肠百结,缠绵悱恻,挥之不去,求之不来的意蕴。读之令人肝肠寸断、百感交集。

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悲戚往事,然而离家越远,相思越浓。当他倦游归来,却得知唐婉早已去了另一个世界,这时已进入垂暮之年的他,依然对往事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一个人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往昔那深印在脑海中的惊鸿一瞥,当年的承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眼前却物是人非事事休。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陆游的情感世界的悲剧因素,使诗人一直生活在悔恨之中,为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白头偕老而遗恨终生。再加上政治上的时有不如意,在有些诗词中不免流露出消极情绪。如《沈园》其一:“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其二:“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是陆游怀旧场所,也是他伤心之地。即使在85岁高龄时再游沈园,他依然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陆游的仙逝对中国文坛是一种损失,可是谁又能逃避自然法则呢?

刘克庄在《后林诗话》中评价陆游词说,放翁长短句,其慷慨激昂者,稼轩不能过;流利绵密者,可出晏疏原、贺方回之上,评价恰切。所以,陆游词品和诗品同样都为人敬重。陆游所处的环境同辛弃疾差不多,都是空有一身抱负而无处施展,他一生都在为恢复中原而奔波,但收效甚微,壮志难酬。悲愤的情感在词作中时隐时现,如《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人以梅自喻,虽孤芳自赏,却表现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三、寻寻觅觅,以绝句表达永远不变的心志

陆游的名诗是《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便也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傲立风雪的梅花得爱慕之情。作者借咏梅来宣泄自己孤高落寞的情怀,突出了作者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

那么,何谓绝句?绝是“断绝”的意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诗句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称作绝句,短小精悍。明确地说,“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声律,使它定型,形成绝句。绝句以五、七言绝句居多,较有代表性的如南宋僧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寄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其诗广为流传,朱自清在《春》中就引用道:“‘吹面不寒杨柳风…是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比较著名的五言绝句。但风趣独到的五言绝句要数张祜的《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何满子是唐玄宗时的著名歌妓,据说她因故得罪了皇帝,被推出斩首。就刑前她张口高歌,曲调悲愤,使苍天黯然失色。致使皇帝闻之,终因惜其技艺难得而降旨缓刑。元稹、白居易、杜牧等大诗人都因为何满子出色的演技相继为其赋诗,其中以张祜的《何满子》宫词因其唱来异常悲怨,所以最为感人,流传最广。据说武宗时有一才人,因有感于武宗让其殉情之意,为奄奄一息的武宗唱了一曲《何满子》,唱毕竟气绝身亡。后来,《何满子》发展为词牌名。

陆游的绝句多采用《古筑城曲》,尽显其悲哀与苍凉。因此,除了《梅花》绝句外,陆游还有《古筑城曲》六:“峄山访秦碑,断裂无完笔。惟有筑城词,哀怨如当日。”和《古筑城曲》“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悲哀的气氛,浸透其中,像一只孤独的雄鹰在空旷的天际翱翔。

总之,无论是陆游的诗词还是绝句,凡是陆游所作文学作品,字里行间无一不透露出悲哀,也正是这悲哀,让后来人观之,无不为之流泪和慨叹!壮哉,陆游!悲乎,其文!

参考文献:

