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不一样的计划,希望能给你以启示

2024-05-14

一份不一样的计划,希望能给你以启示(共1篇)

篇1:一份不一样的计划,希望能给你以启示

一份不一样的计划,希望能给你以启示~~

2012考研计划大纲

Ⅰ、明确考研目标(学校、专业)→ 要至始至终坚定不移

Ⅱ、备考总体计划

→ 总体框架(宏观把握)

Ⅲ、阶段性安排

→ 11年的备考应分几个阶段

Ⅳ、每阶段所进行实质性工作

→ 稍微细致的分析每阶段的工作

一、考研目标:XX大学

XX专业

二、总体计划:从2011年3月1日——2012年1月上旬(考前一周)

三、阶段性安排:

基础阶段【从2011年3月——6月(数学到7月中旬,政治除外)】 PS.考虑数学基础差 所以时间稍微长点。

强化阶段【从2011年7月——10月中上旬(考试时哪天就到那天为止)】

梳理阶段【从2010年10月中旬——2012年1月上旬(考前一周结束)】

调整阶段【考前一周调整心态,注意留心细节引接考试】

因为自己没有优势项目,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每科都要花足够多的时间才行,但时间又不允许,所以各科的复习强度采取错峰交叉进行(后面会谈到各个科目的复习强度峰值)。

考虑到后期复习记忆量较大(尤其政治),所以政治的复习强度应该是逐步增加的趋势,再加上后期英语需要开始大量背诵作文,专业课同时也有许多的地方记忆(专业课三本书以及习题册,另外附加两本辅助教材),因此专业课与英语范文的背诵工作应该在10.11两月完成,12月应该处以一种保温状态,然后加强政治的记忆。

如果在最后一个月又要背专业课又要背范文在加上政治,到时候大脑肯定处于一种超负荷状态,在加上天气又冷大脑又要显得迟钝一点,所以这三者一定得错开才行,至于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交流~~

四、每阶段实质性工作的进行

㈠在这里给大家介绍销售里面的一个SMART原则来制定各阶段工作

S(specific)

→→→设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具体,不能抽象模糊否则复习效率大打折扣。

M(measurable)→→→设定的目标应该要可衡量、可量化。即要有相应的迹象或能力来表明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完成进度。每阶段的复习应达到该阶段应该有的效果,不能似似而非凭感觉认为自己该阶段的工作完成了,否则就会有过混的迹象。

R(relevant)→→→设定的目标、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前两个阶段的准备(基础阶段和强化阶段)应该为第三、四个阶段服务,两者之间应该有种关联关系相辅相成。

T(time)

→→→对设定的目标要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切勿养成拖沓的习惯,否则后期的复习压力会相当的大,给自己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甚至会产生恐慌。PS.每年的十二月份是考研人放弃的高峰期。

㈡ 每阶段相应学科备考具体方案(日后随着复习的进行得不断更新)

数学(复习强度应在7-10达到峰值,后阶段以梳理为主模拟为辅)

1>

基础阶段:以看教材为主,相应课后习题做完(11.3-11.7上旬)

标: 课本上的概念毫不含糊,书上的公式要达到会证明亦或是推理;高数、线代、概率论各科的基本知识框架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便于强化阶段做全书。

PS:有研友说看到前面忘了后面怎么办的问题,我想说刚开始出现这种问题很正常,数学没有经过大量的练习书上好多东西是无法深刻理解记忆的,我想看完书做完课后习题对于书上的公式定理应该有个基本的认识了解,有个大致的印象了,然后通过全书或者是660题的训练,数学的基本知识应该会达到一个高度。

2>

强化阶段:(11.7中旬—11.10上旬)

以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李永乐线代讲义》、基础660题、陈文登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讲义》为准。

标:全书看完两遍,其余的全部做完看完。

3>梳理阶段:(11.10中旬—12.1考前一周)

Ⅰ、梳理教材知识点(做到公式定理烂熟于心)

Ⅱ、最后一遍全书,目标是研究题型,提炼解题方法、思维

Ⅲ、研究李永乐《历年真题解析》

Ⅳ、隔三差五的做模拟题

Ⅴ、400题、超越135分(前提前面复习的很充分时间允许,毕竟如果前面基础复习好了数学应该有个120的样子了,如果基础不牢做的话无疑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数学的复习应下大力气打基础,无论是教材还是全书应该好好研究,好好的做只是梳理工作,切勿贪多求快。前阶段的基础复习工作一定的保质保量的完成,否则后面的数学复习之路会举步维艰。

英语(复习强度7-11中旬为高峰期,后阶段模拟题作文真题)

1>

基础阶段:(11.3—11.6)

词汇;星火(至少五遍)

从四月初开始弄本基础点的阅读来练手

完成《英语语法新思维》中、高级教程的学习(新东方 张胜满)

听完新2的剩余课件视频,完成新3前30篇的学习(心3前30的学习到中旬前完成)

坚持每天背新概念不动摇(目标是新2.3以及新4中的若干篇文章)

2>

强化阶段(11.7—11.10上旬)

研究真题(张剑黄皮书,星火真题)→贯穿考研始终

词汇:星火外加新东方核心词汇

研究长难句(准备一本与考研相关针对长难句的专项语法书)

完成新3余下文章的学习,并开始着手新4的学习

从11.9下旬开始着手作文的专项复习

3>

梳理阶段(11.10下旬—12.1上旬考前一周)

继续研究真题以及单词的记忆

背范文,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作文模式套路

用模拟题保持考试状态

英语的复习应该贯穿考研始终的,时刻都不能松懈动摇,每年死在英语上面的不计其数,所以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而且英语这个东西是慢工出细活,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成就,但是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我们没有办法只能熬。

所以在英语的复习心态上不能跟其他科目那样,其他的科目比如数学做了一定的题目后会发现自己明显有进步,但是英语说不定你越到后面做题越糟糕都有可能,做完真题直接让你崩溃也很有可能,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放弃,只有不断寻找症结所在不断寻求解决之道才能有所突破,如果只盯着模拟题亦或是往年真题的分数,那样只会让你自暴自弃甚至最后退出这场残酷的游戏。

以上都是小弟的计划(专业课就不在此赘述了)酝酿了N久,今天下午才起草动笔实在不易,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每个人在考前起初应该先制定一份计划让自己有个复习方向不至于大乱战,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多审视自己计划的漏洞,并及时进行适当修改以至于让后面的复习更加的顺畅。

刚开始制定计划还是从大体宏观着手,从整体去把握,不要为了细节方面而困惑,比如每天该做什么每个时点该做什么,这些应该是依据当天的状态来了,当大脑厌倦在让外来知识进入时,此时应该学会放松,出去走走或者听听歌,看看杂志什么的,让大脑好好休息休息,效率才是王道,否则没有效率的看书做题只是徒添自我安慰罢了。

PS.希望看到此贴的童鞋们留住你们宝贵的意见,一遍小弟我能更加的完善自己的计划。大家一起加油!谢谢啦~~~

上一篇:最新航海学题库下一篇:毕业典礼领导发言稿