[1]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篇5:西归绝句拼音翻译

双堠频频减去程,渐知身得近京城。

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同归谏院韦丞相,共贬河南亚大夫。

今日还乡独憔悴,几人怜见白髭须。

只去长安六日期,多应及得杏花时。

春明门外谁相待,不梦闲人梦酒卮。

白头归舍意如何,贺处无穷吊亦多。

左降去时裴相宅,旧来车马几人过。

还乡何用泪沾襟,一半云霄一半沉。

世事渐多饶怅望,旧曾行处便伤心。

闲游寺观从容到,遍问亲知次第寻。

肠断裴家光德宅,无人扫地戟门深。

一世营营死是休,生前无事定无由。

不知山下东流水,何事长须日夜流。

今朝西渡丹河水,心寄丹河无限愁。

若到庄前竹园下,殷勤为绕故山流。

寒窗风雪拥深炉,彼此相伤指白须。

一夜思量十年事,几人强健几人无。

云覆蓝桥雪满溪,须臾便与碧峰齐。

风回面市连天合,冻压花枝著水低。

寒花带雪满山腰,著柳冰珠满碧条。

天色渐明回一望,玉尘随马度蓝桥。

雙堠頻頻減去程,漸知身得近京城。

春來愛有歸鄉夢,一半猶疑夢裏行。

五年江上損容顏,今日春風到武關。

兩紙京書臨水讀,小桃花樹滿商山。

同歸諫院韋丞相,共貶河南亞大夫。

今日還鄉獨憔悴,幾人憐見白髭須。

隻去長安六日期,多應及得杏花時。

春明門外誰相待,不夢閑人夢酒卮。

白頭歸舍意如何,賀處無窮吊亦多。

左降去時裴相宅,舊來車馬幾人過。

還鄉何用淚沾襟,一半雲霄一半沈。

世事漸多饒悵望,舊曾行處便傷心。

閑遊寺觀從容到,遍問親知次第尋。

腸斷裴家光德宅,無人掃地戟門深。

一世營營死是休,生前無事定無由。

不知山下東流水,何事長須日夜流。

今朝西渡丹河水,心寄丹河無限愁。

若到莊前竹園下,殷勤為繞故山流。

寒窗風雪擁深爐,彼此相傷指白須。

一夜思量十年事,幾人強健幾人無。

雲覆藍橋雪滿溪,須臾便與碧峰齊。

風回面市連天合,凍壓花枝著水低。

寒花帶雪滿山腰,著柳冰珠滿碧條。

天色漸明回一望,玉塵隨馬度藍橋。

shuāng hòu pín pín jiǎn qù chéng , jiàn zhī shēn dé jìn jīng chéng 。

chūn lái ài yǒu guī xiāng mèng , yī bàn yóu yí mèng lǐ xíng 。

wǔ nián jiāng shàng sǔn róng yán , jīn rì chūn fēng dào wǔ guān 。

liǎng zhǐ jīng shū lín shuǐ dú , xiǎo táo huā shù mǎn shāng shān 。

tóng guī jiàn yuàn wéi chéng xiāng , gòng biǎn hé nán yà dà fū 。

jīn rì huán xiāng dú qiáo cuì , jī rén lián jiàn bái zī xū 。

zhī qù cháng ān liù rì qī , duō yīng jí dé xìng huā shí 。

chūn míng mén wài shuí xiāng dài , bù mèng xián rén mèng jiǔ zhī 。

bái tóu guī shè yì rú hé , hè chǔ wú qióng diào yì duō 。

zuǒ jiàng qù shí péi xiāng zhái , jiù lái chē mǎ jī rén guò 。

huán xiāng hé yòng lèi zhān jīn , yī bàn yún xiāo yī bàn chén 。

shì shì jiàn duō ráo chàng wàng , jiù zēng xíng chǔ biàn shāng xīn 。

xián yóu sì guān cóng róng dào , biàn wèn qīn zhī cì dì xún 。

cháng duàn péi jiā guāng dé zhái , wú rén sǎo dì jǐ mén shēn 。

yī shì yíng yíng sǐ shì xiū , shēng qián wú shì dìng wú yóu 。

bù zhī shān xià dōng liú shuǐ , hé shì cháng xū rì yè liú 。

jīn zhāo xī dù dān hé shuǐ , xīn jì dān hé wú xiàn chóu 。

ruò dào zhuāng qián zhú yuán xià , yīn qín wéi rào gù shān liú 。

hán chuāng fēng xuě yōng shēn lú , bǐ cǐ xiāng shāng zhǐ bái xū 。

yī yè sī liáng shí nián shì , jī rén qiáng jiàn jī rén wú 。

yún fù lán qiáo xuě mǎn xī , xū yú biàn yǔ bì fēng qí 。

fēng huí miàn shì lián tiān hé , dòng yā huā zhī zhù shuǐ dī 。

hán huā dài xuě mǎn shān yāo , zhù liǔ bīng zhū mǎn bì tiáo 。

tiān sè jiàn míng huí yī wàng , yù chén suí mǎ dù lán qiáo 。

元稹(唐)的《西归绝句十二首》选自全唐诗:卷414-17。

篇6:只履西归传说

达摩是北魏时期影响最大的禅师之一,达摩之死对禅宗界来说,好像陨落了一颗明亮的星石,僧徒们为他顶礼祭拜,皇帝群僚为之合十赞叹。

达摩之死,世所共知。但东魏使臣宋云因事出使西域久而未归,对于达摩辞世之事自然一无所知。达摩死后两年,宋云从西域返回京都洛阳途经葱岭时,迎面见达摩一手拄着锡杖,一手掂着一只鞋子,身穿僧衣,赤着双脚,由东往西而来。二人相遇后,宋云急忙停步问道:“师父你往哪里去?”达摩回答说:“我往西天去。”接着又说:“你回京以后,不要说见到了我,否则将有灾祸。”二人道别,各奔东西。

宋云以为达摩与他戏言,并没有介意,回到京城向皇帝复命交旨时,顺便提到了途经葱岭遇见达摩回西天的事情。谁知话音未落,东魏孝静帝就发了火,怒斥宋云:“人所共知,达摩死于禹门,葬于熊耳山,造塔定林寺。你怎么说在葱岭遇见了达摩?死人怎么复活?这分明是欺君骗朕,岂有此理!”说罢,便令殿角待卫把宋云扭出殿外,五花大绑投入南监。

事隔数日之久,一天,孝静帝坐朝重理宋云欺君一案。将宋云传上殿后,孝静帝问道:“你在葱岭遇见达摩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要如实说来。”

宋云先叩头,后说话:“皇上容禀:葱岭见达摩,祖师光着脚,一手拄锡杖,一手提只履,僧衣随风飘,翩翩向西行。他说回西天,不让我吭声,假若说出去,灾祸必报应。臣觉是戏言,顺便奏主君。如今从实说,句句都是真。不敢欺皇上,万望是非分。”

孝静帝听了以后半信半疑,真假难辩,无所适从。群臣在殿角下也是议论纷纷,有的说:“达摩去世,人所共知,哪有死人还阳魂?宋云犯的是欺君之罪,应当依法处置。”有的说:“既然真假是非难辩,何不开棺验尸?”

孝静帝采纳了后一条建议,遂命把达摩穴挖开,撬开棺盖。棺里果然没有了尸骨,只剩下一只鞋子。宋云蒙受的不白之冤遂被平反昭雪。

篇7:唐三藏西归总结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自从和唐王一别,我就在思想上非常重视这次任务,当初只身一人,就先后经历了强盗、野兽、重并天气恶劣等困难,其中滋味是不可言喻的,但我在思想上却从未放弃。因为只有取得了真经才可以拯救苍生,只有取得了真经才可以成佛。

二、加速转变的过程。接到取经的任务,我就开始了从一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小僧到一个取经人的转变。不但自己转变,也要让徒弟们、妖魔鬼怪转变。大徒弟孙行者,生性刁蛮,出身荒山野岭,不识大体,有前科,曾大闹天宫,使玉帝不得安宁,要使他转变是十分困难的。我救他于五指山下,给他念我佛的经文,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经过我的耐心说服教育和每天三十遍紧箍咒之后,就服服贴贴地留在了我的身边,并成为我的得力助手。二徒弟猪八戒,曾为天篷元帅,有作风问题,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我在高老庄收他为徒,给他讲空即色,色即空的道理,使他有了很大转变,后来听说在途中有一些言语冲动的过激行为,也是因为他六根未净,外界影响太深所致,都是背着我干的,我并不知情。三徒弟沙悟净,本是天上卷帘大将,被贬流沙河,心中充满怨气,看在他把前边取经人都吃掉的份上收他为徒,使他从吃取经人的妖怪转变成一个取经人,也给他讲别和领导过不去的道理,加速他转变。

三、行动上具体体现。抱着未成佛要先有佛心的态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佛的行为来约束自己。我们杀死的妖怪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妖魔在我的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将我送回。我主要给他们讲道理,使他们明是非,知罪过。(具体事例太多,从略。)只有那些顽固不化或者是有背景的还一时执迷不悟,但结果那些执迷不悟的已被我所铲除,有背景的均已遣返给原主人。声明一点,我不曾动他们半根毫毛。

四、奖惩分明。没有严格的纪律就不会有内部的团结,奖惩不分明就不能服众,取经路上该奖的就奖,该罚的就一定要罚!奖的时候可以让多吃点、多喝点、少值个夜班。罚的时候决不能心慈手软,在三打白骨精时,取消了孙悟空的取经资格。只因他平时太居功,有越俎代庖之嫌。

五、不为金钱、权力、女色所动。在取经的路上所受到的钱、权、色的诱惑具体事例太多,不胜枚举。一共拒金银十五万八千六百五十四两七钱,拒权七十六次,拒女色一百四十四人次。那些都是过眼云烟,不是我所需要之物,虽然说在取经的路上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可我仍坚持靠化来的斋饭度日。后来又听说有人以我的名义擅自收受财物,可都是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我并不知道。如果让我发现是谁,我会从严处理。

上一篇:购房基本必备知识手册下一篇:爱护动物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